老年乳腺癌不治疗还能活多久

老年乳腺癌不治疗还能活多久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乳房健康的疾病之一,也是很多女性朋友避之唯恐不及的。但是现在随着女性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乳腺癌发病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困扰着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其中也包括许多老年人。那么,老年女性在患上乳腺癌之后,不治疗还能活多久呢?

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绝经之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乳腺一般不容易再长肿瘤,即使长了进展也比较慢,癌细胞不容易转移。很多老年患者并不重视,有的感觉到自己年龄大了,不适宜做手术了,就选择不治疗,或是为了不拖累子女,直接选择不治疗,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治愈率已经大大的提高了,很多患者往往是经过治疗长期生存也是可以的,所以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

老年人不治疗能活多久?其实有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不对的,能活多久也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每个人病情不同,选择的治疗方法,体质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生存期也是不一样的。在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

老年人患上乳腺癌虽然治疗方法比较多,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新陈代谢比较慢,体质相对比较弱,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比较重要的,一般手术治疗创伤性较大,患者已经很难承受,放化疗在杀灭癌细胞的时候具有很大的毒副作用,老年人体质虚弱,很难承受,建议老年乳腺癌选择温和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有很强的整体观念,往往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中医调理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肿瘤的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其次,中药对健康细胞的伤害比较小,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对体力产生新的破坏,在癌症好转的同时,体力也会逐渐得到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

中医治疗乳腺癌无手术事故及麻醉意外之风险,无手术并发症、手术后遗症之痛苦,无放化疗之毒副反应,全天然中草药。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对体力产生新的破坏,在癌症好转的同时,体力也会渐渐得到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

中医治疗老年乳腺癌,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所采用的西医治疗手段、不同的治疗阶段以及患者病后的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的阴阳虚实等进行综合分析,再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临床上,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乳腺癌优势越来越突出,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受到很多患者的好评,该疗法是治疗乳腺癌既注重局部的治疗,又注重整体的调理,采用天然的中草药,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

据悉,生活中老年人得乳腺癌,也是比较常见的。小编在此提醒,老年人如果发现自己的乳房问题,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藏着掖着,这样不仅对病情无益,更加会造成疾病的恶化,因此一旦发现病情就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内分泌治疗在老年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内分泌治疗在老年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发表时间:2013-04-16T17:06:00.5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许素真 [导读] 现在治疗乳腺癌的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与生物治疗。 许素真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 516003 ) 【摘要】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在老年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内分泌治疗组(手术前后服用依西美坦),B组为非内分泌治疗组,观察记录、随访患者治疗结果。结果:患者经治疗后,A组缓解率(86.67%)高于B组(71.11%),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A组无变化(13.33%)低于B组(28.89%),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内分泌治疗在老年乳腺癌中治疗中起到了辅助治疗的作用,可起缓解作用,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内分泌治疗老年乳腺癌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122-02 乳腺癌是妇科肿瘤中发病率很高的肿瘤之一。我国发病率不及国外高,但因为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所以老年人患乳腺癌的比例也日渐增高,已经成为了女性癌的死亡原因[1]。乳腺癌与雌激素有关,所以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地位。本院分析三年间收治的90名老年乳腺癌患者采用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资料和疗效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7月到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均经细胞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随机分两组。A组45例患者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5±1.2)岁;组织学I级24例,II级14例,III级7例。B组45例患者年龄55~73岁,平均年龄 (64±1.7)岁;组织学I级23例,II级16例,III级6例。 1.2 方法 1.2.1 A组内分泌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经细胞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做好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经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给予患者行内分泌治疗。另患者在术前口服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每天服用25毫克。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血脂水平、骨密度,防治患者因接受治疗而引起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症状。患者平均服药有5个月。然后可根据病情判断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继续行内分泌治疗法,进行长期、定期随访。 1.2.2 B组患者非内分泌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经细胞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做好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经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根据其病情不同,给予其进行不同的治疗方式。本组45例乳腺癌患者中20例采用外科治疗,12例采用放疗法,13例采用化疗法。观察治疗疗效并进行长期、定期随访。 1.3 疗效评定标准[3] 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后均测量肿瘤大小。疗效标准按照近期的实体肿瘤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检查见肿瘤已经全部消退;部分缓解:检查见肿瘤的体消退了一半或一半以上;轻度缓解:检查见肿瘤的体积消退了不及原体积的一半;病情进展:检查见肿瘤未消退,体积增加了原体积的1/4以上或者又有新病灶出现;无变化(NC)—检查见肿瘤的体积大小未发生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有缓解患者占患者总数的比例。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法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B组患者经内治疗后的疗效情况 A组4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经内分泌治疗后,患者完全缓解率(4.44%)高于B组完全缓解率(2.22%);A组患者部分缓解率(5 3.34%)高于B组(46.67%);A组患者轻度缓解率高于B组患者(22.22%);A组乳腺癌病情出现进展患者4例(8.89%)高于B组9例(20.00%);A组肿瘤病情无明显变化患者2例( 4.44%)低于B组4例(8.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下表1。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在老年妇女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乳腺癌在我国上海、北京、天津三个

乳腺癌内科治疗研究新进展

CSCO教育文集2013-09-11分享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王佳玉 一、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新辅助靶向治疗(一) 大量研究证实,通过新辅助治疗获得pCR的患者较未获得pCR者预后更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的荟萃分析也显示,pCR与长期生存的相关性在侵袭性较强的乳腺癌亚型(如HER2阳性乳腺癌)中表现更显著。近年来,已有研究证明,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传统方案中增加曲妥珠单抗可以大幅度提高pCR率将近1倍,并且明显改善预后。 CALGB40601研究1. 该研究拟证明Ⅱ、Ⅲ期可手术HER2阳性乳腺癌可以从两种抗HER2靶向药物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中获得更多益处。CALGB40601研究是一项Ⅲ期临床研究,共入组29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TH组118例,紫杉醇联合曲妥珠单抗;THL组116例,紫杉醇联合曲妥珠单抗及拉帕替尼;TL组62例,紫杉醇联合拉帕替尼。术后,推荐所有患者采用密集AC(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化疗,并完成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至1年。CALGB40601研究是按预期THL组较TH组pCR提高20%来设计的样本量。 随着研究进行,GeparQuinto等研究报道,含拉帕替尼的新辅助治疗未能提高疗效且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随即本研究TL组提前终止,研究终点目标集中在TH及THL两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乳腺原发肿瘤的pCR率分别是:THL为56%,TH为46%,TL为37%。激素受体阴性亚型患者pCR率在THL组更高(THL为77%,TH为55%,TL为37%);在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中,各亚组pCR相似(THL为42%,TH为39%,TL为31%)。研究在TH基础上增加L治疗,虽然在数值上获得了较高的pCR,但两组差别并未达到研究设计的统计学意义,抗HER2的双靶向药物新辅助治疗未能像NeoALLTTO和NeoSPHERE 研究一样取得阳性结果。并且接受拉帕替尼治疗的患者Ⅲ度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较未行拉帕替尼治疗者高。该研究还发现激素受体阴性患者的pCR比受体阳性患者高。 ACOSOG Z1041 (Alliance)研究2. Z1041研究比较了HER2阳性可手术乳腺癌FEC序贯紫杉醇+曲妥珠单抗方案(FEC → P+T)和紫杉醇+曲妥珠单抗序贯FEC+曲妥珠单抗(P+T → FEC+T)方案的新辅助治疗疗效。Z1041研究旨在将传统的FEC → P+T方案中曲妥珠单抗的治疗提前,以期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pCR,并探讨曲妥珠单抗与蒽环类药物合用的安全性。

解释乳腺癌治疗方法中的优势和弊端

解释乳腺癌治疗方法中的优势和弊端 技术参考: 乳腺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在美国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中国虽然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其发病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尤其是中国大城市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明显增加。西方妇女乳腺癌多发生在绝经后,而我国乳腺癌发病的第一高峰在40-45岁,比西方国家提早了10-15年,25岁以下少见,男女比例为1:99。 虽然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很多高危因素已经确定,包括: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别是母亲或姐妹曾患乳腺癌;月经初潮过早;绝经过迟;高龄初产;长期激素替代治疗;胸部放射性接触史;乳腺良性增生史;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子宫体腺癌者;肥胖,尤其是绝经后显著肥胖或伴有糖尿病者;乳腺癌易感蛋白1(BRCA1)及乳腺癌易感蛋白2(BRCA2)基因突变等。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有:1乳房肿块:一般多为单发,质地较硬,增大较快,可活动,如侵及胸肌或胸壁则活动性差或固定。1皮肤桔皮样改变和乳头内陷,为癌侵及皮肤和乳头的表现。乳腺肿块常为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为了早期发现,应强调定期做自我检查。3乳头溢液:可为血性或浆液性,此时可做图片细胞学检查。4区域淋巴结转移:常见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硬、活动、融合或固定。5血行转移:多见于肺、肝、骨和脑等转移,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6炎性乳腺癌:表现为乳房皮肤呈炎症样改变,由局部可扩大到全乳房,皮肤颜色有浅红色到深红色,同时伴有皮肤水肿、增厚、表面温度升高。 乳腺癌的诊断检查方法:1乳腺X线照相检查:可见密度增高、边缘不规则的肿块阴影,占85%,有时中心可见钙化,颗粒甚小,密度不一致,呈点状、小分支状或泥沙样,钙化点超过10个则恶性很大。2乳腺B超检查:可见形状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准确率为80%-85%,可做初步诊断。3乳头分泌物细胞学检查。4肿块穿刺检查:常用细胞针针吸做细胞学涂片检查;也可在B超引导下,行肿物穿刺活检,做细胞学涂片或组织学检查;对较小肿物可做三维立体定位穿刺活检。5切除或切取活检:当疑为乳腺癌时,宜先作肿物整块切除,并作冷冻切片,立等结果,病理确诊后接着做扩大手术。6激素受体检查:通常检查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以便指导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同时应进行Cerb_2检测,结果为阴性者,显示内分泌治疗有效,预后好;阳性者内分泌治疗无效,预后差。7近红外线扫描检查:红外线通过乳房不同密度组织显示不同灰度影,从而显示乳房肿块,乳房血管影显示清晰,乳腺癌常有局部血管增加,附近血管变粗,这些有助于乳腺癌诊断。8热图像检查:但这种检查对肿瘤较小者,检出率较低,假阳性和假阴性较高。9钼靶X线或干板照相:根据乳腺肿块密度与周围组织对比有毛刺或钙化等以帮助诊断。乳腺钼靶X线摄片可显示5mm 的微小肿物,检出乳腺癌比临床诊断早2.5-3.5年。10乳腺导管造影:当有病理性溢液的病人,可做导管造影,以观察导管有无中断、扩张、受压移位和占位性病变。11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检查:包括HER2/neu过度表达和P53抑癌基因丧失。12肿瘤标志物检查:CA15-3和CEA增高与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13PCR法癌基因诊断检查:K19和MUC1等检查与乳腺癌相关,此法可检测出存在体内的微小转移灶,但也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 乳腺癌的治疗重点已从以往的单纯性手术治疗向含系统性治疗在内的综合性治疗发展,根据肿瘤分期,生物学特征和患者情况,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治疗。 (一)原位癌

老年乳腺癌化疗病人留置PICC并发症的原因与对策

老年乳腺癌化疗病人留置PICC并发症 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夏琛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乳腺癌病人化疗中留置PICC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 2011年12月收治的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4例老年乳腺癌术后留置PICC导管化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针对PICC并发症,采取相应护理预防对策,观察分析PICC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发生PICC并发症的病人10例,原因分别为穿刺点渗出液体、皮肤过敏、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结论:对老年乳腺癌留置PICC化疗病人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治疗;PICC;并发症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0.077 Elderly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 the causes of complications in PICC lien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XIA Chen(The Central Hospital of Tai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Taizhou271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 retained in PICC of complications of reason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Methods:Chose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2008to December2011were improv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breast cancer treated64elderly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s the object of research,conduct the chemotherapy after the operation,and insert PICC catheter in the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according PICC complications to tak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nursing,observation of PICC complications'situation,and analyzes the cause of PICC compli-cations.Results:The PICC complications was happened in10patients(15.63%).The causes included puncture point liquid,local skin allergy,ductal jams and mechanical phlebitis.Conclusion:Elderly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n the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retained PICC easy to produce the complica-tions,the need to take some nursing plans,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Breast cancer;Chemotherapy treatment;Periphera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Complications PICC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首选静作者单位:271000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 夏琛:女,本科,主管护师脉输液方法,同时PICC并发症于老年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较为常见,本研究旨在分析我院64例老年乳腺癌病人化疗过程 具有祛风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现代药理学证明,蒲公英具有广谱抗菌消炎作用,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5]。压疮多因突然外伤或气血痹阻,加之日久卧床肝气弗畅,疏泄失司,气血瘀滞,久瘀化热,热结肌表,腐烁肌肤则致痈肿溃破。故临床多见皮肤擦破,肤色褐红或紫暗红肿[6],重者皮肤破溃,感染,难以愈合。以上几种中草药合用煎成外洗汤剂治疗压疮无毒副作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舒筋活络等功效,有抗感染、收敛、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同时冲洗可以清除坏死组织,造成新的创面,再加上药液温度在40 43?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促进伤口愈合、结痂,该方法取材方便、方法简单、经济,减少了换药频次和护士换床单、中单的次数,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而且伤口愈合快,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患者容易接受。但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伤口结痂时,冲洗压力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用纱布清洗动作要轻柔,以防痂皮过早脱落而形成新的伤口;注意水温,防止烫伤患者;注意有无过敏现象,该组患者未发生过敏现象。本研究表1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且方法简便、经济、实用,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姜安丽主编.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82. [2]王艳青,张艳.三黄乳香油治疗褥疮的临床观察49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11. [3]王春秀,赵燕平.康惠尔系列治疗慢性伤口80例[J].护理学杂志,2007,22(24):15. [4]朱意麟,易蔚,黄克南主编.新编中草药彩色图谱[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23-373. [5]吉卉.蒲公英汤治疗产后乳汁淤积83例[J].天津中医药,2007,24(3):247. [6]叶艳荣.归芪黄连软膏外敷治疗压疮[J].护理学杂志,2010,25(7):87. (收稿日期:2012-04-22) (本文编辑白晶晶) · 921 ·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9卷第20期(下半月版)

乳腺癌最好的治疗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乳腺癌最好的治疗方法 乳腺癌最好的治疗方法乳腺癌最好的治疗方法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 2019 年预计将有230480 例女性罹患乳腺癌,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 30%,排名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 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统计显示乳腺癌同样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乳腺癌发病的年龄分布在东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在高发区如北欧、北美等国家,乳腺癌从 20 岁左右开始出现,在绝经期即 45-50 岁之前保持快速上升势头,大约年龄每增长 10-20 岁发病率上升 1 倍,绝经期后上升相对缓慢,75-85 岁达到最高。 而在亚洲等低发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在绝经后会略下降,一般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在 45-55 岁之间,亚洲人移居西方国家后仍保持这种年龄分布特征。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 1. 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的长期刺激:雌激素的活性对乳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月经过早来潮(小于 12 岁)或绝经晚(迟于 55 岁),未生育,晚育(第一胎在 35 岁以后)或生育后不哺乳,乳癌的发生率较高。 2. 病毒: 致癌性 RNA 病毒可能与乳腺癌相关。 1 / 5

3. 乳腺非典型增生: 有乳腺导管和小叶非典型增生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4. 遗传和家族史: 乳癌在家族中的多发性也在统计中获得证实。 具有乳腺癌家族史(一级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 2-3 倍。 5. 营养因素: 高脂物质摄入过多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6. 放射线: 接受高水平电离辐射,尤其是因其他疾病使胸部接受过多放射线照射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乳腺癌的四大临床症状表现; 1. 乳房肿块: 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表现。 2. 乳头改变: 乳头溢液多为良性改变,但对 50 岁以上,有单侧乳头溢液者应警惕发生乳癌的可能性;乳头凹陷;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疡、结痂等湿疹样改变常为乳腺佩吉特病(Paget 病)的临床表现。 3. 乳房皮肤及轮廓改变: 肿瘤侵犯皮肤的 Cooper 韧带,可形成酒窝征;肿瘤细胞堵塞皮下毛细淋巴管,造成皮肤水肿,而毛囊处凹陷形成橘皮征;当皮肤广泛受侵时,可在表皮形成多数坚硬小结节或小条索,甚至融合成片,如病变延伸至背部和对侧胸壁可限制呼吸,形成铠甲状癌;炎性乳腺癌

乳腺癌内科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135

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 136培他滨3周期,序贯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卡培他滨3周期)。结果显示,两组的RFS 和OS 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三阴乳腺癌亚组分析中,含有卡培他滨的TX -CEX 方案可显著延长患者的RFS。 另外一项卡培他滨加入辅助治疗的随机Ⅲ期研究USON 01062比较了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AC -T 方案(多柔比星+环磷酰胺4周期,序贯多西他赛4周期)和AC -XT 方案(多柔比星+环磷酰胺4周期,序贯多西他赛+卡培他滨4周期)的疗效。研究共入组2611例患者,并且在2005年6月以后允许HER -2阳性的患者加上曲妥珠单抗同时或治疗后使用。 5年随访结果没有达到首要研究终点,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vival,DFS )没有显著差异,但是AC -XT 组的OS 显著优于标准AC -T 组(P =0.011)。 3. BCIRG 001长期随访结果 2010 SABCS 报道了TAC (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对比FAC (氟尿嘧啶+多柔比星+环磷酰胺)辅助治疗淋巴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BCIRG001研究十年随访数据,结果证实TAC 方案在随访十年后仍有显著的生存优势(DFS、OS 延长)。 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一)?新药研究 新型微管动力抑制剂eribulin mesylate (Halaven Injection,Eisai Inc.)于2010年底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批准用于治疗已接受过蒽环类和紫杉类化疗,并且至少二线化疗以上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该适应证正是基于2010年ASCO 报道的一项国际多中心的随机Ⅲ期临床研究(EMBRACE 研究)结果。EMBRACE 研究入组762例接受过2-5个方案化疗的局部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结果显示,与医生选择的任何单药治疗(化疗、激素、生物治疗)或仅支持治疗相比,Eribulin 可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OS (13.12个月 vs. 10.65个月,P =0.041)和1年生存率(53.9% vs. 43.7%)13。EMBRACE 研究是第一个证实Eribulin 单药治疗复治乳腺癌患者能够延长总生存期的Ⅲ期研究,并且在各预设的亚组分析(受体状态、转移情况、既往用药)中Eribulin 均体现出生存优势。 另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型药物是T -DM1(曲妥珠单抗-DM1),即在曲妥珠单抗的基础上偶联微管抑制剂DM1。2010年ASCO 与SABCS 均报道了一项国际多中心Ⅰb/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HER -2阳性、多线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T -DM1与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 )联合治疗仍有效。稍后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 )报道了T -DM1对比TD (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Ⅱ期研究,共入组137例患者,TD 组的患者在疾病进展后可交叉入T -DM1组治疗。中期安全性分析显示T -DM1组的安全性较TD 组更佳,3度以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7.3%和75.0%。 (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 目前临床可应用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主要包括贝伐单抗(bevacizumab,安维汀,Avastin )、舒尼替尼(sunitinib,索坦,Sutent )和索拉非尼(sorafenib,多吉美,Nexavar )等。2010年ASCO 公布了两项舒尼替尼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SUN 1064研究比较了HER -2阴性乳腺癌患者一线接受多西他赛+舒尼替尼或者多西他赛单药的疗效,首要终点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 )没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8.6个月、8.3个月,P =0.265。另一项研究SUN 1099比较卡培他滨+舒尼替尼对比卡培他滨单药用于二线或二线以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仍没有达到首要研究终点,中位PFS 分别为5.5个月、5.9个月,P =0.941,并且两项研究中联合舒尼替尼组的毒副反应均较对照组明显。2010年底美国FDA 开始重新审视贝伐单抗在转移性乳腺癌一线治疗中的应用,并计划于今年6月进行取消其乳腺癌适应证的听证会。该决定主要是基于其在三项联合化疗的前瞻性Ⅲ期随机临床研究E2100、AVADO 和RIBBON -1中并没有延长OS 的结果。2010年ASCO 即报道了对这三个随机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化疗联合贝伐单抗组的PFS 优势明显,但OS 最终仍无差异,且贝伐单抗具有出血、肠穿孔等风险。(三)?三阴乳腺癌受体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 )的治疗历来是一个难点,新型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多聚酶1(PARP1)抑制剂在TNBC 的研究结果给这一领域带来了希望。目前进行临床研究的PARP1抑制剂主要有口服药物Olaparib (AZD2281)和静脉制剂Iniparib (BSI -201)。Olaparib 联合紫杉醇在TNBC 人群中一、二线治疗的I/II 期研究显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 )达到37%。2010年ESMO 大会报道Iniparib (BSI -201)的随机Ⅱ期临床研究结果,并于2011年1月全文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该研究入组123例既往接受过最多2次化疗的TNBC 患者,随机接受Iniparib+GC 化疗(吉西他滨+卡铂)对比单纯GC 化疗的疗效。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在ORR、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 )、OS 和PFS 均有显著提高,CBR 从34%提高到56%(P =0.01),中位PFS 为5.9个月 vs. 3.6个月(P =0.012),中位OS 为12.3个月 vs. 7.7个月(P =0.014)。Iniparib 在TNBC 治疗的Ⅱ期研究显示了令人振奋的疗效,但是随着2011年ASCO 大会上Ⅲ期研究数据的公布,TNBC 的治疗又一次陷入了疑云。该研究入组患者519例,同样随机分为GCI、GC 组,两组PFS 分别为5.1个月 vs. 4.1个月(P =0.027),OS 结果没有差异,分别为11.8个月 vs. 11.1个月(P =0.28)。研究者称希望进行深入的亚组分析以探索可能获益的人群。2010年SABCS 大会报道了另一项靶向治疗TNBC 的Ⅱ期随机临床研究(BALI -1研究)。该研究评估西妥昔单抗(cetuximab,爱必妥,Erbitux )+顺铂对比单纯顺铂治疗最多接受过一次化疗的转移性TNBC 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西妥昔单抗联合顺铂组的ORR 和PFS 均有显著提高,两组的ORR 分别为20.0%、10.3%,中位PFS 分别为3.7个月、1.5个月( P =0.03),但是中位OS 没有统计学差异(12.9个月 vs 9.4个月,P =0.31)。另外2011年ASCO 报道了贝伐单抗在TNBC 二线治疗的分析,数据来源于RIBBON -2研究中TNBC 人群。结果显示化疗基础上加入贝伐单抗后患者的PFS 从2.7个月提高到

为什么乳腺癌晚期老人越治越死得快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中发病率相对较高,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在乳腺癌的发病人群中,老年人非常常见,且多数患者一经发现病情已属晚期。临床上有不少老人在得知病情后,会积极寻求方法治疗,但有的患者并未见到明显的效果,甚至很快死亡了,那为什么乳腺癌晚期老人越治越死得快呢?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还是有很多患者追求“无瘤生存”,希望尽可能的杀死癌细胞,控制病情,有不少老年患者也是如此。在确诊病情后会首先寻求手术、放化疗的治疗,即使有的患者被告知无法手术切除,也秉着“能切多少就切多少”的态度,坚持手术治疗,对于放化疗也是如此,希望尽可能的杀死癌细胞,而忽视自身的状况,这样下来可能没有达到治疗的效果,甚至还导致病情的加重,加速了死亡。 西医治疗乳腺癌确实能直接作用于肿瘤,短期内看到明显的效果,但都对患者机体有一定的损伤,并非适合所有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有所下降,元气亏虚,身体也较弱,耐受力较差,如果对患者进行杀伤性的积极性的治疗,可能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还会加重病情。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在治疗前对全身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满足西医治疗的条件,才能选择西医治疗,反之应慎重选择。 老人乳腺癌晚期患者在选择西医时,还应配合中医药的调理,有助于减轻西医治疗的创伤,促进机体的恢复,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对于失去西医治疗机会的老人,也不要轻易放弃,可以采用中医保守治疗,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通过增强免疫力、体质,维持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对抗的平衡,把阴阳、气血、脏腑调理好,让免疫系统来吞噬癌细胞,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的作用。 中医治疗遵循整体施治、标本兼治的原则,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袁希福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30余年恶性肿瘤的中医临床经验,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提纲挈领,高度概括,并涵盖了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及基因理论等,用于治疗各种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三联平衡理论。 “三联平衡理论”的实质就是针对“虚”、“瘀”、“毒”三大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元”、“通瘀”、“排毒”三大治疗措施,有的放矢,重点用药,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平衡,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正如肿瘤患者用药,既不能过于攻伐,以免进一步加重元气损伤,又不能只为扶元固本,忽视对于其他病机的治疗,只有三者兼顾,才能更有效地抗癌。多年来,在该理论的指导用药下,部分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有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陈林凤,女,66岁,乳腺癌,河南洛阳市人 2008年7月,陈林凤在洗澡时发现左乳房有个凹陷的“坑”,随后在洛阳市乳腺病医院确诊为乳腺癌,随后做了两次手术切除,以及6个疗程的化疗。由于臀部疼痛,无法站立,2008年11月29日就医检查的陈林凤又被告知出现骨转移。复发后,陈林凤又按照医生要求做了2个疗程的化疗。此时,骨转移及严重的毒副反应令陈林凤的身体虚弱,下不了床,走不了路,极度绝望的陈林凤开始安排后事。 2009年1月5日,不愿意放弃的女儿拉着陈林凤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肿瘤二科顾金生乳腺癌为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世界各地虽有明显差异,但都有上升趋势。在多数发达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或首位。我国上海市乳腺癌的发病率1972年为20.1/10万,1988年为28/10万;天津市1981年的发病率18.2/10万,均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二位。据最近完成的居民死因抽样调查乳腺癌死亡率从70年代到90年代在城市增加18%,但在农村无变化。 乳腺癌的发生和月经初潮、绝经年龄、初次生育年龄、哺乳及家族史有关;长期服用雌激素、高脂肪膳食、绝经后妇女体重增加、电离辐射等都会增加发病的危险。 一.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原则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已经逐渐在世界各地比较统一,以下程序可供参考: 10期(Tis N0 M0) 1.1导管内原位癌治疗原则: ①乳房切除术 ②乳腺保留术(BCS)加术后乳房切线照射: ?术前应拍钼靶片排除多发病灶,术后排除浸润癌。 ?区域淋巴结不照射(因为原位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约1%); ?排除妊娠 ?不建议行化疗; ?内分泌治疗有争议,但大多数学者仍建议术后行内分泌治疗。 1.2小叶原位癌的治疗原则:大致同导管内原位癌,但更要注意对侧重复癌的可 能性。 2Ⅰ期(T1 N0 M0) 2.1根据情况选用保守手术 2.2术后内科处理: 可使复发率降低30%,仅有10%的病人受益,90%的无益。所以T≤2cm、

低SPF、核分裂好、DNA整倍体、无Her-2癌基因过度表达、PS2基因蛋白阳性等低危因素的可不化疗,否则有一项则为高危病人应化疗。 一般可以简单的从下表评价。 表乳腺癌患者预后及风险估计: 2.3根据手术方式对待放疗:改良根治术或乳腺切除术后原则上不术后放疗。乳 腺保留术应加术后乳房切线照射。 3Ⅱ期( T0N1M0、T1N1M0、T2N0M0、T2N1M0、T3N0M0 ) 3.1手术: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乳房保留术(肿瘤直径≤40mm)。 3.2术后内科处理: 即使没有淋巴结转移的T1-2患者,如有播散倾向(如:年轻、发展快、分化差、淋巴结/血管有癌栓、癌周细胞反应不佳等)也予术后化疗。 3.3术后放疗根据术式及淋巴结情况、局部肿块酌情放疗。 4ⅢA、B期(T0N2M0、T1N2M0、T2N2M0、T3N1M0、T3N2M0、T4NaM0、TaN3M0) 4.1术前化疗或放疗 4.2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骨转移症状及治疗方法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健康。乳腺癌早期不容易发现,往往由于病情发展速度快,确诊时已经到了晚期。乳腺癌到了晚期常会出现转移,其中骨转移也是比较常见的,一旦出现转移局部治疗很难控制疾病,那乳腺癌骨转移症状有哪些呢,如何治疗呢? A.乳腺癌骨转移主要是以血行播散的方式进行,有60%未治愈乳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以胸腰段椎骨和骨盆最易发生,其发生率占64.7%和41.2%,其次为肋骨(与癌灶邻近部位多见)肤骨、股骨、颅骨,此外胸骨的转移率最低,约为 3.5%,临床上多发性骨转移比单发性多见。 B.转移的早期出现轻度的、间歇性的骨痛,逐渐发展成持续性骨痛,进行性加剧,有压痛,如果是椎体受累,可以出现脊椎棘突的压痛和叩痛。疼痛部位可以固定或不固定,夜间尤甚,痛性多种多样,疼痛造成肌肉紧张、关节活动受限而使病人出现被动体位。如果骨转移灶的位置表浅,或转移日久骨膨胀变形时,可以出现局部的肿胀。 C.病理性的骨折发生,由于乳腺癌易于出现骨转移,过去甚至有患者是以病理性的骨折为乳腺癌的首发症状。这些病理性骨折可以自行发生,也可以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发生的部位不同症状和体征也不同。椎骨病理性骨折表现为锥体变形、塌陷,可出现脊髓的压迫症状,最初症状为神经根痛和感觉障碍,当病变发展到脊髓部分受压时可出现半切综合征,当进入脊髓完全受压期后则发生截瘫。 乳腺癌出现骨转移手术的意义不大,此时治疗主要放化疗和中医

治疗。放化疗短时间内效果显著,但是由于具有很大的副作用,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很多患者虽然现在病情稳定,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癌细胞卷土重来,因此建议患者及时配合中医药治疗,中医药一方面能减轻副作用和并发症,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提高整体治愈率。 中医治疗癌症不同于西医,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从患者的整体出发,辨证施治的特点,在抑制癌细胞,控制病情的同时,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机体内环境的调控能力,有效地保护并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其远期疗效和长期生存率均明显提高。使患者获得“长期带瘤生存”的机会。 而在中医治疗领域,出身于中医世家的袁希福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独创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应用广泛,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帮助了数万例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使很多被判死刑的患者获得了康复,甚至实现了长期带瘤生存的机会。 乳腺癌出现骨转移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患者也要积极治疗,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老年乳腺癌治疗后家庭护理对生存期的影响

老年乳腺癌治疗后家庭护理对生存期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恢复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 效果。结果: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经经过家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护理满意度(94.74%>81.58%)、治疗依从性(97.37%>78.95%)、生活质量评 分[(91.34±3.65)分>(80.82±4.07)分]及无病生存期[(26.42±5.18)月> (18.39±5.04)月]相对更高(P<0.05),而复发或远处转移发生率(7.89%< 18.42%)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0.28±1.67)分<(15.31±2.95)分]相对更 低(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治疗后的家庭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老年乳腺癌;家庭护理;生存期 老年乳腺癌是一种恶性妇科疾病,随着患者生理年龄的增长,疾病的治疗难度增加,难 以根本治愈,一般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方式,控制病情的进展,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 目的[1]。在经过有效的治疗和处理后,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病情仍然存在复发和恶化 的风险,需要考虑到药物安全、患者意愿以及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关注患者的家庭生活,为 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 收治的76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分别 接受家庭护理(38例)和常规护理(38例),各自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最高 龄77岁,最低龄58岁,平均年龄(65.1±3.9)岁。对照组患者最高龄78岁,最低龄60岁,平均年龄(65.4±3.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接受常规护理,而在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家庭护理,具 体措施如下: ①制定家庭护理计划:建立家庭护理团队,由多名临床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妇科医 护人员参与进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院内治疗情况,制定家庭护理计划。该过程中,还需要 加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家庭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在家庭护理 中相互合作与配合。 ②健康教育:老年乳腺癌患者在出院前,需要对其进行出院前的指导,详细说明当前的 身体状态,围绕用药、饮食以及其他日常生活活动中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在电 话随访中,护理人员询问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了解患者当前的家庭生活现状和心理状态,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应的指导。定期上门随访,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对其进 行健康教育,能够对患者在生活中的不良行为方式进行纠正。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每日不定 时推送乳腺癌疾病、手术、放疗的相关知识,制作宣传视频,方便患者进行学习。 ③心理护理:在老年乳腺癌患者的家庭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预期。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都应该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主动问询其想法和感受,在治疗选择方面 提供建议,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选择,避免其产生抵触情绪。对于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需要 由护理人员进行劝解和开导,恰当运用沟通技巧,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避免提及“恶性”、“死亡”等敏感词汇。必要时,可以运用“善意的谎言”,减少患者对于自身等疾病的担忧和顾虑。而患者家属也需要积极配合护理人员,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的悲伤、焦虑,能够以乐观、积极的情绪来感染患者。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需要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谈论患者感兴趣的 话题,通过听音乐、阅读、散步等方式来调节心情。 ④生活管理:创造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规律作息,在患者家

乳腺癌靶向治疗方法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乳腺癌靶向治疗方法有哪些 导语:乳腺癌对于女性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一定要尽早的治疗,治疗乳腺癌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来治疗,也可以通过放疗化疗的方法来治疗,其治 乳腺癌对于女性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一定要尽早的治疗,治疗乳腺癌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来治疗,也可以通过放疗化疗的方法来治疗,其治疗的效果都是比较的显著的,关键是要根据患者的症状来治疗疾病,那么乳腺癌靶向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我们来了解下吧。 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治疗理念的转变与更新,乳腺癌的治疗进入了综合治疗时代,形成了乳腺癌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并重的治疗模式。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酌情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及中医药辅助治疗等多种手段。外科手术在乳腺癌的诊断、分期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放疗是利用放射线破坏癌细胞的生长、繁殖,达到控制和消灭癌细胞的作用。 手术、放疗均属于局部治疗。化学治疗是一种应用抗癌药物抑制癌细胞分裂,破坏癌细胞的治疗方法,简称化疗。内分泌治疗是采用药物或去除内分泌腺体的方法来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减少内分泌激素的分泌量,从而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与化疗药物相比,是具有多环节作用机制的新型抗肿瘤治疗药。 中医治疗肿瘤强调调节与平衡的原则,恢复和增强机体内部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治疗肿瘤的目的。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及中医药治疗,均属于全身治疗。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兼顾病人的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对早、中期乳腺癌患者争取治愈,对晚期患者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国老年乳腺癌治疗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老年乳腺癌治疗专家共识》要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世界范围内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但老年乳腺癌的治疗依据缺乏一类证据,多建立在回顾性研究基础之上,且往往是一般年龄人群证据的扩展应用。老年乳腺癌有其自身特点,老年人常伴发多种疾病,且自然年龄相同人群的生物学年龄表现差别很大;老年乳腺癌的分子表型亦不同于相对年轻人群,常表现为激素受体阳性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故由于缺乏依据和规范,目前临床上对老年乳腺癌的处理存在很多争议和随意性,(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将老年乳腺癌的年龄界定为≥70岁) 1 老年乳腺癌的局部治疗 1.1 保乳手术 1.1.1 单纯肿块扩大切除手术 对于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老年患者,是否行腋窝分期术一直以来存在争议。 建议对于中国老年乳腺癌患者,如临床腋窝淋巴结表现为阴性(触诊阴性、影像学检查阴性),应考虑行单纯乳腺肿块扩大切除术,免除腋窝腋窝淋

巴结分期术和术后放疗。 1.1.2 标准的乳腺癌保乳根治术 建议对于自然年龄≥70岁,但生物学年龄小于自然年龄,伴发疾病少,一般状况佳,预期生存期长的老年乳腺癌患者,也可履行标准的保乳根治手术流程,即局部肿块扩大切除+腋窝腋窝淋巴结分期术并辅以术后放疗。 实行标准的保乳根治手术,需患者在对手术、放疗、费用、复发风险等知情后,在一定指征范围内实施。 老年患者尽管选择了标准的保乳术式,但其对于躯体残缺的顾虑和美观效果的预期整体低于年轻患者,更多考虑手术是否创伤小、恢复快。 1.1.3 放疗老年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是否要进行放疗是有争议的,但多数意见还是倾向于可以免除全乳放疗。 建议对于中国老年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可考虑免除放疗。但对于身体素质佳、腋窝病变累及者应权衡考虑放疗对局部复发率的控制和放疗的副反应,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后进行个体化决策。

乳腺癌的内科治疗及研究进展

乳腺癌的内科治疗及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发现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有brca-1、brca-2、p53等。除此以外,乳腺癌的发生还与生殖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传统医学是应用npi(诺丁汉预后指数)来评估乳腺癌的病理学预后,它包括肿瘤的大小、淋巴结分期以及组织学分级。但随着医学的发展,传统病理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临床的需要,而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基因分型则是对传统病理学分型的补充与发展。perou等人在2000年首先根据乳腺癌的分子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亚群:luminal a型(er+/pr +,her2-)、luminal b型(er+/pr +,her2+)、her-2过表达型(er-,pr-,her2+)和basal-like型(er-或pr-,her2-伴有cytokeratin5/6+或 her1+)。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o%、30%、10%[1],luminal a型预后最佳,luminal b 型次之,basal-like型和her-2过表达型存活期最短,预后较差。乳腺癌的内科治疗 1化学治疗:st gallen 共识认为er、pr低水平表达、her-2阳性、高增殖患者、组织学分级3级、淋巴结4枚以上阳性、5cm以上肿块、广泛脉管侵犯及多基因分析高得分患者是化疗的相对适应症。nccn指南和esmo指南推荐方案中药物选择集中在蒽环类、紫杉类、ctx和5-fu。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紫杉类更多的应用于淋巴结阳性的患者。研究显示,无论er 状态如何,her-2阳性患者均能从紫杉醇化疗中获益,但在er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