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原理“第五章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作业”

Gis原理“第五章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作业”
Gis原理“第五章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作业”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GIS原理》作业

章节第五章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姓名

学号

班级遥感科学与技术131

《GIS原理》作业

1、为什么说地图数据是GIS的重要数据源?

答:地图是 GIS 的主要数据源,因为地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仅含有实体的类别和属性,而且含有实体间的空间关系。地图数据主要通过对地图的跟踪数字化和扫描数字化获取目前各种类型的地图是重要的信息源。这不仅是因为地图的内容直观与丰富,而且是由于在地理信息系统诞生以前,地图是表示空间与非空间信息强有力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册完备的专题地图集是一个很好的人工操作地理信息系统。

2、简要说明空间数据采集的基本流程?在ArcGis桌面系统中,如何进行矢量数据采集?

答:空间数据采集的基本流程

(1)数据源的选择

①是否能够满足系统功能的要求;

②所选数据源是否已有使用经验;

③系统成本。

(2)确定采集方法的确定

(3)数据的编辑与处理

各种方法所采集的原始空间数据,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错误或误差,属性数据在建库输入时,也难免会存在错误,所以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一定的检查、编辑是很有必要的。

(4)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

无论何种数据源,使用何种方法进行采集,都不可避免地存

在各种类型的误差,而且误差会在数据处理及系统的各个环节之中累计和传播。对于数据质量的控制和评价是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和系统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前提条件之一。

(5)数据入库

数据入库就是按照空间数据管理的要求,把采集和处理的成果数据导入到空间数据库中。

在ArcGis桌面系统中进行矢量数据采集:在ArcGIS中,进行矢量数据采集,就是对地图等扫描的数据进行数字化的过程。

3、简要说明空间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如何进行控制?

答:空间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

①空间现象自身存在的不稳定性:空间现象自身存在的不稳定性包括空间特征和过程在空间、专题和时间内容上的不确定性。

②空间现象的表达:数据采集中的测量方法以及量测精度的选择等受到人类自身的认识和表达的影响,这对于数据的生成会出现误差。

③空间数据处理中的误差:在空间数据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误差。(投影变换,地图数字化…)

④空间数据使用中的误差:在空间数据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导致误差的出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数据的解释过程,二是缺少文档。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常见的方法有:

①传统的手工方法

②元数据方法

③地理相关法

4、什么是空间数据元数据?空间数据元数据有什么意义?在

ArcGis10中,如何查看元数据?如何配置元数据的样式?

答:

元数据:关于数据的数据。

空间数据元数据意义:

(1)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地管理和维护空间数据,建立数据文档,并保证即使其主要工作人员退休或调离时,也不会失去对数据情况的了解;

(2)提供有关数据生产单位数据存储、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交换网络(clearing house)及数据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便于用户查询检索地理空间数据;

(3)提供通过网络对数据进行查询检索的方法或途径,以及与数据交换和传输有关的辅助信息;

(4)帮助用户了解数据,以便就数据是否能满足其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5)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用户处理和转换有用的数据。

在ArcGis10中,如何查看元数据:在ArcCatalog中加载数据,然后点击描述,就可以查看元数据。

配置元数据的样式:在“自定义”菜单中“ArcCatalog项目”功能,切换到“元数据选项卡”,就可以在下拉菜单中修改元数据样式。

模拟电路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演示教学

模拟电路第五章课后 习题答案

第五章 习题与思考题 ◆◆ 习题 5-1 图P5-1是集成运放BG303偏置电路的示意图,已知V CC =V EE =15V ,偏置电阻R=1M Ω(需外接)。设各三极管的β均足够大,试估算基准电流I REF 以及输入级放大管的电流I C1、I C2。 解:V T4、VT3、R 组成镜像电流源,流过R 的基准电流IREF 为: A A R U V V I BE EE CC REF μμ3.291 7.01515=-+=-+= A I I I I REF C REF C μβ β3.29211 33=≈???→?+=足够大 VT1、VT2为差分对管,则有: A A I I I C C C μμ7.1423.2921321≈≈= = 本题的意图是理解镜像电流源的工作原理和估算方法。 ◆◆ 习题 5-2 图P5-2是集成比较器BG307偏置电路的示意图。已知V EE =6V ,R 5=85Ω,R 6=68Ω,R 7=1.7k Ω。设三极管的β足够大,试问V T1、V T2的静态电流I C1、I C2为多大? 解: VT5、VT6为核心组成比例电流源,其基准电流IR7为: mA A R R V U I EE BE R 6.21700 6867.020)(20767≈++?-=+---=

mA mA I R R I R R I R C C 08.2)6.285 68(7566565=?=≈= VT1、VT2为差分对管,则有: mA mA I I I C C C 04.108.22 121521=?=== 本题的意图是理解比例电流源的工作原理和估算方法。 ◆◆ 习题 5-3 图P5-3是集成运放BG305偏置电路的示意图。假设V CC =V EE =15V ,外接电阻R =100k Ω,其他的阻值为R 1=R 2=R 3=1k Ω,R 4=2k Ω。设三极管β足够大,试估算基准电流I REF 以及各路偏置电流I C13、I C15和I C16。 解: 此电路为多路比例电流源,其基准电流IREF 为: A mA mA R R U V V I BE EE CC REF μ29029.01 1007.015152=≈+-+=+-+= 各路电流源电流值为: A I I I R R I I REF C C C C μ29014142 11513=≈=== A A I R R I R R I REF C C μμ1452902 142144216=?=≈= 本题的意图是练习多路比例电流源的估算方法。

《电路原理》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 1-1说明题1-1图(a)、(b)中:(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3)如果在图(a)中u>0、i<0;图(b)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i u- + 元件 i u- + 元件 (a)(b) 题1-1图 1-4 在指定的电压u和电流i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和i的约束方程(即VCR)。 i u- + 10kΩi u- + 10Ωi u- + 10V - + (a)(b)(c) i u- + 5V + -i u- + 10mA i u- + 10mA (d)(e)(f) 题1-4图 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15V + - 5Ω 2A 15V +-5Ω 2A 15V + - 5Ω2A (a ) (b ) (c ) 题1-5图 1-16 电路如题1-16图所示,试求每个元件发出或吸收的功率。 0.5A 2U +- 2ΩU + - I 2Ω1 2V + - 2I 1 1Ω (a ) (b ) 题1-16图 A I 2

1-20 试求题1-20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u 1及电压u 。 ++2V - u 1 - +- u u 1 + - 题1-20图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练习题 2-1电路如题2-1图所示,已知u S=100V,R1=2kΩ,R2=8kΩ。试求以下3种情况下的电压 u 2 和电流 i2、i3:(1)R3=8kΩ;(2)R3=∞(R3处开路);(3)R3=0(R3处短路)。 u S + - R 2 R 3 R 1 i 2 i 3 u 2 + - 题2-1图

电路原理练习题二及答案

精选考试题类文档,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选择题 1、设电路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 和i ,则( ). (A )i 的参考方向应与u 的参考方向一致 (B )u 和i 的参考方向可独立地任意指定 (C )乘积“u i ”一定是指元件吸收的功率 (D )乘积“u i ”一定是指元件发出的功率 2、如图1.1所示,在指定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正方向下,电感电压u 和电流i 的约束方程为( ). (A )dt di 002 .0- (B )dt di 002.0 (C )dt di 02.0- (D )dt di 02.0 图1.1 题2图 3、电路分析中所讨论的电路一般均指( ). (A )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抽象电路 (B )由实际电路元件构成的抽象电路 (C )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实际电路 (D )由实际电路元件构成的实际电路 4、图1.2所示电路中100V 电压源提供的功率为100W ,则电压U 为( ). (A )40V (B )60V (C )20V (D )-60V

图1.2 题4 图 图1.3 题5图 5、图1.3所示电路中I 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R U I I S - = (B )R U I I S += (C )R U I -= (D )R U I I S --=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B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C )叠加原理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电路 (D )欧姆定律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7、图1.4所示电路中电流比B A I I 为( ). (A ) B A R R (B )A B R R ( C )B A R R - ( D )A B R R - 图1.4 题7图 8、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支路中电阻R ( ). (A )对该支路电流有影响 (B )对该支路电压没有影响 (C )对该支路电流没有影响 (D )对该支路电流及电压均有影响 9、图1.5所示电路中N 为有源线性电阻网络,其ab 端口开路电压为30V ,当把安培表接在ab 端口时,测得电流为3A ,则若把10Ω的电阻接在ab 端口时,ab 端电压为:( ). (A )–15V (B )30V (C )–30V (D )15V N I a b 图1.5 题9图 10、一阶电路的全响应等于( ). (A )稳态分量加零输入响应 (B )稳态分量加瞬态分量 (C )稳态分量加零状态响应 (D )瞬态分量加零输入响应 11、动态电路换路时,如果在换路前后电容电流和电感电压为有限值的条件下,换路前后瞬间有:( ). (A )()()+-=00C C i i (B )()()+-=00L L u u

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摘要:虚拟仪器作为一种基于图形化编程的新型概念仪器,以计算机作为运行媒介,节省了大量的显示、控制硬件,越来越显示出它独有的优势。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整体采用了循环结构与顺序结构相结合的形式,实现了模拟信号的采集与实时动态显示,并且仿真出了对数据的采集和报警功能,并且能够存储数据,进行各种自定义设置,显示效果良好,对现实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虚拟仪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LabVIEW

The Design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Based on LabVIEW Abstract:As a kind of virtual instrument based on graphical programming the new concept of instruments, run at the computer as a medium, save a large amount of display, control hardware, more and more shows its unique advantages.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based on LabVIEW, and the overall adopted loop structure and order structure, in the form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ynamic analog signal acquisition and real-time display, and the simulation of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alarm function, and the ability to store data, for a variety of Settings, display effect is good, the reality of the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has a great reference. Keywords:Virtual Instrument;Data Collection;Data Processing;LabVIEW;

《电路原理》作业

第一讲作业 (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功率和能量) 1. 如图1所示:U = V ,U 1= V 。 2. 图1—4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压 1245U U U V ===,求 3 U 和 CA U 3. 图示一个3A 的理想电流源与不同的外电路相接,求3A 电流源三种情况 第二讲作业 (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压源和电流源 ) I 。 2. 求图示各电路的电压U 。

3. 图示各电路,求: (1) 图(a)中电流源S I 产生功率S P 。 (2) 图(b)中电流源S U 产生功率S P 第三讲作业 (受控电源,电路基本定律(VAR 、 K CL 、K VL )) 1. 图示某电路的部分电路,各已知的电流及元件值已标出在图中,求I 、s U 、R 。 2. 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 )。 3. 图示含受控源电路,求: (1) 图(a)中电压u 。 (2) 图(b)中2Ω电阻上消耗的功率R P 。

第四讲作业 (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Y形联结和△形连结的等效变换) 1.图示电路中的acb支路用图支路替代,而不会影响电路其他部分 的电流和电压。 2.电路如图,电阻单位为Ω,则R ab=_________。

3. 求图示各电路中的电流I 。 第五讲作业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1. 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和电压U ab 。 2. 用等效变换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

3. 求图示各电路ab 端的等效电阻ab R 。 第三章作业 3-1、某电路有n 结点,b 支路,其树枝数为 ,连枝数为 ,基本回路数为 ;独立的KCL 方程有 个,独立的KVL 方程有 个,独立的KCL 和KVL 方程数为 。 3-2、电路的图如图,以2、3、4为树枝,请写出其基本回路组。 3-3、电路如图,用支路电流法列方程。 3-4、电路见图,用网孔分析法求I 。

2020上“电路原理”作业(四大题共16小题)

一、简答题(8 小题) 1、在进行电路分析时,为何要指定电压或电流的参考方向何谓关联参考方向何谓非关联参考方向在图1-1中,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还是非关联参考方向在这种参考方向体系下,ui 乘积表示吸收还是发出功率如果u >0、i <0,则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i u -+ 元件 图1-1 、 2、分别说明图1-2、1-3所示的电路模型是理想电压源还是理想电流源分别简述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点,并分别写出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VCR (即u 和i 的约束方程)。 i u -+ 10V - + i u - + 10mA 图1-2 图1-3 3、何谓RLC 并联电路的谐振在发生谐振时,其阻抗、电流、无功功率各有何特点并写出其品质因数Q 的表达式。 》 答:1、端口上的电压与输入电流同相时的工作状态称为谐振,由于发生在并联电路中, 所以称为并联电路的谐振。 2、并联谐振电路总阻抗最大,因而电路总电流变得最小,但对每一支路而言,其电流都可能比总电流大得多,因此电流谐振又称电流谐振。并联谐振不会产生危及设备安全的谐振过电压,但每一支路会产生过电流。

3、并联电阻除以谐振时的感抗(或容抗)等于品质因数Q。 4、何谓RLC串联电路的谐振在发生谐振时,其阻抗、电压、无功功率各有何特点并写出其品质因数Q的表达式。 答:1、由于串联电路中的感抗和容抗有相互抵消作用,这时端口上的电压与电流相同,工程上将电路的这种工作状态称为谐振,由于是在RLC串联电路中发生的,故称为串联谐振。 2、串联谐振:电路呈纯电阻性,端电压和总电流相同,此时阻抗最小,电流电大,在电感和电容上可能产生比电源电压大很多倍的高电压,国此串联谐振也称不电压谐振。 3、谐振时的感抗(或容抗)除以串联电阻等于品质因数Q。 ) 5、什么是三相对称负载图1-4中三相电源 a U 、 b U 、 c U 对称, L C X X R= =,则是否构 成三相对称电路为什么并说明其线电流 a I 、 b I 、 c I 是否对称。 I b I a I c U b U c + + + - - - a b c L C a R 图1-4 6、什么是三相对称负载图1-5中三相电源 a U 、 b U 、 c U 对称,则是否构成三相对称电路为 什么并说明其线电流 a I 、 b I 、 c I 是否对称。 [ b I a I c I b U c U + + + - - - a b c Z Z a U Z 图1-5

第三章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练习..

一、单选题 1、对于离散空间最佳的内插方法 是: A.整体内插法 B.局部内插法 C.移动拟合法 D.邻近元法 2、下列能进行地图数字化的设备 是: A.打印机 B.手扶跟踪数字化仪 C.主 机 D.硬盘 3、有关数据处理的叙述错误的 是: A.数据处理是实现空间数据有序化的必要过程 B.数据处理是检验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 C.数据处理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步骤 D.数据处理是对地图数字化前的预处理 4、邻近元法 是: A.离散空间数据内插的方法 B.连续空间内插的方法 C.生成DEM的一种方法 D.生成DTM的一种方法 5、一般用于模拟大范围内变化的内插技术是: A.邻近元法 B.整体拟合技术 C.局部拟合技术 D.移动拟合法 6、在地理数据采集中,手工方式主要是用于录入: A.属性数据 B.地图数据 C.影象数 据 D.DTM数据

7、要保证GIS中数据的现势性必须实时进行: A.数据编辑 B.数据变换 C.数据更 新 D.数据匹配 8、下列属于地图投影变换方法的 是: A.正解变换 B.平移变换 C.空间变 换 D.旋转变换 9、以信息损失为代价换取空间数据容量的压缩方法是: A.压缩软件 B.消冗处理 C.特征点筛选 法 D.压缩编码技术 10、表达现实世界空间变化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 空间位置、专题特征、时间 B. 空间位置、专题特征、属性 C. 空间特点、变化趋势、属性 D. 空间特点、变化趋势、时间 11、以下哪种不属于数据采集的方式: A. 手工方式 B.扫描方式 C.投影方 式 D.数据通讯方式 12、以下不属于地图投影变换方法的是: A. 正解变换 B.平移变换 C.数值变 换 D.反解变换 13、以下不属于按照空间数据元数据描述对象分类的是: A. 实体元数据 B.属性元数据 C.数据层元数据 D. 应用层元数据 14、以下按照空间数据元数据的作用分类的是: A. 实体元数据 B.属性元数据 C. 说明元数据 D. 分类元数据 15、以下不属于遥感数据误差的是: A. 数字化误差 B.数据预处理误差 C. 数据转换误差 D. 人工判读误差

燕山大学电路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习题解答 5-1 在题5-1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电源相电压为220V ,端线阻抗 ()0.10.17l Z j =+Ω,负载阻抗()96Z j =+Ω。试求负载相电流'' A B I 和线电流A I 。 N A U -+ 题5-1图 解:该电路可以变换为Y 形负载电路,如题解5-1图所示。 N A U -+ ' 题解5-1图 图中'Z 为 ()'323 Z Z j = =+Ω 设2200A U =∠ V ,则线电流A I 为 ' 220058.14353.1 2.17 A A U I Z Z j ∠===∠-++ A 所以相电流A B I 为

''3033.575A A B I = =∠- A 5-2 题5-2图所示对称三相电路中,已知星形负载相阻抗 ()19628Z j =-Ω,星形负载相电压有效值为220V ;三角形负载阻抗()214442Z j =+Ω,线路阻抗 1.5l Z j =Ω。求:(1) 线电流A I 、B I 、C I ;(2) 负 载端的线电压''A B U 。 2 Z A B C Z ' 题5-2图 解:该电路可做如下变换,如题解5-2图所示。 A B C Z ' ' N 题解5-2图 图中'Z 为 ()'2 248143 Z Z j = =+Ω 设2200A U =∠ V ,则线电流A I 为

' 12200 6.337.9434.4 4.8A A l l U I j Z Z Z ∠===∠-++ A 根据对称性可以写出 2 6.3312 7.94B A I a I ==∠- A 6.33112.06C A I a I ==∠ A (2) 'A 端的相电压为 () ()'''12 6.337.9434.4 3.3218.76 2.46A N A U I Z Z j =?=∠-?+=∠- V 所以负载端的线电压''A B U 为 '' ''30378.9027.54A B A N U =∠=∠ V 5-3 对称三相电路的线电压230l U =V ,负载阻抗()1216Z j =+Ω。求:(1) 星形连接负载时的线电流及负载吸收的总功率;(2) 三角形连接负载时的线电 流、相电流和吸收的总功率;(3) 比较(1)和(2)的结果能得到什么结论? 解:星形连接负载时,把三相电路归结为一相(A 相) 计算。令电源相电压 0132.790A U = =∠ V , 且设端线阻抗10Z =,根据一相计算电路,有线电路A I 为 132.790 6.6453.131216 A A U I Z j ∠===∠-+ A 根据对称性可以写出 2 6.64173.13B A I a I ==∠- A 6.6466.87C A I a I ==∠ A 所以星形连接负载吸收的总功率为 cos 1587.11l l P I ==?W (2)三角形连接负载时,令负载端线电压'' 102300A B AB U U U ==∠=∠ V ,则三 角形负载中的相电流''A B I 为

电路原理课程题库(有详细答案)

《电路原理》课程题库 一、填空题 1、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中的(电流)将达到其最大值。 2、正弦量的三要素分别是振幅、角频率和(初相位) 3、角频率ω与频率f的关系式是ω=(2πf)。 4、电感元件是一种储能元件,可将输入的电能转化为(磁场)能量储存起来。 5、RLC串联谐振电路中,已知总电压U=10V,电流I=5A,容抗X C =3Ω,则感抗X L =(3Ω),电阻R=(2Ω)。 6、在线性电路中,元件的(功率)不能用迭加原理计算。 7、表示正弦量的复数称(相量)。 8、电路中a、b两点的电位分别为V a=-2V、V b=5V,则a、b两点间的电压U ab=(-7V),其电压方向为(a指向b)。 ) 9、对只有两个节点的电路求解,用(节点电压法)最为简便。 10、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是:(感抗=容抗)。 11、(受控源)是用来反映电路中某处的电压或电流能控制另一处电压或电流的现象。 12、某段磁路的(磁场强度)和磁路长度的乘积称为该段磁路的磁压。 13、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通常有解析法、曲线法、矢量法和(符号)法四种。 14、一段导线电阻为R,如果将它从中间对折,并为一段新的导线,则新电阻值为(R/4)Ω。

15、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积分器电路,在性能上象是(低通滤波器)。 16、集成运算放大器属于(模拟)集成电路,其实质是一个高增益的多级直流放大器。 17、为了提高电源的利用率,感性负载电路中应并联适当的(无功)补偿设备,以提高功率因数。 18、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若电容两端电压为100V,电阻两端电压为10V,则电感两端电压为(100V),品质因数Q为(10)。 ' 19、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是(I=U/R)。 20、高压系统发生短路后,可以认为短路电流的相位比电压(滞 后)90°。 21、电路通常有(通路)、(断路)和(短路)三种状态。 22、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失调)电压和(输入失调)电流随(温度)改变而发生的漂移叫温度漂移。 23、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单相功率的(3)倍。 24、当电源内阻为R0时,负载R1获得最大输出功率的条件是(R1=R0)。 25、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器件,其输入阻抗(很高)。 26、在电感电阻串联的交流电路中电压(超前)电流一个角。 27、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分别为最大值、频率和(初相位)。 28、有三个电容器的电容量分别是C1、C2和C3,已知C1> C2> C3,将它们并联在适当的电源上,则它们所带电荷量的大小关系是(Q1>Q2>Q)。 ;

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试题(卷)

一、绪论 (一)、1、“数据采集”是指什么? 将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等模拟量经测量转换电路输出电量后再采集转换成数字量后,再由PC 机进行存储、处理、显示或打印的过程。 2、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 由数据输入通道,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数据输出及显示这五个部分组成。 3、数据采集系统性能的好坏的参数? 取决于它的精度和速度。 4、数据采集系统具有的功能是什么? (1)、数据采集,(2)、信号调理,(3)、二次数据计算,(4)、屏幕显示,(5)、数据存储,(6)、打印输出,(7)、人机联系。 5、数据处理系统的分类? 分为预处理和二次处理两种;即为实时(在线)处理和事后(脱机)处理。 6、集散式控制系统的典型的三级结构? 一种是一般的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一种是直接数字控制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还有一种是集散型数据采集系统。 7、控制网络与数据网络的结合的优点? 实现信号的远程传送与异地远程自动控制。 (二)、问答题: 1、数据采集的任务是什么? 数据采集系统的任务:就是传感器输出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入工业控制机机处理,得出所需的数据。同时显示、储存或打印,以便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监视,还将被生产过程中的PC机控制系统用来控制某些物理量。 2、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特点是 (1)、系统结构简单;(2)、微型计算机对环境要求不高;(3)、微型计算机的价格低廉,降低了数据采集系统的成本;(4)、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可作为集散型数据采集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5)、微型计算机的各种I/O模板及软件齐全,易构成系统,便于使用和维修; 3、简述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并比较其特点? (1)、一般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是由传感器、模拟多路开关、程控放大器、采样/保持器、A/D转换器、计算机及外设等部分组成。 (2)、直接数字控制型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DDC)是既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进行巡回检测,还可根据检测结果,按照一定的算法,计算出执行器应该的状态(继电器的通断、阀门的位置、电机的转速等),完成自动控制的任务。系统的I/O通道除了AI和DI外,还有模拟量输出(AO)通道和开关量输出(FDO)通道。 (3)、集散式控制系统也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总体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即用几台计算机分别控制若干个回路,再用监督控制计算机进行集中管理。 (三)、分析题: 1、如图所示,分析集散型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组成原理,系统有那些特点? 集散式控制系统也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总体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即用几台DDC计算机分

2019上“电路原理”作业(四大题共16小题)

一、简答题(8小题) 1、在进行电路分析时,为何要指定电压或电流的参考方向?何谓关联参考方向?何谓非关联参考方向?在图1-1中,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还是非关联参考方向?在这种参考方向体系下,ui乘积表示吸收还是发出功率?如果u>0、i<0,则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图1-1 答: 1、一旦决定了电流参考方向,每个元件上的电压降方向就确定了,不可随意设置,否则在逻辑上就是错误的,所以先要指定电厂、电流的方向。 2、所谓关联参考方向是指流过元件的电流参考方向是从元件的高电位端指向低电位端,即是关联参考方向,否则是非关联参考方向。 3、非关联——同一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4、发出功率——非关联方向,调换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后,乘积p = ui < 0,表示元件发出功率。 5、吸收功率——非关联方向下,调换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后,u > 0,i > 0,功率p为正值下,元件实际吸收功率; 2、分别说明图1-2、1-3所示的电路模型是理想电压源还是理想电流源?分别简述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点,并分别写出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VCR(即u和i的约束方程)。 图1-2 图1-3 答: 1、图1-2是理想电压源;1-3所示的电路模型是理想电流源 2、理想电压源电源内阻为0;理想电流源内阻无穷大 3、图1-2中理想电压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u = 10V 图1-3中理想电流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i=-10×10-3A=-10-2A 3、何谓RLC并联电路的谐振?在发生谐振时,其阻抗、电流、无功功率各有何特点?并写出其品质因数Q的表达式。 答: 1、端口上的电压与输入电流同相时的工作状态称为谐振,由于发生在并联电路中,所以称 为并联电路的谐振。 2、并联谐振电路总阻抗最大,因而电路总电流变得最小,但对每一支路而言,其电流都可 能比总电流大得多,因此电流谐振又称电流谐振。并联谐振不会产生危及设备安全的谐振过电压,但每一支路会产生过电流。

电路原理习题及答案

1-4. 电路如图所示,试求支路电流I . I Ω12 解:在上结点列KCL 方程: A I I I I I 6.30 12 42543-==+-+ +解之得: 1-8.求图示电路中电压源发出的功率及电压 x U 。 53U 解:由KVL 方程:V U U U 5.2,53111=-=-得 由欧姆定律,A I I U 5.0,5111-=-=得 所以是电源)(电压源的功率:,05.251123)52(151<-=-?-===?+=W I P V I U V X 1-10.并说明是发出还是消耗源功率试求图示电路两独立电,。 10A 解:列KVL 方程:A I I I I 5.0010)4(11101111==++?+?+-,得

电路两独立电源功率: ,发出)(,发出。 W I P W I P A V 38411051014110-=??+-= -=?-= 2-6如图电路:R1=1Ω ,R2=2Ω,R3=4Ω,求输入电阻Rab=? 解:含受控源输入电阻的求法,有外施电压法。设端口电流I ,求端口电压U 。 Ω ====+-=+=+=9945)(21131211211I U R I U I I I R I I R I I I R I IR U ab 所以,得, 2-7应用等效变换方法求电流I 。 解:其等效变化的过程为,

根据KVL 方程, A I I I I 31 ,08242-==+++ 3—8.用节点分析法求电路中的 x I 和 x U . 6A 3Ω V 解:结点法: A I V U U I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X X X n n n n X n n n n n n n n n 5.16.72432242)212141(21411321)212111(214234121)4121(3121321321321==-?=--==+=+++--=-+++--=--+,解之得: ,,补充方程: 网孔法:网孔电流和绕行方向如图所示: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孙立山陈希有主编第5章习题答案详解

教材习题5答案部分(p151) 答案略 答案 负载各相阻抗化为星形联接为 设A相电源相电压为,A相负载线电流与电源相电流相等 由三角形联接得相电流与线电流关系得 即负载相电流为。 答案 解:电路联接关系如图(a)所示。负载断开时电源的输出线电压等于图中相电压的倍。下面计算相电压。 设负载A相电压为,对于感性负载,由,得,则 采用单相分析法,如图(b)所示。 电源相电压为 当负载断开时,电源输出电压为 答案略 答案略 答案略 答案 解:设电源为星形联接,电源A相电压相量为 则电源线电压分别为 ,,。 (1)设电路联接如图(a)所示,化为单相计算,如图(b)所示。 因为负载为星形联接,所以负载相电压 ,, 又因为 , 相电流 电压、电流相量图如图(c)所示。

(2) C相断线时,,电源线电压降落在AB相上。如图(d)所示。 (3) C相负载短路时,如图(e)所示。 , 答案 解:(1)电路模型如图(a)所示。 图题 负载相电流 负载线电流 (2)设A相负载断路,如图(b)所示。 由图(b)可见,,B、C相负载因相电压不变,均为电源线电压,故电 流 (3)设端线A断路,如图(c)所示。 由图(c)可见 答案 解:电路如图所示: 图题 因为三相负载平均功率等于每相负载平均功率的3倍,所以 答案 解:星形接法时 , 三角形接法时负载每相承受电压为380V,是星形接法时的倍。根据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关系可知,三角形联接时负载的平均功率是星形联接的3倍。即

解:由已知功率因数 , 可求得星形和三角形负载的阻抗角分别为:, 方法一: 因为负载端线电压 所以星形负载相电流为 星形负载阻抗 三角形负载相电流为 三角形负载阻抗 将三角形联接等效成星形联接,设负载阻抗为,化为单相分析法,则电路如图 (b)所示。 设 V,, A 由KVL方程得,电源相电压为 则电源线电压为 V 方法二: 负载总平均功率 负载总无功功率 负载总功率因数 因为 负载线电流 电源发出平均功率为 无功功率为 电源视在功率为

“电路原理”第1-6章作业参考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 1-1说明题1-1图(a )、(b )中:(1)u 、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 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 )中u >0、i <0;图(b )中u >0、i >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元件 (a ) (b ) 题1-1图 答:(1)1-1图(a )中u 、i 在元件上为关联参考方向:1-1图(b )中u 、i 在元件上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2)1-1图(a )中P=ui 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1-1图(b )中P=ui 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 (3)1-1图(a )中P=ui <0表示元件吸收负功率,实际发出功率:1-1图(b )中P=ui >0 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1-4 在指定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 和i 的约束方程(即VCR )。 (a ) (b ) (c ) (d ) (e ) (f ) 题1-4图 答:1-4图(a )中u 、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u=10×103i 。 1-4图(b )中u 、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u=-10i 。 1-4图(c )中u 与电压源的激励电压方向相同u= 10V. 1-4图(d )中u 与电压源的激励电压方向相反u= -5V. 1-4图(e )中i 与电流源的激励电流方向相同i=10×10-3A 1-4图(f )中i 与电流源的激励电流方向相反i=-10×10-3A 1-5 试求题1-5 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a ) (b ) (c ) 题1-5图

答:题1-5图(a)中流过15V电压源的2A电流与激励电压15V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因此,电压源发出功率P U发=15×2W=30W; 2A电流源的端电压为U A=(-5×2+15)V=5V, 此电压与激励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电流源吸收功率P I吸=5×2W=10W;电阻消耗功率P R=I2R=22×5W=20W电路中P U发=P I吸+P R功率平衡。 1-5图(b)中电压源中的电流I US=(2-5/15)A=-1A,其方向与激励电压关联,15V的电压源吸收功率P US吸=15×(-1A)=-15W电压源实际发出功率15W。2A电流源两端的电压为15V,与激励电流2A为非关联参考方向,2A电流源发出功率P IS发=2×15=30W。、 电阻消耗功率P R=152/5=45W,电路中P US+P R=P IS发功率平衡。 1-5图(c)中电压源折中的电流I US=(2+15/5)A=5A方向与15V激励电压非关联,电压源发出功率P US发=5×15=75W。电流源两端的电压为15V,与激励电流2A为关联参考方向,电流源吸收功率P IS吸=2×15=30W,电阻消耗功率P R=152/5=45W,电路中P US发=P IS吸+P R功率平衡。 1-16 电路如题1-16图所示,试求每个元件发出或吸收的功率。 I 1 (a)(b) 题1-16图 答:题1-16图(a)中,应用KVL可得方程:-U+2×0.5+2U=0得U=-1V,电流源电压U与激励电流方向为非关联,因此电流源发出功率P IS发=-1×0.5=-0.5W(实际吸收功率)。电阻功率P R=0.52×2=0.5W VCVS两端的电压2U与流入电流方向关联,故吸收功率P US吸=2U×0.5=-1W(实际发出功率)。P IS发=P US吸+P R 题1-16图(b)中,在结点A应用KCL可得:I2=I1+2I1-3I1 再在左侧回路应用KVL可得:2I1+3I1=2得I1=0.4A 根据各电流、电压方向的关联关系,可知,电压源发出功率为P US发=2I1=0.8W CCCS发出功率为P CS发=3I1×2I1=3×0.4×2×0.4=0.96W 2Ω电阻消耗功率P R1=I12×2=0.32W 2Ω电阻消耗功率P R2=(3I1)2×1=1.44W P US发+P CS发=P R1+P R2 1-20 试求题1-20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u1及电压u。 u 1 题1-20图 答:先将电流i写为控制量u1的表达式,即i=(2-u1)/1×103

测控电路第五版李醒飞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 信号运算电路 5-1推导题图5-43中各运放输出电压,假设各运放均为理想运放。 (a)该电路为同相比例电路,故输出为: ()0.36V V 3.02.01o =?+=U (b)该电路为反相比例放大电路,于是输出为: V 15.03.02 1 105i o -=?-=-=U U (c)设第一级运放的输出为1o U ,由第一级运放电路为反相比例电路可知: ()15.03.0*2/11-=-=o U 后一级电路中,由虚断虚短可知,V 5.0==+-U U ,则有: ()()k U U k U U o 50/10/1o -=--- 于是解得: V 63.0o =U (d)设第一级运放的输出为1o U ,由第一级运放电路为同相比例电路可知: ()V 45.03.010/511o =?+=U 后一级电路中,由虚断虚短可知,V 5.0==+-U U ,则有: ()()k U U k U U o 50/10/1o -=--- 于是解得: V 51.0o =U 5-2 11 图X5-1

5-3由理想放大器构成的反向求和电路如图5-44所示。 (1)推导其输入与输出间的函数关系()4321,,,u u u u f u o =; (2)如果有122R R =、134R R =、148R R =、Ω=k 101R 、Ω=k 20f R ,输入4321,,,u u u u 的范围是0到4V ,确定输出的变化范围,并画出o u 与输入的变化曲线。 (1)由运放的虚断虚短特性可知0==+-U U ,则有: f R u R u R u R u R u 0 44332211-=+++ 于是有: ??? ? ??+++-=44332211o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f f f f (2)将已知数据带入得到o U 表达式: ()4321o 25.05.02i i i i U U U U U +++-= 函数曲线可自行绘制。 5-4理想运放构成图5-45a 所示电路,其中Ω==k 10021R R 、uF 101=C 、uF 52=C 。图5-54b 为输入信号波形,分别画出1o u 和2o u 的输出波形。 前一级电路是一个微分电路,故()dt dU dt dU C R R i U i i o //*1111-=-=-= 输入已知,故曲线易绘制如图X5-2所示。 图X5-2 后一级电路是一个积分电路,故()??-=-=dt U dt U C R V o o 1122out 2/1? 则曲线绘制如图X5-3所示。 图X5-3 O U o1

电路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版《电路原理》课后作业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 1-1说明题1-1图(a)、(b)中:(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中u>0、i<0;图(b)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a)(b) 题1-1图 解 (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答:(a) 关联——同一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b) 非关联——同一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答:(a) 吸收功率——关联方向下,乘积p = ui > 0表示吸收功率; (b) 发出功率——非关联方向,调换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后,乘积p = ui < 0, 表示元件发出功率。 (3)如果在图 (a) 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答:(a) 发出功率——关联方向下,u > 0,i < 0,功率p为负值下,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b) 吸收功率——非关联方向下,调换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后,u > 0,i > 0,功率p为正值下,元件实际吸收功率; 1-4 在指定的电压u和电流i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和i的约束方程(即VCR)。 (a)(b)(c) (d)(e)(f) 题1-4图 解(a)电阻元件,u、i为关联参考方向。 由欧姆定律u = R i = 104 i (b)电阻元件,u、i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由欧姆定律u = - R i = -10 i (c)理想电压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u = 10V (d)理想电压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u = -5V (e) 理想电流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i=10×10-3A=10-2A (f)理想电流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i=-10×10-3A=-10-2A 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2

、 第一章概述 1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比如条码机、扫描仪等都是数据采集工具 数据处理系统是指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而构成的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将输入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计算各种分析指标,变为易于被人们所接受的信息形式,并将处理后的信息进行有序贮存,随时通过外部设备输给信息使用者。

2系统研究开发的价值和意义 经调查,目前数据采集器的市场需求量大,以数据采集器为核心构成的小系统应用广泛,因此开发高性能的数据采集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数据采集系统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数据采集是工、农业控制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随时检测各生产环节的温度、湿度、流量及压力等参数。同时,还要对某一检测点任意参数能够进行随机查寻,将其在某一时间段内检测得到的数据经过转换提取出来,以便进行比较,做出决策,调整控制方案,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多路数据采集势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为适应这一趋势,作这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科学研究中,运用数据采集系统可获得大量的动态信息,也是获取科学数据和生成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实验室数据采集、工业现场数据采集、野外数据采集为主要方向,设计一款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高性价比、具有显示、记录存储功能的数据采集系统。单片机构成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适用于各种现场自动化监测及控制,能够适应油田野外恶劣环境,;具有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点。回放过程的信号可以直观的观察。它与有线数传相比主要有布线成本低、安装简便、便于移动的优点 3.课题的意义及发展状况 数据采集是指将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等模拟量采集转换成数字量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显示或打印的过程。相应的系统称为数据采集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说,数据采集系统应该是用计算机控制的多路数据自动检测或巡回检测,并且能够对数据实行存储、处理、分析计算,以及从检测的数据中提取可用的信息,供显示、记录、打印或描绘的系统。总之,不论在哪个应用领域中,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越及时,工作效率就越高,取得的经济效益就越大。数据采集领域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首先,分布式控制应用场合中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正在发展。其次,总线兼容型数据采集插件的数量正在增大,与个人计算机兼客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数量也在增加。数据处理对数据(包括数值的和非数值的)进行分析和加工的技术过程。包括对各种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计算、编辑等的加工和处理。比数据分析含义广。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在计算机应

电路理论-第5章习题答案

5-1 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电压u 、电流i 参考方向如题5-1 图所示,已知 u C =10sin(10t +30o )V ,i L =5cos(10t -30o )A 。试电流i C 和电压u L 。 + - 5μF u C i C (a) - + i L u L 10mH (b) 题 5-1 图 解 应用元件VCR 关系时,要注意电压u 和电流i 的关联参考方向。 (a) 6 64C ()5105101010cos(1030)510cos(1030)A c du i t t t dt ---=-?=-???+?=-?+? (b) 33()10101010510(sin(1030))0.5cos(1060)V L L di u t t t dt --=?=???--?=+? 5-2 已知一正弦电流的波形如题5-2图所示。 (1) 试求此正弦电流的幅值、周期、频率、角频率和初相; (2) 写出此正弦电流的瞬时函数表达式。 题 5-2 图 解 (1) 由题5-2图所示正弦电流波,可以看出 12A,1m I T ms == 从而,有 21/1Hz,2000/f T k rad s T π ωπ==== 令()12cos()mA i i t t ω?=+ 当cos()0i t ω?+=时,由题5-2图看出 0.4t ms = 所以,得 310 i ?π=- (2) 电流的瞬时函数表达式为 3 ()12cos(2000)mA 10 i t t ππ=- 5-4 写出对应于下列各相量的瞬时函数表达式,设角频率为ω。 12 (1) 200120 V;(2)3000 V;(3)250(60)mA U U I =∠=∠=∠-o o o &&& 解 列写正弦量的瞬时函数表达式时要注意幅值、频率、初相位三个要素及两种表达式的对应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