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势力的发展理论——格塞尔(整理笔记)

成熟势力的发展理论——格塞尔(整理笔记)
成熟势力的发展理论——格塞尔(整理笔记)

成熟势力的发展理论,通常被称为成熟论。代表人物格塞尔。

他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成熟是一个由遗传因素控制的有顺序的过程,使机体固有的过程。他提出了发展过程经历着有规律的固定顺序,这个固定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的进化而决定的。所有的儿童都以自己的速率遵循着固定的顺序发展着,便形成了著名的成熟势力论。

一、理论背景:卢梭;达尔文(进化论);霍尔。

霍尔接受了进化论和复演论的观点,提出应该把个体心理的发展看作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历史的理论。他认为,从种系进化的角度看,在个体生活的早期所表现出来的遗传特性比以后表现出来的遗传特性来的更古老。人类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活动,在个体发展史中最先表现出来。凡是较为高级的、处于意识的活动,则要到年龄较大时才能出现。越是远古的人类的祖先遗传下来的特性越富有动力特征,在儿童的身上反映得也越明显。因此,他提出了“儿童是成人之父”的命题。

霍尔接受弥勒和海克尔生物发生律的影响,并引入心理学,认为出生后个体的心理发展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童年期复演人类远古祖先的特征;少年期的儿童行为特征是人类中世纪的复演;青春期则是人类较为新近的祖先特性的复演。这一系列的复演活动集中地反映在儿童的游戏中。霍尔认为,游戏是人类祖先的运动习惯和精神通过遗传而保留下来的机能表现。复演论把个体发展史与种系发展史完全等同起来,因而必然地把个体发展引向生物决定论(即认为有机体之所以能反应各种各样的情境,是通过潜在的结构而实现的预成论)。

二、基本观点

他通过向家长发放调查表等方法收集每一个年龄儿童的典型行为,归纳他们的成长趋势,总结出“行为剖面”,并从中概括出三条重要观点:

第一,发展是遗传因素主要产物。根据遗传决定论的观点,他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成为成熟。成熟指导着发展,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这来源于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第二,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较好的年头和较差的年头(确切的说,是发展质量较高或较低)有序地交替。成熟是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外一种发展水平突然转变实现的,不同水平是不连续的表现为波峰和波谷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受到不同时期的成熟机制的影响。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只有结构的变化才是行为发展变化的基础,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取决于成熟。

发展的原则:○1发展方向的原则。即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由上到下,

由中心到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2相互交织的原则。人类身体结构是建立在左右两侧均等的基础之上,对称两边需要均衡发展,通过相互交织发

展,使相互的力量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显示出个子的优势,达到互补作用,并最终把发展引向整合并达到趋于成熟的高一级水平。○3技能不对称的原则。发

展形成优势手以及颈强直反射表明人类可能从一个角度面对世界更为有效。○4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渭准备,就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而在未准备之前,成人应该

等待儿童达到对未来学习产生接受能力的水平。○5自我调节的原则。自我调节是生命现象固有的能力,婴儿能够自我调节形成固定的模式。

第三,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体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发展本身是一个模式化的过程,模式化是指神经运动系统对于特定情境的特定反应。每一个特定的行为模式都标志着一定的成熟阶段。格塞尔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收集了数以万计的儿童的发展行为模式,发现了每一个特定年龄行为发展的平均水平,即年龄常模的资料,并于1940年推出格塞尔发展量表。

研究范围和指标也即他的行为发展的四个方面:动作能(粗动作和细动作);应物能(对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语言能(可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供线索);应人能(儿童对现实社会文化的个人反应)。

三、评价

突出成熟机制的重要性;为研究儿童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 一、生平简介 格塞尔(Arnoldgesell,1880~1961)是美国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家,1906年获克拉克大学心理学博士。毕业后,对婴儿期进行重点研究,在研究中感到基础心理学的知识比较缺乏,于是在30岁时进了耶鲁大学学医,并于1915年获得医学博士,在1911年在耶鲁大学创办了为他一生带来殊荣的儿童发展诊所。在此工作了五十年中,他和他同事从事了极为广泛,详细的婴幼儿神经运动发展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关于儿童成熟的理。.还提出一个被公认较完善的儿童行为常模,还编制了测量婴儿和学前儿童行为发展的量表-耶鲁量表。他还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电影来对儿童进行观察记录者之一。 二、主要着作: 1941年出版的《发展诊断学》 1925年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1928年的《婴儿期和人的成长》 1929年的《同卵双生子的学习与成长》 1940年的《儿童生活的最初五年》 1943年的《现代文明中的婴儿和儿童》 三、成熟势力理论

﹙一﹚思想渊源:他的理论被公认为属于遗传决定论.他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所谓“成熟势力说”或“成熟潜能说”.这一理论有其思想渊源: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18世纪的胚胎学的研究.霍尔的复演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机能心理学家考喜尔. ﹙二﹚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 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成熟”。 成熟的含义:格塞尔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顺序决定的,是有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决定的。所谓“成熟”就是“给予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一个真正的名字”在格塞尔看来,所有儿童都毫无例外地按照成熟所规定的顺序或模式发展,只是发展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由每个儿童自己的遗传类型或其它因素所制约。 成熟和环境的关系:格塞尔看来,成熟是一个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这是这种内部因素决定机体的发展的方向和模式,但格塞尔不排除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良好的环境可以提供一定的条件,从而有助于儿童发展其生命中最积极,最宝贵的资源;一个不良的环境,则可能阻止和压抑其自然潜能的顺利发展。但环境的作用仅仅如此而已。在他看来,发展的速度最终还是有生物因素决定所控制。 他把两者关系归纳如下: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发展起支持,影响及特定化作用,但并不能产生基本的发展形式和个体发展的顺序。只有当结构与行为相适应的时候,学习才可能发生;在结构得以发展之前,特殊的训练及学习收效甚微。 着名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 格塞尔找来一对同卵双生子A和B,A从出生后第48周起接受爬梯及肌肉协调训练,每日练习10分钟,连续6周;B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仅训练了2周,就赶上了A的水平。由于同卵双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A领悟? ? ? B延留? ? C净化? ? ?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 ) A伊瑟尔? ? ? ? B加达默尔? ? C英加登? ? ?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 ? ) A审美动机? ? ?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 ? 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 ? ) A? 语言表现? ? B? 体裁类型? ? C? 结构安排? ? ?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 ) A抒情内容? ? ? B抒情话语? ? C抒情现实? ? 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 ? ? ) A声音? ? B画面? ? C情感经验? ? ?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 ) A结构? ? ? ? B声音? ? ? C故事? ? ?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 ? ? ) A人物、情节、环境? ? B叙述方式? ? C叙述的声音特点? ? ?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 ) A叙事功能? ? ? ? B抒情功能? ? C描述外在事物? ? ?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 ) A表意式意象? ? B表情式意象? ? C寓言式意象? ?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 ? ) A读者? ? ?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 ? ? ) A实践性? ? ? B艺术性? ? C价值取向? ?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 ) A立普斯? ?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 布洛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儿童发展理论之成熟势力说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儿童发展理论之 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ll,1880~1961)。格赛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成熟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格赛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1929年,他首先对一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作训练。持续了6周,其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即在55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因此,格赛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在发展的过程中,个体还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格赛尔对爬梯实验的解释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和争论。格赛尔认为幼儿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他们的发展和行为,而且内部的成熟因素决定了幼儿的生长和发展。例如,幼儿在完成如跳和系鞋带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上的不同,应归因于他们遗传上的不同,而不应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幼儿的发展、成熟和学习是按照他们自己内部的既定顺序进行的。 强化练习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 )的作用。 A.遗传素质 B.家庭教育 C.文化环境 D.生理成熟

(完整版)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 ↑ 共时← —————————————→历时 ↓ 特殊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 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 世界 读者作家 作品 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 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一种意识形态; 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1、文学哲学 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

第二章 成熟势力的发展理论

2.在线学习 2.1导语 前苏联心理学家列伊捷斯说:儿童超过自己年龄的发展对于判断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还不能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不排除缺少早期发展,后来却了生跃进的可能性。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2.1电子讲义 第一节背景与传略 在第一章中曾讲过发展理论的主题之一是遗传与环境。因此,在心理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派对立的观点: 一派观点被称为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受遗传基因的决定,后天的教育只能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如加速或延缓),而不能改变它。美国心理学家GS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就是一种代表性言论。 另一派观点被称为环境决定论--机械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环境和教育所决 定的,而否认遗传的作用,否认年龄特征,否认儿童的自主性。 在这关于遗传与环境对发展的作用的争论中,格塞尔站在了遗传决定论的一边。他认为儿童的发展由成熟决定,成熟的顺序则由基因控制。儿童有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规律,成人在教育他们时应尊重成熟的客观规律。这是格塞尔理论的主线。当然,我们在理解格塞尔理论时,除了要抓住这条主线外,还应记住:格塞尔理论的功绩和现实意义在于向我们证明成熟机制如何在复杂的发展程序和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于提醒我们教育不能忽视遗传的作用,不能在孩子身上重演拔苗助长的悲剧。我们不能机械地将格塞尔理论机械地理解为遗传决定一切,毕竟环境对发展还是有作用的。 第二节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的基本观点 1、遗传决定的重要性 格塞尔学派被公认为属于遗传决定论。格塞尔根据自己长期临床经验和大量的研究,提出一个基本的命题,即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的成熟程度,而个

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格塞尔(Gesell,ArnoldLucius)美国心理学家。1880年6月21日生于威斯康星州的阿尔马;1961年5月29日卒于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1903年,格塞尔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1906年,获得克拉克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1911年,他任教于耶鲁大学,并于1915年获该校医学学位。嗣后,他一直在耶鲁大学执教至死。 格塞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1929年,他首先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他们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作训练。训练持续了6周,其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对他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须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进一步观察发现,55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 格塞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成熟之前的学习和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 ﹙一﹚思想渊源:他的理论被公认为属于遗传决定论.他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所谓“成熟势力说”或“成熟潜能说”.这一理论有其思想渊源: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18世

纪的胚胎学的研究.霍尔的复演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机能心理学家考喜尔。 ﹙二﹚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 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成熟”。 成熟的含义:格塞尔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顺序决定的,是由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决定的。所谓“成熟”就是“给予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一个真正的名字”在格塞尔看来,所有儿童都毫无例外地按照成熟所规定的顺序或模式发展,只是发展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由每个儿童自己的遗传类型或其它因素所制约。 成熟和环境的关系:格塞尔看来,成熟是一个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这是这种内部因素决定机体的发展的方向和模式,但格塞尔不排除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良好的环境可以提供一定的条件,从而有助于儿童发展其生命中最积极,最宝贵的资源;一个不良的环境,则可能阻止和压抑其自然潜能的顺利发展。但环境的作用仅仅如此而已。在他看来,发展的速度最终还是由生物因素决定所控制。 他把两者关系归纳如下: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发展起支持,影响及特定化作用,但并不能产生基本的发展形式和个

文学理论重点笔记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其实际上正确的名称应该是文学学。 2、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3、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4、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 5、一般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史 共时← —————————————→历时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史 特殊文学史 6、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7、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 8、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9、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10、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 2)、文学心理学: 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妙悟”说、“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出入”说。 西方文论:亚理斯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荣格“原型”说、“投射”说、克罗齐“直觉”说、 3)、文学社会学:丹纳三因素说: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4)、文学符号学 5)、文学价值学 6)、文学信息学 7)、文学文化学 11、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 1)、文活动论、2)、文学反映论、3)、艺术生产论、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5)、艺术交往论 12、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 1)、“诗言志”说(选择,填空题) 《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 《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荀子·乐论》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序》中提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白居易《与元九书》:诗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感伤诗”是“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13、形式主义文论 1)、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效果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笔记 1、文艺学:以~为对象,以揭示~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理论(研究~普遍规律即~的原理、范畴、判断标准等问题的学科;任务:~本质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接受论)、~批评(对以~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活动和~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和~史(~发展与变迁的历史) 2、~活动: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由作品(与现实的差异: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作家(作者通过创作~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世界(~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具有精神性、审美性、意识形态性构成 3、~理论的性质:从学科归属上 看,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以~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相关方法;对象和任务看,以~活动为研究对象,而~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又规定了~理论的任务即~发展论、~创作论、~作品论和~的消费与接受论;学科品格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民主、科学、现代的)4、~理论的基本形态:~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划分依据:~理论认识的客体:~活动的整体;~活动的流动系统:创作--~作品--~接受。~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消费5、马义~理论:是马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根基;基石:~活动论(马义把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活活动,~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的能动创造,是一种“人学”),~反映论(马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艺术生产论(马在考察资经的发展后,主要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艺术活动的结果。一把艺术生产作为物质生产的比较对象,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二

儿童发展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理论》模拟试卷(合并)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机能不对称原则 P27-28 2、可知度 P46 3、本我P118 4、发展方向的原则P27 5、发展 P5-6 6、退化P126 7、低级心理机能 P238 8、停滞 P126 9、同化P 181 10、行为模式(A.Gesell)P94 11、观察学习P90 12、关键期P 277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如何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P26 (A ) A、突然转变 B、阶段连续 C、逐渐过渡 D、线性连续 2、吉布森认为,知觉是人的一种什么过程? P42 (D ) A、认识过程 B、理解过程 C、被动过程 D、主动过程 3、华生认为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P65 (B ) A、实用性的 B、实验性的 C、实例性的 D、实质性的 4、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 P240 ( B ) A、主观意识 B、客观的社会环境 C、主客体相互作用 D、社会学习 5、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应P73(C ) A、递增 B、适量 C、越少 D、越多 6、弗洛伊德认为,就本质而言,防御机制是: P 133 (C ) A、本能冲动 B、行为系统 C、精神动作 D、里必多 7、斯金纳认为改变行为的关键是: P83 (B ) A、改变习惯 B、改变强化 C、改变刺激 D、改变环境 8、弗洛伊德认为,梦是: P 111 (B ) A、性欲的表现 B、愿望的达成 C、本能的冲动 D、要求的反映 9、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的机制是在于同化与顺化的: P 191 (B ) A、失调 B、对抗 C、解除 D、平衡 10、班杜拉认为注意过程是学习者在环境中的: P91 (A ) A、定向过程 B、选择过程 C、观察过程 D、学习过程 11、班杜拉认为,人、环境是与哪一因素相互作用的? P99 ( C ) A、教育 B、交往 C、行为 D、个性 12、弗洛里德认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P119 ( A ) A、现实原则 B、经济原则 C、节约原则 D、开放原则 13、习性学的依恋理论是谁创立的? P280 ( A ) A、鲍尔毕 B、劳伦兹 C、安思沃斯 D、达尔文 第 2 页共7 页 14、斯金纳把我们想要的操作性行为逐渐习得的过程称为: P 85 (C ) A、强化 B、习惯 C、塑造 D、 15、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 P142 ( A ) A、保持距离 B、不交往 C、不理睬 D、不参加活动 16、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P90 (a ) a. 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铁钦纳 d.华生 17、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P119 (c ) a. 节约原则 b.经济原则 c.快乐原则 d. 压抑原则 18、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P79 (c )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目前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文学批评(其批评方法基本上是静态的)或文学史则是研究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 (2)这里所说的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作用的。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①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②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3)既然文学作为“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从而构成“文学史”这个分支,那么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样作为“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也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从而构成“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这两个分支。因此,文艺学的分支应该有五个,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这五个分支建立在一般与特殊、共时与历时这两根交叉的轴线上。 ①从一般与特殊这个竖轴线看:文学理论与文学理论史处在“一般”这一端,因此这两个分支侧重于对文学的一般性的普遍规律的探讨,主要不以个别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特殊”这一端,因此这三个分支侧重于对个别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解释、分析和评价,着眼于特殊规律的揭示。 ②从共时与历时这个横轴线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处在“共时”这一端,因此它们在面对文学这同一客体时,以横向的审视,对文学的要素、结构、逻辑关系、功能、规律等进行分析与综合,一般不研究上述研究对象的历史演进过程与规律;而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历时”这一端,尽管在研究的具体对象上是不同的,但都以纵向追溯它们所关照的问题,揭示其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和规律。

文学理论笔记

名词解释 1.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诗人,作家。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3.陌生化:又译“反常化”,与变形有联系。他们都是使习见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来获取一种“新奇”的艺术效应。陌生化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一个事物被陌生化时,该形象只以作者或读者似乎都未见过,不得不以“第一次”见到时的新奇形状和新奇感受去描写它的方式呈现出来,陌生化除作为手法和方式之外,它还是作家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一个总原则。 4.艺术真实: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共存的审美化的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5.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6.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7.象征性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8.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9.叙事学:叙事学又称叙述学,这词始建于法国理论家,托罗多夫《<十日谈>语法》一书。主要指的是以法国为中心结构主义关系密切的当代叙事研究理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法国当代叙事学,是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与法国形式主义思潮双重影响的产物。它与传统叙事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立足于现

心理发展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发展 “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首先,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内部变化都可以称为发展。 2.发展方向的原则 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3.可知度 这个概念是吉普森的贡献,意识是指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 4.消极强化 所谓消极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5.观察学习 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班都拉把它定义为:“即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外显性的操作示范反应。”也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6.神经性焦虑 神经性焦虑是对于表现冲动的欲望感受到可能被惩罚的担心,即对本我占优势的行为可能受到威胁而害怕。 7.离众 所谓离众,就是表现为既不归属于谁,也不想与他人抗争,总是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8.同一性混乱 同一性混乱是指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不平衡和不稳定之感,典型的同一性混乱表现为“我掌握不了某些生活”,结果是退学、离开工作。整夜在外逗留或孤独陷入古怪而难以接近的心境之中。 9.同化与顺化 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与一个集体正在形成或已完成形成的结构内,顺化就是改变内部结构以适应现实。

10.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11.关键期 关键期,是著名习性学家洛伦兹1955年提出的一个著名概念。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明显,关键期就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文学理论入门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入门读书笔记 要称得上是一种理论,它必须是一种不显而易见的解释。作为一种理论它必须不是一种常识性的东西,被大多数人所理解,似乎它的意义就是在质疑常识的同时提供“非同寻常”的另类思路和选择,因而它具有一定的错综性。因为它必须不显而易见,所以它必须需要质疑,在无疑之处提出疑问,需要对一切被视为合理和惯常的的东西提出挑战。 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的某种永恒的“普遍大法”,放之四海皆准,它的理论是鼓励持疑和批判,这其实是鼓励读者参与理论建构,倡导在理论中展开对话并以此来构建新理论的独创精神。然而一方面质疑的学术精神是必须的,然而又得把握好度,存在就必然有其合理性,需要辩证的质疑,辩证的否定。另一方面由于卡勒过于强调理论的复杂性,不可避免的在读者心中有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理论是复杂的,是他们所不能够轻易触及的,这有决定了读者参与理论建构效能发挥的的有限性。 理论的主要效果是批评常识,所谓的常识是一种历史的建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理论。这样看来理论似乎是根据其效果定义的,帮助人们以一种新的方法考虑。 而福柯的理论似乎又只是说由于人们多以那些被视为疯狂的东西中期待可知性,并且从一直不知被视为何物的欲望中期待自己的身份,所以我们才会觉得它如此重要。因为我们心中的敬畏感所以它才会成为话语的聚焦点,因而怀疑理论是是一个议题在历史背景下如何被话语构建起来的,当这种话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者成为指责和争议的焦点时,理论也慢慢完成了它的建构。福柯其实是在强调知识话语巨大的创造性。 而德里达似乎是在强调写作是言语的补充而写作中的言语则是一种中介而言语也因写作的补充性而完善,事物也因言语的补充性而新生。对符号再现的是先于其存在的真实提出了挑战。 其实对于作者提供的这两个例子,我个人更觉得他只不过是在过分强调一种质疑精神,多一切合理之处提出质疑,以此来说明那些看似自然的东西其实是历史与文化的产物。那么理论究竟是什么,作者说:“理论是一种跨学科的;理论是分析和推测,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理论具有自反性。”我个人觉得作者似乎只是在描述理论的特性,他从具体入手把理论一步步完整的剖析在读者面前,虽然这样易于读者参与理论建构,但好像有不可避免的缺乏一种整体性,缺乏一个宏观角度的把控,缺乏历史的深度与广度。 卡勒对于文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质疑,一是因为理论的跨学科性,而是由于文学之外的文学性。不过也由于文学之外的文学性也正好说明了文学概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文学是什么要求的不是一个界定而是一种分析,什么东西可以让你将它视为文学而文学的程式又是什么?

(完整版)《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文学理论----韦勒克 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 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 区分----两种说法 1.是一种“再创造”:是不必要的复述,不可能比原作好 2.怀疑论:文学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将研究和鉴赏分开 两者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采用了科学研究方法。但是认为科学本身就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甚至早于科学方法,他们其实可以起着很大的作用的。如何弄清这些差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自然科学是找出不同事物的相同的东西而人文研究是找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价值例如研究莎士比亚,因为文学是不存在着文学法则的。 因而对于这一问题有了两个极端的解答方法 1.将科学研究与历史研究视为一途,仅限于收集事实,或是建立法则 2.否认该学科,坚持文学是无法研究的。需要知道的是每一文学作品都兼具一 般性和特殊性。 结论:人文科学就是要基于文学理论并使用通行的术语来说明它的特性,文学理论是必须的。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 什么是文学研究: 1.一切与文明的历史有关的研究,事实上这些都排挤在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研 究,这个实际上等于否定了文学研究具有特定的领域和方法。 2.“名著”,只注意出色的文字表达形式不管其题材如何。根据美学价值和一 般学术名声。仅仅阅读名著会失去对文学产生的环境因素的清晰的认识而且也无法了解其连续性、类型的演化和创作过程的本质。 3.限指文学艺术即想象性的文学。但是文学有带有语言的色彩,故必须要弄清 文学的、日常的、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科学语言趋向于使用类似数学或符号逻辑学那种标志系统。文学语言则是有很多歧义的即高度内涵的,还有表现情感的一面,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而这种区分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又有不同程度之分。日常语言在量上和实际意义上与文学语言相区别。 文学的本质 显现于其所涉猎的范畴中:是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但是想象性的文学也不必一定要使用意象。 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第三章文学的作用 1.贺拉斯提出:“甜美”及“有用”其他如快感和教训的看法、宣传和纯粹的声音、意象的组合的看法的对立、游戏和工作的争论。 2.替代作用

读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发展理论有感

提请所有研究儿童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树立重视儿童成长规律的观点,是格塞尔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一大功绩,也是格塞尔对儿童的一大奉献。其实质是向我们提出一个重视自然规律的理解方式,用以正确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发展。格塞尔提出的一系列育儿观念,把他的学说从儿童心理的范畴超越到养育和教育的范畴,大大地扩大了格塞尔学说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在成人的催促下,童年过得太匆忙。 成人对儿童的教导又过于急功近利,以至于使孩子们无暇享受童年这一美好的人生阶段。 格塞尔的同事曾向父母们提出以下忠告: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应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孩子间的禀赋、品行也各有差异,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就必须善于发现,用“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记得班上有个叫翀翀的孩子,刚上小班时,性格非常内向,而且很偏食,只喜欢吃牛肉等肉类荤菜,蔬菜碰都不碰一丁点,也不爱吃水果。上课时,他不愿举手发言,音乐活动中,从来不唱歌,任我们老师怎么鼓励,他就是不发言。 中午的进餐更是让我们头疼,有时一点饭都不吃,只吃几块饼干。有几次搭班的老师用了“硬”的手段,要把他送到托班去,可他除了哭就是不吃饭,他的爸爸妈妈更是拿他没办法。为了让翀翀尽快地融入集体,培养他活泼自信的性格,每天早上,我热情地接待他,询问他在家的趣事;游戏时,特别关注他,音乐活动中,牵着他的手一起做游戏,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夸他懂事,有进步了;

发展理论

1.1878年,德国心理学家冯德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毕生 3精神学派:弗洛伊德 4什么是理论:理论是对通过观察所收集的经验事实加以假设后形成的一套由术语组成的句子 5什么是发展: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机构像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6发展理论的任务:第一描述一个或几个的心里领域的发展过程第二描述几个心里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第三解释发展的因素和机制 7研究知觉--吉布森研究思维--皮亚杰 8发展理论的作用: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 9发展理论主题:心里的实质量变与质变遗传与环境理论自身的建设 10格赛尔成熟势力学说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典型的遗传决定论)观点:1遗传基因决定着儿童发展的顺序2发展的性质3发展的原则(1发展方向的原则2相互组织3技能不对称4个体成熟5自我调节) 4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5育儿观念 11对格赛尔的评价:1突出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2为研究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2行为主义发展理论--毕生-斯金纳和班杜拉(环境决定论,思维与大脑无关)13行为的概念: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这一系统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其构成单位都是刺激与反映的联结 14适应的概念:有机体通过运动改变了他的生理状态,那个刺激不再引起反应 15行为主义的思维:习惯的思维无声计划性 16影响动作习惯形成的因素:年龄练习的分配 17儿童情绪的模式:惧怒爱18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 19强化:是使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行为发生频率的刺激 20儿童行为的变化--反应率第一基线即儿童在实验操作以前的状态第一实 验期即给予一定的刺激第二基线即取消第一实验期所给予的刺激以检查第一 实验期的作用第二实验期将第一实验期所给予的刺激再度施予儿童,从而确 定第一实验期所给予刺激的作用 2.训练精神病的方法:模仿疗法随机强化法代币法厌恶刺激法 21斯金纳三原则:1小步子前进原则2主动参加原则 3及时反馈原则 22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 运动复现过程(4强化和动机过程 2观察学习的模式 (1行为模式(2言语模 式(3象征模式(4抽象模式(5参照模式(6参与性模式(7创造模式(8延迟 模式 3社会学习的研究(1攻击性(2亲社会行为(3行为的决定因素 23华生对经典行为主义的评析:优1使心理学从哲学的边缘跳入科学之林2 使心理学研究从主观内省转入客观经验研究3使心理学走出学院的围墙进入 广泛的实用领域4对儿童心理和教育提供有益的指导原则弊:根本上削弱了 心理学的生命力排斥任何形式的内省,不可避免的造成研究方法的单一不利于 心理学的研究 24评析斯金纳:1丰富了华生的s-R公式的内容2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立场比 早期行为主义更坚定 25行为主义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1创设丰富环境形成适宜学习的条件2积极 运用强化原理,塑造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3利用消退方法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4发挥榜样作用促进社会学习 26本能:力比多 27人格的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28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前生殖器期(3-6 岁)4潜伏期(6-11岁)5青春期(11-13岁开始) 29儿童焦虑分类:真实性焦虑神经病焦虑道德的焦虑 30焦虑的防御机制1压抑2反向作用3投射4退化5停滞 31精神分析法的要点;自由联想精神分析暗示移情 32基本焦虑理论--霍妮 33童年经验影响方式:1早起经验留下了可被直接追溯的痕迹2童年的整个经 历带来的某种性格结构或更确切地说是开始了某种性格结构的发展 3.儿童焦虑是应付外界的手段:趋众逆众离众 4.防御策略归类:盲点分隔合理化过分自控自以为是捉摸不定犬儒主义 等作用 5.同一性渐成说--埃里克森1自我与同一性2同一性渐成的发展阶段 6.对精神分析学的评析:1开拓了心理学的新的研究范围2推动了对儿童早期 经验的研究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建立3丰富了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弊:1富 有主观色彩2有泛性论倾向3歧视妇女反对男女平等 7.精神分析学说与学前教育:1重视童年经验保护幼儿心理健康2充分认识每 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性3关心幼儿人际关系克服基本焦虑 8.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结构的概念:就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它不仅指具有解 剖学意义的实际结构也包括功能意义上的结构 9.组织的概念:是指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10.适应的概念:是指结构的同化和顺化两种机能及这两种机能之间的关系 11.儿童认知中的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 12.动作到运算的过程:1从反射动作到智慧动作2动作的内化内化的可逆的 动作 13.皮亚杰的游戏分类:感知-运动水平上的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创造 性游戏(儿童绘画是智力发展的尺度) 14.发展阶段特征的性质:1阶段的获得次序是连续的、恒定的2阶段的整合 性3阶段的双重性(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影响平衡化

《文学理论》笔记

《文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各种学说:模仿说(文学对自然的模仿);感悟说(外界的变化引 起情绪的波动,用文字来抒发感情);实用说(文以载道);表现说(作者用文字表现自己);客观说(艾布拉姆斯,立足于文学谈文学) 二、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品、作家、读者 模仿说: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的反应,但是合理的想象和虚构是被允许并应该存在的;感悟说:文学是大自然或现实人生的各种境况,或社会矛盾促发作者而产生的反应;实用说:从功能角度出发,把文学视为一种教化的手段;表现说:文学本身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感情的共同体现; 客观说:把文学的特质归结为语言形式,强调文本的自足性,而排除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联。 三、文学审美与文学虚构:1.作为一种虚构的意识形态,文学借助想象 表现了人类的愿望和期盼,构建艺术世界的材料虽然来自于现实生活,但是艺术虚构的目的却在于超越现实;2.艺术虚构的存在正是由文学的审美性决定的,只有通过艺术虚构,文学才能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审美关系,是虚构和想象的基础,只有在审美语境中虚构和想象才能成为理想的表现,而不是个人欲望的幻想;3.文学的虚构性显示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虚构使文学能够相当真实地描绘生活,又能在这种似乎客观的描述中显示主体的理想和追求,个性与情感

四、虚构与艺术真实:1.艺术真实不同于历史真实、科学真实,是一种 本质真实,具有诗意性。2.衡量艺术真实的三个测度:反映测度——看文学作品是否源于生活,是否符合社会逻辑;表现测度——创作是否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真挚的情感状态;心理测度——文学作品能否适应、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五、文学形象的分类:语象——指非描摹性的,但是能引起读者具体感 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所造成的“形象感”(如修辞手法造成的语象,如比喻、通感等,汉字象形特点本身带来的视觉化效果); 形象——专指描摹性的,能够引发读者视觉想象的形象(如人物形象的外部形象,例:少年闰土);意象——指为表现思想感情的形象 六、文学形象的特征:1.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 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他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动;2.文学形象具有心象性:人们在接受文学形象时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一种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表象运动;3.文学形象具有概括性:虽然文学形象是具体的、个别的、感性的,但是它又必须包含着远远大于这种个别性和具体性的内涵,使其既不脱离感性的形态,又能蕴涵着某种理性的因素;4.文学形象具有符号性:文学形象是具有蕴意的,只有追寻思考形象的蕴意所指,把形象作为一种表意符号来理解,才能把握形象和文本的意义 七、言意矛盾:类型一,意的丰富多样和言的符号传达之间存在差异、 不对等,包括言丰意寡和言寡意丰两种情形;类型二,个性体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