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算理及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口算:

2.竖式笔算:

这四道题全班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把4名同学写的打在实物投影上,并让这4个同学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进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或演示动画“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例1)”)

□□□□□□□□□□□□

□□□□□□□□□□□□

□□□□□□□□□□□□

(1)请同学看图列出算式: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浦城县万安中心小学李丽娟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67—69“分一分(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难点: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四、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苹果、水果刀、正方形、长方形、圆、彩笔等。 五、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所不曾想过或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以前是四年级所学习的内容,而新教材整合为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六、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了两个问题需要同学们解答,但同学们回答

小学三年级数学数乘法的心算技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数乘法的心算技巧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很多人都很容易出错,那么有什么技巧可以算得又快又准确呢?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的心算技巧 一、特殊求积 特殊求积指的是两个乘数为特定数字,根据规律可以非常快捷地写出乘积。包括:“头同尾补”“尾同头补”“一个数乘以11”。 1、“头同尾补”,特征是:两个乘数的头数【十位 数字】相同(头同),尾数【个位数字】相加正好等于十(尾补)。如:13×17,34×36,59×51,42×48…… 写乘积方法:尾×尾作尾(乘积的后两位),头ד头哥哥”【比头数大1的数】作头(乘积的前面数),连接就是积。 例如13×17的积:后两位是3×7=21,前面是 1×2(1的哥哥)=2,连接起来,积就是221。 再如34×36的积:后两位是4×6=24,前面是 3×4(3的哥哥)=12,连接起来,积就是1224。 再如59×51的积:后两位是9×1=09(确保两位), 前面是5×6(5的哥哥)=30,连接起来,积就是3009。 以此类推。 即时训练:52×58 = 17×13 = 39×31 = 45×45 = 34×36 = 93×97 = 2、“尾同头补”,特征是:两个乘数的尾数【个位 数字】相同(尾同),头数【十位数字】相加正好等于十(头补)。如:34×74,52×52,86×26,95×15…… 写乘积的方法:尾×尾作尾(乘积的后两位),头×头

+尾作头(乘积的前面数),连接是乘积。 例如34×74的积:后两位是4×4=16,前面是 3×7+4=25,连接起来,积就是2516。 再如52×52的积:后面是2×2=04(确保两位),前 面是5×5+2=27,连接起来,积就是2704。 以此类推 即时训练:18×98 = 36×76 = 53×53 = 25×85 = 47×67 = 71×31 = 3、“一个数乘11”包括两位数×11和多位数×11,写乘积的口诀是“两边一拉,中间相加。” 例如:23×11=253(把乘数的尾数3往后拉,头数2 往前拉,中间是2+3=5,连接起来,积就是253) 52×11=572(把乘数的尾数2往后拉,头数5往前拉,中间是5+2=7,连接起来,积就是572) 65×11=715(注:中间相加如果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即时训练:11×26 = 38×11 = 64×11 = 245×11 = 11×346 = 3572×11= 二、“万能求积”,指的是任何两位数相乘都可以直接写积,她弥补了特殊求积的局限性。万能求积对于乘数数字简单的两位数乘法写积简单而且方便,不过,如果乘数数字过大,特别是乘数的个位数字大,就牵涉到进位甚至有连续进位的,写积也会有麻烦。但是,经常以此法写积,也会熟能生巧。 写乘积的方法是:顺序是从低位开始写起,依次往高位写,每次只写出一个数字,满十进1,满二十进2……口诀:尾×尾——交叉乘相加(甲头数乘乙尾数,乙头数乘甲尾数, 然后把两个积相加)——头×头。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知识点(附乘法练习题)

乘法知识点 一、口算乘法 1、乘法算式的意义: 例:25×4读作:“二十五乘以四”;“表示4个25的和是多少;或25的4倍是多少”。 2、口算方法: 例:①200×4= ;先算2×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即200×4=8 。 ②25×4= ;想:把25分成20和5;20×4=80;5×4=20;80+20=100。 3、口算都是从高位算起。 二、笔算乘法 (一)、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有两条: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掌握计算法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竖式的书写格式: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乘的顺序:从个位乘起;③、积与多位数的对位方法:从低位对齐;即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百位对百位;④、进位问题:将进位数字变小写在所进位数的横线上;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1、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一个因数中间有0;积中间也有0:203×3= ;704×2= ;1502×3= 。 ②、一个因数中间有0;而积中间没有0:407×4= 。 ③、一个因数中间没有0;可是积的中间有0:243×7= 。

判断:一个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就有0。( ×) 2、一个因数中末尾有0的乘法: ①、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运算200×4=800;先算2×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②、积末尾的0的个数与一个因数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 A、一个因数末尾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0。250×7= ;60×9= ;1110×5= B、一般积末尾的0多于或等于一个因数末尾的0:多于1500×6= ; 等于2700×3= 。 (三)、估算与连乘 1、估算只是求近似数;不算精确结果; 2、估算的方法:先把多位数看成一个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再与一位数相乘。 3、估算横式要写“≈”(约等号);答句中要加上“大约”。如198×5≈(把198看成200); 308×7≈(把308看成300);147×2≈(把147看成150);998×6≈(把998看成1000)。 4、连乘时要一步一步细心地计算。 45×4×7 20×8×5 125×8×7 360×(2×5) 乘法用竖式计算题 207×8= 402×8= 374×7= 468×6= 83×7= 340×5= 508×5= 405×4= 148×5= 84×8= 63×9= 459×2= 217×6= 750×4= 37×9= 302×8=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分一分(一)” 教案背景: 1、三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2.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分数的认识、理解与平均分的概念的建立和经验密不可分。学生们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已经会运用“一半”这样的词语,只是还不曾提升到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其次,在丰富的生活资讯中,一部分学生是见过,听过,接触过简单的分数的。 教学课题: “分一分(一)”——认识分数 教材分析: “分一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4-66页的内容,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在这个单元中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个个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与平均分的经验分不开。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简单的数学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一半可以用1/2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 表示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重要性,进而,重点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操作和描述活动,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教学方法: 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 教学过程: (一)实践操作“分一分”。 师:顺德大良有一个出名的公园——“顺峰山公园” 故事情境:星期天,喜羊羊和美羊羊来到顺峰山公园春游,他们坐在草地上欣赏风景的同时拿出随身带的食物,同学们能做小雷锋帮他们分一分好吗? (学生从信封中取出食物纸片分。) 学生汇报: (1)把4个苹果,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2个;

(2)把2瓶可乐,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1瓶,; (3) 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这块蛋糕的一半。(出示大蛋糕纸片让学生边折边,并投贴一半在黑板) 师:为什么要这样分?数学上把这种公平的分法叫(平均分)。(板书) (二)创造“一半”的表示方法。 1、“一半”表示方式。 师:下面发挥你的想象, 思考“一半”该用什么方式表示呢? (生:画图、0.5、 21……)(投影方法并对比) 师:表示一半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符号( 21)来表示,它是一个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师:21你会读吗? 师:数学上规定从下往上读。(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师:你能说说2和1是怎样得到的,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2、巧手涂画(21) 师:分数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里面蕴含着很多分数,刚才我们认识了 21,你能涂出这些图形的2 1吗?(出示幻灯片) 3、 质疑并展示作品:(学生讨论) 师:看着这些图形你有什么问题想提的吗? (师生质疑:为什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涂色部分都表示这个图形的21呢?) 师:2 1不仅能表示半个蛋糕、半个花瓶、半个脸谱……。 (三)深入认识四分之几。 1、认识 41 师:喜羊羊和美羊羊正准备吃蛋糕时,他们的好朋友懒羊羊和沸羊羊拿着一块香喷喷的巧克 力过来了。 师:现在有几只羊了?每只羊会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同学们还愿意帮他们分吗?

三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

分一分(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认识1/2 1.师:鼠妈妈做了四个饼,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要使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一样多,应该怎样份呢?你来帮帮她好吗?如果是两只饼呢,平均分给两只小老鼠,每人分几个?把1个饼平均分给2只小老鼠,每人分多少? (学生思考,出现“半个”、“一半”等不同回答。) 师:“半个”、“一半”该怎样表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如用符号、数字等,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2.引导学生用1/2表示。并让学生思考哪种表示方法比较简便?让学生结合刚才老鼠妈妈分饼的例子来说说1/2表示什么?教学过程中突出“平均分”。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1/2表示吗?

(二)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认识分数 1.请同学们看书上53页的“涂一涂”,选择一个图形,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它的1/2,并用彩笔涂出来。 选出同学代表说说画的图形,说明是怎么找到图形的1/2的。 2.拿出一个正方形,找出这个正方形的1/4,并涂色。 (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展示出各种不同方法。) 师小结: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分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来表示1/4呢?

(讨论后得出: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3.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可以用1/4来表示,那么这样的2份、3份、4份你会用分数表示吗? (引导学生写出分数) 4.课件出示:说说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5.学生介绍分数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腾冲小学周艳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难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分数表示物体、图形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教学图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实践感悟 1、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平分蛋糕不够每人一个时,自己得出每人半个的初步结论。(多媒体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 个蛋糕。)师:要求学生从信封中取出彩色图片,清点一下是否 4 个苹果,2 瓶矿泉水,1 个蛋糕,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 份,同桌合作完成。(板书:分一分)师:请同学们汇报你们分的结果。强调蛋糕是怎样分的?让学生上前演示(先对折再沿折痕展开)师:为什么要对折一下呢?(突出平均分) 因为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每人分得一样多。 师:同学们,2个、1瓶中的2和1都是数学上的数,而半个怎么用数学上的数字表示呢?现在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一个办法来表示半个!

(二)初步探索分数 (多媒体演示分数产生的过程) 师:同学们,古人在分东西时,也曾出现半个的情况,后来古代的中国人用算筹表示(下面两竖, 上面一竖),古代印度人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不过同学们,这个数看上去还是像两个数。后来阿 拉伯人发明了一个神奇的符号,想知道阿拉伯人用什么来表示吗?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4页,自学课本,可以将有关文字轻轻地读一下,看懂的和同桌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书上告诉我们“半个”用怎样的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用2表示。它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 冋学们真了不起,自己能看懂书,那怎么写这个分数呢?一起来看老师写。 (先与分数线,用一横表示,再写分母2,取后与分子1) 师: 我们一起来写一下这个2。请冋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上2,同桌间相互检查。 师: 你们现在知道阿拉伯人发明的那个神奇符号是什么吗?(2) 师: 2是由哪几部份组成的? 师:分数线表示什么意思?这个2和1呢? (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2表示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吃,1表示每人吃这样的1份。) 师:是不是只有吃的东西才能分呢? 师: 请冋学们想象着一个大西瓜,怎样分到 2 ? (三)深入探索分数 师:请同学们打开信封,里面有圆片、长方形和正方形,六边形、花瓶和面具,请每位同学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图 形,给它的涂上颜色。 师:把涂好颜色的纸片举起来,请几位同学上来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上台将自己涂色的纸片在投影上显示交流)1 师:同学们,为什么我们刚才交流的图片不一样,涂的颜色也不相同,而都是2呢? (因为它们都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2) 师:理解的多好!同学们还想不想学其它的分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2张正方形的纸,按照课本65页折一折的做法,能否找到新的分数朋友? (动手操作,理解2、2、2) (四)巩固运用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2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分一分(二) 教学目标: 结合“颁奖典礼”的具体情境,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分数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从而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挂图、彩笔。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并且知道什么是分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进一步了解分数的意义。 二、引导探索 活动一:分奖品 1、颁奖典礼 一、二、三等奖各一名;奖品:一张大正方形贴纸。 2、怎样分配奖品?学生在由9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纸上涂上颜色。一等奖涂红色,二等奖涂蓝色,三等奖涂黄色。 集体交流:自己是怎样分配奖品的以及这样分配的理由。 3、把下图涂上不同的(红色、黄色和蓝色)。

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 4、小组讨论: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5、将上面的小正方形剪开,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活动二:现场比赛 观察生活找分数。(P70) 1、小组合作完成: (1)一共有几只蝴蝶? (2)白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7 。 (3)花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 ) 。 (4)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分数与同伴说一说。 2、情境图(P71试一试) 独立思考:说一说把图中哪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动手圈一圈 活动三:创作分数 用各种图形拼出喜爱的图案,并说出每种图形的个数占所有图形个数的几分之几?贴出作品,小组评比。 活动四:拓展应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除法速算与巧算

第二讲乘法中的巧算1.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殊的等式: 5×2=10 25×4=100 125×8=1000 例1计算①123×4×25 ② 125×2×8×25×5×4 2.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例 2计算① 24×25 ② 56×125 ③ 125×5×32×5 3.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3 计算① 175×34+175×66 ②67×12+67×35+67×52+6 例4 计算① 123×101 ② 123×99 4.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例5一个数×10,数后添0;一个数×100,数后添00;一个数×1000,数后添000; 以此类推:如:15×10=150 15×100=1500 15×1000=15000 例6一个数×9,数后添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数后添0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9,数后添000,再减此数;… 以此类推。 如:12×9=120-12=108 12×99=1200-12=1188 12×999=12000-12=11988 例7 222×11 2456×11 [分析]为了速算,可以记一句口诀:“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2 2 2 2 4 4 2 222×11=2442 2 4 5 6 2 7 0 1 6 2456×11=27016 例8、16×5 [分析]一个数×5,可以除以“2”添上“0”。 16×5=(16÷2) ×10=80

例924×15 [分析]一个数×15,“加半添0”。 24×15=(24+12)×10=360 例4 从10到20×之间的两位数相乘(十几×十几) 13×14 [分析]个位数相加后再加“10”,然后乘“10”,个位数相乘后,所得两个数相加。 13×14=182 想:(3+4+10)×10=170 3×4=12 170+12=182 例5 62×68 81×89 [分析] 62×68,一首数6+1=7,头×头是: 7×6=42,尾×尾是2×8=16, 42与16在一起:4216 81×89,一首数8+1=9,头×头9×8=72, 尾×尾是1×9=9,因为9小于10,所以72与9相联时,在9的前面添一个0。答案是81×89=7209 例6 72×32 68×48 [分析] 72×32头乘头+尾是7×3+2=23 尾×尾是:2×2=4 因为4小于10,所以23与4相联时,在4前边补一个0,答案是: 72×32=2304 68×48头乘头+尾是6×4+8=32 尾×尾8×4=64 答案是: 68×48=3264 练习: 14×5 114×5 19×17 3728×11 1295×11 16×18 36×15 72×15 78×72 84×86 62×42 31×71 43×25×4125×(19×8) 50×13×2 25×32×125 125×64 9×37+9×63 102×43 65×99+65 125×798 45×123-45×23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练习题及答案73×5=2×2=7×7= 11×7= 3×7=14×4=7×7=3×9=8×0=5×3=57×7= 14×5=×2=6×6=3×2=84×8=3×9=91×2=×9=1×5= 19×9=0×0=1×1= 19×7=5×0=36×3=7×9=8×4=×1=4×6=×4=4×3=66×2= 26×5= 17×4=1×2=0×3=6×9= 6×6=8×0= 60×6=2×8=12×5=2×4=1×5=56×4=1×4=34×0=1×9= 15×3=40÷4=0÷5= 0÷2=6÷2=55÷5=63÷2= 84÷2=3÷3=8÷2=9÷3=2÷2=8÷3=6÷3=67÷2=86÷=63÷=6÷3=6÷6=5÷5=06÷3=70÷4=16÷5=80÷6=783÷3= 04÷2= 148÷8=246÷7=50÷5=103÷3= 123÷3= 144÷9=7÷3=52÷5=6÷4=60÷2=20÷9= 二、解决问题。 1、4名老师带领84名同学去春游,坐4辆巴士,平均每辆车可以坐多少人? 2、44人打羽毛球,如果双打可以分成多少组?如果单打呢? 3、学校印刷厂要装订860本练习本,已经装订了800本,剩下的要2天完成,平均每天还要装订多少本?

4、4、有65张桌子,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能分到几张,还剩多少张? 5、有50盆花,排成4行,还多2盆,平均每行放多少盆? 6、一个旅游团有38人,按三人一间的标准住宾馆,要预订几间房? 1.39个同学在操场上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2.4棵杨树苗48元,3棵松树苗63元,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 3.三班小朋友做玩具,一共做了48个,送给幼儿园15个,其余的平均分给一年级3个班,每班可以分得几个? 4.张教师带100元去商场买3个小足球,找回了7元,你能知道每个小足球多少元吗? 5.一本《故事大王》共65页,小明打算4天看完,小花打算6天看完,小明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小花呢? 6.张大伯家养了18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张大伯家养鸡和鸭一共多少只? 7.停车场有大汽车4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7辆,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8.明明有42张邮票,芳芳比他少15张,他们俩人一共有邮票多少张?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二)》公开课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 (二)》公开课教案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多个物体或图形作为整体的分数认识,要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几分之几,仍然离不开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这样构思的: 1.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直接影响着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又是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针对每道例题都安排了相关的学习活动,如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圈一圈等,既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对上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2.重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的每个环节都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的,小组的成员不断发现分数的意义,加快对新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分一分(二)(1) ⊙复习铺垫

1.复习导入。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这块蛋糕的。 (2)在中,()是分母,()是分子,它表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 (3)课件展示几张图片,鼓励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鼓励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分数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分一分(二)(1)”。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引出新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实践探究 1.游戏体验,主动探索。 (1)涂一涂。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涂色游戏,首先把教材70页的9个小正方形分别涂上红、黄、蓝3种颜色。 (生动手操作,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 师:同学们的手真巧!你们有没有信心根据涂色的正方形完成下面的几道小题呢? ①组织学生根据涂色的小正方形完成下面各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数竖式计算

小学三年级下册乘法竖式计算 80 32 88 61 × 40 × 31 × 29 × 55———————————— 35 57 62 24 × 91 × 91 × 42 × 30———————————— 84 29 23 37 × 52 × 79 × 61 × 26———————————— 87 35 32 57 × 46 × 71 × 71 × 36————————————

× 87 × 41 × 92 × 42———————————— 18 77 29 73 × 92 × 67 × 23 × 50———————————— 47 20 90 66 × 72 × 38 × 19 × 84———————————— 58 32 92 42 × 97 × 16 × 93 × 11————————————

× 58 × 29 × 30 × 34———————————— 23 58 61 71 × 30 × 28 × 14 × 29———————————— 76 11 63 27 × 19 × 55 × 42 × 71———————————— 79 22 74 44 × 79 × 49 × 14 × 94————————————

× 94 × 57 × 19 × 47———————————— 28 22 83 53 × 75 × 24 × 73 × 79———————————— 39 67 61 88 × 80 × 12 × 40 × 32———————————— 76 79 49 29 × 87 × 21 × 74 × 86————————————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计算技巧

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新的环境,新的朋友,新的起点,新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扬帆起航吧!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计算技巧,祝大家学习愉快。 一、知识点概述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日益感受到它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巨大优越性。但是人们同时也发现,在解决一些有规律的计算问题时,人脑如果能熟练地运用运算技巧的话,能比电脑更迅捷地得出计算结果。同学们一定希望自己在计算时也能做到正确、迅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我们要熟练地掌握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其次,要注意观察题目的特点,选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在这一讲里,我们主要向同学们介绍常见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技巧。 1、用分解的方法,将一个数适当地分解为n个数,运用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结合律和乘法的分配律凑整进行简算。 2、运用乘、除法的性质改变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1)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商,再除以第三个数,等于第一个数除以二、三两个数的积;也等于第一个数除以第三个数的商,再除以第二个数。 即abc=acb=bca (2)两个数的积除以第三个数,等于用任意一个乘数除以第三个数,再与另一个乘数相乘。 3、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4、运用积不变的性质: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题目来进行分析和解答。 三、难点知识剖析。 例1、计算:17.4837-174.81.9+17.4882 分析:

把174.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把1.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数的乘积不变。再运用乘法的分配律来简算。 解:17.4837-174.81.9+17.4882 =17.4837-17.4819+17.4882 =17.48(37-19+82) =17.48100 =1748 例2、计算13.59.9+6.510.1 分析:用凑整数的思想,即把要处理的数凑成整十、整百等,便于计算。 解:13.59.9+6.510.1 =13.5(10-0.1)+6.5(10+0.1) =13.510-13.5 0.1+6.510+6.50.1 =135-1.35+65+0.65 =(135+65)-(1.35-0.65) =200-0.7 =199.3 例3、计算172.46.2+27240.38 分析: 根据题中数字构成的特点,将2724拆成(1724+1000),再按积不变的规律,利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解:172.46.2+27240.38 =172.46.2+(1724+1000)0.38 =172.46.2+17240.38+10000.38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案_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案_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案 分一分(一) 设计 一、教材简介:《分一分(一)》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之后学习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拓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是有很大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没有想过或想不到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原来是四年级所学内容,现在安排三年级,足以可见概念学习和理解是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习时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活已有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设计理念:通过折、涂色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并会创造出分数,切实感受分数的内涵。并会将所学习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当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拓展了分数概念的外延,从而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学情分析:《分一分(一)》是小学数学概念中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一课,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和小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是有很大差异。开始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本单元第一次出现分数时,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和一些图形,结合折、涂色的活动,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这一节课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以后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奠定坚实而重要的基础。 四、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结合折纸,涂色活动,创造出简单的分数。 3、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在讨论交流过程中,使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五、教学重点: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六、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圆纸,学习单。 九、课时安排:总课时2课时,本课时是第1课时。 十、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拍手游戏) 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楚游戏的规则,我们今天回答问题不用嘴而是手,答案是几,拍几下。 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要把这4份披萨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拍手表示) 2、如果要把这2份披萨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拍手表示) 3、如果只有1份披萨,要如何把它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呢? (学生会感受到拍手无法表示,可能会说半个。)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专项练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专项练习25×36= 38×38= 28×45= 81×17= 35×58= 804÷6 = 183÷4 = 74×87= 26×75= 54×87= 35×68= 47×69= 84×65= 68×74= 900÷6 = 8648÷4 = 35×24= 64×95= 48×17= 36×17= 57×36= 43×38= 61×45= 72×17= 39×58= 81×24= 41×18= 76×87= 67×75= 242÷2 = 37×68= 52×69= 26×65= 28×74= 615÷3 = 64×94=

51×24= 92×95= 896÷8 = 408÷4 = 25×38= 38×47= 28×82= 81×41= 35×81= 62×51= 778÷6 = 74×35= 26×64= 54×62= 846÷2 = 47×51= 84×51= 654÷3 = 18×77= 57×78= 815÷5 = 64×61= 936÷3 = 36×66= 29×36= 5400÷6 = 28×84= 81×85= 35×95= 62×84= 485÷5= 74×57= 26×62= 54×62= 35×81= 47×51= 84×32= 68×62= 18×15= 57×24=

35×38= 64×51= 48×27= 36×54= 91÷7 = 340÷2 = 644÷7= 47×57= 824÷4 = 93×35= 92×62= 88×49= 87×28= 84×44= 27×57= 27×56= 34×76= 77×57= 79×19= 36×76= 59×59= 98×75= 98×67= 196×33= 40×20=60×70=30×30= 90×90=80×40=60×90=70×90=50×20=10×48=32×20=24×20=40×5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设计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三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2.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分数的认识、理解与平均分的概念的建立和经验密不可分。学生们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已经会运用“一半”这样的词语,只是还不曾提升到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其次,在丰富的生活资讯中,一部分学生是见过,听过,接触过简单的分数的。 教学课题: “分一分(一)”——认识分数 教材分析: “分一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4-66页的内容,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在这个单元中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个个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与平均分的经验分不开。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简单的数学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一半可以用1/2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重要性,进而,重点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操作和描述活动,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方法: 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 教学过程: (一)实践操作“分一分”。 师:顺德大良有一个出名的公园——“顺峰山公园” 故事情境:星期天,喜羊羊和美羊羊来到顺峰山公园春游,他们坐在草地上欣赏风景的同时拿出随身带的食物,同学们能做小雷锋帮他们分一分好吗? (学生从信封中取出食物纸片分。) 学生汇报:

(1)把4个苹果,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2个; (2)把2瓶可乐,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1瓶,; (3) 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这块蛋糕的一半。(出示大蛋糕纸片让学生边折边,并投贴一半在黑板) 师:为什么要这样分?数学上把这种公平的分法叫(平均分)。(板书) (二)创造“一半”的表示方法。 1、“一半”表示方式。 师:下面发挥你的想象, 思考“一半”该用什么方式表示呢? (生:画图、0.5、 21……)(投影方法并对比) 师:表示一半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符号( 21)来表示,它是一个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师:2 1你会读吗? 师:数学上规定从下往上读。(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师:你能说说2和1是怎样得到的,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2、巧手涂画(2 1) 师:分数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里面蕴含着很多分数,刚才我们认识了 21,你能涂出这些图形的2 1吗?(出示幻灯片) 3、质疑并展示作品:(学生讨论) 师:看着这些图形你有什么问题想提的吗? (师生质疑:为什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涂色部分都表示这个图 形的2 1呢?) 师:2 1不仅能表示半个蛋糕、半个花瓶、半个脸谱……。 (三)深入认识四分之几。 1、认识4 1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应用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应用题 1、面包:每个3元 饼干:每包4元 饮料:每瓶6元; 小刚: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应付多少元? 小强有50元,买5包饼干,找回多少元? 2、谁买的便宜,每枝便宜多少元?男孩:5枝铅笔15元,女孩:我的笔每枝4元,谁便宜?每支便宜多少? 3、王红到超市想买一个书包、一双球鞋和一个足球。标价为:书 包28元,球鞋35元,足球26元。王红去超市至少要带多少元钱? 4、白楼小学二年级一班有42人,二班有38人,三班有39人。 二年级一班和二年级二班共有多少人?二年级三班比二年级一班少几人? 5、学校体育室有排球18个,足球的个数比排球多15个,学校体 育室有排球、足球共多少个? 6、水果店有水果46筐,上午卖出去28筐,下午又运进来21筐,水果店现在有水果多少筐? 7、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23人,在第一站下去8人,上来1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8、水果店运进75箱苹果,第一天卖出去24箱,第二天卖出去18筐,水果店还有多少筐苹果? 9、二年级一班原有女生28人,男生20人,新学年开始了,又转 来9名同学。现在二年级一班共有多少人?

10、点心店有7笼包子,每笼6个,小胖买了4笼(1)小胖一共 买了几个包子? 11、学校买来了30盒白色粉笔,24盒彩色粉笔,用去34盒,还 剩多少盒? 12、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16筐,下午卖出18筐,还 剩12筐.运来多少筐? 13、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多 少棵果树? 14、小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15、二(1)班有男同学27人,女同学21人,如果每排座8人能 座几排?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应用题 1、王老师带了8000元钱,买一台电脑用去了6387元,买一台打 印机用去986元,还剩多少元? 2、三、四年级同学一共收集树种65千克,三年级同学收集6袋,每袋5千克,四年级心理学收集了多少千克? 3、电视机厂第一天上午生产电视机274台,下午生产196台,如 果第三天生产510台,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生产多少台? 4、家具厂上个月生产单人木床1500张,双人木床1850张,铁床2500张,铁床比木床少生产多少张? 5、手帕厂原计划八月份生产手帕3280打。采用新的生产流水线后,生产的手帕运走了2960打,还剩875打。比原来计划增产多少打? 6、少先队员割草。第一小队割草46千克,第二小队割草54千克,第三小队比第一、二小队割草总数少39千克,第三小队割草多少千克?

小学三年级数学 《分一分》教学设计

《分一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一分(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一些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比较、提问、质疑等数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主动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第一次接触分数。学生生活中有平均分东西的经验,学习了小数后也有了一些非整数的认知。 【重难点】:重点:从形象到抽象,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猜过谜语吗? 师:老师出个谜语给你们猜猜,猜中我给你奖励,怎么样? 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猜谜语必须同桌合作完成,同桌先商量,确定答案后再举手回答,当然,奖品也得两个人平分,同意吗? 出示:——— - -(打一成语)奖励6颗星,问:每人分得几个? (打一成语)奖励2颗糖,问:每人分得几个? 师:同学们,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 (板书:平均分)师:老师这还有一个谜语,同学们请看... 1,2,5,6,7,8...(打一成语)奖励1块巧克力(长方体条状的巧克力,最好中间有分界线),问:只有一块巧克力,他们应该怎样平均分呢? 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假如这是一块巧克力,你知道怎样分吗? 师:(拿起纸片)我们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了一份,也就是每

这块巧克力的一半。(板书:一半) 师:那谁知道一半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师:哎..同学们,听说过吗,像 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12是分数)今天这 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二、探索操作,充分感知。 1、师:我们就从简单的1 2开始吧。 (1)师:给你一个正方形,你能涂出这个正方形的12吗? 学生上讲台说一说,其他同学补充不同的方法。 (2)学生在数学书上涂出其它图形的12。 (3)老师投影学生的作品。 2、认识其它的分数。 刚才我们用彩笔涂出了一个图形的12,那你能把纸片折一折,涂一涂,得到一个其它的分数吗? (1) 先请一个学生演示,然后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2) 请几个同学上台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得到的分数。 汇报时老师引导学生的发言,比如:我把圆形对折,平均分成了8份,其中的3份涂了颜色,表示这个圆形的3 8。 4、进一步认识分数。 现在我们得到了这么多分数,像12,14,38,23,45都是分数。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分数怎么写,怎么读,有哪些部分组成。比如说34。 (1)老师教写34。 (2)一个分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呢? (板书:分数线、分子、分母,读作:四分之三) (3) 读一读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各部分的含义。 (4) 自己写一个分数,和同桌说一说。 三、思辨、交流,进一步理解分数

【推荐】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练习题 (1) 100 x 9 = 384 ÷ 4 = 111 x 9 = 110 ÷ 5 = (2) 222 x 7 = 184 ÷ 2 = 122 x 7 = 75 ÷ 3 = (3) 188 x 5 = 440 ÷ 5 = 133 x 5 = 56 ÷ 2 = (4) 154 x 3 = 756 ÷ 9 = 144 x 3 = 124 ÷ 4 = (5) 120 x 9 = 560 ÷ 7 = 155 x 9 = 170 ÷ 5 = (6) 129 x 6 = 380 ÷ 5 = 16 6 x 6 = 222 ÷ 6 = (7) 138 x 5 = 216 ÷ 3 = 177 x 5 = 280 ÷ 7 = (8) 200 x 3 = 612 ÷ 9 = 188 x 3 = 344 ÷ 8 = (9) 156 x 7 = 384 ÷ 6 = 199 x 7 = 414 ÷ 9 = (10) 165 x 2 = 300 ÷ 5 = 210 x 2 = 98 ÷ 2 = (11) 174 x 6 = 168 ÷ 3 = 221 x 6 = 156 ÷ 3 = (12) 183 x 4 = 364 ÷ 7 = 232 x 4 = 220 ÷ 4 = (13) 192 x 5 = 96 ÷ 2 = 24 3 x 5 = 348 ÷ 6 = (14) 201 x 3 = 197 ÷ 6 = 254 x 3 = 305 ÷ 5 = (15) 210 x 4 = 160 ÷ 4 = 38 5 x 4 = 448 ÷ 7 = (16) 219 x 2 = 180 ÷ 5 = 27 6 x 2 = 603 ÷ 9 = (17) 228 x 5 = 96 ÷ 3 = 252 x 5 = 560 ÷ 8 = (18) 237 x 8 = 112 ÷ 4 = 228 x 8 = 146 ÷ 2 = (19) 246 x 7 = 48 ÷ 2 = 204 x 7 = 228 ÷ 3 = (20) 255 x 6 = 100 ÷ 5 = 180 x 6 = 316 ÷ 4 = (21) 264 x 9 = 144 ÷ 9 = 156 x 9 = 410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