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开题报告范文

外国文学开题报告范文
外国文学开题报告范文

外国文学开题报告范文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外国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的详细文章,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开题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下面是搜集的外国文学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课题名称:与意识互动中的心灵——《复活》人物的一种分析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___)

课题研究现状:《复活》向来是人们所喜爱的文学作品,近些年对它的研究也从未间断。这其中有对其复活主题的研究,对男女主人公心灵复活过程复杂性及复活原因的探究。有对作品中人物心理描写的具体研究,对作品中表现的托尔斯泰主义的解剖。有对作品背景及作者所处时代的研究,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秘等等。

课题发展趋势:虽然目前对《复活》的研究涉及作品的各个方面,然而对男女主人公的心灵复活过程的研究并没有很强的系统性,不能就男女主人公不同的心灵复活道路给予其联系和比对,一方面是没有相应的理论提供支持和研究,另一方面是太过聚焦于作

品中人物的具体行为和心理表现,不能联系到相关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无法抽象出有价值的成果和结论。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托尔斯泰的《复活》向来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学巨著,集中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而文本中主要人物的精神复活更是值得反复研究的主题。通过对男女主人公心灵复活道路的对比,试通过群体及个人意识的理论构架,对其中人物心灵复活的具体过程进行剖析,形成该理论认知下的另一角度的解读,将复活的主题放置于群体于个人意识的相互关系下加以理解,帮助我们对 ___环境下个人意识复活的形式与本质有深入的探索。由此对小说《复活》和作者人道主义思想提供别种形式的理论支持,对主体在实际中处理社群及个体关系给予一定启发。

___:

[1] [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人民文学出版社,xx;

[2] (法)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M],长江文艺出版社,xx;

[3] 谭绍凯.《复活》的思想与艺术——《复活》札记四

则.[J].贵阳师院学报.1982.(4);

[4] 白晓朗.如何理解《复活》中的“复活”.[J].外国文学研究.1983.(12);

[6] 刘定淑.试论《复活》中男女主人公复活的复杂性.[J].外国文学研究.1985.(7);

[7] 蒋正初.浅析《复活》的心理描写.[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86.(3)

[8] 胡敏中.论个体认识的发生.[J].汉江论坛.1990.(7);

[9] 维之.论人的自我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南京社会科学1996.(1);

[10] 耿正忠.由《复活》所想到的.[J].自贡师专学

报.1998.(1);

[11] 宋虎堂.浅析玛斯洛娃的精神复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xx.(10);

[12] 耿长彦.一副精心绘制的托尔斯泰主义蓝图.[J].唐山学院学报.xx.(9);

[13] 卢秋菊.从《复活》看玛斯洛娃的复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xx.(1);

[14] 张建玉.人的主体性研究及其困境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xx.(6);

[15] 高玉秋.《复活》中的 ___婚姻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xx.(9)

二、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

1.研究内容: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结合文本探寻《复活》中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的表现。首先探寻小说中当时病态社会的群体意识,其次探究男女主人公在各自人生道路伊始坚持的个人意识。引入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互动的理论加以概括阐述。

第二部分尝试阐述群体意识压力下个人意识的妥协,就文本内容展现两人被群体意识同化的过程,以表现群体意识的无形力量。男女主人公在从纯洁走向堕落的过程中,群体意识的作用不容忽

视。总结起来看,两者的堕落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意识压力下个人意识的妥协,是个人的悲哀和不幸。

第三,论述群体意识作用下个人意识的复苏与觉醒,表现群体意识对个人意识的积极影响和正面作用。男女主人公的心灵复活道路是截然不同的。涅赫柳朵夫的心灵复活是个人式的主动的觉醒。然而玛斯洛娃的复活则要复杂得多,更多是依靠所处群体的感召才最终完成精神上的全然复活。相比个人主动的觉醒,群体感召的形式使其略显被动,但其作用进一步说明了群体意识对个人意识的深层次影响。

第四,论述群体意识中不朽个人意识的存在与表现。涅赫柳朵夫的个人式觉醒,独立于其所处的腐化堕落阶级中的心灵独白和忏悔;玛斯洛娃堕落后的潜存的献身精神重生。这些都是在群体意识作用下未曾妥协的生命自觉和人性光芒,或者说是个人意识在群体意识感召作用发生之前就固有的意识存在,同样是男女主人公个人意识复活的重要因素。

第五,从作家原因分析托尔斯泰对文本的影响。托尔斯泰贵族阶级立场的转变和农民立场的坚持,使其个人意识在当时时代群体意识中的卓尔不凡。作品中所展露的托尔斯泰主义也是其个人意识对其文学创作的指引。

2.预计解决的难题:

1.系统探寻《复活》中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的表现,从理论角度加以论述。

2.结合作品论证群体意识对个人意识的积极作用,及其相对个人主动式觉醒的深层次影响。

3.理解托尔斯泰贵族立场的转变以及其个人意识在作品中相当程度的表现。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2.例证法: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恰当引入文本的人物作为分析的例证。

3.理论分析法:结合马克思哲学中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等理论进行阐释。

技术路线:

2.仔细阅读,做好读书笔记;

3.进行个别访谈、搜集工作中的反馈信息,进行现状分析,深入思考,归纳,概括观点;

4.拟定写作提纲;

5.熟悉并把握学术论文的行文规范,开始本论文的写作。

四、研究工作条件和基础

1、已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修完了规定学分;

2、参加了有关课程实习、调研等活动,通过撰写专业课程论文等教学环节,培养了初步的人文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

3、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并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将撰写的论文内容作了认真思考,对选题研究领域的背景与发展态势有了一定了解;

4、具备了阅读相关中外文文献的能力。

五、进度计划

起讫日期工作内容

20xx.12.31 下达任务书,指定 ___

20xx.1.10 开题。布置实习任务。查阅 ___、确定立题、明确论文任务、撰写文献综述初稿、开题报告

20xx.1.11-1.17 调研阶段(毕业实习与实习报告)

20xx.1.17-1.20 ___查阅、文献综述初稿、拟定论文大纲

20xx.1.21.-2.20 完善论文大纲、论文第一稿、翻译外文资料

20xx.2.21-5.20 论文第二稿、文献综述定稿

20xx.5.21-5.29 论文第三稿(定稿)、检查、文成全部毕业论文材料

20xx.5.30-6.5 提交全套毕业论文材料、答辩准备工作

以上就是《外国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的范文全部内容,主要描述复活,个人、群体、意识、研究,理论,男女、心灵,。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英美文学专业开题报告

英美文学专业开题报告 引导语: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以下 是的为大家找到的英美文学专业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题目theApplicationandInnovation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长时期以来,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新谜又出,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将现实 与超现实融为一体,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 活力,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tradition)。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7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 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到2000年9月为止,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其中1970年以后为126部,仅90年代就达59部,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预期的结果(大纲): 1.ASurveyofGothic1.1DefinitionofGothic 1.2theOriginofGothicNovels

中职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中职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中职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题目:化解中职生消极情绪及行为的方法研究 一、选题缘由 1、课题界定 中职生消极情绪问题是指中职生心理上存在着某些障碍和疾患及由此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和行为。 中职生消极情绪问题研究就是根据中职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心理常识课等方法,达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学习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概念、动机等几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几项内容,比如:情绪状态这个维度包括焦虑、抑郁、孤独、敌对、恐惧、敏感性、生理反应等;人际关系包括异性关系、同性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和应变能力等。 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大多是中考“双差生”。他们入校后,心理压力大,自卑感较重,消极情绪相当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有自卑心理,觉得比其他普通中学出来的学生低一等,觉得受家长、老师、同学、亲属、社会上人的歧视。二是由心理负担,他们担心出路,年纪尚小就要面临人生抉择,他们担心中专毕业后找工作难或对口上大学继续深造难。三是学习压力重,中职专业课学习要求学生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要强,因而学生入职校后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感觉学习难度大,认为自己很笨,怎么学也学不会,从而缺乏自信心,相继表现出诸多的情绪低落状况,如紧张、烦闷、焦躁、恐惧、失眠、及心理障碍等状态,

影响了学习生活质量。四是中职生比较普高生还有一个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的因素,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其中许多父母外出打工,他们感受家庭温暖和教育甚少,与父母交流甚少,在心灵得不到倾诉的时候,如果缺少教师的教育引导,这些学生要么就自我封闭,要么就以消极的情绪进行发泄,进而出现个性偏差、网瘾、早恋、休学、退学现象。 中职生正处于情绪变化最为丰富的时期,同时也处于最容易受情绪困扰的时期。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当前中职生消极情绪及行为的突出表现,探索化解中职生不良情绪及行为的方法、途径、模式,给予中职生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学会一些心理调节以减轻痛苦、不适的体验,防止心理疾患的产生,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与学习效率,从而建立起长效机制,以形成、维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理论依据: ①情绪的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经过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创造了abc 理论,其基本观点就是: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在abc理论模式中,a 是指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说由于所持的信念不同,同样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教师观念、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够,历史课堂教学依旧不能脱离陈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如: 1、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为主。 2、教学内容与学生脱节,课堂上只见内容不见学生。 3、课堂上或是学生没有生成,或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点水、束手无策。 4、课堂还仅仅停留在预设的忠实落实上,没有学生的生成,教师把预设的完成作为评价课成功性的唯一标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而使初中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学中的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在实处,叶澜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学即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产发新的资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生成性教学使得教学更加原生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课堂的生动可变性。“生成”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课前“预设”来说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详尽的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对教案的圆满落实。而生成性教学则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重视课堂上的新生成的资源并给以有效利用。显然生成性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的鲜活真实性。这是由生动可变性导致的,我们虽然不否认教学的规律性,但是师生共同生活的课堂现实中却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不可预测性,这是由知识差异、性格、习惯不同所决定的,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展现这种差异,还原学习的本来面目,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生成性教学的提倡就是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课堂呈现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 生成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预设,就是“事先筹划”,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的设计和筹划。而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喷射出涌动的灵感。 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进

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基于地域文化的上海城市公园休闲空间 设计研究——以徐家汇公园为例 学院: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王玉__ 学号:090760211 指导教师:潘文焰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时间明显增加,这对原有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面临的人们闲暇的需求与设施的供给矛盾日益突出,游憩场地的数量不足和休闲空间质量不高比较明显。如何在有限的城市公园范围内创造出与需求相适应、高质量的城市休闲空间环境是景观设计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承载城市文化、文明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载体,是表达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植根于地域文化的公园设计概念是十分必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植根于城市文化的沃土中,公园才可能具有“此区别于彼”的独特面貌;只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城市景观才会有生命力。但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一些城市公园盲目追求“现代化”、“国际化”,相继出现了一批缺乏本国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公园。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使城市公园失去了持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城市公园,地域文化,休闲,公共空间,设计表达

城市公园的研究及现状 1.1.城市公园的研究及现状 1.1国外的相关研究 公园规划的内容早已包含在了最早的现代城市规划之中,最早的公园规划案例要数英国利物浦的博肯海德公园和法国的奥斯曼改造计划。从那时起,人们已经认识到城市公园有着改善城市卫生、健康环境、美化城市、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地产升值等多个方面的作用。随着城市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休闲权益,而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研究公园与休闲、公园设计的代表人物——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公园与休闲和公园设计方面的著作,其中《大众行为和公园设计》一书在1990年被翻译成中文,对我国公园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该书从行为学的角度,认为人的行为习惯是城市公园设计中最核心的要素,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评价标准、观察与调查方法以及规划程序。 此外,Alexander Adrew von Kursell、Sassan Seyed Kalal、Anne Farrell Peterson、Dana H.Taplin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研究了城市公园再造的因素、政治和社会机制对城市公园分布和城市景观塑造的影响、城市公园的景观价值、公园在城市和社区生活中的角色、不同阶层居民对公园的使用要求、公园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对于城市公园的上述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多为问卷调查、访谈法、现场观察等。 1.2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出现在1979年以后,研究的内容包括城市公园发展、功能分析、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生态研究、休闲游憩行为研究、公园容量研究等多个方面。国内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方法与国外类似,也多采用案例分析法,国内研究城市公园的学者们大都从研究单个或多个公园入手,进而总结出普遍经验。总结国外研究经验并因地制宜运用到国内城市公园中也是学者们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目前针对公园系统的研究主要有:石金莲等(2005)运用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的研究方法,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研究对象,得到了POE评价分析

XX英语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XX英语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题目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portia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被马克思称之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透过似真似幻的舞台和匠心独具的故事,莎翁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人物典型。尤其是塑造了众多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出场的女性人物有一百多人,在众多的女性人物中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是各不相同。而《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更是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笔下别具风采的女性形象。众多评论家认为莎士比亚戏剧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大都非常贴近生活,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在这一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美丽、善良、机智、自信、富有才华和胆识,正体现了莎士比亚从男性的视觉自发塑造的理想中的新女性。作为新女性的鲍西亚,具有一定的判逆性格,不甘于被命运摆弄做逆来顺受的“家庭天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追求。然而,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鲍西亚绝非真正具有女性的自我意识,而是甘于向父权社会妥协的不完美的新女性。本课题通过对《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形象的分析,让读者

了解鲍西亚思想上、性格上的先进性与局限性,对现代女性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研究意义 莎士比亚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人性深刻的剖析,创作出《威尼斯商人》这部极具讽刺性的喜剧。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女性的感情与理智平分秋色,女性是以与男性平等的形象出现的。这在鲍西亚这一角色身上表现最为突出。鲍西亚美丽温柔、忠贞不渝、善良可爱、机智勇敢、足智多谋。她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不仅在自主选择丈夫方面,而且在与夏洛克的斗争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鲍西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也可以带给人们启迪和借鉴。鲍西亚在金钱和爱情的杠杆上,选择了爱情。在她的内心深处爱情价更高,是金钱、物质所无法取代的。她对于爱情忠贞不渝和执着,值得现代生活中个别只追求物质享受的女人去学习。在现实生活中,个别人不应该由于自己的优越条件而歧视别人,更要学会不用有色眼光去看待别人。在法庭上,讲义气、才智非凡的鲍西亚女扮男装以法律博士的身份出场,使剧情有了戏剧性的转折,使夏洛克一步步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她的计策。她成功的妙计足以显示出其学问深厚,机智敏锐,有胆有识的特点,这种女性形象也是我们所认同和赞赏的。《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人物形象具有生动鲜明,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威尼斯商人》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 - 大学,生活从这里开始 课程类别:03311103学生ID:11XX0849姓名:Lu Naijing 时间过得很快,就像手指间流淌的细沙一样,不经意间滑落;就像 从针尖滴下的水滴,没有声音,没有阴影。有些人,有些东西,有些爱,注定要成为记忆中最温暖的风景;激情,奋斗,微笑,注定会长时 间处于记忆的深处。我去过北理工学院已有半年多了。半年,半年的 记忆,半年的思考,让我在这里留下足迹。 招生 在高考之前,我通过了理工大学的独立招生。当我接受采访时, 我来到了理工大学,对此我印象非常深刻。因为我渴望首都,北方理 工学院位于北三环,交通便利,所以我决定申请北方理工学院。报告 当天,当我以极大的热情来到中关村时,有人告诉我,我必须在凉山乡。当时我很尴尬,感觉我被骗了。特别伤心,因为我听说姐姐说这 是一个。然后我乘坐校车到良乡,我看到沿途越来越矮的建筑物,越 来越荒凉的环境,我的心越来越冷。我终于到了学校,看到了路两边 的学校。我曾怀疑它会不安全。就这样,我沮丧地进入了校园。然而,当我看到渴望与我们的姐妹们见面时,心中还有另一种温暖。大学生

开始这样做,我的情绪越来越好。虽然良乡有点偏颇,但这种清洁远 离大都市,所以我们更加致力于学习而不受外界的诱惑。这是缓慢而 拥挤的戒指真的很尴尬! 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是入学的第一课。进入学校后,我们很快就开始了军事 训练,站在军事位置,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向前走.最令人难忘的 军事训练记忆是与一名营长,两名教官,两名相处导师和射击的经验。我们的营长真的没有被覆盖。训练真的是一套,非常幽默。我非常喜 欢他。虽然这两位教师有时很严格,但大多数时候他们都很人性化, 他们会尽可能地理解我们并理解我们。在军事训练之后,其中一位教 官在回到学校时给我们带来了特殊产品。我们非常感动。还有两位教 师在生活中关心我们,并在军事训练期间激励我们。这是我们的导师 和朋友。在此,我真诚地感谢你让我拥有这美好的回忆。最激动人心 的时刻是去目标的时间。在十几秒钟内,五颗子弹已成为记忆中无法 消除的深刻记忆。 学习文章 我觉得上大学后学习很容易。我没想到在大学读书仍然是头等大事,这让我加深了对“活到老,老学”的理解。在第一学期,有许多 课程不是很重要,如现代历史,思考和知识产权。所以我专注于微积分,机械制图,英语和计算机等高级课程。我还记得微积分考试前的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教学一具重要的环节,作业向来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衡量自己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和深化知识的一种有效办法。现代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而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提高的一具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作业的形式基本以机械抄袭和死记硬背为主,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探索潜能,甚至有不少时候作业流于形式。所以,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作业的形式和作用也应发生相应的变革。 历史是活的,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后人少走弯路,以史为鉴,指导以后,因此经过教学和作业方式的改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有按自己的独特角度审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相对权力,将教科书作为学生研究的材料,创设多点“历史机会”,在布置作业时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许学生制造性的考虑、评价、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学会整理、归纳、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真正完成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中学历史、作业、创新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是对反思如今历史教学中作业布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历史作业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进行考虑和优化改进,以期达到使作业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作业创新”的探究与“实践效果”为研究的重点。 这次研究要紧立脚我校课堂观看合作体的研究实际,结合我所带班级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考虑进行研究,经过尝试性的改进历史作业的形式等实践,观看实施效果,并且结合一些教育专家的相关教学理论与经验,进行实践、探究和考虑。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经过对历史作业创新的实践,以期探索实现“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制造性阅读的能力”、“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考虑历史”的能力,力求经过科学的引导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优化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别断反思和总结,以期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思想。 研究办法:咨询卷调查、归纳分析法、案例分析、反思优化等办法。 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时刻为一年,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时期:预备时期(2018年7月——2018年9月)。了解国内外已有的对于本课题的相关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第二时期:课题实施时期(2018年9月至2018年1月)。经过自我教学实践,并与我校课堂观看合作体教师相互合作,设计咨询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待历史作业的态度、设想、建议等, 依照学生的建议和教学内容设计新的作业类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总结梳理历史作业的类型,并在研究过程中以多样方式呈现研究成果。2018年1月30日前,及时上传研究中期报告。 第三时期:总结提升时期(2018年3月至6月)。将实践中的结论和考虑进行整合,将实践过程进行整理、修改,在教学实践中别断验证、反思和完善,从而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如期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并且应形成: 1. 对于“中学历史作业创新”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开题报告国贸 开题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e415532593.html,)/报告范文/开题报告 国贸开题报告 国际贸易是指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贸易的变动也会影响到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论文题目《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贸易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最重要的象征。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日益为各个国家所认同,所有国家都已经把出口贸易作为自己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战略提上了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来。对于中国来说,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立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就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对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主体,世界各国都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国家整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

内竞争日趋激烈和饱和的情况下,帮助中小企业扩大出口,使其在国际市场立足、发展,便成了各国政府经济增长突破点。 在我国,虽然中小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绩,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中小企业户数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在全国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中分别占60%和40%左右,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我国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战以来,中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美各国十分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并采取一些措施限制大企业的发展,防止其垄断,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对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涉及面比较广泛,包括对中小企业的理论研究(如中小企业存在形式和存在领域研究、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支持系统研究、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中小企业政策与法制建设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模板

开题报告主要内容 一.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国外主要研究现状 国外对萨克雷的研究很多,内容包罗万象。Iran Milligan从叙事的角度探讨了萨克雷的写作技巧、风格。Samuel C. Chew & Richard D. Altick主要从萨克雷的生平来解读其作品,为理解其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提供了比较客观的依据。Harry Blamires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认为Becky Sharp是一个极有天分、工于心计的轻佻女子(a gifted calculating minx),靠智谋和色相谋得富有丈夫,并进入上层社会放荡、作恶。与之相反,Amelia Sedley 则温柔、诚挚、可爱(gentle, earnest and loving)。Carole Jones和Owen Knowles在Introduction说,作为一名精明的“strategist”,Becky总是有先见之明,捷足先登,因为其他人都愚钝、蠢笨。Edgar F Harden 的Thackeray The Writer: From Journalism to V anity Fair是一部全面评论萨克雷的书。最后一个章节对《名利场》进行了评述,Harden认为萨克雷对Becky的态度是肯定的,并引用作品中的话进行论证。 EBSCOhost数据库里共有116篇关于萨克雷的评论文章,其中五分之四与名利场有关,大多探讨了作品的语言风格、写作技巧、历史掌故、主题、人物刻画等等,对Becky 的评价褒贬不一。其中John Hagan的文章长达28页,从四个方面论证了萨克雷对Becky寄予同情的缘由,影响Becky性格形成的因素和社会环境以及Becky反社会的成因。在萨克雷看来,Becky is predominantly sympathetic。Dee, Phyllis Susan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对Amelia和Maggie Tulliver的分析,探讨了萨克雷的V anity Fair和艾略特T he Mill on the Floss中的female sexuality 和triangular Desir,并对之进行描述、解读,文章说:“这些小说中的女人虽然有时是男性欲望的被动客体,但是她们抵制并修正自己作为客体的角色,担任欲望主体的积极身份,并且设法挣脱男性主动欲望的束缚”。Lisa Jadwin的视角也较新,分析了《名利场》中的“表里不一”(duplicity or double- discourse),认为萨克雷对此是默许的,duplicity is both socially sanctioned and commonplace。Lisa以为,既然男人的“unchastities”被看成是微不足道、可以原谅的,那么,女人的“lies”同样可以被看成是无关紧要、可以原谅的,即“His (Man?s)license to ‘lie’with others is matched by her(woman?s) license to…lie? about her motives, designs and ambitions.”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开题报告)

坪山实验学校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1. 美国、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学校德育内容方面,从整体上看是围绕公民教育进行的。以约翰?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被尊为美国的“官方哲学”,因而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也是“个人主义”为第一的;英国和德国一样,学校德育或者说是宗教德育相当稳固,但没有专门的道德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只是在其他学科或活动中有些德育渗透;日本学校的德育渗透及培养方式和方法异常丰富,大量地引进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并融会于各学科中,形成崭新的个性教育。 2. 我国《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北京、等已经走在时代的前沿,上海市正在大力推进《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纲要》,要求中小学要将《两纲》内容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使之作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使广大教师在深刻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明确知识与品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关系,在观念层面形成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内化德育渗透的意义,提高渗透意识。 3.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出了教师的职责——传道是置于首位的,必须突出德育的地位。发展和探索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理念和手段,能促进教师的德育水平和学生的终生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科学地处理学科教学和德育的关系是关键,武装教师更多的德育知识和方式。但是,为顺应科技的发展,学生要掌握很多科学文化知识,势必占据学生更多时间,而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势在必行。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认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方面的偏颇,学校和教师屈从于升学压力,教师在观念方面和理论与实践、评价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没有得到真正具体的落实。 (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一)我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课题,是江西省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HD09-042)。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开发新型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省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学校率先建立局域网,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础条件:我校通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硬件上:我校建成了校园网络,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全校各年级都有教室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和电视机,上课教师可借用笔记本电脑。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e415532593.html,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外文学比较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论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外文学比较的关系. 《安康学院学报》.2014年6期.朱云. [2].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 《江苏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6期. [8].湖南外国文学研究三十五年.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6期.吴正锋. [9].苏曼殊的比较文学研究及其特点.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4期.袁荻涌. [10].中外文学作品比较中的"文化"问题. 《海外英语(上)》.2015年8期.邱佳. 二、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梦想在泥泞中放飞:自由·自觉·自卑·自毁——老舍与曹禺比较研究. 作者:王俊虎.中国现当代文学兰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 [2].中外网络文学比较分析.被引次数:11 作者:张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陕西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 [3]“撒种在荆棘”——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关系研究. 作者:杨世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4].中小学语文中外同题材文本比较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李军飒.学科教学(语文)河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 [5].中外“小城”文学的审美特征及叙事模式初探.被引次数:1 作者:王骁勇.中国现当代文学兰州大学2009(学位年度) [6]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80年代小说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方贤绪.中国现当代文学苏州大学2003(学位年度)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进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对企业健康进展、哺育壮大市场主体、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xx%、利税40%、就业机会75%的中小企业,现时期别但是我国经济进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对外贸易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要挑选适合自己的途径或策略 探索中小企业的出口路径的意义。中小企业能在国际市场大显身手,也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进展,有利于扩大企业市场,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困难,能够利用出口获得进展资金,也能够吸引海外风投基金或者吸引外资合股以及从海外资本市场出口型中小企业是近年来我国贸易增长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其进展越来越关系到经济进展、社会稳定与和谐。产业集群化进展是目前世界经济进展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也是我国中小企业进展的必经之路,其对企业、区域、国家的经济进展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关于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目前产业集群进展的现时期而言,还存在不少咨询题,比较突出的一点算是集而别群,大而别强,缺乏整体协调进展的支持体系和战略部署。这一点,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尤为凸显。目前我国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研究还别多见,远远降后于实践中的需要。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以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持续进展、提高集群应对风险能力及集群竞争力为目标 2、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管是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要紧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1. 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2. 职员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3. 广电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 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 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 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 加快广电络的改造 2 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办法和要解决的要紧咨询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办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咨询题:(把自己的关键咨询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打算: 20xx年3月1日--3月6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外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外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是学位论文的一个总体规划和设计,是监督和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先决条件,本文是一篇外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论文题目:《美丽新世界》中的反乌托邦主题 一、选题的意义 《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反乌托邦主题描 绘的是反面的理想社会。《美丽的新世界》矛头主要指向所谓的科学主义,描绘了科学主 义的乌托邦。其中乌托邦种种不合理的制度,是对现代人类发展趋势的反讽。赫胥黎通过三个层面的人物经历揭示了乌托邦文明的虚伪,成功地瓦解了乌托邦的神话。该书不仅在思想上反映了赫胥黎对人类发展趋势深刻独到的见解,在艺术上也突破了传统乌托邦小说流于说教的弊病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简述选题在该领域的水平和发展动态 长期以来,对于《美丽新世界》的评价有许多。无论是从作品结构、主题、创作手法、语言特点都有很多相关的评论。在这部小说发表之初,各方就对其反应不一。威尔斯认为这部作品是对科学的背叛,赫胥黎没有权利背叛未来。还有一些评论者认为这部作品缺乏想象力,赫胥黎是在借小说发泄对社会的不满。他说:“美丽新世界是赫胥黎先生的老的 原理的颠倒。厌恶今天的世界,他想象了一个遥远未来的科学的完美的世界,并且发现它同样令人不快。”与许多评论者对这部小说失望的观点相反,维斯特看到《美丽新世界》 在政治上的讽刺意义。她认为这部小说是对苏俄和美国社会的讽刺,同时她认识到这部小说的人道主义主题。虽然评论家对这部小说褒贬不一,作为一部优秀的反乌托邦题材的小说,还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三、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和理论依据 本文主要通过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的理论基础,对该书进行深刻的分析。 在该书的情节构筑上,介入了三种不同价值层面的文化:以印第安部落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约翰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和以乌托邦为代表的未来文化。这三种文化在相互交叉,相互对立的矛盾冲突中,逐渐使乌托邦的神话瓦解,实现了对现代文化的反讽,树立了该书的反乌托邦的主题。本文的冲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在琳达脱离了乌托邦社会闯入野人居住区之后。乌托邦的价值观念被置于原始价值层面上接受检查。另一个就是约翰的出生方式就是对乌托邦文明的一个挑战。经过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未来的新世界并不美

大一新生德育开题报告学习范文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大一新生德育开题报告范文 大一新生德育开题报告范文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已成为大一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对大一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因此加强网络时代大一学生德育教育十分必要.同时网络技术也为大一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校园网文化建设,开辟了大一学生德育教育的新领域.更多德育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德育论文 一、加强大一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网络德育,就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使人们接受和遵循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按其价值标准处事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1]。 (一)网络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大一学生网络德育 互联网是开放性的,因此接收的网络信息是杂乱无章、良莠不齐的。网上的不良信息,对大一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大一学生心理上的问题,造成大一学生网络行为失范,所以必须加强大一学生网络德育来应对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 (二)加强大一学生网络德育是高校德育适应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面对互联网汹涌澎湃的发展趋势,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网络德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正视和利用好互联网,占领网络德育阵地,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我们只有加强大一学生网络德育才能够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才能够从新的角度进行大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大一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必须对他们进行网络德育 当代大一学生的世界观形正处于形成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有着不成熟认知水平、辨析能力。大一学生面对网络上多元的价值

【开题报告】关于历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历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历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题目: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20xx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广东等四省区试点试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状况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实施新课改应让课堂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应让其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推进,我们也逐渐感受到课改后的一些反常现象,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果我们深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就会发现,低效、无效甚至根本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俯拾皆是,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然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教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因一味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和开展所谓的“研究性学习”而影响了新课改有效实施的现象大量存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然是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市在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领域尚欠深入具体,未能根据生源实际情况得到一套可以套用的方法,可操作性较弱,我校在本课题研究更是欠缺。本课题主要针对目前我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效率较低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应用性探索研究,其目的在于从现有的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

文献综述写作基本要求与范例教学内容

文献综述写作基本要求与范例 1.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的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派别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派别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派别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别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囿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2.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