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本节重点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和牛顿第三定律,学生在初中和高中第三章中已学过: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所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不困难。应帮助学生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性质相同的力,二者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本节的难点为正确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应让学生自主发现它们的区别,这样印象深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弹簧秤、磁铁、小车、气球、橡皮筋、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教师:让学生将左手攥拳后仅竖直向上伸出食指,用右手掌心用力竖直向下压迫左手食指。问学生有什么感受,为什么?学生:掌心、食指感觉到痛,因为它们都受到力的作用。(预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食指和掌心分别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物体?通过学生分析得到:手指和手掌存在相互作用。教师:是不是任意两物体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呢?请同学们利用提供的器材或身边能获得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进行新课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并动手实验。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让已完成实验的学生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并进行说明。总结:(1)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2)物体间的这一对相互作用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其中任意一个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就称为反作用力。教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这一点?让学生举例,并出示视频,播放生活中常见的作用力反作用力的例子。例题:一物体静止地放在水平桌面上,问:该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反作用力分别是什么力?受力物体是谁?学生解答略(实验探究)

教师出示问题:(1)作用力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吗?方向如何?(2)作用力反作用力作

用在一条直线上吗?(3)作用力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还是先有作用力再有反作用力(4)作用力反作用力是不是同种性质的力?

(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两根弹簧秤做实验,观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以及方向关系。教师出示加速过程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视频,进一步说明大小关系。(2)演

示:让两个小磁针互相靠近,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位置,任意移动其中一个小磁

针的位置,再观察。(3)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两个弹簧秤的读数是否同时增

大,同时减少。当其中一个弹簧秤读数为零时,另一个弹簧秤的读数如何?教师

出示视频,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失是同时的。(4)让学生思考,并

举例说明

(2)教师:根据大量的实验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数学表达式:

F=-F’(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3、理解:(1)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失是同时的,没有先后之分;(2)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是同种性质的力。

(3)问题:请同学解释以下的现象:(1)胖子打瘦子,瘦子被打得鼻青脸肿,说明胖子施加给瘦子的力大于瘦子给胖子的力,对吗?(2)马拉车前进,是不是因为马

对车的作用力大,而车对马的作用力小?(3)跳高时,地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

地的作用力,所以人才能跳起,是吗?

(4)学生: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提出问题:若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一定是作用力反作用力吗?学生:不一定,平衡力也

有相同的特点。(预测)教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平衡力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例

题:用水平力拉着一个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问:物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它们的反作用力分别是什么力?请分别说出力的性质。该物块受到几对平衡力作

用?分别是什么力?解答:

(5)作用力反作用力:重力―――物块对地球的吸引力引力支持力―――物块对地面的压力弹力拉力――――物块对人的

拉力弹力摩擦力―――物块对地面的摩擦力摩擦

力平衡力两对:重力―――――支持力拉力―――――摩擦力(6)教师:让学生根据解答试着归纳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效果不可抵消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效果可以抵消

性质相同性质不一定相同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一定同时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通过实验演示总结规律. 2.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对概念的理解加以完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难点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疑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平衡吗? (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 4.解决办法 (1)演示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 (2)习题练习、解决重点、疑难问题 四、课时安排 0.5~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弹簧秤2把(本实验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可以不做) 2.两条形磁铁及作为载体的小车 3.弹簧及细绳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的特点. 2.应用讨论,练习区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和一对平衡力. 3.巩固练习. 七、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 (二)整体感知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在对方上,不是一对平衡力.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告诉我们,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例如,用手敲击黑板的同时,手有痛的感觉,这说明手对黑板作用时,黑板对手也有作用.又如,用手拉弹簧的同时,也感觉到弹簧对手也有拉力作用,下面作一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运动情况.[实验1]将两小车用一根短细绳连接.同时在其中间夹一个压缩了的弹簧,让它们都静止在桌面上如图3-10所示,现烧断连接两小车的细绳,两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且距离几乎相等. 图3-10 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都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即甲对乙有作用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存在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下面实验 [实验2]将弹簧秤A和B按图3-11方式连接,用手拉弹簧秤A,请同学观察A、B弹簧秤读数(结论:大小相等)加大力拉A,再请同学观察A、B弹簧秤的读数(结论:相等)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分析弹簧秤B受A的拉力方向向右、而弹簧秤A 受B的拉力方向向左,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方向相反,再看A所受力与B所受力在一条直线上. 图3-11 综上分析,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便是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还有别的特征吗? (1)当弹簧秤A对弹簧秤B无作用力时,我们观察到弹簧B对A也无作用力,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消失 ... ............同时 (2)[实验3]将两个条形磁体放在小车上如图3-12所示,先用手按住小车,然后放手A小车和B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说明A小车上磁铁给B小车磁铁斥力,B小车磁铁给A小车磁铁以斥力,与实验2联系起来共同考虑,说明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也是弹力,当作用力是磁力,反作用力也是磁力,请大家思考,当作用力是摩擦力时,反作用力是什么力(摩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同步练习A卷(新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同步练习A卷(新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8高一下·莆田期中) 如图所示,杯子从空中落到水平桌面时,杯子对桌面的作用力F1 ,杯底受到的作用力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力F1是桌子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 . 力F1和力F2是一对平衡力 C . 力F1和力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 力F1的大小大于力F2的大小 【考点】 2. (2分) (2020高三上·涟水月考) 关于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B . 轻杆产生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杆的方向 C . 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的性质决定 D .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所受的作用力一定是共点力 【考点】 3. (2分) (2017高一上·安吉期末) 如果两个力彼此平衡,则它们()

A . 可能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 . 必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 必是同种性质的力 D . 不一定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考点】 4. (2分) (2017高一下·济南开学考) 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一个作用力与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等于零 B . 作用力与它的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C .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D . 两个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考点】 5. (2分) (2020高一上·东莞期末) 如图所示,用水平外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木块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木块对墙的压力与水平外力F是一对平衡力 B . 木块所受的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 木块所受的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水平外力F与墙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新部编版高三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专项练习(带答案与解析)解答解析、考点详解.doc

新部编版高三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专项练习(带答案与解析) 的正确答案、解答解析、考点详解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 得分 1.【题文】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 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答案】B 【解析】(1)倾角一定时,小球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当倾角一定时,分析位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由于斜面倾角一定,则小球下滑的加速度为定值,由 x=at2可知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又由v=at知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故A错,B对.(2)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运动时间与倾角的关系.当斜面长度一定时,分析小球滚到底端的速度及所需时间与倾角的关系,由于斜面倾角越大,小球下滑的加速度越 大,则由可知倾角越大,小球到达底端时的速度越大;又由得倾角越大,小球到底端所需时间越短,故C、D均错. 2.【题文】(2011·深圳模拟)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的示意图: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 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 A.(M+m)g B.(M+m)g-ma 评卷人得分

C.(M+m)g+ma D.(M-m)g 【答案】B 【解析】对竿上的人分析:受重力mg、摩擦力Ff,有mg-Ff=ma、Ff=m(g-a),竿对人有摩擦力,人对竿也有反作用力——摩擦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竿分析:受重力Mg、竿上的人对竿向下的摩擦力Ff′、顶竿的人对竿的支持力FN,有Mg+Ff′=FN,又因为竿对“底人”的压力和“底人”对竿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到FN′=Mg+Ff′=(M+m)g-ma.B项正确. 3.【题文】(2011·江苏物理·T9)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M、m(Mm)的小物块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在α角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 B.两物块不可能同时相对绸带静止 C.M不可能相对绸带发生滑动 D.m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 【答案】AC 【解析】当物块与丝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M、m恰好相对于绸带静止,M相对于斜面向下运动,m相对于斜面向上运动,由于斜面光滑且不计绸带质量,此时绸带等效为一根轻绳;当时情况相 同;当时,m会相对于斜面向下滑动,M相对于绸带静止,沿斜面向下滑动,无论何种情况绸带绸带对两物体的摩擦力大小均相等,故A、C正确,B、D错误。 4.【题文】(09·安徽·17)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D.顾客对扶梯作用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答案】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基础夯实 1.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答案:D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可判定A、B、C错误,D正确。 2.(珠海市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在足球比赛中,前锋队员一记势大力沉的射门,足球应声入网。在射门瞬间,比较力的大小,正确的说法是() A.脚对球的力大于球对脚的力 B.脚对球的力等于球对脚的力

C.脚对球的力小于球对脚的力 D.脚对球的力等于足球受到的重力 答案:B 解析:脚对球的力与球对脚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临沂市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人站在地面上,先将两腿弯曲,再用力蹬地,就能跳离地面,人能跳起离开地面的原因是() A.人对地球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B.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 C.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D.人除受地面的弹力外,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 答案:C 解析:对人受力分析:人受到地面给人的弹力和重力,因为弹力大于重力所以人跳起。 4.(深圳市三校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 B.甲乙两人拔河时,甲对绳子的拉力与乙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马拉车前进,只有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时,车才能前进 D.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牛顿第三定律

§4.5牛顿第三定律 【课程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重点】 1.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2.“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学习难点】 “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自主学习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学习相关内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物体也施加了力.我们把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称为与. 2.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的一对力称为一对平衡力.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的物体上,它们同时、同时,是同种的力. 5.“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1)相同点:“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都是大小、方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不同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定是性质的力,而一对平衡力性质可以不相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消失.一对平衡力却不具有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的物体上,但一对平衡力的作用点是物体;就作用效果而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对两个物体起作用,而一对平衡力对一个物体起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 【典例分析】 1.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2.“掰手腕”是中学生课余非常喜爱的一项游戏.如右图,甲、乙两同学正在进行“掰手腕”游戏,关于他们的手之间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掰赢了乙,是因为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大于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 B.只有当甲乙僵持不分胜负时,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才等于乙手对甲手的 作用力 C.甲、乙比赛对抗时,无法比较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和乙手对甲手的作用 力的大小关系 D.无论谁胜谁负,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大小等于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大小

牛顿第三定律练习题

三、牛顿第三定律练习题一、选择题 1.下列的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 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 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 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 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 2.在拨河比赛中,下列各因素对获胜有利的是[ ] A.对绳的拉力大于对方 B.对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对方 C.手对绳的握力大于对方 D.质量大于对方 3.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才大小相等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4.重物A用一根轻弹簧悬于天花板下,画出重物和弹簧的受力图如图1所示.关于这四个力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1的反作用力是F4 B.F2的反作用力是F3 C.F1的施力者是弹簧 D.F3的施力者是物体A E.F1与F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只木箱,现用一水平力拉木箱匀速前进,则[ ] A.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6.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我们可以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 B.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可能成为一对平衡力 7.关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应用的例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教案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牛顿第三定律 【篇一: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牛顿第三定律》】 6.3 牛顿第三定律 本节教学案例设计人: 莆田一中陈宜聪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该条目包含了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力是物体的相互作用,而且力的相互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不困难,因此教学中应着重让学生参与定律的形式过程,通过这一学习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物理的方法。 2、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3、体验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3、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如何从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难点:区别作用力、反作用与一对平衡力。 二、案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接着老师提问:这位同学用双手推墙壁而使自己重新直立,说明手推墙壁时,手对墙壁有力的作用,或者说手与墙壁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墙壁也对手有力的作用。在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还有更多这种感受,能不能再举些例子? 预测:学生所举例子会很丰富,如: ①手拍桌子,桌子对手也也有力的作用,甚至手有痛感。 ②书放在桌子上,书对桌子有压力,桌子对书有支持力。 ③划艇比赛,用桨划水,水对桨也有力的作用而使艇前进。 ④杯落到地上,杯对地有作用力,地对标也有作用力,甚至使杯破裂。 ⑤人走路时,脚蹬地,地对脚也有作用力,使人前进。 ??

老师: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都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在请同学 们进一步思考:是否所有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若是,则相互作用 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说明:游戏、举例都为了使学生体会到物理 就在身边,学习即生活的涵义,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进而引 发学生对现象背后隐藏的物理规律作进一步思考,探究往往是从生 活现象中提出问题的。 ㈠、实验探究,归纳规律 1、分组实验。两人一组,每组桌上放有两辆同一型号的实验小车 (或四根 同一型号的 试管),两根同一型号的条型磁铁,两个同一型号的弹簧秤。 老师: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仪器(可全选,也可选用部分仪器,还 可自选各种文具等材料), 在15分钟的时间内自主设计实验,并用所做的实验回答:①力的作用是否都是相互的?②相互作用力存在怎样的关系?实验过程,同 学们可以展开讨论,将自 预测:学生会用下列各种方法证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方向相反: ①把两条形磁铁握在手中,同名磁极相对或异名磁极相对; ②两条形磁铁都放在小车上; ③一条形磁铁握在手中,一条形磁铁放在小车上; ④手拉一个弹簧秤; ⑤两弹簧对拉; ⑥用手按笔尖、三角板的角; ⑦橡皮擦和条形磁铁相碰; ?? 大部分学生都用两弹簧秤对拉的方法证实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有的学生把两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相同实验小车上,同名磁极相对,观察小车后退距离相同,再应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证实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说明:⑴把原来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思想。实验中老师只给出仪器和充分的时间,而不讲解如何实验,就是要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自己提出猜想并多角度、多途径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主动与他人合作,尝试经过思考 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充分讨论。

人教版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通过实验演示总结规律. 2.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对概念的理解加以完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难点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疑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平衡吗? (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 4.解决办法 (1)演示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

(2)习题练习、解决重点、疑难问题 四、课时安排 0.5~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弹簧秤2把(本实验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可以不做) 2.两条形磁铁及作为载体的小车 3.弹簧及细绳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的特点. 2.应用讨论,练习区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和一对平衡力. 3.巩固练习. 七、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 (二)整体感知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在对方上,不是一对平衡力.(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告诉我们,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例如,用手敲击黑板的同时,手有痛的感觉,这说明手对黑板作用时,黑板对手也有作用.又如,用手拉弹簧的同时,也感觉到弹簧对手也有拉力作用,下面作一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运动情况. [实验1]将两小车用一根短细绳连接.同时在其中间夹一个压缩了的弹簧,让它们都静止在桌面上如图3-10所示,现烧断连接两小车的细绳,两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且距离几乎相等.

牛顿第三定律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 一、教材分析 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该条目包含了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力是物体的相互作用,而且力的相互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不困难,因此教学中应着重让学生参与定律的形式过程,通过这一学习过程的体验, 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物理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1)前概念——根深蒂固 ①作用力有先后之分; 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是有条件的;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相互抵消; ④接触的物体间才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接触则无。 (2)非智力因素——不容乐观 ①缺乏观察、抽象思维、动手、合作等能力; ②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可能出现不适应现象。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普遍存在的对 称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五、教法与学法

教学策略:实验探究、自主构建相结合;教师引导、学案辅助相结合。 学习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小组反馈、动态评价相结合。 六、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三个方面展开: 1、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引入新课 (1)让学生鼓掌欢迎听课的老师们—— 主体参与策略;老师赞扬学生很热情,拍 的很用劲,手掌的疼痛感引出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 个体激励策略。 理论依据:以游戏方式引入,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到课堂之中,缩短进入学习状 态的时间。很多学生心理就会产生疑虑:老师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砂锅被 打破了!原有的思维模式被打破,认知结构失去平衡,就有强烈要求重新平衡的 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高学习热情和兴趣。 (2)情景展示: ①气球演示 ②玩具车; 解释 生活实例 猜想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 实验 情景一 举 例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开始 回归生活 情景二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 作业4

牛顿第三定律 1.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而后才有反作用力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的合力为零 C.弹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弹力 D.马能将车拉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没有先后之分,A 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不能求合力,B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C正确;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D错误. 【★答案★】 C 2.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A.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B.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C.汽车拉拖车的力小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D.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解析】汽车拉拖车的力与拖车拉汽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始终等大反向,故A错误,B正确;由于拖车加速前进,故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C、D错误. 【★答案★】 B 3.如图4-5-9所示,一黑板擦吸咐在竖直磁性黑板上静止不动,则该黑板擦受力个数为() 图4-5-9 A.2个B.3个 C.4个D.5个 【解析】对黑板擦受力分析可知,该黑板擦受到重力、磁性黑板的吸引力、磁性黑板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4.(2016·上海理工大学附中高一检测)马车在我国古代是主要交通工具,在现在还有一

些地方还在使用.如图4-5-10所示,已知拖车的质量为500 kg ,马匹的质量为400 kg ,拖车受到马的拉力为1 000 N 、阻力为500 N ,则马匹的加速度和拖车对马匹的拉力各为( ) 图4-5-10 A .1.25 m/s 2、1 000 N B .1.25 m/s 2、500 N C .1.00 m/s 2、1 000 N D .1.00 m/s 2、500 N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 =F -f m =1000-500500 m/s 2=1 m/s 2 拖车对马匹的拉力与马对拖车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大小相等,所以拖车对马匹的拉力为1000 N 故选C. 【★答案★】 C 5.(多选)将一铁块A 放在水平放置的磁板B 上,A 被B 吸住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4-5-11所示),关于铁块A 的受力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4-5-11 A .铁块共受三个力的作用,其中有两个力的施力物体是磁板 B .铁块所受的重力与铁块所受磁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磁板所受铁块的压力等于铁块的重力 D .磁板对铁块的吸引力与铁块对磁板的吸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析】 铁块A 受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B 对A 的吸引力,支持力与吸引力的施力物体都是磁板B ,故A 正确;铁块A 的重力与其所受磁板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B 错误;磁板所受的压力等于A 所受的支持力,大于铁块的重力,C 错误;B 对A 的吸引力与A 对B 的吸引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正确. 【★答案★】 AD 6.我国计划在未来几年将人类送上月球,其中用到火箭和载人航天飞船,下面关于飞船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A .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测习题及答案解析

1.跳水一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如右图所示,一运动员站在3m跳板上,图中F1表示人对跳板的弹力,F2表示跳板对人的弹力,则() A.F1和F2是一对平衡力 B.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先有力F1,后有力F2 D.F1和F2方向相反,大小不相等 解析: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正确. 答案: B 2.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可判定A、B、C错误,D正确.答案: D 3.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狡辩说:我打了乙一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那么法官对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在哪里() 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 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但甲的拳能承受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受的力,所以乙受伤而甲未受伤,且从主观上说甲主动打乙,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C.由于是甲用拳打乙的胸,所以甲对乙的力远大于乙胸对甲拳的作用力,故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 D.甲对乙的力在先,乙对甲的力在后,所以判决甲给乙付医药费 答案: B 4.如右图所示,将两弹簧测力计a、b连接在一起,当用力缓慢拉a弹簧测力计时,发现不管拉力F多大,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相等,这个实验说明() A.这是两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 B.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析: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C正确. 答案: C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 重点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难点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前的学习中,容易形成死记硬背的习惯,所以对学生所学内容很可能只是机械记,而没有深入地思考,因此教师应尽量放 手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索、总结、例证等等,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抓住 重点,突破难点 教具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知识回顾 力的定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教学过程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基本知识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力一定存在着受 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 学生回答 探究交流

对力互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思考判断 (1)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称哪一个力为作用力是任意的.(√)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探究交流 火箭为什么能将“神舟八号”推向天空? 【提示】火箭内的燃料燃烧时,向下喷出大量气体,根据作用力和作用力关系,气体将对火箭产生向上的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基本知识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思考判断 (1)一个人在用力打拳,可见一个力可以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2)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掰腕子”是比较臂力大小的一种常见比赛.在一次“掰腕子”比赛中,甲轻松地胜了乙,是否是因为甲对乙的作用力大于乙 对甲的作用力? 三、物体的受力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知识网络】 概念 【学习要求】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3、▲能正确区分平衡力与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自学评价】 1、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2、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引入】 观察:踢足球 思考:人用力踢足球时,足球对人有力的作用吗? 点击关键词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互动探究1-1】 观察:手拉弹簧 思考:手对弹簧施加了弹力f ,弹簧对手施加了 作用力f ’吗? 观察:把两根条形磁铁甲、乙放在水平桌面上, 为减小摩擦,可垫上试管,磁铁的N 极相互靠 近。 思考: 甲磁铁受到乙磁铁的磁力F 作用,乙磁 铁受到甲的磁力F ’作用吗? 【经典范例】 例1-1 静止在水平桌上的书,涉及到的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有几对( ) A .一对 B .二对 C .三对 D .四对 分析:书受到两个作用力,即重力和支持力。这两 个力的反作用力分别是书对地球的吸引力和书对桌 面的压力。 思维点拔: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以分析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点击关键词 2、牛顿第三定律 【互动探究2-1】 观察:A 、B 两个弹簧相互拉 思考:(1)A 对B 的作用力的大小,B 对A 的作用力大小是什么关系?方向呢? (2)如果A 对B 的拉力变大,这种关系是否变化? 观察:下图是计算机上显示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思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典型例题】 例题2-1 鸡蛋碰石头,鸡蛋会碎,说明石头对鸡 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这种说法正 确吗? 分析:牛顿第三定律适用于一切相互作用的物体。鸡蛋碰石头时,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等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因为鸡蛋的承受力小于石头的承受力,所以鸡蛋会碎。 【跟踪训练】 训练2-1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马拉车时,只有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时才能前进 B .物体A 静止在物体B 上,A 的质量是B 的质量的10倍,所以A 作用于B 的力大于B 作用于A 的力 C .轮船的螺旋浆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浆一个反作用力 D .发射火箭时,燃料点燃后,喷出的气体给空气一个作用力,空气施加的反作用推动火箭前进 思维点拔:马拉车时,车和马的运动是由车受的合力或马受到的合力决定的,而不只取决于相互的拉力。 牛顿第三定律 与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习导航 课堂互动 学习札记 概念

人教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专题讲解+课后训练:第13讲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

第13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 主要考点梳理 1、知识点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重点与难点分析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 1 2 3 (2)讨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处于何种状态无关。 金题精讲 题一:当物体静止于水平面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物体的重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题二: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力总是同时成对出现的 B. 当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时,地球并没有同时向上升起,这表明地球对苹果有力的作用,而苹果对地球没有力的作用 C. 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合力为零 D.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之所以静止,是因为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等大反向 题三: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悬挂一个重G=10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部分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流出),若弹簧秤的示数变为T' =6N,则台秤的示数() A.保持不变B.增加10N C.增加6N D.增加4N

题四:如图所示,杆的上端用细绳吊在天花板上的O点,下端放在水平面上,且杆都处于静止状态,则杆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的是( ) 题五:弹簧下端挂重为100N的粗细均匀的直棒A,棒上套有重为20N的套环B,当B下滑时,弹簧的示数为110N。此时B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 第13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 题一:B 题二:A 题三:D 题四:D 题五:5m/s2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三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在这一节课中要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学生不应把对它们的认识只停留在大小和方向上。学生应该掌握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正确判断。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平衡力的关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常常把这两种力混淆。两个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但对两个物体产生的效果往往也是不同的,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学生头脑中不正确的认识。 三、教具 1.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弹力的小车、弹簧片、细线; 2.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摩擦力的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玻璃棒; 3.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静电力的通草球、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 4.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磁场力的小车、磁铁等; 5.演示两个学生间相互作用力的小车、绳; 6.演示相互作用力大小关系的弹簧秤。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的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这个问题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研究今天的内容。通过实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在实验中大家要注意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实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 实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用遥控器控制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 实验3.用细线拴两个通草球,当两个通草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远离;当带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 实验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实验5.把两辆能站人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小车上各站一个学生,每个学生拿着绳子的一端。当一个学生用力拉绳时,两辆小车同时向中间移动。 实验分析:①相互性: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两个力来说是互换的,分别把这两个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②同时性: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没有作用就没有反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 (3)能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 过程和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事例,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同作用效果;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三) 情感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已拍手掌说说感觉,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一些资料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经过学生感受的共性以及师生的交流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概念。 把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的一个叫做作用力,另个就叫做反作用力 。谁叫作用力,谁叫反作用力是随意的。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探究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用弹簧秤显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改变不同的条件,观察两弹簧的读数大小关系: 条 件 A 、 B 读数是否相同? 1、A 弹簧不动,用B 弹簧拉A 2、B 弹簧不动,用A 弹簧拉B 3、A 、B 对拉,同时两弹簧匀速运动 4、A 、B 对拉,同时两弹簧加速运动 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弹簧秤前先进行调零。 2、拉伸弹簧秤时不能超过量程。 3、将弹簧秤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拉。 结论: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上,各自产生作用效果,不会抵消。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 F= -F' 3.注意:既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也适用于运动的物体之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 4.比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点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相 同 点 大小 方向 是否共线 不 同 点 性质 作用时间 作用对象 作用效果 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石头却“安然无恙”是不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 A B 把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指 导 思 维 教 感受 设置情感 提出问题 思考 引导实验 分析论证 举例 评估 结 论应 用 应用 激 情导 入 验 证 得知 获知 反思 探 究 实验 活动 聚合 思维 学

2021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第四章 第5节 牛顿第三定律

05 牛顿第三定律

题型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悬挂一小球,弹簧和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F1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B.F2的反作用力是F3 C.F3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D.F4的反作用力是F1 解析 据题意,F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选项A错误;F的反作用力是F,故选项B正确;F的施力物1233 体是小球,故选项C错误;F 的反作用力是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故选项D错误. 4

2.[山西太原2019高一上期末]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2018年11?月?19?日圆满完成了?2018?年的第?20?次发射任务,这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研制能力和产业化发展迈入了新台阶.火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载工具之一,它是利用喷射燃烧的气体获得动力的.不计空气阻力,在火箭竖直加速升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与火箭对喷出气体的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与火箭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大于火箭对喷出气体的推力 D.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等于火箭的重力 解析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与火箭对喷出气体的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所以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与火箭对喷出气体的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正确,B、C错误; 当火箭沿竖直方向向上加速升空时,喷出的气体对火箭的推力大于火箭的重力,故D错误.

3.[山东桓台二中2018高一上期末]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赢得胜利.若不计绳的质量,冰面可看成光滑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的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解析 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A错误;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若甲的质量比乙的大,则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可知乙先到分界线,故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故C正确;收绳速度的快慢并不能决定“拔河”比赛的输赢,故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