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考研笔记南开

古代文学考研笔记南开
古代文学考研笔记南开

一、南开古代文学学科特色:

文学与宗教、文学思想史、小说研究、

二、关于参考书目: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南开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复旦章培垣、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古代文学作品选》(我用的是朱东润先生主编的,平时早晨、傍晚花点时间来朗读,重点是唐诗、宋词,了解其大意,诗词鉴赏题出的诗词基本上都是名作,我去年考的是《锦瑟》,当时就用到了叶嘉莹先生的一些解读。)

南开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读本》(这本书先读一遍,然后平时和作品选一样可以拿出来读读,对《毛诗序》《诗品序》《文选序》《童心说》等重点篇章要非常熟悉,要知道那一段话出自哪一篇,然后对其核心意思要有把握,极有可能出名词解释和句读概括题,而且今年复试两道题都和文论相关。)

三、怎么准备古代文学(古代文论)

1.笔记(分文体、抓重点作家、“史”——发展、继承、扬弃)

2.背诵(要点化、模式)

3.真题(前期了解真题题型、后一到一个半月做真题,掌握答题技巧,尤其是重复率较高的

四、中国文学的几大内容:

家国情怀:

1.儒家的政治观,强调的是集体,“博施于民”,《王风·黍离》《小雅·采薇》,也就是说家国情怀在《诗经》、楚辞(南方巫觋文化与北方中原文化的交融)时代就已经确立。

2.家国情怀更多地体现在民族认同上,在乎华夏蛮夷的区别,神话:黄帝战蚩尤。传统的士大夫将这种民族的认同寄托在君王之上。

3.故土之思。一定程度上与山水文学产生关系。杜甫《春望》、《秋兴八首》

爱情友谊:

1.民间的爱情:《诗经》到乐府民歌(吴歌、西曲)到明代民歌。

2.文人笔下的爱情:含蓄、深化;一方面理想化,带有浪漫的情调;另一方面加入悲剧色彩,增加了爱情的厚度(社会与个人的斗争)。

3.友情:不是两个人的事情,反映的是知识分子所认同的伦理准则,惺惺相惜的感觉,多为行旅怀思、临别赠答之作。元白酬赠之作、顾贞观《金缕曲》。

人生感悟:

1.从自我出发,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对功名与利禄的轻视。

2.从《古诗十九首》到阮籍《咏怀》、陶潜之诗文,到唐代杜牧的“二十八字史论”,咏史实则感叹人生,再到苏轼《赤壁赋》,再到晚明小品文以恬淡的生活情趣传达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有一个由直接而含蓄地表达过程,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山水文学得到很大的发展。(浪漫的诗歌文学)

3.从现实出发,小说、戏剧则大多数融入了作家的伦理判断与宗教因素,以故事的形式来阐释真善美,引导受众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形成。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是诗的文学,不仅在于形式上的,而是在内容上的。总在集体与个人之间游走,有着“兼济天下,独善其身”的传统。

五、中国文学的诗性:

1.比兴手法与香草美人象征系统的确立,树立了中国文学审美的标杆。

2.形式上而言,与汉语一字一音有关,形成了独有的韵文文学,律诗绝句的成熟,文学与音乐的交融,宋

词元曲的兴盛,在独有的形式之上拥有了我们的诗意。

3.内容而言,无论是韵文还是散文,或是小说、戏剧,中国文学都非常善于意境的创造,比较喜欢抓感觉,并不直露,甚至连文论批评都善于创造优美的意境,严羽《沧浪诗话》:“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张炎《词源》评论姜夔之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六、文学艺术的起源:

劳动、模仿、游戏、巫术、情感。

(文学理论简答题,要重点介绍劳动说,因为这是符合马克思的,但是一定要说明,文学是一种多元的人文现象,绝不会起源于某一单一的要素)

七、神话

1.简答:神话的特点及其与传说的区别:

a.幻想;

b.解释与说明,神化之生活;

c.愿望;

d.时代之产物(神话的终止与历史的开始);

e.区别:早于传说、原型与社会化、非理性色彩与人间伦理。

2.简答:我国神话的类型:

a.保存情况(楚辞、《山海》、《淮南子》);\

b.分类+解读+举例。创世神话,是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3.简答:神话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意义与影响:

a.神话是人话;

b.英雄气概(以上两点也能很好地说明家国情怀心理的形成);

c.文学三要素:情感、形象、想象,因此,神话奠定了后世一切文学的最根本的因素;

d.提示方向:为人生的主题,成为主流;

e.题材源泉。

八、《诗经》

1.名词解释:采诗、献诗、删诗。

2.名词解释/简答:六义、六诗、四始(风雅颂、赋比兴),乃至于变风、变雅(风雅正变),要注意出处、经典定评(如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

3.名词解释:诗言志(《毛诗序》)、赋诗言志(断章取义、外交辞令)

4.名词解释:四家诗、三家诗

5.简答/论述:《诗经》的内容:

a.社会政治诗:

表达平民对上层统治者的讥刺,对治国政策的批评。(一是揭露宫闱丑行,描绘统治者恶心的行止,如《邶风·新台》讽刺卫宣公霸占儿子的新娘;二是民众对贵族的荒淫无耻予以严厉的指斥,如《鄘风·相鼠》;三是写沉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如《王风·君子于役》写徭役使夫妻别离的困苦,《豳风·东山》则直接描写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四是对劳动分配不公表示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表达官吏对政治的不满。(一是出自小官吏之首,抱怨劳逸不均。如《小雅·北山》;二是忧国忧民、指斥统治者之作,如《小雅·正月》)

表达人生的郁结与感慨。如《桧风·隰有苌楚》《魏风·园有桃》(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王风·黍离》(其家国哀思,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赞美执政者之诗。如《召南·甘棠》《鄘风·定之方中》等。

b.爱情诗:

青年男女之恋爱。(一是风格直爽、大胆而浪漫,如《召南·摽有梅》《郑风·绞童》;二是温文典雅,如《邶风·静女》《秦风·蒹葭》《陈风·月出》;三是如《郑风·溱洧》写春月男女恋爱的风俗。)

描写婚姻生活之诗。如《周南·桃夭》写女子出嫁;《郑风·女曰鸡鸣》写夫妻缠绵的情爱;《郑风·风雨》则是写夫妻久别重逢。

反映婚姻及社会问题之诗。(主要是弃妇诗,以《卫风·氓》《邶风·谷风》为代表,一个决绝,一个留恋。此外如《郑风·将仲子》写恋爱的不自由。)

c.史诗、农事诗:

《大雅》之中的史诗。(a.《生民》《皇矣》《公刘》《绵》《大明》;b.周人史迹传说;c.抒发爱戴之情;d.对先祖神化的记述;e.总结历史教训,提出治国经验。)

歌咏农业活动,表现周人生产情状。如《豳风·七月》《周颂·载芟》《小雅·信南栅》等。

反映周人礼俗、观念之诗。如《齐风·南山》《小雅·斯干》

6、简答/论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a.抒情与写实的统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抒情方式坦白直率;叙事性诗作中也饱含感情)

b.赋、比、兴。(《诗经》中是如何运用赋比兴手法的?)

c.语言与结构上的特色。(民歌美、建筑美、音乐美、词汇丰富)

7、简答/论述:《诗经》的地位及影响

a.开创抒情诗传统。(源头、抒情诗特别发达)

b.“风雅”精神。(关注现实,强烈的政治倾向与社会责任感、对个体的关注)

c.比兴手法。(艺术思维特征,香草美人)

d.诗歌体裁与语言艺术。(四言诗、五言诗、铭、传、赞等;词汇、双声叠韵、重章)

九、楚辞

1.名词解释:楚辞(新的诗体、楚文化的产物、西汉、代表作家与作品、《楚辞章句》)

2.简答:楚辞与汉赋的关系(继承,差别:体式、性质、“楚辞尚神理,汉赋尚事实”)

3.简答:楚辞是如何产生的?

a.楚文化的产物:宋人黄伯思语(p124)

b.楚歌、楚声,与音乐的关系

c.与民间巫歌的关系(浪漫的形式、神异的题材)

d.语言、内容的地方化(“兮”“些”)

e.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思想上受中原先进文化影响、文风上受纵横铺饰文风的影响)

4.简答:楚辞文体的特点?

a.楚辞文体的体式:一是类于《诗经》加以改造(非典型楚辞体);二是“骚体”,有以下特点:

b.诗风:铺排夸饰、想象丰富;

c.体式:篇幅增长、句式参差;

d.语言:楚地风物、方言词语。

5.名词解释:《九歌》《九章》《天问》《招魂》、香草美人

6.简答:《离骚》的内容:

a.屈原自述生平的长篇抒情诗。

b.(以丰富奇幻的想象)

c.“美政”理想与深沉的爱国情感。

d.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与嫉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7.简答:《离骚》的艺术特色

a.激情与想象。(与楚文化有关;前半部分想象;后半部分激情与想象)

b.竣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c.对《诗经》比兴手法的拓展。(喻像的丰富、比兴的连续使用、象征意义)

d.结构与语言。(篇幅开阖抑扬、民歌形式、散文笔法、主客问答、草木虫鱼、双声叠韵)

8.简答:《离骚》(楚辞)对后世文学的贡献:

a.浪漫(想象、神话、香草美人、对辞赋创作产生影响)。

b.屈子人格精神。

c.诗歌史上个人大规模创作的开始。

d.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耸立的高峰之一。

9.简答:宋玉的楚辞创作

a.宋玉其人及作品流传情况。

b.《九辩》(思想上不及屈骚,艺术上描摹圆融、刻画描写、造语用词)。

十、先秦历史散文

1.名词解释:《尚书》《逸周书》、铭文、《春秋》三传、《国语》

2.《左传》的艺术特色:

a.先秦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b.文学性的剪裁与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的斗争,作者仅用五百余字,就把事件的起因、发展、结局和尾声叙述得明白生动。剪裁详略得当。

c.人物性格的刻画,立体感。

d.生动的场面描写与传神的细节描写。《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

e.善于描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f.影响:对叙事文学,尤其是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

3.《左传》的叙事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a.褒贬分明的倾向性。

b.奠定了我国古代叙事性作品的叙事结构。(按时间顺序安排事件,串联情节)

c.刻画人物的手法已经初具规模。(多细节、言行,少外貌、心理)

d.古代小说和戏曲对历史题材的重视。

4.《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a.内容

b.风格:铺张辩丽,夸饰恣肆。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对后来辞赋有影响。

c.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

d.人物刻画

e.引譬设喻,善用寓言。举例。

十一、先秦诸子散文

1.名词解释:《鲁论语》

2.简答:《论语》的文学特点:

a.《论语》是什么?(名词解释)简短语录,辞约义丰。

b.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能够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表现其形象和性格。如子路的坦白直率、曾皙的潇洒不羁等。

3.简答:《老子》的文学特色:

a.《老子》是什么?

b.形象化的说理。老子往往通过有形物来说明阐释无形理。如“道”“无”“德”“处柔”等抽象的概念。

c.语句上的韵散结合。

4.简答:《墨子》的文学特点:

a.由小及大。连类取譬,逐层推理。如《非攻》上篇,反对侵凌性的不义战争,运用具体可感的事例,相互比喻,增加形象性。

b.质朴无华,遣词造句的口语化。

c.整体而言,《墨子》重理性轻感性,追求质实不讲文采,文学价值不大。

5.简答:《孟子》的文学特色:

a.雄辩(把握对方心理、设置机括,气势丰沛、是非鲜明,长篇大论、铺张恣肆)

b.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如“挟太山以超北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等。

c.“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6.名词解释/简答:《庄子》三言(重言、寓言、卮言)

7.简答/论述:《庄子》的艺术特色

a.异彩纷呈的故事情节

b.奇幻诡谲的想象

c.空灵飘忽的行文风格

d.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e.细腻逼真的描写

f.谐趣和讥刺横生

7.《荀子》、韩非子的说理文:

a.《荀子》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成熟的说理文形态。

b.《荀子》长于比喻,少用寓言。

c.《荀子·赋篇》对与汉赋的关系(p120)

d.韩非的说理文明切犀利、冷峻峭拔、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

e.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采用历史故事,阐明道理,表达思想,较之《庄子》,显得单调。)

8.论述:先秦说理散文/历史散文的发展。

不仅要对作家作品及其文学特点有充分的了解,而且还要加以贯穿,使之呈现出发展的动态,也就是“史”,这样就可以看出文学观念的进步。简单来讲,先秦说理散文从萌芽到成熟、从语录体到论说体,其文学价值由低到高

9.名词解释/论述:《诗》《骚》(承:人文精神的高扬与政治现实的关怀;变:表现手法、审美趣味。)、《庄》《骚》(代表的是先秦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

10.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a.思想的深邃,成为中国文学重要的源泉。

b.确立后世说理文的体制.

c.影响后世的创作风格。

d.丰富的文学语言范式(词汇成语、修辞手法、语言风格)

十二、秦汉政论散文

1.名词解释:《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思想成分驳杂、文章短小、说理平实、寓言故事)

2.简答:分析李斯《谏逐客书》

a.秦国因修建灌渠之事下令驱逐所有外来客卿,于是李斯上书。

b.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强盛的事实,以表示客卿不曾有负于秦。

c.其次叙述秦始皇看重异国异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其重物轻人的事实。

d.最后分析纳客与逐客的利弊。

e.文章敷陈谐偶,颇具纵横家法,使重物、轻人形成对比,事理昭彰。

3.简答:西汉初期散文的创作情况

a.以与治国有关的政论为主,针对问题而发,行文平实明白;又受战国纵横文风影响。这一时期散文重要的作家有:贾谊、晁错。

b.贾谊。(以浓厚的忧患意识指出藩国之忧、匈奴之患、政序紊乱、经济无序的问题,气盛而情浓;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如《治安策》“臣窃惟事势······”;气势犀利、情感激扬、切实晓畅,如《论积贮疏》;铺排渲染的纵横家风。)

c.晁错。(切中肯綮,质实朴厚,擅长分析,提出可行的对策,如《论贵粟疏》;具有战国策士遗风,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d.枚乘《上书谏吴王》(体现文人而非政客之色彩);邹阳《狱中上梁王书》(纵横情浓)。

4.简答:西汉中后期散文的创作情况

a.这一时期散文呈现出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议论政事的新特点,代表作家有董仲舒及刘向。

b.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派的大师,其作品主要有《春秋繁露》《天人三策》;行文逻辑严密、联类引证、雍容沉稳,无纵横气。

c.刘向。(其奏疏结构严整、逻辑清晰,正论、反证、总结、落脚。其《战国策叙录》情感浓郁,气势纵横,文采出色。其《新序》《说苑》为代表作,逸闻琐事,承《左传》写人笔法,独立成为故事,寓教化训诫之意,类于志人小说,最具文学价值。)

d.当然有与董、刘之不同的文风。(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杨恽《报孙会宗书》抒写个人怀抱,以情感真挚胜。又如桓宽《盐铁论》(名词解释)以史为鉴,言切时事,对话文体,简洁犀利,质实平直,无纵横气,但个别章段情浓气盛。)

5.简答:东汉散文的创作情况

a.这一时期则是对西汉虚妄文风的指斥为主,展现出士人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b.桓谭《新论》:行文朴实无华,开抨击虚妄之先河,反映文风趋质之倾向。

c.王充《论衡》:提出疾虚妄、反华伪、斥模拟、排晦涩的创作主张,并亲自实践,勇于忤俗逆流而昭彰事实,行文明白畅达,如《艺增篇》。

d.王符《潜夫论》:切中时弊,明白畅达,铿锵简练,富于情感。

e.仲长统《昌言》:文风较为质朴、论辩激烈;受老庄影响,写得潇洒美丽。

f.少量抒写个人情感之文。如冯衍《与妇弟任武达书》、朱穆《崇厚论》《绝交论》。

十三、两汉史传散文

1.论述:《史记》的文学特色:

a.精巧的剪裁与安排。(《左传》:文学性的剪裁与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互见法(名词解释):本人传记写主要性格与事件,侧面性格与事件置于别人传记之中,作用在于:形象完整,性格突出。太史公善于一传之中写人之复杂之性格,精心选材,详略得当,如对项羽性格的塑造。b.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左传》:刻画人物性格神形必现,有立体感)

不同篇章、一篇之内、并列对比、正反对比,又以次要人物作为主要人物的衬托。

c.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显人物特点。(《左传》:生动的场面描写)

紧张的场面营造激烈的矛盾冲突。如“荆轲刺秦王”。

d.出色的细节描写与心理描写。(《左传》:传神的细节描写)

以细节刻画人物,如作为庶人的李广杀霸陵尉之情节足见其负能使气之一面;以人物独白、他人言语披露人物心理。

e.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左传》: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项羽“彼可取而代也”与刘邦“大丈夫当如此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

a.闾巷之人的入传。体现其进步的历史观与开阔的视野。

b.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不但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还揭示性格性格形成的原因。

c.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笔法。

d.神秘的传奇色彩。把传说故事写入人物传记。

d.善于运用多种叙述方式与描写手法。善于写复杂事件、重大场面。

3.论述:《史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a.史传文学的高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骈文出现以前“古文”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b.后世散文的楷模。中唐以后,唐(韩)宋(欧)古文运动兴起,唐宋八大家、明代归有光、清代桐城派。

c.士人品格的典范。

d.叙事文学的养料。写法、作为题材提供了丰富的人物原型、体裁、叙事方式。

4.名词解释:“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5.简答:《汉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a.班固具有正统的儒家观念,不具有司马迁相对独立的学者立场,更不具有深刻的批判意识。

b.人物:描写事实、记录言行,不入情感,却见形象。如对苏武气节的描写。

c.风格:详细严密,工整凝练,排偶藻饰,崇古好雅,与《史记》形成对照。

6.名词解释:《吴越春秋》《越绝书》(杂史类的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末年五月争霸的历史,事实之外有离奇荒诞的故事,《吴越春秋》较胜,对后世叙事文学有一定的影响)

十四、两汉辞赋

1.名词解释:赋(特殊文体、非诗非文、但又是诗文综合体,源自于《诗》《骚》、先秦散文,最早见于荀子《赋篇》,说理比物连类、夸饰铺排,主客问答。一种以抒情为主:辞、骚;一种以状物为主:汉大赋;一种则是抒情小赋)

2.简述:西汉初期辞赋

a.贾谊:抒情述志、情感浓郁,又有幽愤后的豁达。如《吊屈原赋》《鵩鸟赋》;多直抒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善于写景状物,文采斐然。承精神,变质朴。

b.严忌《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为汉赋写作提供基础)

c.枚乘:对辞赋发展做了开拓性贡献;《七发》开创大赋(一是铺叙描摹,夸饰渲染;失去情感;语言繁难华丽;主客问答。)

3.论述:汉代大赋创作情况及文学特点

a.司马相如:(名词解释:《天子游猎赋》,比拼文才,游戏文字,而不在抒情言志,存在着创作意图与客观效果的反差,讽刺意义薄弱)《子虚》《上林》,将大赋创作推向高峰。)(名词解释:《长门赋》)

大赋对楚辞的新变表现如下:

采用了问难体制,句式整齐排偶;

丧失了真情实感;(刘熙载《艺概》: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空间、段落、句子、辞藻的极度排比;(一是片面使用排比;二是空间的排比发展到了极限。)

直接单纯的铺叙描摹为主要表现手法。

b.扬雄(名词解释:扬雄四赋《甘泉》《河东》《羽猎》《长杨》)

扬雄对大赋的发展:

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一是写祭祀,二是从京师写到外郡等。

加强了“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艺术上的变化有:篇幅缩短,描摹集中;“以美为讽”,含蓄委婉。

但从根本上言,扬雄并未改变汉大赋铺张扬厉、劝百讽一的基本模式。

4.简答:汉代纪行赋的发展情况

a.纪行赋是什么?(是抒情赋的一种,主要记叙旅途,抒发感慨,源于刘歆《遂初赋》,东汉赋家时有创作)

b.主要作家作品有:班彪《北征》、班昭《东征》、蔡邕《述行赋》。

c.文学特点:先叙路上见闻,然后即景生情。艺术水平较高

d.作用:开后世游记文学与山水诗的先河。

5.名词解释/简答:“京都赋”创作情况及特点

a.关于“都洛”“都雍”的争议,所以产生了“京都赋”。

b.京都赋的开端是杜笃《论都赋》。

c.成就最高、影响巨大的是班固的《两都赋》。(以东都宾与西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来结构全篇;不再以园囿田猎、宫殿景观、山川物产之类,而重在铺叙京都观念;加强了讽喻劝谏,表达作者思想;但规模宏大、描摹夸饰难脱大赋影响。)

d.张衡是赋史上承先启后的作家。《二京赋》还写都市生活,京都赋极致,汉大赋的绝响。

e.其他赋家的京都作品。

6.简答:论述东汉抒情小赋(述志赋)的兴起

a.东汉抒情赋主要有纪行和述志赋(作家在社会动乱、宦海沉浮中用以宣寄情志的作品)两种,它的出现与当时的政治风气和社会风气有关,又反过来影响后者,使赋这种文体在抒情言志的道路上向前发展。

b.代表作品:冯衍《显志赋》、班固《幽通赋》、张衡《思玄赋》《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穷鸟赋》、祢衡《鹦鹉赋》

c.形制短小、无夸饰堆砌;抒写情志怀抱、个性鲜明。

十五、两汉诗歌

1.名词解释:楚歌(《安世房中乐》、艺术表现简俗质直:遣词造句的直白,直叙直抒,实话实说,不甚追求艺术表现。)

2.简答:两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a.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妇病行》

b.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

c.讥刺达官显贵的诗。描绘富人显贵奢侈,颇具漫画意味。《鸡鸣》

d.抒写爱情、婚姻的民歌。如《江南》《上邪》《有所思》

e.表达人生哲理的诗。如《长歌行》

f.“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对《诗经》民歌创作精神的继承,但显得悲凉厚重。

3.简答:两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a.叙事增多,有情节,有人物形象。

b.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抒胸臆,也有善于比兴的。

c.语言质朴浅白,富有表现力。变为杂言和五言,不再有重章,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作用。

4.简答:东汉文人五言诗创作情况

a.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咏史》,用词质朴。

b.秦嘉《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抒情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c.《古诗十九首》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

5.论述:《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及其艺术成就

a.内容(人同有之情):离情别绪、人生失意、生命无常、思念浓情

b.言有尽而意无穷。情感具有普遍性,写得不具体,用比兴手法,产生共鸣,留下想象的可能性。

c.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情感真挚,艺术手法自然天成。

d.情景交融。白描、比兴、象征

e.语言浅近而意蕴深厚。多用叠字,精警凝练。

十六、魏晋诗歌

1.名词解释:建安风骨、建安诗歌、建安七子(何为建安?风骨所自?有何特点?)

2.简答:建安诗歌创作情况及其特点

a.曹操首开风气。(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时事,少数自拟新题之作,如《薤露》《蒿里》;启发后人杜甫、白居易;形成了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纯写自然景物的山水诗。)

b.曹植:(前期作品: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报负,如《白马篇》,也有对战乱的悲慨与人生的叹息,如《送应氏》;后期多表现壮志未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如《赠白马王彪》;艺术成就:建安诗坛最有成就的人,一是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述志言怀;二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披文质”;三是壮大雄健豪放;四是语言华美表现在浓烈的情感与鲜明的声色,在文人有意为诗有所发展;五是注重对称回环之美,律句律联,善于起调,工于发端,警策语振起全诗。)

c.曹丕:一是对七言诗发展有重大贡献,《燕歌行》二首,逐句押韵;二是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风格便娟婉约、纤丽清新。三是善写游子思妇与抒怀之作,追求悲凉之美。

d.七子诗歌创作及蔡琰五言《悲愤诗》。

3.名词解释:正始诗歌(时间,即“正始”;嵇、阮;玄风)

4.简答:正始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a.政治时局是影响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使得韬晦曲折,追求人生境界;

b.玄学思潮对正始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影响更为重大。人与自然,山水诗思想滥觞。

c.文学创作出现哲理化倾向。玄言诗滥觞,咏怀诗议论化。

5.简答:正始时期诗歌创作概况及艺术特色。

a.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一是具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表达人生无常,创造空旷寂寞的意象氛围;二是清逸玄远之美,是庄子式的理想境界;三是用典颇多,语言清丽流畅,善用比兴、象征渲染气氛;四是融哲理、情思与意象,创造抒情组诗的形式,开左、陶先河。

b.嵇康诗歌虽不如阮,但:一是创造了诗化了的人生境界,如《赠兄秀才入军》;二是诗中作峻切语,表达对世道人心险恶的激愤,抨击社会,如《秋胡行》;三是于四言诗另辟蹊径。

c.应璩、何晏。

6、简答/名词解释:太康诗风(士人心态的变化,抛弃建安、正始风格,代之以“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如潘岳《悼亡诗》,婉转凄恻,悲不自胜。

b.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陆机达到拟古的高峰,拟《古诗十九首》之十二,《短歌行》是曹操的翻版。

c.缛旨星稠,繁文绮合,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注意排偶,描写细腻。

7.名词解释:《文赋》

8.简答:西晋刚健诗风

a.注重内心真实感情的抒发,形成一种不事雕饰慷慨悲歌的刚健诗风,是建安诗歌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b.左思(西晋诗坛第一人;一是有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达胸怀;二是常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对门阀制度猛烈批评;三是有些诗作又表现了遗世归隐的超脱思想。左思在艺术上继承建安风骨,“文典以怨”“左思风力”;一改班固《咏史》之质木无文,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怀抱。)

c.刘琨:存诗四首,《扶风歌》《重赠卢谌》,写国家动乱,壮志报国,有刚健雄放之情致。

9.名词解释/简答:游仙诗(渊源、得名、两种内容、郭璞)

郭璞《游仙诗》十首

a.内容:一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以隐逸或游仙表达不满。二是写求仙长生,服食采药,创造浪漫的神仙境界。

b.情采斐然,形象生动,色泽丰富,与玄言诗大异其趣。

10.名词解释/简答:玄言诗的发展历程

a.正始时期,嵇康、阮籍已有玄言成分;

b.西晋玄学家不工诗,故只有少数人以玄言入诗;(广义的玄言诗)

c.东晋中期玄言诗成熟和高潮期。

d.东晋末年,玄言成为诗中残余,式微。

11.简答:玄言诗的思想内容

a.内容上谈论老庄玄理,也有佛教,抽象玄虚,淡乎寡味,背离艺术原则;

b.另外就是山水之中谈玄说理,写山水,对山水诗及后世冲淡自然、旷达闲适的诗风多有影响。

11.论述:陶渊明诗歌

a.陶渊明:“开千古平淡之宗”(《诗籔》),达到了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

b.其在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描绘田园风光、刻画躬耕生活、记录农夫交往,描摹意境,表达心志)

c.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苏轼之评价,一是源于其心境平和散淡,而在于诗歌语言质朴。《诗品》、元好问评价。

d.此外,陶还有豪迈之一面,如其《读山海经》写得慷慨激昂、豪情万丈;此外还有悲愤不平之句,也有忍饥受寒之音。

十七、南北朝诗歌

1、名词解释:永明文学(p353)、永明体(p354)、宫体诗(注重声律,辞采丽靡轻艳)、徐庾体、北地三才(温子升、刑邵、魏收)、竟陵八友(p354)、元嘉三大家(p346)、吴歌西曲

2、论述:南北朝诗歌发展流变

a.刘宋元嘉。

刘宋时代背景:思想领域玄学不占主要地位;世族文人无权,多感慨;好山水。

元嘉诗歌变化:情思代替玄理,哲思回到感情;由淡乎寡味到对艺术技巧的追求。

元嘉诗歌的特点:一是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并不是作为玄思之载体,而是山水为正题,正是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二是变玄言为抒情,大量拟古、拟《古诗十九首》、拟乐府;三是出现了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元嘉三大家”;四是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谢灵运山水诗: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第一,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玄言尾巴;第二,在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把握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情思韵味,朝情景交融的方向发展;第三,对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谢诗如出水芙蓉”;第四,谢灵运山水诗还是初期产物,意境不完整,有佳句无佳篇。

鲍照:出身寒族、感情浓烈,少宫廷色彩,有慷慨悲凉之气。诗歌内容丰富,乐府诗成就最高。一是对门阀制度抨击,怀才不遇,如《拟行路难》其四;二是写边塞征戍,写戍边艰苦与卫国决心,如《代出自蓟北门行》,写征人思乡不得归,如《拟行路难》十四;三是妇女题材写得细腻绮丽。就其艺术成就而言,南朝诗人中最高。首先乐府抒情浓烈、气势流畅,写自己的遭遇,情感外露、强烈、流畅而节奏急速。其次,其语言注重凝练字句,辞采瑰丽,震撼人心;又吸收民间口语,平易流畅。再次,其对七言诗做出贡献,隔句押韵,自由换韵,节奏铿锵,便于抒情。

b.齐梁永明。

永明声律说提出的意义:古体近体过渡,诗律发展必然要求;提供了艺术形式,为唐近体诗奠定基础。

永明文学的特点:装饰与消闲,闺妇题材,咏物风气,开宫体之先声;诗歌技巧大有提升。

永明风气之外的谢朓:一是有明确的诗歌思想,追求清新明丽,“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二是其诗情思萧静明散,感情单纯,明朗外露;意象清新明丽,天然韵味,山水,心象,浅暖色调;语言明白流畅,声韵流丽和谐。三是革除山水诗中玄思哲理,情景交融。

沈约、王融。

c.梁陈宫体。

文风有三:一是重功利、主质朴的文学观念,以裴子野为代表;二是尚自然、主风力的诗歌思想,吴均、何逊、阴铿;三是重娱乐、尚轻艳的文学观,为此阶段主潮,代表是宫体诗。

宫体诗的发展:一是天监八年前,为先导阶段。永明为宫体作准备,孕育了宫体的最初形态;二是天监至大通三年后,萧纲周围文人团体,徐陵《玉台新咏》是宫体诗的高峰;三是宫体尾声,陈后主周围,波及隋唐初年。

宫体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一是创作上题材处理的娱乐性质。写男女、咏物、游宴、登临;写妇女独寝;写同性恋。二是对写实技巧的追求,宫体从咏物到咏人,刻画细微精致,辞采美丽。三是宫体及尚娱乐、写实的文学思潮是魏晋以来重抒情、非功利文学发展倾向的继续,是文学觉醒的一种表现。

d.南北、庾信:

南朝诗歌承魏晋诗风,重艺术特质、重写作技巧、重抒情乃至重娱乐的趋势。

北朝诗歌直承汉诗之风,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

南北文风交融:庾信、王褒。庾信:前期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用典排偶自然工巧。后期故国之思,情绪深沉,诗风苍凉,如《拟咏怀》二十七首。南北结合,技巧精工,格调苍劲,成为集南北诗歌之大成者,对唐诗的巨大影响。

南朝民歌清新活泼。多男女之情。首先格调鲜丽明快,再现南方之美,还有女子温柔;语言上多用双关、比喻;形制多五言四句,语短情长,对绝句形成有影响;《西洲曲》成就最高。

北朝民歌刚健激越。数量虽不及,内容更广阔:游牧、战争、劳动、爱情婚姻。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敕勒川》《木兰诗》

3、中国山水文学(山水诗)的演进

诗骚中的山水成分、纪行赋、曹操、玄言以山水为载体、山水赋、谢灵运、王孟及唐代山水游记、苏轼王安石等、明清小品。

十九、魏晋南北朝文赋

1.名词解释:骈文(对偶、用事、辞采、声韵)

2.建安散文:

a.内容山不再依附经义,注重抒情;

b.形式上摆脱引经说教,注重文采,渐求骈俪。

c.风格上,建安作者有强烈的个性特点。

d.注意一下三曹的文。

3.建安辞赋:

a.自觉创作的作者群,大量创作,相互探讨。

b.思想自由,题材广泛,反映社会风貌。

c.抒情性进一步加强。

d.艺术上,建安赋是汉赋向南北朝骈赋过渡的开端。

e.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文学自觉的巨大能量、意象精致美丽。

4.正始散文与辞赋:

首先,玄风,所以有许多谈玄论文。

其次,价值更高的是抨击时政与黑暗统治的,阮籍《大人先生传》(描绘虚伪的名教中人,讽刺驳斥,骈散相间,譬喻,辞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平易中见讽刺,比喻中写不屑)。承建安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又有时代内容,是散文在艺术特质上发展的重要一环。

辞赋:向秀《思旧赋》(对现实的委婉)、阮籍《清思赋》(精神世界的营造)

5.两晋散文与辞赋:

散文:潘岳、陆机

辞赋:

a.一是小赋为主,但大赋也有复兴;西晋左思《三都》、潘岳《藉田赋》、木华《海赋》;东晋偏安,郭璞《江赋》、孙绰《游天台山赋》

b.二是题材扩展,感伤赋、刺世赋外,还有山水赋郭璞《江赋》、孙绰《游天台山赋》;

c.三是语言更加发展,妍丽工整,用典用事,声律运用研究。

西晋赋坛有左思、潘岳、陆机

左思《三都赋》(一是内容丰博;二是语言辞藻;三是求实精神)

潘岳最为突出。大赋有《藉田》《西征》,旁征博引,贯通古今;小赋有《秋兴》《闲居》,语言流利,点染情思;感伤赋最为成功,《悼亡赋》

陆机:《文赋》,其赋在语言技巧上,善用叠字,景物描写,表现力强。

愤世嫉俗之赋作:一是针对性强,二是语言激烈尖锐,嬉笑怒骂。

陶渊明文赋

6.南北朝文赋

1.骈文的发展

a.刘宋是骈文形成期。四特征基本具备,颜延之《陶徵士诔》、鲍照、范晔《登大雷岸与妹书》。

b.齐梁后是骈文成熟期。写景、理论,孔稚珪《北山移文》、吴均《与宋元思书》、《文心雕龙》

c.骈文至徐陵、庾信,到达高峰。全篇骈偶,四六隔句增加。庾信《哀江南赋》

2.南朝骈赋

a.主流狭小

b.也有抒情佳作。鲍照《芜城赋》、江淹《恨赋》《别赋》

c.对唐代律赋有影响。

3.北朝文

《洛阳伽蓝记》《水经注》

4.北朝赋

a.受两汉魏晋赋影响。不事雕琢,自然流丽,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b.由南入北,庾信《哀江南赋》

二十、魏晋南北朝小说

1.志人(记述人物言行片段)小说:士大夫言行放荡,清谈品评,人物品评,重仪容、重辞采。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现存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

a.主要记述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的逸闻轶事,玄虚清谈,以晋代为主。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价。

b.言行、风貌、人物仪容,推崇士人雅量,推重才情,青睐于机敏对答,反映放达怪诞。

c.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典雅词句,生动口语,符合人物形象,具有哲理性。

d.笔记小说、小品文的先驱。

2.志怪(杂谈神仙鬼怪)小说:先秦两汉文学的滋养,魏晋佛教,巫师、方士,神仙鬼怪之说泛滥。

《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受《山海经》《穆天子传》影响。

a.内容:民间传说、史传、早出的志怪书中的材料。如《三王墓》

b.宣扬鬼神真有,一些神怪故事,反映人民与恶势力斗争的智慧与勇敢。

c.结构比较完整,描写较为生动,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如《李寄》语言朴素,叙事生动。

d.对后世叙事文学的影响。

补充:

1.南开名词解释:枚马(作家并称类,出处,先指出各自代表作品,分析其作品的影响)《文心雕龙·诠赋》以“枚马”并称。

2.南开名词解释:苏李诗(《文选》收录,七首,赠答留别、怀人思归、感伤人生,真伪,当为汉末人所作,梁启超最有说服力)

3.南开名词解释:元嘉体(诗风,元嘉三大家,见于《沧浪诗话》,山水、抒情、形式)

4.名词解释:兰亭唱和

5.南开名词解释:“嵇志清俊,阮旨遥深”

(《文心·明诗》,再对两人风格进行阐释)

6.南开名词解释:“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诗品》)

7.论述:两汉辞赋创作的发展及流变。(定义、分类、作家作品介绍,形成线的概念,进行一定的总结)

8.论述:曹植对乐府的贡献。(曹植促成这质的飞越,完全从乐府中独立出来,摆脱音乐束缚,扩大了题材,而有保持了汉乐府自然质朴的特点,对汉乐府有所创新。)

9.论述:陶谢在晋宋诗风变革中的作用。

魏晋上承汉诗,南朝追求声色,这种转变,始于陶谢之差异。

陶为魏晋古朴诗风之集大成者,谢灵运另辟蹊径,开一代新风。

由陶到谢具体而言:从写意到摹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10.论述:酒与菊在陶渊明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酒:自由与洒脱的精神状态。

菊:独立精神与隐逸情怀,隐士形象。

(对形象进行分析,象征,结合作家的相关作品,一一印证,要求比较高)

11.论述:齐梁时期文学新变意识的表现。

永明声律说的兴起。

文笔之辩的深入。有韵之文,无韵之笔。颜延之肯定“笔”的文学性,分开经典与文笔,从本体上区分文学与非文学。

不拘常体的呼声。文赋、诗体赋、写景文、骈文,文学集团活动增多,追求个性,要求创新。

12.南开论述:曹植在五言诗文人化进程中的作用。

五言诗内容题材的开拓。

艺术上对抒情的重视。

对辞采的注重。

审美风格上的交流融合。

13.论述: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内容上,一是反映现实,二是抒发个人情志。现实主义精神与积极进取精神。

继承发扬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

境界比较开阔,自由通脱。

文学体裁上的丰富。

14.论述:永明体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注重永明声律说在诗歌形式上的进步意义)

15.南开简答:刘勰评论“颜不如鲍、鲍不如谢”你怎么看?

元嘉三大家的基本情况

与刘勰的文学观念有关。

14.南开论述:苏轼评陶“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自然单纯

日常生活诗化

情景事理的混融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二十一、唐诗

隋朝之诗,都还是处于南北融合发展的过程之中。

1.初唐

a.上官体(贞观、龙朔之间,由作家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工五言诗,其诗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和声辞之美,体现出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形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题材狭窄,上承杨、李、虞,下开“文章四友”(名词解释)和沈宋)

b.王绩(诗风独特,以平淡自然的语言表现自己的隐逸生活,创造出宁静淡泊、朴厚疏野的诗歌境界。但并不构成初唐诗歌发展的重要环节)

c.初唐四杰

一是卢、骆约早王、杨十岁,四人创作个性不同,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但都确有文才自负很高,希望博取功名,不甘人下。

二是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针对上官体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三是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诗中开始出现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在古体和歌

行中表现充分。

卢骆七言歌行(名词解释:七言古诗与骈赋,吸收南朝乐府、近体诗;题材转变,气势壮大,七言为主,杂有三五,流动感,四杰作用,适合刚健骨气的抒情诗体)气势宏大,视野开阔,跌宕流畅,神采飞扬,开启新诗风。如卢照邻《行路难》、《长安古意》(至此,宫廷诗风转变)

四杰的五言律诗主要是在羁旅送别诗和边塞诗中,在伤别之外,更有抱负气概,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律诗更是在题材上从台阁转向江山塞漠,如杨炯《从军行》。

“初唐四杰”的影响:一是改变诗风,革除宫廷诗风的颓靡绮艳;二是扩大题材,将诗笔写向江山与塞漠。写向广泛的社会生活;三是为唐诗体裁的发展奠定基础;四是为树立风格典范。

d.宋之问、沈佺期

具有代表型的馆阁诗人,点缀升平,标榜风雅,辞藻文饰,内容缺乏。

沈宋,是律诗定型的标志。律诗定型的意义在于:其在唐代近体诗演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不仅完成了永明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转变,而且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

沈宋作品如宋《度大庾岭》《渡汉江》、沈之《古意呈补阙乔知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最早七言律的成熟之作,初唐七律之样版)

e.陈子昂,张若虚、刘希夷

陈子昂:一是与沈宋同时却不同调,其诗歌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复古实为新变);他的风骨、兴寄、诗美,有明确的理论表述,还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对唐诗变革具有关键意义。二是复归风雅是其振起诗风的起点,《感遇》三十八首,与政治有关,有强烈的政治倾向。三是陈是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借《感遇》恢复风雅比兴传统,使诗歌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但也容易使形象空洞,缺乏艺术感染力。四是陈子昂诗中体现出一种壮伟豪侠之气,唐诗之风骨在陈处,正是唐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最初体现。

名词解释: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纯美诗境的创造:张若虚、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春江花月夜》:长篇歌行,用乐府旧题,赋全新内容,将画意、诗情及对宇宙人生的观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剔透而无迹可寻的诗境。

张、刘二人主要是意境的创造:生命体验、诗情画意、情思氛围、空明意象,兴像玲珑、不可凑泊。

2.盛唐

a.王孟

王维:早年也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其边塞之作以英豪之气融于出色的景物描写,诗境雄浑壮阔,如《使至塞上》;奠定地位:山水田园诗创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自然美与心境融为一体);空明境界与宁静之美:声光色、禅意、独坐感悟。

孟浩然:终身不仕,但也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但性格孤高;以山水自适的情怀,融入玲珑兴象,有单纯明净之美;与王维相比,孟诗更加生活化:“余”“我”,景物描写即兴而发、不假雕琢。如《春晓》;语言自然纯净,较王诗更显淳朴,接近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诗境明秀,自然清淡,多以单行之气运笔,不求工而自工。

裴迪、储光羲、刘昚虚、常建(王孟之外成就最高)。

b.高岑:慷慨悲壮

高适:唯一高官封侯者,但早年也伤不遇之悲慨,如《宋中别周梁李三子》“曾是不得意,适来兼别离。如何一尊酒,翻作满堂悲”。非常自负,功名心极强之人,性情狂放,交结游侠。艺术上:一是诗句虽多用律句骈语,但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而纵横跌宕,以沉雄质朴与浑厚骨力取胜。如《燕歌行》。二是除七言歌行外,题材上多用长篇咏怀的五言古诗,如《塞下曲》。三是虽以质实古体见长,但其边塞从军绝句也显得气

质沉雄,境界壮阔。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岑参:两次出塞,热衷于功名,强烈的入世精神,第二次出塞使其成为边塞诗大师。艺术上,其具有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表现出来,显示出慷慨豪迈的语调与奇特的艺术手法,具有奇伟壮丽之美,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作品意奇、语奇、调奇。擅长于七言歌行与七言绝句。七绝如边塞生活为主题的如《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了诗人细腻的一面。边塞诗留存最多。七十余首,在某些方面超过了高适。(注意高岑对比)

其他诗人:王之涣《凉州词》、陶翰《古塞下曲》等。

c.边塞诗,豪侠诗人(豪爽俊丽、风骨凛然、清刚劲健)

王翰:赤裸直接地追去功名,及时富贵行乐的思想。其诗多一气流转的壮丽俊爽之语,如《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昌龄(总有一种清刚之美在):以七绝闻名,是个慕侠尚气的性情中人。但气质深沉,观察敏锐,有历史的厚重感。其诗也讲究立意构思,绪密思情,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其七绝思致深刻,讲究作法,创造出著名的连章组诗《从军行》七首。送别诗与女性题材诗,清逸明丽,请刚爽朗。

其他诗人:崔颢《黄鹤楼》(变体,却是唐人七律压卷之作;留意其其他风格与体裁的作品,边塞诗具凛然风骨);李颀《古从军行》,玄幽刚健,《别梁锽》;祖咏《望蓟门》。

d.李白

青少年隐居读书,漫游求仙任侠之中度过。后仗剑远游,入京供奉翰林为一生得意时期,此后开始十年漂泊,六十二岁时离世。思想上:儒兼善天下、道遗世独立、游侠思想,故呈现出一种狂的人格膨胀状态,强烈的自我意识、天真的自命不凡、与众不同的个性,对后来中国士大夫影响甚深。

乐府(名词解释):大量沿用乐府古题、用本意、翻新意,尽拟古之妙:一是古题现事,鲜明的时代精神,如《丁都护歌》;二是古题己怀(重主观抒情,更体现李白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寄托、感慨、神奇。如《蜀道难》;拟古中“我”的出现,呈现出无法模拟的个性特色,如《将进酒》《梁甫吟》。总的来说,李白善于发现乐府古题中的本意与自己内心情感的契合之处,进行创造性的生发联想,运用夸张与比喻突出主观感受,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将浪漫气质,将乐府诗带入了新的高峰,注意其对后来乐府诗的影响);三是在艺术上,抒情行云流水,奔腾回旋,表现为层次错落的句式与韵律的跌宕舒展,杂言乐府中由为明显,体制格调上与盛唐歌行无实质性的差别,完成汉魏古体到唐代歌行的根本性转变)

歌行(名词解释):李白歌行成就高于乐府,歌、行、吟、谣为其纵情长歌歌行的代表作,如《古朗月行》《梦游天姥吟留别》,抒情意味浓,以情感为轴展开,不讲平仄、对偶,又如《登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歌行创作完全打破一切固格,笔法多变,变幻莫测,摇曳多姿;句式变化,音节错落,造成力度气势,豪迈飘逸,体现出盛唐诗歌气来、情来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绝句:李白近体诗中绝句成就最高,了解一下李白的写诗路程(p60),李白风格多样,自然明快体现在随口而发、神来之笔的绝句之中,如《独坐敬亭山》《劳劳亭》,语言明白晓畅,景物简单,情思一闪,蕴含深长:五言绝句的最高境界。.一、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风神潇洒飘逸,情思清新俊逸,境界皎洁明净,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二、李白七绝以山水、送别诗最为出色,天地自然人心的融合,风神情韵,如《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三、其七言绝以古入律、自由发挥,受乐府民歌影响,具有民间气息、民歌情调,总之,李白绝句成就无人可比。

简述: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是气势奔放,纵横驰骋,一气呵成。

二是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强烈奔放的感情,是抒情方式的特点。如《行路难》。

三是想象。

四是意象壮美,吞吐山河、包孕日月。语言清新明快,人格魅力。

e.杜甫:盛唐(前半生)到中唐(后半生历经沧桑)的集大成、承前启后,安史之乱,“诗圣”“诗史”;杜甫带有浓厚儒家忠君思想,并与爱国爱民情怀交织在一起,诗中对政治无情的诅咒,歌颂尧舜的词句。带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引发共鸣,伟大的人民诗人。佛学思想中杜甫思想中是次要的,杜甫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偶像,儒家理想人格的化身。具有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兼济独善均未成的人生悲剧。

艺术上采用纪实描写的手法,如《丽人行》,但饱含着泪水深情(《诗经》《古诗》叙事中也很有感情)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次善于记事以抒情,记事叙事结合,具有“诗史”性质:首先是诗,但其兴味远胜过读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生活历史画面,以情动人。如“三吏”“三别”。再者其写实性还体现在杜甫之家事、自传与纪行诗中。如开创了以家庭细事、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家事诗”写作,如《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自传诗如《壮游》;其纪行与山水相融合,意绪为先,寄托忧国忧民之情与迟暮飘零之感,区别于一般的游山玩水,如《旅夜书怀》。同时也极大地开创了山水诗的境界,包括宇内,成为后世风格流派的源头。总的来说,杜以叙事手法写社会生活,情感动人真实;以纪行方式描绘山水,拓展诗歌写实手法,为其重要艺术特征之一。

沉郁顿挫(名词解释):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概括,出自于《进雕赋表》,初期指的是学养深厚、写作技巧娴熟;后来在其经历了离乱悲苦之后才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代表作《秋兴八首》(有可能诗词鉴赏,须作整体观)

论述:杜甫的律师成就。

一是把律诗的题材范围扩大了,是七律第一位大家,打破体式,连章组诗,拗体,二是七律在杜甫手中境界始大,气势磅礴,感情深厚,诗律精严,如《登高》(古今七言律第一,崔颢《黄鹤楼》被誉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对比)。

三是杜甫对律诗创作技巧的灵活运用,随心所欲,已入化境。

四在于题材短小者则为绝句,论诗诗,开文学批评新方式。

论述:杜诗之成就。

集大成者,表现在:

一是虚心学习,平视今古;(写实受《诗经》、汉乐府影响,精神则是《离骚》;体式、语言上力崇古调,兼取新声)

二是转益多师,兼备众体;(五古《北征》、五排、七古、歌行、七绝、七律。风格多样,是其创作成熟的标志)

三是功力深厚,自铸伟辞。(“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色彩词句首,善用动词、副词,举例;)四是精神昂扬,格调崇高。(人格,文格:下开元白、韩孟、江西诗派等等等等)

3.中唐

简述大历年间的唐诗发展。(盛唐到中唐的过渡时期,气骨顿衰)a.韦应物、刘长卿简单了解一下;顾况、李益简单了解一下;大历十才子(名词解释:诗人群体,大历年间,人物,与时代关联,作品的风格以及影响)

b.韩孟诗派:尚怪奇、重主观

韩愈:文章家,道统文统,诗为余事,存四百余首,多长篇古体,气势雄放,意象诡奇,“以文为诗”。一是以文为诗,古文《南山诗》,散文化赋体手法《山石》。二是非诗之诗,有意写得不像诗,完全散文化。三为避免散文化的平易油滑,追求狠重、怪奇、险进的境界,如《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四是追求险怪,而以丑为美,生活丑物入诗,如《答柳柳州食蛤蟆》。五是古体劲健之作,近体律绝亦不乏佳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孟郊:尚奇峭,但出于苦吟,不同于韩愈之出于学力、才气。诗中多患难感、忧郁感、幻灭感,如《叹命》。

写了许多描写饥寒交迫的诗,是自己生活的写照《病客吟》。艺术上:惯用白描,比拟形象,苦吟精警字句,夸张表现对象;有侠气,但诗经幽僻,风格峭硬,作不平之鸣,有透骨寒气,如《秋怀》;诗重主观,突破“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不平而鸣,散文化,议论倾向。

c.元白诗派:写实尚俗

白居易:一是具有自觉理论意识,注重文学与时运民生的联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以及“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二是诗分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最重要的是讽喻诗,如《观刈麦》揭发现实黑暗;批评官府暴行,如《红线毯》;表现人民正义感,如《卖炭翁》。后期多闲适感伤之作,并受陶、韦影响,如《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感伤诗为物所感,情动形诸咏,为其最高成就,如《琵琶行》《长恨歌》(注意《长恨歌》这一历史题材的书写)。杂律:千字排律、短小律绝

元稹:最先注意到李绅《新题乐府》,大量运用古题或另拟新题作新乐府,内容涉及社会时政,《田家词》《上阳白发人》;真正代表元稹成就的是其艳情诗与悼亡诗,如《行宫》、《离思》其四;元白酬唱(名词解释)、元和体(名词解释p105,有广义、狭义之分)

張籍、王建(宫词之祖)

d.李贺:奇幻

早期气势高扬,《雁门太守行》,也采用各种题材,揭示悲惨命运,如《公无出门》,较多个人被压抑的不满,如《南园》十三首。

短命、才华、失志、体弱、性僻:空虚、幻灭、敏感而向仙鬼世界寻找安慰,有病态美、颓废倾向。

沉醉于阴森和死亡,营造怪诞境界,过分伤感,描写天仙地鬼,被称为“诗鬼”,如《天上谣》《苏小小墓》,着意于吟咏失意的感伤、死的悲哀以及对幻美的追寻。

论述: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成就

一是苦吟,情感较孟深;

二是创新出奇,构思奇特,想象诡奇,意象带有主观幻梦色彩:

三是造语奇丽,生新拗折字眼,神秘感。“长吉体”(名词解释:何为长吉,体式特点等),如《梦天》

四想象力丰富,神话传说、华美词汇,“通感”:客观景物与主观心情的深化与美化,鲜明瑰丽的意象与奇异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如《李凭箜篌引》

五是冷艳怪丽的风格,自成一家,喜用冷色调的字眼,表现悲哀的美。如《长平箭头歌》: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

六是继承韩孟之险怪苦吟,而成为晚唐唯美主义的先导。由于生活狭窄等原因,有些作品奇僻晦涩,低沉阴郁。

刘禹锡、柳宗元:

刘禹锡:一是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白居易誉为“诗豪”,七百余首,讽喻、感遇、咏史与民歌体诗,并称刘白。

二是其诗善用典实而透脱不滞,辞采丰美,境界明丽清远,气度恢宏,骨力豪劲,如《九华山歌》。

三是讽喻诗多作于贬谪期间,针砭时弊,比兴美刺,寓意深刻,如《聚蚊谣》。四是感遇诗受阮籍影响明显,寄慨遥深,正气凛然,如《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浪淘沙》。

五是咏史虽少,但却艺术精湛、思想深刻,多登临怀古,采用五七律绝,抒发千古兴亡之感,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

六是以七绝写民歌体竹枝词、杨枝词。吸收民间口语,学习民歌风格,情调、生活气息、地方特色。总的来讲,刘诗明快,刚健爽朗,积极向上。

柳宗元:存诗百余首,贬官之作,抒写被贬谪的抑郁悲伤与思乡之情,忧愤深广,风格清冷峭拔,如“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此外也写了山水田园诗,以图净化心灵,消解困扰,境界常空旷孤寂,如

《江雪》。山水诗,韦柳并称,苏轼称“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4.晚唐(言情写意的近体律绝的天下)

a.苦吟(名词解释p139)

贾岛、姚合:贾岛推敲“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清寂、幽冷、奇峭,“郊寒岛瘦”(名词解释,实则岛不如郊)。贾岛多寄赠酬唱,极少反应社会生活,局独狭窄,五律精深,如《题李凝幽居》。整体上,有好句无佳篇。

姚合:“武功体”(p142)

b.杜牧

晚唐第一位大量七绝咏古作者,史论笔法,抒发古今感伤,寓蓄褒贬,“二十八字史论”,如《赤壁》《泊秦淮》等;

其诗在峭建中显风流华美,意境明快优美,风格俊爽。也有伤别诗,如《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纪行、写景颇多佳作,如《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七律情意深切,如《早雁》。“小李杜”(名词解释)

c.李商隐

早期模仿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写了许多爱情诗,后来经历变故,思想转变,批判有力,如《哭刘蕡》。

五七言律技巧精进,情思悲愤哀婉,表现凄艳朦胧,其地位主要由无题诗与咏史诗奠定。

咏史诗:

一是从政治着眼,也与帝王个人行为联系起来,如《隋官》。

二是注意构思凝练与取材精当,借史托事,吊古伤今,具有讽刺意义,如《贾生》《马嵬》。

三是感情、议论、形象相融。

无题及准无题诗:

写得是不愿明言的生活遭遇与思想情感,情思朦胧,旨意精密。寄托说、爱情说。大部分属于纯粹的情诗,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如《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境界惝恍迷离的朦胧美。简述:李商隐诗的艺术成就:

一是灵心善感,伤感哀苦、追求爱情,开创新风格、新境界。

二是成就最高为七绝、七律。七言律第二座里程碑,承杜谨严顿挫,融齐梁浓艳,学李贺奇幻想象,风格深情绵邈、富丽精工。

三是语言绮丽、音律婉转、典故冷僻、意象美丽、旨意隐晦。“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富于象征暗示色彩。四是诗歌是心灵的象征,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

五是对后代晚唐韩偓、宋初西昆·,直到清代黄景仁、龚自珍都有影响。另外,婉约词家、爱情戏曲作家亦多学习,诗而词化。

d.皮陆、司空图:了解一下即可。

唐诗补充:

1、名词解释:律诗

唐代、近体诗体裁、格律规范、五律、七律、代表作家及作品

2、简述:韩孟诗派的基本创作特征。

一是不平而鸣的主张。二是推崇雄奇怪异。三是散文化的创作倾向。四是融抒情、叙述、议论为一体。3、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表现特征。

一是情调的幽深朦胧,具有不可解性:通过迷离的意象与非逻辑的结构布局。如《锦瑟》。

二是诗歌内涵的多义性:用典冷僻、非现实意象,扩大了诗歌的空间感。

三是形成了凄艳绮丽的风格,晚唐诗歌艺术的最高峰,提升了无题诗的审美高度。

4、简述李白绝句的表现特征。

自然明快:语言简洁、情感洒脱。

清新俊逸:兴到神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5、分析杜甫的叙事诗。(对乐府创作的突破)

多用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精神上与《诗经》、汉乐府一脉相承,为“新题乐府”,即为叙事诗。学习民间乐府表现手法,对话描写、细节描写,采用民间俗语,内容生动亲切。如《新婚别》以新娘独白表现矜持羞涩。

再者其“三吏三别”有史诗的悲壮气氛。

再就是善于在叙事中融入对时事的感慨,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议论性。笔法纵横交错,突破了汉乐府主体线条单一的叙事方法与结构。

6、十年长安生活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安史之乱、题材的扩大:战乱、民生、代表作品、诗史、沉郁顿挫诗风的形成。

7、请分析李白诗歌中强烈的主观色彩。

表现自己,外物只是凭借,在于自我情绪的宣泄。

高于生活的新奇想象,善于夸张、长于设喻、善用对比,讲情感具象化。

8、简析王昌龄《从军行》的主要思想内涵。

边塞、七绝、连章组诗。第二次出塞的经历,写战场黄沙、写战士乡愁,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讽刺,悲中含豪,风格雄浑。(例举诗句加以分析)

9、论述元白之异同。

同:写实尚俗,源出杜甫。一是承古乐府之形式,自拟新题;二是语言简朴,口语入诗,求通俗浅显。三是自觉向民歌学习。四是元白唱和对两人创作的影响。

异:一是写作手法上,白较元丰富;题材上,元的讽喻诗偏重于政治,涉及社会生活较少,白居易题材更加广阔;人物选择上,白居易涉及社会各阶层,元稹单一;主题上,白居易有明确的主张,元稹较为模糊。

10、杜甫人民性体现在?

一是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二是提供了比历史事件更为广阔生动的生活画面

三是沉郁顿挫的风格

四是杜甫忧国忧民、仁民爱物的人格

11、论述:建安文学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一是对诗歌内容与诗歌体裁的开拓。

二是建安风骨的美学风格影响到了唐代文学。(政治理想的高昂、人生短暂的慨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三是在艺术手法上为唐代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文辞、情感、声色、语言)

11、试谈李白其人及其诗歌的理解。

一是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二是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三是情感浓烈,想象、夸张、比喻、象征,意象的奇丽惊人。

四是体裁多样,七古七绝。

五是语言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完整版)考研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版)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弹歌》、《伊耆氏蜡辞》、《神北行》、《侯人歌》、《周易。归妹。上六》爻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2、阅读作品 《周易·同人》、《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屯·六二》、《卜辞通纂》375、《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刑天断首》、《共工触山》。 三、思考与练习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1、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2、神话产生的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神话的产生,首先与远古时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有关。先民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及变化,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其次,与上古先民解释自然、抗争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强烈渴望有关。这种渴望,促使先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对它们作出自己的解释与描述。再次,与先民们的原始宇宙观和原始思维有关。原始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其思维也以此为核心内容,以人与自然互渗为原则,以直观感性、充满情感和富于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资料含答案解析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资料含答案解析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复习都是有依据可循的,考研学子关注事项流程为:考研报录比-大纲-参考书-资料-真题-复习经验-辅导-复试-导师,缺一不可。在所有的专业课资料当中,真题的重要性无疑是第一位。分析历年真题,我们可以找到报考学校的命题规律、题型考点、分值分布、难易程度、重点章节、重要知识点等,从而使我们的复习备考更具有针对性和侧重点,提高复习备考效率。真题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可以让你更直观地接触到考研,让你亲身体验考研的过程,让你在做题过程中慢慢对考研试题形成大致的轮廓,这样一来,你对考研的"畏惧感"便会小很多。 下面是给大家找出来的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解析含答案部分。

以上真题答案解析都是来自天津考研网主编的《南开大学文学院文学基础考研红宝书》资料。 如果你单独想看这份免费的讲解视频可以直接搜索:南开大学文学基础考研真题解析,这套资料中不仅包含历年真题的答案解析,纵向讲解近数年的真题,同时真题试题的讲解过程中要糅合进相应的知识点,通过分析真题带领考生掌握历年命题规律,预测下一年的考试重点。 还包含专业动向介绍、本科授课课件讲义和期末模拟试卷、非常详细的为大家讲解每个章节的重点,政治、英语、数学的辅导材料都是赠送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研究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重点是要训练自己解答分析题的能力,做完以后,考生一定要将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进行比较,得出之间的差别,然后对参考答案的答题角度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自己的解答方法,自己慢慢体会,如果你能把一道题举一反三,那你的复习效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 天津考研网提醒大家,在复习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资料过程中,不要经常盲目与他人比较,更重要的是要增强自己的实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成功信心。最后祝大家考研复习顺利!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魏晋南北朝文学_笔记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她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她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与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就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她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就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就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就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悲愤诗》:诗歌篇名。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其中五言体较可信。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就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思考与练习 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她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 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与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与女诗人蔡琰。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就是: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与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 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与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曹植就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与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与谐;讲究谋篇布局。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3、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曹植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后期诗歌慷慨悲凉。诗风变化的原因就是由于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的变化。曹植早期才华横溢,颇受宠爱,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述写宴饮游乐的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后期备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谴被弃的悲愤与不平,或述写朋友与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或借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的心志,或自抒胸臆,或借游仙以排遣内心的苦闷。大量地运用了比喻与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的精神。 第二章正始文学 一、基本知识 1、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2、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3、《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这就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就是为了远祸全身。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 二、思考与练习 1、阮籍《咏怀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就是什么? 其内容一就是抒写孤苦寂寞与忧生惧祸之情;二就是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三就是表现饮酒、求仙生活。艺术特色一就是长于抒情,二就是工于比兴;三就是精于用典;四就是善于曲笔。具体手法一就是将象征手法与寓意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再加上典故的多义性,使诗作寓意深邃难明;二就是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使寓意藏而不露。风格深隐含蓄,所谓“阮旨遥深”、“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第三章两晋文学 一、基本知识 1、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试题与答案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表现了初民与自然抗争的古代神话是( C ) A.盘古开天辟地 B.女娲造人 C.后羿射日 D.黄帝战蚩尤 2.下面诗歌属于下层人民抨击统治者的诗篇是( A ) A.《鄌风·相鼠》 B.《小雅·北山》 C.《大雅·荡》 D.《王风·黍离》 3.先历史散文具有古奥迂涩特点的是( A ) A.《尚书》 B.《国语》 C.《左传》 D.《战国策》 4.先历史散文具有文学剪裁功夫的著述是( B )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5.先诸子散文最具雄辩色彩的是( A )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非子》 6.具有铺排夸饰、想象丰富诗风特点的诗歌是( B ) A.《诗经》 B.楚辞 C.汉乐府 D.《古诗十九首》 7.《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 C ) A.史传散文 B.纵横家书 C.杂家著作 D.志人小说 8.刻石文的主要用韵形式是( C ) A.句句为韵 B.二句为韵 C.三句为韵 D.四句为韵 9.两汉后期政论散文创作的新特点是( D ) A.切直晓畅,议论政事富于情感 B.委婉曲折,常常借助比喻说理 C.愤世嫉俗,批评政治不留情面 D.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10.王充《论衡》的著述宗旨是( D )

A.“崇谶纬” B.“陵霄汉” C.“正是非” D.“疾虚妄” 11.班固的《汉书》在体例上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 C ) A.本纪 B.书 C.传 D.表 12.开拓了文学史上京都赋创作先河的是( B ) A.《东都赋》 B.《蜀都赋》 C.《二京赋》 D.《三都赋》 13.从现存资料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 B ) A.应亨 B.蔡邕 C.夏侯宽 D.郭茂倩 14.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C ) A.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B.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C.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15.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 B ) A.操《短歌行》 B.丕《燕歌行》 C.植《野田黄雀行》 D.琳《饮马长城窟行》 16.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是( C ) A.操 B.丕 C.植 D.蔡琰 17.“悼亡”一词专指为“悼妻”,始自( A ) A.岳 B.陆机 C.左思 D.琨 18.占据东晋诗坛主流地位的是( C ) A.游仙诗 B.乐府诗 C.玄言诗 D.山水诗 19.渊明一片仁心与安于贫穷的道德准则来源于( B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玄学思想 20.灵运的诗歌属于( C ) A.正始诗歌 B.太康诗歌 C.元嘉诗歌 D.诗歌 21.成为后世笔记小说发展基础的是( B ) A.志怪小说 B.志人小说 C.神话故事 D.佛经故事 22.《搜神记》作者干宝的籍贯是( C ) A.城(今太康) B.东海(今郯城)

【免费下载】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1998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4分) 1.台阁体 2.乐府诗 3.竹林七贤 4.《录鬼薄》 5.话本 6.谴责小说 二、简答题(共36分,每小题6分) 1.何谓“建安风骨”? 2.何谓“诗六艺”? 3.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与主要主张。 4.词和散曲在体制上有何异同? 5.默写李商隐《无题·相间时难别亦难》 6.简述《西厢记》的故事情节。 三、论述题(任选二题,共40分,每题20分) 1.从《离骚》看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2.试述苏轼、辛弃疾词艺术风格的异同。 3.结合作品,谈明清小说人物塑造从类型化向性格化的演进轨迹。 1999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4分) 1.古诗十九首 2.叶儿 3.索隐派 4.《全唐文》 5.楚辞 6.南社 二、简答题(共36分,每小题6分) 1.何谓“诗无达诂”? 2.何谓“沉郁顿挫”? 3.简述柳永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4.简述章回小说的产生及文体特征。 5.默写陆游词《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6.简述《儒林外史》的结构特征。 三、论述题(任选二题,共40分,每小题20分) 1.论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发展的贡献。 2.如何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 3.谈《西厢记》中张生形象的演变及对主题改造的意义。 2000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4分) 1.一人永占 2.诚斋体 3.阳羡派 4.《元曲选》 5.风骚 6.志人小说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2021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19考研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我在被录取之后,还是很激动的,因为自己的复习较晚,在这里要特别感谢身边研友的陪伴。就从考研备考来说,我将把自己的一些经验总结总结,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想跟大家说,一定要提前想好要不要考研。在暑假之前,我是没有打算复习考研的,内心想着文科生还是能找到工作的,并准备暑假去实习。实习了半个月,实在干不下去了。我就在想,大学毕业说不定也就是实习的样子,待遇也好不到哪去。经过自己内心的灵魂拷问,我决定:辞去工作,考研。那么问题来了,考哪呢?又是一番挣扎,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已经复习了一段时间了,我还没有怎么关注过考研信息。我就找了我的室友,问了下考研的流程,最后选择了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原因是学校离家近,专业也在大学期间学过一些,也方便以后找工作。因为选择的晚,前期复习起来总是手忙脚乱的。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乱,选择了复习就是了,拼上一把。中国古代文学有三个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都是全日制,招收二十多个人。当然,很多文科专业都是类似的,甚至招的人更少。竞争还是有的,所以有意考研的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范围:政治、英语一、业务课一是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业务课二是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接下来我将分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块来谈谈我的一些经历。 政治英语几乎是所有考研人都要考的,如果英语特别不好的话,可以选择别的语言。因为自己开始复习的晚,自己的英语水平又不高,但其他语言也没有基础,所以我报了一个英语辅导班。背了《一本单词》,辅导班虽然是大班授课,但是我仍然是学到了不少,尤其是用词根词缀记忆单词。此外,我在上课以外的时间也会和班上别的同学交流,加上老师的鼓励,使我对英语复习越来越有信心了。就这样一天天的跟着学习,我的英语词汇语法越来越好了。后来就是集中的练题,做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但是真题没有一套套做,是按照老师整理好的分类进行练习的。政治,暑假我是都没想复习,因为听说政治复习早晚最后的分数差别不大。所以,我就想晚点开始,先把别的复习复习。在国庆之后,我才开始复习政治。我是直接看的《李凡政治新时器》,做做看看答案,解析也是认真的看,因为没有时间看别的资料了。李凡配套题既是我的练习册又是我的参考

12015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855中国古代文学

2015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855中国古代文学 2015年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阅读理解题 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豪,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莫不禀以生灵,迁乎爱嗜,机见殊门,赏悟纷杂,感召无象,变化不穷。发五声之音响,而出言异句,写万物之情状,而下笔殊形。畅自心灵,而宣之简素,轮扁之言,未或能尽。然纵假之天性,终资好习,是以古之贤哲,咸所用心……虽位有穷通,而名不可灭。然则立身之道,可无务乎。《南史.文学传》 阅读上述文字,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思想内涵。 2.简要谈谈你对这段文字所述问题的认识。 二、词语解释 1.赋诗言志 2.比显兴隐 3.不平则鸣 4.一祖三宗 5.樵歌体 6.“假事真情”说 三、简答6选4 1.简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结合具体作品,简述建安辞赋创作的特点 3.严羽《沧浪诗话》说“高,岑之诗悲壮”结合具体组品,简述高岑二人诗风同异。 4.简述唐五代词的发展演进历程。 5.概述元好问的文学成就。 6.从叙事结构角度,简述《三国演义》结构特色。 四、论述4选2 1.试论孟子“知言养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的内在理路及其文学思想意义。 2.清人沈德潜《说诗晬语》中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试论谢灵运诗歌 特色及其在晋宋试运转关的意义。 3.结合具体作品试论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唱,字字本色,故当为元 人第一”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元代杂剧“本色派”的特质与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总纲与原则 在你开始这份笔记的学习之前,我想先让你明白一件事:文学史不是死的文学史,它是活生生的我们的伟大作家们在文学的园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同时更是他们心力的凝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恶都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的书上。当时活生生的感情,我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以作者当时的情境、身世、性格能真实处境来还原历史、还原作品本来面目、最后珠串而成文学史,简言之:你们学习文学史和背诵文学史的途径和目标只有一个:用自己的理解描绘文学史的轮廓,或者说叫做重写文学史。 其实所有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都是相通的,归纳总结、联想记忆、滑稽谐音等等,文学史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要以最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文学史,同样的,在其中要贯穿自己对文学史中文学家、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的理解。我说的重写文学史当然不是摒弃各位先贤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而是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敏锐地体察到那些文学史书籍上不能言传出来的关于某位作家或事件的精髓,这是理解层面的。也就是说:重写文学史是一个在研读文学史书籍的基础上更深入一层的理解,而非解构文学史或者否定文学史。 在记忆层面更是这样。我曾经接触到过部分考生,他们笃信的只有一条,就是“只要我把文学史上的内容都背会了,考试肯定就没问题了”,我告诉他们有的考研题目综合性非常强,像一套试卷最后的论述题,常常会让你横向比较两部作品或两位作品中的人物等等,更有类似于诗词赏析之类的题目,这些都是文学史中所没有的。然而他会告诉我“那我找本文学史真题答案的参考书,把那上面的所有题目都背会了,不是就行了吗?”想要说的是,我曾经也走过同样的弯路,出于对自己记忆力的高度自信,我们常常忽略了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其实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我们文科的东西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能够了事的,当然脑子里要有大量的书本知识,但是这些都需要先理解了然后吸收,只有这样,你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不但容易记住,而且更能由死的知识变换为活的能力。

西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终于上岸啦!因为自己在备考过程中也看了很多学长学姐们备考经验,所以作为回馈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是在大三下学习的时候决定考研的,因为当时还赶上了学校的其他考试,所以对于我来时,我的考研之路既辛苦但也很充实! 本人是高中时时一个文科生,属于那种能写会编的类型,而且高中时的底子还剩下点,而且看很多前辈都说报班没什么用,我也就没有报班。我大概是从十月份开始复习政治的,当时就借了一个报政治考研强化班同学的政治讲义看了两遍,第一遍的时候主要是快速浏览,而第二遍才仔细看的。 然后就买了《李凡政治新时器》,对于《政治新时器》我主要是分阶段看的,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注意,这本书我觉得都是精华。 接下来押题卷的重要性考研党应该都懂的,大题我是完全背下来的。其实政治大题大家分数差别不会非常大,最重要的还是选择题。 英语单词我用的是《一本单词》,里面的内容非常详细,阅读我用的也是他的,他对真题的解析思路清晰有条理,个人比较推荐。我总共刷了五遍真题,把里面的经典句式和高频单词都尽量做到熟悉,同时抄录到笔记本上,《木糖英语》也特别值买,他把出题者的出题套路总结的很彻底。我觉得考研英语的真谛就是要一遍遍不断的刷真题,多记笔记。 多读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方法,我坚持早晚都会抽出半个小时来读书背书,不管是单词还是作文,什么都读。当然也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安排,我是习惯是早上背单词,晚上背作文和笔记,最后分数一些时间来做阅读,每天都定好计划要具体做什么。恒心一定要有,一定要简直的下来,当然如果平时吃完饭后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手机app上练习背单词。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你就能发现不仅词汇量能有一个提升,更重要的是语感和写作技巧也能进步,你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推荐《蛋核英语》作文书,好句子和整体思路框架都不错,有很多值得借鉴的表达方式。十月份就要开始练习写作文了,争取每天一篇大,小作文。 也可以那些模拟题练手,找找做题的感觉,《木糖英语真题手译》历年真题要多研究,多刷几遍,多分析分析出题者的思路和考察点。 相对专业课来说,本人建议大家做一个有规律性时间合理的计划,计划一定

2010年-2016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历年考研报录比 推免 学费 学制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416551481.html,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地址:南开区南京路349号新天地大厦2007室 1 2010年-2016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历年考研报录比推免 学费学制 中国古代文学 学制:3年 学费:8000元/生学年2016年文学院接收推免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序号 姓名推荐单位拟录取专业接收考核成绩备注 11 张子正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9012 聂旭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9013 裴单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8814 赵秀楠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8515李虹澄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 87①报录比 年份专业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2016 中国古代文学170821:12015 中国古代文学1931216:12014 中国古代文学173725:12013 中国古代文学1911315:12012 中国古代文学202816:12011 中国古代文学2131316:12010中国古代文学171919:1 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416551481.html,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地址:南开区南京路349号新天地大厦2007室2 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其实考研不一定要天天都埋头苦干或者从早到晚一直看书,关键的是复习效率。要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有张有弛。具体复习时间则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考生应该做到平均一周有一天的放松时间。 四门课中,专业课(数学也属于专业课)占了300分,是考生考入名校的关键,这300分最能拉开层次。例如,专业课考试中,分值最低的一道名词解释一般也有4分或者更多,而其他专业课大题更是动辄十几分,甚至几十分,所以在时间分配上自然也应该适当地向专业课倾斜。根据我们的经验,专业课的复习应该以四轮复习为最佳,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有必要结合下面的内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第一轮复习:每年的2月—8月底这段时间是整个专业复习的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这半年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是整个专业复习压力最小、最清闲的时段。考生不必要在这个时期就开始紧张。 很多考生认为这个时间开始复习有些过早,但是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完全可以超越这里提到的复习时间,例如从上一年的10月份就开始。一般来说,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熟悉专业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多看看教材和历年试题。只有自己有了阅读体验,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有那种很踏实的感觉。暑假期间,在准备公共课或者上辅导班的同时,继续学习专业课教材,扩大知识量。 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专业课教材精读两遍以上,这里精读的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两到三个问题为宜。由于这段时间较长,考生完全可以把专业问题都吃透。事实上,一本专业课的书,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要的内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考卷中变换着面孔出现。所以,考生在第一遍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题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

全国各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研究生排名

上一篇下一篇共167篇 全国各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排名2011年12月15日21:56:49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排名 排名 A等 1复旦大学A+ 2华东师范大学A+ 3浙江大学A+ 4武汉大学A+ 5南京师范大学A+ 6北京大学A+ 7四川大学 A 8北京师范大学A 9安徽师范大学A 10西北师范大学A 11陕西师范大学A 12南开大学A 13南京大学A 14中山大学A 15暨南大学A 16苏州大学A 17上海师范大学A 18首都师范大学A 19山东师范大学A 20扬州大学A 21兰州大学 A 22中国人民大学 A 23山东大学 A 24福建师范大学A B+ 等(36 个) :黑龙江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青岛大学、厦门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汕头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B 等(36 个) :湘潭大学、渤海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深圳大学、烟台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温州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聊城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南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鲁东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新祥旭考研辅导】中国古代文学关于秦汉文学要点笔记

秦汉文学 绪论 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一、解读辞赋的风尚。 二、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西汉朝廷诏举贤良方正,州郡举孝廉秀才,东汉又增加敦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等科目。两汉拔人才重学问品行,也不排斥对有文学创作才能者的录用。 三、诸侯王招致文士;皇帝爱好词赋,进献辞赋之风;外戚招纳文学家做幕僚。 四、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如乐府(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人创作诗歌);东汉洛阳东观(主要工作是校雠经书);鸿都门学是灵帝光和元年(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专门学习辞赋书画(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 五、游宦风气。西汉早期游宦活动主要在诸侯王间进行;武帝朝至东汉初,游宦风稍衰;东汉中后期又成为时尚。 第二节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汉代文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作品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宏的气势和巨丽之美。 二、汉代文人普遍具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怀着建功立业的愿望,追求人生的不朽,贵于名行,为实现人生理想,不惜牺牲生命,汉代文学作品中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着激扬高昂的格调。 三、把圣主贤臣的结合作为自己的理想,如王褒《圣主得贤臣颂》。 四、士人命运还和时代、形势密切相关,汉代文学对历史机遇和个人命运的关系作了形象的展示和精辟的论述,《史记》及许多抒情赋在表现历史发展必然性和个人命运偶然性两者的关系方面有较大的深度。西汉昌盛期,失意文人感叹生不逢时,如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都以“遇”和“不遇”为主题;西汉后期始,文人慨叹更多集中在命运方面,转到对自身命运的关注;东汉衰落期,则由功名未立而嗟叹生命的短促,如《古诗十九首》。 五、批判与赞颂的更迭。批判秦朝暴政,对历史进行反思,是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如从贾谊的政论、司马相如的《哀二世赋》,司马迁的《史记》;武帝始,转入本朝理论体系的构筑,文学也转入对现实的关注,歌功颂德、润色鸿业成为西汉盛世文学的主要使命,如大赋;东汉始再度批判,如王充、王符等人的政论,郦炎、赵壹、蔡邕、祢衡等人的诗赋,批判对象包括神学目的论、谶讳宿命论、鬼神迷信、社会黑暗,及传统价值观、人生观。后期对现实的批判更具有深度、广度和力度。 六、汉文人地位也经历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过程。汉初枚乘、邹阳等人具独立人格,兼有文人和纵横家品性;武帝始,对文人倡畜之,东汉时外戚招幕僚也不自由,多数是文人兼学者型;西汉末年起,人格独立的精神又萌生,扬雄、班固、张衡等努力按照自己的理想创作;东汉后期赵壹、祢衡等人任性使气。汉代人经历了屈从、依附之后,又向个性独立回归,并达到更高层次。 七、浓郁的浪漫色彩。西汉时文人一方面对现实世界予以肯定,另一方面幻想和神灵世界沟通;东汉后浪漫色彩减弱,理性精神增强。 八、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兴旺,相互促进。五言歌谣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碑文人有意模仿,出现文人五言诗,民间五言诗在文人五言诗影响下走向成熟;史传文学也留下了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相融汇的痕迹,如《史记》、《吴越春秋》。 第三节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 1.定义:上古神话,从本质上说,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 1.现存资料显示,甲骨卜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散文。 2.《尚书》是最早的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总集。 第三章《诗经》 1.名解 诗三百:《诗经》收诗305篇,大多始于西汉初年,终于春秋中叶,主要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陆续出现的诗歌作品。 赋比兴:朱熹《诗集传》中界定最为简明。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 的运用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风雅颂:乃音乐分类。“风”即歌调乐调,特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即曲风乐歌。“雅”是西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音乐。“颂”《诗经》 中多为祭祀活动中用乐或配舞之歌。 诗六义:《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包括六个概念,两个问题。“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 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诗经内容: (1)《周颂》中的祭祖诗崇事先祖以加强宗脉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多伴随宗庙祭仪而创作和使用。 (2)《大雅》中的周族“史诗”以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历史,反映了从周始祖后稷出生到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 (3)农事牧猎诗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应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典礼宴饮诗 (5)怨刺诗和讽刺诗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朝纲废弛,社会动荡,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出现了,这种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6)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总体上看,战争徭役诗,大多表现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7)《国风》中的婚恋诗 3.艺术特点:写实与“诗言志” ①叙事或含有较多叙事成分的诗体上,以简朴质直的写实方式,陈述了田猎郊游,日常劳作乃至居食婚姻生活的过程或片段。eg:《幽风·七月》《郑风·臻洧》 ②抒发的是日常现实情怀,有的交织着合乎常情的想象与幻想,从而也表现为平时自然的写实风尚。eg:《幽风·东山》《周南·关雎》 4.影响:(1.)“风雅精神”——现实传统 ①《诗经》中的诗歌,绝大多数篇章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中

2016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考试科目-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2016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考试科目-考研参考书-考研 真题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专业研究方向备注拟招生人数考试科目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1先秦至南北朝文学Y90M45①101思想政 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日 语或244法语 或245德语③ 727文学基础 ④870中国古 代文学 02唐宋文学Y90M45①101思想政 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日 语或244法语 或245德语③ 727文学基础 ④870中国古 代文学 03元明清文学Y90M45①101思想政 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日 语或244法语 或245德语③ 727文学基础 ④870中国古 代文学 04中国小说戏曲研究Y90M45 ①101思想政 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日 语或244法语 或245德语③ 727文学基础 ④870中国古

代文学05中国文学思想史Y90M4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③ 727文学基础 ④870中国古 代文学 06传统文化与文学Y90M45①101思想政 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③ 727文学基础 ④870中国古 代文学 07词与词学 Y90M45①101思想政 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③ 727文学基础 ④870中国古 代文学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中国文学史》考研笔记

《中国文学史》考研笔记 (考研期间根据根据[《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整理) 学,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本编依据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先后顺序,重点论述介绍了以下内容:上古歌谣的保存、分类及特点;上古神话的保存、分类及艺术特点;《诗经》的名称、编集、内容、艺术特点及影响;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尚书》、《春秋》、《国语》、《战国策》等重要历史散文著作;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的阶段、特征及《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重要的哲理散文;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其《离骚》、《九歌》、《九章》等楚辞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等。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简答论述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2、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