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率散射比浊分析

速率散射比浊分析

(一)基本原理速率散射比浊分析是一种动力学测定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抗原和相应的抗体很快结合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颗粒,速率比浊法就是在一定时间内抗原抗体结合过程中,测定二者结合的最大反应速度,即反应达顶峰峰值。所谓速率是抗原抗体结合反应过程中,在单位时间内两者结合的速度。速率法是测定最大反应速率,即在抗原抗体反应达最高峰时,通常为数十秒钟,测定其复合物形成的量。峰值的高低在抗体过量情况下与抗原的量成正比。峰值出现的时间与抗体的浓度及其亲和力直接相关。不同抗原含量其速率峰值不同,通过微电脑处理,求出抗原含量。(二)抗原过量检测附:终点散射比浊法其原理是让抗原抗体作用一定时间,使其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定其复合物的量。复合物的浊度不再受时间的影响,但反应复合物聚合产生絮状沉淀之前(大约反应数十分钟)进行浊度测定。敏感度达mg/L水平,可自动化,但反应时间较长。免疫胶乳比浊法原理:选择一种大小适中,均匀一致的胶乳颗粒,吸附抗体后,当遇到相应抗原时,则发生凝集,单个胶乳颗粒在入射光波长之内,光线可透过,当两个胶乳凝集时,则使透过光减少。这种减少的程度与胶乳凝集成正比,与抗原量成正比。该法敏感度高,试剂稳定,因反应液中无PEC 沉淀剂的影响,个体IC对结果影响也小,所以结果稳定、可靠,特异性好;不需特殊仪器设备,一般分光光度计、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或散射比浊仪均可使用。

C反应蛋白(超敏CRP)检测--散射比浊法

1.预期用途 适用于人体血液、体液中特定蛋白含量测定。 2.检测原理 用散射比浊法,可溶性抗原与特异性的抗体反应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当光线通过反应悬液时发生散射并由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到。散射光值的多少与测试样品中的特定蛋白浓度成一定比例,仪器会自动计算出样品中特定蛋白浓度。 3.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储存在(2-8)℃,无腐蚀性气体的冷库中,试剂盒保质期为一年;开启后的缓冲液和样品处理液可保持稳定3个月,质控和抗血清可稳定1个月。 4.样本要求 采用新鲜手指血,或者EDTA或肝素抗凝血进行测定,抗凝血在(2-8)℃储存最长不超过72h,测定当天稀释样本。 5.适用仪器 适用于特定蛋白分析仪Nephstar Plus。 6.检验方法: (1)、特定蛋白分析仪Nephstar Plus开机,刷全程全血C反应蛋白磁卡更新,核对试剂批号等信息。 (2)、将试剂平衡至室温后,取2ul全血标本加入预分装处理缓冲液的测量杯中,轻轻摇匀,并将测量杯放进仪器的测量孔。 (3)、屏幕显示“请加入试剂”。 (4)、取60ul抗血清加入测量杯中并同时按下反应启动键。 (5)、仪器自动进行检测。 7.参考范围: (1)、根据CRM470标准,健康成人血清CRP参考范围为:<5mg/L,而根据文献资料,超敏CRP(hsCRP)<3mg/L,建议各实验室根据所检测的患者群体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 (2)、诊断和治疗不能只依赖CRP检测结果。必须同时考虑临床病史和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 8.检验结果的解释: 1、C反应蛋白是一种经典炎症反应急性期蛋白,在急性炎症时其浓度升高和降低都比红细胞沉降率快。CRP升高表现为非特异性,在多种组织受到侵犯时,其浓度都可升高,例如在感染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心肌梗塞等,测定CRP 对于追踪随访和监测这些疾病,以及在某些情况下鉴别诊断都非常有用。 超敏CRP是根据测定方法更敏感而命名,称为高敏感或超敏感CRP,国内一般简称为超敏或高超敏CRP。 在新生儿实践中发现,一般新生儿血清CRP水平小于2mg/L,大于此值即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超敏CRP还在冠心病、中风、周围血管栓塞等疾病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一、实验目的 利用免疫比浊法绘制标准曲线,并检测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本小组检测的为IgG样品) 二、实验原理 1.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 reaction):抗原与其刺激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反应。反应特点有: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敏感性。影响因素有:电解质、温度、酸碱度。 2.免疫比浊法:合适比例的抗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PEG作用下形成微粒,使样品浊度发生变化。当一束光线通过溶液受到光散射和光吸收两个因素的影响而使光的强度减弱,根据光的强度改变可测得微粒浓度。 分类:①透射比浊法(Transmission tubidimetry)当一定波长光线通过浊度发生变化的反应混合物时,由于被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吸收而减弱,故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免疫复合物量呈正相关。当抗体浓度固定(过量),样品的浊度与其中所含抗原量成正比。(特点)透射比浊操作简便,适用于普通的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普通的分光光度计,几乎所有的实验室均能开展。不足的是灵敏度和精密度均不够理想,所需的抗血清量大,检测的时间较长。②散射比浊法(Nephelometry)光线通过检测溶液时,被其中所含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折射而部分偏转,产生散射光,其强度与复合物的数量和散射夹角成正比,与光的波长成反比。(特点)优点是灵敏度、精密度均较高,检测快速。其缺点是需特定的分析仪器,试剂价格高。 本实验采用透射法。 3.聚乙二醇PEG的作用:在免疫反应中,为增强抗原抗体反应常使用增聚剂,3~4%的聚乙二醇,可破坏抗原抗体的水化层,促进抗原抗体靠近反应,但如浓度不适合,会影响其它溶质或产生非特异性聚集影响结果。 三、实验材料 免疫球蛋白A,G(IgA,IgG)测定试剂(试剂1[PEG],试剂2[羊抗人IgA, IgG])(1管/每组) 免疫球蛋白A, G(IgA,IgG)校准品,蒸馏水,血清样本(1管) 微量加样枪、ep管(1.5mL离心管) 酶标仪、水浴箱 四、实验步骤 1.在7个EP管中各加250μL IgG试剂1(PEG)。 2.7管分别加入蒸馏水、校准品原液、1:2校准品、1:4校准品、1:8校准品、1:16校准品、样本各2μL。 3.混匀后37℃水浴5min。 4.7管各加入85μL IgG试剂2(羊抗人IgG)。 5.混匀后37℃水浴10min。 6.分别吸取200μL至96孔酶标板中,用酶标仪在700nm处读取OD值。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2.标准曲线

免疫透射比浊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 一、原理 当光线通过一个浑浊介质溶液时,由于溶液中存在混浊颗粒,光线被吸收一部分,吸收的多少与混浊颗粒的量成正比,这种测定光吸收量的方法称为透射比浊法。这一方法早于1959年Schultre和Schuick 等报道应用于血浆蛋白与其抗体结合后形成复合物,导致浊度的改变,再进行透射比浊测定,一般采用抗体对抗原定量的透射比浊法,称为免疫透射比浊法。其原理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形成量的多少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的方法。在介质溶液中,抗原与特异性抗体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形成复合物,一定的条件包括:①对抗体的要求,作为体液或组织中蛋白质种类很多,若要快速特异检测,要求有单价特异抗体才能与抗原形成复合物。某一种蛋白质,有其特异抗体才能与该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行定量,若抗体不纯混杂有另一种或两种少量的抗体,这种免疫复合物就不是单一复合物而是大杂烩,结果偏高;②抗原抗体比例适当,因免疫复合物形成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复合物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第二阶段是初步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此阶段是复合物交联成大的网格状结构;第三阶段是复合物聚合产生絮状沉淀。只有在抗原与抗体等价时即无过剩抗体,此时,复合物的结合与解离处于平衡状态,其混浊程度达高峰。在抗体过量时,随抗原量的增加而复合物形成也增加,其测定只能在反应曲线的左侧进行(见图18-4);③一般要求溶液中有非离子性亲水多聚体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如聚二乙醇6000等。溶液pH为6.5~8.0之间为宜。载脂蛋白有形成两性螺旋片(amphipathic helix)的特性,对脂质(特别是磷脂)有高度亲和力,与脂质结合后有时会掩盖抗原位点或构象改变,可以部分或完全丧失对抗血清的特异反应。为此,载脂蛋白检测过程中有必要先暴露抗原位点,所用试剂有表面活性剂,尿素,盐酸胍和吐温等解离蛋白剂,或用四甲基脲脱脂或有机溶剂脱脂等暴露抗原决定簇等方法,血清脂蛋白颗粒中的载脂蛋白,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定量;④抗原不能过量,因为抗原过量,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不但不增加,反而会减少,光散射或光吸收减少,检测结果反而偏低。

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

附件5 胱抑素C测定试剂(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 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技术审评部门对胱抑素C测定试剂(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的技术审评工作,同时也为注册申请人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胱抑素C测定试剂(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胱抑素C测定试剂(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是指基于透射免疫比浊法原理,利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人血清、血浆中的胱抑素C进行体外定量分析的试剂。 目前胱抑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 —1 —

免疫方法,如胶乳免疫比浊法、胶体金免疫比色法、单向免疫扩散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测定法、荧光免疫测定法等,免疫比浊法可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其中透射免疫比浊法可适用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散射免疫比浊法需特定蛋白分析仪。 从方法学上讲,本指导原则仅适用于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不适用于散射免疫比浊法。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242号),胱抑素C测定试剂(免疫比浊法)管理类别为二类,分类代号为6840。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方法学特征、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总结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相关描述应至少包含如下内容: 1.产品预期用途及辅助诊断的临床适应证背景情况 (1)胱抑素C的生物学特征、结构与功能、在体内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代谢途径和存在形式。 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也被称为γ—微量蛋白及γ—后球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2 —

免疫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

免疫比浊法是抗原抗体结合动态测定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当抗原与抗体在特殊稀释系统中反应而且比例合适(一般规定抗体过量)时,形成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稀释系统中的促聚剂(聚乙二醇等)的作用下,自液相析出,形成微粒,使反应液出现浊度。当抗体浓度固定时,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的量随着检样中抗原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应液的浊度也随之增加。通过测定反应液的浊度与一系列标准品对照,即可计算出检样中抗原的含量。 抗体(Ab)与可溶性抗原(Ag)反应,形成一定结构的免疫复合物,成为悬浮于反应溶液中的微粒。在沉淀反应中形成的复合物微粒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可用仪器检测,提高了检测的速度、灵敏度和易操作性。 免疫比浊测定注意事项: 1、抗原或抗体量大大过剩,可出现可溶性复合物,造成误差。 2、应维持反应管中抗体蛋白始终过剩。 3、易受到脂血的影响。 分类 1.免疫透射比浊法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时间内复合物聚合出现浊度。当光线通过溶液时,可被免疫复合物吸收。免疫复合物量越多,光线吸收越多。光线被吸收的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免疫复合物的量成正比。利用比浊计测定光密度值,复合物的含量与光密度值成正比,同样当抗体量一定时,光密度值也与抗原含量成正比。本法较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和火箭电泳等一般免疫化学定量方法敏感、快速简便,但要求免疫复合物的数量和分子量达到一定高度,否则就难以测出。 2.免疫散射比浊法一定波长的光沿水平轴照射,通过溶液使遇到抗原抗体复合物粒子,光线被粒子颗粒折射,发生偏转,光线偏转的角度与发射光的波长和抗原抗体复合物颗粒大小和多少密切相关。散射光的强度与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即待测抗原越多,形成的复合物也越多,散射光也越强。散射光的强度还与各种物理因素,如加入抗原或抗体的时间、光源的强弱和波长、测量角度等密切相关。散射比浊法又分为速率散射比浊法和终点散射比浊法。 3.免疫胶乳比浊法胶乳比浊法即是将待测物质相对应的抗体包被在直径为15-60nm的胶乳颗粒上,使抗原抗体结合物的体积增大,光通过之后,透射光和散射光的强度变化更为显著,从而提高试验的敏感性。 实验八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 【原理】 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试剂中抗人CRP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一起吸光度增加,在波长340nm和700nm处测定免疫复合物浊度。根据吸光度增加

透射和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的比对分析

308A pp lied Prev Med,October2010,Vol16No.5文章编号:1673-758X(2010)05-0308-03中图分类号:R446.62文献标识码:A 透射和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 g G的比对分析 陈智平1,伍惠玲2,陈志坚2,潘敏2,谢丽2,曹昭2,蔡豪斌3,李山2 1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宁530021)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实验部(南宁530021) 3桂林英美特生物技术研究所(541001) [摘要]目的对不同临床实验室采用透射比浊法(turbidimetry)和散射比浊法(nephelometry)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 I g G的结果偏差进行评估。方法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 p9-A2文件的要求,以散射比浊法为参比方法, 透射比浊法为实验方法,对40例患者血清I g G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比对及偏差评估,将测定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并对 两种方法之间的预期偏差进行评估。结果两种方法测定I g G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为0.994。I g G各浓 度值测定结果的预期偏差均可以接受。结论建议使用散射比浊法即在特定蛋白分析仪上对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保证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透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偏差 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用于检测I gG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特定蛋白分析仪上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另一类是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透射比浊法测定。由于两法的测定原理不同,必定导致检测结果的差异[1],为客观评价这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异同,根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 p9-A2 [2]的要求,对日立7170A的透射比浊法和Dade Behring B N Prospec的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I gG的结果进行了方法比对和偏差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标本来源采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实验部门诊和住院病人共40例含IgG(高、中、低3个水平)、无溶血、脂血及黄疸的新鲜血清样本。 1.2仪器和试剂(1)日立7170A分析仪,采用上海执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IgG试剂(批号:IG7592)和Audit公司的特殊蛋白标准品(批号:5956);(2) Dade Behrin g BN Pros p ec采用美国Dade Behrin g公司提供的免疫球蛋白I gG的原装试剂(批号:153026)和标准品(批号:083679) 1.3方法定标后,采用各自的高、中、低3个水平蛋白质控品在日立7170A分析仪和Dade Behring BN Prospec特定蛋白分析仪上作室内质控,确保质控结果在允许范围内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测定。参考Ep9-A2文件[3],每天选取8份病人新鲜血清样本,指定样品双份测定中第1次的测定顺序1,2,3,4,5, 6,7,8,按反向顺序测定第2次8,7,6,5,4,3,2,1,顺序中的浓度应尽可能随机排列,参比方法和实验方法都应按照上述的正反向步骤进行测定,但每种方法可以使用不同顺序开始。这样可以消除交叉污染及在批内双份测定结果均值的偏倚[3]。要求在2小时内完成测定,每个项目分5个工作日完成40份样本的测定。 1.4统计分析以透射比浊法为实验方法(Y),散射比浊法为比较方法(X),按照Ep9-A2文件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方法对比和偏倚评估。(1)计算I g G每个样本测定的均值(Xi和Yi)、二次测定结果的差值( Xi和 Yi)、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值间的差值(Yi-Xi)和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间的差值(Yij -Xi j)。(2)进行离群点的检验[3]。(3)数据作图:以散射比浊法测定结果为X,透射比浊法测定值为Y,i 为标本编号(1~40),j为测定次序(1或2)绘制4张散点图,便于直观观察到离群点、线性程度、偏倚等。(4)线性相关的目测检查:通过观察前两种散点图,可直接目测透射和散射比浊法测定之间的线性关系。如果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继续分析。(5)X值适合范围的检验:X的测定范围是否足够宽,可用相关系数r做粗略的估计。一般要求r 0.975(或r2 0.95),认为X范围是适合的。(6)线性回归统计:计算透射和散射比浊法之间的回归方程Y=a+bX[3]。根据临床使用要求,可在各个医学决定水平浓度Xc处,了解Y方法引入后相对于X方法的系统误差,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 A88) 基金项目:广西卫生厅科研课题(合同号:Z2008158) 作者简介:陈智平(1960-),男,广西鹿寨县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专业。 通讯作者:蔡豪斌,李山,Email:lis8858@https://www.360docs.net/doc/e41890844.html,

IMMAGE速率散射比浊分析仪

IMMAGE速率散射比浊分析仪简介 散射比浊法是指沿水平轴照射的一定波长的光,通过溶液 时光线被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粒子折射,发生偏转,产生散射光。散射光的强度与角度,与发射光的波长和溶液中 粒子的大小和数量密切相关。在一定角度测得散射光的强度, 代表了复合物的量,在抗体浓度恒定的条件下,可推知相应抗 原的量。 所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抗原与抗体反应的速度。抗原与 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的速度,在每个单位时间内是不相同的,在抗体过量的情况下,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免疫复合物 的总量逐渐增加,反应的速率峰值与抗原量呈正相关。速率散 射比浊是测定单位时间内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最快时间段的散射 信号值,此时因抗体量大于抗原量,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为小分 子不溶性颗粒,产生的散射信号最强,形成的速率散射信号值 也最大。 以BECKMAN COULTER公司的IMMAGE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 仪为例,简介其技术要点。 IMMAGE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由主机和计算机、打印机等 外周设备组成。主机可分试剂区,内有24个试剂位,4个缓冲 液位,具有冷藏系统,试剂盖为穿刺式,不需反复开关试剂瓶;反应区,内部藏有光源和光强度检测器、置于反应转盘上的39

个半永久性反应杯;样品区:可同时上机8个样品架,每个架 9个位,共72个样品位;两个加样臂,分别为加样针和试剂针,可以同时完成取样和加试剂的动作,提高检测速度。 IMMAGE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有两套光路系统,分别配合 两种测定系统(图14-1)。第一光径的检测原理采用速率散射浊 度法,激光光源,波长670nm,90°散射角检测,主要测定小 分子(雷恩散射范围)物质。第二光径采用速率透射法,测定中、大型分子(胶乳包被试剂),光源为卤素钨丝灯,波长940nm,180°检测角。测定系统的监控装置每5秒钟监测一次散射光或 透射光信号,反应结束时,仪器会自动计算光信号变化的速率。该仪器具有抗原过量检测功能。其试剂盒分两个试剂室,分别 盛装有特异性抗体试剂和抗原过量检测试剂。仪器工作时,待 检样品和一定量的特异性抗体反应,产生散射光信号,该信号 随复合物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在抗体过量阶段)而动态性增强,形成速率峰值信号。在规定时间内反应介质中的抗体应将待检 抗原全部结合,无游离抗原存在,此时再次加入已知的相应抗 原(抗原过量检测试剂),该抗原与剩余游离抗体结合反应形成 复合物,可出现第二个速率峰值信号,表明第一次速率峰值信 号是由全部的待检抗原产生,可以此速率峰值计算待检抗原的量,发出报告。如再次加入抗原过量检测试剂后不出现第二速 率峰值信号,说明反应介质中已无游离抗体存在,第一速率峰 值信号是由部分待检抗原产生,其测定结果有不准确因素,仪

检测方法比较

激光散射速率法:激光散射技术是指用激光作光源,在入射光方向以外,借检测 散射光强度、频移及其角度依赖等而得到粒子重量、尺寸、分布及聚集态结构等信息的方法的统称,有着广阔的用途。就检测纳米材料而言,主要涉及频移及其角度依赖性的检测,这种散射技术又称动态光散射、准弹性光散射及光子相关光谱,分别以测定参数的性质、能量转移的大小及测定方法的原理而得名。 散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是根据待验样品在凝固过程中散射光的变化来确定检测终点的。在该方法中检测通道的单色光源与光探测器呈90°直角,当向样品中加入凝血激活剂后,随样品中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过程,样品的散射光强度逐步增加。当样品完全凝固以后,散射光的强度不再变化,通常是把凝固的起始点作为0%,凝固终点作为100%,把50%作为凝固时间。光探测器接收这一光学的变化,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再被传送到监测器上进行处理,描出凝固曲线 透射比浊测定法:是测定入射光强度由于溶液中粒子的散射而降低的程度,它并不直接测定散射的光强。这一点与分光光度测定法极为类似。用这种方法时,多用聚乙二醇(PEG)作为反应增强剂。这种非离子型聚合物可以降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溶解度。 免疫层析法:是近几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快速诊断技术,其原理是将特异的抗体先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的某一区带,当该干燥的硝酸纤维素一端浸入样品(尿液或血清)后,由于毛细管作用,样品将沿着该膜向前移动,当移动至固定有抗体的区域时,样品中相应的抗原即与该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若用免疫胶体金或免疫酶染色可使该区域显示一定的颜色,从而实现特异性的免疫诊断。 目的: 评估透射免疫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 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同时检测了80例各种患者血清中CRP浓度. 结果: 两种方法在8~20 mg/L 、20~40 mg/L、40~80 mg/L、80~160 mg/L、160~300 mg/L范围内测定C 反应蛋白的相关系数是0.990、0.996、0.995、0.992、0.997,说明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是良好的,而在低值1~8 mg/L的测定中两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928.结论: 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在低值和高值测定中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CRP检测结果.

免疫透射比浊法与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的方法学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41890844.html, 免疫透射比浊法与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的方法学比较 作者:刘雯龚玲曹伟俞莹应筱雯鲍彩丽杜山青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7年第21期 [摘要] 目的对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的方法学性能行初步评价,并与免疫散 射比浊法进行比较。方法应用Rohe Modular 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SIEMENS BN ProSpec特定蛋白仪分别对血清胱抑素C进行初步的方法学评价,包括精密度、线性回归试验、回收试验、干扰试验。结果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无论是批内还是批间精密度均符合要求,CV均0.95;免疫透射比浊法与免疫散射比浊法的回收率均>96%;干扰物试验结果显示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及胆红素均对测定无明显影响。结论免疫透射检验的灵敏度较高,检测范围广,与免疫散射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系统误差小、抗干扰能力强,且更加快速、实用和便利。 [关键词] 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血清胱抑素C;方法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21-0096-03 Methodological comparison of transmitted 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 and scatter turbidimetric assay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serum cystatin C LIU Wen GONG Ling CAO Wei YU Ying YING Xiaowen BAO Caili DU Shanqing Clinical Laboratory, Yangp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itially evaluate the methodological properties of serum cystatin C by transmitted 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 and compare it with scatter turbidimetric assay. Methods Methodological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serum cystatin C by Rohe Modular P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and SIEMENS BN ProSpec specific protein instrument, including precision,linear regression test, recovery test and interference test. Results Transmitted 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 and scatter turbidimetric assay both conform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intra-or inter-batch precision, and CV was 0.95; the recovery rates of transmitted 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 and scatter turbidimetric assay were both>96%; interferent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hemoglobin,triglyceride and bilirubi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etermination. Conclusion The sensitivity of immune transmission test is high, the detection range is wid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 of scatter turbidimetric assay. The system error is small, the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is strong, and it is more rapid, practical and convenient.

免疫散射比浊法与PCR

散射比浊法是指一定波长的光沿水平轴照射,通过溶液使遇到抗原抗体复合物粒子,光线被粒子颗粒折射,发生偏转,光线偏转的角度与发射光的波长和抗原抗体复合物颗粒大小和多少密切相关。散射光的强度与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即待测抗原越多,形成的复合物也越多,散射光也越强。散射光的强度还与各种物理因素,如加入抗原或抗体的时间、光源的强弱和波长、测量角度等密切相关。 (一)散射颗粒与散射光 悬浮在反应溶液中的分子,无论是固体或胶体粒子都可以是散射中心,当入射光通过时,如果颗粒直径比入射光的波长小很多,则散射光的分布比较均匀,称为Rayleigh散射。如果颗粒直径接近于入射光的波长,则散射光的分布明显不均匀,称为Mile散射。 (二)反应物含量与散射浊度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中,遵守典型的Heidelberger曲线,即当抗体量恒定时,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的反应与散射信号响应值的上升呈正比。 多聚集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发明至今已近20年了,在这期间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近年来出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它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速度快、全封闭反应等优点成为了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本文就此技术及其应用做一综述。 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方法学 1.1 原理所谓real-time Q-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累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real-time 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发现起着关键的作用:(1)在90年代早期,Taq DNA多聚酶的5′核酸外切酶活性的发现,它能降解特异性荧光记探针,因此使得间接的检测PCR产物成为可能。(2)此后荧光双标记探针的运用使在一密闭的反应管中能实时地监测反应全过程。这两个发现的结合以及相应的仪器和试剂的商品化发展导致real-time Q-PCR方法在研究工作中的运用。 PCR反应过程中产生的DNA拷贝数是呈指数方式增加的,随着反应循环数的增加,最终PCR反应不再以指数方式生成模板,从而进入平台期。在传统的PCR中,常用凝胶电泳分离并用荧光染色来检测PCR反应的最终扩增产物,因此用此终点法对PCR产物定量存在不可靠之处。在real-time Q-PCR中,对整个PCR 反应扩增过程进行了实时的监测和连续地分析扩增相关的荧光信号,随着反应时间的进行,监测到的荧光信号的变化可以绘制成一条曲线。在PCR反应早期,产生荧光的水平不能与背景明显地区别,而后荧光的产生进入指数期、线性期和最终的平台期,因此可以在PCR反应处于指数期的某一点上来检测PCR产物的量,并且由此来推断模板最初的含量。为了便于对所检测样本进行比较,在real-time Q-PCR反应的指数期,首先需设定一定荧光信号的域值,一般这个域值(threshold)是以PCR反应的前15个循环的荧光信号作为荧光本底信号(baseline),荧光域值的缺省设置是3~15个循环的荧光信号的标准偏差的10倍。如果检测到荧光信号超过域值被认为是真正的信号,它可用于定义样本的域值循环数(Ct)。Ct值的含义是: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研究表明,每个模板的Ct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起始拷贝数越多,Ct值越小。利用已知起始拷贝数的标准品可作出标准曲线,因此只要获得未知样品的Ct值,即可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该样品的起始拷贝数。 1.2 荧光化学目前real-time Q-PCR所使用的荧光化学方法主要有五种,分别是:DNA结合染色,水解探针,分子信标,荧光标记引物,杂交探针。它们又可分为扩增序列特异和非特异的检测两大类。 扩增序列非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基础是DNA结合的荧光分子,如SYBR green 1等荧光染料。Real-time Q-PCR发展早期就是运用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SYBR green 1荧光染料,SYBR green 1荧光染料特异性地掺入DNA双链后,发射荧光信号。荧光染料的优势在于它能监测任何dsDNA序列的扩增,不需要探针的设计,使检测方法变得简便,同时也降低了检测的成本。然而正是由于荧光染料能和任何dsDNA结合,因此它也能与非特异的dsDNA(如引物二聚体)结合,使实验容易产生假阳性信号。引物二聚体的问题目前可以用带有熔解曲线(melting curve)分析的软件加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