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复习资料(重点)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重点)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重点)

建筑热学

一、名词解释

1、室内热环境P17

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

2、室外热环境P17

室外热环境也称室外气候,是指作用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因素的总称,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首要因素。

3、热舒适P17

热舒适是人对所处的室内气候环境满意程度的感受。

4、可照时数P26

可照时数是指在晴朗的天气时,从日出到日落一天内阳光照射大地的时间。

5、城市气候P31

城市气候是指在不同区域气候条件下,在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气候。

6、热岛效应P32

由于城市的“人为热”及下垫面向地面近处的大气层散发的热量比郊区多,气温也就不同程度的比郊区高,而且由市区中心地带向郊区方向逐渐递减,这种气温分布的特殊现象叫做“热岛效应”。

7、传热P36

传热是指物体内部或者物体与物体之间热能转移的现象。

8、热阻P38

热阻是指热流通过壁体时遇到的阻力,或者说它反映了壁体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R=d

λ

,称为热阻,单位(m2·K/W)

9、受迫对流换热P40

当流体各部分之间或者流体与紧邻的固体表面之间存在着温度差,但同时流体又受到外部因素如气流、泵等的扰动而产生纯热的现象,称为受迫对流换热。

10、灰体的黑度P44

灰体的全辐射本领与同温度下绝对黑体全辐射本领的比值称为灰体的黑度,通常用ε表示。

11、材料蓄热系数P60

在建筑热工学中,把半无限厚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A q0与波动振幅A f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谐波热作用下的“材料蓄热系数”。

12、相对湿度P68

相对湿度,是指一定温度及大气压力下,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饱和蒸汽量f max的比值。相对湿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并用φ表示。

φ=

f

f max

×100%

13、露点温度P68

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该状态下空气的露点温度,以t d表示

14、材料的传湿P70

当材料内部或外界的热湿状况发生改变导致材料内部水分产生迁移的现象称为材料的传湿。

15、建筑物体形系数74

建筑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体积的比值。

16、建筑物采暖耗热量指标P82

是指按照冬季或采暖期室内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室外计算条件没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17、建筑通风P118

一般是指将新鲜空气导入人们停留的空间,以提供呼吸所需要的空气,除去过量的湿气,稀释室内污染物,提供燃烧所需的空气以及调节气温。

18、建筑日照P131

阳光职介照射到建筑地段、建筑物外围护结构表面和房间内部的现象称为建筑日照。

19、太阳高度角P135

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

20、太阳方位角P135

太阳直射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向所夹的角(以正南S为0o,向西为正,向东为负)

21、日照间距P139

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

22、外遮阳系数P149

在阳光直射的时间里,透进有遮阳设施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没有遮阳设施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称为外遮阳系数,用符号SD表示。

23、窗口综合遮阳系数P149

(S w)指窗玻璃遮阳系数SC与窗口的外遮阳系数SD的乘机

二、填空

1、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有室外气候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家用电器等设备的影响和人体活动的影响。

2、人的冷热感觉不仅取决于室内气候,还与人体本身的条件(健康状况、种族、性别、年龄、体形等)、活动量、衣着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

3、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

4、城市与郊区相比,郊区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多,城市的平均风速低,郊区的湿度大,城市的气温高,城市气候的特点表现为热岛效应。

5、按照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将我国划分成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及温和地区五个区。

6、风向和风速是描述风特性的两个要素。

7、对流换热系数α 的单位是W/m2·K,热阻R的单位是m2·K/W

8、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可分为:保温、承重合二为一构造;保温层、结构层复合构造以及单一轻质保温构造三种。

9、建筑物的通风中,产生压力的原因有:风压作用和热压作用。

10、外围护结构由于冷凝而受潮可分为表面凝结和内部冷凝两种。

11、根据遮阳装置的安放位置,可分为内遮阳、中间遮阳和外遮阳三种。

三、简答

1、影响地面附近气温的因素有哪些?P26-

答:(1)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2)大气的对流作用(3)下垫面的不同(4)海拔高度、地形地貌

2、请用相对湿度观点解释下图。P28 P68

答:

3、影响区域内热微环境的因素有哪些?P33-

答:(1)地段下垫面(2)建筑群布局(3)选用的建筑群材料

4、说明最小传热阻的定义式中[Δt]的意义和作用。P77-

答:[Δt]是室内空气与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其值大小反映了围护结构保温要求的高低,按[Δt]设计的围护结构可保证内表面不结露,θi不会太低而产生冷辐射。

5、建筑保温的途径有哪些?P73-

答:(1)建筑体形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的总面积(2)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3)争取良好的朝向和适当的建筑物间距(4)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防止冷风渗透的不利影响(5)避免潮湿、防止壁内产生冷凝

6、建筑防热的途径有哪些?P103-

答:(1)减弱室外热作用(2)窗口遮阳(3)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4)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5)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四、论述

1、试述人体热平衡的影响因素?P18-

答:(1)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q m主要决定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及对外作机械功的效率。

单位时间内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成为新陈代谢率,通常用符号m表示,单位为W/m2(人体表面积),亦常以“met”表示,1met=58.2W/m2。新陈代谢率的数值随人的活动量而异,人体新陈代谢过程释放出的能量有时部分用来对外作机械功,大部分则转化为人体内部的热量,即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

(2)对流换热量q c 是当着衣体表面与周围空气间存在温度差时的热交换值,取决于着衣体表面和空气间的温差、气流速度以及衣着的热物理性质。

(3)辐射换热量q r 是在着衣体表面与周围环境表面间进行的,它取决于两者的温度、辐射系数、相对位置以及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当人体温度高于周围表面温度时,辐射换热的结果,人体失热,q r为负值;反之,人体得热,q r为正值。

(4)人体的蒸发散热量q w是由无感蒸发散热量与有感的显汗蒸发散热量组成的。无感蒸发是通过肺部呼吸和皮肤的隐汗蒸发进行的,属于无明显感觉的生理现象。有呼吸引起的散热量通过肺部的空气量成正比,也即与新陈代谢率成正比。至于通过皮肤的隐汗散热,是因皮肤水分扩散引起的,取决于皮肤表面和周围空气的水蒸气压力差。有感的显汗蒸发散热量是指考皮下汗腺分泌的汗液蒸发来散热。散热量的大小决定于排汗率,当排汗率不大,而环境允许人体的蒸发散热量很大时,体表上没有汗珠形成,此时蒸发所需的热量几乎全部取自人体。但当体表积累的汗水较多,形成一定大小的水珠,甚至全身湿透时,汗液蒸发的热量将有相当数量取自周围空气,有的还可能是因吸收环境辐射辐射热量而蒸发的。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蒸发汗液所消耗的热量远大于人体的蒸发散热量。人体靠有感的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在整个皮肤表面100%为汗液湿透时,达到最大值。它与空气流速、从皮肤表面经衣服到周围空气的水蒸气压力分布、衣服对蒸汽的渗透阻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t i,空气相对湿度φi,气体流速υi,环境平均辐射温度θi,人体新陈代谢率m和人体衣着状况等。

2、室内热环境综合评价有哪些指标?P20-

答:(1)有效温度有效温度是依据半裸的人和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映的瞬间热感觉,作为决定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评价标准。

(2)热应力指数热应力指数即人体所需的蒸发散热量与室内环境条件下最大可能的蒸发散热量之比,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即HSI=q req

q max

×100% (q req=q m+-q c+-q r)

(3)预计热感觉指数为了全面评价室内热环境参数以及人体状况(人体活动和衣着)对人体人舒适的影响,丹麦学者房格尔在大量实验研究和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了预计热感觉指数PMV以及不满意百分比PPD的评价指标。

3、试分析与建筑密切有关的气候要素。P25-

答:与建筑密切有关的气候要素有:太阳辐射、气温、温度、风、降水等。

(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热量的基本来源,是决定气候的主要因素,也是建筑物外部最主要的气候条件之一。(2)气温,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能时具有选择性,主

要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增温。(3)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4)风是指由大气压力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从大地蒸发出来的水汽进入大气层,经过凝结后又降到了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分,简称降水。

4、围护结构传热异常部位有哪些?它们的保温措施有哪些?P88-

答:异常部位:门窗洞、外围护结构转交及交角、围护结构中的各种嵌入体、地面等。

保温措施:窗的保温(1)提高窗的保温性能(2)控制各向墙面的开窗面积(3)提高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4)提高窗户冬季太阳辐射得热;热桥保温;外墙交角保温;地面的保温

5、防止和控制冷凝的措施有哪些?P98-

答: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1)正常湿度的采暖房间(2)高湿房间(3)防止地面泛潮;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1)材料层次的布置应遵循“难进易出”的原则(2)设置隔气层(3)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

6、试分析材料层次的布置“难进易出”原则。P99

答:采用材料蒸汽系数由小变大或材料导热系数由大变小的布置方式,将轻质保温材料布置在外侧,密实材料层布置在内测,首先尽量减少进入材料内部蒸汽渗透量,一旦水蒸气进入了材料内部则应采取措施使之尽快排出,必要时亦可在外侧构造中设置与室外相通的排气孔洞,使水蒸气难进易出,内部不易出现冷凝。

7、试分析遮阳设施对室内环境的影响。P149-

答:(1)对太阳辐射热的阻挡:这样设施尽管形式有所不同,但经合理设计的遮阳构件对遮挡太阳辐射热的效果是很显著的(2)对室内气温的影响表现为开窗时室内气温上升,闭窗时室内气温下降(3)对室内采光的影响:遮阳设施能阻挡阳光直射,使室内照度分布均匀,防止发生炫光,有助于视觉的正常工作(4)对室内通风的影响:由于遮阳板的存在,建筑周围的局部风压也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对房间通风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使室内风速有所降低

五、计算题

1、【例1.2-3】P55

2、【例1.2-4】P56

3、【例1.3-3】P96

4、【例1.4-1】P108

5、【例1.5-2】P136

6、P72 (15)

7、P156 (2)

建筑光学

一、名词解释

1、光通量P163

根据辐射对标准广光度观察者的作用导出的光度亮,是说明某光源向四周空间发射出的光能总量。单位lm

2、发光强度P163

光源在给方向上的发光强度是该光源在该方向的立体角元内dΩ传输的光通量dΩ除以该立体角之商,发光强度的符号为I,单位坎德拉,符号为cd,它表示1球面度立体角内均匀发射

出1lm的光通量,1cd= 1lm

1sr

3、照度P163-164

对于被照面而言,常用落在其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来衡量它被照射的程度,这就是常用的照度,符号用E来表示,它表示被照面的光通量密度。照度单位为勒克斯,符号为lx,它

等于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被照面上,1lx= 1lm 1m2

4、亮度P166

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亮度的符号为L,计算公式为L=

d2Φ

dΩ dA cosα

5、规则反射P169

就是在无漫射的情形下,按照几何光学的定律进行的反射

6、漫透射P172

就是在宏观上不存在规则透视时,由透射造成的漫射

7、能见度P173

在室内应用时,以人眼恰可见到的标准目标的距离定义故称为能见度

8、眩光P177

眩光就是在视野中由于亮度的分布或亮度范围的不适宜,或存在着极端的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感觉或降低观察细部或目标能力的视觉现象。

9、光源的色温P182

通常把某一种光源的色品与某一温度下的黑体的色品完全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为光源的色温。并用符号T c表示。

10、光源的显色性P182

光源的显色性就是照明光源对物体色表的影响,它表示了与参考标准光源相比较时,光源显现物体颜色的特性。

11、光气候系数P190

根据光气候特点,按年平均总照度值确定分区系数,即光气候系数K

12、采光系数P191

它是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某一点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长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比值

C=E n

E w

13、采光量P192

采光量:由窗洞口进入室内的光通量的时间积分量。

14、窗地比P199

窗面积与地板面积的比值

15、临界照度P205

我们把室内全部利用天然光进行工作时的室外最低照度称为室外天然光的临界照度。

16、二次反射P215

是当观众本身或室内其他物件的亮度高于展品表面亮度,而他们的反射形象又刚好进入观众视线内,这是观众就会在画面上看到本人或物件的反射形象。

17、发光效率P229

即光源发出的光通量除以光源功率所得之商

18、灯具遮光角P241

是指光源最边缘一点和灯具出光口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19、灯具效率P242

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Φ与灯具内所有光源发出的总光通量Φ0之比,称为灯具效率η,也成为灯具光输出比,即:

η=Φ

Φ0

20、利用系数P264

利用系数C u就等于光源实际投射到工作面的有效光通量(Φu)和全部灯的额定光通量(NΦ)之比,这里N为灯的个数,即

C u=Φu NΦ

21、夜景照明P291

泛指体育场场地建筑工地,道理照明和室内安全照明,以及所有室外活动空间或景物的夜间景观的照明,双子爱夜间利用灯光重塑城市人文和自然景观的照明。

22、光污染P295

是干扰光或过量的光辐射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总称。

23、照明功率密度值P296

照明功率密度值(lighting power density ,简写LPD,单位W/m2 )指单位面积上的照明安装功率,是照明节能的评价指标

二、填空及选择

1、可见光就是光辐射中为人眼所感觉到的这部分电磁辐射,可见光的波段范围是380nm~780nm。

2、根据眩光对视觉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失能眩光和不舒适眩光;从眩光形成过程来看,可分为直接眩光和间接眩光。

3、按窗洞口所处位置,可分了侧窗和天窗两种。

4、天窗可分为矩形天窗、锯齿形天窗和平天窗。

5、气体放电光源包括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钠灯、氙灯、冷阴极荧光灯和高频无极感应灯。

6、灯具分为直接型、半直接型、漫射型、半间接型和间接型五类。

7、照明方式分为一般照明、分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

8、室外照明包括城市功能照明和夜间景观照明。

9、建筑物立面照明有轮廓照明、泛光照明、透光照明三种照明方式。

10、绿色照明工程包含的具体内容是:照明节能、采光节能、管理节能、污染防止和安全舒适照明。

三、简答

1、减轻或消除直接眩光的措施有哪些?P177-

答:(1)限制光源亮度(2)增加眩光源的背景亮度,减少二者之间的亮度对比。(3)减少形成眩光的光源视看面积(4)尽可能增大眩光源的仰角

2、减轻反射眩光的措施有哪些?P178-

答:(1)尽量使视觉作业的表面为无光泽表面,以减弱规则反射而形成的反射眩光。(2)应使视觉作业避开和远离照明光源同人眼形成的规则反射区域。(3)使用发光表面积大亮度低的光源(4)使引起规则反射的光源形成的照度在总照度中所占比例减少从而减少反射眩光的影响

3、采光设计的任务是什么?P205

答:采光设计的任务在于根据视觉工作的特点所提出的要求,正确的选择窗洞口形式,确定必须的窗洞口面积,以及他们的位置是室内获得良好的光环境,保证视觉工作的顺利进行。

4、确定采光计算中所需要的数据有哪些?P219

答:(1)房间尺寸,主要是指与采光有关的一些数据,如车间的平剖面尺寸,周围环境对他的遮挡等。(2)窗洞口材料及厚度(3)承重结构形式及材料(4)表面污染程度(5)室内表面反光程度

5、泛光照明可放在哪些位置?适用条件是什么?P292

答:适用条件是括号里的内容

(1)建筑物本身内如阳台、雨棚、立面挑出部分(注意墙面的亮度应有一定的变化,避免大面积相同亮度所引起的呆板感觉)

(2)灯具放置在建筑物附近的地面上(由于灯具位于观众附近特别要防止灯具直接暴露在观众视野范围内,更不能看见灯具的发光面形成眩光,一般可用绿化或其他物件进行遮挡,注意不宜将灯具离墙太近以免在墙上形成贝壳状的亮斑)

(3)放在路边的灯杆上(使用与街道狭窄、建筑物不高的条件)

(4)放在临近或对面建筑物上

四、论述

1、根据下图推导距离平方反比定律。P164-

答:

2、物体可见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别简单说明。P173

答:(1)亮度:在黑暗环境中,只有物体发光我们才能看见它,随着亮度增加,可见度增加。(2)物件的相对尺寸:物件的尺寸、眼睛至物件的距离都会影响人们观看物件的可见度。

大而近的看的清楚,反之可见度下降。(3)亮度对比:亮度对比即观看对象和其背景之间的亮度差异,差异愈大,可见度愈高。符号用C表示。(4)识别时间:眼睛观看物体时,只有当该物体发出足够的光能,形成一定刺激,才能产生视觉感觉。(5)眩光:是在视野中由于亮度的分布或亮度范围不适宜,或存在着极端的对比,以至引起不舒适感觉或降低观察细部或目标能力的视觉现象。

3、P202

用立体角投射定律解释下图。

答:

4、考虑到照明场所的环境条件,照明灯具如何选择?P255-

答:(1)在潮湿的场所,应采用相应防护等级的防水灯具或带防水灯头的开敞式灯具;(2)在有腐蚀性气体或蒸汽的场所,宜采用防腐蚀密闭式灯具。若采用开敞式灯具,各部分应有防腐蚀或防水措施;(3)在高温场所,宜采用散热性能好、耐高温的灯具;(4)在有尘埃的场所,应按防尘的相应防护等级选择适宜的灯具;(5)在装有锻锤、大型桥式吊车等振动、摆动较大场所使用的灯具,应有防振和防脱落措施;(6)在易受机械损伤、光源自行脱落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场所使用的灯具,应有防护措施。(7)在有爆炸或火灾危险场所使用的灯具,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有关规定;(8)在有洁净要求的场所,应采用不易积尘、易于擦拭的洁净灯具;(9)在需防止紫外线照射的场所,应采用隔紫外线的灯具或无紫外线光源;(10)直接安装在可燃材料表面的灯具,应采用有(倒三角里一F 见书)标志的灯具。

5、道路照明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我国《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有哪些基本规定?P295

答:道路照明主要作用是在夜间为驾驶员及行人提供良好的视看条件,是城市照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包括

(1)路面平均亮度(照度)在道路照明中,司机观察障碍物的背景主要是路面。因此,当障碍物表面亮度与背景(路面)之间具有一定的亮度差,障碍物才可能被发现。路面平均亮度即代表背景亮度的平均值。依不同的道路类型,路面平均亮度为0.5~2.0cd㎡。

(2)路面亮度(照度)均匀度道路照明不可能完全均匀,路面上最小亮度与平均亮度的比值,即路面亮度的总均匀度规定为0.4;此外,对同一条车道中心线上最小亮度与最大亮度的比值,即路面亮度纵向均匀度还有具体要求。

(3)眩光限制采用阈值增量(tl)评价眩光的影响。是指为了达到同样看清物体的目的,在物体及其背景之间的亮度对比需要增加的百分比。依不同的道路类型,阈值增量的最大初始值为10%~15%。

(4)环境比它是指车行道外边5m款的带状区域内的平均水平照度与相邻的5m宽行车道上平均水平照度之比。快车道、主干道和次干道的环境比(SR)最小值为0.5.

(5)诱导性它由道路视觉诱导设施,如路面中心线,路缘,两侧路面标志,以及沿道路恰当的安装灯杆、灯具等,可以给司机提供有关道路前进走向、线型、坡度等视觉信息。《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还规定了有关的节能标准与措施。

五、计算题

1、【例2.1-2】P162

2、【例2.1-3】P165

3、【例2.1-4】P168

4、【例2.3-1】P240

5、P227 (4) 不包括绘图

建筑声学

一、名词解释

1、行波P303

膜片的继续振动使这种密集与稀疏依次扰动空气质点。

2、声功率P307

是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音能量。

3、声强P307

在声波传播过程中,每单位面积波振面上通过的声功率称为声强。

4、声压P307

空气质点由于声波作用而产生振动时所引起的大气压起伏称为声压。

5、声衍射P314

当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壁障或建筑部件,如果壁障或部件的尺度比声波波长大,则其背后将出现声影,然而也会出现声音绕过壁障边缘进入声影的现象,这就是声衍射。

6、声波的扩散反射P315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表面有凸凹变化的反射面,就会被分解成许多小的比较弱的反射声波。

7、材料的吸声量P316

就等于按平方米计算的表面面积乘以吸声系数。

8、驻波P317

驻波就是驻定的声压起伏

9、混响P319

是在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由于多次反射或散射延续的现象。

10、回声P319

人们的听觉系统把连续的反射声整合在一起的能力有限,大小和时差都大到足以能和直达声区别开的反射声就是回声。

11、稳态声压级P319-320

只要室内持续发声,室内的声音就保持在一定的声压级,称为室内的稳态声压级。

12、混响时间P320

在生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自稳态声压级衰减60Db所经历的时间,赛宾把这一衰变率定义为混响时间。

13、响度P324

响度是人们听觉判断声音强弱的属性。单位是宋(sone)。

14、听觉掩蔽P327

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掩蔽声音的存在而提高的现象称为听觉掩蔽。

15、吸声P335

声波在煤质传播过程中使能产生衰减的现象称为吸声

16、吸声尖劈P342

是用细钢筋制成所需要形状和尺寸的楔形骨架,沿骨架外侧包缝玻璃丝布等透明气性好的材料作为罩面层,然后在其中填放玻璃棉等多孔材料。

17、吻合效应P349

当受迫弯曲波的传播速度与自由弯曲波的传播速度相等时,墙板振动的振幅最大,使声音大量透视。

18、噪声评价P364

噪音评价是指在不同条件下,采用适当的评价量和合适的评价方法,对噪声的干扰与危害进行评价。

19、环境噪声污染P367

是指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妨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其他正常活动的现象。

20、背景噪声P418

是指伴随围蔽空间使用所发出的噪声。

21、侵扰噪声P418

是指由外界透过建筑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噪声,不仅会掩蔽语言声,甚至使语言的清晰程度人为的降低。

二、填空及选择

1、白天近地面处的气温较高,声速较大,声速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导致声音传播方向向上弯曲;夜晚地面温度较低,声速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声波的传播方向向下弯曲。

2、响度级的单位是方,响度的单位是宋。

3、根据建筑声学用途,要求具有较好吸声作用而生产、制作、安装的构造,称为吸声材料和吸声构造。

4、声波在房屋建筑中的传播方式可分为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

5、我国城市噪声主要来源于道路交通噪声,其次是建筑施工噪声、工业生产噪声以及社会生活噪声等。

6、有音质要求的围蔽空间,可以粗略地归纳为三类:供语言通信用,供音乐演奏用以及多用途厅堂。

7、对听闻清晰程度起作用的主要因素包括:延时的反射声,由于扬声器的设置使声源“移位”,环境噪声以及侵扰噪声等。

8、扩声系统中的场声器布置有集中系统、分散系统和立体声系统三种。

9、欣赏音乐时,人们的反映中包括了主观感受和数值判断两个方面。

10、欣赏音乐的客观评价量包括早期衰减时间、明晰度、围蔽感和总声压级。

三、简答

1、 解释忽略空气特性阻抗(ρo c )的影响,认为声强级和声压级的数值近似相等。P308 答:

2、人们如何依靠双耳对声源进行定位?P328

答:人耳能够判断声源的方向,是由于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和声压极差,声音到达两耳经历的声程不同,到达两耳的时间明显不同,声程差还会引起声压级差;此外还由于人的面孔和头部对离声源较远的耳朵产生了声影。

3、决定声音对人干扰程度的因素有哪些?P329 答:(1)声压级或声级;(2)声音持续时间;(3)声现象随时间的变化情况;(4)复合声的频谱成分;(5)声音包涵的信息量;(6)声环境包涵的信息量;(7)声环境中人与噪声源的关系

4、改善楼板隔绝撞击声性能的主要措施有哪些?P356

答:在承重楼板上铺放弹性面层;浮筑构造;在承重楼板下加设吊顶

5、减少城市噪声干扰的主要措施有哪些?P372- 答:(1)与噪声源保持必要的距离(2)利用屏障降低噪声(3)屏障与不同地面条件组合的降噪(4)绿化降噪(5)降噪路面

6、什么是倍频带?倍频带中心频率与其上限频率及下限频率的关系如何?中心频率为500Hz 的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各是多少?P305-

答:倍频带:人耳可听的频率范围相当大(20~20kHZ ),不可能处理其中某一个的频率,只能将整个可听声音的频率范围划分成许多频带,以便研究与声源频带有关的建筑材料和围闭空间的声学特性。

倍频带的中心频率须由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的几何平均值球得,即乘积的平方根。

四、论述

1、用点声源平方反比律推导公式 。

答:

r L r L L w w P lg 2011lg 104lg 102

--=--=π 

lg 108r L L W P --=

2、用线声源反比律推导公式

答:

3、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是什么?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是什么?P336 P340

答:(1)多孔材料的构造特征是在材料中有许多微小间隙和连续气泡,因而具有一定的通气性。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时,引起小孔或间隙中空气的振动。小孔中心的空气质点可以自由地响应声波的压缩和稀疏,但是紧靠孔壁或材料纤维表面的空气质点振动速度较慢。由于摩擦和空气的粘滞阻力,使空气质点的动能不断转化为热能;此外,小孔中空气与孔壁之间还不断发生热交换,这些都使相当一部分声能因转化为热能而被吸收。(2)穿孔板上的每个小孔及其对应背后空气层,形成了一排排的空腔共振器或者说可以看作是无限多个共振器系统。当入射声波的频率和这个系统固有频率相同时,在穿孔孔颈的空气就会因共振而剧烈振动。在振动过程中主要由于穿孔附近的摩擦损失而吸收声能。

4、论述MLS和RQD两种扩散反射构造的基本设计原理。P344-

答:MLS

德国学者于1975年根据数论的一种周期性伪随机序列设计的MLS扩散反射构造,由一系列深度相同的凹沟槽组成。凹槽宽度由MLS序列确定,凹槽深度为扩散声波波长的1/4.如果将其中一个凹槽填平,则扩散反射效果消失,成为镜面反射。

QRD

德国学者于1979年设计的按特定序列、用隔板分隔的不同深度凹槽组合的墙。QRD不同的槽深有深度差异,利用其反射声波之间的衍射效应,在相当宽的频率范围提供声波的扩散反射。这是共振管吸声器组合的一种特殊类型。

5、请用平方反比律和反比律解释声源距离与声压级之间的关系。P311

答:在没有反射的空间(即自由声场),声功率为W的点声源向外辐射的能量呈球状扩展,往所有方向同样的辐射声音。在与声源距离为r处的声音强度I的计算式是I=W/4πr 2.。因为W和4π都是常数,由该式我们可以看出声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所谓的平方

反比律。

前已述及,线声源是由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许多点声源构成。无限长的线声源,其单位长度的声功率保持不变。以行驶的一列火车为例,此种声源的波振面只沿着与其行驶的方向垂直的空间范围展开,即围绕线声源呈圆柱面展开。因此线声源声强度是和与声源的距离成反比,即所谓的反比律。当线声源单位长度的声功率为w,在与声源距离为r处的声强度I的计算式

是I=W/2πr。

6、根据下图,分析声波在室内空间传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P407

答:

7、在厅堂里设置反射板,应考虑哪些要点?P410

答:(1)反射板最好装于(或悬挂在)大厅的顶棚下,以使反射声能不致因掠过前部席位听众而被吸收。(2)在满足建筑装修的同时,反射板的位置应尽可能低些,以使听众接受的直达声和反射声之间的时差减到最小。(3)根据需要加强大厅后部听众区域听音的要求,确定反射板的位置和倾斜角度。(4)为使后部听众区域都能得到反射声,反射板应有足够的宽度。反射板的边长不宜小于3m,以免反射声因反射边缘的衍射而减弱。(5)反射板应当是平面或接近于平面,对于所有频率的声音,反射板的吸声系数都应该很小。

五、计算题

1、【例3.1-3】P310

2、【例3.1-4】P310

3、【例3.1-5】P310

4、【例3.1-6】P311

5、【例3.2-1】P341

6、【例3.3-5】P391

7、【例3.3-6】P391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 ·试从隔热的观点来分析:(1)多层实体结构;(2)有封闭空气间层的结构;(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它们的传热原理及隔热的处理原则。 答:(1)多层实体结构:多层实体材料的传热方式主要是导热。处理原则:1)为了提高材料层隔热的能力,最好选用λ和α都比较小的材料;2)采用粘土方砖或外饰面采用浅色,可使隔热效果良好。 (2)有封闭空气间层的结构:在封闭空气间层中的传热方式主要是辐射。处理原则:1)在间层内铺设反射系数大、辐射系数小的材料如铝箔;2)外饰面的轻质隔热材料和浅色也很重要。 (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是当室外空气流经间层时,带走部分从面层传下的热量,从而减少透过基层传入室内的热量。处理原则:1)增加进气口和排气口处的风压或热压;2)通风间层内表面不宜过分粗糙,进、出口的面积与间层横截面的面积比要大。 ·为提高封闭间层的隔热能力应采取什么措施?外围护结构中设置封闭间层其热阻值在冬季和夏季是否一样?试从外墙及屋顶的不同位置加以分析。 答:提高封闭间层的隔热能力采取措施:(1)在间层内铺设反射系数大、辐射系数小的材料如铝箔;(2)把封闭间层放置在冷侧。 外围护结构中设置封闭间层,在冬季和夏季其热阻值情况: (1)空气间层的热阻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1)间层两个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对流换热;(2)是界面之间的辐射换热强度辐射换热。 (2)在有限空间的对流换热强度,与间层的厚度,间层的位置、形状,间层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所以,对流换热不同,屋顶和外墙的热阻不同。 (3)由于冬、夏空气间层所处的环境温度,其间层中的辐射和对流换热量都随环境温度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其辐射传热不同,在低温环境中辐射换热量比高温环境少,热阻较大。 ·试从降温与防止地面泛潮的角度来分析南方地区几种室内地面(木地板、水泥地面、磨石子地面或其它地面)中,在春季和夏季哪一种地面较好?该地面处于底层或楼层时有无区别? 答:从降温与防止地面泛潮的角度来看,在春季和夏季用选用:木地板.因为,在南方湿热气候区,在春夏季节,为了要避免“差迟凝结”现象(室外空气温度和湿度骤然增加时,室内物体表面由于热容量的影响而上升缓慢,滞后若干时间而低于室外空气的露点温度,当高温高湿的室外空气流过室内低温表面时必然发生大强度的表面凝结),用热容量小的材料装饰地板表面,提高表面温度,减小夏季结露的可能性,效果较好。若用木地板,处于底层时,由于地层土地的热惰性大,表面温度较低,结露更为严重,所以,用木地板时要架空地面,用空气层防结露。 ·采暖房屋与冷库建筑在蒸汽渗透过程和隔汽处理原则上有何差异? 答:采暖房屋:水蒸汽是由室内向室外渗透,隔汽层应设置在室内高温高湿的一侧 冷库建筑:水蒸气是由室外向室内渗透,隔汽层应设置在室外高温高湿的一侧 ·试说明一般轻质材料保温性能都比较好的道理,并解释为什么并非总是越轻越好? 答:轻质材料一般空隙率较大,导热系数随空隙率的增加而减小,所以材料的热阻比较大,保温性能比较好。但是,当材料轻(密度小)到一定的地步,太大的空隙率,会使对流传热显著增加,孔壁温差变大,辐射传热加大,这样会使大量的热量散失掉,保温性能降低。 ·试详述外保温构造方法的优缺点。 答:外保温的优点: (1)使墙或屋顶的主要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 (2)由于承重层材料的热容量一般都远大于保温层,所以,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 (3)外保温对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十分有利 (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并能防止热桥内表面局部结露。 (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

建筑物理考试试卷B

建筑物理期末试卷二 一、选择题(20*2’) 1、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2、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A.热流密度 B.热流强度 C.传热量 D.导热系数 3、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A.30~70 % B.50~60% C.40~70% D.40~50% 4、下列哪些措施虽有利于隔热,但不利于保温()? A.采用带有封闭空气层的隔热屋顶 B.采用通风屋顶 C.采用蓄水屋顶隔热 D.采用屋顶植被隔热 5、下列()不是我国目前规定寒冷地区居住房间冬季的室内气候标准气温? A.18℃ B.17℃ C.16℃ D.15 ℃ 6、对建筑防热来说,是()天气作为设计的基本条件。 A.多云 B.阴天 C.晴天 D.无所谓 7、适用于东北、北和西北向附近的窗口遮阳的形式为()。 A.水平式 B.垂直式 C.综合式

D.挡板式 8.光源显色的优劣,用(C )来定量来评价 A、光源的色温 B、光源的亮度 C、光源的显色性 D、识别时间 9.在采光设计中为了降低作为展览墙的亮度,(C )是合理的。 A.降低墙面上的照度 B.提高墙面上的照度 C.降低墙面反光系数 D.提高墙面反光系数 10、为了防止直接眩光,应使眼睛与窗口,眼睛与画面边缘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大于(A)。 A.14度 B.30度 C.60度 D.90度 11.采用天窗采光的美术馆,常采取措施降低展室中部观众区照度,其原因是(D )。 A、提高展览墙面照度 B、防止天窗产生直接眩光 C、消除一次反射眩光 D、消除二次反射眩光 12.在商店照明设计中,不宜采用(D ) A、白炽灯 B、卤钨灯 C、荧光灯 D、高压汞灯 13.有关光源色温的下列叙述中,(C)是正确的。 A、光源的色温是光源本身的温度 B、光源的色温是由光源的显色能决定的 C、光源的色温是由光源的光色决定的 D、白炽灯色温高于荧光高压汞灯 14. 在下列因素中,(B )与灯具的利用系数无关 A.灯具类型 B.灯泡电功率 C.房间尺寸 D房间表面反光系数.

房屋建筑学复习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建筑是_建筑物__与___构筑物__的总称。 2、常见的三种建筑尺寸是___标志尺寸、构造尺寸_和__ 实际尺寸_。 3、墙体按施工方式不同,有块材墙、板筑墙和板材墙。 4、木门窗的安装方法有立口和塞口两种。 5、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分为___梁板式楼板_ 、__无梁楼板_ 和___板式楼板。 6、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结构形式有_板式楼梯和梁板式楼梯_两种形式。 7、平屋顶的排水找坡可由材料找坡与结构找坡两种方法形成。 8、常见的变形缝有伸缩缝、沉降缝 _和_防震缝__。 9、伸缩缝的内部构造有平缝、错口缝、企口缝三种。 10、基本模数的数值为100mm,用M表示。 11、标准砖的尺寸是240mm?115mm?53mm。 12、在砖墙的组砌中,把砖的长方向垂直于墙面砌筑的砖叫__丁砖_,把砖的长度平行于墙面砌筑的砖叫_顺砖_。 13、基础按照构造形式可分为__条形基础__ 、__独立基础_ 和__联合基础_等。 14.平开木窗有门窗框、门窗扇、五金配件等组成。 15.建筑模数的数值为300mm。 16.在砖墙的组砌中,要求_错缝搭接_,并避免通缝的产生。 17.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景下部位的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18、楼梯一般有楼梯梯段、楼梯平台和楼梯护栏_三部分组成。 19、墙体按所在位置不同分为外墙和内墙。 20、饰面装修基层分为实体基础和骨架基础。 21.现浇钢筋混凝土正梁式楼梯按梁的数量和位置分为正梁式、反梁式和_单梁式_三种。 22.屋顶的排水方式有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 23.在开启的状态下能挡雨的窗是悬窗。 24.顶棚按构造形式分为_直接式_和_吊顶式_。 25、地坪层主要是有_素土层_、_垫层_和_面层_三个层次构成。 26、墙承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把楼梯分为_平台_和_踏步板_两个构件。 27.现浇钢筋混凝楼板按照受力特点分为板式楼板_、梁式楼板_和_无梁式楼板_三种 28.地基土质均匀时,基础应尽量_埋深_,但最小埋深应不小于_500_mm。 29.当墙身两侧室内地面标高有高差时,为避免墙身受潮,常在室内地面处设_水平方防潮层,并在靠土的垂直墙面设_垂直防潮层_。 30.吊顶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即_龙骨架_、_面层_和饰面材料__。 31.窗框的安装方法有_分离安装_和_成品安装_两种。 32.平屋顶泛水构造中,泛水高度应为_≥250_mm。 33.民用建筑物按规模与数量分为_大量性建筑_和_大型性建筑_。 34.窗与窗之间或窗与门之间的墙称为_窗间墙_,窗台下面的墙称为_窗下墙_。 35.根据土层的结构组成和承载能力,地基可分为_人工地基_和_天然地基_。 36、地下室根据埋入地下深度的不同分为_全地下室_ 和_半地下室_。 37.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按其受力和传力情况分为板式、梁板式和_无梁式三种。 38.民用建筑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可分为_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_。 39.《建筑统一模数》制中规定采用_100mm_作为基本模数值。 40.低层、多层住宅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_1050_mm。 41、非刚性基础(柔性基础)是指_钢筋混泥土_基础。 42、门窗过梁的主要形式有_砖拱过梁_、_钢筋砖过梁_和_钢筋砼过梁_。 43、应用最广泛的预制装配式楼板为预制空心板。 44、泛水是指屋面防水层与垂直墙面交接处的_防水处理__。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室内热环境:主要是由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及壁面热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室内微气候 2. 室外热环境:是指作用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因素的总称,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首要因素 3. 热舒适:指人们对所处室内气候环境满意程度的感受 4. 城市气候:在不同区域气候的条件下,在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气候。 5. 热岛效应:由于城市的人为热及下垫面向地面近处大气层散发的热量比郊区多,气温也就不同程度的比郊区高,而且由市区中心地带向郊区方向逐渐降低的现象 6. 传热:指物体内部或者物体与物体之间热能转移的现象 7. 热阻:指热流通过壁体时遇到的阻力,或者说它反映了壁体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8. 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 9. 材料的传湿:当材料内部或外界的热湿状况发生改变导致材料内部水分产生迁移的现象 10. 建筑物采暖耗热量指标:指按照冬季或采暖期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室外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11. 建筑通风:一般是指将新鲜空气导入人们停留的空间,以提供呼吸所需要的空气,除去过量的湿气,稀释室内污染物,提供燃烧所需的空气以及调节气温 12. 室内空气污染:指在室内空气正常成分之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或原有的成分增加,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室内空气的自净能力,而使空气质量发生恶化,对人们的健康和精神状态工作生活等方面产生影响的现象。 13. 日照时间:以建筑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受到的日照时数 14.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 15. 外遮阳系数:在阳光直射的时间里,透进有遮阳设施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没有遮阳设施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16. 窗口综合遮阳系数:(Sw)指窗玻璃遮阳系数SC与窗口的外遮阳系数SD的乘机 二、填空及选择 1、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有室外气候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家用电器等设备的影响和人体活动的影响。 2、人的冷热感觉不仅取决于室内气候,还与人体本身的条件(健康状况、种族、性别、年龄、体形等)、活动量、衣着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 3、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 4、城市与郊区相比,郊区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多,城市的平均风速低,郊区的湿度大,城市的气温高,城市气候的特点表现为热岛效应。 5、按照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将我国划分成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及温和地区五个区。 6、风向和风速是描述风特性的两个要素。 7、对流换热系数α 的单位是W/m2·K,热阻R的单位是m2·K/W 8、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可分为:保温、承重合二为一构造;保温层、结构层复合构造以及单一轻质保温构造三种。 9、建筑物的通风中,产生压力的原因有:风压作用和热压作用。 10、外围护结构由于冷凝而受潮可分为表面凝结和内部冷凝两种。

一级建筑师考试《建筑物理与设备》练习题(19)

1.关于水枪的充实水柱,下列哪个论述不正确()? A.一般不应小于7m B.甲、乙类厂房,超过六层的民用建筑,超过四层的厂房和库房内,不应小于10m C.高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内,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3m D.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至少一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2.北京某工厂精密机电产品加工车间侧面采光工作面上天然光照度为150Lx,其采光系数是:() A.5% B.3% C.2% D.1% 3.在车间内,工人每日工作8小时,噪声标准的极限值Leq是下列哪个数值()? A.85dB B.95dB C.115dB D.120dB 4.下列对空调机的描述,哪一条是正确的()? A.只能降低室内空气温度 B.只能降低室内空气含湿量 C.能降低室内空气温度和含湿量 D.能减少室内空气异味 5.地下室、半地下室及25层以上的建筑,燃气引入管宜设采用何种阀门()? A.截止阀 B.闸阀 C.安全阀 D.快速切断阀 6.当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分户热计量装置采用热量表时,系统的公用立管和入户装置应设于何处()? A.明装于楼梯间 B.设于临楼梯间或户外公共空间的管井内 C.明装于每户厨房间 D.设于邻厨房的管井内 7.关于太阳辐射,下述哪一项不正确()? A.太阳辐射的波长主要是短波辐射 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分为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 C.同一时刻,建筑物各表面的太阳辐射照度相同 D.太阳辐射在不同的波长下的单色辐射本领各不相同 8.某车间吸声量为200㎡,经过吸声减噪处理,吸声量变为400㎡,室内噪声级能降低()dB? A.3 B.6 C.8 D.10 9.在点声源的情况下,接受点与声源的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大约降低多少分贝()? A.1dB B.2dB C.3dB D.6dB 10.下列叙述中,哪组答案是正确的()?Ⅰ长度大于7m的配电装置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Ⅱ高压配电室和电容器室,临街一面宜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Ⅲ有人值班的配变电所,宜设有上下水设施;Ⅳ变压器室、电容器室、配电装置室、控制室的附属房间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明敷线路通过;V变压器室自然通风的进风和排风的温差不宜大于15℃ A.Ⅱ、Ⅲ B.Ⅱ、Ⅲ、Ⅳ

房屋建筑学考试重点(可缩印)

建筑设计包括两方面内容,主要是指对建筑空间的研究以及对构成建筑空间的研究以及对构成建筑空间的建筑物实体的研究。 建筑物根据其使用性质,通常可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两大类。根据其生产内容的区别划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不同类别,非生产性建筑可统称为民用建筑。 建筑物的组成通常由楼底层、墙或柱、基础、楼电梯、屋盖、门窗等几部分组成。 建筑物的构成系统:结构支承系统和围护、分隔系统 从空间角度看,公共建筑通常由使用空间、辅助空间和交通空间三种空间组成。 使用房间的面积大小,主要是由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面积、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等因素决定的。 决定建筑平面形状的因素:设备、家具数量和布置方式,使用者的活动方式,采光、通风等其他要求。 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原则:满足使用高峰时人流、物流需要尺寸,紧急疏散要求,采光通风的需求,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 交通联系部分包括:走道、门厅、过厅、楼梯、电梯。 走道:走道宽度应符合人流;走道长度对消防疏散的影响最大。 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渡、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 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为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建筑物内部某些人流或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缓冲作用。 流线组织:指对于人流和物流的合理组织,其主要原则是保证使用的方便和安全。 建筑平面组合的方式:串联式组合(将各使用部分之间互相串通)、并联式组合(通过走道或一个处在中心位置的公共部分,连接并联的各个使用空间)、混合式组合(混合使用以上两种方法,往往根据需要,在建筑物的某一个局部采用一种组织方式,而在整体上以另一种组合方式为主)。 决定建筑物某部分净高的因素:家具、设备的安置和使用高度,人活动所需要的使用高度,满足生理、心理要求的其他标准,节能要求。 层高的构成:使用高度/净高,结构构件的高度,设备占用的高度。 影响确定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因素:城市规划的要求、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选用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城市消防能力的影响。

建筑物理期末复习题

建筑热工学 1.为什么人达到热平衡并不一定舒适? 人体达到热平衡是达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q=±qc±qr-qw 由于式中各项还受一些条件的影响,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动,许多不同组合都可以满足热平衡方程,但人体的热感却可能有较大差异,从热体热舒适考虑,单纯达到热平衡是不够的,还应使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 2.室内热环境有哪些因素?通过建筑设计能够最有效改善的是哪些因素? 室内热辐射,室内湿度,室内温度,室内气流。 能通过设计有效改善的是室内温度,室内气流,室内湿度。 3.室外气候因素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影响室内环境?哪些情况有利?哪些不利? 辐射传热,对流传热,导热。 有利: 不利: 3.决定气候的因素有哪些?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的哪些方面?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位置,人类活动--影响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 4.为什么我国规定维护结构的传热阻,不得小于最小传热阻? 保证内表面不结露,即内表面温度不得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同时还要满足一定的热舒适条件,限制内表面温度,以免产生过强的冷辐射效应。 5.详述外保温构造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1、使墙或屋顶的主要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 耐久性; 2、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 3、外保温有利于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 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并能防止热桥内部表面局部结露 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 缺点: 1、适用于规模不太大的建筑,才能准确判断外保温是否提高房间的热稳定性; 2、在构造上较复杂,必须有保护层; 3、由于要设保护层,所以造价要高. 6.在夏热冬冷地区,适宜采用哪些遮阳方式? 7.分别详述多层实体维护结构,有封闭空气层维护结构,带通风空气层围护结 构,制备覆盖围护结构的隔热机理及适应性。 1.多层实体结构的传热抓药是实体结构的导热,在进行隔热处理时可通过增 加实体结构的热阻,以降低结构的导热系数,从而增加隔热能力。

建筑物理试题库+答案(17)

建筑环境物理试题(1)及答案 建筑热工部分(34分) 一、填空(每题3分,共12分) 1、空气的绝对湿度 b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a.能;b.不能) 2、下列各量的单位是:对流换热系数α b ;热阻R a (a.m2K/W;b.W/m2K) 3、太阳赤纬角的变化范围 c a.[0°,90°); b. [0°,90°]; c. [-23°27’, 23°27’] 4、人体正常热平衡是指对流换热约占25%~30%;辐射换热约占45%~50%, 蒸发散热约占25%~30% 二、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15分) 1、说明室外综合温度的意义 答:室外综合温度是由室外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当量温度和建筑外表面长波辐射温度三者叠加后综合效果的假想温度 2、说明最小总热阻的定义式中[Δt] 的意义和作用 答:[Δt]为室内空气温度和围护结构内表面间的允许温差。其值大小反映了围护结构保温要求的高低,按[Δt]设计的围护结构可保证内表面不结露,θi不会太低而产生冷辐射。 3、说明露点温度的定义 答:露点温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开始出现凝结的温度 4、保温层放在承重层外有何优缺点? 答:优点:(1)大大降低承重层温度应力的影响 (2)对结构和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 (3)防止保温层产生蒸气凝结 (4)防止产生热桥 (5)有利于旧房改造 缺点:(1)对于大空间和间歇采暖(空调)的建筑不宜 (2)对于保温效果好又有强度施工方便的保温材料难觅 5、说明四种遮阳形式适宜的朝向 答:水平遮阳适宜接近南向的窗口或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北向附近窗口 垂直遮阳主要适宜东北、北、西北附近窗口 综合遮阳主要适宜东南、西南附近窗口 挡板遮阳主要适宜东、南向附近窗口 建筑光学部分(33分) 一、术语解释,并按要求回答(每小题2分,共10分) 1、照度:被照面上某微元内光通量的面密度 2、写出光通量的常用单位与符号 光通量的常用单位:流明,lm (1分) 符号:φ(1分) 3、采光系数:室内某一点天空漫射光照度和同一时间的室外无遮挡水平面

房屋建筑学试题及答案

房屋建筑学试题及答案 房屋建筑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建筑设计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除大型、特殊的建筑外,仅两个阶段:初步设计---方案图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注:初步设计阶段的成果是方案,故又称方案设计阶段;下阶段是扩大初步设计,又称技术设计阶段;最后是施工图阶段----教材未分清楚,应更正。) 2.建筑设计依据包括常年洪水位和地下水位。(√ ) 2.施工图阶段才应绘制建筑总平面,主要是确定建筑的建造位置。(×,都应有总图,但设计深度不同。) 3.对于大多数民用建筑而言,日照是确定房屋正面间距的主要依据。(√ ) 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普通住宅的层高,以2.8米为宜。(√ ) 5.风玫瑰图表明了1个地区1年中,不同风向出现的频率,甚至包括夏季主导风向。(√) 6.楼梯平台的宽度应大于或等于梯段宽度。(√ ) 7.在施工图阶段,建筑设计包括照明设计、给排水设计。(×,不包括) 8.施工图的总平面加上配景和色彩,更直观易懂。(×,不应加与施工无关的内容) 9.中学校普通教室面积的大小,一般由学校决定。(×) 10.按照有关规范,建筑内部装修材料按其使用部位和功能,分为6类。(×。7类)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方案阶段的建筑剖面,可包括以下内容(C ) A.建筑的剖切与投影部分、设计绝对标高、环境和配景、电梯井剖面; B.建筑轴线、设计标高、高度尺寸、室外地坪; C.设计标高、环境和配景、楼梯剖面、文字标注; D.绘图比例、高度尺寸、建筑轴线、建筑阴影。 2.在面积定额指标中.所谓户均使用面积是指(D) A.有效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B.建筑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最终版

掌握单一材料层、组合材料层和封闭空气间热阻的求法。 单层平壁的稳定热导:热阻--R=d/λ,热流密度(热流强度):q λ=(θi -θe ) /R 多层平壁的稳定热导:热阻--∑R=R1+R2+……+Rn ,热流密度:q λ=(θi -θe ) /∑R 组合壁的热导:加权平均热导:R=∑h/∑(h/R) 会求通过多层平壁的总热流密度和总传热阻。 传热阻R 0=R i +∑R+R e ,其中R i =1/αi ,∑R=R 1+R 2+……+R n , R e =1/αe 热流密度q=(t i -t e ) /R 0 *熟练掌握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计算;求室外综合温度最高值t sa,max 及出现时间τtsa,max 1室外综合平均值te =tsa +αs I /αe 2太阳辐射热等效温度的振幅A ts =αs (I max -I )/αe 3室外气温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及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时间 t sa,max =15h 。τImax =8h (东墙),12h (屋顶)、16h (西墙) 4 I max 与t e,max 出现的时差:△τ=|τImax -τte,max | 5室外综合温度的振幅及最大值At sa =(A te +A ts )β (时差修正系数β根据A ts / A te 及△τ查表得到) t sa,max =tsa +At sa 6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 τtsa,max =τte,max ± Ate Ats Ats +×△τ (计算西墙取“+”,计 算东墙或屋顶取“-”) 了解窗口遮阳基本形式,重点计算水平式遮阳板的尺寸。 水平式:水平挑出长度L =H*ctgh s *cosγs,w ,两翼挑出长度D=H*ctgh s *sinγs,w 。(γs,w =|As-Aw|) 理解四个基本光度量的概念 光通量Φ,lm 流明 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各个方向发出的光能数量,说明光源的发光能力。 发光强度I ,cd 坎德拉 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 表示光源在某个方向上发出的光通量的空间密度I=Φ/Ω, Ω=A/r 2 照度E ,lx 勒克斯=lm/m 2 被照面上单位面积接受的光通量,说明物体的被照射的程度E=Φ/A,照度可以直接相加E 总=E 1+E 2+…+E n 。 亮度L ,sb 熙堤,cd/ m 2光源在视线方向(α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光强,表示发光面的明亮程度。L α=I α/(A*cosα) 电光源光强I 与被照面照度E 的关系 1当直射光线与被照面垂直时(正射)E=I/ r 2 (距离平方反比定律) 2当直射光线与被照面的法线成α角时(斜射)E=Icosα/r 2(照度余弦定律) 照度与亮度的关系(L ←→E ) 1由光源表面的亮度形成被照面的照度(L→E )E=LαΩcosθ 2由照度形成的表面亮度(E →L )1)反光材料(光透射比ρ≥0.6);L=ρE/π 2)透光材料(光透射比τ≥0.6);L=τE/π 熟练掌握两个定律(照度余弦定律、立体角投影定律)的应用。 照度余弦定律,当直射光线与被照面的法线成α角时(斜射)E=Icosα/r 2 立体角投影定律,由光源表面的亮度形成被照面的照度(L→E )E=LαΩcosθ Ω=A l cosα/r 2 采光系数和采光系数标准值的概念 采光系数C,% C= Ew En 面上天然光照度同时刻室外全云天地平然光照度室内工作面上某点的天×100%,规定,我国Ⅲ类光气候区的临界照度Ew=5000lx 采光系数标准值—室内和室外天然光临界照度时的采光系数值。 采光系数最低值—侧面采光事,房间典型剖面和假定工作面 交线上采光系数最低一点的数值 声音的概念,声压级的定义及其叠加方法 声音的概念: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介质的振动,以波动方式疏密相间地在介质中传播形成声波,声波作用于人耳便形成声音。声波是纵波,即介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用声 线表示。声音产生的必要条件:声源、传声介质(根据介质的不同,声音分为空气声和固体声) 声压与声压级:声压p,Pa 帕斯卡)—介质中有无声波传播时压强的该变量。可闻声的声压范围:p min =2×10-5 Pa(听阀),p max =2×10Pa (痛阀)。声压级Lp ,dB 分贝)Lp=20lg p/p 0其中基准声压p 0=2×10-5Pa 。可闻声的声压范围:Lp=0~120dB 。 声压级的叠加:1)n 个相等声压级Lp 1叠加(总声压级Lp≠nLp 1)Lp= Lp 1+10lg n 。2)连个不相等声压级叠加(Lp 1 > 声波平面反射和曲面反射的特点,用反射定律作图 1平面反射时,真声源S 与虚声源S ’对称于反射面,反射声可视为从虚声源发出的直达声。 2凸面反射产生声扩散,凹面反射产生声聚焦。 3当反射声与直达声的声程差大于17m (或时差超过50ms )时,就可能产生回声。*作图:p383 吸声系数和吸声量的概念及其求法。 吸声系数α=入射声能 吸收声能(包括投射) 当α=0→入射声能全被 反射,当α=1→入射声能全被吸收,一般地0<α<1查表p433 吸声量A, m 2 A=S×α S —构件材料表面积,m 2。若房间的内表面由多种不同材料组成,其面积和吸声系数分别为S1、S2…、Sn 和α1、α2…、αn ,则此房间的总吸声量为A= S1α1+ S2α2+…+Snαn =∑Sα 。平均吸声系数 α= ∑S A *混响时间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1混响时间T 60,s )当室内声场达到稳态时,声源停止发声,其声压级衰减60dB 所经历的时间。 塞宾公式(应用条件:2.0πα) T 60= mV 4)1ln(S V 161.0+--α V —房间容积,m 3;A —室内表面总吸声量,m 2,A=∑S α。 伊林公式(应用条件:声场充分扩散,声吸收式均匀的)T 60= mV S V 4)1ln(161.0+--α 。当 α→1时,-ln(1- α)→∞, T 60→0。 当 α→0(较小)时,-ln(1- α)≈ α, 伊林公式转换为塞 宾公式。 在计算室内混响时间时,需将各种材料在各个频带的无规则入射吸声系数代入公式求出T 60。通常取125,250,500,1000,2000,4000Hz 六个频带的吸声系数。 4mV 为空气吸声单位。 透声系数、隔声量的概念,隔声质量定律 透声系数τ: ο ττE E 入射声能投射声能= 隔声量R ,dB (也叫传声损失TL )—构件一侧入射声与另一侧透射声的声压级之差,说明构件对空气声的隔绝能力。 10 /101 lg 10R R -?→?=ττ 。τ↑→R ↓→隔声性能越差;τ↓→R ↑→ 隔声性能越好 隔声质量定律:隔声质量定律,吻合效应。R=20lgf+20lgM-48 f —入射声频率,Hz ;M —墙体面密度,kg/ m 2(查表)。M ↑或f ↑→R ↑。 各种墙体(重质墙、轻质墙、组合墙)的隔声特性噪声评价数、等效声级的概念及其求法 重质密实墙(M ≥40kg/m 2)1当层墙—隔声质量定律,吻合效应。R=20lgf+20lgM-48 f —入射声频率,Hz ;M —墙体

2017年度房屋建筑学考试资料

一、填空题 10. 右图示中木门框构造示意, A为贴脸板,B为筒子板 B变形缝的种类有伸缩缝、_沉降缝抗震缝____ B标准普通砖的尺寸是__ 240mm*120mm*53mm ________ B单层厂房柱顶标高应符合__3__M的模数。 B当墙身两侧室内地面标高有高差时,为避免墙身受潮,常在室内地面处设_水平防潮层_,并在靠土的垂直墙面设_垂直防潮层_。 D吊顶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即______吊筋面层___和骨架。按骨架材料不同分为_____木骨架金属骨架 __吊顶。 D独立式生活间是_距厂房一定距离,用走廊和通道与车间联系__的一种布置方式。它的特点是_平面布置灵活,对车间通风采光无影响,不受车间有害因素的干扰,卫生条件好,但占地多,与车间联系不够方便_。 F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楼板或板下凸出物的底面的 _垂直距离。 F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楼板或板下凸出物的底面的_垂直距离。 G钢筋混凝土预制踏步的断面形式有. 一字形 L形三角形等。在不增加梯段长度的情况下,为了增加踏步面的宽度,常用的方法是踏步前缘挑出形成_。 G根据《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当厂房跨度在18m和18m以下时,应采用扩大模数___30M_的系列;当厂房跨度在18m以上时,应采用扩大模数____60M__的系列。 J基础按所用材料及受力特点可分为刚性基础;非刚性基础。 J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三方面。 J建筑工业化的特点:设计标准化、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J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规定我国的基本模数的数值为 100mm ,符号为 M ;导出模数分为 J 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J建筑物的结构按其选用材料不同,常可分为木结构,_钢结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四种类型 J建筑物体量交接的三种形式是直接连接咬接走廊或连接体连接。 J卷材防水屋面上人的常用预制混凝土块作保护层,不上人的屋面用绿豆砂、石粒、作保护层。 K抗震设防地区,为了增加整体性和稳定性,多层砖混结构的墙体中,还需设置贯通的圈梁,并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连接,形成空间骨架。构造柱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L楼板层的基本构成部分有楼层地面、楼板、顶棚等。 L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楼梯____梯段宽度_____ L楼梯踏步高度成人以 150mm 左右较适宜,不应高于 175mm ;踏步宽度以300mm 左右为宜,不应窄于 260mm ;踏步出挑一般为 20-30mm 。 L楼梯一般由梯段、平台、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为了减轻疲劳,连续踏步步数一般不宜超过 18 级,但也不宜少于 3 级。 M门按开启方式分类有平开门、弹簧门、推拉门和折叠门、转门。 M门连窗代号是__MC ______、钢窗代号是__ GC___,门的代号是M M木门窗的安装方法有立樘和塞樘两种。 P平面按照使用性质分类,可分为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两类。使用部分又可分为__主要房间__

柳孝图版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柳孝图版建筑物理 复习资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柳孝图版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第一份 建筑热工篇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1、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2、人体热平衡的影响因素: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qm,对流换热量qc,辐射换热量qr,人体的蒸发散热量qw 8、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室外气候因素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风降水 2)室内的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 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 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3)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4)蒸发减弱、湿度变小;5)雾多、能见度差。 10、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11、微气候影响因素:地段下垫面,建筑群布局、选用的建筑材料等第二章传热基本知识 1、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1h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材质的影响、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影响。 2、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 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内的换热与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流体运动状况、流体与固体壁面温度差、流体的物性、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自然对流换热受迫对流换热 3、辐射热射线的传播过程叫做热辐射,通过热射线传播热能就称为辐射传热。辐射传热特点: 1)在辐射传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化;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 3)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一切物体,不论它们的温度高低都在不间断地想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辐射传热是物体之间相互辐射的结果,不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凡能将辐射热全部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白体,能全部吸收的称为绝对黑体,能全部透过的则称为绝对透明体或透热体。吸收系数接近于1的物体近似地当作黑体。 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波长从0到∞范围的总能量,称作物体的全辐射本领,通常用E表示,单位为W/㎡。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某一波长的能量称为单色辐射本领。 灰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与黑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相似,且单色辐射本领不仅小鱼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两者的比例为不大于1的常数。 选择性辐射体:只能吸收和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能,并且其单色辐射本领总小于同温度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 4、平壁稳态传热过程:平壁内表面吸热,平壁材料层导热,平壁外表面散热

建筑物理试题库+答案(13)

浙江大学建筑学建筑物理历年试题 2000年 建筑热工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最小传热阻:是设置集中采暖设备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最低要求,能够保证在系统正常供热及室外实际空气不低于室外计算温度的前提下,围护结构内表面不致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P56 2材料蓄热系数:在建筑热工学中,把无限厚的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与温度波动振幅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谐波作用下的“材料蓄热系数”。 P46 3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边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为该状态的下空气的露点温度。 P77 4遮阳系数:是指在照射时间内,透过有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无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P123 5热舒适必要条件: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量正好与人体所处环境的热交换量处于平衡状态。即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有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P6 二简答题 1稳态导热时,材料内部温度的分布直线的斜率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成反比,对么?为什么。 P42-43 答:正确的,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热阻越小,室内外表面的温差就越小,材料内部温度的分布直线的斜率就越小(斜率=温度变化/厚度)。所以成反比。 2简述用普通玻璃制成温室的原理 答:建筑中应用的普通玻璃对于可见光的透过率高达85%,其反射率仅为7%,显然是相当透明的一种材料,但对于红外线却几乎是非透明体。用这种玻璃制作的温室,能透入大量的太阳辐射热而阻止室内的长波辐射向外透射,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P30 3为了更好的组织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哪些问题?

房屋建筑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1.建筑物的分类 根据使用性质可分为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统称民用建筑),民用建筑根据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2 绝对标高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统一规定的基准面作为零点的标高。我国规定以黄海的平均海平面作为标高的零点; 相对标高:将是建筑物底层室内某指定地面的高度定为±0.000,单位为米,高于标高的为正标高,反之为负标高. 净高:指空间内楼地面到顶棚或其它构件底面间的距离 层高:相临两层楼地面间的距离 层高=净高+结构高度+装修高度+设备层高度 3基地红线:工程项目立项时,规划部门在基地蓝图上划定的建筑用地范围。 拐点表明坐标:X坐标表示南北向,Y坐标表示东西向,数值向北,东递进. 4建筑物与基地红线的关系 (1)建筑基底必须控制在红线范围内(包括基础、管线等) (2)与相邻基地间留出消防通道,符合防火规范 (3)高度不应影响相邻建筑的最低日照要求 (4)台阶、平台不得突出城市道路红线之外,其上部的突出物应在规范规定的高度以上和范围之内,才允许突出于城市道路红线之外(5)紧接基地红线的建筑物,除非相邻地界为城市规划规定的永久性

空地,否则不得朝向邻地开设门窗洞口,不得设阳台、挑檐,不得向邻地排泄雨水或废气 5建筑物构成系统三大类:结构支承系统,围护、分隔系统,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有关的其他系统(P5) 作用:结构支承系统--结构受力、保证结构稳定 围护、分隔系统--围合、分隔空间 其他系统--设备系统 6风玫瑰 根据气象资料总结的当地常年及夏季的主导风向及其出现的频率,绘制出的图形称风玫瑰图。P58 6常用结构体系

(1)墙体承重结构 定义:以部分或全部建筑外墙以及若干固定不变的建筑内墙作为垂直支承系统的一种体系 分为:砌体墙承重的混合结构系统,适用低层、多层的建筑钢筋混凝土墙承重系统,适用于各种高度的建筑,特别是高层 建筑 墙体布置可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 承重墙不宜多开洞,位置不可任意更改 适用于室内空间功能和尺度相对固定的建筑物 不适于经常灵活分隔空间或内部空旷的建筑物 (2)骨架结构体系 一根横梁和两根柱子代替承重墙,节约空间 内外墙均不承重,可灵活布置和移动 适用于需要灵活分隔空间的建筑物或内部空旷的建筑物,而且建筑立面处理较为灵活 (3)空间结构体系 空间结构支承系统——各向受力,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材料的性能,结构自重小,是覆盖大型空间的理想结构形式。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一、传热的基本方式 0.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1.传热的特点:传热发生在有温度差的地方,并且总是自发地由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3.导热:定义:指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时,靠物质微观粒子(分子、原子、自由电子等)的热运动引起的热能转移现象。导热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发生,但只有在密实的固体中才存在单纯的导热过程。 4.对流:定义: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中,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促使流体产生对流的原因:1.本来温度相同的流体,因其中某一部分受热(或冷却)而产生温度差,形成对流运动,称为“自然对流”.2. 因受外力作用(如风吹、泵压等)迫使流体产生对流,称为“受迫对流”。工程上遇到的一般是流体流过一个固体壁面时发生的热量交换过程,称为“对流换热”。单纯的对流换热不存在,总伴随有导热发生。 5.辐射:定义:辐射指依靠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热射线(能产生显著效应的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现象。自然界中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 )的物体,都能发射辐射热,同时,也不断吸收其它物体投射来的辐射热。特点:辐射换热时有能量转化:热能--辐射能--热能。参与换热的物体无须接触。 6.温度场:热量传递的动力是温度差,研究传热时必须知道物体的温度分布。对某一物体或某一空间来说,某一瞬时,物体内各点的温度总计叫温度场。物体内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定温度场;反之,则为不稳定温度场。 二、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1.平壁导热:定义:指通过围护结构材料传热。 2.经过单层平壁导热: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称为热流强度。热阻:导热过程的阻力。为导热体两侧温差与热流密度之比。在同样温差条件下,热阻越大,通过材料层的热量越少;增加热阻的方法:加大平壁厚度或选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 4.对流换热:体与温度不同的物体表面接触时,对流和导热联合起作用的传热。对流换热系数:物理意义是:当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温度差为1K 时, 1m*1m 壁面面积在每秒所能传递的热量。 5.辐射换热:本质:物体表面向外辐射出的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电磁波的波长可从10-6M 到数公里;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落到物体上可产生各种不同的效应.特点:(1)辐射换热中伴随有能量形式的转化:一物体内能→电磁波→另一物体内能;(2)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故辐射换热不需有任何中间介质,也不需冷热物体直接接触;(3)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在不停地对外辐射电磁波,辐射换热是两物体互相辐射的结果。 三、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1.水蒸气分压力:湿空气:指干空气与水蒸气的混合物。水蒸气的含量未达到限度的湿空气,叫未饱和湿空气;达到限度时则叫饱和湿空气。饱和蒸汽压(或最大水蒸气分压力):处于饱和状态的湿空气中水蒸气所呈现的压力。标准大气压下,饱和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空气湿度:湿度:空气的干湿程度。绝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绝对湿度一般用f 表示;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用饱和蒸气量 fmax 表示。相对湿度:一定温度和大气压下, 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蒸气量的百分比。表示为 e/E.100% 3.露点温度:(设不人为地增加或减少空气含湿量,而只用干法加热或降温空气) 某一状态的空 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该状态下空气 的露点温度,用 tc 表示。 四、稳定传热 1.平壁的稳定传热:传热过程:室内、外热环境通过围护结构而进行的热量交换过程,包含导热、对流及辐射方式的换热,是一种复杂的换热过程稳定传热过程:温度场不随时间而变的传热过程。c a 00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