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重力势能》同步练习(最新整理)

人教版必修二《重力势能》同步练习(最新整理)
人教版必修二《重力势能》同步练习(最新整理)

图1

的物体匀速地吊起一段距离,那么作用在物体上各力的做功情况应该

图2

图4

有1/4的长度悬在桌边缘,问从开始到链条刚滑离桌面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化了多

高中化学教案-苏教版化学必修二整理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 原子序数=质子数 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 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3. 化学键(重点) (1)离子键: A. 相关概念: 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 A. 相关概念: 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NH3,CH4,CO2,HClO,H2O2) 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整理)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周期序数=;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F除外) 周期表结构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周期:每个横行称为周期;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1增加到8。(第一周期除外) 族:每个纵行称为族;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注意:一定要记住主族的表示方法。 (二)、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一般说来,元素的金属性就是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因为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1、2、3个,容易失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就是元素原子的得电子的能力(因为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个,容易得电子)。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 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 1.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解析:选D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A、B、C正确,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B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A错误;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C错误;由H到He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错误。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C A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为;D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Al<Na B.金属性:Na>Al C.原子序数:Na>Cl D.原子半径:Cl>Na 解析:选B A项中核电荷数大小关系为Al>Na,错误;B项中元素的金属性关系为Na>Al,正确;C项中Na是11号元素,Cl是17号元素,所以原子序数:Na<Cl,错误;D项中11~17号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所以原子半径:Cl<Na,错误。 5.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硫化氢>氯化氢 解析:选D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则生成相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应为氯化氢>硫化氢,故D项符合题意。 6.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半径为: N O Si P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10-10 0.75 0.74 1.17 r m) A.1.43×10-10 m B.1.1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 解析:选B P与N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P>N,则原子半径r>0.75,P与Si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全书复习纲要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周期序数= ;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 、F 除外) 周期表结构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二化学答案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A A D A B C B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C C B D B B D 三、填空题(每空2分) 21.(1) NaHCO3 ==Na++ HCO3-(2) H2CO3 H++ HCO3- (3)NaHCO4 ==Na++ H++SO42-(4)CaCO3==Ca2++CO32- 22.问题1: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问题2:C(金刚石、s)==C(石墨、s):△H== —1.90kj/mol. 23.(1)正向(2)BD (3)n(D)>0.6mol,n(C)=1.8mol,n(D)>0.5mol。 24.(1) E NaClO ,I NH3。(2) Cl2+2OH-==Cl-+ClO-+H2O 。 高温高压 (3) N2+3H22NH3 催化剂 (4)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不能使气体和阴离子通过,防止了氢气与氯气混合发生危险,以及氯气与碱的反应。 四、实验题(每空2分)

25.(1)锥形瓶溶液颜色交化,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无色,且30s不变。 (2)酸碱指示剂自身为有机弱酸碱。 (3)0.1288mol·L—1。(4)①③,②④。 五、计算分析题(6分) 26.(1)否当a=3时,b=6,该温度下不存在pH=6的一元强碱(1分) (2)否 a=5时,Va>Vb(V a=103a—14Vb),与题意不符 (3)3.5<a<4.67(2分)。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9年4月期中联考高二化学双向细目表 题型序 号 知识点 能力层次 分 值 难度实际难度 识 记 理 解 应 用 分 析 选择题1 考查点电荷及库仑定律√ 3 0.8 2 考查库仑的贡献√ 3 0.8 3 考查电场强度的概念√ 3 0.7 4 考查电场线和磁感线√ 3 0.65 5 考查静电现象的应用 3 0.7 6 考查电容、电动势、电流单位√ 3 0.8 7 考查电流强度计算√ 3 0.8 8 考查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3 0.8 9 考查焦耳定律实验√ 3 0.7 10 考查磁场方向√ 3 0.65 11 考查物理学史事实√ 3 0.8 12 考查安培定则√ 3 0.65 13 考查左手定则√ 3 0.65 14 考查磁感应强度概念√ 3 0.7 15 考查洛伦兹力方向√ 3 0.7 16 考查磁化与退磁√ 3 0.8 17 考查磁性材料应用√ 3 0.75 18 考查安培力计算√ 3 0.65 19 考查安培力受力分析√ 3 0.6 20 考查电磁感应发现√ 3 0.8 21 考查电磁感应条与法拉第定律√ 3 0.6 22 考查交流电的有效值√ 3 0.8 填空23 考查元电荷√ 2 0.8 24 考查电容光焕发√ 2 0.7 25 考查电能计算√ 2 0.7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二测试题

专题二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氢氧化钾与硝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D.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 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B.铝与稀盐酸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与O2的燃烧反应 3、某一反应物的浓度为1.0mol/L,经过20s后,它的浓度变成了0.2mol/L,在这20s内它的反应速率为() (A) 0.04 (B) 0.04mol / L (C) 0.04mol / (L?S) (D) 0.8mol / (L?S)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该物质燃烧热的是() A.2H2(g)+O2(g)==2H2O(l);△H=-572 kJ/mol B.H2(g)+1/2 O2(g)==H2O(g);△H=-242 kJ/mol C.C(s)+1/2 O2(g)==CO(g);△H=-110.35 kJ/mol D.C3H8(g)+5O2(g)==3CO2(g)+4H2O(l);△H=-2220.0 kJ/mol 5.反应4A(s)+3B(g)== 2C(g)+ 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1 B.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 C.在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1 D.在这2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小的 6、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 7.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减小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 8.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必修二化学方程式 1、Li 与02 反应:4Li + 02 2Li2 O 2、Na 与02 反应:2Na+O2 Na2O2 3、Na 与H20 反应:2Na+2H2O===2NaOH+H2 T 4、K 与H20 反应:2K+2H2O===2KOH+H2 f 5、卤素单质F2与氢气反应:F2 + H2 === 2HF 6、卤素单质CI2氢气反应:CI2 + H2 === 2HCI 7、卤素单质Br2与氢气反应:Br2 + H2 === 2Br 8、卤素单质I2与氢气反应:I2 + H2 === 2HI 9、氯水与饱和溴化钠反应:CI2+2NaBr===Br2+2NaCI 10、氯水与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应: CI2+2NaI===I2+2NaCI 11、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反应:Br2+2Nal===l2+2NaBr 4、Mg 与H20 反应:Mg+2H2O === Mg(OH)2+H2 T Al 与HCI 反应:2AI+6HCI===2AICI3+3H2 T Mg 与HCI 反应:Mg+2 HCI === MgCI2+ H2 T 5、Na与CI2反应(点燃): 6、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Ba(0H)2 ?8H2O 与NH4CI 的反应: Ba(0H)2 ? 8H2O+2NH4CI==BaCI2+2NH3 T +10H2O 2、原电池原理 典型的原电池(Zn-Cu原电池) 负极(锌):Zn-2e-===Zn2+ (氧化反应) 正极(铜):2H++2e-===H2 T (还原反应)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总反应离子方程式:Zn+2H+===Z n2++H2 T 3、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受热分解:2H2O2 催化剂 △2H2O+O2 T 4、Na2SO4 与CaCI2 反应:Na2SO4+CaCI2===CaSO4 J +Na2CO3 5、高炉炼铁: 2C + 02 === 2C0 Fe2O3 + 3C0 ==2Fe + 3CO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 (1 )氧化反应(与02的反应):「II; 点燃CO2(g)+2H2O(I)(2)取代反应(与CI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生成四种不同的取代物): 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 (1 )氧化反应(与02的反应):C2H4+3O2 点燃 2CO2+2H2O (2)加成反应((与Br2的反应): ⑶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CH2=CH2 + H2CH3CH3 CH2=CH2+HCICH3CH2CI (一氯乙烷)CH2=CH2+H2O CH3CH2OH (乙醇) (4)聚合反应: (乙烯制聚乙烯)①(氯乙烯制聚氯乙烯) ②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与02的反应):2C6H6+15O2 点燃12CO2+6H2O (2)取代反应:

(完整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二)

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 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v(B)= () c B t ? ? = () n B V t ? ??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 A(正方向)=V A(逆方向)或n A(消耗)=n 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题集(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全套同步练习 目录 1.1.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化学苏教版必修2) (3) 1.1.2元素周期律(化学苏教版必修2) (7) 1.1.3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化学苏教版必修2) (12) 1.2.1离子键(化学苏教版必修2) (18) 1.2.2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化学苏教版必修2) (23) 1.3.1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化学苏教版必修2) .. 27 1.3.2不同类型的晶体(化学苏教版必修2) (31) 2.1.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苏教版必修2) (36) 2.1.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苏教版必修2) (41) 2.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化学苏教版必修2) (47)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50) 2.3.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源(化学苏教版必修2) (52) 2.3.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苏教版必修2) (58) 2.4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化学苏教版必修2) . 64 3.1.1天然气的利用甲烷(化学苏教版必修2) (67) 3.1.2石油炼制乙烯(化学苏教版必修2) (73) 3.1.3煤的综合利用苯(化学苏教版必修2) (78) 3.2.1乙醇(化学苏教版必修2) (82) 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参考答案 (85)

3.2.2乙酸(化学苏教版必修2) (88) 3.2.3酯油脂(化学苏教版必修2) (94) 3.2.4糖类(化学苏教版必修2) (98) 3.2.5蛋白质和氨基酸(化学苏教版必修2) (102) 3.3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化学苏教版必修2) (106) 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参考答案 (109) 4.1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化学苏教版必修2) (112) 专题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114) 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114) 4.2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化学苏教版必修2) (115) 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19) 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120) 专题一综合检测(化学苏教版必修2) (122) 专题一综合检测答案 (126) 专题二综合检测(化学苏教版必修2) (128) 专题二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131) 专题三综合检测(化学苏教版必修2) (133) 专题三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137) 专题四综合检测(化学苏教版必修2) (139) 专题四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144)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 专题四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重难点 专题四 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第二单元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重难点】 1、金属的认识历程;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 2、认识化学创造新物质的方法与意义;认识合成氨、农药的更新及其粮食增产的关系。 3、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绿色化学的思想内涵; 4、利用已有知识,以具体事例说明化学对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知识梳理】 一、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讨论酸碱认识的发展 了解物质结构探索成就 讨论金属冶炼应用与其活动性关系 制作铜氨纤维 合成氨、农药发展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光合作用研究开辟粮食生产工业制作印刷电路板 讨论:信息、航天、能源开发需要化学科学 讨论:大气、水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化学科学 化学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大门的钥匙 了解物质合成技术的成就 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 了解二氧化碳回收、绿色化学的意义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化学 了解化学药物合成及其意义 认识化学与人类文明 的 关 系

化学科学发展史人类逐步深入认识物质组成、结构、变化的历史 人类合成、创造更多新物 质的历史 一、人类对金属的开发和利用 1、金属的制取 一定条件下,Mn+ 得电子,被还原为 M 部分金属的发现时间: 金属冶炼方法: 2、金属的特性 有特殊光泽,不透明,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3、人类对金属的使用 纯金属——金银首饰、铜芯电线…… 合金——青铜、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 K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Au 约200年前 约2500年前 约6000年前约6000年前 Ag Hg Cu (H) Pb Sn Fe Zn Al Mg Na Ca K 加热法热还原法电解法 Fe2O3+3CO 2Fe+3CO2 高温MgCl2=Mg + Cl2↑ 通电 举例举例举例 2HgO = 2Hg+ O2↑ △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如: 得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得关系 2、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得结构 A、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原子序数=质子数 C、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得最高正价数 D、主族非金属元素得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元素得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得比较(难点) a、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得难易或与氢化合得难易及气态氢化物得稳定性 b、最高价氧化物得水化物得碱性或酸性强弱 c、单质得还原性或氧化性得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得性质得变化规律相反) B、元素性质随周期与族得变化规律 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得金属性逐渐变弱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得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得金属性逐渐增强 d、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得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第三周期元素得变化规律与碱金属族与卤族元素得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微粒半径大小得比较规律: a、原子与原子 b、原子与其离子 c、电子层结构相同得离子 (3)元素周期律得应用(重难点) A、“位,构,性”三者之间得关系 a、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得位置 b、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得化学性质 c、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B、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3、化学键(重点) (1)离子键: A、相关概念: B、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得电子式得表示(难点) (AB, A2B,AB2, 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 A、相关概念: B、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得化合物(除了铵盐) C、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得电子式得表示(难点) (NH3,CH4,CO2,HClO,H2O2) 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3)化学键得概念与化学反应得本质: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得主要原因:化学键得断裂与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得决定因素:反应物与生成物得总能量得相对大小 a、吸热反应: 反应物得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得总能量 b、放热反应: 反应物得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得总能量 (3)化学反应得一大特征:化学反应得过程中总就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练习: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得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得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得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得就是( B ) A、2Q1+Q2>4Q3 B、2Q1+Q2<4Q3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 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课标内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会考考纲: 1.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B) 2.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下表是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一些参数,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表1 问题解决: 1.原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的。 2.在原子中,质量集中在上,其大小是由和之和决定的。 3.在原子中:== 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交流与讨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 2.进行新课 讲解:原子核外电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绕原子核做高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引力提供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摆脱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的倾向,所以,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电子既不能被原子吸入核内,也不能离开核自由运动。

过渡:那么,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的呢?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 科学探究:根据所给的一些数据,请你总结电子运动的特征 ①核外电子的质量:9.10×10-31kg ②炮弹的速度2km/s,人造卫星7.8 km/s,宇宙飞船11 km/s;氢核外电子2.2×108m/s ③乒乓球半径:4×10-2m;原子半径:n×10-10m 结论:电子运动的特征是:电子质量,运动速度,运动空间范围。 过渡: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知道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作高速运动。那么,原子核外电子是怎样绕原子核运动的呢?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自学检测:完成表2 表2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 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课标内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会考考纲: 1(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B) 2(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下表是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一些参数,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表1 微粒质量/kg 相对质量电性和电量/C -27-19质子 1.673×10 1.007 +1.602×10 -27中子 1.675×10 1.008 0 -31-19电子9.109×10 1/1836 -1.602×10 问题解决: 1(原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的。 2(在原子中,质量集中在上,其大小是由和之和决定的。 3(在原子中: , , 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交流与讨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 2.进行新课 讲解:原子核外电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绕原子核做高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引力提供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摆脱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的倾向,所以,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电子既不能被原子 吸入核内,也不能离开核自由运动。 过渡:那么,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的呢,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 科学探究:根据所给的一些数据,请你总结电子运动的特征 -31?核外电子的质量:9.10×10kg ?炮弹的速度2km/s,人造卫星7.8 km/s,宇宙飞船11 km/s;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全面)

精品文档,知识共享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Z 个) ★熟背前20号 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3. 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 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二、元素周期表 1. 编排原则: 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 将电子层数相同 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 结构特点: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子排布的周期性 变化 的必然结果。 A 1.原子数Z X -质子(Z 个) 广原子核M 1 -中子(N 个) 注意: 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口 一、 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②各电子层最多 2个),次外层不超 (对于原子来说) 元 素 周 期 表 ? 周期 (7个横行厂 (7个周期) 核外电子层数 兀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 种兀素 ■J 第二周期 2 8 种兀素 L 第三周期 3 8 种兀素 「第四周期 4 18 种兀素 1第五周期 5 18 种兀素 :第六周期 6 32 种兀素 1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 26种元素) 「主族:I A ?四A 共7个主族 副族: 川B ?四B I B ?H B , 第忸族:三个纵行,位于四 -零族:稀有气体 ' 族 (18个纵行) (16个族)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 共7个副族 B 和I B 之间 金属性、非金属性) 厂短周期 J 长周期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化学必修2教案 蔡本松 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得多样性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课标内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得排布 会考考纲: 1.了解核外电子得排布(B) 2.能画出1~18号元素得原子结构示意图(B)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1-20号元素得原子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得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得电子排布规律得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得学习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得复杂性与特殊性 二、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原子得结构,能画出1~18号元素得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下表就是构成原子得各微粒得一些参数,请根据表中所提供得信息回答问题: 问题解决: 1.原子就是由、与三部分构成得。 2.在原子中,质量集中在上,其大小就是由与之与决定得。 3.在原子中:== 4.原子不显电性得原因: 交流与讨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 2、进行新课 讲解:原子核外电子并不就是静止得,而就是绕原子核做高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得引力提供了圆周运动得向心力,有摆脱原子核对电子得吸引得倾向,所以,在不受外界影响得条件下,电子既不能被原子吸入核内,也不能离开核自由运动。 过渡:那么,多电子原子得核外电子就是如何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得呢?

一、原子核外电子得排布 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 科学探究:根据所给得一些数据,请您总结电子运动得特征 ①核外电子得质量:9、10×10-31kg ②炮弹得速度2km/s,人造卫星7、8 km/s,宇宙飞船11 km/s;氢核外电子2、2×108m/s ③乒乓球半径:4×10-2m;原子半径:n×10-10m 结论:电子运动得特征就是:电子质量,运动速度,运动空间范围。 过渡: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原子核外电子得排布规律,知道含有多个电子得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得区域内作高速运动。那么,原子核外电子就是怎样绕原子核运动得呢?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自学检测:完成表2 设疑: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分层排布有什么规律? 3.核外电子排布得规律 思考与交流:瞧表3,总结原子核分层排布有什么规律 ⑴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总就是从能量得电子层排起,然后由往排; ⑵各层最多能容纳得电子数目为(); ⑶最外层最多能容纳得电子数目为8(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练一练: 1.请分别画出9号氟元素与15号磷元素得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得递增而呈现出得周期性变化规律,微粒半径及大小比较。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归纳法、比较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归纳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得科学品质;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

(完整版)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练习

高一化学(必修2)专题二练习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 要原因是()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池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很容易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自发进行 D、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3、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锌片是() A、阴极 B、正极 C、阳极 D、负极 4、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B、催化剂 C、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 D、反应物的浓度 5、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 6、用铁片和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中,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7、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B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C 、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D 、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反应 8、下列各组电极均用导线相连,分别插入对应溶质的溶液中,其中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9、下列四种X 溶液,均能跟盐酸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 A 、10℃ 20mL 3mol/L 的X 溶液 B 、20℃ 30mL 2molL 的X 溶液 C 、20℃ 10mL 4mol/L 的X 溶液 D 、10℃ 10mL 2mol/L 的X 溶液 10、反应43NH (气)+52O (气)4NO (气)+6O H 2(气)在10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 ,则此反应 的平均速率v (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 A 、v (NH 3)=0.0100mol.L -1.s -1 B 、v (O 2)=0.0010mol.L -1.S -1 C 、v (NO)=0.0010mol.L -1.s -1 D 、v (H 2O)=0.045mol.L -1.s -1 11、下列实验中,反应速率加快是由催化剂引起的是 ( ) A 、在炭粉中加入KCl03,点燃时燃烧更为剧烈 B 、H 2O 2中加入少量MnO 2,即可迅速放出气体 C 、将炭块粉碎成粉末状,可使燃烧更加充分 D 、工业上合成氨,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 12、把a 、b 、c 、d 四块金属板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形成原电池。若a 、b 相连时,a 为负极;c 、d 相连时,c 溶解;a 、c 相连时,c 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 、d 相 连时,b 极上有大量气泡。则四块金属的活动顺序是 ( ) A 、a >c >d >b B 、c >a >b >d C 、a >c >b >d D 、c >a >d >b 13、已知反应X+Y= M+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低于M 的,Y 的能量一定低于N 的 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2017 2018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专题一第一章中档难度提升题

第 1 页2019-2019 学年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专题一第一章中档难度提 升题 一.选择题(共20 小题) 1.下列各组互为同位素的是()A.1H 和2H B.O2 和O3 C.Na 和Na D.14C 和14N2.“玉兔”号月球车用Pu 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Pu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Pu 与U 互为同位素 B Pu 与Pu 互为同素异形体 C Pu 与Pu 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D Pu 与U 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3.下列微粒中,互为同位素的是()A.12C 和14C B.O2 和O3 C.H2 和H 4.属于同位素的两种微粒是()D.冰和干冰A.H2 和D2 B.2He 和3He C.CH4 和C2H6 D.O2 和O3 5.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ClO3-+2M3++4H2O=M2O7n-+Cl-+8H+,M2O7n-中M 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6.按Si、P、S、Cl 的顺序,表现为递减的是()A.最外层电子数B.原子半径C.非金属性D.最高正价 7.7N、33As 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N<As B.非金属性:N<As C.热稳定性:NH3>AsH3 D.酸性:HNO3>H3AsO4 8.X、Y 是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能说明X 的原

子失电子 能力比Y 强的是() A.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 第 2 页B.原子半径:X>Y C.1mol X 从酸中置换出来的氢比1mol Y 从酸中置换出来的氢多 D.X 原子的最高正化合价比Y 原子的最高正化合价高 9.下列说法能够说明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的是() A.HNO3 比H3PO4 更稳定B.HNO3 的氧化性比H3PO4 强 C.HNO3 的酸性比H3PO4 强D.HNO3 比H3PO4 容易挥发 10.科学家在人工智能的研制过程中依据某化学规律,快捷地寻找到合适的光电 效应材料,其依据的化学规律可能是() A.元素周期律B.质量守恒定律 C.阿伏伽德罗定律D.勒沙特列原理 11.某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是5s25p1,该元素或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 质是() A.该元素单质是导体B.该元素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盐酸反应C.该元素的氧化物的水合物显碱性D.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呈+5 价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F3 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都不满足8 电子稳定结构 B.在0.1 mol NaHSO4 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总数为0.3 N A(阿伏加德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