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设计规范

可靠性设计规范
可靠性设计规范

PXI通用测试设备可靠性设计规范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

1. 范围

1.1 主题内容

PXI产品可应用于武器装备测试系统,为我国武器系统发挥威力的提供保障设备,对提高部队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PXI产品安装在机箱内,由PXI控制计算机控制,用于实现PXI测控系统的输入输出控制以及与其他系统的通信联系。

在PXI产品的研制、生产过程中,应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可靠性设计工作。可靠性设计规范规定了通用要求和工作项目,以作为开展可靠性设计工作的依据。

1.2 适用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PXI总线通用测试设备的可靠性设计,适用于方案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设计阶段和设计定型阶段以及生产研制阶段的全过程。

2. 引用文件

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通用要求》《PXI模块系列模块研制任务书》

3. 可靠性要求

3.1可靠性设计的目标

可靠性设计的目标是使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全面达到设计要求规定的各项要求。从而提高产品的任务成功能力,减少对维修人力和后勤保证要求,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费用,获得良好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3.2可靠性定性要求

确定关键件、重要件,充分考虑环境防护设计等,环境条件应满足设计要求的规定。采用研制、生产过程质量保证措施,降低致命故障发生率。

3.3可靠性指标

按照设计任务书,PXI通用测试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不小于10000h,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不大于30min。

4. 可靠性设计

4.1影响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气候条件、机械作用力和电磁干扰是影响电子设备的主要因素。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将各种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以保证电子设备稳定、可靠地工作。

按照任务书要求PXI通用测试设备环境条件如下:

(1)PXI功能模块

工作温度:-10℃~55℃

存储温度:-40℃~70℃

(2)PXI控制器模块及机箱

工作温度:0℃~55℃

存储温度:-20℃~70℃

按照任务书要求,PXI模块及机箱应进行环境应力筛选试验、环境适应性试验、电磁兼容性试验、老炼试验和可靠性试验,试验条件见任务书。

4.2建立可靠性模型

根据系统地组成和功能框图,建立可靠性框图。

4.3可靠性的分配和设计

根据主要单元的可靠性模型进行可靠性的预计。

4.4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应系统地分析主要单元的零件、元器件、设备可能的故障模式、故障原因及结果,以发现设计中潜在的薄弱环节,便于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故障得到及时处理,防止故障的重复发生。

4.5确定主要单元的可靠性关键件和重要件

a. 规定可靠性关键件和重要件的定义和判别准则;

b. 确定可靠性关键件和重要件分析方法;并经分析确定关键件、重要

件清单。

c. 确定可靠性关键件和重要件控制措施。

4.6确定功能测试、包装、贮存、装卸、运输、维修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

a. 从设计开始就考虑产品对贮存、装卸、运输等环节的适应

性;

b. 确定产品许可的运输方式、运输距离和速度;

c. 确定产品贮存的延续时间及贮存期间定期检查的周期范围、程度

等。

5. 元器件的选用

5.1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准则

电子元器件选用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根据电路性能的要求和工作环境的条件选用合适的元器件,元器件的技术条件、技术性能、质量等级等均应满足设备工作和环境的要求,并留有足够的裕量。

(2) 优先选用经实践证明质量稳定、可靠性高、有发展前途的标准元器件,不选用淘汰和禁用的元器件。

(3) 应最大限度地压缩元器件的品种规格,减少生产厂家,提高它们的复用率。

(4) 除特殊情况外,所有电子元器件应按不同的要求经过必要的可靠性筛选后,才能用到产品中。

(5) 优先选用有良好的技术服务、供货及时、价格合理的生产厂家的元器件。对关键元器件要进行用户对生产方的质量认定。

(6) 仔细分析比较同类元器件在品种、规格、型号和制造厂商之间的差异,择优选用。要注意统计在使用过程中元器件所表现出来的性能与可靠性方面的数据,作为以后选用的依据。

5.2 电子元器件的降额使用

元器件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它工作在允许的应力水平之上。因此为了提高元器件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必须有意识地降低施加在元器件上的工作应力,以使实际使用应力低于其规定的额定应力。对元器件有影响的应力有:时间、温度、湿度、腐蚀、机械应力(直接负荷、冲击、振动等)和电应力(电压、电流、频率等)等。

(1)电阻器的降额使用

电阻器按其功能可分为固定电阻器、电位器、热敏电阻器等。对于固定电阻器和电位器而言,影响其可靠性的最重要应力为电压、功率和环境温度;对于热敏电阻而言,影响其可靠性的应力则主要是功率和环境温度。

(2)电容器的降额使用

影响电容器可靠性的最重要应力是电压和环境温度。对于固定纸/塑料薄膜电容器而言,在应用时,交流峰值电压与直流电压之和不得超过其额定值。

(3)半导体器件降额使用

需要降额的主要参数是结温、电压和电流。半导体器件的降额系数S取0.5以下,温度低于50℃。锗管还要低一点。不同的半导体器件,S 的定义不一样。

晶体二极管的S为平均正向工作电流与25?℃时的最大额定正向电流之比。

晶体三极管的S为实际功率与25?℃时的最大额定功率之比。

稳压管的S为实际耗散功率与25?℃时最大额定功率之比。

光电器件的S为实际耗散功率与25?℃时最大额定功率乘以与最大允许结温有关的修正系数之比。

5.3 电子元器件的检验与筛选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是电子产品可靠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电子设备整机装配前,应按照整机技术要求对元器件进行质量检验和筛选,不符合要求的元器件不得装入整机。

(1)元器件的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时,首先要查对元器件的型号、规格和出厂日期是否符合整机技术条件要求,没有合格证明的元器件不得使用。

外观检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元器件外观是否完整无损,标记是否清晰,引线和接线端

子是否无锈蚀和明显氧化。

电位器、可变电容器和可调电感器等组件调节时是否旋转

平稳,无跳变和卡死现象。

接插件是否插拔自如,插针、插孔镀层是否光亮,无明显

氧化和沾污。

胶木件表面是否无裂纹、起泡和分层。瓷质件表面是否光

洁平整,无缺损。

带有密封结构的元器件,密封部件是否损坏和开裂。

镀银件表面是否光亮,无变色发黑现象。

(2)元器件的筛选和老化

筛选和老化的目的是剔除因某种缺陷而导致早期失效的元器件,从而提高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因此,凡有筛选和老化要求的元器件,在整机装配前必须按照整机产品技术要求和有关技术规定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老化。

6. 可靠性防护措施

6.1 散热防护

温度是影响电子设备可靠性最广泛的一个因素。电子设备工作时,其功率损失一般都以热能形式散发出来,尤其是一些耗散功率较大的元器件,如电子管、变压器、大功率晶体管、大功率电阻等。另外,当环境温度较高时,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能难以散发出去,将使设备温度升高。

(1)电阻器散热的一般方法

电阻的温度与其形式、尺寸、功率损耗、安装位置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电阻是通过引出线的传导和本身的对流、辐射来散热的。电阻器散热的一般考虑有:

大功率电阻器应安装在金属底座上,以便散热。

不许在没有散热的情况下,将功率电阻器直接装在接线端

或印制板上。

功率电阻器尽可能安装在水平位置。

引线长度应短些,使其和印制电路板的接点能起散热作

用;但又不能太短,且最好稍弯曲,以允许热胀冷缩。如

用安装架,则要考虑其热胀冷缩的应力。

当电阻器成行或成排安装时,要考虑通风的限制和相互散

热的影响,并将其适当组合。

在需要补充绝缘时,需考虑散热问题。

(2)半导体分立器件散热的一般考虑

对于功率小于100 mW的晶体管,一般不用散热器。

大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应装在散热器上。

散热器应使肋片沿其长度方向垂直安装,以便于自然对

流。散热器上有多个肋片时,应选用肋片间距大的散热

器。

半导体分立器件外壳与散热器间的接触热阻应尽可能小,

应尽量增大接触面积,接触面保持光洁,必要时在接触面

上涂上导热膏或加热绝缘硅橡胶片,借助于合适的紧固措

施保证紧密接触。

散热器要进行表面处理,使其粗糙度适当并使表面呈黑

色,以增强辐射换热。

对于热敏感的半导体分立器件,安装时应远离耗散功率大

的元器件。

对于工作于真空环境中的半导体分立器件,散热器设计时

应以只有辐射和传导散热为基础。

(3)变压器散热的一般考虑

不带外罩的变压器,要求铁心与支架、支架与固定面都要

良好接触,使其热阻最小。

对有外罩的变压器,除要求外罩与固定面良好接触外,可

将其垫高并在固定面上开孔,形成对流,如图2.3所示。

变压器外表面应涂无光泽黑漆,以加强辐射散热。

(4)集成电路的散热措施

集成电路的散热,主要依靠管壳及引线的对流、辐射和传导散热,如图2.4所示。当集成电路的热流密度超过0.6 W/cm2时,应装散热装置,以减少外壳与周围环境的热阻。

(5)整机的散热措施

机壳是接受设备内部热量并将其散到周围环境中去的机械结构。机壳散热措施一般考虑如下:

选择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做机壳,加强机箱内外表面的热传

导。

在机壳内、外表面涂粗糙的黑漆,以提高机壳热辐射能

力。

在机壳上合理地开通风孔,以加强气流的对流换热能力。

6.2 气候防护

潮湿、盐雾、霉菌以及气压、污染气体对电子设备影响很大,其中潮湿的影响是最主要的。特别是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会使机内元器件、印制电路板上产生凝露现象,使电性能下降,故障上升。

电子设备受到潮湿空气的侵蚀,会在元器件或材料表面凝聚一层水膜,并渗透到材料内部,从而造成绝缘材料的表面电导率增加,体积电阻率降低,介质损耗增加,零部件电气短路、漏电或击穿等。潮气还能引起覆盖层起泡甚至脱落,使其失去保护作用。防潮湿的措施很多,常用的方法有浸渍、灌封、密封等。

7. 研制与试验

a. 可靠性试验根据合同要求,与性能、环境试验结合起来;

b. 基于单台研制,不具备做可靠性鉴定试验和验收试验的条件,将由

订购与承制双方确定的可靠性考核方法替代这两个试验;

c. 对协助环境试验的单位进行资格考察,确保试验结果有效。

16个关于食品包装的法律法规

16个关于食品包装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新版的食安法将在今年的10月1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一部总法,规定了食品行业的方方面面。今年新修订的食安法亮点比较多,主要修改的地方为禁止剧毒高毒农药用于果蔬茶叶;保健食品标签不得涉防病治疗功能;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网购食品纳入监管范围;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按规定标示。新修版可以看出其实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点而做调整。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 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在今年5月24日开始实施,统一了包装水的叫法。除了天然矿泉水有另行的国家标准外,以后市场上的包装水只分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两类,即不是纯净水就归结为其他饮用水。其他的叫法都将不被允许。根据新国标规定,标签更改将给水企一个缓冲期,最迟期限是2016年1月1日。除了标签改变,新国标还对包装饮用水微生物指标作了新的修订,做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 3、《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新标准本月正式实施,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包装上无中文标签,或者中文标签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将一律按不合格产品作退货或销毁处理。 4、《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卫生部于2011年11月2日,公布了我国第一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应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强制标识内容。根据通则,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营养标签应标在向消费者提供的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 针对当前一些食品企业存在的营养标签夸大宣传、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等问题,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 5、《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是食品标签列国家标准之一,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还有《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等。 6、《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管理办法》 自1990年11月26日起实施。食品包装用原纸不得采用社会回收废纸作为原料,禁止添加荧光增白剂等有害助剂。食品包装用石蜡应采用食品用石蜡,不得使用工业级石蜡。用于食品包装用原纸的印刷油墨、颜料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油墨颜料不得印刷在接触食品面。生产食品包装用原纸的企业,须经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认可。食品包装用原纸必须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外包装,并标明食品用纸的标志及产地、厂名、生产日期等。 7、《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实施检验监管工作管理规定》 2006年8月1号起实施。进口食品包装的安全、卫生检验检疫等工作将由收货人报检时申报的目的地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和监管,合格后方可用于包装、盛放食品。出口食品包装的生产原料(包括助剂等)及产品的企业,须符合相应的安全卫生技术法规强制性要求,不得使用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或有毒有害材料生产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产品。生产出口食品包装的企业应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备案。

产品环境试验及可靠性试验要求

1.目的:明确公司产品环境试验及可靠性试验的要求,确定试验用样品的领用,归还及处理方法 2.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泰丰公司新产品开发样机、工程样机、试产样机、 首批生产的产品、批量生产的产品以及售后反馈质量较差的产品 3.职责:品管部例行试验室负责做环境试验及可靠性试验,并负责领用、 归还试验用样品,成仓、生产部协助,售后服务部统一处理经过可靠 性试验的样品 4.试验项目: 4.1.1环境试验项目包括: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振动试验、恒定湿热试 验、跌落试验、压强试验 4.1.2可靠性试验项目包括:叉簧寿命试验、按键寿命试验、铃声寿命试验、 MTBF (平故障工作时间)试验 5.试验要求 5.1例行试验室对需做试验的样品,按照《泰丰环境试验及可靠性试验品质标 准》进行相关试验,在记录本和白板上记录试验样品的名称、型号、样品 来源、试验项目、试验开始及结束时间、日期等。 5.2例行试验室需对试验前样品进行功能、性能测试,并记录检测数据及情 况。 5.3新产品开发样机、工程样机、试产样机做完环境试验后做可靠性试 验。 5.4首批生产的产品抽取5台样机做环境试验后,从中再抽取2台做可 靠性试验。 5.5成熟机型累计生产10万台,抽5台样品做环境试验后,从中再抽取

2台做可靠性试验。 5.6批量生产过程中,因更换物料可能影响到产品性能的,抽5台做环 境试验。 5.7技术服务部反映差的话机,品管针对不良项目安排做例行试验和相 关可靠性试验。 5.8如试验不合格,由开发、工程部分析原因,加以改进,认为问题已经解 决,再行试验。新开发产品只有通过例行试验和可靠性试验,才能投入批 量生产。对于已生产入库的话机,由品管裁决是否需要返工。 6.试验方法:参见实验室相关测试规范。 7.试验用话机的管理 7.1开发、工程样机试验完立即归原部门,并由原部门管理。 7.2例行试验用话机凭品管部经理签名的借条从生产线或成品仓库借 用,试验完立即归还。 7.3可靠性试验用话机凭品管部经理签名的借条从生产经或成品仓库借用,可 靠性试验完后,实验室对话机作上标记,由品管发文通知计划安排返工, 工程出返工方案,返工合格后再入成品仓库

风场设备可靠性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1245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风场设备可靠性管理制 度标准版本

风场设备可靠性管理制度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总则 1、为规范公司风场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根据电监会《风力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试行)》,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可靠性数据的统计和报送要及时、准确、完整,客观地反映设备健康状况和运行维护检修水平。 3、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运营风场可靠性管理 二、可靠性管理机构与职责 1、安全生产部是可靠性管理的职能机构,负责运营风场的可靠性日常管理工作,内部设可靠性管理

专责一名,各风场设置可靠性专责人一名。 2、安全生产部的职责 1)宣贯国家有关电力可靠性管理的政策、法规和上级公司的可靠性管理办法,完善本公司的可靠性管理办法。 2)负责制定年度可靠性指标,对可靠性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3)每月开展可靠性分析工作,每年向总工程师提交可靠性工作年度总结报告。 4)开展可靠性管理培训,普及可靠性管理知识,提高可靠性管理水平。 3、可靠性管理专责职责 1)熟练掌握电力可靠性评价规程,参加可靠性专业培训。 2)深入现场了解生产和设备情况,积极参与生

产和经营活动,提出可靠性管理及分析的建议; 3)负责采集、存储、统计、核实、分析、报送各项可靠性数据,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完整;每月5日前将上月风场可靠性数据及分析报告报总工程师。 4)指导各风场可靠性专责人开展工作并对其进行考核。 4、各风场可靠性专责人职责 1)负责对本风场设备可靠性数据的采集、统计和分析,每月3日前(见附件:可靠性数据统计表)将可靠性数据及分析结果经风场负责人审定后按规定格式报送给安全生产部可靠性管理专责。 2)针对风场生产和设备实际情况,提出可靠性管理及分析的建议。 3)积极参加可靠性管理培训,提高可靠性管理

硬件系统可靠性设计规范

硬件系统可靠性设计规范 一、概论 可靠性的定义:产品或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及抗干扰设计是硬件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包括芯片、器件选择、去耦滤波、印刷电路板布线、通道隔离等。有完善的抗干扰措施,是保证系统精度、工作正常和不产生错误的必要条件。设备可靠性设计规范的一个核心思想是监控过程,而不是监控结果。 二、可靠性设计方法 1、元器件:构成系统的基本部件,作为设计与使用者,主要是保证所选用的元器件的质量或可靠性指标满足设计的要求 2、降额设计:使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应力适当低于其规定的额定值,从而达到降低基本故障率,保证系统可靠性的目的。幅度的大小可分为一、二、三级降额,一级降额((实际承受应力)/(器件额定应力) < 50%的降额),建议使用二级降额设计方法,一级降额<70% 3、冗余设计:也称为容错技术或故障掩盖技术,它是通过增加完成同一功能的并联或备用单元(包括硬件单元或软件单元)数目来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一种设计方法,实现方法主要包括:硬件冗余;软件冗余;信息冗余;时间冗余等 4、电磁兼容设计:系统在电磁环境中运行的适应性,即在电磁环境下能保持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电磁兼容性设计的目的是使系统既不受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也不对其它电子设备产生电磁干扰。硬件措施主要有滤波技术、去耦电路、屏蔽技术、接地技术等;软件措施主要有数字滤波、软件冗余、程序运行监视及故障自动恢复技术等 5、故障自动检测及诊断 6、软件可靠性设计:为了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应尽量将软件规范化、标准化、模块化 7、失效保险技术 8、热设计 9、EMC设计:电磁兼容(EMC)包括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敏感度(EMS)两个方面 三、可靠性设计准则

设备可靠性管理制度

设备可靠性管理制度(试行) 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1.1 本制度规定了设备可靠性管理在数据录入、汇总、分析、发布和考核、职责分工等方面的要求。 1.2 本制度适用于******* 公司对设备可靠工作的管理。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规程、规范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制度中引用而构成本制度的条文。本制度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下述所有规程、规范都会被修订,以最新有效版本为准。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24 号令《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火力发电机组可靠性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电力行业标准DL/T793-2001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电力行业标准DL/T837-2003 《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 3 管理内容和要求 3.1 职责分工 3.1.1 技术部是公司可靠性管理的归口部门,其职责是: (1)贯彻执行有关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国家规定、技术标准,制定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标准及要求; (2)建立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落实电力可靠性管理岗位责任; (3)建立并维护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并分析电力可靠性信息; (4)按有关规定准确、及时、完整地报送电力可靠性信息; (5)开展电力可靠性成果应用,提高电力系统和电力设施可靠性水平; (6)开展电力可靠性技术培训。 (7)定期召开可靠性指标分析会,分析指标完成情况,研究原因、制定措施。 3.1.2 在技术部设置可靠性管理工程师,负责可靠性管理的日常工作,其职责是: (1)具体负责可靠性指标的制定,经部门经理审定, 报公司领导批准后下达,并

对可靠性指标的完成情况提出考核建议; (2)负责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对可靠性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汇 总; (3)按规定负责设备可靠性数据的发布和上报; (4)负责对可靠性数据录入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3.1.3设备注册数据的录入由技术部各专业负责,各专业指定1名专业工程师具体 负责。其分工如下: 3.1.3.1发电主机设备(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主变)注册数据的录入由技术部可靠性管理工程师负责; 3.1.3.2发电辅机设备注册数据的录入由技术部各专业按分管范围分别负责; 3.1.3.3输变电设备(按本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下同)注册数据的录入由技术部电气专业负责。 3.1.4发电主机设备运行事件的录入由发电市场部总值长负责,发电辅机设备运行事件的录入由发电市场部各专业工程师按分管范围分别负责,输变电设备运行事件的录入由发电市场部电气专工负责; 3.1.5技术部计算机专业协助可靠性管理工程师对可靠性管理系统数据库的维护,并负责系统网络软硬件系统的维护,确保可靠性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3.2 统计评价范围 3.2.1发电设备分发电主机设备(以下简称机组)和主要辅助设备,其统计评价范围 是: 3.2.1.1机组的统计范围包括锅炉、汽轮机、汽轮发电机和主变压器(包括高压出线 套管)及其相应的附属、辅助设备,公用系统和设施; 3.2.1.2 主要辅助设备为磨煤机、给水泵组、送风机、引风机、高压加热器、低压加热器、循环水泵、凝结水泵、一次风机、给煤机、空气压缩机、捞渣机、启动锅炉、除氧器、电除尘、脱硫系统等,其中: 32121 磨煤机(含电动机):磨煤机进出口门之间的所有部件及装置(含润滑油系统、减速装置、监测和保护装置等)。 32122 给水泵组(含前置泵、液力偶合器、电动机或辅助汽轮机):给水入口阀至出

食品包装设计之商标设计的正确要求

食品包装设计之商标设计的正确要求 现如今食品市场的发展越来越神速以及成熟,新上架的食品想要有好的销量,除了要保证食品的质量之外,还需要一个好记大气、富有企业文化的食品商标设计,这样才能让食品包装设计与其共同进行宣传,或者进行再次购买。 企业商标,是指企业为使自已所生产、经营的产品或服务与他人的产品或服务有所明显的区别,而使用在产品及其包装上或服务标记上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可视性标志。企业产品商标设计存在的特征:企业食品商标设计 (1)商标代表着商标所有人生产或经营的质量信誉和企业信誉、形象,商标所有人通过商标的创意、设计、申请注册、广告宣传及使用,使商标具有了价值,也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商标的价值可以通过评估确定。商标可以有偿转让,经商标所有权人同意,许可他人使用。 (2)产品商标是用于产品或服务上的标记,与产品或服务不能分离,并依附于产品或服务。不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上面的标志都不是商标。 (3)生产经营者的竞争就是产品或服务质量与信誉的竞争,其表现形式就是商标知名度的竞争,商标知名度越高,其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就越强。 (4)产品商标是区别于他人产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具有特别显著性的区别功能,从而便于消费者识别。商标的构成是一种艺术创造。 (5)产品商标具有独占性。使用商标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别与他人的产品或服务,便于消费者识别。所以,注册商标所有人对其商标具有专用权、受到法律的保护,未经商标权所有人的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与该注册商标相同或相类似的商标,否则,即构成侵犯注册商标权所有人的商标专用权,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商标是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的可视性标志。 企业产品商标设计存在的特征,总之,产品商标的造型应优美别致、色彩艳丽;;商标与产品本身的性质特点要相吻合,应符合各国商标法及民族宗教习惯。百格品牌设计公司认为只有综合上述,产品商标才能博得消费者的喜爱,深入人心。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筛选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筛选 本文简述了电子元器件筛选的必要性,分析了电子元器件的筛选项目和应力条件的选择原则,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筛选项目和半导体的典型筛选方案设计。 随着工业、军事和民用等部门对电子产品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问题 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筛选是提高电子设备可靠性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可靠性筛选的目的是从一批元器件中选出高可靠的元器件,淘汰掉有潜在缺陷的产品。从广义上来讲,在元器件生产过程中各种工艺质量检验以及半成品、成品的电参数测试都是筛选,而我们这里所讲的是专门设计用于剔除早期失效元器件的可靠性筛选。理想的筛选希望剔除所有的劣品而不损伤优品,但实际的筛选是不能完美无缺的,因为受筛选项目和条件的限制,有些劣品很可能漏过,而有些项目有一定的破坏性,有可能损伤优品。但是,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地达到理想状态。 1 元器件筛选的必要性 电子元器件的固有可靠性取决于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或原材料、工艺条件、设备条件的波动,最终的成品不可能全部达到预期的固有可靠性。在每一批成品中,总有一部分产品存在一些潜在的缺陷和弱点,这些潜在的缺陷和弱点,在一定的应力条件下表现为早期失效。具有早期失效的元器件的平均寿命比正常产品要短得多。电子设备能否可靠地工作基础是电子元器件能否可靠地工作。如果将早期失效的元器件装上整机、设备,就会使得整机、设备的早期失效故障率大幅度增加,其可靠性不能满足要求,而且还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来维修。因此,应该在电子元器件装上整机、设备之前,就要设法把具有早期失效的元器件尽可能地加以排除,为此就要对元器件进行筛选。根据国内外的筛选工作经验,通过有效的筛选可以使元器件的总使用失效率下降1 - v 2个数量级,因此不管是军用产品还是民用产品,筛选都是保证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2 筛选方案的设计原则

可靠性设计要求

可靠性设计要求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靠性设计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工作。 2引用标准 IEC60300-2-1992 可靠性管理第2部分可靠性程序元素和任务 GB6993-86 系统和设备研制生产中的可靠性程序 GJB 450-88 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 GJB 451-90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GJB 437-- 88 军用软件开发规范 GB 4943-1995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3名词术语 3.1可靠性reliability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3.2可信性dependability 产品在任一时刻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是一个集合性术语,用来表示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在不引起混淆和不需要区别的条件下,与可靠性等同使用。 3.3测试性testability 产品能及时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下降),并隔离其内部的一种设计特性。 3.4维修性maintainability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3.5可靠性要求(目标) 产品可靠性的高低是由一系列指标来描述的,包括MTBF值、环境应力范围、EMC应力范围等等。这一系列指标就是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或产品的可靠性目标。 3.6可靠性(设计)方案 为实现产品可靠性目标而制定的技术路径和方法。 3.7可靠性(设计)报告 为实现产品可靠性目标而实施的技术路径和方法。 3.8可靠性设计 从制定可靠性目标到提供可靠性(设计)报告的全过程。 3.9工作项目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国家标准清单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国家标准清单 GB/T 15120、1-1994 识别卡记录技术第1部分: 凸印 GB/T 14598、2-1993 电气继电器有或无电气继电器 GB/T 3482-1983 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GB/T 3483-1983 电子设备雷击试验导则 GB/T 5839-1986 电子管与半导体器件额定值制 GB/T 7347-1987 汉语标准频谱 GB/T 7348-1987 耳语标准频谱 GB/T 9259-1988 发射光谱分析名词术语 GB/T 11279-1989 电子元器件环境试验使用导则 GB/T 12636-1990 微波介质基片复介电常数带状线测试方法 GB/T 2689、1-1981 恒定应力寿命试验与加速寿命试验方法总则 GB/T 2689、2-1981 寿命试验与加速寿命试验的图估计法(用于威布尔分布) GB/T 2689、3-1981 寿命试验与加速寿命试验的简单线性无偏估计法(用于威布尔分布) GB/T 2689、4-1981 寿命试验与加速寿命试验的最好线性无偏估计法(用于威布尔分布) GB/T 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 GB/T 5080、2-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试验周期设计导则 GB/T 5080、4-1985 设备可靠性试验可靠性测定试验的点估计与区间估计方法(指数分布)

GB/T 5080、5-1985 设备可靠性试验成功率的验证试验方案 GB/T 5080、6-1985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的有效性检验 GB/T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 5081-1985 电子产品现场工作可靠性有效性与维修性数据收集指南 GB/T 6990-1986 电子设备用元器件(或部件)规范中可靠性条款的编写指南 GB/T 6991-1986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数据表示方法 GB/T 6993-1986 系统与设备研制生产中的可靠性程序 GB/T 7288、1-1987 设备可靠性试验推荐的试验条件室内便携设备粗模拟 GB/T 7288、2-1987 设备可靠性试验推荐的试验条件固定使用在有气候防护场所设备精模拟 GB/T 7289-1987 可靠性维修性与有效性预计报告编写指南 GB/T 9414、1-1988 设备维修性导则第一部分: 维修性导言 GB/T 9414、2-1988 设备维修性导则第二部分: 规范与合同中的维修性要求 GB/T 9414、3-1988 设备维修性导则第三部分: 维修性大纲 GB/T 9414、4-1988 设备维修性导则第五部分: 设计阶段的维修性研究 GB/T 9414、5-1988 设备维修性导则第六部分: 维修性检验 GB/T 9414、6-1988 设备维修性导则第七部分: 维修性数据的收集分析与表示 GB/T 12992-1991 电子设备强迫风冷热特性测试方法 GB/T 12993-1991 电子设备热性能评定

设备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

设备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 1. 目的 为加强福建晋江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生产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工作,建立科学完善的可靠性管理网络和评价、分析、预测系统,提高公司设备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的水平,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2.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福建晋江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计划经营部、发电部、检修部的可靠性管理工作。 3. 引用标准 3.1引用标准 3.1.1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经贸电力[2000]970号“电力可靠性管理暂行办法” 3.1.2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联电可[2003]81号“关于印发《电力可靠性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3.1.3《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2004年9月试行 3.1.4《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DL/T837-2003) 3.1.5《电力可靠性管理代码》(2003年) 3.1.6《电力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DL/T861-2004) 4.专用术语 4.1发电设备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4.2可靠性管理是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设备的可靠性进行控制,即对设备全寿命周期中各项可靠性工程技术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以实现确定的可靠性目标,使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 4.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统计分析范围包括燃气轮机、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和主变压器及其相应的附属、辅助系统,公用系统和设施。 4.4辅机设备统计分析范围包括启动锅炉、柴油发电机组、空压机组、调压站设备、循环水系统、闭式水泵、凝结水泵、高、中、低压给水泵、综合泵房设备、工业废水设备、化学制水区域设备、生产污水设备等。 4.5输变电设施统计分析范围包括高压备用变压器、全封闭组合电器、架空线路、避雷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等。 5. 执行程序 5.1可靠性年度目标的制定 根据年度检修计划的安排,结合机组特性状况及历年可靠性指标完成值,参照同类

食品包装的卫生要求

食品包装的卫生要求

食品包装的卫生要求: 包装材料应适合所包装食品的性质,适合预期的贮藏条件,其中可能转移 到食品中的不良物质的量不得超过法定的限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食品容 器不能移作它用,以免辗转污染食品成品。包装容器应该在临用之前进行检查,以保证使用时情况良好,并且根据需要在使用之前进行清洗和(或)杀菌。在 充填工序的场地上只允许存放即将要用的容器。充填包装必须在不受污染的条 件下进行。每个容器的充填量要恒定,各种容器应根据要求进行封闭 包装的运输 简介 运输包装应具有以下基本要求: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 具有防水、防潮、防虫、防腐、防盗等防护能力; 包装材料选用符合经济、安全的要求; 包装重量、尺寸、标志、形式等应符合国际与国家标准,便于搬运与装卸; 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使操作安全便利。 符合环保要求。 运输包装器具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标准化、系列化原则;集装化、大型化原则;多元化、专业化原则;科学化原则;生态化原则等。

形式编辑 内包装 易碎品内包装的最主要功能是提供内装物的固定和缓冲。合格的内包装可以保护易碎品在运输期间免受冲撞及震动,并能恢复原来形状以提供进一步的缓冲作用。有多种内部包装材料及方法可供选择方法如下。 衬板 衬板是目前最流行的内部包装形式,通常是使用瓦楞纸板通过彼此交叉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在尺寸上与外包装纸箱相匹配。根据所装物品的形状,对瓦楞纸衬板进行切割,然后将物品卡在其中即可。从衬板的制作、切割和装箱,全过程都可以通过机械化操作完成,非常适合大批量的产品包装。 用瓦楞衬板作为内部包装,可以提供良好的商品固定性能,能够避免易碎品之间的相互碰 撞,降低破损率。并且,由于制作材料是瓦楞纸,与瓦楞纸箱材料一致,利于统一回收,符合环保需求,成本也很低。

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指南

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指南 (仅供内部使用) 文档作者: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开发/测试经理: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产品经理: 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管理办: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名称 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指南 1 范围 1 .1主题内容 [此处加入主题内容] 1 .2适用范围 [此处加入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GBxxxx 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 GB/Txxx 软件工程术语 GB/Txxxxxx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GB/T xxxxx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B/T xxxxx 信息处理——程序构造及其表示的约定 GJBxxxx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 GJBxxxxx 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GBxxxx 电能质量标准大纲 GBxxxxx 电能质量标准术语 3 定义 [此处加入定义] 3 .1失效容限 [此处加入失效容限] 3 .2扇入 [此处加入扇入] 3 .3扇出 [此处加入扇出] 3 .4安全关键信息 [此处加入安全关键信息] 3 .5安全关键功能 [此处加入安全关键功能]

3 .6软件安全性 [此处加入软件安全性] 4 设计准则和要求 4 .1对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有关要求 4 .1.1 硬件软件功能的分配原则 [此处加入硬件软件功能的分配原则] 4 .1.2 硬件软件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原则[此处加入硬件软件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原则] 4 .1.3 容错设计 [此处加入容错设计] 4 .1.4 安全关键功能的人工确认 [此处加入安全关键功能的人工确认] 4 .1. 5 设计安全性内核 [此处加入设计安全性内核] 4 .1.6 记录系统故障 [此处加入记录系统故障] 4 .1.7 禁止回避检测出的不安全状态[此处加入禁止回避检测出的不安全状态] 4 .1.8 安全性关键软件的标识原则 [此处加入安全性关键软件的标识原则] 4 .1.9 分离安全关键功能 [此处加入分离安全关键功能] 4 .2对硬件设计的有关要求 [此处加入对硬件设计的有关要求] 4 .3软件需求分析 4 .3.1 一般要求 [此处加入一般要求] 4 .3.2 功能需求 [此处加入功能需求] 4.3.2.1输入 [此处加入输入] 4.3.2.2处理 [此处加入处理] 4.3.2.3输出 [此处加入输出]

中央厨房设计要求规范方案

中央厨房(工厂)设计规范 一、选址 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二、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1.场地总体的建筑结构、水、暖等相关原始图纸。 2. 收集相关各部门的具体要求。 3. 研究周边餐饮的相关设计情报。 三、场所设置、布局、分隔、面积要求 1. 设置具有与供应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粗加工、切配、烹调、面点制作、食品冷却、食品包装、待配送食品贮存、工用具清洗消毒等加工操作场所,以及食品库房、更衣室、清洁工具存放场所等。各场所均设置在室内,且独立分隔。 2. 进行凉菜配制,以及食品冷却包装、待配送食品贮存,应分别设置食品加工专间。 3. 各加工操作场所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烹饪、食品分装及待配送食品贮存的顺序合理布局,加工处理流程为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能防止食品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4. 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用具和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存放区域分开设置;切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的工具、用具和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存放区域分开设置。

5. 食品加工操作和贮存场所面积原则上不小于300m2,应当与加工食品的品种和数量相适应。 6. 切配烹饪场所面积≥食品处理区面积40%(全部用半成品烹饪的可适当减少)。 7. 凉菜间面积≥食品处理区面积10%。 8. 包装间面积不小于30m2。 9. 厂区道路采用混凝土、沥青等便于清洗的硬质材料铺设,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10. 加工制作场所内无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的区域(或距离25m以上)。 四、食品处理区地面、排水、墙壁、门窗和天花板要求 1. 地面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的材料铺设,且平整、无裂缝; 2. 粗加工、切配、加工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需经常冲洗场所、易潮湿场所的地面易于清洗、防滑,并有排水系统;墙角、柱脚、侧面、底面的结合处有一定的弧度; 3. 地面和排水沟有排水坡度(不小于1.5%),排水的流向由高清洁操作区流向低清洁操作区; 4. 排水沟出口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 5. 墙壁采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平滑、不易积垢的浅色材料; 6. 粗加工、切配、烹调和工用具清洗消毒等场所应有1.5 m以上的光滑、不吸水、浅色、耐用和易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食品加工专间内应铺设到顶; 7. 内窗台下斜45度以上或采用无窗台结构; 8. 门、窗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设有易于拆下清洗不生锈的纱网或空气幕,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各类专间的门能自动关闭;

可靠性测试规范

手机可靠性测试规范 1. 目的 此可靠性测试检验规范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挖掘由设计,制造或机构部件所引发的机构部分潜在性问题,在正式生产之前寻找改善方法并解决上述问题点,为正式生产在产品质量上做必要的报证。 2. 范围 本规范仅适用于CECT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手机电气特性测试。 3. 定义 UUT (Unit Under Test) 被测试手机 EVT (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 工程验证测试 DVT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设计验证测试 PVT (Product Verification Test) 生产验证测试 4. 引用文件 GB/T2423.17-2001 盐雾测试方法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Ab:低温) GB/T 2423.2-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Bb:高温) 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Ca:恒定湿热)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自由跌落) GB/T 2423.11-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Fd: 宽频带随机振动) GB 387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手机成品检验标准》XXX公司作业指导书 5. 测试样品需求数 总的样品需求为12pcs。 6. 测试项目及要求 6.1 初始化测试 在实验前都首先需要进行初始化测试,以保证UUT没有存在外观上的不良。如果碰到功能上的不良则需要先记录然后开始试验。在实验后也要进行初始化测试,检验经过实验是否造成不良。具体测试请参见《手机成品检验标准》。 6.2 机械应力测试 6.2.1 正弦振动测试 测试样品: 2 台

设备的可靠性管理

设备管理的可靠性 设备是现代企业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体,也是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企业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可以说,没有机器设备就没有现代化的生产,也就没有现代化的企业。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充满了各种各样设备,与此同时,与设备管理有关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设备的可靠性管理便是其中之一。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的基本要求,对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靠性管理一词来源于二战之后,当时在对日战争中,发生了向前线输送的电子设备半数以上发生了故障,美军向远东运送的兵器中,60%的航空机不能使用,于是战后航空设备的可靠性管理问题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五十年代,美国的可靠性研究开始进入正规化,并逐步应用到各个领域层次,可以说发达国家可靠性管理起步比较早。 可靠性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条件下无故障的充分执行其预期功 能的概率。可靠性是设备的系统或是元器件,在规定或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功能的概率,可靠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可靠性包括可靠度、故障概率、累积故障概率、故障频率等。 一、现代化设备可靠性管理的局限性 现代化设备可靠性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 提高设备经济运行水平。杜绝设备原因造成装置的非计划停工、杜绝设备事故、杜绝直接作业层的安全事故、合理控制设备维修费用等是

设备可靠性管理的根本标志,同时也体现了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然而,在以往的设备可靠性与维修管理方面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在以往的设备可靠性与维修管理上主要是以经验管理的理念为依托,所能发挥的管理效应体系的系统化建设不够充分,企业实行的设备点检管理、故障缺陷管理和检修维修管理等自成一派,缺乏系统性,执行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脱节现象,导致管理的整体功能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比如,设备点检、巡检和联检发现的问题甚至是造成设备非计划停机的问题在故障报告中反映不详尽,设备维修决策并没有全面做到以设备状态分析为指导依据。(三)在传统的设备可靠性与维修管理中,业务流程不尽完整和规范,管理过程经常依赖于个人经验,管理和技术分析多以定性方式为主,绩效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未尽完善,缺乏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四)传统的设备可靠性与维修管理中,工作过程文档化程度不够,知识和经验得不到有效沉淀,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共享,管理分析和辅助决策需要依据的相关信息不足,管理的持续改进不能更好地实现。(五)传统的设备可靠性与维修管理中,对ERP的系统资源开发应用深度不够,对设备的可靠性管理,线上采用通知单的形式进行各类情况报告,线下仍需要做各项维护记录、台帐和报表,形成了线下、线上双轨运行的格局,存在数据、记录重复维护等问题。同时,由于对ERP系统的标准分析功能开发应用深度不够,在辅助设备可靠性管理和维修决策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更好地发挥。(六)在传统的ERP系统运用中,由于设备故障代码目录配置不尽完善,未能实现对各类设备技术对象的零部件、

关于食品包装的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禁止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卫生部于2011年11月2日,公布了我国第一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指导和规范营养标签标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应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强制标识内容。根据通则,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

营养标签应标在向消费者提供的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 针对当前一些食品企业存在的营养标签夸大宣传、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等问题,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卫生部鼓励企业尽早按标准标示营养标签,将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培训工作,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公众科学认识营养标签。通则施行后,营养标签不规范的食品将不得销售。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上营养信息的描述和说明。 本标准不适用于保健食品及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营养标签标示。 2术语和定义 2.1营养标签 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营养标签是预包装食品标签的一部分。 2.2营养素 食物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及维生素等。 2.3营养成分 食品中的营养素和除营养素以外的具有营养和(或)生理功能的其他食物成分。各营养成分的定义可参照GB/Z21922《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 2.4核心营养素 营养标签中的核心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

嵌入式软件可靠性设计规范checklist

嵌入式软件可靠性设计规范汇总

43.高级报警显示:红色,1.4Hz~ 2.8Hz,信占比率20%~60%开 44.中级报警显示:黄色,0.4Hz~0.8Hz,信占比率20%~60%开 45.低级报警显示:蓝绿色或者黄色,常开,信占比率100% 46. 高优先级和中优先级的报警上、下限设置值,一旦超出可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非合理报警数值区域时,均需加单独的对话弹出框予以提醒操作者 47. 默认的报警预置不允许修改,并提供让用户能恢复到出厂默认报警设置的操作途径 48.做报警日志记录,为以后的故障分析、维修检查或商业纠纷提供依据 与硬件接口的软件49. 数据传输接口的硬件性能限制了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在确定波特率前,要确认硬件所能承受的最高传输率,光耦、485、232、CAN、传输线上有防护 器件(TVS或压敏电阻)的端口 50.硬件端口读进来的数据必须加值域范围的判断 51.硬件端口读取数据,必须加可控时间或次数的有限次限制 52.A/D的位数比前端放大电路的精度要求略高即可,并通过数学计算验证 53. 对运动部件的控制,正向运动突然转向反向运动时,必须控制先正向减速到0,然后再反向加速的控制方式 54. 运动部件停机后、再快速启动的工作控制方式是不允许的。须停机、开机、delay延时、再启动执行机构,以确保执行机构先释放原来运动状态的惯性,然后再从静态下启动 55. 运动部件都有过渡过程特性,软件驱动时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过渡特性会 直接影响到硬件的安全和执行效果 56. 板卡启动时,先initMCU、然后Delay、然后initIO,以确保各芯片的上电 电源都已经稳定下来再启动工作 57. 对采集自有可能受到干扰的模拟端口输入的数字量数据,一定要加上、下 限、Δ/Δt、规律性干扰的滤波措施三个方面的容错性机制 58. 对数字端口传输数据可以连续传输两遍,以防范随机性偶发干扰,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可以连续传三遍,2:1判定 59. 模块之间的数据通信联络,用周期性读取的方式、或请求-应答的方式传送 数据,一旦超出周期性时间要求,或未应答,则判定硬件失效,需有软件的

产品可靠性测试规范

产品可靠性测试规范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产品可靠性测试规范 1.目的 本文制定产品可靠性测试的要求和方法,确保产品符合可靠性测试要求。 2. 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此CPIT有限公司所生产的所有产品。 3. 定义 N/A 4. 职责 品控部QC/QA人员负责本文件所规定的通讯产品的可靠性测试内 容要求在检查过程中的实施. 品控部经理或其授权人负责本文件所规定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并正确,并监督品控部QC/QA人员对本文件的实施. 5.内容 实验顺序 除非特殊要求,试验样品进行试验时,一般按下表的顺序进行: 实验条件及容差: 5.2.1 实验条件:

5.2.2 试验条件容差: a.温度容差:试验样品除必要的支承点外,应完全被空气包围。试 验区测量系统的温度和包围试验样品空气各处的温度容差:高温为 +/-2℃,低温为+/-3℃. b.湿度容差:+/-5%. c.振动振幅容差:+/-15%. d.振动频率容差:+/-1Hz. 5.2.3落地实验标准 5.2.3.1 落地实验应以箱体一角三棱六面按规定高度自由落下的方式进行。

重量高度 0~10kg以内 75cm 10~20kg以内 60 cm 20kg以上 53 cm 5.2.3.2 注意事项: 5.2.3. 体内机台及包材在每个步骤后应该检验。 5.2.3. 任一步骤发现部件有损坏的应立即更换。 5.2.3. 详细记录。 5. 3 样品数量: 测试时机: 6.4.1 产品处于PP时. 6.4.2 第一次量产. 6.4.3 当产品的材质,设计等变更时. 6.4.5 生产出现异常时. 6.4.6 新客户需重新进行产品评估时. 6.4.7 客户投诉与之相关时. 6.程序 从QA PASS的成品机中随机抽取20台,重新检查其外观及功能,确保其为合格产品方可进行以下步骤. 按试验顺序分别完成各项测试.对于每个测试中所出现的不合格品交测试组或相关技术部门分析其原因. 对于不合格品必须有相应的备份成品机进行补充或进行修理使其重新达到合格要求.

【管理制度】设备可靠性管理规定

可靠性管理办法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职责 (3) 5 管理活动内容与方法 (5) 6 检查与考核 (11)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燃气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热电)标准体系工作的需要而编制,是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个性管理标准,目的是为了应用量化评估的方法,评价设备的制造质量、安装质量、运行质量、检修质量以及管理水平,分析和解决设备问题;应用历年积累的可靠性数据,指导设备选型;探索机组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的最佳结合点,实现机组的最佳经济效益,保障发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公司设备健康水平和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并明确可靠性管理的职责、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从而规范并加快企业标准体系的完善,适应国家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的需要 本标准由生产技术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替代《可靠性管理办法》-215.06-04-2013 本标准起草单位:生产技术部

设备可靠性管理办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燃气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热电)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的职责、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热电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电监会第24号令《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办安全[2012]114 号《火力发电机组可靠性评价实施办法》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可[2010] 《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规范》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实施细则DL/T 793—2012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DL/T 837—2012 《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 DL/T861-2004 《电力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可靠性管理中心《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H-217.10-02-2013 《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H-216.09-23-2013 《可靠性管理办法》 H-216.09-22-2013 《机组非计划停运考核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管理 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3.2 标准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