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直接压片法

粉末直接压片法
粉末直接压片法

粉末直接压片法

粉末直接压片法是指不经过制粒过程直接把药物和辅料的混合物进行压片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药物+辅料→粉碎→过筛→混合→(加润滑剂)混合→压片粉末直接压片法避开了制粒过程,因而能省时节能、工艺简便、工序少、适用于湿热不稳定的药物等突出优点,但也存在粉末流动性差、片重差异大,粉末压片容易造成裂片等弱点,致使该工艺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广泛应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的辅料有:微晶纤维素、无水乳糖、可压性淀粉及聚维酮(PVP-K90D、PVP-K90M)等。粉末直接药片法还需要有优良的助流剂,常用的有微粉硅胶等。这些辅料的特点是流动性、压缩成型性好。

粉末直接压片的应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由于粉末直接压片具有较明显的优点,如工艺过程比较简单,不必制粒、干燥,产品崩解或溶出快,成品质量稳定,在国外约有40%的片剂品种已采用这种工艺生产。

一、应用

1、用于遇湿、热易变色、分解的药物许多药物对湿、热不稳定,如头孢克肟遇湿、热易发生变色,效价降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氧化,以致颜色变黄、含量下降,特别是受水分、温度、金

属离子等影响时,更易造成药品变质;氨茶碱遇湿、热均易分解、变色,放出强烈氨臭;利福平对湿、热也不稳定,含量下降,溶出度不合格;维生素B1、B2、B6等对湿、热、金属离子均不稳定。这些药物若采用常规湿法制粒,因在生产过程中,药物与黏合剂中的溶剂接触,并经高温干燥,必会对产品质量有影响。而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所制得的片剂片面光滑,无裂片和粘冲,片重差异小,崩解时限短,经加速实验、留样观察,片剂各项质量指标均无变化。

2、用于酯类、酰胺类等易水解药物因盐酸甲氯芬酯极易水解,采用常规的湿法制粒工艺,因生产过程中加入黏合剂,含有水分,在干燥的高温条件下,药物分解加快,从而影响药品的质量,不仅降低了药物的含量,而且增加了降解产物,使疗效降低,副作用增加。而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生产,避免了与水的接触,同时可选用引湿性小的辅料,进一步保证药物在贮藏期间的稳定性。

3、用于溶解度较小或疏水性的药物溶解度小的药物的溶出度受其比表面积和药物成品表面性质的影响较大,通过药剂学方法,选用亲水性辅料,经粉末直接压片后,药品崩解后药物直接从粉末中释放出来,分散度增大,溶出加快,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

4、用于低熔点及产生共熔的复方药物环扁桃酯的熔点为50℃~62℃,常规湿法制粒可造成药物熔化而影响质量;盐酸麻黄素和盐酸苯海拉明的复方制剂,湿法制粒干燥时两者可产生共熔,不易烘干。而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二、注意事项

1、药物与辅料的性质要相近进行粉末直接压片时,药物与辅料的堆密度、粒度及粒度分布等物理性质要相近,以利于混合均匀,尤其是规格较小、需测定含量均匀度的药物,必须慎重选择各种辅料。

2、不溶性润滑剂须最后加入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的不溶性润滑剂一定要最后加入,即先将原料与其它辅料混合均匀后,再加入不溶性润滑剂,并且要控制好混合时间,否则会严重影响崩解或溶出。另外,以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等为辅料时,硬脂酸镁的用量如果较多且混合时间较长,片剂有软化现象,所以一般用量应在0.75%以下,而且要对混合时间、转速及强度进行验证。

3、混合后要进行含量测定与常规湿法制粒的生产工艺一样,进行粉末直接压片的各原辅料混合后要进行含量测定,以确保中间产品和成品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4、小试后须进行充分的试验放大一般情况下,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压制的不合格片剂不宜返工。因为返工须将片剂重新粉碎,粉碎后物料的可压性会显着降低,以致不适于进行直接压片。所以,从小试至大生产,必须进行中试,并经过充分的验证,且中试应采用与以后大生产相同类型的设备,以使确定的参数对大生产有指导作用。

5、微晶纤维素的使用。片剂硬度和脆碎度不合格时,可以加入微晶纤维素,其用量可高达65%;还可以采用先压成大片,然后破碎成颗粒,再行压片的方法,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6、及时处理压片中的异常情况。在压片过程中,应按标准操作程序及时取样,观察片剂的外观及测定片重差异、硬度、脆碎度、崩

解时间、片厚等质量指标,并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详细记录异常现象和处理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确保产品质量。

随着国外新型药用辅料的引入,国内药用辅料新品种的不断开发、上市,压片设备的不断更新、改进、完善,粉末直接压片法在国内的应用必将逐渐增加。

当前,虽然我国的片剂生产仍以湿颗粒压片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粉末直接压片技术在国内外医药企业中的应用正在渐渐受到关注。日前,在由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于上海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药用新辅料与中药制剂新技术应用研讨会”上,记者就粉末直接压片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该技术在应用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德国MEGGLE 集团公司的技术经理周鹏进行了交流。

■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片剂的制备工艺主要有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粉末直接压片和冻干法制片等几种方法。粉末直接压片是将药物的粉末与适宜的辅料分别过筛并混合后,不经过制颗粒(湿颗粒或干颗粒)而直接压制成片。由于其工艺过程简单,不必制粒、干燥,节能省时,保护药物稳定性,提高药物溶出度,以及工业自动化程度高等,正越来越多地被各国的医药企业所采用。有关资料显示,在国外约有40%的片剂品种已采用这种工艺生产。

据周鹏介绍,相对于传统的湿法制粒而言,粉末直接压片技术最

为明显的优势在于其经济性。在传统的湿法制粒中,要考虑黏合剂加入量、颗粒干燥时间、醇制粒过筛时间等因素,生产需要的机器数量多、空间大,且由于有些因素需要依赖经验判断,因此可能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批次间差异大等。而直接压片技术最显著的优势是其降低了设备和运作的成本:其生产工艺简单,无需制粒、过筛、干燥、整粒及中间抽样检测等工序,减少了相应的设备厂房投资以及检验成本和劳动强度,节约时间和能源,且不因工人的经验决定产品的质量,使最终产品质量稳定,批次间差异小,可操作性强,连续生产有保证,尤其适合GMP要求的生产管理。

■大大提高崩解性和溶出度

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技术生产的片剂具有良好的崩解性能和优异的分散均匀度,因此,目前该技术在一些速释、速崩片中应用较为广泛,国内口崩片的生产已逐渐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技术。

粉末直接压片技术为什么能够提高片剂的崩解性?周鹏解释说,片剂的崩解主要依靠片剂中的崩解剂通过毛细管作用或膨胀作用促使片剂崩解。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制备的片剂,其崩解剂不同于湿法制粒中的崩解剂,不会由于前期接触水分而降低崩解性能,从而保证了良好的崩解特性。另外,由于没有进行颗粒压片,片剂崩解后不会形成大团状颗粒,而是形成比表面积相对较大的细粉,可以较好地分布在体内,提高片剂的分散均匀度,有助于药物的释放、吸收。研究表明,该技术可以保证药片在不到30秒内崩解完全,目前已有许多分散片的制备采用了粉末直接压片技术。

粉末直接压片技术还有助于提高溶解度小的药物的溶出度。由于这类药物受其比表面积和药物成品表面性质的影响较大,通过药剂学方法,选用亲水性辅料,经直接压片后,药品崩解后药物直接从粉末中释放出来,分散度增大,溶出加快,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周鹏介绍说,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技术,选用亲水性好的辅料(例如乳糖)作为填充剂,从而在保证片剂迅速崩解的前提下,药物连同乳糖粉末在水中分散均匀,继而乳糖溶解并在药物表面借助范德华力和水形成氢键,从而降低药物的疏水性,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溶出度。例如,采用湿法制粒生产的炎痛喜康片60分钟仅溶出52%,而采用粉末直接压片生产的片剂60分钟溶出度可达到90%。

■工艺适应性更强

与湿法制粒相比,粉末直接压片技术的优势还在于它避免了加热和水分的影响。据周鹏介绍,在实际生产中,会遇到某些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如易水解的酯类、酰胺类药物,易氧化的酚羟基类药物、维生素C、维生素E等;在湿法制粒中,很多遇热、遇光不稳定的药物在生产过程中会发生水解反应,或在颗粒干燥过程中受热破坏,或由于工艺复杂造成药物见光分解等。对于这些问题,可考虑采用直接压片工艺加以解决。由于粉末直接压片工艺简单,无需制粒、干燥,从而可有效地保护主药的稳定性,避免其因为湿法制粒造成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在实际生产中,一些熔点较低(60℃左右或低于60℃)的药物,如α-硫辛酸(熔点为60℃),制粒后干燥时由于主药受热融化而造

成颗粒很难干燥,从而影响生产;复方制剂百喘朋片中的盐酸麻黄碱和盐酸苯海拉明制得的颗粒在干燥时由于存在低共熔现象,不易烘干。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技术可以解决此类问题。

另外,一些遇水黏性增强、不易制粒或是引湿性强而不宜长时间在空气中露置的药物,例如多数的中药浸膏,可以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技术,避免黏性强和引湿大带来的不利因素,从而得到合格的片剂。

■“组合加工”改善辅料性质

周鹏提示,直接压片不同于湿法制粒压片的一个很大差别在于其要求用于压片的物料是粉末状的细粉,物料可压性和流动性的好坏,将决定最终产品的质量。

由于大多数药物粉末的流动性和可压性都不能满足直接压片的要求,所以选用性能优越的辅料来增加药物的流动性等就是一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直接压片中对辅料的正确选择比湿法制粒更为严格。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传统的辅料兼具直接压片所要求的良好的流动性和优异的压缩性、黏合性,高度的附着性,以及对润滑剂的低敏感度。常规的淀粉、糊精、糖粉的流动性和可压性都相对较差。所以,开发适用于粉末直接压片技术的辅料是一个新课题。

满足上述要求的辅料可通过“组合加工”的方法得到。据周鹏介绍,由一种易碎的一水乳糖和一种可塑物质(粉末纤维素、微晶纤维素、淀粉)两种成分组成的复合物,如喷雾干燥乳糖(Flowlac-100)、改良乳糖(Tablettose系列)、喷雾干燥乳糖-纤维素预混物(Cellactose),只需要简单的物理混合,并结合主药的性质,进行

适当的处方调整,就可满足可压性和流动性(可加入助流剂)的要求,使粉末直接压片变得更为简便。使用这种“组合加工”的产物与分别单独使用上述两种成分的简单混合物相比,更能提高片剂的硬度。

■压片设备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直接压片设备正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周鹏说,企业通过改进饲粉装置、除尘装置,完善预压机构,有助于保证整个直接压片过程的顺利进行。

细粉末的流动性不如颗粒的好,容易在饲粉器中出现空洞或流动时快时慢,造成片重差异,而采用振荡饲粉或强制饲粉装置可以使粉末均匀流入模孔;由于粉末中存在的空气比颗粒中的多,压片时容易产生顶裂,而降低压片速度,或经二次压缩,即第一次为初步压缩,第二次为最终压成药片可解决这一问题,且由于增加了压缩时间,因而利于排出粉末中的空气,减少裂片现象,增加片剂的硬度;另外,因粉末具有飞扬性,在粉末直接压片时,会产生较多的粉尘,有时出现漏粉现象,所以压片机应具备自动密闭加料装置、较好的除尘装置和刮粉器与转台间的严密接合。

粉末直接压片法

粉末直接压片法 粉末直接压片法是指不经过制粒过程直接把药物和辅料的混合物进行压片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药物+辅料→粉碎→过筛→混合→(加润滑剂)混合→压片粉末直接压片法避开了制粒过程,因而能省时节能、工艺简便、工序少、适用于湿热不稳定的药物等突出优点,但也存在粉末流动性差、片重差异大,粉末压片容易造成裂片等弱点,致使该工艺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广泛应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的辅料有:微晶纤维素、无水乳糖、可压性淀粉及聚维酮(PVP-K90D、PVP-K90M)等。粉末直接药片法还需要有优良的助流剂,常用的有微粉硅胶等。这些辅料的特点是流动性、压缩成型性好。 粉末直接压片的应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由于粉末直接压片具有较明显的优点,如工艺过程比较简单,不必制粒、干燥,产品崩解或溶出快,成品质量稳定,在国外约有40%的片剂品种已采用这种工艺生产。 一、应用 1、用于遇湿、热易变色、分解的药物许多药物对湿、热不稳定,如头孢克肟遇湿、热易发生变色,效价降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氧化,以致颜色变黄、含量下降,特别是受水分、温度、金

属离子等影响时,更易造成药品变质;氨茶碱遇湿、热均易分解、变色,放出强烈氨臭;利福平对湿、热也不稳定,含量下降,溶出度不合格;维生素B1、B2、B6等对湿、热、金属离子均不稳定。这些药物若采用常规湿法制粒,因在生产过程中,药物与黏合剂中的溶剂接触,并经高温干燥,必会对产品质量有影响。而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所制得的片剂片面光滑,无裂片和粘冲,片重差异小,崩解时限短,经加速实验、留样观察,片剂各项质量指标均无变化。 2、用于酯类、酰胺类等易水解药物因盐酸甲氯芬酯极易水解,采用常规的湿法制粒工艺,因生产过程中加入黏合剂,含有水分,在干燥的高温条件下,药物分解加快,从而影响药品的质量,不仅降低了药物的含量,而且增加了降解产物,使疗效降低,副作用增加。而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生产,避免了与水的接触,同时可选用引湿性小的辅料,进一步保证药物在贮藏期间的稳定性。 3、用于溶解度较小或疏水性的药物溶解度小的药物的溶出度受其比表面积和药物成品表面性质的影响较大,通过药剂学方法,选用亲水性辅料,经粉末直接压片后,药品崩解后药物直接从粉末中释放出来,分散度增大,溶出加快,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 4、用于低熔点及产生共熔的复方药物环扁桃酯的熔点为50℃~62℃,常规湿法制粒可造成药物熔化而影响质量;盐酸麻黄素和盐酸苯海拉明的复方制剂,湿法制粒干燥时两者可产生共熔,不易烘干。而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二、注意事项

粉末直接压片更新传统压片技术

中国医药报/2005年/05月/26日/ 粉末直接压片更新传统压片技术 余伟 关键词: 片剂是目前在药品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其制备可以分为直接压片法和颗粒压片法两大类。其中直接压片法由于主药性状不同,又分为粉末直接压片法和结晶直接压片法。 粉末直接压片是指将药物的粉末与适宜的辅料分别过筛并混合后,不经过制颗粒(湿颗粒或干颗粒)而直接压制成片。由于粉末直接压片具有较明显的优点,如工艺过程比较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不必使用有机溶剂、不必制粒、干燥,产品崩解或溶出快,成品质量稳定,使得粉末直接压片法的应用越来越广。 据近期一项新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在国外制药企业中约有40%片剂品种的工艺生产已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技术,而我国制药企业片剂生产中粉末直接压片的使用率尚不足20%!国内片剂品种的生产仍然以湿颗粒压片应用为主,湿颗粒压片较粉末直接压片不仅不能充分确保产品质量,且工艺复杂,使原材料的浪费加大、生产效率偏低,严重影响了现代片剂制备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值得高兴的是,近些年随着国外新型药用辅料的引入,及国内药用辅料新品种的不断开发、上市,压片设备也随着不断更新、改进和完善,粉末直接压片法在国内的应用正在逐渐增加。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粉末直接压片法作为一种新方法,生产者在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的同时,还应严格遵行该方法的各种操作要求,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这项新技术提供相匹配的 生产条件与质量标准 。 增强片剂的抗湿热度 许多药物对湿、热不稳定,如头孢克肟遇湿、热时易发生变色,效价降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氧化,以致颜色变黄、含量下降,特别是受水分、温度、金属离子等影响时,更易造成药品变质;氨茶碱遇湿、热均易分解、变色,放出强烈氨臭;利福平对湿、热也不稳定,可致含量下降,溶出度不合格;维生素B1、B2、B6等对湿、热、金属离子也不稳定。这些药物若采用常规湿法制粒,因在生产过程中,药物与黏合剂中的溶剂接触,并经高温干燥,必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而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所制得的片剂片面光滑,无裂片和粘冲,片重差异小,崩解时限短,经加速实验、留样观察,片剂各项质量指标均无变化。 用于制备易水解药物 许多药物在遇到水分时都极易水解,例如盐酸甲氯芬酯若采用常规的湿法制粒工艺,因生产过程中加入黏合剂,含有水分,在干燥的高温条件下,药物分解加快,从而影响药品的质量,不仅降低了药物的含量,而且增加了降解产物,使疗效降低,副作用增加。而将粉末直接压片工艺用于酯类、酰胺类等易水解药物的生产,避免了它们与水的接触,同时可选用引湿性小的辅料,进一步保证药物在贮藏期间的稳定性。 解决溶解小、熔点低和共熔问题 溶解度小的药物,其溶出度受比表面积和药物成品表面性质的影响较大,通过药剂学方法,选用亲水性辅料,经粉末直接压片后,药品崩解后药物直接从粉末中释放出来,分散度增大,溶出加

粉末直接压片的一般要求

粉末直接压片得一般要求 片剂就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得一种剂型,其制备可以分为颗粒压片法与直接压片法两大类。颗粒压片法根据制备颗粒得工艺不同,又可分为湿颗粒压片法与干颗粒压片法两种;而直接压片法则由于主药性状不同,分为粉末直接压片法与结晶直接压片法、粉末直接压片就是指将药物得粉末与适宜得辅料分别过筛并混合后,不经过制颗粒(湿颗粒或干颗粒)而直接压制成片。目前,国内以湿颗粒压片法应用最为广泛、但就是,随着新辅料得开发,使得粉末直接压片法得应用越来越广。 粉末直接压片对药物得要求 进行粉末直接压片得药物要具有良好得流动性、可压性与润滑性。但多数药物不具备这些特点,可以通过改善物料得性能、改善压片机得性能等办法加以解决。 改善压片物料得性能:药物得粗细度、结晶形态不适于直接压片时,可通过适宜手段,如改变其粒子大小及其分布、改变形态等来加以改善,如重结晶法、喷雾干燥法等,但实际生产中有不少困难而较少应用。 低剂量药物(如主药含量在50毫克以下)处方中含有较多得辅料,流动性、可压性、润滑性主要取决于辅料得性能。不论药物本身得流动性与可压性好或不好,与大量得流动性好、可压性好得辅料混合均匀后,即可直接压片。所以,粉末直接压片得前提条件就是辅料应具有良好得流动性、可压性与润滑性、 压片机应具备得装置:振荡饲粉或强制饲粉装置细粉末得流动性总就是不及颗粒得好,容易在饲粉器中出现空洞或流动时快时慢,造成片重差异较大,而该装置可以使粉末均匀流入模孔、 预压装置由于粉末中存在得空气比颗粒中得多,压片时容易产生顶裂。解决办法一就是降低压片速度,二就是经二次压缩,即第一次为初步压缩,第二次为最终压成药片。由于增加了压缩时间,因而利于排出粉末中得空气,减少裂片现象,增加片剂得硬度、 较好得密闭与除尘装置因粉末具有飞扬性,粉末直接压片时,会产生较多得粉尘,有时出现漏粉现象,所以压片机应具备自动密闭加料装置、较好得除尘装置与刮粉器与转台间得严密接合。 辅料得品种及其性能:直接压片中辅料得选择就是至关重要得,对辅料得要求除了具备一般片剂辅料得性能外,其中最主要得就是辅料要有良好得流动性与可压性,还需要有适宜得松密度与较大得药品容纳量(即加入较多得药物而不至于对其流动性与可压性产生显著得不良影响)、常用于直接压片得辅料品种有: 微晶纤维素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不溶于水、乙醇、丙酮或甲苯,有非常好得可压性,并具有一定得流动性与崩解性,就是片剂优良得填充剂与有效得干燥黏合剂,压制成片后具有较好得硬度,且不影响崩解。该品种对药物有较大得容纳量,其用量可从5%~65%。但该品种有吸湿性。现在国内已有产品上市、 预胶化淀粉本品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流动性好,国产品休止角为36。6度,可压性好;有润滑作用,可减少片剂从模孔顶出得力量;有良好得崩解作用与干燥黏合性,可增加片剂得硬度,减少脆碎度。本品就是粉末直接压片理想得多功能辅料,用量一般为5%~20%、乳糖喷雾干燥乳糖为多用于粉末直接压片得辅料,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吸湿性;压成得片剂表面光洁、美观,释放药物快;流动性、黏合性均好,就是片剂理想得填充剂、用量大于5

ATR与压片法区辨

谱图区别:: 谱图区别在于一般压片法所得到的谱图可以直接用,而ATR法得到的谱图应该先进行ATR 校正,理由楼上的朋友已经给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其他区别就是波段范围不一样,这也和ATR法中选用的晶体有直接关系。 选择:: 如果两种方法都能得到好的谱图,一般建议选取透射法(压片),但是压片法比较繁琐同时又对压片的技术有一定要求,从操作建议上来选择的话可以选择ATR法。主要取决于实际情况。因样品而异,没有绝对选择。 区别:: 首先压片法是透射法,而ATR为反射法;从光学角(光路)度可以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其次压片法一般使用KBr粉末进行压片,波段范围广一般认为是5000-400cm-1,而ATR所用的晶体一般为ZnSe,其透光范围为5000-500(严格来说谱图信号应该是5000-600);另一方面KBr怕潮,含有水分的样品很难测试,而ZnSe晶体则不怕潮完全可以测试含有水分的样品;一般颜色很深的物质用压片法测试效果不佳,可以选用ATR法来测试;从应用的角度还有很所差别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水平ATR:水平ATR附件的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晶体材料可选ZnSe、KBS-5两种。水平ATR附件适用于液体、粉末、涂层或胶状样品的测定,如牛奶、沥青、油漆、涂料等此类样品。 单次反射ATR:单次反射ATR附件中,样品与ATR晶体的接触面积很小,通过施加压力,

可以使样品与晶体紧密接触。虽然红外光在ATR晶体内只有一次有效反射,但仍然能得到高质量的光谱。单次反射ATR附件适用于测试固体、纤维、硬的聚合物、漆片、玻璃或金属表面的薄膜、微量液体等样品。晶体材料可选ZnSe和钻石两种。 液体ATR:液体ATR附件与水平A TR附件的构造和使用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液体ATR附件中的ATR晶体样品架为槽型。槽型样品架中的A TR晶体固定在凹槽内,适用于液体、粉末或胶状样品的测定。槽型样品架通常配备一个盖子,在测定挥发性液体时,盖上盖子以防止溶剂挥发。 同时压片法又有两种,一种是常温压片(粉末类)另一种是热压(塑料,高分子物质) 应用方面:一方面是固体样品的前处理(常温压片技术),另一方面是塑料类样品的前处理(热压技术)。 固体粉末样品,散射的影响很大,如果直接用粉末样品进行测量,往往使测试的谱图失真。通常粉末样品采用卤化物压片法获得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测定最常用的试样制备方法是溴化钾(KBr)压片法(药典收载品种90%以上用此法)。压片机是卤化物压片法的必备工具。粉末样品经过研磨,再用压片机压成透明的锭片后,利用透射方式,可很好地测量出样品的红外光谱。 塑料类可加热形变的样品,一般直接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不能测出很好的光谱图,有的甚至不能出图,原因是因为样品的厚度过大同时又有较深的颜色,从而影响了红外光的透过和样品的吸收。所以这时就需要用热压法来对此类物质进行前处理。

粉末直接压片法教学资料

粉末直接压片法

粉末直接压片法 粉末直接压片法是指不经过制粒过程直接把药物和辅料的混合物进行压片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药物+辅料→粉碎→过筛→混合→(加润滑剂)混合→压片粉末直接压片法避开了制粒过程,因而能省时节能、工艺简便、工序少、适用于湿热不稳定的药物等突出优点,但也存在粉末流动性差、片重差异大,粉末压片容易造成裂片等弱点,致使该工艺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广泛应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的辅料有:微晶纤维素、无水乳糖、可压性淀粉及聚维酮(PVP-K90D、PVP-K90M)等。粉末直接药片法还需要有优良的助流剂,常用的有微粉硅胶等。这些辅料的特点是流动性、压缩成型性好。 粉末直接压片的应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由于粉末直接压片具有较明显的优点,如工艺过程比较简单,不必制粒、干燥,产品崩解或溶出快,成品质量稳定,在国外约有40%的片剂品种已采用这种工艺生产。 一、应用 1、用于遇湿、热易变色、分解的药物许多药物对湿、热不稳定,如头孢克肟遇湿、热易发生变色,效价降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氧化,以致颜色变黄、含量下降,特别是受水分、

温度、金属离子等影响时,更易造成药品变质;氨茶碱遇湿、热均易分解、变色,放出强烈氨臭;利福平对湿、热也不稳定,含量下降,溶出度不合格;维生素B1、B2、B6等对湿、热、金属离子均不稳定。这些药物若采用常规湿法制粒,因在生产过程中,药物与黏合剂中的溶剂接触,并经高温干燥,必会对产品质量有影响。而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所制得的片剂片面光滑,无裂片和粘冲,片重差异小,崩解时限短,经加速实验、留样观察,片剂各项质量指标均无变化。 2、用于酯类、酰胺类等易水解药物因盐酸甲氯芬酯极易水解,采用常规的湿法制粒工艺,因生产过程中加入黏合剂,含有水分,在干燥的高温条件下,药物分解加快,从而影响药品的质量,不仅降低了药物的含量,而且增加了降解产物,使疗效降低,副作用增加。而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生产,避免了与水的接触,同时可选用引湿性小的辅料,进一步保证药物在贮藏期间的稳定性。 3、用于溶解度较小或疏水性的药物溶解度小的药物的溶出度受其比表面积和药物成品表面性质的影响较大,通过药剂学方法,选用亲水性辅料,经粉末直接压片后,药品崩解后药物直接从粉末中释放出来,分散度增大,溶出加快,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 4、用于低熔点及产生共熔的复方药物环扁桃酯的熔点为50℃~62℃,常规湿法制粒可造成药物熔化而影响质量;盐酸麻黄素和盐酸苯海拉明的复方制剂,湿法制粒干燥时两者可产生共熔,不易烘干。而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门诊处方点评实例

【摘要】目的通过对门诊处方书写常见问题的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对2010年2月份的门诊3000张普通处方和药师日常处方审核工作中所记录的疑义处方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有345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占11.5%,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共计315张、处方用药不适宜49张、超常处方23张,分别占全部抽查处方的比率为10.5%、1.63%、0.77%。结论门诊处方问题很多,处方合格率有待提高,抗菌药物滥用严重,需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关键词】门诊处方处方点评处方分析 The Comments and Analysi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bstract】Objective:To promote rational clinical drug levels by the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writing. Methods: analyse, statisics and comment the 3000 daily general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nd pharmacists prescriptions which are produced in Febrary,2010. Results :there are 345 prescription of irrational behavior, accounting for 11.5%, among of which irregulate prescription writings are 315, inappropriate prescriptions are 49 and extraordinary prescriptions are 23。They separately rank 10.5%, 1.63% 0.77% among sample prescriptions. Conclusion: prescriptions have a lot of problems. The pass rate of prescription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timicrobial drugs are abused seriously. We need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Prescription Manage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 guiding principles". 【Key words】Outpatient prescription Prescription comment Analsis of typical prescription 处方是医生为预防和治疗疾病而给患者开写的取药凭证,是药师为患者调配和发药的依据和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药品流向的原始记录,也是医疗活动中处方是具有法律效力重要的医疗文书,其书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1]。处方点评是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不合理处方的剖析,及时发现问题,合理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处方管理办法》(2007)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2010年2月10日卫生部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2],对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形式、内容、标准作了详尽的规定。为贯彻落实《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我们对我院2010年2月份门诊3000张普通处方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点评和不合理处方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随机抽取2010年2月份处方3000张(不包含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和门诊疑义处方登记表。 1.2 点评方法 根据《药物咨询及用药安全监测系统(大通)》、《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用药须知》,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近年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等,注重循证医药学证据,结合医院处方点评标准和细则,重点从处方书写形式审核内容、用药适宜性审核内容及超常处方三个方面逐一点评,其中任一项不规范即判定为不合格处方。填写医院《处方点评工作表》,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分类汇总,根据点评结果统计处方合格率并对其中的不合格处方进行分析。 2 点评结果 2.1 处方基本指标年龄:2-67a,平均32a;药品品种种数:1-5种,平均 3.2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处方1050张,抗菌药物使用率35%;注射剂:注射剂处方463张,注射剂使用率15.43%;处方金额:0.2-358元,平均87元。根据WHO制定的发展中国家

制样方法

2.2制样方法 红外光谱图是利用红外光谱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依据。因此记录一张好的光谱图是非常重要的。谱图的质量与制样的操作有直接关系。不同的样品要选择不同的制样方法。要求谱图中最强的吸收带的透光度在o%~10%之间,使弱吸收峰也可以看清楚,并能与噪音相区别开。这样的光谱图与标准谱图比对时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通常使用的制样方法有溶液流延薄膜法、热压薄膜法、溴化钾压片法、切片法、溶液法及石蜡糊法等。2.2.1溶液流延薄膜法 将聚合物溶解在某种溶剂中,把聚合物溶液均匀涂在光滑表面(如载玻片)上,使溶 剂充分挥发,可以得到聚合物薄膜(厚度在10~30/xm),这种方法得到的样品可以直接 做红外光谱,不再需要其他载体,得到的谱图质量也比较好。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溶剂的选择,要选择对聚合物溶解性好且容易挥发的溶剂,否则溶剂残留在薄膜样品中会导致谱图中出现溶剂的信息。通常要在真空干燥条件下处理充分长的时间以确保去除掉溶剂。 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有些聚合物材料会在溶液中发生分子链重排,出现取向信息;有时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成膜,由于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得到的谱图会存在差异。谱图分析中要注意。 对于共混聚合物材料,在溶解过程中溶剂会对相容性产生影响,导致某些吸收谱带的位置发生移动。 2.2.2热压成膜法 对于某些不容易溶解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如聚乙烯、口一烯烃聚合物等,热压成膜法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制备方法。 具体制样方法是在热压机上,将温度升高到某一温度使聚合物熔融,在一定压力下成膜。需要注意的是控制温度很关键,在升温到聚合物的熔融温度之后就不要再提高温度,在高温压膜过程中动作要快,某些聚合物在高温下容易发生氧化,或者在加压时产生取 向,导致某些吸收谱带的位置发生移动。 2.2.3溴化钾压片法 对于粉末状的物质,应该首选溴化钾压片法。这种方法使用的样品量少,制样过程中没有溶剂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信息可靠。具体方法是取被测样品和溴化钾粉末按质量比1:i00的比例在玛瑙研钵中充分研磨并混合均匀,转入模具中在压机上压制成片。 通常溴化钾粉末在室温条件下保存很容易吸潮,处理不当时会在谱图中带进明显的羟基(oH)峰,因此被测样品和溴化钾粉末要严格去除水分。一般实验室中溴化钾粉末 要在干燥器中密闭保存,在使用前高温烘烤去除水分。压好的片也可以先在红外烤灯下烘烤一定时间去除水分后再作图。 有些橡胶状的样品,在溶剂中仅仅能溶胀,无法利用流延成膜法,加热也不能成膜。这时可以考虑将溶剂溶胀的样品混合溴化钾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压成片后再烘烤去除溶

KBr压片法测定苯甲酸红外光谱及谱图解析

K B r压片法测定苯甲酸 红外光谱及谱图解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实验 KBr压片法测定苯甲酸红外光谱及谱图解析 I.实验目的 1、熟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KBr压片法的操作技能。 3、了解红外光谱谱图解析。 II.实验用品 仪器:红外光谱仪(岛津 FTIR-8400S),压片机,研钵,红外灯。 试剂:溴化钾(光谱纯)、苯甲酸(分析纯)。 III.实验原理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是根据光的相干性原理设计的测量分子吸收光谱的仪器,属于干涉型光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主要由光源、干涉仪(迈克逊)、吸收池(样品室)、检测器、计算机和记录系统等组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将各种频率的光信号经干涉作用后调制成干涉图,即时间域光谱图,然后用计算机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换算成频率域光谱图即红外光谱图。 1 2

Ⅳ. 实验步骤 1、压片制样 准备: 1)保持使用压片机的房间湿度较低; 2)将压片机配件,放入干燥器备用; 3)用玛瑙研钵一次研磨适量KBr晶体干燥,放入干燥器备用; 4)为避免手汗对压片的影响,研磨和压片过程中戴手套; 压片操作: 1)取200毫克备用KBr粉末于玛瑙研钵中,加入~1%干燥的样品,在红外 灯下研细混匀; 2)使用乙醇棉清洗模具等; 3)将样品和KBr混合粉末放到模具中,用抹刀铺平;将装配好的压片模 具移至压片机下; 4)压片机阀门拧至lock, 加压至~60KN,停留适当时间使压片透明;脱 模,样品基本透明为合格; 5)将样品装入样品架; 2、测试 1)将样品架放入仪器内,点击测试按钮; 2)测试结束,保存文件。 3)取出样品架,卸下样品。 3、整理 1)清洁模具等制样器具; 2)如有需测试样品则进入下一样品的制备,如无样品则整理物品、清洁台面 后离开。 4、注意事项: 1)操作规范,轻举轻放,不要敲击; 2)研钵材质为玛瑙,易摔碎; 3)全过程要求干燥防水; 4)将溴化钾研细(2μm); 5)控制溴化钾与样品的比例; 6)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干燥; 7)不要震动光学台 8)取、放样品时,样品盖应轻开轻闭; 9)眼睛不要注视氦-氖激光,以免受到伤害。 Ⅴ.实验结果 1、对样品纯度、来源、元素分析及其他物理性质、谱学性质等方面的了解。 2、初步分析特征基团频率、特征宽强峰、倍频(泛频)及合频特征峰。 3、初步确定为某类化合物后,与标准谱图核对 Ⅵ.问题讨论 1、KBr压片法制备红外吸收光谱固体试样的注意事项 2、红外光谱实验室为什么要求温度和相对湿度维持一定的指标 3、怎样进行红外吸收光谱的定性分析

干法制粒注意教学文案

学习资料 法制粒的优点:干法制粒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加入添加剂,直接可以将干粉制成颗粒,增加堆积密度,改善外观和流动性及可控制崩解度,便于贮存和运输,较湿法制粒节省能源,改善湿法制粒的多道工序,减少污染。另对于某些湿热条件下不稳定的药物制粒效果更为明显。 干法制粒的适用范围:一般含结晶水的物料、中药提取物,以及含一定水分(3%-8%)左右的物料均可用干法制粒,除少数特殊物料如面粉、炭黑、石墨之类的物料很难制粒,还有纯中药粉碎的没经过特殊处理的也很难造粒,可以考虑加入适当辅料;粉料的细度在80-300目左右较佳,对较粗或较细粉对干粉制粒均有较大影响:对较粗的粉,制粒的颗粒不均匀,对较细的粉末,在送料和压片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会直接影响颗粒的成品率。 干法制粒机的成品率:干法制粒机的原理就是将干粉直接压制成薄片再进行粉碎和整粒,所以干法制粒中成品率高与低,首先与物料配方有着直接的关系,可压性好的物料成品率要高点;另与所压的片的强度及制粒的刀具结构及粉碎速度快慢有很大的关系,压片的强度与压力的大小和送料、压片速度有关,送料过程也是一个预压过程和脱气过程,如果尽可能的将物料中空气排尽,并且让物料有一个预停留区,这样压出的片就不会出现断断续续,这样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成品率相对也会提高;制粒的刀具结构会直接影响颗粒的成品率,如果所压的片在制粒箱体内频率粉碎,这样也会降低成品率,本公司参考国外制粒方式采用滚压式,使物料很快从筛网中滚压出去,而提高成品率,另粉碎速度越慢颗粒成品率越高,在不堵网孔的情况下尽可能慢点。国内标准只要成品率达30%干法制粒机已符合要求。(以淀粉为标准20-60目)制粒过程中物料变色问题:一般物料通过干法制粒后颜色会和原来粉料有差异,因为粉的表面积比颗粒的表面积大,所以对光线的反射也有所不同,另经过压制后的颗粒较原粉的堆积密度增加,所以颗粒的颜色也会加深,一般情况下作用的压轮上的压力越大颜色会变得越深,作用在压轮上的压力不仅仅是油泵的压力,还与送料速度和压片速度有关,在压力和压片速度一定的情况下,送料速度越快,作用在压轮间的压力越大,反之越小,同样在压力和送料速度一定的情况压片速度越慢,作用在压轮间的压力越大,反之越小。故用户在使用干法制粒机时要根据物料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最佳的压力和速度,这样在保证产品性能基础上提高产品的一次成品率。干法制粒参数的调整问题干法制粒机为适用于多种物料,所以干法制粒机的压力、送料、压片、破碎、整粒速度均可调整,这样对操作干法制粒机的要求就会高一点,一般出厂前生产厂家会提供一个相对参数,但在实际使用时要根据物料特性以及所要求的颗粒结实程度、颗粒大小进行合理调整,一般对于流动性较好的物料,送料速度可以较慢一点,对易成形物料压力可以小一点,对于所做颗粒较大的情况,破碎整粒速度可以慢一点,只要不堵筛网网孔即可,在调整时,可以将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改变一个参数进行调节。总之调整参数,只要掌握每个参数所表示的意义即可,在实际操作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也是靠不断试验总结经验,达到最佳效果。干法制粒颗粒的圆整度:对于干法制粒的颗粒的圆整度相对于湿法制粒要稍差,但干法制粒的圆整度与片的厚薄以及制粒刀具的形式有一定关系,(除物料本身原因外)可以通过改变片的厚度来提高颗粒的圆整度,一般可以根据颗粒大小来适当调节所压的片的厚薄,这样经整粒后颗粒的圆整度要好一点,另改进整粒刀的结构,也能提高颗粒的圆整度。总之,希望客户在选择干法制粒机之前,最好能给我们寄点物料,先做一下试验,看所做的颗粒是否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因为每一种料,每一个配方都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样让客户能选择到更合适的设备。 仅供学习与参考

粉末直接压片药用辅料的特点与应用

粉末直接压片药用辅料的特点与应用 管理员 2008-5-5 (400)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胡晏、张玲、崔景斌 1.药用辅料的开发 1.1开发途径 粉末直接压片辅料的流动性、压缩成型性是决定辅料应用效果的重要性质。新辅料的开发在满足一定的流动性和压缩成型性的同时也考虑了特殊的崩解、载药等要求。对于主要用作填充剂和粘合剂的辅料,主要的开发途径有:化学和物理修饰:不用辅料的复合;辅料和药物的复合。 化学修饰的产物的毒性、安全性测试的高成本限制了这种途径的开发。这种途径成功典型有纤维素的衍生物和环糊清。物理修饰的产物无需进行毒性和安全性测试。物理修饰的手段当中,改变粒子大小和成团是重要的手段。成团后的乳糖和纤维素表现出了良好的流动性,并且加入助流剂后不会影响片剂的硬度。成团后的淀粉保持了原有的粘合性。 复合的方法是在不改变化学结构和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物理改良,这种改良利用了现有的丰富的辅料类型,产生出许多性能优良的复合辅料。许多辅料的组合加工都是可行的,只有不相容可能成为一个限制因素。组合加工的目的在与获得一种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两种辅料以最佳配比得到的复合产品比起简单混合有着更优良的性能。不如,用作填充剂/粘合剂但没有优良崩解性的辅料可以和能增加空隙率和膨胀性的辅料结合在一起。根据被选用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预处理和组合加工技术。这个过程必然要考虑成本问题。同时,为了保证产品组成和性质的均一性,避免批与批之间的差异,必须严格限制生产过程控制参数。 1.2辅料设计和生产

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辅料的设计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粒度分布、流动性、载药量。现有的技术条件容易满足上述要求,主要需解决的是成本问题。降低辅料生产成本可以通过对原料和生产过程实行计算机标准化控制,以及低库存、高效的生产管理方法。 1.3辅料开发和生产过程的规范化 在现有的药品中,活性成分和辅料是以化学性能划分的。药物和辅料一定要符合纯度的要求,但是实用性对辅料,尤其是粉末直接压片辅料来说是更重要的。辅料的性能规格越来越受到重视,用这种方法可以给不同来源的同种辅料划分等级。目前,一些大的制药公司和研究机构已经着手统一原料的规格,同时也有一些新的、更有意义的规格的出现。 2.粉末直接压片辅料的特点 2.1优良的崩解和溶出特性 水溶性辅料采用直接压片法可以得到崩解性能优良的速溶片(FMTs)。这种技术的关键是水溶性辅料和崩解剂的合理利用。 当片剂尺寸较大和硬度较高时,会造成药片的崩解时间过长。因此,这种片剂往往硬度较低,这就容易造成较大脆碎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寻找硬度和崩解度均能符合要求的辅料或组合。 合适的崩解剂和适宜的量。对药物的溶出速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Caram ella等人发现崩解剂的效果取决于吸水膨胀的能力,即崩解剂吸水性转化成膨胀性或崩解性的能力。获得理想的崩解效果的关键是崩解剂的适宜浓度,低于这个浓度,则片剂的崩解时间与崩解剂的浓度成反比;高于这个浓度,崩解时间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 在崩解度合适的前提下提供片剂硬度有多种方法。一是将高膨胀力的崩解剂和低膨胀力的填充剂,如淀粉纤维素等合用。二是低成型性的糖类和高成型性的糖类辅料合用。另外,淀粉、纤维素和水溶性糖类按一定比例组合可以得到口感良好的口腔速溶片。新的研究表明加入适量的非水溶性无机物辅料和有效的崩解剂,即使在效低压力下生产出的硬度较低的速溶片剂,也具有良好的硬度和摧碎度,同时又保持了理想的崩解能力[3]。 2.2提高药物稳定性

粉末直接压片的一般要求教学文案

粉末直接压片的一般 要求

粉末直接压片的一般要求 片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其制备可以分为颗粒压片法和直接压片法两大类。颗粒压片法根据制备颗粒的工艺不同,又可分为湿颗粒压片法和干颗粒压片法两种;而直接压片法则由于主药性状不同,分为粉末直接压片法和结晶直接压片法。粉末直接压片是指将药物的粉末与适宜的辅料分别过筛并混合后,不经过制颗粒(湿颗粒或干颗粒)而直接压制成片。目前,国内以湿颗粒压片法应用最为广泛。但是,随着新辅料的开发,使得粉末直接压片法的应用越来越广。 粉末直接压片对药物的要求 进行粉末直接压片的药物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和润滑性。但多数药物不具备这些特点,可以通过改善物料的性能、改善压片机的性能等办法加以解决。 改善压片物料的性能:药物的粗细度、结晶形态不适于直接压片时,可通过适宜手段,如改变其粒子大小及其分布、改变形态等来加以改善,如重结晶法、喷雾干燥法等,但实际生产中有不少困难而较少应用。 低剂量药物(如主药含量在50毫克以下)处方中含有较多的辅料,流动性、可压性、润滑性主要取决于辅料的性能。不论药物本身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好或不好,与大量的流动性好、可压性好的辅料混合均匀后,即可直接压片。所以,粉末直接压片的前提条件是辅料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和润滑性。

压片机应具备的装置:振荡饲粉或强制饲粉装置细粉末的流动性总是不及颗粒的好,容易在饲粉器中出现空洞或流动时快时慢,造成片重差异较大,而该装置可以使粉末均匀流入模孔。 预压装置由于粉末中存在的空气比颗粒中的多,压片时容易产生顶裂。解决办法一是降低压片速度,二是经二次压缩,即第一次为初步压缩,第二次为最终压成药片。由于增加了压缩时间,因而利于排出粉末中的空气,减少裂片现象,增加片剂的硬度。 较好的密闭和除尘装置因粉末具有飞扬性,粉末直接压片时,会产生较多的粉尘,有时出现漏粉现象,所以压片机应具备自动密闭加料装置、较好的除尘装置和刮粉器与转台间的严密接合。 辅料的品种及其性能:直接压片中辅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对辅料的要求除了具备一般片剂辅料的性能外,其中最主要的是辅料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还需要有适宜的松密度和较大的药品容纳量(即加入较多的药物而不至于对其流动性和可压性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常用于直接压片的辅料品种有: 微晶纤维素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不溶于水、乙醇、丙酮或甲苯,有非常好的可压性,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崩解性,是片剂优良的填充剂和有效的干燥黏合剂,压制成片后具有较好的硬度,且不影响崩解。该品种对药物有较大的容纳量,其用量可从5%~65%。但该品种有吸湿性。现在国内已有产品上市。 预胶化淀粉本品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流动性好,国产品休止角为36.6度,可压性好;有润滑作用,可减少片剂从模孔顶出的力量;有良好的崩

KBr压片法测定固体样品的红外光谱教学内容

K B r压片法测定固体样品的红外光谱

实验一 KBr压片法测定固体样品的红外光谱 1. 实验目的 1、掌握红外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Nicolet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方法。 3、掌握用KBr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测定的技术和方法。 4、了解基本且常用的KBr压片制样技术在红外光谱测定中的应用。 5、通过谱图解析及标准谱图的检索,了解由红外光谱鉴定未知物的一般过程。 2. 仪器及试剂 1、仪器:美国热电公司 Nicolet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HY-12型手动液压式红外压片机及配套压片模具;磁性样品架;红外灯干燥器;玛瑙研钵。 2、试剂:苯甲酸样品(AR);KBr(光谱纯);无水丙酮;无水乙醇。 3. 实验原理 图1 仪器的基本结构

红外吸收光谱法是通过研究物质结构与红外吸收光谱间的关系,来对物质进行分析的,红外光谱可以用吸收峰谱带的位置和峰的强度加以表征。测定未知物结构是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一个重要用途。根据实验所测绘的红外光谱图的吸收峰位置、强度和形状,利用基团振动频率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来确定吸收带的归属,确认分子中所含的基团或键,并推断分子的结构,鉴定的步骤如下: (1)对样品做初步了解,如样品的纯度、外观、来源及元素分析结果,及物理性质(分子量、沸点、熔点)。 (2)确定未知物不饱和度,以推测化合物可能的结构; (3)图谱解析 ①首先在官能团区(4000~1300cm-1)搜寻官能团的特征伸缩振动; ②再根据“指纹区”(1300~400cm-1)的吸收情况,进一步确认该基团的 存在以及与其它基团的结合方式。 4. 实验步骤 1、红外光谱仪的准备 (1)打开红外光谱仪电源开关,待仪器稳定 30 分钟以上,方可测定;(2)打开电脑,选择win98系统,打开OMNIC E.S.P软件;在Collect菜单下的Experiment Set-up 中设置实验参数; (3)实验参数设置:分辨率 4 cm-1,扫描次数 32,扫描范围 4000-400 cm-1;纵坐标为Transmittance 2、固体样品的制备 (1)取干燥的苯甲酸试样约1mg于干净的玛瑙研钵中,在红外灯下研磨成细粉,再加入约150mg干燥且已研磨成细粉的KBr一起研磨至二者完全混合均匀,混合物粒度约为2μm以下(样品与KBr的比例为1:100~1:200)。 (2)取适量的混合样品于干净的压片模具中,堆积均匀,用手压式压片机用力加压约30s,制成透明试样薄片。 3、样品的红外光谱测定 (3)小心取出试样薄片,装在磁性样品架上,放入Nicolet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样品室中,在选择的仪器程序下进行测定,通常先测KBr的空白背景,再将样品置于光路中,测量样品红外光谱图。

红外实验

3.5 实验 3.5.1 抗坏血酸的定性分析——溴化钾压片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规样品(固体样品)的制样方法。 (2)了解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 不同的样品状态(固体、液体、气体及粘稠样品)需要相应的制样方法。制样方法的选择和制样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谱带 的频率、数目和强度。 压片法是一种传统的红外光谱制样方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现在仍然是红外光谱实验室常用的制样方法。压片法 只需要稀释剂、玛瑙研钵、压片机和压片模具,不需要其他红 外附件。稀释剂有溴化钾和氯化钾。溴化钾和氯化钾都是卤化 物,所以又称为卤化物压片法。通常使用溴化钾作为样品的稀 释剂。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IR200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压片机,压片模具,样品架,玛瑙研钵,不锈钢药勺。 试剂:抗坏血酸(AR),溴化钾(AR)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称取样品和溴化钾: 称取1-2mg抗坏血酸与200-300mg干燥的溴化钾粉末再玛瑙研钵中混匀。 潮湿的样品不能直接用于压片,因为潮湿的样品不能压出透明的薄片,如果样品潮湿,在光谱中会出现水的吸收峰,潮湿的样品应经过真空干燥或置于40℃烘箱中干燥。溴化钾粉末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汽,溴化钾粉末在使用之前应经120℃烘干,置于干燥器中备用,或将溴化钾粉末长期保存在40℃烘箱中。 (2)研磨: 将样品和溴化钾一起置于玛瑙研钵中,一边研磨一边转动玛瑙研钵,使样品和溴化钾充分混合均匀。普通样品研磨时间4-5min非常坚硬的样品,可先研磨样品,因为样品量少,容易研磨细。然后再加入溴化钾一起研磨。研磨时间过长,样品和溴化钾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汽。研磨时间过短,不能将样品和溴化钾研细。 颗粒直径最好小于2.5μm(因为中红外区的波长是从2.5μm开始的) (3)压片: 将研磨好的样品和溴化钾转移到模膛内底模面上并用小扁勺将混合物铺平,中心稍高,小心放入顶模,将样品压平,并轻轻转动几下,使粉末分布均匀,放在液压机上固定,在10T/㎝2左右的压力下1-2min即可得到透明或半透明锭片。 (4)样品的测试:

粉末直接压片基本思路

粉末直接压片基本思路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片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片剂的生产方法一般可分为干法制片和湿法制片,目前,国内以湿法制片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由于干法制片有利于对湿、热不稳定药物片剂的制备,并有缩短工序,减少辅料用量和节能等优点,特别是随着新辅料和干法制片设备的开发,使得干法制片的应用越来越被制药企业所重视和采用。 干法制片包括干法制粒压片法和直接压片法。干法制粒压片法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匀后用适宜的设备压成大片,然后再破碎成大小适宜的颗粒,或直接将原料干挤压成颗粒,再加润滑剂等混匀后即可压片;直接压片法依据主药性状不同,分为结晶药物直接压片法和粉末直接压片法。结晶药物直接压片法是指有些结晶性药物如氯化钠、溴化钠等无机盐及维生素C等有机物质,呈正立方结晶等形态,其流动性好并有较好的可压性,经过干燥并筛选后即可加入适宜的润滑剂等辅料,混合均匀直接压片;而粉末直接压片是指将药物的粉末与适宜的辅料分别过筛并混合后,不经过制颗粒而直接压制成片。 一、粉末直接压片处方设计 粉末直接压片的处方设计除了要遵循一般处方设计的要求外,关键在于主药的性状和选择合适的辅料及确定其用量。应预先设计若干不同的方案,进行试验和取样检验,并与对照片进行比较,才能最终确定最优处方。在处方设计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1、可压性 可压性是指物料是否容易压缩成片的性能。可以用片剂的硬度、抗张强度、弹性复原率等来评价物料的成形性。片剂应具有合适的硬度,同时也应确保片剂能迅速崩解或药物能迅速溶出。当片剂中主药含量较小时,应采用药剂学方法使药物达到分布均匀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以采用简单的赋形剂为宜;当片剂中主药含量较大时,既应注意赋形剂的流动性、可压性,也应考察其容纳量及赋形剂的用量,同时还要考虑有效成分的粒度大小和形态对可压性的影响。 可压性与原辅料的塑性和弹性及物料粒子的微观状态有关。微晶纤维素具有海绵状多孔的管状结构,极易变形,所以是常用的可压性好的干燥粘合剂。一般情况下,微晶纤维素用量在5%时,即可增加片剂的硬度。如果生产中主要是片剂的硬度有问题,首先要考虑使用微晶纤维素,其用量可高达65%。但当几种赋形剂合用时,可压性会有变化,如乳糖与微晶纤维素混合使用时,会产生相加作用;而蔗糖粉与微晶纤维素混合使用时,则产生拮抗作用。 2、流动性 供粉末直接压片的混合物料,其流动性不仅直接影响模孔的充填和片重差异,而且对粉末混合的均匀程度起着重要作用,这在高速压片机中的意义更为重要。所以,在设计处方时,除了要选择适当的稀释剂外,还需要用助流剂来增加混合药粉的流动性。粉末的流动性常用休止角或流出速度等表示,休止角的测定方法有固定漏斗法、固定圆锥底法及倾斜箱法等。一般认为,休止角小于30度时,其流动性较好;而大于40度时,流动性不好。 3、润滑性 润滑性是指药物粉末表面润滑的程度。在考察药物混合粉末的润滑性时,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原料粉末的性质及细度与润滑剂品种和用量的关系;二是润滑剂可使片剂软化,药物的粉粒越小,则需要润滑剂的用量越多,软化作用越明显。 4、生产的可操作性

粉末直接压片的一般要求

粉末直接压片的一般要求 片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其制备可以分为颗粒压片法和直接压片法两大类。颗粒压片法根据制备颗粒的工艺不同,又可分为湿颗粒压片法和干颗粒压片法两种;而直接压片法则由于主药性状不同,分为粉末直接压片法和结晶直接压片法。粉末直接压片是指将药物的粉末与适宜的辅料分别过筛并混合后,不经过制颗粒(湿颗粒或干颗粒)而直接压制成片。目前,国内以湿颗粒压片法应用最为广泛。但是,随着新辅料的开发,使得粉末直接压片法的应用越来越广。 粉末直接压片对药物的要求 进行粉末直接压片的药物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和润滑性。但多数药物不具备这些特点,可以通过改善物料的性能、改善压片机的性能等办法加以解决。 改善压片物料的性能:药物的粗细度、结晶形态不适于直接压片时,可通过适宜手段,如改变其粒子大小及其分布、改变形态等来加以改善,如重结晶法、喷雾干燥法等,但实际生产中有不少困难而较少应用。 低剂量药物(如主药含量在50毫克以下)处方中含有较多的辅料,流动性、可压性、润滑性主要取决于辅料的性能。不论药物本身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好或不好,与大量的流动性好、可压性好的辅料混合均匀后,即可直接压片。所以,粉末直接压片的前 提条件是辅料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和润滑性。.

压片机应具备的装置:振荡饲粉或强制饲粉装置细粉末的流动性总是不及颗粒的好,容易在饲粉器中出现空洞或流动时快时慢,造成片重差异较大,而该装置可以使粉末均匀流入模孔。 预压装置由于粉末中存在的空气比颗粒中的多,压片时容易产生顶裂。解决办法一是降低压片速度,二是经二次压缩,即第一次为初步压缩,第二次为最终压成药片。由于增加了压缩时间,因而利于排出粉末中的空气,减少裂片现象,增加片剂的硬度。 较好的密闭和除尘装置因粉末具有飞扬性,粉末直接压片时,会产生较多的粉尘,有时出现漏粉现象,所以压片机应具备自动密闭加料装置、较好的除尘装置和刮粉器与转台间的严密接合。 辅料的品种及其性能:直接压片中辅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对辅料的要求除了具备一般片剂辅料的性能外,其中最主要的是辅料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还需要有适宜的松密度和较大的药品容纳量(即加入较多的药物而不至于对其流动性和可压性产生显着的不良影响)。常用于直接压片的辅料品种有: 微晶纤维素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不溶于水、乙醇、丙酮或甲苯,有非常好的可压性,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崩解性,是片剂优良的填充剂和有效的干燥黏合剂,压制成片后具有较好的硬度,且不影响崩解。该品种对药物有较大的容纳量,其用量可从5%~65%。但该品种有吸湿性。现在国内已有产品上市。 预胶化淀粉本品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流动性好,国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