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农村教育改革的困境与挑战

中国大陆农村教育改革的困境与挑战
中国大陆农村教育改革的困境与挑战

中國大陸農村教育改革的困境與挑戰

古鼎儀

引言

中國是一個文化悠久和佔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國家,在約十三億人口當中接受學校教育的人約有2.2億。由於國家地域廣大社會環境和人口等分佈狀況、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經濟和教育發展有頗大的差距。歷年來中國對城市和農村教育作出多方面改革,一九六三年教育部頒訂《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並指定校長為學校行政負責人與該校黨支部對學校行政有保証和監督的權力。1967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大陸展開農業、工業、國防、和科技四個現代化計劃以調整國家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差異。自1978年實施對外貿易開放以來,因為配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教育開始進行不同層面的改革,其重點為調整教育結構、資源配調、加強辨學效益和提高教師和教學質量。1986年4月中國義務教育法正式公佈,其後國家開始實行九年義務育。1987年開始有計劃進行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實驗,探討中國未來農村教育展路向。近年來,國家制定了多項教育法案以改善教育的質量和效益。這些教育策略,對於整體教育機制和改善未來農村教育發展有著很深遠的意義。

中國教育的發展目標

根據中國國務院一九九三年二月十三日發表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國教育發展的總目標包括:

全民教育水平有明顯提高;

城鄉勞動者的職前、職後教育有較大發展;

各類專門人才的數量要滿足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及

形成具有中國特色,面向廿一世紀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

再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建立比較成熟和完善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

實現教育的現代化。

然而,踏入廿一世紀知識經濟和資訊科技進入另一個新里程,中國未來教育

發展將會面臨重大的挑戰。中國教育部部長陳至立於2001年8月第四屆“九個人口大國全民教育部長級會議” 提出廿一世紀中國基礎教育發展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事項:

1. 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初中入學率要達致90%以上和改

善學前教育。

2. 增加政府財政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今後5年,中國將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

經費佔整個教育經費的比重,中央和省級政府繼續實行扶持貧困地區教

育發展的政策,加大對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支持。預計今後5年

內,中央財政對基礎教育的投入將比上個5年增加5倍左右。

3. 實施西部地區教育發展中國數千年社會文化的發展,形成了東、西部發

展的較大差異,佔中國領土三分之一的西部區經濟發展滯後。作為一組

織東部地區學校支援西部地區學校,並在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等各

方面給西部地區以更大的支持。

4. 構建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的新體系中國正在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教材、考

試評價制度等全方位的改革。新的教材課程體系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

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教學方法更有利

於鼓勵學生探究和主動學習,教育模式更有利於以人為本,適應人的全

面發展的需要。

5. 重視思想道德倫理教育中國傳統文化歷來重視道德倫理的修養,素有

“修身齊家” 之言。中國政府在教育工作中,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思想

道德倫理修養,認為教育是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倫理教育,使學生

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熱愛祖國,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誠信的人格、

遵紀守法的意識行為和文明高尚的情操。

6. 加快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面對信息社會的到來,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提高

教育現代化、信息化水平的發展策略,計劃用5-10年的時間,在全國

90%以上的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利用廣播、電視、衛星通訊、互

聯網等多種方式實施“校校通” 工程,逐步形成信息技術教育的“天羅

地網” 。為縮小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城市與農村在信息技術上的差

距,中央政府還將重點支持西部地區、貧困地區、農村地區發展信息技

術教育和遠程教育。

7. 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水平,加強師範教育體系,實施“園丁工程” ,

對教師進行現代化的專業培訓。

8. 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吸取世界各先進經驗,學生今後能夠更多地了

解世界,積極參與國際交交流與合作,具備參與國際交往的能力(註1) 。

中國農村教育的困境

以上各項的教育發展目標都與農村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中國超過半數以上的人口是生活於農村和遍遠山區。農村教育在中國一直是一項重大的社會建設和革新任務。吳洪成(2001)指出中國的鄉村教育是20年代興起的另一種教育思潮,從教育農民著手以改進鄉村生活和推進鄉村建設,雖然鄉村教育倡導者的立場、觀點並不相同,有的以教育為中心,有的以生產為中心,有的以政治組織為中心。有的把政治、經濟與教育事業綜合進行(頁1)。中國大陸自九十年代全面走向市場經濟以來,農村教育體制改革一直面臨各方面的困難和挑戰,以下論述一些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的問題:

農村學生流失情況

中國的農村教育發展人口因素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議題。根據史靜寰(1996)指出,在1992年全國總數1.2億的小學生中,9,000萬以上在農村學校就讀,即佔小學生總數74.3%;而在普通初中總數4,000萬多的學生,有約2,500萬就讀農村學校,即佔初中學生總數61%。近年來,因國家經濟轉型農村貧困地區有不少兒童失學。統計資料顯示從1988年全國普通教育各級各類學校學生流失率達750.7萬人,比1987年增長34.5%,比1986年增長38%。從1980零年至1988年全國中小學流失學生達3,700多萬(星島日報,3月21日,2002)。整體來說,近年中國平均每年約有一百萬個兒童因貧困原因導政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

農村教育對市場經濟發展的適應

近年來社會經濟的急劇轉型,農村教育改革方式仍然滯後於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的需求。這些包括師資培訓、教育目標、指導思想、教育研究、資源調配、行政管理、教育科技和人材支援,另教學內容和方法等有需要適應新的市場經濟和配合當前國家現代化的需要與及資訊社會和國際教育的融合。另方面,資料顯示導致農村中小學生失學還有學習條件太差,孩子產生厭學;受打工潮的影響,想早日賺錢不讀書;部分家庭重男輕女,不願讓女孩上學;一些落後地區的中專或大專畢業生找工作,只能待業或外出打工,在社會上產生了新的讀書無用論,影響了一些家庭(李昌鴻,2002)。以上的教學條件和社會風氣都嚴重影響農村社會的發展,也是今日農村教育革新所面臨的一項巨大挑戰。

農村學校的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活動與城市學校有明顯的差距。例如,一項西北貧困地區農村小學社會課程實施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徐冰鷗、王嘉毅,2001)﹕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對社會課重視不夠、學校缺乏專門的社會課教師、教師教學方法單一,以及社會課效果較差等。文章提出要從轉變觀念、培訓專門的社會課教師、改進社會課教學方法、編制多樣化的社會課教材等方面,來加強社課的實施(頁33)。

加入世貿對農村教育的衝擊

另方面,隨著中國加入世貿(WTO)組織後,教育將有進一步的發展機遇。根據中國教育部覺總書記部長陳至立(2002)指出中國加入世貿可以有利於以下幾方面:

(i) 進一步激發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

(ii) 促進我國教育進一步對外開放,更好地學習外國經驗;

(iii) 吸引海外資金和優質教育資源,補充我國教育資源的不足,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iv) 在教育領域引入新的競爭機制,推動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更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順應教育發展的世界潮流;

(v) 對依法行政提出更高要求,推動依法治教水平的提高。

隨此以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教育(包括農村和偏遠地區)所面臨的挑戰出現了新的困局(陳至立,2002):

(i) 維護教育主權的任務十分艱巨;

(ii) 教育市場的競爭加劇;

(iii) 教育的地區不平衡性加大;

(iv) 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加大;

(v) 人才流動出現新的特點,特別於金融、保險、醫療衛生等服務的開放。人才流失的問題不只是小城鎮,特別是西部地區情況更為嚴重。

教育投資和管理

農村教育經費長期短缺一直是嚴重影響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報導顯示歷年以來,中國教育經費約佔國民生總值(GDP)約為百分之三,比較其它國家的數字約百分之五以上或發展中國家平均值為百分之四都低,另方面,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太低,國內有三成的中學和九成的小學未能按照國家規定配給儀器設備。

農村教育出現危機,一九九三年有二千萬人孩子失學,絕大部分為農民的子女(澳門日報,5月29日,1994)。這些情況至今仍然存在,並且有必要作出進一步的關注和改善。

中國近年的中小學教育經費佔財政預算內教育事業的比例是11.2%,而農村小學只佔8%,教育經費十分短缺。李昌鴻(2002)指出以上財政撥款方式與中國現行的義務教育財政體制有直接關係;從1993年到1997年的全國義務教育經費來看,財政預算內撥款比例從56.2%下降到55.7%,教育經費從80.5%下降到75.1%,對義務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正逐步減弱,在教育資源配置方面的宏觀調控能力下降。

隨了教育經費數量,教育財政結構和體制對農村教育經費造成一定的影響。根據以上的報告指出(李昌鴻,2002):

從一九九八年七省市二十六個縣的抽樣調查顯示,義務教育經費總支出負

擔比例,地級市以上政府佔12%,縣級政府佔9.8%,其餘的百分之七十八

點二為鄉政府和村負擔。這種主要靠基層政府自籌義務教育經費的體制,

依靠當地收入的自給率較高,而貧困地區的縣政府十分薄弱,靠自籌經費

很難解決當地義務教育發展的需要。

中國的義務教育經費支出負擔比例,各地區的差距頗大(UNESCO,1996),偏遠地區如能持續得到中央和縣級政府的主力負擔和照顧,對農村教育的改善有相當大的幫助。

教師流失的情況

一直以來,由於教育資源短缺教師待遇微薄,教師行業平均工資排行國家十二個行業的第十位,社會地位和流動普遍偏低。一九九二年全國(包括農村和偏遠山區等) 出現大幅度中小學教師工資拖久情況,最高額達到十四億元,造成教師流失日趨嚴重和士氣低落與及教育界經商、下海搵真銀等不良現象(澳門日報,1994,9月11日)。這些情況對於教師隊伍穩定性和教學質素產生很大的負面作用。

農村教育的革新

從以上教育狀況,可以暸解中國大陸近年的一些農村教育問題。現時中國有

超過十二億人口,農村教育的發展受到不少政治、經濟、社會和人口等內在因素影響,其中包括文盲或半文盲人數約兩億人。中國有約二億名在校生,近十年每年有四百餘萬少年兒童成為新文盲(見表一)。另方面,農村和偏遠山區(包括小數民族)兒童失學率高、城鄉人口流動活躍、不少地區道路交通未有開發,加上國內市場經濟開放後引發各種地方和社會及民生問題(例如:弱勢社群和盲流人口激增、國企下岡工人失業、生態環境惡化、社會急功近利和貪污舞弊風氣、治安管理失調和衛生問題等情況),這些對農村社會和教育發展造成十分巨大的影響。有鑒於此,近年來中國大陸從下列幾方面積極推行教育改革,以改善國家和農村地區人口質素。

增加農村教育經費

中國要改善農村教育首先需要增加整體與及各地區的教育經費及提高教育支出佔生產值比重。教育資料顯示1991年中國為基礎教育總支出為四百四十億元,每一位小學生教育經費平均只有二百七十元。從1992年至2000年,全國基礎教育每年仍然有一百五十億缺口,為了保証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有實際的增長,國家預算在本世紀末把教育經費支出提高到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華僑日報,8月14日,1994)。除此以外,增加地方各類消費稅項和教育稅種(例如將增值稅的地方收入抽起百分之二即可以增加一百七十二億元作為教育經費),或以不同渠道和方式籌辨學校和教育活動,包括增建各級農村學校和其它相關集資形式去募捐教育基金辨學。例如﹕希望工程實施十二年來,中國教育一共獲得海內外捐款二十億元人民幣,援建了八千三百多所希望小學,資助二百三十多萬失學兒童從返校園,捐助一萬多套「希望書庫」和培訓了6,000多位鄉村小學教師(容萬城,2002),對於農村教育經費嚴重不足、校舍簡陃、教學資源和學習環境惡劣的情況均有所改善。中國有約百份之八十人口居住於農村,而偏遠地區的居民比較全國農民年入均收入的2,366元差距約一半。近年中國政府給予中小學教育經費預算的11.2%中,農村小學謹佔約8%,實在嚴重不足。除學費以外,地方政府加上各類型式的附加費用和開支是導致教育機會不均等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改善農村教育經費,各級政府機關應全面作出較大的內部調整及改善撥款和辨學機制以利農村教育的未來發展和革新。

全面落實九年義務教育

中國大陸於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自1986年7月1日執行義務教育法保障所有兒童年滿6周歲不

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中國義務教育分為小學(初等)和初中(初級中等)兩個階段。根據義務教育法國家需要提供學額和學費給學童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由於缺乏教育經費和人力資源與及普遍農民文化水平低落對教育不太重視,部份貧困地區農村學校未能達標,而且一些學校均為五年制小學。整體來說,國家對於落實遍遠地區的義務教育仍然有待作進一步的改善,使來自貧困地區的兒童能享有均等教育機會完成義務教育階段。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實行以不同地區不同方式和步伐實現九年義務教育以減低文盲數目,另方面希望加強縮短農村和內陸少數發達地區及沿海城市的教育差距。除此以外,中國需要努力改善農村包產責任制、農村教育體制和偏遠山區辨學條件,以減低大量學生中途退學或流失情況。例如苗圃行動指出﹕中國雲南省內的大關縣山區「普六」(免費教育六年)還未能全面推行,因農民超生、家貧,每年每孩子七十元的書雜費也付不起,輟學率較高。如要達到城鎮「普九」(六年小學和三年初中)的標準,更是困難。因全縣中學只得十三所,不少學生來自遙遠的別鄉,除了數百元的報名費、校服、書雜費外,還要解決吃飯的問題,對農民家庭也是個大問題,所以小六畢業生升學率只得五成(司徒明,2001)。以上情況除雲南省內,還有不少地區的農村都面臨未能全面落實九年義務教育的情況,各級政府必須優先考慮改善這些地區的條件和提供額外資源以達國家致承諾的義務教育目標。

提高農村教師質量和待遇

提昇教師專業素質是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歷程。根據中國國家義務教育法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足夠的師資培訓和有關資格才可勝任教學,其中包括小學教師要具備中等師範學校畢業以上程度,初中教師要具備高等師範專科畢業以上程度。優良的教師需要通過國家考核制度,獲取教學資格和認可。目前不少農村地區仍然未能全面聘任具備國家水平的教師和學校行政人員,偏遠地區依賴民辨教師和一些未有全面接受教育專業培訓的教師和行政人員進行教育工作。農村學校教師質量極有需要提昇和改善,以利教育革新和未來發展。

由於農村的辨學條件欠佳和薪酬偏低,對於資深教師和年青大專畢業生並不吸引。民辨教師是農村中、小學不屬於國家正式教師編制的在職教師,師資素質較為參差。杜作潤(1999)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制度》一書指出:

國家對民辦教師實行教師職務聘任制,探取多種形式培訓民辦教師(如函授、廣

播、電視、自學考試、專業證書考試、進修和教研活動等)以在職自修和短期集中

培訓為主,重點是中青年民辦教師,中等師範學校和高等師範專科學校招收民辦

教師適當降低錄取分數標準,放寬年齡要求……。1977年中國共有491萬民辨教

師,直至1996年數目已減至145萬人在(頁82-83)。

提昇教師侍遇是改善教師質量的一個重要策略。雖然1993年起農村拖欠教師工資情況開始得到一些改善,但是至今農村教師待遇仍然十分微薄,師生比例高,辨學條件差而且工作艱辛。另方面,政府需要積極鼓勵大專畢業生從事農村教育工作和加強農村地區師範專業教育培訓和學術交流,以確保農村教師專業地位和教育質素。

創造農村多元化和多層次教育

由於農村經濟和地理條件都不利於教育現代化,地區必須採取靈活和多元化和多層次辦學模式去發展和創新各類形式的教育,這些包括中小學校、師範和技工及藝術學校、農村和商業專科學校(見表一)。近年來,不少城鄉開始調整高中教育和改革創新,目的是要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互相接銜以達致多元化和多層次的教育效能。透過革新模式畢業生能夠學以致用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培育適當人材,進而使農村的教育體制及人力資源和經濟市場互相衍生直接的關係,以確保教育資源達致較高成本效益。

改革農村教育經營和管理制度

長期以來中國的教育體制以中央集權方式強調由上以下管理制度來運作,然而這樣的管理模式對廿一世紀多元化和多層次教育辨學方式和長遠教育發展產生不少負面的影響。一般來說國家教育委員會是全國教育的最高領導機關,其餘各地區的政府教育機構及其職能分別為: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教育廳(局)、高教局以及國務院其他部委的教育司由

國家教育委員會管轄;縣、區、自治縣(旗)的教育局或相當於教育局的管機構,

由上一級地方政府的教育機構管轄。它們職能主要是貫徹執行國家「教委」或

上級有關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定和實施本地區的教育發展規劃,頒布

地方性的教育法規、命令和規章制度,領導本地區所屬的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

機構(陳仁鳳,1996)。

面對廿一世紀資訊社會和市場經濟發展,政府開始從以上中央集權管理辨學方式轉向鼓勵教育私有化(privatization) 和市場化marketization) 模式辨學,並

進一步將下放權力給地方和民間團體。因為這樣管理模式不只可以減輕政府財政重擔而學校可享有更大的空間和自主權辨學。農村改革教育經營和管理制度模式運作農村可以作較大彈性的處理使教育體制與地方政府行政機構從屬關係分開,這樣辨學團體享有較大的空間和自主辨學,以達致學校教學目標和較高教育成本效益。教育行政管理制度方面,由於管理架構重 和官僚制度問題,教育管理制度革新必須加強透明度和具貫徹性與及提高大眾資訊和質素保証,並結合有效的自主性和問責性與及事權與財權統一機制,以確保農村教育行政管理的成效。此外,持續發展校辦企業和各類勤工儉學,邀請私人團體和開放海外機構辦學,也是減輕國家和地方農村教育負擔的另一途徑。

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雖然有許多方面仍待努力改變,但在經歷近十多年的改革和各地區的實踐中已經累積了不少寶貴的經驗。根據遼寧省清原縣有關農村教育改革的經歷和實踐個案,中國農村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總括有以下重要方向(中國教育報,2001年12月25日):

1. 加強縣的角色

各地區加強縣在教育服務和經費統籌的角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

幫助解決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不足和教師工資拖久的情況。

2. 改變辨學體制

農村教育必須端正辦學方向,轉變教育觀念,並且不繼深化教育綜

合改革。

3. 結合農業、科學和成人教育

農村初中教育除了為地區經濟發展培養實用人材。全面改革現有基

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成為“三教一體”農村初中辦學體制。

4. 發揮農村教育的多種功能

農村教育應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和目標,學校和地區政府必須努力改

善辨學條件和提高教學水平使社會能更有效運作。

5. 爭取各級政府支持

積極獲取各級政府支持是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有效途

經。除此以外,增加教師工資和專業發展同是有效發展農村教育的

方式(註2)。

廿一世紀農村教育的挑戰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面積廣大、地域闊的國家,人口佔世界四份一,但沿

海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差距很大。雖然農村教育在不同地方和層面仍然有待進一步改善,陳至立(2001)指出從1996年到2000年的五年間,中國實施了“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 ,中央和地方政府累積投入約14億美元,重點扶持了852個貧困縣,經過十年的努力,近18億中國人口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為中國的現代化事業提供了寶貴的人力資源。然而,面對廿一世紀新挑戰,農村教育革新是中國一項國家和全民的艱巨工程任務。教育革新必需全面配合農村地區的特殊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包括不同民族、宗教、語言、習俗等)與及地理環境因素。另方面,隨著中國近年來加速對外開放改革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成為世界另一重要國際貿易伙伴國家,農村教育的改革將會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這些改革重點包括從新擬定有效的資訊社會農村教育目標、改善人力資源和就業結構、引入知識型經濟和開發農村資訊科技,邁向教育多元化、全球化、私有化和教育市場化的開放策略路向。另方面,教育革新要避免人材流失和地區間惡性競爭的危機,改善鄉村教育經營和管理制度模式等問題。廿一世紀中國農村教育充滿嶄新的機遇和挑戰。農村教育在不同層次上需要作出適當的變革和調整才可以有利國家的未來和持續發展,當中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路向中尋找均衡點和開拓新的理念策略和機制模式,使農村教育能與時並進和有效發揮其社會功能和效益。

附錄﹕

表一﹕全國各級與農村教育相關的成人學校基本情況 教職工數 單位﹕萬人 學校數(所)

畢業 生數 招生數在校 學生數合計 其中﹕ 專任教師(一) 成人高等學校 772

88.04156.15353.64 18.70 9.341. 廣播電視大學 45

9.9015.9134.70 5.68 2.832. 職工高等學校 466

9.8614.1833.24 7.38 3.813. 農民高等學校 3

0.040.040.08 0.02 0.01(二) 成人中等學校 5060549793.748415.696876.91 74.53

33.651. 廣播電視中等專業學校 173

20.6913.7349.41 1.99 1.002. 職工中等專業學校 1878

30.1020.0767.17 8.04 4.383. 農民中等專業學校 446

7.41 6.2517.26 2.04 1.30(三) 成人初等學校 1060540

504.49453.76485.24 16.07 4.621. 職工初等學校 627

10.9711.1811.78 0.19 0.092. 農民初等學校 159913

493.52442.58473.46 15.88 4.533. 其中﹕掃盲班 107501258.04

214.01252.99 10.87 2.84

資料來源﹕引自《2000年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簡況》。

網路版。https://www.360docs.net/doc/e46989521.html,/20011219/3014655.shtml

註釋

註一﹕以上一至八項引自《中國教育報》2002年2月19日。

註二﹕以上一至五項引自《中國教育報》2001年12月25日。

參考資料

〈農村教育改革的成功實踐〉。《中國教育報》,2002年2月19日。

〈南京鼓勵師範生到農村任教〉。《中國教育報》,2002年1月25日。

陳至立(2002)。〈我國加入WTO對教育的影響及政策研究〉。《中國教育報》。1月9日。

陳至立(2001)。〈滿足人民基本學習需要、開創全民教育新局面〉。《中國教育報》。

8月24日。

容萬城(2002)。〈希望工程:陝西省商州市〉。港澳兒童教育國際協會通訊,2002年3月,第二期。ACEI-HKM Newsletter。

李昌鴻(2002)。〈中國教育的傷痛〉。《星島日報》A8,2002年3月31日。

司徒明(2001)。〈第一次參加工作組:雲南大關縣〉。香港:苗圃行動。

史靜寰(1996)。〈讀書解惑評審有感〉。《認養鄉村學校圖書室》發展概況(1989-1995)。Available: https://www.360docs.net/doc/e46989521.html,/~libresd/arsl/dushul/dushu-b50000.htm/

〈中國焦點〉。《星島日報》,A8。2002年3月31日。北美版。

陳建強、岳徑編(2000)。〈市場化潮流下的中國教育〉。莫家豪、古允文主編《龍之躍:中港台社會發展比較》。香港:香港人文科學出版社。

滕純主編(1998) 。《中國農村教育的戰略抉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杜作潤主編(199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制度》。香港:三聯書店。頁82。

陳仁鳳主編(1996)。《認識中國:政治經濟篇》。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田曉娜主編(1994)。《中國學校總務工作實用全書》。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星島日報》教育版。1996年12月12日。

《澳門日報》。1994年9月11日。

《華僑日報》。1994年8月14日。

《澳門日報》。1994年5月29日。

熊明安(1988)。《中國高等教育》。重慶:重慶出版社。

徐冰鷗、王嘉毅(2001)。〈西北貧困地區農村小學社會課程實施狀況的個案調查〉。《基礎教育學報》,10(2),頁33-46。

吳洪成(2001)。20世紀20至30年代中國的鄉村教育思潮。陳培佳主編《香港與重慶教育工作者學術交流文集》。香港教育學院港渝教師教育工作者交流小組出版。

Hennum, E. (1999). Political charge and the urban-rural gap in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1949-1990.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43(2), 193-211.

UNESCO(1996). A Study on rur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Hebei Province, PRC.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 for Rural Education Baoding, Hebei, PRC and Hebei Education Commission. Bangkok: UNESCO Principal Regional Office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如何应对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应对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要求和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正在逐步得以确立。与过去相比,这个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教学、评价、管理、课程开发等方面都有不少创新之处,问题,它将给我们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作为一名教学校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呢? 一、机遇 1、国家重视,政策支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明晰,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的制定,为我国未来二十年的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对教育的重视。 2 、国家经济发展,对教育投入的逐渐增长。教育不仅肩负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而且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随着国力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多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始终把教育摆在公共财政的突出位置予以重点保障,持续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随着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有力支持,相信我国教育的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 3 、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并践之以行,民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需要经济发展予以强有力的支撑,国力强盛,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也就相应增大。民众日益富裕,步入小康后,人民对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关注,在家庭消费支出中,教育消费日趋增长,占家庭消费支出非常大的份额。据2011年度《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显示,被调查家庭每月用于教育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44%。教育消费支出迅速增长反映了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 二、面临挑战:1、城乡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及教师待遇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教育均衡任重而道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强,大量的人口涌进城区,给城乡教育带来沉重的压力,一方面,城区在未做好教育规划与布局之际,进城上学的学生急剧增加,出现师资紧缺,校舍紧张,大班额等现象,于是,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方式从乡村学校选调优秀骨干教师,也不得不把本应用于城乡均衡发展的教育经费侧重于投入到城区学校的改建和扩建上。另一方面,乡村学校生源大量减少,优秀骨干青年教师不断流向城区,这无异于釜底抽薪,优秀教师的流失进一步加剧学生的流失。城区优质的教育资源,优先的经费投入,优越的城市环境,优厚的福利待遇,攀比心理和“要求上好学”的优秀生源的输入,使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城乡教育越均越不平衡了。 2 、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师资配备不到位,体美音等艺术专业教师紧缺。“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这一现象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青春的事业,可由那些并不青春的教师来勉强维持,对学生的

改革农村家庭教育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实践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农村教育、教学的艰难使我们困惑。而当我们把眼光投向家庭、家长是时,一切便豁然开朗了。学生的不良性格、不良习惯,在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的无知的影响下形成,并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农村教育要提高教育质量,改变艰难的处境,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还要担负起教育家长的责任,从改变家长的教育许观、教育行为,提高家长的素质坐骑,让家庭成为孩子的希望。 在农村中学工作多年,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农村教育、教学的艰辛。也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农村的教育、教学如此之难?学生的自私、偏执、行为习惯差,说服教育成效不大。如果我们只把眼光停驻在学生,那就只能徘徊在无奈的焦虑、困惑之中。而把眼光投向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时,一切问题似乎都应刃而解了,一切困惑都豁然开朗了。通过家访及与家长的接触交流,观察家长的言行,便可见农村家庭教育的严重滞后,并存在许多误区与空白。 (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教育观念还没被家长正确、全面地理解、接受,还没有深入到家长的意识里。家长无视自己的教育性,轻易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权。 1、意识里还是狭小单一的家庭概念,认为家就是家,就是吃、住生活的地方,当家长们一有不顺心或在外受到委屈,以及夫妻不和, 婆媳关系(在农村基本都是祖孙三代同堂不和,便在家中发泄、吵闹。不和谐的教育环境带给孩子心理消极的影响。 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家长对孩子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即千百年古训所说的:养子不教,父之过。而家长们似乎已忘了这句话古训,或已不知该教孩子什么了,因为他们已经很放心地把“教育权”交给了学校、

学校教育改革学习心得五篇范文

学校教育改革学习心得五篇范文 学校教育改革学习心得范文一 我校根据上级安排组织学习了教育部长袁__《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一、政治思想认识方面 通过学习领会了精神,在“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通过认真的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全会在“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中,明确提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党实现中国梦之教育梦的重大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八大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策略,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更加坚定“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理念。我们深化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进一步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进一步实践和探索学校的生命化六育,进一步创新实现生命化德育的机制和途径,进一步实践和探索生命化课堂的构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激发基层教师的活力。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依法办学,加强各位教师的权责,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职能,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层级管理和民主建设,练好“内功”,积极应对政府职能转变,社会教育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3、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份子。我们期待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使我们安教乐业,敬业爱岗,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 二、业务素养方面: 1、对自己选择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学习会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学习的任务,这也坚定了我扎根于教育事业的信心。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假期阅读完佐藤学先生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受益匪浅。引起我对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进行了重新的深远的思考。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课堂也在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叶澜教授就曾经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佐藤学先生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本书展示了日本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变化和发展.我们习以为常的课堂形式似乎渐渐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我,更为关注和有感于创建学习共同体实现挑战性学习的意义,决心努力增强自身素养,通过实践反思迅速跟上课改步伐.在此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和感受. 一、采用互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书中的诸多观点引起我深深的思考。通过佐藤学先生娓娓道来的一则小>故事,幸子与高志相互学习的情景,让自己对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钦佩这位老师能够如此机智地为孩子们创设这样一个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机会,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坚定采用--合作学习,培养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和能力。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在双方平等的条件下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探讨和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的教学,。它符合新课程标,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让学生在互动中产生不同观点碰撞交融,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空白地带,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质疑、解疑。在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以下二种形式:1.自主探究学习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如果学生习惯坐等答案,就会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只有大力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思维才会进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开动思维机器,进入深入思维加工,自己去参悟问题背后的含义、原因。学生需要积极思考和钻研,这样对所学内容理解更深入,运用更自如,积累到更多的经验和方法,思维能力自然也得到更好的训练和发展。2.小组合作学习1世纪各国教育的共同任务是学生合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学会合作并在与人的合作过程中锻炼和发展强大的思维能力,才能在这个科技竞争的时代立足,成为生活的强者。小组合作学习是攀登英语阅读课中常见的、重要的学习形式。它体现了攀登英语实验工作的重要理念:以人为本。要求人人都人参与,人人都能进步。为

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历经创业——辉煌——下滑——回升——又低落——再攀升这样一个波浪式的发展路程。它的起落直接与劳动就业市场变化,整个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政府的政策导向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几年,北京市的职业教育也处于“低谷”。在职教下滑的严峻形势下,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使职业教育再次引起各界关注,搅动起思想的碰撞和实践的探新。本文是在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对现存主要问题进行诊断,并试图从创新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困惑——中等职教面临五大难题 一是学生数量萎缩。近两年“普高热、中职冷”的“生源大战”局面愈演愈烈,北京一个远郊区的某所职高去年只招了31个学生。数字表明:随着北京学龄人口的变化,初中毕业生将逐年减少,到2008年,将从2001年的14万人逐步下降到9.6万人左右;“普高和高校”的扩招导向使得普职比例呈“普增职减”之势,今后几年,职校招生数还会继续下降;初中毕业生的锐减、普高的扩招、中职缺乏吸引力带来的“招生难”,无疑给职业学校带来巨大的生存危机。 二是学生状况处于弱势。淘汰分流机制下的职校考生分数偏低,比如,为了“初中不落地”以及社会的稳定,使得一些职业学校不得不录取分数很低的学生;“考不上普高到职高”的无奈选择,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人格发展;把相当数量的不合格初中毕业生教成“学历加证书”的合格职校生谈何容易?“生源质量下降”是职教人的又一悲叹! 问题二:体系割裂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后发的教育类型,在体系上应该说是不完善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是很清晰。 其一是在层次上衔接不够。过去一般认为,“职业教育”从层次上看主要是指职高、中专和技校等中等层次,高职是众多人所陌生的,而且中高职在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也缺乏有机的衔接。中职与普通高校的交叉衔接更是缺乏有效机制。 其二是在类型上融通不够。初三后分流的职教与普教相互分离、高中阶段的职普二元并存,是我国中等职教模式的一大特色。职普相互融通和渗透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综合高中在国外是成功的模式,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取得经验形成特色。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也处于浅尝实验阶段。 其三是职业培训在正规教育体系中没有正式的地位。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多地属于非正规社会教育系统。但随着职教事业的变化,成人的、非学历的职业培训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功能之一,原有的教育体系显然具有局限性。 问题三:模式单一 尽管多年来职教取得很多经验,但用它本应有的“多样化”的内在特征来对照,依然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化”的痕迹。 一是办学功能单一。几乎都办成学历教育、正规教育,非学历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只是一种补充形式。 二是办学体制单一。在北京现有的约220所中等职业学校中,仅有20所是各种形式的民办教育,其余均为公办学校。与国家积极鼓励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采取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不相适应。 三是办学形式单一。职业教育在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模式:以学校为主的模式、以企业为主的模式、以企业和学校相结合的模式。我国是比较典型的学校本位模式,企业和行业参与的力度和广度不甚平衡,其中有认识问题、有政策问题、有企业的困难,但关键还是制度和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摘要: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长期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办学形式单一,办学效益不高,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是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校企联合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整体滑坡,这其中有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原因,但长期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办学形式单一,办学效益不高,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农村职业院校为寻求新的发展,采取了多样化的办学形式,来改变目前的困境。在全新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了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三大转变,切实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校企、校乡、校县、校会、校站所、校校、中外7种全新的联合办学模式,办出了特色和水平。 一、校企联合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合作,按照“订单教育”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创造办学条件,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由双方共同确定:企业负责承担部分办学经费,并负责向学校提供部分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实习

场地;学校为企业培养定向人才。通过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和两种不同教学场景的培养,学生一毕业就成为熟练的企业员工,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的无缝对接。校企联合,企业为学校注入经济活力,提供就业岗位,而学校为企业带来知识和人力资源,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比翼双飞,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教生命力的源泉。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一是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实习条件,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二是创造了学生的就业环境和就业之路,三是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教学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直接面向企业,面对社会,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校乡联合 校乡联合办学模式是以一乡、一镇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为基点,将办学的重心下移,直接为基层定向培养人才。这种办学采取灵活学制,农闲进行理论教学,农忙开展生产实习,“理论和实践不脱节,学习和生产两不误”,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科技致富带头人。依托县农职学校专业优势,在县乡、村、户之间形成辐射网络,构建起信息传播、科技培训、生产示范、项目推广的立体交叉服务网络体系。坚持以县、乡农村职成学校为基地,以科技实用项目为内容,以农村初中毕业生和农民为对象,以科技示范户为骨干,从而达到学一技之长,帮一户脱贫,带一村致富;培养一批能人、形成一个农民服务组织、推广一个科技项目、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目的。开办不同的培训班,如农业技术培训、

当前小学教育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当前小学教育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作为校长,你将如何应对? 我校是农村小学,当前小学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是:国家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实行了九年义务免费教育,各种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现代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都慢慢走向农村学校。国家也对农村教师实行各种免费培训。如非学历远程培训、国培、新课程培训等。为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创建了不少平台。为教师更好地优质服务于学生创造了不少条件。 但当前小学教育发展也存在不少挑战: (一)农村小学教师业务素质较低,急需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县城学校的扩大,农村小学大部分较优秀的教师被县城小学挖走,在农村小学任教的则大部分为年纪较大,业务素质一般的教师,明显缺乏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和学科带头人。 (2)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和高层次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教学长期处于简单机械的重复状态。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3)近几年虽一些大中专毕业生来到农村小学任教,他们虽然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文化素质,但由于缺乏教学实践和正规的引导,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教学业绩平平。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作为小学校长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建议:鼓励县城小学的优秀的教师到农村支教。或每年派一些农村小学的教师到县城小学跟班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 (2)积极创造机会让农村的教师到城市学习,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3)加强校本教研,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4)举行多样化的业务和政治培训,更新教师的观念。 (二)确实推行中心小学课程任教教师专业化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要想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和谐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键。然而,目前在农村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学科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数学教师教外语,语文教师教数学现象较为普遍。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被认为是杂科,往往是由语文或数学老师兼任,而有的语文或数学老师则把这些“杂科”课占用来上语文或数学,有的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学科知识,也只好草草应付一下,更不要说上好这些学科了,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其实,在我们农村中心小学音体美等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就是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促进其专业发展,因此学校必须根据每位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点和发展基础,坚持扬己所长,扬己所能的原则来安排课程,促进课程任教教师专业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确保农村小学教师任教学校的相对稳定,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农村小学任教,普遍存在教师流动性较大的问题,教师在全镇范围内频繁调动,没有相对的稳定性,导致教师不安心教学,课堂教学没有延续性,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学生年段知识没有过好关,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使老师教的叫苦,家长不满意。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相对稳定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让教师们安心教学,努力提高自己所任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乡村教师关于新时代农村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乡村教师关于新时代农村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乡村教师关于新时代农村教育改革心得体会振兴乡村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乡村发展。现在乡村碰到的最大问题,我认为是知识的问题和人的问题。现在,乡村的智力资源大量进城。为什么城市那么繁荣,都是由人的思想、人的头脑在不断的创造各种各样新的东西,而在乡村,相对来说,人们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是远远低于城市的。所以,正是在这样一个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新关系背景下,国家提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而且要努力让每个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乡村教育对国家的功用。乡村教育是维护国家主权的一个重要途径。乡村,特别是边远的山区乡村,山高皇帝远,那国家的观念靠什么来陈述?书本会传递国家的意志、国家的观念,而且在生命里要陈述人的国家意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基层教育的边界即党和政府意志与影响的边界。如果乡村教育撤了,流失了,那么很多东西将向乡村渗透。这些问题对国家来说都会产生整体的影响。离开了乡村教育,我们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 乡村教育对城乡社会的功用。乡村教育不只是对乡村有用,对城市也有用,因为城乡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对乡村来说,教育首先具有日常生活上的意义。朗朗的读书声,音乐的声音、唱歌

的声音,这些对乡邻的生活是一个意义的坐标。如果每天有这个声音,父母或者长辈就知道中午该给孩子做饭了,知道我的生活是这样一个结构。另外,学校也是一个地区是否宜居的价值标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只要有教育质量高的好学校,那个地方的房价都会上涨。哪个地方没有好学校,那它几乎就是沙漠,文化沙漠,不适宜居住,都要搬离的。没有学校,想建设好乡村,振兴乡村,是不可能的。 乡村教育对乡村儿童的功用。乡村教育首先丰富了乡村儿童的整个精神世界,由自然生命向社会生命提升,重塑和再造我们乡村人的生命,促进生命的成长。现在乡村丢失的是一种精气神,如果生命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骨气丢失了,都看不起乡村,都要逃离,没有建设家乡的这种志愿,那乡村便真的无望了。 下一步乡村教育的方向是现代的教育。现代教育首先要全纳,要确保每一个人都能接受完整教育。不让一个人掉队,实现教育的包容、全纳和完整,是农村教育现代化必须秉持的价值理念。其次,现代教育需要是公平的教育,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最后要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建设以人为本、自主学习、探究创造,促进学生精神不断发育、能力不断增强、个性不断发展,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知识要转化为问题,问题转化为方法,方法再转化为思想,思想再转化为行动。倡导一种新生活教育,新的做中学,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坚持育人为重,通过教学做合一,兑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真正全面发展

当前学校发展的挑战.2doc

当前学校发展的挑战 玉林实验中学黄创军 摘要:近年来,学校教育的改革、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已成为当前社会教育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分析学校现状及学校面临的挑战出发,对学校发展进行了梳理,主要在教师人文关怀、师生关系的改革、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学校内涵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内涵发展特色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当前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学校发展取得的成绩 我们学校是新办的普通高中,在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为学校的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在校生人数由办学初期的560多人扩大到现在的近4000人。 二、以创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为契机,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促使教育素质稳步上升。我们学校从普通中等师范转办为普通高中以来,继承发扬玉林师范学校办学50年来的优秀传统,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幅增加教学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学校就抓紧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内容的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工作,对提高教育质量、规范教学管理进行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几年来,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而且在艺术展演、体育竞技比赛、科技创新比赛等方面都取得优异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高考成绩稳步上升。三、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教师结构进一步完善。到目前为止,学校教职工为236人,专职教师占95%,其中高级教师57人,中级教师88人,教师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进一步改善,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四、科研成果喜人,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我校有省级A类课题3项,B类课题8项,C类课题6项,市级课题21项,全校85%的教师有研究课题,每年提交论文达100多篇。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五、学校办学特色明显,为高中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几年来,我校充分挖掘和发挥学校潜力,大力发展美术、音乐、体育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多项学习途径,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到了突破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尽量使他们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使考不上示范性高中的学生考上重点(一本)大学,使原来没有希望读大学的学生考上了本科”。学校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认可以及社会群众的肯定。 回顾我校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三点重要经验。一、要充分依靠全体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广大教职员工以高度主人翁的精神,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开拓创新,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校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加快学校的建设发展步伐,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大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队伍结构和层次有了明显改善,坚持强调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相结合。三、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

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扶持,给我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如此,但由于受社会对职业教育不认可等方面的影响,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问题还是不少,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最薄弱环节,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短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还没有制度化的突破,另外在招生、教学、就业和发展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得到妥善解决,将会制约着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影响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 1、招生困难的原因 生源为学校的发展之本,但是招生却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老大难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所有的中等职业学校都把招生工作放在学校所有工作的首要位置,被视为“一把手”工程,为什么仍然出现招生困难呢?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高中持续升温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只有读普通高中上大学才有出路。伴随着前几年普通高校的盲目扩招,我市普通高中尤其是省级重点高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中考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提供了条件,绝大部分有升学愿望的初中毕业生都进入到普通高中学习,导致职业高中招生十分困难,“普职比”受到影响。 (2)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多中考成绩在普通高中分数线以下(有的没有参加中考),成绩普遍较差,这些学生也大多对学习没有兴趣,自身还带有不少不良习惯,与普通高中相比,学生在遵守校纪校规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违纪违规事件时有发生,管理难度很大。家长担心将孩子送到职业学校不仅学不到应学的知识,而且还会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 (3)职业学校布局不合理 受教育产业化的影响,我市各类民办职业学校迅速成长,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为了生源,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每到春秋两季招生时节,所有的职业学校发动全校教职工进行招生宣传,有的还发动部分学生回母校“招兵买马”。招生方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由于竞争为数不多的生源,进一步导致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陷入困境。 (4)生源外流严重 与周边发达县市相比,我市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条件仍然相对落后,因此每年我市都有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到外地就读省直职业中专和普通中专,造成有限的生源

美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美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与 问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美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摘要: 由于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总是面临很多困惑,如师资队伍建设,政府拨款、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这些也一直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不仅发展中国家存在这样的困惑,发达国家也一样。在此具体介绍了美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关键词 农村教育美国现状问题 在社会的发展中,农村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的意义;在教育发展中,农村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教育的发展水平。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总是面临很多困惑,不仅发展中国家是这样,发达国家也如此。本文以美国为例,介绍了其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一、美国农村教育的现状 根据美国统计局的数据,美国农村公立小学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13%以上,农村公立学校的学生数占全国同类学校学生数的21%。由于具体细节归类问题,其他报告中的同类比例甚至更高。在阿拉斯加、阿肯萨斯、爱荷华、肯塔基、顷因、密西西比、内布拉斯加、新汉普郡、南达科塔、佛蒙特、西弗吉尼亚、怀俄明等12个州,公立基础教育的主要生源是小镇和乡村的儿童。这些数字,加上

小规模的学校的潜在优势,以及农村学校在满足联邦《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已经使专家们意识到,农村教育需要更多的关注,并应赋予政策上的思考。 农村学校之间的差别很大,但是,作为一个小组,农村学校的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的表现总体上要优于非农村学校的学生或与之持平。2003年,国家教育进步评价(NationalAssessmenlofEducationalProgressNAEP)的结果表明:农村四年有和八年级学生的阅读、数学测试成绩稍高。然而,这种全国性的数据模糊了测试结果的差别,事实上,各州之间的测试成绩极为不同。在某些州,农村学生的测试成绩发比非农村学生的测试成绩好得多,而在其他州,农村学生的成绩却差得多。这种差别似乎可以归结为学校内部诸多因素的差别,如教学资源、先进课程的提供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让人困扰的发现,即1998-1999学年,农村学校十二年级的毕业率高于非农村学校的水平,但是,农村的高中毕业生却极少可以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城市学校的困境早已得到了教育改革者的关注,但是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尽管接纳了美国大量的学生,也取得了很大的教学成果,但它们所面临的挑战比城市学校还要严峻,还要让人忧虑。 二、美国农村教育的问题 1、种族与经济背景的差异形成了农村学校的差距

农村小学教育改革问题及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改革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佳。国家对农村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缺少监督,导致实施效果不够明显。在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前,我们的政策目标指向教育起点的公平,强调的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中心任务是教育数量和规模的扩张;但在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后,教育质量和结构成为下一步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重心,应综合考虑“充足、公平、效率、质量”四个基本原则,进而使农村义务教育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和提升。 2.教师队伍薄弱。农村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但是由于农村教师队伍的单薄,使农村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教学质量差,家庭与社会反响强烈,制约着农村教育的不良发展。所以应呼吁政府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为他们充电、加油提供方便,提供必要的支持。教育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全面培养计划、全国教师网络联通计划,也是想利用远程教育手段为农村中小学老师输送优质的教育资源。 3.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对教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学校教育层面。受到知识层面的影响,农民父母在很多认识上都是较狭隘的。长期以来所提倡的教育,在他们眼中便仅仅指向学校教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源于农民父母所受到的教育少,无法给孩子提供所需要的知识教育,因而只能将教育的所有希望寄托在学校、老师身上;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地区处于落后不发达的境况,很多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教育问题,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同时,还有很多家长因为家庭条件差,只期望孩子能混个小学文凭,识点字,便外出打工,这种思想也造成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乏。 二、对策及建议 1.发展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采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的保证,真正让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以加强以校本教研为主,定期组织教学业务学习,开展集体备课、赛课、听课、评课活动和课堂小问题研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课题研究,参加各种层次和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并承担各级教研任务,与其他学校开展送课等教学结对联谊活动,鼓励教师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

---------------------------------------------------------------最新资料推荐------------------------------------------------------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 创建学校共同体且行且珍惜成都市海滨小学张晓华一、受震撼的教育信条。 佐藤学教授旗帜鲜明地提出的具有颠覆性的教育信条:学校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 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乃在于: 时间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提供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教学的创造能否成功取决于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尊重教材,尊重每一个儿童,以及教师对于自身教育工作的尊重。 学校改革的目的是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保障每一个教师作为教育家的成长唯有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尊严与学习权利,尊重每一个教师的多样性并保障其个性化的成长,才能使得学校的改革脚踏实地地向前推进。 所有这些观点都让我受到震撼。 二、解困惑的内容。 在小组的合作学习指导中,决不追求小组内的思考与见解的一致与统一。 不应当像班组学习那样代表小组发言。 即便在合作学习中只有同样思考和意见的场合,也应当作为个人的意见来发言。 应到尊重小组中思考和见解的多样性。 1 / 6

合作学习中是无需领导者的。 合作学习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多样学习的相互碰撞,是每一个学生的平等参与。 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宜采用男女生混合的私人小组形式,也可以从三人小组开始。 习惯了合作学习之后可以变更为四人小组。 合作学习的组织最好是随意编组。 小组的合作学习,无论小学、初中、高中的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当可以实施的。 看到这,我充满希望,因为在今年我所任教的启智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我尝试过分 3 人小组通过分小棒探索 10 以内数的分成的教学,但碰到了不少困难,迫不及待能找到指路的明灯。 但接下来的不过,在小学低年级却不宜实施。 理由是: 小学低年纪教师同每一个学生的密切联系,互帮互学的经验是重要的。 其实,小学低年级儿童唯有在同教师产生一对一的亲密关系之后,才能建立同学之间的关系。 小学低年级的合作学习首当其冲的是,要充分体验教师和课堂共同体的亲密关系。 怪不得,在这个班当时还是一年级时我尝试一次分组探索学习几乎收效甚微,还让学生的学习受到很大挫折,而我自己的课堂教

再谈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出路

再谈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出路 几年前,笔者在某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表达了对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忧虑和担心。当时,由于受到普高热和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职业教育形势十分严峻,全国大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存举步维艰,笔者所在城市一半以上 的技校都关停并转,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严重滑坡,甚至萎缩。众多有志之士为职业教育的前途深感忧虑。 其实,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等职业教育都出现过萎缩现象,而且也是在高等教育扩招的情况下发生的。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现有一支数量庞大的技 术工人队伍,但高级技术工人所占比例偏小,这与发达国家一般达20%以上的比例相比,差距非常大。进入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确是重中之重。这是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的有效途径,是改变我国劳动生产率总体水平落后、壮大经济实力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 一、职业教育迎来发展契机 2007年年初,一则消息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珠三角以及江浙一带的高级技术工人出现了严重短缺的现象,部分岗位 出现了空缺。一边是人才交流中心人山人海,一边是虚位以待,

求贤若渴。这便引发了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与前几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难、就业难这一现象,有着直接的关系。 国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制定了一系列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在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将拿出100个亿用于加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广大职业教育者如浴春风,受到了很大鼓励。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四个方面 要求: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那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笔者认为,国家一直坚持这一方针,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方面的需要。经济发展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各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一些中初级的专门人才。这是发展的第一个理由,任何国家都是如此。第二个方面是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是多方面、多样化的。另外,从职业学校所接收的教育对象来看,绝大大多都是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 收入的家庭,他们来自于最广泛的老百姓的家庭。从社会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也应该很好地发展职业教育。第三,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整个教育发展的布局当中,第一次提出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而

新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燕山大学 经 管 论 坛 题目:新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学院(系):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年级专业: 08级工业工程2班 学号: 080105060048 学生姓名:杨少鹏1英伟威2 指导教师:刘新建 教师职称:教授

新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本文描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状况,并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师资、投入经费、教学设施等方面作了详细分析,最后从思想认识、教育经费、引进人才、教师培训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村教育,机遇,挑战,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and makes a detailed and relative analysis about the causes that gener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resource of teachers, expenses of investment, and the facilities of teaching and so on. At last, 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terms of the concept cognition, education expenses the talents introduce and teachers' training. Keywords:country education,chance,challenge,countermeasure 一引言 “十二五”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长期面临的问题。优先发展农村教育,通过提升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1]。 二农村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学者普遍认识到农村教育的严峻形势,并从多个方面如师资、经费、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对农村教育的落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教师队伍建设是目前农村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难点。教师待遇偏低、教师培训流于形式,教学设施差等问题,使农村教育难以吸引人才并影响师资的继续培养(薛康,2005)。[2]大致有师资问题、投入经费不足、教学设施落后等多方面的严峻现实。其中以师资问题最为严重。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小学)

孟姑集镇中心小学2017年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方式,提高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创建区域教育发展新优势,增强教育发展的持续动力,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特制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教育率先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为目标,以“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构建、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文化提升”为重点,优化教育发展方式,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力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全力打造“幸福教育”,全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改革目标 通过改革,构建科学民主的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促进学校创新发展;构建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构建和谐高效的现代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自主发展;构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 三、推进步骤与策略 (一)构建科学民主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严格按国家的课程计划开设课程,教师必须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教学。各科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要统筹兼顾,相互配合,发挥整体的教育功能。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推进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构建的具体措施: 按照“制定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学习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修改现代学

校管理制度——通过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实施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步骤,积极先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整体划分为五个阶段: 1、学习酝酿阶段(2017年1月—2017年2月) 学校班子成员、年级组长、班主任、教研组长、各科骨干教师组成学校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制定小组,交流制定“学校管理制度”。 2、会议通过阶段(2017年3月) 召开学校全体教职工大会,学习完善后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本着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的原则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3、实施制度阶段(2017年3月——2018年1月) 将完善后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纳入实施阶段。对实施过程中的优秀教师多表扬、对于实施过程中起步较慢的教师多激励和帮助。管理制度与以人为本相结合,实施好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二)构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以课程建设和评价为抓手,进一步开发和实施符合农村孩子、地域特点、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学生更好成长的课程。逐步实现夯实基础,深化拓展,主动探究课程实施模式。初步建立学校拓展型课程管理制度及课程评价标准。各学科根据校级科研课题方向,根据学科特点,撰写校本课程(课堂+假期)。在原有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初具规模,深化现有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体现时代的要求,有比较丰富的特色课程。 1、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 (1)国家教材二度开发,因材施教重组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不是简单地传递、灌输书本知识,而是结合具体教育情境批判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过程,其间涉及教材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