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聚反应与逐步加聚反应

缩聚反应与逐步加聚反应
缩聚反应与逐步加聚反应

第三章缩聚反应与逐步加聚反应

第一节缩聚反应的特点与分类

1.缩聚反应:

由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或各种低聚物之间的缩合反应。

2.通式:

[M]m+[M]n[M]m+n

3.主要产品:尼龙、涤纶、酚醛树脂、脲醛树脂、氨基树脂、醇酸树脂、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硅橡胶、聚硫橡胶、呋喃树脂、聚碳酸酯等。

4.用途:工程塑料、纤维、橡胶、粘合剂和涂料。

一、缩聚反应的特点

1.缩聚反应的特点

(1)逐步性:一系列缩合反应逐步完成

(2)可逆性:可逆平衡反应

(3)复杂性:除链增长反应外,还有链裂解、交换和其他副反应发生。

2.缩聚反应与加聚反应的比较

见表3-1

二、缩聚反应的分类

1.按产物的大分子几何形状分类

(1)线型缩聚

概念:①参加反应的单体都带有两个官能团

②反应中形成的大分子向两个方向发展

③产物为线型结构

举例:二元酸与二元醇生成聚酯(涤纶)

二元酸与二元胺生成聚酰胺(尼龙)

反应通式:

n aAa+n bBb a [ AB ]n b+(2n-1)ab

n aAb a [ A ]n b+(n-1)ab

特点:反应体系的黏度逐渐变稠,产物具有可溶解、可熔融、热塑性。

(2)体型缩聚

概念:①参加反应的单体中至少有一种单体带有两个以上官能团

②反应中大分子向三个方向发展

③产物为体型结构

举例:丙三醇与邻苯二酸酐

苯酚与甲醛

特点:反应体系中的黏度到一定的反应程度后,突然增加产生凝胶,产物失去可溶解、可熔融,属热固性。

2.按参加反应的单体种类分类

(1)均缩聚

只有一种单体参加的缩聚反应。

(2)混缩聚

两种分别带有两个相同官能团的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

(3)共缩聚

在均缩聚体系加入第二种单体或在混缩聚体系加入第三种单体(或第四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

3.按反应中生成的键合基团分类

见教材表3-2

4.按反应热力学的特征分类

(1)平衡缩聚

指平衡常数小于103的缩聚反应。

(2)不平衡缩聚

指平衡常数大于103的缩聚反应

第二节缩聚反应的单体

单体: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

官能团:单体分子中能参加反应并能表征反应类型的原子团,其中直接参加反应的部分称为活性中心。

常见官能团:-OH、-NH2、-COOH,活泼原子(如活泼H、Cl等)

一、单体的类型与特点

1.按官能团相互作用分类

以线型缩聚反应所用双官能团单体为例

(1)a’-R-a’型单体:a’可相互作用

如:苯二甲酸双羟基乙酯为单体合成“的确良”的反应(2)a-R-a型单体

a自身不能反应,只能与另外单体进行反应。(配料比)(3)a-R-b型单体

a、b可相互作用

(4)a’-R-b’型单体

a’、b’之间不能相互反应

2.按单体所带官能团数目分类

二官能团单体:如二元醇、二元酸、二元胺、ω-氨基酸等;

三官能团单体:如甘油、偏苯三酸等;

四官能团单体:如季戊四醇、均苯四酸等;

多官能团单体:如山梨醇、苯六甲酸等。

二、单体的官能度与平均官能度

1.单体的官能度

指一个单体分子上反应活性中心的数目,用f 表示。

如:苯酚→酰化反应,只有一个羟基(-OH )参加反应,所以f =1;

苯酚+醛类→缩合反应,f = 3。 2.单体的平均官能度

指每种单体分子平均带有官能团数,用f 表示。 定义式:

++++++=

C B A C C B B A A N N N N f N f N f f

注:(1)f 不但与体系内各种单体的官能度有关,还与单体配料比有关。 (2)通过f 可直接判断缩聚反应所得产物的结构和反应类型如何。

当2>f 时,产物为支化或网状结构→体型缩聚反应; 当2=f 时,生成的产物为线型结构→线型缩聚反应; 当2

例如:在酚醛树脂生产中,取苯酚与甲醛的摩尔比为2∶3(即苯酚N =

甲醛N ?3

2

)时,则它们的平均官能度为: 2423

2

232

3>=+??+??=

.N N N N f 甲醛甲醛甲醛

甲醛 说明:体型缩聚反应,产物为网状结构。 三、单体的反应能力

1.单体的反应能力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反应能力↑ R p ↑(反应能力取决于单体所带官能团的活性)

例如:聚酯反应能力顺序为:酰氯>酸酐>羧酸>酯。

原因→醇类酰基化作用

说明:合成某种高聚物可以有多种路线,如何选择要视原料来源、纯化难易、成本高低、技术水平等具体情况而定。

2.同一单体中反应活性中心的相对活性

利用反应活性中心的不同活性,可控制反应的阶段性,活性大先反应,活性小的后反应,先成线,后交联成体型。

3.单体中官能团的空间分布对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四、单体成环与成链反应

成链产物→聚酯

成环产物→内酯

1.环的稳定性

与环的结构有关:三节环、四节环→稳定性最差;

五节环、六节环→最稳定。

稳定顺序为:3、4、8~11<7、12<5<6。

2.单体的种类

当n=1时,则容易发生双分子缩合形成正交酯。

当n=2时,则容易生成丙烯酸。

当n=3或4时,容易发生分子内缩合,形成五节环和六节环的内酯。当n ≥5时,主要是分子间缩合形成线型聚酯。

3.反应条件

主要指单体浓度和温度

提高单体浓度→分子间反应形成线型产物

温度的控制→视两种反应的活化能高低来确定

综合:选择n≥5的ω-羟基酸或ω-氨基酸,增加单体的浓度,适当控制反应温

度,有利于形成线型产物。

第三节线型缩聚反应

一、线型缩聚反应的机理

1.线型大分子的生长过程

属于叠加方式

单体+单体→二聚体+单体→三聚体+单体→四聚体

二聚体+二聚体→四聚体

→五聚体、六聚体、七聚体、八聚体

特点:无活性种,各步反应的速率常数和活化能基本相同,并不存在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在缩聚过程中,聚合度稳步上升;延长聚合时间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不是提高转化率。

2.线型大分子生长过程的停止

主要原因:平衡因素及官能团失活

(1)影响平衡因素:

①副产物(析出的小分子物质)浓度增加;

②高温下容易发生降解反应(如水解、醇解、胺解、酚解、酸解、链交换等)

使逆反应速率越来越明显;

③产物浓度增大,体系粘度随之增加,使小分子副产物排出困难;

④粘度增大后使官能团反应的几率降低。

(2)影响官能团失活因素:

①原料(或官能团)配比不同→封端失活;

②单体的挥发度不同,造成而单体挥发而破坏配比;

③官能团发生其他化学变化(如脱羧、脱胺、水解、成盐、成环等)而失去

缩聚反应活性。

④催化剂耗尽或反应温度降低也会使官能团失去活性。

二、缩聚反应的平衡问题 1.官能团等活性概念

(1)关键:官能团活性是否相等?

(2)概念:官能团的活性基本不变,即官能团的反应活性与链长无关 (3)应用:用一个平衡常数描述整个缩聚反应或用两个官能团之间的反应来描述整个缩聚反应过程。 (4)例如:聚酯反应

~COOH + HO ~ ~OCO ~ + H 2O

其平衡常数为:

]OH ][COOH []O H ][OCO [K 2----=

聚酰胺:

~COOH + H 2O ~ ~CONH ~ + H 2O

其平衡常数为

]

NH ][COOH []O H ][CONH [K 22----=

2.反应程度与平均聚合度的关系 (1)反应程度(P )

缩聚反应中已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目与起始官能团数目的比值。 (2)平均聚合度(n X )

已平均进入每个大分子链的单体数目。 例:均缩聚反应

n HO -R -COOH H [ ORCO ]n OH + (n -1)H 2O

设No →起始官能团数

N →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P 时,剩余的官能团数

00

N N N P -==

起始官能团数已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

N

N 2N 2N X 0

0n ===

生成的大分子数单体的分子数

得:

P 11

X n -=

讨论:①P ↑→n X ↓(当P 不高时,变化不大)

M X M M n 0n +=

式中:Mo ——重复结构单元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对均缩聚,重复结构单元相对分子质量;

对于两种单体参加混缩聚或共缩聚,M 0=M/2; 对三种单体参加的混缩聚或共缩聚M 0=M/3。 M 端——缩聚大分子端基相对分子质量。 3.平衡常数与平均聚合度的关系

以聚酯反应为例,设:反应开始时(t =0),起始官能团-COOH 和-OH 的总数各为N 0,当达到平衡时(t =t 平衡),剩余的官能团数各为N ,通过反应形成酯键的数目为N 0-N ,设反应所析出的小分子水的数目为N W ,则有: ~COOH + HO ~ ~OCO ~ + H 2O t =0 N 0 N 0 0 0 t =t 平衡 N N N 0-N N W

2

W

02N N )N N (]OH ][COOH []O H ][OCO [K -=

----=

同除以

20

N 得:

2

00

W 00N N N

N N N N K ???

? ?????

? ?????? ??-=

式中:

0N N N -——平衡时已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分子分数,用n z 表示;

W N N ——平衡时析出的小分子的分子分数;用n w 表示;

0N N ——平衡时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倒数,即n X 1。

改写成:

w

z n n n K X =

如果反应在密闭的系统中进行,则n z =n w ,得:

K

n 1n K X w 2w

n ==

可知,密闭体系中,缩聚产物的平均聚合度与反应析出的小分子浓度成反比,为了提高缩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设法除去反应体系中的小分子物质。

当缩聚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时,N 0>>N ,

1N N

1N N N n 0

00z ≈-=-=

w

n n K

X =

缩聚平衡方程:

近似表示缩聚反应中平均聚合度、平衡常数和副产物小分子含量三者之间定量关系的。

注意:

(1)限制条件为:官能团等活性理论;体积变化不大的均相反应体系;反应

程度较高。

(2)在一定的反应温度下,即K 一定,w n ↓ n X ↑ (3)缩聚反应平衡曲线

在同一K 下, n X ↑缩聚产物的平均聚合度越大,要求反应体系中小分

子副产物的浓度就越小;

在同一w n 下,K 越大, n X ↑。

三、影响平衡的因素 1.温度的影响

由克-克方程:

????

??-?=2112T 1T 1R H K K ln

式中ΔH ——缩聚反应的热效应。

当ΔH >0(吸热反应):T ↑,K ↑ 当ΔH <0(放热反应): T ↑,K ↓

一般:ΔH =-33.5~41.9kJ/mol ,T 对K 影响不大。

然而,T ↑可使体系的粘度降低,有利于小分子的排出,因此,平衡缩聚反应经常是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

结论:反应前期在高温下进行,后期在低温下进行,就可以达到既缩短反应时间又能提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目的。

2.压力的影响

压力对高温下进行的有小分子副产物气化排出缩聚反应有很大影响。

一般:P压力↓(或真空度↑),有利于小分子副产物的排出,使平衡右移,容易生成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缩聚产物。

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办法:通工业生产中一般是先通入惰性气体降低分压力,

最后是提高真空度。

3.溶剂的影响

溶液缩聚——影响较大

4.反应程度的影响

P↑,K↑

5.官能团性质的影响

不同的官能团反应能力不同

四、线型缩聚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控制

实质:控制产物的使用与加工性能

控制方法:控制反应程度法——无效

官能团过量法↘

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

加入单官能团法↗

1.官能团过量法(改变配料比)

适用于:混缩聚和共缩聚

例: a-R-a+b-R-b型混缩聚(b官能团过量或b-R-b单体过量)

设:N a——起始官能团a的总数

N b——起始b官能团的总数

若b官能团过量,则N b>N a

γ=b

a

N N ,γ即为摩尔系数,显然,1<γ。

则,起始时体系内单体分子总数为:

2N N b a +或211N a ???

? ??+γ

设:P ——某一时刻a 官能团的反应程度

N a P ——反应掉的a 官能团数目 N a (1-P)——剩余的a 官能团数目 P b ——同一时刻b 官能团的反应程度 N b P b ——反应掉的b 官能团数目 则:NaP =N b P b ,所以P b =γP ;

剩余的b 官能团数目为N b (1-P b )=N b (1-γP)。 体系内的大分子数为:

2

)

P 21(N 2

)

P 1(N )P 1(N a b a γ

γγγ-+=

-+-

则有:

P

2112)P 21(N 211N X a a n γγγγγγγ-++=

-+???

? ??+=

)1()P 1(21X n γγγ

-+-+=

讨论:(1)当γ=1,即N a = N b 等摩尔比时,

P 11X n -=

(2)当P =1(相当于a 官能团全部参加反应),则有:

γγ-+=

11X n

当γ=0.5时,n X =3; 当γ=0.9时,n X =19; 当γ=0.99时,n X =199; 当γ=0.999时,n X =1999;

当γ→1时,n X →∞。说明b 官能团过量的越少(越趋近于等摩尔比),产物的平均聚合度越大。 变形得:

Q 1

N N N N X a b a b n =

-+=

a

b a b N N N N Q +-=

说明:当P =1时,Q 越小,n X 越大。 2.加入单官能团物质法 (1)混缩聚体系

例:a-R-a +b-R-b 型混缩聚体系,在未加入单官能团物质(b-R ′)

时,Na =Nb 。如果加入Nb ′单官能团物质时,则摩尔系数

'b b a

N 2N N +=

γ,

当P =1(a 官能团全部消耗掉)时,得:

q 1N N N X '

b

'b a n =+= (2)均缩聚体系

例: a-R-b 均缩聚体系,如果加入量仍用Nb ′表示,则摩尔系数

'2b ab ab

N N N +=

γ

当即P =1,得:

''

'

1q N N N X ab b ab n =+=

结论:官能团极少过量,对限制产物最终相对分子质量有明显作用;

线型缩聚中要得高相对分子质量产物,必须严格控制摩尔比。

五、不平衡缩聚反应

指在缩聚反应条件下,不发生逆反应的缩聚反应。 1.不平衡缩聚的特点

(1)反应速率快,平衡常数大。

(2)产物聚合度取决于动力学(单体活性、浓度、催化剂等)因素 (3)产物的物理结构与反应条件有关——不平衡缩聚反应的重要特点 重要缩聚物:聚碳酸酯、聚芳砜、聚苯醚、聚酰亚胺、聚苯并咪唑、

吡龙、聚硅氧烷、聚硫橡胶等。

2.不平衡缩聚的类型 (1)不平衡缩聚的类型

化学因素引起的不平衡缩聚反应 物理因素引起的不平衡缩聚反应 (2)重要的不平衡缩聚反应

1/ 形成聚碳酸酯的不平衡缩聚反应

聚碳酸酯用途:具有透明、抗冲、耐蠕变、耐老化等性能,为熔点为

270℃,可以在130℃下长期使用,多作为工程塑料使

用。

2/ 形成聚芳砜的不平衡缩聚反应

聚芳砜用途:除不透明外,其他各种性能都优于聚碳酸酯,耐辐射,能在150℃下长期使用,广泛用于工程塑料。

3/ 形成聚醚的不平衡缩聚反应

聚苯醚用途:耐热性、耐水性和机械强度均比聚碳酸酯、聚芳砜好,广泛用于结构材料。

4/ 形成聚酰亚胺的不平衡缩聚反应

聚酰亚胺用途:熔点高、强度高、耐磨、耐辐射、耐溶剂、电绝缘。能

在250~300℃长期使用,可用于宇航和电子工业。

5/ 形成聚苯并咪唑的不平衡缩聚反应

聚苯并咪唑(称PB I)用途:化学稳定性好,不燃,对玻璃和金属具有高的粘结能力,主要用于宇航耐高温增强塑料,烧蚀材

料和粘合剂,纤维制品可用作防原子辐射工作服。

6/ 苯并咪唑吡咯酮(吡龙)的不平衡缩聚反应

吡龙用途:最耐热性的梯形高聚物,具有良好的耐辐射性、抗张强度、弹性模量和电绝缘性,可制成薄膜、层压板、粘合剂、纤维、

绝缘漆及模塑制件等,目前主要用于空间技术和航空领域。7/形成聚硅氧烷的不平衡缩聚反应原料为二甲基二氯硅烷和水。

聚硅氧烷用途:耐老化、耐溶剂、抗水、不燃、电绝缘,能在-115~300℃长期使用,主要用作增强塑料、硅橡胶、粘合剂、涂

料等。

8/形成聚硫橡胶的不平衡缩聚反应

聚硫橡胶用途:耐老化、耐油、耐有机溶剂,透气率很低,主要用作

隔膜、密封圈、密封用材料。

第四节体型缩聚反应

一、体型缩聚反应的特点

1.体型缩聚反应:

能够生成三维体型缩聚物的缩聚反应,简称体型缩聚。

2.必要条件:f>2

3.特点:当缩聚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体系的粘度突然增加,出现不溶不

熔的弹性凝胶现象。

4.凝胶化:产生弹性凝胶的现象。

5.凝胶点:出现凝胶时的反应程度,用P c表示。

6.体型高聚物特征:具有不溶、不熔、耐高温、高强度、尺寸稳定等优良性能,

即具有热固性的结构材料。

7.体型高聚物加工:分两个阶段

(1)先制成预聚物(线型聚合物、支链型低聚物Mn=500~1500)——再反应器中进行,控制一定的反应程度)。

(2)预聚物受热进一步缩聚反应,交联成为体型缩聚物的最终产品(在模具中进行)。

8.工艺上制备

甲阶段(P<P c=——甲阶树脂,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熔融性;

乙阶段(P→P c)——乙阶树脂,溶解性较差,能软化,但难熔融;

丙阶段(P>P c)——丙阶树脂,已交联固化,不能溶解、熔融和软化。9.预聚物

从官能团的排布情况分为:无规预聚物

有规预聚物:分为定端基预聚物、定侧基预聚

如:制备的酚醛树脂预聚物的固化过程

二、凝胶点的预测 1.预测意义:

(1)可以防止预聚阶段反应程度超过凝胶点而使预聚物在反应釜内发生“结锅”事故。

(2)固化阶段合理控制固化时间,确保产品质量。 2.预测方法:理论预测法、实验测定法 3.凝胶点的理论预测

最常用的预测方法——卡罗瑟斯方程

理论基础——出现凝胶时,产物的聚合度为无穷大。 (1)官能团等物质量反应时的凝胶点理论预测——卡罗瑟斯方程

pH >7

Δ pH <7 Δ

官能团等物质量反应:指参加反应的a 官能团总数等于b 官能团的总数,即

B B A A f N f N =。

设:A 、B 两种单体以等物质量的官能团进行缩聚反应,

f ——参加反应单体的平均官能度,

N 0——起始单体分子总数, N ——t 时体系内的分子总数。 则:f N 0——起始单体的官能团总数,

2(N 0-N)——t 时已消耗官能团数(2指每步反应消耗2个官能团) t 时的反应程度为: ()???

? ??-=

-=

000N N 1f 2f

N N N 2P 得:

??

? ??-=

n X 11f 2P 出现凝胶时,n X →∞,则凝胶点P c 为: f

2

P c =

——卡罗瑟斯方程 例1:A 、B 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若N A =2,N B =3,f A =3,f B =2,则得: 4.25

12

322332==+?+?=

f

833.04.22f

2P c === 例2:若f A =2,f B =2,

则:0.25

10322322==+?+?=

f

0.10.222===

f

P c 说明:P C =100%时才出现凝胶点,而实际上P 不可能达到100%,

故f =2不能生成体型高聚物。

(2)官能团非等物质量反应时的凝胶点理论预测——卡罗瑟斯方程引深

如:三种单体A fA 、B fB 、A fC ,

A fA 、A fC ——带有相同的官能团A 的两种单体, f A 、f

B 、f

C ——相应单体的官能度, N A 、N B 、N C ——相应的单体分子数, 设:(N A f A +N C f C )< N B f B 则:

C

B A

C C A A N N N )

f N f N (2f +++=

4.凝胶点的实验测定

实验方法:一般用凝胶时间来衡量体型缩聚中的凝胶点。 测定方法:

(1)粘度法

(2)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和差热分析法(DTA ) (3)固化板法

第五节 逐步加聚反应

逐步加聚反应:

是单体分子通过逐步加成,在分子间形成共价键高聚物的反应。 特点:(1)是不可逆缩聚反应。

(2)不析出低分子副产物,即高聚物的化学组成与单体的化学组成相

同。

单体特征:

(1)单体必须带有含活泼氢原子的官能团,

如:=CH2(亚甲基),-NH 2(胺基),-OH,=NH (亚胺基),

-SH (硫醇基),-SO 2H (亚硫酸基),-COOH 等

(2)单体必须带有能与活泼氢原子加成的官能团

如:-N=C=O (异氰酸酯基), ?C=C=N-R (酮亚胺基),

-CH-—-CH 2(环氧乙烷基)

O

一、氢转移逐步加聚反应

通过氢原子转移来完成有逐步加成聚合的,并且反应时无小分子析出,产物的化学组成与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

二异氰酸酯+二元醇??

?→?逐步加拘

聚氨基甲酸酯(聚氨酯) 常用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萘二异氰酸酯

常用二元醇:

1,4-丁二醇、聚醚二醇、聚酯二醇等。 1.线型聚氨酯的逐步加聚反应

(1)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等物质量)→线型聚氨酯反应

产物用途:合成纤维。

(2)二异氰酸酯+聚醚二醇(聚酯二醇)→线型聚氨酯反应

产物用途:泡沫塑料、橡胶、弹性纤维的预聚物。 (3)线型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如二元胺)反应→嵌段共聚物

产物:改变软段与硬段性质、比例,可得多品种聚氨酯,以适应各种需要。

第七章缩聚反应与逐步加聚反应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高聚物生产技术任课教师:杨博授课顺序:第讲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专用稿纸 第二节缩聚反应与逐步加聚反应的工业实施聚酯是制造聚酯纤维、涂料、薄膜及工程塑料的原料,是由饱和的二元酸和二元醇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一类线型高分子缩聚物。这类缩聚物大分子中各个链接都是以酯基(-COO-)相连的,所以称为聚酯。以聚酯为基础制得的纤维称为涤纶(的确良),是三大合成纤维之一,是最主要的纤维。 一、聚酯的生产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生产工艺 (一)主要原料 (二)聚酯的生产工艺 1.聚酯的合成工艺路线 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生产工艺 3.聚酯的纺丝:熔融纺丝 (三)聚酯的结构、性能和用途 二、聚酰胺-66,聚酰胺-1010的生产 聚酰胺纤维是以聚酰胺为基础制得的纤维,商品名是锦纶、尼龙,简称PA。它是三大合成纤维之一,也是制造薄膜及工程塑料的原料,是由饱和的二元酸与二元胺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一类线性高分子缩聚物。常见的聚酰胺有PA-6、PA-11、PA-12、PA-66、PA-610、PA-612、PA-1010等,其中PA-6和PA-66的产量最大,约占聚酰胺产量的90%。 聚酰胺的共同特点:大分子中的各链节间都是以酰胺基相连。 (一)聚酰胺-66的生产 聚酰胺-66是己二酸与己二胺的缩聚物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聚酰胺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聚酰胺。 1.主要原料 (1)己二酸(2)己二胺 2.生产原理 3.生产工艺 4.聚酰胺的纺丝 5.聚酰胺-66的结构、性能及用途

聚酰胺的纺丝采用直接熔融纺丝和间接熔融纺丝。 熔融纺丝主要包括纺丝和纤维的后加工两个基本操作过程 (二)聚酰胺-1010的生产 聚酰胺-1010学名聚癸二酰癸二胺,俗称尼龙1010,简称PA-1010,是我国利用蓖麻油为主要原料的独特尼龙品种。结构式:H-[-NH(CH2)10NHCO(CH2)8CO-]n-OH 1.主要原料 (1)癸二酸(2)癸二胺 2.生产原理 方程式? 3.生产工艺 4.聚酰胺-1010的结构、性能与用途 酚醛树脂是酚类化合物与醛类化合物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经缩聚反应而制得的一类聚合物的统称。其中以苯酚和甲醛为单体缩聚的酚醛树脂最为常用,简称为PF,是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树脂品种。以酚醛树脂为主要成分并添加大量其他助剂而制得的制品称为酚醛塑料。 三、酚醛树脂的生产 1.主要原料 (1)苯酚俗称石炭酸(2)甲醛 2.酚醛树脂的生产原理 3.酚醛树脂生产工艺 4.酚醛树脂结构、性能和用途 四、聚氨酯的生产 聚氨酯为大分子链中含有氨酯型重复结构单元的一类聚合物,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简称PU或PUR。它是由多异氰酸酯与聚醚型或聚酯型多羟基化合物在一定比例下反应的产物。一般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两大类;或分为弹性体和泡沫塑料两大类。 1.主要原料 (1)异氰酸酯 (2)多氰基化合物 2.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生产工艺 3.聚氨酯的结构、性能及用途

认识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怎样认识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加聚反应是加成聚合反应的简称,是指以不饱和烃或含不饱和键的物质为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的加成,聚合成高聚物的反应。例如,乙烯加聚成聚乙烯,是在适当的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烯分子中的双键会断裂其中的一个键,发生加成反应,使乙烯分子里的碳原子结合成为很长的键。 CH2=CH2+CH2=CH2+CH2=CH2+……→ —CH2—CH2—CH2—CH2—CH2…… 这个反应可以用方程式表示为: 反应的产物是聚乙烯,它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其分子组成可以表示为(C2H4)n。 加聚反应根据参加反应的单体种类,又分为均聚反应和共聚反应。仅由一种单体发生的加聚反应叫做均聚反应,合成聚乙烯的反应就是均聚反应。由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加的聚合反应叫共聚反应。例如,合成丁苯橡胶的反应即为共聚反应。这个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加聚反应的特点是: (1)单体必须是含有双键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例如,氯乙烯、丙烯腈等含不饱和键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2)加聚反应发生在不饱和键上。 (3)发生加聚反应的过程中,没有副产物产生,得高聚物的化学组成跟 (4)加聚反应生成的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为单体整数倍。 缩聚反应是缩合聚合反应的简称,是指单体之间相互作用生成高分子,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水、氨、卤化氢等)的聚合反应。例如合成酚醛树脂的反应就是缩聚反应。合成酚醛树脂通常是以苯酚和甲醛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经缩聚反应而得到。 缩聚反应根据参加反应的单体种数又分为共缩聚和均缩聚,由不同种单体参加的缩聚反应称为共缩聚。如酚醛树脂的合成反应就是共缩聚,它是由苯酚和甲醛两种物质为单体的。由同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称为均缩聚。如氨基酸聚合成多肽的缩聚反应就属均缩聚。 缩聚反应的特点是:(1)单体不一定含有不饱和键,但必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应基团(如—OH、—COOH、—NH2、—X等) (2)缩聚反应的结果,不仅生成高聚物,而且还有副产物分子生成。 (3)所得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组成跟单体的化学组成不同。由上可见,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单体结构、反应机理、产物的化学组成都是截然不同的。

怎样认识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怎样认识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是合成有机高分子的两种基本反应。这两种反应虽然都由单体(小分子)产生高聚物(大分子)的反应,但它们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加聚反应是加成聚合反应的简称,是指以不饱和烃或含不饱和键的物质为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的加成,聚合成高聚物的反应。例如,乙烯加聚成聚乙烯,是在适当的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烯分子中的双键会断裂其中的一个键,发生加成反应,使乙烯分子里的碳原子结合成为很长的键。 CH2=CH2+CH2=CH2+CH2=CH2+……→ —CH2—CH2—CH2—CH2—CH2…… 这个反应可以用方程式表示为: 反应的产物是聚乙烯,它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其分子组成可以表示为(C2H4)n。 加聚反应根据参加反应的单体种类,又分为均聚反应和共聚反应。仅由一种单体发生的加聚反应叫做均聚反应,合成聚乙烯的反应就是均聚反应。由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加的聚合反应叫共聚反应。例如,合成丁苯橡胶的反应即为共聚反应。这个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加聚反应的特点是: (1)单体必须是含有双键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例如,氯乙烯、丙烯腈等含不饱和键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2)加聚反应发生在不饱和键上。 (3)发生加聚反应的过程中,没有副产物产生,得高聚物的化学组成跟 (4)加聚反应生成的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为单体整数倍。 缩聚反应是缩合聚合反应的简称,是指单体之间相互作用生成高分子,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水、氨、卤化氢等)的聚合反应。例如合成酚醛树脂的反应就是缩聚反应。合成酚醛树脂通常是以苯酚和甲醛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经缩聚反应而得到。 缩聚反应根据参加反应的单体种数又分为共缩聚和均缩聚,由不同种单体参加的缩聚反应称为共缩聚。如酚醛树脂的合成反应就是共缩聚,它是由苯酚和甲醛两种物质为单体的。由同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称为均缩聚。如氨基酸聚合成多肽的缩聚反应就属均缩聚。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马林 一、概念和区别 由小分子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包括两类:加成聚合反应和缩合聚合反应。单体或单体间反应只生成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为加聚反应。单体间相互反应而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水、氨等)的聚合反应叫做缩合聚合反应,简称缩聚反应。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异同: 1.加聚反应是含“C=C”键的不饱和化合物的性质,而不能说成是烯烃,也不能说成广义的不饱和烃(如炔烃)或不饱和化合物的性质。但有例外的是,甲醛可以聚合为聚甲醛。 2.加聚反应是把“C=C”键碳上的原子或基团上下甩,打开双键中的一键连起来。加聚反应的实质是通过加成反应而生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故它只能生成一种物质,即高分子化合物。 3.除特种橡胶外,一般橡胶都是加聚反应的产物,且单体都是二烯烃,或两个含“C=C”键的化合物,故橡胶链节中有“C=C”,易氧化、老化。 4.加聚反应所生成的高分子的名称是在单体名称前加上一个“聚”字。 5.加聚反应所生成的高分子的链节与单体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故其相对分子质量是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M=M(单体)×n(聚合度)。 6.缩聚反应是含有双官能团的物质或物质间可能发生的反应,如氨基酸,苯酚与甲醛,己二酸和己二胺等发生缩聚反应。 7.缩聚反应的实质是缩合反应而生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在生成高分子物质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种小分子,如H2O、NH3等。 8.缩聚反应所生成的高分子的链节与单体组成不相同,结构也不同,其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小于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M<M(单体)×n(聚合度)。 二、有关的加聚反应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 (聚丁二烯橡胶、人造橡胶)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完整版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一、概念和区别 由小分子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包括两类:加成聚合反应和缩合聚合反应。单体或单体间反应只生成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为加聚反应。单体间相互反应而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水、氨等的聚合反应叫做缩合聚合反应,简称缩聚反应。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异同: 1.加聚反应是含“C =C ”键的不饱和化合物的性质,而不能说成是烯烃,也不能说成广义的不饱和烃如炔烃或不饱和化合物的性质。但有例外的是,甲醛可以聚合为聚甲醛。 2.加聚反应是把“C =C ”键碳上的原子或基团上下甩,打开双键中的一键连起来。加聚反应的实质是通过加成反应而生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故它只能生成一种物质,即高分子化合物。 3.除特种橡胶外,一般橡胶都是加聚反应的产物,且单体都是二烯烃,或两个含“C =C ”键的化合物,故橡胶链节中有“C =C ”,易氧化、老化。 4.加聚反应所生成的高分子的名称是在单体名称前加上一个“聚”字。 5.加聚反应所生成的高分子的链节与单体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故其相对分子质量是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M =M 单体×n 聚合度。 6.缩聚反应是含有双官能团的物质或物质间可能发生的反应,如氨基酸,苯酚与甲醛,己二酸和己二胺等发生缩聚反应。 7.缩聚反应的实质是缩合反应而生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在生成高分子物质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种小分子,如H 2O 、NH 3等。 8.缩聚反应所生成的高分子的链节与单体组成不相同,结构也不同,其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小于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M <M 单体×n 聚合度。 二、有关的加聚反应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 聚丁二烯橡胶、人造橡胶 丁苯橡胶 三、缩聚反应的类型 1.羟醇、酚醛缩合型 1酚醛树脂电木 2聚乙烯醇缩甲醛维尼纶 单体:CH 3COOCH =CH 2、CH 3OH 、HCHO 3糠醛树脂似电木 2.羟醇羧酸缩合型酯化型 1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醇酯涤纶 3.羧氨缩合型酰胺键、肽键 1聚己内酰胺绵纶、尼龙—6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一)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 1.导电薄膜属高分子材料,其结构片断为…CH=CH―CH=CH―CH=CH―CH=CH…由此判断合成导电薄膜的单体为(A ) A.乙炔 B.乙烷 C.乙烯 D.1,3-丁二烯 2.某同学在所收到的信封上发现有收藏价值的邮票,便将邮票剪下来浸入水中,以去掉邮票背面的黏合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该黏合剂的成分可能是() A.B.C.D. 【详解】 根据选项中物质的结构可以知道,四种物质中只有中含有亲水基团羟基(—OH),与 水相溶,故B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3.结构为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A ) A.B. C.D. 4.某高分子化合物含有如下结构片断:,对其结构的 分析正确的是() A.它是缩聚反应的产物 B.合成它的小分子是CH3OH C.合成它的小分子是CH2=CH2和HCOOCH3 D.合成它的小分子是CH2=CHCOOCH3 【详解】 链节中主链上只有碳原子,为加聚反应生成的高聚物,而不是缩聚反应的产物;该高聚物的链节为,所以该高聚物的单体为CH2=CHCOOCH3,即合成它的小分子为CH2=CHCOOCH3, 故ABC从错误,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5.以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为单体,发生加聚反应,不可能得到的是() A. B. C.

D. 【详解】 乙烯和丙烯中都含有双键,发生加聚反应时,可以是乙烯和乙烯之间发生加聚反应,可以是丙烯和丙烯之间发生加聚反应,也可以是乙烯和丙烯之间发生加聚反应;如果是乙烯和乙烯之间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结构简式为,即为A结构,如果是丙烯和丙烯之间发生加 聚反应是聚丙烯,结构简式为,如果是乙烯和丙烯之间发生加聚反应,由于碳原子之间的连接顺序可以有和两种结构简式,分别为C,D结构;故答案为B。 6.某ABS合成树脂的结构为,则关于合成该树脂 的反应类型与单体种类的判断,正确的是() A.加聚反应,1种 B.缩聚反应,2种 C.加聚反应,3种 D.缩聚反应,3种 【详解】 根据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是加聚反应的产物。根据单键变双键、双键变单键可知,其单体是苯乙烯、1,3-丁二烯、CH2=CHCN,单体种类为3种。 答案选C。 7.由CH3CH2CH3制备聚合物过程中依次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①取代反应②消去反应③加聚反应④醋化反应⑤还原反应⑥水解反应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⑥ D.①②④ 【详解】 由CH3CH2CH3制备聚合物过程为: CH3CH2CH3→CH3CH2CH2Cl→CH3CH=CH2→,故依次经历的反应类型为:取代 反应、消去反应和加聚反应。 答案为B。 8.关于下列三种常见高分子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酚醛树脂涤纶顺丁橡胶 A.顺丁橡胶、涤纶和酚醛树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B.顺丁橡胶的单体与2-丁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C.涤纶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通过缩聚反应得到的

(完整)高考冲刺之有机化学加聚和缩聚

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 一、加聚反应 加聚反应是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重要类型。参加反应的单体一般都要求有双键(通常为C=C,有时也可为C=O)。常见加聚反应的类型有: 1、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加聚反应 2、共轭双键的加聚反应 3、不同物质间的加聚反应 二、缩聚反应 缩聚反应也是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重要类型。参加反应的单体一般要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种或不同种的官能团。常见的缩聚反应类型有: 1、苯酚和甲醛的缩聚:酚醛树脂 2、醇羟基和羧基酯化而缩聚 (1)、二元羧酸和二元醇的缩聚:聚酯纤维(涤纶) (2)、醇酸自身的酯化缩聚: 3、氨基与羧基的缩聚:(1)、氨基酸自身的缩聚:聚酰胺

(2)、含氨基与羧基的不同单体间发生缩聚反应: 三、由高聚物推断单体的方法 1、判断聚合类型 若链节上都是碳原子,一般是加聚反应得到的产物,若链节上含有 等基时,都是缩聚反应的产物 2、若是加聚产物 (1)、凡链节的主链上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的高聚物其合成单体必为一种,将两半链闭合即可,如 的单体是: (2)、凡链节主链只有碳原子并存在C=C双键结构高聚物,其规律是“见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划线断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将双键互换。 3、若是缩聚产物 ①凡链节为结构的高聚物,其合成单体必为一种。 在亚氨基上加氢,在羰基上加羟基,即得高聚物单体。 如:,其单体为H2N—CH2—CH2—COOH ②凡链节中间含有肽键结构的高聚物,从肽键中间断开,两侧为不对称性 结构的其单体必为两种;在亚氨基上加氢,羰基上加羟基即得高聚物单体。 如:的单体是 H2N—CH2—COOH 和H2N—CH2—CH2—COOH ③凡链节中间含有—COO—结构的高聚物,其合成单体必为两种,从 中断开,羧基上加羟基,氧原子上加氢原子即得高聚物单体。如: 的单体是HOOC—COOH和HO—CH2—CH2—OH 四、高分子材料: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 1、塑料: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不是酯类)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酚醛树脂等 2、合成纤维:六大纶(涤纶、腈纶,锦纶、丙纶、维纶、氯纶) 3、合成橡胶:聚1,3-丁二烯 注意:纤维和橡胶都有天然和合成的,塑料没有天然,只能合成。

2-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高二化学提高班第一讲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1.基础知识回顾 (1)下列物质中属于加聚产物的是(填序号),属于缩聚产物的是(填序号)(2)请把各聚合物的单体写在空格里 ()5 (3)写出合成聚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练习]下列化合物中 (1)可发生加聚反应的一种化合物是,加聚物的结构简式为。 (2)可发生缩聚反应的一种化合物是,缩聚物的结构简式为。 (3)可发生缩聚反应的两种化合物是和,缩聚物的结构简式为。 2.各区试题汇总 (1)[丰台一模] 有机物B还可以发生以下变化: 已知F的单体是由E和按1:1生成,请写出E→高分子化合物F的化学方程 a.b.c. d.e.

式 。 (2)[宣武一模 ] C 4H 4O 4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种峰,而且峰面积之比为1:1,写出G 的结构简式 。 (3)[东城一模] 已知: (R 、R ’表示烃基或官能团)其中D 的分子式为C 4H 6O 2,两分子F 反应可生成六元环状酯类化合物。 请回答:F 可发生多种类型的反应。 ①两分子F 反应生成的六元环状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 ; ②F 可制得使Br 2的CCl 4溶液褪色的有机物H 。 F →H 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F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崇文一模] 经质谱法分析得知,某单烯烃Q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其核磁共振氢谱与红外光谱表明,Q 分子中有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氢谱峰面积显示两种氢的原子个数比为1:3(Q 分子中含有支链)。 (1)Q 的结构简式为 。 (2)D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请写出D 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加聚反应

加聚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烯、丙烯、1.3- 丁二烯、甲醛、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异戊二烯 、1,3-丁二烯与丙烯腈、乙烯和丙烯按1:1的加聚反应方程式 由许多小分子通过加成反应变成一个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既属于加成反应又属于聚合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乙烯这类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称为单体;高分子 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结构单元称为链节,也称重复结构单元; 链节的数目称为聚合度,用n 表示; 1、单体必须是含有双键、参键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如:烯、二烯、炔、醛等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2、发生加聚反应的过程中,没有副产物产生。 3、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跟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 分析上述的加聚反应,有几种情况? 加聚反应的分类: 1、均聚反应:仅由一种单体发生的加聚反应 (1)单C=C 加聚 (2)含共轭双键的加聚 2、共聚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发生的加聚反应 学 与 问:下面几种个聚合物由何种单体聚合而成 归纳出判断加聚产物的单体的方法吗? 判断加聚聚合物单体的方法 1、若链节中全是C —C ,则两个碳原子一节断开,C —C 变C=C 即可。 2、若链节中含C=C ,则四个碳原子一节断开,链节中的C —C 变C=C 、C=C 变C —C 即可。

如聚合物:的单体是: 。 练习 1、人造象牙中,主要成分的结构是,它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 则合成人造象牙的单体是 A、(CH3)2O B、HCHO C、CH3CHO D、CH3OCH3 2、聚四氟乙烯可以作为不粘锅的内衬,其链节是 3、乙烯与丙烯按1:1(物质的量)聚合时,生成聚合物的结构可能是 4、人造羊毛在许多方面比天然羊毛更,其分子式中存在如下结构的有机物: 则合成它的单体是。 5、某种ABS工程树脂,由丙烯腈(CH2=CHCN,符号A)、1,3-丁二烯(CH2=CH-CH=CH2,符号B)和苯乙烯(C6H5-CH=CH2,符号S)按一定配比共聚而得。 (1)A、B和S三种单体中,碳氢比(C:H)值最小的单体是。 (2)经元素分析可知该ABS样品的组成为CaHbNc(a、b、c为正整数),则原料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是(用a、b、c表示)。

关于聚合反应

需进行沉淀分离;非均相体系固体物含量可高达30%~50%(最高达约60%),除胶乳可直接使用外,其他均需经分离、提纯等后处理。 环化聚合 由非共轭双烯类化合物形成具有环状结构重复单元的线型聚合物的聚合反应。其产物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因此环化聚合是制备耐热高分子的一种手段。 简史以前一直认为具有两个双键的化合物在聚合时必定形成交联的不溶、不熔的高聚物。但在1951年,G.B.布特勒等人用自由基引发二烯丙基季铵盐类进行溶液聚合,却得到了可溶性的线型聚合体。布特勒通过对二烯丙基季铵盐类聚合的研究,提出单体可以通过交替的“分子内-分子间”链增长反应,导致线型高聚物的形成。1953年W.辛普森等人在研究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的聚合反应时,指出了双烯类单体在聚合时有环化现象。1958年J.F.琼斯将这类聚合反应称为环化聚合。 工程应用 在工程上,聚合流程可以是间歇式的,但在工业上大规模生产多采用连续式,常用的设备有间歇和连续搅拌反应器,以及管式、环管式、流化床和塔式反应器等,也可多种形式串联使用(见聚合反应工程)。 聚合反应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控制措施 1.聚合反应的主要危险性 (1)、聚合反应中的使用单体、溶剂、引发剂、催化剂等大多是易燃、易爆物质,使用或储存不当时,易造成火灾、爆炸。如聚乙烯的单体乙烯是可燃气体,顺丁橡胶生产中的溶剂苯是易燃液体,引发剂金属钠是遇湿易燃危险品。 (2)、许多聚合反应在高压条件下进行,单体在压缩过程中或在高压系统中易泄漏,发生火灾、爆炸。例如,乙烯在130~300 MPa的压力下聚合合成聚乙烯。 (3)、聚合反应中加入的引发剂都是化学活性很强的过氧化物,一旦配料比控制不当,容易引起爆聚,反应器压力骤增易引起爆炸。 (4)、聚合物分子量高,黏度大,聚合反应热不易导出,一旦遇到停水、停电、搅拌故障时,容易挂壁和堵塞,造成局部过热或反应釜飞温,发生爆炸。 2.聚合反应过程的安全措施 (1)、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一旦发现设备、管道有可燃气体泄漏,将自动停车。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doc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一、概念和区别 由小分子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包括两类:加成聚合反应和缩合聚合反应。单体或单体间反应只生成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为加聚反应。单体间相互反应而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水、氨等)的聚合反应叫做缩合聚合反应,简称缩聚反应。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异同: 1.加聚反应是含“C=C”键的不饱和化合物的性质,而不能说成是烯烃,也不能说成广义的不饱和烃(如炔烃)或不饱和化合物的性质。但有例外的是,甲醛可以聚合为聚甲醛。 2.加聚反应是把“C=C”键碳上的原子或基团上下甩,打开双键中的一键连起来。加聚反应的实质是通过加成反应而生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故它只能生成一种物质,即高分子化合物。 3.除特种橡胶外,一般橡胶都是加聚反应的产物,且单体都是二烯烃,或两个含“C=C”键的化合物,故橡胶链节中有“C=C”,易氧化、老化。 4.加聚反应所生成的高分子的名称是在单体名称前加上一个“聚”字。 5.加聚反应所生成的高分子的链节与单体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故其相对分子质量是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M=M(单体)×n(聚合度)。 6.缩聚反应是含有双官能团的物质或物质间可能发生的反应,如氨基酸,苯酚与甲醛,己二酸和己二胺等发生缩聚反应。 7.缩聚反应的实质是缩合反应而生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在生成高分子物质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种小分子,如H2O、NH3等。 8.缩聚反应所生成的高分子的链节与单体组成不相同,结构也不同,其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小于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M<M(单体)×n(聚合度)。 二、有关的加聚反应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 (聚丁二烯橡胶、人造橡胶)

缩聚反应与逐步加聚反应

第三章缩聚反应与逐步加聚反应 第一节缩聚反应的特点与分类 1.缩聚反应: 由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或各种低聚物之间的缩合反应。 2.通式: [M]m+[M]n[M]m+n 3.主要产品:尼龙、涤纶、酚醛树脂、脲醛树脂、氨基树脂、醇酸树脂、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硅橡胶、聚硫橡胶、呋喃树脂、聚碳酸酯等。 4.用途:工程塑料、纤维、橡胶、粘合剂和涂料。 一、缩聚反应的特点 1.缩聚反应的特点 (1)逐步性:一系列缩合反应逐步完成 (2)可逆性:可逆平衡反应 (3)复杂性:除链增长反应外,还有链裂解、交换和其他副反应发生。 2.缩聚反应与加聚反应的比较 见表3-1 二、缩聚反应的分类 1.按产物的大分子几何形状分类 (1)线型缩聚 概念:①参加反应的单体都带有两个官能团 ②反应中形成的大分子向两个方向发展 ③产物为线型结构 举例:二元酸与二元醇生成聚酯(涤纶) -------------------------------------------------------------------------------------------------------------------------1 《高聚物生产技术》

二元酸与二元胺生成聚酰胺(尼龙) 反应通式: n aAa+n bBb a [ AB ]n b+(2n-1)ab n aAb a [ A ]n b+(n-1)ab 特点:反应体系的黏度逐渐变稠,产物具有可溶解、可熔融、热塑性。 (2)体型缩聚 概念:①参加反应的单体中至少有一种单体带有两个以上官能团 ②反应中大分子向三个方向发展 ③产物为体型结构 举例:丙三醇与邻苯二酸酐 苯酚与甲醛 特点:反应体系中的黏度到一定的反应程度后,突然增加产生凝胶,产物失去可溶解、可熔融,属热固性。 2.按参加反应的单体种类分类 (1)均缩聚 只有一种单体参加的缩聚反应。 (2)混缩聚 两种分别带有两个相同官能团的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 (3)共缩聚 在均缩聚体系加入第二种单体或在混缩聚体系加入第三种单体(或第四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 3.按反应中生成的键合基团分类 见教材表3-2 -------------------------------------------------------------------------------------------------------------------------2 《高聚物生产技术》

加聚反应和缩聚

聚合物: 1、人造象牙中,主要成分的结构是,它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则合成人造象牙的单体是() A、(CH3)2O B、HCHO C、CH3CHO D、CH3OCH3 2、聚四氟乙烯可以作为不粘锅的内衬,其链节是() 3、乙烯与丙烯按1:1(物质的量)聚合时,生成聚合物的结构可能是() 5、人造羊毛在许多方面比天然羊毛更,其分子式中存在如下 结构的有机物: 则合成它的单体是----------------------------------------------------------------------------------------------------------------。

缩聚反应 1.单体。 2、能和对苯二甲酸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合物是() A、苯酚 B、甲醛 C、乙醇 D、乙二醇 3、下列各组物质作为单体,可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①丙烯②乙酸和乙二醇③氨基酸④乙二酸和乙二醇⑤乙二酸 A、①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全部 4、在国际环境问题中,一次使用聚苯乙烯材料带来的“白色污染”极为严重。这种材料难分解、处理麻烦。最近研 制出一种新材料:,能代替聚苯乙烯,它是由乳酸缩聚而成,能在乳酸菌的作用下降解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下列关于聚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乳酸是一种纯净物 B 、聚乳酸的单体是 C、聚乳酸是一种羧酸 D、其聚合方式和乙烯相同 5、根据下列高聚物的结构简式,写出得到聚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 -------------------------------------------------------------------------------------------------------------------------------------------------------------- 6、下列化合物中 (1)可发生加聚反应的一个化合物是------------------------------------------------------------------------------------,加聚物的结构式为------------------------------------------------------------------------------------- .。 (2)可发生缩聚反应的一个化合物是------------------------------------------------------------------------------------,缩聚物的结构式为-------------------------------------------------------------------------------------- 。 (3)可发生缩聚反应的两个化合物是-----------------------------------------和--------------------------------------------------------,缩聚物的结构式为 ----------------------------------------------------------------------------------。 (1)(2)

加聚和缩聚反应

教师: 初三学生: 2014年月日 阶段: 基础()提高(√)强化()课时计划共次课第次课教学课题: 一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定义:由许多小分子化合物以共价键结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高(一般高达104~106)的一类化合物。2.基本概念 基本概 念 含义 单体 能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一般是不饱和的或含有两个 或更多官能团的小分子. 链节 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具有代表性的、化学组成相同、重复出现的最 小单位,也称重复结构单元 聚合度每个高分子链中链节的重复次数通常用n表示 高聚物由单体聚合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化合物 例如: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低分子有机物的区别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低分子有机物 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高达104~106 1 000以下 相对分子质量 数值 平均值有明确数值 分子的基本结 构 由若干个重复结构单元组成单一分子结构 性质在物理、化学性质上有较大差别 联系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以低分子有机物为原料经聚合反应 得到的

1.合成有机玻璃的反应方程式为: 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反应,其中单体是______________,高分子化合物的链节为________,n值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玻璃属__________(纯净物/混合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类型 1.加成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1)概念:由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分子以加成反应的形式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2)加聚反应的特点: ①单体必须是含有双键、三键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例如:烯、二烯、炔、醛等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②发生加聚反应的过程中,没有副产物产生。 ③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跟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 ④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 (3)常见的加聚反应 ①乙烯的加聚: ②1,3-丁二烯的加聚: 2.缩聚反应 (1)概念:有机小分子单体间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生成小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2)聚合反应的特点: ①缩聚反应的单体往往是具有双官能团(如OH、—COOH、—NH2、—X及活泼氢原子等)或多官能团的小分子。 ②缩聚反应生成聚合物的同时,还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如H2O、NH3、HCl等)生成。 ③所得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与单体的化学组成不同。 ④缩聚物结构式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原子团。 (3)常见的缩聚反应

2021年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加聚反响和缩聚反响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概念和区别 由小分子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响叫做聚合反响。聚合反响包含两类:加成聚合反响和缩合聚合反响。单体或单体间反响只生成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响叫做加成聚合反响,简称为加聚反响。单体间相互反响而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水、氨等的聚合反响叫做缩合聚合反响,简称缩聚反响。 加聚反响和缩聚反响的异同: 1.加聚反响是含“C=C”键的不饱和化合物的性质,而不克不及说成是烯烃,也不克不及说成广义的不饱和烃如炔烃或不饱和化合物的性质。但有例外的是,甲醛可以聚合为聚甲醛。 2.加聚反响是把“C=C”键碳上的原子或基团上下甩,掀开双键中的一键连起来。加聚反响的实质是通过加成反响而生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响,故它只能生成一种物质,即高分子化合物。 3.除特种橡胶外,一般橡胶都是加聚反响的产品,且单体都是二烯烃,或两个含“C=C”键的化合物,故橡胶链节中有“C=C”,易氧化、老化。 4.加聚反响所生成的高分子的名称是在单体名称前加上一个

“聚”字。 5.加聚反响所生成的高分子的链节与单体组成相同,结构不合,故其相对分子质量是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M=M单体×n聚合度。 6.缩聚反响是含有双官能团的物质或物质间可能产生的反响,如氨基酸,苯酚与甲醛,己二酸和己二胺等产生缩聚反响。 7.缩聚反响的实质是缩合反响而生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响,在生成高分子物质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种小分子,如H2O、NH3等。 8.缩聚反响所生成的高分子的链节与单体组成不相同,结构也不合,其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小于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M <M单体×n聚合度。 二、有关的加聚反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 聚丁二烯橡胶、人造橡胶 丁苯橡胶 三、缩聚反响的类型 1.羟醇、酚醛缩合型 1酚醛树脂电木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一、概念和区别 由小分子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包括两类:加成聚合反应和 缩合聚合反应。单体或单体间反应只生成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 为加聚反应。单体间相互反应而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 如水、氨等 的聚合反 应叫做缩合聚合反应,简称缩聚反应。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异同: 1. 加聚反应是含“ C = C ”键的不饱和化合物的性质,而不能说成是烯烃,也不能说成 广义的不饱和烃如炔烃或不饱和化合物的性质。但有例外的是,甲醛可以聚合为聚甲醛。 2?加聚反应是把“ C = C ”键碳上的原子或基团上下甩,打开双键中的一键连起来。加 聚反应的实质是通过加成反应而生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故它只能生成一种物质,即高分子 化合物。 3. 除特种橡胶外,一般橡胶都是加聚反应的产物,且单体都是二烯烃,或两个含“ C = C ”键的化合物,故橡胶链节中有“ C = C ”,易氧化、老化。 4. 加聚反应所生成的高分子的名称是在单体名称前加上一个“聚”字。 5. 加聚反应所生成的高分子的链节与单体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故其相对分子质量是 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 M =M 单体× n 聚合度。 6?缩聚反应是含有双官能团的物质或物质间可能发生的反应,如氨基酸,苯酚与甲醛, 己二酸和己二胺等发生缩聚反应。 7?缩聚反应的实质是缩合反应而生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在生成高分子物质的同时, 还会产生一种小分子,如 H 20、NH 3等。 &缩聚反应所生成的高分子的链节与单体组成不相同,结构也不同,其相对分子质量 二、有关的加聚反应 υC?=C?^?→ -{C?-C??1 H C?=CHC1 > -(L CH a -CHC? nC?=CHCl^^→ +C?-CHC1?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 ^CH a =CH-CH=C C ?-CH-CH-C 聚丁二烯橡胶、人造橡胶 定小于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 M V M 单体× n 聚合度。 n C?C00CH=C? 4C ?-CH? CH 3-O-C=CI nC?=C -COoC? 儆谕: CH 5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复习内容)

第二章缩聚与逐步聚合 名词解释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连锁聚合需活性中心,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逐步聚合(Step Polymerization):无活性中心,单体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绝大多数缩聚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 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即加成聚合反应,烯类单体经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加聚反应无副产物。 缩聚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即缩合聚合反应,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该反应常伴随着小分子的生成。 线形缩聚(Linear Poly-codensation):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如用2-2 或 2 官能度体系的单体作原料,随着聚合度逐步增加,最后形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线型缩聚形成的聚合物为线形缩聚物,如涤纶、尼龙等。 体形缩聚(Tri-dimensional Poly-condensation):参加反应的单体,至少有一种单体含有两个以上的官能团,反应中形成的大分子向三个方向增长,得到体型结构的聚合物的这类反应。 官能度(Functionality):一分子聚合反应原料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称为官能度。 平均官能度(Aver-Functionality) :单体混合物中每一个分子平均带有的官能团数。即单体所带有的全部官能团数除以单体总数 反应程度(Extent of Reaction):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率。 转化率(Conversion)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单体)与起始反应物(单体)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即为转化率。 凝胶化现象(Gelation Phenomena) 凝胶点(Gel Point):体型缩聚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体系粘度将急剧增大,迅速转变成不溶、不熔、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弹性凝胶的过程,即出现凝胶化现象。此时的反应程度叫凝胶点。 结构预聚物(Structural Pre-polymer):具有特定的活性端基或侧基的预聚物称为结构预聚物。结构预聚物往往是线形低聚物,它本身不能进一步聚合或交联。 问答题 1.讨论下列两组反应物进行缩聚或环化反应的可能性。(m=2-10) (1) H2N(CH2)m COOH (2) HO(CH2)2OH+HOOC(CH2)m COOH 解:(1)m=3、4时易形成环,其余主要进行缩聚反应,形成线性聚合物。 (2)该体系不易成环,主要生成线性聚合物。 2.解释下列名词 (1)均缩聚、混缩聚、共缩聚; (2)平衡缩聚和非平衡缩聚; (3)DP与X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