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互联网应用DT-AR技术的智能工厂信息系统项目解析

基于工业互联网应用DT-AR技术的智能工厂信息系统项目解析

基于工业互联网应用DT/AR技术的智能工厂信息系统项目解析十三五期间,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持续、快速、融合发展,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上海产业转型创新、全球科创中心建设进入攻坚期,全球卓越城市建设起步。把握产业发展“互联、智能、绿色”新趋势,促进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经济转型,是两化深度融合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工业互联网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从生产流程、物流等多个环节对制造业价值链进行优化和再造,从而创造巨大的价值。根据《上海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推进传感器、过程控制芯片等的应用,加速构建低延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加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发展,促进物联网、工业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围绕重点产业的工业互联、数据互通和应用创新,实现传统产业应用新模式发展。

试点项目解析

“基于工业互联网应用DT/AR技术的智能工厂信息系统”的建设符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提出的“跨领域、跨行业、高度集成、系统融合”的特点。开展对“基于工业互联网应用DT/AR技术的智能工厂信息系统”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项目简述

基于工业互联网应用DT/AR技术的智能工厂信息系统,是从系统集成创新角度出发,利用湃睿科技的PI-IoT物联网快速开发平台构建的“湃睿生产数据及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分析管理软件”与DT(Digital Twin)数字孪生技术以及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将物理世界中的数据,例如设备数据、传感器数据、环境数据等与数字世界的数据例如数字仿真模型、大数据预测、作业指导动画、图纸等融会贯通,混搭应用于智慧工厂解决方案中,使其成为监控、重现、分析、找到工厂运行问题的关键,并可增强工人工作能力与效率。

二、项目目标

配送中心系统的分析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物流配送中心是在物流领域中社会分工、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后产生,在仓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仓储配送业务的发展,有利于生产企业降低库存、固定资金投入,实现准时制生产;商店减少存货,降低流动资金使用量,而保证销售。国内外的很多物流实践证明,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物送中心是实现“第三利润源泉”的有效途径。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配送中心与物流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和消费者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它集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一体,应用这些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科管理水平,而且也有利于降低物流配送中心的成本和费用,更好地完成社会赋物流配送中心的任务和职能。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以仓库为基础,而且仓储是其重要功能,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1 配送中心的定义: 从供应者手中接受多种大量的货物进行包装、分类、保管、流通加工和情报处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求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以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进行配送的设施[2] 在供应链上,配送物流主要起到商品集散的作用,它通过商品的集中采购,集中储备和统一配送,成为连锁经营市场供应的保障系统。在整个连锁经营的物流系统中,配送中心是一个关键的节点。连锁经营物流系统的大多数物流活动都是集中在配送中心进行的,可以说配送中心的运营情况是整个物流系统运营好坏的标志。 2仓储管理概述 仓储管理是企业物流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企业针对存货收发存与产供销各环节的特点,事先制定的一套相互牵制、相互稽核、相互验证的内部监控管理系统是企业整个内控中的重点的中心。“仓”可以称为仓库,是存放物品的建筑物和场地,可以是房屋建筑、大型容器、洞穴或者特定的场地等,具有存放和保护物品的功能。“储” 表示收存以备使用,具有收存、保管、交付使用的意思,适当用有形物品的行为。它的性质可以归结为仓储是物质货物的生产持续过程,物质的仓储也创造着货物的价值;仓储既有物品静态的储存,也有物品动态的存取、保管、控制监督的过程;仓储活动发生在仓库等特定的场所;仓储的对象即可以是生产资料,也可以是生活资料,但必需是实物动产[3]。 仓储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向物品提供存放场所、物品的存取

物流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毕业论文

物流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1绪论 .. (1) 1.1研究背景 (1) 1.2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2) 1.3国外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 (3) 2配送中心的运作模式 (5) 2.1配送中心的功能介绍 (5) 2.2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7) 2.3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技术介绍 (9) 2.3.1 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 (9) 2.3.2 现代的库存控制方法 (12) 3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14) 3.1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目标分析 (14) 3. 1. 1总目标分析 (15) 3. 1. 2物流配送中心管理的层次目标 (15) 3.2系统的功能需求 (16)

3.3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用户分析 (17) 4数据库的设计 (20) 4.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20) 4.2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24) 4.3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24)

4.4数据库的实现 (25) 5物流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30) 5.1登录界面与主界面 (30) 5.1.1登录界面 (30) 5.1.2主界面 (32) 5.2具有代表性的子窗体 (39) 5.2.1供应商管理界面 (39) 5.2.2车辆信息管理 (48) 5.2.3导出拣货单 (56) 5.2.4账户管理 (57) 5.2.5数据库管理 (62) 6结论 (65) 参考文献 (66) 致谢 (67) 附录 (68)

物流中心管理与信息系统

物流中心管理与信息系统 5.1物流中心组织与管理模式 5.1.1 经营管理模式 5.1.2 运作形式和内容 5.1.3 组织管理与定员 5.2 马鞍山市工商企业物流服务设计方案 5.2.1 马鞍山钢铁集团服务方案 5.2.2 其它客户服务方案 5.3 物流中心信息系统 第五章物流中心管理与信息系统5.1物流中心组织与管理模式 5.1.1经营管理模式 马鞍山市物流中心可以按照如下模式建设、经营和管理:

由马鞍山物流中心建设指挥部(项目业主)对物流中心项目进行总体策划,由该指挥部聘请专家进行功能、作业流程、管理制度设计,请专业设计公司进行工程设计并编制项目总体设计方案,指挥部技专业设计公司提交的总体设计方案组织项目建设的招标。 从投标的公司中选择一家或几家公司进行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采取BoT方式成立或引入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对物流中心的设施设备进行管理。 由指挥部组织招商,重点引进马鞍山市各大中型工商企业以及具有国际品牌的国内外大客户,他们具有较大的物流业务需求。 成立并引入专业物流管理公司对物流中心的物流业务进行管理。 采用上述模式建立物流中心,体现了一种供应链合作关系,并充分发挥了各参与公司专业化分工的优势. 5.1.2运作形式和内容 马鞍山物流中心经营者将采用第三方物流形式,向外部用户提供物流服务,其形式又称“契约物流”或“合同型物流”。物流中心摈弃传统储运“我们能为顾客提供什么服务”的经营方式,而以“顾客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为宗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物流中心是具有多功能(如仓储、运输、配送等)的专业物流组织,并且也是具备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及其他延伸的增值服务于一体的物流组织。它提供的物流服务将高度专业化。 物流中心运作项目内容: 1.物流策略系统: 2.EDI(电子数据交换)能力: 3.报表管理; 4.货物集运: 5.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 6.信息管理: 7.仓储: 8.咨询: 9.运费支付; 10.运费谈判。

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智慧互联工厂

思科工业互联网智造云平台&广东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智慧互联工厂

思科是全球领先的网络技术与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万物互联赋能生活,创造更舒适和谐的世界。思科(中国)在2017 年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第一批12 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商之一,为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协作、供需对接,供应链管理、边缘管理/雾计算、数字化远程运维、全渠道客户服务和节能减排等领域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位于广州番禺区的思科智慧城,大量采用各类数字化协同制造的“高”、“精”、“尖”解决方案,为广东省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样板示范作用。智慧城是集产、学、研、商业、金融于一体,致力成为全国具有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智慧城市样板。 一、项目概况 响应国务院号召,围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理念,以作为制造业基石的中小制造企业为对象,以云端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本地智慧互联工厂的端到端网络化协同制造架构为基础,将协同设计,设备互联,智能装备,远程运维等云服务作为转型升级和成本降低的有效手段。 3D 制图协同设计云服务,帮助客户加快智慧互联工厂的建设,并贯穿在生产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借助智能装备云服务,产线设备与装备 100%互联,

柔性制造产线全部自动无人化,由电子立库,联网 AGV 小车,柔性拼装机械臂,个性化激光雕刻机等生产设备,自动、协作、流水式完成消费者订购的个性化产品。AGV+机械臂构建的可移动式工作台,赋予了柔性制造产线更多的灵活性和效率提升。任何设备故障与意外停机,均可通过快速响应的预测运维与远程专家云服务,以及分布式雾计算的数据支撑,实现最效率最低成本的排查与解决。 1.项目背景 积极响应广东省《广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和《广东省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若干扶持政策(2018-2020 年)》,思科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为制造业提供端到端一站式的智能制造支持服务。 围绕智慧城市与智慧工厂的和谐共荣,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智能制造的相辅相成,响应中国制造2025 的政策指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是一个占地 200 平方米,无人化灵活生产多种组合的个性化产品的柔性生产线。 下图为制造云及示范产线的愿景,目标,功能,以及价值要点等。 制造云愿景和目标 2.项目目标 在工厂设计建设之初,供应商利用协同设计云服务,从传统的单机设计升级为多人在线协作,与甲方在同一个桌面上对设计图进行修改,同步加快了整个工厂的设计与建设。

智能工厂建设的主要模式

智能工厂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2018-08-21 智能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主要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智能工厂已经具有了自主能力,可采集、分析、判断、规划;通过整体可视技术进行推理预测,利用仿真及多媒体技术,将实境扩增展示设计与制造过程。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可自行组成最佳系统结构,具备协调、重组及扩充特性。已系统具备了自我学习、自行维护能力。因此,智能工厂实现了人与机器的相互协调合作,其本质是人机交互。 一、智能工厂主要建设模式 由于各个行业生产流程不同,加上各个行业智能化情况不同,智能工厂有以下几个不同的建设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从生产过程数字化到智能工厂。在石化、钢铁、冶金、建材、纺织、造纸、医药、食品等流程制造领域,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内在动力在于产品品质可控,侧重从生产数字化建设起步,基于品控需求从产品末端控制向全流程控制转变。因此其智能工厂建设模式为:一是推进生产过程数字化,在生产制造、过程管理等单个环节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动态透明可追溯体系,基于统一的可视化平台实现产品生产全过程跨部门协同控制;二是推进生产管理一体化,搭建企业CPS 系统,深化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采购销售等核心业务系统集成,促进企业内部资源和信息的整合和共享;三是推进供应链协同化,基于原材料采购和配送需求,将CPS系统拓展至供应商和物流企业,横向集成供应商和物料配送协同资源和网络,实现外部原材料供应和内部生产配送的系统化、流程化,提高工厂内外供应链运行效率;四是整体打造大数据化智能工厂,推进端到端集成,开展个性化定制业务。 第二种模式是从智能制造生产单元(装备和产品)到智能工厂。在机械、汽车、航空、船舶、轻工、家用电器和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目的是拓展产品价值空间,侧重从单台设备自动化和产品智能化入手,基于生产效率和产品效能的提升实现价值增长。因此其智能工厂建设模式为:一是推进生产设备(生产线)智能化,通过引进各类符合生产所需的智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建设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摘要: 针对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资源整合及智能化运作的需要, 在确定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的新型配送系统原则的基础上, 全面进行配送环节的信息系统分析, 提出了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架构解决方案, 为建立省、市、县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共享信息和配送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现代物流; 智能配送系统; 决策支持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营模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配送中心作为供货商与销售商之间的纽带,具有订单处理‘仓储管理、流通加工、拣货配送等功能,成为流通过程中的重要物流结点。许多配送中心在开拓市场、寻找客源方面为客户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在产销垂直整合方面,配送中心具有缩短上、下游产业流通过程,减少产销差距的中介功能,还可对处于水平关系的同行业及不同行业间的交流提供整合支持,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配送中心这些功能的实现,其核心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 现代物流是用系统工程的理论,网络通讯的手段,系统控制的方法,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物流工程技术,整合所有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储存、保管、港站、信息、单证、结算等资源功能,在商家与用户之间架起的一座门对门无缝连接的桥梁,实现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高效率的现代物流智能配送系统,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减轻调度人员和司机劳动强度,实现配送资源共享、配送货物可视化跟踪,满足城市配送、电子商务、电话购物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信息系统的建设决定信息传递效率,而信息传递效率直接影响配送中心的服务水平,决定了物流联盟的竞争力。因此,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是现代配送中心发展的必由之路。 2、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网络、功能模块与其在供应链上地位、经营模式、上下游客户的需求、服务项目与业务流程、设施与设备配备、部门设置与人员、内部操作流程与操作规范密切相关。配送中心信息系统与各种自动化设备和自动化技术密切相关。图1为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功能需求模型。 3、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建设应能充分体现现代化管理思想与方法、先进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应能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企业资源的集成,具有良好的开放系统结构,能够连接外部系统并且安全可靠。最终实现以下目标:

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阶段 中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样也是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而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影响最大。年收入小于5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中,50%的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采用自有资金,25%为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各占11%。而企业收入规模大于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其智能化升级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67%,银行贷款占比25%。整体而言,中小微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 不过,智能制造水平较低,意味着夯实发展基础的必要性,同样也意味着后续发展潜力的巨大。近年来,全国多个地方都在谋划智能制造发展,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安徽、重庆、河南、辽宁、四川、青岛、北京、广东、黑龙江等省市都在摩拳擦掌,或成立机器人、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联盟,或出台具体产业规划。 二、智能制造行业运行特征 (一)制造强国战略出台并实施,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地区规划政策落实 我国制造业步入新常态下的攻坚阶段,制造强国战略开始推进实施。经过多年迅猛发展,我国已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但随着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档和结构调整阵痛的关键节点,制造业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多挑战、新动力为特征的新常态阶段。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出台制造强国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以《中国制造2025》为总纲,各地方陆续出台智能制造领域的扶持政策。在《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陆续出台相关行动计划,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江苏、广东、福建、四川、安徽等省份借助《中国制造2025》战略支点,分别出台了《江苏行动纲要》、《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福建省实施行动计划》、《四川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等政策,以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制造强省的建设步伐。佛山、南京等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以及省级行动计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析产业特色,陆续制定与《中国制造2025》相衔接的制造业发展计划,找准转型升级基础,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二)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理念加快渗透,制造企业着手推动商业模式、组织方式等多方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智能制造:中国制造由大转强的核心战略 (6) 一、宏观角度:智能制造是各国战略必争的制高点 (6) 二、微观角度:智能制造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0) 第二节寻找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中的薄弱环节 (13) 一、中国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发展不均衡 (13) 1.1流程工业的自动化水平相对较高 (13) 1.2离散工业自动化水平较低 (16) 二、离散工业:从普及自动化到发展智能化前景广阔 (17) 2.1智能制造通用装备 (20) 2.2自动化部件 (25) 2.3智能化生产线 (27) 三、过程控制:进口替代是核心 (28) 四、制造执行(MES):实现自动化的难点和痛点 (30) 五、生产管理:自动化水平最高的环节 (32) 第三节寻找智能化改造需求旺盛的细分行业 (35) 一、寻找自动化程度较低的细分行业 (35) 二、3C 制造行业(电子) (37) 三、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 (43) 四、包装行业 (47) 五、物流行业 (50)

图表目录 图表1:第四次工业革命 (6) 图表2:全球制造业竞争新时代 (7) 图表3:中国制造全球第一 (8) 图表4:细分产品全球领先 (8) 图表5:中国出口占比较高 (9) 图表6:中国更多的是中低端机械设备领域出口占全球第一 (9) 图表7:中国已经进入国际产能供应饱和区间 (10) 图表8:提升生产效率是重要方向 (10) 图表9: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减少,美国仅高于中国5%,中国工作时长较长 .. 11图表10:个性化需求时代的到来 (12) 图表11:流程制造行业的两化融合水平普遍高于离散制造业 (14) 图表12:冶金工业自动化市场 (15) 图表13:电力行业自动化市场 (15) 图表14:石化行业自动化市场 (15) 图表15:化工行业自动化市场 (16) 图表16:离散制造业的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和联网率、以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较低 (17) 图表17:数字化工厂构成 (17) 图表18:离散和流程工业的数字化车间数字化水平 (18) 图表19:离散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及设备工器具购臵及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占比 (18) 图表20:2014 年中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仍然低 (19) 图表21:中国机器人密度不断提升,但仍低于全球水平 (20) 图表22: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616 亿 (21) 图表23:我国数控机床进口额约30 亿美元 (21) 图表24:国内高端多关节机器人主要由外资把持 (22) 图表25:我国3D 打印市场规模约78.8 亿元 (23)

智能工厂申报材料

附件1 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 1、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数据的集成管理。 3、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在生产管控中的互联互通与高度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充分采集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 6、建立车间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高效协同与集成,建立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 -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集成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 1、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2、实现对物流、能流、物性、资产的全流程监控与高度集成,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到90%以上。 3、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 4、建立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计划、调度均建立模型,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以及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5、对于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和污染排放的项目,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监控,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 6、建立工厂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架构,实现工艺、生产、检 -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基本内容包括:仓储管理系统、运输配送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客户管理管理系统、结算管理系统和运营监控系统。 1、仓储管理系统:主要有货物信息管理、入库管理、在库管理、出库管理、统计分析和系统管理模块组成。 (1)、货物信息管理:即对货物的特性进行处理,如名称、货物编号、规格、型号、单位、重量、尺寸、保质期、生产日期等。 (2)、入库管理:主要包括对货品数量的管理,如箱数、件数等;对货品的储位管理;对货品的管理;如客户、到期日、重量、体积、批次等;对运输工具的管理,如运输公司、车牌号、司机名管理;对验收的确认,根据入库通知单的数量和实际入库数量比较分析,以解决

少货、多货、串货的情况。 (3)、在库管理:是对仓库内的货物进行盘点、转储、转库作业等的管理,具体包括仓库储存货品的盘点作业、仓库内部货物在储位间的转储作业、货品在不同仓库间的转库作业、保管货品的报废管理、不合格品的退库管理等业务。 (4)、出库管理:主要对出库货品数量,如箱数、件数;对出货方式的选择,如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保质期管理;对出货运输工具的管理,如运输公司、车牌号、司机名管理。(5)、统计分析:包括仓储运作相关成本分析(如仓库运作费、设备维护费、人工费用等)、库位存放状况分析、库位利用率分析等。 (6)、系统管理:提供构建仓储管理子系统运行环境的功能,包括密码管理、人员权限管理、系统功能定制、会员管理等。 2、运输配送管理系统 运输配送管理系统包括:运输方式管理、运力管理、装卸作业、发车确认、车辆跟踪、回车确认、运输作业查询等模块 (1)、运输方式管理:包括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车辆的调度、托管的管理和运费、运价的管理。 (2)、运力管理:包括车辆基本信息的管理、驾驶员的信息管理、车辆保险、事故的处理以及车辆维修的管理。 (3)、装卸作业:对装卸信息进行记录、对装卸作业进行跟踪和费用、成本结算,提供对装卸作业费率的设定。 (4)、发车确认:经确认后,车辆及调度单状态将变成“在途”。在使用GPS时,系统可以保持对车辆的自动跟踪和显示。 (5)、车辆跟踪:对于在途车辆的跟踪,可以通过集成GPS来进行。可以及时了解并记录车辆位置和状况,例如正常行驶、故障、中途卸货、扣留等。可以与车辆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换;如果是卸货,还应当标明开始卸货日期/时间,卸货完成日期/时间;如果是故障,应当要求司机提供排除故障的措施,预计故障排除时间,实际排除时间等信息。 (6)、回车确认:车辆回到配送中心后,需及时登记。 (7)、运输作业查询:利用GPS集成,可以实时地确认车辆的具体位置和状况,并将这些信息按需要以在线查询或者邮件通知的方式提供给货主,以便货主准确了解在途车辆、货物状况。 3、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系统:条码数据采集系统,条码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功能为:采用条码技术对商品信息的采集、录入、分析、处理和归类保存,它是实现快速、准确而可靠地采集

工业机理与智能工厂的实践

工业机理与智能工厂的实践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平台(BEACON)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为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和科技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主要为全球知名品牌厂商提供各类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与智能制造等专业服务,为客户提供新形态的产品智能制造和科技服务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领域涵盖通信网络设备及其高精密机构件、云端运算设备及其高精密机构件以及高精密刀具、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工具类产品。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构件、通信网络设备与云端运算设备专业设计制造服务商。在生产制造流程上,本公司已导入感测装置、建立物联网架构,实现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同时,运用大量的传感数据、自动化技术等,将大数据分析、智能建模之结果,运用至制程中为智能工厂应用,达成生产产出与效率最优化。 图1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身为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和科技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本公司已通过整合制造、连网

技术、数据分析、云端存储及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应用等建成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平台BEACON,为客户提供新型态的电子设备产品和科技服务解决方案,在通信网络设备、云端运算设备以及相关高精密机构件产品方面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拥有高精密度、高一致性的生产工艺云端运算,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安全可靠的电子设备产品智能制造服务。 图2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平台BEACON架构 一、项目概况 1. 项目背景 为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富士康制定了“未来发展战略规划―云,移,物,大,智,网+ 机器人”,在此战略指导下,富士康科技集团成立了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BEACON)的发展。

2020年智能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智能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4月

目录 1. 智能制造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5) 1.1. 行业机遇带来良好的发展趋势 (5) 1.2. 智能制造行业下游拉动需求增长 (6) 1.3. 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科技促进行业智能化突破 (7) 2. 智能制造发力行业应用 (9) 2.1. 中国汽车市场为智能制造带来增长空间 (9) 2.2. 汽车行业电子化程度提升,带动智能制造渗透率提升 (10) 2.3. 科技突破将带动汽车电子在核心应用领域整体提升 (12) 2.4. 医疗健康市场发展迅速,未来智能化改造具备一定空间 (13) 2.5. 新能源电池产能扩张,技术升级带动智能化改造需求 (14) 3. 智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 (16) 3.1. 核心技术研发筑就行业壁垒 (16) 3.2. 行业公司研发投入较大,技术储备充足 (16) 3.3. 行业公司专注汽车领域 (19) 3.4. 海外公司具备技术和先发优势 (20) 3.5. 国内公司纷纷走向国际化 (22) 3.6. 国内公司与头部客户深度绑定 (23)

1. 智能制造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1.1. 行业机遇带来良好的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消退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由之路。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凭借人口红利而高速发展,但与人口红利相伴随的是劳 动密集、资源消耗大、自主创新能力低、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等特征。近年来,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根据国 家统计局数据,中国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从1990 年的6300 万迅速增长到2018 年的1.67 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1.94%。我国劳动力单位成本也不断上升,我国制 造业职工平均工资从2008 年的24404 元增长到2018 年的72088 元。在人口红利 消退、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情形下,通过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实现机器换人 能有效节约劳动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是经济结构转型、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由之 路。 图1:1990-2018 年中国65 岁及以上人口数及比重图2:2008-2018 年中国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元)增幅(%)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12%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22% 20% 18% 16% 14% 12% 10% 8% 11% 10% 9% 8% 7% 6,000 6% 4,000 5% 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市场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市场部 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出台,有力支持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为了实现制造 强国的战略目标,智能制造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成为国家全力打造制造强国的 重要抓手。2015 年5 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在主要目标中明确提出: “十三五”期间通过数字化制造的普及,智能化制造的试点示范,推动传统制造业 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全面启动并逐步实现智 能转型;“十四五”期间加大智能制造实施力度,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标准/工 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核心软件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构建新型制造体系,重点产业逐 步实现智能转型。

智能制造体系架构分析与工业互联网应用

导读 对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国内外智能制造的主要概念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智能制造的典型应用场景、主要需求及体系架构进行分析,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提出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互联网整体架构与关键技术、工业智能网络、工业数据采集与数据开放等应用技术。 1、智能制造 1.1智能制造国内外发展趋势 (1)德国工业4.0与美国工业互联网 工业4.0已上升为德国的国家战略。工业4.0的目标是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将实体物

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融合、产品全生命周期、全制造流程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形成一种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新生产模式。 美国的互联网以及ICT巨头与传统制造业领导厂商携手推出“工业互联网”概念,GE、思科、IBM、AT&T、英特尔等80多家企业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工业互联网”希望借助网络和数据的力量提升整个工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工业互联网旨在通过制定通用标准,打破技术壁垒,利用互联网激活传统工业过程,更好地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 2016年3月,工业4.0平台和工业互联网联盟双方代表开始探讨合作事宜。双方就各自推出的参考架构RAMI4.0和IIRA的互补性达成共识,形成了初始映射图,以显示两种模型元素之间的直接关系;制定了未来确保互操作性的一个清晰路线图,其他还包括:在IIC试验台和工业4.0试验设施方面的合作,以及工业互联网中标准化、架构和业务成果方面的合作。 (2)中国制造2025

我国将工业互联网定位于国家战略高度。2015年国务院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 联网”。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5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1.2智慧工厂概念模型 智慧工厂概念首先由美国ARC顾问集团提出,智慧工厂实现了数字化产品设计、数字化产品制造、数字化管理生产过程和业务流程,以及综合集成优化的过程,可以用工程技术、生产制造、供应链三个维度描述智慧工厂模型。智慧工厂模型如图1所示。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分析 (一)产业发展状况 1、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进入产业化阶段 目前,我国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在仪器仪表、包装和食品机械、工程机械、环保机械、重机、印机等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进入产业化阶段。其中,仪器仪表 领域、包装和食品机械领域发展较为突出,但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整体技术水平依然较低,关键核心部件 亟待突破。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缺少核心技术,使之仍处于 单件小批量的生产状态,产品性价比较低。 2、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设备取得标志性成果 我国在石油石化、机械加工、食品制造等领域的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设备取得标志性成果。如,在石油 石化智能成套设备领域,国产全自动油田固井车研制成功、国内首套褐煤提水装置试验成功、国内首套年 产1万吨烷基化废酸再生装置实现高水平中交、自主研发“千万吨级炼油加氢装置循环氢压缩机高压干气 密封及其控制系统”和“大型煤化工煤制丙烯装置丙烯制冷压缩机大轴径干气密封”两项科技成果问世。 在智能化食品制造生产线领域,乳品无菌化数字示范车间年产无菌包装乳品9000万瓶,减少乳品加工环节 的原料及成品损耗约15%,节省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约20%,降低消毒液用量约70%。无菌化饮料吹灌 旋数字化车间可为客户产品质量提升约10%,生产效率提高约15%,降低能源消耗约20%,降低人工约20%,降低设备成本、占地成本约20%。在智能化纺织成套装备领域,我国开发出现场“无人化”操作的染色工 艺、智能染色系统、筒子纱微波烘干机、元明粉自动称量系统、装卸纱机器人、自动物流系统、中央控制 软件系统等,研制出新产品三类18种84台/套。 3、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正积极寻求创新发展 近年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领域已初步建立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电工电器、液压 气动密封件、工程机械和重机等重点领域已建立六个公共服务平台。同时,江苏、上海、广东、洛阳等一 些省市相继成立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13年4月,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牵头的“中国机器人 产业联盟”成立。另外,骨干企业的研发经费逐年提升,重点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已超过5%。如,湖北力帝机床、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深圳精密达、上海派芬自动控制技术和深圳正弦电气的研发经 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均达8%以上。北人集团、上海电气、辽宁大族冠华、杭州科雷机电、湖北力帝机床、西 安西电电力等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80%以上。 (二)产业布局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提出的要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发展模式创新不足、技术能力尚未形成、融合新生态发展不足、核心技术/软件支撑能力薄弱等问题,基于“互联网+”思维,以实现制造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互联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创模式、强能力、促生态、夯基础”以及重塑制造业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为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相结合,探索引领智能制造发展的制造与服务新模式,突破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发网络协同制造核心软件,建立技术

标准,创建网络协同制造支撑平台,培育示范效应强的智慧企业。 本重点专项按照基础前沿与关键技术、装备/系统与平台、集成技术与应用示范等3类任务以及基础前沿技术、研发设计技术、智能生产技术、制造服务技术、集成平台与系统等5个方向。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1.基础前沿与关键技术 1.1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理论与技术(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工业互联网系统结构复杂性问题,研究建立工业互联网系统理论体系。建立互联网与智能工厂控制网络融合的体系架构,构建由现场总线、控制网络以及互联网组成的复杂大系统,支持网络资源配置和多网络集成。研究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复杂大系统理论,给出由离散、连续和随机变量构成的工业互联网混杂系统模型。研究工业互联网系统的质量指标,建立在多种网路、多分辨率采样周期和网络时延、抖动、丢包等情况下工业网络系统控制稳定性和系统质量的评价方法。研究工业互联网复杂大系统的优化设计技术,研发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系统验证平台,包括:制造执行、系统控制、设备监控和网络感知等。形成由工业互联网构建的典型行业解决方案,实现对工业互联网复杂大系统理论验证。 考核指标:实现互联网与IEC61158定义的20种主流工

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研究报告System Solution Market Research Report on Smar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2017 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 2017年11月

致谢 本报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编写,得到了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工控网、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门子中国研究院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II

编撰成员 指导委员会 主任:辛国斌 副主任:张相木李东王瑞华赵波 工作委员会 杨建军汪宏邸霖胡静宜郭楠吕鹏董挺耿力张通邓宇 报告编制顾问 朱森第屈贤明董景辰朱恺真谢兵兵朱学新陈江宁徐静鞠恩民刘默 III

总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这是构建新型制造体系、打造制造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单一技术与装备的突破应用,同时还需要系统化的集成创新。因此,系统解决方案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为落实《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要求,2016年11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正式成立。联盟以需求为牵引、产业链为纽带,旨在培育壮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搭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技术研发、行业应用和市场推广的一体化公共 IV

关于公司实现智能工厂的规划报告

关于公司实现智能工厂的规划报告

关于公司实现智能工厂的规划报告 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发布了最终报告,开始实施“工业 4.0”的国家战略。在未来制造业中的各个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将数字信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可视化,将生产工艺与管理流程全面融合。由此实现智能工厂,生产出智能产品。 10月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工业4.0”、“智能制造”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国家工信部早在三四年前就开始规划一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中国制造2025”。 结合国家的战略方针,为了提升我公司智能制造水平,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促进产业高端转型,增强发展后劲,对公司实现智能化工厂作初步规划。 一、智能工厂含义 智能工厂(车间)是指将机器人、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三者在制造过程中完美融合,涵盖了对工厂(车间)制造的全流程,主要解决工厂(车间)从产品的设计到制造、应用的智能化。 二、目标 1、二年内建立三条“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生产线”是指由工件传送系统和控制系统,将自动化装备和辅助设备按照工艺顺序进行结合,在无人(或少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进行操作或控制,自动完成产品全部或部分制造过程,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良品率。

2、二年内提升产品研发设计水平:车间产品采用智能化设计手段或先进的信息化设计系统;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形成基于三维设计模型的数字化产品库。 3、五年内优化生产制造控制流程: 1)提升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比例; 2)关键设备(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铸造生产线)与产品、工艺设计实现互联; 3)工位计算机随时根据订单、图纸的变化调整工艺技术,实现无图纸化生产管理; 4)生产/制造全过程实现智能监控与调度; 5)广泛采用条形码、电子标签、扫码枪等自动识别设施,配备到工位; 6)生产设备状态(运行状态、生产数量、生产效率等)实现实时监控。 4、五年内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实现经过制造执行系统(MES)优化企业生产制造管理模式,制造过程实现智能化的软硬件技术、控制系统及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应用,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和生产系统的实时监控,在ERP生产计划指导下完善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或调度系统、经营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物料需求计划编制、物流配送管理实现智能化、自动化。 5、五年内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基于互联网技术实时在线检测和控

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智能工厂转型的应用

GETECH 格创东智工业互联网平台 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转型实践中的应用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TCL 集团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海量高质量数据以及业务算法模型。为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实现集团下属企业技术原理和经验的复用,助力传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由格创东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 GETECH 平台在服务集团外企业的同时,支撑TCL 集团内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已成为诸如预测性维护、虚拟量测、生产环境监控、全流程大数据分析等核心业务应用的支撑性平台。 2.项目简介 GETECH 平台率先在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投入使用。平台构建在一个连接机器、物料、人、信息和数据系统的基础工业互联网络之上,通过对现有生产机台以及设备的进一步智能化改造,实现工业数据的全面感知、动态传输、实时分析、闭环控制、动态重构,为建立其上的工业智能应用提供使能支撑。图 1 所示为已开发的基于 GETECH 平台的应用,支持企业生产的科学决策与智能控制,提高制造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度提高生产产品的品质,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生产能耗和环境影响。 图 1 已开发的基于 GETECH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

3.项目目标 GETECH 平台以及其上的核心应用解决方案,会经历TCL 集团下属企业复杂制造环境检验,同时也服务于产业上下游中小规模制造企业。沿着这一路径,GETECH平台将成为一个成熟的、先进的、可以为行业客户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的行业性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 目前,依托GETECH 平台,在华星光电试点施行的智能应用项目在投入产出能力上表现优异。平台的基础技术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应用服务能力已得到初步验证和认可,后续格创将一如既往地延续初心,将此项试点项目打造成为国家级标杆的示范项目。 二、项目实施概况 1.平台总体架构 GETECH 平台的总体架构共分为7 层,分别是资源层,控制层,采集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和协同层,涵盖了智能工厂从工业现场,设备一直到企业内外部协同的全要素。GETECH 平台整体架构如图 2 所示。 2.数据互联架构 图2 GETECH 工业互联网平台整体架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