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练一练

1.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出北京到上海是3.5厘米。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2.在一张图纸上量得一个零件的长度是6厘米,已知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1:100,求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多少米?

3.一个长方形广场的长是50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0000的图纸上,长应画多少厘米?

4.英华小学有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比例尺为1:4000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5.英华小学有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比例尺为1:4000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6.一张设计图的比例尺是1400 ,图中的一个长方形大厅长6厘米,宽4.5厘米。这个大厅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某建筑工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地基,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 :2000的平面图上,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这块地基的面积是多少?

8.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0 50 100 150 200千米,在地图上量的A、B两地间的距离是3.5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如果甲、乙两地相距460千米,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厘米?

9.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的A、B两地的距离是60厘米,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平均每小时行驶90千米,多少小时到达?

10.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的A、B两地的距离是50厘米。如果甲、乙两列客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经过10小时相遇,甲客车每小时行76千米,乙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1.在比例尺是1∶200000的地图上,量的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10.2厘米。如果把甲、乙两地画在在比例尺是1∶3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比例知识应用题 1、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2、、量出下图中学校到汽车站的图上距离(以整厘米计),再据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 3、一台织补袜机2小时织袜26双,照这样计算,7小时可以织补多少双? 4、一种铁丝长30米,重量是7 千克,现有这种铁丝950千克,长多少米? 5、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用砖618砖,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砖多少块? 6、一个晒盐场用100克海水可以晒出3克盐,如果一块盐用一次放入585000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

7、一块长方形钢板,长与宽比是5:3,已知长是7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8、一种农药,药液与水重量的比是1:1000。 ①30克药液要加水多少克? ②如果用4000克水,要用多少克药液? 9、一篮苹果,如果8个人分,每人正好分6个,如果12个人来分,每人可以分几个? 10、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11、小新用积蓄的钱买铅笔,买9分钱一支的正好买8支,买6分钱一支的可以买多少支? 12、工人师傅制造一批器零件,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由原来的8分钟减少到2.5分钟,过去每天生产这种零件60个,现在每天能生产多少个? 13、一间房子要用砖铺地,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用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4、一艘轮船3小时航行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航行20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15、一艘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航行20千米,15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每小时航行25千为,需要多少小时? 16、用一批纸装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而,可装订200本,如果每本16而,可以装订多少本? 17、一间房五铺地砖,用面只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8、农场收小麦,前3天收割了16公顷,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小麦? 19、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0、一个榨油厂用100千克黄豆可以榨出13千克豆油,照这样计算,用3吨黄豆可以榨出多少吨豆油?

比例尺与分辨率的换算

Scale和Resolution的含义及转换算法 在上述片段中代表了每一级切片的信息,代表切片的级数。 在这里,代表比例尺。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000,000或写成:1/50,000,000。 ,代表分辨率。Resolution 的实际含义代表当前地图范围内,1像素代表多少地图单位(X地图单位/像素),地图单位取决于数据本身的空间参考。 当我们在进行Web API的开发时,经常会碰到根据Resolution来缩放地图的情况。但是实际需求中我们更需要根据Scale来缩放,因此就涉及到Scale和Resolution的转换。

Resolution和Scale的转换算法: Resolution跟dpi有关,跟地图的单位有关。(dpi代表每英寸的像素数)Resolution和Scale的转换算法 举例: 案例一:如果地图的坐标单位是米,dpi为96 1英寸= 2.54厘米; 1英寸=96像素; 最终换算的单位是米; 如果当前地图比例尺为1: 125000000,则代表图上1米实地125000000米; 米和像素间的换算公式: 1英寸=0.0254米=96像素 1像素=0.0254/96 米 则根据1:125000000比例尺,图上1像素代表实地距离是125000000*0.0254/96 = 33072.9166666667米。我们这个换算结果和切片的结果略微有0.07米的误差。这个误差产生的原因是英寸换算厘米的参数决定的,server使用的换算参数1英寸约等于0.025*******米。

47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1.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 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课件出示) (一)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 (1)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反比例) (2)总页数一定,看了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不成比例) (3)购买铅笔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正比例) (4)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走的路程和时间。(正比例) (二)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小组相互检查)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140÷2=210÷3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70×4=56×5 (三)解决问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1.光辉服装厂4天加工服装160套,照这样计算,生产360套服装,需要多少天?(用比例解答) 解:设生产360套服装需要x天。 160︰4=360︰x 160x=360×4 x=360×4÷160 x=9 答:生产360套服装需要9天。 2.一列火车行驶360km。每小时行90km,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km,要行x小时。 (四)教师小结: 从上面可以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以列一个等式。所以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实际问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

正反比例比例尺与解比例

第4讲正反比例、比例尺与解比例 第一部分旧知回顾 1.比的含义、各部分名称、读写及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 2.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应用。 (1)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用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计算;(2)用比的意义进行计算。 (3)基本题型: ①已知总量及部分量的比,求部分量。 ②已知其中一个部分量及两个部分量间的比的关系,求另一个部分量和总量。 ③已知两个部分量的差及这两个部分量的比,求这两个部分量及总量。 (4)较复杂的题型: ①把间接的分配量转化为直接的分配量。②把隐蔽的分配量转化成明显的分配量。 ③把比转化成分率。④将部分分量的比转化为所有分量的比。 第二部分新知梳理 1.生活中存在的变量问题 3.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反比例或不成比例的方法 不是相关联的量不成比例 两种量相对应的量的比值一定成正比例 是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量的乘积一定成反比例 相对应的量的乘积和商都不是一个定值不成比例

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保持物体的图像(或图形)原来的形状不变而使物体的图像(或图形)变小/变大,叫做缩小/放大。 (2)图像(或图形)缩小/放大后所得到的图像(或图形)与原来图像(或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图像(或图形)变小/变大。 5.比例尺 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分类标 准 类别说明举例 按功能分类缩小比例尺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 比缩小 1:100,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 厘米。 放大比例尺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 比扩大 10:1,图上10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厘米。 按表现形式分类数值比例尺用数字形式表示比例 尺 1:2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0 厘米。 线段比例尺用标注有数量关系的 线段表示实际距离 0 30 60km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 距离60km。 6.比例与解比例 (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如:a:b=c:d,其中a与d叫做比例的外项,b与c叫做比例的内项。 (2)比例的性质:比例的外项之积等于比例的内项之积。 (3)解比例:运用比例的性质求出比例中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解比例。 第三部分能力点拨 能力1 认识生活中相互依存的变量问题 年龄出生时6个月1周岁2周岁6周岁10周岁体重/千克 3.5 7.0 10.0 14.0 21.0 31.5 (1)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2)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

六年级数学比例和比例尺

比例和比例尺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112页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9一14题,练习二十一后面的思考 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2.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有关比例尺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复习了比的知识后,这节课复习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复习比例知识 1.复习比例的意义。 (1)提问:上面的比能组成哪些比例?为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板书: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你 能说出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各部分名称) (2)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比和一个比例。指名一人口答 所写的比和比例,老师板书。提问: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说明: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

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组成比和比例的项不同,比只有 两项,比例有四项。 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外 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请同学们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课 本第111页上根据O.4 :3=2 :15,写出内项积等于外项 积的式子。追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不同? (2)解比例。 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板书:解比例)做“练一练” 第2题。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在练习本上做 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一说第一步的 依据。提问:大家总结一下解比例的过程。指出:解比例要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再求出等式里未知 的因数x。 三、复习比例尺计算 1.说明:应用比的知识或者解比例的方法可以计算比例尺的有关问题。(板书:比例尺) 2.复习比例尺的意义.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112页上关于比例尺的内容,进一步弄清 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形式。提问:什么是比例尺?(板 书: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谁 来举一个数值比例尺的例子,并且说明它实际表示什么意

(完整word版)用比例解决问题习题(有答案)-数学六年级下第四章比例3.比例的应用人教版

第四章比例 3.比例的应用用比例解决问题 测试题 一、填空. 1.两种()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关系式是(). 2.两种()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关系式是(). 二、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3.学生总人数一定,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4.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与所需块数。() 5.货车的载重量一定,运送货物的总量和辆数。() 6.小华每天读课外书20页,读书总页数和天数成()比例关系。 7.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比例关系。 8.李玲的体重与她的年龄()比例关系。 三、判断. 1.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 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反比例.() 4.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 5.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反比例.() 6.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7.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8.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 四、选择. 1.把一堆化肥装入麻袋,麻袋的数量和每袋化肥的重量.()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2.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3.在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这三种量中,成正比例关系是(),成反比例关系是(). A.汽车每次运货吨数一定,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 B.汽车运货次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总吨数. C.汽车运货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的次数. 五、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并判断成什么比例。 1、食堂买3桶油用了780元,照这样计算,买10桶油需要多少元? 因为()一定,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得数量关系式: 所以()和()成()比例关系。 2、生产一批自行车,计划每天生产30辆,需要生产20天;实际每天生产了50辆,实际生产了几天? 因为()一定,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得数量关系式: 所以()和()成()比例关系。 六、变式练习: 小明家到学校共1200米。今天早上上学3分钟共走了180米,照这样的速度,还要走多少分钟才能到学校? 七、解比例应用题 1.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长度是多少厘米?

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比例知识应用题 1、一台织补袜机2小时织袜26双,照这样计算,7小时可以织补多少双? 2、一种铁丝长30米,重量是7 千克,现有这种铁丝950千克,长多少米? 3、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用砖618砖,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砖多少块? 4、一个晒盐场用100克海水可以晒出3克盐,如果一块盐用一次放入585000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 5、一块长方形钢板,长与宽比是5:3,已知长是7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6、一种农药,药液与水重量的比是1:1000。 ①30克药液要加水多少克? ②如果用4000克水,要用多少克药液? 7、一篮苹果,如果8个人分,每人正好分6个,如果12个人来分,每人可以分几个? 8、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9、小新用积蓄的钱买铅笔,买9分钱一支的正好买8支,买6分钱一支的可以买多少支? 10、工人师傅制造一批器零件,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由原来的8分钟减少到2.5分钟,过去每天生产这种零件60个,现在每天能生产多少个?

11、一间房子要用砖铺地,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用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2、一艘轮船3小时航行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航行20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13、一艘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航行20千米,15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每小时航行25千为,需要多少小时? 14、用一批纸装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而,可装订200本,如果每本16而,可以装订多少本? 15、一间房五铺地砖,用面只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6、农场收小麦,前3天收割了16公顷,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小麦? 17、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8、一个榨油厂用100千克黄豆可以榨出13千克豆油,照这样计算,用3吨黄豆可以榨出多少吨豆油? 19、.两个底面积相等的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与第二个长方体高的比是7:11,第二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44立方分米,第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0、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生产160个,15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超产80个,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教学设计;练一练试一试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设计;练一练试一试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设计;练一练试一试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例尺,学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比例尺。 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提问:什么是比例尺, 2.出示一些数据比例尺,让学生说一说比例尺前项、后项的倍数关系和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3.说明:利用比例尺,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就学习。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出示例5,读题。提问:题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按照比例尺的意义,你能解答吗?让学生自己讨论并进行解答,通过巡视看一看不同的解法。指名口答解题过程,老师板书。其间结合说明设未知数x的单位与图上距离的单位统一,用厘米,解题后再化成米数。提问:用不同方法解答这道题的过程是怎样的?指出;已知图上距离

求实际距离,可以按照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倍数关系来解答,也可以按“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比例,用解比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要注意什么问题? 3.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读题。提问;题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能自己解答吗,让学生自己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口答解题过程,老师板书。用比例解的指名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列比例的,应该设谁为x。指出:已知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可以把实际距离缩小相应的倍数,也可以按“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结果. 4.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扳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说怎样想的,解答时还要注意什么。 5.做练习七第4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口答,老师板书。 6.做练习七第5题。 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七第6、8题。 家庭作业:练习七第7题。

《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第 59 ——60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 )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 )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 )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 ) 6如果ab=5,那么a和b成( ) 7 如果x=6y,那么x和y成 ( ) A.引导学生看上面的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各有哪三种量? (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 (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 B、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2)学生读题后,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3)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4)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28/8 = χ/10 8χ= 28×10 Χ=28÷8 χ= 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 用比例尺画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应用 用比例尺画图 张红群内乡县王店镇周营中心小学

2017年5月 比例的应用 用比例尺画图 内乡县王店镇周营中心小学张红群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结合具体情境,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准确绘制平面方位图。 2、结合实际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的思维,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比例尺的应用》共分3课时教学,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实际情况,将例3定为一课时的内容。在教学中,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制订了立足于学生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充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了设计绘制简易路线图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探究,学习利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然后又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巩固深化新学内容。六年级的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也会饶有兴趣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数据,准确绘制平面方位图的方法。 四、教学用具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旅游,首先要做什么? 生:找地图。 师:那么从地图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生: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方向…… 师:那么咱们再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比例和比例尺_教案教学设计

比例和比例尺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112页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9一14题,练习二十一后面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2.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有关比例尺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复习了比的知识后,这节课复习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复习比例知识 1.复习比例的意义。 (1)提问:上面的比能组成哪些比例?为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板书: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你能说出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各部分名称) (2)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比和一个比例。指名一人口答所写的比和比例,老师板书。提问: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说明: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组成比和比例的项不同,比只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请同学们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课本第111页上根据O.4:3=2:15,写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式子。追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不同? (2)解比例。 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板书:解比例)做“练一练”第2题。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在练习本上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一说第一步的依据。提问:大家总结一下解比例的过程。指出:解比例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再求出等式里未知的因数x。 三、复习比例尺计算 1.说明:应用比的知识或者解比例的方法可以计算比例尺的有关问题。(板书:比例尺) 2.复习比例尺的意义.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112页上关于比例尺的内容,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形式。提问:什么是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谁来举一个数值比例尺的例子,并且说明它实际表示什么意思?(根据学生举例板书出一个比例尺,让学生说说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 3.学生讨论、操作。

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资料

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求比例尺的方法。 2、掌握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3、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二、教学目标精析 1、比例尺是一个比,分为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 2、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中,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单位必须统一) 经典例题讲解 ⒈求比例尺 ⑴比例尺分为( )和( )。 ⑵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表示18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⑶ 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200 1,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4)一个电子零件的实际长度是2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 A. 1:20 B.20:1 C. 2:1 D.1:2 2、求实际距离 ⑴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重庆到上海的距离是24厘米,重庆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⑵在比例尺是1000 1的地图上,量得一间房屋地基长8厘米,宽5厘米。这间房屋实际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4)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 ⑴实际距离一定比图上距离大。 ( ) ⑵ 在比例尺是10:1的图纸上,2厘米的线段表示零件实际长度是20厘米。 ( ) 3、求图上距离 ⑴实际距离24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⑵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60米,宽120米。如果把它画在比例尺是 4000 1的地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灵活运用】 活用知识点,展现你风采! 1、在比例尺是50001的地图上,量得一所学校的平面图长6厘米,宽4厘米。这所学校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如果把南京到北京的距离画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应该画多少厘米? 3、在一幅地图上,用5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50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量得 A 、 B 两地的距离是3.5厘米,A 、B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一条640千米的高速公路,在这幅地图上是多少厘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的应用例2》教学设计

比例尺的应用例2教学设计 成县西关小学苟文强 (2017年3月10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页的例2,完成课本第54页练习八第5、6题。 【教材分析】 比例尺的应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比例》一章的一个内容。比例尺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这课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比例尺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知识,正比例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要求学生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意义,根据乘除法的意义来求出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比例尺的应用是在学习比、比例、比例尺等知识之后的内容,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a[比例尺])还需进一步加强。通过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练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a[比例尺])这一模型列比例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通过复习引入、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巩固深化、回顾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什么叫比例尺?你能说出比例尺的公式吗?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数值比例尺的前后项的单位需要注意什么?通常都是用什么单位? 【单位要相互统一,通常都是用 cm 作单位】 2.说一说,下列比例尺的意思: 2:1 1:20 0000 【图上1 cm ,相当于实际2 km 】 【设计意图】通过比例尺的意义和比例尺的两种表达形式的复习,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回顾为学习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出示一段关于首都北京地铁发展简史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申出北京地铁建设工程的情况。(这里是北京一年又一年2014-12-28)

比例比例尺测试题

比例比例尺测试题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比例、比例尺练习题(三)姓名 一、填空题: 1、比例尺=():(),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例尺分为()比例尺和()比例尺。 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AB两地相距320km,画在这幅图上应是()cm。 3、一个零件长8毫米,画在设计图上是16厘米,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 4、六年级同学排队做广播操,每行人数和排成的行数成()比例;出油率一定,花生油的质量和花生的质量,成()比例;3x=y,x和y成()比例;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成()比例。 5、在一幅平面图上,5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5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6、小林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骑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成( )比例。 7、在A×B=C中,当C一定时,A和B( )比例,当B一定时,A和C( )比例。 8、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也 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1 ()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9、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二、判断题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高成反比例。() 2、一根电线,用去的米数与剩下的米数成反比例。() 3、订阅《少年文艺》的份数与总钱数成反比例。() 5

4、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高和体积成反比例。() 三、选择题 1、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是8毫米,画在比例尺是10:1的图纸上的长度是() A、8分米 B、8毫米 C、8厘米 2、圆的周长和滚过的路程()。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周长与宽()。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4、()中的两种量不成比例。 A、从北京到广州,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和所需时间 B、一箱苹果,吃去的个数和剩下的个数。 C、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 5、小明的身高和体重()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6、某校学生总人数一定,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1)成正比例(2)成反比例(3)不成比例 0 50 150 200 200千米 7、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1)1:50(2)1:200(3)1:20000000(4)1:5000000 8、一种长5毫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长1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5

《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1《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通过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具准备:幻灯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青岛啤酒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牌产品,每年公司都要向全国各地输送大量的优质啤酒。今天让我们跟进啤酒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装运啤酒”,继续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信息窗。 师: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了解信息可能提出: (1)每个箱子能装多少瓶啤酒 (2)480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关注学生充分利用数学信息的能力,以旧带新的能力。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学生可能用归一的方法解答。列 1.先来解决“480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 式480÷(24÷2) 2.我们学习了比例知识,你能不能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呢 学生讨论后,交流。 出示题目让学生填写: 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2)()一定,()和()成()比例。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 学生独立尝试后交流。 师:你能列出比例式,再解答吗 学生交流后,师共同规范用比例解答的格式。 解:设装480瓶啤酒需要x个箱子。 24:2=480:x 24x=480×2 x=40 学生交流。 师: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呢 师板书:分析判断,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等式,求解,检验写答语。 3.补充练习: 2个箱子能装24瓶啤酒,40箱能装多少瓶啤酒(用比例解) 学生自主完成,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 独立思考是高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可以有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题意,正确解答。 三、拓宽应用。 1.买3张青岛到阳谷的汽车票要135元,买同样的车票,两个人去要多少钱 2.自主练习第1题:用比例解。 想一想“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 3.一个公司,男职员和女职员的人数比是5:3,男职员有45人,女职员有多少人(用比例解)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训练了学生应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数学练习一题多解的意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遗憾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四单元《比例尺的应用》例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2.在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例尺知识的价值,提 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解比例 1.5:4=x:20 2.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3.说一说下面这些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1:1500 9:1 4.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板书:比例尺的应用

二、互动新授 (一) 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教学例2:在北京地铁规划图地铁1号线上量得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图中的长度大约是7.8cm,比例尺是1:400000,苹果园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 1、学生读题 2、理解题意 已知条件: 所求问题: 3、分析与解答 (1)小组交流分析 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实际距离呢? (2)组织回报解题思路 比例尺”思路一: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因此可以根据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列方程解答。 思路二: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得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因此可以用“图上距离÷比例尺”来解答。 (3)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4)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指名板书。 解法一:解:设实际长度是x厘米..。 7.8:x=1:400000 x=7.8×400000 x= 3120000 3120000cm=31.2km 解法二:7.8÷ 3120000cm=31.2km 答:苹果园至四惠东站实际长度大约是31.2 km。 三、思维训练,加深理解。 1.判断 (1)、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m.() (2)、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3)、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2.解决问题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广州到深圳的距离是1.8厘米。请你计算,广州到深圳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3.独立作业:

比例尺及比例尺缩放 (1)

比例尺及比例尺缩放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1)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 000 000或写成:五千万分之一。 (2)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10千米。 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量算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根据两地的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可计算两地的图上距离;根据两地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计算比例尺。 根据地图的用途,所表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图幅的大小和表示内容的详略等不同情况,制图选用的比例尺有大有小。地图比例尺中的分子通常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通常比例尺大于二十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介于二十万分之一至一百万分之一之间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一百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地理课本和中学生使用的地图册中的地图,多数属于小比例尺地图。 比例尺缩放的计算 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原比例Xn。 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原比例X(n+1)。 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原比例X1/n。 将原比例尺缩小1/n;原比例X(1-1/n)。 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1一支特种兵小分队,在方圆2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执行任务,小分队指挥员所使用的地图,比例尺应当为A.1∶1,000,000 B.1∶500,000 C.1∶500 D.1∶10,000 2某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11.1厘米,且都位于北半球的同一条经线上,当夏至日太阳位于上中天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为60°,乙地为50°,那么该地图的比例尺是( ) A.1: B.1:3000000 C.1:500000 D.1: 3将1:10000的某幅地图,表达的范围不变,图幅放大为原图的四倍,则新图的比例尺是() A.比例尺不变 B.1:2000 C.1:5000 D.1:40000 4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则新比例尺变为( ) A.1:50000 B.1:5000000 C.1:66500 D.1:2000000 5将1:的地图比例尺放大到2倍后,则新比例尺是() A.1: B.1:5000000 C.1: D.1:2000000 1【解题思路】从表面上看,题目中没有直接提供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就需要从题目中进行挖掘。首先将25平方千米的面积数,按照正方形或圆形,求出其边长为5千米或2.82千米,即为计算所需的实际距离。然后利用题目中四个选项的比例尺分别进行计算,求出四个图上距离,依次为0.5厘米、1厘米、1000厘米、50厘米。不难看出:前两个图上距离太小,第三个又太大,按这样的比例尺绘制的地图,都不能满足特种兵小分队活动的需要,只有第四个大小适中,既便于携带,又能满足使用的需要。 2【解题思路】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题上的图上距离已经给出是11.1厘米,实际距离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给出了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600和500。因为两地的纬度差等于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所以两地的纬度差等于100。又因为在同一条经线上10纬度地上距离为111千米,所以可以计算出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11千米/10×100=1110千米=0厘米。最后根据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以求出该地图的比例尺是11.1厘米/0厘米=1/。 3【解题思路】如果比例尺扩大几倍,图幅将扩大比例尺倍数的平方。在本题中图幅放大为原图的四倍,那么比例尺将放大为原图的=2倍,即(1:10000)×2=1:5000。 4【解题思路】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50000=1/66500。 5【解题思路】将1:的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2=1/5000000,比例尺变大。

《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50~52页的例2、例3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已知一幅图的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3、已知一幅图的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教学的重点: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的难点: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方程。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复习旧知。 ①什么叫做比例尺? ②说说下面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比例尺:1:4500000 比例尺:80:1 比例尺:0 50千米 2、揭示课题: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3、展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已知一幅图的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3、已知一幅图的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二、学生自主活动 活动一: 学习内容:第50页例2,掌握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学习方式:独立阅读例题,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 1、题中的已知条件有:()和()。 2、根据()可以列出方程。 3、你可以列出方程吗?动手做一做。 4、如果要求8号线的实际距离,你认为还缺()已知条件。教师点拨: 1、为什么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厘米,而不是X千米呢? 2、除了用方程解,你还可以用别的方法解吗? 活动二: 学习内容:第51页例3,掌握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学习方式: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操作完成活动。 学习要求: 1、先确立比例尺。 2、求出长与宽的图上距离。 3、画出操场的平面图。 学习任务: 1、你们小组设立的比例尺是()。 2、你们小组求长与宽的图上距离的过程。 3、展示你们小组画的操场平面图。 教师点拨: 1、设立比例尺,应该注意什么? 2、求图上距离,应该注意些什么? 三、课堂检测 同步练习第23页。 四、课堂小结

5下-05-4-1(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五年级下册)》72~73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沟通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2.利用迁移,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对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解决现实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用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数量的比例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青岛啤酒 图1 不光是深受我们青岛市民的 喜爱,并且早已成为全国乃至 全世界的名牌产品,每年青啤 公司都要向全国各地输送大 量的优质啤酒。今天让我们跟 进啤酒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 “装运啤酒”,继续学习有关 比例的知识。 师: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480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 预设2:需要几辆汽车?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一)小组合作,感知策略 师:480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先梳理信息,独立思考,再把想法写在本子上。 组内交流想法和做法: 小组交流要求: 1.说:把你的想法和做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赞同的或是补充或是质疑) 3.改:虚心听取小组同学的意见与建议,改正或完善自己的做法。 4.总结:组长对小组的做法进行及时全面的总结,以便全班交流用。 学生交流。 预设1: 我们小组先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 2箱 24瓶 ?箱 480瓶 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先求出每个箱子能装几瓶啤酒,再求装480瓶啤酒需要几个箱子,列式:480÷(24÷2)=480÷12=40(个); 预设2: 先求480瓶里面有多少个24瓶,再求装480瓶啤酒需要几个箱子,列式:480÷24×2=20×2=40(个); 预设3: 用比例知识解决的。 解:设装480瓶啤酒需要x个箱子。 24:2=480:x 24x=480×2 24x÷24=960÷24 x=40 答:装480瓶啤酒需要40个箱子. (二)探究新法,形成策略 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