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如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过分依赖CAI课件、过于追求形式化。对于这些现象进行剖析与反思,并形成有效实、自然、力求生活化;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

关键词:情境创设真实性案例分析课后反思提炼与思考依赖形式围绕合理选择“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目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并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效”与“度”呢我结合一些具体的[现象的诊断]

一、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

课例1:《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

教材上的例题是这样的:旅游团23人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有一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学校要组织同学们走出启东,走近社会,去无锡体验生活2天旅游城市,游人较多,要事先预定房间。我们可以怎么安排在无锡的住宿呢相机出示习题:我们班34名同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同学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教境,学生也一一解决,以此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以巩固,教学进展也很顺利。下课铃响了,正当执教老师我们真的要去无锡吗”“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无锡”当时老师一片茫然,随口答道“你们真以为去这是上当受骗而不满的神情。

[案例分析]:虽然老师设计此情境时,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想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蕴和理解数学,进而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于是,她挖空心思编造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体验生活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追求、探索的欲望。学生是带着期盼、满怀着憧憬上完这节课的。但美丽的谎言终究要已”时,就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可以想像,他们以后面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的虚假情境将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也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是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后反思]: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情境创设过分依赖CAI课件

课例2:《圆的周长》(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这是一堂数学公开课,执教老师伴随着多媒体课件那鲜亮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可这一次它们是绕着一个圆形的池塘跑……(多媒体动画引出“圆的周长”)。教王国……”“这种故事我们都听了几十遍了,还把我们当小朋友看。”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昏昏欲睡,参[案例分析]:这不禁让人疑惑:儿童不是最愿意到童话中寻找自己的幻想吗上面的案例中为学生创设调起他们的兴趣呢其实学生的抱怨“老师把我们当小朋友看”就道破了“天机”——处于不同学段、不同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特感兴趣,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这符生则更乐于接受自主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那些过于“花哨”的动画反而感觉“幼稚”了。因此,对中

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课后反思]小学生由于认知、心理年龄等原因,的确需要情境生动、有趣。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的学习。在圆周长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完全可以不依赖于多媒体课件,我们不妨这样设计:出示实分离出来,帮助学生成功地首次感知,形成鲜亮的表象。再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深化认识。拉直后是一条线段,可以求其长,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而在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又可以用拉直只有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

三、情境创设追求形式化

课例3:《7的乘法口诀》((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上个学期听一位老师上《7的乘法口诀》,在课的最后,上课老师设计了一个应用巩固的游戏情境——车头”,老师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嘴里说着“呜……”,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厢”,下一个同学则接着拉着前一个同学的衣服。“火车”一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笑着,有的在欢呼着……似乎参与的面很广,参与率很高。

[案例分析]: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符合二年级小朋友年龄结构、心理特征的游戏情境——“开小是动起来了,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同时,师生的距离近了,似乎实施了零距离的对话。但仔细观察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收益很少。分析问题所在,我认为,这位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很投入地参与了,但他们感兴趣的是“开火车”这一活动本身(这一活动本身与教学内容无关)。直到活情境。并且,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其实是关注了个别,忽视了全体。

[课后反思]: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情境是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思考的。同样是这节课我们不妨设计一些练一练、做一做、辨一辨、争一争等情境,来调动全体学生参以上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真正地把握情境教学的内涵,或者是说将情境教学的内涵片面生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一种教学环境。教学情境不一定要完全依赖CAI课件图,也可以创设效果很好的环境。另外,教师的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想象、还有表演等,也可以创设情境难点很难把握;同时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路,不能完全抛开教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形成策略]

一、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例4:《用字母表示数》(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在“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关系,同时又表示结果,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

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只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学生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奥秘: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式来加工数的。于是,输入“20”出来“+10”;输入字母“b”,便出来“b+10”。

……

[案例点评]这里,通过魔盒,创设输入‘b’出来‘b+10’”这一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出来的却又存在着不变:出来的数总是进入的数加10,魔盒是按“b+10”的关系式进行加工的,即“b+10”又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绪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到建构的效果。这里“魔盒”情境的创设,一下子然,魔盒只是个“道具”,而这一道具更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了认知的难点:出来的数“b+10”

可见,教师选择“魔盒”这一情境,能比较顺利地让学生接纳了这种典型的代数思维方式,解决了学

二、情境创设要真实、自然、力求生活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人翁感。任务本身的真实性也容易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所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有可能实现并且可以在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课例5:《认识分数》(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师:最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有趣的广告。别小看这则广告,只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我们还能(播放中央电视台的有关“多美滋奶粉”的广告,情节是这样的:冬冬将蛋糕平均分成4份,却发现平均分成了8份。正在这时,第9个小朋友出现了。怎么办呢冬冬又将自己的那一块一分为二,将1份送生:看到第一幅画面,我联想到了。

师:瞧,把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蛋糕的----

生:。

生:我还联想到了,我是从第二幅画面联想到的,你看,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

生:看了第三幅画面,我还联想到了。

生:(立即招来好多个同学的反对)不对,不是。

师:看到第九个孩子,联想到的确很自然。不过为什么第9个孩子分到的蛋糕不能用表示呢

生:因为蛋糕没有平均分成9份,我觉得可以想到。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如果冬冬最后真的把自己手中的那一块平均分成2份,那么,每人应该分得。

师:不过,这里的是整块蛋糕的吗

生:不是,是平均分成8份以后,每一份的。

生:是整块蛋糕的的。

……

[案例点评]:广告中生动的画面、流畅的音乐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将广告引入数学课堂真实而感受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本案例中的广告情境即不造作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

三、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

情境创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游戏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联想或推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

1、故事化情境

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或创作改编出不同的童话故事,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研究,使学生能够课例6:《循环小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九册)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好吗

生:好。

师: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同学们笑,相互讨论)

师:这个故事你们能讲下去了吗

生:能。(生讲个不停)

师:这个故事能讲完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讲不完

生:因为这个故事总是在不断地重复说几句话。

师:(板书:不断地重复)说得真好。这几句话能讲多少次

生:无数次。

师:知道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一种数,它的小数部分也像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板书课题)

[案例点评]:这里,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景着手,让学生从故事中体验依次不断地重复、无限学效果。

可见,故事的作用在于使问题更接近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引见以语,导以行”

2、生活化情境

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只要我们留意日常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许多新鲜事例在《厘米与米》的单元教学结束后,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个生活情境:校园里的百年古树到底有多高围绕这个问题情境,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到了许多方法:与大己的几倍;升气球;放风筝;接竹竿;利用影子进行测量;爬上树测量……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选这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正是知识建构的经历。

3、活动化情境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例如一年级的“找位置”一课,是让学生辨认方位,学习前后左右、行和列的概念。教师首先是从各几排几列来分,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然后老师出示一张设计好的教室座位图,挂在黑板上,这样的活动化情境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

4、问题化情境

小学生不仅对“好玩”感兴趣,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中还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课例7:《有余数的除法》(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师: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学生出题,教师回答)

师: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这里的奥秘吗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有这样的[案例点评]:用猜彩球颜色的情境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了。

由上而知,创设有效而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要遵循这样三个原则:一是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

合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数学活动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