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泄露演练方案

酸碱泄露演练方案
酸碱泄露演练方案

酸、碱泄漏应急演练方案

为了进一步增强员工环境保护和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酸、碱及其他化学药品储存或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操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我们拟在全车间范围内进行一次模拟酸、碱泄漏应急演练,演练方案如下:

一、演练主题:盐酸泄漏应急演练

二、模拟故障

混床再生过程中,盐酸计量桶根部出口管道断裂,31%盐酸从大量泄漏。当班操作人员在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三、演练时间

2018年6月15日,上午9:30。

四、演练地点:水处理车间

五、物资准备:

1、防护面罩3个、防毒面具3套、防酸胶鞋3双、防酸手套3双;

2、生石灰1袋(提前装好);

3、2%硼酸溶液、2%碳酸钠溶液。

六、演练形式及内容

1、演练形式:设想混床在再生过程中,33%盐酸从储槽根部管道断裂,盐酸大量泄漏,现场模拟紧急处理;

2、应急处理过程及步骤:

A.水处理纯水水制备人员张明翠在巡检时,突然发现再生间内有液体流出,经初步确定,为31%盐酸储桶内盐酸泄漏;

B.当班人员立即将事故报告班长,班长接到报告后,同当班值班人员立即穿戴好酸碱防护用品,赶往再生间进行应急处理。

C.通过再次确认,泄露原因为盐酸计量桶出口管断裂,滕兆松安排张明翠停止混床再生,同时切断进入盐酸计量桶内的阀门,安排杨耀文打开盐酸计量桶排净阀,将桶内剩余的200公斤左右的盐酸排入废水池内,同时安排***、***

用石灰粉将污染的地面进行中和,清理,之后用大量的自来水进行冲洗地面。

D、计量桶内余酸排净,现场清洁完毕,烟雾消失后,安排检修人员***、***对断裂的管道进行检修。

E、模拟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一名员工眼睛中溅入盐酸液滴,现场紧急处置,同班员工协助冲洗。

F 、检测废水池PH值,用氢氧化钠对废水中和,调节使PH值在6-8之

G、清理现场的自来水管、空桶等,清洗劳保防护用品,并按规定存入应急物资柜中,摆放整齐。

G、处置完毕,报告车间负责人和现场应急指挥,由车间负责人及现场指挥对现场演练人员的处理方法及过程进行点评,交流与提高。并做好记录。

七、注意事项:

1、穿戴酸碱胶鞋时,裤子的裤腿一定要塞人胶鞋内,不允许放至胶鞋以外,防止衣服沾上盐酸损伤皮肤。

2、冲洗污染地面时尽量落低水头,避免溶液溅起,打湿衣服或溅到人的皮肤,造成伤害。

3、眼睛溅入酸碱溶液时,应立即用水冲洗,冲洗时应让水流射入眼睛,避免用手揉擦,以防手上或脸部酸碱溶液进入眼睛。盐酸溅入眼睛可用2%碳酸钠溶液清洗;碱液溅入眼睛,可用2%的硼酸溶液清洗。

4、皮肤或眼睛溅入酸碱溶液后,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防止冲洗不彻底,造成永久伤害。

编制:zhang**

时间:2018年6月14日

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一、目的: 为保证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控制事态扩大,防止事故蔓延,有效组织实施抢险救援,保证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得到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性事故的发生,减轻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同时尽快恢复经营,特制定此方案。 二、危险化学品泄漏报警分级 1、一级报警:可燃气体报警仪发出报警信号,危险化学品出现大量泄漏,消防沙、围堰、收集池已经完全不能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泄漏。 2、二级报警:可燃气体报警仪发出报警信号,危险化学品出现泄漏状况,消防沙、围堰、收集池能够控制泄漏的危险化学品。 3、三级报警:可燃气体报警仪发出报警信号,由于危险化学品储存间未定期启动排风扇,导致室内可燃气体浓度上升,可燃气体报警仪发出报警信号。 三、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事故报告对象 1、当发生一级报警时,现场人员立即上报环境与安全管理部,并通知科室和部 门负责人。 2、当发生二级报警时,现场人员立即上报环境与安全管理部,并通知科室和部 门负责人。 3、当发生三级报警时,现场人员立即上报科室和部门负责人。 四、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事故报告内容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位置、危险化学品泄漏的量、现场有无人员伤亡、危险化学品泄漏原因、是否有人员被困、联系人名字和电话 五、现场处置方案 1、当可燃气体报警仪发出报警信号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及时疏散作业人员至 所在位置的上风处; 2、当发生一、二级报警时,现场负责人员立即上报环境与安全管理部,并通知 科室和部门负责人;当发生三级报警时,现场人员立即上报科室和部门负责人。 3、现场应急处置人员佩戴好防毒面罩及防护服后,采用消防沙、干土、煤灰等 掩埋泄漏的危险化学品。 4、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六、日常要求 1、危险化学品库房、兑油房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定期启动危险化学品储存室的排风设施,防止危险化学品挥发性气体浓度超 标。 3、对新进危险化学品桶、罐等进行检测,确认无泄漏缺陷后方可入库。 4、员工一定要严格按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搬运危险化学品。 5、定期维护可燃气体报警系统,每天检查现场应急救援器材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七、注意事项 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2、设置现场警戒线,严禁非相关人员进入现场。 3、切断火源,严禁火种,使用不产生火花工具处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4、救护人员应处于泄露源的上风侧,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 5、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 精品文档

盐酸泄漏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 盐酸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1.2 危险点源 车间盐酸储酸罐、1#、2#线盐酸酸洗槽。 1.3 盐酸泄漏的可能性 1.3.1 由于酸罐及酸管道均为玻璃钢材料制造,强度有限。 1.3.2 酸罐及管道支架均为水泥或钢材外包玻璃钢制成,当外层防腐材料损坏、老化或受受到冲击后,会对基材腐蚀损坏、坍塌、破坏等,导致其容器或管道破裂、泄漏。 1.4 盐酸泄漏的危害性 1.4.1 小量泄漏,导致操作人员皮肤烧烫伤,污水排放超标。 1.4.2 大量泄漏,盐酸雾导致操作人员中毒、窒息、烧烫伤等,并造成周边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1.5 事件及事态描述 1.5.1 一级泄漏:小量泄漏点维修或操作人员均可处置,滴在皮肤或其它部位盐酸有大量清水冲洗即可,泄漏残酸加碱中和处理。 1.5.2 二级泄漏:一般较大泄漏需停产、外协整治;受伤人员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立即去医院治疗;泄漏盐酸加碱中和处理。 1.5.3 三级泄漏:特大泄漏事故,需公司或119、120援救;对受伤人员送医院急救、住院治疗,对大量泄漏物进行围堵、加碱中和。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处置小组 组长:(任现场应急抢险总指挥)车间主任—梁建信 副组长:(任现场应急抢险副总指挥)车间HSE管理员—李海荣 抢险组:设备、电气管理员—梁云、汝晓育 当班调度—张小龙、陕贵平、殷鹏飞

酸洗、连续线各班班组长—王圣良、王兴辉、贺新利、豆唯 酸洗、连续线各班质量员—高小舟、张光源、张永胜、岳岗 酸洗、连续线各班安全员—司卫东、韩工昌、陈科龙、魏超 维修工—武警洲、胡竣竑、李凯江、刘允。 救护组:酸洗、连续线各班班组长—杨永红、张文英、李宪军、张永胜 维修班班长—肖强 报警组:现场总指挥或其他负责人、质量员等。 2.2 应急处置工作职责 2.2.1 指挥人员职责:组长—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抢险指令,险情判别排查;组织现场各小组进行抢险、疏散、救助及通讯、联络;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抢救工作经验教训。副组长—协助组长负责实施应急抢险救援的各项具体工作。 2.2.2 抢险组职责:主要负责事故现场危险品搬运、危险点源排查处置、人员撤离、救援设施故障排除、设立警戒区域等。 2.2.3 救护组职责:负责对现场烧烫伤、中毒窒息、跌打损伤人员进行急救处置,协同120急救人员护送伤员。 2.2.5 报警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报警、救援引导、通讯联络,随时向上级领导或部门告知事故发展动态、救援进程等。 3 应急处置 3.1 应急处置原则 以防为主,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早报告,第一时间控制、严防事态扩大。班组能处置,报告车间,但不扩大。车间接警后,应急人员立即到达现场,进行处置。当无法控制势态时,立即向上级报告救援。 3.2 应急处置程序 班组级处置为一级应急,车间备案记录,总结教训。车间级处置为二级应急,现场总指挥启动“盐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各应急人员根据预案分工和要求,尽快进入岗位,履行职责。 3.3 应急处置流程图 3.4 各流程职能 3.4.1 目击者和应急组织:关键词—立即报警应急控制视情求救现场恢复

丙烷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基本特性 1、标识 中文名:丙烷 英文名:Propane 2、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 熔点(℃):-187.6 相对密度(水=1):0.58/-44.5℃(比水轻) 沸点(℃):-42.1 相对密度(空气=1):1.56 (比空气重) 饱和蒸汽压(KPa):53.32/-55.6℃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临界温度(℃):96.8 临界压力(MPa):4.25 燃烧热(KJ/mol):2217.8 最小引燃能量(mJ):0.25二、危害特点

1、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建筑火险分 级:甲 闪点(℃):-104 爆炸下限(V%):2.1自燃温度(℃):450 爆炸上限(V%):9.5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 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速度:0.45m/s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2、扩散性 (1)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遇明火引着回燃; (2)丙烷液态变为气态时迅速扩散,形成高浓度区,与火源引发燃烧爆炸。

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侵入途径:吸入 毒性:属微毒类 健康危害:1%丙烷,对人无影响;10%以下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在较高浓度的丙烷、丁烷混合气体中毒时,有头痛、头晕、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流涎、血压轻度降低、脉缓、神经反射减弱、无病理反射;严重者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有的发生继发性肺炎。 4、带电性 本品在流动过程中,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三、应急救援 1、防护措施 (1)进入重危区,人员实施一级防护,并采取消防水枪掩护; (2)进入轻危区,人员实施二级防护; (3)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三级。 防护标准

编号:SM-ZD-73111 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员工发现危化品泄漏时,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露污染区。如果泄漏物是易燃品,则必须立即消除泄漏污染区域内的各种火源,并立即向值班领导报告。 2、如果是易燃易爆化学品大量泄漏,值班领导立即上报应急指挥部,应急救援小组立即赶赴现场,同时拨打“119”报警,请求消防专业人员救援,要保护、控制好现场。 3、泄漏的控制 如果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要在统一指挥下,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切断与之相连的设备、管线,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等方法来控制化学品的泄漏。 如果是容器发生泄漏,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堵塞和修补裂口,制止进一步泄漏。 另外,要防止泄漏物扩散,殃及周围的建筑物、车辆及人群,万一控制不住泄漏,要及时处置泄漏物,严密监视,

山东XX石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急预案 演练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演练方案 一、演习题目: 盐酸储罐管线泄露 二、演习时间: 2012年6月30日上午9:30 三、演习地点: 一车间 四、演习部门和单位: 安全科、生产科、保卫科、办公室、一车间 五、演习机构 总指挥:郭丽强 副总指挥:翟忠吉 应急人员:徐延新、翟志国、刘玉成、赵珊等 六、演习指挥部设置: 按照当时风向,指挥部设置在演习地点上风向(设置标示牌)。 七、演习目的: 1、检验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发现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持续改进。 2、检验设备泄漏事故状态下,职工应急处置能力。 3、提高职工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和全员应急意识。 八、演习依据: 《山东xx石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急预案》 九、演习规则: 演习规则是指为确保演习安全而制定的,演习安全既包括演习参与人员的安全,也包括公众和环境的安全。确保演习安全是演习策划过程中的一项

极其重要的工作。 1、参与演习的所有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区域,不得指挥他人进入危险区域。 2、演习过程中不得把假想事故、情景事件或模拟条件错当成真,特别是在可能使用模拟的方法来提高演习真实程度的地方。 3、演习不应在极端的气候条件进行,不应为了演习需要的情景而污染环境或造成其他危险。 4、参演的应急响应设施、人员不得预先启动、集结,所有演习人员在演习事件促使其做出响应行动前应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5、演习过程中若发生真正紧急情况时可立即终止、取消演习的程序,迅速、明确地通知所有演习人员从演习转到真正的应急救援工作。 十、演习准备: 1、现场模拟准备:在模拟事故现场悬挂红旗做泄露标记。 2、现场指挥部、观摩区、紧急撤离等指示牌。 3、堵漏工具、空气呼吸器、防护服等应急物资。 4、演习人员统一着工作服,佩戴防毒面具。 十一、演习步骤:

盐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基本特性 1、标识 中文名:盐酸;氯化氢 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Chlorohydric acid 2、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主要用途:用于处理因生产导致的污水。 熔点(℃):-144.8(纯) 相对密度(水=1):1.20(比水重) 沸点(℃):108.6(20%) 相对密度(空气=1):1.26(比空气重) 饱和蒸汽压(kPa):30.66/21℃ 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二、危害特点 1、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不燃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未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稳定性:稳定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2、扩散性 本品能流淌,其有毒蒸气能扩散。 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误服盐酸中毒,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 三、泄漏处置 1、盐酸泄漏后,作业人员或目击者迅速向值班负责人或生管部负责人报告; 2、生产员工必须穿戴好耐酸碱的鞋子、手套、防毒口罩和护目镜; 3、使用干沙,用于吸附地面的盐酸(沙子必须保持干燥); 4、收集吸附过盐酸的沙子(沙子含有盐酸),必须当做危废处理; 5、使用PH测试纸,测试泄漏处的地面是否呈弱酸; 6、如PH测试纸,测试呈弱酸性,则可恢复生产(地面必须保持干燥)。

制药企业罐区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北罐区位于公司总厂东北部,东边是东二路,西边是204车间、205车间,南邻201车间氮气站,203车间,新华技校和家属区,南边外围是洪沟路,北边外围是新村东路。储存的主要化工原料有甲醇、乙醇、醋酸、醋酐、硫酸二甲酯、甲醛,其泄漏中毒危险性如下: 1.1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甲醇为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味,该物质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过一段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乙醇为无色液体,有酒香。该物质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醋酸又名乙酸,无色透明液体,

有刺激性酸臭。易燃,具腐蚀性。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 醋酐又名乙酸酐,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气味,其蒸汽为催泪毒气。易燃,具有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蒸气对眼有刺激性。眼和皮肤直接接触液体可致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休克等。 醋酸又名乙酸,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吸入本品蒸气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 硫酸二甲酯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微带洋葱臭味。可燃,高毒,具强刺激性。本品对粘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大量吸入,初始仅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经数小时至24小时,刺激症状加重,可有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水肿或痉挛,咳嗽,胸闷,气急,紫绀;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脱落致窒息,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征;并可并发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误服

氨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车间级应急处置程序 车间主任或班长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并向公司安全办公室报告,车间主任按照应急处置程序指挥先期处置工作。事故现场指挥一般应按以下程序开展工作: 1、现场指挥立即对严重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并及时向公司安全办公室通报, 随时汇报事故抢险救援情况。 2、在现场指挥的领导下,现场抢险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开展事故救援工作,如原应急程序不能满足事故处置需要,现场指挥应立即组织现场抢险人员重新制定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3、如果泄漏程度属于本部门不可能处置的,应优先做好人员的疏散工作,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控,待上级事故应急救援人到达现场后配合开展好救援工作。 二、企业级应急处置程序 公司安全办公室接到事故情况报告后,如判断发生了4级以上氨泄漏事故的,立即依次报告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并向公司安全领导小组成员通报。启动氨泄漏应急预案后,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总指挥)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或指定现场总指挥,领导现场抢险救援工作。现场总指挥和其他人员到达现场后,按照以下程序开

展工作: 1、立即接管现场抢险救援的指挥权,对事故进行处置,事故单位应急人员自动成为企业各事故应急小组的组成部分 2、现场指挥部应对现场指挥所进行检查,确保通讯畅通和抢险救援人员所在地的安全,防止伴生/次生事故即二次事故的发生。 3、现场总指挥立即对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如判断发生Ⅱ级以上事故,依靠公司应急队伍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时,向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总指挥)请示实施扩大应急行动,扩大应急行动由应安全导小组决定,并由安全办公室向集团公司安全办公室请求支援。实施扩大应急时,单位要及时增加应急处置力量,加大技术、设备、物资、资金等保障力度,加强指挥协调,努力控制事态发展。 4、在现场总指挥的领导下,现场抢险组等应急小组按照已制定的各自职责开展事故救援工作。 5、企业现场总指挥待集团公司安全办公室应急工作组到达现场后移交指挥权,服从集团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 三、资源调度程序 当公司应急办公室接到报警后,根据氨泄漏事故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由应急办公室按照事故等级通知各抢险救援小组,同时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液氮二氧化碳储罐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8772液氮二氧化碳储罐泄漏事故现场处 置方案 On-site Disposal of Liquid Nitrogen and Carbon Dioxide Storage Tank Leakage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为有效控制液氮和二氧化碳低温液体储罐发生泄漏事故,并由此可能引发的低温冻伤、中毒窒息事故,特针对液氮和二氧化碳低温液体储罐发生泄漏事故制订应急处置措施。根据泄漏的程度不同,分别设定为二种情况:1)小量泄漏事故:低温液体储罐、管道、阀门或安全阀等安全附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气体轻微和少量泄漏,并且采取措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2)大量泄漏事故:低温液体储罐、管道、阀门或安全阀等安全附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气体大量泄漏。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本公司设有低温液体储罐2个,用于储存液氮和液体二

氧化碳,低温液体储罐若大量泄漏,作业场所的空气中氮气、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使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气体在空气中积累达到可以发生中毒和窒息的浓度,当员工由于工作需要或误入此场所时有可能产生中毒和窒息。 事故类型 低温液体发生泄漏时,可能导致冻伤、中毒和窒息。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和装置 可能发生低温液体泄漏的场所:液氮和二氧化碳低温液体储罐区。 1.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可能发生的低温液体泄漏事故受季节影响不大,但高温天气可能会导致泄漏的气体蒸发的速度更快,更易使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造成人员中毒、窒息或冻伤事故。 1.4事故可能发生的前兆 1)管线、设备、接口、阀门严重腐蚀; 2)出现白色烟雾; 2、应急组织与职责

丙酮泄露现场处置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乙酰丙酮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事故类型:爆炸、火灾、环保、中毒事故 事故发生地点:醋酸裂解平台 危害程度:造成装置设备损坏,现场作业人员伤害,危及社会道路上人员和车辆安全 可能出现的征兆:可燃气体报警仪报警、CO有毒气体报警仪报警 2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处置小组: 组长:装置主管 成员:工艺员、设备员、安全员、工段长、操作人员 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⑴发生事故时,负责报警和应急救援信息传递,事故信息向公司应急联动中心和公司领导汇报; ⑵负责应急现场内部人员、应急器材配置、应急救援人员的调动和指挥; ⑶指导员工疏散并实施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措施,救护受伤人员,清点区域内人员数量; ⑷控制和制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如事故无法控制有扩大趋势应立即向上级汇报请求启动应急预案; ⑸协调事故后恢复生产工作和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⑹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配合事故的调查; ⑺协助本方案演练的实施和方案的完善工作。 3应急处置 按照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程序,拨打119、120、110、总调的电话。 通知裂解控制室,立即停止乙酰丙酮生产,切断乙酰丙酮输送管道进出口阀门。必要时生产装置作紧急停车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组织人员对泄漏点周围环境予以控制。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切断火源。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少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及时按事故报告的原则向公司应急联动分中心和厂领导如实进行事故信息的报告。 如事故无法控制有扩大趋势应立即向上级汇报请求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4注意事项 使用的工具为防爆工具。

盐酸泄漏应急处置中的重要措施 (一)疏散与隔离 发生盐酸泄漏后,应立即疏散现场的无关人员,隔离毒物污染区;如果是易燃易爆物的大量泄漏,应立即报警,请求消防专业人员救援,并由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决定周围居民的疏散范围和疏散方向。影响环境的污染区的确定一般由环保部门根据现场毒物测定情况结合气象条件确定。由公安部门实施隔离和警戒。 (二)切断电源并消除火源 盐酸泄漏环境中的电源和火源常常会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消除火源。如果泄漏物属于易燃易爆物质,要对整个毒物泄漏区域内控制电源和禁止各种火源。包括禁止使用非防爆电器,禁止使用手机和对讲机等。 (三)保护应急人员 按下列原则对应急人员进行保护: 1.进入盐酸泄漏现场进行应急处置的各类人员均必须接受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和训练,应对泄漏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2.在进入现场之前,应针对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穿(佩)戴防护装备前,应认真对防护装备进行安全性能检查,特别是要有专人对呼吸器的压力参数及阀门等进行检查; 3.应当详细记录进入、撤出泄漏现场的人员姓名和时间,紧急撤离时应进行点名;

4.严禁单独行动; 5.现场应准备特效解毒剂和其它急救医药用品,并有医护人员待命; 6.对中毒的人员应从上风方向抢救或引导撤出。 (四)现场毒物监测 应不间断地对泄漏区域毒物进行定点和不定点的监测,以及时掌握泄漏物质的种类、浓度和扩散范围,恰当地划定警戒区,并为现场指挥部的处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了保证现场检测的准确性,应加强环保、卫生和消防等部门通力协作,必要时,还可请防化部门支援。 (五)泄漏控制 1.切断泄漏源 (1)对小容器泄漏,可将泄漏部位转向上,移至安全区域,然后采取转移物料、钉木楔、注射密封胶等方法处理; (2)对大容器泄漏,一般是边将物料转移至安全容器,边采取适当的方法堵漏。 (3)对钢瓶泄漏,必须由专业人员处理,将钢瓶移至安全区域再进行处置。如果泄漏发生在接头、阀门、减压装置等附件处,应使用专用工具消除。如果泄漏发生在液位以下,应改变钢瓶位置,使钢瓶内只泄出气体,同时冷却钢瓶减压。操作时要注意钢瓶内压,预防开裂和爆炸。

化学水处理酸碱泄露 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当热电厂化学水处理发生酸碱泄漏事故时,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1.2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当热电厂化学水处理发生酸碱泄漏事故时,伴随部分酸碱泄漏、造成人员身体健康、环境污染等事故。 当热电厂化学水处理发生酸碱泄漏事故时,对能源造成的影响:会造成酸碱损失增加经济成本。 2.工况简述 热电厂化学水处理水处理专业酸碱罐位于水处理酸碱贮存间,酸、碱罐各2台为圆柱形内衬胶容器,容积约为50m3,罐体外侧装有液位计,罐顶装有排气阀,以便及时排除罐内气体。 3.事故特征 3.1 事故可能发生在水处理酸碱系统。 3.2 酸碱系统发生严重泄漏时,有可能造成酸或碱大面积泄漏,由于气体弥漫,严重时会造成人员呼吸系统受伤害和环境破坏。 3.3 运行人员未按要求进行巡检;或没有及时发现酸碱罐出口门阀兰泄

漏等;都可能引起事故发生。 3.4 事故发生前可能出现轻微酸雾及碱雾的征兆。 4.应急组织与职责 4.1基层部门现场应急自救的组织形式和人员构成情况 为应对热电厂化学水处理水处理酸碱泄漏事故时造成的突发性事故,确保事故发生时生产应急指挥系统正常运作,成立热电厂应急指挥小组。 总指挥:当值值长 应急行动组组长:当值班长 应急行动组成员:当值水处理岗位可临时离岗的人员 4.2现场应急自救组织机构、岗位员工的具体职责 4.2.1总指挥:当值值长为指挥机构总指挥,总指挥负责事故应急时的总体工作,负责热电厂内各车间之间的协调工作,负责事故情况下各应急小组的指挥与协调工作;当热电厂领导到场后将总指挥权交予热电厂领导。 4.2.2应急行动组:当值水处理班长为现场应急行动组组长,运行人员在应急处理时统一听从应急行动组长命令,应急行动组听从总指挥命令;应急行动组负责灾害初期的应急处理及事故报警、联络工作。 5.应急处置 5.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以人身安全为首要前提,不要盲目、慌乱,造成事故扩大化。进入现场时必须佩戴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并及时汇报领导和寻求救援。应急处置过程中把握三个原则:消除事故根源、限制事故发展、保证事故现场与正常设备相隔离。 5.2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5.2.1当班员工发现高位酸碱系统有泄漏现象后,立即通知当班班长。 5.2.2当班班长接到汇报后,立即汇报当值值长,并采取防止事故扩大

盐酸泄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性安全事故能力,及时、有序、科学、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企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本着“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订本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此预案适用于水厂发生盐酸泄露而引起的工作人员及周围人员的身体伤害及因此可能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盐酸泄漏应急指挥组织机构 1、盐酸泄漏应急救援工作实行单位统一组织领导和各部门牵头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2、单位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①组长: ②副组长: ③成员: 四、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1、在发生盐酸泄漏事故时,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以及善后处理的组织指挥工作。 2、根据事态发展,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如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协助组织行动。 3、组织此类事故应急演练。

应急救援队伍及职责: 1、抢险抢修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现场抢险、抢修或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2、抢险救护组: 组长: 成员: 职责:及时抢救受害人员,负责联系伤员的现场医疗及运送,负责内部人员疏散、隔离。 3、抢险处理组: 组长: 成员: 职责:抢险救援结束后,处理组人员要保护事故现场,对相关人员进行检查,防止再次事故的发生。 五、应急预案的启动: 1、盐酸发生泄漏后,被盐酸喷洒或者是溅到身上的人员应立即用紧急冲洗装置冲洗并尽快脱离现场,并向值班室及指挥小组报告事故基本情况。 2、指挥小组成员接到汇报后,迅速做出判断,是否启动本预案,如需要,立即启动。

3、应急救援原则:坚持统一指挥、协同作战、以人为本的原则,及时有效的实施急救和安全转移,减少事故损失。 4、必要时要停产及时疏散其它相关人员,避免给周围人员造成伤害。 5、各应急救援小组要各负其责进行抢险救援行动。 六、应急救援注意事项: 1、救援人员一定要做到自我防护,应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护用具佩戴好防毒面具等。 2、现场医疗急救要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 七、应急救援结束后,要将救援工作情况做出总结。 附件:现场救护方案 由于盐酸为强酸性腐蚀物品,并且在高浓度下对人体有烧伤的可能,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因此,被盐酸喷洒或者是溅到身上必须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以0.5%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同时离开泄漏现场。如果溅到眼睛内,必须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并送医务室急救。 一、泄漏控制 A、泄漏控制时的注意事项: 1、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穿防酸服、防酸碱雨鞋,戴全防护面罩。 2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

编号:SM-ZD-75594 氧气泄露应急处置方案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氧气泄露应急处置方案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潄加剧;严重时刻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氧浓度再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爆炸危险:本品助燃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液氧温度为-30度,直接接触会造成冻伤。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

10.9号制粉车间溶铟工序-盐酸挥发事故说明 一:事件经过 2018.10.09号下午14:15分左右投入24公斤铟花,开盐酸罐阀门加入盐酸,阀门打开时,盐酸缓慢加入,未发现异常,2分钟后,再未变动阀门的情况下,盐酸加入速度突然增大,玻璃釜内反应剧烈,之后关闭盐酸阀门,打开玻璃釜上口排压,制粉车间大量盐酸烟雾,打开空调、强排风排气,之后上报李总,在李总指挥下,穿戴防毒面具,进入车间检查,3-5分钟内,车间烟气散去,安全排查,确认安全;2小时后,继续加入盐酸溶铟。 二:紧急措施 1:关盐酸阀门 2:打开溶解釜盖排压 3:开空调、强排风 4:上报领导,排除隐患 5:后续安全隐患排查 三:事故原因 1:玻璃釜内加入铟花过多(24Kg); 2:盐酸阀门开启过大。

盐酸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一、泄漏处理 1. 少量泄漏 采用不可燃的吸收物质围圈覆盖并收集泄漏物(如沙子、泥土)将泄漏物放在空置的容器中等待处理。 2.大量泄漏 采用围堤、覆盖、收容等方法,并采用以下措施: (1)立即上报领导:启动水源应急预案。 (2)现场处置: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的发展,并将受伤人员救出危险区,组织人员撤离,消除事故隐患,打开空调及强排风。 (3)紧急疏散:事发当值人员要建立警戒区,将与事故无关的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 (4)组织急救: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并将伤员救出危险区,送至医院就医,防止发生继发性伤害。 3. 泄漏处理时注意事项 (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须的个人防护器具。 (2)严禁携带火种进入现场。 (3)应急处理时不要单独行动。 二、灼伤处理方案 1、化学性皮肤烧伤处置 (1)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腐蚀的衣服、鞋袜。 (2)灼伤处先用布擦拭干净,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 (3)视灼伤情况送医院治疗。 2、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 用大量水漱口,吞服大量生鸡蛋清或牛奶(禁止服用小苏打等药品),就医。

编号:SM-ZD-44703 液氮和二氧化碳储罐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液氮和二氧化碳储罐泄漏事故现场 处置方案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为有效控制液氮和二氧化碳低温液体储罐发生泄漏事故,并由此可能引发的低温冻伤、中毒窒息事故,特针对液氮和二氧化碳低温液体储罐发生泄漏事故制订应急处置措施。根据泄漏的程度不同,分别设定为二种情况:1)小量泄漏事故:低温液体储罐、管道、阀门或安全阀等安全附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气体轻微和少量泄漏,并且采取措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2)大量泄漏事故:低温液体储罐、管道、阀门或安全阀等安全附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气体大量泄漏。 1、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 本公司设有低温液体储罐2个,用于储存液氮和液体二氧化碳,低温液体储罐若大量泄漏,作业场所的空气中氮气、

酸碱等危险化学品泄漏、烧伤应急处置方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防止和减少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危险化学品、酸、碱等有毒有害化学品泄露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身的伤害。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有效组织事故处理、救援和应急的机制,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处置方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344号令)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实验室实验过程中的酸、碱等有毒有害化学品发生泄漏、烧伤时的应急救援和处理。 2 事件特征 强酸、强碱等属于强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其中盐酸、硫酸具有挥发性,储存在药品室通风柜中并采取了防腐措施,但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易发生酸碱液体的泄露、烧伤等事件。酸碱液体的泄漏能造成泄漏区域内的设备、地面腐蚀和损毁,对人身造成酸碱灼伤、烧伤,泄漏的液体和挥发的有害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等。腐蚀性物品根据其化学性质分为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和其他腐蚀品,其危险特性主要体现在强烈的腐蚀性,极易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和对其他物品的破坏。腐蚀性物品事故处置中,必须采取措施作全身性防护,严禁皮肤直接接触。 3 应急管理小组 实验室中的强酸、强碱等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由HSE小组负责。 4 应急处置 4.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当发生故障有大量强酸、强碱等危险化学品泄漏时,现场人员立即汇报HSE 小组,HSE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救助工作并尽早制定相应方法予以解决。 4.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2.1 危急事件的预防 4.2.1.1 运输、装卸及保存强酸强碱等化学危险品的措施 1)选择的运输企业必须具备有运输化学危险品的资质。 2)运输、装卸化学危险品,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按照化学危险品的危害特性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4.2.1.2 存放、使用强酸强碱等化学危险品的措施 1)经常对药品室的通风柜本体、管道、阀门进行防腐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老化的阀门、管道应及时更换,通风柜本体防腐层损坏应及时防腐或更换新设备。 2)强酸、强碱等危险化学品的储藏,应有人专门进行保管及监护,应做好安全措施,防止对盐酸管道、阀门或计量器造成损坏。

盐酸泄漏应急预案演练 方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山东XX石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急预案 演练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演练方案 一、演习题目: 盐酸储罐管线泄露 二、演习时间: 2012年6月30日上午9:30 三、演习地点: 一车间 四、演习部门和单位: 安全科、生产科、保卫科、办公室、一车间 五、演习机构 总指挥:郭丽强 副总指挥:翟忠吉 应急人员:徐延新、翟志国、刘玉成、赵珊等 六、演习指挥部设置: 按照当时风向,指挥部设置在演习地点上风向(设置标示牌)。 七、演习目的: 1、检验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发现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持续改进。

2、检验设备泄漏事故状态下,职工应急处置能力。 3、提高职工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和全员应急意识。 八、演习依据: 《山东xx石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急预案》 九、演习规则: 演习规则是指为确保演习安全而制定的,演习安全既包括演习参与人员的安全,也包括公众和环境的安全。确保演习安全是演习策划过程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1、参与演习的所有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区域,不得指挥他人进入危险区域。 2、演习过程中不得把假想事故、情景事件或模拟条件错当成真,特别是在可能使用模拟的方法来提高演习真实程度的地方。 3、演习不应在极端的气候条件进行,不应为了演习需要的情景而污染环境或造成其他危险。 4、参演的应急响应设施、人员不得预先启动、集结,所有演习人员在演习事件促使其做出响应行动前应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5、演习过程中若发生真正紧急情况时可立即终止、取消演习的程序,迅速、明确地通知所有演习人员从演习转到真正的应急救援工作。 十、演习准备: 1、现场模拟准备:在模拟事故现场悬挂红旗做泄露标记。 2、现场指挥部、观摩区、紧急撤离等指示牌。 3、堵漏工具、空气呼吸器、防护服等应急物资。 4、演习人员统一着工作服,佩戴防毒面具。 十一、演习步骤: 盐酸储罐管线泄漏应急演练脚本 演习情景: 1、9:28分,组织人员将事故情景说明书交给一车间班长,口头传达了事故情景,在确认车间操作人员熟悉事故情景后收回情景说明书。 2、9:28分,演习组织人员宣布演习可以开始。

储罐泄露现场处置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泄露现场处置方案一、二甲苯储罐泄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事故特征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物料泄漏 区域地点装置名称二甲苯储罐 可能发生的季节 夏季气候潮湿,易出现管线、罐体腐蚀严重引发泄 漏事故 造成的危害程度物料损失、储存罐报废、人员伤亡事故、污染环境;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管线、罐体异常变形、腐蚀严重、物料异常泄露 应急组织与职责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 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事故成立车间主任为组长的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各 岗位操作工为成员的应急自救小组,以预防突发事 故,降低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 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 的具体职责 1、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并向总指挥报告; 2、对突发事故立即组织进行救援; 3、听从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挥进行救援; 4、负责在事故初起时的应急救援 5、在预计事故扩大时,迅速向总指挥报告启动上一 级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应急处置程序 (1)防护(2)询情(3)侦检(4)警戒(5)救生(6)控险(7)堵 漏(8)输转(9)救护(10)洗消(11)清理(12)警示

处 置 措 施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防护 ①根据泄漏液体的特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②防护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③防护标准,见表2。 (2)询情 ①遇险人员情况。②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扩散范围。③周边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④单位的消防组织与设施。⑤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3)侦检 ①搜寻遇险人员。②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蒸气浓度、扩散范围。③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④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⑤确定攻防路线、阵地。⑥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4)警戒 ①根据询情、侦检情况确定警戒区域。②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况设立隔离带。③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质,并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 (5)救生 ①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 ②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③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 ④将需要救治人员送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6)控险 ①启用单位喷淋、泡沫等固定、半固定消防设施。 ②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置阵地,有序展开。③外围设置水幕或屏封水枪,稀释、降解泄漏物蒸气浓度或设置蒸气幕。④用干沙土、水泥粉、煤灰等围堵或导流,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流散。 ⑤视情况使用移动式泡沫管枪(炮)或高倍数泡沫发

硫酸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编号:QYSF—004 硫酸储罐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版本:第 1 版 1 事故特征 危险性分析 硫酸属强腐蚀性液体,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 事故发生装置名称: 硫酸储罐。 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 造成环境污染、人员伤害、停车等。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储罐出现少量滴漏,在巡检时发现后,立即翻罐抢修。 2 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成立应急救援小组:

人员构成:车间主任、班组长、操作工、维修人员、安全员等。 职责 (1)现场操作工发现泄漏立即报警。 (2)值班长疏散无关人员,控制人员进出警戒区。 (3)现场副操作负责划定事故警戒区。 (4)安全员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状况进行监控。 (5)维修人员负责对泄漏点的抢修。 3 应急处置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现场操作工立即向车间主任报警。应急救援小组实施警戒、翻罐、抢修、疏散人群等任务,事故扩大后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现场主操作立即报告车间主任。 (2)车间主任立即安排操作工将泄漏储罐内的剩余硫酸翻至备用罐。 (3)安全员对无关人员疏散、控制。 (4)现场维修人员佩戴耐酸碱防护用品或过滤式防毒面具等负责抢修。 (5)班组长对可能灼伤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 (6)应急处置结束,对现场污染物进行收集处理,将防护器材、器具放回处清点。 报警电话及上级部门联系方式 安全环保部经理:李国良 生产部经理:吕亚欣 车间主任:安坤山 外部急救电话:火警:119、急救: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