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导流程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导

一、术前准备:

⒈造影医师了解病人情况:

①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尤其麻醉药、造影剂)。

②体格检查: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注意:双侧股动脉搏动。

③查阅TCD、CT、MRI等资料,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术中重视。

⒉完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PT、INR、APTT 、肝、肾功能、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⒊签定手术授权委托同意书:

①客观地介绍手术情况、获益、风险。

②病人(病情不允许时注明)和家属同时签字、盖手印。

⒋病人准备:

①双腹股沟备皮。

②术前6h禁饮食。

③术前指导:患者适应性训练,如变换体位、床上排尿、排便、深吸气、屏气、咳嗽等

⒌、器械准备:

⒍、药物准备:

⒎、术前用药:?

8、严格按照手术安全制度接患者

二、操作程序:

⒈体位:病人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⒉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⒊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

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⒋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⒌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⒍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⒎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⒏抽吸:2%利多卡因。

⒐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⒑穿刺置鞘:

⒒肝素化:

在电视监视下(或导管内插入导丝),将造影导管送入股动脉→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采用“定向旋转”手法,分别将导管插入左右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进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在特殊情况下还需要做两侧甲状颈干和肋颈干选择性血管造影

三、术后回监护病房

介入护士、手术者与病房医务人员床旁交接患者,填写交接单。

1、拔出动脉鞘、加压包扎

2、平卧24小时,术肢伸直并制动8小时

3、心电监护24小时,观察穿刺部位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4、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5、术后24小时可拆除绷带。

6、准确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1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 一、术前准备 1、体位:病人取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2、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3、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4、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5、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6、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 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二、穿刺置鞘 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滴/min左右持续冲洗。 三、肝素化 置鞘成功后即刻肝素化,首剂:体重kg×2/3=肝素量mg,1h后给首剂1/2量,以后再1h给上次剂量的1/2,减至10mg时,则每小时给10mg。 四、造影术 1、主动脉弓造影: ①连接猪尾管与Y形阀,泥鳅导丝插入猪尾管导丝不出

头,猪尾管进入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将猪尾管置于升主动脉。 ②摆体位:左侧斜30~45度(一般年龄越大斜度越大),上缘到牙齿平面,造影剂20~25ml/秒,总量25~30ml,压力700pa投照 ③插入泥鳅导丝,展开猪尾管头端,撤出猪尾管 2、颈总动脉造影 ①肝素水浸泡造影管,接Y阀,冲洗管腔,进泥鳅导丝,导丝不出头,造影管头进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达升主动脉弓,导丝撤到导管内,翻转导管头回撤,弹入无名动脉(或左颈内动脉),固定导管,撤出导丝,做路径图,路径图下将导丝置合适位置,沿导丝上导管达颈总动脉起始部。 ②摆体位:标准侧位,上缘到眶下线水平,第三颈椎位于屏幕正中,一般造影剂5ml/秒,总量7mL,压力300Pa,投照,如发现血管重叠或病变显示不好,可右侧斜适当角度(一般45度)再次投照。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1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 操作规程 一、术前准备 1、体位:病人取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2、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 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3、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 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 1 块垂直,第3、4 块手术巾与第1、 2 块成45 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4、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5、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6、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 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 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 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二、穿刺置鞘

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处沿 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 滴 /min 左右持续冲洗。 三、肝素化 置鞘成功后即刻肝素化,首剂:体重kg x 2/3 =肝素量mg,1h 后给首剂1/2 量,以后再1h 给上次剂量的1/2 ,减至10mg 时,则每小时给10mg。 四、造影术 1 、主动脉弓造影: ①连接猪尾管与Y 形阀,泥鳅导丝插入猪尾管导丝不出 头,猪尾管进入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 左右,透视下将猪尾管置于升主动脉。 ②摆体位:左侧斜30?45度(一般年龄越大斜度越大),上缘到牙齿平面,造影剂20?25ml/秒,总量25?30ml,压力 700pa 投照 ③插入泥鍬导丝,展开猪尾管头端,撤出猪尾管2、颈总动

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

个人总结DSA 因为介入手术用造影剂后肾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会引起造影剂在体内蓄积。 1. 穿手术衣. 2. 穿防护服. 3. 戴口罩,帽子. 4. 刷手. 5. 消毒:先消同侧腹股沟,再消对侧腹股沟,然后消上方,第一次消毒范围要大,第二次消毒范围要小于第一次消毒范围. 6. 铺巾:先铺中间,然后对侧(如果是一次性洞巾对侧的要打开),上方,同侧依次铺上.大的洞巾厚的向上.口对准穿刺点. 7. 抽麻药:用5ml注射器抽5ml麻药兑5ml水.(全麻患者不需要局麻). 8. 抽造影剂. 9. 排水:先将调节的开关从头撸到尾(这样导管就直了),单人时将导管开到很小将头放到小盆内,水会逐渐流过个个打折处,流完后要检查一下所有的打折处将气泡弹出.有助手时可以用手堵住导管头看着水流,在转折处用手弹一弹,将空气排除.注意三通和鞘开关的指示方向,当排三通和Y阀空气时注意先将三通内想要排气的通道朝上,Y阀也是一样(先排后排 ),排好后接上猪尾导管(将猪尾挂到直管上)调好滴速.接鞘的导管接上后先将外口的气排掉,然后将开关调到冲鞘将鞘的空气排出.在鞘内流水的过程中将鞘的另一部分插上.

10. 穿刺前先要将管球降下来. 11. 穿刺:穿刺前刀片切小口,并且一定要准备好穿刺针,麻药,纱布,短导丝(一定要注意将软头朝前).左手先纵行将血管的走形摸出,用示指,中指横行将血管固定,明确血管的位置.右手持穿刺针示指顶住针顶,拇指和中指固定针(患者如果胖就将进针点稍微远一点,如果瘦可以将进针点稍微近一点,但穿刺进血管点一定要在腹股沟下),先打麻药(血管上壁及侧壁),然后进针,见到有回血后将纱布甸到下面,撤出针芯,见到鞘内喷血(必需要飙血才行)旋转进导丝(一定要没有阻力才行).待进到剩10cm左右,将床推倒管球位于右侧髂总动脉处,透视下观察导丝是否在动脉内(看到导丝在拐弯处有波动导丝头有摆动即证明导丝在动脉内).确定后将床拉回将导丝撤出一部分(外面留20cm左右),左手示指和中指压住穿刺点内口将穿刺针内鞘撤出,之后用拇指将短导丝头压住右手上鞘.待鞘进入皮肤后旋转进鞘(此时阻力较大,一定要柔和旋转不可让鞘打折).进完鞘后将导丝及鞘内芯拔出.之后要将接鞘的开关指向导管以让鞘内回血证明鞘在血管内.之后调好滴速就不管了(滴速不能太快否则患者总想撒尿,且老年人会来心衰). 12. 将长导丝进到猪尾内刚好不露头为期限,用猪尾顺直器(进完后一定要将顺直器撤到后面)将猪尾头顺直,进猪尾要多进一些(这样可以让血少出来一点),旋转(一定要没有阻力)出导丝(Y阀后留10cm即可),进完导丝后将Y阀拧紧,透视下进导管导丝.待导丝进到弓内时左手进导管右手固定导丝将猪尾送到弓上(猪尾环一定要朝内,这样可以让弓上造影时血管内的造影剂分布更均匀),

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 一、麻醉方式:局麻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二、手术体位:仰卧位 三、手术间布局 四、物品准备: 1、常规一次性用物:一次性介入手术包、5f 血管鞘、1.5m 导丝、三通、Y 型连接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高压造影注射器及附件、5ml 、20ml 、10ml 注射器 2、特殊耗材:5F 的单弯和5F PIG 、封堵器 3、特殊药品:肝素、造影剂、利多卡因(局麻) 五、仪器设备的使用: 1、DSA 仪器的安全使用 2、高压注射器的安全使用 C 形臂 麻醉机 显示屏 输液架 高压注射器 主刀 一助 器械台

六、消毒范围: 消毒范围:上至平脐,下至大腿上1/3处,两侧至腋中线,内至双侧股内侧中线 七、简要手术步骤: 1、穿好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巾,第一块垂直铺在小腹上,盖住会阴部,第二块斜铺在右股上,第三块斜铺在左股上,第四块铺在穿刺点以上,第五块为无菌大单铺在小无菌单上只露出患者头部,第六块无菌单铺在造影床的尾部。最后一个大洞单沿穿刺点中点打开上下两侧铺好。 2、将床尾端的洞巾分别用夹子固定在架上,连接加压输液装置及高压注射器,并排气。 3、在右腹股沟韧带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下方2cm,2%利多卡因局麻。左手食指、中指分别置于股动脉双侧并固定,穿刺见搏动性动脉血喷出,拔除穿刺针内芯有进行穿刺,置入导丝,撤出穿刺针外壳,通过导丝置入5F动脉鞘。 4、以5F单弯导管在导丝带引下,超选右侧颈总动脉,撤除导丝,推注稀释造影,明确颈总动脉及分叉部未见有明显狭窄。导管超选入右侧颈内动脉,调整导管头端与血管走向一致,头取正位C形臂取汤氏位20,头正位,左旋90度、左旋30度、右旋30度造影。 5、依上法超选左侧颈内动脉,行汤氏位20度,左旋90度,右旋30度造影,超选右侧,左侧椎动脉行汤氏位20度、左

脑血管造影实施方案及流程

脑血管造影实施方案及流程 英文回答: Cerebral angiography, also known as cerebral arteriography or cerebral angiogram, is a diagnostic procedure used to visualize the blood vessels in the brain. It is often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blood flow and detect abnormalities such as aneurysms,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 or blockages in the blood vessels. The procedure involves the injection of a contrast dye into the blood vessels, which helps to highlight the blood vessels on X-ray images. Here is a step-by-step guide to the process of cerebral angiography: 1. Preparation: Before the procedure, I will be asked to remove any jewelry or metal objects and change into a hospital gown. I will also be required to fast for a few hours before the procedure.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导流程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导 一、术前准备: ⒈造影医师了解病人情况: ①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尤其麻醉药、造影剂)。 ②体格检查: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注意:双侧股动脉搏动。 ③查阅TCD、CT、MRI等资料,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术中重视. ⒉完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PT、INR、APTT 、肝、肾功能、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⒊签定手术授权委托同意书: ①客观地介绍手术情况、获益、风险. ②病人(病情不允许时注明)和家属同时签字、盖手印. ⒋病人准备: ①双腹股沟备皮. ②术前6h禁饮食。 ③术前指导:患者适应性训练,如变换体位、床上排尿、排便、深吸气、屏气、咳嗽等 ⒌、器械准备:

⒍、药物准备: ⒎、术前用药: 8、严格按照手术安全制度接患者 二、操作程序: ⒈体位:病人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⒉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⒊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⒋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⒌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⒍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⒎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⒏抽吸:2%利多卡因。 ⒐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⒑穿刺置鞘: ⒒肝素化:

在电视监视下(或导管内插入导丝),将造影导管送入股动脉→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采用“定向旋转”手法,分别将导管插入左右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进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在特殊情况下还需要做两侧甲状颈干和肋颈干选择性血管造影 三、术后回监护病房 介入护士、手术者与病房医务人员床旁交接患者,填写交接单。 1、拔出动脉鞘、加压包扎 2、平卧24小时,术肢伸直并制动8小时 3、心电监护24小时,观察穿刺部位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4、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5、术后24小时可拆除绷带. 6、准确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全脑血管造影术概述

全脑血管造影术概述 介绍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用于观察和评估大脑血管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通过该技术,医生可以获取关于大脑血管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多种神经血管疾病。 什么是全脑血管造影术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介入性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大脑血管系统的高分辨率影像。这种影像技术主要使用X射线或磁共振成像(MRI)进行,能够显示大脑血管的结构和血流情况。全脑血管造影术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如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和脑血管畸形等。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步骤 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患者准备:在进行检查之前,患者需要提供详细的病史信息,并进行相关的 体格检查。医生还会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对造影剂过敏的情况。 2.麻醉:在一些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局部或全身麻醉,以确保患者在检 查期间能够保持安静。 3.导管插入:在进行血管造影之前,医生需要通过插管的方式将造影剂引入患 者的血管系统。通常,医生会在患者的手臂、腿部或颈部插入一根导管。4.造影剂注入:一旦导管插入到适当的位置,医生会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患 者的血管中。造影剂会在血管中流动,并通过X射线或MRI技术进行成像。 5.影像采集:在注射造影剂后,医生会使用X射线或MRI技术进行影像采集。 通过这种方式,医生可以获得大脑血管的高分辨率影像。 6.结果分析:在完成影像采集后,医生将对所获得的影像进行分析和评估。他 们将检查血管的形态、大小和血流情况,以寻找任何异常或病变。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应用 全脑血管造影术在神经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该技术的一些主要应用: 1. 脑动脉瘤诊断 脑动脉瘤是一种发生在脑血管中的血管异常。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术,医生可以观察到脑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和形态,以帮助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 2. 脑血管狭窄评估 脑血管狭窄是指大脑血管中的狭窄或阻塞,可能导致脑血流不足或中风。全脑血管造影术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管狭窄的程度和位置,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3. 脑血管畸形检测 脑血管畸形是指大脑血管中的异常结构,可能导致血流异常或出血。全脑血管造影术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和诊断脑血管畸形,以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4. 评估血管梗死 血管梗死是由于血管阻塞而导致供血中断的情况。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术,医生可以观察到梗死区域周围的血管情况,并评估是否需要采取干预措施恢复血流。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优势和风险 全脑血管造影术作为一种高分辨率影像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非侵入性:相比于传统的血管造影手术,全脑血管造影术无需手术切口,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康复时间。 •高分辨率:全脑血管造影术可以提供非常详细的血管影像,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各种神经血管疾病。 然而,全脑血管造影术也存在一些风险和不良反应,包括: •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对造影剂可能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检查神经血管病变的重要方法,对于明确神经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治疗方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规范脑血管造影术的操作流程,中国专家共识推出了相关操作规范。下面将详细介绍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 1.术前准备 在进行脑血管造影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保患者无严重禁忌症。同时,要告知患者脑血管造影术的目的、方法、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征得患者的同意。 2.镇静与麻醉 在进行脑血管造影术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静脉镇静或全身麻醉。给予足够的镇静剂和麻醉药,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舒适和安静。 3.皮肤准备与消毒 在进行脑血管造影术前,应对手术部位进行皮肤准备和消毒,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常用的消毒剂有碘酒、酒精等。 4.增强剂的使用 5.血管穿刺与导管插入 血管穿刺是脑血管造影术的关键步骤之一,应娴熟操作。一般采用经股动脉或肱动脉的穿刺入路。使用导丝和导管进行血管插管,最后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以确保导管的稳定性和通畅性。

6.DSA图像采集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脑血管造影术的核心技术,可通过适当的血管选择和参数设置,获得高质量的血管成像。在图像采集前,应确保导管的位置准确,并调整器材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7.造影术后处理与并发症监测 总结起来,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术前准备、镇静与麻醉、皮肤准备与消毒、增强剂的使用、血管穿刺与导管插入、DSA图像采集以及造影术后处理与并发症监测。这些操作规范的制定和遵守,能够提高脑血管造影术的操作安全性和准确性,有效地指导医务人员进行脑血管造影术。

DSA操作规程

DSA操作规程 第一篇:DSA操作规程 DSA操作规程及流程 1、开机前的日常准备工作,包括清洁,擦拭设备,查看设备运行环境是否安全。 2、手术前30分钟开机,打开机房,按下开机按钮,打开空调,调至合适温度,按下主控制台上的POWER ON按钮,系统打开 3、系统打开后会自检,操作人员应认真查看,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找原因。 4、核对病人并将有关信息录入系统,术中根据医生指导完成相应技术参数的操作,包括造影程序,对比剂总量,每秒流量以及相应的体位转换。 5、手术完成后及时处理图像,刻录光盘,打印胶片,待病人离开手术室后,将设备及时复位,关闭系统,关闭总电源,关闭空调,擦拭设备上的污物,整理好物品,关好门窗,填写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日志。 6、DSA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持证上岗操作,必须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未经操作人员许可,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操作。 7、设备必须在正常状态下运转,严禁设备隐患开机,每周保养,操作人员及受检人员必须佩戴好防护装备,警示灯及警示标志要性能良好标志醒目。 8、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做好辐射防护工作。 9、在介入室工作的人员,均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 第二篇:DSA开、关机操作规程 大平板血管机(DSA)开、关机操作规程 1、每次开机前检查电源是否正常,设备旋钮和检查床 是否处于正常位置,设备上面及周围有无影响设备运动的物品等。 2、按要求依次打开设备总电源和工作站电源,注意观

察设备启动过程是否正常,启动时有无异常声音等。 3、设备正常启动并完成检测后,对检查床和“C型臂” 各方位运动检查。 4、检查球管是否出线,各种采集程序及参数是否正常,所有显示器工作是否正常。 5、检查层流净化设备是否正常,室内温度是否合适。 6、再次检查确认设备各方面正常后,开始正常检查、治疗。 7、检查治疗过程中严格按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治疗、检 查操作。 8、大平板血管机每天工作完成后正常关机,每周关机 后对设备进行一次清洁保养。 兰州三爱堂医院医学影像科 2014年4月1日 第三篇:DSA基础 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即血管造影的影像通过数字化处理,把不需要的组织影像删除掉,只保留血管影像,这种技术叫做数字减影技术,其特点是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对观察血管病变,血管狭窄的定位测量,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了真实的立体图像,为各种介入治疗提供了必备条件。 主要适用于全身血管性疾病及肿瘤的检查及治疗。应用DSA进行介入治疗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随着神经介入放射技术飞速发展以及新型介入材料的临床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已经成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方法之一。DSA被认为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DSA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脑部血管疾病检出率,为介入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DSA设备为其进行介入检查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检查治疗是在DSA设备下进行的。首先在X射线透视下将导管放入目标血管,通过预先设定的图像采集程序采集DSA图像,完成介入检查。然后根据结果,在DSA引导下对病变血管进行介入治疗,治疗完成后,应用DSA设备评价介入治疗效果。DSA灌注造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之全脑血管造影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之全脑血管造影全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用于评估和诊断 脑血管疾病。在进行全脑血管造影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 检查和评估,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该操作。下面是全脑血管造影的操作规范: 1.术前准备 (1)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了解任何过敏史 和相关症状。 (2)告知患者该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取得书 面同意。 (3)术前6小时禁食,保持空腹状态。 (4)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肾功能等检查,确保手术安全。 2.术中操作 (1)将患者放到梨型体位,头部稍稍抬高。 (2)经皮股动脉插管,将导管经过髂外动脉引入腹腔,然后沿髂总 动脉插入髂内动脉。 (3)将导管前进至颈总动脉处,进一步插入颈内动脉、椎动脉等血管。 (4)注入造影剂,观察血管充盈情况,通过连续摄影获取动态影像。 (5)结合临床病史和影像学结果进行诊断。 3.术后处理

(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2)保持术区清洁,定期更换敷料。 (3)观察患者有无血管穿刺部位的出血、肿胀、疼痛等症状。 (4)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结果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4.并发症及处理 (1)过敏反应:造影剂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可引起过敏反应。如发现患者出现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予以抗过敏治疗。 (2)血管穿孔或血肿:如果在插管过程中发生动脉穿孔或血肿,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如局部止血、压迫等。 (3)血管断裂:若发生血管断裂导致大出血时,应立即停止操作,迅速控制出血,必要时行手术止血。 (4)脑血栓: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脑血栓形成。如果患者出现突然头痛、恶心、呕吐、意识状态改变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相关治疗。 以上是全脑血管造影的操作规范。在实施全脑血管造影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操作步骤和潜在的并发症,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务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处理能力和经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