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ABS系统的原理、分类、使用

汽车ABS系统的原理、分类、使用

买车时,ABS系统已经成为必备的装备之一,但您是否真正了解ABS系统呢?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ABS系统,下面针对ABS 系统进行简单介绍:

制动性能是汽车主要性能之一,它关系到行车安全性(不过多少人买车有真正关注过这个,特别是一些小排量的车)。评价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最基本的指标是制动加速度、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及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ABS(Ant-ilock Brake System)历史:

制动力调整装置设计思想的提出在20世纪20年代末,当时有人获得了这方面的一项专利(具体是谁就不知道了)。五十年代,世界上第一台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 在1950 年问世,首先被应用在航空领域的飞机上,Knorr 公司(位于慕尼黑,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以生产制动系统著称的公司)的防抱制动装置(ABS) 开始用于火车。当时的纯机械式测试接收记录装置还不能适应汽车技术的较高要求,所以当时的车用ABS起的效果不是很好。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终于得出:

“测试车轮转数的传感器以及调节转数的控制仪是实现目标所必不可少的”

这是车用ABS系统研制的重要理论依据!

70年代,奔驰公司开始设想并在新闻界宣称要在轿车、载货车和大客车上使用电控式ABS,但尚无成熟的、大批生产的产品。1978年,奔驰公司首次在S级豪华型轿车上装用了ABS。1984年,开始在S级、SL级轿车和190E汽油喷射汽车上成批装备了ABS。从1992年10月至今,在德国,ABS已属各类轿车的基本装备。

目前,最新的ABS已发展到第5代,现今的ABS还有多方面的功能,比如:

1、电子牵引系统(ETS)

2、驱动防滑调整装置(ASR)

3、电子稳定程序(ESP)

4、辅助制动器

再说ABS的分类:

按机械式、电子式分类,两者有以下不同

1、电子式ABS是根据不同的车型所设计的,它的安装需要专业的技术,如果换装至另一辆车就必须改变它的线路设计和电瓶容量,没有通用性;机械式ABS的通用性强,只要是液压刹车装置的车辆都可使用,可以从一辆车换装到另一辆车上,而且安装只要30分钟。

2、电子式ABS的体积大,而成品车不一定有足够的空间安装电子ABS,相比之下,机械式的ABS的体积较小,占用空间少。

3、机械式ABS是在车轮锁死的刹那开始作用,每秒钟作用6~12次;电子式ABS在踩刹车时就开始工作,根据不同的车速,每秒钟可作用60—120次。

4、电子式ABS的成本较高,相比之下,使用机械式ABS要经济实用些。

按控制通道分类,有以下几种:

四通道式、特点:附着系数利用率高,制动时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每个车轮的最大附着力。但是如果汽车左右两个车轮的附着系数相差较大(如路面部分积水或结冰),会影响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广州本田即是使用四通道ABS装置。

三通道式、特点:汽车在各种条件下制动时都具有良好的方向稳定性。三通道ABS在小轿车上被普遍采用。

二通道式、特点:二通道式ABS难以在方向稳定性、转向控制性和制动效能各方面得到兼顾,目前采用很少

一通道式、特点:结构简单,成本低等,在轻型载货车上广泛应用。

制动防抱死系统的基本组成:

ABS通常都由车轮转速传感器、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电子控制装置和ABS警示灯组成,在不同的ABS系统中,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往往不同,电子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和控制逻辑也可能不尽相同。

各种ABS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是相同的:

(1) ABS只是汽车的速度超过一定以后(如5km/h或8km/h),才会对制动过程中趋于抱死的车轮进行防抱死制动压力调节。

(2)在制动过程中,只有当被控制车轮趋于抱死时,ABS 才会对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防抱死调节;在被控制车轮还没有趋于抱死时,制动过程与常规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完全相同

(3) ABS都具有自诊断功能,能够对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存在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故障时将自动地关闭ABS,并将ABS警示灯点亮,向驾驶发出警示信号,汽车的制动系统仍然可以像常规制动系统一样进行制动。

ABS使用特点:

1、在低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应一脚踏死制动踏板

2、能在最短的制动距离内停车

3、制动时汽车具有较高的方向稳定性

最后,还是那句话,再好的安全装备怎么也比不上小心驾驶和高超的驾驶技术的!所以对这些装备也不要太过迷信,各位开车还是小心为上!

ABS是一项在80年代末才兴起应用的新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一般轿车的必装件了。据统计,汽车突然遇到情况发刹车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驾驶者往往会一脚将刹车踏板踩到底来个急刹车,这时候的车子十分容易产生滑移并发生侧滑,即人们俗称的“甩尾”,这是一种非常容易造成车祸的现象。造成汽车侧滑的原因很多,例如行驶速度,地面状况,轮胎结构等都会造成侧滑,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轮胎与地面的滚动摩

擦会突然变为滑动摩擦,轮胎的抓地力几乎丧失,此时此刻驾驶者尽管扭动方向盘也会无济于事。针对这种产生侧滑现象的根本原因,汽车专家就研制出车用ABS这样一套防滑制动装置。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有许多类型,现在常见是四通道ABS系统和三通道ABS类型。这些类型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传感器通过检测车轮的转速以调整液压来防止车轮抱死。

有人以为汽车装配 ABS就以为开车可以随意性,盲目开快车也不怕,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汽车安装了ABS在制动的效果方面比没有安装 ABS理想,这是肯定的,但ABS也只能在一定的条

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例如在湿滑的道路上突然刹车,ABS系统可以使驾驶员能够保持车辆行驶平稳,在较短的距离内将汽车刹住。但在不湿滑的路面上,一般不能缩短刹车距离,但可以减少和避免“甩尾”现象。路面的测试研究表明,在沙石路或其他松软的路面上,ABS系统甚至会增大车辆的刹车距离,因为刹车距离的长短与路面的摩擦系数和轮胎有关。因此,为了有效减小刹车距离,许多汽车上都安装有EBD(Electr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中文译“电子制动力分配”。EBD 在ABS动作之前巳经根据车辆载荷平衡了车轮的地面抓地力,对后轮的制动力进行合理分配,可以有效地缩短汽车制动距离,实际上起到ABS的增补功能。因此许多汽车都有“ABS+EBD”的装置,改善和提高ABS的功效。

现在汽车装配的ABS是一种电控装置,它只能机械地按照巳经编制好的程序来执行动作。如果驾驶者不了解ABS的功能,很可能事与愿违。汽车制动时ABS用点刹方式可以防止车辆在制动时丧失转向能力,起到控制车辆制动状态时的作用。但根本起到操纵作用是驾驶者,当驾驶者在紧急情况下猛踩制动踏板的同时又急扭方向盘(许多经验不足或惊慌失措者的本能动作往往是急扭方向盘)。如果车辆没有安装ABS导致制动系统抱死,对方向盘的过激反应就不会起作用,此时驾驶者不能通过方向盘来控制车辆移动的方向;但如果安装了ABS系统让驾驶者能够控制方向盘,

那么在慌乱的情况下对方向盘的过激反应就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由于突然急扭方向盘,往往会令汽车突然产生侧滑而发生事故。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协会(NHTSA)通过测试认为,安装有ESP 对驾驶者控制车辆可以有很大帮助。ESP(电控行驶平稳系统,英文全称Electronic Stabilty Program)包含ABS及ASR,是这两种系统功能上的延伸,它能防止车轮在制动时抱死和在启动时打滑。ESP不断地测检车辆的行驶状态,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它会迅速反应,通过液压调节器调节每个车轮的制动压力和干预发动机的牵引力,以降低车辆的侧滑危险。有研究表明,ESP能使交通事故降低50%。ABS防抱死系统专题:从ABS到ASR、ESP

10前年,如果轿车安装有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不但说明该车的安全性能出类拔萃,而且档次也相当高级。今天,安装ABS 的轿车已经相当普遍,经济型车也安装有ABS。随着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中、高档级的轿车已经不满足于ABS,还安装了ASR(驱动防滑系统,又称牵引力控制系统)或者ESP (电控行驶平稳系统),使汽车的安全性能进一步提高。

ASR的作用是当汽车加速时将滑动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防止驱动轮快速滑动。它的功能一是提高牵引力;二是保持汽车的行驶稳定。行驶在易滑的路面上,没有ASR的汽车加速时驱动轮容易打滑;如是后驱动的车辆容易甩尾,如是前驱动的车辆容

易方向失控。有ASR时,汽车在加速时就不会有或能够减轻这种现象。在转弯时,如果发生驱动轮打滑会导致整个车辆向一侧偏移,当有ASR时就会使车辆沿着正确的路线转向。

汽车的牵引力控制可以通过减少节气门开度来降低发动机功率

或者由制动器控制车轮打滑来达到目的,装有ASR的汽车综合这两种方法来工作,也就是ABS/ASR形式。

1 轮速传感器、

2 液压调节器、

3 控制单元(CPU)、

4 电控油门装置、

5 节气门

装有ASR的车上,从油门踏板到汽油机节气门(柴油机喷油泵操纵杆)之间的机械连接被电控油门装置所取替。当传感器将油门踏板的位置及轮速信号送至控制单元(CPU)时,控制单元就会产生控制电压信号,伺服电机依此信号重新调整节气门的位置(或者柴油机操纵杆的位置),然后将该位置信号反馈至控制单元,以便及时调整制动器。

ESP(电控行驶平稳系统,英文全称Electronic Stabilty Program)包含ABS及ASR,是这两种系统功能上的延伸。因此,ESP称得上是当前汽车防滑装置的最高级形式。

ESP系统由控制单元及转向传感器(监测方向盘的转向角度)、车轮传感器(监测各个车轮的速度转动)、侧滑传感器(监测车体绕垂直轴线转动的状态)、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汽车转弯时的离心力)等组成。控制单元通过这些传感器的信号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发出控制指令。

有ESP与只有ABS及ASR的汽车,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ABS及ASR只能被动地作出反应,而ESP则能够探测和分析车况并纠正驾驶的错误,防患于未然。ESP对过度转向或不足转向特别敏感,例如汽车在路滑时左拐过度转向(转弯太急)时会产生向右侧甩尾,传感器感觉到滑动就会迅速制动右前轮使其恢复附着力,产生一种相反的转矩而使汽车保持在原来的车道上。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范围,如果驾车者盲目开快车,现在的任何安全装置都难以保证其安全。

将来ASR等将变得如同ABS一样普及,因为ABS、ASR及ESP包含着技术及性能上的贯通。有专家认为在一定的范围内ASR等装置有取替4轮驱动的可能。例如轿车,过去人们认为提高轿车行驶性能最好是采用4轮驱动,可是与4轮驱动相比,ASR等装置更适合轿车。这是因为4轮驱动结构复杂成本高,增加车重而且耗油,而ASR等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在一般城镇道路上使用效果并不差。

ABS防抱死系统专题:ABS系统的布置形式

ABS防抱死系统专题:ABS系统的布置形式

ABS系统的布置形式

ABS系统中,能够独立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的制动管路称为控制通道。

如果对某车轮的制动压力可以进行单独调节,称这种控制方式为独立控制;如果对两个(或两以上)车轮的制动压力一同进行调节,则称这种控制方式为一同控制。在两个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一同控制时,如果以保证附着力较大的车轮不发生制动抱死为原则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称这种控制方式为按高选原则一同控制;如果以保证附着力较小的车轮不发生制动抱死为原则进行制动压力调节,则称这种控制方式为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

按照控制通道数目的不同,ABS系统分为四通道、三通道、双通道和单通道四种形式,而其布置形式却多种多样。

四通道ABS

为了对四个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独立控制,在每个车轮上各安装一个转速传感器,并在通往各制动轮缸的制动管路中各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通道)。

由于四通道ABS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每个车轮的附着力进行制动,因此汽车的制动效能最好。但在附着系数分离(两侧车轮的附着系数不相等)的路面上制动时,由于同一轴上的制动力不相等,使得汽车产生较大的偏转力矩而产生制动跑偏。因此,ABS 通常不对四个车轮进行独立的制动压力调节。

三通道ABS

四轮ABS大多为三通道系统,而三通道系统都是对两前轮的制动压力进行单独控制,对两后轮的制动压力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

按对角布置的双管路制动系统中,虽然在通往四个制动轮缸的制动管路中各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但两个后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却是由电子控制装置一同控制的,实际上仍是三通道ABS。由于三通道ABS对两后轮进行一同控制,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可以在变速器或主减速器中只设置一个转速传感器来检测两后轮的平均转速。

汽车紧急制动时,会发生很大的轴荷转移(前轴荷增加,后轴荷减小),使得前轮的附着力比后轮的附着力大很多(前置前驱动汽车的前轮附着力约占汽车总附着力的70%—80%)。对前轮制动压力进行独立控制,可充分利用两前轮的附着力对汽车进行制动,有利于缩短制动距离,并且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却得到很大改善。

双通道ABS

双通道ABS在按前后布置的双管路制动系统的前后制动管路中各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分装置,分别对两前轮和两后轮进行一同控制。两前轮可以根据附着条件进行高选和低选转换,两后轮则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

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可以在两前轮和传动系中各安装一个转速传感器。当在附着系数分离的路面上进行紧急制动时,两前轮的制动力相差很大,为保持汽车的行驶方向,驾驶员会通过转动转向盘使前轮偏转,以求用转向轮产生的横向力与不平衡的制动力相抗衡,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稳定性。但是在两前轮从附着系数分离路面驶入附着系数均匀路面的瞬间,以前处于低附着系数路面而抱死的前轮的制动力因附着力突然增大而增大,由于驾驶员无法在瞬间将转向轮回正,转向轮上仍然存在的横向力将会使汽车向转向轮偏转方向行驶,这在高速行驶时是一种无法控制的危

险状态。

双通道ABS多用于制动管路对角布置的汽车上,两前轮独立控制,制动液通过比例阀(P阀)按一定比例减压后传给对角后轮。

对于采用此控制方式的前轮驱动汽车,如果在紧急制动时离合器没有及时分离,前轮在制动压力较小时就趋于抱死,而此时后轮的制动力还远未达到其附着力的水平,汽车的制动力会显著减小。而对于采用此控制方式的后轮驱动汽车,如果将比例阀调整到正常制动情况下前轮趋于抱死时,后轮的制动力接近其附着力,则紧急制动时由于离合器往往难以及时分离,导致后轮抱死,使汽车丧失方向稳定性。

由于双通道ABS难以在方向稳定性、转向操纵能力和制动距离等方面得到兼顾,因此目前很少被采用。

单通道ABS

所有单通道ABS都是在前后布置的双管路制动系统的后制动管

路中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只需在传动系中安装一个转速传感器,如下图。

单通道ABS一般对两后轮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在附着系数分离的路面上进行制动时,两后轮的制动力都被限制在处于低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后轮的附着力水平,制动距离会有所增加。由于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未被控制,前轮仍然可能发生制动抱死,所以汽车制动时的转向操作能力得不到保障。

但由于单通道ABS能够显著地提高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又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因此在轻型货车上得到广泛应用。ABS防抱死系统专题:从ABS到ASR、ESP

ABS防抱死系统专题:从ABS到ASR、ESP

10前年,如果轿车安装有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不但说明该车的安全性能出类拔萃,而且档次也相当高级。今天,安装ABS 的轿车已经相当普遍,经济型车也安装有ABS。随着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中、高档级的轿车已经不满足于ABS,还安装了ASR(驱动防滑系统,又称牵引力控制系统)或者ESP (电控行驶平稳系统),使汽车的安全性能进一步提高。

ASR的作用是当汽车加速时将滑动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防止驱动轮快速滑动。它的功能一是提高牵引力;二是保持汽车

的行驶稳定。行驶在易滑的路面上,没有ASR的汽车加速时驱动轮容易打滑;如是后驱动的车辆容易甩尾,如是前驱动的车辆容易方向失控。有ASR时,汽车在加速时就不会有或能够减轻这种现象。在转弯时,如果发生驱动轮打滑会导致整个车辆向一侧偏移,当有ASR时就会使车辆沿着正确的路线转向。

汽车的牵引力控制可以通过减少节气门开度来降低发动机功率

或者由制动器控制车轮打滑来达到目的,装有ASR的汽车综合这两种方法来工作,也就是ABS/ASR形式。

1 轮速传感器、

2 液压调节器、

3 控制单元(CPU)、

4 电控油门装置、

5 节气门

装有ASR的车上,从油门踏板到汽油机节气门(柴油机喷油泵操纵杆)之间的机械连接被电控油门装置所取替。当传感器将油门踏板的位置及轮速信号送至控制单元(CPU)时,控制单元就会产生控制电压信号,伺服电机依此信号重新调整节气门的位置(或者柴油机操纵杆的位置),然后将该位置信号反馈至控制单元,以便及时调整制动器。

ESP(电控行驶平稳系统,英文全称Electronic Stabilty Program)包含ABS及ASR,是这两种系统功能上的延伸。因此,

ESP称得上是当前汽车防滑装置的最高级形式。

ESP系统由控制单元及转向传感器(监测方向盘的转向角度)、车轮传感器(监测各个车轮的速度转动)、侧滑传感器(监测车体绕垂直轴线转动的状态)、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汽车转弯时的离心力)等组成。控制单元通过这些传感器的信号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发出控制指令。

有ESP与只有ABS及ASR的汽车,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ABS及ASR只能被动地作出反应,而ESP则能够探测和分析车况并纠正驾驶的错误,防患于未然。ESP对过度转向或不足转向特别敏感,例如汽车在路滑时左拐过度转向(转弯太急)时会产生向右侧甩尾,传感器感觉到滑动就会迅速制动右前轮使其恢复附着力,产生一种相反的转矩而使汽车保持在原来的车道上。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范围,如果驾车者盲目开快车,现在的任何安全装置都难以保证其安全。

将来ASR等将变得如同ABS一样普及,因为ABS、ASR及ESP包含着技术及性能上的贯通。有专家认为在一定的范围内ASR等装置有取替4轮驱动的可能。例如轿车,过去人们认为提高轿车行驶性能最好是采用4轮驱动,可是与4轮驱动相比,ASR等装置更适合轿车。这是因为4轮驱动结构复杂成本高,增加车重而且

耗油,而ASR等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在一般城镇道路上使用效果并不差。

转速传感器

转速传感器的功用是检测车轮的速度,并将速度信号输入ABS的电控单元。下图所示为转速传感器在车轮上的安装位置。

目前,用于ABS系统的速度传感器主要有电磁式和霍尔式两种。

电磁式转速传感器结构

它由永磁体2、极轴5和感应线圈4等组成,极轴头部结构有凿式和柱式两种。

齿圈6旋转时,齿顶和齿隙交替对向极轴。在齿圈旋转过程中,感应线圈内部的磁通量交替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此信号通过感应线圈末端的电缆1输入ABS的电控单元。当齿圈的转速发生变化时,感应电动势的频率也变化。ABS电控单元通过检测感应电动势的频率来检测车轮转速。

电磁式轮速传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存在下述缺点:一是其

输出信号的幅值随转速的变化而变化。若车速过慢,其输出信号低于1V,电控单元就无法检测;二是响应频率不高。当转速过高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跟不上;三是抗电磁波干扰能力差。目前,国内外ABS系统的控制速度范围一般为15~160km/h,今后要求控制速度范围扩大到8~260km/h以至更大,显然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很难适应。

霍尔轮速传感器

霍尔轮速传感器也是由传感头和齿圈组成。传感头由永磁体,霍尔元件和电子电路等组成,永磁体的磁力线穿过霍尔元件通向齿轮。

霍尔轮速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其一是输出信号电压幅值不受转速的影响。;其二是频率响应高。其响应频率高达20kHz,相当于车速为1000km/h时所检测的信号频率;其三是抗电磁波干扰能力强。因此,霍尔传感器不仅广泛应用于ABS轮速检测,也广泛应用于其控制系统的转速检测。

如果ABS的指示灯亮,最好到该车型的指定维修点检测,不要到一般的维修店修理,因为一般的维修店几乎没有专业的ABS维修人员,而且市场上很少有ABS的配件。

ABS车轮传感器及齿圈均安装在各个车轮上,所以要经常保持传感器探头及齿圈的清洁,防止有泥污、油污特别是磁铁性物质沾附在其表面,从而导致传感器失效或输给计算机的信号错误而影响ABS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有时ABS指示灯亮,可以自己清理其表面,ABS就能恢复正常。

据专家介绍,指示灯亮时,有不同的闪动频率,不同的闪动频率(称之为代码)代表不同的故障。汽车的ABS说明书上都有解码程序。如某轻型客车闪灯时,测出代码为2.4,就是指右后调节器进所电磁阀线圈、电缆出现断路或短路。如果是断路,只要把传感器插件接触好,就如电器插座松了接上一样简单,ABS就正常了。如果是短路,就需更换传感器、控制阀或调节器。不存在“修理”一说,只能是更换零件。

另外,轮速传感器探头与齿圈之间的间隙一般为0.75mm。轮子轴承轴间间隙过大会直接影响ABS的正常工作,这时就需要调整。

ABS系统的检修

ABS系统检修的基本内容包括故障诊断与检查、故障排除与修理、定期保养与维护。根据ABS的特点,具有一些特殊的检查、诊断

abs的工作原理

abs的工作原理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是一种车辆制动系统,它通过监测车轮的速度和施加适当的制动力来防止车轮在制动时锁死。下面将详细介绍ABS的工作原理。 1. ABS的基本原理 ABS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单元、液压泵和制动执行器组成。当车辆制动时,传感器会监测每个车轮的速度,并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会根据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判断车轮是否即将锁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车轮锁死。 2. ABS的工作过程 当车辆制动时,ABS系统会根据车轮的速度变化来判断车轮是否即将锁死。如果某个车轮的速度突然下降,表明该车轮即将锁死,控制单元会迅速减小该车轮的制动力,以避免锁死。同时,控制单元会增加其他车轮的制动力,以保持整个车辆的稳定性。 3. ABS的工作原理 当控制单元检测到车轮即将锁死时,它会通过液压泵向制动执行器施加适当的制动力。制动执行器是通过液压系统控制的,它可以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来调整制动力的大小。通过施加适当的制动力,ABS系统可以防止车轮锁死,并保持车辆的操控性和制动距离的最佳状态。 4. ABS的优点 ABS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 防止车轮锁死:ABS系统可以根据车轮的速度变化及时调整制动力,避免车轮锁死,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 缩短制动距离:由于ABS系统可以避免车轮锁死,所以车辆在制动时可以保持较高的牵引力,从而缩短制动距离,提高制动效果。 - 提高制动稳定性:ABS系统可以根据不同车轮的速度变化调整制动力,使车辆在制动过程中保持稳定,减少侧滑和失控的风险。 总结: ABS是一种通过监测车轮速度并调整制动力来防止车轮锁死的车辆制动系统。它通过传感器、控制单元、液压泵和制动执行器等组件实现。ABS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根据车轮的速度变化判断车轮是否即将锁死,并通过调整制动力来避免锁死。ABS系统具有防止车轮锁死、缩短制动距离和提高制动稳定性等优点。通过ABS 系统,车辆在制动时可以保持稳定,提高操控性和安全性。

abs的工作原理

abs的工作原理 ABS是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的缩写,它是一种车辆安全 系统,旨在防止车辆在紧急制动时发生轮胎抱死的现象。ABS系统通过电子控制 单元(ECU)、传感器和液压控制装置组成,以实现对车轮制动力的精确控制,从而 提高制动效果和车辆稳定性。 工作原理: 1. 传感器检测:ABS系统通过车轮速度传感器检测车轮的转速,通常每一个车轮都有一个传感器。传感器会将车轮转速的信息发送给ECU。 2. 制动踏板输入: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液压系统会被激活,将制动 力传递到车轮。 3. ECU控制:ECU接收到传感器发送的车轮转速信息后,会实时计算车轮的 转速差异。如果ECU检测到某个车轮即将抱死(转速急剧下降),它会采取措施 来防止抱死。 4. 防抱死控制:当ECU检测到某个车轮即将抱死时,它会向液压控制装置发 送指令,减少或者释放该车轮的制动力。这样做可以使车轮保持旋转,增加制动力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5. 轮胎抱死解除:当ECU检测到车轮转速恢复正常时,它会重新施加制动力,以确保车辆能够安全停下。 6. 反复控制:ABS系统会不断地监测车轮转速,并根据需要进行制动力的调整,以保持车轮的旋转并避免抱死。 优点:

1. 提高制动效果:ABS系统可以在紧急制动时避免车轮抱死,保持车轮旋转,从而提供更好的制动效果。这有助于缩短制动距离,减少碰撞风险。 2. 提高操控性和稳定性:通过精确控制车轮的制动力,ABS系统可以防止车辆在制动时失去方向稳定性。这使得驾驶员能够更好地控制车辆,并减少失控的风险。 3. 提高驾驶舒适性:ABS系统可以避免车轮的颤动和噪音,提供更平稳的制动感受。这可以提高驾驶舒适性,减少驾驶员的疲劳感。 4. 适应不同路面:ABS系统可以根据不同路面的情况,调整车轮的制动力分配。这使得车辆在各种路况下都能保持稳定的制动性能。 5. 自动监测和修复:ABS系统可以自动监测传感器和其他组件的工作状态,并在发现故障时提供警告。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总结: ABS系统通过精确控制车轮的制动力,避免车轮抱死现象,提高制动效果和车辆稳定性。它是现代汽车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至关重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BS系统已经成为许多汽车的标配,并不断演进和 改进,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能。

28第二十八讲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

第二十六讲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气压制动传动装置。 一、制动防抱死系统的功用: 汽车制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是保证汽车在任何路面上紧急制动时,自动控制和调节车轮的制动力,防止车轮完全抱死,获得最佳制动效果,从而避免制动过程中的侧滑、跑偏和丧失转向操纵能力等,提高汽车操纵性能和稳定性能同时,还能获得最大的制动力。缩短制动距离,提高汽车制动性能,对保证汽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动防抱死系统的分类: 从结构上可分为机械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和电控制动防抱死系统。 按其控制参数可分为:按车轮滑移率实现控制的制动防抱死系统;按车轮角速度控制的制动防抱死系统;按车轮角加速度、减速度及滑移率实现控制的制动防抱死系统。 按其液压调节系统可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整体式是将制动主缸与液压调节系统制作为一体;分离式是将液压调节系统独立安装在制动主缸与轮缸之间。 三、防抱死制动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3.1、制动防抱死系统组成:

主要由车轮速度传感器、电控单元、液压调节器、继电器、制动主缸和制动轮缸等组成。 3.2、制动防抱死系统工作原理: 从制动理论分析得知,当汽车制动时,车轮完全抱死,滑移率为100%,汽车的侧向制动力将大幅度降低,造成汽车侧滑和转向失控;若滑移率为10%~20%时,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纵向附着力和一定的侧向附着力,则制动效果最佳。ABS装置,可以使汽车制动时,保持10%~20%的滑移率而不抱死。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车轮速度传感器不断把车轮转速信号及时输送给ABS电子控制单元(ECU),由ECU对4个车轮速度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处理,计算出汽车的参考车速、各车轮速度和减速度,确定各车轮滑移率,并适时地发出指令给液压调节器。 液压调节器是ABS中的压力控制装置,它可以控制制动轮缸的制动液压,使其变大或变小,以防4个车轮被一直完全抱死。只要制动系统在制动过程中车轮没有被抱死的迹象,ABS是不工作的。制动主缸中的制动液通过液压调节器调压后进入制动轮缸,ECU从转速信号的变化中判断出车轮的运动状态,则向液压调节器发出指令,此时,液压调节器控制制动轮缸的制动液压力随着车轮的运动状态的变化而迅速变化,并始终将车轮的滑移率控制在20%左右,达到最佳制动效果。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简介

防抱死制动系统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全称是Anti-lock Brake System,即ABS,可安装在任何带液压刹车的汽车上。它是利用阀体内 的一个橡胶气囊,在踩下刹车时,给予刹车油压力,充斥到ABS的阀体中,此时气囊利用中间的空气隔层将压力返回, 使车轮避过锁死点。 一、基本介绍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 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发出车轮将被抱死的信号,控制器指令调节器降低该车轮制动缸的油压,减小制动力矩,经一定时间后,再恢复原有的油压,不断的这样循环(每秒可达5~10次),始终使车轮处于转动状态而又有最大的制动 力矩。 没有安装ABS的汽车,在行驶中如果用力踩下制动踏板,车轮转速会急速降低,当制动力超过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时,车轮就会被抱死,完全抱死的车轮会使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下降,如果前轮被抱死,驾驶员就无法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如果后轮被抱死,就极容易出现侧滑现象。 ABS这种最初被应用于火车上的技术,后应用于飞机, 现在已经十分普及,在十万元以上级别的轿车上都可见到它的踪影,有些大客车上也装有ABS。装有ABS的车辆在遇到

积雪、冰冻或雨天等打滑路面时,可放心的操纵方向盘,进行制动。它不仅有效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还能减少对轮胎的摩损,但它并不能使汽车缩短制动距离,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有所增加。 提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制动踏板一定要踩到底,才能激活ABS系统,这时制动踏板会有一些抖动,有时还会有一些声音,但也不能松开,这表明ABS系统开始起作用了。 二、分类 在ABS中,对能够独立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的制动管路称为控制通道。一是按生产厂家分类,二是按控制通道分类。以下主要介绍按通道分类的方法。 ABS装置的控制通道分为四通道式、三通道式、二通道 式和一通道式。 (1)四通道式四通道ABS有四个轮速传感器,在通往 四个车轮制动分泵的管路中,各设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器装置,进行独立控制,构成四通道控制形式。广州本田即是使用四通道ABS装置。性能特点:由于四通道ABS是根据各车轮轮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分别对各个车轮进行独立控制的, 因此附着系数利用率高,制动时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每个车轮的最大附着力。四通道控制方式特别适用于汽车左右两侧车轮附着系数接近的路面,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方向稳定性

汽车ABS系统简介

汽车ABS系统简介 汽车ABS系统是一种防抱死刹车系统,它是为了提高汽车刹车时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而发展起来的,已经成为现代汽车上不可或缺的安全装置。ABS全称为“Anti-lock Braking System”,意为防止车轮锁死的制动系统。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ABS系统的原理、工作方式以及优势。 一、原理与工作方式 汽车ABS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电动泵等组成,它的工作原理可 以简单概括为:当车轮减速时,ABS系统会通过计算车轮的转速差异来判 断是否有轮胎即将发生抱死的情况,一旦出现抱死的迹象,系统会即时调 节刹车液压力,保持每轮刹车的滑行程度,从而避免车轮抱死。 具体而言,ABS系统的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当驾驶者踩下刹 车踏板后,传感器会监测车轮的转速并将信息传给控制器。控制器会根据 传感器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判断车轮是否即将发生抱死。如果控制器判 断有车轮即将锁死,它会立即向电动泵发出指令,通过增加或减小刹车液 压力,控制刹车液压系统的工作,使车轮保持滑行状态。当车轮恢复正常 转动时,电动泵会将刹车液压力恢复到正常的水平,等待下一次需要调节 刹车力度的情况发生。 二、优势 1.防止车轮抱死:ABS系统可以有效地避免车轮在紧急制动时发生抱 死现象,保持车轮的转动状态,提供更好的制动效果。 2.提供稳定刹车:ABS系统根据实时的车轮转速变化调节刹车液压力,使每个车轮的制动力度保持一致,提供更稳定的刹车效果。

3.缩短制动距离:由于ABS系统可以保持车轮的滑行状态,可以避免 车轮在刹车时与地面摩擦导致的制动距离增加,从而缩短车辆的制动距离。 4.提供转向操控能力:在紧急制动时,ABS系统可以保持车轮的转动 状态,提供了更好的转向操控能力,增加了驾驶者在紧急情况下的操控稳 定性。 5.防止侧滑现象:侧滑是指车辆在刹车过程中由于车轮抱死导致车辆 无法稳定行驶,ABS系统可以避免侧滑现象的发生,保持车辆的行驶稳定。 6.降低事故风险:ABS系统的安全性能可以降低事故风险,保护乘车 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ABS系统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尽管ABS系统在提高汽车制动效果和安全性方面有很多优势,但也有 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一些特殊的路况(如泥泞或极低摩擦系数的地面)下,ABS系统的反应可能会有一定的滞后性。此外,ABS系统在紧急制动 时会产生脉冲感觉,有些驾驶者可能会感到不适应。 为了改进ABS系统的性能,一些新增功能和改进措施已经被引入。例如,一些车型还配备了电子制动力分配(EBD)系统,能够根据车辆负载 情况和行驶状态自动调节刹车力度分配。此外,一些车辆还配备了紧急制 动辅助系统(EBA),能够在车辆紧急制动时增加刹车力度,缩短制动距离。 总的来说,汽车ABS系统的出现和进一步的发展,为汽车制动安全性 能的提升做出了贡献。它的优势和不足都需要我们认识和了解,以便在驾 驶过程中正确使用和处理ABS系统带来的各类情况。未来,随着技术的进 一步进步,我们可以期待ABS系统在汽车安全领域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简述abs的工作原理

ABS工作原理 引言 在汽车制动系统中,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是 一项旨在防止车轮在制动时抱死的技术。本文将详细介绍ABS的工作原理,包括其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件的功能。 ABS的组成部分 ABS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1.控制单元(Control Unit):负责监测传感器信号并控制制动压力的变化。 2.传感器(Sensors):用于测量车轮的转速和加速度。 3.泵(Pump):通过控制制动液的流动来调整制动压力。 4.电磁阀(Solenoid Valve):控制制动液的流动,并调整制动压力。 5.制动液(Brake Fluid):传递制动压力的介质。 ABS的工作原理 ABS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监测车轮转速 ABS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车轮的转速。传感器将转速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 2. 比较车轮转速 控制单元将不同车轮的转速进行比较。如果发现某个车轮的转速显著低于其他车轮,说明该车轮可能即将抱死。 3. 判断车轮抱死的风险 控制单元基于车轮转速的比较结果判断是否有车轮即将抱死的风险。如果风险存在,ABS系统将采取措施避免车轮抱死。

4. 调整制动压力 当控制单元判断存在车轮抱死的风险时,它会发送信号给电磁阀和泵。电磁阀将控制制动液的流动,泵则调整制动液的压力,实现对制动压力的动态调整。 5. 控制制动液的流动 电磁阀负责控制制动液的流动,以实现对制动压力的动态调整。当需要降低制动压力时,电磁阀会打开,允许制动液流回主缸,从而减少制动压力。当需要增加制动压力时,电磁阀会关闭,制动液无法流回主缸,从而增加制动压力。 6. 防止车轮抱死 通过以上步骤,ABS系统能够及时对制动压力进行调整,防止车轮抱死。当系统监 测到车轮即将抱死时,它会自动通过增加或减少制动压力来维持车轮的旋转状态,从而保持较好的制动性能。 ABS的优势 ABS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增加了制动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动态调整制动压力,ABS能够避免车轮抱死,提高了制动系统的稳定性。 •缩短制动距离:在紧急制动时,ABS能够保持车轮的旋转状态,避免车轮抱死,从而缩短制动距离。 •提供了更好的操控性:ABS系统可大大提高行驶过程中的操控性,使驾驶员更容易控制车辆。 ABS的应用领域 AB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动系统中,并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几 乎所有现代汽车都配备了ABS系统,这使得驾驶更加安全和舒适。 结论 通过对ABS工作原理的详细探讨,我们可以了解到ABS是如何通过动态调整制动压力来防止车轮抱死的。ABS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行驶更加安全和稳定,为驾驶员提 供了更好的操控性。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和创新,ABS系统在未来将继续发展,并 进一步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

ABS系统的分析及常见故障

ABS系统分析及常见故障诊断 摘要: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能防止汽车在常规制动过程中由于车轮完全包死而出现的后轴侧滑、前轮丧失转向能力等现象,汽车采用防抱死系统目的是充分利用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保证最佳的制动状态。本文着重介绍汽车ABS系统的控制方式及控制原理,主要车型的ABS系统组成、控制电路和故障检测方法。 关键词:防抱死控制方式控制原理故障检测 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能防止汽车在常规制动过程中由于车轮完全抱死而出现的后轴侧滑、前轮丧失转向能力等现象,从而充分发挥轮胎与路面间的潜在附着力,最大限度地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以提高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从而满足行车安全需要。 一、ABS系统的原理和优点 ABS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当车轮趋于抱死,及滑移率进入非稳定区时,迅速降低制动系统的压力,使车轮滑移率恢复到靠近理想滑移率的稳定区,通过自动、高频率地对制动系统压力进行调解,使车轮滑移率保持在理想滑移率附近的狭小范围内,以充分利用车轮与路面间纵向峰值附着系数和较高的横向附着系数,从而实现防止车轮抱死并获得最佳的制动性能。 (一)、滑移率对制动效能的影响 1、滑移率 汽车制动时,车轮的速度变慢,汽车车身的速度也随之降低,车轮处在机滚动有滑动的状态。为了表征车轮纵向滑移量在车轮运动中所占的比例,引入滑移率的概念,滑移率λ的定义如下: λ = V rw V- *100% 式中:V-车轮中心的纵向速度,m/s; r-车轮滚动半径,m;

w-车轮角速度,rad/s。 车轮在路面上纯滚动式,λ=0;车轮抱死时即在路面上纯滚动时,λ=100%;车轮在路面上边滚动边滑动时,0<λ<100%。λ越大,纵向滑移在车轮运动中所占的比例越大。 汽车制动效能的高低主要反映在对地面最大附着系数的利用率上,附着系数ϕ与滑移率λ的关系如图1所示。纵向附着系数ϕB随滑移率λ的增大急剧上升,并在λ=15%~30%时达最大值,若λ继续增大,纵向附着系数ϕB则逐渐减小。横向附着系数ϕ 在λ=0时为最大值,随滑移率λ的增大横向附着系数ϕS降低;当车轮抱死(及S λ=100%)时,横向附着系数ϕB几乎为零,汽车将失去应有的方向稳定性和操纵性。制动时,若能使滑移率λ保持在15%~30%之间,即达到最佳滑移率范围,便可获得最大的纵向附着系数和较大的横向附着系数,式制动处于最佳状态。 图1 附着系数φ与滑移率λ的关系 (二)、ABS的优点 ABS的优点可概括为: 1、缩短制动距离; 2、改善制动过程的方向稳定性; 3、保持制动过程的专项操纵能力; 4、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5、减轻制动时驾驶员的紧张程度。

ABS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ABS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即防抱死制动系统,是一种用于汽车制动的安全设备。它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传感器、控制单元、执行器和制动液压泵等。ABS系统通过控制车轮的制动力,可以有效地防止车轮抱死,从而提高制动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ABS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1.传感器:ABS系统中的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车轮的转速。每个车轮上都有一个传感器,它通过检测车轮的转动情况来确定制动力的大小。当车轮即将抱死时,传感器会发送信号给控制单元。 2.控制单元:ABS系统中的控制单元是系统的中枢。它接收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对制动力进行调整。当控制单元接收到传感器信号时,它会比较各个车轮之间的转速差异,并根据差异情况调整制动力的大小。 3.执行器:执行器是ABS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它负责调整制动力的大小。执行器通过改变制动液压系统中的液压力来实现对制动力的调整。当控制单元发出调整制动力的指令时,执行器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液压力,从而使制动力得到控制。 4.制动液压泵:制动液压泵负责维持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它通过提供所需的制动液压力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当执行器需要增加制动液压力时,制动液压泵会增加输出压力,当执行器需要减少制动液压力时,制动液压泵会减小输出压力。 ABS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ABS系统会自动监测车轮的转速。如果传感器检测到一些车轮的转速明显低于其他车轮,表明该车轮即将抱死。这时,控制单元便会接收到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信号信息进行处理。 控制单元首先会比较各个车轮之间的转速差异,如果差异过大,即表明有车轮即将抱死。为了避免车轮抱死,控制单元会发出相应的指令,通过执行器来调整制动力。 执行器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调整制动液压力。当车轮即将抱死时,执行器会减少制动液压力,以使制动力减小,从而避免车轮抱死。当车轮的转速恢复正常时,执行器会恢复制动液压力,保持适当的制动力。 制动液压泵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维持制动液压系统正常工作的作用。它通过提供所需的制动液压力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当执行器需要增加制动液压力时,制动液压泵会增加输出压力,当执行器需要减少制动液压力时,制动液压泵会减小输出压力。 通过以上的工作原理,ABS系统能够在制动时有效地防止车轮抱死。它可以大大提高制动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减少紧急情况下的制动距离,并大大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因此,ABS系统已成为现代汽车中不可或缺的安全设备。

ABS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

ABS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 一、制动防抱死系统的基本组成 ABS通常都由车轮转速传感器、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电子控制装置和ABS警示灯组成;在不同的ABS系统中;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往往不同;电子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和控制逻辑也可能不尽相同.. 1.车轮转速传感器 为了检测车轮的转速;在前后左右各车轮上都安装一个轮速传感器..这种布置方法被称为传感器布置方式.. 在前轮驱动汽车上;可使用3传感器方式;即在前差速器前部安装一个车轮转传感器;然后在左右后轮各安装一个车轮转速传感器.. 齿轮脉冲信号发生器装在车轮上;齿轮脉冲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脉冲数和车轮的转速成正比.. 以上传感器信号都输往电子控制装置.. 2、制动压力调节装置 一般汽车的制动系统分为三个独立的液压系统;即左前轮、右前轮和左右后轮..制动压力调节装置按照电子控制装置中电脑的指令;通过增压、保持油压、调压来调节上述三个系统4个车轮的制动油压.. 制动压力调节装置附有专用的电动泵;如果需要提高油压;驱动电动机提高油压.. 3、电子控制装置 基于各车轮传感器送来的信号;利用电子控制装置的电脑;按预先确定好的判断程序计算各车轮的制动力..根据计算结果;如果需要加大制动力;就打开进油电磁阀;如果需要解除制动就打开泄油电磁阀.. 二、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 在ABS中;每个车轮上各安置一个转速传感器;将关于各车轮转速的信号输入电子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根据各车轮转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对各个车轮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和判定并形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主要由调压电磁阀总成、电动泵总成和储液器等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通过制动管路与制动主缸和各制动轮缸相连;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受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对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进行调节.. ABS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常规制动、制动压力保持、制动压力减小和制动压力增大等阶段..在常规制动阶段;ABS并不介入制动压力控制;调压电磁阀总成中的各进液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开启状态;各出液压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关闭状态;电动泵也不通电运转;制动主缸至各制动轮缸的制动管路均处于沟通状态;而各制动轮缸至储液器的制动管路均处于封闭状态;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将随制动主缸的输出压力而变化;此时的制动过程与常规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完全相同..在制动过程中;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车轮转速信号判定有车轮趋于抱死时;ABS就进入防抱死制动压力调节过程..例如;电子控制装置判定右前轮趋于抱死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控制右前轮制动压力的进液电磁阀通电;使右前进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不再进入右前制动轮缸;此时;右前出液电磁阀仍未通电而处于关闭状态;右前制动轮缸中的制动液也不会流出;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就保持一定;而其它未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仍会随制动轮缸的制动主缸输出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如果在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保持一定时;电子控制装置判定右前轮仍然趋于抱死;电子控制装置又使右前出液电磁阀也通电而转入开启状态;右前制动轮缸中的部分制动液就会经过处于开启状态的出液电磁阀流回储液器;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减小;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将开始消除;随着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已经完全消除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右前进液电磁阀和出液电磁阀都断电;使进液电磁阀转入开启状态;使出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同时也使电动泵通电运转;向制动轮缸送制动液;由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和电动泵通电运转;向制动轮缸泵送制动液;由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和电动泵通电运转;向制动轮缸泵送制动液;由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和电动泵泵送的制动液都经过处于开启状态的右前进液电磁阀进入右前制动轮缸;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增大;右前轮又开始减速转动..ABS通过使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循环往复地经历保持—减小—增大过程;而将趋于抱死车轮的滑动率控制在峰值附着系数滑动率的附近范围内;直至汽车速度减小到很低或者制动主缸的输出压力不再使车轮趋于抱死时为止;制动压力调节循环的频率可达3~20HZ..在该ABS中对应于每一个制动轮缸各

ABS是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英文缩写

ABS是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英文缩写,中文称为防抱死制动系统。世界是最早的ABS系统是首先应用在飞机上的,后来又成为高级轿车的标准配备,现在大多数轿车都装有ABS。 一、滑移率与附着系数 1、滑移率 在汽车制动过程中,随着制动强度的增加,车轮的运动状态逐渐从滚动向抱死的拖滑变化,车轮滚动成分逐渐减少,而滑动成分逐渐增加。制动过程中车轮的运动状态一般用滑移率来说明。 滑移率是指制动时,在车轮运动中滑动成分所占的比例,用S表示。 S=(v—wr)/v×100% 式中v——车轮中心的速度(m/s) r——车轮滚动半径(m)] w——车轮角速度(rad/s) 车轮纯滚动时,S=0;纯滑动时,S+100%,边滚动边滑动时,0

abs的工作原理

abs的工作原理 标题:abs的工作原理 引言概述: 防抱死系统(ABS)是一种重要的汽车安全装置,它可以帮助驾驶员在紧急情 况下保持车辆的稳定性,避免车辆打滑或失控。ABS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监测车轮 的速度,控制制动系统,以达到最佳制动效果。下面将详细介绍ABS的工作原理。 一、传感器检测车轮速度 1.1 ABS系统通过安装在每个车轮上的传感器来监测车轮的速度。 1.2 传感器会不断地测量车轮的旋转速度,并将数据传输给ABS控制单元。 1.3 ABS控制单元会根据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判断车轮是否会出现打滑或失控 的情况。 二、控制制动系统 2.1 一旦ABS控制单元检测到车轮即将打滑或失控,它会立即采取措施来控制 制动系统。 2.2 ABS控制单元会通过阀门控制系统来调节每个车轮的制动力,使车轮保持 在最佳制动状态。 2.3 这样可以避免车轮锁死,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同时确保车辆在紧急制动情 况下有更好的制动效果。 三、实现防抱死效果 3.1 ABS系统的设计目的是防止车轮锁死,避免车辆失去方向控制。

3.2 通过及时调节制动力,ABS可以确保车轮在制动时不会打滑,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3.3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紧急制动时车辆失控的风险,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 四、适用范围和优势 4.1 ABS系统适用于各种路况和驾驶环境,尤其在湿滑或不平整路面上的制动效果更为显著。 4.2 ABS系统可以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减少制动距离,提高驾驶员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4.3 与传统的制动系统相比,ABS系统更加智能化和高效,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更快地做出反应,确保车辆的安全性。 五、结语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ABS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监测车轮速度,控制制动系统,实现防抱死效果,适用范围广泛且具有明显的优势。ABS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是现代汽车安全装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深入了解ABS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重要性。

汽车防抱死系统ABS-毕业论文

汽车防抱死系统ABS-毕业论文

浅谈汽车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14 届汽车工程系 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7年6 月21 日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概述................................ - 2 - 1.1.ABS的产生及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ABS的组成及分类 (3) 1.2.1. ABS的组成 (3) 1.2.2. ABS的分类 (4) 2.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7) 2.1.工作原理 (7) 2.2.制动过程 (7) 2.2.1. 常规制动 (7) 2.2.2. ABS工作制动 (7) 3.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故障的检测与维修 (8) 3.1.一般性检测 (8) 3.2.检测ABS的注意事项 (8) 3.3.ABS故障检测的一般步骤 (9) 3.4.ABS故障维修的一般方法 (10) 4.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1.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概述 1.1.A BS的产生及发展 ABS装置最早应用在飞机和火车上,而在汽车上的应用比较晚。铁路机车在制动时如果制动强度过大,车轮就会很容易抱死在平滑的轨道上滑行。由于车轮和轨道的摩擦,就会在车轮外圆上磨出一些小平面,小平面产生后,车轮就不能平稳地行驶,产生噪声和挣动。1908年英国工程师J. E. Francis提出了“铁路车辆车轮抱死滑动控制器”理论,但却无法将它实用化。接下来的30年中,包括Karl Wessel的“刹车力控制器”、Werner Mhl的“液压刹车安全装置”与Richard Trappe的“车轮抱死防止器”等尝试都宣告失败。在1941年出版的《汽车科技手册》中写到:“到现在为止,任何通过机械装置防止车轮抱死危险的尝试皆尚未成功,当这项装置成功的那一天,即是交通安全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可惜该书的作者恐怕没想到这一天竟还要再等30年之久。当时开发刹车防抱死装置的技术瓶颈是什么?首先该装置需要一套系统实时监测轮胎速度变化量并立即通过液压系统调整刹车压力大小,在那个没有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的年代,没有任何机械装置能够达成如此敏捷的反应!等到ABS系统的诞生露出一线曙光时,已经是半导体技术有了初步规模的1960年代早期。精于汽车电子系统的德国公司Bosch(博世)研发ABS系统的起源要追溯到1936年,当年Bosch申请“机动车辆防止刹车抱死装置”的专利。1964年(也是集成电路诞生的一年)Bosch公司再度开始ABS的研发计划,最后有了“通过电子装置控制来防止车轮抱死是可行的”结论,这是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名词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 进入90年代后,ABS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控制精度、控制功能不断完善。现在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ABS技术,ABS装置已成为汽车的必要装备。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ABS装置制造商主要有:德国博世公司(BOSCH),欧、美、日、韩国车采用最多;美国德科公司(DELCO),美国通用及韩国大宇汽车采用;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美国克莱斯勒汽车采用;还有德国戴维斯公司(TEVES)、德国瓦布科(WABCO)、美国凯尔西海斯公(KELSEYHAYES)等,这些公司的ABS产品都在广泛地应用,而且还在不断发展、更新和换代。 近年来,ABS技术在我国也正在推广和应用,1999年我国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中已把装用ABS作为强制性法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虽然汽车新技术是一门选修课,但对我们来说必须当做一门专业课来学,查阅了很多集料,也对ABS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ABS是英文Anti-lock Braking System的英文缩写。中文翻译为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它指的是:采用电子控制方式的防止车辆在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的刹车装置.可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对车轮的运动状态进行迅速、准确而又有效的控制,使车轮尽可能地处于最佳制动状况。即在汽车制动时使车轮的纵向处于附着系数的峰值,同时使其侧向也保持着较高的附着系数,从而使汽车具有良好的防侧滑能力和最短的制动距离,以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一、汽车防抱死系统源起 (ABS)的开发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期,早在1928年防抱死制动理论就被提出,在30年代机械式防抱死制动系统就开始在飞机上获得应用。由于飞机对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要求高,而ABS的价格占飞机总价格比例较小,机场的场面条件简单,尾部导轮可以精确测量机速,从而可获得正确的滑动率,实现精确控制等一系列有利条件,使ABS在飞机上的应用取得成功,普及率很快上升。进入50年代,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开始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福特(FORD)公司曾于1954年将飞机的制动系统移植在林肯(LINCOLN)轿车上;凯尔塞.海伊斯(KELSE—HAYES)公司在1957年时将称为“Automatic”的防抱死制动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防抱死制动系统确实可以在制动过程中防止汽车失去方向控制,并且能够缩短制动距离;克莱斯勒(Chrysler)公司在这一时期也对称为“Skid Control”的防抱死制动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由于这一时期的各种防抱死制动系统采用的都是机械式车轮转速传感器和机械式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为此获取的车轮转速信号不够精确,制动压力调节的适时性和精确性也难于保证,控制效果并不理想。装用ABS的轿车在光滑路面制动时确实提高了其稳定性,但在不好路面上制动,其制动距离较一般制动系的汽车长,加上ABS的体积、质量大,价格高,销路很有限。制动厂家终于在70年代中期停止了ABS汽车的生产。

汽车安全技术论文

目录 ABS汽车防抱死系统研究 (2) 一、ABS技术的发展历程 (2) 二、ABS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2.1、ABS的基本结构 (3) 2.1.1、传感器 (3) 2.1.2、控制器 (4) 2.1.3、执行器 (5) 2.2、ABS工作原理 (7) 三、防抱死系统ABS的分类 (8) 3.1.按结构分类 (8) 3.1.1 机械式ABS (8) 3.1.2 SCS型机械式防抱装置 (8) 3.1.3 机电一体化的ABS (8) 3.2.按控制方法分类 (8) 3.2.1.采用逻辑门限值控制的ABS (8) 3.2.2.采用现代控制方法 (9) 3.3、按控制通道分类 (9) 3.3.1四通道系统 (9) 3.3.2三通道系统 (9) 3.3.3 双通道系统 (9) 3.3.4 单通道系统 (9) 3.4.按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与制动主缸和制动助力器的结构关系分类 (10) 3.4.1 分离式ABS (10) 3.4.2整体式ABS (10) 四、ABS系统的检修 (10) 4.1、检修ABS的注意事项 (10) 4.2、ABS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 (11) 4.3、ABS主要部件的检修 (11) 五、ABS的使用中的问题以及其优点进行探讨 (12) 5.1、ABS的使用中的问题 (12) 5.2、ABS的四大优点 (12) 六、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13) 6.1、故障案例一: (13) 6.2、故障案例二: (13) 6.3、故障案例三: (14) 七、结束语 (15) 八、参考文献 (16) 九、Text in English (17)

ABS汽车防抱死系统研究 摘要:如今汽车行业日新月异的飞跃,汽车的制动性能是其主要性能之一,它关系到行车安全性。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改进,评价一辆车的制动性能最基本的指标是制动加速度﹑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及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已逐渐成为汽车的标准配件,本文主要介绍汽车ABS技术发展,ABS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ABS的分类,ABS系统的检修,ABS的使用中的问题以及其优点进行探讨,最后选取了日常维修工作中比较典型的几个故障案例进行评述。关键词:防抱死制动系统;刹车;故障检测;安全 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其全称是Anti-lock Brake System,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 一、ABS技术的发展历程 ABS技术是英国人霍纳摩尔1920年研制发明并申请专利, 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取得了ABS专利权。它是由装在车轮上的电磁式转速传感器和控制液压的电磁阀组成,使用开关方法对制动压力进行控制。 20世纪40年代末期,为了缩短飞机着陆时的滑行距离、防止车轮在制动时跑偏、甩尾和轮胎剧烈磨耗,飞机制动系统开始采用ABS,并很快成为飞机的标准装备。 20世纪70年代 ABS系统有了突破性发展。博世公司与奔驰公司合作研制出三通道四轮带有数字式控制器的ABS系统,并批量装于奔驰轿车上。由于微处理器的引入,使ABS系统开始具有了智能,从而奠定了ABS系统的基础和基本模式。

汽车ABS系统的原理、分类、使用

汽车ABS系统的原理、分类、使用 买车时,ABS系统已经成为必备的装备之一,但您是否真正了解ABS系统呢?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ABS系统,下面针对ABS 系统进行简单介绍: 制动性能是汽车主要性能之一,它关系到行车安全性(不过多少人买车有真正关注过这个,特别是一些小排量的车)。评价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最基本的指标是制动加速度、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及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ABS(Ant-ilock Brake System)历史: 制动力调整装置设计思想的提出在20世纪20年代末,当时有人获得了这方面的一项专利(具体是谁就不知道了)。五十年代,世界上第一台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 在1950 年问世,首先被应用在航空领域的飞机上,Knorr 公司(位于慕尼黑,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以生产制动系统著称的公司)的防抱制动装置(ABS) 开始用于火车。当时的纯机械式测试接收记录装置还不能适应汽车技术的较高要求,所以当时的车用ABS起的效果不是很好。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终于得出:

“测试车轮转数的传感器以及调节转数的控制仪是实现目标所必不可少的” 这是车用ABS系统研制的重要理论依据! 70年代,奔驰公司开始设想并在新闻界宣称要在轿车、载货车和大客车上使用电控式ABS,但尚无成熟的、大批生产的产品。1978年,奔驰公司首次在S级豪华型轿车上装用了ABS。1984年,开始在S级、SL级轿车和190E汽油喷射汽车上成批装备了ABS。从1992年10月至今,在德国,ABS已属各类轿车的基本装备。 目前,最新的ABS已发展到第5代,现今的ABS还有多方面的功能,比如: 1、电子牵引系统(ETS) 2、驱动防滑调整装置(ASR) 3、电子稳定程序(ESP) 4、辅助制动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