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

中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
中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

Chinese Food Safety Crisis Management

Food,with its essential character to human beings,food safe must be one among the most concerns in our society. Lots of food borne outbreaks and scandals reported in recent years,including melamine added infant formula,Sudan red in KFC,Nestlémilk powder with excessive iodine,Haagen-Dazs ―black workshop‖and so on,have caused tremendous doubt and reflection

on our food safety management mechanism,within which long-term regulatory functions of relevant departments,situation assessment and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y,media monitoring and control,investigation ,popularizing food safety knowledge among common people,adaptability to inter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communication and many other cross-cutting issues are involv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our food safety crisis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administration,with ―food safety‖and ―crisis management‖as starting points and introducing crisis management in management field to a long-term regulation and emergence response in food safety field,in this study,I used literature research,analytical induction,case study,expert consultation and field survey and so on to detect our deficiencies in food safety crisis management,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food safety related cases home and abroad,then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with the hope to further improve our food safety crisis management.

The first two parts of this article are to define related concepts,introducing crisis management theories and how to apply these theories to food safety crisis management. Conclusions drawn from studying our food safety crisis management status quo are as below:a crisis response system from national to local levels has basically formed,including major food safety emergency headquarters from nation to local wide,daily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experts Advisory Committee,but our segmented regulation pattern may still offset these efforts. China has initially formed emergency reporting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s,but has not yet formed an independent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or forecasting and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plus,emergency plans need to be more operable and pragmatic. Legislation and law enforcement are being improved gradually,but food safety standards and food safety testing need strengthening,together with prevention and tracing technology; risk communication gain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ough,still remains a weak point. The third part is to review and analyze domestic case study of Sanlu milk powder scandal and turbot fish event. Sanlu milk powder scandal exposed absent governmental regulation,scattered and uncoordinated regulators and poor inspection and quality standards system. The success of turbot even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risk analysis. It tells that food safety assessment must be scientific and risk management decisions,while making,must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our social and national conditions ,risk communication channels should be unified,content easy to understand.The fourth part is about food safety management in United States. The U.S.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based on a robust and flexible federal and

local legal system and highly

industrial discipline. Federal,state and local departments complement each other; co-manage food

safety in the United States,with open and transparent information,clear and full accountability,risk-based food safety analytical methods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efficient food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s,orderly food borne outbreak investigation system as well as food recall system. To better deal with the emerging challenges in the field of food safety,the United States also makes significant change of its food safety regulatory system,including enacting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initiating Federal Food Safety Working Group as coordination centre responsible directly to the President.

The fifth section reviews "the tainted spinach events" and "Salmonella contaminated peanut butter event‖in the US. In dealing with the poisoned spinach,the US set us a good example of its emergency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characterized by unified management,territorial-based and hierarchical response,meanwhile provides us reference of reducing food safety risks and effectively responding to food safety crises ,including regulating production standards ,encouraging regional marketing agreement,enhancing the study of food safety standards,improving traceability system ,wel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he mass media. Salmonella contamination peanut butter event,on the other hand,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astrict food recall system and food prod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The last part presents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China's food safety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First of all,overall leadership in food safety coordin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should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Second,early crisis warning

mechanism should be built through diverse channels(including real-time monitoring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edia,researching professional literature,detecting the potential risk in advance,analyzing historical data of early warning system,identifying risk variation,information sharing among different regulators,introducing third-party accreditation,risk sourcing from lists of

restricted import,improving reward systems,etc.); the quality of practitioners need to be improved,morally and technologically; establish post evaluation mechanism; play the role of food safety expert database in a real sense. Finally,strengthen risk communication skills; establish a unified nationwide food certification traceability system covering the whole process from farm to table; strict punitive system a sounding food recall system and relevant operating system.

3

中文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们每日都不可缺少的,因而食品安全必定是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媒体相继报道了大量食品安全事件,包括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肯德基的苏丹红、雀巢奶粉的碘超标、哈根达斯的“黑作坊”事件等,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本论文第一、二部分阐述相关概念,介绍管理学中的危机管理理论以及如何将这一理论应用到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研究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第三部分对“三鹿奶粉事件”、“多宝鱼事件”和“瘦肉精事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总结了上述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应对中的经验和教训。

第四部分分析了美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第五部分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体系完善的对策。

亮点: 首先,在组织体系建设方面提出增强食品安全协调机构的整体领导作用;扩大非政府组织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第二,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机制建设方面,提出建立多渠道的危机预警机制,最后,在保障措施建设方面,提出加强食品安全危机的风险交流能力.

肯德基食品安全危机应对措施分析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危机不断,阜阳奶粉事件、雀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危机事件频频见诸媒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给中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不利.当前,我国多数食品企业危机管理能力较低,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处置不当,轻则公司信誉受损,严重的破产倒闭。因此,本文特选取肯德基在“苏丹红”事件和“药鸡门”事件进行分析,总结食品企业危机处理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得出一般结论,对于提高我国食品企业危机管理能力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肯德基食品安全危机案例回顾 (一)“苏丹红事件" 2005年3月17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等媒体在头版头条,大篇幅刊登了关于肯德基致歉的相关报道。其他许多媒体也对肯德基勇于认错的态度表示赞赏。19日,肯德基连续向媒体发布了4篇声明,介绍“涉红”产品的检查及处理情况。百胜餐饮集团总裁苏敬轼发布了调查苏丹红的路径图,北京朝阳区肯德基万惠店抽查发现香辣鸡翅、香辣鸡腿汉堡、劲爆鸡米花三种产品含苏丹红———北京的这三种产品停售.3月23日,肯德基在全国恢复了被停产品的销售。28日百胜餐饮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苏敬轼现场品尝肯德基食品.百胜集团表示决定采取中国餐饮行业史无前例的措施确保食品安全。4月6日,肯德基主动配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和《每周质量报告》等栏目的采访,记者的关注焦点已由肯德基“涉红”转变为对原料和生产链的全方位追踪. (二)“药鸡门事件" 2012年11月下旬,肯德基的原料供应商之一山西粟海集团被媒体曝光养殖45天的“速成鸡”,引发对原料鸡过量用药的质疑。但随后,粟海集团所在的山西省农业厅对该工厂进行核查后澄清,粟海集团使用的饲料、兽药均符合国家规定。此后,央视暗访山东多地养殖场,曝光其违规在饲料里添加多种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的行为.其中涉嫌违规用药的六和公司亦为肯德基的原料供应商.据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此前的通报,2010—2011年,百胜集团共自检山东六和集团鸡类产品19批次,其中有8批次产品抗生素残留不合格;但肯德基并未停止与其合作。 2013年1月10日就旗下企业肯德基被曝使用“速生鸡”作原料,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苏敬轼向中国公众道歉。 二、肯德基食品安全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侥幸心理.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doc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 发布日期:2010-10-09 来源:食品伙伴网浏览次数:1063 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良性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提出的食品安全良性发展对策对食品安全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马长路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102442) 【作者简介】马长路(1978- ),男,黑龙江佳木斯市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食品质量安全控制 【摘要】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良性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提出的食品安全良性发展对策对食品安全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原因分析;发展对策;HACCP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一个遍及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直接关系人类的健康生存,而且还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 。 近年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日本的大肠杆菌O157流行事件,涉及44个地区,病人逾万人;英国的疯牛病事件,引起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恐慌;二恶英事件使数十个国家禁止从比利时、荷兰、德国、法国进口鸡、猪、牛肉和蛋、奶等制品[2]。。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仅以2005年为例,苏丹红食品遭到封杀;全国严查孔雀石绿;雀巢奶粉碘超标;广东凉果被逐出京;光明“回奶”事件;深圳黑作坊生产哈根达斯;薯条致癌等等,都令国人“谈食色变”,可见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一、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 (一)主要的微生物及寄生虫污染 微生物危害是目前食品安全最大的危害, 也是食源性疾病的最大祸根[3]。食品在生产、包装、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用病畜、病禽制成的食品,导致大量的细菌、霉菌、寄生虫滋生,

食品行业危机管理

食品企业危机管理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近几年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等等,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企业来说,当碰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如何来妥善处理则成为每个食品企业索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我主要是通过理论的运用和实证分析、综合运用了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针对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从前期预防、危机处理、后期营销三个方面对企业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个较完整的解决方案。 一、背景 2011年3月5日,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将我国最大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卷入“瘦肉精”漩涡之中。报道声称,河南孟州等地采用违禁动物用药“瘦肉精”饲养的有毒猪,流入了双汇集团下属子公司济源双汇。消息一出,社会各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食品安全危机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双汇在十余天内遭受了惨重损失,股票跌停,销售额锐减十多亿元。此外,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估算,瘦肉精检测费用增加,大量超市、零售店下架双汇冷鲜肉和火腿肠等肉制品,一些双汇加盟店也“改旗易帜”,脱离双汇的销售体系,知名食品企业双汇集团顿时陷入风雨飘摇。 “瘦肉精”事件爆发后,被双汇人引以为豪的“十八道检测”遭到了外界的一致质疑和嘲笑。号称“一滴瘦肉精掉进西湖都能检测出的双汇”,如今“十八道检测”却形同虚设。双汇近日将罪魁祸首推到了源头的猪农身上,但令人费解的是,对源头猪质量的检验为何可以轻易让问题猪过关,到底是检验技术出了问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调查分析报告 现状分析: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国外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 中国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研究历史悠久。早在上古时代,便有神农氏遍百草,测试毒性。其中有毒的,纷纷被各大江湖门派所亲睐;无毒味美的,便成为百姓人家的盘中餐;无毒味不美的,可能就被制成中药了吧。 炎帝乃神农氏后裔(一说炎帝就是神农氏),中华民族又是炎黄子孙,因此可以认为,勇于品尝各种有毒食品,是我们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而这种传统,在当下得到了极大的继承和发扬。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责任重于泰山。但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大头娃娃”、“毒大米”、“毒奶粉”、“雪碧汞毒门”、“染色馒头”、“瘦肉精”、“皮鞋制酸奶、胶囊”等事件的频发,让消费者陷入了极度的不安。为了更好的配合国家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推广,提高广大民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更多发生,保护自身身心健康安全,我们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食品安全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现状: 1.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使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在农业生产中,一些菜农、果农为了增收往往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来喷洒蔬菜、水果,这直接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超标,这样的蔬菜、水果被消费者食用后肯定会带来身体健康上的很大危害。例如,在2009年曾经有相关的组织对北京市4家大型超市销售的樱桃、甜瓜、桃子、油桃、苹果5种水果进行抽查,结果一共检测出了17种农药,甚至有的农药是法律已经禁止使用的农药,可见某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多么不容忽视。 2.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一些黑心肠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受金钱的驱使,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往往违规使用、超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甚至不惜掺加有毒有害的化学用品,主要表现在:(1)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加工食品使用的添加剂的品种及其用量,如果超量使用很可能会对人体带来危害。但是为了追逐利润,一些食品加工者却无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的保护,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例如,在面粉中添加超限量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菜中多倍超标量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为了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为使大米、饼干增亮使用矿物油;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为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一种化工原料,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还有孔雀石绿、苏丹红、三聚氰胺……像这些老百姓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出却能导致人们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化学物质到处可见,令人防不胜防,触目惊心。(2)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家禽、家畜、水产品体内。在种植业、养殖业中滥用激素和其他药物以增加产量,使水果、蔬菜、家禽家畜、水产品在短期内获得丰收、成熟。例如,带尖的西红柿,坚硬的猕猴桃、肥大的豆芽等等,都有可能是使用激素促使其长熟的结果。这种做法不仅使培育出来的产品营养价值明显降低,而且也会给食用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食品安全管理研究

食品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伴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已经被提到空前高的层次,只有从源头上完善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食品安全执法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测的技术手段,实现食品安全的全流程管理,才能从源头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地回答。 关键词:食品安全;隐患;措施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科技的发展完善,目前我们已经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目前的主要问题已经从食品的数量向食品的质量方面发展,人民群众对食品品质的追求在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前提之下,显得愈加强烈。 一、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几个问题: 1、食品生产环节存在乱用农药以及农药残留的问题,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农户普遍存在大剂量使用农药杀虫的问题,因此农产品,尤其是初级农产品在生产环节存在农药超标的问题,存留在食品中的农业残留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尤其是婴幼儿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尤其是重金属元素在婴幼儿发育过程中会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 2、食品加工环节乱用添加剂,目前随着媒体的持续报道,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部分黑心作坊为了保证食品的颜色鲜艳,味道芳香,在食品中添加了大量

的添加剂,比如之前报道的苏丹红、明矾等添加剂,保证食品的色泽的同时对食用者的身体产生了严重的摧残。 3、食品流通环节卫生状况不能保证,食品在加工流通环节由于流通环节的卫生状况较差,尤其是食品在运输和再加工环节由于卫生条件的不过关导致食品的二次污染,对食品的品质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造成食品安全领域问题的主要原因 1、食品生产环节检测手段不高,导致农业化学试剂的检测质量不高。目前我国使用的食品安全检测仪器普遍比较笨重,尤其是基层一线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只有欧美七八十年代的水平,技术检测仪器的落后导致部分化学试剂检测不出。 2、食品检测体系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对于食品安全全流程的管理从食品的源头生产到中间的加工流通一直到最后的上柜,由农业、工商、质检、药监以及商务等近十个部门在监管,大家都是各管一段,往往结果是出了问题互相推诿。 3、食品安全执法的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处罚手段不能对违法者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立法在量刑方面普遍比较轻,对违法者的处罚比较轻,因此违法者对违法成本比较轻导致违法比较普遍。 三、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几点措施 1、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工作,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的全流程和产业链管理,对食品生产、流通和交易涉及的所有环节可能出现问题纳入法律管理的范围,并且强化违法行为的量刑管理,加大对食品安全违

十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聚焦

十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聚焦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福寿螺、大闸蟹、“红心鸭蛋”、多宝鱼、三聚氰胺……接踵而至的“问题食品”事件,让人们一次次“领略”了不法生产经营者见利忘义的“黑心”,也进一步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诸多“黑洞”。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问题食品”为何屡禁难止?人们想知道:还有多少“问题食品”在不知不觉中被食用?本应环环相扣的“监管链”究竟断在哪儿?如何从源头上确保百姓的“餐桌安全”?食品安全,这4个字无疑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关注的焦点之一。 下面看看近十年来所发生过的食品安全事件: /2010年/ 1、金浩茶油致癌事件 2010年9月1日“金浩茶油致癌事件”。在舆论的压力下,金浩公司在其官方网站挂出《致广大消费者致歉信》,承认曾有9批次纯茶油产品存在苯并(a)芘超标,并表示已在今年3月和4月进行过两次全面排查和召回。湖南省质监局也表示,早在年初他们发现问题产品之后,就已经责令企业整改并召回相关产品,不过食品安全事关维稳,所以没有向公众发布。 2、“旺旺仙贝”被查出大肠菌群 2010年08月03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旺旺仙贝被查出大肠菌群。2010年第二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北京品露饮品公司桶装饮用纯净水,北京市味好美食品公司生产的米果,均因菌落总数不合格上登上黑榜,此外,宁夏“维维”牌中老年奶粉钙含量检测低于企业标出值,山东“旺旺仙贝”被查出大肠菌群。 3、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 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毒奶粉坑害百姓,更伤害了无数了本应充满欢乐、生气与希望的家庭。麦乐鸡虽然被监测,符合标准,但是仍然无法打消消费者的质疑,70%消费者选择拒绝“麦乐鸡”。上述事件爆出的相关部门监管死角与食品标准的漏洞值得深思,这也给智能建筑行业提了个醒儿--需要加强监管,补充标准漏洞。 4、麦乐鸡“聚二甲基硅氧烷”事件 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5、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摘要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 们赖以生存的物品,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而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我国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 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关键字解决对策食品安全现状 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一. 如今,关于问题食品的报道在各种媒体上比比皆是。一些添加有有害物质的伪劣奶粉使得许多婴儿身心受到伤害。皮革奶、染色馒头、有毒大米、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等等,有的食品采用不法手段制假造假而成。剧毒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误用、滥用;各种工业、环境污染物的存在;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种病原体的污染;有害生物和疫病多次发现;生物技术和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可能的负面效应;周边国家疫情的频繁发生;根据调查显示,居民在食品安全方面最担心的问题突出的前三位是:担心“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占88%居首位;担心“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问题(如防腐剂、色素)”及“病死牲畜问题”的各占48%,并列第二位;担心“非食用油(地沟油、泔水油、垃圾油)”的占40%,居第三位。此外,食物中毒问题、食品过期变质问题、散装食品卫生问题、猪肉质量问题、使用转基因原料标签中不予说明的问题也为一部分居民所担心。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原因 (一)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 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二)经营者素质不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 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思想严重,不注重食品质量;有的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很少去注意商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及合格证等内容,因为他们只在乎价格,很少考虑其它因素;而有些消费者在消费时,受个人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约,首先考虑的也是价格因素,忽视产品的内在品质,即便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新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研究(新版) 摘要: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们健康的重大问题,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基础。自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食品加工企业管理逐渐与国际上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接轨,建立起了符合中国企业自身特点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本文对食品企业在运行食品安全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中国食品企业的具体状况,提出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一些改进措施与建议,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策 Abstract:Foodsafetyisanimportanceissueinvolvingthepubliche

alth.Andfoodsafetymanagementsystemisthebasisoffoodsafetyma nagement.SinceChina'saccessingtotheWTO,themanagementoffood processenterpriseinChinawasinlinewithinternationaladvanced foodsafetymanagementsystem.Afoodsafetymanagementsystemwith thecharacterofChinesespecialenterpriswasdeveloped.Themaine xistingproblemwithenterpriserunningfoodsafetymanagementsys temwereanalyzedinthisarticle,andimprovementactionandsugges tiontoimprovethevalidityofrunningthesystemareproposed,whic hgivessomeguidanceandinstructiontodevelopandrunthefoodsafe tysystem. Keywords:foodsafety,managementsystem,suggestion 自中国加入WTO后的近十年中,中国的食品加工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了国际市场,与国际上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接轨,尤其是经历了国内外各种质量认证、各种层次的国内外的政府及官方的检查后,食品企业已基本形成我国食品企业实际情况与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逐渐转型为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食品加工企业。质量控制

2009-2011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大全

1999年食品安全事件 1999年8月9日,广东省肇庆市681人因食用掺有液体石蜡的食用油中毒。这是1999年9月底之前中毒人数最多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2000年食品安全事件 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2001年食品安全事件 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万方”牌豆奶后,6362名学生集体中毒。至今,仍有多名饮用豆奶的学生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中3名学生患上白血病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的西瓜子掺了矿物油。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用剧毒氰化物毒杀的“毒狗肉”长期不断地从江西、湖南等地流入广东韶关、河源、深圳、珠海、广州等地。3月至9月,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 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2002年食品安全事件6月21日,金华市卫生局查获9.5吨的假白糖。样品中蔗糖成分仅占30%,硫酸镁成分占30%。 长春市卫生局在位于南关区东岭南街查处一处用牛血和化工原料加工假“鸭血”的黑窝点,制造假“鸭血”的化工原料一般为建筑或化工用品。 8月16日,漯河市源汇区内陆农贸公司糖蜜加工厂以白糖水加化学试剂盐酸生产假蜂蜜。长春市卫生局调查发现,“荔枝保鲜剂”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磷酸根成分。 2003年食品安全事件 1月11日,烟台开发区卫生执法人员在舒家市场发现有几家批发商在经营染色五香花生米。开发区3家此类产品加工厂违法使用一种叫“桃红”的工业用染料浸泡花生进行染色。 从7月上旬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浙江省卫生监督部门查获了从嘉兴等地流出的48吨含有剧毒氰化物的“毒狗肉”。 12月,广东省一些海鲜加工厂使用双氧水浸泡鱼翅。 金华市的三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 12月14日,媒体披露苍南县一批企业在生产“乡吧佬”等卤制食品添加有毒化工原料——工业橙。 12月,杭州市场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不法经营者采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对海带进行泡、染加工。 2004年食品安全事件 3月13日,沈阳卫生监督所查处了满满7卡车二氧化硫残留超标近200倍的黄花菜,共计24.5吨,来自祁东,部分来自陕西、福建等地。 4月30日安徽省阜阳市,由于被喂食几乎完全没有营养的劣质奶粉,13名婴儿夭折,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5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的一期“龙口粉丝掺假有术”节目揭露,部分正规粉丝生产商为降低成本,在生产中掺入粟米淀粉,并加入了有致癌成分的碳酸氢铵化肥、氨水用于增白。 5月9日,四川成都新繁、彭州个别生产泡菜的企业使用了敌敌畏、工业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生产泡菜。2005年食品安全事件 2月,在英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发现了被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色素。不到1个月,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 4月湖南省卫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标识名称为“正蒙牌黄金搭档婴儿奶粉”的产品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符合有关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已导致当地一名婴儿接受入院治疗并诊断为营养不良。 5月底,浙江省工商局公布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20040921批次碘含量超标。 7月25日,新产薯片冒怪味,调查发现食品包装袋残留苯超标,质监部门历年来对食品包装袋抽查的合格率仅半数左右,其中有的奶粉袋居然苯超标10倍。

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

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们每日都不可缺少的,因而食品安全必定是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媒体相继报道了大量食品安全事件,包括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肯德基的苏丹红、雀巢奶粉的碘超标、哈根达斯的“黑作坊”事件等,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由此引发了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大量的质疑和反思。其中牵涉到相关职能部门的长效监管职能、事态评估及应急反应能力、媒体监督与管控、事件责任追查、民众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衔接与沟通等多方面相互交叉的问题,且这些问题均须在短时间内以积极、高效、科学、负责任的方式体现出工作效果,这引发了我们对建立、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体系的思考。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如何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能力。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调研法、分析归纳法、典型案例研究、专家咨询和现场调研等方法,以社会管理作为基础视角,从“食品安全”和“危机管理”两个概念为出发点,将管理学领域中的危机管理理念引入食品安全的长效管理和应急机制建设中。查找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不足,系统分析国内外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案例,总结其经验,针对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方式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体系。本论文第一、二部分阐述相关概念,介绍管理学中的危机管理理论以及如何将这一理论应用到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 研究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组织体系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危机应对体系,但是分段监管的模式导致危机预防管理失效。工作机制建设方面,我国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建成;独立的危机调查机制和食品召回体制尚未形成;风险交流越来越得到重视,但依然是薄弱环节。保障措施方面,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从国家到地方,溯源体系建设普遍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标准及制定流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都亟待加强;另外,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相应的危机应急预案,但其可操作性仍有待完善。第三部分对“三鹿奶粉事件”、“多宝鱼事件”和“瘦肉精事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总结了上述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应对中的经验和教训。 其中“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政府监管缺位,监管机构分散、不协调,检验

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其发展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重,食品中毒、假冒伪劣、出口受阻等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危害和影响十分恶劣,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声誉和经济利益。因此,探索、完善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管理体制 【正文】: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恶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根据我目前搜集的资料显示,中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分为如下几类:(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和生化学污染素主要包括农物毒素。(1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

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研究进展

7 吴顺华,王国荃,刘开泰.砷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 学医学地理分册,2002,23(4):145-160. 8 Paoletti P,Neyton J.NM DA receptor subunits:function and phar macology[J].Cur Opin Pharmacol,2006,4:39-47. 9 Liu LD,Tak PW ,M ario FP,et al.Role of NNM DA receptor sub types in governing the direction of h i ppocampal synaptic plasticity [J].Science,2004,304:1021-1023.收稿日期:2008 04 13 (宋艳萍编辑 孔繁学校对)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6JC630013) 作者单位:1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地面机械仿生技术教 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5;2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中心;3 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医院 作者简介:白丽(1978-),女,山西曲沃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 食品安全管理。 文章编号:1001 0580(2008)12 1485 02 中图分类号:R 155 文献标志码:A !综 述? 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研究进展* 白丽1,巩顺龙2,赵岸松3 食品安全是保护人类健康、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集中在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的食品安全行为3个领域,是近20年来国外的研究热点,国内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部分研究框架和方法借鉴了国外经验。为了促进国内对食品安全领域的深入研究,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效率,本文对国内外在食品安全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企业食品安全行为研究 1 1 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为动机研究 此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企业食品安全行为的动机被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大类,内部动机主要与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企业利润相关联,而外部动机则与交易成本相关联 1 。 1 1 1 不同国家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为动机比较 不同国家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为的动机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英国食品企业提高食品安全的动机主要出于恢复消费者信任的危机管理,而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食品企业提高食品安全的驱动力则主要来自于国外,其提高食品安全的动机在于维持和扩大出口市场 2 ,而发展中国家的生产企业则将加强食品安全作为提高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策略 3 。 1 1 2 不同类型企业食品安全行为动机的差异性 不同类型企业提高食品安全的动机不同,大型企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主要是出于内部原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小型企业则主要是受外力驱动,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或者为了服从管制法规和政策的要求 4 。大型企业通过采用非强制性的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获得领跑优势,中型企业主要通过游说政府制定与其出口国市场标准相接近的官方标准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小型企业则主要是联合公众和非营利性机构制定符合其利益要求的质量分级标准及体系 5 。 1 2 企业食品安全认证效益的测度研究 虽然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 CCP)体系可能降低产品召回率,节约时间和资源,但是管制机构并未向企业提供令人信服的研究证据证明这些收益,因此,政府应该通过研究数据向企业表明实施HACCP 体系的收益,提高企业积极性 6 。英国的有关研 究表明:认证成本不会成为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QM S)的限制因素;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生产成本向供应商转移,为中间加工商和消费者带来收益 7,8 。 近年来,借鉴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对本国企业实施HACCP 体系的成本-收益进行研究。墨西哥的M aldonado 等探讨了墨西哥肉制品加工业实施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激励、成本和收益问题 9 。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刚开展,白丽等通过实证研究了实施HA CCP 体系企业的特征,为进一步探讨企业实施HA 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动机和收益提供了基础依据 10 。王志刚等利用在全国进行的482家食品加工企业的调研资料,分析了HA CCP 认证对企业成本和收益的影响,探讨了HACCP 认证对企业经营的有效性 11 。 2 消费者食品安全行为研究 国外对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以及购买意愿的研究比较丰富 12-15 ,已从单纯的食品安全态度、食品购买决策的影响因 素等实证研究转向了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程度等综合性因素对消费者食品选购行为的影响,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抽象以制定消费者教育计划。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食品选购的影响因素等消费者行为的研究。陈国威等对南京市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提出应加强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 16 。张晓勇等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非常关注,但是他们不愿为更安全的食品支付过多的费用 17 。周应恒等提出,中国消费者最关注的食品安全信息依次为: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农药兽药等化学残留,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的使用,产地厂商以及经销商,盐糖脂肪等含量,是否使用了转基因等生物技术 18 。3 政府的食品安全管制行为研究 3 1 食品安全管制的必要性 针对政府介入食品安全管制的必要性,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见解,可被归纳为2大类:(1)从博弈与均衡的角度,认为食品安全管制政策是各方利益主体间博弈的结果。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食品安全管制政策的选择是国内外消费者、农场主、食品生产商、食品零售商、政府、纳税人等利益集团间博弈的结果,食品安全管制政策在利益集团间的不同利益需求中求得平衡 19 。(2)从政府是公众利益代理人的角度,认为食品安全管制是弥补市场管理失灵的必需手段,此类观点占据主流地位,研究最为广泛,我国

食品安全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起云剂”台湾毒饮料事件[案例正文] 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普遍用于塑胶材料的塑化剂,在台湾被确认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为非食用物质,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台湾爆发第一桩塑化剂DEHP污染饮料食品案,揭发黑心厂商的是位五十二岁的杨姓检验员,身为两个小孩的妈妈,关心食品安全而追根究底,只是没想到案情牵连如此之大。据官方透露杨女士对例行稽查的益生菌食品做检验,本来探究是否含减肥西药或安非他命,却发现气相层析仪上出现异常波状讯号。杨女士将此异常讯号与各种物质的图谱作比对,赫然发现是塑化剂DEHP特有的“指纹”,这是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物质,警觉到事情不单纯。杨女士平常粗枝大叶,做检验却很小心谨慎,她怀疑检体有可能遭到食品容器污染,于是检验益生菌的膜薄包装材料,结果薄膜是PE材质,按理来说,PE不可能溶出大量的塑化剂DEHP,研判检体未遭包材污染。根据台卫生部门食品药物检验局的检验流程,油溶性的食品检体先做薄层分析法(TLC),如果未检出,将继续用气相层析仪(GC/MS-MS)进一步检验,气相层析仪的敏感度高,可测出十亿分之一浓度(ppb)物质。杨女士三月中旬收到益生菌检体,花了两个星期验明塑化剂DEHP的正身,后来又做了定量分析,检出益生菌食品中的DEHP浓度高达六百ppm(百万分之一浓度,毫克/公斤),远远超过民众每日平均摄入量一点二九毫克。此结果非常骇人,罗吉方获得杨女士报告,翻遍岛内外文献,都不曾出现食品添加DEHP,台卫生部门决定通知检方,循线查到源头,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食品添加物"起云剂",违法掺入塑化剂DEHP。 事件本质: 起云剂常见原料是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或葵花油,祸首昱伸公司制造起云剂时偷梁换柱,用塑化剂取代成本贵5倍的棕榈油以图牟取暴利,与工业酒精勾兑、苏丹红、三聚氰胺事件类同,是极其恶劣的制假行为和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销往大陆: 目前全台至少有156家业者遭到塑化剂波及,受污染产品也扩大到近500项;台湾食品龙头企业统一集团的三种产品宝健运动饮料、芦笋汁和7-SELECT 低钠运动饮料也被查出有毒,其中有毒芦笋汁已销往大陆。台湾卫生部5月30

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三无”食品,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 2、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3、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的丙烯酰、油条中的铝残留等安全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4、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的食品标准、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5、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分为如下几类: 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和生化学污染素主要包括农物毒素。 2、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例如,沙门菌病、弧菌病、肠出血型大肠杆菌等。 3、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 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食品弄虚作假等违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法现象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三、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食品安全是一个整体的战略体系,涉及的部门较多,需要多方协调配合,才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战略体系。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问题,同时对参与国际农业乃至食品产品的贸易竞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管理权限要清晰。责权要分明 国家应从宏观上调控,由专门食品安全部门负责,实行统一认证、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分级;在政策上扶持安全食品产业的发展,同时完善市场法律法规与市场价格体系。 2、加强管理,引导健康消费 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需要多方配合,多方协调,离不开投入部门、产出部门、管理部门、技术监测部门及各社会团体的大力配合与支持。所以应加强宣传和领导,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绿色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 3、加强食品安全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的学科较多,在科研领域要加强各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建立我国科学的安全食品战略体系。 4、建立市场准入制 在我国,北京、广东、浙江等地已建立了一批面向全国的大型安全食品批发市场,所有商品需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场销售,并实行安全食品市场准入制,对不符合绿色安全要求的食品限制进入市场。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们健康的重大问题,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基础。自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食品加工企业管理逐渐与国际上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接轨,建立起了符合中国企业自身特点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本文对食品企业在运行食品安全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中国食品企业的具体状况,提出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一些改进措施与建议,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策 Abstract: Food safety is an importance issue involving the public health. And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basis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ince China’s accessing to th e WTO, the management of food process enterprise in China was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 l advanced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he c haracter of Chinese special enterpris was developed.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 with enter prise running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were analyzed in this article, and improvem ent action and suggestion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running the system are proposed, whi ch gives some guidance and instruction to develop and run the food safety system. Key words: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uggestion 自中国加入WTO后的近十年中,中国的食品加工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了国际市场,与国际上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接轨,尤其是经历了国内外各种质量认证、各种层次的国内外的政府及官方的检查后,食品企业已基本形成我国食品企业实际情况与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逐渐转型为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食品加工企业。质量控制由以前的以检验把关为主,已经转变成以全过程控制为主的质量保证模式,这是国内外的质量管理发展的道路,我国食品企业的这种转变也仅仅是顺应了国际质量体系模式转化的大气候,这也是HACCP体系的特点。但是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不断的完善,一个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体系,能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体系。 1 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体系文件形式化 食品企业现有的质量体系文件,是在各种认证与各种层次的国内外的检查中,按照体系与客户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没有与实际的生产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部分与实际生产脱节,或者虽然体系文件中有规定,但没有在实际生产中实施。食品企业还存在着体系文件照搬或借用别人的现象,或者从网上下载范本,只为了应付认证或检查的需要,为了企业的质量管理目的性不强,普遍存在着质量体系文件形式化现象。 而真正针对实际的生产管理而规定质量管理制度,虽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较好的实施,但没有很好地与体系融合在一起,比较孤立,因此,不能保证能够得到持继改进与完善 1.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执行不到位 由于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形式化,操作性不强的特点而导致体系文件没有在食品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得到良好的运行,体系文件没有认真的执行,因此也就没有从根本上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