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导学案(第一课时)1

大气环境导学案(第一课时)1
大气环境导学案(第一课时)1

1.天宫一号运载火箭飞行过程中将穿越地球大气的哪三层?读图分析

分组归纳2.如果我们跟随火箭升空同步测量外界气温,那么在穿越对流层和平流层时气温分别如何变化?

对流层:温度随高度_________ 而 __________ ;

平流层:温度随高度_________ 而 __________ ;

3.为什么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

知识点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阅读课本44页,完成以下问题: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三种方式。(2)完成下列表格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2 )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

(3)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自主学习对比分析小组展示

案例分析小组合作

(二)大气的保温作用

1、阅读教材44—45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是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2 )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太阳辐射呢?

(3)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是什么?(对流层大气主要吸收长波辐射)

(4 )影响大气逆辐射强弱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最大能量部分的波长愈短;物体温度愈低,辐射的最大能量部分的

波长愈长。

2、阅读教材44—45页容,读图2-25完成:

(1 )把下列词语标注在下图适当的位置。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2)据图,简述保温作用的过程。

3、专家答疑:

(1 )早春时期,为防止果树冻伤,果农往往夜间在果园熏烟,直至气温回升到受冻临界温度以上时熄灭。为什么熏烟能防止果树冻伤?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分组归纳

合作探究读图分析总结归纳

案例分析小组合作

(2)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 C,夜晚则降到-183° C,这是生活在地球

上的人类无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试用大气的作用加以解释。

小结: 总结梳理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f

反射作用

保温件用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课后探究:

现在都在提倡“低碳生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原

理。

巩固练习:

1.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2.对流层大气中对太阳辐射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 )

(A)二氧化碳和水汽(B)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

(C)臭氧和氧原子(D)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3?晴朗的天空所以呈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 )

(A)直接到达地面的蓝色光比重大

(B)空气分子使蓝色光发生散射作用

(C)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光

(D)到达地面的蓝紫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

4?大气的保温作用体现在( )

(A) CO2温室效应(B)反射作用

(C)散射作用(D)大气逆辐射作用5?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时的气温曲线是______________

⑵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 ______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 ______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秋、冬季节晴天的夜里?

课后探究:我们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目的是为了什么?简要分析其原理。

拓展延伸资料一: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

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

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

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有人主张从节电节气和循环利用' 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能尽可能接近低碳生活。

资料二: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么呢?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

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

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

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

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个人懂你,就是时时关心你;就是刻刻在乎你;就是凡事想着你。懂你的人,会想着你的冷暖,想着你的忧乐,想着你是否安好。

懂你,是心灵的一种呵护,是生命的一种温度,是彼此间的一种温馨。

因为有人懂你,你流在眼角的泪水有人擦;因为有人懂你,你欢笑时有人陪你笑;因为有人懂你,你寂寞时有人陪;因为有人懂你,你有难时有人帮;因为有人懂你,你痛苦时有人安慰。

懂你的人是你的知己,甚至比知己更知己。知己也只能是无话不说,心心相印,情同手足,休戚与共。

而懂你的人则更进一层,如若懂得,你的一个眼神,便能会意;你的一个暗示,便能心领;你任何一个神情,便会心有灵犀。

懂你的人,会对你心领神会,了如指掌,会对你的了解犹如了解自己。

懂,是世界上最温情的语言。浅浅的微笑,却包含着深深的喜欢;淡淡的祝福,却包含着浓浓的情意;短短的问候,却包含着长长的思念。

有时只说了只言片语,却胜似万语千言;有时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却能让你心间温暖如春。

懂你的人,最懂你的苦衷,最懂你的心累,最懂你的真诚,最懂你的内心世界。因为懂得,所以心相同;因为懂得,所以才心疼;因为懂得,所以才感动!

懂你,是一种深深的理解;懂你,是一种默默的喜欢;懂你,是一种暖暖的陪伴。

有一个懂你的人,真的就是一种幸福。你不会十全十美,他也不会十全十美,但两个都不完美的人却能撞出心灵的火花,却能达到无与伦比的默契,却能达成无法形容的融合,该是怎样的互懂?!

最懂你的人,也许会一直默默的陪伴在你的身边;也许会在天涯海角;但他总会在心里默默的守护你,总会在心里默默祈祷你幸福安康!

人与人之间最美是懂得,同事之间,只有互懂,才能互相理解;朋友之间,只有互懂,才能互相担待;夫妻之间,只有互懂,才能融洽度日;知己之间,只有互懂,才能长久长远;人与人之间,只有互懂,才能结识、结缘!

互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父母与子女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不孝和刁难;夫妻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争吵和硝烟;朋友同事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是非和埋怨;

官场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争斗和谗言;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愧疚和不安。其实,懂,应该是相互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 17、壶口瀑布 第一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导入: 毛主席曾说:“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李白曾在黄河壶口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壶口,两岸石壁峭立,河口狭如壶口,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泻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它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2、作者简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3.资料链接。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古已闻名,《水经注》载:“禹治水,壶口始。”明代有位诗人《壶口》一诗赞道:“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双腾虬浅直冲斗,三鼓鲸鳞敢负舟。”明代陈维藩在《壶口秋风》诗中描写到“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黄河西出昆仑,源远流长。雄伟多姿的龙门、世称“九河之蹬”的孟门山(位于龙门与壶口之间)与四时迷雾的壶口瀑布最为壮观,号称黄河三绝。壶口瀑布更以它气吞山河之势、声绝九霄之壮著称于世。 二、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合作探究 1.给加点字注音。 轧.钢()轧.账()倾轧.()迂.回()推推搡搡.() 霎.时()刹.那()潺.潺()寒噤.()怒不可遏.() 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噤若寒蝉:弥漫: 【整体感知】 3.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4.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 【自主质疑】 5.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我还有哪些内容不太理解?请写下你的困惑。 我的发现: 我的疑点: 四、精讲点拨 再读课文,深层探究。 4.作者在描写雨季和枯水期的壶口瀑布时,分别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 【品味体悟】 6.仔细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②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五、学生小结 六、达标测试 七、布置作业:

大气环境(一)教学设计

大气环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西安市车辆中学刘彩侠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必修一“大气环境”第一课时内容,即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本节既是对宇宙中的地球的承接和复习,又为后面学习大气运动奠定了基础。一切天气现象都与大气运动有关,因此,要分析天气与气候,首先就要分析大气运动,而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又是太阳辐射。通过身边实例引入新课,讲课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探究题激发学生兴趣。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为学生详细、生动的介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以及大气逆辐射的知识,为后面大气的运动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一学生记过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抽象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来说,天气现象并不陌生,就在身边。但对于天气现象的变化原因却充满了疑惑和好奇,可以说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把学生已有的、无序的知识储备调动起来,从身边的天气现象及其变化入手,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已达到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效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看图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3.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看着表格,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比较说出不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的选择性吸收。 2.学生能够借助简图说明大气的整个受热过程。 3. 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自然现象,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二)难点: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大气的保温作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导学案

育英中学13-14学年度第一学期物理教学案 课题: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课型:新授教案序号()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2、巩固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2、锻炼学生根据公式P=IU设计试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重、难点】 1、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2、分析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课前预习】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 2、实验中用到哪些测量仪器:____________。 3、尝试画出实验电路图: (1)、用____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并____接在电路 中;用____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并____接在电路中; (2)要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可以用___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应__联在电路中,在闭合开关前,它的滑片应滑到___,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电路中的电流过大,将灯泡烧坏。 【课内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一:你能对实验器材进行正确的选择吗?(灯泡上标有2.5V 的字样)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状态。 2、测额定电压是2.5伏的小灯泡的电功率时,至少要选节___干电池串联作电源。为保证实验中灯泡不被烧坏,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大不能超过___。 3、电压表的量程应选____,电流表的量程应选____ 4、在实验中,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电路中的____,从而达到改变小灯泡两端____的目的。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活动二:根据你的实验方案利用桌上的器材正确连接电路并进行实验 1、实验步骤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并设计实验的表格,电流表和电压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九年级unit1导学案

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2d 课型:听说课 学习目标: 1、我会读P1-2的单词,理解并会用以下的单词:textbook,conversation, aloud,pronunciation,sentence,patient 2、我能运用以下句子谈论学习英语的方法。(难点) 1)---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I study by working with a group. 2)---Do you have a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Yes , I do./No, I don’t. 3)---Have you study with a group?---Yes,I have./No,I don’t. 3、我通过了解正确的学习方法我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我的学习成绩。 Learning Process学习过程 Steap I目标导航,自主学习(课前完成) 读一读,记一记P1-2的单词,默读并理解1c,2c,2d的对话,根据中文写出单词或短语。(一)单词 1.教科书;课本 2. 交谈;谈话 3.大声地;出声地 4.句子 5.有耐心的;病人 (二)短语 1. 与朋友一起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 2. 制作单词卡___________________ 3. 向老师求助___________________ 4. 听磁带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课本___________________ 6. 向某人要某物___________________ 7. 为考试而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 8. 与某人交谈___________________ 9. 大声朗读___________________ 10. 练习(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 11 .口语表达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 12. 英语口语___________________ 13. 太......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 14. 完成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 15.不得不做___________________ 16. 作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 17. 抓住主要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 18. 逐字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 20. 对某人有耐心___________________ StepⅡ合作探究,展示提升(20分钟) Task 1、短语过关:对子就关于英语学习方法的短语中英互译 Task 2、听力过关:按课本完成1b,2a,2b的听力。 Task 3、编写对话:你可以借鉴1c,2c聊聊英语的学习方法 Task 4、朗读2d,画出对话中提到的学习方法,并回答下列问题。 1. How does Jack? Wh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hat suggestions does Annie give to Jac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sk 5: 质疑互究: 1.by的几种用法 (1)--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By 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合作学习) (2). Annie went to Beijing __________________ (乘火车) yesterday. (3). His grandfather made a liv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 (靠卖水果) in the past. (4). The scientists have to arrive at the village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月以前). (5). Allen go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邮局) on his way to school every morning.

17课导学案(教师)

《有趣的生命时钟》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生字,理解“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段。 3.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生物节律现象、特性以及生物节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多彩的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愿望。 4.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领悟课文中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5.会用关联词“不仅……而且……”“除……还有……”“不是……而是……”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节律现象、特性的内容;揣摩课文表达顺序,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设疑。提问:在一幅海边招潮蟹图上添画一个钟面,你不觉得奇怪吗?对此你有什么猜想? 2.揭示课题。招潮蟹和时钟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了解。(板书课题:17.有趣的生命时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三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相关内容。 一读(放声读),读准音、读顺句,不好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二读(小声读),思考: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 三读(默读),边读边想,看看阅读中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准备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2.检查自读情况,交流自学成果。 (1) 出示生词: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指名读、齐读。出示带生词的句子,逐句指名读;抓“焕”字理解“精神焕发”,联系句子说说在文中的意思;说出自己对“盗窃”的理解;看图理解“大螯”。 (2)指名说说不好读的地方,指导学生练习读正确、读顺畅。 (3)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是生命时钟?指名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不做深入讨论。 (4)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物时钟?教师相机点拨:第1段抓总结概述句,第2段抓过渡句,第3~5段抓总起句(中心句)。在学生交流中,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各种构段方式。 (5)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梳理归结,用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三、结合资料,阅读第1段 1.同学们觉得“节律”不太好理解。请大家读读第1段,联系课文,揣测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指名交流后,请学生查查词典,说说词典上的意思。再请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生物节律。小结:生物节律是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种近似钟的机构,它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调节本身生理活动,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和结束。我们也俗称“生物钟”。 2.生物节律有两个关键词:时间、活动。再读第1段,列出课文所述动物、植物的活动时间表,想想作者是怎样说明什么是生物时钟的?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13:2.3思维导图 大气环境之降水——影响降水的因素

大气环境之降水——影响降水的因素1.影响降水的因素

典题在线 1.(2017·河北衡水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 (1)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2)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向风的成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为伊犁河谷被誉为“中国天府”、“西域湿岛”。 材料二下图为新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单位:毫米),伊犁河谷地区地形分布示意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形区的降水量比周围______(多或少),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简要分析伊犁河谷地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 3.(2018·山东聊城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以来,雅安便有“雨城”“华西雨屏”之称。图甲示意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年降水量,图乙示意雅安月降水量和月降水日数分布。

图甲 图乙 (1)描述该地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雅安有“雨城”之称的原因。 (3)说明雅安降水季节变化对秋季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解题必备 1.影响降水的因素

2.降水形成条件 3.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链接拓展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1)夏季,副热带高压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丰沛的降水。 (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在华南;6月份副高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此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北进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10月份,雨带退出大陆。 (3)夏季风强弱带来的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分析成因分析方法: (1)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方法 (2)降水差异的成因分析方法 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①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例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40°~60°大陆西岸降水多。

九年级上册《测量电功率》学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测量电功率》学案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lesson plan for measuring electric power in Volume I of grade 9

九年级上册《测量电功率》学案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3、巩固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畏艰难、勇于探究的精神,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 、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理解; 3、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1、实验方案的制定。 2、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学生用器材:干电池若干、2.5v和3.8v小灯泡,灯座,开关,学生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共8组,其中2.5v的4组,3.8v的4组)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怎样测量电功率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电功率?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电功率的公式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17课壶口瀑布

三、探究文本、体会情感 1.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2.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五、拓展思考学习完课文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和感悟? 六、课堂小结: 七、实践天地 本课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作者借助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着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了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请仿照课文,自选景物,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八、布置作业: 1.发挥想象,将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改写为一篇游记。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不少于500字。 2.完成《随堂同步练习》118——122页内容。

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二、(三)文体常识 1.游记 2.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四)壶口瀑布简介: 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消除文字隔膜。 1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告诫(jiè)推搡(sǎng)霎时(shà)驰骋(chí chěnɡ)漩涡(xuán wō)寒噤(jìn)迂回(yū)汩汩(gǔ)湿漉漉( lù)铸就(zhù)出轧(zhá)雾霭(ǎi)潺潺(chán )弥漫(mí)刹那(chà)震耳欲聋(lónɡ)前呼后拥( yōnɡ)怒不可遏(è)挟而不服(xié)3.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寒战。因受冷或受凉而身体颤动。 出轧:从轧钢机里出来。 驰骋:奔跑霎时:极短时间。 迂回:回旋,环绕。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潺: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多形容随从多,排场大。 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和浩大的声势。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推推搡搡:形容连续不断地推。搡:猛推。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导学案及答案

17、《奇妙的克隆》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培养严谨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培养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习惯。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搜集作者及关于克隆知识的资料。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囊.胚期()蟾蜍 ..()蝌.蚪()鄞.县()性腺.()胰蛋白酶.()分泌.()濒.临()孵.化()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繁衍:濒临: 神通广大:拍案叫绝: 相安无事:难能可贵: 课堂探究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课文的有关介绍,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3、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4、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5、“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6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 当堂检测 一、辩论会 克隆猴的成功意味着克隆人本身没有技术障碍,于是就有一位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大胆的提出了克隆人的设想,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我们来一场小辩论好不好?注意辩论的要求。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语言要简明扼要,要针锋相对。 二、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分泌(mì) 渗透(sèn) 胚胎(pēi) B.两栖(xī) 乳腺(xiàn) 哺乳(bǔ) C.脊椎(jǐ) 爪蟾(chán) 濒临(bīn) D.草莓(méi) 繁衍(yǎn) 匍匐茎(jìng)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假想)

大气环境导学案

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2.理解不同受力条件下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各种示意图,说明大气运动状况 2.能运用所学的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大气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理解,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重点难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分析 【教学设计】 知识回顾 1.什么是气压?气压是指大气的压强。 2.如何确定某点的气压? 某点的气压就是该点至大气上界的单位面积上 空气柱的重量。 思考:右图中A、B两点谁的气压高? 答案:B点的气压高 规律总结: 同一地区,近地面气压总是比高空高。 探究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总结: 1.受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相应的高空则形成高气压; 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相应的高空则形成低气压。2.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3.无论是高空还是近地面,同一水平面上,总是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弯曲,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弯曲。

学法指导:等压面弯曲的规律可速记为空气受热膨胀的地方,等压面也膨胀。 总结: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课堂达标一 右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 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 高的是④, 气压最低的是⑤。 (2)A、B两地受热的是 B 地, 空气膨胀上升; 冷却的是 A 地, 空气冷却下沉。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 环流。(略) 活动: 沿海一农民说:一般白天感到空气潮湿,夜晚感到比较干燥,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实例1:海陆风实例2:城市热岛效应 探究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1.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地面摩擦力 风向:斜穿等压线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导学案

课题: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导学案 序号:11 姓名 班级 一、学习目标 1. 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认识小灯泡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 3.知道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 二、学习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三、快乐准备 1、 电灯泡上标着“220 60”的字样, “220”表示电灯的 ,“25”表示 电灯的 。 2、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3、一盏灯两端的电压是2V ,通过的电流是0.3A ,它的电功率是 。 4、由上面的公式可知:用 测出小灯泡两端的 ,用 测出流过小灯泡的 ,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个方法称为 法。 四、探究新知 1、伏安法测电功率 (1)实验原理: 。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灯泡两端的 和通过小灯泡的 。 (3)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 和 。 (4)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合作探究: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W 灯泡的亮度 1 3.8(2.5) 2 4.5(3) 3 2.5(1) 实额实 P 额,小灯泡 发光;(2)当U 实〉U 额时, P 实 P 额;小灯泡的亮度 ; (3)当U 实〈U 额时, P 实 P 额;小灯泡的亮度 。 (4)小灯泡只有在 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 五、达标检测 1.在做“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时, (1)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3.8V ,额定功率小于2W ,如图1所示,请你在实物图上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好(要求正确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图1 (2)在正确连接电路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A ,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W 。 2、电动吹风机标有“220V 1100W ”字样,正常工作10min ,消耗电能 J ,它的电阻为 Ω。标有“220V 2000W ”字样的电热水壶正常工作3min ,消耗电能 KW ·h 。 + C P D A B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答案不全)-最新学习文档

第 1 页 【学习目标】 1. 概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掌握尼克松访华 和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2. 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及代表性的外交成就。 【学习重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全方位外交。 【学习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自主导学】(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第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1)原因:随着中国_______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过程:①1971年7月,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②1972年,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_______;③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全方位外交 1.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_______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举措:(1)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 。 (2)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___多个国家建交,参加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3)多次举办各种国际会议。中国举办首届“______”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3.格局:形成全方位、_______、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_______、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合作探究】 1.结合课本探讨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提示: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等) 2. 材料一:“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冷战的色彩越来越浓,世界战略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1)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发展。美苏争霸进入“苏攻美守”的阶段。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2)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珍宝岛事件”使中苏关系恶化。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苏联对中国造成极大威胁。 分组讨论: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 (提示:从美国来讲,1.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2.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打中国牌牵制苏联;3.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从中国来说,1.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2.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3.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概括: 3.通过本课的学习归纳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达标测试】 A 卷 1.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后,美国代表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代表们“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原因是( ) A .中日关系正常化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下列事件与时间一一对应正确的是 ( ) ①周恩来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中日正式建交 A .1971年、1972年、1979年、1955年 B .1955年、1971年、1972年、1979年 C .1955年、1971年、1979年、1972年 D .1955年、1972年、1971年、1979年 B 卷 3. 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 A. 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B. 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C.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D. 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拓展提升】 材料一 1971年……乔冠华在联合国大会上获知……消息的那一瞬,情不自禁地仰天大笑。这是中国人豪迈的笑,也是让全世界震撼的笑。当时西方几乎所有有影响的报纸,都刊登了乔冠华仰天大笑的这张照片。有报道夸张地说,“乔的笑”把日内瓦大厅的玻璃都震碎了。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乔冠华这一世纪之笑,仍然散发着强大的感染力。 (1)令身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如此开心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中共十四大后,中美关系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合作迅猛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2年,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中美关系的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关系与改革开放之间的联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的不断发展。 材料三 分歧不应该成为中美合作的绊脚石。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表示,面对经济增长乏力、地区冲突不断、全球变暖加剧等一系列挑战,中美两个大国加强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合作应对挑战”应该是未来两国关系的关键词。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相互尊重、支持、合作;互不干涉内政;中国发展壮大,立足于世界舞台等。(言之成理即可)

测量电功率学案教案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学习目标 1.经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过程,体会根据原理设计实验的方法。 2.体验实际功率跟实际电压的关系,领悟用电器正常工作的条件。 3.会用电能表测算家用电器的功率。 课前准备 复习课本P74页实验:测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1.说明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画出电路图。 3.怎样正确地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 4.连接电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检查你连接的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活动1:怎样知道用电器的电功率 说出你有哪些办法 1. 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 。 活动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提出问题 如果给你额定电压分别为和的小灯泡各一只,你能测出它们的电功率吗说明: 从生活走向物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用一个活动复习并引入新课 说明: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是九年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思考、讨论: ①用 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用 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根据 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功率。 ②你能画出测量的电路图吗 ③连接电路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根据灯泡是否发光,电流 表、电压表检查你连接的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 ④怎样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⑴额定电压为的小灯泡 ⑵额定电压为的小灯泡 级物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在实验探究中,引导学生结合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了解实验原理,知道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画出电路图,选择需要的器材,进而完善电路的设计。 指导学生利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制定出完整 的实验方案是本节的重点。引导学生与伏安法测电阻相对比,让学生明确测量的物理量,画出电路图, 伏安法测灯泡的电功率与伏安法测灯泡的电阻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都是根据公式设计实验测量物理量,所测物理量、所用器材、电路图、连接电路的方法、

最新八(下)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及答案

21.《智取生辰纲》导学案 1 一、积累与运用 2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 趱.行( ) 嗔.怒( ) 面面厮觑.( ) 这陋.( ) 朴.刀( ) 4 凭.地( ) 5 省.得( ) 兀的 6 ..( ) 聒.噪( ) 怄.( ) 2 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7 酷热端的干系寻思逞辨勾当吹嘘怨怅劈头劈恼 8 (1)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2)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9 3 辨析近义词,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10 (1)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___________( 走行跑挨)。 11 (2)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_______(走行赶跑)过去, 12 谁敢五更半夜走? 13 (3)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_________(直下通)流,都叹气吹嘘…… 14 (4)却才见你们________(看探窥)望,惟恐是歹人,因此赶来看一看。 15 4 试品评下列人物的语言。 16 (1)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 17 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 18 19 20 21 (2)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军官见了 22

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23 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24 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25 26 27 28 29 30 31 二、思考领悟 3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33 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 34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35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36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看见了,便问那37 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38 子道:“挑出村里卖。”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众军商量道:39 “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40 么?”众军道:“买碗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41 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理会42 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43 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44 没气力的话来!” 45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46 “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47 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48

七年级历史第十七课导学案

第十七课君主集权的强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概括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等史实。 2、说出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 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说出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认识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 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自主学习: (一)、满洲的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学生阅读99-100页“导入框”及本目课文、插图等,作读书批注并思考回答: 1、努尔哈赤在历史上起了哪些作用? 2、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为什么叫作“后金”? 3、除了阿骨打之外,宋元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努尔哈赤和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4、皇太极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5、清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6、清朝为什么能够入主中原?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学生阅读100-101页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批注并思考回答: 1、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怎么设立?雍正帝和乾隆帝怎样调整中央政权机构? 2、联系102页“自由阅读卡·沈阳故宫”和100页插图(乾清宫、军机处),说说中央政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3、清政府怎样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4、根据101页“动脑筋”:“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描绘的情境有什么问题吗? 5、文字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6、温故知新:列举秦、汉、明、清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三)、组内讨论: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的措施有哪些利弊?(提示:从正反方面分析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措施的利弊;君主集权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利,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二) 一轮复习学案设计(答案)

大气环境(二)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导学案 一、三圈环流 1.大气环流的概念:具有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单圈闭合环流 (1)形成条件:地球表面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仅是受的影响。 (2)环流名称:赤道与间的闭合环流。 3.三圈环流

(1)三圈环流???? ? ①低纬环流②中纬环流 ③高纬环流 (2)七个气压带????? A 为赤道低气压带 ?? ??? 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六个风带????????? ?B 为信风带D 为中纬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4.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原因: 随季节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风带 ,冬季 。 二、季风环流 1.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气压带较 。 2.北半球 (1)特点:气压带相对 。 (2)原因:陆地面积 , 性质差异明显。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 ①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区。 ②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区。 (4)季风环流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世界最典型的。 ②的季节性移动是形成南亚夏季风的主要原因。 三、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1.控制的地区,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形成了的热带雨林气候。 2.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控制,盛行气流,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 3.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4.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地区,全年盛行西风,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小,气温适中,形成气候。 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导学案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主备人:刘美善总课时:审核:课题: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学习目标1.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 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疑问与笔记t 教学内容 一、课前回顾 ※温故知新:明朝前期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哪些? 二、预习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和目的 ⑴条件:明朝前期,国力; ⑵目的:①扩大明朝的; ②加强与的联系。 2、概况 ⑴时间:1405—1433年; ⑵次数:先后次; ⑶航海规模(第一次):人多,船艘; ⑷到达范围: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沿岸。 3、意义和影响 ⑴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和; ⑵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 ⑶是世界史上的空前壮举; ⑷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及其危害 ⑴倭寇:明朝初年,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⑵、危害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脏。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遭到巨大损失。 2、戚继光抗倭 ⑴戚继光抗倭的经过: ①16世纪中叶,戚继光受命组织抗; ②戚继光组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开赴台州抗倭; ③荡平境内的倭寇; ④赴福建、广东和共同作战,取得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⑵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②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 ④戚继光具有卓越的才能。 ⑶评价戚继光;戚继光是一位英雄。 二、展现提升 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另有,电影电视剧《戚继光》上映联播。 四、梳理巩固:『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想一想,戚家军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崇敬? 五、达标检测 1.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的皇帝是() 三一学校_七__年级___历史__学科导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