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先进材料成形技术与理论

北理工先进材料成形技术与理论
北理工先进材料成形技术与理论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理论类课程教学大纲

先进材料成形技术与理论

课程负责人:开课部门:材料学院编写时间:2006 年10 月

一、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与材料成型与加工相关的知识,如金属的凝固、塑性变形及连接,以及粉末冶

金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材料的成型技术和理论。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液态成形、连接成形、固态塑性成形、粉末冶金及成形、高

分子材料及成形、陶瓷材料及成形、复合材料及成形基本过程有全面的较深入的理解;掌握典型机

械零件制造的基本工艺,初步具备根据零件使用要求合理选择成形工艺以及根据成形工艺要求合理

设计零件结构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三、教学方式

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相结合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北理工《工作分析》题库复习资料

北理工《工作分析》FAQ(一) 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 一、工作分析是什么 工作分析的概念: 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是指全面了解、获取与工作有关的详细信息的过程,具体来说,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职务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的描述和研究过程,即制定职务说明和职务规范的系统过程。 工作分析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工作本身,即工作岗位的研究。要研究每一个工作岗位的目的,该岗位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以及它与其他岗位之间的关系等。二是人员特征即任职资格的研究。研究能胜任该项工作完成目标的任职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与资格。 二、何时做工作分析 (1)建立一个新组织 (2)由于战略的调整、业务的发展,使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发生变化,需要进行工作分析。 (3)企业由于技术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需要重新进行定岗、定员。 (4)建立制度的需要,比如绩效考核、晋升、培训的需要。 三、工作分析的作用 (1)组织管理 (2)工作设计 (3)人力资源管理 四、工作分析的意义 (1)为各项人士决策提供了基础。 (2)人尽其才 (3)人尽其职 (4)人与物的配合 (5)科学评估员工的绩效,有效激励员工 五、工作分析的原则 (1)系统原则 (2)动态原则 (3)目的原则 (4)参与原则 (5)经济原则 (6)岗位原则 (7)应用原则 一、问卷法过程: 由有关人员事先设计出一套职务分析的问卷,然后,由承担工作的员工来填写问卷,也可由工作分析人员填写。最后,对问卷进行归纳分析,写出工作职务描述。 二、职务调查问卷法的优缺点: 优点: 费用低,速度快,不会影响被调查者的工作。 调查范围广。 调查样本量大。

问卷结果适合做量化分析。 缺点: 设计调查问卷要花费时间、精力; 工作分析人员需要向员工解释问卷,降低了工作效率; 问卷由工作者自行填写,缺少交流和沟通,可能影响问卷的有效性。 三、人员导向型职位分析问卷法 简介:是一种结构严密的工作分析问卷,是目前最普遍的人员导向职务分析系统。由1972年美国普度大学提出的数量化工作分析方法。包括194个项目。 前提:人类工作的领域有某种潜在的行为结构和秩序,并且有一个优先序列的工作特点可描述这个领域。 PAQ问卷中对工作元素的六个分类: 信息输入; 思考过程; 工作产出; 人际关系; 工作环境; 其他。 四、工作导向型的职能工作分析法 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分析方法,它是美国培训与职业服务中心的研究成果,它是以员工所需发挥的功能与应尽的职责为核心。 它认为所有工作都涉及到工作执行者与数据、人、事三者的关系。因此,它的问卷也从信息、人、事三方面来展开。 一、设计问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问卷的目的必须非常清楚; 问卷尽量简介; 要考虑被调查者的素质; 如何使用调查问卷: 针对不同目的,使用不同类型的调查问卷; 如果工作分析目的是制定薪酬,则用结构化程度高的问卷; 对小企业,不必采用标准化问卷,可采用开放式问卷或定性分析法。 二、观察法概念: 工作分析人员直接到工作现场,针对特定对象的作业活动进行观察、收集、记录有关工作的内容、工作间的相互关系、人与工作的关系以及工作环境、条件等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三、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工作分析人员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 缺点:不适用于脑力劳动者以及处理紧急情况的间歇性工作,比如急救工作。

18春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1)》在线作业

------------------------------------------------------------------------------------------------------------------------------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1》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单选题)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满分 A右半部分 B左半部分 C实轴上 D虚轴上 正确:B 2.(单选题)最小相角系统闭环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满分 A奈奎斯特曲线不包围(-1,j0)点 B奈奎斯特曲线包围(-1,j0)点 C奈奎斯特曲线顺时针包围(-1,j0)点 D奈奎斯特曲线逆包围(-1,j0)点 正确:A 3.(单选题)两个或多个环节具有同一输入信号,而以各自环节输出信号代数和作为系统总输出信号,这种结构成为()。 (满分 A串联 B并联 C开环 D闭环 正确:B 4.(单选题)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当开环增益K增加时,系统() (满分 A阻尼比增大,超调量增大 B阻尼比减小,超调量增大 C阻尼比增大,超调量减小 D无阻尼自然频率减小 正确: 5.(单选题)两典型二阶系统的超调量δ%相等,则此两系统具有相同的()。 (满分 A自然频率 B相角裕度 C阻尼振荡频率 D开环增益K 正确: 6.(单选题)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满分:) A微分 B相乘 C加减 D相除 正确: 7.(单选题)状态变量具有()的特征。 (满分:)

------------------------------------------------------------------------------------------------------------------------------ A唯一性 B特征值不变性 C特征值可变 D以上均不正确 正确: 8.(单选题)频率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 (满分:) A圆 B半圆 C椭圆 D双曲线 正确: 9.(单选题)按照系统是否满足叠加原理可分为()。 (满分:) A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B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模拟系统 C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D定值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 正确: 10.(单选题)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稳态误差为常数,则此系统为()。(满分:) A0型系统 BI型系统 CII型系统 D高阶系统 正确: 11.(单选题)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值。 (满分:) A相位 B频率 C稳定裕量 D时间常数 正确: 12.(单选题)Bode图包括幅频特性图和相频特性图,横坐标均为()。 (满分:) A时间 B弧度 C角频率 D相位 正确: 13.(单选题)系统的频率特性() (满分:) A是频率的函数 B与输入幅值有关 C与输出有关 D与时间t有关 正确: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第一章 1-1 一、铸造的实质、特点与应用 铸造:将熔融的液体浇注到与零件的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冷却后获得逐渐的工艺方法。 1、铸造的实质 利用了液体的流动形成。 2、铸造的特点 A适应性大(铸件重量、合金种类、零件形状都不受限制); B成本低 C工序多,质量不稳定,废品率高 D力学性能较同样材料的锻件差。力学性能差的原因是:铸造毛胚的晶粒粗大,组织疏松,成分不均匀 3、铸造的应用 铸造毛胚主要用于受力较小,形状复杂(尤其是腔内复杂)或简单、重量较大的零件毛胚。 二、铸造工艺基础 1、铸件的凝固 (1)铸造合金的结晶结晶过程是由液态到固态晶体的转变过程。它由晶核的形成和长大两部分组成。通常情况下,铸件的结晶有如下特点: A以非均质形核为主 B以枝状晶方式生长为主。 结晶过程中,晶核数目的多少是影响晶粒度大小的重要因素,因此可通过增加晶核数目来细化晶粒。晶体生长方式决定了最终的晶体形貌,不同晶体生长方式可得到枝状晶、柱状晶、等轴晶或混合组织等。 (2)铸件的凝固方式 逐渐的凝固方式有三种类型:A逐层凝固B糊状凝固C中间凝固 2、合金的铸造性能 (1)流动性合金的流动性即为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是合金本身的性能。它反映了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但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除与流动性有关,还与外界条件如铸型性质、浇注条件和铸件结构等因素有关,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生产上改善合金的充型能力可以从一下各方面着手: A选择靠近共晶成分的趋于逐层凝固的合金,它们的流动性好; B 提高浇注温度,延长金属流动时间; C 提高充填能力 D 设置出气冒口,减少型内气体,降低金属液流动时阻力。 (2)收缩性 A 缩孔、缩松形成与铸件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的过程中。对于逐层凝固的合金由于固液两相共存区很小甚至没有,液固界面泾渭分明,已凝固区域的收缩就能顺利得到相邻液相的补充,如果最后凝固出的金属得不到液态金属的补充,就会在该处形成一个集中的缩孔。适当控制凝固顺序,让铸件按远离冒口部分最先凝固,然后朝冒口方向凝固,最后才是冒口本身的凝固(即顺序凝固方式),就把缩孔转移到最后凝固的部位——冒口中去,而去除冒口后的铸件则是所要的致密铸件。 具有宽结晶温度范围,趋于糊状凝固的合金,由于液固两相共存区很宽甚至布满整个断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简介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简介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 3、授课对象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 4、学分 3.5 5、修读期 第4学期 6、课程组负责人 彭志方教授、雷燕讲师 7、课程简介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公共主干专业课。本课程将系统、全面地介绍材料基础理论知识,诸如材料的结合键、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缺陷、材料的相结构与相图、材料的凝固、材料中的扩散,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强化、材料的亚稳态。本课程着眼于材料基本问题、从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出发,将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把握材料的共性,熟悉材料的个性。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理论,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验证理论、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本课程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为该专业学生的后续课程,如材料加工成型、材料热处理、材料的性能、工程材料学、材料测试、材料的近代研究方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提供基础。 8、实践环节学时与内容或辅助学习活动 材料科学基础综合实验1周 9、课程考核 布置课后作业,作为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卷面考试成绩占70%。 10、指定教材 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1、参考书目 [1] 物理冶金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唐仁正,1997 [2] 材料科学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赵品,谢辅洲,孙文山.,2000 [3] 材料科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潘金生等,1998 [4] 金属学,上海科技出版社,胡庚祥,钱苗根.,1980 12、网上资源

北理工20年春季《自动控制理论1 》在线作业_3.doc

1.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 ()。 A.右半部分 B.左半部分 C.实轴上 D.虚轴上 【参考答案】: B 2.最小相角系统闭环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A.奈奎斯特曲线不包围(-1,j0)点 B.奈奎斯特曲线包围(-1,j0)点 C.奈奎斯特曲线顺时针包围(-1,j0)点 D.奈奎斯特曲线逆包围(-1,j0)点 【参考答案】: A 3.两个或多个环节具有同一输入信号,而以各自环节输出信号代数和作 为系统总输出信号,这种结构成为()。 A.串联 B.并联 C.开环 D.闭环 【参考答案】: B 4.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当开环增益K增加时,系统() A.阻尼比增大,超调量增大 B.阻尼比减小,超调量增大 C.阻尼比增大,超调量减小 D.无阻尼自然频率减小 【参考答案】: B 5.两典型二阶系统的超调量δ%相等,则此两系统具有相同的()。 A.自然频率 B.相角裕度 C.阻尼振荡频率 D.开环增益K 【参考答案】: B 6.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微分 B.相乘 C.加减 D.相除

【参考答案】: C 7.状态变量具有()的特征。 A.唯一性 B.特征值不变性 C.特征值可变 D.以上均不正确 【参考答案】: B 8.频率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 A.圆 B.半圆 C.椭圆 D.双曲线 【参考答案】: A 9.按照系统是否满足叠加原理可分为()。 A.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B.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模拟系统 C.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D.定值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 【参考答案】: A 10.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稳态误差为常数,则此 系统为()。 A.0型系统 B.I型系统 C.II型系统 D.高阶系统 【参考答案】: A 11.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 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值。 A.相位 B.频率 C.稳定裕量 D.时间常数 【参考答案】: B 12.Bode图包括幅频特性图和相频特性图,横坐标均为()。 A.时间 B.弧度 C.角频率 D.相位

先进材料成型技术及理论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先进材料成形技术与理论》考试大纲 一、《先进材料成形技术及理论》课程概述 编号:MB11001 学时数:40 学分:2.5 教学方式:讲课30、研讨6、实验参观4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材料的种类繁多,其加工方法各异,近年来随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材料加工新技术不断出现。本课程将概述材料的分类及其加工方法的选择;重点介绍液态金属精密成形、金属材料塑性精确成形及金属连接成形等研究与应用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阐述材料加工中的共性与一体化技术。本课程作为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学位课,将使研究生对材料加工的新技术与新理论有个全面的了解,引导研究生在大材料学科领域进行思考与分析,为从事材料加工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材料的分类及其加工方法概述 1.1材料的分类及加工方法概述 1.2材料加工方法的选择(不同材料)及不同加工方法的精度比较(同一种材料) 1.3材料加工中的共性(与一体化)技术 1.4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液态金属精密成形理论及应用 2.1 材料液态成形的范畴及概述 2.2 消失模精密铸造原理及应用(原理、关键技术、应用实例、缺陷与防治) 2.3 Corsworth Process新技术(精密砂型铸造:锆英(砂)树脂砂型、电磁浇注、热法旧砂再生) 2.4 半固态铸造成形原理与技术(流变铸造、触变成形、注射成形) 2.5 铝、镁合金的精确成形技术(金属型铸造、压铸、反重力精密铸造、精密熔模铸造等) 2.6 特殊凝固技术(快速凝固、定向凝固、振动凝固) 2.7 金属零件的数字化铸造(铸件三维造型、工艺模拟及优化、样品铸件快速铸造、工业化生产及 其设计) 2.8 高密度粘土砂紧实机理及其成形技术(高压造型、气冲造型、静压造型) 第三章金属材料塑性精密成形工艺及理论 3.1 金属塑性成形种类与概述 3.2金属材料的超塑性及超塑成形(概念、条件、成形工艺) 3.3 复杂零件精密模锻及复杂管件的精密成形(精密模锻、复杂管件成形) 3.4 板料精密成形(精密冲裁、液压胀形、其它板料精密成型) 3.5 板料数字化成形(点(锤)渐进成形、线渐进(快速)成形、无模(面、液压缸作顶模)成形)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复习总结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 1.材料强度是指材料在达到允许的变形程度或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 应力。 2.工程上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3.弹性模量即引起单位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4.载荷超过弹性极限后,若卸载,试样的变形不能全部消失,将保留 一部分残余成形,这种不恢复的参与变形,成为塑性变形。 5.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性能称为塑性。 6.抗拉强度是试样保持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极限应力,即材料被拉断 前的最大承载能力。 7.发生塑性变形而力不增加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 8.硬度是指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其他硬物体压入的能力,是衡量金属材 料软硬程度的指标。 9.硬度是检验材料性能是否合格的基本依据之一。 10. 11.布氏硬度最硬,洛氏硬度小于布氏硬度,维氏硬度小于前面两 种硬度。 12.冲击韧性:在冲击试验中,试样上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 13.当交变载荷的值远远低于其屈服强度是发生断裂,这种现象称 为疲劳断裂。 14.疲劳度是指材料在无限多次的交变载荷作用而不会产生破坏的 最大应力。

熔点。 16.晶格:表示金属内部原子排列规律的抽象的空间格子。 晶面:晶格中各种方位的原子面。 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几何单元。 17.体心立方晶格:α-Fe 、鉻(Cr)、钼(Mo)、钨(W)。 面心立方晶格:铝(Al)、铜(Cu)、银(Ag)、镍(Ni)、金(Au)。 密排六方晶格:镁(Mg)、锌(Zn)、铍(Be)、镉(Cd)。18.点缺陷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尺寸都很小的缺陷,如:间 隙原子、置换原子、空位。 19.线缺陷是指在一个方向上尺寸较大,而在另外两个方向上尺寸 很小的缺陷,呈线状分布,其具体形式是各种类型的位错。 20.面缺陷是指在两个方向上尺寸较大,而在另一个方向上尺寸很 小的缺陷,如晶界和亚晶界。 21.原子从一种聚集状态转变成另一种规则排列的过程,称为结晶。 结晶过程由形成晶核和晶核长大两个阶段组成。 22.纯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23.实际结晶温度Tn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m的现象,称为过冷,其 差值称为过冷度ΔT,即ΔT=Tm﹣Tn。 24.同一液态金属,冷却速度愈大,过冷度也愈大。 25.浇注时,向液态金属中加入一些高熔点、溶解度的金属或合金, 当其结构与液态金属的晶体结构相似时使形核率大大提高,获得均匀细小的晶粒。这种方法称为变质处理。 26.液态金属结晶后获得具有一定晶格结构的晶体,高温状态下的 晶体,在冷却过程中晶格结构法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又称重结晶。 27.一种金属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体结构,称为同素异构性。 28.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使溶剂晶格发生畸变,导致固溶体 强度、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略有下降的下降,称为固溶强化。

重庆大学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二章(绪论+铸造成型): 1缩孔、缩松:液态金属在凝固的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因而在铸件最后凝固部位出现大而集中的孔洞,这种孔洞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 2顺序凝固:指采用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各部分,从远离冒口部分到冒口之间建立一个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实现由远离冒口的部分最先凝固再向冒口方向顺序凝固的凝固方式。3同时凝固:由顺序凝固的定义可得。 4偏析:铸件凝固后截面上不同部位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 5:宏观偏析:其成分不均匀现象表现在较大尺寸范围,也称为区域偏析。 6微观偏析:指微小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7流动性:液态金属自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 8冲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叫冲型能力。 9正偏析:当溶质的分配系数K>1的合金进行凝固时,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的浓度越低,这种成分偏析称之为正偏析。 10逆偏析:当溶质的分配系数K<1的合金进行凝固时,越是

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的浓度越高,这种成分偏析称之为逆偏析。 11:自由收缩:铸件在铸型中收缩仅受到金属表面与铸型表面的摩擦阻力时,为自由收缩。 12:受阻收缩:如果铸件在铸型中的收缩除了受到金属表面与铸型表面的摩擦阻力,还受到其他阻碍,则为受阻收缩。13:析出性气孔:溶解于熔融金属中的气体在冷却和凝固的过程中,由于溶解度的下降而从合金中析出,当铸件表面已凝固,气泡来不及排除而保留在铸件中形成的气孔。 14:反应性气孔:浇入铸型的熔融金属与铸型材料、芯撑、冷铁或熔渣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在、铸件中形成的孔洞,称为反应气孔。 15:侵入性气孔:浇注过程中熔融金属和铸型之间的热作用,使型砂和型芯中的挥发物挥发生成,以及型腔中原有的空气,在界面上超过临界值时,气体就会侵入金属液而不上浮逸出而形成的气孔。 三章(固态材料塑性成型) 1金属塑性变形: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产生预期的变形,以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2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

材料与成形技术历年试卷1

上海大学 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二)试卷A 2002.1 一、改错题(将下表不合适结构改为合适结构,并写出改进理 1.铸件 2.铸件 4.自由锻件

6.拉深件 7.手弧焊 8.点焊 9.手弧焊 10.焊接 合适的毛坯成形或连接方法。(每空1分,共16分)

8. 大口径管环缝对接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今有青铜仿古铜像须按普通人尺寸的十分之一大小进行仿形 铸造,应采用() (1) 金属型铸造 (2) 压力铸造 (3) 熔模铸造 (4) 普通砂型铸造 2. 对于高熔点合金精密铸件的成批生产,常采用() (1) 压力铸造 (2) 低压铸造 (3) 熔模铸造 (4) 金属型铸造 3. 助动车发动机缸体,材料ZL202,100万件,其毛坯成形工艺为 () (1) 低压铸造 (2) 压力铸造 (3) 离心铸造 (4) 熔模铸造 4. 下列模锻设备中最适宜进行拔长工步的是() (1) 模锻锤 (2) 机械锻压机 (3) 摩擦压力机 (4) 平锻机

5. 模锻时,当要求坯料某部分横截面减少,以增加该部分的长度时 一般选用() (1) 滚压模膛 (2) 拔长模膛 (3) 弯曲模膛 (4) 切断模膛 6. 当凸模和凹模之间间隙大于板料厚度,凸模又有圆角时,此冲压模 为() (1) 冲孔模 (2) 落料模 (3) 切断模 (4) 拉深模 7. 结构钢焊接时焊条选择的主要原则是焊缝与母材在下列哪一方面 应相等() (1) 化学成份 (2) 结晶组织 (3) 强度等级 (4) 抗腐蚀性能 8. 轿车油箱生产时既经济合理又生产效率高的焊接方法是() (1) 二氧化碳焊 (2) 点焊 (3) 缝焊 (4) 埋弧焊 9. 大批生产ABS小齿轮的成形方法应是() (1) 粉末冶金 (2) 压力铸造 (3) 注塑 (4) 机械切削 10. 最便宜的快速成形方法是() (1) FDM (2) SLA (3) LOM (4) SLS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可采用金属铸型的铸造方法有:()()()()() (1) 压力铸造 (2) 离心铸造 (3) 低压铸造 (4) 机器造型 (5) 熔模铸造 2. 为提高铸铁件的强度,尽量选用:()()()()() (1) 增大壁厚 (2) 改进结构 (3) 增设加强筋 (4) 增设补缩冒口 (5) 改善结晶条件

2009北理工材料科学基础试题

北京理工大学 二〇〇九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材料科学基础 (注: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1、 名词解释(共30分,每小题2分) 1.材料性能的各向异性 2.柱状晶 3.晶体材料的组织 4.多晶型转变 5.高分子材料的多分散性 6.螺形位错 7.负攀移 8.选分结晶 9.临界晶核尺寸(临界半径) 10.区域熔炼 11.人工时效 12.多滑移 13.霍尔-佩奇关系(Hall-petch) 14.Griffith公式 15.蠕变 二、简答题(共90分) 1.从微观角度讨论金属和聚合物材料弹性模量差别的原因。(6分) 2.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晶面。(8分) 3.bcc和hcp中的配位数分别为多少?(6分) 4.为什么一般情况下缩聚物都能结晶?(4分) 5.实验技术上列出两种观测位错的方法。(4分) 6.晶体中位错密度如何影响材料的强度?如何通过位错提高金属强度?(8分) 7.试从结构和能量的观点解释为什么扩散系数D晶界>D晶内?并比较相同材料的纳米晶扩散系数与多晶时的扩散系数大小。(8分) 8.简述二元相图中,不平衡结晶可形成那些组织结构?画图表明如何形成?(9分) 9.描述碳含量Wc=5.5%的铁碳合金缓慢冷却时的结晶过程,并计算室温时各组织的组成质量分数。(9分) 10.晶体材料从固态向气态蒸发分哪几步?(8分) 11.有两块钢,一块是只含有w C0.48%钢,另一块是含w C0.44%和w Si3.8%的钢,当把两块钢焊接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只含有C的钢的C含量反而升高了,这是什么现象?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原因。(6分) 12.马氏体相变的精确定义是什么?(4分) 13.多晶体变形的特点是什么?(4分) 14.如何解释二次再结晶中多数晶粒不长大,少数长大的现象?形

2013年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

2013年北京理工大学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材料科学基础 (注: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小题2分) 1. 弥散强化 2.肖脱基缺陷 3.晶界内吸附 4.拉弗斯相 5.扩散退火 6.共晶反应 7.奥氏体 8.临界晶核尺寸 9.柯肯达尔效应10.上坡扩散 11.屈服强度12.二次再结晶13. P型半导体14.枝晶偏析15.交滑移 二、简答题(共90分) 1.简要说明材料的结合键(金属键、离子键和共价键)如何影响熔点和密度。(6分) 2.计算bcc晶胞内的原子数。(3分) 3.高分子材料中,分子结构如何影响结晶能力?(9分) 4.在下图中,阴影面为晶体的滑移面,该晶体的ABCD面有一圆形标记,它与滑移面相交,在标记左侧有根位错线,当刃、螺型位错线从晶体左侧滑移至右侧时,画示意图表示表面的标记有什么变化?并指出相应的切应力方向。(9分)

5.划示意图表明成分过冷的概念。(8分) 6.在烧结初期和后期,扩散有何不同?(6分) 7.非均匀形核为什么比均匀形核容易?(5分) 8.碳含量5%(质量分数)的过共晶白口铁结晶后在室温下的组织是什么,其质量分数为多少?(8分) 9.比较孪晶变形在密排六方金属、体心立方金属和面心立方金属中发挥作用。(9分) 10.纯金属变形后产生强化的原因?(9分) 11.含碳量对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6分)12.影响固溶体形成主要因素?(8分) 13.高分子材料合成的主要反应类型是什么?(4分) 三、论述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1.试论述影响再结晶的因素。 2.试论述金属冷变形对性能(力学)与组织的影响。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2》在线作业1答案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2》在线作业 -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基于能量的稳定性理论是由()构建的。 A.Lyapunov B.Kalman C.Routh D.Nyquist 正确答案:A 2.引入状态反馈的目的是()。 A.配置系统的极点 B.改变系统的能控性 C.改变系统的能观性 D.使得系统能观 正确答案:A 3.齐次状态方程就是指状态方程中不考虑()的作用。 A.输入 B.输出 C.状态 D.系统 正确答案:A 4.对于单变量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就是传递函数的()。 A.零点 B.极点 C.拐点 D.死点 正确答案:B 5.齐次状态方程的解就是系统在无外力作用下由初始条件引起的()。 A.自由运动 B.强迫运动 C.离心运动 D.旋转运动 正确答案:A 6.线性系统的系数矩阵A如果是非奇异的,则系统存在()平衡点。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无穷多个 正确答案:A 7.原系统的维数是n,则全维状态观测器的维数是()。 A.2n B.n C.3n D.n-1 正确答案:A 8.能够完整的描述系统运动状态的最小个数的一组变量称为()。 A.状态变量 B.状态空间 C.状态方程 D.输出方程 正确答案:A 9.由初始状态所引起的自由运动称为状态的()。 A.零输入响应 B.零状态响应 C.输入响应 D.输出响应 正确答案:A 10.以状态变量为坐标轴所构成的空间,称为()。 A.状态变量 B.状态空间 C.状态方程 D.输出方程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由动态方程导出可约传递函数时,表明系统是()。 A.可控不可观测 B.可观测不可控 C.不可控不可观测

北京理工大学829材料科学基础10--14年真题剖析

本资料由理硕教育整理,理硕教育是全国唯一专注于北理工考研辅导的学校,相对于其它机构理硕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理工内部资料资源与人力资源确保每个学员都受益匪浅,确保理硕教育的学员初试通过率89%以上,复试通过率接近100%,理硕教育现开设初试专业课VIP一对一,初试专业课网络小班,假期集训营,复试VIP一对一辅导,复试网络小班,满足学员不同的需求。因为专一所以专业,理硕教育助您圆北理之梦。详情请查阅理硕教育官网 2010年北京理工大学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小题2分) 1空间点阵2 位置3 离异共品4 置换固溶体5 晶内偏析6 相律7 不全位错 8 固溶强化9 热加工10 交滑移11 铁素体12 上坡扩散13 加工硬化 14 成分过冷15 异质形核 二问答题(共90 分) 1 低碳钢的渗碳一般选择在奥氏体区而不是在铁素体区进行,为什么?(本题6分) 2 画图表示成分过冷的形成,并说明成分过冷对液固体界面生长形态的影响。(本题12分) 3 细化晶粒的措施有哪些?为什么晶粒越细,材料的强度越高,塑韧性也越好?(本题8分) 8 如右图所示,滑移面ABCD上有一正方形位错环A’B’C’D‘,位错环的各段分别与滑移面各边平行,且其柏氏矢量b//AB。指出位错环上各段位错线的类型,并画出位错运动出晶体后的滑移量和滑移方向。(本题8分) 5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与单晶体有何不同?(本题4分) 6 共晶系中二元合金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将产生什么组织,分析其形成的条件、形成过程和组织特征。(本题10分) 7 一块纯锡板与一块钨板被子弹穿击,试分别画出弹孔周围的晶粒形态分布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本题10分) 8计算含碳量为4%的铁碳合金按亚稳态冷却到室温后,组织中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莱氏体中二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和共析渗碳体的相对含量。(本题12分) 9 比较滑移变形和孪生变形的异同点。(本题4分) 10 画图说明金属熔液过冷度和形核率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其原因。(本题6分) 11 画图表示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和性能变化。(本题6分) 12 在一个简单立方晶胞内画出(111)、(110)晶面和[110]、[112]晶向。(本题4分) 三论述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1 材料中的位错密度与强度有何关系?材料强化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其机制分别是什么? 2 试述固态相变的特点。 2010年北京理工大学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 几何点在三维空间有规律地重复规则排列。 2 一列或若干列原子有规律地错排。 3 两相分离的共晶组织。 4 溶质原子处于溶剂晶格点阵位置的固溶体。

17春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I》在线作业

2017秋17春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I》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1. 开环控制系统特征是没有()环节。 A. 给定 B. 放大 C. 反馈 D. 执行 正确答案: 2. 系统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说明( )。 A. 型别ν<2 B. 系统不稳定 C. 输入幅值过大 D. 闭环传递函数中有一个积分环节 正确答案: 3. 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 A. 振荡次数越多 B. 稳定裕量越大 C. 相位变化越小 D. 稳态误差越小 正确答案: 4. 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相角裕度对应时域性能指标( ) 。 A. 超调 B. 稳态误差 C. 调整时间 D. 峰值时间 正确答案: 5. 两个或多个环节具有同一输入信号,而以各自环节输出信号代数和作为系统总输出信号,这种结构成为()。 A. 串联 B. 并联 C. 开环 D. 闭环 正确答案: 6. 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指()的表达式。 A. 输入信号 B. 输出信号

C. 系统动态特性 D. 系统的特征方程 正确答案: 7. 在信号流图中,支路上标明的是()。 A. 输入 B. 引出点 C. 比较点 D. 传递函数 正确答案: 8. 分析的性能指标,哪个指标是反映相对稳定性的()。 A. 上升时间 B. 峰值时间 C. 调整时间 D. 最大超调量 正确答案: 9. 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 A. 0.6 B. 0.707 C. 0 D. 1 正确答案: 10. 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A. 增加开环极点 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 增加开环零点 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正确答案: 11. 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稳态误差为常数,则此系统为()。 A. 0型系统 B. I型系统 C. II型系统 D. 高阶系统 正确答案: 12. 主导极点的特点是()。 A. 距离虚轴很近 B. 距离实轴很近 C. 距离虚轴很远 D. 距离实轴很远 正确答案: 13. 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 微分 B. 相乘 C. 加减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重点资料讲解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 习重点

1.1 1.常用的力学性能判据各用什么符号表示?它们的物理含义各是什么? 塑性,弹性,刚度,强度,硬度,韧性 1.2 金属的结晶:即液态金属凝固时原子占据晶格的规定位置形成晶体的过程。 细化晶粒的方法:生产中常采用加入形核剂、增大过冷度、动力学法等来细化晶粒,以改善金属材料性能。 合金的晶体结构比纯金属复杂,根据组成合金的组元相互之间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形成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三种结构。 固溶强化:通过溶入某种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而使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1.3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莱氏体 1.4 钢的牌号和分类 影响铸铁石墨化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 1.5 塑料即以高聚物为主要成分,并在加工为成品的某阶段可流动成形的材料。 热塑性塑料:即具有热塑性的材料,在塑料整个特征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反复加热硬化,且在软化状态通过流动能反复模塑为制品。 热固性塑料:即具有热固性的塑料,加热或通过其他方法,能变成基本不溶、不熔的产物。 橡胶橡胶是可改性或已被改性为某种状态的弹性体。 1.6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复合而成的多相材料。

通常是其中某一组成物为基体,而另一组成物为增强体,用以提高强度和韧性等。 1.8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势 据预测,21世纪初期,金属材料在工程材料中仍将占主导地位,其中钢铁仍是产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工程材料,但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发展会更加迅速。 今后材料发展的总趋势是:以高性能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传统材料的改造及以高度集成化、微细化和复合化为特征的新一代材料的开发。 2.0材料的凝固理论 凝固: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结晶:结晶是指从原子不规则排列的液态转变为原子规则排列的晶体状态的过程。 粗糙界面:微观粗糙、宏观光滑; 将生长成为光滑的树枝; 大部分金属属于此类 光滑界面:微观光滑、宏观粗糙; 将生长成为有棱角的晶体; 非金属、类金属(Bi、Sb、Si)属于此类 偏析:金属凝固过程中发生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宏观偏析通常指整个铸锭或铸件在大于晶粒尺度的大范围内产生的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2.1

材料成形技术及新材料

材料成形技术及新材料 ` 一、项目定义 项目名称:材料成形技术及新材料 项目所属领域: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 涉及的主要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 项目主要研究方向: ●塑性精成形及模具CAD/CAE/CAM的集成 ●铸造合金新材料及其精密成形 ●汽车现代焊接成形与控制 ●纳米材料相变及组织与性能 ●功能新材料在塑性精成型中的应用 二、项目背景 1.项目建设意义 材料加工工程在先进制造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工业更新换代的重要科学基础和共性技术。其中囊括高效、精密的加工工艺、装备和检测技术,低能耗、低成本产品的流程制造,集成、柔性、智 95

能化制造系统,是工程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为新材料、新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是现代国防、机械、汽车等支柱产业发展的共性基础。同时,材料科学基础研究揭示物质本质,促进成形新型材料,引导新型技术和行业,产生新的支柱产业。材料合成与加工新技术研究包含纳米结构材料和金属加工、聚合物加工、陶瓷加工、复合材料加工、快速凝固、超纯材料、近终型加工等各类合成与加工的基础研究。根据材料的服役效能来调整成份、组织、结构、进而对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设计,将使材料在强韧性、抗摩擦、抗冲击、抗腐蚀等方面的性能大大提高,对材料科学的全面发展起关键促进作用。 吉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设备条件等方面,居国内先进地位。以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核心,结合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加强内涵建设、重视专业外延,强调团队精神,突出个性特色。力争跟住世界先进水平、缩小差距,在本学科群中的一些有相对优势的研究分支(金属塑性与超塑性、无模成形、变质铸造、纳米材料及应用和功能材料等)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对于我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实现教学和科研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 96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考研经验分享

新祥旭考研北京理工大学考研辅导第一品牌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考研经验分享 貌似很少看到关于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的考研帖,希望我写的东西能够对大家有一点点帮助吧!话说其实我觉得别人的经验看看就可以了,每个人接受知识的方式或者习惯不一样。 一、初试 我的分数:英语75,政治66,专业124,数学101(数学我就不写了……) (一)英语 所用资料: 雅思写作(新东方出的一本,紫红色封面)、张剑阅读基础篇、张剑真题、星火单词(分频那本,很小,方便携带) 背单词: 要背的单词分为两路,一个是星火单词书,第二个是自己总历年真题里总结出来的、不认识的单词。 背单词书: 拿到一本单词书的时候,我没有急于立马背,而是先拿一只红色(随便你们准备什么色……)的荧光笔、粗的那种把我一看到就知道意思的那类单词划掉,这类单词是你一看到就立马能够反应出意思压根不需要思考的那种,比如morning之类的!整本单词书被我这么一筛选之后就开始每天背1~2list。背的时候我是早上到自习室快速扫一遍,然后又由尾扫到头,晚上又这样扫两遍,压根不读那种。扫完四遍之后,我就拿张纸把今年背的单词抄下来,回去之后拿着mp4对着纸上的英文单词录中文意思,第二天听录音对照单词书上面的检查、完全不知道的拿蓝笔打叉、意思没有说全的拿黄色荧光笔划记。大概就是这个程序一直坚持到最后~背单词我觉得还是要多看很多轮,一个单词不要看很久但是要看很多遍。 背真题单词: 买了一盒卡片纸,然后做真题阅读的时候把每个不认识的单词都划出来,把这些单词抄到卡片纸的一面另一面写上它们的中文意思。利用零散的时间看看这些卡片! 阅读: 重中之重!在3月开始就每天2篇张剑基础阅读(其实有的时候还没做)。到了暑假,就可以开始做真题了。真题是最重要的!我买的是张剑的真题,这个真心推荐张剑的~唯一缺点就是年份少了,我当时从网上下载了86—04年的真题加上详细解答。后来事实证明好像有点太多了……大概96年开始就差不多了。研究真题一定要耐得烦。首先第一遍:每天两篇真题阅读、做完了开始逐句翻译、划记不认识的单词,第二天把昨天翻译的和参考答案对比,把翻译不对的句子在原文上做记号,这样一直到把10年的做完(前面有几年的我没翻,因为貌似跟现在的阅读不在一个级别上)。翻译的过程比较辛苦而且难以坚持,但是你不翻译只是看看而已,有些句子你以为你知道其实不然。翻译的过程你可以用电脑,当时我觉得手写翻译真的又慢又辛苦,所以都是晚上回去对着word打,千万不要手贱点开词典啊! 第二遍:揣摩每个选项错在哪里,是过度引申还是偷龙换柱类似的错误。而且是对着第

北理工17春秋自动控制理论I在线作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60分。)V1.开环控制系统特征是没有()环节。 A.给定 B.放大 C.反馈 D.执行 2.系统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说明()。 A.型别ν<2 B.系统不稳定 C.输入幅值过大 D.闭环传递函数中有一个积分环节 3.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 A.振荡次数越多 B.稳定裕量越大 C.相位变化越小 D.稳态误差越小 4.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相角裕度对应时域性能指标()。 A.超调 B.稳态误差 C.调整时间 D.峰值时间 5.两个或多个环节具有同一输入信号,而以各自环节输出信号代数和作为系统总输出信号,这种结构成为()。 A.串联 B.并联 C.开环 D.闭环 6.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指()的表达式。 A.输入信号 B.输出信号 C.系统动态特性 D.系统的特征方程 7.在信号流图中,支路上标明的是()。 A.输入 B.引出点 C.比较点 D.传递函数 8.分析的性能指标,哪个指标是反映相对稳定性的()。 A.上升时间 B.峰值时间 C.调整时间 D.最大超调量 9.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 A.0.6 B.0.707

C.0 D.1 10.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A.增加开环极点 B.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增加开环零点 D.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11.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稳态误差为常数,则此系统为()。 A.0型系统 B.I型系统 C.II型系统 D.高阶系统 12.主导极点的特点是()。 A.距离虚轴很近 B.距离实轴很近 C.距离虚轴很远 D.距离实轴很远 13.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微分 B.相乘 C.加减 D.相除 14.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测量,通过反馈影响控制信号。 A.输入量 B.输出量 C.扰动量 D.设定量 15.系统的频率特性() A.是频率的函数 B.与输入幅值有关 C.与输出有关 D.与时间t有关 16.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 A.右半部分 B.左半部分 C.实轴上 D.虚轴上 17.带动控制对象,直接改变被控变量的控制元件称为()。 A.放大元件 B.执行元件 C.测量元件 D.补偿元件 18.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当开环增益K增加时,系统() A.阻尼比增大,超调量增大

北理工20年春季《自动控制理论1 》在线作业.doc

1.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微分 B.相乘 C.加减 D.相除 【参考答案】: C 2.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指()的表达式。 A.输入信号 B.输出信号 C.系统动态特性 D.系统的特征方程 【参考答案】: C 3.某0型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增益为K,则在r(t)=1/(2t*t) 输入下, 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A.0 B.无穷大 C.1/K D.A/(K) 【参考答案】: B 4.典型二阶系统的超调量越大,反映出系统() A.频率特性的谐振峰值越小 B.阻尼比越大 C.闭环增益越大 D.相角 裕度越小 【参考答案】: D 5.适合应用传递函数的系统是()。 A.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B.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 C.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 D.非线性系统 【参考答案】: A 6.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右半S平面上没有零点和极点,则该系统称作()。 A.非最小相位系统 B.最小相位系统 C.不稳定系统 D.振荡系统 【参考答案】: B

7.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 A.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参考答案】: D 8.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 A.低频段 B.开环增益 C.高频段 D.中频段 【参考答案】: D 9.两典型二阶系统的超调量δ%相等,则此两系统具有相同的()。 A.自然频率 B.相角裕度 C.阻尼振荡频率 D.开环增益K 【参考答案】: B 10.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 A.振荡次数越多 B.稳定裕量越大 C.相位变化越小 D.稳态误差越 小 【参考答案】: D 11.状态变量具有()的特征。 A.唯一性 B.特征值不变性 C.特征值可变 D.以上均不正确 【参考答案】: B 12.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长,则说明()。 A.系统响应快 B.系统响应慢 C.系统的稳定性差 D.系统的精度 差 【参考答案】: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