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14 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

高频考点14 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
高频考点14 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方法揭示的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①风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下径流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全球陆地、海洋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的数量关系。读图回答3~5题。

3.表示海洋降水量的是()

A.甲B.乙C.丙D.丁

4.箭头①的含义是()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D.植物蒸腾

5.参与箭头①环节的水量为()

A.甲、乙的差额B.甲、丙的差额

C.乙、丙的差额D.乙、丁的差额

下图中M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时令湖。该湖要么滴水不存,要么碧波荡漾,其最不寻常的特点是湖中难得有水。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四地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A.甲B.乙C.丙D.丁

7.M湖的湖水主要来自()

A.河水、冰川融水B.河水、雨水

C.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D.冰川融水、地下水

8.M湖难得有水,主要是因为()

A.气流下沉,降水稀少

B.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C.气温高,蒸发旺盛

D.土质疏松,水的下渗量大

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10.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

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城市建设深刻地改变了大自然的水循环过程。读“北京土地覆盖变化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B.蒸发C.下渗D.径流

12.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诱发()

A.地质灾害B.洪涝灾害

C.风沙侵袭D.焚风效应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博斯腾湖及周边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博斯腾湖古称“西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和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汇入湖泊的河水主要来自西北的开都河,经西南部的孔雀河排出,灌溉着孔雀河流域万顷良田。

材料二扬水站是由低处向高处供水,将水向上扬起的水利设施。

(1)分析博斯腾湖发育为淡水湖的原因。

(2)比较博斯腾湖东西两侧A点和B点含盐量的大小及判断理由。

(3)你认为是否应该在博斯腾湖增建扬水站以加大扬水量,并说明理由。

1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角度判断图中河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2)图中②河流南北跨纬度约15°,河流的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且时间由南向北推迟,试分析原因。

(3)分析目前①湖泊水量和盐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答案精析

1.B 2.B[第1题,沙漠中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从图中可见,地面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下蒸

发出来,又被塑料膜拦截,塑料膜随坑自然凹陷,地面与塑料膜形成弧形,水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汇集于凹陷部位降落到容器中。故该循环的动力为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B正确。第2题,该方法可以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和降水。]

3.B 4.C 5.A[第3题,结合世界海陆对比及其性质差异,甲、乙、丙、丁分别为海洋蒸发量、海洋降水量、陆地降水量和陆地蒸发量。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箭头①为水汽输送。第5题,根据水平衡原理,参与箭头①环节的水量,为海洋蒸发量与海洋降水量的差,即甲、乙的差额。]

6.C7.B8.A[第6题,结合图示四地所处位置,丙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受大气环流、洋流及

地形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沛,水循环最活跃。第7题,M湖地处内陆,为热带沙漠气候,与时令河相通,夏季降水较多时,受雨水和河流水补给明显。第8题,结合纬度位置知,M湖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河流对湖泊补给水量少,导致湖泊难得有水。]

9.D10.A[第9题,箭头①②⑦都为城市地表水来源,其中⑦来自大气水,且属于社会循环,可能为人工降水;①属于社会循环,②属于自然循环,所以可判断①为跨流域调水,②为地表径流;③是城市用水,不是补给源,且属于社会循环,判断③为管道输水。第10题,城市是硬地面,城市建设使地表水增加,地下水减少。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⑤,A正确;④为城市地表水蒸发,大量开采地下水,不可能增加④,B错;②为地表径流,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增加②,C错;城市绿地建设,增加城市蒸腾量,可以增加水汽输送⑥,D错。]

11.C12.B[第11题,北京土地覆盖的不透水层部分面积增长最快,2010年其所占比例最高,可推知

城市化过程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水循环环节为下渗。第12题,城市地面的地表水下渗量过低,在暴雨时段会造成地面积水,导致城市内涝。]

13.(1)汇入湖泊的河水主要来自西北的开都河,有大量天山冰雪融水淡水补给;河水由开都河注入湖中,

后从孔雀河外泄,从而形成淡水湖。

(2)A点含盐量高,B点含盐量低。理由是A点位于湖泊东部比较狭窄的水域,湖水循环慢,再加上当地蒸发旺盛,含盐量较高;B点附近既有河水汇入,又有河水流出,湖水循环快,对盐度起着调节作用,含盐量较低。

(3)赞同。理由:提高该湖泊向下游孔雀河供水的保证率,实现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分配和利用;人为控制扬水站的出流量,加快湖区的水体更新,缓解湖水盐度上升的趋势;调控湖泊水位,减少旱涝灾害影响。

不赞同。理由:湖泊水位下降过快,湿地面积减少,周边生态环境恶化;湖泊水面减小,鱼产品数量减少;影响湖区旅游业的发展。

解析第(1)题,可以借鉴咸水湖的成因分析,有水源注入、但湖水不能流出,只能依靠蒸发,这样的湖泊

一般易形成咸水湖,则可反推淡水湖的成因。第(2)题,该地位于干旱区,夏季蒸发旺盛,水体循环慢的区域盐度高;结合图中A、B两点位置可分析答案。第(3)题,此为开放性问题,观点与理由一致即可。

14.(1)陆地内循环。

(2)该河流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出现汛期。由于河流南北跨度大,南部纬度低,气温回升较快,积雪融化早,汛期出现早。河流北部地区纬度高,气温回升慢,积雪融化较南部晚,汛期出现较南部晚。

(3)变化趋势:湖泊水量减小,盐度增大。原因: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用水增多,导致入湖水量减小;蒸发旺盛,盐分在湖泊中日益积累,湖泊盐度逐渐升高。

解析第(1)题,由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中亚。图中所示河流最终注入湖泊,图中河湖参与的水循环类

型为陆地内循环。第(2)题,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可知,②河流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由于该河流南北跨度大,气温相差大,积雪融化的时间差别大,故河流的汛期由南向北推迟。第(3)题,①湖泊水量逐渐减小,盐度逐渐增大。原因从人口增加、农业生产(棉花种植)需水量大、蒸发旺盛等方面分析即可。

洮儿河流域中上游水循环 要素变化及其原因

第28卷 第1期 2009年1月地 理 研 究GEO GRA P HICAL RESEA RC H Vol 128,No 11Jan 1,2009 收稿日期:2008201231;修订日期:20082072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029)。 作者简介:姜德娟(19792),女,山东日照人,博士。主要从事变化环境下的水文效应和海岸带生态水文研究。 E 2mail :djjiang @yic 1ac 1cn  3通讯作者:李丽娟(19612),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响应和流域生 态需水研究。E 2mail :lilj @igsnrr 1ac 1cn 洮儿河流域中上游水循环 要素变化及其原因 姜德娟1,2,李丽娟13,侯西勇2,梁丽乔1,3,张 丽1,3, 李九一1,3,胥铭兴4 (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1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3; 3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41吉林省白城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白城137000) 摘要:选取洮儿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区,分析1961~2000年期间径流、降水、气温等水文气象要素的演化趋势。采用特征参数时间序列法,初步探讨了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径流效应,并通过洮南站40年天然径流与实测径流的比较,定量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气温均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径流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年降水、年气温分别与天然年径流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关系,然而这种影响随着时间序列的延长均有所减弱;近30年间,植被覆盖度降低可能是天然年径流增加的主要原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1986~2000年期间的年径流减少518亿m 3,占天然年径流量多年均值的3711%。 关键词:水循环;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洮儿河流域 文章编号:100020585(2009)0120055211 在全球变化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驱动影响下,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河道断流、湖泊湿地萎缩、次生盐碱化、地下水超采、海水入侵等水问题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20世纪,特别是90年代以后,国际有关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国际水科学计划,如IH P 、WCRP 、IG BP 、GWSP 等,其目的是从全球、区域和流域等不同尺度和交叉学科的途径,探讨环境变化下的水循环及其相联系的资源与环境问题[1]。研究结果表明:较长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明显,但短期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 se/Land Cover Change ,L UCC )是水文变化的主要驱动要素之一[2]。变化环境下的水文循环研究成为21世纪水科学研究的热点[1]。 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水文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在相当大程度上水循环特征是由气候条件所决定的,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降水的变化密切相关[3~5]。L UCC 则通过改变区域/流域的下垫面特征,对流域的水文情势和产汇流机制产生深刻影响。近年来,国内外针对L UCC 水文效应的研究日趋活跃,但因研究尺度、区域位置、气象条件、研究对

水循环教学文档

水循环和洋流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 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成正相关 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大 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

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2.水循环的意义 (1)维护全球水量平衡; (2)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3)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4)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例1:(2011·银川二中一模)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根据表中数据,完成(1)~(2)题。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 A.华北地区和浙江丘陵径流系数差距较大,是 因为华北地区蒸发量小 B.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就一定大 C.云贵高原的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是因为 地形平坦 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径流系数山区大于平原 (2)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岭地区近些年来,森林植被被破坏,水源涵养功能有减弱趋势,不稳定径流增大 B.降水量增大,河流的侵蚀作用加强 C.径流系数增大,对河流补给变得不够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径流系数增大,对当地的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解析】分析试题情境可知径流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降水量、蒸发量、下渗量。第(1)题,华北地区径流系数远小于浙江丘陵,说明华北地区蒸发量大,A选项错误。根据径流系数的定义可知B选项错误。云贵高原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是因其喀斯特地貌发育,下渗严重,C选项错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山区较平原坡度大,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故径流系数较大,D选项正确。第(2)题,在影响径流系数的三个因素中,降水量、蒸发量相对稳定,只有下渗量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森林破坏,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径流系数受短期降水量影响大,故不稳定径流 增大,A选项符合事实。同理,当径流系数增大,意味着下渗减少,对河流的(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季节变化增大,C选项符合事实。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有三个,故无法确定南岭地区径流系数增大的原因是降水量增大,B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整体性原理可知D选项正确。D B 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期内不会自生自灭。下图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布。完成31~32题。 3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32.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大气环流B.大洋环流 C.水循环D.岩石圈物质循环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描述 1.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 (1)径流量;(2)流量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 (3)结冰期;(4)凌汛; (5)含沙量;(6)航运价值;

高中地理全程训练:课练(9)水循环及其意义(含答案)

课练9水循环及其意义 双基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某区域河流和湖泊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河流,主要补给形式是() A.高山冰雪融水B.大气降水 C.地下水D.冰川融水 2.图中所示的湖泊,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A.海上内循环B.陆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D.大气循环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河流补给形式判读。从图中经纬度和城市可以判断出,该地位于安徽省中部,所以该河流主要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B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水循环类型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安徽省中部,属于我国季风区,该湖泊为巢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 地表水分蒸发与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统称为蒸散,潜在蒸散量是实际蒸散量的理论上限。读全国及十大流域全年和四季潜在蒸散量多年平均直方图,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潜在蒸散量自南向北递减 B.我国的潜在蒸散量自东向西递减 C.西南诸河潜在蒸散量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小 D.西北诸河潜在蒸散量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小 4.各流域潜在蒸散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B.降水量 C.河流径流量D.植被类型 5.西北诸河的潜在蒸散量远大于实际蒸散量,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率低B.均为内流河 C.河流结冰期长D.地表水缺乏 答案:3.C 4.A 5.D 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潜在蒸散量自南向

北呈增加趋势,自东向西呈增加趋势,西南诸河潜在蒸散量的季节变化较小,西北诸河潜在蒸散量的季节变化较大,所以C正确。第4题,潜在蒸散量是实际蒸散量的理论上限,故各流域潜在蒸散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所以A正确。第5题,地表水分蒸发与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统称为蒸散,潜在蒸散量是实际蒸散量的理论上限,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导致地表缺乏,因此西北诸河在潜在蒸散量远大于实际蒸散量,所以D正确。 (2018·湖北黄冈中学调研)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得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集中,河流径流变化幅度过大易造成洪涝灾害。下图分别为某城市附近水系分布(Ⅰ),该流域内一次局部暴雨后甲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Ⅱ)以及城市的水循环分布(Ⅲ)。读图完成6~8题。 6.关于图(Ⅱ)中四条曲线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城市建设前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 B.②表示城市建设后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 C.③表示甲水文站的地下水补给量 D.④表示甲水文站的大气降水补给量 7.结合图(Ⅲ)分析,②曲线流量峰值大于③曲线,主要是因为() A.a增加B.b增加 C.c增加D.d增加 8.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Ⅲ)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B.b减少 C.c减少D.d增加 答案:6.B7.D8.A 解析: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根据图(Ⅱ)河流流量的变化和出现洪峰的时间先后判断,大气降水补给时间最短,因此应该是曲线①,城市建成后,减少了降水下渗量,因此洪峰来得更早,流量更大,因此②表示城市建设后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③表示城市建设前,故B项正确,A项错误;地下水补给最稳定,无季节变化,因此④表示甲水文站的地下水补给量,故C、D项错误。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据图(Ⅲ)可知,a表示下渗,b表示地下径流,c表示蒸腾,d表示地表径流;②曲线洪峰时间提前,说明地表径流量增加,故D项正确。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会增加下渗水量,从上题可知A项正确;地下径流会增加,故B项错误;蒸腾作用会增加,故C项错误;d 会减少,故D项错误。 (2018·湖南醴陵二中检测)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后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9~11题。

高考政治近年来的高频考点解析

高考政治近年来的高频考点解析 复习思路:经济生活抓主线;政治生活抓主体;文化生活抓主干;生活与哲学抓原理方法论。 必修一《经济生活》 所谓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复习时,将围绕经济的“消费、生产、分配、交换”这四个环节为基点来展开。 复习中要把握“国强、民富、兴”这一条主线:是经济的细胞,以人为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国家的强大则是个人与兴旺发达的前提。 把握好这条主线,我们对整本书的主干知识的把握、知识体系的构筑就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消费专题的整体结构P3 1.一条主线: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消费什么?(商品);用什么消费?(货币)+用多少货币消费(价格);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三个关键词:商品、货币、消费 生产专题的整体结构P27 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宏观生产)——从基本经济制度、(微观生产)——组织形式、资金筹集方式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生产活动的基本情况 3.三个关键词:生产、公司经营、劳动者 分配专题的整体结构P57 1.一条主线:国民收入的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分配的两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分配环节(财政、税收) 3.整体把握:一个制度——分配制度;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三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四种财政收入形式;四种违反税法行为;六种财政支出形式;六个基本概念——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公平、财政和税收。. 交换专题的整体结构P77 1.一条主线:经济活动(交换)的背景与舞台(主要把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背景) 2.知识体系:(1)国内环境——经济制度环境: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市场体制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社会环境(社会发展所处阶段):总体小康过渡到全面小康+科学发展观;(2)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应对之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

《水循环的过程》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 3.1.2《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教案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课程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为了达到课标的要求,教材通过图文和活动设计,详细介绍了三种水循环,其中以海陆间循环为主,接着,以活动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运用水循环的有关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上一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这一小节内容已有学习,了解并掌握了水圈的构成以及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建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了解水循环的类型,理解并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水循环的类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分析信息,并运用有关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做学习上和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 六、课时安排 15分钟 七、教学过程

八、作业布置 1、补充完善课堂上的水循环图,边绘制边解释说明。 2、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九、板书设计 3.1.2 水循环的过程 一、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 二、类型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三、圈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十、教学反思(略)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 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知识梳理与真题跟踪练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知识梳理与真题跟踪练 一、知识讲解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海洋上空的水汽―――――――――――――――→风带(信风带、西风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 陆地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5)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跟踪训练 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据此完成1~2题。

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①增加 B.②减少 C.③减少 D.④增加 2.“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全球陆地、海洋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的数量关 系。读图回答3~5题。 3.表示海洋降水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箭头①的含义是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植物蒸腾 5.参与箭头①环节的水量为[来源:学.科.网] A.甲、乙的差额 B.甲、丙的差额 C.乙、丙的差额 D.乙、丁的差额 下图为某河流径流量和当地气温的年内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6~7题。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梳理 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陆地各种水体不仅自 身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而且它们之间又彼此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循环运动系统,而这一循环系统又是全球水循环 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在地理环境中具有三种变化的特性,因此 在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同时水也是地球 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 可缺少的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为此,掌握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显得非常重要。 一、水循环的简要阐述(一)水循环概念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二)水循环分类(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 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 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这种海洋 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 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2)分类二:海陆间 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见图)。二、水循环的列表分析水循环的基 本环节和作用意义(见下表)水循环类型发生领域基本环节作用意义海陆间 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蒸发、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等使陆地水得到 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类型。联系四大圈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范围内进行,促使物质迁移,更新水资源,是一个永不间断

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 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一个是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另一个知识点是水循环的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而径流又可以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径流】是指经土壤或地被物吸收及在空气中蒸发后余下的在地表流动的那部分天然降水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还是水循环。由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不同,所以水循环也有不同的类型。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陆地内循环、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的水循环是海上内循环。 首先来看海陆间循环的过程。海陆间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也称大循环。我们来看看海陆间循环的具体过程。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种经历,放一杯水在室外,一天后你会发现水杯中的水变少了。当然啦,排除有人把它喝了倒了这些人为因素。那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水被蒸发掉了。在海洋中,海洋表面的水也会蒸发,海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空中的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水汽从海洋上空到大陆上空这一环节是水汽输送。水汽到达大陆上空后,部分的水汽遇冷会释放出热量而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当小水滴越聚越多凝结成大水滴降落到地面,这一环节我们称它为凝结降水。降落到地面上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而水透过地面下渗到地下的这一环节,我们称之为水分下渗。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通过江河最终回归到海洋。这一整个过程就是海陆间循环的全部过程。 这是海陆间循环的示意图,大家参照这个示意图思考一下: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的过程是具体是怎样的?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思考,并在纸上画出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的示意图。好,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的示意图。有自告奋勇的同学吗?大家画完了的可以对比一下慧萍和康潮在黑板上画的示意图和自己画的示意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画的是否正确。首先来看慧萍画的海上内循环的示意图。海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上升到空中,部分水汽在海洋上空遇冷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海面。这对了没?慧萍画的是正确的。 再来看看康潮画的陆地内循环的示意图。陆地上的水经过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随着气流上升到上空,上空的气流比陆地表面的温度要低,所以上升到上空的气流会放热、冷却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回到陆地上。陆地内循环大家不要忽略植物蒸腾这一点。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以及各类型的水循环过程,留个问题给大家课后讨论:“水资源是可以更新的,所以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 好,下课!

14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1 ?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 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 C .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 D .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 2. 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 发无关的是 ( ) A .空气湿度大 B .风速大 C .光照强 D .气温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 收集到的 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据此,完成3?4题。 3. 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下渗 B .径流 C .蒸发 D .水汽输送 4. 该类房屋的雨水 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 A .补充城市地下水 B .减缓城市内涝 C .缓解城市缺水 D .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 5. 图中I 、n 、 川、w 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 11 【 【 [ . i 1 \ 降水强度 卜遍 ilk ① ② ③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 集水槽 岳水池 蓄水池 坡度

A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 .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 .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 .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6. 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n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F 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B .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C .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 .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 ( ) A .修建水库 B .植被覆盖率下降 C .降水强度增大 D .上游河道采砂 F 图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 (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 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 回答9?10题。 卜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 3地段植被覆盖最好 10.下列有关该流域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类对c 环节影响最大 城市绿地的建设 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 9 . 图 示 流 域 内, 匡3海洋 川、等 流时线(町 C >流域范国 |c b r L —卫 海洋A )及两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 f 4地段流速最快 C .地势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 f i 地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d 的大小与a 无关 C .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是 a '、 b '、 c '、 d ' 人类对b 环节影响较小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 ,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 .蒸发、 降水、 污水 降水、 污水 C .降水、 污水 D .降水、 污水 12.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 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行。由于历 降水 2 冠层戡流 土堀调幕 地下调善 坡咼流 壤屮流 Ci ③加强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试卷考点解析 一、写在前面的话—— 1.《考试纲要》明确指出“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从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重点考 查学生的语言文化积累,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醒注意的是,没有 试题能脱离特定的“知识与能力”而单纯地考查“过程与方法”和“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因此,从应考来说,对知识与能力的把握是最基本的。 2.个人观点: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牢牢把握这个“宗”(《考试纲要》),以不变应万变,就能达到“以静制动”“处变不惊”的境界——此乃语文 教师的最高境界! 二、追寻“纲”——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2017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以下简称《考纲》)。 以下为《考纲》结构: (一)编写说明;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四)例证性试题; (五)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六)附录:优秀诗文篇目和课外读物书目。 其中《考纲》第二、三部分进一步明确:“要从识记、理解、分析综 合、表达应用和欣赏评价五种能力(分别用 A 、B 、C 、D、E表示)的角度,确定语文考试要求的层次;从语文积累、阅读、语文综合运用和 写作四大板块,提出语文考试的具体内容要求。” 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 (一)古诗文默写 1.分值:10分。

2.形式:第(1)小题“8选6”,第(2)小题整诗或词默写。 3.范围:《课程标准》规定的文言文16 篇,古诗词34首。 4.依据:《考纲》中“准确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优秀诗文的句、段、篇。”可以说,默写会是古诗文中的名句。因此,复习 中不能只背默34首古诗,对16篇古文中的名句、重点句子也不能放过, 不能只是口熟,要句句默写,一一过关。 2013年《论语》、《观沧海》、《陋室铭》、《浣溪沙(一曲新词酒 一杯)》、《岳阳楼记》、《游山西村》、《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钱塘湖春行》后四句; 2014年《左传?庄公十年》、《出师表》、《饮酒》、《次北固山下》、《春望》、《雁门太守行》、《水调歌头》、《破阵子》、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2015年《桃花源记》、《使至塞上》、《望岳》、《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泊秦淮》、《相见欢》、《渔家傲》、《记承天寺夜游》、《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016年《出师表》、《次北固山下》、《早春》、《观刈麦》、《相 见时难别亦难》、《岳阳楼记》、《明月几时有》、《秋思》。 2017《诗经·关雎》、《桃花源记》、《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浣溪沙》、《江城子·密州出猎》、《己亥杂诗》、《破阵子·为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游山西村》。 ?命题特色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出题。 ?命题特色二:必定是名句。 【经典错例】(以下划横线的为易错的地方)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完整版)水循环和洋流知识点

洋流、水循环、整体性、差异性知识点回顾 一、水循环 1.概念、类型及能量来源 (1)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的变化。 (2)类型: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称为 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的称为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的称为循环。 (3)能量来源:促使水循环运动的能量主要是能和能。 2.水循环的意义 (1)促使。 (2)促使。 (3)使。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目前只能通过增加或减少、人工及跨流域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1)填出图中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②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上述四个环节属于水循环类型中的__________;我国各大河流中,参与这一循环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两例) (2)促使这种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

(3)③为水循环中的________,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可以直接控制的环节是________。 二、洋流 1.概念、形成和分类 (1)概念:洋流又叫,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大规模地沿一定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2、洋流的分类 按性质分类:、 按成因分类:、、 例:(1)在赤道附近受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共同作用,形成自东向西的赤道洋流,北半球的是暖流,南半球的是暖流。 (2)西风带形成的洋流持续向东流,北半球中纬度内有暖流和暖流,南半球中纬度内是。 (3)基地冬风吹拂下形成的洋流有北太平洋的北大西洋的 和南半球的 (4)北印度洋的洋流按成因属于冬季是时针旋转,夏季是时针旋转。 (5)密度流由密度差异引起,多出现在封闭海域与外洋之间流向为 (6)著名的补偿流有、、等。 3、洋流的分布规律 (1)副热带环流:分布在纬海区,北半球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 时针方向流动。 (2)副极地环流:分布在北半球纬海区,呈时针方向流动。 (3)北从南极上空看西风漂流呈时针方向流动,从北极上空看北大西洋暖流流动的方向为时针。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锅炉水循环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避免故障的发生

特种设备安全作业 1002104219 赵春锋 题目:讨论锅炉水循环,水循环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避免故障的发生。 讨论:锅炉水循环有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两种,依靠水以及水蒸气混合物的密度差维持循的循环称作自然循环,依靠回路中水泵的摇头维持的循环叫做强制循环,其中,自然循环是锅炉水循环最常见的循环方式。 一,下面主要讨论自然循环的影响因素: (1)锅炉工作压力,压力虽然不作为自然循环的直接动力,但是影响自然循环的根本因素,压力不同导致水和蒸汽的密度差不同,压力大,密度差小,压力小,密度差大。所以低压锅炉普遍采用自然循环。 (2)循环回路高度,运动压头与贿赂的高度成正比,回路高度高,压头大,如果回路短矮,或者与水平面夹角小,甚至水平布置,运动压头就越小,甚至为零。 (3)上升管受热强弱,一般来讲,上升管受热越强,其中产生的水蒸气就越多,从而压头就越大,对于同用一个下降管的许多上升管来说,受热强的上升管其产生水蒸气多,流量也大,反之亦然,同一上升管中,手热量增加,其水量也随之增加,这叫做自然循环的“ 自补偿能力”。 (4)下降管的含汽情况,倘若下降管中只有水,没有水蒸气,则下降管中的水与上升管中的水蒸气形成一定的压头,若是下降管中含有一定的水蒸气,则减少了混合物的密度差,此时会影响自然循环,对循环不力。由此,下降管中的水蒸气越多,对自然循环影响越大,反之或者不含亦然。 (5)循环回路的阻力特征,运动压头用以客服回路阻力,如果回路阻力系数大,并且管径过小而管子过长,循环中的流苏会越小,反之亦然。 二,防止水循环故障的措施: 1,设计方面: ①,保证回路的一定高度 ②,将水循环系统合理分组,减小吸热不均匀。 ③,保证下降管和汽水引出管有适当的流速截面积。 ④,下降管、上升管在上锅筒的接管位置要适当。 ⑤,下降管形状尽量简单,以竖直向下为最佳,不应有水平管段以及锐角弯头,入口截面应该尽量平滑。 ⑥,为防止汽水分层,上升管和水平面的夹角不应该小雨15度。 ⑦,在下集箱上,下降管的位置应该能较均匀的向个上升管供水。上升管,下降管以及排污管的排污口一年相互错开,以减少排污对水循环的影响。 2,运行方面: ①,注意保持炉膛内的燃烧和火焰分布均匀,以减少上升管之间的吸热不均。 ②,放置在水冷壁上积灰或者结渣。 ③,防止炉强开裂、保温层脱落造成炉膛热量的散失以及水冷壁管的吸热不均。 ④,防止下降管的保温层或者绝热层脱落,避免下降管受热产汽或者散热降温。 ⑥,防止上升管以及下降管结垢,造成流阻增大以及上身管吸热减少。 ⑤,防止对流管束的挡火墙或者隔烟强损坏造成烟气短路,从而较少吸热和影像水循环。

二级建造师考试高频考点解析

二级建造师考试高频考点解析 【篇一】XX年二级建造师考试高频考点解析:柔性管道回填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一、柔性管道定义 柔性管道是指在外荷载作用下变形显著,在结构设计上需考虑管节和管周土体弹性抗力共同承担荷载的管道,在市政公用工程中通常指采用钢管、柔性接口的球墨铸铁管和化学建材管等管材敷设的管道。 二、回填 1.根据每层虚铺厚度用量将回填材料运至槽内; 2.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回填材料,由沟槽两侧对称运入槽内,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 3.回填其他部位时,不得集中推入,应均匀运入; 4.需要拌合的回填材料,不得在槽内拌合; 5.管基有效支撑角范围采用中粗砂填充密实,与管壁紧密接触,不得用土或其他材料填充; 6.管道半径以下回填时应采取防止管道上浮、位移的措施; 7.回填宜在一昼夜中气温最低时段,从管道两侧同时回填,同时夯实; 8.管道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 9.管顶500mm以上部位,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夯实,每

层回填高度应不大于200mm; 10.管道位于车行道下,沟槽回填宜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实后,再用中、粗砂分层回填到管顶以上500mm. 三、压实 1.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胸腔夯实,用轻型压实机具,两侧压实面高差不超过300mm; 2.管道两侧对称压实,不得使管道位移或损伤; 3.同一高程下有多种管道,回填压实应与管道与槽壁之间的回填压实对称进行; 4.不同高程下有多种管道,先回填基础较低的沟槽;当回填至较高基础地面高程时,再对称进行回填压实; 5.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茬应呈台阶形,且不得漏夯; 6.采用轻型压实设备时,应夯夯相连;采用压路机时,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得小于200mm; 7.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或较重车辆在回填土上行驶时,管道顶部以上应有一定厚度的压实回填土。 四、质量检验标准 1.回填材料符合设计要求:条件相同的回填材料,每铺筑1000㎡,取样一次,每次取样至少做两组测试。 2.柔性管道的变形率:(1)试验段(或初始50m)不少于3处,每100m正常作业段(取起点、中间点、终点近处各一点);(2)每处平行测量3个断面,取平均值。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题型62练第14练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

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 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 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 2.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 A.空气湿度大B.风速大 C.光照强D.气温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下渗 B.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4.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Ⅰ、Ⅱ、Ⅲ、Ⅳ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6.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Ⅱ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8.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 ) A.修建水库 B.植被覆盖率下降 C.降水强度增大 D.上游河道采砂 下图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及两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流域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3地段植被覆盖最好 B.f4地段流速最快 C.地势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 D.f1地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10.下列有关该流域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对c环节影响最大 B.d的大小与a无关 C.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是a′、b′、c′、d′ D.人类对b环节影响较小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教师资格笔试备考英语语言学高频考点解析

教师资格笔试备考英语语言学高频考点解析

教师资格笔试备考:英语语言学高频考点解析01月13日13:40:41 来源:宁夏中公教 育 一、语言学概述之高频考点 I.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1. Arbitrariness Arbitrariness means a word’s sound and meaning which have no logical relations. “爱”用英语表示为“love”;用法语表示为“amour”;用日语表示为“愛”。 2. Duality Language is a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two sets of structures, one of sounds, and the other of words. 语言是由低级结构的语音和高级结构的词组 成的系统,如[b],[i],[t],单独来看,这三个音素都没有意义,可是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有了意义[bit](bit)。 3. Creativity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create new meanings due to its duality and recursiveness. 由于语言的双重性和递归性,说话者能够创造出从未听说过或从未使用过的句子。 I want to visit Mary who lives in a country where the scenery is beautiful which has attracted so many tourists… 4. Displacement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things that are not present: real or imagined matters in the past, present, or future or in faraway places. 人们能够使用语言符号表述在时间上或空间 上不可及的物体、时间或观点。 5. Cultural transmission On one hand, it means humans are born with the capacity to acquire human language. On the other hand, humans acquire language through teaching and learning. 人类语言依靠文化或习俗传统得以代代相传,语言知识必须要经过学习才可获得。

水循环的过程教学设计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通过水循环示意图得出水循环的定义(2)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 (1)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使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播放水循环PPT动画,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学习乐趣。 (2)协助学生树立准确理解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 (2)教学难点:水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法、讨论法、分析综合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 四、教具:PPT课件、黑板、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出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指出诗中的错误,请学生跟着我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起来找出错误的原因。 【新课讲授】 【板书】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自学探究】阅读课本P59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水循环联系了哪些圈层? 2、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 3、水循环的类型有哪些? 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讲解:

请学生阅读后讨论…… 师:请同学们帮忙老师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师:对了,水循环就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那么我们就能够知道了水循环的定义。 生: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板书】一、水循环的定义 师:我们继续看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二个问题: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 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师:对了,水循环就是分别在这些领域发生的,那么我们就能够将水循环分为三种类型,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哪三种吗? 生: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板书】二、水循环的类型 1、海陆间大循环 2、陆地内循环 3、海上内循环 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预习了,现在老师将给大家演示这三种循环分别是怎么实行的。 【综合分析】通过三组动画分别演示各种水循环的演变过程。 第一组:海陆间大循环 师:海陆间大循环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这运动的具体过程是:海洋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持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第二组:陆地内循环 师:陆地内循环就是在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发生的一种循环运动。降落到大路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路上,这就是陆地内循环。由陆地内循环运动而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第三组:海上内循环 师:海上内循环就是在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发生的一种循环运动。海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