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清华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清华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

清华版九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清华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第1课唱响口号

(一)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VB的工作环境。

2.掌握新建工程的方法。

3.了解VB中的窗体。

能力目标:

1.将控件添加到窗体的一般方法。

2.了解标签控件的基本功能及其Caption属性的用法。

3.了解怎样设置对象属性。

4.了解运行、保存VB程序的方法。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VB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重点、难点:

1、保存程序文件是本课的重点。

2、标签及其常用属性是本课的重点。

3、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术语,这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设计

1.课堂引入

为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举一些用VB编写的成功软件的例子,让学生体会VB的强大功能。

让学生试着打开VB6.0中文版,看一看VB程序的开发环境,这时,就会遇到如何新建工程的问题,经过老师提示,让学生成功进入“工程1”的设计界面。

教师让学生了解VB工作环境界面后,可以直接单击运行程序按钮,让他们运行这个没有功能的空程序,学生们会发现,运行程序后,只有一个空的窗体,让学生加深体会窗体的作用。

接下来引入教材中的“唱响口号”例题。告诉学生要想在窗体上显示奥运口号,可以使用标签控件,这样就进入了标签控件及其常用属性的学习。

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如何将工具箱中的控件添加到窗体中合适的位置上,怎样调整大小,了解怎样设置属性。

要让学生从第一课开始就养成保存文件到正确目录的好习惯,注意工程文件与窗体文件的文件名。

2.教学内容

(1)在本课中会涉及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术语,这是本课的难点。

用VB编制的程序,一般都运行在一个窗口中,设计时这个窗口称为窗体(Form),用户可以在窗体中添加控件来创建程序的外观。一般情况下程序的运行结果、图像、图形等都是通过窗体输出的。新建一个VB“标准EXE”工程,默认有一个窗体。

工具箱内默认有21个工具按钮,其中除指针工具外都是控件制作工具,利用这些控件工具在窗体上绘制的元素成为控件(Control)。

窗体和控件都是VB系统中的对象(Object)。

每个对象都有自身的特性,如名称、大小、颜色、位置等,成为对象的属性。用户每创建一个对象,系统会自动为这个对象设置一些属性值,对这些属性的值可以通过选定对象后在属性窗口中重新设置,也可以在程序代码中进行设置。

(2)标签及其常用属性是本课的重点。

由于标签控件可以显示文字信息,往往用作窗体上其它控件的说明或提示。

标签的常用属性:

①Alignment属性:用于指定在标签控件上显示信息的位置(0——左对齐;1——右对齐;2——居中)。

②AutoSize属性:用于设置标签控件的大小是否自动按标签中所显示的内容的多少进行调整。

③BorderStyle属性:用于设置标签控件的边框样式。

④Caption属性:用于设置标签控件中所要显示的内容。

⑤Left属性:用于设置标签控件与窗体左边界之间的距离。

⑥名称属性:用于设置标签控件的名字。

⑦Top属性:用于设置标签控件与窗体上边界之间的距离。

⑧WordWrap属性:用于设置标签控件中所显示的内容是否能够自动换行。

(3)保存程序文件是本课的重点。

习惯是要养成的,是需要一段时期来培养的。从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保存程序。

在VB程序中,用来构建一个程序的所有相关文件称作一个工程。一个VB应用程序可以包括多个工程,每个工程可以包含多个模块,模块分为窗体模块、标准模块、类模块。每个工程、模块分别对应一个文件。其中,工程文件(vbp)保存了相关文件集合的信息;窗体文件(frm)保存了窗体及其中所有控件的相关信息;除此之外还有标准模块文件(bas)、类模块的文件(cls)、资源文件(res)、ActiveX控件的文件(ocx)。

保存VB程序时,至少要生成工程文件(vbp)和窗体文件(frm)这两个文件。

保存文件时,要先创建用于存放工程文件和窗体文件的文件夹,文件夹的名称与工程文件名、窗体文件名要尽量一致。

(4)感受开发VB程序的过程,总结开发VB程序的一般步骤是本课的重点。

回顾一下“唱响口号”的制作过程,总结出开发VB程序的一般步骤:

①分析问题,准备素材。

②设计用户界面

③设置对象属性

④编写事件过程代码

⑤保存、运行并调试程序

后面各课的VB程序设计也都是按照这几步来完成的。

(三)DIY和“创作天地”

(1)把中文口号改为英文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

只需将“唱响口号”中的标签(Label1)的Caption属性值改为“One World One Dream”即可。

(2)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它是国际奥委会对所有参与奥林

匹克运动的人们的号召。请编写程序,显示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

分析:运行程序后窗体内显示“更快、更高、更强”,窗体上需添加一个标签。

①设计用户界面。

调整窗体大小,在窗体合适位置上添加一个合适大小的标签。

②设置对象属性

设置其属性如下表:

将程序以“奥林匹克格言”为名保存到“第1课\ 奥林匹克格言”下。

(四)教学补充

1.认识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设计语言是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而计算机程序则是指能够指挥计算机工作的一组指令序列。

程序设计语言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过程。

对于计算机来说,它能直接识别的语言是机器语言。机器语言是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一种机器指令的集合。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编程人员要首先熟记所用计算机的全部指令代码和代码的涵义,这是一件十分繁琐的工作,编写程序花费的时间往往是实际运行时间的几十倍或几百倍。而且,编出的程序全是些0和1的指令代码,直观性差,还容易出错,于是,科学家发明了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汇编语言是一种用助记符表示的仍然面向机器的计算机语言。汇编语言也称符号语言,比起用二进制代码编写的机器语言要方便些,但汇编语言像仍然是为特定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依赖于特定的指令集,使用起来还是比较繁琐、费时,通用性也差。然而,汇编语言用来编制系统软件和过程控制软件,其目标程序占用内存空间少,运行速度快,有着高级语言不可替代的用途。

高级语言是更接近于自然语言(英语)和数学语言的编程语言,所以更容易编写、掌握。高级语言是面向用户的语言,无论何种机型的计算机,只要配备上相应的高级语言的编译或解释程序,则用该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就可以通用。比较流行的高级语言有BASIC、FORTRAN 、C/C++、、PASCAL、Visual C/C++、Visual BASIC、Delphi、JAVA等。

2.BASIC语言

VB是Visual BASIC的缩写,BASIC语言是受到国内外千百万计算机爱好者欢迎的语言,自1964年问世以来,从实验室实走向全世界,始终不衰。BASIC语言的全称是Beginner’s All 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与其它高级语言相比,它的语法规则相对简单,容易理解和掌握,且具有实用价值,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初学者语言。在我国,自80年代初开始推广BASIC语言以来,至少已有一二千万人学习过BASIC语言,许多人由此入门成长为计算机应用人才。

3.Visual BASIC语言

Microsoft微软公司于1991年推出Visual BASIC1.0版本。Visual BASIC的意思是“可视化的BASIC”,是对原来的BASIC语言的扩充。既保留了BASIC语言简单易用的优点,又充分利

用了Windows提供的图形环境,提供了崭新的可视化设计工具。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VB还是比较陌生的,许多学生听说要学编程都觉得太深了,学生看到教材前几页丰富多彩的程序图像也很兴奋,跃跃欲试的样子很可爱,学生把北京2008奥运口号程序做完后都觉得VB并不太难,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做为教师也有了信心。

第2课舞动北京

(一)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图像框基本功能及其Stretch属性的用法。

2.了解事件的概念。

3.掌握命令按钮及其Click事件的用法。

4.理解对象的名称属性和Caption属性的异同。

5.了解用LoadPicture()函数载入图片的方法。

能力目标:

6.了解VB程序中语句的书写规范。

情感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和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图像框的Stretch属性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2、事件的概念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设计

1.课堂引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VB编程环境,加深对编写VB 程序过程的了解。任务中又一次让学生接触到了窗体,并使用到了图像框控件和命令按钮控件。在学生使用这些控件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控件在VB程序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又是怎么起作用的。

首先让学生保存好本课要用到的图片文件“会徽.jpg”。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一看Windows 下的一些窗口,让学生体会命令按钮的作用,告诉他们,这节课我们也来制作一个带有命令按钮的小程序,然后给学生看样例,这样引入本节课的任务。

和学生一起先分析程序的功能,当鼠标单击“显示会徽”命令按钮后,就显示出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再分析窗体上控件的个数,和它们的作用。告诉学生能显示图像的对象有很多,“舞动北京”程序使用“图像框”来显示图像,引入“图像框”及其相关属性的功能及用法。

在本课中学生又一次设计VB程序的用户界面,要尽量引导学生能从以往应用软件的学

习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试着自己在工具箱中寻找图像框控件(注意提醒学生不是图片框)和命令按钮控件,并能自己在窗体中的合适位置上添加适当的控件。教师再做总结,此时应尽量告知学生养成好习惯,尽量让自己的小程序中的各个控件大小合适,布局合理,视觉美观。

在设置对象的名称属性和Caption属性时,学生会发现同一对象的这两个属性默认值是相同的,但属性设置表中却给它们分别赋予了不同的值,这样引入名称属性和Caption属性的异同。

设置好对象的属性,可以让学生运行一下,发现当鼠标单击命令按钮时,没有任何反应,告诉学生要想实现这一功能就要在鼠标的单击事件中添加代码,使图像框载入图片,由此引入“事件”的概念。接下来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的步骤试着打开代码窗口,找到命令按钮的单击事件。

告诉学生载入图片的函数LoadPicture(),由此讲解LoadPicture()函数的用法,注意文件的路径。

代码调试好后,运行程序,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图像框的Stretch属性值,分别在True 和False时的不同结果,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此属性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巩固有关命令按钮单击事件和LoadPicture()函数用法的知识,让学生完善“舞动北京”,增加清除图片的功能。

编写代码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养成好习惯,每行语句要缩进几格,尽量使用注释语句。使程序既便于自己检查又易于别人阅读。

2.教学内容

(1)图像框的Stretch属性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图像框(Image)控件使用时,容易和图片框(PictureBox)控件混淆,教师要提醒学生,在第6课中会为这两个控件作一个比较。图像框的Stretch属性值是True或False,决定是否调整图形的大小以适应图像框,当值为True时,调整图形大小适应图像框;当值为False时,图像框改变大小适应图形,如下

(2)事件的概念是本课的难点。

事件(Event)就是系统预先设定的、能被对象识别并执行的动作,如(在命令按钮上)单击鼠标、(在窗体上)移动鼠标、输入字符等。事件分析(Event Analyse)就是考虑在程序运行时,会有哪些操作,这些操作是在什么对象上进行的,每个操作需要计算机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等。事件过程(Event Process)表示附加在某个对象上,用于对该对象的某个事件做出某种具体反应的程序代码。一般用“对象名_事件名”形式来表示“作用在指定对象上

的指定事件”的事件过程名。具体格式如下:

Private Sub 对象名_事件名()

事件过程代码

End Sub

例如,命令按钮对象的名称是Command1,其Click事件的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事件过程代码

End Sub

(3)命令按钮的用法是本课的重点。

对于命令按钮,最常用的属性就是其名称属性和Caption属性。命令按钮的名称属性值用于程序中作为该命令按钮的标识;而其Caption属性值则是该命令按钮在窗体上显示出来的文本内容。命令按钮最常用的事件是其单击(Click)事件,如果程序需要通过单击命令按钮来执行某一组操作,则需把实现这组操作的程序代码写在该命令按钮的单击事件中。

(4)名称属性与Caption属性的异同是本课的难点。

“名称”和Caption是一个对象的两个不同的属性,所有的对象都有“名称”属性,而有些对象却没有Caption属性。“名称”属性是对象的标识名,在程序中被引用,不显示在窗体上;“Caption”属性是对象在窗体中显示出的文本内容。二者值可以完全不同,只是默认值相同。

(5)图片载入函数LoadPicture()函数的用法是本课的重点。

使用LoadPicture()函数载入图片关键在于图片的路径是否写对,在本课中要求学生写图片文件的绝对路径,所以在本课刚开始准备素材时图片文件的存储位置非常重要。图片存储的位置既涉及到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管理文件的能力,为后面其它各课的素材准备打基础,又涉及到使用LoadPicture()函数时的路径,建议教师要提醒学生重视此处。

(三)DIY和“创作天地”

(1)请编写VB程序,通过单击命令按钮,分别显示雅典奥运会徽和悉尼奥运会徽。

分析:运行程序后,单击“悉尼会徽”,显示2000年悉尼奥运会会徽,单击“雅典会徽”,显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会徽。

素材准备:把图片“Sydney.jpg”和“Athens.jpg”存放到“第2课”文件夹中。

①设计用户界面。

调整窗体大小,在窗体合适位置上添加一个合适大小的图像框和两个命令按钮。

②设置对象属性

设置其属性如下表:

Private Sub CmdAthens_Click() '“雅典会徽”命令按钮单击事件

ImgHuihui.Picture = LoadPicture("d:\第2课\Athens.jpg")

'载入雅典会徽图片

End Sub

Private Sub CmdSydney_Click() '“悉尼会徽”命令按钮单击事件

ImgHuihui.Picture = LoadPicture("d:\第2课\Sydney.jpg")

'载入悉尼会徽图片

End Sub

④保存、运行并调试程序。

将程序以“奥运会徽”为名保存到“第2课\ 奥运会徽”下。

(四)教学补充

1. 标签(Label)控件

由于标签控件可以显示文字信息,往往用作窗体上其它控件的说明或提示。

标签的常用属性如下。

(1)Alignment属性:用于指定在标签控件上显示信息的位置(0——左对齐;1——右对齐;2——居中)。

(2)AutoSize属性:用于设置标签控件的大小是否自动按标签中所显示的内容的多少进行调整。

(3)BorderStyle属性:用于设置标签控件有无边框。

(4)Caption属性:用于设置标签控件中所要显示的内容。

(5)Left属性:用于设置标签控件与窗体左边界之间的距离。

(6)名称属性:用于设置标签控件的名字。

(7)Top属性:用于设置标签控件与窗体上边界之间的距离。

(8)WordWrap属性:用于设置标签控件中所显示的内容是否能够自动换行。。

2. 命令按钮(CommandButton)控件

在VB应用程序中,用户通过单击命令按钮,触发相应的单击事件,以实现指定的功能。

命令按钮的常用属性如下。

(1)Enabled属性:用来控制命令按钮是否可用。属性值为True(1)时,表示命令按钮可用,为False(0)时,表示命令按钮不可用。

(2)Visible属性:用来控制命令按钮在屏幕上是否可见。属性值为True(1)时,表示命令按钮可见,为False(0)时,表示命令按钮不可见,也就是被隐藏起来。

(3)Default属性:使命令按钮为默认的活动按钮。

(4)Cancel属性:使命令按钮为取消按钮。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了两课时,学生对编写代码要有个适应时期,学生对VB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对直接选用控件实现目标很高兴,学习到代码编写,部分学生有兴趣,对一些英语学的差的学生看到英语就晕,根本就不想打单词。但入了门的学生对编程很感兴趣,觉得自己编出代码就能运行很有成就感。学生对属性里的“名称”和caption有了一定了解,可以区别开来应用,学生对image的stretch属性老是忘记修改,每次都要启动一次发现不对后才进行修改。

第3课精彩比赛

(一)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单选按钮控件的基本功能和用法。

2.熟悉格式化控件的方法。

能力目标:

a)了解用App.Path得到路径的方法。

b)知道窗体激活事件。

情感目标:

1、热爱体育,培养爱国情感。

2、认识到软件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单选按钮的可使用和不可使用是本课的难点。

2、绝对路径与相对路径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设计

1.课堂引入

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一看Windows下有单选功能的对话框,或看一看网上调查问卷当中的单选题,在让学生回忆平时做过的单项选择题,告诉学生在VB中要实现单选功能,可以使用单选按钮,给学生观看本课样例引入本课。

让学生自己说出“精彩比赛”窗体中共有多少个控件,分别是什么,让学生自己按照教材中图2.2在窗体中创建控件,调整大小,摆放整齐。由于本课中要用到六个单选按钮,快速创建六个点选按钮的方法有:

①在工具箱中双击六次单选按钮,之后在窗体中将六个单选按钮摆放好。

②按住Ctrl键,单击工具箱中的单选按钮,再在窗体中依次创建六个单选按钮。

③创建一个单选按钮后,用复制粘贴的方式创建其它5个单选按钮。要注意的是,选中刚创建好的单选按钮,执行“复制”—“粘贴”,会弹出对话框提醒“已经有一个控件为‘Option1’。创建一个控件数组吗?”,此时用鼠标单击“否”,就会创建另一个名称为Option2的单选按钮了,其Caption属性为Option1。如果选择“是”,就会创建一组控件数组,此部分内容会在第8课学习。

六个单选按钮创建好了,由于大小不一或摆放不齐影响外观,这就引入了格式化控件的方法。建议教师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己试一试。

根据教材中的属性设置表设置对象的属性,教师只做简单提示。教师应告诉学生设置对象的名称属性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一般情况,不同的对象名称使用不同的前缀,这样从对象的名称上就可以区别出是哪一种控件。

在单选按钮的单击事件中输入代码载入图片。本课又一次用到了LoadPicture()函数,使用绝对路径载入图片不利于程序的共享交流,引入App.Path得到路径的方法。

2.教学内容

(1)理解单选按钮的可使用和不可使用是本课的难点。单选按钮是否被选中可以从它的Value属性值看出,如其值为true(也就是1),则其被选中,反之如其值为False(也就是0),则没被选中。所以在程序中如果实现单选按钮的选中状态,就可以为该控件的Value 属性赋值为True(或1),反之,在程序中想要实现复选框或单选按钮的未被选中状态,则

要为该控件的Value属性赋值为False(或0)。

(2)绝对路径与相对路径是本课的难点。电脑中文件的路径就是找到文件的途径,是由一个或多个目录名称和一个文件名称组成的列表,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中名称之间以反斜杠(\)分隔。文件的路径分为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文件的绝对路径是指文件在硬盘上的真正路径。从该文件所在的磁盘根目录开始直到该文件所在的目录为止的路线上的所有目录名都要写出;文件的相对路径是指由当前目录开始直到该文件所在的目录为止的途径。

考虑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资源可能在网络服务器上,不易写出绝对路径,另外如果使用绝对路径提交的作业执行时容易出错,不易教师检查作业,所以在本课中使用LoadPicture()函数载入图片提倡使用相对路径。

(3)用App.Path得到相对路径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App.Path可得到工程文件所在的目录,所以在使用LoadPicture()函数载入图片时,路径应写为:App.Path & “图片文件相对于工程文件的相对路径”。

(4)一般情况下VB程序中的初始化代码都写在窗体的载入事件Form_Load()或窗体的激活事件Form_Activate()中。运行程序后,首先触发窗体的载入事件Form_Load(),然后就执行窗体的激活事件Form_Activate(),所以我们常常在窗体的这两个事件中初始化程序。

(三)DIY和“创作天地”

(1)完成“乒乓球”、“田径”、“体操”、“羽毛球”和“排球”单选按钮的鼠标单击事件的过程代码。

Private Sub OptPaiqiu_Click()

ImgGame.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排球.gif")

End Sub

Private Sub OptPingpang_Click()

ImgGame.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乒乓球.gif")

End Sub

Private Sub OptTianjing_Click()

ImgGame.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田径.gif")

End Sub

Private Sub OptTicao_Click()

ImgGame.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体操.gif")

End Sub

Private Sub OptYumao_Click()

ImgGame.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羽毛球.gif")

End Sub

(2)完成其它三个单选按钮的初始化。

OptTicao.Value = False '使单选按钮"体操"不被选中

OptYumao.Value = False '使单选按钮"羽毛球"不被选中

OptPaiqiu.Value = False '使单选按钮"排球"不被选中

(3)使用单选按钮制作VB程序显示各国国旗。

分析:运行程序后图像框内什么都不显示,五个单选按钮都不被选中。当单击单选按钮时,图像框中显示相应国家的国旗。

素材准备:将各国国旗图片文件存放于“第3课\ 国旗”文件夹中。

①设计用户界面。

在窗体上添加一个标签、一个图像框和五个单选按钮,调整大小,摆放合适位置。

②设置对象属性

设置其属性如下表。

③编写事件过程代码

Private Sub OptBritain_Click()

ImgGuoqi.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国旗\英国.gif")

End Sub

Private Sub OptCanada_Click()

ImgGuoqi.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国旗\加拿大.gif")

End Sub

Private Sub OptChina_Click()

ImgGuoqi.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国旗\中国.gif")

End Sub

Private Sub OptDanish_Click()

ImgGuoqi.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国旗\丹麦.gif")

End Sub

Private Sub OptSingapor_Click()

ImgGuoqi.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国旗\新加坡.gif")

End Sub

④保存、运行并调试程序。

将程序以“显示国旗”为名保存到“第2课\ 显示国旗”下。

(四)教学反思

第一个难点是学生对于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还是需要练习几次才搞清楚,特别是相对路径要求先保存再运行程序,很多同学都检查代码没有错,而程序运行不显示图片。第二个难点是学生对名称和cpation理解的不太清楚,在cpation里用汉字,在名称里也用汉字,编写代码时又造着书上的字母打,结果是程序运行出错,还有一种情况是第一次按书上的名称改了字母,学生在写代码时觉得不适应,又回到属性窗口改名称,再来写代码后运行程序不能显图片,因为名称一改程序段就要换名输入代码,所以造成一个举重按钮有两个名称,写代码时

只能写到最后一个改的名称里才能运行程序。

第4课百变文字

(一)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文本框的基本使用方法。

2.熟悉复选框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框架控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1、能独立根据样例设计简单用户界面。

2、能独立依据属性设置表设置对象的属性。

情感目标:

a)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重点、难点:

b)文本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c)框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d)复选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二)教学设计

1.课堂引入

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回忆,在以往使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中经常会遇到设置文字字体、字号、字形等问题,今天我们就用VB编写一个设置文字字体、字号、字形的小程序,给学生观看样例引入本课。

为了学生能很快入手,告诉学生先来制作一个只具有设置字体功能的程序,根据教材中图3.2让学生说出窗体上要添加的控件分别是什么、有多少个。学生可能会认为“百变文字”中显示文字的控件是标签,教师向学生解释这里的控件是文本框,这样引入文本框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让学生自己设计用户界面,根据教材中的属性设置表来设置对象属性,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达到根据样例独立创建用户界面和根据属性设置表设置对象属性的能力。

教师提出要增加“百变文字”的字号和字形功能,需要添加控件,为了便于分类,引入框架控件的功能和用法。让学生思考“字形”中的粗体和斜体是可以同时选中的,所以制作“粗体”和“斜体”选项不能再使用单选按钮了,引入复选框控件的功能和用法。

2.教学内容

(1)文本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文本框和标签都可以显示文本信息,但文本框还可以通过键盘接受用户输入的信息,而标签则不可以;文本框的Text属性值就是其显示的文本内容,而标签的Caption属性值是它的显示内容。

文本框的FontBold(粗体字)属性、FontItalic(斜体字)属性、FontStrikethru(删除线字)属性、FontUnderline(下划线字)属性有两个值,其值为True(也就是1)表示字体有该效果,其值为False(也就是0)表示字体没有该效果。在编写程序代码时,如想实现文本框中字体的粗体、斜体、删除线和下划线效果,可以为文本框的FontBold(粗体字)属性、

FontItalic(斜体字)属性、FontStrikethru(删除线字)属性、FontUnderline(下划线字)属性赋相应的值。

文本框的Multiline属性也是初次接触,值为True时,可以在文本框中输入多行文本,值为False时,用户不能在文本框中输入多行信息。ScrollBar属性设置是否加上滚动条,值为0(None)时,不加滚动条;值为1(Horizontal)时,只加水平滚动条;值为2(Vertical)时,只加垂直滚动条;值为3(Both)时,既加水平滚动条又加垂直滚动条。

文本框的常用事件有Change事件,当文本框的Text属性值改变时,就会触发文本框的Change事件。KeyPress事件,当用户从键盘上敲入一个字符时,就会触发文本框的KeyPress 事件。

(2)框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是本课的重点。框架的功能是为控件分组。在框架中添加多个相同的控件就不能用直接在工具箱中双击的办法了,那样创建的控件都是在窗体上,而不是在框架中。我们可以按住Ctrl键同时单击控件按钮,可以在不重新选择控件的情况下,添加同一类型的多个控件。

(3)复选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一组复选框可以同时选择多个选项,有些书中也叫“选择框”或“检查框”。复选框的常用属性就是其Value属性,单选按钮的Value 属性在第3课中已经讲过,复选框的Value属性与单选按钮的Value属性稍有不同,复选框是否被选中也可以从它的Value属性值看出,如其值为1,则其被选中,如其值为0,则没被选中,其值为2,复选框被置于不可选状态(变灰状态)。所以在程序中如果实现复选框未被选中、选中或置不可选状态(变灰状态),就可以为该控件的Value属性值赋值为0、1或2。

(4)End语句具有结束、退出的功能。

(三)DIY和“创作天地”

(1)请为“百变文字”的“黑体”和“隶书”两个单选按钮的单击事件添加代码。

Private Sub OptHeiti_Click()

TxtInput.FontName = "黑体" '文字字体为“黑体”

End Sub

Private Sub OptLishu_Click()

TxtInput.FontName = "隶书" '文字字体为“隶书”

End Sub

(2)自己在文本框中更改文字,观察文本框中文字的变化。

运行程序后,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设置字体。

(3)试着在窗体中先添加一个单选按钮(OptionButton),再添加一个框架(Frame),看能否将该单选按钮(OptionButton)拖放到框架(Frame)中,观察结果。

要先创建框架,再在框架中添加单选按钮。

(4)请为“百变文字”字号组中“12”号字和“24”号字两个单选按钮的单击事件添加代码。

Private Sub OptSize12_Click()

TxtInput.FontSize = 12 '设置字号为12号字

End Sub

Private Sub OptSize24_Click()

TxtInput.FontSize = 24 '设置字号为24号字

End Sub

(5)完善“百变文字”程序运行界面,再添加效果“下划线”和“删除线”功能。

分析:在窗体中添加框架,在框架中创建两个复选框。

对象的属性设置表和代码见创作天地。

(6)为“百变文字”增加设置字体颜色的功能。

分析:为文本设置颜色需要单选按钮。

①设计用户界面。

在窗体中添加框架,在框架中创建三个单选按钮。

②设置对象属性

设置其属性如下表。

Private Sub ChkStrikethru_Click()

TxtInput.FontStrikethru = ChkStrikethru.Value '删除线

End Sub

Private Sub ChkUnderLine_Click()

TxtInput.FontUnderline = ChkUnderLine.Value '下划线

End Sub

Private Sub OptBlack_Click()

TxtInput.ForeColor = RGB(0, 0, 0) '设置文字颜色为黑色

End Sub

Private Sub OptRed_Click()

TxtInput.ForeColor = RGB(255, 0, 0) '设置文字颜色为红色

End Sub

Private Sub OptBlue_Click()

TxtInput.ForeColor = RGB(0, 0, 255) '设置文字颜色为蓝色

End Sub

④保存、运行并调试程序。

(四)教学补充

End语句用于结束一个过程或块,它提供了一种强迫中止程序的方法。有关End语句的

功能整理如下表。

说明:

在执行时,End 语句会重置所有模块级别变量和所有模块的静态局部变量。若要保留这些变量的值,改为使用Stop 语句,则可以在保留这些变量值的基础上恢复执行。

注意:

End 语句不调用Unload、QueryUnload、或Terminate 事件或任何其它Visual Basic 代码,只是生硬地终止代码执行。窗体和类模块中的Unload、QueryUnload、和Terminate 事件代码未被执行。类模块创建的对象被破坏,由Open 语句打开的文件被关闭,并且释放程序所占用的内存。其它程序的对象引用无效。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控件比较多,学生的编写代码时找不到对象名,所以在对对象属性修改时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用好前辍标识和名称。学生出现最多的失误在于先写代码再来改对像名称,造成函数无法调用,有时没有修改文本对象名称,只是按书上写的代码去编写,学生还不能真正理解属性名称和写代码的关系。

第5课五环旗下

(一)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VB中方法的概念。

2.学会用Circle方法画圆。

能力目标:

a)解VB中的坐标系。

b)了解用RGB()函数设置颜色的方法。

c)掌握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思路。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情绪与表情的变化,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全册教案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解析

第一单元: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社会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社会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信息、信息的特征、信息技术及对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探讨信息、信息的特征和信息技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 难点:信息社会中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同学们感到当今社会获取信息的方法越来越多样,途径越来越广泛,信息的广泛交流加速了人和社会的了解,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教学 1、信息: 简单的说,利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报道等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2、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 (2)共享性 (3)时效性与价值性 (4)真伪性 (5)可再生性 3、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产生、获取、传递、识别和应用的相关科学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1)计算机技术 (2)通讯技术 (3)微电子技术 (4)传感技术 3、信息社会 最为现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社会的生存能力,因该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2)灵活、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遵守信息的法律、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 4、小结 5、布置作业: 寻找身边和信息技术有关的事情 6、板书设计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三、信息技术 四、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全册信息技术教案南方出版社

山门镇市镇完全小学 五 年 级 下 册 信 息 技 术 教 案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WINDOWS 操作技能。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脑的广泛用途,并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3、从小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 二、学期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及认识和计算机鼠标的操作。 2.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3.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4.认识键盘与指法训练。 5.认识画图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绘图工具的用法。 6.掌握利用适当的工具编辑加工图形。 7. Internet的学习。运用分类查找和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申请、回复、转发电子电子邮箱,建立自己的博客等等。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内容:

(1):综合运用键盘与指法训练、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电脑操作。 (2):掌握基本绘图工具的用法及能用适当的工具绘图。 2.教学(训练)要求: 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第了解、掌握“键盘与指法训练”“画图软件绘图”等 的基础知识,并能针对相关的练习进行上机操作,进而以点带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做到学以致用。 3.教学重点、难点: (1)、基础知识的掌握。 (2)、各种基本概念、操作的掌握。 (3)、实践训练、操作的有机、灵活运用。 四、教法设想和措施: 1、设想: 以“综合运用键盘与指法件”和“画图工具的用法”等为学习重点,适当辅之于游戏、组织竞赛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2、措施: A、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B、注重辅差、培优、提中 C、注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 D、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第掌握所学的知识。 E、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资料

活动1 初步知识与基本操作 第1课信息技术初探究 教学目标: 了解身边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应用,初步认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二、新授: 1、信息 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 2、信息的获取 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 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传递 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 四、信息的处理 人类获取、传递了信息后,对信息进行一些处理,会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计算机被发明后,人们就把信息处理的大量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也叫信息处理机。 五、信息技术 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跟我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知识,在生活中,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 第2课与计算机交朋友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计算机的一般组成部分的名称。 2、能够说出计算机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 3、认识计算机桌面,掌握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4、学会正确地开、关机。 5、能够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并注意爱护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从外观上看的几部分名称;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桌面及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难点: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计算机的组成 一、质疑导入

信息技术第一册上教案

泰山版第一册(上)信息技术教案 教师:王巧 学校:北店子小学

第一单元感受信息世界 、单元概述 本单元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引入,旨在加强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交流与表达,使学生能更好的交流和运用信息。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将完成从关注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到对信息素养的培养的转型,突破技术操作的表层,在学习技术、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技能、内化信息伦理、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逐步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单元共3 课时,每课1 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从身边的信息出发,慢慢向新的概念和知识过渡,从而感受信息、发现信息、表达信息,体会信息工具—电脑在信息活动中的突出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身边具体的活动体验,让学生自觉的发现知识—信息的存在,从而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初步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认识电脑在信息活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电脑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注重学生的自身体验和感受,以应用活动渗透信息思想。 2、难点:通过具体的活动体验,将原有的知识和认识条理化。 四、教学方法对于刚接触电脑的学生,本单元最主要的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本单元主要是学生自己去感受信息,体会信息工具在信息传播与表达中的作用,老师主要扮演的是引导作用。 第 1 课游览信息大世界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什么是信息,体会信息就在我们身边,体验信息的表达,体会信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发现信息的良好习惯。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鉴别、选择信息的能力,防止被虚假信息所利用。

教科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小学信息技术(泰山版新版)第一册(上)教案(全)

泰山版信息技术第一单元:感受信息世界 1、游览信息大世界 2、用信息表达自我 3、信息工具知多少 1、游览信息大世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感受校园中的信息。 2、游览校园,发现信息。 3、体会信息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体会信息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感受信息交流、人机交互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校园中的信息。 2、游览校园,发现信息。 3、体会信息的重要性。 难点:体会信息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采取任务驱动法、讲授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交通安全教育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信息。 二、新知园 1、新发现 校园里的安全:校园里有很多文字、图片,还有活动、讲座,都在时刻提醒我们“注意安全”。你发现了吗? 2、一点通 信息就在我们身边:人们能够看到、听到、感觉到信息,能够思考、交流信息。 3、去探索 (1)校园里还有哪些信息?分组到楼道、操场、图书馆等场所去观察吧。 你找到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请记录下来,与大家交流。 活动方面: 学习方面: 卫生方面: 其他方面: (2)小体验 闭上眼睛,捂住耳朵,慢慢呼吸,不要说话,仔细体会周围的变化……一分钟后,恢复正常,谈谈自己的感受。 4、加油站 多方求证辨别信息真假:有时我们得到的信息不一定真实可信,你知道怎么辨别吗?(小组讨论) 5、知识卡 斑马线:在路口或门前的路面上,画着一道道白线,这就是人行横道线,又称斑

马线。 过马路一定要走斑马线,时刻牢记“一停、二看,三通过”。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课后练习。 板书: 游览信息大世界 信息就在我们身边:人们能够看到、听到、感觉到信息,能够思考、交流信息。过马路一定要走斑马线,时刻牢记“一停、二看,三通过”。 第2课《用信息表达自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语言描述自己 2、掌握表达信息的方法 3、学会完整地表达信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表达信息 【教学难点】完整地表达信息 【教具准备】计算机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说写结合、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四年级又重新分了班,我们又认识了许多新同学和新老师,因为刚刚认识相互间还不太了解。我们应该来个自我介绍好不好。你认为自我介绍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大家永远记住你呢? (学生思考交流) 二、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刚才同学们说可以从姓名、性格、爱好、理想等方面来介绍自己。而信息小组新来三名成员,他们做的自我介绍却与众不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了解一下她们吗?你想知道他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吧。下面就请她们三个做自我介绍。(课件) 通过他们的自我介绍,你对他们的印象如何,你感觉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学生评价对大强、小丽、能能的印象) 你想让别人更好地了解你么?你想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吗?下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介绍自己时,可以从姓名、性格、爱好、特长、理想等方面介绍。看谁说的又清楚又仔细。 找几名同学来介绍自己。说一说他们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个字的特征。 无论是介绍自己,还是向别人表达信息时,都尽量详细准确。如介绍一件事,要说清楚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人物,有条理地描述发生的事,如果描述清楚就会出现误会和笑话。 探索1:出示第9页实例,寻找信息表达的错误。小组合作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遇到上述情况你应该怎么说。 学生模仿练习:假如我们学校操场上有位同学受伤了,你怎么拔打120急救呢?想一想:表达信息的方法,除了语言,还有什么方法? 探索2:体验用多种方式表达信息,闭上嘴巴,不要张口,用另一种方式告诉同

桂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 主题一信息就在我们身边 任务一让我们感受身边的信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在哪里。 (2)通过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使学生了解身边包含了哪些信息。 (3)让学生学会分析哪些是正确的信息,哪些是错误的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信息在哪里 (2)难点:正确与错误信息的分析 [教学准备] 投影(已制作好的“四季风景画”、“北斗七星”图、“交通信号灯”图、“小明的记录图”、优美的乐曲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投影“四级风景画”、同时播放优美的乐曲,漂亮不漂亮?从这四幅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那么什么叫信息呢?信息又在哪里?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感受身边的事物吧。(板书:任务一让我们感受身边的信息) 二、新授 1.请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什么叫做信息?我们周围的事物包括了哪些信息?(个别举手回答) 2.案例分析:观察“北斗七星图”、“交通信号灯”图,讨论我们身边的自然界,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 3.小游戏:根据《春天在哪里》这首歌,自己编一首关于夏天、秋天、冬天的信息的儿歌。让学生感受四季的信息。 4.投影“小明的记录图”,让学生指出哪些是正确的信息?(记录的信息符合事物的原貌)哪些是错误的信息?(记录的信息不符合 事物的原貌)并说明为什么。 三、想一想 1. 你观察过身边的自然现象吗?它们给你带来了什么信息呢? 2. 我们平时看电视,会得到那些信息呢? 3. 人本身包含着信息吗?请观察你的同桌,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四、小结 经过一番讨论,自己有什么感想?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怎样找到更多的信息,了解用人体感觉器官来获取信息。 (2)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与思考,使学生明白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 之后获取信息。 (3)让学生明白借助各种工具,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获取信息的方法 (2)难点:利用工具获取信息 [教学准备] 投影(已制作好的“人体五官图”、获得信息的表格、“《奇怪的大石头》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投影“人体五官图”,引出话题:明天我们就要去秋游了,不过如果下雨的话,就要取消秋游的计划。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明天下的天气情况呢?(板书:任务二让我们寻找更多的信息) 二、新授 1. 请全班学生讨论,通过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等器官,能获取哪些信息呢?并填表格(眼睛:能看到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位置等;手:可以通过触摸感觉到物体的冷热,通过拎或挪感觉物体的重量等等)。 2. 小游戏:全班分成四个小组,通过看、听、摸、测量等方式,来获取教室的信息,并用卡片记下,看哪个小组的信息又多又准确。 3. 案例分析一:全班集体讨论“一分钟破案”故事中的这个大侦探是如何破案的,让学生明白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4. 案例分析二:通过介绍古代测定时间的方法,激发学生借助各种工具来获得更有效的信息。并用多种方法来测量课本的长、宽、高。 5. 投影《奇怪的大石头》课文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演示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相关资料的操作,让学生了解现在可以通过电话、计算机和网络搞笑的获得更多的信息。 三、说一说 阅读《盲人摸象》故事,思考:这个故事给了大家什么启发?如果忙人要正确的获取大象的全貌的信息,他该怎么做呢? 四、小结 经过一番的思考与讨论,你有什么感想?

人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人教版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课信息和信息技术 教学目的: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2、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的信心。 教学重点:信息、信息处理工具;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信息和信息技术两个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对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讨论回答)。 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 二、新课讲解 1、什么是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实物、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就叫做信息。 (总结:总而言之,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简单地说:信息就是用语言、文字、符号、图像、数字、声音、情景等所表示的内容。) 2、什么是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和储存: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我们的身边有大量的信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对我们有用的。因此,我们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首先是获取信息,然后再处理信息,最后才输出信息。(2)信息的传递: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3)信息的处理: (讨论信息的处理方式)人们用眼睛、耳朵、鼻子、手等感觉器官就能直接获取外界的各种信息,经过大脑的分析、归纳、综合、比较、判断等处理后,能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并且采用说话、写字、动作、表情等方式输出信息。其实,在很多时候人们不是,不仅仅依靠自己的感觉器官来处理信息,而是利用各种设备帮助我们进行信息的处理。就如人们用算盘来计算……。在计算机被发明以后,人们将处理信息的大量繁杂的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用计算机帮助我们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各种信息,既快又好,所以,人们也将计算机叫做信息处理机。

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上教案

第1课认识计算机 (一)教学容分析 本课是《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第1课“认识计算机”的容,主要容有“信息与计算机”、“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应用”、“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四部分,是认识信息技术重要的处理信息工具——计算机的常识课,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担负着引导学生入门的重要任务,对于初次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信息和计算机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对计算机应用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他们还未形成系统知识,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科学,不能够按操作规正确使用计算机,他们迫切地想通过信息技术课来进行学习,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知道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3)知道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能够按操作规正确使用计算机。 2.过程与方法 能从观察中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硬件,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的事实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遵守机房纪律、爱护计算机和机房设备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3)能够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以及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 本课的重点是计算机的组成和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了突破重点,教师可以在课堂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学前调查和教育 1、向同学自我介绍 2、调查 (1)小学里是否学过电脑? (2)家中是否有电脑?用电脑的时间如何安排?都用电脑做些什么?(3)曾经学过哪些操作?是否上过网? (4)小学时是否参加过电脑竞赛?是否愿意参加一些电脑竞赛? 3、请同学们看目录(本学期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了解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的工作过程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与管理 ?了解并学会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因特网上的信息 ?了解资源管理器的作用,合理管理信息 ?网络道德与安全的意识 第三章信息的整理与加工 ?熟练掌握文字处理中常用的编辑操作 ?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合理调整文档的版面 4、上机纪律 (1)卫.生.进入机房应该穿鞋套,绝对不可以在机房里吃零食。 (2)纪.律.进入机房应该保持安静。有问题举手。不可以随意有动。 (3)登.记.检查所用电脑是否完好,如有不好的应该登记说明并报告老师。

课题:1.1生活中处处有信息 教学目标 理解信息的概念。 了解身边的信息以及信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并利用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热爱生活重点和难点 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 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 1、引言 欢迎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堂! 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过猛,信息技术无处不有。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是时代对大家的要求和期望。 列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获取方式、强化信息意识。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与物质和能源一样,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举例)有关身边的信息、以及信息的获取方式。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变化。 3、信息的主要特征(请阅读P3—P4) (1)信息可以传递与共享:信、天气预报 (2)信息可以开发与存储:存储的介质有:纸张、磁带、光盘、磁盘等。

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上)全册教案

第1课认识计算机 【教学内容】 本课为四年级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信息与计算机、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应用和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本课为四年级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信息与计算机、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应用和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信息与计算机的关系。 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外部设备。 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和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计算机的组成、应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2、难点:信息与计算机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家都有电视吧?你们平常看电视是为了解什么呢?(看新闻、看天气预报、看电视剧、动画、生活常识、看旅游知识) (板书:信息与计算机) 一、新授知识 信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本课本,通过眼睛,我们可以看到课本的颜色、形状、还有课本上的文字,图画等;通过耳朵,我们可以听见翻书时的声音;通过手触摸,我们可以感觉到课本的厚度,轻重;用鼻闻闻,我们还可以闻到课本的味道呢。 在我们生活中凡是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都属于信息。(请学生举例子,说一说身边还有那一些信息)

哇,同学们真利害啊,可以知道这么多的信息。信息可以以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出现。(列举例子)而我们的今天们要学习的计算机正是处理这些信息的高手。(列举例子) 同学们,我们学习电脑也有三年的时间了,那么大家现在都来说说,通过电脑,我们都可以干些什么呢?(学生举手回答) 很好,大家对电脑的了解还真不少!电脑有这么多的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 同学们,我们学习电脑已有三年了,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们掌握了许多有关于电脑的知识,也学会了许多电脑的操作方法。那么大家现在都来说说,你所了解的电脑由那几部分组成的呢?每一个部分又有什么样的工能呢? (电脑组成图片展示) (板书:计算机的组成) 老师总结:一台计算机由两大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软件是计算机里一种摸不着的东西,计算机也要有了软件才能工作,如我们的图画工具、金山打字等工具。硬件就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计算机组成部分,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等等。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定义: 用来输入信息的设备——输入设备 用来输出信息的设备——输出设备(举例) 教师讲解: 在电脑中,显示器的作用是把电脑里的一些信息显示给我们看,而音箱的作用,是把电脑里的声音放出来给我们听。所以,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输出设备。那么键盘和鼠标呢,通过他们,我们可以把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所以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家想一想,他们的名字可以叫什么啊?(集体回答) 除了这些主要的计算机组成设备外,人们为了方便存储信息,还发明了一些计算机外部存储设备,这些设备很方便携带的(展示图片,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页的“计算机的发展”并以提问学生形式总结 新授知识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高手,也知道计算机由那几部分组成了,那么除了我们同学刚才所说的一些用途之外,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一些应用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第1单元感受信息世界 第1单元教学内容要点 本单元是对全部教材的介绍。它旨在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增加娱乐知识,掌握如何用信息表达自己,并学习信息工具。教学内容以“周游信息世界”、“用信息表达自己”和“信息工具知道多少”的故事情节和游戏的形式分发 2,教学要求 1。感受信息的存在,发现信息,体验信息学会完全表达信息 2。掌握电脑的开/关操作,了解电脑的组成,以及鼠标的基本操作,如移动、点击、双击、拖动等。 3。通过规章制度教育,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操作中的相关安全知识,并教育学生养成正确实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3,教学方法 实践,合作探究,情景创设,任务驱动四、教师知识准备 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组成、连接和操作环境,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优化技巧、系统安装和各种教学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熟悉安全用电常识、机房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5,教学软件,硬件设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windows自带小程序六.教学办法 1。对于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可以以真实故事的形式介绍。为了理解各种硬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真实物体了解他们看到的东西,并且鼠标的操作可以使学生实际操作它。 3。游戏软件可以采用竞赛方式、挑战竞赛等形式。让获胜者谈论成功的技能。4.本单元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采用竞赛方式激发兴趣。 七、班级安排 本单元共三个班,每个班1小时,共3小时 第1课浏览信息世界 教学目标 1。感受校园里的信息,参观校园,找到信息2.掌握信息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感受信息的存在教学难点 体验信息的重要性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讨论和实践数据准备 计算机和多媒体广播系统教学过程1。介绍了 新班级的学生,校园里有许多单词、图片、活动和讲座,提醒我们时刻“注意安全”。你发现了吗? 2,学习新课 教师简介:信息就在我们身边,人们可以看到、听到和感受信息,可以思考和交流信息 1。任务探索:校园里有什么信息?分组到走廊、操场、图书馆和其他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信息技术 四年级上册 教案 肖翔球 星源实验小学 课题:机房常规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和熟悉机房上机纪律; 2、情感: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等设备的习惯,正确使用计算机; 3、能力:掌握计算机保护方法,正确使用计算机 二、教学重点:使用计算机时的安全和准则。 三、教学难点:计算机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利用游戏模式,引导学生学习 五、教学准备:教室常规课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要讲究规矩、讲究秩序、讲究纪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有校规校纪,我们的计算机机房,同样也有机房纪律,计算机机房不同于普通教室,到处都是电缆,不按规定操作,有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关系到我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本学期的第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机房的纪律,只有人人都遵守纪律,我们的上机课才能有序进行,保证每个同学都有充分时间来进行操作练习,快速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 二、新授: 我们的机房纪律有以下几条,现在已经通过电脑课件出示到大屏幕上,我们来逐条学习一下。 课件出示机房纪律: 1.上机时要求带齐学习用具,在教师指导下安静、认真地上机,不得喧哗吵闹,更不准随意走动。 2.不得随意进出机房,预备铃响后(正式上课前2分钟)方可进入机房并严格按教师指定的机位就坐。

3.爱护机房卫生,雨具、仪器等不得带入机房,不得乱扔果皮、纸屑等,实习用纸学生要自行带走。 4.爱护室内一切公共设施,不得在桌椅上乱刻乱画,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5.开机时如发现微机故障,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等待重新安排和调整机位;如果发现故障而未及时上报的,涉及到的一切责任由该生负责。 6.爱护室内电器设备,不准随意改变设备的配置,键盘应轻敲,开机、关机和操作都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擅动设施,即使是耳机等简单设备也必须在当值教师的授意与监督下方可拆卸与安装。 7.注意用电安全。使用中发现用电安全方面的问题,应及时切断电源,报告老师。 8.严禁随意安装、删除、卸载机器内已经安装的各种软件;严禁上机时间不按指导老师要求操作;严禁上机时打游戏、上网聊天、浏览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 9.凡因操作不当或故意违规操作造成硬件损坏,除照价赔偿外,视情节轻重核收维修费用并给予相应处分。 10.从下课到离开电脑机房,同学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退出所有程序,正常关机。 ②摆好椅子,放好鼠标键盘。 ③排队离开教室。 11.违犯上述规定且不听教育劝导者,取消上机资格,并由学校按校规进行处理。

山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一册全册备课

信息技术备课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姓名: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全册分析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课标)》的要求,在总结原通用教材和实验教材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这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 1. 认识电脑

2. 学习使用键盘 3. 电脑小画家 4. 画出多彩的图画 5. 有趣的集合图形 6. 画图技巧大比拼 共计六课。 二、教材分析: 1. 简明实用、内容生动。注重介绍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内容简明准确、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顺畅的看懂学会,感受学习的快乐。 2.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中,学习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学科,是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时成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到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课,而且是学好其他功课乃至将来做好工作的工具。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将担任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共有四个教学班。多数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对计算机学习很有兴趣。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信息技术课,所以对这门课程并不陌生,他们喜欢上信息技术,因为信息技术贴近大家的生活,而且又有很多功能,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的积极主动。但同时学生的知识水平、起点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深计算机知识的难度,提出要求,加强操作的熟练程度。对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从基础讲起,循序渐进,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树立信心。 四、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操作计算机 2?掌握鼠标的5种基本操作 3?学会输入英文 4. 使用“画图”软件中的画图工具,绘制简单的图画 5?学会保存和打开文件 6?学习给图画上色 7. 学习用几何图形组成作品 8. 学习取色、移动、复制、剪切、缩放、变形等技巧,绘制较复杂的图画 9. 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与使用的能力 10. 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11.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思考,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12. 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1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色彩搭配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4.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学会分享。 15.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定等良好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 1?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能力,在教学中我将遵循以下原则:(1)实践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量力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启发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如任务驱动法教学、情景法教学、小组协助式学习等。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注意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亲自动手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六年级计算机教案 第1课电脑的本领与家史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及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作用。 2、了解电脑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3、了解电脑的发展史。 教学重点: 电脑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建议: 信息(information):教师可以举例来说明:如欧洲足球锦标赛的现场直播、我们学习用的书、冬天大雪纷飞的情景……这些用文字、语言、声音、图像等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信息获取的途径可由学生来讲述,让他们自由发挥。电脑的应用广泛教师难以一一讲全,因此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中分小组汇报。教师主要向学生介绍因特网作用,教师也可以向学生简单演示一下因特网的神奇魅力。 电脑的发展史:从1946诞生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后,我们可以把计算机的发展四个阶段:1、1946至50年代后期,电子管

时期。2、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后期,晶体管时期。3、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前期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4、70年代到今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材还安排了计算机的组成的阅读材料。 第2课常用软件的安装与删除 教学目标: 1、学会常用软件的安装。 2、学会把软件从计算机的硬盘上删除。 教学重点: 软件的安装与删除。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常用软件的安装程序。如:超级解霸、屏幕保护程序、Winamp。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建议: 软件的安装:应该让学生明白要安装软件应先找到这个软件的安装程序,安装程序的命令一般是setup或Install。安装软件时,只需双击Setup或Install即可。在此课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只

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

第一单元 走进信息社会 ——信息与信息技术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1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的特征。 初步了解各种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能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 学习中的用途,经历信息收集 与交流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 影响,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 伦理、文化、社会问题。 对使用新技术有正确的认识。 【课时安排】 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任务是:调查周围的人群,了解他们在日常 工作、生活中最需要哪些信息,最 关注哪些信息, 这些信息对他们有什么用,以及他们通过什么途径 和方法获得这些信息。要 完成这个活动,首先要确定调查对象,其次是通过访谈收集信息,最后是成果展示与交流。 为此,教材围绕这三个活动步骤设计了以下三个部分的活动内容: 第一部分是确定调查对象。学生可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将各自要调查的对象确定为对 方所熟悉的人,如对方的同学或亲朋好友。 第二部分是采访,了解调查对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信息需求。通过调查学生可体 会到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第三部分是在班级内介绍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汇总,并讨论信息所具 有的特征。 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学生可了解信息和信息的特征,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 学习中的用途,并体验到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的特征。 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内容 课时 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1 活动 2 探究信息对人们工作、生活 的影响 2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全套教案

信息必修(一) 课题: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1课时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情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列举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对信息有较全面的认识。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亲历感官剥夺——你能坚持多久? [游戏] 请几位同学和老师做实验。等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静止等我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让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并出示一张纸板,上面写着:请大家保持安静,看看他能坚持多久?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能坚持几十秒钟,而有的同学坚持的时间稍长? [学生]:因为他耐力不行 [学生]:因为被孤立,无法得到信息 [总结]:由此可见,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二、丰富多彩的信息 观察下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运动员比赛场景;奥林匹克运动会徽标;2008年奥运会口号。 [小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