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知识的形成成过程,建构“倍”的数学模型

经历知识的形成成过程,建构“倍”的数学模型
经历知识的形成成过程,建构“倍”的数学模型

经历“倍”概念的形成过程,建构“倍”的数学模型

-----“倍的认识”磨课实践与思考

《倍的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提供“小兔拔萝卜”的童话情景,让学生分清三种萝卜的名称和数量后,教材分四个层次教学。首先,通过比较红萝卜(6根)与胡萝卜(2根)的数量,教材引导学生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活动,根据红萝卜有3个2根,引出了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让学生初步感知“倍”。其次,通过圈一圈,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根数的关系,根据“白萝卜有5个2根,得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第三,通过例题的对比,让学生发现:求“白萝卜(红萝卜)是胡萝卜的几倍”,都是以胡萝卜的根数为标准,把白萝卜(或红萝卜)每2根圈起来,再看白萝卜(或红萝卜)里包含了几个2,白萝卜(或红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第四,通过做一做、练习,提供圆片、小棒、水果等活动,比较两个量的倍数关系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倍的直观模型,理解倍的本质特征。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我们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看、摆、圈活动,在情景中获得“倍”的直观体验,建立倍的概念;(2)在观察、比较、变化中进一步加深对“倍”本质的理解。(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经历“倍”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第一次试教】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出示主题图)

黑兔2只,白兔4只;红萝卜3根;白萝卜6根;

师:根据“2只黑兔,4只白兔”,提出数学问题?

师:两个数量之间,除了有“比多与少”的相差关系,其实两个数之间还有一种-----“倍数”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倍”

2.初步感知“倍”

通过4只白兔与2只黑兔比,把2只黑兔看成1份,白兔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2倍。

3. 模仿表述“倍”。

(1)生摆小棒,自主探索,自己研究红萝卜的根数是白萝卜的( 2 )倍。(第一行摆3根白萝卜,第二行摆6根红萝卜)

(2)看图说一说,三角形的个数与五角星( 2 )倍

4.通过比较,抽象出“倍”的模型

师:刚才研究的三幅图数量不同、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说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2倍呢?(同桌交流)

师:无论第一行有几个,只要以第一行的数量为标准,在第二行有这样的2份,也就是2个几,我们就说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2倍。(抽象模型)

5.在变化中,加深“倍”的认识,凸显倍的本质

(1)标准不变,改变倍数。

摆小棒。第一行摆4根,第二行摆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个(),第二行摆几根?摆3倍、4倍、5倍呢,怎么摆?

对比:有什么发现?

(2)改变标准,倍数改变。

圈一圈。第二行有12根小棒,第一行小棒分别有6、3、4、1根,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

对比:又有什么发现?

(3)倍数不变,标准改变。

画一画,第二行图形的数量是第一行的3倍.

(4)拍手游戏,认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6.用“倍”的模型,解决问题。

(1)桃子:

梨:

推想梨有几个?

(2)如果梨有4个,你又能推想出什么呢?

桃子:?

梨:

?个

(3)如果这样呢,你能推想出桃子有几个吗?

桃子:?

梨:

27个

小结:在今后的学习中,如果遇到倍数关系的题目,老师希望你们先想到这样的关系图,然后再列式这样解决问题就非常方便了。

7.课堂小结。

【试教感受】

1. 改主题图不合理。教学中为了绕开拗口的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我

把主题图进行了修改,只出现白萝卜的根数(6根)是红萝卜(3根)的2倍;黑图(4只)是白兔(2只)的2倍,且它们之间都是2倍的关系,想从两倍入手,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这样修改虽然避免了各种说各种萝卜,但是学生在“2倍”和“两倍”之间表述时,也是绕来绕去,妨碍了学生课堂语言的表达,影响教学效果。

2.“倍”的表达,描述模糊。我是引导学生从“1份”、“几份”的角度去描述的,如“4只白兔与2只黑兔比,把2只黑兔看成1份,白兔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2倍。”这样的描述,在引入新知时似乎降低了难度,学生只是从“形”去关注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没有从“数”的角度去关注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如果脱离图,学生很难联想到两个数量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教学“倍的认识”时需要数形结合,尊重学生已有的只是基础,要通过“几个几的关系”把两个数量之间联系起来,才能跟好的研究它们的倍数关系。

3.“倍”的模型,抽象太早。学生只是从“白萝卜的根数(6根)是红萝卜(3根)的2倍;黑兔(4只)是白兔(2只)的2倍;三角形的个数与五角星( 2 )倍”这三次经历中,很难抽象出“倍”的模型。这样的教学没有多层次的活动,没有充分的感知,让学生充分经历只是的形成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倍的概念,所以导致学生对“倍的认识”表述不清,对倍的本质更是一无所知。【教学亮点剖析】

1.数形结合抽象倍模型。对于“倍的认识”,教学中运用模型思想让学生认识倍的概念,建立倍的直观模型,表达出倍的本质特征,抽象概括出基本的数量关系。

2.注重几何直观,解释倍模型。练习中设计用倍的模型解决问题,注重几何

直观,帮助学生借助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为后面两个课时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使本课的教学起到种子课的辐射作用。

3.在变化中,加深对倍本质的认识。针对倍数关系的变化,利用摆小棒的资源,通过设计连续的情景,不断改变两个比较的量的数量,让学生在不断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首先是增减连续量的变化;然后时改变标准量;让学生在感受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

【团队质疑】

1.教学中要不要使用主题图,主题图能不能改?

2.教学中用“1份、几份”来认识倍,还是用“几个几”来认识倍

3.教学中如何突出“标准量”,要不要强调“谁和谁比?”

4.练习设计既要有坡度,又要少而精,怎么设计更合理?

【教后思考】

1. “倍”的上位知识是什么?“倍”是小学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倍”代表着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在认识了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几个几”,教材主题图也是通过3个2根和5个2根的关系,引出倍的含义的。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不管采取的形式怎样,个人的学习都是通过把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所以教学中,我还是要用好主题图,抓住“几个几”与新知“几倍”之间的联系来进行授课。

2. “倍”的本质是什么?教学中如何展开更合理?“倍”的本质是两个量比较的结果,而非一个量。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将“比较”贯穿与整个教学之中。首先是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变化,让学生体会“倍”的变化-,有这样的几个几,就是有这样的几倍。第二,改变标准量,通过对比,异中求同,抽象出

倍的直观模型,让学生感受到倍的本质就是两个量在进行比较时,有这样的几份,就是这个数的几倍;第三层,是标准改变,比较量不变时,通过动手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改变,教学中制造这样的矛盾冲突,就是为了是学生在反思对比中体会到比的标准很重要,当标准发生改变时,虽然比较量不变,但倍数也会跟着变。这样的教学中,对于“倍”概念的建立,既有标准结构,有提供变式结构,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两个量进行比较时,以一个量为标准,另一量里面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几倍,在变中求不变,在异中求同,从“形”到“数”较好的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区别和练习。

3. “1倍.”、“0倍”要不要处理?怎么处理?

【第二次试教】

一、创设情境,引出概念---“倍”。

秋天到了,小兔一家到地里去收萝卜。

师:数一数每种萝卜各有多少根?

师:根据“2根胡萝卜,6根红萝卜”这两条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两个数量之间,除了有“比多与少”的相差关系,还有一种“倍数”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师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新知教学,认识“倍”。

1.初步感知“倍”,建立“倍”的表象

师:有人能看出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倍吗?(板书3倍)你是怎么想的?演示给大家看(摆、圈)。

生质疑:你为什么要2根2根的摆?

师:(课件)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个2根,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2.模仿表述“倍”,强化倍的表象

师: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倍呢,这个问题能自己解决吗?

生摆、圈、交流,自主探究。

师追问:白萝卜为什么也要2根2根的摆?

师: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5个2根,我们就说白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5倍

3.理解认识“倍”,凸显倍的本质。

(1)改变份数,加深对倍的认识。

师:如果小兔又拔了2根白萝卜,现在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

如果运走一些,现在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再运走一些呢?

师:观察这些题目,你们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

师:以胡萝卜的根数为标准来比,白萝卜有几个2,我们就说白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

(2)改变标准,加深对“倍”的认识

师:求白萝卜的根数是红萝卜的()倍,需要哪些信息?

思考:如果只知道白萝卜有12根,能求白萝卜的根数是红萝卜的()倍吗?为什么?

师:“倍”是两个数量相比较才产生的,只有一个量,讨论“倍”是没有意义的。

师:出6根红萝卜,现在能求白萝卜的根数与红萝卜的()倍吗?

如果红萝卜倍吃掉一些,再吃掉,又吃掉,你还会求白萝卜的根数与红萝卜的()倍吗?

生练习纸上圈一圈,填一填,圈好后跟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师:都是求白萝卜的根数是红萝卜的()倍,为什么圈法不一样呢?(引发对标准的关注)

师:红萝卜的根数变了,圈的标准就会改变,白萝卜与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也会改变。

三、多角度练习,完善“倍”的认识。

1.通过多种结构,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填空)

(1)标准结构模型的实物图:苹果的个数是草莓的()倍

(2)非标准结构模型的示意图:蓝圆是绿圆的()倍;红圆是绿圆的()倍;

红圆是蓝圆的()倍;

(3)散乱结构模型图:桃子的个数第香蕉的()倍()

(4)几何直观的线段图:长跳绳是短跳绳的几倍

2.呈现错误结构,内化“倍”的直观模型。(判断)

00

000 000

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2倍

3.动手操作,抽象“倍”的数学模型。(画一画)

画第二行图形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一行画:()个

第二行画:()个()

师:第一行无论画几个,只要以第一行个数为标准,第二行画这样的2份,第二行的数量就是第一行的2倍。(抽象模型)

如果再增加同样的1份呢,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如果第二行有这样

的4份,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

4.解释运用“倍”模型,解决问题。

过渡:水果店的桃和梨有这样的倍数关系。如果桃有5个,你能推想出梨有几个吗?(课件)

(1

梨:

?个

(2)如果梨有27个,你能推想出桃的个数吗?

桃子:?个

27个

四、课堂回顾与反思。

师:今后如果遇到有关“倍”的数学问题,希望你们能先想到这样的关系图,找准有()个(),然后再联系乘法或除法的知识来解决。

【课后思考】

1.主线更清晰,素材更简单。

从主题图入手,用3个2根引入“倍”的概念。在这个环节中解决怎样圈?为什么这样圈?引发学生关注跟谁比,就以谁为标准来圈,同时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述。

5个2根的教学,放手让学生探索,加深对倍的认识,熟练用语言表征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

由5个2根后,动态的引出6个2、4个2、1个2、0个2的思考,让学生

通过对比发现:都是以胡萝卜的根数为标准,白萝卜有几个2,白萝卜的根数就

是胡萝卜的几倍。

由白萝卜与红萝卜的对比中,让学生圈一圈,填一填,让学生直观感知标

准改变,圈法就会改变,倍数关系也会随之改变。

2.学生感知更充分,倍的结构更丰富。

充分利用主题图教学让学生感知倍,认识倍。红萝卜与胡萝卜比一次,通

过圈、摆、说认识3倍,白萝卜与胡萝卜比6次,通过圈、摆、说认识了5倍、

6倍、4倍、2倍、1倍、0倍;白萝卜与红萝卜比4次,通过圈一圈、填一填认

识了2倍、3倍、4倍、12倍等。

练习中提供不同结构,丰富学生对倍的结构认识。如整齐结构的倍、散乱

结构的倍;有实物图的,有示意图的;有标准量在上面的,有标准量在下面的;

有正确结构的,有错误结构的,通过呈现不同的结构,巩固学生对倍的认识。

3.结构更优化,学得更轻松。

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阵地,纵观在本课的成长经历,让我感受到:研

读教材,理清编者的意图,尊重学生知识基础,课堂才会彰显出勃勃生机。课

堂中关注数学思想的渗透,突出活动经验的积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堂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课堂才能走向深刻和高效。教学设计的内容应

当适当简化,注意把握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关注过程中的重点是否

突出,难点是否突破,学生是否有深入思考,在进行适量的、有层次的、有拓

展的练习,这样才能带给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2018-10-01

中小学生守则知识问卷

《中小学生守则》问卷调查 学校:姓名:分数: 同学们这学期你遵守了《小学生守则》吗?你对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事了吗?我想:大家一定很棒!请完成下面的题目。 一、填一填。 1、遵守法律------,增强法律------。遵守校规------,遵守社会------。 2、热爱------,热爱------,热爱----------。 3、尊敬------、------,会唱------,升降国旗、奏国歌时------、------、行注目 礼,少先队员行------。 4、待人------,说话------,讲------,会用----------。 5、积极参加------活动,认真完成-------交给的任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 种劳动和------------。 二、选一选。 1、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 A生活习惯B学习习惯C民族习惯D工作习惯 2、诚实(),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 A讲原则B勇敢C真诚D守信 3、遇到挫折和失败() A回避B妥协C不灰心D不气馁 4、遵守()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A法律B安全C交通 5、爱护(),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画。 A公物B花草C财物 三、说一说。 请写出你能做到的《日常行为规范》内容。(不少于三条)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问卷调查答案 一、填一填。(每空2分,共40分) 1、法规意识校纪公德 2、祖国人民中国共产党 3、国旗国徽国歌肃立脱帽队礼 4、有礼貌文明普通话礼貌用语 5、集体集体社会实践活动 二、选一选。(每题6分,共30分) 1C 2D 3CD 4C 5A 三、说一说。(30分) 答案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任意三条。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汕头市海棠中学陈敬平 教学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既要让学生得到必要的传统数学知识,打好扎实的数学基础,又要让学生能学到一些反映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不要把学生看成是装载知识的容器,而要把今天的学生当做国家和人类社会未来的主人.让他们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然而长期以来,存在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忽视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应用过程的教学现象,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1 数学教学的目的意义 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学习,教师不能单纯地教给学生数学结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障碍或困难,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思维,使之不但掌握数学结论,而且了解结论背后的丰富事实.从而对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结论的形成与发展有充分的认识.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现成的数学结论,数学教学的价值不仅局限于帮助学生获得和记住书中知识,要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与认识能力的提高.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备的应用技巧,学到终生学习的本领. 2 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 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把大量的知识讲给学生听,学生被动学习是很难接受.著名数学家兼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自体验仅从书本靠听讲或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非形式的数学知识,又在课堂上学习了用符号表示的形式数学,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认知结构,如果教师的讲课不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相结合,那么数学教学就无意义.有的教师认为,现在反复地讲学生尚且不懂,若寄希望于他们自学,岂非缘木求鱼?这种观点是教师过分迷信自己讲解的表现,教育心理学专家早已作出论断,学生听教师讲,只能记得15﹪.如果学生自己看书,可以记得期中25﹪.如果既看书又听,效果不是这二者的代数和,而是65﹪(全国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材协作编写组编《学校心理学》第73页).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学习过程,启发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师对教学过程要进行认真设计,改进课堂教学过程. 3 教学方法和建议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第5章思考题与习题 5-1 什么是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解答: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是描述被控过程在输入(控制输入与扰动输入)作用下,其状态和输出(被控参数)变化的数学表达式。 5-2 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什么过程控制对数学模型有什么要求解答: 1)目的:○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及整定控制参数; ○2指导生产工艺及其设备的设计与操作; ○3对被控过程进行仿真研究; ○4培训运行操作人员; ○5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 2)要求:总的原则一是尽量简单,二是正确可靠。阶次一般不高于三阶,大量采用具有纯滞后的一阶和二阶模型,最常用的是带纯滞后的一阶形式。 5-3 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要求和局限性解答:P127 1)方法:机理法和测试法。 2)机理法: 测试法: 5-4 什么是流入量什么是流出量它们与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解答: 1)流入量:把被控过程看作一个独立的隔离体,从外部流入被控过程的物质或能量流量称为流入量。 流出量:从被控过程流出的物质或能量流量称为流出量。 2)区别与联系: 控制系统的输入量:控制变量和扰动变量。 控制系统的输出变量:系统的被控参数。

5-5 机理法建模一般适用于什么场合 解答:P128 对被控过程的工作机理非常熟悉,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的变化都与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与转换有密切关系。 5-6 什么是自衡特性具有自衡特性被控过程的系统框图有什么特点 解答: 1)在扰动作用破坏其平衡工况后,被控过程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恢复平衡的特性,称为自衡特性。 2)被控过程输出对扰动存在负反馈。 5-7 什么是单容过程和多容过程 解答: 1)单容:只有一个储蓄容量。 2)多容:有一个以上储蓄容量。 5-8 什么是过程的滞后特性滞后又哪几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 1)滞后特性:过程对于扰动的响应在时间上的滞后。 2)容量滞后:多容过程对于扰动的响应在时间上的这种延迟被称为容量滞 后。 纯滞后:在生产过程中还经常遇到由(物料、能量、信号)传输延迟引 起的纯滞后。 5-9 对图5-40所示的液位过程,输入量为1Q ,流出量为2Q 、3Q ,液位h 为被控参数,水箱截面为A ,并设2R 、3R 为线性液阻。 (1)列写液位过程的微分方程组; (2)画出液位过程的框图; (3)求出传递函数)()(1s Q s H ,并写出放大倍数K 和时间常数T 的表达式。 解答:

控制数学模型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数字模型 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自动控制系统: 相同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研究自动控制系统 其内在共性运动规律。 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内部各物理量之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 数学模型 的建立方法 一般应尽可能采用线性定常数学模型描述控制系统。 如果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线性微分方程,则称该系统为线性系统,若方程中的系数是常数,则称其为线性定常系统。线性系统的最重要特性是可以应用叠加原理,在动态研究中,如果系统在多个输入作用下的输出等于各输入单独作用下的输出和(可加性),而且当输入增大倍数时,输出相应增大同样倍数(均匀性),就满足叠加原理,因而系统可以看成线性系统。如果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是非线性微分方程,则相应系统称为非线性系统,其特性是不能应用叠加原理。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系统的性能。由数学模型求取系统性能指标的主要途径如图2—1所示。由图可见,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是分析和设计线性定常连续控制系统的主要数学工具。 电气的、 机械的、 液压的 气动的等 微(差)分方程 传递函数(脉冲传递函数研究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经典控制理论 频率特性(在频域中研究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状态空间表达式(现代控制理论研究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 结构图和信号流图,数学表达式的数学模型图示型式 解析法:依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物理、化学定律, 列写出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 实验法:对系统施加典型信号(脉冲、阶跃或正弦),记录系统的时间响应 曲线或频率响应曲线,从而获得系统的传递函数或频率特性。 图2-1 求取性能指标的主要途径

《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试题

《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试题 祝塘中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试题 姓名:班级: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1分) 1、热爱________,热爱___________,热爱___________。 2、遵守_____________,增强____________。遵守____________,遵守______________。 3、热爱________,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极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注意安全,___________,讲究卫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习惯______________。 6、积极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貌待人。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____________,言行一致,_____________,有责任心。 10、_____________,爱护生活环境。 11、《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条。 12、维护国家荣誉,尊敬_________、_______,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________、________、行_________,少先队员________。 13、遵守交通法则,不闯______,不______骑车,过马路走________道,不________隔离栏。 14、生活节俭,不互相,不乱。 15、遵守国家法律,不做法律的事。 16、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发,不化妆,不佩戴,男生,女生。 17、爱护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乱涂改。借用公物要,损坏东西要。 18、遵守公共秩序,乘公共交通工具主动购票,给、幼、、残、孕及让座,不争抢座位。 19、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讲,不任性,不耍脾气,不。 20、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不,不嫉妒,不,保持心理健康。 21、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不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22、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节约,服从管理。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64分) 1、《中学生守则》共有十条,其中第十条是() A、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B、积极参加劳动 C、诚实谦虚,有错就改 D、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共有()条。A、10 B、20 C、30 D、40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片段及反思 [背景与导读]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是它在呈现时,常常省略了发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但是个体的认识应遵循人类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即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 《统一长度单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是新增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的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在编排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类似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本课最主要的设计思路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推理、交流)的机会,通过“物园里的争执”、“混乱的长度”、“我们的思考”、“标准的选

择”、“用选定的物品做标准量任意物体的长度”几个版快,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片段与反思] [片段一:动物园里的争执] 师:同学们,小熊和小猴都爱吃玉米棒,饲养员阿姨给它们两个一人一个玉米棒,可是小猴一定要把长一点的玉米棒让给小熊,它两争执起来,不知道到底哪一根更长。 (课件演示;两跟玉米棒比较长短) 生:左边一根长些,右边一根短些。 师:是这样吗?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哪根长? 生1:放在一起比。 生2:我拿一条线来比………….. (教师课件演示:把两根放在一起比发现------;还可以用一根小棒做标准来比较也发现:它们一样长。) 师:原来—— 生齐答:——一样长! 师:看来我们的眼睛也常常会发生错觉。要想知道物体的长度,我们就应该去比一比、量一量,我们还可以找一些物品作为我们的标准去量。 [反思] 通过“动物园里的争执”,学生既生动的回顾了比较物体长短的旧知,又真切的感受到测量物体长度的需要,通过学生的比较方

控制数学模型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数字模型 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自动控制系统: 相同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研究自动控制系统 其内在共性运动规律。 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内部各物理量之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 数学模型 的建立方法 一般应尽可能采用线性定常数学模型描述控制系统。 如果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线性微分方程,则称该系统为线性系统,若方程中的系数是常数,则称其为线性定常系统。线性系统的最重要特性是可以应用叠加原理,在动态研究中,如果系统在多个输入作用下的输出等于各输入单独作用下的输出和(可加性),而且当输入增大倍数时,输出相应增大同样倍数(均匀性),就满足叠加原理,因而系统可以看成线性系统。如果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是非线性微分方程,则相应系统称为非线性系统,其特性是不能应用叠加原理。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系统的性能。由数学模型求取系统性能指标的主要途径如图2—1所示。由图可见,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是分析和设计线性定常连续控制系统的主要数学工具。 电气的、 机械的、 液压的 气动的等 微(差)分方程 传递函数(脉冲传递函数研究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经典控制理论 频率特性(在频域中研究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状态空间表达式(现代控制理论研究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 结构图和信号流图,数学表达式的数学模型图示型式 解析法:依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物理、化学定律, 列写出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 实验法:对系统施加典型信号(脉冲、阶跃或正弦),记录系统的时间响应 曲线或频率响应曲线,从而获得系统的传递函数或频率特性。 图2-1 求取性能指标的主要途径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知识竞赛题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知识竞赛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计40分。) 1、《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总共条,包括三爱,三讲,三护。三爱是:爱祖国、爱、爱;三讲是:讲文明、讲、讲;三护是:护安全、护、护。 2、爱祖国。奏唱国歌,升降国旗,了解。 3、爱劳动。自己事,积极,主动。 4、护家园。践行,爱护,生活,保护。 5、匪警电话是________,火警电话号码是________,救护电话是。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2、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别人;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努力克服。() 3、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不严肃,随意走动。() 4、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不能参加活动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 5、农药、鼠药瓶和食物、调料瓶摆放在一起。() 6、为了自己好玩,随意打扰或影响别人,或在公路、铁道、码头玩耍和追逐打闹。() 7、看到有人触电后,马上动手把他拉开。() 8、在生活和学习中遵守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多为别人着想,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9、进办公室要喊“报告”,不随便拿老师办公桌上的西。 ( ) 10、春天到了,花儿开了。同学们可以到学校花园摘几朵漂亮的花儿打扮自己的教室。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放学后,他们谁做得对?() A、王明到游戏机室里去打游戏 B、张强回家写作业 C、李兰到小摊买零食吃 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小红把红领巾装在衣兜里,到门口见到值勤的同学就拿出来带; B、小红把红领巾拿出来让值周生看看就行了; C、我不想戴红领巾; D、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要爱护它,并天天佩戴; 3、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到他人房间要先敲门,得到对方同意后才可以进入; B、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 C、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 D、乱开学校水龙头放水没事,因为不要爸爸妈妈给钱。 4、放学时,姑妈看到小明就叫他去作客,小明应该这样做:() A、一直不跟家里联系,不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向。 B、自己或让姑母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 5、损坏公物,我们应该……()A.主动赔偿;B.拒不承认;C.主动检讨,不该赔偿。 6、发现有人损坏集体利益的行为,我们应该()。A.不闻不问;B.为朋友保密;C.劝阻制止或报告老师 7、小学生对衣着打扮的态度是…()A.穿着朴素大方;B.有条件的可以要求父母买高档衣服C.讲究仪表,可以带项链、抹粉涂口红,把自己打扮的漂亮 8、升国旗时,不应该() A.神情庄重、严肃 B.脱帽、行注目礼 C.左顾右盼 9、学生进老师办公室应()。A、直接进入办公室B、喊报告直接进入C、喊报告,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

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浅谈课堂活动[内容提要] 小学数学课学教学中,随着新一轮课改轰轰烈烈的展开。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对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灵活解题有相当大的帮组。 [关键词]数学教学经历自然生活知识形成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切实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造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明确知识是如何产生及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感受。 一、将数学知识的产生“还原”成自然生活。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可以使他们从中领略到数学知识的奇妙,学习到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而且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逐步的培养和发展。如何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的结合起来,重现某一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情景呢?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当时这一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

产生的过程。列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课中,不能光把面积的计算公式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学具,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画、剪、移、拼等几个过程,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由于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就等于底乘以高。又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我打破了传统教材中的例题1、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这样的生活情景: 师:(利用幻灯片出示情境图)淘气和笑笑准备去春游,他们一起买了这些食品,请你们帮他们分一分,淘气和笑笑提醒大家,要分的一样多哦,(板书大课题:分一分)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分的每份一样多叫怎么分? 生:平均分。 师:今天我们在分的过程中也要把握平均分这一关键点。(板书:平均分,一样多) 请同学来说说怎么分这些食品呢? 生1;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平均每人分2个苹果。 算式:4÷2=2 (整数) 生2: 2瓶水平均分给2个同学,平均每人分1瓶水。 算式:2÷2=1 (整数) 师:刚才的两个问题,同学们都回答很好,接下来一块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多少呢?(大屏幕出示一个圆饼)

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理解面积单位建立的规则,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获得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3.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猜测、有序操作、抽象概括,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单位的概念。 难点:建立面积单位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师:同学们,你会拍手吗?今天你可不一定会哦,不信咱们

试试?把你的双手背在身后,伸出右手(学生伸出右手)。好,拍。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一句话:一个巴掌拍不响。下面,我们请出右手的合作伙伴――左手(学生伸出左手)。预备,拍(学生拍手)。拍手这个简单的动作没有合作是完不成的,今天这节课老师也需要我们大家的合作,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本次 合作成功(学生鼓掌)。 2.理解面积的含义 (1)理解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刚才我们拍手时,拍过的部分也叫做手的表面。谁想摸摸老师手的表面?大家再摸摸你的手表面。伸出手,和老师的比一比,谁的手表面大? 学生伸出手摸教师和自己的手,并进行比较。 师:手的表面有大小。那么,其他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吗?请大家再摸一摸。 学生摸其他物体的表面。 师:你感觉到它们的大小了吗?谁愿意说一说哪个物体表面大,哪个物体表面小? 学生边比划边交流。 师:物体表面是有大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 学生交流。 电子白板出示: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2)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有大小吗?谁能上来指着说一说? 电子白板出示四个平面图形:梯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学生在白板上边比划边比较。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很容易地比较出了这些图形的大小。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在电子白板上使用拖曳功能,对四个图形进行重叠摆放(如图1),从而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学生鼓掌。 师: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学生交流。 电子白板出示: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师:刚才我们得出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现在,你能根据这两个定义来总结一下到底什么叫做面积?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面积定义。 利用电子白板的隐形幕布功能出示面积定义:物体的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大家同意吗?看来你们和数学家想的一样,真厉害!骄傲地跟你同位说一说自己对面积的理解吧。

实验一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实验一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用MATLAB 创建各种控制系统模型。 2、掌握传递函数模型、零-极点增益模型以及连续系统模型与离散系统模型之间的转化,模型的简化。 二 相关理论 1传递函数描述 (1)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如下: ? 对线性定常系统,式中s 的系数均为常数,且a1不等于零,这时系统在MATLAB 中 可以方便地由分子和分母系数构成的两个向量唯一地确定出来,这两个向量分别用num 和den 表示。 num=[b1,b2,…,bm,bm+1] den=[a1,a2,…,an,an+1] 注意:它们都是按s 的降幂进行排列的。 tf ()函数可以表示传递函数模型:G=tf(num, den) 举例: num=[12,24,0,20];den=[2 4 6 2 2]; G=tf(num, den) (2)零极点增益模型 ? 零极点模型实际上是传递函数模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原理是分别对原系统传递 函数的分子、分母进行分解因式处理,以获得系统的零点和极点的表示形式。 K 为系统增益,zi 为零点,pj 为极点 在MATLAB 中零极点增益模型用[z,p,K]矢量组表示。即: z=[z1,z2,…,zm] p=[p1,p2,...,pn] K=[k] zpk ()函数可以表示零极点增益模型:G=zpk(z,p,k) (3)部分分式展开 ? 控制系统常用到并联系统,这时就要对系统函数进行分解,使其表现为一些基本控 制单元的和的形式。 ? 函数[r,p,k]=residue(b,a)对两个多项式的比进行部分展开,以及把传函分解为微 分单元的形式。 ? 向量b 和a 是按s 的降幂排列的多项式系数。部分分式展开后,余数返回到向量r , 极点返回到列向量p ,常数项返回到k 。 ? [b,a]=residue(r,p,k)可以将部分分式转化为多项式比p(s)/q(s)。 11 211121......)()()(+-+-++++++++==n n n n m n m m 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R s C s G ))...()(())...()(()(2121n m p s p s p s z s z s z s K s G ------=22642202412)(23423++++++=s s s s s s s G

同济 自动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 资料 受控机械对象数学模型

受控机械对象数学模型 为了得到良好的闭环机电系统性能,对于受控机械对象,应注意以下方面: (1)高谐振频率 一般整个机械传动系统的特性可以用若干相互耦合的质量-弹簧-阻尼系统表示。其中每部分的动力学特性可表示为如下传递函数 ()()2 22 212 211 ??? ? ??+??? +??? ? ??= ++= m k s m k mk D s m k k k Ds ms s F s X (2.33) 式中,X (s ) — 位移的象函数; F (s ) — 外力的象函数; m — 质量; k — 弹性刚度; D — 粘性阻尼系数。 谐振角频率(无阻尼自振角频率)通常表示为 ω= k m (2.34) 为了满足机电系统的高动态特性,机械传动的各个分系统的谐振频率均应远高于机电系统的设计截止频率。各机械传动分系统谐振频率最好相互错开。另外,对于可控硅驱动装置,应注意机械传动系统谐振频率不能与控制装置的脉冲频率接近,否则将产生机械噪声并加速机械部件的磨损。 (2)高刚度 由式(2.33)可得机械传动分系统的刚度为 k m m f =?=?ωπ22 2 4 (2.35) 式中,f — 谐振频率(Hz )。 可以根据所需要的机械传动部件谐振频率确定必要的质量和刚度值。在闭环系统中,低刚度往往造成稳定性下降,与摩擦一起,造成反转误差,引起系统在被控位置附近振荡。 在刚度的计算中,需要注意机械传动部件的串并联关系。对于串联部件(例如在同一根轴上),总刚度k 为 k k i i n = =∑1 1 1 (2.36) 式中,k i — 各分部件刚度。 对于并联部件(例如同一支承上有几个轴承),总刚度k 为

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课程不仅注重教学内容和要求,更要重视课程的学习过程,还要休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更能提高效率,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想体验,会感受,想学习。 在教学中,我时刻注重创设情境,不但重视导入课程,更注重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细心观察,感悟,从中发现探究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在教《年月日》一课时,注重导入和启发,可以提出今天是几几年几月几日?简单明了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为了更深入学习,可以提出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激发兴趣,既让学生探究知识,更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数苹果》一课中,让学生动起来,真正让学生体验,调动学习积极性,认识知识形成过程,体验,感受数学的乐趣,进而在愉快中学习。 二、在合作,交流中尝试,探究数学知识。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开展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创设氛围,提倡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创设互动氛围,充分让学生进行体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创建性思维,更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剪图形,让学生动手,亲身操作,尝试体验,领悟知识过程,这样有利于探索合作学习班机会,用更多时间让学生投入实践活动,从中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优势,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

活动中。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老师是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是学习的探索交流,和发现者,让学生动手,手脑并用,感官体验,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灵活化,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加之亲自观察。发现,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调动了积极性,培养了能力,注重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在《数苹果》一课中,不但注重苹果图形,又重视分组计数办法,通过思维,理解优化教学环境,感悟新的教学理念。 四、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创新学习。 学好数学的正确方法是自身的创造和升华。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形成新知识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规律,而且从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加之兴趣,思维活跃,有利于创新学习如在教学能被2,5或3整除的数时,充分发挥的自主精神,让学生注意在自然数中找出一个数,试试看哪些能被2、5整除。学生反反复复列举,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规律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伴随着情感,兴趣上升,思维的敏捷,创设情境,提高学习效果。 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体验应用数学。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现有知识出发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而学习和理解掌握数学,把掌握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体会到生活中时时有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价值。在课堂中,如:教学认识长度单位时,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注意生活中的应用。亲自看一看,量一量,认一认,让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内化完善知识网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内化完善知识网 发表时间:2012-08-28T11:15:50.420Z 来源:《数学大世界(教育导向)》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沈加安 [导读] 创设情境,引导经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永丰小学沈加安 张丹教授在解读数学新课标时,指出:小学数学的学习,首先需要经历,无论是生活中的经历、还是学习活动中的经历,对于学生基本经验的积累是必须的。但仅仅是经历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调动数学思维,将活动所得不断内化和概括,最终迁移到其他的活动和学习中。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即让学生亲自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法则和公式的推导及归纳过程、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归纳、抽象等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理解,在参与中获得并同化知识,同时完善个体的知识网络。 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等,促进具体知识抽象化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教学方法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一些较复杂的知识点,我们可以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给学生能提供动感丰富的图像、图形,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展现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投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新鲜与愉悦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一些较简单或初级的数学结论,我们可以借助于实物操作或模型演示,尤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新获得的知识必须有实例作支柱,因此又要有明显的认知直观性特征。如,归纳百以内退位减法的退位规则:“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借1 个,在个位上加10 个再去减”,这就要使学生借助于木棒操作来理解算理:从十位退l 当10。学生在操作“43-28” 时,用“43 根小棒去掉28根”,个位上单根不够减,便打开1 捆(10 根) 和个位上单根的合起来再减去8 根。这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使学生受到原型启发,为理解“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 再减”,提供了感性的认识,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百以内退位减法的退位规则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发展观察与思维能力。 二、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催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许多新知识往往可以归属于已有认知结构的某一点并使之相互联系,新知识可以直接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推衍出来,因而这种学习比较省力。如,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就是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只要点拨一下,指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学生就很容易地掌握了其运算法则。但如果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再学习一个要求更高的知识点,这类学习学生往往感到困难。由此我们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转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首先,要提高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学习具有种属关系知识的前提是已有知识体系中相应成分的要稳定和清楚,这样才能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正迁移的作用。如,在学习小数加减之前,要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重新认识整数加减法则,将能有效地防止负迁移,促进正迁移。其次,抓住联系,实现转化。学习新知识关键是要避免机械学习而实现有意义学习。在许多情况下,借助于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因而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实现转化。比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抓住比与分数、除法 的联系,就能借助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推导比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得以借助旧知识经历新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提升知识体系。 三、创设情境,引导经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和经验的获取是以已有知识经验为依托的;贮存在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如何提取是以知识的联系为基础的;知识与经验如何与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产生作用是由情境来激发的,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随时创设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他才能完成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皮亚杰所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重建,而不是简单的传递给他。”因此对于新知识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教师一定不能让学生坐享其成,消极接受,而要精心静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发现结论,促进自身知识的内化,补缺其知识结构。如,我是这样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片段)

中小学生守则解读

第1条是:.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首先是要有爱心。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世界第一。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优点,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有爱心,爱党爱国爱人民。我们国家之所以这样强大,就是因为我们都热爱我们的祖国。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们的队伍像太阳”,说的就是我们的解放军,党领导的队伍。她一直都在我们身前身后,为我们遮风挡雨,臂膀永远坚实得像大山,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永远充满朝气,永远都比太阳还要灿烂。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热爱生活好好学习,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就是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表现。 第2条,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我们先来看第二条,好学多问肯钻研。这个实际上是对小学生学习的要求,放在第二条的位置,也说明学习是小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小学阶段,你们就应该像海绵吸水一样,去学习知识,汲取营养,充实自己,为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怎样学习呢?新版守则中提出了非常准确、具体的方法,那就是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做到了这四点,你就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你就能够在小学阶段养成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能轻松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上课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未知世界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乐于去尝试、去探索。还有就是要爱上读书,当你读过大量的书籍之后,你会发现它带给你的绝不仅仅是气质上的改变,会让你能够有力量、有信心从容应对和克服任何困难。第3条,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这一条,我们来从两方面解读。第一是告诉大家要自己事自己做。学习上,要自觉完成每天的作业,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生活上,要主动分担家务。比如吃完饭,顺手就收拾好碗筷;外出时,顺手捎走家里的垃圾袋等等……这些点点滴滴都是分秒之间就顺手完成的事,但却也能在细微处让父母看到你们的成长。第二是告诉我们要积极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认真值日,捡起废纸,如果每个人都能负责好自己的一小部分,拼凑起来,就是一个干净整洁的最美校园。当然,我们所能做的并不仅如此,还记得汶川大地震、雅安大地震,牵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纷纷伸出援手,为灾区的人们送去一份帮助、一份温暖、一份感动。我们或许并不能亲身来到他们身边,却也能通过捐款捐物的方式给予关怀。 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明礼就是懂礼貌,上周我们学校进行了争创文明小学生的活动,道理我们都懂,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想我们更应该时时提醒自己,让每一句话都动听,每一个行动都文明。希望下一次咱们每一个都能成为文明小学生。 守法,国家社会的法律法规我们要遵守,不横穿马路,过路口看红绿灯,保持公共卫生,未成年人不准上网吧等。学校的纪律我们同样也要遵守,周一至周四必须穿校服,带红领巾,个人卫生,不随地扔纸,校园不准追逐打闹等。而除了国纪,校纪,还有班纪。比如课上认真听讲不随便讲话,课前准备,我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明礼守法讲美德的好孩子。 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在这里我想谈的时,有了问题,或者和父母不周的想法,你可以跟他们讲,好好沟通,但是不要一言不合就甩脸子,顶嘴。跟同学相处也是这样,很多时候没有大仇恨,就是一句话的事,好好讲明白,道个谦,事情就解决了。我们还是好朋友。有这样一句话“先开口道歉的那个人更勇敢。” 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这里面我想对于我们而言,最难的就是保持言行一致。《狼来了》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你说过的话不负责任,实际上是你自己先不尊重自己了,这样久而久之,别人也就不相信你的话,无法给予你尊重和信任了。所以,我希望,我们真的能做到诚实守信有担当。

中小学生守则

第五初级中学养成教育知识(一) 中小学生守则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3、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7、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8、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9、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 中学生一日常规 一、按时到校,进校门时要整理好衣帽,主动向老师问好。 二、到校后自觉按规定打扫教室、清洁区卫生或参加晨读等有益活动。 三、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预备铃向后要唱歌或背诵古诗文,等候老师来上课。 四、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写字时保持正确的姿势,即做到胸离桌一拳,眼离书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 五、下课时要让老师先离开教室,上下楼梯有秩序,课间上好厕所;不进行剧烈运动,不奔跑、不打闹、不喧哗;要进行有益的体育活动,并做好下节课的准备。 六、认真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上好体育课,使身体得到适当的锻炼和放松。 七、午间适当休息,可以做作业、读课外书、练字等,不高声喧闹,夏季要按规定安静午休。

八、放学后,值日生应认真做好清洁区卫生工作,关好教室门窗,离校时要和老师说再见。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1、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3、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 4、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 5、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不听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 6、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7、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 二、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8、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谦恭礼让,尊老爱幼,帮助残疾人。 9、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好,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 10、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11、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

新版小学生守则【完整版】

2016新版小学生守则【完整版】 导语:过去沿用了10年的《中小学生守则》以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那《新版小学生守则》又会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解读】 1、让《守则》活起来 曾经听说过,国外就有创意独到的老师将元素周期表改编成rap,在赢得学生一致好评的同时,也让学生们记住了元素周期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形式鲜活效果好,我们在普及新版《守则》时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思路,比如学校可以举办新版《守则》知识竞赛,也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提炼新版《守则》中“主动分担家务”、“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等生活规范,通过让学生排演相关话剧、情景剧等素质教育方式,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这样的形式听起来是不是棒棒哒! 2、家庭教育要“给力”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成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编以为把《守则》落实好,教师虽说责任很大,但是要只是依靠教师,家长却做甩手东家,这肯定不行。家长在平时教育孩子时,要真正认识到溺爱对于孩子所存在的危险有多大,让孩子在家多承担一些家务,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辛苦,让孩子能够明白做父母的不易,让孩子在思想上养成感恩的心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