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公益广告对比研究

中韩公益广告对比研究
中韩公益广告对比研究

中韩公益广告对比研究

一、绪论

公益广告是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特殊广告。我们一般将那些不同于商业广告,以引起公众的某些社会问题的认识,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促进社会进步的广告被称为公益广告。公益广告现已是时代文化的窗口,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实力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广告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了一个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而且还是社会文化变革和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公益广告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最早的公益广告在美国20世纪40年代产生,当时是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时期。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一些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和社会问题,所以公益广告本着一种启示、宣传和劝导的含义应运而生,并由此逐步传入了欧洲、亚洲等国家,再慢慢传遍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随着市场观念的萌动和经济的发展,在1996年6月1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出“中华好风尚”主题公益广告月活动。因此,在所有的街道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好的时尚”一系列的公益广告;;2013年至今,各大城市、各个媒体上相继展览出“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一大批反映中国好风尚、中国传统美德的公益广告出现在各大户外媒体上,在全国掀起了公益广告宣传的热潮;2014年马年春晚,中国公益广告再度发力,拍摄了一则以“筷子”为主题纽带的公益广告宣传片,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美德,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睦邻,相助,团圆,守望等情感,使人们倍感亲切和舒心。

韩国公益广告起步时间早,实力雄厚,有充裕的资金支持,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使韩国公益广告也相对成熟,且形式多样,其广告定位、诉求、表现、运营机制等方面都很有其代表性,极具韩国特色,这是与韩国文化及社会各方面紧密相连的。加之韩国广告业繁荣,综合实力强大;韩国和中国又同属亚洲地区,文化背景比与欧美相比更为接近,通过韩国公益广告和中国的来做对比,有可比性且更容易提炼出优秀的内容来加以运用。

二、中韩公益广告对比分析

本人收集了自2003年以来,中国广告节中获奖的126篇平面公益广告和韩国公益广告协议会发表的113篇平面公益广告并以此为基础来比较研究两国公益广告异同。本

文将主要从广告定位、广告诉求、广告表现、广告运营机制和文化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㈠中韩公益广告目的对比分析

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旨在宣传广告内容的真善美。所以说公益广告的目的直接影响着一则广告的成败。在潘泽宏《公益广告导论》一书中,写到公益广告应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公益广告的根基----真,公益广告只有根植于现实生活,才会根深叶茂,让观众真切感知到这是真实的,就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生活中的事实。第二是公益广告的灵魂----善,公益广告关注的中心是人,是人自身的完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则是公益广告的魅力----美,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工作产物,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它的美丽和魅力,一个是其内容的表现,反映了魅力。二是在进行艺术表现时所体现出的艺术形式的完美程度,这对公益广告的魅力同样关系重大。

1.中国公益广告“突出真实想法”vs韩国公益广告“蕴涵真正意义”

公益广告的真,来源于生活,但这种“真实”当然不是源于对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来自公益广告设计者对客观现实生活发展的认识和掌握。

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加大,人们心理的失衡和不适应,容易使一些人举措不当,心态失衡,行为失范。在这种形势下,政府提倡社会公德,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引导和培养人们的道德感、义务感、责任感,进而帮助人们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这就是所谓的“政府真实想法”。公益广告帮助大家认识生活发展的规律,正确地理解人生,首先就应该做到真实可信。虽然中国公益广告《抗洪救灾篇》、《奥运篇》、《512地震》等系列公益广告,曾在每一个观众心中都留下了一片爱的温馨,一种顽强的生存毅力。但这样的公益广告只能感动人,并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中国群众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或是群众想表达的问题,只是间接看到了政府所倡导的真实想法。

而韩国公益广告的“真”,来自对国民的调查和访问,每年在确定公益广告的方向时,韩国都会通过进行国民问题调查来进行公益广告的创作。有了前期的国民问题的调查和分析,韩国在公益广告的内容上更能打动国民,更与国民息息相关,更能表现公益广告的真正意义。所以,在韩国,公益广告的表现可以反映韩国群众的基本问题,能给社会和国民带来真正意义,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更直接的向政府表达。韩国模式的公益广告已成为国民向政府表达想法的一种方式,这样的公益广告更显真实和意义。

2.中国公益广告“善待自然”vs韩国公益广告“善待人生”

公益广告的出发点是与人为善,内容是劝人从善,最终的目的是扬善惩恶。所以,善是公益广告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成为公益广告的灵魂和主宰。高尔基曾经说:“文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了解自己本身,提高他的自信心,激发他对真理的追求,同人们的庸俗行为作斗争,善于在人们身上找到好的东西,唤醒他们灵魂中的羞耻感、愤怒和勇力,做一切使人变得高尚坚强,能用美的圣洁的精神来活跃自己的生活的事情。”[1]这段名言,虽然是对文学创作而言的,但对公益广告的创作也完全适用。

“善”是道德的范畴,它包涵着丰富的含义:美好、亲善、珍惜、改变……,公益广告制作者对其所描述、表现的对象,应按其对象的不同性质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中国公益广告善的想法来自儒家思想天人合一,公益内容的体现最多的是在环境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善待自然的一切。而韩国公益广告善的体现则是在教育上,教育人生是韩国公益广告内容的主要体现,人生没有越不过的困难,要珍惜自己。可以看出,中国和韩国在公益广告“善”定位的体现上略有所不同。无论哪个方面,公益广告的目的都是扬善惩恶,只要目的达到了,公益广告的定位也就是正确的。

3.中国公益广告“美化社会”vs韩国公益广告“美化人心”

生活之所以能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是因为它能引起人们的审美兴趣。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变化的的社会产物,它的美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它所表现的内容体现了对艺术的魅力。这既包括所反映、所表现的社会生活自身的审美属性,同时还包括艺术家在反应生活时所表现出的情感、评价和审美理想。二是在进行艺术表现时所体现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创新程度。[2]

中国公益广告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创作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一方面的限制来自于政府的要求,另一方面来自于缺少可供参考的调查数据。在公益广告的内容上,由于中国政府的要求,所提倡的公益内容大部分都是环境、社会、国家等。所以从中国大部分公益内容来看,所宣传的内容都在体现社会的美好,人民的团结,没有完全从群众的角度去建立公益内容,使中国的公益广告成为传播政治想法的一种工具,而不是表达群众建议的公益广告。在公益广告的艺术创作上,由于缺少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对时代潮流的改变,中国公益广告的艺术创作大部分仍采用中国的本土元素作为素材,如最近中国梦系列的广告,广告的主体画面都是采用了书画、泥人、剪纸等素材来表达内容,虽说本土元素要保留,但是画面还是缺少时代美和新鲜美。

[1]黄晓利:《中国传统哲学对公益广告创作的影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1期

[2]全开家:《电视公益广告的美学追求》,《当代电视》,2012年10期

而韩国公益广告在内容和艺术创造上没有过多的限制,内容上,韩国通过民意调查来确定公益广告的内容,挑选出的内容符合民意,没有受到政府的干扰,每个公益内容都是国民心中的真实想法,这样的公益广告才做到了美丽人心和体贴国民生活的本质。艺术创作上,韩国会在选定公益内容后,进行公益创意比稿,来挑选最好的创意创作,这样有程序的做法无疑促进了韩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公益广告的价值所在。

㈡中韩公益广告诉求主题对比分析

优秀的公益广告作品首先应具备一个正确的、有积极意义的公益广告主题。因为广告主题是表达广告中心思想和广告作品内容的核心。在创作广告作品之前明确广告的主题,才能有效地实现广告的传播目的。通过分析2003年至今中国广告节中获奖的平面公益广告和韩国公益广告协议会发表的平面公益广告为基础来比较和研究两国公益广告主题的差异状况。

1.中国公益广告诉求主题差异明显

中国在公益广告诉求主题的选择分布上差异较大,以环境、社会安全以及国民健康为主题的公益广告所占比列高,而以家庭、经济、国民融合为主题的公益广告相对所占比列较小,选举类的公益广告完全没有。首先,从图1可以看出自然破坏、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公益广告的主要诉求主题。其中环境类公益主题广告占到40%的比例,我国疆土960万平方公里,拥有13亿人口,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盲目性的无限制的开采和破坏生态资源,以至于出现了如雾霾、沙尘暴等环境问题。所以提高国民爱护环境和资源意识,改变现有生存局势,是环境保护公益广告占有大份额的根本原因。其次,社会安全类主题公益广告占有19%的比例。从国际规律来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至3000美元的区间,基于社会资源、体制等方面的制约,极易出现社会失序现象,如重大交通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等。规范社会行为,调整国民心理失衡,是社会安全主题经常倡导的公益广告内容。最后,国民健康类主题公益广告占到11%的比例,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变化,导致疾病的变异也相对增加,特别是2003年对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公益广告出现了很多,所以促使中国在国民健康问题上有所关注。

图1 中国公益广告诉求主题统计图

2.韩国公益广告诉求主题平均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韩国在公益广告诉求主题的选择分布上相对较为平均,所占比例较高的是社会教育类主题公益广告,占有15%的比例。韩国在社会教育类公益广告主题中对于“青少年成长问题”的公益广告发布较多,因为韩国电子竞技游戏技术较发达。在韩国,电子竞技网络达人比韩国明星还受欢迎,这使得韩国青少年痴迷于网络游戏人数多,所以在社会教育类主题中以青少年痴迷网络游戏为公益内容的公益广告所占比例最大。其次,经济类主题公益广告占有13%的比例,主要是2009年期间由于韩国经济低迷,所以在对于经济增长给予希望的公益广告出现的较多。最后,社会安全类和国民融合类主题公益广告都占12%的比例,在社会安全类主题中韩国对于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更注重一些,主要原因是近几年韩国明星因遭受网络恶意攻击的不在少数,导致韩国演艺圈明星频频自杀。

图2 韩国公益广告诉求主题统计图

3.中国公益广告诉求主题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韩国以社会现象为主

中国与韩国对公益广告的重视度都很高,而中国与韩国不同的是,中国公益广告的开展更多地源于政府机构的行政命令,在主题诉求选择上一般都是短时间内按照政府规定的主题方向进行全国性的公益广告活动。因此,中国在公益广告的创作上呈现出独有的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如“中国梦”系列公益广告。而不同于中国的是,韩国在主题的选择上一般会事先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从而选择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来进行公益广告的创作,这也是韩国公益广告在主题选择上相对平均的原因。

㈢中韩公益广告表现形式对比分析

广告的表现形式影响着广告内容的形象化传达,公益广告的内容上都是比较抽象的文字概念,而只有创作手法的表现才能将这些概念形象更直观的表达,并能深入国民内心,引起情感共鸣。所以中韩公益广告在广告表现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本文着重从创作手法、表现风格两方面进行分析。

1.创作手法对比:中国“艺术路线”vs韩国“明星路线”

中国公益广告在创意上总是中规中矩路线,偶尔“出一下轨”也不会偏离多远。中国公益广告在创意上一般离不开中国元素,虽说中国元素博大精深,但要运用得游刃有余才能在广告上出彩。由于公益广告的内容大部分是政府的行政命令,所以在创作手法上会显得局限。通常中国公益广告的创作手法会结合中国元素来进行画面构成。广告创作手法偏向于艺术,不时尚,不年轻,过多的艺术化,让画面显得老气,没有时代感。本身公益广告就是面向大众传播的,如果一直才用艺术创作手法,会让整个内容概念缺少震撼力。2013年全面推广的“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广告,就是采用中国元素作为创作手法的一系列广告,创作手法多样,包括国画、陶瓷、泥人、剪纸、汉字等,每幅广告都是简单的放置一个单体物品在配上文字内容,所以在创意上面没有出彩的地方,只是很好地将中国元素集体展现在大众面前。

而韩国公益广告较喜欢采用明星代言,如图4是由韩国影星元彬代言儿童反虐待公益广告。但是韩国在选择明星前,会对其身份、表现、话题进行衡量,不是每一位明星能随便代言公益广告,如韩国著名明星车仁表、俞胜浩、韩艺瑟、元彬等。很多韩国公益广告在创意上一般都会要求明星手持一个与公益内容相关的物品,但这物品是创作的重要来源,创作物品不是简单的能在市面上所买到或所看到,要么物品来自设计师,要么来自明星本人亲自创作。更有趣的是,每次韩国公益广告中出现的公益物品,都会瞬间成为韩国大街小巷的潮流物品,也带动市场的经济发展。所以,明星代言公益广告能最快、最有效的传播广告内容,达到公益广告目的。

图3 “讲文明,树新风”留守儿童篇 图4 元彬代言“乌头娃娃”反虐待儿童广告

2.表现风格对比:中国浓墨风vs 韩国清新风

就表现风格感受来说,中国公益广告一看便知,因为中国公益广告中充满了浓烈的中国风,中国公益广告高山流水,富贵吉祥,韩国则是清新自然;在画面色调表现方面,中国公益广告色彩浓重,韩国则淡雅柔和;在画面元素选择上,中国公益广告常以中国元素为主,如中国汉字、国画、书法、陶瓷、泥人等,而韩国则以现代物品和创新物品为主要画面素材。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作者提到,中国人无论遇到红白事,匆匆祝贺或是哀悼致祭之后转身立马在场呼朋引伴、叙旧社交,交谈甚欢。虽然指出的是中国人在礼仪上不好的一面,但从侧面则能看出中国人热衷社交场合,乐于与人分享交流,喜爱热闹团聚的性格,因此中国公益热衷于选择大气的背景来烘托公益内容,这也是在中国公益广告中能时常看见中国元素的原因之一。中国公益广告表现风格色浓厚重彩,一是为了突出公益内容,二是中国人色彩偏好决定。韩国公益广告以清新、柔和的表现风格感受为主,带给人一种干净、明快、充满希望的感受。画面色彩淡雅柔和,给人一种舒适感,能让人在舒适的心情中接受公益内容,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图5 中国文明广告 图6 韩国反盗版广告

㈣中韩公益广告运作模式对比分析

20世纪90年代起全国公益广告的管理和监督就被政府部门特别是国家工商管理局所控制,这也直接奠定了我国公益广告以政府主导模式为运作的公益广告机制。从20世纪发展至今,虽然这一机制加入了媒体和广告公司的合作,但是目前在我国公益广告的制作与播放中,政府行政指令色彩依然比较浓厚。例如,连续多年的主题公益广告月的活动,都是由政府自上而下发文件,带有浓重的行政命令色彩。虽然政府对公益广告的行政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企业、慈善机构、个人加入到这一行业中,对中国公益广告的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然而,由于政府在这种支配地位使得公益广告的其他参与者都不清楚自己的工作,所以对这种义务性、要求性的参与意识淡漠。

而韩国公益广告的运作主要采取媒体主导型模式,由于韩国特殊的电视管理运作体制,所以韩国电视媒体处于强势领导地位。在韩国,公益广告运营机构是韩国放送广告公社,它为韩国公益广告制作提供资金,同时由民间专业人士组成的公益广告协议会进行决策。[3]所以,这种公益广告运作模式既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又能保证稳定运转。这种机制保证了公益广告的主题能够紧扣国民根本问题,针对社会的当下热点进行宣传,并通过多样化的诉求方式传递正确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中国和韩国的公益广告运作模式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本国的广告历史、行业力量、社会需求等因素密不可分,所以导致两国的广告运作模式有很大差异。

㈤中韩公益广告文化价值观对比分析

[3] 李连颖:《我国公益广告立法研究》,《中央财经大学》 2011

公益广告是一种文化叙述,具体体现公益广告对文化价值观诸多方面的表现上。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去掉商业色彩的同时容纳了更多的文化主题。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一套自身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的熏陶教导之下,它在改变人们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每个文化体系的不同,使所产生的公益内容也不同,所以进一步从价值观的维度去分析中韩公益广告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1.中国价值观:人与自然相融合,通过宏观叙事来讲述人与人的关系

“天人合一”价值观念一直是中国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准则。[4]中国文化历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融为一体,密不可分。事实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还包含很多对自然界的客观认识,不但强调人与自然万物是息息相通,和谐交融,还主张认识自然的客观规律和本质,战胜自然灾难。在中国的公益广告片中往往呈现出大山大水的场景和国人亲近自然,释放真我的真实画面。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集体主义一直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这也是东方核心价值观念的之一。它主张集体,尤其是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团利益,集团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种文化是在宗法和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此形成了家庭本位的社会宗法结构。无论是在哪,中国人都会自觉地达成共识,成为一个集体。通过宏观的叙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公益广告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并注重“家国”、“忠孝”等,凝聚人心,同心同力。

2.韩国价值观:人与自然相尊重,通过微观视角来展现人与人的关系

就韩国而言,韩国的历史短暂,没有特别统一的宗教信仰,并且韩国是一个半岛国家,三面环海,没有特别的自然灾害,所以韩国人民在这样一个安逸舒适的自然环境下生活,他们非常感谢自然,对自然永远存敬畏之心。这样的一个因素,使得韩国在公益广告的表现上清新、自然,给人一种安逸、幸福感。

同样韩国也是个多文化国家,无论宗教还是历史,都夹杂着其他国家的影子,但韩国又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社会关系单纯,民族语言统一,从而形成了相似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使韩国国民具有强烈的恐慌感。因此韩国的公益广告较擅长从微观切入,不大张旗鼓的呼吁全民为集体、国家奉献,而是强调在平常的生活中做好自己,保护他人免受伤害,一件小事或许可以慰藉受伤的心。韩国公益广告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华丽的语言,带着一颗细致入微的平常心,如图8中是一则跳桥护栏广告,护栏上以“你

[4]杨欣:《中国儒家思想中天人关系探微》,《青年文学家》2012年10期

有什么苦恼?”为广告语,通过温馨的句子来劝导轻生的人,把广告做得很具亲和力,更能打动人。

图7“讲文明,树新风”如意篇图8“跳桥圣地”护栏广告,广告语:你有什么苦恼吗?

三、造成中韩公益广告差异化的原因

中韩公益广告在主题、表现、运作模式机制等方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但总体来说,这些差异化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㈠思想文化差异

现代社会中,广告不单单是传播信息的手段,而是成为某个社会创造内部意识、价值理念的文化道具。公益广告要想达到较好的效果,就必然要符合这个社会的文化思想价值观。

图9韩国公益广告中表现的文化内容分析

通过图9,不难发现韩国公益广告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家族主义、儒家思想、共同体意识。家族主义是韩国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家族制度的产物,在韩国人的社会价值观中,家族中心主义价值观居于核心地位,是韩国人道德观念的中心和社会意识的基石。儒家思想对韩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等,无不打上儒家思想的烙印。韩国基本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专职家庭主妇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国。即使在继承方面,韩国家族重视男系,重视长子。另外,韩国人的共同体意识非常强烈。共同体意识最好体现便是协同协作精神,闻名世界的足球拉拉队“红魔”就是韩国人协同精神的最好体现。[5]在公益广告中也常常体现这种“患难相恤、礼俗相交、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的共同体思想。

中国也是礼仪之邦,受儒家思想熏陶,注重集体主义。中国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无不体现忠义孝悌廉的中国精神。从中国古代发展至今,集体主义一直是中国最强大的思想理念,团结、和睦、相亲相爱承载中国百年的文化内涵。所以在中国的公益广告中,公益内容往往多在集体主义上所体现,因为中国公益广告的内容大都是由政府决定,所以依据政府的思想内容,会以宣传集体、社会和谐、社会安全等共同体思想为主导,向群众传播团体意识、互相合作概念。将自己看做是社会团体中的一员,使自己的价值判断跟随社会主流意识,达到社会共同和谐。所以,在公益广告中经常体现“劳动光荣、国家发展、社会团结、人际关系”的集体主义思想。

㈡国情历史差异

韩国的公益广告产生于1980年,此时的韩国政治统治和社会环境却陷入了极度混乱的状态之中。比如:环境恶化、资源浪费、过度消费、法律意识淡薄、传统文化消失,社会价值观混乱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为了解决这些社会弊端,韩国政府以加强舆论导向为主要手段,实施了一系列举措:1980年,韩国政府制订了《言论基本法》。1981年,韩国放送广告公社成立,放送广告公社制作并播出了第一条电视公益广告——“储蓄带来美好明天”。此后公益广告又陆续出现在户外看板、车票、地铁、海报等等媒介上。伴随着首尔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召开,韩国步入国际化开放时期,使得公益广告的主题选择以及表现形式等主要环节的自主性大大增强,诉求方式也从最初的理性教育向感性诱导转变。

中国的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1986年贵阳卫视播出的一则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公益性广告。之后,各中央、地方电视台陆续进行拍摄,公

[5]张乃禹:《韩国影视剧的文化解读——以《大长今》、《头师父一体》、《媳妇的全盛时代》为例》,《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期

益广告飞速发展,掀起了广告界的热潮。尤其是近几年来,公益广告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现今国家工商总局已起草《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广播电台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数量不少于6条(次);电视台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数量不少于10条(次);同时其他杂志、报纸、网络媒体也被要求每日刊登公益广告。但是,唯一不可改变的因素是我国国内的公益广告大多是由政府命令、媒体制作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政府的强制性要求和发行,媒体上缺乏参与性,不能主动制作和播放公益广告,完全只有靠政府下发命令的时候,媒体为了完成播放量的任务会在规定时间内安排播放,如果没有强制的规定,政府没有下发任务的时候就可播可不播,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公益广告的社会影响力,有碍于公益广告的发展。

㈢广告运作模式差异

由于韩国的媒体管理体制比较特殊,属于电视媒体垄断经营模式,这就导致其国内的电视媒体在地位上处于强势,电视广告的经营也被高度垄断。但是韩国在公益广告业方面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中国的公益广告发布一般是在政府规定的电视媒体和户外媒体进行播放和刊登,而韩国政府则规定只有在电视媒体上可以对公益广告进行无偿发布,而在其他类型媒体中都是以价格折扣的形式有偿发布,因而韩国公益广告活动是以电视媒体为主导的。并且韩国拥有专门的公益广告事业的主管机构,韩国放送广告公社(如图10),由学界、业界及政府三方代表组成。韩国放送广告公社在性质上属于公共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为韩国公益广告提供资金支持,并且由民间专业人士进行决策。这一个典型的韩国式的运作管理模式,其特点是韩国公益广告协议将保持其独立的广告制作风格,又使广告制作内容符合国家的指导方针,并保证公益广告协议会稳定地运转。

图10韩国放送广告公社(KOBACO)公益广告制作过程图

中国政府的强制力特性,已使其成为公益广告的组织者和基金的的支持者。在现有政府主导型模式下,由于各方参与意识淡薄,我国公益广告的策划、创意和传播目前还是在一个中低水平上运作,但是由于广告公司和相关企业的加入,使得公益广告相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转变,创意加强,内容动人,计划性大于盲目性,虽精品不多,但总之还是为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加以改变和创新。由于我国媒体目前阶段属于政府垄断控制的实际状况,媒体并无制作公益广告的参与意识,只是跟从政府下发的任务量,进行公益广告的播放和展出而已,这也成为中国公益广搞受阻的原因之一。

四、对中国公益广告发展的建议

我国在公益广告的发展在过去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通过与韩国公益广告主题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公益广告在很多方面也还不是很成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此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中国公益广告发展起到一点微薄的作用。

㈠主题选择要注重规划性和延续性

从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来看,我国公益广告主题呈现出了明显的阶段化特点,也就是说,在某一个时期内大量出现,如在汶川地震期间、奥运会期间等,而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却寥寥无几。显然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

就规划性来说,我国公益广告长期以来在主题选择上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无目的的状态。主要是在政府做主导的体系下,企业和媒体一般都会将公益主题聚焦在政府的决策上,这样就导致企业和媒体盲目性的跟从政府政策。换句话说,也就是制定公益主题的决定权在谁的手上,谁就有规划公益广告主题的主要决策权。所以我国的公益广告主题也会随着政府政策的变动而表现得起伏不定,这样的局面不利于我国公益广告的长期发展。

在某些主题上长期给予重视,而对某些现象已经缓解的主题,可以更换成新的主题,如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在以往的公益广告作品中涉及少数民族的公益广告很少,大部分公益广告内容都还是站在汉族的角度上去宣传民族团结的,真正反映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文化的公益广告几乎没有,所以加强以少数民族民生问题或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来展现他们的社会。

同时还可以结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我国的具体国情,来预测接下来几年的社会热点,以提前做好工作,从容应对。

㈡改变我国公益广告现有运作模式机制

现阶段我国公益广告的主题制定机制是以政府为主导地位的,这种的现状不利于我国公益广告的长期健康发展。完善公益广告的主题制定机制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媒体、广告公司和受众的作用,成立公益广告主题制定机制的核心机构“中国公益广告协会”。

这里的“中国公益广告协会”类似于韩国放送广告公社,主要由企业、媒体、广告公司、受众、政府组成,其中企业和媒体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公益广告协会”的资金来源可以仿照韩国放送广告公社的做法,由会员出资,制作的作品也同意署名“中国公益广告协会”。

同时,公益广告活动中政府应转变角色,逐步淡出对公益广告的具体操作,将公益广告主题制定机制中的核心地位让出,让具体媒体机构或民间专业人士组成取而代之。另外,政府可以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公益广告活动和公益项目投资,这样一来政府既可以引导公益广告的发展方向,同时又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㈢加强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

从1982年至今我国广告法律法规一直在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但由于起步晚,我国公益广告同那些发达国家相比,发展程度还是较低,并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着操作性不强和管理主体不清的硬伤,从这点来说,我们必须加强广告法规的可操作性,明确管理主体,真正做到职责清晰、管理明确、切实可为。

以前我国广告法所规定的内容大都是商业广告范畴的,对公益广告的法律界定和保障根本没有,在《广告法》总则第二条第二款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广告,是指商品经营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服务的商业广告”,[6]可以看出《广告法》并不是真正对公益广告做出规范和界定的法律。目前,国家工商总局已起草《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公益广告的界定。同时,针对实践中对公益广告的模糊和泛化现象,特别规定了排除款,以体现“公益性”。

相信通过此次公益广告法律的规定,期待中国公益广告在原基础上取长补短,并对促进公益广告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㈣公益广告应进行整合营销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可以营销一个产品,也可以营销一种观念,在这里,我们所谈论的是公益IMC,它与商业IMC有所不同。公益IMC要传播的是一种公益观念,要面向全体社[6]魏雪青:《中国电视公益广告的现状与发展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8

会公众,而不是产品消费者。即使针对社会某一特殊群体,也必然带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公众性。

公益信息作为一种“人文”信息,只有通过打动人心,触发情感才能使人改变态度,调整行为,才能产生公益广告的预期效果。韩国放送广告公社正是将公益广告进行整合营销传播的典型,在确定某一公益观念时,韩国放送广告公社前期会对大众进行调查,了解大众对某一公益观念的祈盼,进而才进行公益广告的创作和策划。社会公众对公益观念的需求是潜在的、间接的,它不像有些商业广告那样可以迎合消费者的直接需求。如果信息不能以有效地传播方式直击人心,那么公众的选择性和排斥性都会增大,公益广告也仅仅是完成了“单向的大众传播”,而不能达到转变人们态度,调整人们行为的广告目的。所以,在公益广告的刊登之后,韩国放送广告公社会再次对本次公益广告主题进行采访和调查,统计结果,对本次公益主题的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估,为下次公益广告的确定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中国在公益广告整合营销传播的过程中仅仅完成了选题和传播两方面,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即是“双向沟通”(Communication)并未完成,通常都只是完成了和社会公众的“单向沟通”,所以并未使公益广告达到它本身的传播目的。

五、结语

公益广告已是现代广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现代生活的一面警世钟,时时刻刻都在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扭转生活中的不良思想和不法行为。本文通过搜集中韩两国公益广告和对各种相关文献的参考,对中韩公益广告的广告定位、广告诉求、广告表现以及广告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出两国公益广告的异同及其原因,从而针对中国公益广告的不足提出合理建议,以改善、提升中国公益广告的质量。中国公益广告应该通过准确的定位、新颖幽默的创意以及好的形象来表现公益观念,在人与公益观念的关系里找到打动人心的衔接点,表现出所宣传公益主题的人生价值意味,从而使大众改变态度,调整行为。

参考文献:

[1]黄晓利.中国传统哲学对公益广告创作的影响[N].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1期.

[2]全开家.电视公益广告的美学追求[J].当代电视,2012年10期.

[3]李连颖.我国公益广告立法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2011.

[4]杨欣.中国儒家思想中天人关系探微[J].青年文学家,2012年10期.

[5]张乃禹.韩国影视剧的文化解读——以《大长今》、《头师父一体》、《媳妇的全盛时代》为例[N].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期.

[6]魏雪青.中国电视公益广告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08.

[7]海外公益广告的三种运行机制[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7,(5):27.

[8]陈刚、崔彤彦、季尚尚,《机制之变:中国公益广告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广告大观(综合版)》,2007年第5期

[9][韩]安亨奂.韩国媒体环境变革带来挑战与立法对策

[EB/OL].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90816/11086622410.shtml.

[10][韩]韩国放送广告公社.韩国数字电视行业年度投资策略报告[R].2009.

[11][韩]金民基,《韩国公益广告发展方案的研究》,《韩国政治传播学会》,2009年9月

[12][韩]WRITERS编辑部.时代的镜子一公益广告中的韩国社会.2006.

[13]张松波.中韩两国公益广告诉求主题的比较分析[J].艺术研究,2009,(1).

[14]德冯勒茨克著,潘亚玲译,《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80页

[15]陈辉兴,《中国公益广告研究研究述评:1991—2006》,《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年6月

[16]刘聪.浅析中国企业公益广告的“利”与“义”[C].中国公益广告网论文集,2011年6月.

[17]冯念文.公益广告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广告人,2006年11月.

[18]安苑.公益广告在媒体宣传中的作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年第12期.

[19][韩]金碾东:《韩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博英社,1992

[20][韩]李圭泰:《韩国人的生活与智慧》,韩国东亚出版社,1992

致谢

大学四年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里我们磨练、蜕变,渐渐成为有责任心、有资本闯入社会独立打拼的人。我由衷地感谢陈杏娟老师对我四年来学业的教授和对我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倾心指导。从选题、论文的写作和数次修改到最后定稿,每一次交流您都耐心、仔细地对我的论文进行指导和修改,让我从最初对论文框架模糊的状态,慢慢条理化、逻辑化,最终完成了论文的撰写,没有您的悉心指导就不会有我现在的成果。我衷心地感谢李立芳老师、赵小波老师、何鹄志老师、文新华老师、王再承老师、李湘树老师、关红老师大学四年来对我在学业和思想上的传授和教导,我会带着这些知识走向社会,实现价值!

毕业论文的完稿标示着我也即将踏上人生又一个重要的新起点,我会用我的双手、笑容和能力去努力赢得自己想要的未来,为实现梦想而奋斗!

从公益广告看中美文化差异【英文】 TJSS

The Current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s By TJSS from Class 1001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two groups of 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 of the same theme as pointcut, sums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s on four points, including leading direction, form of expression, performers, theme and scale. Then it analyses the corresponding cultural difference reflected from them and deeply research the root of these differences. Maybe people can be aware of performa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n daily life via the article to promot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sides, it may prompt self-examination of our Chinese current culture. [Key Words] Public Interest Advertisement , Current Cultural Difference, China and America [Introduction]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 just as the name implies, is a kind of advertisements used to form good social life order and basic public morality criterion, and serve for both public short-term and long-term benefit instead of making profits for individuals or companies. 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 can date from 1940s, when it first appeared in America, and then swept around the world. The first one in China is Please Save Water on Guiyang Television in 1986. Benefit of the community, the theme of reality and the call of performance are its three major characteristics. While in different country and culture, it may perform differently. [Background] In the now information age, media plays a role of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investment in advertising even has grown exponentially. Among these advertisements, 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 also gradually develops and reaches a much broader audience than any others by right of unique properties. With more and more 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 works appearing in the world, the differences among countries and cultures are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In fact, nearly all of these differences come from cultural differences—different culture atmosphere shapes different ideology and different belief, then different modes of thinking, which lead to different speech and behaviors. It’s no wonder, th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s are in different styles. Then we’ll analyse thes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through two groups of 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 of the same theme. [Views and Statements] Ⅰ.Differences in leading direction One of American advertisements impressing me most is about logging ban.1 The video ad has a distinct shot for the tree rings roughly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on a stump. Three of them are annotated “Birth of Napoleon”“Birth of Van Gogh”“Birth of Einstein” in ①Abies beshanzuensis:百祖山冷杉

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投资效益比较

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投资效益比较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盯上了商业广告,并为之千万、亿元地抛撒钞票。据20XX年中央电视台国际消息:20XX年,我国各类商业广告投人高达712亿元,而当年公益广告的资金投入不到这个数字的2%。与商业广告相比,公益广告鲜有人肯为,几乎被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所淹没。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反差何以如此巨大?与商业广告一样,公益广告的制作也是需要资金投入的,却不像商业广告那样有直接的经济回报。我们看到公益广告较之商业广告在凸显其社会价值的同时,是否还隐含着经济价值呢?通过以下几点的探讨,会产生新的认识。 1.功能对比 公益广告的功能,是公益广告对不同行为主体的直接影响和间接作用。直接:公益广告对社会及公众的宏观效应;间接:公益广告对广告市场的微观效应。当公益广告以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各种公益观念洒向社会的时候,一种劝服、鼓励、督促、警示、引导等不同功能的宣传教育效果随即产生。其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公益广告产生的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经济建设中一种开拓和创造性的生产动力。商业广告推销的是商品,以传递商品信息为使命,以盈利为目的。商业广告是为了实现商业利润而发动的广告运作,其功能主要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态度和对商品或品牌的看法,以培养品牌意识,进而强化消费意识,最终导致购买行为。 2.信息内容 公益广告发布的信息事关老百姓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诸如食品是否有害、社会治安是否良好等问题,都是面向社会公众,与广告主自身的经济利益无直接的。商业广告发布的信息是有关广告主的产品或形象内容,旨在面向目标市场宣传产品,传播精神,促进市场销售。商业广告的信息总是以广告主的经济利益为核心,诸如产品商标、品牌、名称都要作为重要的广告信息进行传播。商业广告的过于商业化,容易引起受众的抵抗情绪。而公益广告却能修正商业广告在公众心理的印象,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选择。 3.传播效果 商业广告是一种投资活动,要索取来自市场的经济回报。它发布以后产生的是有益于广告主的经济效益。公益广告发布以后产生的是有益于公众的社会效益。公益广告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沁人肺腑的广告语,讲老百姓自己的事。

中韩副词的对比研究

摘要 由于历史上韩国长期借用汉字的缘故,韩国语在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都受到了汉语的影响,其中词汇方面受到的影响最大。因此,韩国语和汉语在词汇方面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同之处。 本文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对韩国语汉字副词和汉语对应词进行对比研究。全文共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简要地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等问题。 第二章对韩国语汉字副词进行了界定,并指出其标志,进而确定了韩国语汉字副词的范围;从词语的构成以及音节数对韩国语汉字副词进行分类,并从每一个类别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例词加以分析;同时,考察了韩国语汉字副词在汉语中词类分布情况。 第三章讨论了韩国语汉字副词和汉语对应词的构词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找出它们在构词法上的异同;并归纳出韩国语汉字副词和汉语对应词在词缀、重叠方式等方面的对应规律。第四章对双音节汉字副词和汉语对应词之间进行语义对比,并找出了它们在 同形同义、同形异义和异形同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此来进一步考察韩国语汉字副词和所对应的汉语词之间在语义上的对应情况。 最后是结语部分,总结前文提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文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汉字副词;语言对比;同形同义;同形异义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汉字进入韩国语的语言系统后,其形、音、义经过融合、演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汉字也经历了演化过程。由此呈现在两国语言文字上的不同特征,一直受到两国语言学界的重视,在汉字词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研究中历时的研究较多,而共时研究中,对汉字词整体的研究居多,两种语言之间的词类对比研究仍属薄弱环节。 词类研究方面,就副词而言,中韩两国学者在本体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仍存在着不少差距。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韩国语汉字副词和汉语对应词的比较,一方面揭示韩国语汉字副词的特点及其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找出二者的异同;另一方面为中韩两国第二语言教学提供直接或间接的依据和指导。 1.2研究范围和内容 本文首先界定了韩国语汉字副词的范畴,并对韩国语汉字副词和汉语对应词进行

中外广告文化对比

中外广告文化对比 一、中外广告差异 从广告形式上来看,国外广告多是以画面语言为主,广告词精炼简洁,常常在结尾处用言简意赅的语言点名广告的寓意;国内广告则常使用大段的解说词和字幕渲染气氛,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举例: 1、丰田汽车广告。汽车中的部件都变成了人体结构,汽车就像活人一样服务于驾驶员。整个广告只有最后有一句Human Touch的字幕,点明人性化设计的主旨。 2、小时候电视上常播的南方黑芝麻糊广告。“小时候,一听见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那亲切而悠长的吆喝,那夕阳下摇曳的芝麻糊担子。”解说词充满了亲切感。 1、日清经典的原始人拉面广告。几个原始人的默剧表演,让人捧腹不以,最后用“饿了吗?日清拉面!”结尾,让人印象深刻。 2、国内的拉面广告,通常用大面积的泡面的特写,吃面吃的满头大汗的人的特写,以及挑逗人食欲的解说词构成。简单直接。 从广告创意上来看,国外广告常采取非常规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常常采取正话反说的方法;而国内广告则以平铺直叙居多。 举例: 1、国外一则劝止吸毒的公益广告,一个还之后爬的婴孩把一把刀当做了玩具,最后还差点把刀放进了嘴里,看了让人很心塞。 2、国内类似的公益广告则常常用吸毒的恶果为内容,直接阐明吸毒的危害。有时也会请演艺明星做宣传,不过最近好像效果不怎么样。 1、国外一则劝止随意丢弃动物的公益广告,镜头从一个狗的第一视角记述了主人如何劝导它到一条河边,然后被淹死在河中的全过程。 2、国内例如姚明代言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公益广告,全程平铺直叙,说明每年有多少野生动物被杀害,以此达到其广告目的。 从广告内容上来看,国外广告价值观上更倡导西方个人主义的立场,关注受众的个性需求;而国内广告则更加关注社群关系,强调家庭,朋友,邻里的和谐。但是,有很多时候,国内广告并不在意其是否携带了价值倡导,而更多的采取了洗脑式的,广场舞歌曲式的,精神污染式的广告模式。其代表就是恒源祥“羊羊羊”和脑白金系列。 举例: 1、苹果公司著名的1984广告。这个广告采取了乔治奥威尔1984小说的故事设定,一个年轻女子将锤子扔向正在播送老大哥演讲的电子屏,最后广告语总结道,苹果公司即将发行的产品说明了,为什么1984不会成为1984。立意非常前卫。 二、营销效果 中外广告分别立足于不同的文化环境,针对不同的受众文化水平、话语体系,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外国广告的形式契合了理性化的审美需求,多样化的广告创意满足了受众追求个性化的需求。这样的广告非常明确自己的细分市场,适应自己的细分市场中受众的审美取向;国内广告的形式则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追求的写意美,浅显易懂的内容则适应了国内受众千差万别的文化水平,使得广告能在更加广泛的水平上传播。同时讲求天人和谐的理念则契合

《中西方公益广告——文化差异》

中西方公益广告——文化差异 【摘要】公益广告作为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价值观,也必然受中西方文化的制约而向前发展。西方的广告文化是一种外向型的文化,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和渗透性。中国的广告文化则是一种内敛型文化,重国、重家、重情。所以根据国情的需要,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公益广告的发展方向上有很大的不同。 【关键字】中西方公益广告文化差异 广告是由可确认的广告主对其观念、商品或服务所做之任何方式、付款的、非人员性的陈述与推广。广告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文化交流。广告文化是从属于商业文化,自身又包含了商品文化以及营销文化。公益可以理解为公众的利益。根据广告的定义,公益广告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公众关注某一社会问题,以合乎公众利益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或社会风尚。 公益广告诞生于20 世纪40 年代的美国,虽然诞生已经60多年,但对于其定义众说纷纭,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一种广告行为。而新闻学家则认为: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一种新闻宣传。虽然对概念的认识并不统一,但大家取得了共识: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 在美国,公益广告旨在增进一般公众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了解,影响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他们的行为和做法,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缓解。其中,一类是公共广告( Public Advertising),是由社会公共机构如绿色和平组织,动物保护协会等社会团体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发布的各类广告。另一类是意见广告( Opinion Advertising),这多是企业集团针对各类社会现象,阐述企业的态度。这是一种企业形象广告的外延,表明了企业在社会中的个性。在日本,公益广告称之为公共广告,《电通广告词典》将其定义为“企业或团体表示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向消费者阐明这一意图的广告。”它与美国的意见广告相似,目的还是为了在社会公众中塑造企业自己的公关形象。西方广告文化崇尚自由,张扬个性,强调与众不同。贝纳通公益广告世界知名,严肃的公益广告画面十分具有冲击力:脐带还没剪断的新生婴儿、被手铐合铐在一起的黑人与白人、接吻的牧师和修女、在死牢里的囚犯、濒死的被亲属拥抱的艾滋病患者、战争中阵亡士兵沾血的迷彩军裤与白色圆领衫、浑身沾满石油欲飞不能的海鸟、

公益广告调查报告

公益广告调查报告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前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时期,在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新的社会矛盾开始叠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并开始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局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决策,而推进公益广告事业发展,利用公益广告的特殊社会功能,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工具。但依据调查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状况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协调,认真分析成因,从政策导向、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探究,研究对策,更好地发挥公益广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公益广告作为社会传媒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形态,所担负的是利用传媒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观念,引导符合公共道德的正确态度,规范社会行为,法纪,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活动的顺利开展之职责。为了解公益广告的效果及影响,我们进行了本次的市场调查。我们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⑴人们对公益广告的感知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广告形式,自有它不可估量的特殊的社会价值,它发挥着规范社会行为,改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作用。那么当前人们对公益广告的感知程度是怎么样的?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73.6%的调查者能够看到公益广告,而他们接触到公益广告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和户外媒体、公共场所的宣传栏,这两者的比重分别为88.9%和55.6%。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网络工具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数据显示通过网络接触公益广告已达到50%。而根据调查者对于公益广告投放媒介效果的排序,网络排在第一位的几率为15.3%,仅次于电视。可见随着人们使用网络频率的增加,网络成为投放公益广告不错的媒介,能够达到 很好的宣传效果。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电视排 在第一位的概率高达70.8%,由此可知电视是目 前投放公益广告的最佳媒介,基本是大多数人 最经常使用的休闲方式是电视,人们能够从电 视上了解到许多信息,当然也会或多或少的接 一 触到电视上的公益广告的播放。 在调查者们看来公益广告的最佳长度为 30~45秒,公益广告的长度太短则无法吸引人们 的注意力,让人们印象深刻;而公益广告过于 冗长则会引起人们的厌烦。公益广告主题的表

“非常”、“特别”与“十分”的比较研究

“非常”、“特别”与“十分”的比较研究 摘要:“非常”、“特别”、“十分”是程度副词中容易混淆的一组词, 他们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有很多共同点,本文分别从语义、语法等角度对这三个词进行比较分析,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中的原因进行解释,对于正确 使用这三个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程度副词;非常;特别;十分 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曾把程度副词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 度副词两大类,张谊生先生在《现代汉语副词分布》中“依据这两类程度副词 内部的不同的等级和两级特征,又进一步各细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即最高 级(最、最最、最为)与过量级(太、过分、过于),更高级(更、更加、越发)与极量级(极、极其、无比),较高级(较、比较、较为)与高量级(很、非常、十分),稍低级(稍微、略微、稍稍)与低量级(有点、有些、有点儿)。其中,高量级的副词最多,“非常”、“特别”与“十分”就属于这一类。可见这三个词语有着大量的相同点,又考虑到现代汉语内在的的经济原则,这三个词语又有差异。 一、“非常”、“特别”、“十分”的语义辨析 在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中,“非常”、“特别”、“十分”作副词 的释义分别为: 1.非常 “非常”作副词时,只有一种意思:表示程度极高;十分。 2.特别 1)非常;与一般不同。 2)特地;着重 3)从同类事物中提出某一事物加以说明;尤其 3.十分 “十分”作副词时表示程度高,很。 通过对“非常”、“特别”、“十分”的语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除了“特别”还具有特地、着重及尤其两种意思外,三者在语义上都具有表示程度 高的意思。 然而,在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上,三者略有不同。“非常”表示比一般的程 度高,如“凯蒂非常漂亮”表示凯蒂的外貌比一般的女子美丽许多。“特别” 表示程度很高,甚至达到极点,因此显得独特,有别于其他的人或事,如“凯 蒂特别漂亮”表示凯蒂的外貌很美丽,在人群中很显眼。“十分”在古代指将 事物十等分划分,后引申为对事物做十分制的概括,之后产生了“全部、完全”义的程度副词的用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虚化,“十分”具有了表示程度高的 意思。因此,“凯蒂十分漂亮”表示凯蒂很美,外貌上几乎没有半点瑕疵。 综上所述,在表示高的程度上,“非常”、“特别”、“十分”三个词是 依次递进的,即“非常”<“特别”<“十分”。 二、“非常”、“特别”、“十分”的语体分布 本文通过北京口语语料查询系统中分别对“非常”、“特别”、“十分” 进行检索,将语料来源的人群的出生年月限定为1901年至1972年之间。结果 发现口语语料中,包含“非常”的语料有247条,“特别”的有2391条,“十

浅谈中外公益广告

浅谈中外公益广告 2010-06-03 作者:来源:互联网关注:2064次 公益广告作为广告家族的一个特殊成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西方发达国家,参与公益广告被看成媒体成熟的表现,企业肩负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随着我国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公益广告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美国,公益广告旨在增进一般公众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了解,影响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他们的行为和做法,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缓解或解决。美国社会问题繁多、矛盾尖锐,公益广告自然而然成为改善现状的有效手段,而中国则更关心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公益广告在国内被认为是一种借助于广告载体的特殊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形式,是政府和民众沟通的重要桥梁,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良好社会风尚,提高社会诚信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从各自的定义反映出中国和美国会有侧重点地利用公益广告的功能,这不单受到文化的影响,还在于各自国情的需要,所以中国与美国等其它发达国家在公益广告的发展方向上固然是存在差异。但同时,由于我国公益广告发展起步晚,目前全社会科学意识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的公益广告水平仍相对滞后,发展过程不平衡,导致了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陷。 一、中国公益广告存在的问题 1、企业家的公益意识薄弱,企业没有成为公益广告的主体。外国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意识到公益广告的商业价值,可口可乐每年会以数亿的投入来制作公益广告,日本松下制作的公益广告远比其商业广告要多。相比之下,中国企业投入公益广告的能力和热情都不足,时至今日,中国经济发展尚在初级阶段,大部分中国企业家仍在创业之始,他们没有太多精力和资金去肩负起公益服务。要使我国公益广告能长期稳定发展下去,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要成为公益广告的主体,但这其中要解决最重要的资金问题,其次是公益广告的设计。 2、公益广告市场化运作程度低,政府角色错位。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公益广告运作比较,中国政府介入公益广告的运作最多,政府投入也最多,但是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运作水平都和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化运作的良性发展机制仍没有建立,影响了中国公益广告的健康发展。

广告案例分析与对比

广告案例分析与对比 这则公益广告,一开始出现了一个能引起人们普遍共鸣的白色场景,蓝色水,杯子乘着水的干净画面。杯子里出人意料的出来一个水的化身人物形象。形象灵动跳跃的步伐给人一种生动的、温暖的感觉驱散了冷漠,叩开了观众紧闭的心门,音乐适时烘托,世间的美好和善意瞬间直抵人心,让人动容。大段情节的铺垫让观众的心被紧紧抓住。水用拟人的形态表现出来,通过水滴小人的行走表现出水资源在大自然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形态与作用,形态生动有趣。 电视广告可以显示,告诉广大受众您的企业,产品和服务。它可以让你真正表现出主人翁的好处。可以显示的产品或服务工程,以及它如何包装,以便潜在客户都知道该怎么看的销售点。在广告,它往往需要多个接触点,以有效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它允许转达视力,声音邮件,和运动,它可以让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即时信誉。 ①电视是惟一能够进行动态演示的感情型媒体,其冲击力、感染力特别强。图像的运动是电视广告最大的长处。电视媒介是用忠实的记录手段再现讯息的形态,令受众的感觉特别真实强烈,这是其他任何媒体的广告所难以达到的。 ②穿透力强,到达率高,电视广告可以迅速穿越空间到达电波覆盖的任何区域,直接进入亿万家庭。电视广告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因而穿透力强,到达率高。 ③与生活最为贴切。电视与我们的生活密贴联系,电视传播的内容

是现实的延伸,人们离不开电视,自然也离不开为生活提供各种讯息的电视广告。 好的广告可以让我么能赏心悦目,让受众了解到企业或者人文的知识。但是,有些广告着实让我们感到厌烦,不但起不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反而会让我们厌倦。比如这则淘宝店铺的广告,设计创意的确新颖,用红色作为背景,以强调淘宝的主色调,广告从头到尾是以歌曲《ONLY YOU》为背景旋律,用此歌曲加以诙谐幽默的文字和观众交流,利用人的好奇心吸引观众。可是这则广告长达八分钟之久,而方式也一直是文字的形式,过程过于拖沓,而且使人十分迷惑,不知道这则广告到底是在干什么,广告什么,传达什么信息。甚至,感到十分厌倦,想拿起遥控器换频道的冲动,卫衣牵扯着观众的就是想知道这则广告到底是广告什么的,不然我相信,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说,创意虽好,但也要懂得应用,不要一味的发挥,反而与预期的效果南辕北辙。 总而言之,广告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能运用自如,对企业自身和消费者都产生最大的利益是其关键。广告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信息。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没有信息的话,人们就得不到消息,就会落后。有时看广告也是一种享受,广告在短时间内播放的每一个画面,都是精心制作出来的。主人公都是明星大腕,看这些广告,还可以看到这些明星的风采,这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可是相反,如果广告制作令人感到厌恶,那也的确是一种悲哀。所以,如何让广告让受众接受,也的确是一门艺术,我们不应该单纯的以做广告而做广告,

公益广告之中国公益广告与国外公益广告对比

中国公益广告与国外公益广告分析 公益广告,是指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采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向社会公众传播对其有益的社会观念的广告活动,以促使其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公益广告的形式活泼短小,表现手法多样,易为受众所接受。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的是其商业运作的模式——广告主以付费的形式来买断媒体的控制权传播特定的内容即公益话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公益广告不存在所谓的“纯洁性”,它产生的不仅仅是社会效益。如果一定要强调这些的话。那就不是公益广告而是公益宣传。因此。公益广告本身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体。无论是平面媒体、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如网络、移动媒体等都可以发现公益广告的影子,各种主题、各种独特的创意成为了广告家族中艳丽的成员,由于其人性关怀的特殊性更是提高了其在广告家族中的地位,如果商业广告是广告家族的护卫军,那么公益广告就是广告家族中的王后,被人们广泛接受和欣赏。无论在社会主义中国还是国外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公益广告在社会传播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却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和国外的公益广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中国公益广告与国外公益广告独特的魅力。 历史沿革: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亦称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为公众服务的非盈利性广告。而中国通过电视媒体播出公益广告,最早出现的是1986年贵阳电视台摄制的《节约用水》。之后,1986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开播《广而告之》栏目,公益广告虽然不必象商业广告那样一字千金,公益广告却以极强的亲和力在倡导健康的社会风尚。用心品味,委实令人心悦诚服。 中国公益广告与国外公益广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1、国内与国外公益广告现状分析。 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国家,广告发展进入了稳定高速的时期,广告大量出现,公益广告更是在近几年大量出现,无论是吸引力,说服力和创意也显著提高,但与国外相比,尤其是发达国家,还是显得较为稚嫩,西方发达国家广告发展历史悠久,公益广告更为成熟、多样。经济程度越发达的国家和城市,公益广告越多,如美国、法国、日本等国,除了公益团体,许多企业开始关心社会,或唤醒人们重视家庭关系,或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公益广告从而在受众心目中塑造起企业良好的形象,公益广告占到企业广告发布的40%。同时都有许多共同的公益广告主题:环保、儿童关注、残疾人、动物保护、艾滋病等疾病防治、家庭问题等。2、公益广告模式: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公益广告的监督和引导分析。 在中国,公益广告通常由政府有关部门来做,广告公司和部分企业也参与了公益广告的资助,或完全由它们办理。它们在做公益广告的同时也借此提高了企业的形象,向社会展示了企业的理念。这些都是由公益广告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使公益广告能很好的成为企业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渠道之一。 在国外,公益广告由商业公司制作发布,在欧美发达国家公益广告现已相当普及,尤其是电视公益广告。电视公益广告最早出现于美国、法国等全国性大型电视网络,之后欧美一些跨国企业和机构也纷纷加入公益广告的制作和发布。现在欧美电视台播出的公益广告大多是由一些国际性或全国性组织机构发布的,如国际红十字会、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全国健康协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 3、发展趋势分析。 由于公益广告的发布和制作由社会机构和商业企业担任,所以就决定了公益广告本身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体。所以公益广告从出生起就贴上了商业性的标签,而发展趋势也是公益广告的商业化趋势,只是商业性程度不同而已,这是由其运作模式决定的。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都能体现。但是中国公益广告由政府主导,发布媒体也是由政府媒体发布,所以

中国现代公益广告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公益广告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摘要】在广告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公益广告作为广告业重要的一部分,也取得不错的成绩。现代公益广告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和商业广告相比公益广告还较弱,但由于公益广告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始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这些因素对公益广告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益广告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在公益广告快速发展的今天,分析现代公益广告产生以来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公益广告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公益广告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公益广告产生及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二十多年来中国现代公益广告在传播环境、参与主体、传播媒介、受众和创作方面的变化,并根据政策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让社会大众更全面地了解公益广告。中国现代公益广告的发展阶段:起步期(1986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长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11年);成熟期(2012年以后). 【关键词】公益广告变化发展趋势 1 中国现代公益广告传播环境变化 1.1 政策环境变化 现代公益广告成立之初,是政府出于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联合媒体进行相关主题的公益广告的制作和传播。但在公益广告产生之初,出现了创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播出管理等问题,为了保证公益广告的健康发展,国家适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1997年中宣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公益广告宣传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公益广告主题活动。1999年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公益广告宣传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媒介发布公益广告的时间和版面,应当不少于全年发布商业广告时间或版面的3%,电视媒介在19:00—21:00时间段每套节目发布公益广告的时间,应当不少于该时段发布商业广告时间的3%。媒体机构在政策引导下加大公益广告的投放,安排更多的时间和版面用于公益广告的播放。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制作和播放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工作的通知》,在公益广告创作大方向上对各媒体提出要求,通过奖励制度来鼓励优秀公益广告的创作,激发创作的积极性。20多年来,对于公益广告国家一方面在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更多优秀作品的创作,发挥其社会道德教育和行为引导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法规来引导公益广告的发展,规范各种规章制度,通过政策法规的完善,鼓励更多社会成员参与到公益广告队伍中,推动公益广告的快速发展。 1.2 经济环境变化 1.2.1 经济快速发展,资金来源增多

视听语言分析——基于公益广告片《家》

新加坡公益广告《家》视听语言分析 中山大学2010新闻学专业学生 影片是通过其视听语言来传递信息给受众的,这些语言实际上就是影片中所包含的画面设计、镜头调度、演员表现,以及声音语言。视听语言通过镜头的内容,将人物、行为动作、环境、对白结合在一起,并在镜头之间的组合中讲述影片故事。以下以广告片《家》为例,进行视听语言的分析。 优酷视频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e61002363.html,/v_show/id_XMjU0MTg2MDYw.html 一、影片故事 《家》讲述的主体是家的亲情。片中以儿子的回忆来讲述他的父亲对他奶奶的无微不至的孝顺和照顾。在对父亲发出疑问——奶奶对父亲很不好,为什么还要对她这么的无微不至。父亲则回忆了小时候生病,奶奶冒雨送他去医院的经历。仅仅3分钟的影片,通过一个个镜头,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以父亲孝顺的形象表达了我们传统观念里的美德。 二、视觉分析 该片虽然时长很短(3:02),但视觉上有很多地方都能给到人一定的冲击。整部影片没有多少宏大的画面,展现细节的特写则有很多。因为该片的定位在于感人,传达一种价值观,通过细节更能表现人物情感。影片开头,父亲给奶奶干燥的嘴唇上抹上水的动作的特写,所表达的不仅仅只有一个动作的信息,显然,父亲对奶奶的精心照顾、父亲的孝顺也同时表现了出来。 1、画面色彩 色彩的选择与影片要表达的主题和表现的内容是很相关的。整个影片的色彩显得比较淡,灰白色是主导色彩。如果该片的色彩是大红大紫,那么很难表现出父亲在奶奶病了后的那种心情,也会与儿子一开始不喜欢奶奶的情感相冲突。而且整部片旨在表达亲情这个主题,相对单调的灰白色会在视觉上给受众一定的心理影响——你心中的亲情是怎样的?另外,该片的回忆部分占主体,为了表达(或者说是区分)回忆部分,画面调成灰白色也是需要的。如父亲回忆那一段,色彩就全是灰白色了。这里实际上有一种古老照片的效果。 当然,该片除了灰白还是有其他色彩的。儿子回忆的第一个镜头——搬新家,这里有环境的色彩,树的绿色、车的蓝色、行李的红色,这里其实表现了搬新家的开心。而接下来一段,在家里吃饭,色彩又一次灰暗下来了。虽然有灯光的暗黄色,但整个画面逃不出灰色的色调,就来人物的装束都是暗色调。在这一段里,故事出现了冲突,以灰白色来表现冲突时一个很好的技巧。 2、构图与景别 影视上的构图实际上和摄影的构图和有相同之处,影视作品中,好的画面构图,截出来就是一张很好的照片。这部感人广告片中,画面的处理也是有追求的,它在表达主题的同时,画面的视觉效果也会有很深的意味。

中韩小说语篇逻辑衔接关系比较研究

○陈艳平 (大连外国语大学韩国语系,辽宁大连 116044) [摘要] 衔接作为实现语篇连贯的手段之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篇逻辑衔接成分的使用与本民族的语言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语言类型上来看,汉语属于孤立语,重视意义的表达。而韩国语属于黏着语,更加重视语法形态的衔接。除此之外,汉语和韩国语在逻辑衔接关系上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本论文以中韩两国经典小说文本为语料,针对中韩小说语篇逻辑衔接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 中韩小说语篇;逻辑衔接;统计分析;比较 中图分类号: I 1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4-0077-02 一、引言 本文分别选取了5篇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和韩国小说。通过对原文和译文中出现的衔接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汉语和韩国语在逻辑关系的使用上存在的异同。同时,通过分析此种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希望对汉语和韩国语的学习和教学,以及中韩翻译等有所助益。 二、本论 (一)逻辑衔接成分的概念及其分类 每种语言语篇内部的成分都是负责衔接功能的语言单位。例如,在汉语中,与“因而”相似的连词,与“譬如说”相似的副词,亦或是通过介词短语实现的状语;而在韩国语中,“(而且)”、“(并且、同时)”之类的连词就属于这种语言单位。即连接具有一定意义的包含各种逻辑关系的句子的衔接手段就是语篇的衔接成分。 关于语篇衔接成分的分类,种类众多、标准不一。 Halliday (1976)起初将语篇逻辑衔接关系分为四类,即添加(additive)、转折(adversative)、因果(causal)、时间(temporal)。之后(1985),他又使用更为抽象的逻辑语义分类法将语篇逻辑衔接关系重新划分为详述(elaboration)、延伸(extension)、增强(enhancement)三类。 韩国学者卢硕基(1990)将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关系分为延伸和转折两大类,其中,他又将其细分为详述、举例、换言、概括、选择、保留、限定、结果、顺接、应答、添加、转折、对比、解释、证明、事项、情境、时限等十八种意义。 中国学者黄国文(1988)从语义方面入手,将逻辑衔接成分分为列举、添加、转折或对比、解释、对等、结果、推断、总括、替换、转换、原因等十一种。廖秋忠(1986)将逻辑衔接关系划分为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两大类,其中,逻辑关系又分为顺接、逆接、话题转换。他使出,顺接包含条件或原因等语义关系。综合以上论点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具体的分类方法存在差异,但是并未脱离Halliday(1976)的见解。 本文从宏观上采用Halliday的观点,将逻辑衔接关系分为详述、延伸、增强三类。具体来说,又将其细分为同位、说明、添加、转折、除外、选择、时空、因果、条件、让步、比较等十一种语义关系。其中,同位关系包含换言和举例两类语义关系,说明关系包含转换、确认、增强、毋论、总括五种语义关系。 (二)中韩小说语篇逻辑衔接关系比较研究 汉语和韩国语的逻辑衔接关系各具特点,为了使研究具有说服力,笔者在本节分别选取5篇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和韩国小说,量化其中出现的逻辑衔接成分并进行分析。为了使研究更具说服力,不论是汉语小说语篇还是韩国语小说语篇,笔者都选取了长度、内容相同的原文和译文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笔者根据抽象语义关系将逻辑衔接关系分为详述、延伸、增强三个部分。 首先笔者从这三个方面对汉语语篇的原文和对应的韩国语译文中出现的逻辑衔接成分的数量进行了比较。经过笔者对《阿Q正传》、《倾城之恋》、《烦恼人生》、《生死场》、《围城》、

日本和美国的公益广告创意特征的比较研究

关于日本和美国的公益广告创意特征的比较研究日本和美国的公益广告创意特征的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公益广告隶属非商业性广告,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最重要部 分,与其它广告相比它具有相当特别的社会性。公益广告是以推广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为目的的广告传播活动, 以形象营造的情感来传播社会公益思想观念的信息活动, 公益广告以形象性和情感性为创作要素的美学特质, 是其创作的本质特征;但由于不同的名族文化和审美思想以及社会组织形式等的差异使得中国和日本的公益广告在创意上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从起源,表现形式和广告表现风格三方面对日本公与美国益广告的创意特征做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日本美国公益广告创意比较研究 (一)日本与公益广告起源 公益广告起源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美国公益广告应运而生。催生美美国公益广告的起源于 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当时恶劣的商业萧条让美国经济举步维艰,而广告因此遭受世人的批评和谴责。为了解决广告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1941 年 11 月美国广告协会和美国广告公司协会召开了联席会议,被誉为广告委员会(笔者注:或译为广告评议会、广告理事会)奠基者的詹姆斯韦伯扬在会上进行了一个美国广告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三十分钟的演讲,正是这个演讲,让在座的广告精英意识到美国需要一个公益广告组织。詹姆斯韦伯扬认为,广告可以帮助人们重建对美国商业及其赖以生存的经济竞争体制的尊重。他还强调,广告还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改变社会。“广告应该成为让人们增进共识、化解分歧的公关宣传工具;广告应该消灭忽视童床热疾病的态度;广告还应该满足国家需要而多做益事;广告还应该传播音乐、文学、艺术以及正义力量;我们能否抛开眼前的商业和广告,我们何时才能充分发挥广告更高的境界?” 1[2] 詹姆斯韦伯扬构想,广告委员会应该是一个自行筹资、对美国民众有强大正面影响作用的组织。这个想法在联席委员会引起了震动,随即联席

五则公益广告赏析

五则公益广告赏析 (一)奥运公益广告(新记录篇) 广告语:每天都有新纪录,奥运就在你身边 此则广告通过纪实的手法,拍摄四组最为常见的人群。在他们的生活中,奥运精神激励着他们超越自我,创造出不平凡的纪录。公益广告,对于观众不仅仅是提示或者说教的作用,更多的应该是引起共鸣和激励。 广告通过一分钟讲述四个人物与故事,在短短的几十秒甚至十几秒钟的时间里,把一个故事、一个立场、一个建议或者一种规劝说得明白清楚,只有这样,此广告才能给人最直观的引导。在素材上选择了非常朴实和常见的小事,这样更有可信度和真实性。例外本广告采用暖色调,给人以亲切和温暖的感觉。 因为是四段式的结构,第一段给人以紧张的感觉,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后,慢慢放松,最后舒缓。伴随着淳朴的人声伴唱,给观众以十分亲切、就在自己身边的感觉。广告分别讲述了:送水工创的送水新纪录,交通指挥员连续三天路面违章为0,建筑工地的安全施工465天,消防员184次无懈配合,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奥运的记录不仅在赛场上打破,也在生活中,激励这普通民众追求超越的生活。 (二)帮妈妈洗脚 广告语:将爱心传递下去 广告以孝为主题,通过一家三代人之间洗脚的事情表现出来。最终引申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而孝心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里面的两位母亲,一位慈祥可亲,一位贤惠孝顺。而里面的两个孩子,一个以身做则,一个懂事可爱,受母亲的影响,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父母! 中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 广告以小见大,通过洗脚一事表现中国的传统美德——孝。感动了不知多少人,也引起很多人的自我感慨。通过孩子给母亲洗脚这样一件普通的事来告诉我们,要多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广告中没有什么波澜,没有我们所说的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它完全是一个普通家庭里发生的一件普通的事情,正是这样一件普通家庭的普通事却不知赚走了多少人的眼泪,不知唤醒了多少人,让多少人开始感受到他们父母的辛苦,开始理解父母。 广告的要义:正确的引导和激励观众。从这一点上讲这则公益广告是很成功的。(三)love life 宣传语:你还记得小时候的愿望吗?是当总统、音乐家还是太空人?看似简单的志愿,却有一群小朋友永远无法完成梦想…… Love Life是由台湾艺人陈建州、范玮琪发起的一项关于关爱弱势病童的公益广告。2010年“LOVE·LIFE”用5天的时间拍摄了26位艺人,制作成宣传片。在镜头前,每位艺人必须假想自己就是患者,他们纷纷褪去往日光鲜亮丽的“星相”,素颜出镜,凭“表情”说话,不仅能看见林志玲的平实、小S的笑容、大S的眼泪,周董的沉静,你还能看到平日帅气的阮经天、赵又廷哭得像个孩子…… 此片主题是关怀不幸患有自闭症、唐氏症、脑性麻痹的儿童与家庭,希望大家对这些孩子不要有任何眼神或者行为上的歧视。由于是明星素颜,完全靠表情演出,没有平日在媒体上的光鲜亮丽,这样倒显得比较亲切,明星演出也比较有号召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