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ava课程的项目驱动式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基于Java课程的项目驱动式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基于Java课程的项目驱动式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基于Java课程的项目驱动式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摘要]针对当前高校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盲目性问题,文章提出了项

目驱动式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的方案,并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讲述了该方案的实施过程。通过实践,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可以为其他高校的课程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项目驱动立体化教学资源教材建设

教学资源作为教学系统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在从传统教学观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创新教育的现代教学观的转变过程中,高校教学资源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①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教学质量工程,很多高校都开始研究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其中,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更是近几年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热点议题。

刘立群等提出了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其模型研究,该模型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3个子系统,是一个覆盖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评价的三维立体化教学系统”。②许艳惠提出了“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内涵及信号与系统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③张辉等提出“以学生为本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并运用生态观来看待资源系统内部各元素的相互关系”。④本文在分析当前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校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提出了项目驱动式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方案,对理工科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现状

1.教材编写套路陈旧,不适应当今教学的需要。教材是实施教学各环节的重要依据和保障,合适的教材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目前,Java程序设计的教材琳琅满目,但多数教材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先讲解知识点,然后举例说明;二是理论性强,案例较少;三是知识点过于零碎和独立,没有较好地体现相互联系;四是教材的适用对象不明确,内容显得杂乱。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不便。最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学生由于不清楚学习这门课干什么,而过早地失去了学习兴趣。

2.教学资源匮乏,不成体系。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但目前,教学资源管理不规范在很多高校中普遍存在,教学资源或缺失,或凌乱。教学资源应根据教学的实施顺序和资源对学生的引导顺序进行组织和分类。如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实验大纲、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资源等。Java程序设计课程资源应包括教材、课件、实验指导书、题库、测试平台等。将教学资源不断地总结和归纳,组成一个合理的体系,不仅可以方

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方案

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构造能够满足教学资源建设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实现支撑平台的集中化。 ●以专业为基础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组织,并实现院校级各专业的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实现学校软资产的不断积累。 ●对学校“各自为政”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结构进行开放式平台级重组,建立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平台。 ●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标准、规范、技术、工具和方法。 ●建立统一门户的在线学习系统,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专业教学以及企业员工技术培训与社会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 二、基本建设思路 1.资源基本建设框架 各专业的资源大体可分为专业级资源、课程级资源、素材级资源三级基础框架。 各专业可根据专业自身的建设内容和特点,拓展出自身的建设框架。在专业级资源和课程级资源中可以设定更多的结构,如在专业资 源中拓展培训资源、行业资源等。每个专业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

灵 2.资源基本应用框架 课程是教学资源进行应用的核心。根据教改的思路,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素材资源,结合教师的教学设计,以较少的成本建设形成若 干门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之用,同时在答疑、讨论等教 师活动实施过程中应用资源库。 三、平台建设 1.平台建设框架 2.教学资源建设规范 资源标准建设是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与集成和高效共享的前提 术条件。高教社将为院校提供资源加工与建设技术标准、元数据标准、 课程资源封装标准等各类规范,同时为院校提供必要的建设工具。一 方面提升教学资源建设质量,另一方面为院校内的资源共享、校际共 享提供基础条件。 3.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1)资源元数据的自定义 资源的元数据分为基本元数据和自定义元数据,可自定义的元数 据包括分类信息等。 (2)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呈现 教学可以按照媒体类型、分类信息,显示教学资源库的列表内容, 显示内容包括缩略图、资源名称、资源类型、资源大小、下载次数。 (3)教学资源的预览 可以查看教学资源的详细信息并预览教学资源,可对资源进行评论。 (4)资源的下载 用户可以lP限制范围内下载教学资源。 (5)资源检索 可以按照元数据的信息进行资源的多字段检索。 (6)资源统计 统计信息包括资源数量统计(按照媒体类型统计)、点击统计、下载统计、用户上传统计 (7)资源上传 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资源。 (8)视频处理系统 对上传的视频资源进行自动加工处理,生成可在线观看的流媒

文化资源学(1)

文化资源学 一、名词解释(5*5分=25分) 1、文化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2、农村文化、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意义 农村文化: 即乡村文化,是一种生发于传统农业社会,以农民为载体的,通过农村群众个体和集体努力创造并世代传承而逐步形成的,具有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功能的大众文化。 开发意义: (1)农村文化资源开发是适应时代,加强区域竞争力的需要 (2)农村文化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的突破 (3)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4)农村文化资源开发有利于提高农民科学素养 (5)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 3、文化资源的价值体现在什么方面 第一,它是人类思想资料的重要来源 第二,文化资源是人类价值观念形成的依据 第三、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文化资本,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文化资源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来源 第五,文化资源是文化生产力的重要基础 4、文化资源概念及特点 概念: 文化资源指凝结了人类无差别劳动成果的精华和丰富思维活动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或活动。包括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俗、建筑、工艺、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戏曲等。 特点: 意识性、不可再生性与无限使用性、易变性、时空差异性、社会性、消费的精神性、传承性、教化性。 5、企业文化 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员工的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并被大多数员工所接受的处事风格、环境、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精神境界。内隐于员工精神心理面貌,外显于企业的物质文化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动力源。 6、企业文化资源 企业文化资源分类: (1)企业文化外部资源: 民族文化资源;社会文化资源;地域文化资源;行业文化资源;国际文化资源 政治文化资源;经济文化资源 (2)企业文化核心资源: 企业家文化资源;管理者文化资源;普通员工文化资源 (3)企业文化内部资源: 企业历史文化资源;企业体制文化资源 企业环境文化资源;企业管理文化资源 企业经营文化资源

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茶陵二中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为了合理开发、适当整合我校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掘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价值,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全体教师服务,尽力提高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努力培养教师业务素质,加大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等建设力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1 指导思想 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以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突出优质教学设计,提炼优质教学课件,丰富教学素材,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2 建设目标 2.1 教学课件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简称:全学科下同)的各年级教学课件各一套(PPT 格式)。 2.2 教学设计涵盖全学科的各年级电子教学设计各一套(Word 格式)。2.3 教学素材每学科教案、学案、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教学后记、教学反思、音频、视频、试卷、练习卷。 3 实施策略 3.1 教学课件制作及要求 学科组成立学科资料指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学科的教学资料规划、收集、整理、评选及分布工作。学科组长为组长,备课组长为骨干,全体教师为成员。 由学科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制作,教育技术处负责技术指导,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完成的优秀课件上传至教 科室,具体要求如下。 3.1.1 课件的选题要精彩,定位要准确。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中的难点、

疑点、抽象的知识点可重点制作成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的课件。3.1.2 课件的图形、图像、动画、影像等媒体元素能少则少,宜简不宜繁。 3.1.3 课件的操作界面不能繁琐,应力求简洁明了、美观大方。 3.1.4 课件的设计制作切忌是课堂上“满堂灌”的翻版,应该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理念。课件中除了有教学目标、讲授、例题、练习、小结等教师主讲的内容外,还应留给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其学习兴趣。 3.2 教学设计及要求由学科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制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完成的优秀教学设计上传至教科处。教师全员参与,分工协助。教学设计要重难点突出、步骤合理、讲究实用、注重实效。 3.3 教学素材及要求由学科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教师全员参与,收集、整理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优秀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等教学素材上传至教科室。 4 使用及管理 4.1 各备课组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存放于年级教学资源库中,供组内教师使用,并上传一份至学科组。 4.2 以学科组为单位收集、汇总各备课组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存放于学科组教学资源库中,供学科组开展教学研究,并上传一份至教科室。 4.3 由教科室会同相关部门,每学期对各学科组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组织整理,并将作品上传至学校网站,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 4.4 学科资源库建设纳入学科组(备课组)考核。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方案

泾源县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面对全新的战略目标与任务,教育部采取“试点先行、有序推动、科学管理”的策略,于2012年年初启动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经过教育部组织专家审定我县申报方案后最终于2012年12月确定我县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试点课题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间信息化协作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探索》,为了顺利完成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根据泾源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方案要求,特制定本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1.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的方法和规律。 2.建构信息技术及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 3.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4.提高教师熟练开发课程资源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的成长,培养一批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研究内容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融合方式的研究。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研究。 3.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式学习方式的研究。 4.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融合研究、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5.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利用网络人人通空间和教研互动平台进行网络研修的方法和途径。 三、研究原则 1.方向性原则。通过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模式转变,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2.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要有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实效性,避免空谈。 3.求实性原则。通过课题研究,总结经验,逐渐完善。 4.指导性原则。以课题研究,确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主导方向,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摘要:本系统作为学生、教师、学校三方进行设计,寻求基本实现教师资源上传、在线批改、问答解疑等;学生学习内容进度管理、报告生成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管理。初步分配好平台资源分配权限管及资源审核操作。本文主要对于程序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和功能实现主体上进行叙述。 概述:随着国家对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广和扶持、无纸化办公学习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资源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现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阶段。使用计算机讲每一位学生、教师及教务管理部门进行整合管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专家及教师提供了相应的高效管理手段。

目录 第一章:设计的可行性------------------------------------------------------------------------- 1.1MIS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1.2 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产生设计可行性----------------------------------------------- 第二章:系统概述------------------------------------------------------------------------------ 2.1 系统正向流程--------------------------------------------------------------------- 2.2 项目范围------------------------------------------------------------------------------- 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结构设计------------------------------------------------------------------------- 3.1.1 各模块功能-------------------------------------------------------------------- 3.2数据库设计---------------------------------------------------------------------------- 第四章:详细设计----------------------------------------------------------------------------- 4.1 教师/学生登录功能----------------------------------------------------------------- 4.2 教师/学生密码管理功能----------------------------------------------------------- 4.3 学生的信息浏览/查询功能-------------------------------------------------------- 4.3.1 选课信息查询---------------------------------------------------------------- 4.3.2 查询开课信息---------------------------------------------------------------- 4.3.3 查询公告信息---------------------------------------------------------------- 4.3.4 查询课程信息---------------------------------------------------------------- 4.3.5 查询教师信息---------------------------------------------------------------- 4.3.6 查询选课名单---------------------------------------------------------------- 4.4 教师的信息浏览/发布/修改/删除功能------------------------------------------ 4.4.1 浏览已发布信息------------------------------------------------------------- 4.4.2 信息发布---------------------------------------------------------------------- 4.4.3 资源信息修改---------------------------------------------------------------- 4.4.4 资源信息删除---------------------------------------------------------------- 4.4.5 查询公告信息--------------------------------------------------------------- 4.5修改教师信息功能------------------------------------------------------------------- 4.6添加教师信息功能------------------------------------------------------------------- 4.7删除教师信息功能------------------------------------------------------------------- 4.8修改学生信息功能------------------------------------------------------------------- 4.9添加学生信息功能------------------------------------------------------------------- 4.10删除学生信息功能------------------------------------------------------------------ 4.11添加公告信息功能------------------------------------------------------------------ 4.12删除公告信息功能------------------------------------------------------------------ 4.13 资源上传源管理--------------------------------------------

课程教学资源

Lesson 15:Are You Ready for a Quiz?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将书中的小测试用作复习。复习日期表达、时间表达、天气等内容。 2.学生学习故事“The Month Family”。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了解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及用法。 情感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复习本单元重点句型及回答。 2.理解故事“The Month Family”。 教学难点:故事的理解。 教学准备:日历、表、录音机及磁带。 教学过程: 1.Greeting Teacher: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Class: Good morning, _____. Teacher: How are you today? Class: I’m fine, thanks. How are you? Teacher: Fine, thank you. How’s the weather today? Class: It’s _____. (学生根据天气回答。) Teacher: What day is today? Class: It’s ________. (学生根据实际回答。) 2.复习 (1)利用日历复习What day is it?教师举起日历。 Teacher: What day is it? Class: It’s Monday, July twelfth. … Teacher: What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 Class: Sunday. … Teacher: What is the third month? Class: March. … (2)利用图片复习天气词汇。 Teacher: How’s the we ather? Class: It’s cloudy. Teacher: How’s the weather in December? Class: It’s cold and snowy. … (3)用钟表复习整点和半点的时间表达。教师拨出时间,向学生提问。

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教案资料

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 类

第二讲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提要: 1. 文化资源的概念 2. 文化资源的分类 3. 文化资源的特点与开发类型 1 文化资源的概念 文化资源是一个涵盖很广泛的概念,有人说,除了自然资源,都是文化资源。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的前提——文化,正如爱德华·泰勒所说,本身就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当然,文化资源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加了“资源”一词就意味着它已经拥有过去时态(时间性)、可资利用(效用性)等含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文化资源可用于指称人类文化中能够传承下来,可资利用的那部分内容和形式。 因此,文化资源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及其转化的一部分。在本课程中,我们围绕所关注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活动来理解各类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中心任务是将有限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用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化实物产品、文化服务产品及其衍生形态。 1.1 什么是资源? 一般来说,资源是指不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生产性资产。资源常常讲利用和开发,与生产的关系十分紧密。我们认为与文化生产或者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素材”才是文化资源的核心指向,而这些素材也来自于人类的活动与创造。 人类早期的资源以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为主,如土地、森林、猎物等。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人类自身创造的资源越来越重要,其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多样。符号化知识、经验型技能、创新型能力、通讯手段、社会组织系统等等,都成为了生产的要素即生产的资源。不仅

有经济生产方面的资源,而且有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源,如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等。因此,人类积累的一切创造发明成果,都成了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活动进一步发展的资源。 总之,资源是指“资财的来源”,即包括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矿藏、水域等,也包括各类社会资源。其中,文化就是一种社会资源,它也同时体现为有形的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资产。 1.2 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 资源科学——综合资源学,区域资源学,部门资源学 综合资源学——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学,资源经济学,资源评价学,资源工程与工艺学 ,资源管理学,资源法学 ↓ 区域资源学 ↑ 部门资源学——气候资源学,生物资源学,水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海洋资源学,能源学,旅游资源学。 1.3 我国的文化资源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文化积累十分丰富。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有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两大源流,每条源流的支脉又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至今影响我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审美意识。 从形而下的角度看,几千年来我们的衣食住行发展出复杂多样的方式,其间凸现的生活艺术融进了中国人高雅的情趣和独具匠心的巧思。此外,中国地域辽阔,民风民俗、民间文化异彩纷呈。剪纸、年画、皮影、木偶、砖雕、器具、面具、玩具、民居、刺绣、服饰、饮食、建筑、园林、风筝、印染等民间文化堪称世界一流。这也是我们的又一大财富。 2 文化资源的分类

整合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整合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在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课程 意识,提高课程开发的技能。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要突出以学生为 主体,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展现个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 那么,教师应如何整合教材、优化课程资源呢?本文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探讨在课堂 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处理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一、以课标为纲,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 1.灵活地使用教材资源。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地 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 【教例1】在讲授《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大胆地调整教材的结构,形成一条线 索──“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往前走。”在课堂上提出设问:(1)有形手、无形手分别代 表什么?(2)为什么需要手拉手?(3)在“往前走”的过程中,两只手的作用地位相同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在讲授《政治生活》时,结合3月召开的“两会”,调整教材顺序,结合时政热点,先讲授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让学生通过学习的关于“人大”、“政党制度”的知识更好地了解“两会”。 2.恰当地选择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就某一地区而言,其美丽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 文化、丰富的民间风俗、灿烂的建设成就、感人的英雄事迹等都可以有机地与相关的教学内 容联系起来,有的放矢、适时适度地选用,形成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把“乡土实例”或“时政 资料”等运用于教学,促使教学更好地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开阔信息视野,拓展思维方式,真正发挥起课程资源的促进作用。 【教例2】在学生完成必修3《文化生活》后,已经掌握基本的文化生活的基础知识上,设计一节专题课。通过师生共同对《日照日报》一篇“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的文章的解读, 创设一个熟悉而感兴趣的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意见。课堂教 学侧重于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获得真实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文化因不同而交流、因交流而丰富发展”的重要原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主要应表现为“导方向”、“导思路”, 放手让学生根据新闻材料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自我探究中主动求知、快乐求知。 3.创新地开发思想政治课的实践资源。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现由“关注知识”向“关注学生”转变,由“给出知识”向“引出活动”的观念转变,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实践舞 台上能动地获取有用的知识,提高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能力。 【教例3】在校园艺术节举行的“校园义卖”活动中,高一、高二每个班的学生都开设了 摊位,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并把学到的经济学知识用到了“校园义卖”活动中。有的同 学重视“广告宣传”战略,提前在学生网上图文并茂地对本班所出售商品的功能、特色进行宣传;有的同学重视“物美价廉”的战略,把所出售的商品的价格与校园内、外的小卖部进行了 对比,甚至还出动了“满10元可参加幸运抽奖”的绝招。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活动的感想中写道:“这次义卖活动,让我们明白创业并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是有一腔热诚就能成功。”“或许在成功人士看来,只是一群‘不懂世事’、不明何为‘做生意’的孩子的可笑的 想法;或许这只是一个梦……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谁知道,它会不会实现呢?” 二、在“师生互动”中形成课程资源 “教学最核心的基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要把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 基础上,坚持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掌握教材基本内容,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着力于解决教

网络教学与资源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合格投标人要求: 1.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地、具有合法经营资格地国内独立法人(具备 相关地经营范围). 2.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地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注册资金100万元人民币或以上. 3.投标人必须在珠江三角洲范围内设有售后服务机构,具有相应地技术服务能力. 4.投标人必须是报价货物地制造商,或具有代理经销资格地代理商(提供证明文 件复印件加盖法人公章); 5.具有相关地业绩,必须提供2005年以来一个或单个合同在十五万以上华南地区 网络教学系统建设地成功案例(投标时须提供合同复印件及验收报告或其它证明材料.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总体要求 网络教学与资源管理平台首先要能够管理老师地教学内容和课件,方便老师在平台上进行网上备课,实现制作网络课程、发布教学内容,并提供网上从事教学互动地手段以及学生在线学习地功能. 在教学方面,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地共享与传播,并同时促进高水平地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地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地教学模式,更 好地培养学生地信息素养以及解决问题地能力和创新能力.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学生学习方面,为学校地学生提供理想地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校地网络资源和知识资源,来获得全新学习感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教学管理方面,为学校大大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使学校成为一个高效和灵活地组织,不断增加自身地竞争力;同时,要解决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制作地要求. 个人收集整 理勿做商业用途 对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地要求: (1 )、网上备课:网络课程管理、网络课程制作、精品课程制作功能 (2 )、网上教学:教学活动管理功能. (3 )、学生学习管理功能 (4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6 )、系统管理功能

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XXXXXX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目录

一、课程资源建设的背景 (一)课程资源建设需求分析 在国家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各个地区的职业学校都需要针本校特色开发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资源。职业教育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必须注重资源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应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将课程资源建设作为本校金融事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行业合作,依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发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特色课程资源,实现我校的内涵发展。 (二)课程资源建设的特点 课程资源的建设要本着“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理念,体现工学结合和生产性实训的特色。考虑学校课程设置的特色,将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任务,经过加工设计,转换成为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学习资料,形成包含课程标准、多媒体电子书、学习工作页、电子课件、教学视频制作、教学动画、电子教案、习题库、案例库等课程教学资源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打破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模式,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二、课程资源建设内容 (一)互联网金融方向核心课教材开发 1.教材开发需求分析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包括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民间金融等各类新兴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金融市场对于新兴金融岗位需求的大量增加,包括金融产品设计、金融软件开发、金融网站设计、风控运营、等诸多新兴金融岗位的出现,让现代金融人才的培养开始有别传统金融人才。因此,在金融课程的设置上应当更多的与现今行业热门岗位和需求相匹配,让学生所学课程是企业岗位要求所切实需要的。结合行业岗位和岗位能力的切实要求,充分将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的核心课程融入到金融学科的课程设置当中,让所设金融课程符合现今金融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为此开展《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共4门课程的教材开发工作。 2.教材开发的特点 (1)在开发教材上体现“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特色,立足点放在学校现有的校企合作项目班,根据学校和企业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和课程概要、课程大纲等,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按照合作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程序或工作项目进行编写。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学习心得随着信息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再一味地接受。要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认知世界的途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有进一步的研究,要应用信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 (一)理论基础 融合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但有关联的事物,通过动态组合的方式融为一个整体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实质是要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括三个进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变革: 1.信息技术引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文本)中的文字、静止图像以及教师语言变革为超文本和网络环境中的声、像、图、文综合的动态的资料集成,可以随时选择。 必要条件:具备适当的硬件和软件。 优势: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

2.信息技术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是否采用信息技术无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取决于使用信息技术是否得当.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有利于自主探究,分层教学、个别化学习、合作习。 必要条件: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不能变“人灌”改“机灌” 优势:数字化学习改变了时空观念,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已经变得无围墙界限,人类将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在数字化环境下,学校教学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造性。要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学习的培养目标。 3.信息技术引发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学习方式变革必然引起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讲解者”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解疑者”、“共同探究者"。 4.信息技术引发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改善以往的知识运送单向模式,而变为多项即从“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变为“师生和谐、平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实现一位教师可与多个学生交叉互动,远距离交流,即时反馈与矫正. 总之,通过这次自学感受颇深,自身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对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自己今后的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二章 文化资源的形态

第二章文化资源的价值及其形态 第一节文化的分类 第二节文化资源价值的特征 第三节文化资源的分类 第一节文化的分类 1、文化 1.1 文化的层次 关于文化的内涵,说法很多。通常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意识文化。又称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意识文化包括心理、心态、信念、观念等纯意识领域,也包括哲学、伦理、道德、宗教、美学、音乐、诗歌、文学、绘画等理论化和对象化的意识领域。 第二层次,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处理人间关系的产物。制度文化包括反映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的制度,如原始共产主义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包括各种具体制度,如政治制度、婚姻家族制度等。制度文化还包形形色色的规章制度,如生产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定势、民俗民风也可列入制度文化中。 第三层次,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物质产品中融入意识文化的要素,物质成了意识文化的载体。建筑、园林、服饰、器物、饮食、交通工具等物质形态都有精神要素,都有文化的内涵。 1.2 西学东渐 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基本上也可以划归为这几类。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人船坚炮利之下,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一步步走向深渊,在这国家民族存亡之时,中国的有识之士,先进的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逐渐向西方学习, 1.2.1 意识层面 大量介绍翻译,或撰写西方的史地,哲学,科技,政治,法律等书籍,最先的是林则徐,魏源,然后是梁启超,严复,维新运动,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陈望道等五四运动,等等如此,都是为了把西方先进的文化,比如哲学,政治学,社会学,诗歌等介绍到中国来,希望从思想上改变中国人,这是意识文化方面。 1.2.1 制度层面 洋务运动,学习并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管理与技术,希望能强化中国的军事,戊戌变法,直接把中国专制政体改为西方的立宪政体,辛亥革命,希望把中国专制政体改为民主共和。 1.2.3 器物层面 西餐,西装,沙龙,夜总会,上海百乐门,舞厅,西式婚礼,黄包车,一说从日本引进的,一说是从法国引进的,小汽车等等。 建筑方面特地要说的,就是:大多数人较为熟悉的武汉大学樱花大道上面的学

什么是教学资源

什么是教学资源?(也叫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是指构成教学活动各要素以及实施教学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教师、学生、教材是基本的教学资源,还有一些教学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属环境资源,还有教学设备、设施资源、媒体资源等。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实,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学生是活生生的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会怎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老师是无法预料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同的观点都是教师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综合性学习要依托教科书实行开发。绝大部分的综合性学习,都是综合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按照课本主题或通过改进来设计的。利用课堂小天地,图书大课堂,图书内容包罗万象,汇纳百川,钻进图书馆,就是投身生活。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时,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出发,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出发,开发教学资源不要冷落了课本,开发教学资源不 要只图热闹。对教材的处理,要坚持尊重、用好、创新的基本原则. 三、在教学中开发利用学生资源。(一)开发利用学生个体资源。1、开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很多经历能够被老师在课堂上当作资源来利用。课本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历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经验才有价值。2、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学生是学习的动力资源。学生有学习的天性,而这种天性的表现,就是学习对他们原本是有兴趣的。一旦他们体察到了兴趣所在,就会推动我们的教学。 3、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一种资源。学生之间的差异是能够被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的,是可供学生共享的,更能够让学生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使我们的教学能锦上添花。 4、学生的错误是一种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应从典型错误入手,让学生把自己这样思考的理由说出来从而让大家发现其思维的障碍点,教师加以即时的点拨,并引导学生积极总结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高质量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丰富的学生课程资源存有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能够通过以下方式开发和利用学生课程资源。 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时要预设某种情景,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参与情绪。孔 可使学习成为一 种享受,而且有利于培育“生成性资源”和“个体资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思维敏

文化资源学习题

1.名词:资源文化资源 (1)资源,是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着,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经由人类劳动而创造出财富或资产的各种要素。 (2)文化资源就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 2.简要谈谈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区别。 (1)自然资源,一般是指能够进入人类劳动生产过程并被加工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那部分自然要素,如土地、矿藏、水、大气、森林、草地、野生生物等。 (2)文化资源是资源的一种形式,相对于其他资源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指的是具有文化属性的各种资料,包括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等。文化资源蕴藏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与自然资源不同的是,文化资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具有变异性的特点,它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出现变化。文化资源是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这是它不同于自然资源的突出特征。文化资源既可以一种可感的物质化和符号化形式存在,又可以一种思想化、观念化和经验化的方式表现出来。 3.如何认识文化资源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1)文化资源是人类思想资料的重要来源(2)文化资源是人类价值观念形成的依据(3)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文化资本,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4)文化资源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来源(5)文化资源是文化生产力的重要基础 4.文化资源有哪些主要特点?(1)意识性文化资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资源,而非天然形成的,所以,无论是物质文化资源还是非物质文化资源,都与人类意识有关,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出来的,这是与自然资源不同的地方.(2)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3)社会性文化资源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社会化的资源,它是为满足社会需要而创造的,因此,文化资源带有鲜明的社会性特点。(4)传承性是指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它是一种文化传递活动,它使得文化具有了稳定性和连续性。(5)教化性它具有十分突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因为文化体现出的是人类的某种意志和价值观,它是按照人类社会的愿望和要求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意识形态内容。(6)共享性(7)动态性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均承载着一定的内容,而此内容既有其相对稳定的特征,也有其发展变化的一面。由此决定了文化资源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5.文化资源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哪些?主要有物质的方式、精神的方式和行为的方式。(1)物质的方式是通过物质的有形载体来传承文化的,例如,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各种不同文化风格和样式的建筑、工艺、雕刻、器物、服饰、饮食等。这些物质载体不仅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而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而且在现代社会中还因为表达了某种特定的文化观念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2)精神的传承方式属于非物质的,它是通过精神的无形方式来传承文化的,例如,风俗习惯、口传文化(神话、传说、歌谣、民间故事等)、宗教信仰、语言艺术、道德观念、思想意识等。(3)行为方式的传承主要表现在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层面,事实上它们与人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密切关系。 6.结合现实简要谈谈知识资源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兴起,就包含着极为深刻的当代文化内涵,它不仅决定着知识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关系到知识对当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作用。知识这一精神文化资源在当代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资源,知识与经济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影响,是促使现代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原因。知识经济是通过知识创新与知识成果的转化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经济活动。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把知识看作是内在的生产力要素,通过知识形态的转化与生成,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以获取经济效益。

教学资源库建设

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 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电梯安装与维修 项目主持单位(盖章)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项目主持人 申报日期 2012年7月 28日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特别是住宅房地产、商业地产、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等行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电梯生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率近20%,目前中国大陆的电梯整机的生产量和在用电梯的数量都已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电梯行业集中了全球知名品牌企业,具备全球最强的生产能力,电梯产量超过全球的一半,已经成为了电梯领域的世界工厂和制造中心,形成了从电梯产品研发、制造、营销、工程安装、监督检测、维修保养、零部件供应、物流配送等的全产业链。从2009年起,中国新增电梯产量每年超过30万台,2012年全国电梯产销量相比2011年增长15%左右。 国内电梯行业聚集效应明显,电梯整机及零部件的制造基地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目前中国电梯产业北方区域较之华东和华南区域在数量和发展速度上均不占优势,但天津却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电梯产业得到很好的培育和发展,并且在规模和实力上丝毫不逊色于南方企业。集聚了以美国奥的斯电梯、日本日立等为龙头的一批世界知名电梯整梯生产企业和零部件制造企业。根据2013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后五年目标任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仍然是必须紧紧把握的重大发展机遇,要继续发挥新区龙头带动作用,狠抓产业发展和功能提升,加快建成北方对外开放门户、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根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电梯产业已经列入本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随着电梯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电梯作为国家纳入特种设备管理的设施,从生产制造到安装维修保养,都需要有严格从业人员资质的专业人员。根据统计,国内电梯制造、安装、改装、维修保养等企业的专业人才缺口每年逾三万人。以电梯维修保养行业为例,目前中国在用电梯的数量已经达到160万台,按正常保养工作量测算,一个维保人员每月能保养电梯最多20台(不含维修),仅全国的在用电梯就需要8万名有资质的专业人员,但国内目前有资质的维保人员不到5万人,而且每年还有30万台电梯的新增产量需要专业人员去安装维保。由于专业人员的缺乏,出现了1个维保人员每月负责60台电梯的超负荷案例。 以天津电梯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为例,日立楼宇设备制造(天津)有限公司2012年度需要120人从事电梯维保工作,蒂森克虏伯电梯天津分公司需要100人,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天津)需要100人。京津冀地区的电梯企业2012年存在2000人以上的人才缺口。我校电梯专业顺应电梯行业发展需求,通过示范校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能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扩大培养规模,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