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美国建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

第二章_美国建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
第二章_美国建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

第二章美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孤立与扩张(1776——1815)

一.美国外交政策的渊源二.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的确立

三.《杰伊条约》四.汉——杰之争与美国的外交传统

一.美国外交政策的渊源

美国外交的总根源是在殖民地的土壤上萌生并发展的商业资本。由于商业资本的发展而带来的商业精神、扩张意识和孤立思想,直接制约并影响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外交活动的开展。

根植于商业资本的商业精神、扩张意识和孤立思想,组成一整套思想体系,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1. 殖民地的商业资本和商业精神2. 殖民地的扩张意识 3 .孤立思想的形成

二.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的确立1.《1776年条约计划》2.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外交

3.中立准则的确立4.对孤立主义的认识

第一.政治和外交上的孤立不等于在经济上同外界不发生联系,它不是一种隐遁政策。

第二.在政治上与外交方面也不是绝对地同外界隔绝。

第三.孤立主义主要是美国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而对于美洲以及亚洲则是积极进行干涉和扩张。

第四.美国早期孤立主义不只是消极的战略防御政策,也是一种积极的战略进攻。它的目标不只是限制自己的行动,也是为了根据自己的利益,“自由”地实行扩张,不受大国的牵制。

第五.美国孤立主义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与一系列口号相联系,如“不结盟”、“中立”、“不卷入”、“不干涉”、“不纠缠”、“反对在美洲殖民”、“海上自由”等,并且这些口号具有极大的实用主义性质,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中可以随意舍取。

三.《杰伊条约》

四.汉密尔顿——杰弗逊之争与美国的外交传统

1.争论的具体内容

2.二人如何看待美国对外关系中的基本问题?

3.二人的争论对后来的美国外交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理解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

一.美国外交政策的渊源

1. 殖民地的商业资本和商业精神

美国外交的某些思想和原则,可以从漫长的殖民地时期找到渊源。具体地说,美国外交的总根源是在殖民地的土壤上萌生并发展的商业资本。由于商业资本的发展而带来的商业精神、扩张意识和孤立思想,直接制约并影响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外交活动的开展。北美殖民地的商业资本的发展是欧洲尤其是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的结果。重商主义是一种经济思想,也是一种政策体系,它的内容是运用强大的国家力量,以商业为杠杆,发展顺差贸易,实行关税和垄断专营制度,同时建立和掠夺殖民地来增长国家财富,完成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由于封建因素薄弱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美利坚民族比世界其他民族更富有商业精神。赢利赚钱被视为实现自身价值和道德理想的最高尺度,从商业精神延伸出来的个人主义、冒险精神和开拓欲望等等,已逐渐成为美利坚民族的性格特征。而这种商业精神的支柱就是所谓的“清教主义”。清教主义称颂工作勤奋与生活节俭,认为经商致富可以成为上帝的选民。它反映了殖民地中等阶层,尤其是商业资产阶级聚敛财富的要求,表达了他们的经济观念,对商业精神的形成和普及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商业资本及根植其上的商业精神直接影响和决定了美国的早期外交,使之以维护商业资本的独立发展为最终目标,以争取海上自由、发展中立贸易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商业和外交的这种关系。

2. 殖民地的扩张意识

美利坚人的扩张思想师承英国。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根据其“自然权利”学说,断言国内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需要积极的帝国扩张。这一理论被本杰明·富兰克林为代表的殖民地思想家所接受。1751年,他曾预言殖民地人口每20年会翻一番,在下一个世纪内将挤满大西洋沿岸地区,这就“需要不断获取新的土地来开辟生存空间”。富兰克林的思想影响了殖民地整整一代政治思想家。

七年战争(1756---1763)之前,殖民地人的扩张活动也是从属于英帝国的整个扩张体系的。就殖民地而言,这一体系有两方面内容,即商业扩张和地域扩张。他们向东发展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商业,向西和向南夺占新的土地。殖民地的商业扩张主要是追随英国争夺海上优势,以促进运输业和贸易的发展,殖民地也卷入英国的历次商业战争,从英国的胜利中分享杯羹。殖民地的地域扩张主要是服从于英国扩张的需要,从北美大陆排斥法国势力。商业扩张和地域扩张存在着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关系,共同成为资本积累的手段。

北美殖民地的扩张意识是同清教主义的“宿命论”相联系的。宿命论是英国殖民者从欧洲带到新大陆的。他们认为血统高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具有传播基督文明、征服落后民族和落后文明的使命,这种使命是上帝赋予的。他们自信,这种使命感同洪荒莽原中披荆斩棘的拓荒精神和刻苦节俭的清教主义结合起来,将使英殖民帝国的扩张所向披靡。这种宿命观被美国早期政治思想家们所接受,并为扩张行径披上了神圣的外衣。

3.孤立思想的形成

新、旧两大陆空间上的遥远是孤立思想产生的重要原因。而英国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使殖民地的孤立思想更加强烈。到18世界中期,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价值的提高丝毫没有改善其政治地位以及外交上从属于英国的状况,殖民地仍然是英国同其他欧洲列强进行交易的外交筹码。于是殖民地出现了“联合自救”的思想,反映出一种孤立情绪。七年战争后,殖民地对英国殖者由失望转变为愤慨,孤立情绪发展为摆脱英国的独立要求。

孤立与扩张有着共同的经济背景,它们同属商业资本体系,并为之服务。孤立不是闭关锁国,不等于与外界中断商业联系,也不意味着停止向大陆内部开拓奋进。孤立与扩张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对欧洲的孤立,是用来保障自己在美洲扩张的行动自由。孤立本身就包含有防御和扩张两重含义,这在以后的美国外交史上将重复出现。

根植于商业资本的商业精神、扩张意识和孤立思想,组成一整套思想体系,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二.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的确立

美国革命爆发前25年,没有哪个显要人物梦想过独立,很少有人想到任何政治意义上的美利坚特性。直到第一次大陆会议召开之时,没有人要求与帝国一刀两断。它所寻求的仍不过是帝国的内部改革而不是帝国的分崩离析。即使在第二次大陆会议批准杰弗逊起草的《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代表们表达了“与其作为奴隶生,毋宁死为自由人”的决心时,他们仍未怀有同母国决裂建立帝国的野心。直到1775.11.29战争打响7个月后,大陆会议才设立秘密通讯委员会(Committee of Secret Correspondence)。但言辞谨慎。还在强调帝国内部的解决方式。说明知道此时国家意识是“微弱不强”的。在13个殖民地的相互交往中,政治民族主义在逐渐形成,产生了“美国人”自我意识。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他们的自由权利受到了威胁。在此基础上,民族主义形成了。仍与地方主义纠缠不清。(剑桥)

1.《1776年条约计划》1776年条约范本。旨在确立起一种对外关系模式。

(1)背景:当时摆在殖民地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要不要以及如何发展海外贸易。同英国的冲突使殖民地的孤立情绪不断增长。切断同英帝国的联系,进而疏远欧洲,是当时殖民地人的普遍愿望。但是,殖民地不可能保持绝对的孤立。这一方面是因为独立事业需要外援,而更重要的是,美利坚的真正利益并非仅仅是避开欧洲,而在于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商业资本的发展。美利坚需要的是在强调“孤立”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为此,大陆会议于1776年4月6日决定开放殖民地港口两年。不久又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委托亚当斯为殖民地同外国(主要是法国)谈判缔约草拟一个“条约范本”,也称为《1776年条约计划》。(2)内容:《1776年条约计划》的指导思想就是亚当斯坚持的孤立主义加商业主义。美国力求在政治上承担最小的义务,商业上获取最大的利益。计划的要点包括:第一,不建立任何政治联系,不屈从于法国的一切统治,不接受它派出的任何总督或官员。第二,不建立任何军事联系……第三,只建立商业联系……《计划》最重要的内容是确立了海上自由和中立权利的原则。《计划》还要求法国承认美国对前英国在北美领土的“唯一的、绝对的、不可分割的和永久的所有权”。

(3)意义及影响:《1776年条约计划》体现了商业扩张和政治孤立的思想,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发展商业资本的要求。《计划》提出了海上中立权的基本原则,是美国外交政策史上的重要文件之一。

体现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结合。贸易互惠、宽大对待战时中立国贸易。长期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减少国际冲突的贸易体系。

2.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外交(法国)

1778.2.6美法签约。美国外交政策的内在矛盾再次暴露。商业条约大致遵循1776年范本的精神,体现了美国对自由主义、孤立主义以及和平的诉求。同盟条约则使美国卷入了国际政治。不单独媾和。把美国的命运同法国在欧洲、加勒比和印度的野心捆在一起。条约体现了早期美国外交的主题——既渴求孤立,同时又接受政治现实。

法国对美国的军事援助虽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财政资助,物资(美军使用的大约9/10的弹药),为海盗提供庇护港口,虚张声势集结军队洋装要进攻英国本土等。但在总体上,就欧洲参战国而言,北美的战争几乎是微不足道的。对所有欧洲大国来说,由法国决定援助北美反叛者而打响的战争,变成了一场重新安排旧大陆秩序以及事实上是世界秩序的争夺。

3.中立准则的确立(美国外交机构变迁——秘密通讯委员会1775、1781外交部、国务院1787)

1.邦联时期的外交1781年3月,由大陆会议草拟的《邦联条约》正式生效,规定由邦联国会下设的外交部主持外交事务。外交部由一位部长和四名工作人员组成。外交部受国会严格控制。外交体制存在缺陷。国家得不到外国的尊重。各州权力巨大。邦联仍坚持原有的外交目标:扩充领土和发展贸易。并且重申了《1776年条约计划》中立与海上自由的原则。1784年,邦联国会成立由富兰克林、杰斐逊和亚当斯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同外国缔结贸易和友好条约。国会为委员会规定的缔约原则与《1776年条约计划》基本吻合。新生的美国积极同外国建立商业关系,反映了刚刚执掌国家政权的商业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权力,扩大对外

邦联时期,美国的商业有所发展,其贸易对象主要是欧洲,但是也开始同东方建立商业关系。1784年8月25日,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由纽约驶抵中国广州,标志着美国独立地同远东太平洋地区建立了联系。

虽然对外贸易不断发展,但邦联美国的实力仍然很小。人口不到300万,没有常备军和海军,经济上负债累累,政治上四分五裂,邦联国会及所属各部的权力及其薄弱。这就造成了美国在外交上软弱无力,陷于困境。1783年和约签订后,英美关系十分紧张。随后又因英国割让佛罗里达给西班牙而引起的美西之间的边界争端使得美西关系也是困难重重。与此同时,美国与法国的关系也趋向恶化。事实证明,美国在软弱无力的邦联政府的统治下是无法摆脱外交困境的,建立更加有力的政府势在必行。

2.联邦宪法与外交1787年5月25日,旨在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制国家的美国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美国政治家们在制宪时,外交是他们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认为,只有建立中央集权的宪政政府,才能使美国更有效的运用外交手段维护本国利益。因此,宪法规定:外交权归联邦所有,各州不得与外国缔约、结盟、宣战或媾和,亦不得制定对外贸易法。对外条约成为国家法律后,各州必须遵守。总统经参议院多数通过后有权与外国缔约。此外,总统还有权任命外交官员和驻外使节。同年,美国正是设置国务院,代替原来的外交部负责对外事务。杰斐逊被任命为美国历史上首任国务卿。宪法的制定和联邦政府的成立,加强了美国的外交实力,使美国可能利用国际上的有利形势,进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活动。

3.中立主义政策1789年7月14日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后不久,普、奥、英组成反法联盟,对法国进行军事干涉,从而导致了经年不熄的欧洲战争。由于欧洲列强忙于厮杀,使美国外交有了回旋的余地,为美国在外交上实现独立自主创造了机会。

但是,法国根据法美盟约,要求美国给与军事援助。于是讨论美国在美法盟约中应承担的义务提上日程。经过激烈的争论,1793年4月22日,华盛顿代表美国发布《中立宣言》,声称美国不介入战争的任何一方,规定美国公民不得参加交战任何一方的军事行动,禁止同交战双方进行走私贸易。6月5日,国会批准了《宣言》。这样,中立主义就作为早期美国的一项基本政策被确定下来。

军事力量的弱小,是美国实行中立的根本原因,远离欧洲战场为中立创造了条件。但是美国把中立主

义政策确定为重要的外交原则,有其更深刻地考虑。美国政府为维护商业资产阶级利益,亦在利用欧洲战

4.孤立主义准则的确立《中立宣言》发表之后,美法关系陷入僵局,1796年11月法国宣布中止法美外交关系,并积极鼓动美国选民阻止华盛顿连任总统。但因华盛顿宣布不参加竞选,法国的企图遂告落空。1796年9月17日,华盛顿发表了致全国人民的《告别词》,提出了孤立主义准则。(《告别词》是汉密尔顿根据华盛顿的提纲起草的。在这之前,华盛顿也征求并吸取了麦迪逊的意见。)《告别词》虽然是针对法国对美国内政的干涉而发的,但是它总结了独立战争以来的外交经验,提出了孤立主义的一般性理论。《告别词》虽然没有出现“孤立主义”的字样,但它阐述了孤立主义的基本原则,把传统的孤立思想上升为方针政策,成为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美国外交政策第一次确定下来。

孤立主义具有多方面的内容,美国的孤立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对外界的绝对隔绝。孤立主义在美国历史上具有相对的含义。

第一.政治和外交上的孤立不等于在经济上同外界不发生联系,它不是一种隐遁政策。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从欧洲到北美的第一条船就带去了资本主义。这就使它面向世界,尤其是面向欧洲,在国外寻找广阔的商品市场,与外界进行大规模的贸易活动。因此,美国的孤立根本上不同于封建的闭关锁国,它不要求在经济上画地为牢,而是具有资本主义的外向性。

第二.在政治上与外交方面也不是绝对地同外界隔绝。美国要孤立于欧洲,就避免不了同欧洲周旋。美国虽然力求不介入欧洲的政治,但在个别时期并不反对与别国结成暂时性同盟。这种方针是出于两种考虑的:首先,当时美国力量弱小,无法搞实力外交,只能通过利用欧洲列强的矛盾,以均衡外交的手段来发展国家利益。另外,美国虽然羽毛未丰,但雄心勃勃的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怀有扩张野心。他们利用地理上的孤立状态,与欧洲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以在同欧洲列强争夺殖民地和市场的竞争中,保持行动自由。

第三.孤立主义主要是美国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而对于美洲以及亚洲则是积极进行干涉和扩张,其中,美洲是美国同欧洲争夺的主要战场。因此,孤立主义后来又经常涉及到美洲,成为从美洲排斥英、法等国势力的工具。

第四.美国早期孤立主义不只是消极的战略防御政策,也是一种积极的战略进攻。它的目标不只是限制自己的行动,也是为了根据自己的利益,“自由”的实行扩张,不受大国的牵制。

第五.美国孤立主义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与一系列口号相联系,如“不结盟”、“中立”、“不卷入”、“不干涉”、“不纠缠”、“反对在美洲殖民”、“海上自由”等,并且这些口号具有极大的实用主义性质,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中可以随意舍取。

三.《杰伊条约》1794年John Jay与英国签定的条约

1.此人。John Jay(1745—1826),律师,外交家,政治家,思想家。出生纽约富家。1783年美国订立独立条约的签订人,1793年中立宣言的起草人。新政府成立,曾任临时国务卿,后任第一任最高法院法官,纽约州州长等职。

1794年11月19日,伦敦,《友好商业航行条约》。国内分歧很大。联邦党认为这可能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所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的条约,在一个危急的时候拯救了美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民主共和党抗议。是在对英妥协和让步的基础上签定的,屈辱性和约。在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上都不利于美国。

杰伊最终与总统职位无缘,与条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关。

2.条约背景:(1)美英关系:1783年巴黎和约英国虽承认美国独立。但在西北部还有七八个军事据点。答应从速撤离,但直到1794年条约签定前仍据守。目的:和印第安人进行皮货贸易;利用印第安人和美国抗衡;煽动美国内的离心分子的分裂活动。急需解决。(2)同西印度群岛的贸易问题:独立前,十三个殖民地同西印度群岛的贸易就很频繁。独立后,两国没有正式的商业条约,贸易完全

受各自政府的法令控制。英国颁布一系列议会命令进行严格限制。把美国海运业(新英格兰)扼杀在诞生之初。(3)英法战争,两命令。1793年6月8日,11月6日。法属西印度群岛向美国人开放。

美国商人极大的商机。议会命令,截获驶往法属港口的中立国船只,切断食品供应。食品由英国强行购买。授权海军制止并扣留与法属殖民地进行贸易的船只。直接针对中立国美国。到1794年3月1日,250-300艘船只被扣。海上运输陷于瘫痪。(4)一讲话。1794年2月10日,英加拿大总督对印第安人发表煽动性讲话,年内要对美国进行战争,印第安人将恢复他们所有的东西。战争煽动。修建据点,深入美国境内。

(5)美国人民要求备战,扩充后备军以备不测。断绝同英国的一切商业往来。美英处在战争边缘。

但是美国能否经得住政战争磨难?美国经济较独立前更加严重依赖英国。出口46%到英国,进口英国商品占90%。国家税收主要靠进出口关税。断绝同英国的贸易后果不堪设想。英美商业对不列颠的繁荣必不可少,对美国的民族生存则极端必需。

3.条约内容:1794年6月15日——1794年11月19日。

共28条.英国从美国占领据点撤退。对有争议的东北、西北地区进行重新勘察后双方划定。互相赔偿在英法战争中造成的损失。商业贸易具体规定。东印度贸易和英本土贸易的合法权益。西印度群岛的贸易作了让步。运载吨位、一些商品转口

贸易的限制。装在美国船上的法国货物英国有权没收。

4、评价:平等身份和地位;独立性,提高国际地位;边境安全;和平的赢得;美西关系改善;

5.为什么在会遭致强烈的批评?“自由船只运载货物自由”(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下半旗、焚烧杰伊模拟像、烧条约等。“大叛徒”。“诅咒John Jay!诅咒每一个不诅咒John Jay的人!

诅咒每一个不通宵达旦秉烛窗前诅咒John Jay的人!”——一户人家的篱笆上。

原因:亲法反英情绪;党派之争;过高估计美国的实力。

四.汉密尔顿——杰斐逊之争与美国的外交传统

Alexander Hamilton (1757—1804),出生于英属西印度群岛一个并不富裕的苏格兰家庭,是私生子。一向寄希望于军功,独立战争显露其军事行政天赋。妻子出身纽约商人寡头集团门第。执业律师,作为纽约代表出席制宪会议。

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出生在弗吉尼亚西部,父亲是土地测量员,从事土地投机而发达成为贵族,‘暴发户’‘新富’。中等烟草种植园。后杰斐逊进入政治圈,成为弗吉尼亚下院议员。长于草拟文件报告。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弗吉尼亚州长。1784—1789任美国驻巴黎公使。同情法国大革命。1790出任华盛顿政府的国务卿。1800当选总统,两任。是第一位在新国都华盛顿就职的总统。“这里埋葬着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独立宣言暨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的作者及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墓志铭他不但是一位总统,而且还是一位律师、农场主、建筑师、音乐家和发明家。希腊文、拉丁文和法文,数学、修辞学、哲学、文学,法律。渊博的学识为杰斐逊以后的从政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联邦党代表东北部工商业和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重商主义,主张扩大对外贸易。民主共和党代表中部和南部农业集团利益。重农主义,主张制定土地政策,发展农业资本主义。

1.争论的具体内容美法同盟杰伊条约美法准军事状态

2.二人如何看待美国对外关系中的基本问题?

两人对国家目标的思考:汉/ 英国的进口贸易,关税(政府收入,进口税占美国年收入1/4,进口

90%来自英国。)强调秩序,安全,荣耀。强大帝国。建立强大的海

军控制加勒比海。

杰、/ 捍卫自由,强调外交对国内政治的保护。权利自由,美国成为世界民

主的发祥地和避难所。把商业作为制衡欧洲的武器。美国对世界的影响不

在于军事,而在于商业,文化。追求一种革命理想。国内自由高于外交。

美国在世界上应扮演什么角色:汉/ 普通ordinary;杰/ 榜样独一无二unique

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汉/ 国家是权力体;杰/ 打破对英依赖,害怕英国君主制传到美国。3.二人的争论对后来的美国外交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理解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

汉/ 现实主义:现实的就是合理的。/ 欧洲的就是合理的。符合欧洲的准则,赢得欧洲的尊重。

接受既有秩序。

杰/ 理想主义:现实的不一定是合理的,依据自然法和理性处理国际关系。设计一种模式然后改变现有世界。

五.第二次对英战争时期的外交

1.第二次对英战争的背景:

杰斐逊执政时期(1801-1809),美国继续围绕着中立权问题与英法进行斗争。杰斐逊鼓励和支持美国商人利用欧战的良机发展中立贸易,使美国成为欧战的受益者。但这种贸易严重地损害了交战国的利益。随着战争的进展,交战国拦截中立船只的行动也在加强,甚至发展为封锁美国港口的行动。詹姆斯·麦迪逊就任总统后(1809-1817),试图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此问题,但因英国的强硬态度以及英美海军的冲突遂告失败,于是美国于1812年6月18日对英宣战。

导致第二次对英战争的直接因素是贸易问题,但是,它的真正导因还应当从边疆扩张中去寻找。美国西北和西部地区一直把拥有丰饶土地、森林、皮毛资源以及出海通道的加拿大视为猎获物,但加拿大同时又被视为英国支持骚扰美国边疆的印第安人的大本营。美国人认为只有占领加拿大,才能征服印第安人,打开向西拓进的门户。而佛罗里达则是美国西部和南部产品运往墨西哥湾的出口。美国购买路易斯安那后,佛罗里达的战略位置变得越发重要。此时英国成为美国吞并佛罗里达的主要障碍。为此,美英之间进行了1812年战争。

1812年对英战争是美国反抗英国的霸权、维护中立贸易权利的斗争,具有防御的性质。但这次战争的另一重要原因则是内陆边疆问题,从这一角度上,我们可以嗅到强烈的扩张主义气息。

2、1812年对英战争对美国外交的影响第二次美英战争给美国社会打上了很深的烙印,使美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一,美国的独立得到了巩固。英国虽然在原则问题上没有做出让步,但是自1783年以来美国同英国外交上的紧张关系大致告一段落,与英国和平相处的格局基本形成,这种和平局面为此后几十年美国的大陆扩张创造了条件。第二,西部和南部边疆势力的崛起,联邦党的衰落,标志着重商主义时代行将结束。欧洲和美洲的普遍和平以及美国重商主义时期的结束,改变了美国外交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自考考点

The literature of colonial America John Smith 1)The1st American writer 2)作品“reports of exploration”have been de scribed as the1st distinctly American literatur e written in English,attracted Pilgrims(朝圣者) &the Puritans. 3)1608,写了封信“A true Relation of Such O ccurance&Accidents of Note as Hath Happen ed in Virginia Since the1st planting of That c olony” 4)1612,第二本书“A map of Virginia:with a Description of the Country” 5)他一共出版了八本书,公司破产以后做了向导,he sought a post as guide to the pilgrims. 1624,“General History of Virginia”讲述How the Indian princess Pocahonats Saved him. 6)他早期记录和反映的思想慢慢演变成了美国历史的基本思想,这种思想推动了美国边疆的西移。7)早期英格兰文学主要关于theological(神学), moral(道德),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The Puritans in New England embraced hards hips,together with the discipline of a harsh church.They had toughness,purpose and cha racter,they grappled strongly with challenges they set themselves.他们的基本价值观:hard w ork,thrift,piety and sobriety.(也是美国作品的主导思想) William Bradford&John Withrop 1)William Bradford:“The History of Plymouth Plantation”(从1630年写起,关于一群清教徒从英国出发到Amsterdam最后到新大陆的过程)Cotton Mather评价:“a common blessing and father to them all.” 2)John Withrop:“The History of New England”(1630,登上Arbella号去Massachusetts并keep a journal and to the rest of his life.1826年出版)3)Puritans -Puritans wanted to make pure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The Puritan was Would-be purifier. -Looked upon themselves as a choosen peol

美国独立战争教材解析

教材解析:九年级上册第12课美国的诞生 山东省高密市瑞发学校魏正福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一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二是美国诞生的过程。 美洲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在15世纪末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就已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并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新航路发现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殖民者涌入了中、南美洲,西班牙、英国、荷兰和法国也在北美进行拓殖。从17世纪初开始到18世纪上半期,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区,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而《美国的诞生》这一课主要阐述的就是这13个殖民地的反英独立运动。经过一百多年的开拓,北美的经济发展起来了,美利坚民族日益形成。英国政府要限制北美殖民地发展,压榨其人民,所以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美国诞生的过程内容复杂、头绪繁多、不易记忆。为帮助学生分析教材,掌握民族解放战争的一般规律和美国独立战争的特殊性,抓住线索记住美国诞生的主要事件和年代,可以作一个简要归纳: 爆发──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4月) 建军──大陆军,华盛顿(1775年) 宣布独立──《独立宣言》发表(1776年7月4日) 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 独立──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1年) 成立政府──《1787年宪法》制定,联邦政府成立(1787年) 2.难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从欧洲到北美殖民地的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另外有爱尔兰人、德意志人、法国人、荷兰人、瑞典人等,经过一百多年的开拓,各殖民地经济往来频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逐渐成为通用语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主要由来自欧洲移民组成的新民族──美利坚民族。 教材提到了南部种植园盛行。种植园进行的是商品生产,它所生产的烟草和棉花等经济作物,主要供应欧洲市场,因而它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园主既是地主、奴隶主、又是农业资本家。

美国独立战争1

美国独立战争 The Am erican Revolutionary War (1775–1783), also som etim es known as the Am 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began as a war between the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thirteen united form er British colonies in North Am erica, and concluded in a global war between several European great powers. The war was the culm ination of the politi cal Am erican Revolution, whereby the colonists rejected the right of the Parliam ent of Great Britain to govern them without representation, claim ing that this violated the Rights of Englishm en. In 1775, revolutionaries gained control of each of the thirteen colonial governm ents, set up the 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 and form ed a Continental Arm y. Petitions to the king to intervene with the parliam ent for them resulted in Congress being declared traitors and the states in rebellion the following year. The Am ericans responded by form ally declaring in 1776 their independence as a new natio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 erica, claim ing sovereignty and rejecting any allegiance to the British m onarchy. Although France had been providing supplies, am m unition and weapons to the rebels beginning in 1776, the Continentals' capture of a British arm y in 1777 led France to form ally enter the war on the sid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early 1778, which evened the m ilitary strength with Britain. Spain and the Dutch Republic –French allies –also went to war with Britain over the nex t two years. Throughout the war, the British were able to use their naval superiority to capture and occupy coastal cities, but control of the countryside (where 90% of the population lived) largely eluded them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sm all size of their land arm y. French involvem ent proved decisive, with a French naval vi ctory in the Chesapeake leading at Yorktown in 1781 to the surrender of a second British arm y. In 1783, the Treaty of Paris ended the war and recognized the sovereignty of the Uni ted States over the territory bounded by what is now Canada to the north, Florida to the south, and the Mississippi River to the west.

美国文学史-知识点梳理

Part I The Literature of Colonial America I.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he colonial period stretched roughly from the settlement of America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through the end of the 18th. The first permanent settlement in America was established by English in 1607. ( A group of people was sent by the English King James I to hunt for gold. They arrived at Virginia in 1607. They named the James River and build the James town.) II.The pre-revolutionary writing in the colonies was essentially of two kinds: 1) Practical matter-of-fact accounts of farming, hunting, travel, etc. designed to inform people "at home" what life was like in the new world, and, often, to induce their immigration 2) Highly theoretical, generally polemical, discussions of religious questions. III.The First American Writer The first writings that we call American were the narratives and journals of these settlements. They wrote about their voyage to the new land, their lives in the new land, their dealings with Indians. Captain John Smith is the first American writer. A True Relation of such Occurrences and Accidents of Note as Hath Happened in Virginia Since the First Planting of That Colony (1608) A Map of Virginia: A Description of the Country (1612) General History of Virgini a (1624): the Indian princess Pocahontas Captain John Smith was one of the first early 17th-century British settlers in North America. He wa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colony of Jamestown, Virginia. His writings about North America became the source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New World for later settlers. One of the things he wrote about that has become an American legend was his capture by the Indians and his rescue by the famous Indian Princess, Pocahontas. IV.Early New England Literature William Bradford and John Winthrop John Cotton and Roger Williams Anne Bradstreet and Edward Taylor V.Puritan Thoughts 1. The origin of puritan In the mediaeval Europe, there was widespread religious revolution. In the 16th Century, the English King Henry VIII (At that time, the Catholics were not allowed to divorce unless they have the Pope's permission. Henry VIII wanted to divorce his wife because she couldn't bear him a son. But the Pope didn't allow him to divorce, so he) broke away from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 established the Church of

美国对外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20世纪初),是美国海外扩张的产物。 目的: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为迟到的美国向中国扩展其政治、经济势力打开方便之门,根本不是为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20世纪初—一战前) 背景:美国垄断资本势力迅速膨胀。进一步向海外扩张、尤其是经济扩张,便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调。 金元外交(一战后) 背景:一战中美国本土损失轻微,并利用战争机会使自己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欧洲传统强国由于一战的破坏,经济实力一落千丈。美国企图借此机会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孤立主义政策(20世纪20—30年代) 背景:一战后,巴黎和会上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失败。 表现:1935年8月31日,在孤立主义的强大压力之下,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 绥靖政策(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抗战初期) 背景:美国坐观成败,鹤蚌相争,可坐收渔翁之利;认为自己在华利益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但日本在经济上终归要依赖它,暂时不利的局面不难挽回,不应刺激日本,以免它进行报复;美国对日贸易有相当的利益可图。 开始摆脱孤立主义(20世纪30年代末期—40年代初) 背景:法西斯势力的日益扩张,为遏止和反对法西斯,有利于自己的安全及其在世界的地位。表现:1939年底,修改中立法(现款自运);1941年3月国会通过《租借法案》。 全球霸权战略(二战结束后) 背景:二战结束时,美国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扩张创造了条件,美国的政治野心也同时膨胀起来;庞大的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转向可能出现经济危机,所以经济上也有向外扩张的需要。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20世纪二战结束后—50年代) 背景: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提出;防止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欧洲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影响到美国在欧洲的利益。 肯尼迪、约翰逊继承杜鲁门的全球扩张政策“和平战略”(20世纪60年代) 背景:第三世界的崛起;美国战略核武器方面落后于苏联。 尼克松主义(20世纪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 背景:美国地位下降,西方阵营中的法、德、日等国在经济上开始摆脱美国,在政治上独立自主性日益增强;苏联地位的上升;第三世界国家影响的加强。 里根的新遏止政策(20世纪80年代) 背景:苏联势力的一度的大肆扩张。

美国的独立战争教案

美国的独立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英国 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第一届大陆会议。来克星顿之战。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独立宣言》。萨拉托加战役。约克镇战役。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弱胜强的战争。通过作战双方力量的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取历史情境设置的办法对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原因进行探讨。将全班分成两大阵营分别代表美英双方。站在本方立场上总结得失。为活跃气氛可以选出两方的统帅整理本方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美国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战争的结果,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对欧美的革命特别是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二、地位分析: 美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综合国力强大。它为什么能够在短短200多年的时间内有如此迅速的发展。要找到答案,就需要从美国的起点入手。而独立战争正是美国的起点极大地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当时大的历史环境看,美国独立战争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重点分析: 北美独立战争的起因。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所不同。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而是受到外来势力英国的压制。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区别于英国和法国的重要特点。了解它就可以理解美国独立战争为什么具有双重性质。对于把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亦有很大帮助。 难点分析: 种植园经济的性质。种植园虽然是用黑人奴隶劳动但种植园进行的是商品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面向市场,它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不明确这一条就无法理解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为什么在这一时期的反英斗争中能够达成一致。当然这两种经济形式的巨大差异又为日后的美国内战打下伏笔。 三、重点:北美独立战争的起因

美国文学选读期末考试重点

1、The Colonial Period(1607-1765) American Puritanism (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through the end of the 18th) 北美第一位女诗人Anne Bradstreet(宗教气息,夫妻恩爱) Edward Taylor 都受英国玄学派影响(metaphysical) 2、The Enlightenment and Revolution Period Benjamin Franklin:Poor Richard's Almanac The Autobiography---“美国梦”的根源 3、American Romanticism(end of 18th to the civil war) American writers emphasis upon the imaginative and emotional qualities of literature. 早期浪漫主义Washington Irving fathe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短篇小说 James Fenimore Cooper 历史,冒险,边疆小说《The Leather-stocking Tales>文明发展对大 自然的摧残与破坏 William Cullen Bryant 美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To a Waterfowl>美国 山水,讴歌大自然,歌颂美国生活现实 Edgar Allan Poe ---(48 poems,70 short stories) He greatly influenced the devotees of “Art for art’s sake.” He was father of psychoanalytic criticism , and the detective story. Ralph Waldo Emerson---The chief spokesman of New England Transcendentalism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also known as “American Renaissance”) It is the high tide of American romanticism Transcendentalists spoke for the cultural rejuvenation and against the materialism of American society. 《Nature》---the Bible of Transcendentalism by Emerson 《Self-Reliance》表达他的超验主义观点Henry David Thoreau------ Walden he regarded nature as a symbol of spirit.Thoreau was very critical of modern civilization. 小说家:Hawthorne-赞成超验He is a master of symbolism The Scarlet Letter《红字》 Melville 怀疑,悲观,sailing experiences Moby Dick百科全书式性质/海洋作品/动物史诗 诗人Longfellow《I Shot an Arrow...》《A Psalm of Life》第一首被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的美国诗歌Whitman (Free Verse---without a fixed beat or regular rhyme scheme ) 《Leaves of Grass》《One's Self I Sing》《O Captain! My Captain!》song Dickinson inner life of the individual ---died for beauty 4、The Age of Realism James upper reaches of American society. <一位女士的肖像》inner world of man Howells, concerned himself chiefly with middle class life. Twain the lower strata of society. humor and local colorism American Naturalism 自然主义(新型现实) Stephen Crane;《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The Red Badge of Courage》pessimistic Theodore Dreiser;Sister Carrie;Jennie Gerhardt;An American Tragedy(Trilogy of Desire) O.Henry (William Sydney Porter):The Gift of the Magi;The Cop and the anthem Jack London:The Call of the Wild;Martin Eden 5、The Modern Period The 1920s-1930s ( the second renaissanc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Roaring Twenties ,The Jazz Age ,“lost”(Gertrude Stein) and “waste land”(T.S.Eliot) 现代主义小说家 F. Scott 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被视为美国文学“爵士时代”的象征,以美国梦American Dream 为主线。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一、引言 中美贸易战是最近比较热的一个话题,中国“入世”后,随着与各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摩擦出现的频率也有所增加,其中美国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美国公司对海外竞争对手提出的倾销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国。美国为什么要紧盯着中国不放呢?这与美国一直以来奉行的外交政策有关。 不只是针对中国,二战之后,美国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从“杜鲁门主义”到战略扩张和“单边主义”,美国的外交政策始终以全球战略为基调,企望在侵略与进攻中维护自己的世界霸权,并以世界警察的身份自居。 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渊源 丹尼斯·博斯特德罗夫曾指出:“美国的使命神话起源于我们的清教徒祖先,他们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根据这种神话,美国有一种道德义务,即作为一个楷模服务于世界其他国家,以此鼓励全球范围内的自由。”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最早来到美国大陆的移民是来自大西洋彼岸的清教徒,他们给这片土地带来的不只是先进的生产技术,还有宗教文化。“上帝的选民”是他们所信奉的基督教所给予的思想,第一批横渡美洲大陆的移民以“上帝的选民”自持,因此他们在建造完成这座“山巅之城”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复兴世界的使命感。 许多美国人认为,作为上帝选中的特殊国度,美国对人类的发展和命运承担一种特殊责任。他们自称为上帝的选民,拯救世人的使命感扎根在他们的心底。这一“使命”观是美国人所笃信的宿命论在美国文化中的反映。深深影响着美国人对于外部世界的看法与态度。 此外,美利坚共和国成立与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为“使命”观提供了现实条件,使美国对

于自身的“独特性”的认识具体化了。美国在封建君主制占主流的世界建立了民主共和制,而通过民主解放处于君主压迫下的世界,救赎苦难中的人民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宗教“使命”观的世俗表达。当一个种族的社会发展高于其他种族时,优越感将油然而生,对于古代的先进民族是这样,对于建国后的美国亦是如此。伟大的宪法,先进的体制;最优越的自然环境,最好的社会制度,美国人的“使命”观思想不断强化,他们希望通过“最好政体”维护人类的民主自由。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在发表就职演说时宣称:“人民已将维护神圣的自由火炬和维护共和政体命运的希望,理所当然地、意义深远地、也许是最后一次地,寄托于美国民众所进行的这一试验上。” 随着美利坚民族的日益成熟,“使命”意识日益扎根于美国人的民族意识之中。美国学者莫雷尔·希尔德在《文化与外交》中说到:“研究美国外交的出发点是美国人这样一种信仰——在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美国享有一种任何其他国家都不享有的特殊使命。” 二、早期的美国外交政策 早期的美国的外交政策中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其一是孤立主义,其二便是扩张主义。二者虽看似水火不容,却同时主导着美国早期的外交政策。 受地理因素的影响,美国成立初期很少与其他国家往来,孤立主义成为了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主要思想。美国无视大洋之外“旧世界”的纷争,与欧洲保持中立,保持自身的纯洁性,专心于本国国内的发展。这一政策确实为美国带来了诸多好处,尤其是一战期间美国本土不但没有受到战火的波及,而且中立的立场让美国大发战争财,为日后领导世界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被迫参与二战,孤立主义才宣告结束。然而华盛顿所提出的孤立主义从立国以来就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即便其在二战时破产,但其思想在如今的美国政治中依然存在,并对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影响。

2019-2020年《美国的独立战争》教学设计汇编

《美国的独立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第一届大陆会议。来克星顿之战。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独立宣言》。萨拉托加战役。约克镇战役。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 思想认识: 通过美国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战争的结果,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对欧美的革命特别是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能力培养: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弱胜强的战争。通过作战双方力量的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美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综合国力强大。它为什么能够在短短200多年的时间内有如此迅速的发展。要找到答案,就需要从美国的起点入手。而独立战争正是美国的起点极大地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当时大的历史环境看,美国独立战争是早

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重点分析: 北美独立战争的起因。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所不同。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而是受到外来势力英国的压制。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区别于英国和法国的重要特点。了解它就可以理解美国独立战争为什么具有双重性质。对于把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亦有很大帮助。 难点分析: 种植园经济的性质。种植园虽然是用黑人奴隶劳动但种植园进行的是商品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面向市场,它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不明确这一条就无法理解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为什么在这一时期的反英斗争中能够达成一致。当然这两种经济形式的巨大差异又为日后的美国内战打下伏笔。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在敌强我弱,战争形势极端险恶的情况下,美国能够反败为胜绝对不是偶然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明确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不可以简单化。 重点突破方案: 教师在授课中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他们自己阅读教材并提炼知识点的能力。然后提出问

冷战时期美苏对外政策

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为了维护既得利益,确立全球范围内的霸权地位,在不同时期,美国政府根据需要采取了不同的对外政策。从对外政策的内容和特点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美国全球战略的确立时期(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 (1)“遏制战略”(1945—1952年)。这是杜鲁门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战略的要点是,孤立打击和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制造冷战气氛,控制西欧向第三世界扩张,争夺世界霸权,建立全球包围社会主义国家的环型军事基地网。 (2)“解放战略”(1953—1960年)。这是艾森豪威尔1953年上台后推行的军事战略。“遏制战略”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实施“解放战略”,主张把社会主义因素“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治战”、“心理战”、“宣传战”和平演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武装德国,加强北约,扩充军备对抗苏联,对“中间地带”推行扩张政策。 (3)“和平战略”(1961—1968年)。这是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又称“灵活反应战略”。这一战略从称霸世界指导思想出发,以不同方式应付不同威胁,以和平为幌子,推备打各种战争,镇压世界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抵制中国与苏联的影响。 2.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时期(20世纪70年代) (1)“现实威慑”战略(1969—1974年)。这是尼克松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利用中苏矛盾,借助盟军力量,重点加强欧洲主战场美军的实力,重振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 (2)“世界秩序战略”(1977—1980年)。这是卡特1977年出任总统提出的新战略。战略主要内容是:加强美、欧、日的合作,形成战略上的一致对苏,以“人权外交”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树立美国的民主、人道的国际形象,借助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力量抗衡苏联。 3.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20世纪80、如年代)。里根上任之初,美国内外交困。在国内,经济发展疲软;在国际上,苏联的挑战,西欧、日本独立倾向的加强以及发展中国家反霸斗争的高涨,都对美国的战略地位构成威胁,也打乱了美国的战略部署。 (1)“新遏制战略” (1981—1987年)。这是里根政府推行重新确立美国地位的新战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大规模扩军备战,“重建美国军事力量”,对苏采取针锋相对的强硬政策,加紧与苏联在发展中国家的争夺,在战略重点放在欧洲基础上,加强同西方盟国的政治协商和一致抗苏的战略合作。 (2)“超越遏制战略” (1989—1991年)。这是布什上台后制定的具备和平演变特点的军事战略。它标志着美国战后对外战略的根本性转变。这一战略的要点是,要求苏联放弃对外扩张的勃列日涅夫主义,减少核力量和常规军事力量,同时加强同苏的联系,对苏提供援助,支持苏联的“政治多元化”、“自由市场经济改革”,迫使苏从东欧、阿富汗撤军。 一、美国的对外政策 二战结束时,美国明确地把全球扩张、称霸世界确定为国家对外政策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主要基于如下因素:在二战中迅速膨胀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奠定了美国对外干预的基础;流行于美国政界与舆论界的“恐赤症”有力地加强了美国的对外干涉欲;战后,把战时经济转向和平经济而导致的对国际市场及资源的现实需求刺激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意识。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目标始终不变,但在不同的时期外交策略有所不同。 (一)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 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苏联的国际影响,也打破了美国的称霸之梦。从杜鲁门总统开始,美国政府把反苏、遏苏与追求扩张、称霸结合起来,导致了美苏之间的长期冷战,直至苏联解体。冷战时期,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卡特、里根、布什等人先后就任总统,他们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美国的战略需要分别实行了既有连贯性又有针对性的对外战略,使美国的对外战略经历了四个阶段:进攻战略阶段(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末)、战略防守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反击战略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平攻势战略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其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全球战略有: 1.遏制战略 杜鲁门(1945—1952)是战后美国的第一位总统。1947年6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声称为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美国应该承担“领导自由世界对极权主义政权进行一场全球性的圣战”。这篇讲话成为美国对苏联宣战的政治宣言。据此,美国推出了遏制战略。内容包括:实行马歇尔计划、通过“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基金”援助西欧和扶持日本,稳定该地区的政局,扩大美国的影响;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缔结《日美安全条约》,重新武装分裂后的西德,建立了与苏联对峙的军事联盟;与东南亚各国签订一系列“集体防御协定”,实施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杜鲁门主义,包围中国,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实施“第四点计划”,在亚非拉地区支持亲美政权,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安全区”;在军事上主张在核垄断的基础上扩张军备,准备打“两个半战争”。杜鲁门政府的遏制战略标志着美国对外战略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 2.解放战略 艾森豪威尔(1953—1961)执政时期,基本上继承了杜鲁f的“冷战”和全球扩张战略,但也有一些变化。主要是:对苏政自方面,鉴于美苏相对实力的消长,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之一,g出以政治战、心理战和宣传战为手段的“解放战略”取代以军月对抗为主的“遏制战略”,企图以和平手段“战胜共产主义”;军习战略方面,实行以核威慑为核心的“大规模报复战略”,鼓吹“占争边缘政策”;中间地带政策方面,在中东实行企图填补力量真空的“艾森豪威尔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 1、背景---经济: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民族: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意识觉醒 政治: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实行高压政策 思想:启蒙思想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 2、原因,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直接原因 -------,波士顿清查事件 3、革命任务,一是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二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 家 4、过程:开始标志---------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建军------1775年第2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的华盛顿任总司令 建国-------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扭转战局 胜利------1781年约克等战役英军投降美军胜利 结束-------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5、影响,①对美国接受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确立比较民主的资产阶 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②对世界,对欧洲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6、性质:双重性-----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美利坚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所以美 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此外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7、《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1)主要内容:宣布人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包括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 求幸福的权利。 解除对鹰王的一切隶属关系,正式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2)积极作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确立民主建国的原则 宣言所体现的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成为当时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被马克思称为第1个人权宣言 第1个以国家名义表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3)局限性: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8、1787年宪法 (1)背景:松散的联邦制之下,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 (2)主要内容:分权制衡原则下确立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有选举产生 (3)不足之处: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4)地位:是世界上第1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9、启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是国家振兴的政治前提 【易混警示】美国独立战争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最大的区别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具有双重性,革命任务既要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又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温馨提示】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部朝着两 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美国内战的爆发。

英美概况括考前知识点总结

英国概况 1,英国名称: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2,地理位置:Great Britain is the largest island of the British Isles, the largest island in Europe and the eighth-largest island in the world. It lies to the northwest of Continental Europe, with Ireland to the west, and makes up the largest part of the territory of the state known as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t is surrounded by over 1,000[citation needed] smaller islands and islets. 或者回答British mainland western Europe from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north-east and many nearby islands, She east by the North Sea,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west, up to the North Atlantic off Iceland, Yugoslavia and the European continent, separated only by a strip of water, the English Channel 3, 英国首都:London 4,组成部分:England, Scot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5,民族:England Welsh、Scotch、Irish 6, 英国国旗:the Union Flag英国国歌:God Save The Queen 天佑女7,三次外族入侵:ⅠRoman Conquest;43AD, the roman empire

美国外交政策分析视角综述

美国外交政策分析视角综述 武大政管院国际政治 摘要:本文收集了四种分析、解读美国外交政策的视角,分别从历史和外交传统、宗教和文化的视角、国家需求层次的视角和族裔群体影响的视角,试论述这四种视角的主要观点、依据、内涵以及从该视角出发能够解释的美国外交政策现象,以期对当前分析美国外交政策的视角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俯瞰。 关键词:美国外交政策视角综述 Abstract:This paper collected four perspectives of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diplomacy tradition, national hierarchy of needs, influence of ethnic groups. Explaining the main idea, basis and connotation of these four perspectives, in the purpose of reviewing the perspectives of analyzing 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 Key words: 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 perspective review 人们在对美国外交政策进行分析、阐释和预测时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以一种适当的方法来解读错综复杂的当代美国外交政策。本文试图收集、整理、归并现有的具有较大影响力、较强解释力和较完备体系的分析视角,展示目前美国外交政策研究的各种工具与方法论。 一、历史和外交传统的视角 从历史的视角来分析、审视美国的外交政策是一种传统而又严谨的视角。该视角的典型代表作为《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1]。该书作者——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沃尔特·拉塞尔·米德向人们提出了一些具有启迪意义的阐释方式。 米德在书中提出的一个核心论点就是,正确理解后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关键在于承认并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传统。米德认为,自美国独立以来,对外政策在美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其他大国,美国对外政策史总体上是一部成就显著的历史,美国有其独特的外交政策传统。米德的这种历史视角对我们的美国外交政策研究颇具启发意义。米德通过对美国独立以来的外交历史的考察,总结出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四个学派,并以此作为阐释美国政策的方法,这为我们解读、分析美国外交政策,尤其是后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提供了一种选择。 以历史视角为基础,米德归纳出一套在美国历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外交政策原则,以此来阐释美国的对外政策,并为美国后冷战时期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指导。米德将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这些原则分为四个学派,,即汉密尔顿主义、威尔逊主义、杰斐逊主义和杰克逊主义。米德认为,美国外交政策所取得的成就是这四个学派共同作用、相互补充的结果。 (一)汉密尔顿主义 汉米尔顿主义者代表美国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美国独立初期,他们主张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和银行系统。这一派的外交政策观深受贸易立国思想的影响。在他们看来,欧洲“大陆主义”的安全政策是一种零和游戏,而贸易则是一种双赢活动。以全球贸易为关注焦点,汉密尔顿主义的外交政策传统包括这样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