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状况及归向选择

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状况及归向选择
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状况及归向选择

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状况及归向选择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异化和扭曲,在高等教育功能、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上等方面都均有体现,应通过完善国家政策、确立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培育青年学生的个性精神等方式来还原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

关键词: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现实状况;归向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2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一个层次,在教育系统中占有很高的地位,研究高等教育价值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当前,中国全方位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教育的经济功能增强,科技理性被倡导,人力资源开发普遍受重视。高等教育从社会的边缘被推向了社会的中心。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将高等教育经济价值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强调高等教育社会功能和价值时,人们同时发现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被歪曲、践踏,科学理性凌驾于人文关怀,工具价值席卷整个高等教育领域。重新审视高等教育价值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概念界定

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是指高等教育主体对高等教育的价值判断和

在价值判断基础上根据自身需求来进行教育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

一种价值倾向性见。高等教育价值的多样性和高等教育主体及其需求的复杂性决定了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在其现实性上,多

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理念 我们以倡导创新思维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我们的教育再也不能是一潭死水,唯有创新才是出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知识本身并不能改变命运,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技能才能改变命运,而知识到技能转化的主要途径就是创新,可是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上至大中专院校下至中小学校都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根本不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所有学校的教师都是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所有学校的学生也都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使孩子们完全丧失了创新的能力,当然孩子们在走出校门后就很难在社会和工作中有大的作为。 当我们的大学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向后,按说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的观念也应跟着转向,可事实却不是这样,过去的“精英化”培养出来的人才毕竟有限,因此国家有能力为他们安排好一切,甚至是终身的,现在不同了,“大众化”培养出来的人才每年几百万啊,国家早已无能力安排,因此只能让市场来安排,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需要创新型人才,可我们的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呢?可以说大部分学生是根本不具备创新素质的人,除了在学校能学习会考试外,谁具备了创新能力?要知道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率达百分之二十多,可我们的大学生呢,创业率不到百分之一,为什么创业这么低?关键是不知道在哪一方面去创业,根本找不到新路子,因此大都选择了去打工。那么,“大众化”后我们的学生出路何在?答案就是创新,唯有创新才有出路,如果还抱着过去的陈旧观念,考大学-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有好生活,这条路基本上走不通了,因此才有了清华生毕业后去卖猪肉,北大毕业生去种菜,这些看起来“丢人现眼”的事,其实这正是市场所逼出来的。 仅有知识是不够的,知识必须和创新相结合,才能让孩子真正地走向成功并能把知识转化成巨大的财富;目前的学校教育依然在走传统教育的老路,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们的创新潜力,使学生们变成只会考试的机器,而根本不关心孩子走出校门之后如何在社会上立足,根本不关心孩子所学的知识如何才能变成财富,导致学历越高就业压力越大的局面,高考状元在街头流浪,硕士研究生无业等诸多现象难道还不引起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的思考吗?因为孩子们到了社会上分数不再是衡量成功的标志,业绩才是成功的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高考文理科状元一共137名,可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名高考状元能成为社会某一行业的领军人物,为什么这些高考状元在考场上成绩如此辉煌,而在社会上却默默无闻呢?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中国经济风云人物马云不是高考状元,而是毕业于普通的杭州师范学院,可他却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集团阿里巴巴,身价百亿,他的淘宝网更是让众多平民在网上实现了创业的梦想,这一切都得益于马云的创新思维,家长朋友们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更应关注孩子以后在社会上如何才能获得成功与财富,而这一点家长们却很少考虑,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说,我们不能再学书考书,决不能再培养考试机器。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感慨地说,我们的教育不是在培养人才,我很担忧。这才有了政府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的战略宏图,这是教育的真正方向,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必须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抓起,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学校只重视了对孩子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孩子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众所周知,思维是根,知识是叶,根深方能叶茂,没有先进的思维方法,知识再多也是死知识,根本不能灵活运用,因此在同一思维水平上,谁比谁强不了多少!著名数学家高斯在上小学时和同学们一起做老师出的数学题:1+2+3+......+100=?时,他根本不动笔,只是思考就很快得出了答案,而其他的孩子还在努力计算着,在这里高斯运用的就是创新思维,其他的孩子就是在用常规思维,自然就很逊色。可见,思维比知识更重要,方法比努力更重要,让孩子们接受思维培训,不仅会提高学习成绩,更能让孩子们在社会竞争中能把所学知识变成巨大的财富,从而获得更大成功!!我们的学校和家长一直很重视课本知识的教育,使孩子拥有了一定量的知识作基础,这是很好的,但却忽视了对孩子们创新思维的训练,在拥有同等知识的情况下,孩子的创新思维越先进,成绩就越好,在社会上的业绩就越大,就越接近成功。

高等教育学选择题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1高等教育学作为研究高等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具有特殊规定性. 高等教育现象相对于一般教育现象而言,具有特殊性/专业性。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2 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3 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 4.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应该始于清末至今应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5 .1978年我国第一个专门的高等研究教育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高等教育研究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的转变。 6. 1984,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7 一般而言,在学术界比较权威的衡量一门学问是不是学科的标准有三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公认的专门术语和方法论体系。 8.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三个原则:价值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9. 教学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高校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有效的传授给学生,不懂得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就很难做好教学工作。大学的学科教师,应既是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又是教育家。 10 所谓专业化的工作,主要有三条标准:一是专业活动本身的智力性质及其对理论知识的较高要求,使专业人员在获得从业资格之前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学习,并且终身接受这种学习。二是专业活动的复杂性和较高要求标准,使得专业具有市场准入限制,即具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三是专业人员拥有专业问题的发言权。 11.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 12.高等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高等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的发展。13 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 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两个方面:教育平等和 教育参与。 14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 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 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15.高等教育最具有生命力的三大职能:培养人才、 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 16.柏林大学的创立把学术研究引入大学,大学的 职能随之发生了变化 17.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 实践上,首先在美国产生。 18 在赠地学院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康奈尔大学 的建立和威斯康星思想的提出,尤其是威斯康星 的办学思想及其实践,是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 的思想和实践正式形成的标志。 19中国最早的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 “稷下学宫”和汉朝的太学。 20 我国近代大学的创设,肇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之后。1898年清政府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 代第一所最完备的公立大学。 11 中世纪大学以培养人才为其唯一任务。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1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过程所要培养人的质量规格 或素质的预期结果的规定。 2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 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规格和质量要 求的预期规定。 3 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 (1)高等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2)高等教育目的的调控作用 (3)高等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4)高等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4 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应以个 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 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可以概括为:(1)教育 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 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3)教育的最高目的在 于促进人性的完善,而非早就公民。 5 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 育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 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6 我国的高等教 育目的观仍然是以社会本位论为主导的。 7 用个人本位论取代社会本位论,或者用社会本 位论贬低个人本位论,都是片面的二元论,都无 助于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目的。 8 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人自身发展 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自 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 育目的观。 9 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技术为 中心,以功利主义为指向的关于关于高等教育目 的的主张。 10 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代表了世界 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有四个 方面的内涵: (1)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完整的发展 (2)和谐的发展(3)多方面的发展(4)自由的 发展 1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经历了从培 养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公民 的转变过程。 13 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我国高等教 育目的的核心要旨。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1 所谓通才教育,通常指培养学识广博、具有多 种才能之人的教育,而从人才学、教育学的角度, 则是培养横向型人才,即知识面较广、发展较全 面、活动领域较宽的教育。 2 所谓专才教育,则是指培养对某一专业甚至一 个小专业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知识面较窄 的人才教育。 3 跟通才教育、专才教育最相关的一对教育范畴 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4通才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 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纵观历史,所谓通才 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 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 5 《莫雷尔法案》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脱离社会、 穷究学术的单一、封闭的办学格局,使高等教育 向着多样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6 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是----英才教育与大众 教育。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两种模式存 在着明显区别,而主要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 宽窄上。 7 美国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 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8达到 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大于50%属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9 特罗的这种量化区别虽比较直观,但他把大众 教育和普及教育并列,忽略了它们都具有区别于 英才教育的共同本质特点:为大众提供丰富的教 育机会。

[高等教育]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目录 第一部分:调查摘要 (2) 第二部分:引言 (2) 一、调查背景 (2) 二、调查目的 (2) 三、调查内容 (2) 第三部分:主报告 (3) 一、调查对象 (3) 二、调查方法 (3) 三、分析方法 (3) 四、样本设计 (3) 五、调查结果 (3) 六、调查结果分析 (3) (一)大学生对现在的大学生活的满意度 (3) (二)大学生心理状况及道德价值观和金钱观 (5) (三)大学生对相关校园现象的态度 (8) (四)大学生对相关社会现象的态度 (9) 第四部分: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10) 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现状的原因 (10) 二、展望和对策 (11)

第一部分:调查摘要 为真实把握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2008年3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郑州航院300余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10份,回收有效问卷309份,调查对象主要是在校本科三个年级的学生及营销专生本学生(大三)。虽然300余份问卷代表性还差强人意,但它毕竟反映了今天大学生群体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实际情况。 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状况”,调查调查显示,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向“自我”倾斜,价值观念趋于功利化,价值主体倾向自我化,价值目标短期化,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且当代大学生向往在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基础上,尽可能地追求个性张扬和风格独立的生活,但也有少部分人表现出安于现状、追求享乐的趋势,我们建议创新形式激励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定要有科学的理论和世界观做指导。在新世纪和新形势下,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价值观念进行系统指导,引导其形成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相吻合的价值观。 第二部分:引言 一、调查背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持续展开,以及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己经并仍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这同时说明大学生内在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乃至文化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不必讳言,这些变化有积极的健康的,也有消极的不健康的。为了准确而全面地了解、掌握了这方面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数据),还需要我们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认真地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富有成效地做好我们航院大学生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调查目的: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最富有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的高智力群体,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了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包括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高等教育界以及整个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更是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三、调查内容:道德价值观、集体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人际价值观、婚恋价值观

2020年高等教育学考前复习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两者有什么关 系? 答:高等教育是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 育。 高等教育学是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 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 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关系:高等教育学对教育学而言,是其一门分支学科,但对高等教育及其学科而言,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2. ※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什么作用(地位)? 答:(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 (2)高等教育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 3. ※结合实践谈谈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答:(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 需要 (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 建设的需要 (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 学识修养的需要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 1. ※与美国的高等教育结构相对比,联系实际,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答:一、美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有三个层次:1.是短 期高等教育;2.是本科教育;3.是研究生教育;

二、美国高等教育的体制结构是分权制结构; 三、美国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发展均衡; 四、美国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呈现多样化特点; 五、美国高等驾驭的能级结构分为四个能级:1.两年制初级学院;2.四年制文理学院与法、医专门学院;3.一般性综合大学;4.能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性大学; 六、美国高等教育的区域结构与中国不同,中国在大城市,美国在小镇;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应当向偏远山区或二三线城市倾斜; 2. ※试述高等教育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答:高等教育的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 微观结构包括:高等学校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 高等教育的功能:指高等教育系统本身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 (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培养完整人格、加强个人素质以及改变个人地位。 (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关系: (1)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 (2)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

浅析高校教育理念创新

浅析高校教育理念创新 论文摘要: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经济向新经济过渡,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转折。在未来的新经济时代高等学校的教育须具有全新的价值理念、发展理念、时空理念、人才理念和办学理念。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教育理念;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校教育理念已根深蒂固,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和向新经济时代迈进的时候,这些理念已显得滞后并严重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经济时代的挑战。 一、高校教育价值理念的创新 首先,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价值理念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那种仅仅将高等教育视为消费业、纯社会公益业、政治工具的理念是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适应我国当前社会变革与发展要求的,同时,对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也是有无益的。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的发展决定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教育必须反映和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这一点上来说,在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和新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中,高等教育就不能不通过自身的知识与智力优势,发挥其在经济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无论接受高校教育者还是社会都是受益者,都能从高校教育中获得一定甚至可观的经济收益。尤其是对个人而言,其收益率不仅大于社会收益率,而且大于其他各类教育的个人收益率。这样,当高校教育尚属于稀缺资源还不能满足所有人需要的情况下,适当运用经济手段向接受高校教育者收取一定的费用,用来补充或增加高校教育的有效资源,这不仅有利于高校教育的发展,也是符合社会公平原则的。因此,坚持传统的高校教育价值理念,不仅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相违背,而且对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其次,坚持高校教育是一种产业的观点,并不是说高校教育与其他社会产业一样,它是一种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这是由高校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高校教育具有产业性和生产性,高校教育能够直接和间接地为经济发展服务,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期和新经济时代即将到来之际,高校教育的经济价值得以充分彰显,高校教育的经济功能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这是应当承认的也是合乎规律的现象。但是,这些尚不足以使我们确立高校教育是一种产业的理念,因为要说高校教育是一种产业,它必须符合产业的一般特性。它必须能够不仅间接地而且主要是直接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即符合投入与产出的原则,不仅使受教育者和广大社会受益,而且也能使高校教育的举办者获得一定的利润。不过,高等学校不是也不能够成为企业,高等学校的举办者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更不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高校教育或高等学校不能完全按经济或企业的模式运作,而应主要遵循培养人的教育规律。所以,高校教育的产业性或生产性是有一定限度的。正因如此,我们不能一般地认为高校教育是产业或简单地说高校教育产业化,而应当坚持高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的观点。 二、高校教育发展理念的创新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耳,字伯阳。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老子的思想主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格拉底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 中世纪大学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先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 ?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浅谈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期末考核) 张莹

浅谈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沂源二中曹成龙 154345 本文将对“学校是个小社会”命题进行辨析,揭示出它作为学术命题和大众性的命题所指向的两种不同的内涵,指出在大众话语中其所蕴涵的关于学校教育的错误价值选择,并分析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指出学校和社会是两种不同的群体模式,提倡学校采取其应有的价值选择。 关于此命题,目前主要有两种用法和两种解释。一个是学术性命题和社会学层面的类比解释;另一个是大众用语和现象层面的类比解释。 1.学术性的社会学解释这种用法和解释可散见于一些学人的著作和论文中,尤见于教育社会学研究者的著作和论文中。与此相似的命题是“班级是个小社会”。所取的意思是学校和社会都具有社会性。此处的社会性中之“社会”非社会的“社会”,而是与群体性中之“群体”同意。所谓群体,“以严格的社会学意义上的用法来讲,一个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共同认同和团结感的人所组成的人的集合,群体内的成员是相互作用和影响,共享着特定的目标和期望,当然,所有的群体都有一个社会结构。”(戴维?波普诺)整个大社会可谓是个大群体,学校相对与社会而言则可谓是个小群体,在“群体性”这个共同平台的基础上,学校和社会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比如,群体内部都存在着结构,群体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身份和角色,群体成员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等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学校类比为一个小社会。 2.大众化的现象层面的类比解释这种用法和解释随处可见,包括有关教育的文章中、家长老师的言谈中;文学作品中,等等,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但一个共同的意思是把学校视为社会的袖珍版,社会中所具有的复杂性学校中同样具备,如果说社会是成人的世界,那么,学校则是学生的世界,二者本质上无区别。这个命题是个经验性的命题,里面既包含了建立在纯经验基础上的现象层面又包含了透过经验而直觉到的朴素的本质层面。 笔者以为,前一种解释是科学的、有益的,标志着人们对学校教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认识到学校的社会性为我们打开了研究学校教育的另一扇窗口,使我们能够从另外一个视角来把握学校教育的规律。以此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教育社会学已经建立了巩固的学科地位,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后一种解释尽管有其朴素直觉到的正确的方面,但更多的是停留在经验性的现象层面,只是把学校和社会作简单的类比,而且它一旦成为学校价值观并用来指导人们的学校教育行为,学校中将会出现忽视学校独特性、违背人们教育理念的行为和现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后一种解释更为“深入人心”,常成为人们解释现象和指导行为的理论基础。下文笔者将指出在这种错误的学校教育价值观指导下的学校现象,并简要分析导致这种错误价值观产生的原因。 二、学校和社会是两种不同的群体模式 笔者对这一种价值选择持否定态度,认为它把学校视为学生进入社会的操练场所,忽略了学校的特殊性──培养价值、公平价值和发展价值。学校并不是一个准社会,二者尽管都具有群体性且都存在着互动,或都肯定了某些群体学理论,但二者的性质和使命却不一样。

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就是人们对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价值途径的认识和根本态度。价值观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和非常重要的,当然包括大学生。而且,价值观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具有极特殊的意义。 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面临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的技能、学会学习的潜力、学会创造与创新、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面向未来面向社会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要求我们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首先,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认识与思考。作为新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有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要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从更高层次上要求,则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生发展的原动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点。高等学校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基地,也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场所。知识产生于思维和创造之中,良好的思维素质,能促使人不断地追求新知。思维素质首先表现为勤于思考,其次表现为善于思考,我们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进行正向思维、反向思维、多向思维,才能在思维中有所收获。创造素质,主要是指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和构建力,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能发现别人忽视的东西,并给予重视;能寻找新的生长点,兴趣广泛,思路开阔,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仅仅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力是我们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智能,是科学技术人员品质的核心,高素质人才除了提高使用学科专业知识能力之外,也要提高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表达、组织、创新能力。当前,科技领域相互渗透、交叉的趋势增强,重大攻关项目依靠“大兵团作战”,因此,对高素质人才的领导能力、合作能力、

2018年4月自考教育法学真题(选择题部分及解析)

2018年4月自考教育法学真题(选择题部分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教育法最早起源于 A.文艺复兴后的西方国家 B.19世纪下半叶 C.二次大战前 D.二次大战后 2、建国以来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A. 《高等教育法》 B. 《义务教育法》 C. 《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3、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学校是 A.国家举办的中等及以下学校 B. 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 C.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 D. 中外合作举办的学校 4、我国教育法的最高法源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5、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反映的是国家与教育的 A.纵向关系 B.横向关系 C.平等关系 D. 非从属关系 6、按照《教师法》的规定,目前我国教师的身份是 A.公务员 B.国家干部 C.专业人员 D. 普通劳动者 7、下列应当丧失教师资格的情形是 A.受到行政处分 B.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C.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 D.被行政拘留 8、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童工是指从事雇佣性劳动,但年龄 A.未满12周岁的人 B.未满14周岁的人 C.未满16周岁的人 D.未满18周岁的人 9、13周岁的王某有多次倫窃行为,家长、学校已无法有效管教,可以 A.送工读学校 B.拘留 C.由政府收容教养 D.判处刑罚 10、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内部工作全面负责的应当是 A.园长 B.党支部 C.园务委员会 D. 教职工大会 11、我国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实行

教育价值观

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 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对当前高等教育需求的分析_傅永胜

收稿日期: 2006-01-20 作者简介: 傅永胜(1982-),男,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研 究;成云(1965-),男,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2006年5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M ay .,2006 第19卷 第5期 J ournal of InnerM ongo li a Nor m alUn i versity (Edu cati onal Science) Vo.l 19 No .5 对当前高等教育需求的分析 o 傅永胜,成云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内容摘要: 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一转变有效地增加了高等教育 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长期以来我国对高等教育需求过旺的压力。但是,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仍属于稀缺资源,如何利用这相对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在更大程度上提供更有效的教育供给来满足我国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需求;扩招;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 G 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06)05-0004-03 马克思说:/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 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0所以一切生产就是为了满足一定的消费需求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市场需求的产生与种类对市场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绝对的导向作用。市场不会提供人们不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教育产业中,高等教育需求对高等教育供给提出要求,并要求得到合理程度的满足。教育供给是满足社会和个人对教育需求的必要条件,也是为满足社会与个人对教育需求而存在的。教育需求要求有相应的教育供给来得以满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当前我国对高等教育需求居高不下的现状更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探讨,而学术界对此的讨论却不是很多,这一点值得大家深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且稳定的物质保障。1998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产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也使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一转变有效地增加了高等教育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长期以来我国对高等教育需求过旺的压力。但是,由于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永远是无限的,而社会能提供的高等教育资源则是相对有限的,有限与无限的矛盾表明: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仍属于稀缺 资源。如何利用相对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在更大程度上提供更有效的教育供给,来满足我国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仅是教育理论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教育各级管理者迫切关注的问题,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试从理论的角度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需求做一简单分析。 一、高等教育需求 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对教育的需求我们把 它称为教育需求,即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社会为保证其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延续与发展将会产生对教育的需求,因为教育是传承与发展社会文化的有效且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教育需求是社会所必需的。而个人出于改变自身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以及自己的全面发展也会产生对教育的需求。所以,教育需求的最大化满足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也有利于实现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0,更有利于我们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实现和谐社会。 教育按照不同的层次被划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大部分,因此,把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定义为高等教育需求。 二、对影响高等教育需求因素的分析从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定义出发,我们按照对高 # 4#

新时代学校教育观念的创新

新时代学校教育观念的创新 ——“弘扬墨子教育思想促进教育适合学生”系列谈(二十八) 蒋振远 墨子在教育实践中,创新了教育观念,改进了教育方法,拓宽了教育内容,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给中国当时陈腐的教育制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培养了大批的应用型复合人才,造就了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新局面。墨子教育思想多方面的创新建树,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思想的亮点,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校要发展,教育观念的创新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更快地、更好地、更有效地发展。才能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 一、从知识中心转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育人为本,加强立德树人,现在的学生毫无疑问要学习很多学科,在校花大量时间,但是我们的教研过去都是以学科教研为中心,同一学科的老师应该坐在一起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研。以人为中心的教研,将提升老师的育人能力,形成教育合力,产生巨大的新的能量和效果。 二、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 墨子在生产实践的应用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理论不断得到检验,得到完善,发明创造的科技成果涉及数学、光学、力学和军事学等方面。他深入探索杠杆原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在民用、军事守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墨子》中还记录了实验过程与实验分析,由此表明墨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观察和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处于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相比较,《墨子》中所包含的一些研究成果在当时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墨子认为,技术的目的在于“利人”。《鲁问》中记载,面对公输班精心制作的飞鹊,墨子认为技术的意图在于满足人的需要和效益,能够负重五十石的车轮比飞鹊更有价值,“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墨子的这些实践探索,在新时代的教育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学校、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

2018年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附答案)

2018年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附答案)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 个案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定性研究法; D. 定量研 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 B A. 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 C. 心理现象; D. 个性倾向 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D A. 社会对心理制约; B. 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 心理的发生、发展; D. 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 情绪; B. 情感; C. 心境; D 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 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 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C A. 个案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定性研究法; D. 定量研 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 动机冲突中的()。 B 39 A .趋避冲突; B .双趋冲突; C .双避冲突; D .双重趋避 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D A .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 .环境和教育是 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 .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 关键因素; D .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A A . “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 B . “ 爱人只 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 C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 . “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 A .具有两面性; B .具有稳定性; C .具有外显性; D .具 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B A .集中性与分散性; B .连续性与阶段性; C .平衡性与差 异性; D .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奖惩; D. 间接强化 12、()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 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D A. 直接强化; B. 间接强化; C. 奖惩; D. 自我强化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 C

价值观之高校案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回到案例的最本质的问题上来,价值观的偏差导致这两起悲剧的发生,我们不由的开始越来越重视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在大学生活的中的重要性。首先我们来看看价值观究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再者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重要影响,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相同,动机的目的方向受价值观的支配,只要那些经过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可取的,才能转换为行为的动机,并以此为目标引导人们的行为。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价值观在我们对一件事情做出选择的情况下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至少在动机上就决定了你做这件事的目的。 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肯定不缺乏对于法律的了解,并且毛苒作为一个对于法律有着深层次了解的高材生加上一个在读的名校高材生,他们的自身行为却还是越过了法律这条红线,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这两起案例中体现得淋漓精致。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同。毛苒因为他的那个男朋友丧失了自己判断力,价值观的倒向法律之外,最后落得死刑的下场。林森浩读书数载确连最基本的认知观都出现偏差,一句“愚人节的玩笑”就想掩盖自己法律意识的淡薄和及其不真确的价值观。 我们的时代在发展,大学教育也在发展,可现在培养出的大学生远没有以前的大学生“安全”,现在的大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理问题,进而导致在大学中价值观一步步的被改造成一种“社会问题”!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是很有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 大学有一个很好的老师,无论你怎么样,她就在那里,选择多去图书馆看看吧,那是一个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修养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的好地方。读书是最愚蠢而最有效的方法去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道路,多去看看比如马克思主义之类的书籍可以好好改善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我们从源头杜绝越过法律红线的动机,从内因改变,由外在发散。 同林森浩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或许我们都该想想我们的初衷,希望每一次都如初见时的微笑都笑得那么灿烂,多给我们自己的大学生活一点“美丽”。

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

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 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今天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 大学生是新一代的代表,是祖国的未来。不管我们将来是否能展翅高飞,我们都要牢记我们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们是炎黄子孙。古时的文天祥,宋朝的岳飞,明朝的郑成功,到现代的钱学森,哪个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哪个不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正如列宁所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我们不 ... 大学生是新一代的代表,是祖国的未来。不管我们将来是否能展翅高飞,我们都要牢记我们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们是炎黄子孙。古时的文天祥,宋朝的岳飞,明朝的郑成功,到现代的钱学森,哪个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哪个不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正如列宁所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我们不能把感情藏在心里,而是要表现在行动上。我们的河山壮观迤俪,小时侯游玩过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美好的回忆,对故乡家土有刻骨铭心的依恋,这样的大好河山怎能任人踏贱,淳朴的人民其能在让人欺辱。那鸦片战争的魇梦早已苏醒;那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耻辱早已成为往事;那可怕的南京大屠杀一定不会再发生。历史的教训在我们身上发生的太多太多,决不能再让这样的历史重演。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壮大我们的国家,使中国走

进强国之列,这就是我们21世纪大学生的伟大使命。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时期的时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人才的社会责任意识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如何使他们尽快适应形势,服务社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尽职尽责的担负起新时期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大学生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 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二)缺乏人生奋斗目标,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 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三)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这些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理想的舞台,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但同时又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情,惟有坐上个人奋斗的小舟才能游弋到功成名就的彼岸。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力下,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