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保健功能

玉米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保健功能
玉米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保健功能

玉米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保健功能

玉米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保健功能? 2008-2-1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匡轩,匡芮,朱海涛摘要:玉米须化学成分复杂,药理及食疗价值兼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对玉米须化学成分、药理及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化学成分包括黄酮及其苷类、矿质元素、有机酸、糖类及挥发性成分等;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活性、抗肿瘤作用、调节免疫功能、抑制亚硝化反应等。对玉米须的功能因子、药用、食疗以及保健品的研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关键词:玉米须;化学成分;药理;抗氧化;抗肿瘤玉米须为禾本科玉蜀属植物玉米的花柱和柱头。大量研究表明,玉米须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确认其安全、无毒,其提取物所制药品为非处方药[1]。玉米须是我国历史

悠久的中药材之一,几千年来,形成了几百种以玉米须为主料的食疗方法。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了它显著的利尿、降血糖、抑菌、降压、增强免疫、抗癌等功效。因此,玉米须药理价值及食疗特征兼备。 1 玉米须的化学成分目前,从玉米须分离及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有黄酮及其苷类、甾醇、生物碱、糖类、有机酸、挥发油、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等。黄酮及其苷类黄酮及其苷类物质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之一,等[2]从玉米须中分离出抗玉米螟成分鼠李糖-岩藻酮糖-黄酮碳苷及其衍生物等6个黄酮类化合物。王英平[5]分离并纯化了结构复杂的5,7-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6-C-双葡萄糖苷、5-羟基-3′-甲氧基黄酮-6-C-鼠李糖-7-O-葡萄糖苷以及另外7个黄酮苷。许钢[3]研究发现,玉米须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多达%,而玉米叶中含量为%、玉米芯中含%、玉米粒仅含%,玉米须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是玉米粒的15倍多。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与

产地、品种及采收时期等多因素有关,采收时间延迟,含量降低;萃取溶剂不同,得到黄酮成分有别,乙酸乙酯萃取的黄酮成分为木樨草素、芹菜素,而正丁醇萃取部分以黄酮碳苷为主。矿质元素[4]玉米须中含钾、钠、钙、铁、铜、钴、镍、锌、锰、镁、铬等11种微量元素。其中K、Co、Zn、Cu、Fe含量较丰富,Ca、Na、Ni、Mg、Mn、Cr等也是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见表1。表1 玉米须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元素Ca Fe Cu Zn Mn K Na Co Ni Mg Cr 含量14263587 587矿质元素不仅对人体内的细胞代谢、生物合成及生理生化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还参与人体内多种酶的结构与激活,构成体内重要的载体。其中,Fe、Cu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催化剂,并参与造血机能,其络合物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Ca 除作为骨质的主要成分外,还能增加毛细血管壁的致密度,降低其通透性,减少渗出,具有抗炎消肿作用;人体摄入

Mg减少时易患高血压和心律不齐;Mg、Cu、Zn、Mn的存在对脑血管病的防治有良好的作用;Cr是正常糖代谢及脂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Cr与糖尿病关系近年来研究较多。有机酸玉米须中含多种有机酸,其中甲酸、乙酸、乳酸、丁二酸、软脂酸、硬脂酸、山嵛酸、油酸和亚油酸的百分含量依次为%、%、%、%、%、%、%、%和%[5]。王宝珍等[6]研究发现,玉米须含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达%,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7种,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3。绿原酸是植物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具有利胆、抗菌、降压、增高白血球及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药理作用。玉米须中含绿原酸,但采收时期不同,含量差异明显,采收时间延迟,绿原酸含量减少;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的栽培方法,均导致绿原酸含量的差别[7]。糖类玉米须中含多种单糖、低聚糖和多糖,如: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

木糖、L-阿拉伯糖、鼠李糖和戊聚糖。纪莉莲等[8]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玉米须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分析并验证了玉米须多糖能改进酸奶品质。挥发性成分王英平[7]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法,鉴定并确认了46种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以酯类为主,其中十六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为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和%。其他除以上化学成分外,玉米须还含有生物碱、肌醇、VC、VK、尿囊素等。 2 药理及保健功能抗氧化活性自基与许多生命现象和疾病密切相关,如细胞的老化、癌症的发生及动脉硬化、血栓的形成等。许多医药学家预言,新型安全的抗癌、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有望从天然抗自基活性物质中研究出来。以上所述可看出,玉米须中含黄酮及其苷类物质,而该类物质最重要的生物活性之一是抗氧化活性,主要表现在减少自基的产生和清除自基等方面。乙酸乙酯萃

取的黄酮成分为木樨草素、芹菜素,正丁醇萃取的部分以黄酮碳苷为主,两种萃取相均有抗氧化能力。但乙酸乙酯萃取相抗氧化能力高于正丁醇萃取相及其分离的各组分,正丁醇萃取相经过聚酰胺分离后50%乙醇洗脱部分抗氧化能力增强[7]。玉米须的提取物在浓度很低时,也表现出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在鲁米诺H2O2-CuSO4发光体系中,玉米须水提物清除自基的能力比速溶茶弱,但高于大豆异黄酮、VC、刺槐花、花生壳丙酮提取物、玉米须醇提取物和怀山药醇提取物[9]。抗肿瘤作用马虹[10]研究发现:给药组人白血病细胞及胃癌细胞的体外存活率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其中ESM对人胃癌细胞SGC 的体外抑制率为%,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体外抑制率为%,可看出玉米须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昌友权等[11]研究发现:ESM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较低剂量抑肉瘤作用明显,可延长肉瘤荷瘤鼠存活时间,增

加吞噬指数a、廓清指数k及胸腺系数,对体外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亦有增强作用,这表明玉米须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调节免疫功能汤鲁宏等[12]首次从玉米须中分离提取了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生物活性成分,经进一步分离和纯化,确认此成分属多糖类化合物。鲁彦等[13]研究了玉米须水煎剂及粗多糖对老年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年小鼠模型组胸腺指数下降,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血清IL-2含量下降;药物治疗组胸腺指数升高,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恢复到平衡,血清IL-2含量提高。此可看出:①玉米须水煎剂与粗多糖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无差别;②玉米须有恢复老年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③玉米须水煎剂中发挥免疫增强作用的成分为粗多糖。郑鸿雁等[14]发现,玉米须多糖具有较强的调节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和一定程度调节小鼠巨噬功能的作用,各剂量玉米须多糖组均未见

免疫抑制现象。抑制亚硝化反应亚硝胺是当前令人关注的一类化学致癌物质之一,它能引起人和动物肝脏等多种器官的恶性慢性肿瘤。正常情况下,人类直接从食物中摄入的亚硝胺量是微乎其微的,但形成N-亚硝胺类的前体物质却大量存在于食物及产生于食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亚硝酸盐与仲胺无论在实验室和自然条件下,还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均能合成亚硝胺,尤其在人和动物的胃中更适于合成,因此,阻断亚硝胺合成或消除亚硝胺的前体是防治癌病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发现,玉米须的提取物能有效消除亚硝酸盐和阻断强癌物N-亚硝胺的合成,玉米叶、玉米芯和玉米粒提取物也具有较好的抑制和阻断作用,其阻断和清除率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以玉米须阻断清除作用最佳,其次为玉米叶、玉米芯,玉米粒最次。玉米须、玉米叶、玉米芯、玉米粒中黄酮含量依次为/g、/g、/g、/g,从实验结果看,黄酮的含量越高,其对

N-亚硝酸胺合成的阻断和对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越好,此推断,黄酮含量和阻断清除效果有密切关系[15]。其他作用玉米须水煎剂可加速血液凝固,经动物实验表明: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胆固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酸性磷脂酶和钙含量降低,白血球、血红蛋白、碱性磷脂酶和肌酸酐含量增加,表明玉米须对血液病和肝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6]。玉米须水煎剂可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其发酵制剂对家兔有非常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其30g的降糖作用与100mg降糖灵作用相似,其水煎剂具有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且大、中剂量组的作用强度优于优降糖的作用,而对正常动物血糖无明显影响,此推测玉米须水煎剂可能有双胍类降糖药物的作用[17]。以玉米须提取物对七种常见的食品腐败菌及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发现玉米须乙醇提取物的效果最好,其最低抑菌浓度为/100g,在常规食品杀菌

条件及中酸到酸性环境下抑菌活性稳定,可作为潜在的食品防腐剂[18]。3 结束语玉米须是中药材之一,其性味甘、平,具有利尿、泄热、降压、平肝、利胆、降血糖的药用功能。《现代实用中药》中将玉米须指定为利尿药。与其他药材配伍,可用于急、慢性肾炎,尿道结石,小便涩痛,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医治,临床上对浮肿性疾患、糖尿病、胆囊炎、胆石、肝炎性黄疸、鼻炎、哮喘,以及预防习惯性流产等均有一定治疗作用。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总产量已多年突破110亿t,因此,作为玉米副产物的玉米须,资源巨大。但目前除少量玉米须入药外,大部分被白白丢弃。玉米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医疗保健作用有待于深入研究,对玉米须在药用、食疗以及保健品等领域进一步精细加工以及工业化开发,提高其经济附加值,前景十分广阔。◇

玉米须子煮水喝的功效

玉米须子煮水喝的功效 现在是吃玉米的好季节,在处理玉米的时候,没有人会把玉米须留下,都会直接连皮一起丢掉,其实玉米须千万不要丢掉,玉米须留下来泡水喝是最有营养的,而且也能很好的去调节一些身体出现气血不循环的问题,同时还能治疗乳腺方面的疾病。 【别名】玉麦须,玉蜀黍蕊,棒子毛【药用部位】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植物形态详"玉蜀黍"条。【成份】含脂肪油2.5%、挥发油0.12%、树胶样物质3.8%、树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生物碱O.05%。还含隐黄素、抗坏血酸、泛酸、肌醇、维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等。【功能主治】利尿,泄热,平肝,利胆。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 ①《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 ②《岭南采药录》:"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 ③《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肾脏病、浮肿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为胆囊炎、胆石、肝炎性黄疸等的有效药。"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治鼻血、红崩。" ⑤《河北药材》:"治水肿性脚气。"

⑥《浙江民间草药》:"开胃,平肝,祛风。" ⑦《四川中药志》:"清血热,利小便。治黄疸,风热,出疹,吐血及红崩。"【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烧烟吸入。【选方】①治水肿:玉蜀黍须二两。煎水服,忌食盐。(《贵阳市秘方验方》) ②治肾脏炎,初期肾结石:玉蜀黍须,分量不拘,煎浓汤,频服。(《贵阳市秘方验方》) ③治肝炎黄疸:玉米须、金钱草、满天星、郁金、茵陈,煎服。 ④治劳伤吐血:玉米须。小蓟,炖五花肉服。 ⑤治吐血及红崩:玉米须,熬水炖肉服。 ⑥治风疹块(俗称风丹)和热毒:玉米须烧灰,兑醪糟服。(③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⑦治糖尿病:玉蜀黍须一两。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⑧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玉米须、西瓜皮、香蕉。煎服。(《四川中药志》) ⑨治脑漏:玉蜀黍须晒干,装旱烟筒上吸之。(《浙江民间草药》)

茯苓药理作用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摘要: 茯苓这味药是个运用及其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类药物配伍不管寒热温湿都能发挥它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茯苓的产地,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主要功效和成分的现代研究(如茯苓素的利尿作用、茯苓多糖的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抗肿瘤、抗衰老的作用等)。 关键词:茯苓,利尿,镇静,茯苓多糖,茯苓素,三萜类。 1. 茯苓的基本概况: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主产于安徽河南等地,以云南的产品质量最佳。主要含有茯苓多糖、纤维素、β—茯苓聚糖等多糖类、茯苓酸等三萜类、各种脂肪酸类等。茯苓性味甘淡,主要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要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临床上利水渗湿常与猪苓、泽泻配伍;健脾和胃常与白术人参相配;宁心安神常与黄芪、当归、远志等配伍 。 2. 影响茯苓质量的因素: §2.1自然影响因素:经调查发现茯苓的野生资源濒临灭绝,现在主要是人工的栽培,故远远其功效要远远不足于古代时候的茯苓;茯苓对生长的生态环境相当密切,如海拔、温度、湿度、土壤等等,而现在却对环境不那么重视;在栽培中其菌种的选择上差异很大,各地没有一个标准[ 2 ]。 §2.2炮制:不同炮制方法炮制成的茯苓中的总糖及多糖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总糖及多糖的含量从高到底的顺序依次为米汤制>明矾米汤制>土炒>朱砂制2>朱砂制1>生品。与生品相比较,茯苓经过炮制后,其总糖及多糖含量呈显著性增加的趋势[ 3 ]。 3. 药理作用: 3.1利尿作用: §3.1.1 其中茯苓素是起利尿的主要成分,可对Na+-k+-ATP酶和细胞中总ATP酶显著激活和茯苓素具有好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功效。茯苓的利尿作用于实验动物的种属、清醒度或麻醉、急性或慢性实验以及生理状态的不同又密切关系。慢性实验明显利尿,急性不明显。对健康的人不具有利尿作用,但可增加水肿患者的尿液排出。 §3.1.2茯苓的 K+排出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Na+/ K+较对照组降低,可能原因为茯苓促进Na+排泄与其中含 Na+量无关( 因其 Na+含量极低) ,而增加排泄与其所含大量钾盐有关。与袢利尿药呋塞米相比,茯苓的利尿作用较持久,由电解质紊乱所引起的乏力、心律失常、肠蠕动紊乱、倦怠、嗜睡、烦躁甚至昏迷等不良反应较少[ 4 ]。 §3.1.3 给兔耳缘静脉注射茯苓水煎醇沉液,能够更加直观的反应茯苓利尿效果,试验结果可见,1.5g/kg剂量组20min、30min内排尿量增加明显,2.5g/kg剂量组药效更为明显,排尿量在给药10分钟内迅速达到高峰,40min后利尿作用趋于平稳,但尿量仍远高于对照组水平,表明茯苓对家兔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量效关系[ 5 ]。

玉米须冬瓜皮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玉米须冬瓜皮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很多人在食用冬瓜和玉米时,都会把冬瓜皮和玉米须去掉,认为它们是没有用的东西。其实如果将冬瓜皮和玉米须一起搭配煮水喝对人体可是有着非常好的功效作用,如: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降低三高、促进肠胃蠕动等。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了冬瓜皮和玉米须。本文就简单介绍下玉米须冬瓜皮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1. 其实玉米须的作用还有很多,可以用于缓解黄疸型肝炎、胆囊炎等疾病引起的身体不适症状;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小便不通畅的患者也可以用玉米须泡水喝,尤其是水肿、腹水症状还可以用玉米须、冬瓜皮、赤小豆、马鞭草等一同煮水喝,因为这两种东西都有利尿的效果,因此单独煮水或者是一起煮水都对小便不畅通的患者有不错的改善作用。       2. 齿龈出血、出血性紫癜等疾病也可以用玉米须煮水来缓 解出血症状,不过可以与生地、白茅根、黄芩等一起搭配着煮水效果会更好,对于糖尿病有易口渴的症状,也可以用玉米须单独

煮水喝,而高血压病用玉米须和冬瓜皮煮水喝会有控制血压的作用。       3. 玉米须中有很多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它不仅能起到凉血、泻热的作用,还可以祛除身体内的湿热之气,因为它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冬瓜也有这个作用,因此用冬瓜皮和玉米须一起煮成水喝,不但能降暑热,还有很好的减肥瘦身的效果,对减肥后体形塑造有不错的效果。常喝这种水还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还因为含有纤维素所以对降血脂作用很大。玉米须中的营养物质还能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利于身体毒素的快速排出,对皮肤健康也有好处。 冬瓜皮不消肿、利尿的作用,而玉米须也有祛湿热、消肿、利尿的作用,因此将这两种食材一起煮水喝的话,对消肿作用会更明显,尤其是肾病患者有排尿困难的,喝这种水利于排尿,常喝冬瓜皮玉米须煮的水还有预防动脉硬化、乳腺炎、高血脂的作用。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药用价值编辑 化学成份 茯苓-药用部分[2] 茯苓菌核含多种成份: 三萜类:茯苓酸(pachymic acid),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3β-羟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 [3β-hydrox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 acid methyl 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 acid methyl ester],多孔菌酸C甲酯(polypenic acid C methyl 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 (dehy-droeburicoic acid),茯苓新酸(poricoic acid)A、B、C、D、DM、AM,β香树醇乙酸(β-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及7,9(11)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多糖: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 H11)。其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 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无机元素。 医学作用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为一种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称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常称为茯苓多糖(PPS),具抗肿瘤活性。羧甲基茯苓糖具免疫促进及抗肿瘤作用。[2]

秦艽_威灵仙药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_吴晨

DOI:10.13193/j.issn.1673-7717.2021.01.050 秦艽-威灵仙药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吴晨1,魏昀1,张志红2,高慧琴1 (1.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期刊编辑部,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秦艽-威灵仙药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相关疾病”网络间的关系。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秦艽-威灵仙药对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STRING、DAVID、CTD等数据库查询药对作用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预测其作用通路和生物过程以及药对可治疗疾病的种类,进而讨论秦艽和威灵仙配伍后产生的药理作用规律。结果(1)秦艽-威灵仙药对共检索得到活性成分13个(11种),二者共有活性成分2个;(2)oleanolic acid和lematosideA'_qt是秦艽-威灵仙药对治疗疾病的关键活性成分,此外还有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植物甾醇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三萜化合物等成分在药对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药效;(3)通过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重要靶点55个,degree值排名前五的重要靶点分别为GAPDH、MAPK3、MAPK1、PTGS2和ESR1;(4)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相关疾病网络分析得出药对可以治疗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肝细胞癌、实验性肝硬化、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肥胖症等473种疾病;(5)共富集到GO生物过程28条,发现药对活性成分参与机体半乳糖代谢过程、类固醇生物合成过程、胰岛素抵抗过程、氮代谢过程、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过程、血管平滑肌收缩过程、药物代谢的合成过程等;(6)富集KEGG信号通路:秦艽-威灵仙药对活性成分主要对肿瘤、神经传导、炎症、内分泌等4大类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秦艽-威灵仙药对的活性成分丰富,作用靶点多样,影响通路和生物过程繁杂,对自身免疫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和化学药物损伤等方面的疾病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秦艽;威灵仙;药对;活性成分;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21)01-0206-07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of Qinjiao(Gentiana Macrophylla)-Weilingxian (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Couplet Medicines WU Chen1,WEI Yun1,ZHANG Zhihong2,GAO Huiqin1 (1.College of Pharmacy,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Lanzhou730000,Gansu,China; 2.Editorial Department,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Lanzhou730000,Gan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ctive components,action targets,pathways and diseases of Qin-jiao(Gentiana macrophylla)-Weilingxian(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couplet medicines.Methods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s,targets,diseases and pathways were enriched from TCMS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STRING,DAVID database,etc.The relationship of targets protein,key pathways and kind of illness were predicted by STRING and DAVID database.Results(1)Thirteen different active ingredients and2same active ingredients were searched.(2)Oleanolic acid and lematosideA'_qt were key active ingredients,which were abstracted from Qinjiao(Gentiana macrophylla)-Weilingxian(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couplet medicines.Iridoid terpenes,phytosterols,saponins,iridoid glycosides and triterpenes also played important roles.(3)Fifty-five important targets were found by analysis and top5targets were GAPDH,MAPK3,MAPK1,PTGS2and ESR1.(4)There were473kinds of diseases,which included rheumatoid arthriti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experimental liver cirrhosis,breast neoplasms,prostatic neoplasms and obesity,which can be cured by couplet medicines.(5)Twenty-eight biological processes were searched by GO analysis,which included galactose metabolism,steroid biosynthesis,insulin resistance,nitrogen metabolism,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ontraction.(6)Pathways in cancer,pathways in nerve conduction,pathways in inflammation and endocrine can be affected by couplet medicines.Conclusion Qinjiao(Gentiana macro-phylla)-Weilingxian(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couplet medicines which have lots of ingredients that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many targets act on several pathways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the couplet medicines are good for curing cancer,nerve con-duction,inflammation and endocrine. Keywords:network pharmacology;Qinjiao(Gentiana macrophylla);Weilingxian(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couplet medi-cines;chemical components;mechanis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81960725) 作者简介:吴晨(1994-),男,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方向:中药与复方应用。 通讯作者:高慧琴(1962-),女,甘肃兰州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士,研究方向:中药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E-mail:2739137732@qq.com。 602

茯苓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

茯苓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 曲汉卿田鑫程南针 (甘肃中医学院) 摘要:茯苓是一味利水渗注药。传统 用于脾胃气应所致的疾饮、水肿等证。 近年来发现有治疗肝炎、心悸、精神 分裂症,乙脑后遗症、失语、要幼儿 秋季腹泻、斑秃、胃痛等新用途。 现以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为材料, 对获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 了综述,以促进获菩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综述;茯苓;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1],收载于2005版中国药典,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宁心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晕、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神农本草经》将茯苓列为上品,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代表方剂有四君子汤、五苓散、桂枝茯苓汤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2-3],茯苓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和三萜类成分,具有抑制肿瘤、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 1 .化学成分研究 1)茯苓糖 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茯苓糖(Pachymose),含量约为84. 2%,含β-茯苓聚糖(β-pachymose)、葡萄糖、蔗糖及果糖,硬烷(Albuminoid)含0. 68%,纤维素含2. 84%.有研究表明:茯苓聚糖的结构是50个β(1~3)结合的葡萄糖单位中有1个β(1~6)结合的葡萄糖基支链和1~2个β(1~6)结合的葡萄基间隔[4].β-茯苓聚糖并无抗肿瘤成分,但切除β(1~6)支链后,既可得到茯苓多糖.茯苓多糖经羧甲基化得到溶于水的茯苓羧甲基茯苓多糖(CMC),其中β-茯苓聚糖(β-Pachyman)为主成分, 2)茯苓素

茯苓素为一组小分子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它以酸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有报道从云南文山产茯苓(Poria cocos)菌核的外表皮中,用乙酸乙酯提取的部分可分离到6个萜类化合物,含茯苓酸(Pachymic acid)、松苓酸(Pmicoic acid)、块苓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新酸等.茯苓素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癌活性,在体内还可拮抗醛固酮活性,另外,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有诱导分化作用. 3)其他成分 茯苓含麦角甾醇、硬烷(Albuminoid)0. 68%,纤维素2. 84%,还有三萜类、辛酸、月桂酸、十二酸、组氨酸、胆碱、蛋白质、脂肪、酶、腺嘌呤、树胶等成分.胆碱可以增强和改善大脑机能.即茯苓多糖、茯苓糖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约占干燥品的93%,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的功能[5].茯苓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以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起到防病、延缓衰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细胞分裂,抗诱变、抗肿瘤,对肝炎、鼻咽癌和胃癌患者有一定的疗效[6].随着分离和测定技术的提高,中外学者已从茯苓中分离了3种化学骨架类型的羊毛甾三萜34个化合物,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7] 2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茯苓中多种成分均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国产茯苓菌核提取的茯苓素(Poriatin,三萜类混合物)体外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的DNA有明显的不可逆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强;对艾氏腹水癌、肉瘤S180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Lewis肺癌的转移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茯苓多糖与茯苓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一方面是直接细胞毒作用,真菌多糖能非特异地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和血液系统功能.另一方面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抑制肿瘤生长.主要通过4个途径来激活机体抗肿瘤的作用: 1)依赖宿主的免疫系统激活机体对肿瘤免疫监视系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杀伤肿瘤细胞. 2)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RNA的合成而实现其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3)升高肿瘤细胞膜上的唾液(SA)含量. 4)能增强肝脏SOD活性而清除氧自由基[9].茯苓的抗癌作用大致有如下6个方面: 1)抗肿瘤作用,首先影响人体细胞的DNA,RNA及蛋白质生物合成作用,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繁殖,导致癌细胞死亡. 2)直接影响复制.

威灵仙

威灵仙 威灵仙开放分类:中医中成药中药各类植物名称 木兰亚纲目录图片讨论知识魔块分享完善词条药品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 、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 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 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等疾病。编辑摘要威灵仙- 概述威灵仙威灵仙出自《中华本草》:种类分:威灵仙、棉团铁线莲、辣蓼铁线莲、毛柱铁线莲、桂果铁线莲。其植物形态如下: 威灵仙,木质藤本,长3-10m。干后全株变黑色。茎近无毛。叶对生;叶柄长4.5-6.5cm;一回羽状复叶,小叶5有时3或7;小叶片纸质,窄卵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10cm,宽1-7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宽楔形或浅心形,全缘,两面近无毛,或下面疏生短柔毛。圆锥状聚伞花序,多花,腋生或顶生;花两性,直径1-2cm;萼片4,长圆形或圆状倒卵形,长0.5-1.5cm,宽1.5-3mm,开展,白色,先端常凸尖,外面边缘密生绒毛,或中间有短柔毛;花瓣无;雄蕊多数,不等长,无毛;心皮多数,有柔毛。瘦果扁、卵形,长3-7mm,疏生紧贴的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状,长达2-5cm。花期6-9月,果期8-11月。

棉团铁线莲,直立草本,高30-100cm。茎圆柱形,有纵沟,疏生柔毛,后脱落无毛。叶对生;叶柄长0.5-3.5cm;叶片近革质,绿色,干后常变黑色,一至二回羽状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椭圆形或线形,长1.5-10cm,宽0.1-2cm,先端锐尖或凸尖,有时钝,全缘,两面或沿叶脉疏被长柔毛或近无毛,网脉突起。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通常具3花。有时为单花,花梗有柔毛;苞片线形。花两性,直径2.5-5cm;萼片4-8,通常6,长椭圆形或狭倒卵形,长 1-2.5cm,宽0.3-1cm,白色,开展,外面密生白色细毛,花蕾时像棉花球,内面无毛;花瓣无;雄蕊多数,花丝细长,长约9mm,无毛,花药线形;心皮多数,被白色柔毛。瘦果倒卵形,扁平,长约4mm,密生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状,长1.5-3cm。花期6-8月,果期7-10月。 辣蓼铁线莲,攀援藤本。茎和分枝除节上有白色柔毛外,其余无毛或近无毛。一回羽状复叶,小叶片全缘,近革质,卵形、长卵形或披针状卵形,先端渐尖或锐尖,很少钝,不微凹,上面无毛,网脉明显,下面近无毛。花序较长而挺直,长可达25cm,花序梗、花梗近无毛或稍有短柔毛;萼片外面除边缘有绒毛外,其余无毛或稍有短柔毛。瘦果较小,长4-6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毛柱铁线莲,木质藤本。老枝圆柱形,有纵条纹,小枝有棱。叶对生;叶柄长4-8cm;三出复叶,小叶片近革质,卵形或

玉米须竟然也有副作用

玉米须竟然也有副作用 如果你生活在农村,那你肯定知道玉米须是什么吧。玉米须这个东西在秋 收的时候很常见,在吃玉米的时候,大部分都会把玉米须弄掉,孰不知玉米须 其实是有很大的药用价值的。 你可不要小看了这个“玉米须”,它对肾脏是有着很大的好处的。下面, 就由我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玉米须为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的花柱和花头,一般集结成疏松团簇、 花柱线状或须状,淡绿色、黄绿色至棕红色,有光泽,略透明,含脂肪油 2.5%、挥发油0.12%,树胶样物质3.8%、树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 生物碱0.05%,还含隐黄素、维生素C、泛酸、肌醇、维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苹果酸、枸椽酸、酒石酸、草酸等。不仅如此,其还含大量硝酸钾、a-生 育醌。玉蜀黍一年生草本,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种植,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晒 干或烘干。 中医认为,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具有广泛的预防和保健的作用。许多人吃玉米时习惯把玉米须扔掉,其实这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专家推荐,把留着须的玉米放进锅里煮,把糖水倒出,就成了具有保健功效的“龙须茶”。龙须茶对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人群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帮助降低 血脂、血压、血糖。尤其在夏季,龙须茶有凉血的功效,可以去除体内的湿热 之气,利水消肿。 现在医学方面普遍的看法是,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 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 结石和高血压等。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玉米须的详细功效及小偏方 [俗名]棒子毛、玉蜀黍蕊。 [功效]利尿,清热,利胆,降血糖。 [宜食]适宜高血压病人食用;适宜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水肿之人食用; 适宜急性和慢性尿道炎,膀胱炎,尿路结石者食用适宜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黄疽肝炎之人食用;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也适宜脚气病患者食用。

老鹳草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不

老鹳草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治疗药性归经 别名 五叶草、老官草、五瓣花、老贯草、天罡草、五叶联、破铜钱、老鸹筋、贯筋、五齿粑、老鸹嘴、鹌子嘴。 汉语拼音 lao guan cao 英文名 Carolina Cranesbill Herb Common Heronsbill HerbGranesbill Herb, Herb of Common Heronsbill, Herb of Wilford Cranesbill 药材基原 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老鹳草、西伯利亚老鹳草、尼泊尔老鹳草、块根老鹳草带果实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1.牻牛儿苗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cm。根圆柱形。茎平铺地面或斜升多分枝具柔毛。叶对生;叶柄长4-6cm;托叶披针形长5-10mm边缘膜质;叶片长卵形或长圆状三角形长4-6cm宽3-4cm二回羽状深裂羽片5-9对基部下延小羽片条形全缘或有l-3粗齿两面具柔毛。伞形花序腋生;花序梗长5-15cm通常有2-5花花梗长1-3cm;萼片长圆形先端具芒尖芒长2-3cm;花瓣5倒卵形淡紫色或蓝紫色与萼 片近等长先端钝圆基部被白毛;雄蕊102轮外轮5枚无药内轮5枚具药蜜腺5;子房密被白色长柔毛。蒴果长3-4cm先端具长喙成熟时5个果瓣与中轴分离喙部呈螺旋状扭曲其内侧有棕色的毛。花期4-8月果期6-9月。 2.老鹳草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茎短而直立具略增厚的长根。茎直立或下部稍蔓生有倒生柔毛。叶对生;基生叶和下部叶有长柄向上渐短;托叶狭披针形先端渐尖有毛;叶片肾状三角形基部心形长3-5cm宽4-6cm3深裂中央裂片稍大卵状菱形先端尖上部有缺刻或粗牙齿齿顶有短凹尖下部叶有时近5深裂上下两面多少有伏毛。花单生叶腋或2-3花成聚伞花序;花梗在花时伸长果时弯曲下倾;萼片5卵形或披针形先端有芒长5-6mm被柔毛;花瓣5淡红色或粉红色与萼片近等长具5条紫红色纵脉;雄蕊10基部连合花丝基部突然扩大扩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

玉米须的使用方法: 夏季吃玉米,大家都爱光煮玉米,把玉米须扔掉。专家指出,这其实是浪费。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性平,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把留着须的玉米放进锅煮,熟后把汤水倒出,就是“龙须茶”。“龙须茶”口感不错,喝下去甜丝丝的,又经济实惠,可以做全家的保健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夏季暑气重,龙须茶有凉血、泻热的功效,可去体的湿热之气。它还能利水、消肿。在妇科方面,它可用于预防习惯性流产、妊娠肿胀、乳汁不通等症。中医认为玉米须,甘平,能利水消肿,泄热,平肝利胆,还能抗过敏,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玉米须对人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肾外性的,所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它虽然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但作用不是太强。玉米须对末梢血管有扩作用,所以有较弱的降压作用。玉米须能促进胆汁排泄,所以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没有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或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和退黄的茵配合,还可以治疗肝炎导致的黄疸。 因为玉米须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提高血小板数目,能够抗溶血,所以可以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还可以用于急性溶血性贫血。因为它有抗过敏作用,所以也可以用于治疗荨麻疹和哮喘等。玉米须的解毒功能可以用来治疗乳腺炎等。另外,玉米须还有开胃作用. 炎热的夏天,能喝杯玉米须茶有相当不错的保健作用。 玉米须的民间应用: 秋天,农民在收获玉米时,大多把玉米须扔掉,其实挺可惜的,殊不知它是治病良药。祖国医学认为,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高血压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米须含大量硝酸钾、维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种挥发性生物碱。有利尿、降压、降血糖、止血、利胆等作用。 1.肝硬化:玉米须,东瓜子,赤小豆,煎汤。 2.高血压、头昏脑涨:玉米须50g,菊花10g,煎汤。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

马钱子毒性及制剂技术减毒增效方法研究探讨

马钱子毒性及制剂技术减毒增效方法研究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23T10:13:18.6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6期作者:王祯毓(曾用名:王红玲)韩俊云 [导读] 马钱子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中药,在风湿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痛以及麻木瘫痪等疾病中应用相对较为广泛,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药学部 010010 摘要:马钱子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中药,在风湿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痛以及麻木瘫痪等疾病中应用相对较为广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因为马钱子比较容易产生中毒反应,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有许多限制,因此对其进行减毒增效实验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针对马钱子的毒性、药理作用和通过制剂技术减毒增效的方法进行综述,为往后研究提供针对性的相关依据。 关键词:马钱子;制剂技术减毒增效;药理作用;毒性 马钱子主要分布于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别名又称士的宁树、番木鳖、苦实把豆儿等。马钱子在中医理论中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卷十八》,后来被《中国药典》收载。性味苦,温;有大毒。归肝、脾经。功能主治于兴奋健胃,消肿毒以及凉血。主治食欲不振,四肢麻木,咽喉肿痛,瘫痪,痈疮肿毒,痞块等等。因大毒,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安全范围相对来说较小,因此许多医生在临床治疗中避之不用,大大影响了其临床应用率[1]。 1 马钱子的化学成分 研究证明马钱子生物碱种类含量丰富,其主要成分为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其中士的宁为马钱子的主要成分,占其总生物碱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除此之外,还含有一部分马钱子碱氮氧化物、16-羟基-α-可鲁勃宁、伪马钱子碱、异马钱子碱、异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等等。非生物碱类主要成分为β-卡波林类、甾体以及萜类等等,除此之外还含有部分蛋白质以及脂肪油等。 2 马钱子药理作用 2.1 镇痛作用马钱子碱可以通过对患者脑部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脑啡肽的含量进行提高来达到相应的镇痛效果,通过中枢以及外周这2个途径进行实现。马钱子碱单用的话,和吗啡一样,容易产生一定的镇痛耐受性。有研究资料指出,将此二者联合使用可以大大推迟其镇痛耐受性时间[3]。 2.2 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作用士的宁是马钱子的一种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对中枢神经系统能够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脊髓反射作为其刺激过程的开始。治疗合理剂量下的士的宁可以缩短神经冲动的反射时间,提高其反射强度,刺激呼吸中枢的兴奋感,同时能够增强大脑皮层感觉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小剂量的士的宁还可以提高皮质兴奋过程以及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功能。 2.3 抗炎作用马钱子在临床治疗中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脊柱炎等治疗中,其在免疫性之类的疾病中应用相对较为广泛。有研究证明马钱子碱能够有效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对淋巴细胞功能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并且对正常机体免疫力无明显影响[2]。 2.4 抗肿瘤作用马钱子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应用于肺癌、大肠癌以及肝癌等治疗中,其抗瘤作用主要是通过对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进行抑制来实现的。马钱子成分中的士的宁以及马钱子碱能够对肿瘤细胞株形态损伤以及生长产生较好的抑制效果,并且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造血功能无明显损害[3]。 3 毒性机制 3.1 泌尿系统毒性机制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受马钱子影响可以产生一定兴奋作用,提高其平滑肌张力,使得其小动脉发生收缩,血压提高,肾小管上皮由于血氧缺失坏死,导致发生肾毒性,引发尿失禁以及血尿等临床不良反应。 3.2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机制士的宁剂量达到中毒剂量后即可对脊髓中枢交互抑制过程产生破坏,使得齿状回神经元发生过度的刺激兴奋,进而引发癫痫。早期中毒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恶心以及轻度抽搐、焦虑等,重度则表现为呼吸困难、全身抽搐以及牙关紧闭等等。 4 制剂技术减毒增效的方法 为了提高马钱子在临床治疗应用中的治疗安全性,在对其减毒增效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炮制过程中的规范化、配伍过程中的合理化以及制剂技术中的不断改进等这三方面。炮制方法主要有油炸、烘烤、麻黄炙、绿豆煮等等,配伍方法主要有通过对甘草、赤芍、桂枝、地龙、洋金花等进行配伍。制剂技术主要包括凝胶、超细粉体技术、脂质体等等。 4.1 纳米制剂主要有固体脂质纳米粒、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粒、脂质体、微囊等,其中固体脂质纳米粒主要通过通过乳化蒸发-低温固化的方法进行制备,该法制备的制剂粒径分布相对较窄,稳定性较为良好,体外释药具有较好的缓释疗效,能够大大增强马钱子碱和肿瘤细胞对抗的活性,有研究证明该制剂对马钱子的毒副作用进行降低,对肝脏器官还具有一定的靶向性[2]。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粒主要是通过设计合成一些针对性的壳聚糖衍生物同时构建马钱子碱多功能纳米药物递释系统,从而对肝组织细胞的实际表面特性以及肿瘤细胞环境中的pH变化产生一定的响应,对肿瘤细胞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降低马钱子的毒副作用,从而为线粒体靶点药物创建了一安全的载体平台。脂质体则主要是通过将药物进行包封形成微型小囊。因为脂质体在生物体里面可以被降解,没有毒性,能够当作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能够提高包封药物的实际透过能力,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由于马钱子碱的抗瘤功效,将马钱子碱制备为脂质体能够使其产生靶向性,能够大大减少给药剂量,同时能够提高药效部位的实际药物浓度,降低毒副作用。微囊则是通过壳聚糖以及明胶来作为其囊材,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以及包封率。有研究指出,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在胃液中有相对良好的体外缓释作用,能够大大降低马钱子碱的实际释放速率,安全性较高[1]。 4.2 外用制剂主要有贴膏剂和凝胶剂。贴膏剂主要是通过羟丙基-β-环糊精来对马钱子碱包合制备,该膏剂的体外透皮速率相对比较平稳,累积透率量也相对较高,并且羟丙基-β-环糊精对药物具有一定的控释作用,有利于平稳体内血药浓度。而凝胶剂有研究资料指出[3],可以通过用pH梯度的方法来进行制备马钱子碱囊泡凝胶,同时选取体外透皮促渗剂,一般加入3%氮酮的凝胶在体外透皮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5 结语 马钱子作为一种传统中医,具有较为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其毒性也不容小觑,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制剂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型载体不断被开发出来,恰当的载体对药物的代谢以及释放速度能够带来良好的改善作用,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而实现增效减毒的目标,同时也可以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随着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马钱子的临床应用一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药用价值 化学成份 茯苓-药用部分[2] 茯苓含多种成份: 类:(pachymic acid),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3β-羟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 c 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 acid methyl 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 acid methyl ester],多孔菌酸C甲酯(polypenic acid C methyl 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 acid),齿孔酸

(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dehy-droeburicoic acid),茯苓新酸(poricoic acid)A、B、C、D、DM、AM,β香树醇(β-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 [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及7,9(11)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 H11)。其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 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无机元素。 医学作用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为一种具有β(1→6)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称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常称为茯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 玉米大家应该都啃过,香甜可口,但是玉米上的玉米须大家一定都没注意,大多数人都是把玉米须拔出来扔掉,其实玉米须是一种中药材,那么玉米须的性状是什么呢,玉米须的功效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玉米须。 【中药名】 玉米须,yumixu。 【别名】 包米须、玉麦须、玉蜀黍蕊。 【英文名】 Stigma Maydis。 【来源】 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花柱和柱头。 【植物形态】 一年生高大草本,高1.5~4米。秆粗壮,直立,常不分枝,节间较长,有髓,基部各节处常有气生根,入土后,成支柱根。叶互生,叶片宽大,扁平,剑形或长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波状皱褶,具强壮的中脉,叶鞘包秆,叶舌紧贴茎。雄花聚成开展的圆锥花序,顶生,长达40厘米,雄花序的分枝呈三棱状,每节有雄小穗2,每1雄小穗含2小花,两颖几等长,膜质,顶端尖,具纤毛,外稃均为膜质,透明;雌花序圆柱形,生于叶腋,外面包有多数鞘状苞片,雌小穗密集成纵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颖阔,顶端圆形或微凹,外稃膜质,透明,子房具极长而细弱的花柱,顶端分叉,露出苞外。颖果略呈球形,成熟后超出颖片和稃片之外。花期6~8月,果期7~9月。 【产地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性耐寒,喜向阳土质肥沃处。 【采收加工】 于玉米成熟时采收,摘取花柱,晒干。 【药材性状】

雌蕊穗腋生,为多数鞘状苞片所包。雌小穗孪生,成8~18行排列于粗壮的海绵状穗轴上。雌蕊具长丝状的花柱,长15~25厘米,直径0.2~0.3厘米,鲜时黄绿色、淡绿色至黄褐色,干后黄白色或浅棕色。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肾经、胃经、肝经、胆经。 【功效与作用】 利尿、消肿、降压。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临床应用】 用量15~30克,大剂量6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烧烟吸入。用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 【药理】 药理实验证实,有利尿、降压、利胆、降血糖、止血等作用。 【化学成分】 含大量硝酸钾、维生素K3、维生素E醌和苦味苷类、皂苷、挥发油、树脂、维生素C及泛酸、肌醇等成分。另含谷甾醇、豆甾醇、生物碱类物质、脂肪油、多聚戊糖、黄酮、色素、鞣质及尿囊素等。 【使用禁忌】 无。 【相关药方】 ①治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 玉米须30~60g,冬瓜子15g,赤豆30g。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食物中药与便方》) ②治尿道感染 玉米须15g,金钱草45g,萆薜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③治肾脏炎、初期肾结石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玉米须的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玉米须水煎剂5g/kg、10g/kg灌胃,熊明显增加清醒家兔给药后第1、2 小时的尿量,且高剂量组作用强,作用比呋塞米弱但持久。水提取物1,5mg/kg 静脉注射,4min后家兔出现第1次利尿作用,13~15min后出现较强的第2次利尿作用。用氢氧化纳中和,再用膀胱膜透析,其利尿作用不变,说明其利尿成分不是所含无机盐。本品口服或皮下注射均有利尿作用。给药后,首先血中氯化物浓度增加,然后尿量和尿中氯化物含量增加,其利尿作用机制主要是肾外性的,与咖啡因合用有协同作用。玉米须8一l0g制成煎剂口服。对正常人有轻度利尿作用,但弱于猪苓和咖啡因。亦有报道临床亡经双旨对照研究显示,本品对人12h、24h尿量和尿钠排泄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2.降压作用 玉米须水浸液、乙醇水浸液、乙醇浸液和煎剂,静注于麻醉犬、猫和兔都有降压作用。以其煎剂给麻醉犬静注(0.05~0.2g/kg)或灌目(2g/kg),使血压分别降低30%-73%和53%,历时2~5h和5~10h恢复。玉米须沸水透析液(1.37~22mg/kg)给正常麻醉犬静注时,产生剂量依赖性降压作用,15min起效,维持80min,同时伴明显心率降低。但也有报道上述同样剂量喂饲清醒犬3星期,未见降压作用;高血压大鼠腹腔注射玉米须有降压作用,而对正常大鼠则无作用。其降压机制主要是中枢性的,亦有认为主要是扩张末梢小血管的结果。玉米须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小剂量玉米须对心脏无影响,较大剂量时心跳高慢、减弱。 3.利胆作用 玉米须有显著增加胆汁分泌和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能使胆汁内有机物和渣质减少,粘稠度、比重和胆红素含量降低。人口服玉米须制剂后15—30min出现胆囊反射性收缩,胆汁择出增加。此作用比镁盐慢,但较为持久,且不伴有肠蠕动增加和稀便。4.降血糖作用 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对家兔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水煎剂7,5g/kg、15g/kg、30g/kg灌胃,连续7d,对四氧嘧啶所致的小鼠糖尿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对葡萄糖、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高血糖也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但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但对正常小鼠血压无明显影响。提示玉米须可能有双肌类降糖药物的作用。 5.其他作用 玉米须水放剂15g/kg、30g/kg,灌胃7d,能明显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小鼠的血清胆固醇含量。玉米须含维生素K,对维生素K缺乏所致凝血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