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中的启发搜索算法在运筹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中的启发搜索算法在运筹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中的启发搜索算法在运筹学中的应用

 第23卷 第3期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 l.23 N o.3 2002年7月Journal of Huaqiao U niver sity(N atural Science)Jul.2002 

 文章编号 1000-5013(2002)03-0313-04

启发搜索算法在运筹学中的应用

汤永清 张银明

(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泉州362011)

摘要 运筹学中的运输、指派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启发式的搜索算法的核心问题是构造启发

函数,用启发函数的思想去解决传统的运筹学问题,可以提高求解的效率.文中从启发式的搜索

算法角度出发,介绍了如何构造启发函数,并用其解决运筹学中的运输与指派问题.

关键词 人工智能,启发函数,运筹学

中图分类号 T P18∶O22文献标识码 A

运筹学是一门系统科学.运筹学是运用科学方法,尤其是用数学方法去研究各种系统,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运筹学中有一类问题具有特殊性,如运输问题、调运问题,且有很多解决的方法.其本质,就是通过多次迭代获得一个最优分配解.如对于运输问题,解决方法较多地使用表上作业法的最小元素法.分配问题多采用整数规划的匈牙利法.分配问题可以认为是供需为1的运输问题的特例来处理.

1 启发式搜索算法

启发式的搜索算法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是用来寻找最优解的一种方法.它的本质是部分的放弃了算法“一般化、通用化”的概念,把所要解的问题的具体领域内的知识加入到算法中去,以提高算法的效率.其基本原理是在搜索的过程中对遇到的新状态,先利用估值函数得到1个估计值.然后,根据估计值的大小来,确定下一步的状态将从哪一步开始继续前进,以此来实行最佳优先搜索.每一步的搜索都是根据估计值来判断下一步的搜索方向,因此如何设计估值函数就成为问题求解的核心.用数学公式描述,f(x)=(1- (x))g(x)+ (x)h(x).其中f(x)代表估值函数,g(x)为从初始结点到n个结点的最小代价, (x)为权函数(可以是一个动态值,也可以为常数,一般情况下可以取值为1或0),h(x)表示从n结点到目标结点的最小代价,也称之为启发函数.

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两种方法.(1)令h(x)≡0,即仅以已经花费的代价g(x)来进行估计,这有点接近于广度优先法.它虽说能找到完备解,但花费的工作量不一定是最小的.这是因为它不利用任何启发式信息.(2)与上一种完全相反,不是舍弃h(x)而是舍弃g(x),即令f(x) =h(x).这种方法的实质,在于把解的最优性置于次要地位,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尽快地求得一

 收稿日期 2001-12-09 作者简介 汤永清(1974-),男,助教

个接近于最优解的解.这种方法的使用对于简化程序,提高算法的效率,减少迭代的次数都很有帮助.

2 运筹学问题

分析一下,传统的解决方法采用的是广度优先法.令h(x)≡0,即仅以花费的代价g(x)来进行初分配,而完全放弃了启发式的方法.整个求解过程只注重最优解的产生,即它的完备性,而忽略了其效率性.如果在确定初始解的时候引入启发式函数的概念,只需花费较小的时间、空间复杂度,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启发式搜索算法的关键在于如何构造启发函数.下面介绍关于运输、调运问题启发函数的构造.

3 启发函数的构造

本文所构造的启发函数是用来对运输、调运的初始值的进行分配,以期获得一个接近于最优解的初始解.它结合启发式搜索算法的两种方法的优点,在初始阶段用启发函数进行搜索.当接近最优解时,则放弃启发函数,采用广度优先法进行搜索.从而,获得一个最优解(满意解),以提高求解的效率.下面介绍在构造启发函数之前的定义等问题.

3.1 定义

由第i个供应点调配给第j个需求点的待定变量x ij,称为元素.凡能排列成x ij,x i,j+k, x i+l,j+k,x i+l,j的元素的集合,就称之为一个回路.在含有元素x ij为顶点的回路中,以x ij为调入对象而调整一个单位运输量所引起的运费的增加或减少的数值,称为x ij在该回路中的检验数,其值为 ij=c ij-c i,j+k+c i+l,j+k-c i+l,j(c ij表示元素x ij的单位运费).当 ij<0时,令d x ij= 1,即只统计负值.其中i=1,2,…,m;j=1,2,…,n,d x ij∈[0,(m-1)(n-1)].

3.2 构造h(x)函数

根据上述的定义,调运问题的启发函数可描述为

h(x ij)=i=m

i=1

j=n

j=1

dx ij.

3.3 基本思想

ij<0,就意味着在该回路中x ij元素所需花费的代价最小,可以获得优先分配权.为了衡量x ij在整个分配表进行分配的优先级,则需对该元素所有的回路进行遍历,对其中所出现的负值进行求和.根据h(x)去权衡该元素能够得到分配的权值有多大,h(x)越大,越优先分配,从而取得分配优先权.当供应量或需求量得到满足时,该行或该列余下的元素就失去了分配的权利.

4 举例说明

为了证明问题的优越性,现试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1 如表1所示.表中x ij表示元素,其后面相应的数值则代表该元素所对应的单位运费.下面谈其解法.一般的解法可以用最小元素法根据其运费的大小来分配,运费小的先分配.现采用了启发式函数来进行分配.

314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

表1 供需表

单位

A B C D 供应量甲厂

x 11,3x 12,11x 13,1x 14,107乙厂

x 21,1x 22,9x 23,2x 24,84丙厂

x 31,7x 32,4x 33,10x 34,59需求量3656- 步骤1.根据表1,可以求得各启发函数值.如对于元素x 11而言,以其为起点构成的回路的 值为

x 11-x 12-x 22-x 21, 3-11+9-1=0;

x 11-x 13-x 23-x 21, 3-1+2-1>0;

x 11-x 14-x 24-x 21, 3-10+8-1=0;

x 11-x 12-x 32-x 31, 3-11+4-7<0;

x 11-x 13-x 33-x 31, 3-1+10-7>0;

x 11-x 14-x 34-x 31, 3-10+5-7<0.

计算在x 11为起点的所有的回路中 值小于零的个数,等于3.所以,h (x 11)=3.其它依此类推.各启发函数值为

h (x 11)=3, h (x 12)=1, h (x 13)=6, h (x 14)=1;

h (x 21)=3, h (x 22)=1, h (x 23)=1, h (x 24)=2;

h (x 31)=2, h (x 32)=6, h (x 33)=0, h (x 34)= 4.

步骤2.根据启发函数值的大小,越大的分配优先级越高.如x 13的分配优先级最高,先对

表2 分配表单位A B C D 供应量甲厂--527乙厂3--14丙厂-6-39需求量3656-

其进行分配,取min (5,7).由于x 13所在的列,即此列的

需求量已得到满足,该列的别的元素就失去了分配权.其

它依此类推.可得分配的先后顺序为x 13,x 32,x 34,x 21,

x 24,x 14.

步骤3.分配的结果,如表2所示.表中解,代表其

所能分配到的值.经分析总运费为75,且1次分配即得

最优解.而若采用最小元素法来分配,则需调整2次才可以得到最优解.

例2 如6×10极小化平衡运输问题.其供应量为

75, 85, 180, 135, 85, 85.

其需求量为

100, 100, 80, 75, 60, 15, 20, 90, 70, 35.

其单位运价为

10, 6, 20, 11, 15, 6, 20, 7, 10, 15,

6, 20, 35, 15, 25, 12, 17, 15, 20, 9,

19, 8, 11, 6, 13, 17, 15, 14, 40, 20,

17, 18, 21, 23, 7, 21, 9, 16, 22, 12,80, 75, 35, 15, 17, 8, 13, 10, 25, 11,

30, 40, 35, 10, 18, 13, 30, 17, 13, 11.315

第3期 汤永清等:启发搜索算法在运筹学中的应用

316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

使用启发函数h(x)进行求解,可以得到初始解为

x11=15, x12=60, x21=85, x32=40, x33=80, x34=60, x45=60, x47=20, x48=20, x4,10=35, x56=15, x58=70, x64=15, x69=70.

经验证为非优解后,用回路法进行调整.经过2次调整其分配方案为

x12=60,x18=15,x21=85,x32=40,x33=80,x34=60,x41=15,x45=60, x47=20,x48=5,x4,10=35,x56=15,x58=70,x64=15,x69=70.

经验证为最优解.利用启发函数最优解的获得,只需经过2次调整便可.同一个问题用最小元素法进行初值分配,后采用内点算法进行调整.那么,经过554次的迭代才得到最优解.以上的算法都已用DELPHI编程实现.

5 结束语

利用启发函数,本质就是在对起始解的处理上融入了对一类求解问题的专家知识.其核心是在对问题的理解上如何去构造启发函数,引导问题从最有效的途径去得到最优解.一个好的启发函数,可以较有效地找到最接近于最优解的起始解,甚至是最优解.它能减少迭代次数,提高算法的效率,尤其对于大型的问题的求解更能体现其优越性.虽然本文介绍的是对于运筹学的运输、调运问题的求解过程,但其中所涉及的思想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参 考 文 献

1 张银明.调运、指派和货郎担问题的通用研究——算法设计及程序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6,

(1):26~31

2 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编.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81~82

3 陆汝钤.人工智能[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259~272

4 N ils N著.人工智能[M].潘云鹤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84~88

5 汤代焱.管理运筹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7.62~63

Application of Heuristic Search Algorithrm

to Operational Research

T ang Yongqing Zhang Y ing ming

(C ollege of Info.S ci.&Eng.,Huaqiao Univ.,362011,Quanzhou)

Abstract In operat ional r esearch,issues of tr anspor tation and assignment hav e ex tensiv e applicat ion.T o construct heur istic functio n is the cor e o f heurist ic search alg or ithm.T o solve co nventio nal issues o f oper a-tio na l r esea rch by using the idea o f heuristic functio n w ill pr om ote the efficieney o f so lv ing.F ro m the ang le of heur istic sear ch alg or it hm,the author s g ive the det ails o n how to constr uct heuristic functio n and ho w to use it fo r so lv ing issues of t ranspo r tatio n and assignment in o per ational resear ch.

Keywords ar tif icial intellig ence,heuristic functio n,o per atio nal r esearch

《人工智能基础》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启发式搜索算法

实验名称:启发式搜索算法 1、实验环境 Visual C++ 6.0 2、实验目的和要求 (复述问题)使用启发式算法求解8数码问题 (1)编制程序实现求解8数码问题A*算法,采用估价函数 f(n)=d(n)+p(n) 其中:d(n)是搜索树中结点n的深度;w(n)为节点n的数据库中错放的旗子个数; p(n)为结点n的数据库中每个棋子与其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总和。 (2)分析上述(1)中两种估价函数求解8数码问题的效率差别,给出一个是p(n)的上界h(n)的定义,并测试该估价函数是否使算法失去可采纳性。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启发式搜索A*算法及其可采纳性。 3、解题思路、代码 3.1解题思路 八数码问题的求解算法 (1)盲目搜索 宽度优先搜索算法、深度优先搜索算法 (2)启发式搜索 启发式搜索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定义一个评价函数f,对当前的搜索状态进行评估,找出一个最有希望的节点来扩展。 先定义下面几个函数的含义: f*(n)=g*(n)+h*(n) (1) 式中g*(n)表示从初始节点s到当前节点n的最短路径的耗散值;h*(n)表示从当前节点n到目标节点g的最短路径的耗散值,f*(n)表示从初始节点s经过n到目标节点g的最短路径的耗散值。 评价函数的形式可定义如(2)式所示: f(n)=g(n)+h(n) (2) 其中n是被评价的当前节点。f(n)、g(n)和h(n)分别表示是对f*(n)、g*(n)和h*(n)3个函数值的估计值。 利用评价函数f(n)=g(n)+h(n)来排列OPEN表节点顺序的图搜索算法称为算法A。在A算法中,如果对所有的x,h(x)<=h*(x) (3)成立,则称好h(x)为h*(x)的下界,它表示某种偏于保守的估计。采用h*(x)的下界h(x)为启发函数的A算法,称为A*算法针对八数码问题启发函数设计如下: F(n)=d(n)+p(n) (4)

《人工智能》详细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详细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3023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 5/80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提出、几种智能观、重要研究领域,掌握人工智能求解方法的特点。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会用知识表示方法、推理方法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求解简单问题等。 (二)课程目的 1、基本理论要求: 课程介绍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技术、方法以及有关问题的入门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方法。 2、基本技能要求: 学生在较坚实打好的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数理逻辑、概率论、模糊理论、数值分析)上,能够利用这些数学手段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知识完成推理;在理解Herbrand 域概念和Horn 子句的基础上,应用Robinson 归结原理进行定理证明;应掌握问题求解(GPS )的状态空间法,能应用几种主要的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算法(宽度优先、深度优先、有代价的搜索、A 算法、A*算法、博弈数的极大—极小法、α―β剪枝技术)完成问题求解;并能熟悉几种重要的不确定推理方法,如确定因子法、主观Bayes 方法、D —S 证据理论等,利用数值分析中常用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3、职业素质要求:结合实战,初步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2学时) 1、讲授内容: (1) 人工智能的概念 (2) 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

人工智能算法综述

人工智能算法综述 人工智能算法大概包括五大搜索技术,包括一些早期的搜索技术或用于解决比较简单问题的搜索原理和一些比较新的能够求解比较复杂问题的搜索原理,如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等。 1、盲目搜索 盲目搜索又叫做无信息搜索,一般只适用于求解比较简单的问题。包括图搜索策略,宽度优先搜索和深度优先搜素。 1、图搜索(GRAPH SERCH)策略是一种在图中寻找路径的方法。在有关图的表示方法中,节点对应于状态,而连线对应于操作符。 2、如果搜素是以接近其实节点的程度依次扩展节点的,那么这种搜素就叫做宽度优先搜素(breadth-first search 。 3、深度优先搜索属于图算法的一种,英文缩写为DFS即Depth First Search.其过程简要来说是对每一个可能的分支路径深入到不能再深入为止,而且每个节点只能访问一次。 二、启发式搜索 盲目搜索的不足之处是效率低,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空间。启发信息是进行搜索技术所需要的一些有关具体问题的特性的信息。利用启发信息的搜索方法叫做启发式搜索方法。 启发式搜索就是在状态空间中的搜索对每一个搜索的位置进行评估,得到最好的位置,再从这个位置进行搜索直到目标。这样可以省略大量无谓的搜索路径,提高了效率。在启发式搜索中,对位置的估价是十分重要的。采用了不同的估价可以有不同的效果。 3、博弈树搜索 诸如下棋、打牌、竞技、战争等一类竞争性智能活动称为博弈。博弈有很多种,我们讨论最简单的"二人零和、全信息、非偶然"博弈,其特征如下: (1 对垒的MAX、MIN双方轮流采取行动,博弈的结果只有三种情况:MAX方胜,MIN方败;MIN方胜,MAX方败;和局。 (2 在对垒过程中,任何一方都了解当前的格局及过去的历史。

人工智能实验 旅行商问题 启发式搜索

人工智能实验2 旅行商问题 实验课名称: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 实验项目名称:旅行商问题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信息) 班级:24020804 学号:2402080423 学生姓名:邢洪伟 教师姓名:慕晨 2010年12月20日

一、实验名称:旅行商问题 二、实验目的:用OPEN 表和CLOSED 表解决搜索问题 三、实验要求: 1、必须使用OPEN 表和CLOSED 表 2、明确给出问题描述、系统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启发式函数 3、除了初始状态以外,至少搜索四层 4、给出解路径(解图) 四、实验原理:启发式搜索。其基本思想是优先扩展路径耗散最小的节点,对于任意节点n ,用f(n)来表示n 到初始节点的路径耗散,即代价。 五、 实验内容:旅行商问题 1.问题描述 设西安、太原、北京、济南、郑州、南京、重 庆、武汉、上海、杭州十个城市,旅行者从西安 出发,到达城市上海,路径长度如下图图所示, 走怎样的路线路径最短? 2.启发式函数:f(n)=h(n) 其中h(n)表示相邻两城市间的路径长度 3.实验实现: 西安8 太原9 重庆7 郑州 5 武汉5.5 北京 8 武汉5.5 济南4.5 南京2 杭州 1.5 上海 西安 郑州 上海 北京 太原 武汉南京 杭州 重庆济南

OPEN 表 CLOSED 表 六、 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用OPEN 表和CLOSED 表解决搜索问题的实验,让我对启发式搜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启发式搜索,也称为有信息搜索,借助问题的特定知识来帮助选择搜索方向;在搜索过程中对待扩展的每一个节点进行评估,得到最好的位置,再从这个位置进行搜索直到目标。本次实验中采用的启发式函数为f(n)=h(n),巧妙地利用了旅行费最少这一点,使得搜索变得简单。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应用 学院 专业 研究方向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姓名 任课教师职称 2013年 6 月 24日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应用 摘要:人工智能(AI)以及人工智能科学从诞生起,其研究和应用领域就与教育紧密相关。人工智能就是研究让计算机接受教育、提高智能的科学技术。AI的研究成果又反过来应用到应用到教育过程中,促进教育的工作效率、产生新的教学模式。用人工智能技术技术支持教学(过程)的设计、互动分析与评价,进而支持教师及其教学,这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本文阐述了教学设计自动化技术、、教学自动测评技术、专家系统、Agent等概念、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期为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学设计自动化;教学自动测评,专家系统,Agent技术 一、教学设计自动化技术 “教学设计自动化”(Automated Instructional Design或Automating 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AID)是指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为教学设计人员和其他教学产品开发人员在教学设计和教学产品开发过程中提供辅助、指导、咨询、帮助或决策的过程[1]。“教学设计自动化”更为贴切的提法应该是“计算机辅助的教学设计”(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CAID)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教学设计仍然是少数教学设计专家的“专利”,在广大教师中普及应用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其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教学设计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包括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比较复杂、“通用”模式在各种教学情况下的不适应等;其次“设计”的工作量过于繁杂(如内容分析阶段的ABCD方法就是一项复杂的“机械”劳动)。因此,若能让计算机帮助教师完成一些“机械劳动”,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关注于学与教的过程和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1984年梅瑞尔首次提出“教学设计自动化”开始,教学设计自动化吸

AI人工智能的几种常用算法概念

一、粒子群算法 粒子群算法,也称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缩写为PSO,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进化算法((Evolu2tionary Algorithm - EA)。PSO 算法属于进化算法的一种,和遗传算法相似,它也是从随机解出发,通过迭代寻找最优解,它也是通过适应度来评价解的品质,但它比遗传算法规则更为简单,它没有遗传算法的交叉(Crossover) 和变异(Mutation) 操作,它通过追随当前搜索到的最优值来寻找全局最优。这种算法以其实现容易、精度高、收敛快等优点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示了其优越性。 优化问题是工业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许多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结为优化问题.为了解决各种各样的优化问题,人们提出了许多优化算法,比较著名的有爬山法、遗传算法等.优化问题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要求寻找全局最小点,二是要求有较高的收敛速度.爬山法精度较高,但是易于陷入局部极小.遗传算法属于进化算法(EvolutionaryAlgorithms)的一种,它通过模仿自然界的选择与遗传的机理来寻找最优解.遗传算法有三个基本算子:选择、交叉和变异.但是遗传算法的编程实现比较复杂,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编码,找到最优解之后还需要对问题进行解码,另外三个算子的实现也有许多参数,如交叉率和变异率,并且这些参数的选择严重影响解的品质,而目前这些参数的选择大部分是依靠经验.1995年Eberhart博士和kennedy博士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粒子群优化(ParticalSwarmOptimization-PSO)算法.这种算法以其实现容易、精度高、收敛快等优点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示了其优越性. 粒子群优化(ParticalSwarmOptimization-PSO)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进化算法(Evolu2tionaryAlgorithm-EA).PSO算法属于进化算法的一种,和遗传算法相似,它也是从随机解出发,通过迭代寻找最优解,它也是通过适应度来评价

人工智能化(A星算法)

A*算法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启发式搜索的定义、估价函数和算法过程 2. 学会利用A*算法求解N数码难题 3. 理解求解流程和搜索顺序 实验原理 A*算法是一种有序搜索算法,其特点在于对估价函数的定义上。对于一般的有序搜索,总是选择f值最小的节点作为扩展节点。因此,f是根据需要找到一条最小代价路径的观点来估算节点的,所以,可考虑每个节点n的估价函数值为两个分量:从起始节点到节点n的代价以及从节点n到达目标节点的代价。 实验条件 1.Window NT/xp/7及以上的操作系统 2.内存在512M以上 3.CPU在奔腾II以上 实验内容 1.分别以8数码和15数码为例实际求解A*算法 2.画出A*算法求解框图 3.分析估价函数对搜索算法的影响 4.分析A*算法的特点 实验分析 1. A*算法基本步骤 1)生成一个只包含开始节点n0的搜索图G,把n0放在一个叫OPEN的列表上。

2)生成一个列表CLOSED,它的初始值为空。 3)如果OPEN表为空,则失败退出。 4)选择OPEN上的第一个节点,把它从OPEN中移入CLPSED,称该节点为n。 5)如果n是目标节点,顺着G中,从n到n0的指针找到一条路径,获得解决方案,成功退出(该指针定义了一个搜索树,在第7步建立)。 6)扩展节点n,生成其后继结点集M,在G中,n的祖先不能在M中。在G中安置M的成员,使他们成为n的后继。 7)从M的每一个不在G中的成员建立一个指向n的指针(例如,既不在OPEN 中,也不在CLOSED中)。把M1的这些成员加到OPEN中。对M的每一个已在OPEN中或CLOSED中的成员m,如果到目前为止找到的到达m的最好路径通过n,就把它的指针指向n。对已在CLOSED中的M的每一个成员,重定向它在G中的每一个后继,以使它们顺着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好路径指向它们的祖先。 8)按递增f*值,重排OPEN(相同最小f*值可根据搜索树中的最深节点来解决)。 9)返回第3步。 在第7步中,如果搜索过程发现一条路径到达一个节点的代价比现存的路径代价低,就要重定向指向该节点的指针。已经在CLOSED中的节点子孙的重定向保存了后面的搜索结果,但是可能需要指数级的计算代价。 实验步骤 算法流程图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H0404X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 适用专业:运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有关专业 课程性质: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学位课﹚ 主讲教师: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系统与智能软件研究所蔡自兴教授 总学时:40学时﹙课堂讲授36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课程学分:2学分 预修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进展概况、差不多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初步了解,对要紧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把握,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爱好,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涉及自主智能系统的设计和分析,与软件系统、物理机器、传感器和驱动器有关,常以机器人或自主飞行器作为例子加以介绍。一个智能系统必须感知它的环境,与其它Agent和人类交互作用,并作用于环境,以完成指定的任务。 人工智能的研究论题包括运算机视觉、规划与行动、多Agent系统、语音识别、自动语言明白得、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等。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是通用和专用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机制、问题求解和搜索算法,以及运算智能技术等。 此外,人工智能还提供一套工具以解决那些用其它方法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工具包括启发式搜索和规划算法,知识表示和推理形式,机器学习技术,语音和语言明白得方法,运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等。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明白什么时候需要某种合适的人工智能方法用于给定的问题,并能够选择适当的实现方法。 二.课程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的要紧讲授内容如下: 1.叙述人工智能和智能系统的概况,列举出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领域。 2.研究传统人工智能的知识表示方法和搜索推理技术,包括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谓词逻辑法、语义网络法、盲目搜索、启发式搜索、规则演绎算法和产生式系统等。 3.讨论高级知识推理,涉及非单调推理、时序推理、和各种不确定推理方法。 4.探讨人工智能的新研究领域,初步阐述运算智能的差不多知识,包含神经运算、模糊运算、进化运算和人工生命诸内容。 5.比较详细地讨论了人工智能的要紧应用,包括专家系统、机器学习、自动规划、Agent、自然语言明白得、机器视觉和智能操纵等。关于应用内容,依照学时,有选择地进行讲授。 6.评述近年来人工智能的争辩,讨论人工智能对人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阻碍,展望人工智能的进展。 以上内容反映了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专门好的针对性。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现

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 用与实现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现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着深刻影响。为了使教学改革能与之相适应,需要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而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CAI)可以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与其它领先技术的结合,必然促进CAI的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它既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语言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数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人工智能又称为智能模拟,是用计算机系统模仿人类的感知、思维、推理等思维活动。它研究和应用的领域包括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专家系统、自动程序设计、定理证明、联想与思维的机理、数据智能检索等。例如,用计算机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进行学习、推理、联想和决策;模拟医生给病人诊病的医疗诊断专家系统;机械手与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等。本文针对CAI的发展前景,重点论述人工智能技术对CAI,尤其是对智能化CAI产生的重大影响,并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实现的思路与设想。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及其现状 1.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即利用计算机代替教师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编成各种“课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使教学内容多样化、形象化,便于因材施教。如各种教学软件、试题库、专家系统等。CAI无论是在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还是在继续教育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国外,CAI课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学校和家庭中,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国,尽管CAI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自上世纪80年代起,已有一批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把CAI的发展列为重点研究课题。 2.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 CAI的实现需要应用AI技术及编制复杂的程序,如自然语言理解、知识表示、推理方法等,一些AI技术的特殊应用成果,如代数说明、符号合成、医疗诊断及理论证明等均被应用于CAI 系统,以提高其智能性和实用性。 早期绝大多数CAI课件大都使用决策理论和随机学习的模式,它极大地简化了学习过程的表达形式。例如早期的地质教学系统(SCHOCAR)等。后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CAI系统中添加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及训练策略,同时AI技术被应用于建立学习顾问模块(存放所要教课程的问题和技能)。这种方法能控制训练策略并给出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目前为了获取对课程知识表示和控制的灵活性和模块性,有些CAI系统还用AI技术来表示训练计划和策略。例如多数程序设计语言的CAI均属此例。 到目前为止,所使用的绝大多数传统的CAI都是将全部教学信息以编程方式预置于课件中,这样的CAI课件一旦制作完成,任何较大的教学改动都会给维护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现有的CAI系统面临许多挑战,它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开放性 不具有开放性是目前CAI课件最大的缺点。使用者无法对课件进行任何修改,只能利用已有资源按设定的路线进行教学。其弊端在于:① 固定内容的局限性使课件的适用面狭窄;② 设定的运行路线使授课缺乏自主性;③ 授课的针对性不强;④ 无法利用新出现的资源在较高起点上进行二次开发。 (2)缺乏人机交互能力 现有CAI大多以光盘作为信息的载体,将教材中的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学信息是按预置的教学流程机械式地提供给学习者,学习者使用CAI课件学习是完全被动的。在课堂教学中,一般只能通过教师按预定的课件流程进行操作,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不能很好地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因此人机交互没有很好地实现。

人工智能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包括遗传算法、蚁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等,在图像边缘检测、图像分割、图像识别、图像匹配、图像分类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常用人工智能算法的的原理和特点,然后将其在图像处理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最后对应用前景做出展望。【关键词】人工智能算法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算法是人类受自然界各种事物规律(如人脑神经元、蚂蚁觅食等)的启发,模仿其工作原理求解某些问题的算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算法在图像处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当前流行的人工智能算法包括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蚁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1 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推理和自适应等优点。神经网络可用于图像压缩,将图像输入层和输出层设置较多节点,中间传输层设置较少节点,学习后的网络可以较少的节点表示图像,用于存储和传输环节,节约了存储空间,提高的传输效率,最后在输出层将图像还原。学者Blanz和Gish 提出一个三层的前馈神经网络图像分割模型,Babaguchi提出多层BP网络获取图像的分割阈值,Ghosh使用神经网络

对大噪声的图像进行分割。J.Cao使用PCA神经网络提取图像特征来对图像进行分类,B.Lerner用神经网络对人类染色体图像进行分类。神经网络还可与小波变换相结合(MCNN)对手写体数字进行多分辨率识别。 2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是模拟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学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随机搜索最优解的方法,体现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进化原则,其主要特点是直接对结构对象进行操作,不存在求导和函数连续性的限定,具有并行性和较强的全局寻优能力。遗传算法把问题的解表示成染色体,求解步骤如下: (1)编码:定义问题的解空间到染色体编码空间的映射,一个候选解(个体)用一串符号表示。(2)初始化种群: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初始化种群,该种群是解空间的一个子空间。(3)设计适应度函数:将种群中的每个染色体解码成适于适应度函数的形式,计算其数值。(4)选择:根据适应度大小选择优秀个体繁殖下一代,适应度越高,选择概率越大。(5)交叉:随机选择两个用于繁殖下一代的个体的相同位置,在选中的位置实行交换。(6)变异:对某个串中的基因按突变概率进行翻转。(7)从步骤4开始重复进行,直到满足某一性能指标或规定的遗传代数。GA在图像分割领域应用最为成熟,只要有两种应用,一是在多种分割结果中搜索最佳分割结果,二是搜索图像分割算法的最优参数,如用来确定图

人工智能[第五章状态空间搜索策略]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状态空间搜索策略 搜索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推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搜索是求解问 题的一种方法,是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策略或规则,从知识库中寻找可利用的知识,从而构造出一条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推理路线的过程。搜索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要找到从初始事实到问题最终答案的一条推理路线;另一层含义是找到的这条路线是时间和空间复杂度最小的求解路线。搜索可分为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两种。 1.1 盲目搜索策略 1.状态空间图的搜索策略 为了利用搜索的方法求解问题,首先必须将被求解的问题用某种形式表示出来。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知识表示对应着不同的求解方法。状态空间表示法是一 种用“状态”和“算符”表示问题的方法。状态空间可由一个三元组表示(S ,F, S g )。 利用搜索方法求解问题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将问题的初始状态(即状态空间图中的初始节点)当作当前状态,选择一适当的算符作用于当前状态,生成一组后继状态(或称后继节点),然后检查这组后继状态中有没有目标状态。如果有,则说明搜索成功,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算符即是问题的解;若没有,则按照某种控制策略从已生成的状态中再选一个状态作为当前状态,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目标状态出现或不再有可供操作的状态及算符时为止。 算法5.1 状态空间图的一般搜索算法 ①建立一个只含有初始节点S 0的搜索图G,把S 放入OPEN表中。 ②建立CLOSED表,且置为空表。 ③判断OPEN表是否为空表,若为空,则问题无解,退出。 ④选择OPEN表中的第一个节点,把它从OPEN表移出,并放入CLOSED表中,

将此节点记为节点n。 ⑤考察节点n是否为目标节点,若是,则问题有解,并成功退出。问题的解 的这条路径得到。 即可从图G中沿着指针从n到S ⑥扩展节点n生成一组不是n的祖先的后继节点,并将它们记作集合M,将M中的这些节点作为n的后继节点加入图G中。 ⑦对那些未曾在G中出现过的(即未曾在OPEN表上或CLOSED表上出现过的)M中的节点,设置一个指向父节点(即节点n)的指针,并把这些节点加入OPEN 表中;对于已在G中出现过的M中的那些节点,确定是否需要修改指向父节点(n 节点)的指针;对于那些先前已在G中出现并且已在COLSED表中的M中的节点,确定是否需要修改通向它们后继节点的指针。 ⑧按某一任意方式或按某种策略重排OPEN表中节点的顺序。 ⑨转第③步。 2.宽度优先搜索策略 宽度优先搜索是一种盲目搜索策略。其基本思想是,从初始节点开始,逐层对节点进行依次扩展,并考察它是否为目标节点,在对下层节点进行扩展(或搜索)之前,必须完成对当前层的所有节点的扩展(或搜索)。在搜索过程中,未扩展节点表OPEN中的节点排序准则是:先进入的节点排在前面,后进入的节点排在后面(即将扩展得到的后继节点放于OPEN表的末端)。 宽度优先搜索的盲目性较大,搜索效率低,这是它的缺点。但宽度优先搜索策略是完备的,即只要问题有解,用宽度优先搜索总可以找到它的解。 3.深度优先搜索 深度优先搜索也是一种盲目搜索策略,其基本思想是:首先扩展最新产生的 开始,在其后继节点中选择一个节点,对其进(即最深的)节点,即从初始节点S 行考察,若它不是目标节点,则对该节点进行扩展,并再从它的后继节点中选择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应用 学院 专业 研究方向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姓名 任课教师职称 2013年 6 月 24日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应用 摘要:人工智能(AI)以及人工智能科学从诞生起,其研究和应用领域就与教育紧密相关。人工智能就是研究让计算机接受教育、提高智能的科学技术。AI 的研究成果又反过来应用到应用到教育过程中,促进教育的工作效率、产生新的教学模式。用人工智能技术技术支持教学(过程)的设计、互动分析与评价,进而支持教师及其教学,这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本文阐述了教学设计自动化技术、、教学自动测评技术、专家系统、Agent等概念、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期为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学设计自动化;教学自动测评,专家系统,Agent技术 一、教学设计自动化技术 “教学设计自动化”(Automated Instructional Design或 Automating 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AID)是指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为教学设计人员和其他教学产品开发人员在教学设计和教学产品开发过程中提供辅助、指导、咨询、帮助或决策的过程[1]。“教学设计自动化”更为贴切的提法应

该是“计算机辅助的教学设计”(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CAID)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教学设计仍然是少数教学设计专家的“专利”,在广大教师中普及应用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其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教学设计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包括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比较复杂、“通用”模式在各种教学情况下的不适应等;其次“设计”的工作量过于繁杂(如内容分析阶段的ABCD方法就是一项复杂的“机械”劳动)。因此,若能让计算机帮助教师完成一些“机械劳动”,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关注于学与教的过程和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1984年梅瑞尔首次提出“教学设计自动化”开始,教学设计自动化吸引了很多教育技术专家、心理学家、人工智能专家和计算机专家的参与并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1]。目前教学设计自动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1] [2] [3]: (1)提供集成写作工具。如WebCT、WebCL等各大网络教学支撑平台都集成了写作工具,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简化了过程。(2)提供教学设计专家系统。例如,梅瑞尔等人研究与开发的ID Expert就是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它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人员提供的信息,提出关于课程组织、内容结构、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建议。 (3)提供教学设计咨询服务。专家系统开辟了教学设计的新领域,但是却抑制了教学设计开发人员创造性的发挥,咨询系统更注重发挥教学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4)提供教学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如学习研究协会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Learning)开发的IDE (Instructional Design Environment)系统。(5)提供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如AGD绩效支持系统等。另外,教学设计自动化技术一个最直接的应用是为教师提供教学设计模板。Web Ques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提供了多套方便适用的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人员和教师只需填入相应的内容,就可生成WebQuest教学网站,大大降低了教学设计的难度。

web搜索引擎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

web搜索引擎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班级:计算机应用2班姓名:邢朝阳学号:07120547 目前,Internet上的搜索引擎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1)基于人工建立的搜索引擎,如Yahoo。它是利用大量的人力浏览Internet页面,将其编制成HTML 文件,对其进行分类,并按某种次序加以排列组合,使用户通过索引进行查阅。其优点是比较精确,缺点是编辑人员难以跟上Internet海量信息的更替步伐,建立的搜索索引覆盖面也受到限制。(2)基于搜索引擎即软件Robot自动在Internet 上搜寻数据资源,并自动建立索引,如AltaVista、Lycos、Excitd等。这种方法速度快,自动生成的索引覆盖面广,但精确度差,人们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从庞杂的反馈中过滤出所需的信息。(3)元搜索引擎,如MetaCrawler。它实际上是一种本身不具备搜索引擎,而依靠其他原始引擎的索引或搜索接口来完成其搜索任务的引擎。尽管目前的搜索引擎给人们搜寻信息资源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从信息资源的覆盖面、检索精度、检索结果的可视化、可维护性等诸多方面看来,其效果远不能令人满意。 知识发现近几年来随着数据库和人工智能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数据库技术,帮助人们从庞大的目标数据集合中抽取出可信的、新颖的、有效的并被人们理解的知识模式,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应用需要。本文提出的web搜索引擎框架就是以知识发现为基础的,它具有如下特点: (1)通过综合多个搜索引擎的结果,扩大了信息资源覆盖面; (2)对各个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进行知识发现“再加工”,大大地提高了检索质量; (3)对用户提交的查询,通过分析影响性能的时间因素和经验因素,优化选择效益好的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从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4)不需要维护庞大的数据库,开发者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查询请求的分发和返回结果的处理上。 一、系统结构 基于知识发现的web搜索引擎系统框架主要由用户接口Agent、变换调度管理模块、web文档搜集模块、知识发现模块及各web搜索引擎所组成。 (1)用户接口Agent。在搜索引擎系统中,用户接口在用户与信息资源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由于Internet信息资源的大容量、动态性和复杂性,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显得无能为力。基于Agent的用户接口被认为是解决人机交互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它为用户提供可视化接口,将用户的请求转化为专用语言传递给变换管理模块,并将知识发现所处理的文档展示给用户。在用户看来,用户接口Agent 是一个半自主的应用程序,一方面,它了解用户的需求 和爱好,能够代表用户智能地完成某个任务,并具有学习和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它受用户的控制,用户可以观察它的活动状态,也可以临时性地暂停或恢复其活动,甚至将它永久性地撤消。 (2)变换调度管理模块。接受来自用户接口Agent的用户查询请求,将其变换为各个搜索引擎所能识别的格式,并利用中介索引信息,对用户提交的查询,通过分析影响性能的时间因素(最佳查询时间)和经验因素(即某一个搜索引擎搜索某一类信息最佳),优化选择效益好的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此外,可根

人工智能导论学习体会及遗传算法应用

《人工智能》课程学习体会兼论遗传算法在最优化问题的应用与发展 一、《人工智能》课程学习体会 1.课程学习历程 这学期,在《人工智能》课程学习中,我们以中国大学MOOC网上浙江工业大学王万良教授主讲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为主。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些课程中的难点,课下老师发放了很多的人工智能课外阅读资料,供我们参考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对智能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再谈人工智能的概念。要想实现人工智能,就需要把我们人的思维形式化,于是学习了谓词逻辑知识表示,之后是产生式,然后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一些内容。掌握了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知识去解决问题了。可是怎么去解决,如何去推出结果,又是一个问题,于是我们学习了一些推理方法,如模糊推理等。按照智能的定义,那么现在已经基本实现智能了。即实现了智能=知识+智力,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虽然现在可以去处理一些问题了,但是很明显的,它的效率非常的低,甚至于有些问题找到答案花费的时间特别长,是我们无法接受的。于是我们学习了如A*算法、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蚁群算法等一些加快处理问题的算法。最后,我们学习了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机器学习和智能体系等内容。对于这些学习的知识,基本上还处于一个了解的水平,要想实际应用还需要更深入的学习。 课下,我们也看了一些和人工智能的书籍,诸如《浪潮之巅》,向我们讲述了科技公司像IBM,微软,英特尔等公司的兴衰;《智能革命》向我们讲述了AI 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越来越离不开智能。通过阅读这些课外读物,也使得我们对人工智能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思考。 2.课程学习体会与感悟 学习完主要课程之后,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哎!怎么还没有学呢!课程就结束了”。有这样的感觉主要还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在家不能像在学校一样学的那么精细。很多的知识几乎是走一个概念便草草离场了,同时,人工智能这门课程本身涉及的知识面也比较广,如讲到神经网络的时候提到了生物学中的神经元、突触等这些结构,想一下子掌握这些内容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方面则是,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非常之多,诸如机器学习,专家系统等,每一部分都是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深入学习的方向的。因此,现在的学习,只是对人工智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想要入门还需要学习更多的内容,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 二、遗传算法在最优化问题的应用与发展 1.遗传算法简述

我谈人工智能与教师教学(1)

我谈人工智能与教师教学 人类正在迈入人工智能时代。各种有关人工智能的预言、讨论铺天盖地,催生众多不同的视角和声音,但有一点却是共识:未来很多职业将被人工智能不同程度替代,包括翻译、律师、护士、程序员、记者、作家,以及绝大部分体力劳动…… 在这份长长的“黑名单”里,教师的地位晦暗不明,是否会从人类社会的职业榜中消逝,尚未形成定论。不管怎样,人工智能与教师的相遇已经不可避免。在此前提下,一个重大问题跃然而出,当教师遇上人工智能,究竟会发生什么 首要的问题是:人工智能时代,还需要教师吗 教师如何才能拥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这需要先洞悉人工智能将为“学校”、为“学生的学习”、为“课程与教学”等带来了什么变化,以这些变化为前提和依据,再来聚焦教师是否能够在这些变化面前有所作为,以及如何作为。 对于“学校”而言,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同样具有生存危机,它未必会“脱胎换骨”为大小不一的“学习中心”,但可以肯定的是,学校这座“孤岛”会在信息技术带来的开放中,与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学校空间的利用率、学校时间的弹性化也会大幅度提升。更重要的在于,学校的功能和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越来越走向“精准教育”,通过“精准定位”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精准服务” 这是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最根本的变化,学校不再是为未来职业做准

备,而是真正为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而准备。同样是“准备”,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准备是“精准准备”,与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的“精准特色”有关,这样才可能带来真正的“个性化教育”。 在学习目标上,首先是“人之为人”的普遍目标。它的重点不再是习得为将来从事某个职业所需要的特有知识、技能与方法,而是拥有合理的价值观、强大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等,这些都是真正“成人”并走向“终身学习”的基础性、根基性前提。 其次是特殊目标,它与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有关,是真正的“学以为己”。满足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而不只是适用于所有人的标准化知识体系。 在学习资源上,学生获取知识与方法的来源与途径,不再局限于教师与课堂。学生会使用Sri、Cortana、Alexa等人工智能寻找学习资源,也不再拘泥于制度化、固定化的“课堂时间”。 与此相关的是学习方式的改变。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便携设备使学习不再局限于固定和遇到的地点,它在改变现代社会知识的性质与来源的同时,也改变了知识习得的方式,最终形成移动学习与固定学习并驾齐驱、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比翼齐飞、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交融共生的新格局。 在学习伙伴上,昔日近乎同龄的“学习共同体”成员将会发生质的变化。学生的年龄差异会加大,来自学前教育的“混龄教育”将会逐步蔓延、延伸到不同学段的教育。例如,斯坦福大学提出开放式大学的概念,本质上

人工智能遗传算法实验报告

WORD格式 人工智能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实验名称:遗传算法 实验日期:2016.1.5

【实验名称】遗传算法 【实验目的】 掌握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熟悉遗传算法的运行机制,学会用遗传算法来求解问题。【实验原理】 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是模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学机理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解的方法。 遗传算法是从代表问题可能潜在的解集的一个种群开始的,而一个种群则由经过基因编码的一定数目的个体组成。每个个体实际上是染色体带有特征的实体。在一开始需要实现从表现型到基因型的映射即编码工作。由于仿照基因编码的工作很复杂,我们往往进行简化,如二进制编码,初代种群产生之后,按照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原理,逐代演化产生出越来越好的近似解,在每一代,根据问题域中个体的适应度大小选择个体,并借助于自然遗传学的遗传算子进行组合交叉和变异,产生出代表新的解集的种群。这个过程将导致种群像自然进化一样的后生代种群比前代更加适应于环境,末代种群中的最优个体经过解码,可以作为问题近似最优解。 遗传算法程度流程图为:

【 实】 :已知f(x)=x*sin(x)+1,x[0,2],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数据结构: structpoptype { doublegene[length];//染色体 doublerealnumber;//对应的实数x doublefitness;//适应度 doublerfitness;//相对适应度 doublecfitness;//累计适应度 }; structpoptypepopulation[popsize+1];//最后一位存放max/min structpoptypenewpopulation[popsize+1];// 染色体编码: x [ 因此 ,染色体由2 3位字节的二进制矢X 与二进)2之 间的映射如下: 22 i bb......bb2x '; 222102i i010 xx' 2 23 21 适应度函数: 由于要求f (x )的最值,所以适应 度函数即可为f (x )。但为了确保每个个体都有被选中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将所有适应为大于0的值。因此,设计 求最大值的适应度函数如下: eval max f(x)5xsinx6; 将最小化为求-f(x)的最大值,同理,设计最小值的适应度函数如下: evalfxxx min()5sin4; 种群大小: 本50,再进行种群初始化。 实验参数: 主要有迭代数,交叉概率,变异概率这三个参数。一般交叉概率在0.6-0.9范围内, 变异概率在0.01-0.1范主要代码如下: voidinitialize()//种群初始化 { srand(time(NULL));

基于人工智能的路径查找优化算法【精品毕业设计】(完整版)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人工智能的路径查找优化算法 学生姓名: Weston 学号:090171021XXX 学部(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 专业年级:计算机应用技术 指导教师:XXX 职称或学位: XX 2012 年 5 月 18 日

目录 摘要............................................................... II ABSTRACT ........................................................... III KEY WORDS .......................................................... III 1.前言 (1) 2.概述 (2) 2.1遗传算法优缺点 (2) 2.2遗传算法应用领域 (3) 2.3遗传算法基本流程 (3) 3.传统遗传算法解决旅行商问题 (5) 3.1常用概念 (5) 3.2基本过程 (5) 3.3关键步骤 (5) 3.4总结 (8) 4.改进后的遗传算法 (9) 4.1编码、设计遗传算子 (9) 4.2种群初始化 (9) 4.3评价 (10) 4.4选择复制 (10) 4.5交叉 (11) 4.6变异 (12) 4.7终结 (13) 5.系统设计与实现 (14) 5.1系统设计 (14) 5.2系统实现 (17) 5.3结果分析 (20) 6.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基于人工智能的路径查找优化算法 摘要 旅行商是一个古老且有趣的问题它可以描述为:给定n个城市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城市i到城市j的距离),求解从其中一个城市出发对每个城市访问,且仅访问一d ij 次,最后回到出发的城市,应当选取怎样的路线才能使其访问完所有的城市后回到初始的城市且走过的路程最短。 旅行商问题已被证明是属优化组合领域的NP难题,而且在现实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旅行商问题来加以解决。解决旅行商问题最一般的方法就是枚举出所有可能的路线然后对每一条进行评估最后选取出路程最短的一条即为所求解。 解决旅行商问题的各种优化算法都是通过牺牲解的精确性来换取较少的耗时,其他一些启发式的搜索算法则依赖于特定的问题域,缺乏通用性,相比较而言遗传算法是一种通用性很好的全局搜索算法。 遗传算法GA( genetic algorithm) 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John Holland 提出。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群体进化功能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 遗传算法以其广泛的适应性渗透到研究与工程的各个领域,已有专门的遗传算法国际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如今已开了数次,发表了数千篇论文,对其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做了充分的研究。今天,遗传算法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跨学科的热门话题之一。 关键词:人工智能;遗传算法;TSP;旅行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