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期末复习资料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期末复习资料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期末复习资料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

1营养学未来发展趋势P6

(1)进一步加强营养学的基础研究;(2)植物化学物的研究;(3)分子营养学的研究;(4)营养相关疾病的研究;(5)新营养学的研究;(6)现代营养学与祖国传统医学的融合研究2食品卫生学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P9

(1)新的生物性污染物的出现(举例);(2)新的化学性污染物的出现(举例);(3)食品(2)新技术和新型食品的出现(举例)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1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2 九种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组氨酸是婴儿的必须氨基酸(成人8种,婴儿9种)

3 条件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或节省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如:①人体合成精氨酸、组氨酸的能力不足于满足自身的需要,需要从食物中摄取一部分,人们称之为半必需氨基酸。②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成,如果膳食中能直接提供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则人体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可分别减少30%和50%。所以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这类可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

4 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计算方法:将该种蛋白质的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

5 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越接近,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程度就越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相对越高。(食物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越高,表明其营养价值越高。)

6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缺少或数量不足,会使食物蛋白质合成为机体蛋白质的过程受到限制。由于限制了此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类氨基酸就称为限制氨基酸。按其缺少数量多少顺序排列,有第一限制氨基酸、第二限制氨基酸等。

7 第一限制氨基酸:限制氨基酸中相对含量最低的成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余者以此类推。植物蛋白质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含量相对较低,为植物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谷类食物的赖氨酸含量最低,为谷类食物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其次是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而大豆、花生、牛奶、肉类相对不足的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其次为苯丙氨酸;此外,小麦、大麦、燕麦和大米还缺乏苏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玉米缺色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

8 氮平衡:摄入蛋白质的量和排出蛋白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关系式:B=I-(U+F+S),B:氮平衡;I:摄入氮;U:尿氮;F:粪氮;S:皮肤等氮损失。B=0(摄入氮和排出氮相等为零氮平衡):

B>0(摄入氮多于排出氮为正氮平衡):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妇女怀孕、疾病恢复、运动和劳动需要增加肌肉时

B<0(摄入氮少于排出氮为负氮平衡):饥饿、疾病、老年

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

9 蛋白质真消比率(%)= 食物氮×100%

食物氮—粪氮

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食物氮×100% (更常用)

10 生物价(BV):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BV越高,表明其

被机体利用程度越高,最大值为100。公式:生物价=储留氮÷吸收氮×100% 11 蛋白质净利用率(NPU):反应食物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

公式:蛋白质净利用率=消化率×生物价=储留氮÷食物氮×100%

12 蛋白质功效比值(PER):是用处于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一般用缸断奶的雄性大白鼠),

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g)和摄入蛋白质的量(g)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指标。公式:蛋白质功效比值=动物体重增加(g)÷摄入食物蛋白质(g),用标化酪蛋白PER值(2.5)进行校正,得被测蛋白质功效比值=实验组功效比值÷对照组功效比值×2.5

13 氨基酸评分(AAS)

①概念:又叫蛋白质化学评分,使用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和推荐的

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的模式进行比较,比值最低的那种氨基酸,即为第一限制氨基酸,此最低比值即受试食物蛋白的氨基酸评分或化学评分。(如:被测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相当于参考蛋白的70%,则其AAS为70)。P22

②公式:AAS=每克受试蛋白的某种AA含量(mg)/每克参考蛋白的该种AA含量(mg)

③计算步骤:一、计算被测pro每种必须aa的评分值;二、在上述计算结果中,找出最

低的必需aa(第一限制aa)评分值,即为该pro的aa评分。

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氨基酸评分×真消化率

14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

⑴一种称Kwashiorkor:指能量摄入基本满足而蛋白质严重不足的儿童营养性疾病。

⑵一种称Marasmus:指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均严重不足的儿童营养性疾病。

15 蛋白质指标(主要有2个):血清白蛋白、运铁蛋白(P25)

16 脂肪酸的分类:①按碳链长度:长链14~24;中链8~12;短链<6;②按饱和程度:饱和(SFA);不饱和(USFA):单不饱(常见亚油酸和亚麻酸),多不饱③按空间结构:顺式和反式

17 必需脂肪酸(EFA):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两种必须脂肪酸:亚油酸(C18:2,n-3)和α-亚麻酸(C18:3,n-3)

18 胰液中的脂肪酶被胆汁激活。胆汁使肠内容物的pH值升高,同时胆汁也有表面活化剂

的作用,这两个作用对脂肪酶作用的发挥都极为重要。P33

19 肝脏将来自食物中的脂肪和内源性脂肪及蛋白质等合成极低密度蛋白质。P34

20 寡糖:指由3~10个单糖构成的一类小分子多糖。种类:棉子糖和水苏糖(豆类);

低聚果糖(洋葱、芦笋);异麦芽低聚糖(酒、酱油)

21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①节约蛋白质的作用:当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时,可以防止体内和膳食中的蛋白质转

变为葡萄糖。②抗生酮作用(P39)③提供膳食纤维:增强肠道功能;控制体重和减肥;

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预防结肠癌

22 乳糖不耐受原因:①先天性缺少或不能分泌乳糖酶②某些药物如抗癌药物或肠道感染而

使乳糖酶分泌减少③更多的人是由于年龄增加,乳糖酶水平不断降低,一般自2岁以后到青年时期,乳糖酶水平可降到出生时的5%~10%。

23 血糖指数

概念:50g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与同一个体摄入50g碳水化合物的标准食物(葡萄糖和面包)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之比。

应用:①指导合理膳食有效控制血糖②帮助控制体重③改善胃肠功能

24 人体能量消耗: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热效应。P43

食物热效应:指人体在摄食过程中所引起的额外能量消耗。

三大物质食物热效应作用高低: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作用最大,为本身产生能量的

30%~40%,脂肪为4%~5%,碳水化合物为5%~6%。

25 常量元素:钙、磷、钠、钾、氯、镁、硫

微量元素:铁、铜、锌、硒、铬、碘、锰、氟、钴、钼(10种)

26 食物中含有天然存在的矿物质拮抗物:草酸盐和植酸盐。

27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其中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

钙的吸收率取决于维生素D的摄入量及受太阳紫外线的照射量。

28 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其主要成分为羟磷灰石。

29 血清铁蛋白是反映机体铁贮存的指标。

30 硒的生理功能:P65①抗氧化功能②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③增强免疫功能④有毒重

金属的解毒作用⑤其他:促进生长、抗肿瘤的作用。

31 铬在体内的存在形式:三价铬(Cr3+)、V B5、谷胱甘肽

铬的生理功能:P68 ①增强胰岛素作用②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及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

③促进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④其他

32 正常成人体内含碘20~50㎎,其中70%~80%存在甲状腺组织内。

萝卜、甘蓝、花菜中含有β-硫代葡萄糖苷等,可干扰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利用。

碘缺乏的典型症状为甲状腺肿大,由于缺碘造成甲状腺素合成分泌不足,引起垂体大量分泌TSH,导致甲状腺组织代偿性增生而发生腺体肿大。

33 氟是构成牙齿的重要成分,它可与牙釉质中羟磷灰石作用,在牙齿表面形成保护层。

34 维生素命名:①按发现顺序:ABCDE②按生理功能:抗坏血酸、抗干眼病维生素和抗

凝血维生素等③按化学结构: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等

分类:脂溶性维生素:ADEK,易储存于体内;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2、PP、B6、B12、叶酸、泛酸、生物素等)和维生素C,不易储存于体内。

35 ⑴维生素A类是指含有视黄醇结构,并具有其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

⑵维生素A原:指本身不具备维生素A活性,但在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的物质。

如: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β-隐黄素、γ-胡萝卜素

⑶维生素A如何参与视觉反应:见P80

⑷维生素A缺乏症:暗适应能力下降,严重可致夜盲症;干眼病,进一步发展可致失明。

36 ⑴维生素D分类: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

⑵维生素D生理功能:调节钙的吸收代谢(最重要)

⑶缺乏症:佝偻病(儿童)、骨质软化症(成人)、骨质疏松症(老人)、手足痉挛症

37 ⑴维生素E生理功能P88①抗氧化作用②预防衰老③与动物的生殖作用和精子生成有关

⑵红细胞溶血试验:红细胞与H2O2溶液温育后出现溶血,测得的血红蛋白量(Hb1)占

红细胞与蒸馏水保温后测得的血红蛋白量(Hb2)的百分比(用A表示)可反映维生素E 的营养状况。A越高,说明V E对红细胞的保护越低,V E含量越低;A越低,说明V E对红细胞的保护越高,V E含量越高。

38 ⑴硫胺素也称维生素B1、抗脚气病因子和抗神经炎因子。

⑵TPP是硫胺素的辅酶形式,在体内参与两个重要反应:α-酮酸的氧化脱羧反应和磷酸

戊糖途径的转酮醇酶反应。(填空题)

39 硫胺素尿负荷试验:P92

40 ⑴核黄素(维生素B2),膳食中大部分以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辅酶(FAD)形式与蛋白质结合存在。

⑵生理功能: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即通过呼吸链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与能

量代谢(最主要)。P94

41 叶酸缺乏症:

①巨幼红细胞贫血:叶酸缺乏影响核酸代谢,尤其是胸腺嘧啶核苷的合成,以致红细胞

等体细胞成熟受阻,核蛋白形成不足,红细胞体积增大。

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膳食中缺乏叶酸会使同型半胱氨酸向胱氨酸转化受阻,从而使

血中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42 抗坏血酸生理功能:①抗氧化作用②作为羟化过程底物和酶的辅助因子(防止牙龈

出血)P99

43 维生素B6生理功能:转氨基反应(最主要)P101

44 ⑴维生素B12分子中含钴,又称为钴胺素。

⑵缺维生素B12造成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原因:P103

⑶维生素B12缺乏主要表现:①巨幼红细胞贫血②神经系统损害(为什么会记忆力下降)

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P104

45 ⑴膳食中的烟酸主要以辅酶Ⅰ(NAD)和辅酶Ⅱ(NADP)的形式存在。

⑵烟酸生理功能:P105

①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种辅酶在细胞生物氧化过程中起着传递氢的作用;

②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组成成分:GTF是由三价铬、烟酸、谷胱甘肽组成的一种复合体,可能是胰岛素的辅助因子,有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及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作用。

46 泛酸又称遍多酸,膳食中的泛酸大多以辅酶A(CoA))或酰基载体蛋白(ACP)的形式

存在,在肠内降解为泛酸而被吸收。

47 ⑴生物素的主要功能:在脱羧-羧化反应和脱氨反应中起辅酶作用。P108

⑵生物素缺乏的原因:①生吃或开水冲吃鸡蛋②服用抗生素太多,肠道内细菌被抑制,

不能合成人体所需的生物素。

第二章植物化学物

1 植物化学物:

⑴概念:指植物代谢产生的多种低分子量的末端产物,通过降解或合成产生不再对代

谢过程起作用的非营养素成分的化合物(除个别维生素的前体物,如β-胡萝卜素)。

⑵分类:类胡萝卜素,植物固醇,皂甙,芥子油甙,多酚,蛋白酶抑制剂,单贴类,植物雌激素,硫化物,植酸。

⑶危害和保健作用:P111~113

⑷生理作用:①抗癌作用②抗氧化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第三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1 营养质量指数(INQ)

⑴概念:营养素密度(待测食品中某营养素与其参考摄入量的比)与能量密度(该食物所含能量与能量参考摄入量的比)之比。

某营养素含量/ 该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⑵公式:INQ= 某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 所产生能量/ 能量参考摄入量

⑶关系:INQ=1 该食物提供营养素能力与提供能量能力相当;INQ>1 该食物提供营养素

能力大于提供能量能力,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并特别适合超重和肥胖者;INQ<1

该食物提供营养素能力小于提供能量能力,为"营养质量不合格食物"。

2 ⑴谷皮的糊粉层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及矿物质。

⑵提高谷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方法:氨基酸强化和蛋白质互补。如大米用赖氨酸强化。

⑶大豆中的抗营养因素:

①蛋白酶抑制剂:指存在于大豆、棉籽、花生、油菜籽等植物中,能抑制胰蛋白酶、糜蛋

白酶、胃蛋白酶等十三种蛋白酶的物质的统称。破坏方法:加热。

②胀气因子:大豆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水苏糖和棉籽糖,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可产酸

产气,引起肠胀气,故称之为胀气因子。

3 新鲜蔬菜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核黄素和叶酸的重要来源。

一般深绿颜色蔬菜维生素C含量较浅色蔬菜高。

4 动物性食品:畜肉、禽肉和鱼类。(动物性食品蛋白质、鲜味和无机盐的区别P137~139)

5 一般利用乳清蛋白来改变牛奶中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构成比,使之近似母乳蛋白的构成。奶中铁含量很低,用奶喂养婴儿时,应注意铁的补充。

6 加工对食品价值的影响:

①谷类加工:糊粉层和胚芽损失越多,营养素损失越大,尤其是B族维生素。

②豆类加工:豆类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都有所提高(除去纤维素、抗营养因素)。

③蔬菜、水果加工:受损失的主要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C。

第四章特殊人群的营养

1 孕妇容易贫血的原因P151:

①负担胎儿发育需要的血量增加②妊娠期母体生理性贫血③分娩所造成的失血

2 婴幼儿营养需要特征(2个):

①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迅猛,代谢旺盛,需要得到足量优质的营养素,以满足正常生理功能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需要;

②婴幼儿的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够完善,限制了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3 运动员的营养需要P172:

①水:参与运动员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和体内生化反应,润滑黏膜上皮和关节腔的作用;

②矿物质:钾、钠、钙和镁在维持神经信息传导和肌肉收缩中起着重要作用。

运动员膳食:注意食物的选择,应选择体积小、能量密度高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4 高温环境中的膳食营养重点:增加水和矿物质的摄入。

低温环境中的膳食营养重点:增加能量和维生素的摄入。

第五章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1 体质指数(BMI)法(肥胖诊断法):

⑴公式:BMI=体重(㎏)/[身高(m)]2,单位:㎏/㎡

⑵判断标准:①BMI<18.5为慢性营养不良,偏瘦;②BMI为18.5~25,体重正常;

③BMI≥25为超重;④BMI≥30为肥胖

2 动脉粥样硬化最终症状:在动脉内膜形成以脂质为核心,外有纤维帽包裹的典型斑块。

3 离心血浆中的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其中高密度脂蛋白为良性。

4 膳食脂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P191~192

⑴脂肪酸

①饱和脂肪酸:使血液胆固醇含量升高,但并非所有都是。C<10和C>18几乎不升高血液胆固醇。升高血清胆固醇作用:豆蔻酸>棕榈酸>月桂酸。

②单不饱和脂肪酸:降低血总胆固醇和LDL,而不降低HDL水平。

③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降低LDL和HDL胆固醇含量),亚油酸增加LDL受体活性,进而降低LDL颗粒数及颗粒中胆固醇含量。

④反式脂肪酸:使血中LDL胆固醇含量增加,引起HDL降低,HDL/LDL比例降低,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

⑵膳食胆固醇:摄入太多胆固醇会使血中胆固醇含量升高。

⑶磷脂:一种强乳化剂,使血液中胆固醇颗粒变小,易于透过血管壁为组织利用,使血浆

胆固醇浓度降低,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⑷植物固醇:在消化道与胆固醇竞争性形成“胶粒”,抑制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浆胆固醇。

5 高血压危险因素:①食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发病率②酒精(酗酒):每天饮酒超过三次以上者血压显著升高。

6 糖尿病分类:

①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造成,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②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不发生胰腺β细胞的自身免疫损伤,有胰岛素抵抗伴分泌不足。患者中肥胖和超重多见,生活方式不合理,如高脂、高糖、高能量饮食。

③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进食过多,以及胎盘分泌的激素抵抗胰岛素的作用有关。

7 痛风发病机制P206-207:大量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虾、蟹,过度饮酒,尤其是啤酒)后导致血尿酸增高,引起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腔内,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8 食物中的抗癌因素:

①维生素A、C、E,微量元素硒、锌;②多不饱和脂肪酸;③膳食纤维;④植物化学物第六章社区营养

1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4个水平,特征及相互联系)P241~242:

①平均需要量(EAR):指某一特别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个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评价或计划群体的膳食摄入量。是计划和制定RNI的基础。

②推荐摄入量(RNI):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个体的需要量的摄入水平。作为个体每日适宜营养素摄入水平的参考值。

③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和RNI的相似之处是两者都能用作目标人群中个体摄入营养素的目标。但准确性不如RNI。

④可耐受摄入量(UL):指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在计划个体和群体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时,应使摄入量低于UL。

2 营养素生理需要量(填空题):

①基本需要量②储备需要量③预防明显的临床缺乏症的需要要

3 确定营养素生理需要量的方法:

①动物模型②人体代谢研究③人群观察研究④随机性临床研究

4 营养调查工作内容:

①膳食调查②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③营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④人体测量资料分析

5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的里程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6 食品强化:

⑴概念:指调整(添加)食品中营养素,使之适合人类营养需要的一种食品深加工。补充的营养素称为营养强化剂。

⑵强化载体(四种目的):

①弥补某些食品天然营养成分的缺陷,如向粮食制品中强化必须氨基酸;

②补充食品加工损失的营养素,如向精白米面中添加维生素B1;

③使某种食品达到特定目的营养需要,如配方奶粉、宇航食品和病人用要素膳;

④特殊人群预防需要,如寒带人群需要补偿维生素C。

第七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1 食品污染物

⑴生物污染物: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及昆虫的污染。主要有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以及病毒等的污染。

⑵化学污染物(最多):①②③④⑤P272

⑶物理性污染:

①来自食品产、储、运、销的污染物;②食品的掺杂掺假;③食品的放射性污染

2 细菌生长条件为ΑW>0.9,酵母为ΑW>0.87,霉菌为ΑW>0.8

3 假单胞菌属是食品腐败性细菌的代表。

4 食品中的细菌菌相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

⑴肉类腐败:早期以需氧的芽孢杆菌、微球菌和假单胞菌污染为主;随着腐败进程的发展,肠杆菌会逐渐增多;中后期变形杆菌又会占有较大的比例。

⑵分解蛋白质: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厌氧的梭状芽孢杆菌

⑶分解脂肪:主要是产碱杆菌

⑷分解淀粉、纤维素类: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

⑸产色素细菌:①红色:粘质沙雷菌、粉红微球菌;②绿色和黄绿色:微球菌、黄杆菌、假单胞菌③黑色:产黑梭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

⑹意义:食品在细菌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程度与特征主要取决于细菌菌相,特别是优势菌。食品的细菌菌相可因污染细菌来源、食品本身理化特征、所处环境条件和细菌之间的共生与抗生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不同。通过食品的理化性质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往往可预测污染食品的菌相。

5 ⑴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①菌落总数②大肠菌群

⑵判断菌落总数意义(P275~276):①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②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期限

判断大肠菌群意义:①作为食品粪便污染的指示菌②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6 黄曲霉毒素(AF)

⑴AF的毒性与其结构有关,凡二呋喃环末端有双键者毒性较强并有致癌性。

⑵玉米、花生和棉籽油最易受AF的污染。

⑶AFB1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为羟化(解毒)、脱甲基、环氧化反应(增毒)。

⑷去除AF方法:①植物油加碱去毒法②物理去除法:加活性白陶土或活性炭吸附。

7 镰刀菌毒素(了解):

①T-2毒素: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A TA)的病原物质;

②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又称致呕毒素。

8 食品中常见农药

⑴有机磷:属于神经毒物,能与体内的胆碱酯酶结合,使其失活而丧失对乙酰胆碱的分离能力,导致体内乙酰胆碱蓄积,使神经传导功能紊乱而出现相应的中毒症状。

⑵有机氯:高毒,高残留,不允许使用。

9 汞(强蓄积性毒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毒性:

吸收率:有机汞(如甲基汞吸收率可达90%以上、苯基汞为50~80%)>无机汞>金属汞甲基汞的亲脂性和与巯基的亲和力很强。

10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污染:在一定条件下(如盛放酸性食品时),其中的铅可被溶出而污染食品,釉上彩和粉彩容器、食具的铅溶出量更高。

11 汽油中常加入有机铅作为防爆剂。

12 As3+与巯基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够抑制巯基酶的活性。

13 N-亚硝基化合物包括:N-亚硝胺和N-亚硝酰胺,其中N-亚硝酰胺可致癌。

14 多环芳烃化合物(PAH):以苯并芘为代表。

多环芳烃主要由各种有机物如煤、柴油、汽油及香烟的不完全燃烧产生。

15食品中的杂环胺类化合物主要产生于高温烹调加工过程。尤其是富含蛋白质的鱼、肉类食品在高温烹调过程中更易产生。

16 二噁英(PCDD/Fs)是在焚烧垃圾、销毁有机化学品、工业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特别是不完全燃烧或在较低温度下燃烧以及有PVC塑料时,是环境中PCDD/Fs的主要来源。

17 氯丙醇是在用盐酸水解法生产水解植物蛋白的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

18 塑料中含有一些低分子化合物,主要是未参与聚合的游离单体。

塑料中添加的有些助剂可向食品中迁移。

19 物理性污染物按性质分类:杂物和放射性污染物。

第八章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

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根据添加剂功能用途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2类(包括食用香料)。

2 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禁止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3 联合国FAO/WHO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将添加剂分为4类管理):

①第一类为GRAS物质;②第二类为A类;③第三类为B类;④第四类为C类

4 抗氧化增效剂:指本身没有抗氧化性,但可和抗氧化剂并用起协同效应,而使其抗氧化作用提高的化合物。如柠檬酸、酒石酸等可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螯合物,使其失去活性,从而抑制金属元素的促进氧化作用,发挥其增效作用。

5 各类抗氧化剂:

PG(没食子酸丙酯):对植物油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比BHA和BHT 两者均强。

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是一种新型酚类抗氧化剂。

6 ⑴二氧化硫的漂白、防腐原理:二氧化硫遇水形成亚硫酸,亚硫酸具有还原性。

①亚硫酸被氧化时可将着色物质还原褪色,使食品保持鲜艳色泽;

②植物性食品的褪变多与食品中氧化酶有关,亚硫酸对氧化酶有强抑制作用,故可防止其酶性褐变。另外,亚硫酸与糖进行加合反应,其加合物不形成酮结构,因此可以阻断含羰基及化合物与氨基酸的缩合反应,从而防止由糖氨反应造成的非酶性褐变;

③亚硫酸为强还原剂能阻断微生物的生理氧化过程,对细菌、霉菌、酵母菌均有抑制作用,故其既是漂白剂又是防腐剂。

⑵SO2随着食品进入体内后生成亚硫酸盐,并由组织细胞中的亚硫酸氧化酶将其氧化为硫酸盐,通过正常的解毒后最终由尿排出体外。

7 在焦糖的生产中,不应使用铵盐作为催化剂,因为这样生产出来的焦糖含有一种氮杂环化合(4-甲基咪唑),该物质可引起动物惊厥。这种焦糖仅限用于碳酸饮料、黄酒、葡萄酒。

8 ⑴(亚)硝酸盐的发色原理:(亚)硝酸盐与肌肉中的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结合,生成亚硝基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使肉品具有粉红色。(具体见P346图)

⑵(亚)硝酸盐防腐作用:对微生物的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肉毒素梭菌有特殊抑制作用。

9 增味剂按化学性质分类:氨基酸系列、核苷酸系列。

10⑴防腐剂分类:酸型、酯型、生物型。

⑵各类防腐剂:

①酸性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丙酸及其盐类、脱氢醋酸及其钠盐。

②酯型防腐剂: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其防腐效果受pH的影响小。

③生物型防腐剂:如乳酸链球菌素,一种无毒的天然防腐剂。

⑶乳酸链球菌素抑菌机制(分两步):①乳酸链球菌素吸附于敏感细胞表面;

②与细胞膜结合形成管状结构,引起细胞膜的渗漏,导致小分子量的细胞质成分如钾离子、氢离子、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流失和膜电位下降,并立即对DNA、RNA、蛋白质和多

糖等物质的生物合成产生抑制作用。

第九章食品新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

1 食品超高压技术是一种冷杀菌技术。

2 膜污染:P359

3 微胶囊化技术:将一种食品物料包裹在另一种物料之中的食品加工技术。

被包裹的物料称为芯材,包裹芯材的物料称为壁材。

4 微波加热原理:微波外电场的作用下食品中极性分子(水是食品中最易被极化的分子)有序地排列。当外电场方向反复变动时,急性分子也相应随之反复转换,频繁地摆动而生热。

5 ⑴食品酶制剂的卫生学问题:①酶天然存在毒性②酶工程产品中存在基因改造序列③酶工程产品中存在氨基酸序列修饰成分④稳定和难降解酶的残留⑤酶催化时产生的副产物

⑵食品酶制剂来源菌种的安全性:

①菌种产生毒素:如产毒细菌和放线菌②菌种有潜在的致病性③菌种改造后新出现的危害第十章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1 肉类的腐败变质(论述题)P375

①僵直阶段:糖原→乳酸→pH↓→肌凝蛋白等电点↓pH5.5-5.4→肌肉凝固

②后熟阶段:温度低于4℃,1~3天即可完成后熟过程。

③自溶阶段:自溶现象的出现标志腐败的开始。组织酶分解蛋白质、脂肪,产生H2S等。

④腐败阶段(菌相变化):

Ⅰ需氧菌繁殖期:细菌分解前3~4天,细菌主要在表层蔓延,最初见到各种球菌,继而出现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等。

Ⅱ兼性厌氧菌期:腐败分解3~4天后,细菌已在肉的中层出现,能见到产气荚膜杆菌等。

Ⅲ厌氧菌期:约在腐败分解的7~8天以后,深层肉中已有细菌生长,主要是腐败杆菌。

2 肉品分类:良质肉、条件可食肉、废弃肉。

畜肉中的药物残留:①抗生素②生长促进剂和激素③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

3 奶的消毒(填空题):⑴巴氏消毒法①低温长时间巴氏消毒法②高温短时间巴氏消毒法

⑵超高温瞬间灭菌法⑶煮沸消毒法⑷蒸汽消毒法

4 植物油脂制取方法:①压榨法②浸出法,问题是浸出法使用的溶剂,沸点过低会增加溶剂的消耗量及工艺上的不安全性,过高则会导致残留量增加;③水代法

5 脂肪的自动氧化是油脂和含脂高的食品酸败的主要原因。

6 冷榨生产的棉籽油中游离棉酚的含量很高,热榨时棉籽经蒸炒加热游离棉酚与蛋白质作用形成结合棉酚,压榨时多数留在棉籽饼中,故热榨法生产的棉籽油游离棉酚可大大降低。

7 罐头胖听原因:

①物理性胖听:装罐过满或罐内真空度过低引起,穿洞无气体逸出,可食用。

②化学性胖听:金属罐受酸性内容物腐蚀产生大量氢气所致,无腐败气味,一般不宜食用。

③生物性胖听:杀菌不彻底的残留微生物生长繁殖产气造成,有腐败气味,禁止食用。

8 酒类按生产工艺分类:蒸馏酒、发酵酒、配制酒。

9 酒类的成分:

⑴杂醇油:指的是比乙醇碳链长的多种高级醇的统称,由原料和酵母中蛋白质、氨基酸及糖类分解和代谢产生,包括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等,以异戊醇为主。

⑵①氰化物的来源:以木薯或果核为原料制酒时,原料中的氰苷经水解后产生氢氰酸。

②铅的来源:主要来源于蒸馏器、冷凝导管和储酒容器。

③锰的来源:用高锰酸钾-活性炭进行脱臭除杂处理时,使酒中残留较高的锰。

⑶二氧化硫作用:①对酒的澄清、净化和发酵具有良好作用;②促进色素类物质的溶解;

③杀菌、增酸、抗氧化和护色等作用

10 抗结剂(防止食盐结块):亚铁氰化钾。

11 ⑴无公害食品: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

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食品。

特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地使用人工合成的安全的化学农药、兽药、渔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

⑵绿色食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

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强调“无污染”和“无公害”。

等级:①A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等,只允许使用天然添加剂,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②A级绿色食品: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

⑶有机食品: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的规范生产加工,并经独

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等。

特征:①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等,②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③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比较,其安全质量要求更高,与AA级绿色食品标准相似。

第十一章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1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①发病呈暴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的趋势。

②发病与食物有关。患者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类有毒食物的人群,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发病曲线在突然上升之后呈突然下降趋势。

③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常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④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有传染性。

2 食物中毒季节性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5~10月。

3 沙门菌食物中毒诊断(实验室检验):①细菌学诊断技术(结果为阳性是最有力的依据)

②血清学诊断技术③酶联免疫检测技术④胶体金检测技术⑤特异的基因探针⑥PCR法检测

4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可用加热和食醋处理食物将其杀死。

5 李斯特菌可存活于5℃的低温条件下,可存在于冰箱。

6 ⑴肉毒梭菌中毒机制:肉毒毒素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后,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神经核、神经肌肉的连接部和自主神经末梢,抑制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和神经功能障碍。

⑵肉毒梭菌中毒食品种类:以家庭自制植物性发酵品多见。如臭豆腐、豆酱、面酱等。

7 ⑴河豚鱼中毒机制:

河豚毒素可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引起局部刺激作用。河豚毒素还选择性地阻断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使神经传导阻断,呈麻痹状态。首先感觉神经麻痹,随后运动神经麻痹,最后出现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

⑵预防措施:

①加强卫生宣传教育,首先让广大居民认识到河豚有毒,不要食用;其次让广大居民能识别河豚鱼,以防误食。

②水产品收购、加工、供销等部门应严格把关,防止鲜河豚鱼进入市场或混进其他水产品中。

③活河豚鱼加工时先断头、放血(尽可能放净)、去内脏、扒皮,肌肉经反复冲洗,加入2%碳酸钠处理2h,然后用清水洗净,制成干鱼或罐头,经鉴定合格后方可食用。

8 麻痹性贝类中毒是由贝类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海洋毒素。贝类含有毒素,与海水中的藻类有关。

9 ⑴含氰苷类食物中毒的有毒成分为氰苷,其中苦杏仁含量最高。

⑵氰苷中毒机制:氢氰酸的氰离子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离子结合,使呼吸酶失去活性,氧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导致组织缺氧而陷于窒息状态。另外氢氰酸可直接损害延髓的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⑶急救和治疗:P449

10引起亚硝酸盐中毒原因:

⑴意外事故中毒: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食用而引起中毒。

⑵过量使用中毒:食用含亚硝酸盐过量的肉类食品。

⑶食用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蔬菜而引起中毒:贮存过久的蔬菜、腐烂的蔬菜、煮熟后放置过久的蔬菜及刚腌不久的蔬菜。

⑷饮用含硝酸盐较多的井水:井水含硝酸盐较多(“苦井”水),用这种水煮饭,如存放过久,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可被还原成亚硝酸盐。

中毒急救与治疗:首先要催吐、洗胃和导泻;然后口服或注射特效解毒剂美兰(亚美兰)。第十二章营养毒理学

1 营养毒理学研究内容:营养素的毒性、营养对毒物的影响、毒物对营养的影响。

研究营养毒理学原因:大量营养素的营养补充剂和营养强化食品的不断涌现,营养素过量摄入的毒性问题也引起高度关注。

2 食物中的抗营养素(填空题):抗蛋白质、抗矿物质、抗维生素

3 毒物对营养素的影响:①增加营养素的需要量②降低机体的营养水平

第十四章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1 食品中有毒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P505~506):

危害识别→确定动物最大无作用剂量→确定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摄入量评估→危险性特征的描述→确定每日总膳食中的容许含量→确定每种食物种的最大容许量→制定食品中有毒物质限量标准(P507)

2 GMP和HACCP的区别(P508~515)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化工单元操作--总复习

总复习 流体流动 重点:柏努利方程 ∑+++=+++f e E P u gz W P u gz ρρ22 22121122 Kg J / ∑+++=+++f e h g P g u z h g P g u z ρρ22 2212 1122 m N J =/ 压强降)(2222 2212 11f f e p E P u gz W P u gz ?+++ =+++ ∑ρρρρρρ Pa m J =3 / 一、位能z/gz/ρgz z 是相对值,是相对于所取水平面的垂直高度。 二、动能(两个知识点:连续性方程,流量计) 1、连续性方程 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 定态流动时对所有流体有:常数====n n n A u A u A u ρρρ 322111 对不可压缩流体有:常数====n n A u A u A u 2211 对圆管有:2 12 2212 21 22 14 4d d d d A A u u == =ππ 2、流量计 孔板、文丘里、转子三种,利用V=uA 来测量。 孔板、文丘里:A 一定,Δu 与ΔP 根据柏努利方程成一定关系,而ΔP 由压差计测得。故该两种流量计由孔板或文氏管与压差计相连组成。 V S 增大,Δu 增大,ΔP 增大,A 不变。 转子:f f f f A gV gV P ρρ-= ? V S 增大,转子上移,A 增大,Δu 不变,ΔP 不变。 三、静压能(两个知识点:静力学基本方程,密度ρ) 1、静力学基本方程 ①压强单位及换算: O mH mmHg at Pa atm 2533.10760033.110013.11===?= ②压强表示法 表压强=绝对压强-大气压强 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强 真空度= -表压强 ③表达式:gh P P ρ+=0或)(2112z z g P P -+=ρ ④等压面:等高、静止、连通、同一流体(分液器)

药物分析参考资料

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药品:通常是指由药物经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而成的制剂产品,是可供临床用的商品。药物通常比药品表达更广的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了: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物分析:是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科学。 GMP《药品质量生产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标准品:系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u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 对照品:指用于生物检测时,除另规定外,均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进行计算后使用的标准物质。液体的滴:系在20℃时,以1.0ml水为20滴进行换算。 乙醇未指明浓度时,均系指95%(ml/ml)乙醇。 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质量的千分之一; 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质量的百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空白试验:系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 比旋度:偏振光透过长1dm并每1ml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测得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度。 百分吸收系数(E):当溶浓度为1%(g/100ml)、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光度(A)。 药物安全性检查主要指标:异常毒性、热源、细菌内毒素、升压物质、降压物质、无菌、微生物、过敏性等。 《中国药典》2010版由一部(中药: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二部(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一级药用辅料)、三部(生物制品)及其增补本组成,内容包括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中国药典》已经先后颁布9版(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版)。美国药典USP 英国药典BP 欧洲药典EP 日本药局方JP 国际药典Ph.Int.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下的国家级药品检验机构是中国药品生产制品检定所(2010年9月已更名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检验总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检验所分别承担各辖区内的药品检验工作。 17.药品检验程序:取样(检品收检)检验留样报告。 药物的杂质与限量1.药物的纯度:指药物的纯净程度.2.药物中的杂质主要分为两个来源:(1)由生产过程中引入(2)在储藏过程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引起药物理化特性发生变化而产生。 3.药物中的杂质按照其来源来分可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1)一般杂质:是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它们含量的高低与生产工艺水平密切相关,所以也常常称为信号杂质。(2)特殊杂质:是指在特定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也常常成为有关物质。 药物中的杂质按照其毒性分类,杂质又可分为毒性杂质和信号杂质。重金属、砷盐为毒性杂质。氯化物、硫酸盐等属于信号杂质,信号杂质一般无毒,但其含量的多少可反映出药物的纯度情况。杂质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称之为杂质限量。杂质限量=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准溶液的体积/供试品量×100%,即L=C×V/S×100%. 药物中一般杂质的检查 1.氯化物检查法原理:药物中的微量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条件下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胶体微粒

初中生物会考资料(含彩色图片_精心整理)(1)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填空题 1.(3分)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匀速沉降的条件是_粒子所受合力的代数和为零_ 。滞流沉降时,其阻力系数=_24/ Rep_. 2.在静止的、连续的同种流体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压力均相等。 3.水在内径为φ105mmX2.5mm的只管内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1.005mPa*s,密度为1000kg*m3,流速为1m/s,则Re=99502,流动类型为湍流。 4.流体在圆形管道中作层流流动,如果只将流速增加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2 倍;如果只将管径增加一倍而流速不变,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1/4 倍. 5.求取对流传热系数常采用因次分析法,将众多影响因素组合成若干无因次数群,再通过实验确定各特征数数之间的关系,即得到各种条件下的关联式。 6.化工生产中加热和冷却的换热方法有_直接换热_, 间壁换热和蓄热换热. 7.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气加热空气,此时传热管的壁温接近饱和蒸汽侧流体的温度,总传热系数K 接近空气侧流体的对流给热系数。 8.气液两相平衡关系将取决于以下两种情况: (1) 若pe〉p 或C 〉Ce则属于解吸过程 (2) 若p 〉pe 或Ce〉C 则属于吸收过程 9.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_平衡关系_,_物料衡算,_传质速率._. 10.在一定空气状态下干燥某物料能用干燥方法除去的水分为_自由水分首先除去的水分为_非结合水分不能用干燥方法除的水分为_平衡水分。 11.,当20℃的水(ρ=998.2kg/m3,μ=1.005厘泊)在内径为100mm的光滑管内

22.对于间壁式换热器:m1Cp1 (T1-T2 ) =m2Cp2 (t2-t1)=K.A.△tm 等式成立的条件是_稳定传热、_无热变化、_无相变化。 选择题 1.从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了解到U型管压力计测量其压强差是( A ) A.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有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B.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有关 C.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2.为使U形压差计的灵敏度较高,选择指示液时,应使指示液和被测流体的密度 差(ρ指-ρ)的值(B )。 A. 偏大 B. 偏小 C. 越大越好 3. 若将20℃硫酸用φ48×3.5mm的无缝钢管输送,则硫酸达到湍流的最低流速 为(D )。已知20℃时,硫酸的密度为1831 kg/m3粘度为25.4cP。 A. 0.135m/s B. 1.5m/s C. 0.15m/s D. 1.35m/s 4.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D )。 A. 湍流流速>层流流速; B. 流道截面大的为湍流,截面小的为层流; C. 层流的雷诺数<湍流的雷诺数; D. 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5.离心泵的性能曲线中的H--Q线是在( C )情况下测定的。 A. 效率一定; B. 功率一定; C. 转速一定; D. 管路(l+∑l)一定。

药物分析学期末复习必备

1、药物: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药品:由药物经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而成的制剂产品,是可供临床使用的商品。 3、药物分析: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科学。基本步骤为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含量测定、体内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学:集成药学、化学、生物学和仪器工程学等的新理论、新方法,发展药物成分分析和药物活性分析方法及相关技术,深入新药研发、药物制造和药品临床使用的各个环节,解决药物学和药理学的科学技术问题。 4、G L P:实验室条件下的非临床研究,主要用于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非临床前药品安全性评价。 5、G C P:适用于临床实验单位(医院为主),在人体进行的药物研究。为保证临床实验规范,对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察、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等的标准规定。 6、G M P:适用于药品生产企业。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7、G S P:适用于药品销售企业。 8、G A 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适用于为中药材种植单位,从源头保证中药质量。 9、药品标准: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包括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和限度要求三方面的内容。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中国药典》是我国用于药品生产和管理的法定质量标准,是我国用于药品生产和管理的法典。收载的品种为疗效确切、应用广泛、能批量生产、质量水平较高,并有合理的质量控制手段的药品。 11、药品检验:由企业质量部门和药品检验机构(各级药检所)执行。具体内容包括:取样,检验(性状检查,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留样、检验报告等。 12、药典委员会:负责组织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制定、修订国家药品标准,是法定的国家药品标准工作专业管理机构。 13、药品名称: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 14、鉴别:根据药物的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特性所进行的试验,以判定药物的真伪。包括区分药物类别的一般鉴别试验和证实具体药物的专属鉴别试验两种类型。 一般鉴别试验:依据同类药物的结构、性质进行的真伪鉴别。 专属鉴别: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是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引起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15、检查: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和纯度四个方面的状态所进行的试验分析。 16、含量测定:指采用规定的试验方法(理化方法),对药品(原料及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 效价测定:以生物学方法或酶化学方法,对药品中特定成分进行的生物活性(效

药物分析资料报告(题库)

一、单选题 1. (4分) 盐酸普鲁卡因属于( ) A. 酰胺类药物 B. 杂环类药物 C. 生物碱类药物 D. 芳酸类药物 E. 以上都不对 得分:0 知识点:药物分析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E 解析 2. (4分) 检查某药品杂质限量时,称取供试品W(g),量取标准溶液V(ml),其浓度为C(g/ml),则该药的杂质限量(%)是() A. B. C. D. 得分:0 知识点:药物分析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3. (4分) 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的含量时,每1ml氢氧化钠溶液(0.1mol/L)相当于阿司匹林(分子量=180.16)的量是:( ) A. 18.02mg B. 180.2mg C. 90.08mg D. 45.04mg E. 450.0mg 得分:0 知识点:药物分析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4. (4分) 有的药物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易引入有色杂质,中国药典采用()

A. 用溴酚蓝配制标准液进行比较法 B. 用HPLC法 C. 用TLC法 D. 用GC法 E. 以上均不对 得分:0 知识点:药物分析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E 解析 5. (4分) 在碱性条件下与AgNO3反应生成不溶性二银盐的药物是( ) A. 尼可刹米 B. 安定 C. 利眠宁 D. 乙酰水酸 E. 以上都不对 得分:0 知识点:药物分析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E 解析 6. (4分) 对乙酰氨基酚的化学鉴别反应,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直接重氮化-偶合反应 B. 直接重氮化反应 C. 重铬酸钾氧化反应 D. 水解后重氮化-偶合反应 E. 以上都不对 得分:0 知识点:药物分析作业题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7. (4分) 氧瓶燃烧法测定盐酸胺碘酮含量,其吸收液应选() A. H2O2+水的混合液 B. NaOH+水的混合液 C. NaOH+H2O2混合液 D. NaOH+HCl混合液 E. 水

化工原理上册期末复习题

(一)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100℃的水不需要再加热就可以变成100℃的水蒸气。(×) 3、流体动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4、泵的效率随流量增加而增加。(×) 5、蒸发与蒸馏是同一种概念。(×) 6、用泵将液体从低处送往高处的高度差称为扬程。(×) 7、粘度愈大的流体其流动阻力愈大。(√) 8、气体的密度随温度与压力而变化,因此气体是可压缩流体。(√ ) 9、流体的粘度越大,表示流体在相同流动情况下内摩擦阻力越大,流体的流动性能越差。 (√ ) 10、热量衡算式适用于整个过程,也适用于某一部分或某一设备的热量衡算。(√ ) 11、物质发生相变时温度不变,所以潜热与温度无关。(×) 12、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热量多。(×) 13、流体的静压头就是指流体的静压强。(×) 14、液体的质量受压强影响较小,所以可将液体称为不可压缩性流体。(×) 15、在稳定流动过程中,流体流经各截面处的体积流量相等。(×) 二选择题 1、夏天电风扇之所以能解热是因为(B )。 A、它降低了环境温度; B、产生强制对流带走了人体表面的热量; C、增强了自然对流; D、产生了导热。 2、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应安装在( A )。 A、α小的一侧; B、α大的一侧; C、管内; D、管外 3、对流给热热阻主要集中在( D )。 A、虚拟膜层; B、缓冲层; C、湍流主体; D、层流内层 4、对于间壁式换热器,流体的流动速度增加,其热交换能力将( C ) A、减小; B、不变; C、增加; D、不能确定 5、工业采用翅片状的暖气管代替圆钢管,其目的是(D )。 A、增加热阻,减少热量损失; B、节约钢材; C、增强美观; D、增加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果。 6、管壳式换热器启动时,首先通入的流体是(C )。 A、热流体; B、冷流体; C、最接近环境温度的流体; D、任意 7、换热器中冷物料出口温度升高,可能引起的有原因多个,除了( B )。 A、冷物料流量下降; B、热物料流量下降; C、热物料进口温度升高; D、冷物料进口温度升高 8、空气、水、金属固体的导热系数分别为λ1、λ2、λ3,其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B )。 A、λ1>λ2>λ3 ; B、λ1<λ2<λ3; C、λ2>λ3>λ1 ; D、λ2<λ3<λ1 (二)

药物分析期末考试(附答案)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期末试卷(A 卷)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方向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非盐酸盐药物在生产过程中也可能引入的氯离子,氯离子对人体__无害__,但它能反映药物的_纯净程度_及生产过程_是否正常_,因此氯化物常作为_信号_杂质检查。药物中的微量氯化物检查的条件是在_纳氏_比色管中,在_稀硝酸酸性_条件下与_硝酸银试液_反应,生成氯化银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的_氯化钠标准_溶液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氯化银浑浊程度比较,判定供试品中氯化物是否符合_限度_规定。比较时,比色管同置_黑色_背景上,从比色管_上方向下_观察,比较,即得。氯化物浓度以50ml 中含_50~80_μg 的Cl -为宜,此范围内氯化物所显浑浊度明显,便于比较。供试品溶液如不澄清,应_过滤_;如带颜色,可采用_内消色法_解决。 2、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验证内容有:_准确度_、_精密度_、_专属性_、_检测限_、_定量限_、_线性_、_范围_、_耐用性_。HPLC 法进行药物分析测定时系统适用性试验的目的是_确定条件符合要求_;系统适用性试验的常见内容有:_理论板数_、_分离度_、_重复性_、_拖尾因子_。 3、砷盐的检查时,有机结合的砷通常须经_有机破坏_处理:取规定量的供试品与_无水碳酸钠_或氢氧化钙、硝酸镁共热转化为_砷酸盐_后,依法检查。操作中应注意炽灼温度不宜超过700℃。 1、对照品: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的化学标准物质。 2、炽灼残渣:有机药物经炭化或挥发性无机药物加热分解后,高温炽灼,所产生的非挥发性无机杂质的硫酸盐。 3、百分标示量:制剂含量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数。 4、滴定度:每1 ml 规定浓度的滴定液所相当的被测药物的质量。 5、E 1cm 1%:当溶液浓度为1%(g/ml),溶液厚度为1cm 时的吸光度数值,即百分吸收系数。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从相应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空格中 (B ) A.品名 B.制法 C.性状 D.鉴别 E.浸出物 F.含量规定 G.炮制 H.性味与归经 I.功能与主治 J.用法与用量 K.贮藏 2. 关于氧瓶燃烧法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西南大学[1141]《药物分析》参考资料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药物中,具有酚羟基的是() 1. 对乙酰氨基酚 2.苯佐卡因 3.盐酸利多卡因 4.盐酸普鲁卡因 2、吩噻嗪类药物的制剂常采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是() 1. 紫外分光光度法 2.酸碱滴定法 3.氧化还原滴定法 4.非水溶液滴定法 3、检查重金属时,以硫代乙酰胺为显色剂,所用缓冲液及其pH值为() 1.醋酸盐缓冲液,pH= 2.5 2. 醋酸盐缓冲液,pH=3.5 3.磷酸盐缓冲液,pH=5.5 4.磷酸盐缓冲液,pH=2.5 4、在古蔡氏检砷法中,加入醋酸铅棉花的目的是() 1. 除去硫化氢的影响 2.防止瓶内飞沫溅出

3.使砷化氢气体上升速度稳定 4.使溴化汞试纸呈色均匀 5、对中药制剂进行残留农药检查,当接触农药不明时,一般可测定() 1.总有机磷量 2.总有机氯量 3.总有机溴量 4.总有机磷量和总有机氯量 6、《中国药典》采用进行铁盐检查的方法是() 1.古蔡氏法 2.硫氰酸盐法 3.巯基醋酸法 4.硫代乙酰胺法 7、检查药物中硫酸盐,以氯化钡溶液为沉淀剂,为了除去CO 32-、C 2 O 4 2-、PO 4 3- 等离子的干扰,应加入() 1."稀氨水" 2."稀氢氧化钠溶液" 3."稀硫酸" 4."稀盐酸" 8、采用硫氰酸盐法检查铁盐时,若供试液管与对照液管所呈硫氰酸铁的颜色较浅不便比较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1.内消色法 2.外消色法

3.标准液比色法 4.正丁醇提取后比色法 9、以下哪一项是中国药典中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的检测器() 1.热导检测器 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3.氮磷检测器 4.紫外检测器 10、下列药物中,具有还原性的酰肼基团的是() 1.地西泮 2.异烟肼 3.诺氟沙星 4.奋乃静 11、下列物质中对配位滴定法产生干扰的是() 1.滑石粉 2.乳糖 3.硫代硫酸钠 4.硬脂酸镁 12、溶剂提取药物及其代谢物时,碱性药物应() 1.酸性pH中提取 2.近中性pH中提取 3.弱碱性pH中提取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迎会考复习的知识点细目: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理解]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都有放大作用,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2.使用显微镜。[独立操作] (1)取镜和安放:取镜时,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对光:使用低倍镜和较大的光圈对光,并使反光镜、通光孔、物镜在一条直线上(3)观察: ①用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③双眼睁开;左眼看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 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下图为显微镜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写出右图显微镜中所标序号的结构名称: 1 目镜, 2 镜筒, 3 转换器 4 遮光器, 5 镜座, 6 镜臂 7 细准焦螺旋,8 粗准焦螺旋, (2)更换物镜时应转动[ 3 ] 转换器。物镜的放大倍 数与镜身长度成正比,目镜反之。 (3)图中4所示结构中有数个大小不一的光圈,其 作用是调节光线强弱。人眼中,相当于这一结构的 是瞳孔。 (4)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应转动[ 8 ] 粗准焦螺 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5)甲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他先转动目镜,发现污点不动;再移动装片,发现污点仍然不动。根据以上事实,可以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 (6)乙同学在显微镜目镜视野的右上角观察到这样一个图像:b ,那么,载玻片上的原始图像应为q ;欲将视野中的图像移至正中央,应将玻片朝右上角方向移动。

化工原理期末复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2学习要求 第7章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1、掌握平衡分离与速率分离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各自有哪些主要类型。 平衡分离:借助分离媒介(热能、溶解、吸附剂)使均相混合物变为两相,两相中,各组分达到某种平衡,以各组分在处于平衡的两相中分配关系的差异为依据实现分离。 主要类型:(1)气液传质过程(2)汽液传质过程(3)液液传质过程(4)液固传质过程(5)气固传质过程 速率分离:借助推动力(压力、温度、点位差)的作用,利用各组扩散速度的差异,实现分离。 主要类型:(1)膜分离:超滤、反渗透、渗析、电渗析(2)场分离:电泳、热扩散、高梯度磁场分离 2、掌握质量传递的两者方式(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 分子扩散: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形成的物质传递现象——分子传质。 对流扩散:运动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或两个有限互溶的运动流体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对流传质 3、理解双膜理论(双膜模型)的论点(原理)。 (1) 相互接触的两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存在着一个很薄(等效厚度分别为z G和z L)的流体膜层(气膜和液膜)。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此两膜层。 (2) 溶质在相界面处的浓度处于相平衡状态。无传质阻力。 (3) 在膜层以外的两相主流区由于流体湍动剧烈,传质速率高,传质

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相际的传质阻力集中在两个膜层内。 4、理解对传质设备的性能要求、掌握典型传质设备类型及各自的主要特点。 性能要求: 单位体积中,两相的接触面积应尽可能大 两相分布均匀,避免或抑制沟流、短路及返混等现象发生 流体的通量大,单位设备体积的处理量大 流动阻力小,运转时动力消耗低 操作弹性大,对物料的适应性强 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调节方便,运行安全可靠 第8章吸收 1、掌握吸收的概念、基本原理、推动力,了解吸收的用途。 吸收概念:使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便溶解于液体内而形成溶液,于是原混合气体的组分得以分离。这种利用各组组分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 吸收的基本原理:当气相中溶质的实际分压高于与液相成平衡的溶质分压时,溶质便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即吸收。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差异,使某些易溶组分进入液相形成溶液,不溶或难溶组分仍留在气相,从而实现混合气体的分离。 吸收的推动力:气体吸收是混合气体中某些组分在气液相界面上溶解、在气相和液相内由浓度差推动的传质过程。 2、掌握吸收剂、吸收液、解吸(脱吸)、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的概念。

药物分析期末复习题3探讨

《药用分析化学》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 1.《药品生产质量规范》简称()。 A.GLP B.GMP C.GSP D.GCP 2.以下关于偶然误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小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B.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C.正误差出现的几率大于负误差 D.负误差出现的几率大于正误差两性 3.非水酸碱滴定法测定下列物质,宜选用碱性溶剂的是()。 A.NaAc B.苯酚 C.吡啶 D.乳酸钠 4.普通玻璃电极测定溶液的pH范围为()。 A.1~14 B.1~9 C.<1 D.>9 5.下面有关荧光分析法错误的是()。 A.以紫外或可见光为激发源碱性 B.所发射的荧光波长较激发光波长要长 C.应用范围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范围广 D.主要优点是测定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 6.对理论塔板高度没有影响的因素是()。 A.填料的粒度、均匀程度 B. 载气流速 C. 固定相液膜厚度 D. 柱长 7.有关药物中的杂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能是生产过程中引入的 B.可能是在贮藏过程中产生的 C.杂质的限量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ppm)来表示 D.氯化物、硫酸盐、重金属等都属于信号杂质 8.下列药物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反应显绿色的是()。 A.巴比妥 B.苯巴比妥 C.含硫巴比妥 D.司可巴比妥 9.酸性最弱的是()。 A.盐酸 B.苯甲酸 C.水杨酸 D.硫酸 10.下列药物中能与三氯化铁试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是( )。 A.肾上腺素 B.盐酸普鲁卡因 C.盐酸丁卡因 D.苯佐卡因 11.戊烯二醛反应可用来鉴别下列哪种药物()。 A.尼可刹米 B.盐酸异丙嗪 C.奋乃静 D.肾上腺素 12.生物碱类药物通常具有碱性,可在冰醋酸或酸酐等非水酸性介质中,用()滴定液直接滴定。 A.高氯酸 B.硫酸 C.盐酸 D.碳酸 13.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时,在操作过程中要加入丙酮,这是为了()。 A.保持维生素C的稳定 B.增加维生素C的溶解度 C.消除注射液中抗氧化的干扰 D.加快反应速度 14.四氮唑比色法测定甾体激素含量,用()做溶剂。 A.冰醋酸 B.水 C.95%乙醇 D. 无水乙醇 15.下列药物中,能与茚三酮缩合成蓝色缩合物的是()。 A.四环素 B.链霉素 C.青霉素 D.金霉素 16.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值称为()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绝对误差 D.相对误差 17.下列各项定义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B.偏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C.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D.平均值就是真值

药物分析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氧瓶燃烧法测定盐酸胺碘酮含量,其吸收液应选(B) (A)H2O2+水的混合液(B)NaOH+水的混合液(C)NaOH+ H2O2混合液 (D)NaOH+HCl混合液(E)水 2.用氧瓶燃烧法破坏有机药物,燃烧瓶的塞底部熔封的是(D) (A)铁丝(B)铜丝(C)银丝(D)铂丝(E)以上均不对 3.测定血样时,首先应去除蛋白质,其中不正确的是去除蛋白质的方法是(A) (A)加入与水相互溶的有机溶剂(B)加入与水不相互溶的有机溶剂 (C)加入中性盐(D)加入强酸(E)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 4.氧瓶燃烧法破坏有机含溴/碘化物时,吸收液中加入(C)可将Br2或I2还原成离子。(A)硫酸肼(B)过氧化氢(C)硫代硫酸钠(D)硫酸氢钠 5.准确度表示测量值与真值的差异,常用(B)反映。 (A)RSD (B)回收率(C)标准对照液(D)空白实验 6.鉴别水杨酸及其盐类,最常用的试液是C A. 碘化钾 B. 碘化汞钾 C. 三氯化铁 D. 硫酸亚铁 E. 亚铁氰化钾 9 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的含量时,每1ml氢氧化钠溶液(0.1mol/L)相当于阿司匹林(分子量=180.16)的量是A A. 18.02mg B. 180.2mg C. 90.08mg D. 45.04mg E. 450.0mg 10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采用双相滴定法,其所用的溶剂体系为D A. 水—乙醇 B. 水—冰醋酸 C. 水—氯仿 D. 水—乙醚 E. 水—丙酮 11双相滴定法可适用的药物为E A. 阿司匹林 B. 对乙酰氨基酚 C. 水杨酸 D. 苯甲酸 E. 苯甲酸钠 14采用直接酸碱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的含量时,已知阿司匹林的分子量为180.2,所用氢氧化钠滴定溶液的浓度为0.1mol/L,请问1ml氢氧化钠滴定溶液相当于阿司匹林的量应是A A. 180.2mg B. 180.2g C. 18.02 mg D. 1.802mg E. 9.01mg 15阿司匹林加碳酸钠试液加热后,再加稀硫酸酸化,此时产生的白色沉淀应是C A. 苯酚 B. 乙酰水杨酸 C. 水杨酸 D. 醋酸钠 E. 醋酸苯酯

初中生物会考最全资料

初中生物会考最全资料《一》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 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 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 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 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 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 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 物体无系统。 2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22、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 物和裸子植物)。 23、疯牛病和克雅氏病是由一种结构改变了的蛋白质-朊病毒引起的。 24、苔藓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5、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储存营养物 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平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是大豆的子叶。玉米种子是由种皮、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胚乳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子叶一片。我们平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的胚乳。 2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总复习题

一、填空或选择题 1、雷诺数的表达式如何?如何判别流体的流型?Re=dup/v 答:雷诺数Re<2000为层流状态,Re>4000为紊流状态,Re=2000~4000为过渡状态 2、如何理解和计算非圆形管道的当量直径d e? 答:把水力半径相等的圆管直径定义为非圆管的当量直径 3、流体在管中作层流流动时,摩擦阻力损失如何计算?P33 4、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达到匀速沉降的条件是什麽?层流沉降时,其阻力系数ζ为多少? 5、一包有石棉泥保温层的蒸汽管道,当石棉泥受潮后,对其保温效果有何影响?其原因是什麽? 6、SI制中压力、密度、黏度、温度的单位? 7、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层流流动时速度分布曲线的形状,管中心处点速度与管内平均速度的关系? 8、离心泵用出口阀门调节流量实质上是改变什麽曲线,用改变转速调节流量实质上是改变什麽曲线? 答:改变管路特性曲线; 改变离心泵特性曲线 9、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保温层中,某层材料的热导率与该层的热阻和两侧的温度差之间的关系? 10、在对流传热系数的无量纲特征数关联式中,__雷诺数____________代表了流动类型和湍流程度对对流 传热的影响;___普朗特数______________代表了流体的物性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11、计算突然扩大或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损失时,应采用小管还是大管的流速计算? 12、套管冷凝器的管间走饱和水蒸汽压力一定,管内空气进口温度一定,当空气流量增加时,传热系数K 如何变化? 13、在间壁式换热器的热交换过程中,热阻较小而常可予以忽略不计的热阻是什麽? 14、某吸收过程,已知气膜吸收系数k y=2 kmol/(m2·h),液膜吸收系数k x=4 kmol/(m2·h),由此可判断该过程 为什麽控制? 15、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表明黑体的辐射能力与温度成何关系? 16、常压、25℃低浓度的氨水溶液,若氨水上方总压增加,则亨利系数E如何变化?相平衡常数m 如何 变化? 17、在吸收塔设计中,传质单元高度和传质单元数对吸收塔设备效能的高低和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有何影 响? 18、精馏操作的依据是什麽?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是什麽? 19、当增大操作压强时,精馏过程中物系的相对挥发度如何变化?塔顶温度如何变化?塔釜温度如何变 化?

药物分析期末复习题

《药用分析化学》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药品生产质量规范》简称( )。 A.GLP B.GMP C.GSP D.GCP 2.以下关于偶然误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小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B.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C.正误差出现的几率大于负误差 D.负误差出现的几率大于正误差两性 3.非水酸碱滴定法测定下列物质,宜选用碱性溶剂的是( )。 A.NaAc B.苯酚 C.吡啶 D.乳酸钠 4.普通玻璃电极测定溶液的pH范围为( )。 A.1~14 B.1~9 C.<1 D.>9 5.下面有关荧光分析法错误的是( )。 A.以紫外或可见光为激发源碱性 B.所发射的荧光波长较激发光波长要长 C.应用范围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范围广 D.主要优点是测定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 6.对理论塔板高度没有影响的因素是( )。 A.填料的粒度、均匀程度 B. 载气流速 C. 固定相液膜厚度 D. 柱长 7.有关药物中的杂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能是生产过程中引入的 B.可能是在贮藏过程中产生的 C.杂质的限量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ppm)来表示 D.氯化物、硫酸盐、重金属等都属于信号杂质 8.下列药物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反应显绿色的是( )。 A.巴比妥 B.苯巴比妥 C.含硫巴比妥 D.司可巴比妥

9.酸性最弱的是( )。 A.盐酸 B.苯甲酸 C.水杨酸 D.硫酸 10.下列药物中能与三氯化铁试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是( )。 A.肾上腺素 B.盐酸普鲁卡因 C.盐酸丁卡因 D.苯佐卡因 11.戊烯二醛反应可用来鉴别下列哪种药物( )。 A.尼可刹米 B.盐酸异丙嗪 C.奋乃静 D.肾上腺素 12.生物碱类药物通常具有碱性,可在冰醋酸或酸酐等非水酸性介质中,用( )滴定液直接滴定。 A.高氯酸 B.硫酸 C.盐酸 D.碳酸 13.测定维生素C 注射液的含量时,在操作过程中要加入丙酮,这是为了 ( )。 A.保持维生素C 的稳定 B.增加维生素C 的溶解度 C.消除注射液中抗氧化的干扰 D.加快反应速度 14.四氮唑比色法测定甾体激素含量,用( )做溶剂。 A.冰醋酸 B.水 C.95%乙醇 D. 无水乙醇 15.下列药物中,能与茚三酮缩合成蓝色缩合物的是 ( )。 A.四环素 B.链霉素 C.青霉素 D.金霉素 16.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值称为(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绝对误差 D.相对误差 17.下列各项定义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B.偏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C.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D.平均值就是真值 18.用来标定4KMnO 溶液的基准物质是( ) A.722O Cr K B.3KBrO C.Cu D.422O C 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