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请试述剩余价值产生的规律及增加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电大)请试述剩余价值产生的规律及增加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请试述剩余价值产生的规律及增加剩余价值的

两种基本方法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本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请试述剩余价值产生的规律及增加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

(一)剩余价值的规律

(1)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zhi值的客观必然性。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执行资本的职能。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资本主义生产的各环节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并且是由获得剩余价值的多少决定的。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对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和扩大,再生产

《教育研究方法(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合计20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 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时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2.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3.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 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4.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5.取样是选取某一段时间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 6.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7.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 8.无结构型问卷的结构较松懈或较少,并非真的完全没有结构,只是不将资料,但必须向有关人士问差不多相同的问题,被访问的人数一般较少,自由回答。 9.成就测验是指经过一定的数量化或测验编制程序化的各类教育测验。 10.用专业语言来说,某一个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情况称为该随机事件的次数,各种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情况称次数分布。 11.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分析。 12.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型和无结构型两种类型。 13. 变量又称调节变量,是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 14.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封闭型、半封闭型、型。 15.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l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第三讲 剩余价值理论(第1卷第2-6篇)

第三讲 剩余价值理论(第1卷第2-6篇) 教学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准确理解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的基本规律,明确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教学重点: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商品剩余价值是否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教学内容: 一、剩余价值论的涵义和中心思想 剩余价值论:关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分配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 剩余价值论的中心思想:阐明剩余价值的本质和剩余价值规律。 二、剩余价值论的内容 1、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 (1)什么是劳动力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一是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有人身自由) 二是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自由得一无所有) 思考: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 (3)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G---W---G‘(G+ΔG)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在使用的过程中,它不仅能够创造出自身的价值,而且还会创造出比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其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劳动产

品的生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本 身的价值。 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 在现实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赋予剩余价值四种含义。这是第四种含义。 3、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 根据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或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 作用的不同,可以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叫做不变资本(c)。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叫做可变资本(v)。 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第一,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第二,它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剩余价值率(m′)就是剩余价值(m)与可变资本(v)的比率,它表明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呢? 如果用M代表剩余价值量,则M=m/v×v=m′×v。所以,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一般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和增加可变资本总量。 4、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资本家总是力图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同时,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来榨取剩余价值。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代号:2044; 适用专业及层次: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科;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9日。 一、判断题 1.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计算机互联网。 [答案]对 2.编制测验题目是编制测验的中心环节,测验题目是具体体现测验目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测验好坏的重要方面。 [答案]对 3.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答案]对 4.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定量分析。 [答案]对 5.测验(或,测验量表)法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的定量化研究。 [答案]对 6.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答案]对 7.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小概率事件。 [答案]错 8.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随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答案]对 9.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自己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答案]对 10.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诊断与预测二种功能。 [答案]无错,但不完备 1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当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答案]完全正确 12.等距变量有相等单位,能用数量准确说明某一量比另一量大(或小)多少,但无绝对零点,像身高、摄氏温度、体重、百分制计分等都是等距变量的例子。 [答案]部分错误 13.操作定义的作用主要有4条:第一,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第二,它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第三,它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第四,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答案]无错误,但不完备 14.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五套)

第一套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的。 2. 量化处理是对经过编码分类的资料,运用()方法进行加总、求平均、求百分比、进行差异检验等。 3. 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4. 参与性观察指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地观察。 5. 量表是一组符号或一组数量,经过某种建构过程,使之依一定规则描述该量表所测量的()特性,可分为四种量化水平: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6.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7.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8. ( )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9.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解决()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10. 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11. 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12.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点或实验处理。 13. 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评估、()与预测三种功能。

14.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封闭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型访谈。 15. 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 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 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A. 问题、目的与对象的确定 B. 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 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 组成评价专家组 2.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 的有效程度。 B.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C. 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区分度分析无关。 D. 题目内部区分度分析指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 3.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 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 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 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重点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别 1、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的分类: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解释、描述某些现象和过程,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对基础性成果做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如相对论原理为基础性,核能应用研究为应用性。)学校情境中的教育研究大多为应用性。 2、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a、探索性研究。进行新课题,对该课题进行初步了解。缺点是难以提供满意答案;b、描述性研究。对教育中出现的某一情况或事件进行描述,把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形记录下来;c、对教育中某一现象做出解释。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依教育研究性质或手段区分的两种范式:(1)定性研究:主要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从人文学科中推演而来,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定性研究的5个特征:a、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研究者起关键作用;b、是描述性的(不采用数据形式);c、关心过程而非结果或产品;d、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自下而上,即通过资料找问题);e、关心的最基本的事情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2)定量研究:模仿自然科学,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是经验的、可定量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优点:a、消除研究过程中主观性和各种偏向偏见,使研究保持客观、精确;b、把教育实践工作者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加以检验。缺点:a、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b、不仅受物质条件限制,还受伦理上和社会条件的限制。(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定量研究为进一步定性研究提供条件。 4、教育研究内容可分为宏观的、中管的、微观的。宏观教育研究主要研究社会现象;中观的对应机构;微观研究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在学校情境中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的。 5、按研究开展地点和资料收藏方式可分为书斋式研究和现场研究。书斋式以查阅资料为主,而非在实践中。现场研究在实践中进行。 6、研究方向尺度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同一时间-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纵向-不同时间-趋势研究、各年龄组特征研究,定组研究。 7、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①资料来源:定性研究来源于自然情境,定量研究来源于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②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定性研究来源于图片文字,定量研究来源于数据;③对研究关注的方面:定性研究重过程,定量研究重结果;④分析资料的方法:定性研究采用归纳分析,定量研究采用演绎分析;⑤关心的基本项:定性研究关心意义和理解,定量研究关注变量与操作;⑥学术属性:定性研究属社会、历史、人类学类,定量研究属于心理、经济、物理范畴;⑦目标:定性研究目标在于描述现实现象提高认识,定量研究目标在校验理论证实事实;⑧设计:定性研究设计灵活、一般、可引申,定量研究设计有结构、预定的、正是具体;⑨技术和方法:定量研究重观察漫谈,定性研究重实验和有组织的交谈; ⑨与被试关系:定性研究者热情接触被试,视为朋友,定量研究与被试疏远;⑩工具或手段:定性研究重录音等,定量研究中项目表问卷占比重大。 8、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中/微观的、现场式的研究。 二、研究问题选择的三个基本准则:问题必须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主观条件:研究人员自身的素质。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时机条件: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等成熟度。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 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设的原因变量。 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也称依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

小学教育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带答案

小学教育-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20分) 1.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比例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 2.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3.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文献查阅,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时间表等7部分。 4.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5.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 6.观察法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自然性和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直接性等特点。 7.随机化和配对法是将两组被试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尽量保持相等。 8.研究日志一般包括备忘录、描述性记录、解释性记录和深度反思四种。 9.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系统误差之大小。 10.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有关问题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问题顺序;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合计10分) 1.研究变量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a )。 A.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B.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随机变量 C.离散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D.称名变量、顺序变量、连续变量和等比变量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分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顺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等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置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等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3.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d )。 A.问题、目的对象的确定 B.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筹备观察资金 4.“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c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5.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区分度指标等于o.2时,题目评价为优良 B.难度在o.5时,区分度最大 C.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内在效度的分析D.一般讲,区分度越接近l时,难度越大。 6.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的优点是有了两次测定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由于先后两次是在不同的时间测定的,因而对于测量工具、评价人员标准及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等引起的变化,难以进行良好的控制,但不会降低结果解释的效度 B.区组设计是将被试按区组分类,使每一区组的被试尽量保持同样数量,然后将区组内被试随机分派到各个实验处理中去 C. 区组设计的一种方式是配对,即根据研究的要求,将影响研究结果的某些因素水平相同的被试配对,得到不同水平的被试对,然后随机让其中的一个,接受实验处理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题精编WORD版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题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1教育研究对象的特点(1)复杂性 (2)两难性 (3)开放性 2什么是教育两难问题,怎么解决? 理论中实践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举一个例子分析 策略(宏观具体) 3掌握对策研究的范式 教育对策研究:问题表现--危害性--成因分析--应对措施 《福州市中小学教师流失对策研究》 ①查清福州市中小学教师流失实际情况与问题表现; ②阐述福州市中小学教师流失的负面影响; ③分析福州市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 ④提出控制福州市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对策。 4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有哪些主要要求?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要素:第一,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第二,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第三,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以及师生角色变化等的描述;第四,有解决问题过程中及过程后的反思;第五,有理性反思中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所蕴含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升华或启发。教师如果对叙事研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并进一步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并有利于推进校本科研工作。 5设计问卷 问卷设计包括问题设计、答案设计、问卷编排三项内容 (一)问题设计 问题的提出有三种方式: 1.直接提问 2.间接提问 3.假设性提问 问卷设计要注意若干问题 1.项目应充分准确反映主题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目 ●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 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即这一生产的目的完全是为 了追求剩余价值。在这一生产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雇佣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一个因素;他们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获取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是资本所需要的。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状况是受剩余价值规律 ●制约的。剩余价值规律也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 ●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一切环节, 决 ●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运动,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发展过程,最●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灭亡的必然趋势。总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表现 ●出来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实质。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 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 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但是,在资本主义 的发展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以后,由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这一特殊 形式,从而剩余价值规律也就表现为垄断利润规律。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 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实现的形式,表现为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追逐高额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垄断利润规律 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着垄断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个环 节,成为支配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决定垄断资本主义命运的力量。所以说 说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价值规律的表现。 尽管资本主义不断地通过自我调整,从而存活并成熟起来,然而随着资本主义日益发展成熟,它继续调整的空间也就越来越有限。当危机日益表现出世界性的特征,并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文化危机,战争危机,就必将导致政治危机。当危机无法在资本主义的范围内得到根本解决,对抗性矛盾发展到最高顶点,革命也就无可避免。 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 剩余价值就是当你自己的劳动能满足你自己的需求后还剩下的价值,如你赚的钱够两人用的话那你的而发之一的钱就是你靠剩余价值赚来的 至于资本主义是不是一定会走向灭亡我记得我的老师说过每个时代都会灭亡的每个时代都会经历创造,繁荣,等到它不能再富强的时候,这个国家就阻碍了社会的继续发展就要灭亡了,资本主义也是如此的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创立的。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题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教育研究对象的特点(1)复杂性 (2)两难性 (3)开放性 2什么是教育两难问题,怎么解决 理论中实践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举一个例子分析 策略(宏观具体) 3掌握对策研究的范式 教育对策研究:问题表现--危害性--成因分析--应对措施 《福州市中小学教师流失对策研究》 ①查清福州市中小学教师流失实际情况与问题表现; ②阐述福州市中小学教师流失的负面影响; ③分析福州市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 ④提出控制福州市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对策。 4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有哪些主要要求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要素:第一,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第二,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第三,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以及师生角色变化等的描述;第四,有解决问题过程中及过程后的反思;第五,有理性反思中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所蕴含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升华或启发。教师如果对叙事研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并进一步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并有利于推进校本科研工作。 5设计问卷

问卷设计包括问题设计、答案设计、问卷编排三项内容(一)问题设计 问题的提出有三种方式: 1.直接提问 2.间接提问 3.假设性提问 问卷设计要注意若干问题 1.项目应充分准确反映主题 2.问题表述要清楚 3.尽量不使用专业性术语 4.避免诱导性的问题 (二)答案设计 结构式问题的答案: 1.定类回答 2.定序回答 3.定距回答 (三)问卷编排 1.标题 2.指导语 3.问题 4.结束语 标题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定稿版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期末 考试复习重点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研究及其特征 1)科学研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然和社会的 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或实践活动 2)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3) a.客观性—对象、过程和结果 4) b.系统性—科学研究本身的连续性、系统性、科学研究结果的系统性 c.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内容 3)教育研究: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想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4)研究的特殊性(特征): 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 5)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联系 a.教育研究起源于教育实践 b.育研究服务于教育实践

c.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研究的动力 d.教育实践是检验教育研究成果的标准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意义 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有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 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特色 有助于校本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 第三节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1.计划(主要工作) 选题:确定研究的课题,明确研究的问题和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注意点) 研究条件的控制、操作定义的执行、研究过程的监控和调整、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总结(主要工作) 分析资料、解释结果、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成果

第四节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1)基础研究(着重于形成创造性构想的)、应用研究(着重于实际应用的)、开发研究 (着重于成果推广的)----《大概了解定义》 基础研究: 涵义:学术研究,就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各种教育现象,探索其本质和规律,获取新知识,形成较系统的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这种研究以发现新领域、新规律,提出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为目的。 基础研究分为: a.纯基础理论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教育活动的内在本质的规律,而对于具体 的教育实践而言,往往只有抽象的经典的指导意义。 b.定向基础理论研究:对教育科学的基础原理加以推论或引申,提出适合具体教 育活动的指导性原则与原理,为解决教育内部某些方面的共性问题提供理论依 据。 应用研究: 涵义:础理论研究的成果解决教育工作中具体问题的研究。其具有具体化、实用化两个特点。 应用研究可分为: 开拓性研究:在前人没有工作过的研究领域从事具体实用目的的研究活动。

专题八:剩余价值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专题十:剩余价值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一、剩余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必然出现资本所有者雇佣工人进行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和货币转化为资本为前提的。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劳动者体力和智力统一的劳动能力。 劳动力只是劳动者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并非就是劳动本身。当劳动力投入使用,这种能力就转化为现实的劳动。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并非天然就是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①劳动者有支配和处置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权利。 这一条件意味着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如果他没有自由或者没有完全的自由,他就不能自主出售自己的劳动力。 例如:奴隶社会的奴隶,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封建社会的农民,囚禁于土地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之中,其人身处于半依附状态,没有完全的人身自由,也不能随意出售自己的劳动力。 ②劳动者丧失了或者缺乏自主生产的必要物质条件。 劳动力的所有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没有或者缺乏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或其他生存条件,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 劳动力也成为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也就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标志。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当劳动力成为商品时,也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生。 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成为商品和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前提条件。这两个条件的具备和实现,就是货币拥有者为增殖而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商品生产,也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1)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标志?这是由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劳动力作为商品,当然也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与其他商品相比,又具有根本不同的特殊性。 首先,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具有特殊性: 马克思指出: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决定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因素比一般商品复杂得多。除了维持劳动者物质生命存在和延续的物质条件外,还包括劳动者技术技能的培养、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等等许多社会因素。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库讲解

教育研究方法 一、填空 1、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比例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 2、等距变量(比率变量)既有量的(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能够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相关设计又称(事后回溯设计)。 4、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系统误差)的大小。 5、(实证效度)是指测验分数与效度标准之间的相关系数。 6、(同质性)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项目分数之间的一致性。 7、(构想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检验理论的概念或特质的程度。 8、通常内容不是太多,或者访谈对象比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多次访问,可以采用(一次性访谈),内容话题很多,或者要深入探究某个问题,由于一次时间有限,所以就需要采用(多次性访谈)。 9、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有关问题)。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10、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日期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按照方法中使用的手段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思辨)、实证、数学方法、(符号)表述四类基本方法。 12、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时采用(等距随机取样法)。 13、系统抽样指从一个正确排列起来的总体序列中,每隔一定间隔(选择样本)的方式。 14、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内在效度)较高;然而,在实验室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外在效度)较高。

15、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计算机互联网)。 16、内容分析法中,(分析单位)是在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小的,最基本的单位。 17、搜集研究文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检索工具查找方式和(参考文献查找方式)。 18、在编制尺度式问卷时,尺度范围在(十六)之间最好。 19、问卷的编制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①确定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假设②了解研究问题的特质③(确定行为样本)④了解施测对象的特征及选择施测的被史样本⑤选择并决定问卷形式⑥拟定问题的题目并随时修改⑦预试⑧(确定除问卷法之外进行研究的其他辅助方法)⑨确定除问卷法之外进行研究的其他辅助方法。 20.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要问的有关问题)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问题顺序),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21.不同的环境也可以作为自变量。学校、地区、班级等环境因素都可以作为变量,即(环境变量)变量。 22.对同一个刺激,被试个体所进行的或能形成的反应种类是无限的。如何把无限的被试个体的反应控制在主试所意想的方向上,这就是所说的(控制)问题。 23.观察纪录的方式有频率记录、等级记录、行为核查记录、(现象描述记录)、(图形记录)。 24.(测验法)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的定量化研究。 25.(编制测验题目)是编制测验的中心环节,(题目)是具体体现测验目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测验好坏的重要方面。 26.相关系数r的(数值范围介于)±1之间。“+”号表示变化方向一致,即正相关;“-”号表示变化方向相反,即负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小表示

教育研究方法 期末试题题库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试题题库 第一章总论 一、判断 1.定性研究主张在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下展开研究活动,需要研究者预先对实验环境进行控制与安排。【】2.定性研究主张研究者应积极与被研究者交往。【】3.定性研究强调制定详尽、完备、周密的研究设计。【】4.教育研究形成独立学科是在20世纪。【】5.实验研究方法根据控制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实验室观察与自然观察。【】6.教育研究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意义是能够用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7.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教育研究多样化时期。【】 二、单选 1.行动研究要求在具体的教育研究情境中展开,这体现了教育研究的【】A.真实性B.创新性C.生态性D.反思性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测验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时研究的问题,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比较研究B.描述研究C.实验研究D.历史研究 3.注重教育理论工作者、实验工作者和教育行政领导的精诚合作的研究是【】A.叙事研究B.比较研究C.技术研究D.行动研究 4.以下哪个不属于教育研究的原则【】A.客观性原则B.继承性原则C.创新性原则D.实践性原则5.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理论服务还是为实践服务,可以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 究、行动研究、应用研究和【】A.事实研究B.历史研究C.比较研究D.描述研究

6.在自然环境中,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对事物的看法,从中提取出研究假设,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调查方法是【】A.定量研究B.叙事研究C.比较研究D.定性研究 7.研究者实现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订假设的研究方法是【】A.定量研究B.叙事研究C.比较研究D.定性研究 8.依据早先在X时间内所获取的信息,对某一现象将在Y时间内发生作出预测的知识叫做【】A.描述性知识B.预测性知识C.改进性知识D.推测性知识9.能有效促进个体发展,有效提升和改进教育教学效果的知识是指【】A.描述性知识B.预测性知识C.改进性知识D.推测性知识10.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的突出问题和发展需要为研究课题,通过规范化的研究程序的出研究成果,改进学校工作的研究活动叫做【】A.行动研究B.校本研究C.叙事研究D.比较研究11.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的研究方法叫做【】A.行动研究B.校本研究C.叙事研究D.比较研究12.通过对教师生活故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内隐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和观念,使人们从故事中体验、思考和理解教育的本质与价值的研究是指【】A.行动研究B.校本研究C.叙事研究D.比较研究13.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教育研究工作的保证,其中关系到研究目的能否真正实现的是【】A.客观性原则B.继承性原则C.创新性原则D.实践性原则14.教育研究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意义是【】A.是发展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B.有助于教育知识的拓展 C.能够用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D.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15.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教育研究【】

2020电大为什么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

2020电大为什么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 为什么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参考答案: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第一,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在生产过程中,作为资本的要素在起作用。而资本的使命是进行价值增殖,因而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必然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就紧紧伴随着对剩余价值的盘剥。这两种对立的趋势导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尖锐矛盾,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从而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阶段,将走向衰亡,最终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深刻表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制

度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趋势。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1、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这两种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这两种方法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1)两者的本质和结果是一致的,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剥削程度。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3)两者的物质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超额剩余价值指的是商品个别价值与商品价值之间相差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资本家将商品按照商品价值出售,实现的是剩余价值,这个前提是资本家用来出售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与商品价值相等,这样每个资本家赚得的价值也是相等的。 所谓超额剩余价值,就是个别资本家比其他大多数资本家多获取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情况下,所有资本家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期末考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期末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以下不属于研究变量的是() A.因变量 B.分析变量 C.自变量 D.控制变量 2.当已知研究总体由不同性质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们适合采用()取样方法。A.简单随机取样 B.系统随机取样 C.分层随机取样 D.整群随机取样 3.取样过程中,除少数情况,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一般不少于() A.200 B.150 C.50 D.100 4、以下不属于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的是() A.明确规定总体 B.合理的样本容量 C.取样的代表性 D.取样的随便性 5、以下不属于形成科学假设的条件的是() A.经验基础 B.客观条件 C.思想方法论 D.背景知识 6、()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出新结论,推论出某特定假设。 A.归纳假设 B.演绎假设 C.研究假设 D.描述性假设 7、一个好的教育研究假设应有的特点不包括() A.科学性 B.表述的明确性 C.主观性 D.可检验性 8、“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零次文献 B.三次文献 C.一次文献 D.二次文献 9、查找的文献资料比较杂乱,缺乏时代感的方法是() A.顺查法 B.逆查法 C.综合查找法 D.引文查找法 10、以下不属于教育档案类的是() A.教育年鉴 B.教育法令集 C.学术报告 D.碑刻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A.选定课题 B.课题论证 C.历史分析 D.文献检索 12、“文献”一词最早见于()

A.《论语·八佾》 B.《文献著录总则》 C.《学记》 D.《孟子》 13、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A.课题审查 B.课题论证 C.课题评估 D.课题鉴定 14、以下哪种不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A.教育本质说 B.教育社会化 C.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综合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创新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二、填空题 1、教育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科时期,形成了___________研究方法为主的潮流。 2、教育研究课题一般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3、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都属于______________。 4、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代表性呈现________,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 5、简单随机取样的具体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分层随机取样 2、顺查法 3、归纳假设 4、样本 5、因变量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2、简述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简述教育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科时期的基本特征。 4、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5、简述进行教育研究设计的一般过程。 五、论述题 确定研究课题,是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注意很多细节。试论一个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