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社会基本矛盾: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颈部的最终决定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阶级是在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的经济地位的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积极的存在具有历史性,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阶级将归于消失。

阶级斗争:指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表现。阶级斗争包括经济斗争、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三种基本形式。政治

斗争是高级形式,暴力革命是政治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客观的、必然的,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集中表现,阶级斗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突出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中。

2、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

3、阶级斗争的作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历史的,变化的。

阶级分析方法:

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

1、在认识和处理阶级矛盾时,要严格区分阶级矛盾和非阶级矛盾,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2、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3、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同时要防止和纠正阶级斗争熄灭论。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进步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

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革命的首要标志是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中转到革

命阶级手中。

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革命史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2、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3、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及革命阶级本身。

4、革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

改革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改革的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等。

科技革命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1、现在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2、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着问题上的对立:

唯物主义历史观坚持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新主义历史观坚持英雄史观,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

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所谓现实的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同样也是理解社会历史创造过程和历史创造者的关键。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史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2、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及作用,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的。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者,对历史事件有深刻影响,甚至有时能决定个别历史事件,从而导致历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重大变化。

2、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主要倡导者、发起人、组织者和领导者,历史人物按其发挥作用的性质,可分为杰出人物和反面人物。

3、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历史分析方法: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

阶级分析方法:在阶级社会中,贯彻历史分析方法与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是一致的,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

有:( ACD )

A 没有考察人们从事历史活动时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B 没有考察人们从事历史活动时的思想动机

C 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D 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D )

A 两者相互并存相互制约

B 两者相互决定

C 后者决定前者,前者反作用于后者

D 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作用于前者

4、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D)

A 生产工具

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C 科学技术

D 生产力发展水平

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表明:(D)

A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B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D 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物质基础

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体现了:(D)

A 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

B 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系统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起作用的内在关系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联系

7、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A)

A 基本经济制度

B 生产方式

C 基本经济体制

D 基本经济结构

8、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D)

A 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B 社会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C 市场经济的具体实现形式

D 经济结构的具体实现形式

9、上层建筑是指:(D)

A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B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

C 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和思想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10、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C)

A 生产方式和国际制度的统一体

B 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统一体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D 经济体制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是:(D)

A 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

B 人与社会制度的矛盾、社会与环境的矛盾

C 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12、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是:(D)

A 文明发展程度

B 生产关系

C 价值观念的进步

D 生产力

13、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C)

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B 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C 剩余产品的出现

D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14、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所围绕的轴心是:(B)

A 政治权力

B 经济利益

C 思想统治

D 社会地位

15、社会革命的根源是:(C)

A 社会阶级关系的紧张化

B 社会利益矛盾的突出化

C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D 社会贫富悬殊化

16、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集中表现在:( A )

A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

B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阶级关系缓和

C 解决社会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关系和谐

D 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关系更替

17、马克思主义认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是:(C )

A 生产力

B 社会基本矛盾

C 科技革命

D 劳动

18、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B )

A 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

B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理

D 以人为本的原理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一生产矛盾 在人类蜕变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人类与宇宙环境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它还同时存在着人类的生产矛盾,生产矛盾也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让我们看一看,什么是生产矛盾?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是人,没有人是没有人类社会的。有人就有人的活动,而人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就是为了生存所进行的衣食住行的生产和劳动。由于,人类是最善斗的“事物”,所以,人们在生产和劳动中的活动,也是充满了各种矛盾的,这些人们在生产和劳动中结成的矛盾就是生产矛盾,生产矛盾就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但是,唯物主义却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就混乱了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混乱了生产力、生产者、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等概念的含义和关系。为了彻底搞清社会的基本矛盾,让我们先搞清生产力和生产者及生产关系等概念的真实含义。 二生产力和生产者的概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个概念及其关系人们已经非常熟知了,从没有怀疑过它们有什么对或不对。但是,它们的定义确实存在有不确切的地方。为了说明为什么不确切,我们从人这个生产者谈起。 大家都知道,生存在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劳动和创造,所以说,每个人都是创造财富和历史的人。正由于每个人都能进行不同的生产和劳动,因此,人人都是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生产者。在这里,

生产力的概念是指人的生产和劳动能力,而具有生产和劳动能力的人就是生产者。所以说,生产力和生产者两个概念是不同的。生产力指人的生产能力,生产者则是指具有生产能力的人,但通常,人们都是把生产力与生产者混同。唯物主义就一边认为:“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简言之,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1)一边又认为:“生产力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劳动对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2)这样,就把生产力和生产者这两个概念混在了一起。从唯物主义的观点里,我们不禁会发问,究竟是生产力构成生产者,还是生产者构成生产力? 我们知道,生产力是指人的生产能力,生产者是指具有生产能力的人,而生产力是依附在生产者身上的,是从属于生产者的。没有生产者,就没有生产者的生产能力。所以说,生产力不能包括生产者、替代生产者并等同于生产者,只有生产者包括生产力,并在生产和劳动中体现和产生生产力。因此,只有生产力构成生产者,而不可能是生产者构成生产力。唯物主义就把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认为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一。这种观点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生产力只是人的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是人通过双手使用科学技术和劳动工具等进行生产和劳动的能力。这种生产能力是没有独立性的,它只有在生产者进行生产和劳动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可以说生产力的体现和产生,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外部实物)和劳动

中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它们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从过程上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在实际运行中是极为复杂的。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占统治地位的

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对抗性的矛盾通常通过阶级斗争甚至社会革命来解决,非对抗性的矛盾通常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 二、我国现阶段的上述两个矛盾的表现形式以及内在关系 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中还有不够完善的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某些落后的、不适合实际情况的东西,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以上情况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这些矛盾处理的不好,加上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及分配方式的存在及个体收入的差距拉大等,就会引发甚至加剧各类社会矛盾。但从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上说,这些矛盾主要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应当而且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我完善发展即改革来解决。为此,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社会形态,其中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矛盾。这些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内部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的具体表现。本文将探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以及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生产关系等。而生产关系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劳动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分配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而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文化等意识形态的体现,包括国家机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思想文化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推动上层建筑的适应和变革,而上层建筑的适应和变革又为经济基础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和党和政府之间的矛盾。社会

主义社会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他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目标。而党和政府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负责领导和管理社会事务。人民群众和党和政府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需要得到党和政府的满足和保障,而党和政府则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国内和国际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着国内外各种矛盾和冲突,其中国内矛盾是主要的,国际矛盾是次要的。国内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内部各个方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国际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国内和国际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在国内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同时还需要应对国际上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观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和党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国内和国际之间的矛盾。这些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内部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的具体表现。只有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最终的共产主义目标。

我国基本矛盾

我国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 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生产力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和变革;生产关系对 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体现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 用两个主要方面。 经济基础就是指一定社会占到统治者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那些占到统治者地 位的生产关系,才形成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就是创建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 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包含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两个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含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政府机构、党团、军队、警员、法庭、监狱等制度和 设施。意识形态包含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 种形式。 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受经济基础的决定,间接受生产 力的制约。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就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 盾横跨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 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有和发展,同意社会历史的通常进程,促进社会向前 发展。社会基本矛盾在相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具备相同的表现形式和化解方式,并从根本 上影响和推动社会形态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对抗性的矛盾通常通过阶级斗争甚至社会革 命去化解,非对抗性的矛盾通常通过改革的方式去化解。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建立起了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看,社会 基本矛盾适合的方面是基本的、主要的,不适合的方面是非主要的;另一方面,我国的社 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相互联 系的矛盾,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不完善,上层建筑不成熟,特别是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突出,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从社会基本 矛盾的性质上说,这些矛盾主要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应当而且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自我完善发展即改革来解决。为此,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并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 基本点统一于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 合起来,使中国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 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第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横跨于整个人类社会.

论述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论述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由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或者由于某种体制安 排下的社会结构分化,导致的一种社会的对立状态。这种对立状态反映了一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甚至信仰等多种因素所构成的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基本矛盾是指一种渊源深远、历史积累下来的对立状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联系的。 从经济角度来看,社会基本矛盾的本质是贫富不均,这也是社会变革的最根本的动力。当我们看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多时,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一个现象:财富和权利的不平等,成为了社会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可以说是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源,这种不平等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紧张局势。 另外,社会基本矛盾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政治的不满就产生了政治矛盾,政治的不公平也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政治的不平等使得人们对政治的不满感越来越强烈,这也是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政治不公平的程度也会造成社会不安定的状态。 再次,文化的不平等也是社会基本矛盾源头之一。由于社会经济不平等,会导致文化的多样性,这也是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原因。不同的文化不仅会影响人们的信仰,还会导致人们对社会的不满,从而加剧社会矛盾。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也受到各种信仰因素的影响。这些信仰可以把一个社会统治者和受控者之间的角色分明,也可以使一个特定的信

念得以实施。它可以凝聚一个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同时也可能引发社会的激烈辩论,从而造成政治上的紧张局势。 总之,社会基本矛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利益冲突,另一方面又受到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冲突的存在使得社会的发展成为一种持续的变革过程,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必须适应不同的形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社会基本矛盾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解决这类问题又具有挑战性,因此需要从各个层面上进行系统而周密的研究才能真正解决这类问题。

基本矛盾名词解释

基本矛盾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推动着社会不断发展。 基本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各种因素、条件之间存在着有条件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基本矛盾是相互区别的,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基本矛盾又是相互联结的,是处于运动中的统一体,基本矛盾双方既对立斗争,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其次基本矛盾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社会中各种对抗性的矛盾;二是指构成基本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社会诸矛盾运动的有机整体。基本矛盾的性质及其解决,规定着社会的性质及其发展。要把握好社会的性质及其发展,必须把握好基本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基本矛盾,也就把握了社会性质及其发展。第三,社会的基本矛盾,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它们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在不同阶段上,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首先,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决定着其他社会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解决是一切其他矛盾解决的基础。当这两对基本矛盾解决以后,社会基本矛盾的余波也就逐渐消失,新的更高级的矛盾形式就开始出现,如此循环往复,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的各个方面是相互制约的。只有解决好社会基本矛盾,才能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使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

间保持协调和平衡,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第三,正确处理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方法是“一分为二”。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也就谈不上世界观的改造,因而我们必须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看问题。在分析问题时,坚持“两点论”的同时,还要学会运用“重点论”。对基本矛盾,既要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又要承认其非合理性;既要反对片面强调基本矛盾的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夸大基本矛盾某一个方面的作用而否定另一个方面的错误倾向。在认识基本矛盾时,我们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可偏废。 其次,我们要正确地分析和把握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一、引言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在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制约着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了解和分析这些社会矛盾及其规律,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和求得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基本矛盾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人类在自然条件下工作的总体条件及其相互关系。而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围绕生产资料所有权、分配关系、劳动力价值等方面的基本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命题之一。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往往会使现有的生产关系变得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从而产生矛盾。例如,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旧有的行业组织和手工业生产方式显得效率低下、效益下降,从而需要转变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方式,调整生产关系。

2.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文化等,经济基础则包括所有制形式、分配关系、生产力水平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使得社会发展出现了瓶颈,需要进行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调整。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兴起,推动了城市商业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但是封建制度下的权贵阶层、宗教机构等上层建筑,急剧阻碍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需要进行政治制度改革,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 劳动与资本的矛盾 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利益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工人阶级为了增加收入、提高生活和劳动条件,而资本家则追求更大的利润和更高的资本积累。 四、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1. 社会变革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社会的不断变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它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方面发生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任何社会

社会基本矛盾知识点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社会基本矛盾知识点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1. 引言 1.1 概述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动力源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推动社会不断变革和进步的内在力量。社会基本矛盾固有于社会各个层面和领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社会基本矛盾进行探讨。首先,在“2. 社会基本矛盾知识点解释说明”部分,将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定义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历史背景与发展以及影响因素与表现形式。接着,在“3. 社会基本矛盾概述”部分,将介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社会基本矛盾,并提出如何处理这些矛盾的方法和未来社会基本矛盾的趋势与展望。最后,在“4. 结论”部分,将总结已探讨的主要观点与要点,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和理解社会基本矛盾的意义和建议。 1.3 目的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点,介绍其定义、历史背景、发展以及影响因素与表现形式。同时,通过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社会基本矛盾进行概述和分析,提出处理这些矛盾的方法,并展望未来社会基本矛盾的趋势。最后,总结已探讨的观点与要点,并探讨进一步研究和理解社会基本矛盾的意义和建议,

以期为读者提供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全面理解和思考。 2. 社会基本矛盾知识点解释说明: 2.1 社会基本矛盾定义: 社会基本矛盾指的是存在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不同阶级之间、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相互对立的抗力和冲突。这种矛盾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冲突与对立。例如,在经济领域中,存在着劳资关系矛盾;在政治领域中,存在着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在文化领域中,存在着传统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矛盾。 2.2 历史背景与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最早由马克思主义者提出,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运用。随着社会进步和变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基本矛盾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强调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过去,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今天,这一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社会基本矛盾: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颈部的最终决定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阶级是在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的经济地位的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积极的存在具有历史性,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阶级将归于消失。 阶级斗争:指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表现。阶级斗争包括经济斗争、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三种基本形式。政治斗争是高级形式,暴力革命是政治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客观的、必然的,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集中表现,阶级斗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突出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中。 2、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 3、阶级斗争的作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历史的,变化的。 阶级分析方法: 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 1、在认识和处理阶级矛盾时,要严格区分阶级矛盾和非阶级矛盾,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2、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3、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同时要防止和纠正阶级斗争熄灭论。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进步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落后的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