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力服务学生发展

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力服务学生发展

作者:杨冠英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3期

杨冠英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厦门 361024)

摘要:“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化.大学生是高校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对象,高校教育者必须理解“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内涵和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切实进行落实,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加强思想引导,改进教育改学,完善常规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服务.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校管理;以学生为本;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3)12-0180-03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赋予了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里的重要使命.

高等学校承担着实施和推进高等教育的重任,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求高等学校“切实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职责来改进和提升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1]大学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培养对象和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高等学校要做好教学和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在实际工作中“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

1 “以学生为本”的内涵和意义

1.1 “以学生为本”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其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国家建设、民族发展的当前及长远利益.

“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化.在高等学校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要做到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配置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化教学元素,改进管理制度,以满足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成才的需求为核心,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服务.[2]

1.2 “以学生为本”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指导意义

强调“以学生为本”,不仅是高等学校在日常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当代“80后”“90后”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具一定特点,例如思想独立性较强,凡事较有主见,有较高的自我表现欲望,但“逆反”心理也较强,

以往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大多以“管”为主,权威性和命令性色彩较强,可能激发学生的逆反

心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指导思想,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管理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管理制度的改进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配合,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

“以学生为本”意味着学校不仅要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还要满足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需要,具体可以体现为三个方面:突出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强

调学生协调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以学生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全面指引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应始终贯穿于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2 改进高校教学管理,全面服务学生发展

2.1 结合学生特点,加强思想引导

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在萌芽发展时期,需要有思想引导帮其养成

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高校是大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因素,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每个环节中,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开展.”[4]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独立性、创新性、适应性、主动性和表现欲较强等特点,在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思想的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进行教育,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除了常规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外,还可通过以下方法和途径进行教育:

2.1.1 当面启发

通过举办“形式政策报告会”、“成长对话”励志报告会、优秀校友报告会、时事政治

辩论赛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与各级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或嘉宾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通过

政策解读、热点讨论、思潮辨析、论点点评、疑问解答等形式,解决大学生在思想发展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启发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2.1.2 媒体传导

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人际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阵地.可以通过校、院、班三级手机短信群、QQ群、飞信群及校园主页、官方微博、论坛等新媒体渠道,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或不定期发送有关时

事政策、思想教育的内容,向大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和大学生的思想

道德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

2.1.3 实践感悟

所谓“实践出真知”,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将其落实到实

践工作中,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的.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开展“三下乡”“走进社区”等活动,通过参观走访、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志愿服务等实践形式,将学生个人的实践

发展与社会、地方的需求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国情,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服务社会意识.

2.1.4 榜样示范

如以纪念“五四”运动、学雷锋纪念日等活动为契机,开展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

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评选活动,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推选来自身边的、具有闪光点的典型人物,

并通过校园媒体访谈、面对面交流、表彰大会等形式进行宣扬,通过这些可亲、可信、可学的

“身边榜样”,激发学生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不断追求卓越,成长为理想远大、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

2.2 改进教育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从知识系统角度看,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要使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体系,坚持科学知

识和人文知识的有机结合;从能力系统角度看,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提升学生的智力和创

造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5].改进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

是落实“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体现.

要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基础,了解学生的学

习兴趣点和难点,从学生的领悟和掌握能力水平出发,合理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进度,并做到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另外,要善于听取学生对于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逐步适应变化发展的形势.例如,可以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建议,快速、准确的把这些信息反馈到给教学内容和计划的制定人员,以便他们在决策时能适当采纳学生的有益

建议,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创新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突破.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策划活动和参与活动的机会,组织和参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3 完善常规管理,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2.3.1 做好常规安全管理

安全稳定工作是高校其他各项工作有序实施的保障,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不仅需要配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管理工作,将定期重点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更要加

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常规化,从根本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

救能力.例如,在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工作时,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代表和院领导、老师一起进行对校园环境隐患排查,增强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参与模拟灭火和疏散演练,亲身体

验灭火器等防火设施的使用,提高防灾自救能力.

2.3.2 吸收学生参与管理

吸引学生参加管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很多学生组织在某些程度上比管理机

构更能贴近学生,更能处理问题,朋辈指导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建议与意见,起到传帮带的效果,发挥榜样的力量.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实施“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主体力量,是学校管理工作开展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工作得以落实的组织者和协调人.建设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作用和协调作用,也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一种体现.要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一要注重学生干部自身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二要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观念

和服务观念,三要培养学生干部独立自主完成工作的能力,四要鼓励学生干部在工作中不断改

进方法、提升工作水平.

2.4 提供条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将每个学生视为有着独特鲜明个性的个体,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不同的发展需要,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2.4.1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校园突发事件时常见诸报端,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

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是情感教育,简单的说教难以见成效,要真正地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情况和需求”.[6]只有从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了解

每个学生具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疏导,促进学生的健康

发展.为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应该将学校的各项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广播、宣传栏、网站等渠道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利用“525心理健康日”等契机组织并发动学生

参加知识竞赛等活动,有效普及相关知识,提升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另外,高校必须重视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配备符合专业要求的咨询室和咨询人员,及时为学生提供服务,

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2.4.2 促进学生兴趣和才艺发展

大学生普遍具有兴趣广泛、行动力强、活动积极性高等特点,应该为其提供发展兴趣和

施展才艺的空间,才能促进其全面发展.高校应该提供充分的文化活动设施、场所和必要的指导人员,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除了常规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歌手赛、演讲赛等)和社团文化活动外,学校、院系还可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开展与专业技能相关的课外活动和赛事,为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

2.4.3 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也成为了一个引发广泛关注的社

会课题.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加强对学生就业环节的指导和服务,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之外,更要重视对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的引导.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根据大学生关心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创业经验等热点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经验交流会和就业创业指导会,邀请相关人员详细地解答了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引导大学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增强就业适

应力和竞争力.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日常工作中时刻牢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指导和服务.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力服务学生发展,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高校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杜玉波.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2-11-26.

〔2〕高宝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内涵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

〔3〕何独明.人本思想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

〔4〕曾水英.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J].现代教育

科学,2010(5).

〔5〕张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J].教育探索,2010(9).

〔6〕胡金波.开放与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高校学生工作要坚持服务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学生工作要坚持服务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学生工作要坚持服务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从传统的教育管理角色的位置上走下来,承担起服务学生的角色。高校要建立起让社会、家长放心的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保障机制,同时要处理好教育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 [标签]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 [作者简介)邵国平,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副教授(浙江金华321004) 高校学生工作担负着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重要职责。今天,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同时也是消费者的思想观念逐步深入人心,高校学生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围绕高等学校育人的中心工作,如何处理好教育管理学生与服务学生的关系,是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坚持服务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理念是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1.坚持服务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一种服务经济,服务是市场经济背景下一种价值观念的体现。商品在市场上流通、交换的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互相服务的行为。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下,高等学校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制约,如充足的资金、高质量的生源、优秀的师资等。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教育服务承诺的履行,高等教育市场化、国际化的步子将会走得更快,我们的高等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学生构成成分、教育经费筹措方式等等将会发生重大改变。在现代社会里,服务就是竞争力。学校要把服务学生的手段方式、思想理念等渗透到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之中,提高教育质量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竞争力。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要重新定位,增强服务学生的意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学生工作服务机制,彻底改变“机关化”工作作风,真正从“机关化”向“市场化”转变,从行政管理干部的角色向专家型、服务型的角色转变。 2.坚持服务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1999年以来连续几年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逐年提高。我国已经或者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初期。高等教育不再是培养精英的标志,而是变成了一种消费,大学生越来越成为一个消费者,一个特殊的教育消费者。作为消费者,学生有权利要求接受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学校更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优质教育服务。而且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他们判断教育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是在学校能否学到有用的知识,能否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是否满意等等。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追求高等教育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而且重视高等教育的直接消费价值;不仅追求高等教育的学术价值,而且重视高等教育的条件与环境价值。

教育要以学生为本

教育要以每个学生发展为本 内容提要: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它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甚至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怎样把青少年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是每一个教师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本文就现代教育要以每个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探讨。 关键词:以每个学生发展为本个性教育全面发展 正文: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把青少年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要以每个学生发展为本。 一、什么是教育要以每个学生发展为本。 我认为以每个学生为本是要确定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知识观和学生观,立足于时代意义上的人的主体性发展需求,体现出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充分尊重、信任、关心和理解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舞台,鼓励每一个学生发挥特长在他天赋所及的领域得到相应的发展。既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站在学生主体的立场上看问题,切实考虑和保护学生的利益需求。具体体现为尊重人、关心人、鼓舞人。

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数学课堂上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情感体验,灵活、合理地安排、组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创设人文环境,形成人文课堂,真正使数学教育在传授科学的同时起到人格教化的作用,真正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学生处在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因此,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在平时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在教学中我们还要主动投入到学生中,和他们谈理想、谈生活、谈兴趣、探究知识,尊重他们、呵护他们。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质疑、勇于求异,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对敢于质疑的学生应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努力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消除思想障碍,敢于质疑。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使学生在问题中求知,在问题中发展,不断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对学习基础教不太好的一些学生,提出一些简单应用性的问题,而将一些有深度和具有较强思考性的问题,留给学习基础好一些的学生,使他们都有发言的机会,同学们都经历过成功的体验,这样一来可以使他们在不同学习层次上都有进步。这对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精神有其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好新教材,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走到学生中,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造教学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 念则是构建优质教育体系的基石。在这个理念下,教育的目标不再只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而是通过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需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真正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将从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多个角度 进行探讨。 教师在实践中应该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是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和引领者,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从关注课程内容向关注 学生个体发展转变,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学习方式等,做到因材施教,完善 学生个性化教育。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教师还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带有任何偏见,不因个体 差异而对学生进行歧视,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教育机会。 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生应该扮演主体的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 能力、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建立优质教育体系的先决条件。学生应该 在学习中具有主动性和自主性,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和全面发展。而学生更应 该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有所思考和选择,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学校和教师应 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校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也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努力探索、实践和创新。 家长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关键力量。家长应 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在学生的 学习中,家长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家长也要合理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给予学生合理的教育 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也要多与学校和教师交流,密切关注学生的 学习状况,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做好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社会也应该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落实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社会应该树立 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人才。社 会应该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社会还应该加大 对学校和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能力,推动教育向全面发展的方向转 变。 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教师、学生、家长 和社会应该共同合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 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才能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word count:733】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实施方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实施方案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才能。坚持“零起点”教学,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启程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举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提高学生掌管学识、运用学识的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进展。而“有效教学”的根本目标正是为了学生的全面进展,其价值正是 通过教师的教让学生获得概括的进步或真正的进展。如何积极探索优质教学的策略,构建自主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我觉得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目标的达成应立足“三个重视 一、重视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猛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为学生主动、喜悦地学习这门课奠定根基。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充分运用丰富的学科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表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每堂课从计算机上有新察觉、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所蕴含的学识、技巧之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究欲。 2.生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融合各种教学手段。教无定法,在教学中,

我们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变更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为学生供给了主动进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举行学习、可持续进展的才能。在教学手段上,我们除了采用理论与上机结合的传统教法外,还可通过嬉戏激趣,如用嬉戏“爱劳动的好孩子”学习鼠标的运用,“搬运工”练习上下键的移动,“打地鼠”举行指法练习等,还可举行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的各种擂台赛,对学生的操作速度、运用才能举行测试。让学生在轻松、高兴的空气中获取新知。 3.结合多种方式举行科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任务处境,实时赋予评价和反应。可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或学生作品举行评价。评价的方式生动多样,如教师评分、同学之间不记名互评、以及把作品表示赏识评价。在表示学生作品时,教师参与评价,学生也要参与评价,不仅要评价别人的作品,也要评价自己的作品。在评价的过程中,既稳定了所学的学识,又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程度有了一个客观的熟悉。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价,使学生获取告成的喜悦、实时提升自己学习上的缺乏。让学生满怀信仰,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实现了整个救学过程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唤起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愿,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崭新感和兴趣度。 二、重视实践操作 教导理论家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这一现代化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务必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掌管科学的方法和创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表达

积极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教育更有价值

积极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教育更有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演进。在今天,很多人都认为“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核心理念,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积极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仅可以让教育更有价值,更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梦想。 一、为学生而教,让教育更有意义 “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理念才有的智慧和先见之明,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更有意义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是基于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设计的,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和互动的学习氛围。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知道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风格,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在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有机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更有兴趣、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二、将“以学生为本”与“以人为本”结合 “以学生为本”是一种教育理念,而“以人为本”则是一种思想。二者可以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逐步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人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的阶段之一,这一点不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人”这个个体,在学生的成才过程中。为了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必须先将“以人为本”融入到“以学生为

本”的教育模式之中,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个体差异、个性化培养和兴趣的激发等方面,让学生真正看到自己的才能和价值,让学生成为自己生命中最好的版本。 三、注重教育方法的革新 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底,那么我们需要注意教育方法的革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当前,许多学校使用的是传统教育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学生了。 因此,要积极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注意教育方法的创新。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可以引入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多元化教学方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同时,也要保持对教育理念的深思熟虑,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持续推进教育方法的革新。 四、注重教育的各方面学科与内容的整合 教育的各方面学科与内容的整合是现代教育的趋势之一,也是实现“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关键之一。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跨学科的理念,将不同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整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把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和链接。例如,在阅读中,可以整合语文、历史、健康等多个学科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阅读技巧的同时了解文化和健康相关知识。只有注重教育的各方面学科与内容的整合,才能实现教育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受益匪浅。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 生身心成长规律,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根本全面发展素质 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正朝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培养全面发展、适应 社会主义所需的人才,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己任,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重视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坚持以学生为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素质 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重心展开了工作: 1、重视班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核心力量,努力建成良好的班集体。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带动班级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又是联系班级与课任教师、班主 任的桥梁。因此,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我特别重视班干部的培养。在平时的日 常管理中,我们实行了值日班长轮换制,让全班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从中体会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要求,使之得到锻炼、培养,从而自觉 地融入到班集体中去。目前,我班的现有班委都是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的, 他们都能够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班级的管理默默奉献。 2、狠抓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努力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来说是终身受益的。我们组织学生认真、全面地学习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规范 内容,全体师生共同讨论制定了班级一日常规,建立了良好的奖惩与激励制度, 督促学生认真实施。要在班级里创设出良好的行为情境,形成健康的舆论,杜绝 不良行为的机会,使这些行为内化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 3、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对“后进生”勤指导、多鼓励,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 二、重视课堂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反映在课堂 教学中,就是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性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思 维空间留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增强,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 全面发展。要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平等对话,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学 习兴趣,注重发掘引导学生的独特体验等等。我认为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学观: 1、新的教材观。教材并不是教育教学的唯一,指导老师教学的应该是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师只有拥有了先进的教学观念,才具备了教“活书”的条件。由此, 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周围的环境资源以及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对教材进 行了“重组”、“包装”,使“教材”情趣化、生活化。 2、新的评价观。要变教师评价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对与错都由老师来评定,这种“唯师独尊”让 学生觉得教师就是权威,即便学生对了,只要与教师不同,他也会觉得还是老师 的答案好一些,这样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如果我们在教学评价

坚持以学生为本。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坚持以学生为本。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在___的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是重要的核心理念。对 于学校而言,这意味着学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学生是学校的未来,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为了实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我们需要创新管理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在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听学生的利益诉求,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我们可以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立足于、服务于、指向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到,我们不能只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而忽视被教育者的实际需要。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建立师生间平等的人格关系,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其在推动学校发展过程中实现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管理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以 生为本”的理念,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学生工作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成长成才。为此,我们需要不断改变、消除束缚学生活力的约束,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制和环境,尊重学生的创造愿望,支持创造活动,发挥创造才能,肯定创造成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全面协调发展个性。我们需要创新学生工作的方法和方式,选择和运用校园内外各种有效的载体,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工作。 学生教育管理需要人性化。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把学生当作学校 的管理之本,尊重学生的权利,理解学生的愿望,关心学生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对每一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关注与关怀。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维护和弘扬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各种可能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成才动力,通过营造民主、自由、平等和有效的育人环境激励广大学生的自觉参与,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大学教育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最新资料

大学教育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本 新世纪以来,全球进入科技创新、产业振兴的全新时代。 人才竞争空前地激烈,人才的需求空前地迫切。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教育?培养全新人才?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之一。 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被人们看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殿堂。因此,大学教育,在承担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的意义上,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大学日益成为工业部门的今天,大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及根本所在正日益被人们遗忘。于是,认清和重新审视大学教育的根本所在是现阶段大学教育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教育的现状 在当今社会,人们似乎已经习惯认为大学是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的。而如今专业教育逐渐成为大学教育中的主导,通识教育逐渐被淡化,过度专业化在大学教育发展中成为倾向。这样一来,学生的发展就受到局限,学生只是在自己所学专业领域熟悉,在这样的专业教育模式下,不乏在专业领域培养出“优秀”人才,这种“优秀”人才足够体现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术精湛,可以很好地说明“专”。然而,这样的人才除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却一无所知或是知之甚少。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如今,具备“专”的人

才已显得不再适应当今科技发达、社会文明的时代,而“全面” 发展的学生日益受到欢迎。大学教育是要培养“全才”而不是 专才”。就中国大学教育现状而言,目前来看,大学教育似乎并不乐观。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自然科学受到格外重视,社会人文科学逐渐受到冷落轻视。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导致培养出的大学生缺乏人文气质,缺乏综合辩证能力。大学在技术社会被异化了,大学的根本职能被忽视和遗忘。确切地说,大学被商业化了,大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人才”了,而是在生产一批批 技术劳动力”。大学的定位出现问题,大学的理念出现混乱,因此,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大学的理念和根本目标进行重新审视,构建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教育理念和目标定位。 二、大学教育理念的指导意义 大学的发展需要有理念的指导。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大学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19 世纪初,由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其大学教育理念主要是以教学、科研相结合为基础,科研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大学的理念》一书中 阐述了他对大学的看法,他认为大学是“一个由学者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追求真理的社团”。它不仅是一种专业性质的学校,要是一种科 更主研机构、一种文化中心[1] 。他还认为,大学的目的是要培养 “全人” (Whole Man,即全面发展的人。在20世纪60 年代,科尔在《大学的作用》中提出了“多元化巨型大学” 的理念。他认为,大学是知识产业,是社会核心,是实现国家目

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以学生为本,促进学校发展”

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以学生为本,促进学校发展” 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以学生为本,促进学校发展” 2023年,我校教学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不断提高,学校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声誉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这样的成果离不开我们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我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的有力推动。 本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校发展,实现“三年计划”下教学教研工作的全面提升与创新,让学生学有所得,让学校不断进步。本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稳步提高 1. 加强学生个性化教育:我们将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并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学习平台和材料。 2. 健全教学检测与评价机制:我们将加强对教学过程和学生成绩的检测和评价,将学生课堂反馈和成果评价纳入成绩考核体系。评价结果将为我们提供数据和依据,以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和改善教学效果。 3. 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师培训:我们将逐步完善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化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们还将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二、促进教研工作创新

1. 实行师生共同教研:我们将积极推行“教师+学生”共同教研的模式,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和教学反思,加深教师对学生需求的理解与把握。 2. 突出“小课题”研究成果:我们将关注每位教师的教学“小课题”,通过教研活动,集思广益,对每个小课题进行深度研究和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师生互动,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创新。 3. 进一步推进课程融合教学:我们将加强课程的整合和融合,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和活动,打破学科和年级的壁垒,促进教研工作的深化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 1. 合理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我们将为师生提供更加高效、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合理引入教育教学信息化设备和技术,为每个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和平台。 2. 推进多媒体教学建设:我们将在多媒体设备配置、数字课堂建设、在线作业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实现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设施提升。 3. 加强数据管理与分析:我们将搭建良好的数据处理和管理系统,收集并分析大量教学和学生数据,为教学教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我们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校发展,通过加强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的推进,把握时代发展机遇,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打造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多元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影响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美好前景奠定坚实基础。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最新资料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 、以和谐的环境激发展 和谐自主的课堂环境带来的是学生思想上的自由、心理上的安全。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在安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学生的知识得到尽情运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情感得以适度满足,那么,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学生的发展也就持续悠远。 二、以适度的空间促发展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适度的空间就是学生发展 的 动力发源地,学生在弹性充足的空间里任知识挥洒自如,任思维自由驰骋,任个性自由飞扬。因此,发展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创新创设足够的空间,而不能给学生的发展套上无情的枷锁。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独立自学与思考、动手实践与探究、自主讨论与交流、静心思考与回顾的空间,甚至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在适度的空间里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反思传统的课堂,课堂教学太急躁、太封闭,学生没有了思维的空间,教师就像在给学生硬塞一套套知识,让学生顺着教师的规定而学,这是万万不可取的。我们应当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当学生学完例题,掌握通分的方法后,在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道题:除了通分外,你还能想出其它方法比较4/9 和7/13 的大小吗?请你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刚开始不知所措,但经过短暂的沉默后,各小组纷纷讨论开了。最后,得出了多种比较方法。有用两张同样长的纸条折一折的,有画线段图的,有化成同分子分数来比较的,有化成小数来比较,还有通过和1/2 比较再得出大小的。在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后,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潜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他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上海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发展,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把课改理念提到了时代发展的高度;然而,新的课程理念与广大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新的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行为的任务更是艰巨;因此,课程理念不能停留在学习上,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大踏步地走进课堂,走近教师和学生;究竟怎样进行教与学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又怎样来评价课堂教学的好坏呢对广大教师来说,应努力做到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 一、以学定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以学定教”中的“学”指的是与学生的发展有关的内容,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教”指的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关的内容,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以学定教”呼吁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 1、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 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要做到尊重学生,从了解学生入手,以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比如汉语是母语,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学习了,他们的听、说、理解都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即使是一年级刚入学新生的语文学习也不是零起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心中有学生,不能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学生的意愿,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的学习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明确是可操作、可评价,集中是突出重点,适切是不随意降低要求,也不任意拔高要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和完成,也有利于部分学生更好的发展;

浅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浅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摘要〕为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造就自主发展的人,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整个 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教师应明确新课程应重建的信念、内容,并深刻认识它 与有效教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教学理念学生发展有效教学 1 教育改革呼唤重建教师新课程信念 当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愈来愈成为人们认同的教育思想。这一理念可以 展开为以下六个命题:学生的发展首先是为了能够成为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并进而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教育的要求是基于学生的需要,高于学生已有水 平并且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 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 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 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自主发展是其核心和灵魂。一个自主发展的人,就是 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有积极的自我形象、悦纳自我的人;就是有明确努力目标, 有内在的学习需要与成长渴望的人;就是有良好的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的人。因此,高品质的教育就是要促使所有学生的成功———造就自主发展的人。 为了造就自主发展的人,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有效教学。教师 要让学生过充实的精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智力劳动的快乐;让学生全身心地投 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的体验。其次要切实推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就是旨在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有诊断、反馈、导向、激励、甄别等功能,而这些功能都可以服务于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另外,在学生全部的生活之中,特别是在课堂生活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发展 学生想象未来、憧憬未来、规划未来、设计未来的能力;着力培养他们一个十分 重要的品质:干什么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追求;要经常和学生讨论当下学习领域和 学习主题的意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让学生感受到思考与探索的乐趣。最后,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始终应该作为教学目标来追求。 课程改革的意义在于两点:一是课程改革有助于改造我们的国民性。这就必 须改变每个人的人格定型期,即学校生活时期的生活方式。而学习方式就是学生 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地学习,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积极探究;倡导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表现空间:强 调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更多地互动和合作交流。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学生 形成积极、乐观、开朗、进取的个性,形成乐于分享、善于沟通、勤于反思、勇 于承担、敢于创新的民主性格。二是课程改革有利于推动教师成为探索者。探索 是教育的当然要素。探索意味着探索者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意味着探索者大 胆尝试、追求卓越,意味着探索者经验的开放性和工作中丰富的动机。教师要成 为研究者,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做课程的开发者,而且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探索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和氛围,如何设计教学的活动,如何搭建师生、生生之间 交流的平台,如何构筑研究性学习的支持系统,如何评价学习的效果,等等。因 为探索,使得课堂多一份灵动和飞扬,多一些朝气与活力。 2 教育改革实施需要重建教师新课程信念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一再强调:“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研究与思考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研究与思考 一、“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科学内涵 “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为目标,从学生根本需求出发,突出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1]。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个体为本。教育本质就是一种培养人的行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根本,一切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 2.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就是指以学生的发展进步为目的。强调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充分发展,最终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以学生整体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让所有学生得到发展。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体现在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上。以学生整体为本就是以实现所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导向。 4.以学生主动性为本。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在自身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得主动发展。 5.以学生持续发展为本。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终极目

标是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适应性发展、潜能性发展、连续性发展和协调性发展的统一。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调动。教育教学活动要真正获得实效,必须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建设有利于改变学生作为客体对待、处于被支配地位的状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是关键,占主导地位。在此理念的指引下,教师要采取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方式,以学生易于接受和富有感染力的生动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达到预期教育效果。 3.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竞争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优化知识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4.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就是树立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质量观,把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作为教育活动的中心。教育的最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就学校教育而言,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通过设计和谐的教学课堂,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和谐的成长环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和谐,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关系更加融洽,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和谐有用之才的良好效果。 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师生能否和谐相处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实践证明,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不仅让学生感受爱,还要让学生享受爱,更要让学生学会爱。要主动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改革教学方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要通过建立心理相容、相互尊重、平等博爱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愉悦的火花, 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坚持以学生为本,关键是建立和谐的课堂教育。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都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进而调动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启迪心智、优化思维,学会团结协作,提高发展社会活动能力。

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解知识的形成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感性知识向理性能力的转化。要让学生主动学,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实用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确立教法要为学法服务的观念,要围绕教材寻找科学系统的教学方式,依据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工作,既要研究一般的学习理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更要研究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学生的实用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不是从逗号走向句号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号进入课堂,在教学中产生更多问号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可持续发展进步的基础。要善于设疑、留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要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动”起来,真正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学生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需要,而且有情感与理解的需要。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摒弃违背人本思想的做法,构建个性化的和谐管理模式。在广大学生中牢固树立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让其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鼓励和支持他们为班级管理出主意,提建议,想办法,努力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要改变过去师生之间的约束关系、服从关系和命令关系,建立关爱、温馨、和谐、信任的朋友关系,把互信互爱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最高奖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应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努力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把学生视作教育的主体和核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在当今教育领域备受关注,并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教育中贯彻落实这一理念。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意味着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能特长,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服务。只有在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和效果。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意味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困扰,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而且,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关注学生的体育健康和艺术修养,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体魄和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效应。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就是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和掌握知识。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逐渐认识到学生是主体,他们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和建构者,他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体验,发掘和创造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式。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倡导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发展。传统的教育体制常常使学生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出现裂隙和矛盾,学校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科的划分,而社会教育重视实践和实用技能的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不再把学生分割成学校的学生和社会的学生,而是将学校教育和社会

怎样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理解、尊重、服务学生

怎样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理解、尊重、服务学生 东北镇小陈素德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我们翻身小学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们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结点。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对于开拓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以学生为本,乡村小学教育要有浓厚的爱 以学生为本,就必须从爱学生入手,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用真心去关爱全体学生。 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是爱学生的前提。我们东北镇小学有许多学生的家长外出务工,很多学生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相比而言更需要老师的关心。我们关心学生就是关心学生生活、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成长,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目前我们学校做得不足的主要是对学生的精神生活关心不够, 对学生的需要、兴趣、性格、意志有何特点等了解不够,这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正知晓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的交流要是心与心的沟通,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理解学生,我校教师在对待和处理学生的问题时,都会站在学生的位置去考虑,将心比心,把学生当主人看,给学生以父母般的爱。 2、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信任学生是爱学生的基础。由于和小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做到这点很有难度。信任学生,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尽可能鼓励他们自立、自主,让孩子们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善待学生,我们要充分尊重小学生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感与爱好、烦恼与疾苦等。小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正处于成长期,需要尊重。 3、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是爱学生的根本。虽然小学生是未成年的孩子,但我们学校的老师都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尽心尽力为学生服务。服务学生除在本职工作上服务学生外,还结合学生需要积极主动为学生服务。引导学生,老师们都注意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引导学生,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关心、理解、宽容,学会沟通,学会自信,学会总结经验教训,学会积累,学会服务,学会做事,“从做中学”,从点滴小事做起,学会计划,学会制订目标、并下决心克服困难去实现目标,学会自我管理。 二、以学生为本,乡村小学教育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1、以学生为本,就要求我要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对学生教育要有信心、耐心、责任心,应着眼于学生的终生成长和终生学习。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工作是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是否落到了实处,那种流于形式做法是不受学生欢迎,也不能解决问题的。基础教育一定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因为有些学生成绩差、习惯坏、品行不好就厌恶他们、歧视他们,而是要用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学生,用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学生,真正做到有耐心有恒心,最终实现让他们自由健康地成长。 2、以学生为本,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求真务实。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全面地为学生着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们翻身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努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加强管理,尽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我校周边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