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知识点梳理

信息安全知识点梳理
信息安全知识点梳理

1、信息系统安全威胁有哪四种?用实例说明这几种威胁的含义与特点。

截取:

含义:未授权方获得了访问资源的权利 ,

特点:损失容易发现,人不容易抓住

例子:非法拷贝程序

中断:

系统资源丢失,不可得或不可用

恶意的硬件破坏,程序,数据文件被删除

篡改:

未授权方不仅访问资源,还修改资源

改变数据库的某些值

伪造:未授权方可能在计算系统中假冒对象

入侵者可能在数据库中加入记录

2、信息系统安全目标体现在哪三个方面?与上述的四种安全威胁有何关

系?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截取、篡改、伪造针对机密性,

中断、篡改针对完整性,

中断针对可用性。

3、计算机入侵的最易渗透原则(最薄弱环节原则)指的是什么?对安全管理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一个入侵者总是企图利用任何可能的入侵手段。这种入侵没有必要通过显而易见的手段,也没有必要针对安装有最可靠的防御系统。

1)这条原则暗示安全专家们要考虑到所有可能入侵的所有方式,

2)入侵分析必须反复进行

3)片面加强一个方面有可能引来入侵者对另一个方面的兴趣

4、本课程所涉及的几个古典加密算法的加密过程。(包括替换算法和置换

算法)

替换算法:

凯撒密码(有无密钥),将某一字母直接替换为另一字母。

一次一密乱码本:与消息接收者共用一本密钥,每个密钥每次发信/接收即作废。明文+密钥=密文(弗吉尼亚表)。

破解方法:词频分析。

置换算法:

基础行列置换:横着写,竖着读。

带密钥行列置换:取密钥长度为段长,按照密钥字母的字典序对每段排序。

破解方法:字母组分析破译法。

5、DES加密算法的基本思路;DES加密与解密算法的关系以及证明。

输入(64),初始置换,低块(32)作为新高块(32),低块加密(32),低块扩展(48),密钥移位,选择置换(64->56->48),扩展低块(48)与密钥(48)按位异或,替换[S盒,每组6位替换为4位](48->32),排列,与高块(32)相加(32),作为新的低块(32),循环16次,逆初始置换。(每次循环密钥移动不同位数)

S盒:行列选择(6->4)

加密与解密使用同一个算法,解密密钥是加密密钥的逆序。证明见PPT P66。

6、何为对称(秘钥)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公钥)加密算法?试说明各自的特点以及主要应用场合。

对称密钥又称秘密密钥,需要发送、接收双方保证密钥的保密性。非对称密钥又称公钥加密,公钥可公开。

加密解密速度:对称密钥快,非对称密钥慢。

密钥数量:

对称密钥:新用户加入用户组需要与其他用户交换密钥,复杂,难度大。

非对称密钥:只需加一组公-私钥。

加密内容:

对称密钥:数据块,文件。

非对称密钥:身份鉴别,对称密钥交换。

7、密码哈希(Hash)函数的特点与作用

特点:单向性,快速性,抗碰撞性,雪崩性,定长输出。

作用:用于生成消息摘要,数字指纹,确认信息完整性,数字签名,数字证书。

8、基于Hash函数实现消息认证的几种典型方案

1) 在文件末尾附加文件的消息摘要,用对称密钥加密消息与摘要,接收者收到后先用对称密钥解密,再将文件用同样的hash函数运算,所得摘要与附加的摘要进行比对。

2) 仅用对称密钥加密消息摘要。

3) 仅用接受者公钥加密消息摘要。

9、密钥交换的目的与实现

公钥加密速度较慢无法满足即时通讯,而对称密钥加密需要密钥保密。对称加密密钥较短,用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通信,建立一个受保护的信道。

实现:A使用B公钥加密随机生成的密钥Ka,B使用A公钥加密随机生成的密钥Kb,A、B分别用自己的密钥解密得到Kb、Ka,Ka与Kb相加作为对称密钥。进行安全传输。

10、数字签名的作用,数字签名与验证的过程。

作用:验证信息发送者(身份认证)。确认数据完整性,不可否认性。确保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篡改,破坏,并能对消息发送者进行身份认证,防止其对发送的消息进行抵赖,也能防止攻击者冒充别人发送虚假信息。

签名过程:发送者使用发送者私钥对消息摘要进行加密,将明文与加密的摘要发送给接收者。

验证过程:接收者使用发送者公钥对消息摘要进行解密,并用相同哈希函数进行比对。

完整过程:A使用A的私钥对消息摘要签名,使用随机生成的对称密钥K对明文加密,使用B的公钥对K加密,密文+密钥+签名发送给B。B使用B的私钥对K解密,使用K对密文解密得到明文,使用同样的哈希函数对其运算得到一组摘要,使用A的公钥对发送来的加密摘要解密,并于自己运算得到的摘要比对。

11、证书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实现机制

作用:通过第三方,对不认识的双方的可信度进行担保。

实现:每个需要验证的员工将自己的信息与公钥用自己的私钥加密发送给上司,上司附上自己的信息与公钥,用自己的私钥加密,若不存在上司,则该员工为根节点。验证过程:某员工使用根节点的公钥解密得到第二层上司的公钥,使用第二层上司的公钥解密的到第三层,……,直到找到需要确认身份的对方或找到最底依然没有找到对方(验证失败)。

12、何为缓冲区溢出漏洞?它可能会产生哪些危害?

访问非法内存区域。

危害:若溢出到用户数据空间,则影响程序运行结果;若溢出到用户代码空间,则程序运行出错;若一出道系统数据或系统代码空间时,可能引发系统操作结果错误,系统操作逻辑错误,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13、举例说明何为“检查时刻到使用时刻(TOCTTOU)”漏洞?简述其解决方案。

利用检查到使用的时间差实现篡改。例如:假钞掉包。

解决方案:数字签名,访问控制仲裁器。

14、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以及运行机制。(包括传统计算机病毒、宏病毒以及蠕虫病毒)

传统计算机病毒:附着于宿主程序,通过运行宿主程序传染,传染目标为本地文件。

宏病毒:Office 宏中的恶意代码,运行宏时发作,传染目标为Office软件的相关文档。

蠕虫病毒:独立程序,主动攻击,传染目标为网络计算机。

传统病毒机制:宿主程序运行->检查病毒是否驻留内存(若未驻留则将病毒驻留于内存,修改中断向量、中断服务程序)->[等待触发中断]->相应中断触发->[传染、攻击开始]->文件是否有传染标志(若没有传染标志,则进行传染)->进行相应攻击(通过各种中断表现)。

PS:此类计算机病毒会通过改变进驻的途径(如感染设备驱动程序,改首尾链接为中间插入,修改文件首簇号以首先进驻系统)修改中断屏蔽寄存器禁止单步调试,降低代码可读性,避免修改中断向量,维持宿主外部特征,不使用明显传染标志,加密等方法提高隐蔽性。

蠕虫病毒机制:扫描系统漏洞->取得主机管理员权限->通过本机与其相连的网络计算机的交互将自身复制到新主机并启动。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恶意网页、共享网络资源、聊天工具等形式传播。

宏病毒机制:

加载过程:宏病毒通常保存在自动宏,标准宏中。当用户打开了感染病毒的文档后,宏病毒就会被激活,获得对文档的控制权,转移到计算机上,并驻留在Normal等模板上。

传染过程:感染宏病毒后,所有用到这些模板定义的宏的Office文件都会染上宏病毒,并会随着这些文档传播到其他计算机上。

破坏过程:对Office文档进行破坏,或调用系统命令,对系统进行破坏。

15、木马程序的特点、功能以及运行机制。(从程序结构、植入方式、控制等几方面阐述)

特点:[Client/Server概念]木马程序不会自我繁殖,或刻意传染其他文件,

通过伪装自身吸引用户下载执行[隐蔽性,自动运行性,欺骗性,自动回复性,自动打开端口],有些木马除了普通文件操作,还有搜索cache中的口令,设置口令,扫描IP,记录键盘,注册表操作等。

功能:为木马发送者提供操控被害者计算机的门户,实施各种破坏,窃取,远程操控[资源浏览,远程控制(I/O),窃取信息,发送信息]。

运行机制:黑客将木马服务端加以伪装,在网络上发布,通过Email、网页等Server程序植入[间接入侵法,直接入侵法,伪装法,网页法,Email法]。攻击阶段:联机,设置[设置协议,端口,连接密码,插件]并使用木马客户端扫描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检查Email获得被黑者IP地址),运行客户端,输入相应IP地址联机,开始操作。

16、何为跳板入侵?分析其原理以及实现方法。

黑客通过控制第三方计算机,使用port转向攻击目标计算机,以达到隐藏身份的目的。通过修改服务端口实现。

17、何为间谍程序?分析其特点以及危害。避免间谍程序侵入的对策。

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截获一些机密信息发送给黑客的程序。

特点和危害:安装后很难察觉,计算机很容易感染间谍程序,大部分为广告程序(将用户购买习惯发送,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销活动),大多数间谍程序会干扰浏览器正常运行,泄露隐私。

避免被侵入的对策:间谍程序的植入方式有软件捆绑,恶意网站,邮件发送。相对的对策:不浏览不健康、无安全证书的站点,不在非正规网站下载软件,不收阅陌生人的电子邮件。其次可以安装防火墙进行监控,不定期利用反间谍软件搜索,查杀。

18、何为陷门?何为salami攻击(腊肠攻击)?

陷门:通往一个模块内部的入口,在文档中没有记录。陷门一般在开发期间加入,目的是供开发者更方便的调试程序,或者为将来模块修改和功能增强提供入口,或者程序失效时的一个维护通道。若没有维护好,容易被黑客利用取得系统控制权。

腊肠攻击:利用数据精度的限制,取得精度无法记录的获利,而许多账户累积起来的获利非常可观。例子见书。

19、何为隐蔽通道?试说明它通常有哪些实现方法?

隐蔽,看似合理地将信息传送给黑客。

实现方法:存储通道,利用存储器中是否有某个特定的目标传递信息;文件上锁通道,通过判定一个文件是否被上锁传递一位信息;时间通道,通过事件的发生速度来传递信息。

20、试简述操作系统对一般对象常用的访问控制方法,分析这些方法的特点并比较之。

操作系统中,对一般对象的访问控制采用访问目录、访问控制列表和访问控制矩阵三种控制方法。

采用访问目录的控制方法,每个用户都需要一张访问目录表,该列表指定了该用户可以访问的对象以及访问权限,该方法易于实现。但主要有三个问题,首先,如果所有用户都可访问的共享对象太多,将造成列表太大;另一个问题是如果要撤消某一个共享对象的访问权限,要更新的列表可能很多,开销很大。第三个问题跟文件别名有关。

采用访问控制列表的控制方法,每个对象都有一个列表,列表中包含可以访问该对象的所有主体,以及主体具有的访问权限。这一控制方法可以在列表包含默认用户以及相应的访问权限,这样,特殊用户可以在列表的前面说明其访问权限,而其他用户则是默认的访问权限,这一方法可以大大地减小控制列表,使维护更加方便。

访问控制矩阵是一张表格,每一行代表一个主体,每一列代表一个对象,表中的每个元素都表示一个主体对某一个对象的访问权限。总的说来,访问控制矩阵是一个稀疏矩阵,因为许多主

体对大多数对象没有访问权。访问控制矩阵可以用一个形式为<主体,对象,权限>的三元组表示。但是查找大量的三元组效率太低,故很少使用。

21、试简述unix系统中Suid访问许可的特点以及应用。

在unix系统中,可以通过对一个可执行文件设置Suid位,使其他用户在运行该程序时获得文件主的访问权限,可以对该文件主的其他文件也有完全的访问权限,而一旦退出该程序,用户恢复其原来的权限。

可以利用Suid访问许可的特点做很多有关系统安全方面的工作,unix系统的口令修改程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任何用户都可以且只能通过运行该程序来修改自己的口令,而用户自己则不能直接修改口令文件,保证了系统的安全。

22、试简述口令攻击的一般方法,并讨论一个安全的口令选择要注意什么?如何构造一个安全的鉴别系统?

口令攻击有在线口令攻击和离线口令两种。

在线口令攻击是通过截取口令,如果口令是加密的,还要采用暴力攻击、字典攻击或猜测用户可能的口令等方法对口令进行解密。

离线口令攻击则通过分析系统中的口令文件来获得相关的口令。如果口令文件是加密的,则可以采用暴力攻击、字典攻击或猜测用户可能的口令等方法对相关的口令进行解密;如果口令文件是明文,则系统一般是通过设置访问权限的方法控制对口令文件的访问,攻击者可以通过利用操作系统缺陷来获取对口令文件的访问权限、分析口令可能存放的内存区或利用系统备份来获取相关的口令。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构造一个安全的鉴别系统:

(1)帐户封锁。多次登陆错误,就封锁相关的帐户。

(2)鉴别程序响应延时。发生一次登陆错误后,延时显示登陆界面。

(3)采用一次性口令。

(4)采用质询响应系统。

(5)采用组合健保证安全鉴别。

(6)采用生物特征鉴别方式。

23、何为salt口令?其作用是什么?采用salt口令时的用户鉴别过程。

salt口令的作用是防止在密文口令系统中通过查找相同的口令密文来猜测口令,具体的做法是在原来的口令中加上扩展信息(即salt),这样即使口令相同,由于每个口令的salt不同,最后口令的密文也不同,避免了从相同的口令密文推测口令的可能性。salt可以是用户的ID+口令创建时间,创建用户的同时,在口令表中要登记相应的salt,这样在用户登录时,根据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可以找到口令表中相应的表目,再根据用户输入的口令附加上对应的salt,按照相应的单向加密算法,求得相应的口令密文,跟口令表中的口令密文做比对,以此来确定用户身份的合法性。

24、试简述数据库的两阶段更新方案。

如果在修改数据的途中计算系统出现故障,则数据库的完整性有可能被破坏,为了解决此问题,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两阶段更新方案。

第一阶段称为意向阶段,在这个阶段计算结果,并将其保存于一些临时变量中,这个阶段不会对数据库做任何修改,所以如果在期间系统出现故障,所有的操作可以等系统恢复时重做。

第一阶段的最后事件是设置提交标记,意味着系统进入第二阶段,即永久更新阶段,在这个阶段数据库将前一个阶段保存于临时变量的计算结果复制到相应的数据库字段中,如果在这个阶段系统出现故障,则等系统恢复后只需重复第二阶段的操作即可。提交标记为0或1是区分系统在哪个更新阶段出现故障的依据,数据库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处理。

25、举例说明数据库统计推理攻击的原理以及常用的对策。

数据库统计推理攻击是一种通过非敏感数据(如一些敏感数据的统计结果)推断或推导敏感数据的方法。例如可以综合利用一些敏感数据的“和”和“计数”的统计结果,揭露某个计数为1的分类的个体敏感数据。推理问题是数据库安全中的一个很微妙的弱点,常用的对策有查询控制和数据项控制,其中数据项控制包括有限响应禁止、组合结果、随即样本和随机数据扰乱几种方法。

26、TCP/IP协议中各层的作用是什么?各层提供的服务有哪些?

27、DNS域名解析的作用以及实现的过程

28、钓鱼网站(Phishing,网络钓鱼)攻击原理以及预防方法

钓鱼网站的攻击原理是伪装,通过将黑客控制的网站伪装成另一网站,并发布在互联网上,吸引用户点击链接并输入私密信息,然后进行网络欺诈,严重危害互联网用户的利益,这种诱捕式的攻击类似钓鱼活动,故叫钓鱼网站攻击。常用方式有混淆域名和覆盖受害者主页。

预防方法:

(1)准确记忆常用网址,输入时进入小心校对,以免疏忽大意进入此类网站。(2)不要轻易打开陌生人给的网址,或不熟悉网址,谨防受骗。

(3)安装个人防火墙进行保护,并及时升级病毒库和补丁更新。也可以有安装专门拦截钓鱼网站的安全软件,一旦发现此类网站便将其过滤掉。

29、典型MITM攻击手段哪些?试分析它们各自的实现机制。(包括ARP攻击、DNS欺骗、代理中间人攻击等)

中间人攻击就是一个恶意的中间人可以通过截取加密通信的密钥,偷听甚至修改某些通信内容。假如用户A和用户B要通过公钥体制进行加密通信,则中间人攻击的实施过程如下:

(1)截取用户A发往密钥服务器的要求用户B的公钥的请求,代之以其对用户B的公钥请求,传送给服务器。

(2)当服务器用用户B的公钥进行响应的时候,他又将它截取下来,并将他自己的公钥发送给用户A。

(3)用户A用获取的公钥(实际上是中间人的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中间人将截取并解密,读取甚至修改其中的内容,而后重新用用户B的公钥进行加密后,发送给用户B。而以上这些情况用户A和用户B都很难有所察觉。

30、常见的拒绝服务(DoS)攻击有哪些?试分析各自的特点以及实现机制

DoS是Denial of Service的简称,即拒绝服务,造成DoS的攻击行为被称为DoS攻击,其目的是使计算机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最常见的DoS攻击有计算机网络带宽攻击和连通性攻击。带宽攻击指以极大的通信量冲击网络,使得所有可用网络资源都被消耗殆尽,最后导致合法的用户请求就无法通过。连通性攻击指用大量的连接请求冲击计算机,使得所有可用的操作系统资源都被消耗殆尽,最终计算机无法再处理合法用户的请求。

(1)连接洪泛是利用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网间控制报文协议)的一种网络攻击,而同步洪泛则是利用使用面向会话的TCP协议

组的缺陷来实施攻击,它们的本质都是拒绝服务攻击。

(2)以常见的连接洪泛攻击为例,如响应索取、死亡之Ping和Smurf攻击等,说明其原理以及拒绝服务攻击的本质。

(3)同步洪泛攻击则要着重说明三次连接握手的过程,要解释被攻击利用的面向会话TCP协议组的缺陷。

31、何为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试分析其特点以及实施过程。

机制:通过海量的无用请求占用正常服务通道使系统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实施过程:扫描大量主机以寻找入侵目标->入侵有安全漏洞的主机使其成为僵尸主机->在每台僵尸主机安装攻击程序->利用已扫描入侵的主机继续扫描->攻击者发出攻击指令->僵尸主机向目标发起攻击。

32、分析ARP攻击、DNS欺骗的原理以及实现机制。它们是如何实现中间人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

33、何为通信流推理威胁?简述对付通信流推理威胁的常用方法。

所谓通信流推理攻击是指通过分析网络通信流量变化和通信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来推理一些敏感的信息。通常采用维护节点间流量平衡来抵御流量分析,还可以洋葱式路由的通信控制方式来隐匿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地址,,,

34、何为Tor路由(洋葱式路由)?试其作用以及实现过程。

35、SSL(Secure Sockets Layer)建立安全通信通道的过程。HTTPS协议和FTPS协议的特点以及安全机制。

(1)客户请求一个SSL会话。

(2)服务器用它的公钥证书响应,以便客户可以确认服务器的真实性

(3)客户返回用服务器公钥加密的对称会话密钥,服务器用它的私钥解开。

(4)双方用共享的会话密钥进行加密通信。

36、签名代码的机制以及实现过程。

签名代码是让一个值得信赖的第三方对代码进行签名,言外之意,使代码更值得信赖,通过数字签名来证实软件来源及发布者的真实身份,签名后代码将不能被恶意修改,这也保证了代码完整性,用户下载到软件包时,也可以验

证代码的可信度。

实现过程:

(1)可信任的第三方对代码计算哈希值,并用其私钥进行数字签名。

(2)用户下载代码后,用该第三方的公钥对其进行解密并得到该代码原来的哈希值。

(3)重新求代码哈希值并与原来的哈希值对比,若相同,则说明该代码的真实性由第三方保证,并且该代码没有被恶意修改过。

37、何为链路加密和端对端加密?试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利弊。

38、在网络结构设计中如何考虑信息系统安全的需求?

39、何为VPN?试分析其作用以及实现机制。

40、一次性口令(口令令牌)、质询响应系统(挑战响应系统)的实施方案(原理、用户鉴别过程)以及特点比较。

在一次性口令系统中,每个口令就只使用一次,每次鉴别采用不同的口令。可以采用口令列表或口令令牌的方式来管理一次性口令。口令列表中存放着可用的口令,每次鉴别使用一个口令,用户和主机使用相同的口令列表,口令列表方式中对于口令列表的维护是个难题;口令令牌方式使用硬件设备来产生不可预测的口令序列,采用的是同步令牌,这种设备能定时地(如每分钟)产生一个随机数,用户读取设备显示的数据,将它作为一个一次性口令输入,接收端主机执行算法产生适合于当前时刻的口令,如与用户输入的口令相符,则用户可通过鉴别。采用口令令牌方式要解决设备间的时间偏差问题,另外两个口令之间的一个时间间隔内,原来这个口令是可以重用的,截取者有可能会利用这一弱点。

质询响应中,质询和响应设备看起来更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用户先到设备上进行鉴别(通常使用PIN),远程系统就会发送一个称为“质询”的随机数,用户将它输入到设备中,然后将该设备的响应数字传递给系统。这种方式消除了用户重用一个时间敏感的口令的弱点,而且没有PIN,响应生成器即使落到其他人手中也是安全的。

41、以请求访问文件服务器中的一个文件F为例,试从用户身份鉴别、访问请求授权、访问请求的实现三方面来阐述Kerberos系统的运行机制以及特点。

在Kerberos系统中,该过程分以下三步实现:(1)启动一个Kerberos 会话

在用户登陆时,用户工作站将用户的身份发送给Kerberos服务器,在验证该用户是已授权的合法用户后,Kerberos服务器发送给用户工作站一个会话密钥SG和票据授权服务器(G)的一个票据TG,其中用于与票据授权服务器的通信,使用用户的口令进行加密:E(SG+TG, pw); 同时给票据授权服务器一个会话密钥SG的拷贝和用户的身份,用Kerberos服务器与票据授权服务器之间共享的KS-TGS密钥加密。

如果用户可以使用它的口令pw成功解密E(SG+TG, pw),则该用户通过了鉴别,事实上也认证了Kerberos服务器的真实性。用户的口令存放于Kerberos 服务器中,没有在网络上传送,保证了系统的基本安全。

(2)获得访问文件的票据

用户U向票据授权服务器发送一个用SG加密的访问文件F的请求,票据授权服务器对U的访问许可进行验证后,它会返回一个票据和一个会话密钥SF,其中SF将用于与文件服务器的通信,返回的票据包含了U的已鉴别身份、F的说明、允许的访问权限、会话密钥SF以及该票据的有效日期等,票据使用一个票据授权服务器与文件服务器之间共享的TGS-F密钥加密,用户以及其他人不能读取、修改或伪造它,其中的时间戳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票据不能被重用。

已加密的票据和会话密钥SF通过SG加密后返回给用户U,用户解密后即可获得SF,以上这一个过程事实上也认证了票据授权服务器的真实性。

(3)向文件服务器请求访问文件F

用户U向文件服务器发送已用TGS-F密钥加密的服务票据,文件服务器用TGS-F密钥解密后,分析允许的访问权限、票据的时间戳等后,根据要求提供服务,随后的文件传送数据是用会话密钥SF加密的。

文件服务器能用TGS-F解密相应的服务票据,也就认证了其身份的真实性。

42、试从邮件(电子支票)的机密性、完整性、发送者身份的鉴别和加密密钥的交换四个方面阐述安全邮件系统(电子支票系统)的实现方案。

安全邮件系统通常结合了公钥(非对称)加密体制、密钥(对称)加密体制和数字签名技术,来保证邮件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邮件系统的机密性通过对邮件的加密来实现,考虑加密解密的效率,通常采用密钥(对称)加密体制,发送者用系统随机产生的对称密钥对邮件进行加密后,再用接受者的公钥对该对称蜜钥进行加密,并将其附在加密后的邮件中,这样接受者收到加密的邮件后,可以先用其私钥解密发送者事先用接受者公钥加密的对称加密密钥,取得该对称密钥,就能够解密邮件,取得邮件明文。

在发送者对邮件进行加密以前,可以先取得该邮件的消息摘要,并用其私钥对该消息摘要进行数字签名,并将数字签名后的邮件消息摘要附在加密邮件中,这样接受者可以用发送者的公钥解密加密的消息摘要,并计算邮件当前的消息摘要,如果与原来保存的一致,就证明邮件没有被篡改,同时也确认了发送者的身份。

信息安全概论课程学习总结

信息安全概论课程学习总结 本学期经过一学期的对于信息安全概论课程的学习,对于信息安全所涉及的领域、信息安全科目所包含的知识以及信息安全专业学习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储备和相关发展方向有了简单程度上的相应了解。于此,对于本学期所学信息安全概论的课程进行梳理与详述。 本学期信息安全概论课程内容大致可分为这几部分:信息安全概述、数字水印、僵尸网络、电子商务中的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网络安全导论、密码学概论以及身份认证技术概述。 一、信息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之目的在于将信息系统之脆弱性降到最低,即将信息系统的任何弱点减小至最少。信息安全的属性为: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以及可控性。 1. 机密性,是指保护数据不受非法截获和未经授权浏览。此之于敏感数据之传输甚为紧要,对于通信网络中处理用户的私人信息是十分必须且关键的。 2. 完整性,是指保障数据在被传输、接受或者存储时的完整以及未发生篡改。此之于保证重要数据之精确性是必不可少的。 3. 可用性,是指当发生突发事件时,用户依然可以得到并使用数据且服务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例如发生供电中断以及相应地自然灾害与事故使。 4. 不可否认性,是指行为人不能否认其信息之行为。此之于可用于防止参与某次通信交换的一方在事后否认本次交换曾经发生过的情况。 5. 可控性,是指对于信息即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此之于可用于确保管理机制对信息之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包括: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网络信任体系、可信计算、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密码技术、内容安全、安全协议、恶意行为及恶意代码检测、信息隐藏、网络监控、入侵检测、防火墙、无线通信安全、嵌入式安全、云安全以及量子密码等。 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规在世界各国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美国于1998年5月22日总统令《保护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就围绕“信息保障”成立了多个组织,包括:全国信息保障委员会、全国信息保障同盟、关键基础设施保障办公室、首席信息官委员会、联邦计算机事件响应行动组等十多个全国性机构。1998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制定了《信息保障技术框架》,确定了包括网络与基础设施防御、区域边界防御、计算环境防御和支撑性基础设施的“深度防御策略”。而后,于2000年1月,发布《保卫美国计算机空间—保护信息系

信息安全概论报告

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报告 一、课程内容简介 1.“国内外信息安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在当前可被理解为在既定的安全要求的条件下,信息系统抵御意外事件或恶意行为的能力。而信息安全事件则会危及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非否认性和可控性。 (2)“信息安全”发展的四个阶段 信息安全的发展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可被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通信安全发展时期(从有人类以来~60年代中期)。在这个时期,人们主要关注的是“机密性”问题,而密码学(密码学是研究编制密码和破译密码的技术科学。研究密码变化的客观规律,应用于编制密码以保守通信秘密的,称为编码学;应用于破译密码以获取通信情报的,称为破译学,总称密码学。)是解决“机密性”的核心技术,因此在这个时期,密码学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而由于Shannon在1949年发表的论文中为对称密码学建立了理论基础,使得密码学从非科学发展成了一门科学。 然后,是计算机安全发展时期(6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在1965年,美国率先提出了计算机安全(compusec)这一概念,目前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和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显露。”美国国防部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的定义是“要讨论计算机安全首先必须讨论对安全需求的陈述。” 在这一时期主要关注的是“机密性、访问控制、认证”方面的问题。同时,密码学得到了快速发展:Diffiee和Hellman在1976年发表的论文《密码编码学新方向》导致了一场密码学革命,再加上1977年美国制定数据加密标准DES,标志着现代密码学的诞生。 另外,80年代的两个标志性特征分别为:计算机安全的标准化工作,计算机在商业环境中得到了应用。 随后,到了信息安全发展时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此时的关注点则变成了“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非否认性”。在此阶段,密码学得到空前发展,社会上也涌现出大量的适用安全协议,如互联网密钥交换协议、SET协议等,而安全协议的三大理论(安全多方计算、形式化分析和可证明安全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最后,是信息安全保障发展时期(90年代中期~ )。在这一时期主要关注“预警、保护、检测、响应、恢复、反击”整个过程。目前,人们正从组织管理体系(做顶层设计)、技术与产品体系、标准体系、法规体系、人才培养培训与服务咨询体系和应急处理体系这几个方面致力于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危害国家安危的信息安全问题 1.网络及信息系统出现大面积瘫痪。我们都知道,目前我们国家的网民数量非常之多,并且国家的电力系统也由网络控制,一旦网络出现大面积瘫痪,不仅无数人的个人利益受到侵害,国家的安全问题也处于水火之中。 2.网上内容与舆论失控。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网络言论的传播速度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一旦恶意诋毁国家领导人形象、诋毁国家组织形象的言论大肆传播,将对国人价值取向的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进而威胁到国家安全。 3.网上信息引发社会危机。 4.有组织的网络犯罪。网络犯罪有隐蔽性强、难追踪这一显着特点,一旦发生有组织的网络犯罪,将会对国民的财产、信息安全和国家的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一阶段知识总结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一阶段知识总结 第一章 整数的可除性 一 整除的概念和欧几里得除法 1 整除的概念 定义1 设a 、b 是两个整数,其中b ≠0如果存在一个整数 q 使得等式 a=bq 成立,就称b 整除a 或者a 被b 整除,记作b|a ,并把b 叫作a 的因数,把a 叫作b 的倍数.这时,q 也是a 的因数,我们常常将q 写成a /b 或 否则,就称b 不能整除a 或者a 不能被b 整除,记作a b. 2整除的基本性质 (1)当b 遍历整数a 的所有因数时,-b 也遍历整数a 的所有因数. (2)当b 遍历整数a 的所有因数时,a/b 也遍历整数a 的所有因数. (3)设b ,c 都是非零整数, (i)若b|a ,则|b|||a|. (ii)若b|a ,则bc|ac. (iii)若b|a ,则1<|b|?|a|. 3整除的相关定理 (1) 设a ,b ≠0,c ≠0是三个整数.若c|b ,b|a ,则c|a. (2) 设a ,b ,c ≠0是三个整数,若c|a ,c|b ,则c|a ±b (3) 设a ,b ,c 是三个整数.若c|a ,c|b 则对任意整数s ,t ,有c|sa+tb. (4) 若整数a 1 , …,a n 都是整数c ≠0的倍数,则对任意n 个整数s 1,…,s n ,整数 是c 的倍数 a b n n a s a s ++ 11

(5) 设a,b都是非零整数.若a|b,b|a,则a=±b (6) 设a, b , c是三个整数,且b≠0,c ≠0,如果(a , c)=1,则 (ab , c)=(b , c) (7) 设a , b , c是三个整数,且c≠0,如果c|ab , (a , c) = 1, 则c | b. (8) 设p 是素数,若p |ab , 则p |a或p|b (9) 设a1, …,a n是n个整数,p是素数,若p| a1…a n,则p一定整除某一个a k 二整数的表示 主要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的相互转化. 三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一)最大公因数 1.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定义:设是个整数,若使得,则称为的一个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称为的最大公因数.记作. 若 ,则称互素. 若,则称两两互素. 思考:1.由两两互素,能否导出 2.由能否导出两两互素? 2.最大公因数的存在性 (1)若不全为零,则最大公因数存在并且 (2)若全为零,则任何整数都是它的公因数.这时,它们没有最大公因数.

信息安全知识答案

深圳市***********电子有限公司 信息安全知识培训考核(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考试日期:年月日工号: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15×3分=45分) 1.( B )负责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 A、保密部门 B、公安机关 C、司法部门 D、信息产业部门 2. 三级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监督强度( B ) A、指导 B、监督检查 C、强制监督检查 D、专门监督检查 3.五级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监督强度( D ) A、指导 B、监督检查 C、强制监督检查 D、专门监督检查 4.特洛伊木马具有( A )和非授权性的特点。 A、隐藏性 B、稳定性 C、安全性 D、快速性 5.防火墙和防火墙规则集只是( B )的技术体现 A、需求策略 B、安全策略 C、加密策略 D、解密策略 6.应急响应是指一组织为应对意外事件所做的事前准备和( D )。 A、事前防范 B、事后准备 C、事前保护 D、事后措施 7. 灾容备份的等级分为( D )级 A、1 B、2 C、3 D、4 8.在计算机系统中,用户是通过( A )的中间应用层和操作系统相互作用的。 A、不可信 B、可信 C、不稳定 D、稳定 9.互联网信息服务商在发生安全事故或计算机犯罪案例时,应当立即向本单位安全管理责任人报告并采取 妥善措施,保护现场,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在( A )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避免危害的扩大。

A、24小时 B、12小时 C、2小时 D、半小时 10.( D )共青团组织应当广泛宣传,引导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我管理,自觉远离网吧,配 合文化等部门开展创建“安全放心网吧”活动。 A、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B、电信管理条例 C、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D、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11.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 C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 本方略。 A.社会主义法制社会 B.社会主义道德社会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社会主义文明社会 12.法律的最基本内容就是规定( A )。 A.权利和义务 B.公平 C.民主 D.平等 13.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的目的也是概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体地说是为有关人员和部门提供 信息或者( A ) A.辅助决策等服务 B.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 C.信息处理 D.保障信息的安全 14.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和信息处理过程都离不开人,必须由人操作和( B ) A.看管 B.管理 C.维护 D.处理 15.运输.携带.邮寄计算机信息媒体进出境,不如实向海关申报的,由海关依照( C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 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刑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二、多项选择题(5×5分=25分) 1.风险评估的工具包括(A、C、E ) A、安全管理评价系统 B、系统建设评价系统 C、系统软件评估工具 D、安全机构管理评价系统 E、风险评估辅助工具 2.以下(B、C、D、E)这些控制点是应用安全方面主要涉及的。 A、入侵防范 B、安全标记 C、通信完整性

信息安全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安全》——课程论文

姓名:彭阳 学号: ????????? 班级: ??????? 信息安全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信息安全》,我了解到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密码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银行卡,现在几乎人手一张,那么所对应的密码数量,可想而知,是个多么庞大的数字。还有在这个网络发达的信息社会中,我们注册的各类账号,其对应的密码数量也是个巨大的数字。信息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过去工作方法的不足,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

息技术应用于各类工作中,才能有助于整合资源以及提高工作效能。 信息安全,顾名思义,是指所掌握的信息不被他人窃取的安全属性。由于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的数量以指数级别增加,而科技的进步也催生出很大窃取信息的技术方法,给我们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不光说我们的个人隐私我发得到合理的保障,甚至一些商业机密乃至国家机密也都收到了潜在盗窃者的威胁。因此,如何防范信息的窃取正确的有效的保护自己信息隐私的安全性,如何处理信息被盗所造成的损失,如何亡羊补牢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安全概论这门课正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给了我们应对新时期信息安全问题一条出路。 现在的上网环境可谓是“布满荆棘”,例如一项实验,不开杀毒软件的电脑“裸奔”上网, 小时之内就会陷入崩溃,足见上网环境的恶劣,这中间可能是因为访问某个网站时给自己的电脑中上了木马、修改了注册表、沾染了病毒,还可能是因为从某个网站上下载的应用软件中自带了木马、病毒,在你不知不觉中已经使电脑陷入了危险,这些病毒有一部分会占用你的资源,破坏你的系统,属于完全是没事找抽型的破坏性病毒,但是另外一些病毒和大部分木马却是居心不良,有些可以监视你键盘的动作,也就是说你在键盘上的输入会及时的别人所监视,同时也有的会强迫打开你的摄像头(前提是你有摄像头并且安装了驱动)来偷窥你所有的动作,我们经常会在一些视频网站或者新闻上看到这样的报道,一对夫妻在房内被另一个城市的无耻网友通过安装木马自动打开摄像头偷拍并被敲诈勒索的事件,这就

信息安全概论重点

第二章: 密码系统 一个密码系统可以用以下数学符号描述: S = {P,C,K,E,D} P = 明文空间C = 密文空间K = 密钥空间E = 加密算法 D = 解密算法 ?当给定密钥k∈K时,加解密算法分别记作Ek、Dk,密码系统表示为 Sk = {P,C,k,Ek ,Dk} C = Ek (P) P = Dk (C)= Dk (Ek (P)) 第三章:信息认证技术及应用 三、数字签名技术 数字签名概念 在计算机网络应用过程中,有时不要求电子文档的保密性,但必须要求电子文档来源的真实性。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是指利用数学方法及密码算法对电子文档进行防伪造或防篡改处理的技术。就象日常工作中在纸介质的文件上进行签名或按手印一样,它证明了纸介质上的内容是签名人认可过的,可以防伪造或篡改。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邮件的兴起,网络上各种电子文档交换的数量越来越多,电子文档的真实性显得非常重要。数字签名技术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数字签名的功能:可以解决否认、伪造、篡改及冒充等问题 发送者事后不能否认发送的报文签名 接收者能够核实发送者发送的报文签名、接收者不能伪造发送者的报文签名、接收者不能对发送者的报文进行部分篡改 网络中的某一用户不能冒充另一用户作为发送 者或接收者。 RSA签名: 用RSA实现数字签名的方法 要签名的报文输入散列函数,输出一个定长的安全散列码,再用签名者的私有密钥对这个散列码进行加密就形成签名,然后将签名附在报文后。 验证者根据报文产生一个散列码,同时使用签名者的公开密钥对签名进行解密。如果计算得 出的散列码与解密后的签名匹配那么签名就是有效的。因为只有签名者知道私有密钥,因此只有签名者才能产生有效的签名。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点总结71766

第一章 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信息安全保障背景 ?什么是信息? 事物运行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 ??电讯技术的发明 ??计算机技术发展 ??互联网的使用 ?信息技术的消极影响? 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信息保密 ??计算机安全 ??信息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保障的含义? 运行系统的安全、系统信息的安全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保障因素:技术、管理、工程、人员 安全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生命周期:规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废弃 ?????模型? 策略?核心?、防护、监测、响应 ?????信息保障的指导性文件? 核心要素:人员、技术?重点?、操作 ???????中 个技术框架焦点域? ??保护本地计算环境 ??保护区域边界 ??保护网络及基础设施 ??保护支持性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内容? ??确定安全需要 ??设计实施安全方案 ??进行信息安全评测 ??实施信息安全监控和维护 ??信息安全评测的流程? 见课本???图 ?? 受理申请、静态评测、现场评测、风险分析 ??信息监控的流程? 见课本???图 ?? 受理申请、非现场准备、现场准备、现场监控、综合分析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生产:信息技术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扩散 信息技术核心: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第一阶段,电讯技术的发明;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三阶段,互联网的使用 ????信息技术的影响 积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活 消极: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信息安全保障基础 ????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通信保密阶段( ?世纪四十年代):机密性,密码学 计算机安全阶段( ?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机密性、访问控制与认证,公钥密码学( ????? ??●●???, ??),计算机安全标准化(安全评估标准) 信息安全保障阶段: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模型:保护(??????????)、检测(?????????)、响应??????????、恢复(???????),我国 ?????模型: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恢复、反击(??◆???????????), ????? ????标准(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信息安全的含义 一是运行系统的安全,二是系统信息的安全: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审计跟踪、数据加密等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可控制性、不可否认性 ????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人为和环境的威胁 ????信息安全的地位和作用

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点

知识点: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非授权可执行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表现性或破坏性、可触发性。 拿不走:访问控制 一个安全保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应能达到“五不”:“进不来、拿不走、看不懂、走不脱、赖不掉”,即非合法用户进入不了系统;非授权用户拿不走信息;重要的信息进行了加密,即使看到了也看不懂;进入系统或在涉密系统内进行违规操作,就会留下痕迹,走不脱;拿走或篡改了信息,就有相关记录,想赖也赖不掉。 用于客户信息安全审核、审核的原始日志必须单独保存,各系统主管部门要制定数据存储备份管理制度,定期对原始日志进行备份归档,所有客户信息操作原始日志在线至少保留3个月,离线至少保留1年。 各系统用于安全审核的原始日志记录内容应至少包括:操作帐号、时间、登录IP地址、详细操作内容和操作是否成功等。日志不应明文记录帐号的口令、通信内容等系统敏感信息和客户信息。 安全有以下属性:CIA三要素 保密性:是指信息不泄露给未授权的个人、实体或过程或不使信息为其所利用的特性;C 完整性:保护信息及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完备性;I 可用性:被授权实体一旦需要就可访问和使用的特性;A 真实性:确保主体或资源的身份正式所声称身份的特性。 可核查性:确保可将一个实体的行动唯一的追踪到此实体的特征。 抗抵赖性:证明某一动作或事件已经发生的能力,以使事后不能抵赖这一动作或事件。 可靠性:预期行为和结果相一致的特性。 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十二条规定的,由电信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第九条至第十一条、第十三条至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电信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向社会公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对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自查,记录自查情况,及时消除自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报告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报告 信息安全技术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一门专业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我们在学习工作中掌握必要的信息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技术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信息安全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当今流行的信息安全设置、安全漏洞、防火墙的策略与实现、黑客原理与防范,以便能够在工作中胜任现在所做的工作。 在上周的课程学习中,我学到了加密技术,防火墙等知识,作为课程报告,我想简单简述一下什么是加密技术和防火墙。 加密技术:对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加密和数据存储加密。数据传输加密技术主要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进行加密,常用的有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三种方式。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保护;端对端加密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在保障信息安全各种功能特性的诸多技术中,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和关键技术,通过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一个数据加密系统包括加密算法、明文、密文以及密钥,密钥控制加密和解密过程,一个加密系统的全部安全性是基于密钥的,而不是基于算法,所以加密系统的密钥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数据加密过程就是通过加密系统把原始的数字信息(明文),按照加密算法变换成与明文完全不同得数字信息(密文)的过程。数据加密算法有很多种,密码算法标准化是信息化社会发展得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保密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按照发展进程来分,经历了古典密码、对称密钥密码和公开密钥密码阶段,古典密码算法有替代加密、置换加密;对称加密算法包括DES 和AES;非对称加密算法包括RSA 、等。目前在数据通信中使用最普遍的算法有DES算法、RSA算法和PGP算法,而根据收发双方密钥是否相同来分类,可以将这些加密算法分为常规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在常规密码中,收信方和发信方使用相同的密钥,即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相同或等价的。常规密码的优点是有很强的保密强度,且经受住时间的检验和攻击,但其密钥必须通过安全的途径

《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信息安全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课程性质:学科教育(必修) 总学时:41(授课学时32,实验学时9)学分:2 适用专业: “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信息安全概论”是学科教育平台必修课,适用所有理工科专业。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及知识体系,掌握加密、认证、访问控制、防火墙、入侵检测、虚拟专用网、网络攻击等信息安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培养学生用信息安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信息化密码保障工作做准备。 二、教学说明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述、网络与系统攻击技术、密码与加密技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安全协议与虚拟专用网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涉及知识面较广,与应用联系密切以及知识更新较快等特点,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使用翻转课堂、慕课等学习方式扩充课堂教学内容,使用案例分析与讨论、项目研究等方式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信息安全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应用下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网络攻击技术以及常见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网络”。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 (一)教学内容 1.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2.OSI安全体系结构; 3.信息安全保障; 4.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内容。 (二)教学要求 了解信息技术与产业繁荣与信息安全威胁的挑战;了解产生信息安全问题的技术原因;掌握信息安全及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掌握OSI安全体系结构;掌握信息安全保障思想;了解我国信息安全事业的发展概况;了解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密码与加密技术 (一)教学内容 1.密码学概述; 2.对称密码技术及应用; 3.公钥密码技术及应用; 4.散列函数技术及应用;

信息安全导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信息安全的定义: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保护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相关数据不因偶然或者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及泄露。 2.信息安全的属性 完整性、可用性、机密性。 3.CIA三元组是信息安全的三个最基本的目标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指信息在存储、传输、使用过程中,不会泄漏给非授权用户或实体;完整性Integrity:指信息在存 储、使用、传 输过程中,不 会被非授权 用户篡改或 防止授权用 户对信息进 行不恰当的 篡改;可用性Availability:指确保授权用户或实体对信息资源的正常使用不会被异常拒绝,允许其可靠而及时地访问信息资源。4.DAD(Disclosure泄露、Alteration篡改、Destruction 破坏)是最普遍的三类风险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四个部分内容,即PDRR 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反应(React)恢复(Restore)第二章 1. 密码学包括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两部分。 2. 完整密码体制要包括如下五个要素: M是可能明文的有限集称为明文空间; C是可能密文的有限集称为密文空间; K是一切可能密钥构成的有限集称为密钥空间; E为加密算法,对于任一密 钥,都能够有效地计算; D为解密算法,对于任一密 钥,都能够有效地计算。 3.对称密钥密码加密模式从工 作方式上可分为:分组密码、序 列密码 4.分组密码原理 加密:将明文分成若干固定长度 的组,用同一密钥、算法逐组加 密,输出等长密文分组。 解密:将密文分成等长的组,采 用同一密钥和算法逐组解密,输 出明文。 5.单向陷门函数f(x),必须满 足以下三个条件。 ①给定x,计算y=f(x)是容易 的; ②给定y, 计算x使y=f(x)是困 难的(所谓计算x=f-1(y)困难是 指计算上相当复杂已无实际意 义); ③存在δ,已知δ时对给定的任 何y,若相应的x存在,则计算 x使y=f(x)是容易的。 6.公开密钥可以有效解决机密 性和认证性这两个问题 7.消息认证:验证收到的消息 来自真正的发送方且未被修改 过,验证消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顺序性、时间性。 8.消息认证码MAC(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也称密 码校验和,使用密码对消息加 密,生成固定长度的认证符; 9.消息认证码MAC 基本思想: (1)利用事先约定的密钥, 加密生成一个固定长度的短数 据块MAC,附加到消息之后,一 起发送给接收者; (2)MAC是消息和密钥的公 开函数所产生的定长的值,以此 值作为认证符。可以认证:消息 是否改变发送者是否是所声称 的如果消息中包含顺序码,保 证消息的正常顺序 (3)接收者使用相同密钥 对消息原文进行加密得到新的 MAC,比较新的MAC和随消息一 同发来的MAC进行认证。 10. 散列函数的健壮性 弱无碰撞特性强无碰撞 特性单向性 11.数字签名的过程 第三章 1.物理安全包括p48 物理安全技术包括:防盗、防 火、防静电、防雷击、防信息泄 漏、物理隔离;基于物理环境的 容灾技术和物理隔离技术也属 于物理安全技术范畴 2.物理隔离与逻辑隔离有很大 的区别 物理隔离的哲学是不安全就不 连网,要绝对保证安全,逻辑隔 离的哲学是在保证网络正常使 用下,尽可能安全 第四章 1.Kerberos身份认证 AS:公安局,审核颁发身份 证。TGS:机票售票处。Server V:登机验票处。 第一阶段身份验证服务交 换第二阶段票据授予服 务交换第三阶段客户与 服务器身份验证交换 2.基于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 的过程p63 3.PKI体系结构 认证中心CA 证书库密钥备 份及恢复系统证书撤销系统 应用程序接口API 第五章 1.访问控制的基本组成元素 主体客体访问控制策略 2.访问控制模型 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

信息安全课程总结(北邮)

1.It has been shown that complex networks including the internet are resilient to indepent random falilures but fragile to intentional atacks. 2.什么是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业务的永续性。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3.信息资产: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资料,人员,服务 4.信息安全:是保护资产的一种概念、技术及管理方法。是信息资产免受有意或无意的泄露、破坏、遗失、假 造以及未经授权的获取、使用和修改。 5.安全属性,通俗的说,进不来,拿不走,改不了,看不懂,跑不了 6.从目标保护角度看信息安全:涉及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信息安全金三角)。 7.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完整性integrity 可用性availability 真实性Authentication 不可抵赖性 non-repudiation 8.ITU-T的安全框架X-80-端到端通信的安全架构,三个平面,三个层次,8个维度 9.三个平面:p1最终用户平面,p2控制平面,p3管理平面 10.三个层次:L1应用安全,L2服务安全,L3基础设置安全 11.8个维度访问控制,认证,不可否认,数据保密性,通信安全,数据完整性,可用性,隐私。 12.安全模型1)风险评估常用模型2)纵深防御模型3)(基于时间的安全体系)模型P>D+R P:protection 防护手段所能支持的视觉D:detection检测手段发现入侵所需要的时间R:事件响应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所需的时间 13.安全---及时的检测和处理指导思想:快速检测、有限影响、快速溯源、快速恢复相应的安全机制。 14.其他模型,PDRR—保护,检测,响应,恢复P2DR 策略P,保护P,检测D,响应R 15.APT(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高级,持续的攻击 16.攻击的分类:active attack,主动攻击Passive attack被动攻击 17.攻击的一般过程:预攻击,攻击,后攻击 18.预攻击,目的,收集新,进行进一步攻击决策。内容:获得域名及IP分布,获得拓扑及OS等,获得端口和服 务获得应用系统情况跟踪新漏洞发布 19.攻击,目的:进行攻击。内容:获得权限,进一步扩展权限,进行实质性操作 20.后攻击, 目的:消除痕迹,长期维持一定的权限内容:植入后门木马,删除日志,修补明显的漏洞,进一步 渗透扩展。 21.IP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1)恶意攻击:网络扫描,Ddos,会话劫持,欺骗和网络钓鱼2)误用和滥用(内 部和外部)配置错误、缺省配置,内部窃取,内部越权,操作行为抵赖3)恶意代码:病毒和蠕虫,木马逻辑炸弹,时间炸弹。 22.漏洞预防:安全意识,安全审记 23.漏洞检测:渗透测试,风险评估 24.漏洞修复:补丁(patch)管理 25.源代码审核(白盒),逆向工程(灰盒),FUZZing(黑盒) 26.密码学在信息网络安全中的作用:机密性,完整性,鉴别性,抗抵赖性。 27.密码学(cryptology):密码编码学(cryptography)和密码分析学(cryptanalytics) 28.密码编码学就是研究对数据进行变换的原理、手段和方法的技术和科学。 29.密码分析学是为了取得秘密的信息,而对密系统及其流动的数据进行分析,是对密码原理、手段和方法进行 分析、攻击的技术和科学。 30.明文plain text,clear text:需姚秘密传送的消息 31.密文:cipher text:明文经过密码变换后的消息 32.加密:Encryption:由明文到密文的变换 33.解密:Decryption:从密文恢复出明文的过程。 34.破译:Cryptanalysis:非法接受者视图从密文分析出明文的过程 35.加密算法Encryption algorithm:对明文进行加密时采用的一组规则 36.解密算法:Decryption Algorithm:对密文进行解密时采用的一组规则 37.密钥Key:加密和解密时使用的一组秘密信息 38.密码系统:一个密码系统可以用以下数学符号描述:S=(P,C,K,E,D)P=明文空间C=密文空间K=密 钥空间E加密算法D=解密算法

广工信息安全概论重点

知识点 信息安全目标 对称加密算法 DES密码算法 公钥密码密钥 RSA 单向散列函数 SHA安全Hash函数 数字签名 SSL记录层协议 计算机病毒特征 身份认证 口令 防火墙 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论 安全机制 安全服务相关的安全机制(8个) 安全管理相关的安全机制(5个) 第二章密码技术 对称加密算法 DES 非对称加密 RSA Diffie-Hellman 数字签名 HASH 公开密钥算法(RSA算法) 第一个完善的公开密钥算法RSA 经受住了多年的密码分析。密码分析者既不能证明但也不能否定RSA的安全性。 其安全性基于大数分解的难度 求一对大素数的乘积很容易但是要做因式分解就难。因此可以把一对大素数的乘积公开作为公钥,而素数作为私钥。 从而从一个公开密钥和密文中恢复出明文的难度等价于分解两个大素数之积。 公开密钥n:两素数p和q的乘积(p,q必须 保密) e:与(p-1)(q-1)互素私钥d:e×d mod [ (p-1)(q-1)]=1(辗转相除法) 等价表示为d=e-1 mod [ (p-1)(q-1)] 加密:c=me mod n 解密:m=cd mod n 例子:p=47 q=71 则n=pq=3337 (p-1)(q-1)=3220 随机选取e=79 则79×d mod 3220=1 d=1019算法公开e和n,保密d,丢弃p和q 这样对于待加密的消息m=688 c=me mod n= 68879 mod 3337=1570 解密: m=cd mod n=15701019 mod 3337=688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 假设A选择了一个随机数Xa作为Diffiee-Hellman的指数,B选择了另一个随机数Xb。 A和B就可以通过下面的过程进行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并得到共享密钥gXaXb(mod p)。 ①:A→B:gXa(mod p) ②:B→A:gXb (mod p) 数字签名 证明消息确实是由发送者签发的 并且可以用于验证数据或程序的完整性 它和传统的手写签名类似,满足以下条件:收方可以确认或证实签名确实是由发方签名的 签名不可伪造

信息安全知识点

《信息安全》知识点 1信息安全主要涉及到信息的( )方面? 信息安全主要涉及到信息的五个方面: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2机密性的描述? 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或进程。 3资源只能由授权实体修改是指信息安全( )性? 完整性 4信息网络面临的威胁有? 信息网络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物理电磁泄露、雷击等环境安全构成的威胁,软硬件故障和工作人员误操作等人为或偶然事故构成的威胁,利用计算机实施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威胁,网络攻击和计算机病毒构成的威胁以及信息战的威胁。 5 对物理层的描述? 物理层保护的目标是保护整个物理服务数据比特流,以及提供通信业务流的机密性。物理层的安全机制主要采用数据流的总加密,它的保护是借助一个操作透明的加密设备提供的。在物理层上或单独或联合的提供的安全服务仅有连接机密性和通信业务流机密性。 6 数据链路层的描述? 数据链路层主要采用加密机制,用来提供数据链路层中的安全服务。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安全服务仅为连接机密性和无连接机密性。这些附加功能是在为传输而运行的正常层功能之前为接收而运行的正常层功能之后执行的,即安全机制基于并使用了所有这些正常的层功能。 7 网络层和传输层可提供哪些安全服务? 网络层可提供8项服务: 1)对等实体鉴别;2)数据原发鉴别;3)访问控制服务;4)连接机密性;5)无连接机密性;6)通信业务流机密性;7)不带恢复的连接完整性;8)无连接完整性。 传输层可提供8项服务: 1)对等实体鉴别;2)数据原发鉴别;3)访问控制服务;4)连接机密性;5)无连接机密性;6)带恢复的连接完整性;7)不带恢复的连接完整性;8)无连接完整性。 8 对应用层的描述? 应用层是开放系统的最高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其作用是在实现多个系统应用进程相互通信的同时,完成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的服务。应用层可以提供一项或多项基本的安全服务,或单独提供或联合提供。 9 应用层可以提供基本的安全服务有? 1)对等实体鉴别;2)数据原发鉴别;3)访问控制服务;4)连接机密性;5)无连接机密性;6)选择字段机密性;7)通信业务流机密性;8)带恢复的连接完整性;9)不带恢复的连接完整性;10)选择字段连接完整性;11)无连接完整性;12)选择字段无连接完整性;13)数据原发证明的抗抵赖;14)交付证明的抗抵赖。 10 可控性的描述? 反映的是信息系统不会被非授权使用,信息的流动可以被选择性阻断。 11 不可抵赖性的描述? 个体在网络中签署的文件或进行的交易不容抵赖,保证网上业务的正常开展。 12 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应该包含哪些部分? 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应该包含以下13个基本部分: 1)风险管理;2)行为管理;3)信息管理;4)安全边界;5)系统安全;6)身份认证与授权;7)应用安全;8)数据库安全;9)链路安全;10)桌面系统安全;11)病毒防治;

信息安全知识竞赛试题-高中课件精选

信息安全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选题 1.使网络服务器中充斥着大量要求回复的信息,消耗带宽,导致网络或系统停止正常服务,这属于什么攻击类型? ( A ) A.拒绝服务B.文件共享C.BIND漏洞D.远程过程调用2.为了防御网络监听,最常用的方法是(B )。 A.采用物理传输(非网络)B.信息加密 C.无线网D.使用专线传输 3.向有限的空间输入超长的字符串是哪一种攻击手段?(A ) A.缓冲区溢出B.网络监听C.拒绝服务D.IP欺骗 4.主要用于加密机制的协议是(D)。 A.HTTP B.FTP C.TELNET D.SSL 5.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这是属于何种攻击手段?( B ) A.缓存溢出攻击B.钓鱼攻击C.暗门攻击D.DDOS攻击6.Windows NT和Windows 2000系统能设置为在几次无效登录后锁定帐号,这可以防止(B ) A.木马B.暴力攻击C.IP欺骗D.缓存溢出攻击 7.在以下认证方式中,最常用的认证方式是(A )。 A.基于账户名/口令认证B.基于摘要算法认证 C.基于PKI认证D.基于数据库认证 8.以下哪项不属于防止口令猜测的措施?(B ) A.严格限定从一个给定的终端进行非法认证的次数 B.确保口令不在终端上再现 C.防止用户使用太短的口令 D.使用机器产生的口令 9.下列不属于系统安全的技术是(B )。 A.防火墙B.加密狗C.认证D.防病毒 10.抵御电子邮箱入侵措施中,不正确的是(D )。

A.不用生日做密码B.不要使用少于5位的密码 C.不要使用纯数字D.自己做服务器 11.不属于常见的危险密码是(D )。 A.跟用户名相同的密码B.使用生日作为密码 C.只有4位数的密码D.10位的综合型密码 12.不属于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策略的是(D )。 A.确认您手头常备一张真正“干净”的引导盘 B.及时、可靠升级反病毒产品 C.新购置的计算机软件也要进行病毒检测 D.整理磁盘 13.针对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技术存在的缺点而引入的防火墙技术,这是(D )防火墙的特点。 A.包过滤型B.应用级网关型C.复合型D.代理服务型14.在每天下午5点使用计算机结束时断开终端的连接属于(A )。 A.外部终端的物理安全B.通信线的物理安全 C.窃听数据D.网络地址欺骗 15.2003年上半年发生的较有影响的计算机及网络病毒是什么?(B )A.SARS B.SQL杀手蠕虫C.手机病毒D.小球病毒16.SQL杀手蠕虫病毒发作的特征是什么? (A ) A.大量消耗网络带宽B.攻击个人PC终端 C.破坏PC游戏程序D.攻击手机网络 17.当今IT的发展与安全投入、安全意识和安全手段之间形成(B )。 A.安全风险屏障B.安全风险缺口 C.管理方式的变革D.管理方式的缺口 18.我国的计算机年犯罪率的增长是(C )。 A.10% B.160% C.60% D.300% 19.信息安全风险缺口是指(A )。 A.IT的发展与安全投入、安全意识和安全手段的不平衡 B.信息化中,信息不足产生的漏洞 C.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的漏洞

信息安全学习总结

信息安全心得体会_信息安全学习总结信息安全培训是效果最快最显著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信息安全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信息安全心得体会(一) 4月24日,学校安排我到北京步同信息培训基地进行信息安全实战班培训。本次培训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举办,虽然仅仅为期五天的时间,但我受益匪浅,我对网络工程及信息安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通过考核取得了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师资格。 本次培训主要任务是学会分布式网络的设计与应用,网络互连技术,以及网络应用中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有利于加深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训老师从中石化、中海油、核电、政府信息中心、安全部网络警察等真实案例出发,利用NetMeeting展示和WINDOWS20xx虚拟环境进行学员间的攻防演练的授课形式,对信息安全从合规化建设入手到影响信息安全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深入解析。 通过本次CISP培训,我对信息安全领域知识和技能有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对今后学校信息安全的布置和设置能够有的放矢,减少不必要的投入浪费,维护校园网络的良好运行,为高效能的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做出贡献。 信息安全心得体会(二)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但是,信息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它为银行经营管理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如同瘟疫般的计算机病毒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的恶意代码的广泛传播,涉及到计算机的犯罪案件迅速增长,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鉴于此,对

于初入建行的我们而言,学好银行信息安全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下午,个金部的周经理给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有关银行的信息安全知识,并介绍了建行的邮件都办公系统的使用方法,周经理的讲授深入浅出,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建行员工在信息安全方面应该掌握的知识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也为我们今后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通过下午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常犯的信息安全方面的错误,比如:开着电脑离开,就像离开家却忘记关灯那样;轻易相信来自陌生人的邮件,好奇打开邮件附件;使用容易猜测的口令,或者根本不设口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报告安全事件等等。也知道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在信息安全方面该如何要求自己:1、建立对信息安全的敏感意识和正确认识2、清楚可能面临的威胁和风险3、遵守各项安全策略和制度4、在日常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信息安全对于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要出现一点问题,不仅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还会对人民的财产造成威胁。因此,作为金融机构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系统。而对于我们建行员工而言,必须学好银行信息安全知识,能正确识别相关风险并及时报告,防微杜渐,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安全水平。 信息安全心得体会(三) 4月24日,学校安排我到北京步同信息培训基地进行实训。本次培训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举办,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仅仅为期五天,但是我受益匪浅,这次实训,让我对网络工程及信息安全有了更深的理解,并通过考核取得了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师资格。对于本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1、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本次培训主要任务是学会分布式网络的设计与应用,网络互连技术,以及网络应用中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老师通过沟通了解,有针对性的教我们一些网络信息安全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