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课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

2、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3、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培养学生对台湾骨肉同胞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四、教具准备

中国地图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课件有关台湾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中国地图,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谁能在中国地图找到台湾岛?

2、生到前边地图上找出台湾岛,并说出台湾岛的位置。

3、师俯视中国大地,在祖国东南辽阔的大地上,有一座形状似芭蕉叶的岛屿,显得格外翠绿,那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二)活动探究:

活动一:美丽的宝岛——台湾

1、台湾的形成及结构

(1)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及自己的了解小组合作、交流台湾的由来及形成。

(2)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师总结: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远古时代,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

海峡,台湾岛才与祖国大陆分离。台湾地区包括台湾岛及周

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绿岛、蓝屿等几十座岛屿。2、美丽富饶的台湾

(1)师说出台湾的别称(“米仓”“东方糖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珊瑚王国”

“鱼仓”等。)

(2)生思考台湾为什么有这些别称?从这些别称中想象台湾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3)小组合作交流,描绘台湾的美丽富饶。

(4)代表发言。

(5)师出示有关介绍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如:田间的水稻、甘蔗、果园、海摈树林、渔场等让生观赏)

3、台湾的小故事

(1)声根据自己在课下收集到的关于台湾小故事的资料,小组内交流。

(2)学生代表发言。

(3)师:大家知道的可真多,台湾的美丽富饶与人们的辛勤开发是分不开的。很早已前,人们就对宝岛台湾进行了开发,在这片

土地上辛勤耕种,细心经营。我们可以看三个动画片段

(4)师出示课件a:三国时开发台湾片段。

b:隋代开发台湾片段。

c:元代疆域图。

活动二:根脉相连

1、师出示教材中的几幅照片,生观看,并想一想祖国大陆和台湾有那些共同点?

2、小组合作交流。

3、学生代表发言。

4、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么除了饮食文化、节日风俗、语言文字、历史渊源、传统文化等方面介绍台湾与大陆有共同点之外,谁还能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补充?

5、学生自由发言。

(1)速冻的食品中台湾有汤圆

(2)快餐食品中台湾的方便面。

(3)台湾风味餐馆中的台湾菜。

(4)台湾电视剧……

活动三:两岸情深

1、学生自由说出介绍两岸同胞思念亲人和盼望相聚的诗词事例等。

2、师出示于右伍的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

兮,永远不忘。

3、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说出此诗所表达的情感。

4、学生代表发言。

5、师总结:这首诗表达了台湾同胞思念故土的情怀和两岸同胞盼望团聚的心愿。

(三)、收获与交流

1、师提出问题:看得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了解了我国的宝岛台湾,那么,你们到底有了那些收获呢?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四)、课外延伸

1、每人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对台湾同胞的“寄语”可以是一段小诗、一句深情的话、一篇日记、一封信或一副画,下节课在

班级交流。

2、收集关于两岸同胞盼团聚这方面的资料,如诗词、歌曲、事例等。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了解他们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

2.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热爱解放军。

3.了解国防的重要性与人们参军的热情,树立国防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解放军英雄的图片、故事,收集军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录象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收集的解放军战士在祖国边疆驻守边防的纪录片,让学生一下明白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是谁——中国人民解放军。激发学生对解放军战士的崇敬之情。

二、说说我心中的解放军英雄。

1.把课前收集的历史上和现在解放军英雄的图片、故事,以及守卫在边防线上的战士们的事迹先在小组里讲,再在班上交流。

2.开展了解放军历史的活动,收集不同时期的军装图片、武器图片、办一次剪贴报、手抄报展览,加强学生对解放军的认识和对解放军发展历程的兴趣。

三、唱军歌比赛

1、分小组进行对军歌比赛。

2、对学生收集的军歌进行分类。比如反映战士精神面貌的、表达战士思念亲人的、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讴歌战斗英雄的等等。

3、学生在班上展示军歌:适合集体合唱的可用大家齐唱的形式,适合独唱的可推选嗓音较好的同学单独演唱。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赛歌,看谁唱得有气势,谁唱的歌更多。

4、同学们议一议,自己最喜欢哪一首歌,为什么?

5、全班齐唱《说句心里话》,思考:你想对驻守边防的战士说句什么心里话?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采访军属、驻军营地,查找媒体有关应征参军情况。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开展知识竞赛好吗?(好)

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是哪一天?

2、年满多少岁的公民都要进行兵役登记?

二、当兵真光荣

1、开展“长大我也去参军”畅想活动。让学生想象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解放军的情景。先在小组说,再在全班交流。

2、模拟军训活动,站军姿、正步走等活动,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军人的日常生活。

三、人民子弟兵

1、播放录象:解放军参加抗洪防汛、森林救火、地震抢险、地方建设等的录象,让学生知道每当人民遇到危险和困难时,冲在最前面的就是解放军。

2、以各种形式在班上汇报:图片、小品表演、亲述经历等。

四、拥军爱军在行动

1、结合新年即将来临,可以开展一次慰问解放军的活动,或设计贺年卡给解放军的活动。

2、开展“我和解放军叔叔交朋友”的活动。事先与当地解放军某部取得联系,引导学生给战士写信,和战士交朋友。

3、我为军属唱支歌、跳支舞。组织班上学生到学校、社区的军属、烈属家去开展慰问活动。

诗歌朗诵--我和我的祖国(完整版)

诗歌朗诵我和我的祖国 zǔguóshìyuán míng yuán lǐmíng kède sīsuǒ;祖国是圆明园里铭刻的思索;zǔguóshìhuáng tǔpōshàng shān lùde qūzhé; 祖国是黄土坡上山路的曲折; zǔguóshìkūn lún huái bào yùn yùde bǎo zàng 祖国是昆仑怀抱孕育的宝藏; zǔguóshìyùn héliǎng àn wúbiān de dào hé; 祖国是运河两岸无边的稻禾; zhèjiùshìzǔguó,zhèjiùshìwǒlìjìn cāng sāng , 这就是祖国,这就是我历尽沧桑, měi lìfùráo de zǔguó。 美丽富饶的祖国。 zǔguóshìmǎtóu qín zhōng liútǎng de qīng chè; 祖国是马头琴中流淌的清澈; zǔguóshìrèwǎfǔshàng bèng fāde chìrè; 祖国是热瓦甫上迸发的炽热; zǔguóshìsūyóu chálǐyìchūde wēn xīn ; 祖国是酥油茶里溢出的温馨; zǔguóshìhǎi wài yóu zǐtiào dòng de mài bó; 祖国是海外游子跳动的脉搏;

zhèjiùshìzǔguó, zhèjiùshìwǒhún qiān mèng rào , 这就是祖国,这就是我魂牵梦绕, mìng yùn yǔgòng de zǔguó。 命运与共的祖国。 zǔguóshìbái fàlǎo rén zāi zhòng de xiǎo shù; 祖国是白发老人栽种的小树; zǔguóshìhēi fāhòu shēng chuàng zào de péng bó; 祖国是黑发后生创造的蓬勃; zǔguóshìdìqiúyíshàng xuàn lìde shǔsè; 祖国是地球仪上绚丽的曙色; zǔguóshìzhōng huáér nǚbùluò de zhuàng gē; 祖国是中华儿女不落的壮歌; zhèjiùshìzǔguó,zhèjiùshìwǒshēn shēn ài liàn , 这就是祖国,这就是我深深爱恋, shēng shēng bùxīde zǔguó。 生生不息的祖国。 zǔguóā!wǒshìnǐwēi édàshàshàng de yīlìshízǐ;祖国啊!我是你巍峨大厦上的一粒石子;wǒshìnǐtāo tāo jiāng shuǐzhōng de yīduǒlàng huā; 我是你滔滔江水中的一朵浪花; wǒshìnǐwúyín tǔdìshàng yīpiàn de nítǔ; 我是你无垠土地上一片的泥土;

幼儿园大班我的祖国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我的祖国教学反思 知道祖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在北京。接着在第二环节,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一些著名的城市、山川、河流,初步掌握了 关于祖国的常识。 通过本次活动我也发现有部分小朋友对于中国的全称记得不是很好,特别是后面“共和国”三个字,有部分幼儿发音不准确。这些 都有待于我们以后不断的练习。从教师自身这一方面,我也发现, 老师的阅历其实也非常的重要,前面的几个环节,介绍中国地图、 认识海洋、山川等,由于之前上网学习了一些,对幼儿讲述的时候 就得心应手,但是在后面介绍祖国的美丽河山的环节,熟悉的地方 可以讲得比较生动,但是像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桂林象鼻山等这 些地方的人文地理的知识经验还有待学习,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幼儿 教师必须继续努力的。 热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我们这一代人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热子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的祖国也有了很多的了解。比如:我们 祖国的首都是北京;比如:红军曾经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比如: 我们梅村就有很多的烈士为了解放而牺牲了……这所以一件件的事 都在我们新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现在的孩子对祖国的概念 越来越淡漠,当你问他们“我们的祖国叫什么?”他们会茫然的看着你:当你说“祖国的生日是哪一天?”答案会让你哭笑不得。于是爱 祖国的教育变得刻不容缓。而主题“我的祖国”正好适合现在孩子 的特点。 在这一主题中,我们渗透了很多有关祖国的内容,不仅仅是“首都北京”这样的内容,同样也有“宝岛台湾”、“民族大联欢”这 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实施。孩子们不仅对自己身处的民族有了 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的少数民族以及祖国的另一块领土—— 台湾也有了很多认识,而原来他们对少数民族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对台湾的了解也是少得可怜。虽然一个主题的实施时间并不是很长,

我和我的祖国 教案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初步感知和熟悉歌曲的旋律,能较好的表现歌曲的节奏及旋律特点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朴素而深沉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学唱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难点:掌握6/8和9/8拍子的旋律特点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2009年国庆阅兵》视频。看后谈感受。 教师小结: 假如祖国是一片海,我们就是海里的一滴水,假如祖国是一片蓝天,我们就是天上的白云一朵。祖国是伟大的母亲,孕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我们和祖国一刻也不能分离,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心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请听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课题) 二、新授课初听歌曲1.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优美、抒情、庄严、充满激情) 2.师范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放歌曲伴奏) 老师唱这首歌曲时运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独唱) 3.复听歌曲说说歌曲的演唱形式(放合唱曲) 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独唱、合唱(同声合唱、混声合唱)齐唱、重唱(二重唱、四重唱)、对唱、轮唱等4.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6/8和9/8) 歌曲分析:

5.比一比 6.看歌谱听音乐找出6/8和9/8拍子的位置并分析歌曲可以分几部分?(A+B) 歌曲分析:单二部曲式结构: A段旋律起伏,优美动听,深情地表现了人们对祖国的依恋.B段采用了混合节拍,充满激情,以八度的大跳直接进入高潮,与A段形成了鲜明的音区对比。进一步抒发了共和国公民无比热爱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最后变化重复B段,并在高潮中结束。 三、学唱歌曲1.有感情的读歌词2.小声跟唱歌曲小组讨论: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和认为最难唱的一句完整的演唱歌曲四、互动与创编活动老师教一些简单动作,师生一起互动。 五、总结: 让我们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播放《祝福祖国》下课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及范围,掌握台湾省的概况,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3.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们读图法,发散思维,归纳总结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 台湾自然环境特征中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的分析、归纳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小组合作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视频: 视频插入语: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多么美的一首歌曲啊,让我们一下子来到了美丽的台湾!今天就有老师做一回导游,带领同学们去领略那旖旎的风光!这里有神奇的阿里山,秀丽的日月潭,宏伟的台北故宫,高入云霄的101大楼,奇特的民俗风情,回味无穷的饮食文化,波澜壮阔的太平洋海岸,还有那令人闻名遐迩的神木!它是台湾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听了导游的解说,同学们,你们说台湾美不美?(美)你们想去旅游吗?(想)要想去旅游的话,我们就必须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5页。(板书课题)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1、确定自探问题 (1)学生提出问题 (2)教师归纳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课前设计,形成自探问题。教师预设: 1、你能介绍一下台湾的概况吗?(从位置、范围、面积、组成、人口等方面) 2、台湾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如何?

《我和我的祖国》声乐鉴赏教案

祖国颂歌—《我和我的祖国》 教学理念: 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爱国意识 本课将以我国当代优秀的群众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鉴赏我国的优秀声乐作品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音乐形象、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陶冶、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丰富情感体验,重视音乐实践 本着“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教学原则,重视音乐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意识,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相结合的基本方法。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来发展个性化的特点,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小组合作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十七单元第三十课,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我的这节课对本课内容做了一个衍生:通过欣赏《我和我的祖国》,让学生了解如何用音乐要素去分析歌曲,

挖掘其思想内涵,并从声乐的多种演唱方法的体验和比较上,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声乐作品的美。 教学方法: 示范法、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感受体验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黑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声乐作品的基本鉴赏方法和步骤,以及用不同唱法和不同表演形式来表现同一声乐作品。 2.能力目标:用本课所学知识抒发爱国主义情感。 3.情感目标: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引导学生从旋律和歌词中去把握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声乐作品的魅力。 2.用不同演唱方法的对比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学生参与演唱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进一步升华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么?喜欢唱些什么歌?(学生随意哼唱几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明白百度地图确实是能帮助我们学习的不可多得的好帮手,这种帮助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1)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台湾的形成。 (2)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3)教师小结: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远古时代,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后来因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台湾岛才与祖国大陆分离。 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绿岛、蓝屿等几十座岛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利用搜集的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家详解台湾岛形成全过程https://www.360docs.net/doc/e62919828.html,/video/2414745.htm

【百度视频】阿里山风光https://www.360docs.net/doc/e62919828.html,/u19/v_NDcxOTEzNTA.html

【百度视频】日月潭风光https://www.360docs.net/doc/e62919828.html,/v/b/18170067-1366086610.html (设计意图:通过美妙绝伦的风光图片及视频资源,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如痴如醉的感觉。) 6.学生谈看后的感受。(师板书:美丽) 7.台湾岛的美称。 (1)老师把台湾的美称一个个说出来,如:米仓、东方粮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方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鱼仓等。领略台湾的“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 (2)学生思考台湾为什么有这些别称?说出理由。从这些别称中想象台湾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3)小组合作交流,描绘台湾的美丽富饶。 (4)代表发言。 (5)教师出示有关介绍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如:田间的水稻、甘蔗、果园、海摈树林、渔场等) 【百度知道】台湾岛的美称https://www.360docs.net/doc/e62919828.html,/question/216992993.html?an=0&si=1(设计意图:通过文章、图片,明白台湾岛的美称的内涵,更加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老师小结。板书:富饶,完善课题内容:宝岛 8.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人们千百年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师: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这可是人们千百年来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百度百科】台湾岛历史沿革https://www.360docs.net/doc/e62919828.html,/view/102198.htm?hold=redirect (设计意图:这一版块教学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集中所在。首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研读教材,在读一读中有所思考,从历史开发的长河中感受台湾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血脉相连,水乳交融。)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开发台湾的故事?讲一讲。板书:开发耕耘 三.收获与交流。师生总结回顾本课内容,完善课题板书:祖国的。

我和我的祖国(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你们好!我是来自XXX班的XXX,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我和我的祖国。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这首《龙的传人》曾传唱响遍大街小巷,大家都耳熟能详,这条屹立东方,响彻世界名叫中国的巨龙,就是我们的祖国。 它,有着五千余年悠久并令人艳羡的历史;它,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土地;它宠大而伟岸的身躯盘踞在世界的东方,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数千年来,就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凭借《后羿射日》般的勇气敢与天斗,《精卫填海》般的执着去与地争,《愚公移山》般的不畏艰险,《夸父追日》般的不服输精神,以其仿若注入血液中的坚韧、勤劳、智慧经营塑造着这片土地,令它数千年来一直领袖世界,呼喊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最强音!描绘出泱泱天朝万国来贺的盛世画卷!书写出了令我们这些后人无比骄傲的辉煌! 然而数百年前的固步自封,闭关锁国,让我们的祖国沉睡,让她逐渐衰弱,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落后便要挨打,弱小就会被欺凌,北京园明园散落的残垣断壁,诉说着屈辱;三十万南京的亡魂是被铭刻的血泪。 终于,七十年前革命先辈们用前仆后继的牺牲,用他们的血肉重筑起新的长城。让我们的祖国再次挺立起它伟岸的胸膛。 七十年雨雪,七十年沧桑。 七十年奋斗,七十年再入辉煌。 如今,我们成长于祖国新盛世的怀抱,追忆先人辉煌,感慨百年屈辱,受庇先辈余萌,享用繁荣成果,做为祖国未来的我们,又该如何用我们的努力,为未来的祖国做出我们的贡献?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未来就在我们的手中,我们肩负着新世纪的历史使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考在即,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用我们的成绩交出我们这一代的答卷,告诉为我们创造辉煌历史的祖先,告慰让我们可以面对世界挺起胸膛的革命先辈们: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会用我们这一代的奉献,支撑起未来祖国坚强的脊梁。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成就更辉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 模范小学鲍建荣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台湾的地理位置,了解台湾的美丽和富饶,以及开发台湾的历史。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文字资料及图片激发学生热爱台湾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 1.了解台湾的美丽和富饶。 2.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班有个百灵鸟,她的歌声美妙动听,你们想不想听。请听祁晴带来的一首《月亮船》,同学们边听边记下歌曲中介绍了哪些旅游名胜? 生:日月潭阿里山 师:它们来自中国的那个省? 生:台湾省。 师:俯视中华大地,在祖国东南辽阔的海域上,有一座形似芭蕉叶的岛屿,显得格外翠绿,那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伴随着这首动听的月亮船,我们的“海峡两岸”节目正式开播了。生于大陆,长于大陆的你,对那湾浅浅的海峡那头的台湾了解多少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进一步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 (板书:美丽的宝岛——台湾)(二)、了解台湾 1、台湾在哪里? (出示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 师:看看与祖国的哪个省最近?(福州)(东邻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 总结:从地图上看台湾和大陆仅仅隔着一道海峡,其实两地相距并不遥远。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2、师:作为著名的世界旅游胜地,台湾总是被人们冠以什么盛誉? 生:美丽而富饶的宝岛 师:为什么说台湾是宝岛? 生:因为它风景秀丽,物产丰富(随机板书) 师:小组讨论: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有关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方面进行交流。派出代表汇报发言。 A、我们组向大家介绍美丽的日月潭。(学生读资料)老师用视频加以补充。 B、我们组派代表以导游的身份介绍美丽的阿里山。(出示图片) C、我们组介绍台湾的物产,(水果王国)(生: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都是什 么水果?我可以帮你们介绍。) D、鱼仓森林之海 珊瑚王国兰花王国学生介绍,老师出示图片。 东方糖库蝴蝶王国 米仓 师:老师这里也有几张图片,是从另外一些角度来了解台湾的。(出示图片如:高楼大厦,台湾小吃) 3、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每个孩子都能用眼睛去观察,用头脑 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现在就让我们赞美一下台湾吧!请听《赞台湾》。(三)台湾的开发 1、师导入下一话题:是啊!秀丽的风光,宜人的气候,肥沃地土地,丰富的资源,繁华的街道,美丽的高楼大厦,背后流淌着我们的祖先的多少辛勤汗水,这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台湾的美丽富饶与人们的辛勤开发时分不开的。(看图解说) (图1)你知道一千七百多年前人们对台湾进行了那些开发吗? (图2)看图补充资料 (图3) 看图补充资料 师:通过这些文字资料,我了解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大陆的一部分。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开发台湾的故事或资料。(学生准备资料) 2、师:看来同学们在课前准备非常充分,已经对台湾有了全面的了解。现在的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班会教案【可编辑版】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班会教案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班会教案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班会 一、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回顾祖国历史(片段)之一点,让学生体验在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篇章中感人的爱国故事,培养学生朴素而深沉的爱国情感。 通过模仿和视听,感悟爱国的深刻内涵,从而明确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光荣与作为中国人的责任。 三、活动准备多媒体设备、编制脚本、选好演员、排练。 四、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开始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是中国人,无论到何时,我们都不能忘本,我们是炎黄子孙。第一版块苍桑岁月班会主题版面出现(屏幕):回顾历史,祖国因我们而欣慰;脚踏实地,我们因祖国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与祖国共腾飞;以及展示祖国各方面成就的图片。 1.演讲者演讲(渲染气氛)(大屏幕打出四个大字:苍桑岁月,后出现三四十年代战争时期的图片。) 2.小合唱《在松花江上》引入音乐剧。学生:下面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我们家族的故事。故事开始在六十年前,听奶奶说,我爷爷的家庭是一个很兴旺的家庭,可是爷爷为了自己的理想,在那个非常的时期,不顾家庭的反对,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3.音乐剧:国难当

头,挺身而出的一幕。在国、家之间作出义无返顾的抉择:父子争吵。(以旧上海图片做背景,表明爷爷家庭背景)小合唱《红星照我去战斗》。学生:我的爷爷参军了,那时的爷爷是个好勇敢的战士,不久便荣升连长,可是,在一次战斗中爷爷受伤了,于是(配合小合唱,部队前进的图像,表明爷爷从军),爷爷受伤(配以激烈战争的图片,衬托爷爷受伤),半月后与奶奶相识(战争时期医院做背景,表明爷爷入院)学生:这就是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在爷爷和奶奶的渐渐远去的背影中插入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4.小合唱《东方红》结束第一块(开国大典图片,表明建国)。学生: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人民走入了一个建设自己家园的新时期,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领路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第二版块风雨历程 5.(大屏幕打出风雨兼程四个大字,出现一段邓小平的录象: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舞蹈《春天的故事》,用艺术化的手法展示改革开放后的祖国。 6.音乐剧:在骨肉分离上有矛盾;在祖国改革、建设、开发上有统一:学生: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走入了80年代,爷爷从一个好帅、好勇敢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奶奶也从那个活泼可爱的小护士变成了三个孩子的祖母。听姑姑说,在她年轻的时候也曾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过。。。 7.母女矛盾(家属楼做背景),儿子劝解。(学生)5天后,我的姑姑收拾好行装,奔赴青海。奶奶说,她永远不会忘记那天火车站的一幕母女和解,送女起程(火车站背景,小合唱《鲁冰花》)。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

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 第三课《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情感。 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知识: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 了解台湾的美丽富饶,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台湾地貌、地形、风光、物产、历史等方面的资料。 学生准备:从电视等媒体中了解大陆与台湾的相关新闻报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美丽的宝岛”“根脉相连”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祖国一定要统一”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美丽的宝岛——台湾 1.[播放动画:台湾在哪里] 围绕情境思考台湾在哪里,并在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 小结: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在台湾岛周围还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绿岛、兰屿等几十座岛屿,这些都是我国神圣的领土。(板书:台湾) 2.[播放视频:美丽的台湾岛]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你最喜欢台湾岛哪个地方?向大家介绍介绍。(板书:美丽的宝岛——台湾) 3.[播放动画:阿里山名称的由来]

相传250多年前,达邦有一位酋长叫阿巴里,英勇善猎,只身翻山越岭来此打猎,满载而归,后来常常带族人来此打猎,收获颇丰,人们敬仰他,便以其名命名此山。 [播放动画:日月潭的传说]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交流互动:听了介绍,你感受到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优美的传说? 4.[播放视频:富饶的台湾岛] 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刚才的介绍中,你知道台湾岛有哪些别称?为什么会有这些美称呢? 小结:台湾既有着优美的风景名胜,也有着丰富的物产。它真不愧是一座宝岛,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闪闪发亮。(板书:富饶宝岛)让我们带着对台湾的喜爱之情,一起来读这首诗。[播放课件:诗] 福建以东近百里,台湾宝岛人称奇。阿里山区林如海,日月潭里波光碧。稻米甘蔗乌龙茶,香蕉菠萝甜如蜜。宝岛物产多丰富,台湾风光真美丽。 【设计意图: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活动二根脉相连 1.创设情境:[出示文本:对台湾岛的开发] 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中国大陆的人们就渡海去台湾,对台湾进行了开发。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代,政府派万余人去台湾,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留居岛上,和当地居民一道开发台湾。七百多年前的元代,中国政府正式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中央政府对台湾的开发更加深入。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介绍中你了解到什么? 小结: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的祖先用辛勤的劳动开发了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和血缘关系。但在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一直处于分离状态。虽然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与大陆分离了,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心相系、脉相连,共有中华传统习俗,共享中华灿烂文明。 2.[出示图片:根脉相连] 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刚才的图片中,你发现生活在台湾的人民哪些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与我们相同?引导学生从饮食习惯、节日风俗、语言文字、房屋风格、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找一找台湾与大陆文化的共同之处,感受“根脉相连”的含义。 小结:台湾人民在文化、习俗、信仰等许多方面与我们大陆人民完全一样。如果说台湾是绿叶,祖国就是大树。台湾是大树,祖国就是森林。台湾是森林,祖国就是一片沃土。台湾和大陆是根脉相连的。(板书:根脉相连) 【设计意图: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板书设计 美丽的宝岛——台湾 根脉相连 第2课时 活动一两岸人民盼统一

《认识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认识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课程内容: 1-2-6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2.活动建议: 1-2-6选择国内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典型区域,用图片、文字、绘画等方式进行比较。如北方与南方,沿海与内陆;或山地、平原、盆地、高原等。 1-4-2用政治地图描述某大洲、某国家或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用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描述某地的地形、地势和河流的特点;用降水柱状图、气温曲线图或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某地的气候特点;用人口增长折线图或人口密度分布图,分析某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分布特点;等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范围、台湾岛的位置;了解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并归纳出自然和人文特征;综合分析某些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主动观察、阅读地图和文字,从地图和资料中得出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自己个人或同桌互助归纳出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特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某些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成因、设计旅游线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主动了解祖国大好河山、与人合作学习的态度;形成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宝岛台湾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2.难点: 认识(某区域)宝岛台湾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1.“学为中心”要贯穿始终。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读图、读文、析图,思辨等学习活动中,尤其是在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时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 2.帮助学生及时从“学会”转入“会学”。比如先帮助学通过“读图、析图”了解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并归纳出其自然和人文特征,然后让学生及时反思“我是怎样了解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和归纳出其自然和人文特征”的。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3.课前准备:教师写好教(学)案,准备好帮助学生探究台湾岛的相关资料,制好课件。

我和我的祖国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音乐欣赏《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凉山中心校:白宏红 教学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七单元第三十节第三课 教学班级: 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能准确表现歌曲的节奏及旋律特点,能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材简析: 《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满怀爱国深情的歌曲,歌词真挚、亲切、感人,曲调流畅、激越、抒情。歌曲为二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流畅的旋律,比喻的手法,诉说我和祖国的亲密关系;第二乐段激情迸发,表达了对祖国热烈的挚爱感情,最后在重复、扩充的高潮中结束。 教学准备:教材、电子琴、课件、教学光碟。 教学重点:能准确并有感情地歌唱,能完美地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 能在歌唱过程中准确的体现出各种音乐符号的作用,能用自己的声音准确表现对歌曲的理解。 教学方法:情景诱导式、体验感受式、试唱法与听唱法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入课题。 a.播放我国自然风光、名盛古迹、历史文化,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b. 歌名联想;

c. 朗颂歌词; d. 找出比喻句; e. 说说是什么调几拍子。 (2)播放《我和我的祖国》,感受歌曲,体验情绪,请生说听后感。 (3)简介歌曲(作者及背景介绍) 二、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出示课件)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小声跟唱,并说唱后感。 (2)引导学生随琴学唱歌曲,纠正学唱过程中易出错的节奏和特殊旋律的演唱。 三、巩固检测,创新性地表现歌曲。 分组展示歌曲,评出演唱最好的小组,鼓励表扬。 四、课后延伸 (课件出示)思考:你要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祖国的爱请以《我和我的祖国》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反思一: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节课充分利用四人小组,先学后教,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然后学生在组内交流展示,有不明白的问题提交到班内共同解决,真正体现"以学为主,以学定教"这一教学基本理念,本节课通过三个自主学习活动完成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但是台湾这一节课,不仅仅是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就可以了,在本节课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台湾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由此本节课的另一个最大亮点就是结合时政,如绿色阵营、蓝色阵营,台湾入联公投等时政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而通过对台湾形状的想象及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的颂读,更是把本节课推向高潮,给学生上了一堂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一课,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反思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特殊,设计时侧重要求学生读图来认识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台湾省作为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与培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一、设计读图了解台湾地理位置与范围时,不应只停留在读图上,还应让学生通过快速绘图掌握通过重要的经纬线定位的方法,同时更能加深同学们对台湾范围与位置的学习。 二、对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的学习,略显空洞。所以可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知识,以扩充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台湾出口导向经济的认识。 1 、注重课外的伸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这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给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班会教案设计_班级主题班会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班会教案设计_班级主题班会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班会教案设计》文章由收集。 活动设计:主题班会一、活动目标1、语文教材中出现了《木兰诗》、《最后一课》、《石榴》等作品,这些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因而以此为契机设计了这一主题班会。2、通过回顾祖国历史(片段)之一,让学生体验在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篇章中感人的爱国故事,培养学生朴素而深沉的爱国情感。 3、通过模仿和视听,感悟爱国的深刻内涵,从而明确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光荣与作为中国人的责任。三、活动准备编制脚本、选好演员、排练。四、活动过程(一)主持人宣布开始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是中国人,无论到何时,我们都不能忘本,我们是炎黄子孙。第一版块沧桑岁月班会主题版面出现(屏幕):回顾历史,祖国因我们而欣慰;脚踏实地,我们因祖国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与祖国共腾飞;(以及展示祖国各方面成就的图片。)1.演讲者演讲(渲染气氛)(大屏幕打出四个大字:苍桑岁月,后出现三四十年代战争时期的图片。)2.小合唱《在松花江上》引入音乐剧。学生:下面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我们家族的故事。故事开始在六十年前,听奶奶说,我爷爷的家庭是一个很兴旺的家庭,可是爷爷为了自己的理想,在那个非常的时期,不顾家庭的反对,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3.音乐剧: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一幕。在国、家之间作出义无返顾的抉择:父子争吵。(以旧上海图片做背景,表明爷爷家庭背景)小合唱《红星照我去战斗》。学生:我的爷爷参军了,那时的爷爷是个好勇敢的战士,不久便荣升连长,可是,在一次战斗中爷爷受伤了,于是(配合小合唱,部队前进的图像,表明爷爷从军),爷爷受伤(配以激烈战争的图片,衬托爷爷受伤),半月后与奶奶相识(战争时期医院做背景,表明爷爷入院)学生:这就是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在爷爷和奶奶的渐渐远去的背影中插入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4.小合唱《东方红》结束第一块(开国大典图片,表明建国)。学生: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人民走入了一个建设自己家园的新时期,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领路人,改革开放的文明礼貌?D中学生必备的品德班会目的:1、认识到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深刻理解在新时期作为一名中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重要性;3、从自身做起,做文明中学生。准备过程:1、召开干部会,确定班会内容和主题;2、从同学的建议中确定班会的具体内容和形式;3、干部分工负责,组织同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4、每人设计一版文明礼貌小报,要图

《日月潭》教学反思 二年级日月潭教学反思.doc

[《日月潭》教学反思] 二年级日月潭教学反思 一、教材简析 《日月潭》描绘了台湾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台湾宝岛的热爱之情。 二、设计思路及不足 在识字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而且难度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慢慢的由认读加拼音的字到去掉拼音后的认字,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就把文中的字认识了。 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 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运用了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更象形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会叫日月潭,并让学生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样较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

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并在老师适时的点拨下,体会和感悟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第三段,指导学生在读熟、读美的基础上,练习了背诵。最后,带领学生欣赏了我制作的日月潭风光,在学生观察图片及教师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我把苏轼赞美西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为了拓展,帮助学生更多的积累古诗。 可是,上完了这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做到语言精练,让学生易懂。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日月潭》是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 导入课文时,我用简笔画展示日月潭的形状,并讲述有关日月潭的传说,引起学生对日月潭的兴趣。再由传说过渡到课题,着重理解“潭”。 二、教学方式多样

小学音乐 我和我的祖国 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我和我的祖国》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祖国的大好河山。文学史诗人歌颂祖国,赞美祖国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试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结合近期中国发生的几件大事“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我们众志成城的时事热点,让学生情绪饱满的演唱歌曲,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歌曲音乐情绪体验。 3、认识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特点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歌唱技巧和韵律感,体会音乐传达的精神成为学习的重点。《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歌颂祖国的歌曲。通过对“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和我”诗一般的描写,歌颂了祖国的广阔美丽,表达了人民和祖国永远在一起,一刻也不能分割深的深情厚意。歌曲旋律流畅,层次清楚,跌宕起伏,歌词富于深情,真挚的情感把歌曲推向高潮。 3重点难点 1、歌曲演唱的情绪体验(结合时事爱国情绪) 2、艺术歌曲演唱方法(美声唱法的一些要求)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我和我的祖国 导入: 播放“南方暴风雪”和“抗震救灾”的图片背景音乐是《我和我的祖国》。同学们,看过这段视频以后,我想请大家做一下评论,看看你对祖国在遭受灾难和痛苦的情况下,有种什么样的情绪体验?21教育网 听完学生的回答,做一下总结。诸如:“在祖国最为难的时刻,我和我的祖国永不分离”等 活动2【讲授】我和我的祖国 进入新课:《欣赏我和我的祖国》(殷秀梅演唱) 学唱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才可能对歌曲的风格和情绪有很好的把握。试唱这首歌的主旋律。 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生动有趣地理解掌握并记住歌词内容,注意“字正腔圆” 。 教师范唱钢琴伴奏,学生轻声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看看这首歌的调号和拍号是几拍?强弱规律是什么?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演唱歌曲旋律,很快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在用“lu"哼唱旋律后,让学生提出节奏不太顺 (三)学生思考讨论:歌曲的演唱属于什么方法?歌词的寓意是怎么联系实际的。 学生跟唱《我和我的祖国》片段,进一步感受歌曲。 (四)师问:通过欣赏《我和我的祖国》,你对中国艺术歌曲有何认识? 学生讨论并发言。 师小结:中国艺术歌曲,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歌曲作家所写的独唱、合唱歌曲.这些歌曲都是中国声乐的精华,大部分是声乐教学中经常演唱的作品. 老师弹唱:《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 学生跟随老师的伴奏学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五)艺术歌曲演唱注意事项: 师问:通过听彭丽媛的演唱大家对艺术歌曲演唱方法有哪些看法? 学生讨论并回答。 活动3【作业】我和我的祖国 让学生再次欣赏祖国“抗震救灾”等图片,把国旗举起,让学生一起唱我和我的祖国为中国祈福,

我和我的祖国(主持词) 我和我的祖国串词

我和我的祖国(主持词) 我和我的祖国串词【篇一】 (女)当巍峨的华表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男)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庄严的身姿迎来东升的太阳 (女)历史的耳畔 传来一位巨人洪亮的声音 (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女)伴随这一伟大的声响 (男)一首赞歌飞跃时空 唱响千家万户北国南疆 (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全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音乐响起团结就是力量 (女)我在大海之滨, 聆听一支似乎弥漫了千年的晨曲《和为贵》;(男)我在运河之畔 倾听一首似乎流传了百世的颂歌《力如钢》(女)众人划浆开大船 (男)众人拾柴火焰旺 (女)我们是闪电是火光 聚在一起就是星空就是太阳 (男)我们是磐石是铁钢 站在一处就是昆仑就是太行 (女)让太阳与星空一起闪烁

(男)让生命与使命共同高唱-- (女)团结就是力量 (男)团结就是力量 (全体)团结就是力量 音乐声起 【篇二】 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xx 坝为你荡漾着碧浪清波; 乙: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xx 坝为你矗立丰碑一座座; 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xx 坝为你张灯结彩花万朵; 乙: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xx 坝为你唱响祝福的赞歌。

甲: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乙:xx 坝的父老乡亲, 合:大家下午好。 甲:今天,我们相聚在星光灿烂歌舞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x 周年。 乙:在这举国欢庆,鼓乐齐鸣的大喜日子,我们激情满怀,心潮澎湃,千歌万曲响彻在祖国的江河。 甲: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x周年,由中国xx 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离退休人员管理办公室举办的“ 我和我的祖国” 文艺汇演—— 合:现在开始。 乙:【节目1 】首先是老年大学热情表演的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祖国你好》,指挥:郑xx。 甲:【节目2 】花也欢喜,鸟也欢喜。祝福你光辉的太阳,祝福你多情的土地。舞蹈:《欢天喜地》。演出单位:水泥分公司;编导:谢xx、张xx等。

祖国的宝岛台湾

《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学内容:祖国的宝岛台湾 课型:探究型课 课时:三课时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思品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涉及到了台湾的形成发展,以及目前的传统习俗,灿烂文明,同时介绍了我国政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让学生知道祖国大陆跟宝岛台湾是根脉相通,一定要统一的。 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热爱祖国,知道台湾,但不是很了解台湾。需要进一步学习有关台湾的古今事宜,进而对祖国大陆以及宝岛台湾有更深层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 2.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3.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台湾骨肉同胞的深厚感情。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动脑、动手及生活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地球仪、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课件、有关台湾的资料、中国地图 学生准备:信封信签纸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一:美丽的宝岛 (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问题 师:(课件出示祖国的宝岛台湾:在祖国东南辽阔的大地上,有一座形状似芭蕉叶的岛屿,显得格外翠绿)同学们,知道这美丽的地方是哪里吗?如果你知道就请到讲台上从这地图上把它找出来吧。 生:(观察、思考、答复)是台湾,台湾在地图上就像一个芭蕉叶。 (上台在地图上找出台湾。) 师:不错,程宜真聪明,来,奖你一张小贴画。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去台湾呀? 生:想! 师:那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板书课题——祖国的宝岛台湾,学生齐读。) (二)分析问题,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很多年以前,台湾跟祖国大陆是连在一起的,但现在它们却分开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1:我认为是因为一次巨大的地震将大陆和台湾分裂了,然后一次突如其来的洪水将他们分开了。 师:请坐,还有没有其他的观点? 生2:我猜是自然的缺陷造成的,比如地壳运动而造成的塌方。 生3:我认为是海底火山爆发引起海啸,导致低处淹没,台湾漂移。 师:我们班的孩子知识面真广,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大陆和台湾分隔的呢?请大家打开书,仔细阅读58页,然后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仔细阅读,并思考。) 师:好了,孩子们,刚才谁的推理是正确的? (指着生2,掌声想起来) 师:不错,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远古时代,台湾岛与祖国大陆是相连的,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台湾岛才与祖国大陆分离。 师:台湾地区包括台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绿岛、蓝屿等几十座岛屿。有这么多漂亮的岛屿,你们想想看,台湾美不美呀? 生:美! (三)分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孩子们,还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台湾不但有好多的岛屿,而且呀,它还有好多的别称呢,孩子们,请闭上眼睛,然后竖起小耳朵,静静地去感受台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