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基地建设

花椒基地建设
花椒基地建设

花椒基地建设项目详细内容

花椒示范园实施方案

1、建设背景和要求 1.1建设背景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花椒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了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在花椒产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思想观念落后、管理方式粗放、科技含量偏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我县花椒产业建设的整体水平与先进县区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为了提高我县花椒产业基地建设,建设一批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花椒产业示范园,用典型引路、样板带动,大幅度提高土地的产出率,提升花椒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提高科学建设水平和组织化水平,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环保,指导和带动辐射当地花椒产业的发展。 1.2要求 花椒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必须依靠科技实施为着手点,推广科技应用,将国内外关于花椒种植、管理、高产的相关新技术用于示范上,提高花椒产业科技转化成果,一是示范园种、管要求:1.必须施足底肥再栽植再灌足定根水;2.必须有1平方米树盘;3.每年必须科技追肥不小于2次、灌溉不小于4次;4.每年必须进行科技整形、修枝;5.采摘花椒应用截枝摘椒技术。二是示范园产量、产值要求:第三年开始挂果,第四年每株单产干花椒0.5公斤, 每亩42株计算,亩产达21公斤,每公斤按50元计算,亩产达1050元;第六年进入丰产期,每株干花椒产量达3公斤,亩产达126公斤,每公斤按50元计算,每亩产值达6300元。

2基本情况 2.1自然情况 2.1.1地理位置 永善县位于云贵高原北部的乌蒙山脉西北侧,金沙江南岸,介于东经103°15′-104°01′、北纬27°30′-28°30′之间,东与大关、盐津县两县接壤,南连昭阳区,北接绥江县,西北隔金沙江与四川雷波、金阳两县相望,总面积2789km2,东西横距46.6km,南北纵距121.2km。县城驻地溪洛渡镇,海拔870m。 2.1.2地形地貌 永善县境内山峦叠嶂,峰高谷深,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斜向东北呈带形,最高点在伍寨乡长海村大坪子,海拔3199.5m,最低点在青胜乡青胜村六马厂,海拔340m。五莲峰山系由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境,将全县分成东西片区。东接洒渔河、西濒金沙江,在五莲峰山系西侧,分布有67座海拔2000m以上的山峰,有35条蜿蜒盘旋的高原峡谷型河流。

花椒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花椒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项目为农林产品深加工项目,是顺势而为的一个技改扩能项目,符合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也符合“生态林业建设”和“十一五”经济发展计划。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省、市、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培育了地方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促进了种植结构的优化、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增效,对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有积极作用,可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项目的建设意义重大,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项目建设实行“公司+农户+基地”的新型管理和经济联结模式,对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实施本项目是十分必要的和切实可行的。 本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440万元,利税总额593万元,投资利税率达43.1%,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3.9年,盈亏平衡点50.8%,具有较好的赢利及资金增值能力。同时项目的实施可使农民增收750万元左右,为椒农不断增长花椒产量找到好的出路,激发椒农的种椒积极性,并大大有利于“退耕还林”和“四荒”开发利用,防治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项目承担单位在花椒油加工生产方面已经具备良好基础,有技术、有品牌,目前产品供不应求,在全省及周边省市都有市场覆盖,销售体系健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对本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能够完成申报的各项指标。 通过对该项目的可行性综合分析,项目的建设条件具备,产品方案可行,投资预算和进度安排科学合理,技术有保障,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建设可行,应早建设早受益。

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良种培育中心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 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着力提升我公司科技创新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增强酉阳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良种培育和生产技术水平,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助推青花椒种植产业化建设,促进酉阳县域经济进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强基础、提能力、促发展、惠民生”的总体要求,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着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下简称标准化基地),引导科技要素和现代生产经营要素向农村一线集聚,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二)功能定位 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围绕特色农作物、林业、畜禽、水产开展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优良新品种的选育繁育技术研究,建立新品种中试与示范基地,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突出新品种、新组合的应用,配套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标准化示范,促进农业产业生产技术的升级。(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重点围绕粮食、甘蔗、桑蚕、木薯、香蕉、柑橘、葡萄、油茶、罗非鱼、奶水牛等农业产业,建立30家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和5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增强科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业良种培育中心:扶持一批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农业企业,建设良种培育中心,加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攻克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和推广一批优良新品种。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示范带动性强的种、养以及加工标准化基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加快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要加强在政府引导推动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的协调和管理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扶持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形成合力。 (二)坚持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既要根据产业的特点和科技需求进行统筹设计,统一规划,分期、分批组织良种培育中心和标准化基地的建设,也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建设。

花椒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

花椒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 可 行 性 分 析 报 告

本项目为农林产品深加工项目,是顺势而为的一个技改扩能项目,符合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也符合“生态林业建设”和“十一五”经济发展计划。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省、市、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培育了地方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促进了种植结构的优化、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增效,对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有积极作用,可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项目的建设意义重大,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项目建设实行“公司+农户+基地”的新型管理和经济联结模式,对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实施本项目是十分必要的和切实可行的。 本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440万元,利税总额593万元,投资利税率达43.1%,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3.9年,盈亏平衡点50.8%,具有较好的赢利及资金增值能力。同时项目的实施可使农民增收750万元左右,为椒农不断增长花椒产量找到好的出路,激发椒农的种椒积极性,并大大有利于“退耕还林”和“四荒”开发利用,防治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项目承担单位在花椒油加工生产方面已经具备良好基础,有技术、有品牌,目前产品供不应求,在全省及周边省市都有市场覆盖,销售体系健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对本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能够完成申报的各项指标。 通过对该项目的可行性综合分析,项目的建设条件具备,产品方案可行,投资预算和进度安排科学合理,技术有保障,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建设可行,应早建设早受益。

泽武花椒示范园实施方案

泽武花椒示范园实 施方案

巩义市花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经济林示范园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巩义市花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经济林省级精品示范园建设项目二、建设地点 巩义市涉村镇洪河村 三、建设性质 新建 四、建设年限 2月— 8月 五、项目指导单位:巩义市林业局 六、实施单位:巩义市花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七、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示范园区规划总建设面积330亩,主要培育的品种是花椒、核桃树,在园区内修建田间道路及排水沟。园区内分成花椒示范园230亩,核桃种植区100亩,集观光、农业、科教、旅游于一体。 八、项目总投资 该项目计划投资10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经济林建设资金50万元,自筹资金50万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区自然条件 1、巩义市花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海拔1100米的盘龙山上,东临五指山,西至皇家山,北接慈云寺,南依嵩山少林寺自然环境优良,生态植被丰厚,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2、地貌地形 巩义市属季风暖温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为高山区,中部为浅山丘俊,北部为邝岭。伊洛河自偃师入境,向东北流入黄河,形成东北-西南向的冲积平原。由于东南部山区对东南暖湿气流的抬升作用,该市雨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在冬半年,由于太行山、中条山的阻挡、寒潮不易人侵,因此冬半年气温和全年气温都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3、气候条件 巩义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寒暑分明,日照充分,雨量稀少,气候干燥,年均气温9.6℃,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一22.6℃。无霜期157天。年均日照2720.7小时。年降雨量500毫米。 4、土壤和水资源条件 全市土壤有风沙土、黄土性土、红土、黑垆土、淤土、潮土、草甸土、盐土、紫色土、栗钙土、沼泽土等11个土类,17个亚类,23个土属,84个土种。以黄土性土类面积最大,占土壤总面积的55.6%,是本市主要耕作土壤。水质适合灌溉,示范区建成2

村花椒种植加工合作社方案

**村花椒种植加工合作社建设方案 一、合作社概述 合作社名称:**村花椒种植加工合作社 合作社规模:初期建设10亩优质青花椒种植基地和一个烘干厂房,吸引带动全村近500 亩青、红花椒产业发展。 合作社建设地点:**村。 合作社总投资:共计30万元,其中产业发展基金20万元,土地入股10万元。 合作社合作期限:20年。 合作社的主要业务:青、红花椒种植及初步加工,野生菌和中药材初步加工。 二、合作社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村地处**乡西南部,土地陡峭,人多地少,土地脊薄,以粮为主单一的种植结构致使农民群众增收困难,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几经周折仍停滞不前,整个农村状况发展缓慢。适时发展花椒的种植加工合作社,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花椒生产是一项投资少、适应性强、增收快,市场前景好的种植合作社,对群众增收、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以及改善水土环境等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以产业发展为中心配套水利、交通、人居环境、自然生态等建设,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以产业发展为

核心的新农村建设飞跃进步。 三、合作社可行性分析 1、自然地理条件。**村气候温和、雨量适宜、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充足,年降水量约800毫米,雨量充沛,其气候条件是花椒生长的理想之地。后续扩展发展面积很大。 2、群众基础。花椒是我乡农村地区传统种植品种之一,群众有一定的种植经验和心理接受能力,并且花椒种植劳动强度相对较小,更适合农村留守老弱病残人员经营。花椒属多年生,投资少,价格好,收益持久,能充分显示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利于统一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为合力打造千亩花椒种植基地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3、交通方便。规划新建的基地已通路,交通运输便利。 4、创新模式。积极探索合作社的发展路子,采取“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实行村两委依靠产业发展基金建设标准基地和加工厂房,带动农户促进规模发展的模式;坚持花椒种植与开发标准化生产,提高产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厂房在空闲季节还可以兼顾野生菌、中药材等加工业务,提高厂房使用率,促进合作社增收。 5、组织领导。**村两委成立**村花椒种植加工合作社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发动、督查协调、跟踪服务等工作,确保花椒种植加工合作社建设顺利实施。 四、市场预测

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目录 第1章总论 (4) 1.1 项目概要 (4) 1.2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8)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 1.4综合评价 (12) 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3) 2.1项目建设背景 (13)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 第3章建设条件 (18) 3.1项目区概况 (18)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 (21) 第4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24) 4.1市场分析 (24) 4.2市场营销 (25) 4.3市场风险分析 (26) 第5章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进度 (28) 5.1建设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28) 5.2项目建设布局 (29) 5.3生产技术方案 (30) 5.4建设内容及规模 (36) 5.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40) 第6章环境影响评价 (41) 6.1环境现状 (41) 6.2环境影响分析 (41) 6.3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41) 6.3环境影响评价 (42) 第7章项目管理及组织运行 (43) 7.1机构设臵与职责 (43) 7.2经营管理模式 (45) 7.3经营管理措施 (45) 7.4技术培训 (46) 7.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47) 第8章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8) 8.1投资估算依据 (48) 8.2投资估算 (49) 8.3 资金来源 (53) 8.4 资金使用和管理 (53)

第9章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结论 (56) 9.1 经济效益分析 (56) 9.2 社会效益分析 (62) 9.3生态效益分析 (67) 9.4综合评价结论 (67)

花椒基地建设及加工厂投资意向(岑巩县)

花椒基地建设及加工厂投资意向 一、加工厂投资规模 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大小确定投资金额。基地建设5万亩以上本公司投资1.5千万元,10万亩以上投资3千万元建厂。 二、基地建设 1、基地所需种亩由本公司前期无偿提供(每亩200-220株),花椒投产后由种植户每株一次性用1两干花椒来归还种苗款。 2、为了项目建设成功,加强双方的责任。签订合同时,由花椒基地种植方向本公司先期支付每亩地保证金90-120元。该保证金在种植户归还干花椒时如数退还。 3、本公司负责花椒种植到采收的技术指导服务即培训。 4、本公司与基地种植方签订花椒产品保价收购合同。鲜花椒最低保护价每公斤6元,干花椒每公斤30元,高于保护价时按市场价格收购。 5、基地种植方应设立专门机构或确定一个主管部门抓花椒产业,有领导分管,相关部门协同管理,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协调解决花椒产业相关工作和遇到的问题,制定花椒产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让广大椒农和企业放心。 6、花椒投产后,产品必需全部交售给本公司。未尽事宜双方共同协商。 联系人:孙开良,联系电话:、 重庆市江津区凌云种苗场 广西百色市渝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 关于花椒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一、市场前景分析 花椒属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别名:川椒、红椒、蜀椒、大红袍。它的果实含有芳香油,有温中散寒、燥湿杀虫、行气止痛的功能,是重要的食品调味原料,籽粒可榨油,处理后可食用,还可用来防治仓储害虫。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植,定植后第2年结果,3年后进入丰产期。花椒耐寒耐旱,年均气温在16℃以上,PH值在5.5—7.5之间都能种植,3月开花,采果期6~10月;花椒为浅根性树种,适应性强,耐贫瘠,具有较强的萌芽力,栽培管理简便,能耐强度修剪,对土壤要求不严,荒山、荒坡、田间地角、屋前屋后均能种植,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理想项目。 目前我国花椒的主要分布在重庆、四川、山东、云南、陕西、河北、甘肃等省,花椒皮总产量在20万吨左右,花椒籽产量在20万吨左右,随着市场的需求,科学的不断发展,不仅在食用、医药、保健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而且在化工、军工等领域都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并于2002年、2005年两次被列入国家“863”高科技开发计划,产品远销东南亚、美国、德国、日本等国,这说明花椒产业开发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广阔的空间。 花椒作为“八大调味品”之一,据统计全国有五分之一的人非常喜爱,按年人均500克计算,每年全国用量在35-50万吨

花椒种植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花椒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花椒种植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申报单位:某县江水果蔬专业合作社 地址: 负责人: 联系: 项目规模:建设5000亩优质花椒种植基地 项目建设地点:涵水镇庆丰村、花桥村、枣坪村、五庙村。项目总投资:共计469万元,其中业主投入203万元,申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资金补助186万元;乡村道路“通达”工程项目补助资金80万元。 项目建设期:三年 项目的主要品种:九叶青花椒、大红袍花椒。 二、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涵水镇地处某县南部,与达州市接壤,素有市、县“南大门”之誉,是充分展示市、县形象的窗口,是省、市检查、指导农村工作的必经之地,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地处丘陵地区,人多地少,土地脊薄,以粮为主单一的种植结构致使农民群众增收困难,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几经周折仍停滞不前,整个农村状况发展缓慢。以花椒的种植生产作为全镇的主导产业,适时发展花椒的深

加工项目,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花椒生产是一项投资少、适应性强、增收快,市场前景好的种植项目,对群众增收、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以及改善水土环境等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以产业发展为中心配套水利、交通、人居环境、自然生态等建设,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飞跃进步。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1、自然条件 涵水镇地处某县南端,距县城35千米,达州市80余千米,“达广”公路纵贯全境,拟建“巴达”铁路也将过境涵水,交通便利。涵水远离都市,境及周边无任何工业污染,生态环境较为优越。涵水属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适宜、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7.5℃,年平均日照数1490.2小时,无霜期为310-330天,年降水量1160毫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其气候条件是花椒生长的理想之地。 2、地理资源 涵水镇地处浅丘,耕地平均海拔380米,镇多连片荒山荒坡,宜林面积很大,为发展花椒生产提供了前提条件。土壤以紫色土、红棕泥土、红石骨子为主,丘陵宽谷的中上部或丘陵的坡腰上坡及顶部主要为红石骨子土。耕地碳酸钙含量平均为16.98%,PH值7.9-8.2,该土种土层浅薄,粗骨性强,跑

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

农业良种培育中心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 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着力提升我公司科技创新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增强酉阳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良种培育和生产技术水平,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助推青花椒种植产业化建设,促进酉阳县域经济进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强基础、提能力、促发展、惠民生”的总体要求,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着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下简称标准化基地),引导科技要素和现代生产经营要素向农村一线集聚,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二)功能定位 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围绕特色农作物、林业、畜禽、水产开展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优良新品种的选育繁育技术研究,建立新品种中试与示范基地,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突出新品种、新组合的应用,配套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标准化示范,促进农业产业生产技术的升级。(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重点围绕粮食、甘蔗、桑蚕、木薯、香蕉、柑橘、葡萄、油茶、罗非鱼、奶水牛等农业产业,建立30家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和5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增强科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业良种培育中心:扶持一批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农业企业,建设良种培育中心,加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攻克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和推广一批优良新品种。 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示范带动性强的种、养以及加工标准化基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加快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要加强在政府引导推动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的协调和管理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扶持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形成合力。 (二)坚持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既要根据产业的特点和科技需求进行统筹设计,统一规划,分期、分批组织良种培育中心和标准化基地的建设,也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建设。

九叶青花椒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九叶青花椒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九叶青花椒是西南农业大学优选培育的花椒新品种。具有经济价值高、适应性强、易贮藏、果实色泽油润、清香四溢、麻味纯正、结实早、萌芽力强、耐强度修剪等特点。它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能在年降水量600毫米的地区良好生长并大量结实,因而倍受人们的喜爱。 2003年以来,我县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从重庆引进九叶青花椒大力发展种植,现已具有一定规模。种植总面积已达3万余亩,投产面积达2.5万余亩。产品供不应求,直接以干椒或鲜椒的方式销往遂宁、成都、绵阳、重庆等大中城市。该产品已成功取得“通仙”牌青花椒商标注册,并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我县将利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政策大力发展九叶青花椒,拟建规模达10 万亩,并建设九叶青花椒5000吨保鲜冻库一座和1000吨花椒油、花椒精深加工厂一座。 二、项目背景及政策支持 (一)项目提出背景和必要性 我国已加入WTO,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 调整,成为了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必须充分利用我县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以激发业主和农民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支柱产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九叶青花椒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既符合《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同时也是我县林业“十一五”规划内容之一。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生产发展,繁荣地方经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特色产业,使我县农业产品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要求。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人们对食品的结构和味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花椒及由花椒加工而成的花椒油、花椒精作为调味主料,已成为人民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大;花椒还是制作肥皂的重要原料,而肥皂则是人们生活不可少的日常用品,市场前景特别大;花椒杆、花椒叶还可制成无公害农药,对环保和无公害产品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另外,花椒味辛、热,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杀虫止痒功效,在医药上用途广泛,具有极高的医药价值。 (二)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 1、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政策支持; 2、当地政府制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即“政府依据投资新办生产型的工业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投资规模按土地基准地价7.5万元/亩供地。为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由财政按每亩4万元作为工业发展基金同步返还企业用于发展。企业进场首期交付土地款50%,余款在领取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时付清。同时为加快企业建设进度,政府可根据企业用地平场的难易程度,按挖填方量给予补偿,最多不超过5000元/亩。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电、气、通讯、光纤等管网建设,由相关部门按规划铺设安装到企业红线处,红线内允许企业自购合格的设备和材料,聘请有资质的队伍安装。因管线维修等原因对企业停水、停电、停气,必须提前24小时告之企业。对新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县供水部门免收开户费、配套费,县供电部门免收电力工程贴费;所有工业企业生活用水、用气按城市居民用水、用气收取开户费。新办企业依法纳税,企业在我

花椒深度加工及开发利用

第24卷增刊 甘肃林业科技V o l.24 1999年8月 Jour nal o f Gansu F or estr y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 Aug.1999花椒深度加工及开发利用 南月政1, 胡耀山2, 杨建文1 (1.秦安县林业局,甘肃秦安 741600; 2.天水市林业局,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介绍了花椒深加工的产品、效益及市场前景。 关键词:花椒精油;加工;用途;市场前景 花椒是秦安县的主要乡土经济树种之一。1988年以来,秦安县委、县政府坚持将发展花椒经济林建设,作为解决群众温饱、脱贫致富、迈上小康之路的战略措施和“拳头”产品,并制定了建设1.33万hm2花椒经济林基地的奋斗目标。截止1998年底,全县累计栽植花椒1.13万hm2、1360万株;累计保存面积为0.97万hm2、876万株。目前,已有552万株花椒大量结果,年产纯椒皮414万kg,产值可达8280万元,人均170元。预计到本世纪末,椒树将普遍进入盛果期,年产椒量将达到1533万kg,按当前市场平均价格20元/kg计算,年产值将达到3.066亿元,人均收入616元。1 花椒产业深度开发的可行性 花椒良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及花椒产量的迅速增加,给如何做好产后服务,组织深度开发,保证花椒基地建设健康发展提出了新课题。1990年初,课题组组织有关专家到上海、武汉、成都、重庆等地对花椒的深度加工与开发进行了实地考察。1992年7月,在农业部农村科技研究中心的帮助下,我们与解放军总参防化院签定了花椒深加工开发试验研究合同。军方经过4个月的研究试验,于1993年3月完成中试,开发出了国内外市场未见的花椒精油麻香型系列产品,经国家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符合GB2720—81、GB 2763—81、GB2717—81、GB4810—84国家副食品卫生标准,并达到申报中国绿色食品卫生标准。鉴定会专家对花椒精油系列产品——花椒精、花椒晶、麻香芥茉油、麻香芝麻油、麻香辣椒油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花椒精油制备技术先进,除去了木质素及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工艺简便易行,技术可靠,无环境污染,是走向文明食用调味品的良好开端”。供试原料为秦安生产的花椒。由此可见,搞花椒深度加工开发各种条件成熟,完全可行,并大有可为。这项花椒深度加工开发技术已由秦安县花椒精加工厂应用,投入批量生产并进入市场销售。 2 花椒开发利用价值 花椒果皮含有大量的花椒精油,经测试含量为4%~9%,是一种高档调味品香料。花椒果皮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花椒的深度加工产品可彻底除去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残留物及采摘、包装过程中掺杂进去的其它有害物质,杜绝因食用花椒而发生疾病,同时解决了以椒粒及椒粉为原料时,烹饪、煮炖饮食存在残渣的问题。通过加工提炼,可提高消费者食用档次,达到方便使用、文明食用,增强食品、菜肴的美味。 花椒的主要化学成份是柠檬烯、香叶烯和己酸里哪醇酯。大红袍精油含13种化学成分,

花椒产业技术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花椒产业技术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2业主单位简介 (2) 1.3 技术支撑单位简介 (3) 1.4 编制依据及原则 (4) 1.5 主要研究内容 (5) 1.6 主要研究结论 (6) 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第二章市场预测 (9) 第三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3.1 项目背景 (11) 3.2 建设的必要性 (14)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4) 第四章建设规模及内容 (18) 4.1培训规模 (18) 4.2建设规模及内容 (18) 第五章场址条件及建设地点 (19) 5.1 自然地理条件 (19) 5.2社会经济条件 (19) 5.3项目区花椒种植情况 (19) 5.4建设地点选择 (20)

第六章技术方案及设备配置 (21) 6.1技术方案 (21) 6.2设施设备方案 (24) 第七章工程方案 (26) 第八章原材料消耗及供应 (31) 8.1种苗消耗及供应 (31) 8.2 肥料、农药消耗及供应 (31) 第九章环境保护 (32) 第十章经营管理 (36) 10.1项目实施单位 (36) 10.2主要部门任务 (36) 10.3 人力资源配臵 (36) 10.4员工来源与培训 (37) 10.5经营方式 (37) 第十一章项目建设期及建设进度 (38) 11.1 项目建设期 (38) 11.2实施进度安排 (38) 11.3工程招投标方案 (38)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0) 12.1投资范围 (40)

12.2估算依据 (40) 12.3估算结果 (40) 12.4生产流动资金 (41) 12.5项目总投资 (42) 12.6资金筹措 (42) 12.7 资金使用计划 (42) 第十三章财务评价及生态效益分析 (43) 13.1 评价依据、范围及原则 (43) 13.2 项目整体经济效益分析 (43) 13.3 项目整体经济效益评价 (44) 13.5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46) 第十四章社会效益分析评价 (47) 第十五章风险分析 (48) 15.1技术风险 (48) 15.2市场风险 (48) 15.3管理风险 (48) 15.4融资风险 (49) 第十六章结论及建议 (50) 16.1综合评价 (50) 16.2 结论 (50)

果蔬专业合作社建设5000亩优质花椒种植基地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书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平昌县涵水镇花椒种植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申报单位:平昌县江水果蔬专业合作社 地址: 负责人:王照明 联系电话: 项目规模:建设5000亩优质花椒种植基地 项目建设地点:涵水镇庆丰村、花桥村、枣坪村、五庙村。项目总投资:共计469万元,其中业主投入203万元,申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资金补助186万元;乡村道路“通达”工程项目补助资金80万元。 项目建设期:三年 项目的主要品种:九叶青花椒、大红袍花椒。 二、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涵水镇地处平昌县南部,与达州市接壤,素有市、县“南大门”之誉,是充分展示市、县形象的窗口,是省、市检查、指导农村工作的必经之地,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地处丘陵地区,人多地少,土地脊薄,以粮为主单一的种植结构致使农民群众增收困难,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几经周折仍停滞不前,整个农村状况发展缓慢。以花椒的种植生产作为全镇的主导产业,适时发展花椒

的深加工项目,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花椒生产是一项投资少、适应性强、增收快,市场前景好的种植项目,对群众增收、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以及改善水土环境等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以产业发展为中心配套水利、交通、人居环境、自然生态等建设,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飞跃进步。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1、自然条件 涵水镇地处平昌县南端,距县城35千米,达州市80余千米,“达广”公路纵贯全境,拟建“巴达”铁路也将过境涵水,交通便利。涵水远离都市,境内及周边无任何工业污染,生态环境较为优越。涵水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适宜、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7.5℃,年平均日照数1490.2小时,无霜期为310-330天,年降水量1160毫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其气候条件是花椒生长的理想之地。 2、地理资源 涵水镇地处浅丘,耕地平均海拔380米,镇内多连片荒山荒坡,宜林面积很大,为发展花椒生产提供了前提条件。土壤以紫色土、红棕泥土、红石骨子为主,丘陵宽谷的中上部或丘陵的坡腰上坡及顶部主要为红石骨子土。耕地碳酸钙含量

鄢家乡千亩优质花椒基地简介

鄢家乡优质花椒基地 简介 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有效对接“挂、包、帮”活动及“富民强村”工作,鄢家乡计划通过流转土地3000亩,集中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的九叶青精品鲜花椒基地,以此模式来为农村经济发展培育主导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打造拳头产业,最终实现强乡富民的终极目标。 2010年,鄢家乡党委、政府针对鄢家的产业发展现状及农业生产条件,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成功引进四川荣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重庆江津花椒基地合作,共同投资新建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花椒基地,基地总面积3000亩,涉及石坝子、广福寺、金锁桥等七个行政村,涉及农户2267户7256人,概算总投资800万元。 基地建设分三期完成。一期工程1000亩。涉及石坝子、广福寺2个村,2010年底全面完工。二期工程1000亩。涉及广福寺、石坝子、金锁桥、高木桥、土巴寨五个行政村,将于2011年5月30日前全部完成花椒苗的栽植任务,目前二期工程1000亩,已涉及广福寺、石坝子、金锁桥、高木桥、土巴寨五个行政村,涉及农户927户,2894人,建蓄水池22个,全部标准化栽植,科学化管理,年底完成综合办公楼的修建。整个基地将在2012年投产见效,2012年5月前完成花椒加工包装车间和保鲜冻库等配套设施的修建,2013年达到丰产期。 规模种植,科学管理。整个基地建设坚决注重科学发展,将产业发展与水土治理有机结合。该基地严格按照公司化管理,实行项目负责制,派驻两名专业技术人员长驻基地,负责日常管理,整个基地的栽植均按照“五个一”栽培技术进行栽植。(即:选一块好地、

选一批好苗、挖一个蓄水池、施一种配方肥、建一条机耕道),按“四个进行”的要求进行管护(每年进行一至二次培根垒土、进行二至三次病虫害防治、进行三至四次树型修剪、进行五至六次配方施肥)。整个基地在建设中始终坚持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在基地建标准化蓄水池18处,修建灌溉渠、沟10000米,硬化基地便道5000米。每块地均按照“流水有渠、存沙有凼、蓄水有池、泥不下山、水不乱流”的标准,做到山、水、田、地、路的综合整治。整个基地将呈现出路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园。 创新机制,改变发展主体。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互利共赢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成为花椒产业发展的真正股东,占股份的30%,公司投入种苗、技术、管理等其它一切资源,占股份的70%。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利益主体之间逐步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支部与合作社搞好产供销等协调服务。基地在丰产期可达1500-1800斤/亩,保守计算亩产收入可达7500元,群众每亩可分红2250元,并且基地还可为当地群众提供年务工收入约750元/亩。仅此两项收入,基地老百姓每亩土地可收入3000元,比传统农业亩增收可达2000元以上。 延伸产业链条,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12年5月前基地将完成占地1200平米的花椒加工包装车间和保鲜冻库建设。2013年,整个基地达到丰产期,预计可年产青花椒2200吨,到时,所产花椒可做到在本地销售、本地加工、本地保鲜贮藏。产出、销售、精加工的产业链自然形成,实现了粗放型农业向精细集约型农业的自然转换。 二〇一一年五月九日

2017年花椒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7年花椒种植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花椒种植及精深加工产业化项目 (二)项目选址:**市**区**镇**村 (三)实施单位:**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单 位: (四)建设性质:新建 (五)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内容: 1、新建花椒精深加工厂 2、修建500㎡干燥车间及包装车间 3、建立花椒示范基地1000亩 建设规模: 1、年处理10万吨花椒籽,生产花椒籽油13500吨,椒目任油1500吨。 2、三年内带动周边花椒种植3万亩 (六)项目工期: 本项目建设工期为10个月(2017年6月——2018年4月)(七)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1588.53万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入787.53万元,流动资金801万元。

项目资金由企业自筹资金438.53万元,政府补贴150万元,银行贷款1000万元。 二、企业简介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集花椒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成立于2003年5月,注册资本金50万元。公司由股东唐**和张安生投资组建,法人代表:唐**,公司主要种植优质九叶青花椒,销售模式主要通过订单生产,销售地区主要为 **、成都等国内市场。 目前公司已经吸纳农村就业人员500多人,规模种植九叶青花椒面积约10000亩(包括带动本区群众种植面积),生产能力达100万公斤,加上初加工收入,实现年收入达2600多万元,实现年利润500 多万元。 公司近年来获得**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认定的区级龙头企业(**农产[2014]1号),2015年获得**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经**区国家税务局太和税务所的减免税批准为免税企业;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15、 2016分别获得**区委、区农委、林业局“林木种植标兵”称号;公司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广椒天下”商标,现已获得证书;法人唐**连任**区第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2013年荣获“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 花椒产业现已成为**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公司也是目前**花椒种植行业的最大生产企业和基地。公司引进的优质

建设5000亩优质花椒种植基地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平昌县涵水镇花椒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平昌县涵水镇花椒种植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申报单位:平昌县江水果蔬专业合作社 地址: 负责人:王照明 联系电话: 项目规模:建设5000亩优质花椒种植基地 项目建设地点:涵水镇庆丰村、花桥村、枣坪村、五庙村。项目总投资:共计469万元,其中业主投入203万元,申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资金补助186万元;乡村道路“通达”工程项目补助资金80万元。 项目建设期:三年 项目的主要品种:九叶青花椒、大红袍花椒。 二、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涵水镇地处平昌县南部,与达州市接壤,素有市、县“南大门”之誉,是充分展示市、县形象的窗口,是省、市检查、指导农村工作的必经之地,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

势。但长期以来,由于地处丘陵地区,人多地少,土地脊薄,以粮为主单一的种植结构致使农民群众增收困难,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几经周折仍停滞不前,整个农村状况发展缓慢。以花椒的种植生产作为全镇的主导产业,适时发展花椒的深加工项目,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花椒生产是一项投资少、适应性强、增收快,市场前景好的种植项目,对群众增收、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以及改善水土环境等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以产业发展为中心配套水利、交通、人居环境、自然生态等建设,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飞跃进步。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1、自然条件 涵水镇地处平昌县南端,距县城35千米,达州市80余千米,“达广”公路纵贯全境,拟建“巴达”铁路也将过境涵水,交通便利。涵水远离都市,境内及周边无任何工业污染,生态环境较为优越。涵水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适宜、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7.5℃,年平均日照数1490.2小时,无霜期为310-330天,年降水量1160毫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其气候条件是花椒生长的理想之地。 2、地理资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