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开启华润之门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反应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新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粮食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短文,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属_________________),把块状的硫研碎(属__________________),取少量硫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属__________________),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属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硫具有可燃性(属__________________)。

3、碘化银是当前我国实施人工增雨的主要物质。碘化银①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②有一定的毒性;③加热到146℃时转化为橙色晶体;④熔点为558℃,沸点为1506℃;⑤碘化银可制造照相感光乳剂;⑥在人工降雨中常被用作冰核形成剂。上述材料中属于碘化银物理性质的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碘化银用途的是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题

1、发光、放热是化学变化的现象之一,许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那么凡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肖明明同学找来蜡烛与白炽灯做了下列对比实验,请完成下表中的有关内容。

一位同学想用图1—1所列物品来代替化学实验仪器。如A代

替试管,你认为:B可代替________,C代替________。针剂瓶注射器

A B C

三、选择题

1、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高效能和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生活中要节能、减少一次性物品消耗。下列不属于“低碳”行为的是()

A、少用冰箱储存食物B出门时随手关闭电器电源

C购物时尽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D用节能灯替换家里的白炽灯泡

2、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A、合成新材料B开发新能源C开发卫星定位系统D工业“三废”的处理

3、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开发可推进火箭的高能燃料

B、合成新的化学药物

C、研制“材料之星”——纳米材料

D、设计电脑程序

5、下列做法或举措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无关的是()

A、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B、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C、严禁就地焚烧秸秆

D、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

6 、下列连线前后关系不正确的是()

A、限制使用塑料袋——减少污染

B、杜绝非法开采矿山——保护资源

C、开采海底石油——开发新能源

D、研制自清洁玻璃——研究新材料

7、通过化学课的学习,成语“细水长流”可理解为()

A、在家用细细的长流水洗衣或刷牙

B、节约每一滴水,形成“细水长流”的水资源观

C、地球淡水储量丰富,可供人类永久使用

D、水龙头漏水可以让其“细水长流”,方便使用

8、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苹果腐烂

B、榨取果汁

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

9、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铜块——我是紫红色的固体

B、金刚石——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

C、氮气——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D、铁钉——我会生锈

10、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利用电热器取暖

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

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

D、利用蜡烛照明

11、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1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用醋 B 氧气 C 含碘盐 D 可乐饮料

13、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 司马光砸缸

B 凿壁偷光

C 火烧赤壁

D 铁杵磨成针

14、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石蜡熔化

B 粉笔折断

C 纸张燃烧

D 车胎爆炸

15、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 火上浇油

B 百炼成钢

C 玉不琢,不成器

D 死灰复燃

16、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 燃烧匙

B 试管

C 蒸发皿

D 量筒

17、实验时,对剩余药品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 倒回原瓶

B 倒入废水池中

C 原地抛弃

D 放入指定容器里

18、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取用一定量的药品,若需取用48ml蒸馏水,下列最合适的仪器是()

A 100ml的量筒

B 托盘天平

C 50ml的量筒

D 50ml的烧杯

19、如果试管中附有不易用清水洗掉的物质,可以用试管刷刷洗,下列用试管刷刷洗的一些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把试管刷伸入附有污物之处,转动试管刷多次

B 稍稍用力,适当地抽动试管刷,上下抽动的幅度不要过大

C 适当的用转动和抽动的方法结合起来刷洗

D 上下用力抽拉试管刷

20、下列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21、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建立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做出结论

2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B.

C.

D.

2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倾倒试剂B .

滴加试剂

C .

液体加热

D .

量筒读数

22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故A不对.

B、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稀释时只能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会造成浮在上面的水沸腾而液滴飞溅,为了散热要用玻璃棒搅拌,故B不对.

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必须悬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C对.

D、量筒读数,视线要平视凹液面的最底部,故D不对.

故答案:选C

23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所以图中操作正确,故A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已伸入到试管内,图中操作错误,会污染胶头滴管,故B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图中液体太多,故C错误;

D、量取液体时,俯视,引起的后果是: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故D错误.

故选A.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沪教版)化学课本基础知识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1、(p2)在古代,一些文明古国的化学工艺已经有相当的成就。例如,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冶炼和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举世闻名的。 2、(p4)碳酸氢铵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它是一种________色的_________体,受热易__________,写出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碳铵”化肥时要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5)铁生锈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解决废弃塑料产品产生的________污染问题,化学家们研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型塑料。 4、(p6)含硫火柴燃烧时会产生___________气体,它是一种_________色,有___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它能使_________色的_____________溶液褪色,它也是大气的_____________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人们提出了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课题。 5、(p7~9)_______________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化学与_____________相结合,产生了生物克隆技术,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________________。 6、(p11)蜡烛点燃后有哪些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吹灭蜡烛后的瞬间,可以看到烛芯冒出一屡_________烟。 7、(p11)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变化之一,它能使_________和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写出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p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练习3(物质的变化) 沪教版

质的变化)沪教版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米饭变馊 B.牛奶变酸 C.湿衣服晾干 D. 铁锅生锈 2.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请你判断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 A.自行车轮胎爆炸 B.纸张燃烧 C.大米酿酒 D.动植物呼吸 3. 下列所叙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杵磨成针 B.滴水汇成河 C.以卵击石 D.玉石俱焚 4.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 D.彩色的图画 5.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静置使浑浊的河水变澄清;②石墨和黏土混合制铅笔芯;③爆炸④电灯发光 ⑤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体⑥光合作用 A.③④⑤⑥ B.③⑥ C. ②③⑥ D.⑥ 6 在下列被媒体曝光的“食品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B.用酱色、水、食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C.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 D.用硫磺燃烧后的气体熏蒸粉丝 7. 下列实验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测量人体体温 B.向石灰水中吹气 C.测量课桌长度 D.用手将气球压扁 8. 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你认为合理的是( ) A.有发光或能量变化的现 B.物质的颜色或状态发生变化 C.有新物质生成 D.有气体放出 9.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某种气体出现浑浊,该气体是( )

A.氧气 B.水蒸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1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具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锅炉爆炸和煤气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D.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就不是化学变化 11、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⑴水受热沸腾⑵酒精燃烧⑶食物腐败⑷动植物呼吸 ⑸汽油挥发⑹铁制成铁锅⑺瓷碗破碎⑻光合作用 ⑼金刚石打磨加工成钻石⑽酒酿成醋 课后练习: 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农家肥料的腐熟 B.空气液化 C.铁矿石炼成铁 D.酒精制造醋酸 3.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了产生的电能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4.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 A.汽油燃烧 B.食物霉变 C.煤气中毒 D.酒精挥发 5.下列有关反应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煤油燃烧会产生大量黑烟 B.在碘化钾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会产生黄色沉淀 C.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会产生白烟 D. 金刚石会在液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6.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D.海水晒盐 7 一般不是由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直接释放的能量是( ) A.热能 B.光能 C.电能 D.机械能

201x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检测 沪教版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检测沪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颜色 B、状态 C、硬度 D、可燃性 2、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樟脑丸在衣橱中消失,碳铵加热消失 B、玻璃破碎,蜡烛熔化 C、食物腐败,汽油挥发 D、食盐溶于水,电灯通电发光 3.下列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一组是() A.水、矿泉水 B.煤炭、碳铵 C.氧气、五氧化二磷 D.液态空气、食醋 4、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热量 C、生成另一种白色粉末 D、镁条变短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 B、在实际生活中,绝对纯净的物质不存在 C、混合物中各成分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 D、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各成分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了改变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一定有热量的释放和吸收 B、化学反应一定有物质消耗 C、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伴随就一定是化学变化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B、空气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1∕5,氮气约占4∕5 C、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氮气常温下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8.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 B.建筑工地产生的大量沙尘 C.工厂排放的废气 D.大量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9、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使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这位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诺贝尔 D.居里夫妇 10、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化学工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教学检测试卷加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单元检测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变成铜锈,自行车胎爆炸 B.灯泡发光,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 C.蜡燃烧,纸撕成碎片 D.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 B.硬度 C.氧化性 D.熔点 3.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 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硬 4.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mLB.1mL~2mL C.3mL~4mLD.5mL~6mL 5.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 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 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7.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8. 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 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 C.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D.用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常见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P9页(背会) 2、仪器的连接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然后稍稍用力,使它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 免 3、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不能用手,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 液体。固体只需。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也不要,更不要拿出,要放入 4、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 2.固体粉末一般用或取用。操作时先使试管,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 然后使试管直立。(“一倾、二送、三直立”) 3.块状药品一般用夹取。操作时先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以后,再把 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一横、二放、三慢竖”) 5、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中。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大容器的气密性。1.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直接倾倒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药品】; b. 瓶口必须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 c. 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处【防止药液洒出腐蚀标签】; d. 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 2.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使用胶头滴管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应在容器的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防止沾污试管或试剂】; b.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或【防止液体倒流,试剂或 腐蚀橡胶胶帽】; 3.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a. 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余下部分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 线;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联系 物理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成冰);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炼制石油);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蒸发或冷却)结晶等 化学变化: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色(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不能确定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爆炸(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石灰水变浑浊(通CO2变浑是化学变化,加热析出Ca(OH)2是物理变化) 两种变化的关系: ①宏观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或原物质是否改变了) ②微观区别:是否产生了新分子(或原分子是否改变了) ③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物理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的,如: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碱性等。 两种性质的区别:物性与化学变化无关,化性与化学变化有关。 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制法。 三、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 常用化学仪器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杯、烧瓶、酒精灯、蒸发皿、燃烧匙 加石棉网 (2)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 (3)用于测量的仪器:量筒、温度计、托盘天平。 (4)用于固定、夹持的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坩埚钳、试管架。 (5)用于取药的仪器:药匙、镊子、胶头滴管、玻璃棒。 (6)用于存放药品的仪器:滴瓶、细口瓶、广口瓶。 (一)反应器——试管 试管可用于盛放少量的固体、液体及气体,可用作物质之间的反应容器,可以 直接加热,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试管破裂。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 1/3处。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 4HCO 3 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 成 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 ” 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 包装袋延长食品保存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1. 现象: △ 现 象 原 因 空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释放能量 吸收能量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 了相应的性质。 1、变化 5、 性质 6、 能量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 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 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会发生石蜡熔化的 现象(物理变化)。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 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③.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证明呼出 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 (1nm=10-9m)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2021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练习1(物质的变化) 沪教版

质的变化)沪教版 一、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如: 2、物理变化:。如: 例题:判定下列变化属于何种变化 1.水蒸发成水蒸气() 2.汽油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瓷碗破碎() 4.蜡烛融化成“烛油”() 5.火药燃烧爆炸() 练习一: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冶炼钢铁 B、蜡烛燃烧 C、冰雪融化 D、粮食酿酒 2、判定出下列变化的类型 ⑴水受热沸腾⑵酒精燃烧 ⑶食物腐败⑷动植物呼吸 ⑸汽油挥发⑹铁制成铁锅 ⑺瓷碗破碎⑻光合作用 ⑼金刚石打磨加工成钻石⑽酒酿成醋 3、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下列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的是() A、熔化 B、锈蚀 C、爆炸 D、升华 5、下列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有花生榨油 B、有木材制成桌椅 C、用麻织布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归纳总结: 判定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看变化过程中是否。 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会伴随有气体、沉淀、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且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会伴随有电能、光能、热能等能量的吸收和释放、反之不一定成立 判定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有发光现象的变化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2.有气体生成的变化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练习二: 1.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死灰复燃B.磨杵成针C.滴水成冰D.积土成山 2.证明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开灯时灯泡先通电后发光B.做家具时木材先锯断后加工 C.水结冰,有液态变为固态D.蜡烛点燃时先熔化后燃烧 3.下列各种物质中,颜色、状态都相同的是() A.空气和天然气B.铁和铜C.水和植物油D.酒精和食盐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和转化成和葡萄糖,该变化属于变化 5.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消耗同时产生和,属于变化 6.在常温条件下,蔗糖是一种色的固体,它(填“易”或“难”)溶于水。蔗糖受热生成黑色固体,发生了,因为该过程中有生成。 【感谢您的阅览,下载后可自由复制或修改编辑,敬请您的关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B.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C.居里夫妇通过长期的化学实验制造出了具有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D.干电池工作时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2.“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稻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饲料 D.制造沼气 3.“白色污染”是主要指下列哪一类物质造成的污染 ( ) A.白水泥 B.石灰 C.塑料 D.粉笔灰 4.下列科学研究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的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导电塑料 C.元素周期律 D.生物克隆技术 5.人类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下列垃圾处理的方法,你认为不可取的是()A.将垃圾分类回收后进行填埋处理 B.利用垃圾生产“沼气” C.用垃圾产生的热量发电 D.将垃圾发射到太空以减少对地球的污染 6.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食物放在冰箱里就永不变质 B.香烟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健康 C.用天然气替代煤作为燃料可大大减少大气污染 D.喷洒灭蚊蝇药水时,一般要远离食品 7.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D.海水晒盐 8.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A.点燃蚊香驱赶蚊虫 B.冰块的熔化

C.水果的腐烂变质 D.铜质门把手上产生绿色斑点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镁粉可以于制造照明弹 B.木材可制成桌椅 C.混凝土可以建造房屋 D.钢铁可以用于制作工具、刀具等10.在化学实验中,对于用剩的化学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为节约倒回原试剂瓶 B.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 C.倒入下水道以防止污染环境 D.倒在指定的容器中 11.有关酒精灯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时必须用火柴点燃 B.应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C.酒精灯中的酒精量超过容积的2/3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12.在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下列做法违背实验规则的是()A.实验前检查仪器和用品是否齐全 B.实验过程中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实验C.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D.无毒的药品可以用嘴尝其味道 13.燃放鞭炮对环境会造成污染,下列哪项污染与其无关() A.噪音污染 B.空气污染 C.食品污染 D.水污染 14.下列有关使用胶头滴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胶头滴管主要用于取少量液体 B.使用时先挤压胶头,再伸入溶液中吸取C.洗涤胶头滴管时可取下胶头冲洗 D.使用过程中将胶头滴管平放在桌上15.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A.氧化镁—MgO B.石灰水—Ca(OH)2 C.氧气—O D.氧化铜—CuO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6.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 B.镁带燃烧,铁生锈 C.食物腐败,电灯发光 D.铜绿受热变黑,水结成冰 17.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A.发光发热 B.产生气体 C.有新物质生成 D.有颜色变化 18.镁带投入到食醋中,能证明其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①镁带逐渐减少,直至消失②镁带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③溶液的温度略有升高④食醋气味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 1、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g) △H=-483.6 kJ·mol-1,说明2mol H2(g)和1mol O2(g)的能量 总和小于2mol H2O(g)的能量 B.已知C (石墨,s)=C (金刚石,s) △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D.己知2C(s)+2O2(g)=2CO2(g) △H = a;2C(s)+O2(g)=2CO(g) △H = b,则a>b 2、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 + 2e—== 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 和Zn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3、下面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4、用两根铂丝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再分别向两极通入甲烷气体和氧气,可形成燃料电池,该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CH4+2KOH+2O2==K2CO3+3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通甲烷的一极为负极,通氧气的一极为正极 B. 放电时通入氧气的一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 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 D. 通甲烷的电极反应式是:CH4+10OH --8e-==CO32-+7H2O 5、右图装置中,Fe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⑤④③②①B.⑤④①②③C.⑤③④①②D.①②④③⑤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选出下列污染原因所对应的结果: (1大量废旧塑料的丢弃引起白色污染; (2氟里昂等排放物引起臭氧层破坏; (3大量使用农药引起土壤和水污染; (4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引起酸雨; 2.是物变还是化变要根据有无新物质生成。物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变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还通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形成烟或雾、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变的依据。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化变和物变的不同化变中分子种类改变,物变中分子种类不变。 3.指出下列变化属于物变还是化变。 食物变质(化变腐烂(化变发酵(酿酒(化变 石油的分馏(物变干电池充、放电(化变硬水中加肥皂水生成白色混浊(化变活性炭吸附有臭味的物质(物变 煤或木材的干馏(炼焦(化变生米煮成熟饭(化变 4.爆炸一定是物理变化不正确。爆炸有三种,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原子弹爆炸是核反应。 5.指出下列性质属于化性还是物性 助燃性(化性毒性(化性溶解性(物性

稳定性(化性耐腐蚀性(化性易挥发(物性吸附性(物性 6.(1在试管中加热白色固体碳酸氢铵时,观察到的现象为固体消失,试管内壁有水珠,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有刺 激性的气体。反应方程式NH4HCO3△NH3↑+ H2O +CO2↑。(2向碳酸氢铵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可以观察到固体减少有大量气泡产生,通入石灰水变浑浊,因为它是碳酸盐。 (3在试管中加热绿色碱式碳酸铜时,现象:绿色粉末变黑,试管内壁有水珠,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反应方程式Cu2(OH2CO3 △2CuO+CO2↑+H2O (4在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时,观察到的现象为粉末溶解,溶液变成蓝色,有大量气泡产生。 (5镁带燃烧时的现象为产生耀眼白光,产生白色固体,白烟,放热。在燃烧时用坩埚钳夹持镁条,并在下方放一个石棉网,目的是防止生成物掉落烫坏桌面。点燃前需要打磨镁带 (红白磷燃烧也会产生大量的白烟 (6金刚石(化学式:C在自然界中是最硬的物质,但灼热的金刚 石能(填“能”或“不能”在液态氧气中燃烧 (7试管壁上碳酸钙用水洗不去这是因为不溶于水,可以用稀盐酸 洗去。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8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可观察到铜丝表面变黑。发生的化 学反应方程式2Cu +O2 △2CuO。铜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几 天后,表面有绿色铜锈(Cu2(OH2CO3。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复习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1课时)【学习目标】1. 复习化学研究的对象,能区分常见变化的类型,能说出常见变化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2.复习巩固常见仪器使用注意事项,熟练基本操作,能进行简单的正误判断; 3. 复习本章进行的探究实验,掌握实验现象,实验原理。 【学习重点】本章的知识点,重要实验,重要概念。 【学习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框架 二、思考与交流 1.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理解。 (1)这两种变化本质区别是, (2)这两种变化的联系是, (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 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定是否有化学变化,但不能是依据。 例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白炽灯通电后发光发热; B.矿石粉碎;铜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成铜绿; C.铁矿石炼铁;水受热变成水蒸; D.汽油挥发;樟脑丸久置后体积变小。 例2.下列能量的转化中,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水力发电B.太阳能发电C.核能发电D.火力发电 2.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

(1)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是,物理性质通常是指物质的,而物质的可燃性、稳定性、酸碱性、氧化性等都是性质。 (2)注意“变化”和“性质”在表述上的区别。 例3.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变化或性质。(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把块状硫碾碎放入燃烧匙内并加热,硫粉熔化(),继续加热,硫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 3.如何做好探究实验。 (1)认真观察化学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现象; (2)准确记录现象与结论(注意现象与结论的区别); (3)了解常见仪器,掌握基本操作; (4)认识科学探究的要素和环节。 例4.学习化学我们要经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例5.小华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还要回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 (2)做出猜测:你的猜测是。 (4)问题讨论: ①上述实验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mL水,即要求所用的水量相同,若不相同行吗?为什么? ②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你认为还可以有其他方法吗?若有,请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节教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 [讲述]1.家里的塑料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箱里的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 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1.2 化学实验室之旅 教学目的 1.认识所学实验的目的意义,了解实验注意事项 2.了解实验中所接触的仪器,识记名称,了解其使用范围和操作要 求 3.初步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并懂得操作原理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1.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阅读]化学实验室规则 [讲解]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1.试管 用途: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收集少量气体。 注意:装液体的量不应超过容积的1/2,给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加热后不能骤冷, 防止炸裂;用试管夹夹持或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振荡时靠腕力 甩动。 2.试管夹 用途:夹持试管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列举化学与社会、与生活关系的事例,收集资料,能表达自己的观点。3.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4.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学习使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 3.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4.体会化学科学对社会的贡献,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1.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学习过程 引入:“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知识点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举出你所知道的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离不开化学的实例。 2.加热碳酸氢铵实验。 文字表达式: 现象: 知识点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3.铁丝生锈实验。 4.关于“白色污染”的问题。 5.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知识点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6.青霉素的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的发现。 基础巩固 1.学习化学能在三大方面给我们提供帮助: (1)化学帮助我们; (2)化学指导人类; (3)化学促进。 2.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固体物质,试管口有大量,产生气体,澄清石灰水。 3.如右上图所示,取一块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3mL~4mL饱和食盐 水润湿铁丝,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到红色的水中, 2 min~3min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铁丝,红墨 水,该实验说明的问题 是。

4.如图所示,在下面的小烧杯中加入2mL~3mL浅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取 两根含硫的火柴,点燃,迅速伸入上面的烧杯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振荡下 方的烧杯,观察发生的现象色的高锰酸钾溶液颜 色。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含硫火柴燃烧,能产生 (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拓展提高 1.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NaHC03受热分解的实验。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 变; (2)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 A.先将导管移出液体,再熄灭酒精灯 B.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液体 2.如下图所示,先在锥形瓶中放入几小片已用稀盐酸除去锈斑的铁丝网,然后向其中加入3~4mL浓食盐水润湿铁丝网,塞紧带导 管的单孔塞,导管另一端伸入水中。若干分钟后,请你观察并回答: [实验现象及相应解释]请写出你观察到的现象并作出相应解释: (1);其原因 是。 (2);其原因 是。 [得出结论]由此实验你得出结论:。 检测反馈 1.下列说法没有科学尤其是化学依据的是() A.水变成油B.变废为宝 C.塑料回收 D.资源再生 2.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尤其容易分解(见课本第三页——“观察与思考”),为保存该化肥,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A.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 B.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 C.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块 D.如果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干 3.从课本图1-9实验中可知,和铁生锈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空气和水 B.太阳光 C.盐酸 D.红墨水 4.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最主要原因是( ) A.价格便宜 B.烹饪的食物中留有人体必需的铁元素 C.保温性能好 D.生铁导热性能最好 5.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食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A. 油菜 B. 面粉 C. 海带 D. 食醋 6.我国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的形象,某校同学提出下列建议:①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教案资料.docx

九年级上册化学 ( 第一 章)

1、下列中,你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物的成与构B.物的化与性C.物体的运状D.物的 用途与制取 2、小猫可站在正在加的高分子材料板上,种高分子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性能是?() A .性B.性 C .性 D . 性 3、下列有关道和阿伏加德等科学家的研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是????() A.物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合是化学 化的基 B.在化学化中,分子会破裂,原子也会破裂C.原子和分子学 的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 D.原子和分子学的立,使人化学的由表象化内部本 4、关于空气与呼吸排出的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与呼出的气体都是无色的气体,其成分完全相同B.减少吸入空气中的氧气便化呼出的气体 C.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有明的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有 明的增加 D.吸入的空气中只有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5、人的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科学道理。生活中常有揭开盖子(塞子)的 作,如:茶杯盖子、盖、酒瓶和料瓶盖等,些盖子取下后怎放 置比合理?????() A .正放 B.倒放 C.放 D.随便放 6、如右所示的器,常用来取用状固体品的是???????????? ( ) 7、下列操作的是??????????????????????)( 8、下列有关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管中液体加,液体体不超管容的1/3B.把杯置于架台的圈上直接加 C.用量筒量取液体,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保持水平D.剩余的品,不能放回原瓶 9、下列象中生的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同,一种是????() A.鞭炮爆炸B.食物C.冰雪融化 D.生 10、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丙(C3H8)。下列关于丙性的描述,属 于化学性的是???() A .无色气体B.着火点 450℃,易燃C.沸点 -42.1℃,易液化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11、下列各所示化属于物理化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一提到期中考试,不少同学十分紧张,看看书本,学了不少知识,但所剩时间不多。下文为您准备了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知识点的认识】托盘天平是一种粗粗略称量物质质量的常用衡器.精确度一般为0.1克.最大量程一般是200g.如图所示,它由托盘、横梁、平衡螺母、刻度尺、指针、刀口、底座、分度标尺、游码、砝码等组成.由支点(轴)在梁的中心支着天平梁而形成两个臂,每个臂上托着或挂着一个盘,其中一个盘(通常为右盘)里放着已知重量的物体(砝码),另一个盘(通常为左盘)里放待称重的物体,游码则在刻度尺上滑动.固定在梁上的指针在不摆动且指向正中刻度时或左右摆动幅度较小且相等时,砝码重量与游码位置示数之和就是被称量物质的质量.其使用注意事项有以下六条: 1.事先将要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把游码移至0刻度线,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左右平衡.在称量过程中,不可再碰平衡螺母. 2.左放物质,右放砝码(即“左物,右码”). 3.砝码不能用手拿,应该从大到小用镊子夹取,使用时要轻拿轻放.并且,游码也不能用手移动.称量完毕,取下的砝码应放回砝码盒,还应把游码移回零点.

4.过热、过冷的物质不能直接放在托盘里称量,应先在干燥器皿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 5.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6.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与其有关的题目,必须熟记托盘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还要有一定误差及其原因分析能力.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主要记上面归纳的六条即可,但是还要注意精确度为0.1g;对于误差及其原因的分析一般是这样的: 1.若物、码错位(即“左码,右物”),误差偏大. 2.若砝码生锈了,误差偏小;若砝码磨损,误差偏大. 3.若左盘放纸,右盘不放,误差偏大;反之,误差偏小. 4.若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左时,就开始称量,误差偏大;反之,误差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