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大采矿学面试提问内容总结

矿大采矿学面试提问内容总结
矿大采矿学面试提问内容总结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学面试问题

教授:

万志军,男,四川青神县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现任采矿工程系副主任,专业建设负责人。1994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2007年获工学博士学位,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以及高温岩体地热开发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和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在研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企业委托科研课题10多项,参加建成中国矿业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3项。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国内外科技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被SCIE 收录1篇,EI 收录9篇,ISTP 收录5篇;出版专著1部;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方新秋,男,1974年8月出生,浙江省永康市人,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博士,东南大学控制工程博士后。现为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学科优秀创新团队主要成员。中国煤炭学会会员、中国惯性技术学会会员、南京惯性技术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省外评审专家。

2004年8月份博士后出站后作为引进人才回中国矿业大学原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工作。

主要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场、巷道)、绿色开采、采矿监测监控、采煤自动化、无人工作面开采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江苏省博士后基金各1项;主持企业委托项目10

国内外核心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已被EI收录6篇,ISTP收录2篇;正式出版专著1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王作棠,男,福建尤溪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大学毕业,1986年获硕士学位,1992年获博士学位。二十多年来,主要从事矿山岩层控制和地下气化开采理论与技术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尤其是,自1999.1-2000.2在德国墨尼黑和亚琛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欧美地下气化新工艺,2001.9-10在日本煤炭能源中心做访问研究北海道关闭矿井地下气化可行性,2003.10 -2005.2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化工系做访问博士后研究地下气化甲烷化和CO2地质储埋基础理论与新工艺。自2 000年以来,先后参加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地下气化项目,主持承担“重庆中梁山滞留煤地下导控气化工业性试验工程”、“淮北双龙矿业公司天然煤焦地下导控气化开采试验工程”、“甘肃华亭煤业集团难采煤地下导控气化发电试验工程”、“徐州矿务集团和晋城煤业集团高硫煤地下导控气化甲烷化研究”、教育部“十一五”“211”“矿井滞留煤地下导控气化多联产实验室建设重点项目”等基础理论和技术开发项目10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国家专利4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和参编教材3部。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被EI收录4篇,ISTP收录6篇。

主要研究方向:

1、煤炭地下导控气化绿色开采新理论与工艺;

2、基于“三下一上”滞留煤条带充填气化开采的岩层控制理论及技术;

3、煤炭地下导控气化过程测控技术研究;

4、煤炭地下导控气化工程技术装备研究;

5、煤炭地下导控气化工程技术经济研究;

6、煤气甲烷化与发电的能源化工多联产新技术。

刘长友,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2月生。1986年大学毕业,1989年获硕士学位,1 997年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博物馆馆长、江苏省煤炭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劳动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煤矿安全专家组成员,采矿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编委。

刘长友教授长期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岩石力学以及高产高效开采与监测控制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工作。首次提出并研究了视采场直接顶为可变形介质的直接顶稳定性及支架与围岩关系,建立了基于上述研究的采场(综放采场)支架与围岩整体力学模型,初步形成了“采区评价与优化—

设备选型—工艺设计—岩层控制-监测保障”的高产高效开采相关理论和技术体系,建立了高产高效开采支架与围岩监测控制体系和成套技术,初步建立了高产高效放顶煤开采顶煤冒放与回收的块

度理论,形成了提高顶煤回收率的相关工艺和控制技术以及复杂地质条件下厚煤层放顶煤开采的评价体系。承担和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原煤炭部煤炭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以及企业重点项目等40余项的课题研究,主持完成了教育部“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江苏省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EI检索10余篇,出版专著《采场支架围岩关系及其监测控制》等2部,参编教材2部。

许家林,男,江苏句容人,1966 年10月18日生。

学历与工作简历:

1984.09~1988.07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本科生

1988.09~1991.03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研究生

1991.04~1993.12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任助教

1994.01~1998.12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任讲师

1995.09~1999.07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在职博士

1999.01~2003.12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任副教授

2001.06~ 中国矿业大学岩层控制实验室主任

2004.01~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采矿工程博士点学术带头人

2007.03~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煤矿岩层移动与绿色开采技术。包括:

采场矿压控制理论与技术:主持完成相关课题7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建筑物下采煤理论与技术:主持完成相关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技术:主持完成相关课题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学术荣誉与兼职:

国际矿山测量协会(ISM)岩层移动与采动损害委员会委员。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杂志编委。

2000年获煤炭行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2004年获第八届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

2004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兰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1、《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2、《岩层移动与采动损害控制》

3、《煤炭循环经济与绿色开采技术》

4、《采矿通论》

5、《煤矿特殊开采方法》

6、《岩层控制的实验方法与实测技术》

张农,1968年出生,中国矿业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采矿工程学科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巷道支护团队首席专家。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江苏省“3 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第二层次)(2006)、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6)、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专家、专家组副组长,《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煤矿支护》杂志编委,国家煤矿安全技术会诊专家,煤炭学会资深会员。曾任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为矿业工程学院科研副院长。

1989年以来一直专注于巷道围岩控制理论和支护技术研究工作,主持或作为项目骨干参与了多项国家省部计划、基金和才资助项目及数十项企业合作项目。在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复杂条件煤巷锚杆支护及煤矿巷道顶板安全控制、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等研究领域形成了巷道围岩滞后注浆加固、深井软岩巷道过程控制与分步加固技术、高强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等围岩强化理论和施工控制技术、沿空留巷支护围岩稳定原理与关键控制技术,解决了很多困绕煤矿开采的重大支护和顶板安全控制难题,直接指导过50余对矿井、200余万米的巷道支护技术试验和推广应用研究工作,成效显著,获得广泛影响和普遍认可。2000年以来积极参与煤炭行业支护新技术的教学培训、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工作,数十次承担煤炭工业锚杆支护培训教学工作,应邀在煤炭工业协会支护专委会年会和淮南、淮北、徐州、鹤岗、澄合、永煤等矿区作专题讲座二十余次,受到广泛欢迎;在煤炭系统率先提出锚杆类支护产品的精细加工及产业化,指导淮南科泰锚杆技术公司在国内第一家通过锚杆类支护产品的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并成功组织了该公司的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产品企业申报和认证工作,在行业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其它省部级奖

励6项。近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独立出版专著1部,参与撰写2部;论文获得EI

检索18篇,ISTP检索7篇,论文被引用54次,其中第一作者论文被引用33次。获得1项国家发

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

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矿用锚索技术推广先进个人(2001、2002);徐州市首届青年科技奖(2 002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2年),江苏省第六届优秀科技工作者(200 3年)、江苏省青年科技奖(2006)、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2006)、中国青年科技奖(200 6)、 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2008)、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008)、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6)等荣誉称号。

张东升,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 科技领军人物,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要建设骨干,教育部特色专业“采矿工程”建设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采矿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的主要参加者;矿业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协会资深会员、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会员及《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编委。主要从事矿山岩层控制和高产高效开采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被EI收录16篇(第一作者10篇),ISTP收录8篇,正式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3部,获国家专利3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与企业联合攻关项目50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

李学华,1972年9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7月获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硕士学位,2000年7月获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2002年3月到德国波鸿工业大学进修4个月,主要从事巷道围岩控制、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等采矿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煤矿煤层巷道等巷道矿压理论和支护技术研究工作,坚持深入矿井一线研究解决煤矿重大支护技术难题,直接指导过20余个矿井的支护难题,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将共10项,开发“煤矿采掘接续辅助设计系统”软件一套。现参与指导2名博士研究生、直接指导14名硕士研究生。已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编写教材1部(第2作者)。近年来获

得以下荣誉称号:2006年度中国矿业大学优秀班主任;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2008-)

秀)。

杜计平,男,山西五台人,1956.2生,现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教授,博导,工学博士。

采矿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采矿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采矿工程专业)建设负责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现代远程教育采矿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开采方法》、《采矿通论》主讲教师。 1978年考入山西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主修采煤专业。

1984年在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自1987年以来在中国矿业大学任教。

1996年在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

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12月晋升为教授。

主要从事采矿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采矿学》、《煤矿特殊开采方法》课程的教学和煤矿开采方面的研究工作。

2、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煤矿深井开采技术、特殊和困难条件下开采技术的研究。主持和参加过深矿井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深矿井开拓巷道围岩控制、深矿井巷道布置与开采部署、县城与村庄下条带开采、水库下开采、厚层难冒石灰岩顶板条件下开采、井下矸石充填开采、大倾角煤层开采等课题。

3、科研成果:

1)埋深1300m松软破碎围岩大断面巷道矿压控制与掘进技术,2008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

2)深井岩巷蠕变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中,2008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3)千米采深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安全开采技术研究,2008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4)张小楼深井高应力破碎围岩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2006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5)张小楼深井高应力破碎围岩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2006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6)矿区深部开采技术与合理开采深度,1999年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

7)深部开采井巷矿压及布置的研究与应用,1994年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8)孙村煤矿深部开采井巷矿压及布置的研究,1994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教学成果:

1)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9月

2)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12月

周华强 博士,教授,博导,开采研究所所长,充填采矿学科方向带头人

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系,1995~1996年公派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作访问学者,2000年在中国矿业大学获得采矿工程博士学位。

主要成果:主要参加完成我国煤矿巷道金属支架系列化设计,发明了ZKD型高水速凝材料,提出了巷道支护的限制与稳定作用理论,发明了PL和SL系列膏体充填胶结料,开辟了固体废物膏体充填不迁村采煤新方向,组织建立了充填采矿实验室,曾获得国家专利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主要论著:《巷道支护限制与稳定作用理论及其应用》、《巷道支架壁后充填技术》、《巷道金属支架》、“Paste backfill study for none-village-relocation coal mining”、“固体废物膏体充填不迁村采煤”、“膏体充填材料力学性能的初步实验”、“高水充填材料的研究与应用”、“ZKD 型高水速凝材料的生产及应用”、“高水速凝材料容许比压的实验研究”、“Study on filling cross-roadway in fully-mechanized coal faces with high water-content material”、“巷道支护理论的研究”、“巷道围岩稳定条件初探”等。

研究方向:固体废物膏体充填技术;充填与注浆材料;村庄下铁路下水体下、水体下(即“三上一下” )开采;软岩支护;保水采煤;围岩注浆加固与堵水。

柏建彪,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主任。2005年江苏省煤炭工业十佳工作者,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工作教师,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各1项,参加“211”项目1项,主持和参加与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近40余篇(第一作者20余篇),被EI收录9篇,出版专著2部,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研究论文获得国家、省级一、二、三等奖十余项。

柏建彪教授首次提出了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稳定原理和支护技术,开发了膏体充填沿空留巷新技术、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巷道围岩应力转移理论与技术、采动高应力巷道布置与支护等新技术。

研究方向: 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

徐金海,1963年11月生,博士,教授,现为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师。

主要经历:

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学习;

1986年8月至1991年12月,在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采煤教研室任助教;

1992年1月至1999年12月,在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采煤教研室任讲师;

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采矿系任副教授;

2005年1月~至今,在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采矿系任教授,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负责人。

其中:

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在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工程力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2001年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2005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

主要从事采矿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及采矿工程与现代工程力学理论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10余篇,其中被国际EI检索5篇,ISTP 检索2篇。主持1项国家技术创新项目,1项国际间合作项目,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研究成果经鉴定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先后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煤炭安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屠世浩,1963年11月生,浙江嵊州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院长、国家安全生产专家、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系统工程协会矿业系统工程分会秘书长、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矿业工程领域协作组组长、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采矿方法和工艺、复杂地质条件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矿山规划与设计和矿业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EI、ISTP等检索8篇,出版《长壁综采系统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专著1部,主编教材《矿业工程概论》1部,参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采矿学》、《中国煤矿高产高效技术》等多部。主持与参加国家和与企业联合攻关科研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曹胜根,1968年7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

头人。1985年进入中国矿业大学学习,1992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主要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了20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5)、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6)和学校的科技进步奖多项,出版著作《采场支架围岩关系及其监测研究》,参加教育部规划教材《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煤矿围岩控制与监测》等书的编写工作。讲授过《采矿概论》、《采矿通论》、《相似理论与模拟试验》、《矿山压力测试技术》、《采场顶板控制及监测技术》、《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一、近年承担的科研项目:

1. 主持横向项目“极软松散煤层简放工作面顶煤运移规律及支护系统研究”

2. 主持横向项目“澄合矿区复杂条件煤巷新型预拉力锚杆成套支护技术研究”

3. 主持校基金项目“特厚坚硬顶板关键层破断与冲击矿压耦合机理研究”

4. 参加横向项目“综放工作面端头放顶煤技术的研究与实施”

5. 主持横向项目“王石凹矿装车煤仓防堵技术应用”

6. 主持横向项目“大采高组合滑移支架研究与应用”

7.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关键块运动原理的采场动压控制研究”

8. 参加国家973计划项目“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

9. 主持横向项目“平禹一矿大采长综采面高承压水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谢文兵,男,1965 年 2 月生,安徽桐城人,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校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人才。

现主要从事巷道围岩控制、岩土工程及采矿工程数值力学分析、开采损害及其控制等三个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方面主持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深入研究了高应力软岩巷道锚注加固机理及成套加固技术、强初锚急增阻高锚固力锚网支护机理及支护技术;深入研究了近距离跨采巷道的围岩稳定性及围岩控制技术;在深井极软岩强变形巷道围岩控制方面,研究了新型本安高强稳定型耦合支护机理,并开发了相应的耦合支护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大量高应力软岩巷道的支护技术难题。

承担和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创新项目以及企业重点项目等30余项课题研究,主持完成了教育部九五和十五“211

模拟平台建设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

工业十大科学技术成果荣誉奖1项,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炭学报》、

《中南大学学报》等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被EI检索9篇。针对大量岩土工程及采矿工程实际问题,广泛开展了数值力学分析,著有《采矿工程问题数值模拟研究与分析》,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

谢耀社,男,1970年生,河南省登封市人,中共党员,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工学博士。现为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授。目前,主要从事采矿工程、冲击矿压、粉尘治理及数字矿山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教学方面,独立地讲授了《采矿概论》、《科技英语文献读写》、《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矿山岩体力学》、《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指导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1项。获江苏省优秀电视教材一等奖1项(排名1)。

在科学研究方面,作为主要完成人员参加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1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10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多年来,先后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6)、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1项(排名7)、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2项(排名6、6)、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5)。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多篇。窦林名,男,1963年2月生,青海平安人,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博士,国家重点学科“采矿工程”学科带头人,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矿山压力研究所所长,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ISM国际测量协会第四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采矿教授团成员;波兰“JAS-MOS”矿荣誉工程师、荣誉救护技术顾问,波兰“Sobieski Jaworzno III”矿荣誉矿工,《煤矿开采》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煤炭工程》杂志编委会编委。

他一直从事采矿工程、矿山压力、顶板灾害防治、冲击矿压、采矿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从1984年起,在岑传鸿教授的带领下,对全国煤矿的顶板事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了压垮型冒顶、漏冒型冒顶、推垮型冒顶等的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提出了以防治各种顶板事故,保持顶板处于良好状态的顶板控制设计,提出了顶板事故预测预报的准则和技术,建立了科学顶板管理的“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智能系统”。该技术作为煤炭部的100项推广新技术,向全国煤矿推广使用。

煤岩体冲击破坏的声发射和电磁辐射现象及其耦合规律,提出了煤岩冲击破坏的危险性评价方法和冲击矿压预测预报的电磁辐射监测技术。率先采用电磁辐射技术成功的预测冲击矿压危险,建立了

相应的预测准则和技术,建立了煤岩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形成了独特的冲击矿压机理、预测、治理研究理论与技术。

在采矿地球物理学方面,系统研究了地球物理学在采矿动力灾害方面的应用,提出了较为统一的多项地球物理技术预测冲击矿压准则和技术,提出了新的地球物理方法—电磁辐射法预测冲击矿压理论与技术,发展了采矿地球物理学技术。

在科研与教学的基础上,出版了《冲击矿压防治理论与技术》、《采矿地球物理学》、《采场顶板控制与监测技术》等三部专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EI、ISTP等检索20余篇。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中波政府合作项目,波兰国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教育部聘请外专重点项目,中国矿业大学“九五”、“十五”“211”建设项目等十几项国家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获波兰经济部采矿奖、荣誉剑,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他先后获得了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第十一届能源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缪协兴,男,汉族,1959年8月生,江苏江阴人,博士,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优秀博士后。

缪协兴教授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十、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同盟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兼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委员,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和《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主编。

缪协兴教授长期深入矿区,从事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基础理论、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初步建立了煤矿绿色开采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框架。在深入研究层状采动岩体力学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采动岩体力学”的概念;揭示了稳定采动岩体结构关键层的充填采煤原理,成功开发了利用矿区固体废物充填采空区置换“三下”压煤技术;揭示了稳定隔水关键层的保护矿区水资源原理,成功开发了矿区水资源保护技术;工程实践与推广应用涉及十多个大型矿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缪协兴教授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分别排名第一或第二),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4部,其中1

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被SCI和EI收录102篇,主要论著被他引1813次。

副教授:

马立强,男,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师。

1997年考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学习,2001年本科毕业攻读硕士学位,2004年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在校学习期间曾获得“IET教育基金优秀大学生奖”、“江苏省三好学生”、“董事会”奖学金、“朗艾道”奖学金、校优秀学生标兵及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奖励,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江苏省百篇优秀硕士论文”,博士论文获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资助。

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开采方法、岩层控制以及保水开采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参与或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在内的20余项纵向与横向研究课题,有10余项课题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中国矿业大学首批青年教师“启航”计划和校青年科技基金资助。目前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正在进行“211”三期建设项目和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等。正式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3部,参编试验教材1部。发表核心以上论文30余篇,论文被EI收录14篇,ISTP收录3篇。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申报国家专利10项,已获批6项。

冯光明,男,山西垣曲人,博士,副教授。从事采矿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工程应用及教学等工作。如各类巷道硐室的快速开挖与支护、变形破坏巷道硐室的修复与治理、高水速凝材料的研发及不同围岩地质条件下沿空留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地下水封堵材料的研制与应用、超高水充填材料采空区充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其中本人发明了《超高水充填材料》及《矿用注浆加固材料强化剂》,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在多个矿井成功进行了应用。

主持与参与的项目有:《沿空留巷机械化构筑护巷带技术及高水速凝材料及其工业化生产》;《大倾角煤巷快速掘进技术研究》;《井底群巷道严重破坏治理技术研究》;《大采高新型高水材料沿空留巷技术研究》;《陶一矿中厚煤层超高水材料采空区充填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田庄矿薄煤层超高水材料采空区充填技术研究》;《超高水材料复合充填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用高水速凝材料改革采煤方法及灭火的研究》;《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新方法及支护新技术》等。

在教学方面,讲授了《采矿学》、《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非煤开采技术》、《采矿概论》、

《科技英语文献读写》等课程。

先后获国家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矿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5项。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双语教材《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OAL MINING》1部。

牟宗龙,男,1979年6月生,山东胶州市人。2002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2 002年9月-2003年2月在中国矿业大学、2003年3月-2004年2月在德国波鸿工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2004年9月提前攻读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于20 07年7月获采矿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导师为窦林名教授。现为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兖矿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主要从事矿山压力、冲击矿压、采矿地球物理和采场顶板控制及监测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讲授课程《采场顶板控制及监测》、《采矿科技英语》、《采矿地球物理学》。

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省部级奖励4项,博士论文《顶板岩层诱发冲击的冲能原理及其应用研究》为“2008年度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度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出了顶板岩层诱发冲击矿压的“稳态诱冲机理”和“动态诱冲机理”理论。参与编写“653工程”煤炭行业采煤工程领域培训教材《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煤矿高效开采与冲击地压新技术》会议论文集编委会委员,与窦林名教授等合著第三版《采场顶板控制及监测技术》。参与德国H.Mahrenholtz教授主编的《多语言矿业词汇》德汉翻译工作。

目前主持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技基金、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各1项,主持企业研究项目3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企业科研合作等项目,多次参加采矿工程领域相关学术会议。

许兴亮,1976年8月出生,1999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2007年获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博士学位。近三年发表论文4篇,目前主持校青年基金和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各1项,企业委托2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

张吉雄,宁夏中卫人,1974.07生,博士、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1)固体物充填采煤;(2)采动岩体控制。

二、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3.09~1997.07,中国矿业大学,攻读采矿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2001.09~2004.07,中国矿业大学,攻读采矿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2004.09~2008.07,中国矿业大学,攻读工程力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7.08至今,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学院,教师。

三、主要研究成果

张吉雄同志以采动岩体控制理论为基础,基于解决煤矿矸石、粉煤灰等固体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大量“三下”压煤制约煤炭资源合理开发问题,研发了“固体物充填采煤成套技术”,并已成功应用于河北、山东、安徽、内蒙、河南、山西等省的矿区。此项成套技术主要包括:

(1)建筑物下矸石与粉煤灰充填综采技术;

(2)固体物充填综采回收房式煤柱技术;

(3)建筑物下黄土充填长壁综采采煤技术;

(4)矸石充填置换条带开采煤柱技术;

(5)矸石充填置换工业广场煤柱技术。

近5年来,张吉雄同志先后以主要负责人负责国家重点项目1项,主持完成校基金项目2项,主持负责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矿业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EI检索2篇;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

张益东,男,江苏建湖人,1964年9月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副院长。煤炭系统第三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现主要从事采矿工程、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巷道围岩控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先后主持和参与1项原煤炭部“九五”攻关子项目和多项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获实用新型专利5项;在煤炭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了《煤巷锚杆支护》。

高明仕1970年生,副教授,博士,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深部开采巷道冲击矿压动力灾害防治.

国家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校第6批青年骨干教师,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迎评先进个人(采矿系唯一的青年教师),获2006年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校内排名第2),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2篇,EI 检索6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已受理);煤炭工业协会举办的全国煤矿巷道锚喷支护培训班授课教师(南京)。

博士论文题目:冲击矿压巷道围岩的强弱强结构控制机理研究

摘要:论文围绕冲击震动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控制问题,根据巷道冲击震动破坏原因和机理,建立了巷道围岩防冲抗震的强弱强结构控制模型,分析了巷道围岩防冲抗震的强弱强结构控制机理,认为该结构在结构自身强度、应力转移和吸收、变形及能量耗散等方面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强、弱、强特征。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巷道支护体小结构发生冲击震动破坏的应力判据和能量准则。基于强弱强结构控制模型,提出要通过减小外界震源载荷、合理设置弱结构、提高支护强度等措施来防范巷道冲击矿压。

2. 主要工作经历

1988.9~1992.7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学士学位;

1992.7~2001.8 甘肃省窑街矿务局一矿一直在煤矿一线从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历任综采队技术员、队长;生产技术科采掘组长、副科长;

2001.9~2003.7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煤矿巷道围岩控制;2003.7以优异成绩获准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2003.9~2006.6

矿压)灾害防治. 参加国际采矿会议、煤炭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暨研究生论坛等学术活动2

04年中国矿业大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博士实践团”.

黄炳香,男,1978年12月生,汉族,湖北省通城县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7月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并免试推荐为硕士研究生,2004年7月硕士毕业后到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任教,2009年6月获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12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主要从事煤岩体水力致裂与放顶煤开采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煤岩体水力致裂弱化技术及其进展》、《综放开采顶煤破断冒放的块度理论及应用》、《低位综放开采顶煤放出率与含矸率的关系》等论文近四十篇,Ei收录10篇,ISTP收录3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岩体水力爆破致裂弱化与增透的机理研究(51004104)”和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研基金各1项,作为学术骨干或主要人员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参编著作1部。获实用新型专利4项,申请4项发明专利。

瞿群迪,男,汉族,中共党员,1972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萧山市,1997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采矿工程专业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煤矿充填开采技术和巷道围岩控制。参加多项科研项目,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陆菜平,1978年生,副研究员,工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冲击矿压灾害防治。

现为中国矿业大学第七批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8年度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 09年度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9),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2),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排名第7、2),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9篇,并被SCI检索1篇、EI检索11篇、ISTP检索2篇,在SCI源刊待发表论文1篇;参与

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

讲 师

王旭锋,男,汉族,1980年11月生,河南省郏县人,博士,2004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200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及开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荣获优秀学生(标兵)、优秀研究生、优秀党员、江苏省三好学生、孙越崎优秀学生、邝寿堃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EI收录2篇、ISTP收录1篇),获省级奖励2项,主持完成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及企业委托科研课题10多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

王襄禹(1979-),男,讲师,1998至2008年在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习,于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从事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山东省煤炭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获实用专利一项。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李桂臣,男,1980年9月28日出生,讲师,硕士生导师。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获学士学位并攻读硕士研究生,2005年9月提前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6月博士毕业,获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博士学位(校级优秀博士论文和优秀毕业生)并留校工作。2009年1月晋升讲师职务,主要从事巷道围岩控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近年来一直专注于煤矿煤层与软岩等复杂条件下巷道支护技术研究工作,坚持深入矿井一线,研究解决煤矿很多支护技术难题,直接指导过20余个矿井的支护难题,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两次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暑期博硕团深入生产一线交流,均获得了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已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近20余篇,获得专利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0-2012,已获批)负责人,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基金负责人,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负责人,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导师张农教授课题组大量的纵向与横向项目。

杨真(1978.2-),男,山西大同人。2009年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其研究方向为:数字化矿井;影响煤矿安全的煤柱未知边界的探测。2007年以国家

在此期间,参加了由美国政府MASH(美国煤矿安全监察监督管理局)和

与健康研究所)资助的两个课题。此外,在国内读博与国外留学期间,发表论文10

第一作者被SCI收录1篇、EI收录1篇;编写教材1部;获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河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

胡国忠(1981-),男,工学博士,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中国共产党党员,湖南衡阳人。其主要学习及工作经历如下:

2003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9年6月至今,在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任教。

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安全技术;矿井瓦斯灾害控制及预测;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方法及技术;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群体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级课题及企业委托横向课题4项。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的权威期刊上发表了相关的学术论文1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篇,EI收录7篇。

季明,男,博士,讲师,1982年12月出生,江苏盐城人。2004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工程力学系,获得工程力学学士学位;2009年12月获得固体力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从事采矿工程专业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研究方向:岩石力学、巷道围岩控制。曾参与了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EI源刊论文2篇。

荆升国,1981年4月生,山西阳泉人。2009年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巷道围岩控制、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及采矿工程数值力学分析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研究煤矿软岩巷道支护难题,参与和负责了淮北、郑州、枣庄及铜川四大矿区10多项科研项目,其中枣庄矿业集团付村煤矿近距离煤层底板软岩巷道新型支护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中国矿业大学2005年度科学技术二等奖,并获得5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此外,参与建设了教育部“211工程”采矿工程数值模拟平台,以及“985”工程高性能数值计算平台项目。

曹安业,男,1982年6月生,江苏盐城人,中共党员,研究方向为煤矿冲击矿压防治及采矿地球物理,2004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2009年12月获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师。曾参与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基

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项及“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目前,已发表论文10

中国矿大《采矿学》习题集

《采矿学》习题集 (徐永圻主编. 采矿学.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总论 1. 《采矿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 井田内的划分?阶段与水平的基本概念?采区、盘区、带区的基本概念? 3. 矿井开拓、准备及回采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4. 何谓采煤方法? 5. 我国较广泛采用的采煤方法有哪几种?应用及发展概况如何? 6. 简要说明《采矿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向。 第一篇长壁采煤工艺 第一章长壁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1. 解释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伪顶,直接顶,基本顶,矿山压力,矿山压力显现的概念。 2. 什么叫支承压力?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如何?影响支承压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 简述长壁工作面顶板来压的一般规律?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的估算方法是什么? 4. 试述工作面来压预报的机理和方法。 5. 简述直接顶、基本顶、底板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指标。 6. 采高、控顶距、工作面长度、推进速度、倾角对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如何? 7. 简述长壁工作面覆岩移动的一般规律。为什么要研究裂隙带岩体的移动结构?

8. 试述压力拱结构、砌体梁结构、传递岩梁结构、悬梁结构、假塑性梁结构的异同点及适用条件。 第二章破煤、装煤原理及装备 1. 简述影响破煤的煤层物理机械性质有哪些? 2. 简述爆破落煤的炮眼布置及其适用条件? 3. 试述采煤工作面的装药结构和爆破工艺? 4. 试述截齿破煤过程?刀形齿和镐形齿的优缺点? 5. 什么是左、右螺旋滚筒?其旋转方向为什么是固定的? 6. 螺旋滚筒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它们对装煤效果的影响如何? 7. 薄煤层采煤机有何特殊要求?为什么? 8. 刨煤机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适用条件如何? 9. 试述采煤机选型原则。影响采煤机选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煤的运输及装备 1. 简述刮板输送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与运送煤炭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范围。 2. 简述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类型、优缺点与适用条件。 3.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运转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哪些? 4. 试述桥式转载机的转载原理。 5. 简述可伸缩胶带输送机的储带与伸缩原理。 6. 胶带输送机在运行中为什么会跑偏,跑偏时应如何调整,怎样防止跑偏? 7. 某采煤工作面长度160 m,倾角8°,向下运输,采煤机牵引速度Vn=1.3 m/min,采高3.5 m,截深为0.6 m,煤的实体容重γ=135 kN/m3,试对该工作面的刮板输送机进行选型设计。 第四章长壁工作面围岩控制

采矿学I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采矿学I》试题库 授课专业:采矿工程I 课程名称:采矿学 一、名词解释 1、矿石:凡是地壳里面的矿物集合体,在现代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能以工业模从中提取国民经济所必需的金属或矿物产品的,就叫做矿石。 2、废石:在矿体周围的岩石(围岩)以及夹在矿体中的岩石(夹石),不含有用成分或含量过少当前不宜作为矿石开采的,则称为废石。 3、矿体:矿石的聚集体叫做矿体。 4、金属矿石:作为提取金属成分的矿石,称为金属矿石。 5、放出椭球体:当无限边界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根据实验得出,放出体为一近似椭球体,称之为放出椭球体。 6、矿石合格块度:爆破崩矿时,矿石破碎到适合放矿和运输条件的最大允许块度,叫做矿石合格块度。 7、阶段:在开采缓倾斜、倾斜和急倾斜矿体时,在井田中每隔一定的垂直距离,掘进一条或几条与走向一致的主要运输巷道,将井田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矿段,这个矿段叫阶段。 8、矿石贫化率:因混入废石量和在个别情况下高品位粉矿的流失而造成矿石品位降低的百分率,叫做矿石贫化率。(或:工业储量矿石品位与采出矿石品位之差对采出工业储量矿石品位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 9、矿田:划归一个矿山企业开采的全部矿床或其一部分。 10、井田:在一个矿山企业中划归一个矿井(坑口)开采的全部矿床或其一部分。 11、阶段:在开采缓倾斜、倾斜和急倾斜矿床时,在井田中每隔一定的垂直距离,掘进—条或几条与走向一致的主要运输巷道,将井田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矿段,这个矿段叫阶段。 12、阶段高度:上下两个相邻阶段运输巷道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叫阶段高度。 13、阶段斜长:上下两个相邻阶般运输巷道沿矿体的倾斜距离。 14、矿块:在阶段中沿走向每隔一定距离,掘进天井连通上下两个相邻阶段运输巷道,将阶段再划分为独抛回采单元,称为矿块。 15、采区:在盘区中沿走向每隔—定距离,掘进采区巷道连通相邻两个盘区运输巷道,将盘区划分为独立的回采单元,这个单元称为采区。 16、矿石稳固性:是指矿石或岩石在空间允许暴露面积的大小和暴露时间长短的性能。 17、含水性:矿石或岩石吸收和保持水分的性能。 18、碎胀:矿岩破碎后,碎块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其体积比原岩体积要增大,这种性质称为碎胀。 19、碎胀系数:矿岩碎胀后的体积与原岩体积之比。 20、矿体厚度:矿体上盘与下盘间的垂直距离或水平距离,前者称做垂直厚度或真厚度,后者称作水平厚度。 21、矿床开拓:从地面掘进一系列巷道通达矿体,以便把地下将要采出的矿石运至地面,同时把新鲜空气送入地下污浊空气排出地表,把矿坑水排出地表,把人员、材料和设备等送入地下和运出地面,形成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以及动力供应等完整系统,称为矿床开拓。 :是指在已开拓完毕的矿床里,掘进采准巷道,将阶段划分成矿块作为回采的独立单元,并在矿采准、22. 块内创造行人、凿岩、放矿、通风等条件。 23、采准系数:每一千吨采出矿石量所需掘进的采准、切割巷道米数。 24、采准的工作比重:采准切割巷道的采出矿量Tˊ与T 矿块采出的矿石总量之比。 25、切割工作:是指在已采准完毕的矿块里,为大规模回采矿石开辟自由面和自由空间(拉底或切割槽),有的还要把漏斗颈扩大成漏斗形状(称为辟漏),以为大规模采矿创造良好的爆破和放矿条件。 26、三级储量:将矿石储量按开采准备程度划分为开拓储量、采准储量、备采储量三级,称为三级储量。 27、开拓储量:凡设计所包括的开拓巷道均开掘完毕,构成主要运输,通风系统。并可掘进采准巷道者,则在此开拓巷道水平以上的设计储量 28、采准储量:在已开拓的矿体范围内,按设计规定的采矿方法所需掘进的采准巷道均已完毕,则此矿块的储量,叫采准储量。 29、备采储量:已做好采矿准备的矿块,完成了拉底空间或切割槽、辟漏等切割工程,可以立即进行采矿时,则次矿块内的储量称备采储量。 30、矿石损失:凡在开采过程中,造成矿石在数量上的减少,叫做矿石的损失。 31、矿石损失率:开采过程中损失的工业储量与工业储量之比,(%)。 32、矿石回采率:开采过程中,采出的纯矿石量与工业储量之比,(%)。 33、矿石贫化:开采过程中,造成矿石质量的降低,叫矿石的贫化。 34、废石混入率:采出矿石中的废石量与采出的矿石量之比率。(%) 35、崩落带:地表出现裂缝的范围内称为崩落带。 36、移动带:崩落带边界起至出现变形的地点,称为移动带。 37、崩落角:从地表崩落带的边界至开采最低边界的连线和水平面所构成的倾角,称为崩落角。

采矿学考试大纲简答题

1、矿岩稳固性的概念是什么?主要受哪些因素制约?根据矿石和岩石的稳固程度,主要分为哪几种情况? 答:稳固性是指矿石或岩石在空间允许暴露面积的大小和暴露时间长短的性能。 影响矿岩稳固性的因素十分复杂,它不仅与矿岩的成分、结构、构造、节理°状况、风化程度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有关,还与开采过程所形成的实际状况有关(如巷道的方向及其形状、开采深度等)。 矿岩的稳固性对选择采矿方法及地压管理力法,均有很大的影响。根据矿石或岩石的稳固程度,可分为五种情况: (1)极不稳固的是指掘进巷道或开辟采场时,不允许有暴露面积,否则可能产生片帮或冒落现象。在掘进巷道时,须用超前支护方法进行维护。 (2)不稳固的在这类矿石或岩石中,允许有较小的不支护的暴露空间,允许面积在50m2以内。 (3)中等稳固的是指不支护的暴露面积为50—200m2。 (4)稳固的允许不支护的暴露面积为200—800 m2。 (5)极稳固的不需文护的暴露面积在800 m2以上。 2、影响阶段高度的因素主要有那些? 答:(1)矿体的倾角、厚度、沿走向的长度; (2)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 (3)采用的开拓方法和采矿方法; (4)阶段开拓、采准、切割和回采时间; (5)阶段矿块的回采条件; (6)每吨矿石的基建开拓和采准费用; (7)每吨矿石所摊的提升、排水及回采费用; (8)地质勘探和生产探矿的要求、矿床勘探类型和矿体形态变化。 3、简述矿石损失的原因。 答:矿石损失的原因主要是开采损失和非开采损失两种情况,具体如下。 (1)开采损失 1)采下损失:

a遗留在采场充填料中; b遗留在采场内放不出来; c运输途中的损失。 2)未采下损失: a设计应当开采而未采下的损失; b留下各种矿柱而未采下的损失。 (2)非开采损失 1)由于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而产生的损失 a在断层和褶皱带等地质构造内,由于矿床受到损坏,而不能全部采出的损失; b矿体边缘复杂,不能全部采出的损失; c地下涌水量大,致使个别矿体或其一部分不能采出造成损失。 2)留永久矿柱造成的损失。为保护井筒、地面构筑物、铁路、河床及村庄等需保留保安矿柱而不能采出的损失。 4、简述矿石贫化的原因。 答:(1)采矿过程中,废石的混入; (2)采矿过程中,高品位粉矿的损失 (3)采矿过程中,有用成分氧化或被析出 5、简述降低损失与贫化的措施。 答:为充分利用地下资源,减少矿石损失与贫化所引起的经济损失,提高矿产原料的数量与质量,应针对产生矿石损失与贫化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1)加强地质测量工作,及时为采矿设计和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以便正确确定采掘范围,减少废石混入量和矿石损失量。 (2)选择合理的开拓方法,尽可能避免留保安矿柱。 (3)选择合理的开采顺序,及时回采矿柱和处理采空区。 (4)选则合理的采矿方法及其结构参数,改进采矿工艺,以减少回采的损失与贫化。 (5)改革底部出矿结构,推广无轨装运卸设备和振动放矿设备,加强放矿管理,以提高矿石回采率,降低矿石贫化率。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学试题(A)

采矿学试题(A) 考生姓名学号: 成绩(分) 一、简答题(5×6=30分) 1、井田是如何划分为采煤工作面的? 2、何谓井田开拓方式?按井筒(硐)形式,井田开拓方式分为几类?主井开 拓方式的适用条件? 3、何谓准备方式?按煤层存条件的准备方式有几类?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4、何谓采煤方法?按采煤工作面布置及推进方向的不同。长壁体系采煤方法 分为几类?长壁体系采煤法基本特点? 5、何谓矿井开采水平垂高?并说明开采水平垂高与阶段重高的关系? 6、根据技术因素如何确定采区走向长度? 二、填空题(2×15=30分) 1、根据当前开采技术条件,我国将煤层按倾角分为: ;; ;; 2、能源是; 标准煤是; 能源折算系数是。 3、根据勘探和地质研究程度,将煤炭储量按精度分级有; ;;。其中和为储量;和和

为储量;级为储量。 4、煤田是。 井田是。 5、阶段是。 开采水平是。 辅助水平是。 6、上山是。 采区上山是。 主要上山是。 7、立井的开拓方式是。 斜井开拓开方式是 平硐开拓方式是。 8、综合工作面及时支护方式是。 它的适有条件是。 综采工作面滞后支护方式是。 它的适用条件是。 9、普采工作面、采煤工作空间一般分为、、。 普采工作面的采煤循环是以。 为标志完成一个采煤循环。 10、矿井生产能力是。 矿井井型是。 矿井核定生产能力是。 11、矿井用长壁体系开采多个煤层,煤层间的开采顺序有; 采区的开采顺序有。 回采工作面的回采顺序有。 12、布置采区上部车场的关健问题是;采 区中部车场解决的关健问题是;采区

下部车场解决的关健问题是。 13、DK615—4—12中,“DK”代表,“6”代表, “15”代表,“4”代表,“12”代表。该型号表示向道岔。 14、采区采出率是。 开拓掘进率是。 生产矿井的全部掘进率是。 15、按其作用和服务范围,矿井井巷可分为巷道,巷道, 巷道。 三、论述题(2×10分) 1、试述高瓦斯矿井综采工作面区段平巷布置的特点。 2、试述多井筒分区域开拓方式的特点及适用性。 四、阅图及综合题(20分)如图1所示,试说明: 1、井巷名称: 2、写出运煤、通风及运料的生产系统; 3、准备方式的类型; 4、如采煤工作面发生突水,试选择避灾路线。(图1)

采矿工程复习题

模拟试题一 一、概念 1.矿井生产能力 2.井工开采 3.开采水平 4.开拓巷道 5.房式采煤法 二、填空题 1. 采场内为采取煤炭而进行的、、、及采空区处理等一系列工 作称为回采工作。 2.综采工作面端部斜切进刀方式分为和两种。 3.井底车场是连接和井下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是连接井下运输和提升两个环节的枢纽。 4.按煤层赋存条件,准备方式分为、、三种。 5.据调车方向,采区上部平车场分平车场和平车场。 三、简答题 1.采煤方法分类依据是什么? 2.普采面使用单滚筒采机如何确定滚筒旋向? 3.说明放顶煤采煤法特点? 4.立井开拓方式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计算题 某采区开采M1、M2二个近水平煤层,上层M1与下层M2层间距为18米,从煤层综合柱状上看,两煤层间为坚硬岩石。由于采煤接续紧张,同一区段的上下二个煤层工作面必须同时进行开采,才能保证采区生产能力。M1煤层工作面采用四排柱控顶,排距为0.6米,柱距为0.75米,机道宽度为1.4米,为了保证上下二煤层工作面同时安全生产,上、下两煤层工作面最小安全距离为多少? 五、绘制循环图表 一个回采工作面长度为150米,工作面采用四~五排柱控顶,排距为0.6米,柱距为0.75米,使用单滚筒采煤机单向割煤,端头直接推入法进刀,请绘出“三·八”工作制工作面循环图表。 复习资料模拟试题二 一、概念 1、矿井核定生产能力 2、采区 3、普采工艺

4、放顶煤采煤法 5、沿空掘巷 二、填空 1. 采煤方法包括和两项主要内容。 2.通常将设有、并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 3.最大控顶距与最小控顶距之差称为。 4.根据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液压支架配套的刮板输送机台数和放煤口位置不同,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液压支架可分为单输送机放煤、双输送机放煤和双输送机放煤三种类型。 5.下,下,下和上采煤叫“三下一上”采煤。 三、简答题 1、壁式体系采煤法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2、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方式有哪些? 3、采煤作业规程的编制内容有哪些? 4、倾斜长壁采煤法有哪些主要特点? 5、试说明采区车场的作用与组成? 四、计算题(20分) 某普采面,采煤机机面高度为0.8米,机身高度0.4米,摇臂向上最大摆角为30度,摇臂长度为1.5米,滚筒直径为1.2米,试求该回采面的最大采高。 循环图表(20分) 五、一个普采工作面长度为165米,工作面采用四排柱控顶,排距为0.6米,柱距为0.75 米,使用单滚筒采煤机单向割煤,端头斜切进刀,请绘出“四·六”工作制工作面循环图表。 复习资料模拟试题三 一、概念 1、房柱式采煤法 2、井底车场 3、开拓方式 二、简答题 4、如何确定开采水平垂高? 5、按井筒(硐)形式,井田开拓方式有哪些? 6、如何确定采区上山数目及其相对位置? 7、为什么现代化大型矿井常采用主斜-副立井综合开拓方式? 8、综合开拓的类型及其应用? 三、计算题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学复习资料煤矿开采学复习题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称煤田。 2.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 3.井田:划给一个矿井(露天矿)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称井田或矿田。 4.矿田的范围:指井田沿煤层走向的长度和倾向的水平投影宽度。 6矿山井巷可分为:直立、水平、倾向巷道。 7.直立巷道有:立井、暗立井、溜井。 水平巷道:平硐、大巷、平巷、石门。 倾向巷道:斜井、暗斜井、上、下山斜巷。 8.一个阶段:是在煤田范围内,沿着煤层的倾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称为一个阶段。 9.阶段内再划分:采区、分段、带区式。 10..开采水平: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简称“水平”。 阶段与水平的区别:阶段表示井田的一部分,水平是指布置大巷的某一高标水平面。广义的水平不仅表示一个水平面,同时也是指一个范围,即包括所服务的相应阶段。 11.矿井主要生产系统:运煤、通风、运料排矸、排水系统。 第二章 1.采煤方法:采煤系统与采煤工艺的综合及其在时空的配合。 2.采煤系统:掘进、回采在时空上的配合。 3.采煤工艺:各种工序在时空上的配合。 4.回采工作面:在采场内进行的煤壁。 回采工作:在采场内,为采煤所进行的破、装、运、支助等工作。 采场:用来直接采取大量煤炭的场所。 5.分层采煤法:倾斜、水平、斜切分层。 第三章 1.长壁采煤工作面的采煤工艺:炮采、普采、综采。 炮采:爆破采煤工艺。普采: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综采: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2.爆破采煤工艺包括:打眼、放炮落煤和装煤、人工装煤、刮板输送机运煤、移置输送机、人工支护和回柱放顶等主要工序。 3.爆破落煤:由打眼、装药、填炮泥、联线及放炮等工序组成。 要求保证规定进度,工作面平直,不留顶煤和底煤,不破坏顶板,和不崩倒支柱和不崩翻工作面输送机,尽量降低炸药和雷管的消耗。 4.炮眼布置有:单排眼、双排眼、三排眼。 5.炮采工作面的支护:金属摩擦支柱、铰接顶梁、单体液压支柱、丛柱、密柱支护、木垛、斜撑支架、切顶墩柱。 6.最大控顶距:指工作面推进一次或两次后,工作空间达到允许的最大宽度。 最小控顶距:使工作空间只保留回采所要求的最小宽度。 最大控顶距与最小控顶距之差称放顶步距。 7.采煤机的位置及旋转方向:当我们面向回风平巷站在工作面时,若煤壁在右手侧,则为右工作面,反之为做工作面。右工作面的单滚筒采煤机安装左螺旋滚筒,割煤时滚筒逆时针旋转。左工作面与之相反。

矿大采矿学复试题库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学》复试题库 《采矿学》题库一 一、解释名词(10分) 开采水平与辅助水平下山开采与主要下山开采 采煤方法与采煤工艺倾斜分层采煤法与长壁放顶煤采煤法 DK615-4-12与DX918-5-2019 二、回答问题并画图(15分) 某普采工作面采用单滚筒采煤机破煤和装煤,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顶板,正悬臂齐梁直线柱布置,三、四排控顶,梁长与截深相等,采煤机采用单向截割方式。 说明该工作面正生产期间的工艺过程; 说明采煤机单向割煤方式的适用条件; 画示意图说明普采工作面单滚筒采煤机端部斜切进刀过程。 三、画图并回答问题(25分) 以下(一)、(二)两题任选一题: (一)某采区开采缓倾斜近距离煤层两层,上部的M1煤层为中厚煤层,下部的M2煤层是围岩稳定的薄煤层,该采区在走向方向上足够长,沿倾斜划分为四个区段,为该采区服务的运输大巷布置在M2煤层底板岩层中,回风大巷位置或采区风井位置自定。 1、说明该采区巷道布置方案; 2、画出采区联合布置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平面图上要反映出第一区

段M1煤层正在生产时的工作面和相应的回采巷道,并在相应位置处设置风门和风窗; 3、图中用数字标出采区生产时必须开掘的巷道,图外用文字解释数字代表的巷道名称; 说明采区运煤、通风和运料系统。 (二)某带区倾斜长度足够长,该带区开采近距离中厚煤层两层,M1煤层在上,M2煤层在下。阶段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均布置在开采水平附近,运输大巷布置M2煤层底板岩层中,回风大巷布置M2煤层中,两大巷间的水平投影距离在30m左右。 1、说明该带区巷道布置方案; 2、用双线画出该联合布置带区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平面图要上反映出一个或两个同时开采的倾斜长壁工作面及相应巷道,在相应位置处设置风门或风窗; 3、图中用数字标出带区生产时必须开掘的巷道,图外用文字解释数字代表的巷道名称; 4、说明带区运煤、通风和运料系统。 四、回答问题(20分) 试分析确定采煤工作面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要求给出必须用的计算公式)。 五、回答问题(10分) 试述走向长壁综采工作面的区段运输平巷和回风平巷的布置特点。 六、画图并回答问题(10分)

矿大采矿学要点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带区:由若干分带组成,并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区域叫带区。 2、石门:无直接地面出口,垂直或斜交于煤层走向,在岩层中开掘的水平巷道。 3、采煤方法:采煤系统和采煤工艺的综合以及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4、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各工序所用的方法、设备及及其在空间与时间上的相互配合。 5、作业形式:采煤工作面在一昼夜内生产班与准备班的相互配合关系。 6、开采水平:布置有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大巷并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 7、采区:在阶段内沿走向方向划分的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开采块段,每一块成为一采区。 8、支护密度:是控顶范围内单位面积顶板所支设的支柱数量。 9、分层同采:在同一区段范围内上下分层工作面错开一定距离同时开采。 10、分层分采:在同一区段或采区范围内,采完一个分层后再采下一个分层称“分层分采”。 11、放煤方式:放顶煤工作面放煤顺序、次数和放煤量的配合方式。 12、循环放煤步距: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前后两次放顶煤之间工作面推进的距离。 13、倾斜长壁采煤法:长壁工作面沿倾斜方向推进的采煤方法。 14、仰斜开采:采煤工作面沿着倾斜自下向上推进采煤。 15、俯斜开采:采煤工作面沿着倾斜自上向下推进采煤。 16、及时支护:割煤后,先移支架后推移刮板输送机。 17、滞后支护:即采用先割煤再推溜后移架的支护方式。 18、准备方式: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19、顺向平车场:车辆进入储车线的方向与其提车线的方向一致。 20、井田:划分给一个矿井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 21、控顶距:采煤工作面煤壁至末排支柱顶梁后端的距离,或至放顶柱之间的距离。 22、循环进度:采煤工作面完成一个循环向前推进的距离。 23、开拓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 24、采煤机割煤方式:采煤机割煤与其它工序的相互配合方式。 25、逆向平车场:车辆进入储车线的方向与其提车线的方向相反。 26、采区生产能力:采区内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产量之和,单位一般是万吨/年 27、井底车场:连接井筒与主要运输大巷的一组巷道与硐室的总称。 28、一次伪斜角:斜面线路经一次回转之后,岔线OA的倾角为β','β称一次伪斜角。 29、区段集中巷:为一个区段内的几个煤层或几个分层服务的平巷。 30、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是设计规定的矿井在单位时间内采出的煤炭数量。Mt/a; 31、综合开拓方式:主副井采用不同的井筒(硐)形式进行开拓的方式。 32、沿空掘巷:沿上覆岩层稳定的采空区边缘或仅留很窄的煤柱掘巷。 33、沿空留巷:工作面采煤后沿采空区边缘维护原回采巷道的护巷方法。

采矿学复习题答案

采矿学复习题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采矿学》复习题 教材《采矿学》编者:杜计平 1、按煤层倾角大小煤层可分为哪几类按煤层厚度分为又分为哪几类 答:①近水平煤层<8度;缓倾斜煤层8~25度;倾斜煤层25~45度;急倾斜煤层>45度。②按煤层厚度分为: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 2、井田开拓方式按井硐形式不同分为哪几类 答:分为立井方式,斜井方式,平硐方式和综合方式。 3、移架方式有几种 答:分为单架依次顺序式,分组交错式和成组整体顺序式。 4、采区上山布置类型有哪些 答:有双煤上山,一煤一岩上山,双岩上山,双岩一煤上山和三岩上山。 5、区段集中平巷与分层区段平巷的联络方式有几种说明各适用条件 答:①采用石门联系,适用于倾角大于15°~20°的煤层。②用斜巷联系,适用于倾角小于15°;层间距较大的煤层。③用立眼联系,适用于近水平煤层。 6、简述矿井巷道按其作用和服务范围分为哪几类说明各类巷道的含义并各举三例说明。 答:①开拓巷道:为全矿井、阶段、多个采区服务的巷道,如井底车场、阶段运输石门、运输大巷。②准备巷道:为一个采区或多个采区服务的巷道,如采区运输石门、采区上下山、采区车场。③回采巷道:仅为一个采区工作面服务的巷道,如开切眼、区段运输(回风)巷等 7、按装车地点不同,采区下部车场分为哪些 答:分为大巷装车式,石门装车式和绕道装车式。

8、采区下部车场绕道车场类型分哪几种 9、采区、盘区或带区开采顺序有几种并说明其含义及特点 1)采区、盘区或带区前进式开采:自井筒或主平硐附近向井田边界方向依次开采各采区、盘区或带区的开采顺序称为采区、盘区或带区前进式开采顺序。前进式开采特点:有利减少矿井建设的初期工程量和初期投资,缩短建井期,使矿井能够尽快投产。采掘相互5 有一定的影响,大巷维护困难,维护费用较高;风量有一定泄漏。 2)采区、盘区或带区前进式开采:后退式开采:自井田边界向井筒或主平硐方向依次开采各采区、盘区或带区的开采顺序称为采区、盘区或带区后退式开采顺序。后退式开采特点便于大巷维护,减少漏风,避免采掘干扰,矿井建设的初期工程量和初期投资大,建井期长。回收大巷煤柱考虑,采用后退式有利。 10、钻眼爆破参数有哪些 答:炮眼排列、炮眼角度、炮眼深度、炮眼装药量、一次起爆的炮眼数量以及爆破次序等。 11.厚煤层倾斜分层开采时,各分层平巷的相互位置主要有几种说明各适用条件 答:①水平式布置,适用于倾角大于20°~25°,②倾斜式布置,适用于倾角小于15°~20°,③垂直式布置,适用于倾角小于8°~10°。 12.《煤炭工业技术政策》中如何规定采区采出率、工作面采出率 答:⑴规定厚煤层不低于;中厚煤层不低于;薄煤层不低于. ⑵规定厚煤层不低于;中厚煤层不低于;薄煤层不低于. 13.煤层群开采时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方式主要有几种

采矿学考试试卷

考试试卷 说明:本次考试120 分钟,27 道小题,共计 5 页,总分100 分 B 考试科目采矿学(二) 考试类型考试 学年学期 适用专业 年级 教研室主任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4分) 1、采煤工艺

(装订线内不准做答) 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各项工序的方法及其配合。 2、放煤步距 在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方向上,两次放顶煤之间的推进距离。 3、进刀方式 采煤机运行与推移输送机的配合关系。 4、煤炭采出率 工业储量中,设计或实际采出的那一部分储量,约占工业储量的比例。 5、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 采煤工作面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安全地完成采、装、运、支、处这样一个采煤全过程。 6、充填采矿法 在采场回采过程中用充填处理空区的采矿法 7、落矿 回采工作中将矿石从矿体分离下来并破碎成一定块度的过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总计16分) 8、金属矿地下开采中在矿石损失与贫化计算中用到的矿石量平衡式和金属量平衡式 分别为( T=Q-Q +R )和(Tα’=(Q-Q )α+Rα”)。 9、柱式体系采煤法包括(房式)和(房柱式)采煤法。 10、普采面支架布置按悬臂顶梁与支柱的关系,可分为(正悬臂)与(倒悬臂)两种形式。 11、综采工作面端部斜切进刀分为(割三角煤)和(留三角煤)两种方式。 12、沿空掘巷时采煤工作面接替有两种(区段跳采接替)和(区段依次接替)两种方式。 13、带区准备有(相邻分带的带区准备)和(多分带的带区准备)两种基本形式。 14、厚及特厚煤层的采区煤炭采出率不得低于(75%)。 15、机采工作面中,推移输送机滞后采煤机的距离为(10~15)m。 16、倾斜长壁采煤法主要适用于倾角在(120)以下的煤层。 17、缓倾斜中厚及厚煤层综采工作面长度的合理范围为(150~240)m。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学期末复习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主井采用斜井,副井采用立井的综合开拓是目前大型矿井普遍采用的开拓方式。(√) 2.区段分层平巷的水平式布置一般适用于倾角较大的煤层。(√) 3.为了减少煤柱损失和煤体自燃威胁,我们一般把阶段运输大巷布置在煤层中。(×) 4. 采区下部车场在煤层倾角大时,材料车场多采用顶板绕道布置方式。(√) 5. 区段巷道采用沿空掘巷布置方式,相邻工作面必须及时进行回采。(×) 6. 我国煤矿采区的开采顺序目前主要是采用前进式开采。(√) 7. 采煤机双向割煤,为强化工作面顶板管理,多采用中部斜切进刀。(×) 8. 矿井主要运输大巷布置在煤层中,有利于控制大巷方向与坡度。(×) 9. 在采区每个区段内只能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10.随着高产高效综采的发展,采区准备方式逐步向单层化和全煤巷化发展。(√) 11. 采区中部车场斜面线路二次回转后,为了防止翻车应将线路外轨抬高。(×) 12. 当井田范围确定时,矿井生产能力大,其服务年限则比较小。(√) 13.煤层之间的开采顺序一般采用自下而上逐次开采的上行开采顺序。(×) 14.轨道上(下)山采用串车提升时,要求上山坡度小于25°。(√) 15.采煤机正常工作时,一般其前滚筒沿底板割煤,后滚筒沿顶板割煤。(×) 16.采煤工作面的平行作业各工序在空间上不需要保持距离。(×) 17. 工作面顶板破碎,单体支架支护选用错梁式布置较合适。( √) 18.双运输机低位放顶煤支架主要特点是放煤效果好,采出率高,有利于降尘。(√) 19.划分井田时,尽可能利用自然条件作为井田边界。(√) 20. 厚煤层分层开采,倾角较大时分层平巷多采用垂直布置。(×) 21、矿井轨道转弯时,为保持车辆运行平稳需抬高外轨。( √ ) 22、采区中部车场斜面线路二次回转后,为了防止翻车应将线路外轨抬高。(×) 23、单体支护工作面放顶,回柱顺序一般采用由下而上进行。(√) 24、在设计矿井时,一般地说,矿井的生产能力越大,服务年限越长。( √ ) 25、顶板穿岩斜井一般使用于开采斜角较大的煤层。(×) 26、厚煤层分层同采,需要在每一个区段或分带布置运输集中巷和回风集中巷。( √ ) 27、运输大巷的方向应与煤层走向大体一致,当受到地质构造影响时,应设法使大巷尽量取直。(√ ) 28、运输大巷坡度应根据其运输方式而定,一般取0.3%~0.5%(√)

采矿学试题及答案六

《煤矿开采学》试题(六)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采区上山 2、暗立井 3、可采储量 4、开拓煤量 5、采掘平衡 二、简答题(6×6=36分) 1、采区上山位置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2、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有哪些优点? 3、在解决井田开拓问题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4、试述综采放顶煤采煤法的主要工艺过程。 5、简述大采高综采工艺的特点及防止煤壁片帮的措施。 6、阶段内的再划分有哪几种方式? 三、分析题(2×12=24分) 1、试分析我国煤矿井田开拓的发展方向。 2、试分析仰斜开采和俯斜开采的特点及使用条件。

四、综合题(25分) 用双线条绘出斜井多水平上山式开拓平、剖面示意图,标出井巷名称,并写出井巷掘进顺序、运煤系统及通风系统。 《煤矿开采学》试题(六)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 1、采区上山 服务于一个采区的倾斜巷道 2、暗立井 又称盲立井、盲竖井,又称盲竖并、盲立井,为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直立巷道,其用途同立井。 3、可采储量 矿井可采储量〔Z)是矿井没计的可以采出的储量,故Z=(Z-P)C式中P—保护工业场地、并筒、井田境界、河流、湖泊、建筑物等留置的水久煤柱损失量;C__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低于0. 75;中厚煤层不低于0.8;薄煤层不低于085;

地方小煤矿不低于0.7。新井设计时可按上述数据选取。 4、开拓煤量 是井田范围内己掘进开拓巷道所圈定的尚未采出的那部分可采储量。 5、采掘平衡 准备巷道的开掘和工作面成一顶的比例 二、简答题 1、采区上山位置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采区上山的位置,又布置在煤层中或底板岩层中的问题;对于煤层群联合布置的采区,还有布置在煤层群的上部、中部或下部的问题。 (一) 煤层上山 (1)开采薄或中厚煤层的单—煤层采区,采区服务年限短;(2)开采只有两个分层的单—厚煤层采区,煤层顶底板岩层比较稳固,煤质在中硬以上山不难维护; (3)煤层群联合准备的采区,下部有维护条件较好的薄及中厚煤层;(4)为部分煤层服务的、维护期限不长的专用于通风或运煤的上山。 (二)岩石上山 对于单一厚煤层采区和联合准备采区,在煤层上山维护条件困难的情况下,

采矿学试题及答案六定稿版

采矿学试题及答案六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

《煤矿开采学》试题(六)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采区上山 2、暗立井 3、可采储量 4、开拓煤量 5、采掘平衡 二、简答题(6×6=36分) 1、采区上山位置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2、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有哪些优点? 3、在解决井田开拓问题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4、试述综采放顶煤采煤法的主要工艺过程。 5、简述大采高综采工艺的特点及防止煤壁片帮的措施。 6、阶段内的再划分有哪几种方式? 三、分析题(2×12=24分) 1、试分析我国煤矿井田开拓的发展方向。 2、试分析仰斜开采和俯斜开采的特点及使用条件。

四、综合题(25分) 用双线条绘出斜井多水平上山式开拓平、剖面示意图,标出井巷名称,并写出井巷掘进顺序、运煤系统及通风系统。 《煤矿开采学》试题(六)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 1、采区上山 服务于一个采区的倾斜巷道 2、暗立井 又称盲立井、盲竖井,又称盲竖并、盲立井,为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直立巷道,其用途同立井。 3、可采储量 矿井可采储量〔Z)是矿井没计的可以采出的储量,故 Z=(Z-P)C式中P —保护工业场地、并筒、井田境界、河流、湖泊、建筑物等留置的水久煤柱损

失量; C__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低于0. 75;中厚煤层不低于0.8;薄煤层不低于085;地方小煤矿不低于0.7。新井设计时可按上述数据选取。 4、开拓煤量 是井田范围内己掘进开拓巷道所圈定的尚未采出的那部分可采储量。 5、采掘平衡 准备巷道的开掘和工作面成一顶的比例 二、简答题 1、采区上山位置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采区上山的位置,又布置在煤层中或底板岩层中的问题;对于煤层群联合布置的采区,还有布置在煤层群的上部、中部或下部的问题。 (一) 煤层上山 (1)开采薄或中厚煤层的单—煤层采区,采区服务年限短;(2)开采只有两个分层的单—厚煤层采区,煤层顶底板岩层比较稳固,煤质在中硬以上山不难维护;(3)煤层群联合准备的采区,下部有维护条件较好的薄及中厚煤层;(4)为部分煤层服务的、维护期限不长的专用于通风或运煤的上山。 (二)岩石上山

中国矿业大学_采矿学_期末复习

二、名词解释 1、开采水平:设有井底车场及主要运输大巷的水平。 2、采区:阶段内沿走向方向划分的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开采块段。 3、分带:沿煤层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倾斜长条,每一个长条叫一个分带。 4、矿井: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 5、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各工序所用的方法、设备极其在时间、空间上的配合。 6、石门:无直接地面的出口,垂直或斜交于煤层走向,在岩层中开掘的水平巷道。 11、井田:划分给同一矿井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 13、阶段:井田内沿倾斜方向按一定的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 14、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的总称。 15、循环进度:采煤工作面完成一个循环向前推进的距离。 16、采区生产能力:指单位时间内采区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产量总和,一般以万t/a表示。 17、滞后支护:割煤后,先推移刮板输送机后移架。 19、准备方式: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23、走向长壁采煤法:长壁工作面沿走向推进的采煤方法。 24、倾斜长壁采煤法:长壁工作面沿倾斜方向推进的采煤方法。 25、长壁放顶煤采煤法:开采近水平或缓(倾)斜厚煤层时,先采出煤层底部长壁工作面的煤,随即放采上部顶煤的采煤方法称为长壁放顶煤采煤法。 26、逆向平车场:车辆进入储车线方向与提车线方向相反。 27、顺向平车场:车辆进入储车线方向与提车线方向一致。 28、采区中部车场:联结上山和中部区段平巷的一组巷道和硐室。 31、单轮放煤:打开放煤口,一次将能放得煤全部放完。 32、分层分采:在同一区段或采区范围内,采完一个分层后再采下一个分层称“分层分采”。 33、多井筒分区域开拓:大型矿井划分为若干具有独立通风系统的开采区域,并共用主井的开采方式。 34、开拓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 三、填空题 1、按煤层倾角大小煤层可分为哪几类?按煤层厚度分为又分为哪几类? 答:①近水平煤层<8度;缓倾斜煤层8~25度;倾斜煤层25~45度;急倾斜煤层>45度。②

奥鹏采矿学复习资料上B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忻州奥鹏祁秀瑞 采矿学_(上)试卷(作业考核线下)B卷(共 6 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 下列哪项不属于矿床开拓(C) A.井筒 B.平硐 C.拉底巷道 D.充填井 2. 倾角为25°的矿体属于(B) A.水平微倾斜矿体 B.缓倾斜矿体 C.倾斜矿体 D.急倾斜矿体 3下列哪项不属于三级储量?(C) A.开拓储量 B.采准储量 C.开采储量 D.备采储量 4下列哪个可供无轨设备上下通行(D) A.平硐 B.斜井 C.竖井 D.斜坡道 5两步骤进行回采,回采矿房时,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逐步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防止围岩片落,用充填采空区的方法管理地压,这种采矿方法是(B) A.空场采矿法 B.充填采矿法 C.崩落采矿法 D.阶段崩落法 6.崩落法永久损失的矿量是(B) A.上盘三角矿柱矿量 B.下盘残留矿量 C.脊部残留矿量 D.下盘残留矿量与脊部残留矿量之和 7.当矿体(或其大部分)赋存在地平面以上时,应采用什么开拓法(A) A.平硐开拓法 B.斜井开拓法 C.竖井开拓法 D.斜坡道开拓法 8.下列哪项不属于影响崩矿指标的主要因素A A.矿体倾角 B.矿石的裂隙性. C.矿体厚度 D.自由面数目 9.下列哪项不属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三个重要的结构参数(C) A.崩矿步距 B.回采巷道间距 C.阶段高度 D. 分段高度

二识图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图是阶段运输巷道的哪种布置形式 C A.单一沿脉巷道布置 B.下盘双巷加联络道布置 C.沿脉平巷加穿脉布置 D.上下盘沿脉巷道加穿脉布置(环形运输布置) 2. 下图阶段开采顺序为 D A.下行式 B.上行式 C.前进式开采 D.后退式开采 E.混合式开采 3. 下图属于什么落矿方法A A.浅孔落矿 B.中深孔落矿 C.深孔落矿 D.挤压落矿 4.下图是哪种采矿法的典型布置D A.全面采矿法 B.留矿采矿法 C.房柱采矿法 D.阶段矿房法

露天采矿习题集附答案

课后习题集 1 露天开采的基本概念 (1)什么叫露天开采?什么样的矿床适合用露天开采? 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相有什么优缺点? (2)简述我国露天开采发展现状及前景。 (3)什么叫露天矿、露天采场?划分山坡露天矿和凹陷露天矿的依据是什么? (4)解释封闭圈、台阶、采掘带、采区的概念。 (5)画图表示台阶及其构成要素。 (6)简述工作帮和非工作帮的概念。 (7)简述安全平台、运输平台、清扫平台的概念及其在露天开采中所起的作用。 (8)什么叫剥采比? (9)简述露天矿的建设程序? (10)露天矿的开采步聚有哪些? 2 矿岩松碎工作 (1)矿岩松碎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2)简述露天矿的主要穿孔设备,针对不同生产规模的矿山,怎么进行设备选型及数量计算? (3)露天开采中常使用的爆破作业方法有哪几种?在露天矿的生产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4)简述露天矿深孔爆破参数有哪些? (5)简述微差爆破和挤压爆破的优点及技术要点。 (6)简述露天矿靠近边坡的爆破工作常用的方法与技术要点。 (7)简述矿床露天开采对爆破工作的基本要求。 3 采装工作 (1)简述单斗挖掘机的工作参数。 (2)单斗挖掘机采掘带宽度如何确定? (3)单斗挖掘机如何选择和计算? 4 露天矿运输 (1)简述露天矿运输的基本特点。 (2)简述露天矿常用的运输方式及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条件。 (3)简述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5 排岩工作 (1)选择废石场应遵循哪些原则? (2)简述目前露天矿常用的排岩工艺与各自的特点。 (3)露天矿为什么要对土地进行复垦?土地复垦的基本步骤和要求是什么? 6 露天开采境界 (1)什么叫露天开采境界?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的因素有哪些? (2)露天开采境界组成要素有哪些? (3)什么是剥采比?常用的剥采比有哪些形式? (4)如何用产品成本比较法确定经济合理剥采比? (5)确定经济合理剥采比有哪些方法?适用条件如何? (6)何为长露天矿?如何确定长露天矿境界剥采比? (7)何为短露天矿?如何计算短露天矿境界剥采比? (8)简述确定露天矿开采境界的方法和步骤。

中国矿业大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采矿学试卷A卷及答案

《采矿学》 A卷闭卷 站点:专业年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图1所示为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上山采区巷道布置图(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要求写出图中所示数字1至14代表的巷道名称 图1 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上山采区巷道布置图 回答数字代表的巷道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采煤工作面周而复始地完成、、、、等

工序的过程称为采煤循环。 3)滚筒采煤机的进刀方式有直接推入法进刀、和中部斜切进刀。 4)采煤工艺的类型有、和综合机械化开采三种,其中综采面的主要设备有、和,综采与普采的区别在于工作面支护采用了。 5)在T = Z k/(A×K)的关系式中,T代表,Z k代表矿井可采储量,A 代表,K代表储量备用系数。 6)根据采煤工艺、矿压控制特点和工作面长度不同,采煤方法分为壁式体系和 体系两大类。 7)在缓倾斜煤层中的长壁工作面,炮采工艺方式是指采用落煤、爆破装煤和人工装煤、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及单体支柱支护的采煤工艺方式。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采煤方法: 2).及时支护: 滞后支护: 3).采区车场: 4).矿井生产能力: 5).放煤步距(循环放煤步距): 采放比: 6).石门: 三、简答题(共25分) 1).根据第一题填空题图1所示的采矿工程平面图,写出运煤、运料、通风系统(只用数字表示即可,并且新风和污风要分开写)。(6分)

2).煤层上山和岩石上山的比较。写出各自的布置位置、优缺点和适用条件。(8分) 3).简要说明合理井田位置要考虑的因素。(5分) 4)简述立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6分)

采矿学习题

采矿学习题 一章煤田的划分 1 煤田、矿区、井田及三者关系? 2 举例说明根据岩性和倾角对井巷的分类,并图示。绘单线图说明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3 论述矿区划分成井田的原则。 4 井田境界的人为划分方法。 5 说明矿区开发顺序原则。 6 井田内再划分方式?阶段内再划分方式? 7 阶段、上下山阶段、水平、开采水平、盘区。并图示; 阶段与水平的关系。 8 分区、区段、上下山、分带。并

图示。 9 图示采区布置方式。 10 井田内的一般开采顺序。 11 地质Z、工业Z G 、可采储量Z K ; Z G 与Z K 的关系。 12 分析影响A的因素。 13 分析Z K 、A、T三者的关系。 二章开拓方式 1开拓方式的含义。 2 井巷按用途和服务范围的分类。 3 平峒开拓的优点、适用条件。 4 划示意图说明平峒标高以下的煤如何开拓? 5 斜井的分类。

6 片盘?片盘斜井开拓?评价此开拓方式(优、缺、应用条件)。 7 评价斜、多开拓方式。 8 斜井开拓的一般条件。 9 斜井提升方式如何选择? 10 剖面图说明立、多开拓的分类?各类特点和适用条件。 11 剖面图说明立、单开拓和适用条件。 12 通风系统包括的内容?分类? 13 立井开拓的分类?立井开拓的一般条件。 14 综合开拓的优越性。图示其分类。

三章开拓巷道布置 1 上下山开采的比较;下山开采的优、应用条件。 2 辅助水平应用条件。 3 大巷轨道、皮带运输的评价。 4 图示(切、剖面)说明大巷布置方式及应用条件。 5 煤层群分组原则。 6 煤、岩大巷的评价。 7 图示岩大巷位置的确定原则。 8 图示并说明各通风方式及评价。 四章井底车场 1井底车场?作用?组成?形式?调车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