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课程标准(2017).docx

公共教育学课程标准(2017).docx
公共教育学课程标准(2017).docx

精品文档

公共教育学

课程标准

教师姓名白彦茹

职称教授

二级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授课对象各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

授课时间2017 年 10 月编制

目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3)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设计理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课程性质和地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课程设计理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知识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能力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素质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和考核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课程教学设计 (5)

3、课程考核标准 (15)

五、课程实施建议 (16)

1、师资条件 (16)

2、教学设施 (16)

3、教学资源 (17)

六、其他说明 (17)

《公共教育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基础课程

011900000开课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授课学期1公共教育学学分2学分公共基础课授课层次本科考核性质考试

普通心理学哲学等

专业课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说课观课议课、教育教学见习实习等

理论28讨论4学时分配总学时32实验实训

上机见习

适用专业全校各院系师范生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设计理念

1、课程性质和地位

《公共教育学》是师范院校有别于其他综合大学的标识性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集科学、哲学、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公共教育学》根据教育部关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树立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从“人格与责任、知识与能力、实践与创新” 的三维目标出发,旨在通过学习,使师范类生了解教育领域的基本知识,领会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先进思想,并能依据学生自身发展的特征及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逐步学会理解现实中的学校教育、德育、

课程、教学、班级管理等问题,养成问题意识和反思习惯,不断提升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开设对于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学习和掌握教育

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适当的教育方法,提高解决学生各种问题的技能技巧,形成一定的教育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坚定师范生从教的信念,获得从教的教育智慧,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创造性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以哲学、普通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说课观课议课、教育教学见习实习等课程的基础。

2、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基于国家颁布的《教师教育标准》为指导,以教育基本原理、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教师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根据教师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按照国家教书育人的使命和师范生以及教师成长与发展规律要求,从“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注重课程设计在课程目标上体现师范生的全面发展与专业发展,能力培养上体现教师的必备的各种技能与专业能力,教学方法上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课堂教学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逐步坚定师范生的教育信念,努力改革并不断构建教育学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和实施机制,积极开发、优化与整合各方面学习资源,为学生丰富多样的学习和实践平台机会,促进师范生能基本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等相关知识,获得一定的课堂技能、专业能力及从教的教育智慧,能够顺利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做准备。

三、课程目标

《公共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学生必修课程,是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教师教育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设置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儿童观,坚定教育理想信念,逐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运用中小学教育规律和方法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科学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学会把握教育技能技巧,形成一定的师德品质,培养师范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我校师范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公共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认识教育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形成教育教学技能。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发展师范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是其具有独立的、综合性的教育教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学研究意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师范生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谦逊好学、求真务实等方面的素质。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教

师观及先进的学生观,培养热爱学生、热爱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情感及投身教育

事业的职业品质。

四、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1、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课时

序号章节名称学习目标

( 1)知识要点: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及任务;4

了解教育学的产生、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掌握国内外著

名教育家的代表著和主要教育思想。

(2)能力解读:能厘清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树立问题意

1导论走进教育学

识。领会教育学研究与学习的基本方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提升教育理论素养。

(3)素质要求:理解学习教育学的重要价值与基本路径;

明确研究和学习教育学的方法;学以致用,学会研究性学习

与反思性学习。

( 1)知识要点:掌握教育的基本涵义及其教育的本质属2 2第一章教育本质论

性;了解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科学解释并理解四种教育起源说的主要观点;把握各个历

史形态教育的特点和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 2)能力解读:通过对教育涵义的探寻,培养学生认识和

解决问题能力;领会教育的构成要素,可以增强师范生的

整体意识;了解教育起源与发展历程,明辨教育与其他社

会现象的本质。

( 3)素质要求:通过教育基本知识的学习,能理解教育的

地位和作用;教育本质的思考,能拓展视野,不断更新观

念;通过教育历史发展与未来教育趋势的把握,能激励师

范生参与学习,促进自我更好成长。

( 1)知识要点:掌握教育功能的涵义及不同维度教育功能

的类型。

3第二章教育功能论( 2)能力解读:教育的个体发展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的关系。

( 3)素质要求:教育功能论对教师的教育观带来什么启示。

( 1)知识要点:掌握教育目的的基本涵义及其教育目的的

类型与功能;了解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与各种价

值取向流派;熟悉并理解我国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正

确领会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表现与区别。

( 2)能力解读:通过对教育目的的认识,明确培育人的规4第三章教育目的论

格质量与标准;领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增强教师培养人的

责任意识;了解我国教育方针政策,能增强教育改革的热

情。

(3)素质要求:通过教育目的理论的学习,不断反思教

育活动的目的观;进而拓展视野,不断更新观念;通过我国

教育目的的探究,增强教育改革意识与能力。

(1)知识要点:识记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了解

教育制度的特征和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理解现代学校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2)能力解读:了解并领悟我国学制发展沿革与现代学制

5第四章教育制度论

改革的主要内容;掌握发达国家学制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

发展的过程。

(3)素质要求:能运用学校教育制度的相关理论分析我

国现行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改革的思路。

(1)知识要点:掌握教师的职业认知、自我设计和发展策

略;了解教师专业化的主要内容及其途径;深入理解教师精品文档

2

2

2

4

6第五章教师素质论7第六章学生发展论专业化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 2)能力解读;深入理解作为教师应需要哪些知识和能

力结构;掌握并践行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形成相应的

专业化技能。

(3)素质要求:明确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职业

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坚持生涯规

划、终身学习、不断发展。

(1)知识要点: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4

8第七章课程编制论9第八章课堂教学论10第九章学校德育论11第十章班级管理论及心理学、教育学视域的学生全面发展理论;把握学生的

本质属性与身心发展特征,了解学生的社会地位、合法权

利与义务;掌握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涵、学生个性发展与

时代特征;理解师生关系的概念、作用、变化以及建构良

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2)能力解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

说正确认识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领会现

代学生观,能够理解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学生身心发展

规律,并能寻求学生主体个性发展的路径;能分析师生关系

的意义、特点变化以及建构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3)素质要求:能够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认识学生、分析

学生;学会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善于分析处理师生

中的矛盾与冲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知识要点:掌握并理解课程的基本涵义;能够把握课

程理论流派的基本主张;了解课程类型及其课程编制理论。

(2)能力解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课程,确立正确

的课程观;运用课程类型理论分析各国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

题;能分析课程理论流派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3)素质要求:熟悉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并能结

合实际加以分析;能运用课程理论分析我国课程改革的背景

及改革方案,增强课程改革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1)知识要点:掌握教学的概念、教学目标理论、教学过

程理论、教学模式理论、教学设计原理、教学方法理论、教

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2)能力解读:理解树立现代教学观,理解教学在教育

事业中的地位,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简述班级授课制及其

革新趋向,简述有效教学的基本涵义。

(3)素质要求:运用现代教学观分析当代我国中小学教学

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学校教学功能的思想,分析加强学校

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分析有效教

学的策略;思考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教学的启发所在。

(1)知识要点:掌握学校德育的概念、德育目标理论、德

育过程理论、德育模式理论、德育设计原理、德育方法理论

以及德育途径形式。

(2)能力解读:理解树立现代德育观,理解学校德育在教

育工作中的地位,能理解德育过程规律、德育方法及其革

新趋向,并能够领会有效德育的基本涵义。

(3)素质要求:学会运用现代德育思想与观点分析当代我

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学校德育功能的思想,

分析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合理选择和运用德育方

法,分析有效德育的策略;思考世界各国学校德育变革经

验给我们的启示。

(1)知识要点:掌握班级、班级管理的概念、原则;理解班

级管理的四种模式的概念及其要求;了解班集体的概念、

精品文档

2

4

4

2

特征、发展阶段;能够把握班主任工作的职责。

(2)能力解读:培养师范生学会设计与组织主题班会的

能力、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

(3)素质要求:通过学习掌握组织管理一个良好班集体

的策略,并学会思考怎样成为一名专业化的班主任。

2.考核要求:

《公共教育学》本课程内容共十一章,其课程内容较为综合,理论性和实践

性也很强,要求高,有一定难度。在考核要求上严格按照《公共教育学考试大纲》

进行命题,并根据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提出要求,成

绩考评包括如下三项:(1)平时成绩 30% (包括作业 10%、出勤 10%、课堂问答

和讨论10%);(2)期中考试30% (开卷、闭卷、书面作业等均可);期末考

核40% (闭卷,百分制评分,时长120 分,全校统一命题考试)。本课程考核以

形成性评价和多元评价为主体,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实际发展。(详见《公共教育学》考试大纲)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按照国家教师资格鉴定考核,组织学生参加国家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熟悉行业或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

法规,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需要,配合讲授质疑式、问题探究式、案例分析式、合作讨论式、读书报告式、观摩体验式、调查论文式、训练多样式等多种教学形式。

六、课程实施建议

(一)师资条件

教科院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良好职业修养的公共教育学教师队伍;公共教育学作为校级、省级精品课程,不断完善本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的编制与

制定; 2017 年 8 月出版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概论》教材,并逐步

完善了课堂教学与学习指导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具体包括建立了本课程的专题网站

与省视频课程网站以及教学课件、习题与案例、试题库、图书与文献资料等,运

转正常。

(二)教学设施

为了实现本学习领域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要求在多媒体教学设备齐

全的教室上课,观看教育教学、主题班会活动等视频,并能在一体化实训室(目前

没有)进行模拟教学、试讲、说课等方面训练。

(三)教学资源

1、使用教材 :

白彦茹主编《教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年 8 版。

2、教学参考书目 :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2)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4)傅道春编著《教育学——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5)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版;

(6)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

(7)李方主编《基础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年版;

(8)卢晓中主编《新编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2014 年版

3、网略资源:

1、广东省精品视频公开课:《公共教育学》:

http://202.192.128.68/gg/

2、学校精品课程《公共教育学》:

公共教育学精品课程网址:

http://202.192.143.142:8080/suite/solver/classView.do?classKey=1

83079&menuNavKey=183079

公共教育学在线学习专题网站:

http://202.192.143.142:8080/suite/solver/classView.do?classKey=1

72185&menuNavKey=172185

七、其他说明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高师院校各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答案学校:姓名:分数: 试卷提供: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学校王利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 A、变告诉为启发 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 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 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ABCDF)。 A、戏剧表演 B、科学游戏 C、模型制作 D、现场考察 E、综合实践 F、科学辩论会 3、(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A、考高分 B、培养科学素养 C、提高科学操作水平 D、传授科学知识 4、工程的核心是(C )。 A、发现 B、发明 C、建造 D、发展 5、生命科学领域包含有(A )个主要概念。

梳理修订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9年教育文档.doc

梳理修订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编者按:2017年1月15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育部表示,自2001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经过十余年实践探索,小学科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课程适宜性、可操作性、时代性和整体性有待增强等问题。为此,教育部修订完善新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对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等给出明确标准。科学课程的起始时间提前到小学一年级,要求一、二年级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课时,并且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标准”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但在教育界人士看来,教育部之所以会出台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因中国科协发布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6.2%,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然而,这个数字和全球范围内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无论何种原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不管对于公立学校还是民办教育机构,都是新的尝试。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对此,本期梳理了教育从业者对此的一些认识。 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教育部于2017年2月15日正式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这是自2001年《全日

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发布之后第一次修订和完善。 关于新课标的几点变化 一、两个新增 (一)明确新增技术与工程学 让学生体会到“动手”的成功和乐趣,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明确了STEM中的"T"和"E"的重要性,即技术与工程学。 (二)明确新增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 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在现实上的应用,还新增了科学技术对伦理、环境、生活影响的思考。让学生关注周围技术世界的发展,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两个变化 (一)划分了三个学段 学习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更加详细化。对于低年级开设科学课,通过小实验、小游戏的体验对科学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二)学习评价方式更多元 旧版本:行为表现评价;纸笔测验评价;综合评价。 新版本:课堂教学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终结性评价: 1.纸笔测验, 2.表现性评价, 3.真实性评价, 4.档案袋。 三、给出了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建议

2018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7年秋季开始施行。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标准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此其基础性特点。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

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其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秉承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既符合教育者按阶段进行教育的理论,又坚持了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具体可表现为标准以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将其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此次科学课程学段的重新划分,不仅有利于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这个全新的课程目标内容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之中,更有利于阶段知识依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合与细化,进而实现从基础教育开始循序渐进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课程宗旨。除此之外,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设定在一年级,并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进行课程安排,也是为了使社会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作为增强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性教育,是国家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入学开始对其进行科学教育,依据其“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特点进行科学教学,不仅有益于从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也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

(完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及答案学校: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 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

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 A、变告诉为启发 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 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 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ABCDF)。 A、戏剧表演 B、科学游戏 C、模型制作 D、现场考察 E、综合实践 F、科学辩论会 3、(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完整word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义务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三、科学态度目标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物质科学领域 二、生命科学领域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教学案例 案例1 认识空气 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 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 案例4 观察月相 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 案例6 水火箭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测试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答案 学校: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 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 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 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 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 个主要 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 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 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 理信息、得出结论、表

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 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 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4 / 1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 图、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

(完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三、科学态度目标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物质科学领域 二、生命科学领域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教学案例 案例1 认识空气 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 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 案例4 观察月相 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 案例6 水火箭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培训心得体会 修水县第一小学樊刚强 2017年10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修水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的教师培训,在为期一天的时间里,我收获颇多,首先观看了教材主编郁波老师的视频讲座和六小樊芳芳老师的优质录像课《观察植物》,最后听取了教研室李修生老师的《分享理念、学习课标、落实标准》的讲座,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加深了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理解,获得以下学习体会: 一、从小培养,打好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跟语文、数学、英语同等重要。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科学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原来的科学启蒙从三年级开始,现从一年级开始,并将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越来越受重视,这是一个机遇,也更是一个挑战,对科学教师的要求更高。1-2年级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阶段,科学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学生的科学学习习惯;他们对周围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仍处于懵懂的状态,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以游戏或故事为主导体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中高年级应逐渐过渡到以观察、对比、实验等学习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的乐趣。教

师要从低年级开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更要在不同的学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教学内容,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概念统筹,设定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物质科学(6)、生命科学(6)、地球与宇宙科学(3)、技术与工程(3)四大领域中一共设置18个主要概念,18个主要概念又分解成75个学习内容,即以主要概念来统筹课程内容架构,以学习进阶思想设计课程内容。这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学生对某一科学知识从了解到深入,采用不同的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加深理解科学知识。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相应地层层递进,不同的教学目标就会有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的培养也相应地不同,例如达到“记忆”层面,教师呈现知识让学生熟记即可;达到“理解”层面,教师要采用观察、实验、思考、交流、质疑等方法;达到“运用”层面,教师要在“理解”层面基础上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前概念、教学内容等,设定合理的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多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结果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达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方面的目标。 三、技术领域,联系生活

2017年小学科学新课标珍藏版

义务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 课程性质一课程基本理念二# 三课程设计思路 $ 课程目标第二部分 $ 一科学知识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二!& 三科学态度目标!' 社会与环境目标四科学技术 !$ 课程内容第三部分 !$ 一物质科学领域\ 生命科学领域二''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技术与工程领域四#% 实施建议第四部分 #%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三('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四 ! 附录教学案例(* (* 案例!认识空气 案例&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西瓜虫有耳朵吗*# 案例'观察月相** %! 暗盒里有什么案例# %' $水火箭案例

&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 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生活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力的发展科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崇尚科树立科学思想认识科学本质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对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力 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国家为他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课程性质一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通过小学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 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生活以及终身发展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的重要方式 通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 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在实践中体验和积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

小学各科课程标准2017

小学各科课程标准2017 2017年小学各科课程有哪些新的变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小学各科课程标准2017 关于新课标不得不知的几点变化 和2001年课标相比较,这次修订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1 两个新增, 1.明确新增技术与工程学,如果用现在STEAM的体系结构来看,明确了T和E即技术和工程的重要性。 2.明确新增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在现实上的应用,还在新增了科学技术对伦理、环境、生活影响的思考。 2 两个变化, 1.划分了三个学段。划分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阶段知识更细化。增加1-2年级的科学课。 2.学习评价方式更多元。从之前的行为表现评价、纸笔测试评价、综合评价等转变为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终结性评价。其中终结性评价就包括纸笔测试评价、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以及档案袋。 第一版课标是怎么产生的? 2001年7月发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国解放后第一部关于小学科学教育的课程标准,对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

上世纪教育改革的浪潮下,科学教学的改革作为中心内容之一,受到了各国高度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尤其是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科学教育系统改革,提出了“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的口号和目标。这些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受教育部委托于2000年初正式启动并实施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 这次项目的负责人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郝京华博士,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广泛搜集了国内外该领域改革的多种资料(包括世界各国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国内历年来的教学大纲与教材)提炼出了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共同特征与基本趋势;广泛调查了国内自然教学状况和社会需求,征求了自然教学专家学者对小学自然课程改革的建议,总结了50年来课程和教材建设的经验和不足;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在2001年3月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绝大多数课程标准的研制,于2001年7月终于正式发布。 2001年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十余年的实践探索中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课程适宜性、可操作性、时代性和整体性有待增强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近日刊发的这个版本修订于2015年,将于2017年秋季开始执行。 关于新课标,教育部有哪些要求? 1 充分认识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小学科学教育对从小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高度重视,以课程为统领,切实加强小学科学教育。 2 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

2017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试题-Microsoft-Word-97---2003-文档.doc

《小学科学 (1~6 年级 )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1.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 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 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 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 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课程。 3.课程基本理念 : 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 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课程设计思路 : 总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 5.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有四大领域: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 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18 个主要概念 ,分解成 75 个学习内容。 每个领域的主要概念分别为 :6、6、3、3 个。本标准在物质科学领域选择 了 6 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选择了 6 个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选择了 3 个主要概念,技术与工程领域选择了 3 个主要概念。 6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周期比较长,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 知规律,本标准把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l-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三个学段。 7、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每个方面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1、(二)科学知识学段目标

以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 4 个领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 科学知识学段目标 领域 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 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 的性能;描述物体的运动,认初步了解常见的物质的变化;物质科学征;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识力的作用;了解不同形式的知道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 知道常见的力。 能量。 初步了解植物体和动物体的 主要组成部分,知道动植物的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生命活 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和植动和人体健康;初步了解动物 生命科学物都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传;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 行简单分类;初步认识人体的样性。 主要生命活动。 地球与宇宙 科学 技术与工程 知道太阳系及宇宙中一些星 知道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 座的基本概况,知道昼夜交 特征,知道与它们有关的一些 替、四季变化分别与地球自转 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初步了 知道与太阳、月球相关的一些和公转有关;初步了解地球上 自然现象;知道天气、土壤等 解地球上大气、水、土壤、岩 一些与大气运动、水循环、地 石的基本状况;初步认识大自 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壳运动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 然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 因;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 然资源和能源,以及大自然中 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 的一些自然灾害。 当珍惜的家园。 了解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 知道人工世界是设计和制造 认识身边的人工世界;了解常 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 出来的;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 伸,工程是依据科学原理设计见的工具,知道简单工具的功更加精确、便利、快捷;知道 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能和使用方法;利用身边可制设计包括一系列步骤,完成一 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 难题、创造丰富多彩的人工世 项工程设计需要分工与合作, 界的一系列活动;了解科学技手完成简单的任务。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任何设计 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 都受到一定的条件制约。 文明进程。 (二)科学探究学段目标 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二)科学态度学段目标

2017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试题 Microsoft Word 97 - 2003 文档

《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1.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课程。 3.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课程设计思路: 总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 5.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有四大领域: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18个主要概念,分解成75个学习内容。每个领域的主要概念分别为:6、6、3、3个。本标准在物质科学领域选择了6 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技术与工程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 6、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周期比较长,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本标准把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l-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 7、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每个方面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1、(二)科学知识学段目标 以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 (二)科学探究学段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