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具偏倚分析报告

量具偏倚分析报告

量具偏倚分析报告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MSA)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1.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确保测量数据的质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分析管理。 3.职责 3.1质管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的归口管理; 3.2公司计量室负责每年对公司在用测量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 3.3各分公司(分厂)质检科负责新产品开发时测量系统分析的具体实施。 4.术语解释 4.1测量系统(Measurement system):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2偏倚(Bias):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4.3稳定性(Stability):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 得的测量平均值总变差,即偏倚随时间的增量。 4.4重复性: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由同一位检验员,采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 再现性(Reproductivity) 是指由不同检验员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6分辨率(Resolution):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4.7可视分辨率(Apparent Resolution):测量仪器的最小增量的大小,如卡尺的可视分辨率为0.02mm。 4.8有效分辨率(Effective Resolution):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等级大小。用测量系统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将制造过程变差(6δ)(或公差)划分的等级数量来表示。关于 有效分辨率,在99%置信水平时其标准估计值为1.41PV/GR&R。 4.9分辨力(Discrimination):对于单个读数系统,它是可视和有效分辨率中较差的。 4.10盲测:指在实际测量环境中,检验员事先不知正在对该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不知道所

测量系统分析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指导书 1目的 本规定具体明确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并根据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来评估所使用的量具或设备的测量能力是否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由控制计划规定的量具或测试设备并指出其相对应的关键特性。 3 术语或缩语 3.1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用一个评价人,使用相同测量仪器,对同一零件上的同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所得到的测量变差。 3.2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是用不同的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零件上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的平均值的变差。 3.3重复性和再现性(GRR):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联合估计值。 3.4Cg:检具能力指数。 4 程序 4.1流程图 4.2 职责 4.2.1 质量保证部负责对本工作规定的建立,保持和归口管理。 4.2.2 使用部门按控制计划要求,编制测量系统分析计划,上报质量保证部批准,使用部门准备样件,实施,提供报告。质量保证部负责结果评价。 4.2.3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培训。

4.2.4 量具使用部门归档保存相应记录。 5 测量系统分析: 5.1 根据客户的要求来确定MSA,现场使用的计量器具,用于大众产品用Cg值来评估,用于通用的产品的用GRR来评估,其余的产品根据客户要求来定,客户无要求的采用GRR分析。 5.2 计量仪器的MSA,采用GRR来分析。测量仪器按对应的测量产品来做评估,但对同一大类的产品,同一种工艺允许只选取一种零件作为代表性的来做GRR分析。 5.2.1 CMM的MSA,可从控制计划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零件进行,项目包括位置尺寸、几何尺寸进行GRR分析。 5.2.2 齿轮测量中心的MSA,可根据齿轮加工特性,选取对最终的齿轮精度有影响加工工艺(如插齿、剃齿、珩齿、磨齿、成品)进行GRR分析。项目选取:周节累积误差、相邻齿距误差、平均齿向角度误差、平均齿形角度误差。 5.2.3 圆柱度仪的MSA,在控制计划中涉及到使用圆柱度仪的根据加工特性可分为车加工、磨加工和零件特性分为轴类和盘类,对其分别进行圆度、圆柱度和母线平行度的GRR分析。 5.2.4 轮廓仪的MSA,根据加工特性,可在控制计划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如倒角、R圆角、距离等进行GRR分析。 5.2.5 粗糙度仪的MSA,按控制计划中规定的项目(Ra、Rz、Rt),每一类评定标准选一种公差小的,分别进行GRR分析。 5.2.6 卡板的MSA,进行GRR分析。 5.3对在控制计划中出现的万能量具,由使用部门按控制计划组织MSA,对同一类万能量具用于同一大类的产品、同一工艺、同一精度允许只选取一种作为代表性的来做GRR分析分析方法,根据客户要求分为GRR和Cg。 5.4 对带表检具全部实施MSA,但对一台多参数专用检具,允许只对最小公差的检测项进行MSA。分析方法根据客户要求分为GRR和Cg。周期为检具六个月。 5.5对卡板、塞规等专用量具,首次使用前由使用部门按控制计划组织MSA,分析方法为计数型。对同一大类的产品、同一工艺、同一精度允许只选取一种作为代表性的来做GRR分析评估。 5.6专用量检具首次使用前应进行MSA。对用于SPC过程控制点的专用量检具需定期做MSA,原则上参照检定周期。 6. MSA的实施方法: 6.1 计量仪器、带表检具及万能量具的GRR实施方法和结果评估。 6.1.1带表检具及万能量具由使用部门组织并确定三位测量者,并从过程中抽取有代表性的10个零件(选定的零件应考虑到零件加工过程中可能波及的范围),同时做好标记。每个测量者代号(A,B,C)测量10个零件三次,并分别记录在JJ/SQC-69“测量系统分析数据采集卡”输入电脑,电脑需计算的数据有: 测量者A,B,C各自的对各零件的第一至第三次的测量值及其对应的极差(最大值--最小值)R; 计算测量者A,B,C各自的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测量值总和与平均值、、,以及极差的总和与平均值、和。 计算各零件测量值的平均值Xp。 计算极差的值和、、的极差,以及零件平均值Xp的均值和极差Rp。 计算重复性,即由量具变化而造成波动的变差EV,系数K1按每测量者重复测量次数而定。系数K1见附表《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 计算再现性,由于测量者变化而造成波动的变差A V,系数K2按测量人数而定。式中,n为零件数量,r为测量次数。系数K2见附表《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 计算重复性与再现性,GRR。

计量型MSA五性分析报告

XXX 公司 计量型MSA 分析报告 日 期: 实 施 人: 评 价 人: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分析结论: 合格 不合格 审 核: 批 准: 2017年2月23日 陈秋凤、雷丽花、欧阳丽敏 张志超 数显卡尺(中间检验) XXX

计量型MSA分析报告 目录 稳定性 (1) 偏倚 (4) 线性 (7) 重复性和 (9) 再现性 备注: 对于有条件接收的项目应阐述接受原因.

第一节稳定性分析 1.1 稳定性概述 在经过一段长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即稳定性是整个时间的偏倚变化。 1.2 试验方案 2017 年 02 月份,随机抽取一常见印制板样品,让中间检验员工每天的早上及晚上分别使用数显卡尺对样品外形尺寸测量5次/组,共测量25组数据,并将每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1。 1.3 数据收集 表1 稳定性分析数据收集记录表

1.4 测量系统稳定性可接受判定标准 1.4.1 不允许有超出控制限的点; 1.4.2 连续7点位于中心线同一侧; 1.4.3 连续6点上升或下降; 1.4.4 连续14点交替上下变化; 1.4.5 连续3点有2点距中心的距离大于两个标准差; 1.4.6 连续5点中有4点距离中心线的距离大于一个标准差; 1.4.7 连续15点排列在中心线的一个标准差范围内; 1.4.8 连续8点距中心线的距离大于一个标准差。

1.5 数据分析 图1 中间检验_数显卡尺 Xbar-R控制图 从图1 Minitab生成Xbar-R控制图可知,没有控制点超出稳定性可接受判定标准,表明该测量系统稳定性可接受。 1.6 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结果判定 对中间检验_数显卡尺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稳定性可接受。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报告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物理实验的每一个课题的完成,一般分为预习、课堂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三个阶段。 §1 实验前的预习 为了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实验任务,学生一定要作好实验前的预习。 实验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在弄清本次实验的原理、仪器性能及测试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在实验报告纸上写出实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包括下列栏目: 实验名称 写出本次实验的名称。 实验目的 应简单明确地写明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 实验原理 扼要地叙述实验原理,写出主要公式及符号的意义,画上主要的示意图、电路图或光路图。若讲义与实际所用不符,应以实际采用的原理图为准。 实验内容 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内容、操作步骤。为了使测量数据清晰明了,防止遗漏,应根据实验的要求,用一张A4白纸预先设计好数据表格,便于测量时直接填入测量的原始数据。注意要正确地表示出有效数字和单位。 §2 课堂操作 进入实验室,首先要了解实验规则及注意事项,其次就是熟悉仪器和安装调整仪器(例如,千分 尺调零、天平调水平和平衡、光路调同轴等高等)。 准备就绪后开始测量。测量的原始数据(一定不要加工、修改)应忠实地、整齐地记录在预 先设计好的实验数据表格里,数据的有效位数应由仪器的精度或分度值加以确定。数据之间要留有间隙,以便补充。发现是错误的数据用铅笔划掉,不要毁掉,因为常常在核对以后发现它并没有错,不要忘记记录有关的实验环境条件(如环境温度、湿度等),仪器的精度,规格及测量量的单位。实验原始数据的优劣,决定着实验的成败,读数时务必要认真仔细。运算的错误可以修改,原始数据则不能擅自改动。全部数据必须经老师检查、签名,否则本次实验无效。两人同作一个实验时,要既分工又协作,以便共同完成实验。实验完毕后,应切断电源,整理好仪器,并将桌面收拾整洁方能离开实验室。 §3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报告完整而又准确地表达出来。实验报告 要求文字通顺,字迹端正,图表规矩,结果正确,讨论认真。应养成实验完后尽早写出实验报告的习惯,因为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括下述几部分内容: 数据表格 在实验报告纸上设计好合理的表格,将原始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之中(有老师签 名的原始数据记录纸要附在本次报告一起交)。 数据处理 根据测量数据,可采用列表和作图法(用坐标纸),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 实验要求计算待测的量值、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书写在报告上的计算过程应是:公式→代入数据→结果,中间计算可以不写,绝对不能写成:公式→结果,或只写结果。而对误差的计算应是:先列出各单项误差,按如下步骤书写,公式→代入数据→用百分数书写的结果。 结果表达 按下面格式写出最后结果: )N ()(N )N (总绝对误差测量结果待测量?±=.. %100(??=N N )Er 相对误差

量具偏倚分析作业指导书

量具偏倚分析作业指导书 偏倚分析之执行 : 独立取样法 : ?选取一个样品, 并建立可追溯标准之真值或基准值, 若无样本则可从生产线中取一个 落在中心值域的零件, 当成标准值, 且应针对预期测试值的最低值,最高值及中程数的标准各取得样本或标准件,每个样本都要求单独分析,并对每个样本或标准件测量10次, 计算其平均值, 将其当成“基准值” . ?由一位作业者以常规方式对每个样本或标准件测量10次. 并计算出平均值, 此值为 “观测平均值” . 计算偏倚 : ?偏倚= 观察平均值–基准值 ?制程变异= 6δ ?如果需要一个指数,把偏倚乘以100再除以过程变差(或公差),就把偏倚转化为过程变 差(或公差)的百分比,偏倚占过程变差的百分比计算如下: ?偏倚%=100[(偏倚)/过程变差] ?偏倚占公差百分比采用同样方法计算,式中用公差代替过程变差。 ?判定:针对偏倚之部份,判定之原则为: ?重要特性部份其偏倚%须<=10%; ?一般特性其偏倚%须<30%;应依据仪器之使用目的来说明其接受之原因。 ?其偏倚%大于30%者,此项仪器不适合使用。 如果偏倚较大,查找以下可能的原因: ?标准或基准值误差,检验校准程序。 ?仪器磨损,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分析上,应制定维护或重新修理的计划。 ?制造的仪器尺寸不对。 ?仪器测量了错误的特性。 ?仪器校准不正确,复查校准方法。

评价人员操作仪器不当,复查检验方法。仪器修正计算不正确。

量具偏倚分析报告 QR/HC31007-002A 产品名称/型号:质量特性:制造过程变差: 分析人:日期:审核:日期: 备注:如制造过程变差不知道,用规范公差代替。

(完整版)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2)

表1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评价条目评价内容描述具体评价问题 1.随机分配方法详细描述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的方 法,有助于评估组间可比性随机化分配序列的产生是否正确? 2.分配方案隐藏详细描述隐藏随机分配序列的方 法,从而帮助判断干预措施分配 情况是否可预知 分配方案是否有效地隐藏? 3.盲法描述对受试者或试验人员实施盲 法的方法,以防止他们知道受试 者的干预措施,提供判断盲法是 否成功的相关信息 盲法是否完善? 4.结果数据的完整性报告每个主要结局指标的数据完 整性,包括失访和退出的数据。 明确是否报告以上信息及其原 因,是否采用意向性分析(ITT) 结果数据是否完整? 5.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描述选择性报告结果的可能性及 情况研究报告是否提示无选择性报告结果? 6.其它偏倚来源除以上5个方面,是否存在其他 引起偏倚的因素?若事先在计划 中提到某个问题或因素,应在全 文中作答研究是否存在引起高度偏倚风险的其他因素? 表2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的具体标准评价条目评价结果评价内容描述 1.随机分配方法正确?采用随机数字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抛硬币、掷骰子或抽签等方法 不正确?按患者生日、住院日或住院号等的末位数字的奇数或偶数; ?交替分配方法; ?根据医师、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或干预措施的可获得性分配患者入组 不清楚?根据干预措施的可获得性; ?信息不详、难以判断正确与否 2.方案隐藏完善?中心随机,包括采用电话、网络和药房控制的随机 ?按顺序编号或编码的相同容器 ?按顺序编码、密封、不透光的信封 不完善?公开随机分配序列如列出随机数字 ?未密封、透光或未按顺序编号的信封 ?交替分配 ?根据住院号、生日等末位数字的奇数或偶数 不清楚?未提及分配方案隐藏 ?提供的信息不能判断是否完善,如使用信封,但未描述是否 按顺序编码、密封、不透光 3.盲法正确?没有采用盲法,但结果判断和测量不会受影响 ?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采用盲法,且盲法不会被破坏 ?对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未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采用盲 法,但不会导致偏倚 不正确?未采用盲法或盲法不完善,结果判断或测量会受影响 ?对患者和主要研究人员采用盲法,但盲法可能被破坏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研究)分析报告

有限公司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版号:A/0 (MSA)测量系统分析 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研究 作业指导书 批准:吕春刚 审核:尹宝永 编制:邹国臣 受控状态:分发号: 2010年11月15日发布2010年11月15日实施

量具的稳定性、偏移、线性研究作业指导书JT/C-7.6J-003 1目的 为了配备并使用与要求的测量能力相一致的测量仪器,通过适当的统计技术,对测量系统的五个特性进行分析,使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已知,为准确评定产品提高质量保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使用的所有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的测量分析。3职责 3.1检验科负责确定过程所需要的测量仪器,并定期校准和检定,对使用的测量系统分析,对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3.2工会负责根据需要组织和安排测量系统技术应用的培训。 3.3生产科配合对测量仪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4术语 4.1偏倚 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标准值)的差值。 4.2稳定性(飘移) 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4.3线性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变差。 4.4重复性 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 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5测量系统分析作业准备 5.1确定测量过程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系统分析的范围。 a)控制计划有要求的工序所使用的测量仪器; b)有SPC控制要求的过程,特别是有关键/特殊特性的产品及过程; c)新产品、新过程; d)新增的测量仪器; e)已经作过测量系统分析,重新修理后。 5.2公司按GB/T10012标准要求,建立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确保建立的测

系统测试报告详细

xxxxxxxxxxxxxxx 系统测试报告 xxxxxxxxxxx公司 20xx年xx月

版本修订记录

目录 1引言............................................................................. 1.1编写目的................................................ 1.2项目背景................................................ 1.3术语解释................................................ 1.4参考资料................................................ 2测试概要......................................................................... 2.1系统简介................................................ 2.2测试计划描述............................................ 2.3测试环境................................................ 3测试结果及分析................................................................... 3.1测试执行情况............................................ 3.2功能测试报告............................................ 3.2.1系统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3.2.2功能插件模块测试报告单 3.2.3网站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3.2.4内容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3.2.5辅助工具模块测试报告单 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偏倚计算

偏倚计算 一名制造工程师需要对一个新的测量系统进行偏倚的分析,他的研究程序是: 1.选取一个样件,得出一个可追溯到相关标准的基准值。这个基准值是“6.0”。 2.请一个评价人,以工作状态通常的方法测量这个样件15次。 3.相对于基准值,将数据画出直方图。评审直方图,确定是否存在特殊原因或出现异常;如果没有,继续分析。

4.计算该评价人n个读数的均值。公式如下: 该评价人15次测量的平均值是:6.0067 5.计算可重复性标准偏差σr,既σ重复性。 其中d2*可以从《与均值极差分布相关的值》的表中查到,查出的d2*值是:注:g=1(子组容量为1),m=n=15(子组大小)。 计算结果:0.22514 6.确定偏倚的t统计量: t= 偏倚/σb

偏倚 = 测量值的平均值—基准值该评价人15次测量的偏倚值是:0.0067 σb利用下面的公式计算。计算结果是:0.1153 7.根据子组的容量和子组的大小,通过173页的《与均值极差分布相关的值》表格,查找出自由度(v或df);查出的结果是df=10.8 8.再查表找出显著的t值。 该值是通过查《t分布分位数表》来找出的,依据自由度v(df)10.8,选α(置信度)= 0.05,α/2就是0.025,1-α/2=0.9750,则从表p=0.9750与自由度V值10.8的交叉处选值。该表中的自由度只有10和11,没有10.8我们所要求的数,故应予以分摊。其中10为2.22814,11为2.20099,分摊到10.8的自由度为2.20642。 8.下面开始计算; 0.0067-[0.05813(2.20642)]= -0.12156

TS16949 MSA测量系统分析程序

TS16949 MSA测量系统分析程序 1 目的 1.1 本程序规定了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接受准则。通过了解变差的来源,判断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以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1.2 评价生产环境中的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和线性(参见“MSA手册”); 1.3 获得测量系统与环境交互作用时,该系统有关测量变差量和类型的信息; 2 范围 2.1 本指导书适用于特殊特性的计数、计量型测量系统。 3 定义 3.1 量具:任何可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3.2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量特性附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3.3 测量系统分析(MSA):是指通过分析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所用的量具测量系统对每个零件能重复读数或能判断合格/不合格,但不包括非工业界的测量系统; 3.4 偏倚: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3.5 基准值:又称为可接受的基准值或标准值,是充当测量值的一个一致认可的基准,一个基准值可以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 3.6 重复性: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

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3.7 再现性:由不同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3.8 稳定性:也称“漂移”,是测量系统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3.9 线性: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值。 3.10 量具R&R: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的综合变差的估计值。 3.11 参考值:被认可并同意基于参考或基准值作为一被测量物的数值比较,它可能是:一个理论值或基于科学原理而建立的数值;基于一些国家或国际组织的一个指定值;基于在一科学或工程组织主持的合作研究实验工作下,一致确定的数值;或者用于一特定用途,利用一可接受的参考方法所获得一致同意的可接受数值。与某一特定量化定义并被接受的一致的数值,按照惯例有时被接受用于某已知的目的。 4 涉及部门 4.1 质量部 4.2 生产部 5 一般原则(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5.1 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这意味着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称为统计稳定性; 5.2 测量系统的变异必须比制造过程变异小; 5.3 变异应小于公差带; 5.4 测量精度应高于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一般来说,测量

第九章 偏倚及其控制概要

第九章偏倚及其控制 一、学习要求 1. 应掌握内容偏倚的概念,以及流行病学三种主要偏倚的概念;控制混杂偏倚的分层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 2. 需熟悉的内容研究真实性的概念,分类;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及混杂偏倚产生的原因及对结果真实性的影响。 3. 需了解的内容研究结果变异的概念及来源;分层分析的计算方法。 二、学习要点 (一)研究结果的变异性 1. 变异性的概念研究结果包括描述性和分析性数据(指标)的变动或波动,称为研究结果的变异性(variability)。 2. 变异性的来源与水平 (1)变异的来源:包括生物学真实变异和测量误差,其中测量误差可再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2)变异的水平:包括个体水平、群体水平和样本水平三个层次。个体水平的变异性是指某个体特征测量值的变化,它可以是个体真值随时间的改变,也可以是由于测量误差引起的变化。群体水平的变异性可以看成是各个体的累计变异,因为构成群体的各个体具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并受到不同的环境影响。样本(研究)水平的变异性是指通过不同样本的研究所得结果的差异性。 (二)研究的真实性 1. 真实性的概念及与研究变异性的关系 (1)研究的真实性或效度(validity)是指研究收集的数据、分析结果和所得结论与客观实际的符合程度。 (2)研究的误差是研究真实性的反面,反映了研究数据的测量误差的程度,因此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部分。研究中的系统误差部分称为偏倚(bias)。研究中的随机误差大小用信度(reliability)来反映,信度越高则随机误差越小,反之则随机误差越大。 2. 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 (1)内部真实性(internal validity):是指研究结果与实际研究对象真实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