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江苏高考语文详细答案解析

2013江苏高考语文详细答案解析
2013江苏高考语文详细答案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试题

语文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D)

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

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

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

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

【答案】D

【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kàng háng kàng hàng;B项读音都为láng láng làng láng;C项读音分别为hái hài hái gāi;D项读音都为kuì。

【点评】

1.从考查内容看,今年考查的只有3个多音字(亢、吭、阆)读音,其余都是形声字读音,没有涉及同音字、形近字读音的考查。

2.从考查形式看,今年共考查4组16个字的读音,而2012年是12组24个字读音。

3.从以上分析看,今年语音题考查难度大大降低,3个多音字也是考查常见的读音,因而一开始就给考生坚定了信心。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

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答案】B

【解析】第1句中的“故事”与“热情”、“朴实”与“悲痛”很明显二者之间有主次之分,暗含“取舍不当”之意。“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因而第1句中应选“买椟还珠”,这样就可排除A、C两项。第二句根据“不管……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在山顶上相逢”可确定应该选“殊途同归”,这样又可以排除掉D项,因而只能选B项。“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均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其区别难以辨别。

【点评】

1.今年成语题沿袭2012年的命题形式,在所给语境中选填成语,不过2012年只给1个语境,而2013年给了3个语境。

2.从命题的科学性看,这种题型与传统题型相比所提供的语境更完整,更清晰,更能考查出考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3.此题不仅考查学生成语知识,还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学生解题时不懂得遵循“先易后难,逐个排除”的思维过程,而死“抠”“如临深渊”与“如履薄冰”二者区别,定会吃大亏

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4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

毯更容易做到。”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转换和概括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解析】首先要审清题干,紧扣画线句子,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改写成简明平实的语言。其次要高度概括,长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目的是为了表达一个简单的道理,把这个道理概括出来即可。显然,整个语段是讲“环境”的,青年人抱怨“环境”大好。“长者”的话是劝告、警示年青人的,想“保护自己的脚”,劝他“穿上一双鞋子”(喻体),即劝他对“己”有所改变,要“改变自己”(本体);后者“给全世界铺上地毯”(喻体),就是“改变世界(环境)”(本体)。同时关键词“容易”也不能忽视。这样三者结合,答案就出来了,“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点评】

1.今年的第3题继承了2012年的第3题的命题形式,只是材料变换了。去年的这一题受到的诟病较多(材料不好),今年在考卷中再次出现,我估计命题人想向社会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这题的命题立意并没错,听话要听音,要懂得言外之意,考这样的题目是有很好的导向性的,因为当代的大多中学生不仅“不会说话”,而且“不会听话”,学会交流太重要了。

2.今年选择的材料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比2012年要好,字数少,表意明,同时说明的道理对当今青年人来说很有教育意义:在这“拼爹”、“拼相貌”的时代,出生、长相是难以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丰富自己的内涵(知识、品质等),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提高竞争力。

4.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5分)

【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筛选、分析与综合,并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解析】解答图表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审清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以及作答的具体要求等;其次要捕捉信息,找出图表中所含的各种信息,特别是数据变化规律;最后要规范作答,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制条件。

通过审题明确:一是此表统计的是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二是作答要求是“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所谓“不成熟”指的是只发表“处女作”,所谓“成熟”指的是“代表作”诞生。这样就把表格数据分成两块了:一块是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一块是发表代表作的年龄。而表格中发表处女作人数多的(203人)主要集中在20岁前至30岁,发表代表作人数多的(176人)主要集中在26岁至40岁,这正说明成熟的作家要比不成熟时晚上10年左右。这样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可得出的结论:大多数作家需要花上十年左右时间不断创作积累,方能进入创作上的成熟期。

【点评】

1.图表题作为江苏省高考题是新题,但在全国范围看并不是什么新题。综观2012、2013两年江苏高考试卷中语言表达题部分,在这块创新的试验田里,命题显得保守有余,创新不足。不知是命题人的主观意图原因还是客观能力原因。

2.此题和一般的图表题相比有一定的难度,一般的图表题往往设置两个题目:一说明图表信息,二对图表信息进行推断总结,两个题目能显示出一定梯度,而本题一步到位,要求写出结论,所以有一定难度。

3.另外此题设问并不明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依据图表信息能归纳出多个结论,本人推测,本题在阅卷中补充细则肯定比较多。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李丰,字叫安国,是过去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凭借父亲的能力被征召跟随军队任职。开始为平民百姓时,十七八岁年纪,在邺下名声没有污点,能认识辨别人物,当时天下和谐一致,没有谁不注意他。后来跟随军队生活在许昌,声望名气一天天升高。他的父亲不希望他这样,于是让他关门在家,命令他断绝与客人交往。当初,魏明帝做太子时,李丰在文学中。等到魏明帝即位后,抓获一位东吴投降的人,魏明帝问他:“你在江东听说中原地带的名士是谁?”那位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李安国的人。”这时李丰为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李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魏明帝说:“李丰的名气竟然遍及吴趆一带了?”后来转任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务。魏明帝死后,担任永宁太仆,因为名气超过他的实际能力,能够被任用的机会很少。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正始年间,提拔担任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台省任职时,经常多次称自己有病,当时台省的制度是生病休假满一百天应当停发俸禄。李丰生病休假不满几十天就暂时上班,不久又卧床修养,像这样多年。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与李伟,当官多年间,一同历任郡守职务,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明确警告两位弟弟。等到司马宣王长时间生病,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使新平、扶风两郡混乱,但李丰却放任不管,大家认为是依仗朝廷的恩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曹爽专擅朝政,李丰在曹爽与司马宣王二人之间摇摆不定,没有跟从谁,所以当时有公开指责他的信说:“曹爽的权势热得像开水,太傅父子冷得像酒浆,李丰兄弟像游动的光线。”它的意思认为李丰虽然外表显示清高心无杂念,但内心在谋图事情,跟游动的光线一样。等到司马宣王奏请诛杀曹爽时,停车在宫廷,告诉李丰,李丰恐怖,顿时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脚放在地上都不能提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等到嘉平四年司马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指向李丰。李丰虽然知道这不是公开的选拔,但自己认为与朝廷联姻,想到攀附皇上,因此伏地谢恩,没有推辞,于是上奏朝廷任用了他。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皇帝近来常常单独召见他与他交谈,不知他们说什么。景王知道他们在议论自己,邀请李丰,李丰不把实情告诉他,于是景王杀了李丰。这件事被隐秘了。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李丰前后做官经历了两个朝代,不把经营家业放在心上,生活依靠俸禄罢了。李韬虽然娶公主为妻,李丰常常约束告诫他不得侵夺获取不当财物,有时获得赏赐的钱与帛,就把它拿出去施舍给亲戚与同宗族的人;获得赏赐的宫人,大多留给自家子弟,但李丰却全都将它送给各个外甥(姊妹的子女)。等到死后,主管部门登记他家财产,家中没有多余的东西。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 B.及.即尊位及: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警告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C

【解析】制:名词,规章、制度。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境来推导,“疾满百日当解禄”,请病假满一百天应当解除俸禄,这是一项规章、制度,因此应该解释为“规章、制度”。

【点评】

1.实词解释题,已经考了多年,应该说这样的题型已经相当地成熟了,学生在此方面的训练也已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考查的四个文言实词中,只有“及”字来自于“120个文言实词”,因此平时文言实词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120个文言实词,120个文言实词是“常见”的,但“常见”的文言实词不只是120个。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D)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D

【解析】第①句李丰还未为官(白衣:平民百姓);第②句是言李丰在曹爽专擅朝政时的做官态度,并不是讲其“不贪财”。

【点评】此题也是相当成熟的题型了,它不仅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还对考生进行思想的熏陶。解题时要注意用排除法。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人)(A)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A

【解析】解答此题要遵循“找得准,比得狠”的原则,就是从原文中找出每个选项的对应的内容,然后将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根据第一段明帝问吴降人闻名中国的江东名士是谁,吴降人说是李安国,再加上明帝左右的人都知道李丰就是李安国,说明“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是错误的。

【点评】此题只要读懂文章内容,掌握命题人设置“陷阱”的常见方法,解答此题难度不大。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3分)

⑵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4分)

⑶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3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

⑴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⑵李丰的儿子李韬因为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⑶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解析】第⑴句注意关键点“所在”、“以丰对”的翻译即可;第⑵句注意关键点“尚”(娶公主为妻)、“外”、“内”的解释和被动句式的翻译(“选”译为“被选中”)即可;第⑶句注意关键点“谘”的解释和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谁可补者”(尚书令可补者谁?)的翻译即可。

【点评】

1.鉴于往年文言文翻译得分较低的状况,今年文言文翻译题所选的三句难度有所降低,实词除“尚”的解释有难度外,别的都是课本中常见的;句式除第⑵句的被动句式有难度外,其余难度不大。

2. 第⑴句、第⑵句考生理解上可能有难度,这两句乍看前后意思并不连贯:如第⑴句前问处所“所在”,后却答人名“以丰对”;(其实文言文语言简练,阅读时要懂得变通)再如第⑵句儿子成为附马,内心本应高兴,怎么会“辞”与“惮”的呢?(要联系当时魏政权的处境)这些都有可能成为考生答题时的干扰因素,因此命题人希望今年翻译题均分能有所提升,但结果不一定能如所愿。

附:原文翻译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眠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赏析:

首联领起全诗,语意淡白,却又韵味十足,虽未写“醉”,却处处显出意境苍茫、神态优游的“醉”意。连绵起伏的山势,一如绵延不断的“太古”,诗人化实为虚,化有形之山势为无形之光阴。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一切仿佛都已凝固,没有名利的诱惑,没有人事的搅扰,没有烦恼的萦绕,这是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渲染,更是对他自己精神状态的描写。

颔联笔锋一转,由宏大转向微观,转而写个人生活中“余花”与“好鸟”。春意阑珊,花已凋残,但诗人对着枝头的几朵残花,照样喝得痛快;鸟啼打破了山间的静寂,也并不妨碍诗人午后酣眠。诗人融情入景,又不露痕迹。

颈联空间转换,视角由山间转入房里,承上“眠”字写。“世味”是指世道人心,世态炎凉。“簟”指竹席。此时,诗人只想紧掩门户,远离人间是非。“时光簟已便”表面是说,盛夏酷热难耐,但醉卧竹席,却感到十分的舒适;其实说的是心清自然凉,这正是诗人心气平和的写照。

尾联与首联呼应,“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得句”正表明诗人平日不管吏事俗务,而专于文字之癖中自得其乐。“忘筌”,一语双关:“筌”通“诠”,“忘筌”即“忘言”;“忘筌”又暗合庄子“得鱼忘筌”的典故。梦中得句似得而实失,拈笔忘筌似失而实得,他就是这样领会了人生哲学上的辩证法。失去的是“梦中句”,得到的则是无所为、亦无所求的悠然忘我之境。句中不见“失”的遗憾,只有“得”的欢欣。

本诗流露出一种旷达、逍遥的意味,颇具深意,后人常用“山静似太古”来形容群山环抱,一片寂静;用“日长如小年”来形容日子清闲得令人觉得长日漫漫,好像是在一年一样,形容白昼时间很长。

⑴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诗)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答案】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解析】说明这句子含意,要注意三个点:一是“太古”的含义,词典中解释为“远古,上古时代”,也有的词典进一步引申“指一种寂静或荒凉的原始氛围”。二是“太古”的特征——“静”,这可能是难点,因为大多考生没接触过“太古”一词,不过从全句看已有暗示,由“似”可知“山”与“太古”有相似点即“静”。三是写“太古”之“静”的目是什么,是为了衬托“山”之“静”。解决这些,含意就不难得出。

【点评】本题的审题要关注“含意”与“含义”的区别,篇幅有限,这里不展开。如设问为“说明……含义”,答为“山像太古时那样幽静”就不能算错,只要将原句翻译一下就可以了;设问为“说明……含意”则要由表及里,深入挖掘,要联系丰富的内涵、丰富的表现力等作答,本题提供的答案似过于简单。

⑵“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解析】两句诗叙述两件事,表达两种心境。第一句“世味”应指世道人心,世态炎凉,“门常掩”表明对“世味”的厌恶,联系[注]可知,其实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恶。第二句“时光”应是盛夏时光,“簟”是竹席,酷暑难耐的盛夏时光,诗人醉卧竹席,已感到非常地适宜,其实是心清自然凉,正是诗人闲适、恬淡心境的写照。

【点评】这题比较简单,考生容易上手。

⑶《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解析】解答这道题要注意三点:一是审清古人评价语的内涵,题目中已说得很明白: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二是围绕“平淡”与“激烈情感”,从诗中找出相关词语。三是紧扣“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的观点,运用找出的相关词语进行分析、说明。

【点评】所给答案让人费解,似乎答非所问。“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不是从“山”“馀花”“好鸟”等这些闲适悠远的意象中得来,显然与题目所问有些出入。应该这么作答:醉于馀花、眠于好鸟之鸣中、不问世事、竹席醉眠、不闻世味、提笔忘言,表面则是悠闲恬淡,实则含有对世事的耿耿于怀、终不能忘的强烈意绪,其愈说闲淡,愈见其对世事的牵挂、谪居的怨愤。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⑵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⑷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⑸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⑺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点评】今年与去年的名句名篇默写都比较容易,所考内容不偏不怪,都是常见、熟知的;新替换上三篇作品不少人预测今年必考,结果一篇也没考,体现命题人的淡定、大气。这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这个方向应该坚持。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 题。

何容何许人也老舍

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经济的压迫或别种原因,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色。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这些人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平似的。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位代表。

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在他柔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

怎样能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么利益与必期的效果。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

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文章——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风趣。作什么他都出全力,为是对得起人,而成绩未必好。可是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该!在他思索的时候,他是心细如发。他以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如其为人忽柔忽硬。他并不是疯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使他“阔”不起来。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他用消极的安贫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展。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以他幽默。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

是的,他不像别的朋友们那样有种种无法解决的,眼看着越缠越紧而翻不起身的事。以他来比较他们,似乎他还该算个幸运的。可是我拿他作这群朋友的代表。正因为他没有显然的困难,他的悲哀才是大家所必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如何设法摆脱。他的默默悲哀是时代与个人都微笑不语,看到底谁能再敷衍下去。

①他要想敷衍呢,他便须和一切妥协:旧东西中的好的坏的,新东西中的好的坏的,一齐等着他给喊好;自要他肯给它们喊好,他就颇有希望成为有出路的人。他不能这么办。同时他也知道毁坏了自己并不是怎样了不得的事,他不因不妥协而变成永不洗脸的名士。怎办呢?他只交下几个好朋友,大家到一块儿,有的说便说,没的说彼此就愣着也好。他也教书,也编书,月间进上几十块钱就可以过去。他不讲穿,不讲究食住,外表上是平静沉默,心里大概老有些人家看不见的风浪。真喝醉了的时候也会放声的哭,也许是哭自己,也许是哭别人。

②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不吹腾自己的好处。不过,他不想改他的毛病,因为改了毛病好像就失去些硬劲儿似的。努力自励的人,假若没有脑子,往往比懒一些的更容易自误误人。何容兄不肯拿自己当个猴子耍给人家看。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

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本文主人翁何容,笔名老谈,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与老舍、老向齐名,合称“文坛三老”。他原名何兆熊,字子祥,出生于河北,从小就有着语言天赋,1918年,他考入直隶省立甲种水产学校。1923年他考入国立北京大学预科乙班B组,入英国文学系,师从林语堂先生。他后又弃学从军,南下武汉,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的二次北伐。北伐战争结束,老谈回北京大学复学。他的脾气不好,所以改名“何容”,希望做到“何所不容”。又取字“谈易”,隐去的自然是“做难”,可见他是很注重实际的。依字他又自号“老谈”。将成语“谈何容易”经过拆分组合,化为自己的字、号,寓意深藏,其人诙谐的性格也展露无遗。

老谈的文学创作笔法幽默,林语堂也看中他“正正经经讲正正经经的事而使人发笑”的本领。林先生所办的《论语》在第13期上发表了何容的《不抵抗主义之起源考》一文,针对戴季陶“佛经救国”、“国币救国”、反对抗战的荒唐论调,故意模仿戴季陶等人的语言逻辑来歪解历史,最后得出“不抵抗主义”出自孟子这一荒唐可笑的结论。这种正话反说、寓庄于谐的表达方式,更能引发人们的深思。他所写的文章,无不深刻风趣,引人入胜。

何容是个有着鲜明个性的人。老舍在《何容何许人也》一文中这样评价何容:他的见解永不落在时代后头。可是在他的行为上,他比提倡尊孔的人还更古朴。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以他幽默。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由于何容也常以老谈为笔名发表文章,其文风与老舍、老向相近,三人私交又甚好,被称为文坛“三老”。陈纪滢先生说:“这三个人的文名,抗战以前早已腾扬全国。他们的文章,无论立意、措词大都以俏皮为主,于是人们仿效西洋,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幽默’(Humorism),或称‘幽默文学’。”

试卷中的阅读文本是经命题人精心“加工”的,和原文相比,总体感觉是文气不怎么贯通,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也被淡化了,不是一次成功的“加工”。

另外,文本的文体是写人叙事类散文,但如将其放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来考查的话,又何尝不像

一篇传记文(评传)。

11.“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 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点题;引领全文。

【解析】第一节作者在点出第二类人特点“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后,又进一步指出“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位代表”,再联系题目“何容何许人也”,可见这句话作用之一是点题;同时也正是这句话引出本文主人翁何容,进而引出下文对何容性格的描写,可见其作用之二是引领全文。

【点评】

1.本题属于常见的“作用题”,答案似乎不够全面,提供的两点都侧重于“结构上”,“内容上”则被忽视了。

2.“引领全文”改为“引起下文”更好些,因为若是“引领全文”,则下文都应该围绕“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来写,而下文并不是这样写的。本人查阅了原文,原文中这句话确实能起到“引领全文”的作用,而加工后的文本因删减了许多内容,却失去这个作用,文气也显得不够贯通,这是“加工”的失败。

1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4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交往:柔顺像个羊,同时硬如铁。生活:不常喝酒,一喝起来就认真。心理:心思忽细忽粗。外表平静沉默,内心矛盾痛苦。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三点:一是审题,抓住几个关键词:“矛盾的现象”、“交往”、“生活”、“心理”;二是筛选,有效信息均分布于第二段至第四段中,而且都是议论性语句;三是整合,可以用确当的关联词语来整合筛选出的信息,要体现“矛盾”关系。

【点评】

1.此题其实是人物形象题,何容在本文中的形象应是比较丰富、复杂的,而命题人巧妙地将问题锁定在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缩小了范围,降低了难度。

2.题目设计有不够规范之处,“概括”一词用得不妥。从提供的答案看,是通过筛选文中相关信息,用具体的事实分析何容身上的“矛盾的现象”,不存在概括过程,改为“分析”较为确切。

13.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6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何容都坦然地展示个性。性格特点: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

【解析】三句都是表现何容性格特点的,第一处画线句子是说何容“不妥协”,第二处画线句子是说他“不改变”,“何容是何容”暗示他“坚持自我”,不理睬别人对他的评价,“他的微笑”则是表现他能坦然面对一切。能抓住三句话的内涵,解答这题难度应该不大。

【点评】该题的两问,第一问是关键语句含义题;第二问是人物形象分析题。解答此题的关键:一要审清题干要求,二是抓住三句话中或明或暗的信息。此题难度中等。

14.“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6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探究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F级。

【答案】①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②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的理解、认可之意。③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这样的人。④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

【解析】探究句子的内涵,首先要选择好审视角度,对于一篇散文,选择的审视角度很多,本句可以从做人与交友的角度来发掘其深层意蕴;其次要进行层面切割,对于一个句子,我们可以对它作字面上的解读,这是浅层次的,还可以结合文本内容、人物生活经历、个人体验等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本题如果从交友角度作浅层次探究的话,不难看出何容对友情的看重,可以得出第1点;如果结合文本中人物的生活经历与生活时代,作进一步探究的话,“说得来的朋友”为什么只在“北平”有,且只有“几位”?说明当时具有何容这样品质的人很少,暗示当时的世态,可得出第4点。从做人的角度,联系文本中多处的议

论,作浅层次探究,可看出作者对何容为人的认可,可得出第2点;从做人角度,联系文本中何容性格“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以及作者能与何容“说得来”,作深层次探究,可以看出作者的做人自信,可以得出第3点。

【点评】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设置探究题,本人一直不认可:一是受选择的文本限制,不容易命出好题,今年也是如此;二是主观化命题,客观化评分,真正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并不一定得高分,遇上不负责任的阅卷老师,甚至可能因不合标准答案而得零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17 题。

论名声 [德]叔本华

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有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

这类成就可分为立功、立言二种,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极为高贵的功勋事迹也只能影响一时,然而一部光芒四射的名著却是活生生的灵感源泉,可历千秋而长新。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并且在岁月中渐渐地被淡化,终至完全消失,除非历史将他凝化成石,流传后世。著作的本身便是不朽的,举例来说,亚历山大大帝所留在我们心目中的只是他的盛名与事迹,然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等人依然健在且活跃在每个学子的头脑中,其影响一如他们生时。

立功需要依赖机遇才能成功,因此得来的名声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功业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的确是靠风云际会才能爆发出璀璨的火花。比如,战功的评定,它所依据的是少数见证人的证辞,然而这些见证人并非都曾在现场目击,即使果然在场目击,他们的观察报道也不一定都公允。以上所说的是有关立功的几个弱点,但可以用它的优点来平衡。立功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件很实际的事,也能为一般人所理解。

立言的情形恰与立功相反。立言不依赖偶然的机遇,主要靠立言者的品格学问才可以长存不朽。此外,所立之言的真正价值是很难断定的,内容愈深奥,批评愈不易。通常,没有人足以了解一部巨著,而诚实公正的批评家更是凤毛麟角。所以,靠立言而得的名声,通常都是累积许多判断而成的。在前面我已提过,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而且很快就成为陈年旧物了;然而有价值的著作,除非有丧失的章页,否则总是历久弥新,永远以初版的生动面目出现。所以,著作不会长久被误解的,即使最初可能遭到偏见的笼罩,在长远的时光之流中,终会还其庐山真面目。也只有经历了时光之流的冲击与考验,人们方能来评论著作,而它的真正价值也才会显露出来。

名声实在仅是与他人相比较的结果,而且主要是品格方面的对比,所以,评价也就因时因人而异。某人的名声可能因新秀的崛起而使他原有的声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冲击或湮灭。因此,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而所谓绝对价值,只存在于那些出类拔萃之人物,直接地靠其本身而傲视同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为他人剥夺。所以为了增进我们和社会的幸福,我们应该全力追求伟大的头脑和心灵。没有反射体我们无以看到光线,没有沸扬的名声我们便不可认识真正的天才。然而,名声并不代表价值,许多的天才沉没于默默无闻之中。莱辛便说过:“有些人得到了名声,另一些人却当获而未得。”

(金玲译,有删改) 15.文章说“立功”与“立言”是通向“名声”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6 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答案】①立功的影响是有限的、易逝的,立言则是无限的、永存的。②立功要靠机遇,立言则无需机遇。③立功很实际、易被理解,立言要靠诸多判断的累积、不易被理解。

【解析】答案要点主要分布于第2段至第4节中。答题时要注意先筛选出关键词句,然后按要求进行整合,尽量不要不加整合照抄原文中的句子作为答案。

【点评】这道题属于概括题,本文行文思路清晰,体现二者区别的提示语也非常明确,难度不是很大。16.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6 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不矛盾,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表述。前者是指真正的名声依赖其内在价值。后者是指因缺失条件而未获得名声的人,其内在价值同样不朽。

【解析】现代文阅读中的“重要句子”,其中有一类就是“矛盾句”。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学会对同一问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分析,找出看问题的“角度”或“层面”很重要。

两句话都是在谈“名声”与“价值”的关系。第一句话要关注其后“绝对价值”及其解释,特别是对“只”、“直接”、“全力”几个关键词的理解;第二句话要关注其后的论证(例证、引证),特别是对“许多”、“有些”、“另一些”关键词的理解。第一句话是从“绝对”的角度讲“真正的名声依靠其内在价值”的,是无条件的;第二句话是从“相对”的角度说“无名声者并不是没有价值”的,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是有条件的)。

【点评】此题是有些难度的,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领悟能力,有一定的思维含金量,无疑是一道好题。

17.我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说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6 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答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立德”是指树立圣人之德;“立功”包含功业和声名;立言则指创立学说。我国传统文化认为立功优于立言;叔本华则认为立言优于立功。但它们都强调“德”的首要作用。

【解析】首先要了解这句话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以及这三个词的排序、含义;然后通过与叔本华之言比较,明确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即可。

【评价】这题从题目看明显是一道探究题,而从所给答案看却不是,让人大跌眼镜。本人认为阅卷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服从题目,调整答案。

其实这是一道很好的探究题,“三不朽”的出处考生不一定清楚,但这三个词考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却会经常遇到,也会有一定的思考。选修课本《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柳子厚墓志铭》一文后的“阅读与探讨”第1 题:“作者说:‘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你能‘辨之’吗?和同学交流你的意见。”此题其实就是引导学生探讨“立言”与“立功”孰轻孰重的问题。

“立德”放在首位,它是“立言”与“立功”的基础,古今中外没有异议,所谓的“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应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至于“立功”与“立言”,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强调的是“立功”重于“立言”,而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则强调“立言”重于“立功”等等,这些对考生开放性答题都有启发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均可以。

七、作文(7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关于审题】首先要理清材料中的关键字:探险者、山洞、蜡烛、蝴蝶。其次是认真思考一下关键句: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这个句子是帮助考生提炼主题的,或者说,是命题人为降低难度,为学生提示了一个切入的角度。

关键词中,“探险者、蜡烛”是“社会”因素,“山洞、蝴蝶”是自然因素。其关系,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关键句的提示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影响自然的发展。有了这样一个宏观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寻找到落笔的切入点。

【关于立意】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以下大的主题方向: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的关系。如:

1.“小”对“大”的影响;

2.人与环境的和谐。

……

【总体评价】

1.材料作文本是意料之中的,所选材料不错,文化气息浓厚,带有显著的人文色彩。

2.“我觉得最大的缺憾就是前面给学生把口子开的非常小,但是在最后又在题目的范围内把命题范围开的特别的大。这样可能会给阅卷老师的评判带来些影响。”(叶兆言)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解析】首先要读懂这段话表达的大概意思:写战国后期,齐、魏等国的强国的经济措施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然后借助断句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断句:1.据排偶,定句读,可确定“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等句的断句。2.找名词,定句读,画线句子中有两组名词对举,“富者”与“贫者”、“强者”与“弱国”,由此可大体确定“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等句的断句。3.找虚词,定句读,再通过虚词“故”、“而”等进一步确认以上断句正确与否。

【翻译】齐桓公采用管仲的计谋,统一货币(国家经营商业,掌握货币,通过商品与货币的交互收放,平衡物价,调剂供求),从山、海的事业中求取财富,来使各诸侯国到齐国朝拜,利用小小齐国成就了霸主的威名。魏国任用李克,充分利用地力,发展农业生产,成了强国。从此以后,在战国时期天下互相争夺,以诡诈武力为贵,轻视仁义道德,以富有之道为先,以推让等礼仪为后。所以百姓中间富有的积财产上亿计,而贫穷的糟糠之食尚不能满足;诸侯国强大的或至并吞各个小国而使诸侯称臣,而弱小者有的至于断绝祭祀而亡国。延续到秦,终于使海内统一。

20.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2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平时阅读积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答案】表世家

【解析】选修课本《<史记>选读》中有专门章节介绍。(见《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21.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个字。(2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尽地力

【解析】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1.用原文中的词;2.不超过15字。答案位置明显,找出不难。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是(5分)

A.葛朗台原本是一个贫穷的箍桶匠,40岁时娶了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又从岳母、外婆、外公处得到了三笔遗产,于是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

B.《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于入川之时布下“八阵图”以拦截东吴大将,在南征时火烧藤甲军七擒孟获,在攻打天水郡的战役中收服了姜维。

C.《棠棣之花》中的聂荌和聂政姐弟二人是“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爱国志士,作者借他们歌颂了我国古代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

D.《哈姆莱特》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的著名独白,刻画了主人公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心理,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

E.《茶馆》共三幕,严格按照“三一律”的艺术法则,以裕泰茶馆为中心,分别写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的旧中国生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和名篇内容的把握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A E

【解析】A项是考查考生对葛朗台的发家史的了解。他能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的原因:1.他利用法国大革命的好时机,或贿赂官员,或假公济私,聚集财富;2.他精于计算,巧于赚钱;3.吝啬也是他积累财富的一个手段;4.收到几笔数量可观的遗产。可见,A项只说出其中一方面。

E项是考查考生对《茶馆》艺术结构的把握。所谓“三一律”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茶馆》并没有按照“三一律”法则来写,它的地点是高度集中,以裕泰茶馆为中心来写的,而时间是高度分散,写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半个多世纪发生的故事,同时也没有集中的矛盾冲突(情节)。有人称《茶馆》的结构为“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23.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6分)

(2)《边城》中,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得座碾坊”和“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体会作品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l)惜春迎春。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

(2)“得座碾坊”,是指他与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他与翠翠的婚姻。他认为,哥哥天保的死与自己有关,觉得自己如果娶了翠翠就对不起哥哥。

【解析】

(1)解答第1问,必须熟悉作品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入画是惜春的丫鬟,司棋是迎春的丫鬟。解答第2问必须熟悉相关人物性格。惜春: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因此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迎春: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 二木头”的诨名。因此抄检大观园时,丫头司棋因与其表兄秘密往来,自主婚约,被抄出“罪证”,逐出大观园,迎春虽然感到“数年之情难舍”,掉了眼泪,但司棋求她去说情,她“连一句话也没有”,听任司棋受辱被撵。

(2)要解答此题,先须了解与这句话相关的情节、人物性格:1.翠翠与爷爷相依为命,爷爷以渡船为生。2.在傩送爱上翠翠,翠翠也暗中爱上傩送时,寨中乡绅王团总要把女儿嫁给傩送,并愿意以一座碾坊作陪嫁。3.傩送与天宝知道他们爱上同一个人翠翠后,决定唱歌“决斗”,天宝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外出闯滩,意外遇难。4.傩送在作品中多是从侧面描写的,他不爱钱财,不爱家世,也不爱闺房秀女,只爱风里来雨里闯的撑船女——翠翠;他正直勇敢,坦白无私。如能懂得这些,解答该题应不成问题。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花间集》里,大部是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之作。不好的不讲,做得好的,自成一种凄惋、惆怅、柔丽、细腻的风格。人几乎这样想:像《花间》这样的才是词。如其词的领域为《花间》独占,是词的不幸;要它继续发展,意境上、材料上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行。《四库提要》说:“词自晚唐五代以来,

以清切婉丽为宗,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流溯源,不能不谓之别格。”又说:“(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这里关于苏、辛在词的历史上的位置,及对于他们的风格的认识,都说得很是。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别格”、“变调”,——言外若有微辞,就不免失却评衡家无所容心的鉴赏的态度。我们固然不说新生的是“常格”是“正调”,可以抹杀旧来的;但也不说旧来的因为发生在先,故是“常格”是“正调”,而新生的与此不同,便是“别格”是“变调”。“清切婉丽”为什么是正?“慷慨纵横”为什么是变?这些常别正变的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要能充分地鉴赏文艺,就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这样,才能真切地吟味苏、辛的词,同样也能真切地吟味《花间》派的词。

(选自叶圣陶《〈苏辛词〉绪言》,有删改)

24.文中《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发展阶段?请加以概括。(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清并概括文章论述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第一个阶段是晚唐五代,以《花间集》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第三个阶段是南宋时期,以辛弃疾为代表。

【解析】文中引用《四库提要》中的话共有两句,这两句话中只有两处提到时间:“晚唐五代”、“南宋”,另一时间段虽未明说,但代表人物是明确提出了,即苏轼,而知道苏轼是北宋人这点并不难。这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一下,答案就出来了。注意代表作品或代表人物不能漏掉。

25.“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白己的身体”一句如何理解?(5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比喻的手法,把某些批评家的褊狭的观点喻为蚕儿吐丝作茧,束缚了思想,减损了艺术鉴赏力。批评了某些批评家缺乏客观公正的鉴赏态度。

【解析】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四库提要》中两句话的分析评价,表明作者的观点——鉴赏文艺的态度要客观、公正。解答此题要注意:1.联系上下文,找出该句的本体。该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化说理,联系上文可知,喻体是“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本体应是“某些评衡家造出来的拘泥褊狭的议论,减损自己的鉴赏力”。2.联系文章的主旨(观点),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联系作者的观点可以看出,这句话作者在委婉地批评了某些批评家缺乏客观公正的鉴赏态度。解决以上两点,解答此题就不难了。

26.你是否同意《四库提要》中称苏、辛词为“别格”、“变调”的说法,试举例具体分析说明。(6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同意。自《花间》以来,词已形成了以清切婉丽为正宗的风格,题材以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为主。可是,到了苏、辛词,内容无所不有,风格慷慨纵横,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明显和以前不同。所以说苏、辛词是别格、变调。

不同意。只要是词,本无所谓哪一类为正宗,只要有艺术价值即可。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扩大了词的范围,丰富了词的内容,同样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所以,没有必要认为《花间》是正宗,而苏、辛词为别格、变调。

【解析】首先要联系文本,搞清“别格”、“变调”的内涵,“别格”应指风格的变化,如由“清切婉丽”变为“慷慨纵横”;“变调”应该指在音律上的突破,如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摆脱了音律的束缚。其次要举自己熟悉的作品为例,最好是必修或选修课本中的,保证论据的准确性。最后要选准角度,以小见大,这样方能提出有个性的见解,避免泛泛而谈。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吴楚道人来源:三槐居 语文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D) 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 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 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 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 【答案】D 【解析】A项kàn g/ h a n g/kàn g/hàn g;B项lán g/lán g/làn g/lán g;C项hái/hài/hái/gāi D项全读k uì。 【评价】从整体上讲,江苏试题年年都在求新,落实在各个考点上,语音题也在稳中求变,因变而新。2009年、2010年高考都是多音字,2012年高考糅杂同音字、同声旁字(以下简称“同声字”),今年却专考同声字,形式虽新,却也是老题,沿袭了新课标卷、全国卷试题样式。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 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____。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答案】B 【解析】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第⑴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恰当。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二者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异曲同工”偏重于效果极好,“殊途同归”偏于中性,并且二者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异曲同工”针对的是不同的对象——“异曲”,“殊途同归”针对的是采取不同方法、途径——“殊途”。很明显,第⑵句中“不管我们在……哪一条路上”指的是“殊途”,而不是“异曲”。 如临深渊: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二者合为“临深履薄”一词,意义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意即二词都可选。 【评价】这道题沿袭了2012年的成语题,不过亦有创新,变语段成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湖北卷)

2013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踹.(chuài)水竞.(jìnɡ)赛蘸(zhàn)酒擂.(léi)鼓助威 B.跋涉.(shè)陡.(dǒu)峭攀登.(dēnɡ)餐霜饮雪.(xiě) C.善.(shàn)良谦逊.(sùn)璞(pú)玉不事雕琢(zhuó) D.荆棘.(jí)飘泊.(bó)青苔.(tāi)红漆.(qī)雕花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彷徨愁怨寂寥静默凄婉惆伥 B.顾盼精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 C.睿智禀赋崇高品质趋善避恶 D.辩难商榷典藉满架旁稽博采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宋人画雪常不用铅粉,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虚实映衬,意境悠远。 ②因为睡不着,打开窗帘,遥望夜空,满天,斜月晶莹,薄雾似轻纱漫卷,。我思念那个小山村,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A.而是点染星汉如梦如幻 B.总是浸染星云如诗如画 C.却是绘染星光诗意盎然 D.只是渲染星斗诗意朦胧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剧演唱、茶艺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灯光,震撼的音响,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郁的中国情。 B.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C.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确实有能量剥夺太多本该鲜活滋润的生命,但地震却没有能量剥夺站立在废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坚强。 D.网友们纷纷撰写微博,围绕着“追星”的话题,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经”一番,捧腹之后,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B.《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 C.《狂人日记》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旧中国几千年“吃人”的历史。在狂人看来,人人都想吃人,又害怕被人吃,人与人互相牵掣,结成一个连环,难以打破。文末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D.美国作家海明威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

2013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2013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2013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江苏卷)及答案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35 分)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Gnerally, students’ inner motivation with high expectations from others _____ essential to their development. A. is B. are C. was D. were 22. —The T-shirt I received is not the same as is shown online. —_____? But I promise you we’ll look into it right away. A. Who says B. How come C. What for D. Why worry 23. —The town is so beautiful! I just love it. —Me too. The character of the town is well _____. A. qualitfied B. preserved C. decorated D. simplified 24. Lionel Messi, _____ the record for the most goals in a calendar year, is considered the most talented football player in Europe. A. set B. setting C. to set D. having set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完整版,包括附加题)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 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 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 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 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

2016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2016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Ⅰ试题 [说明]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以官方公布为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 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

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 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此处宜 用前者。“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 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 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此 处宜用后者。“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 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此处宜用后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熟语中,没有 ..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 情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项错误在于,选项中所引的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透露出绵绵不尽的故土情思的宛转凄苦的哀歌,表达的是凄苦之情,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及答案详解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

2013年高考英语(江苏卷)WORD解析版

2013 江苏高考英语试题 解析版 听力部分在试卷最后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各题,从题中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 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wise to give a child he or she wants. A. however B. whatever C. whichever D. whenever 答案是B。 21. Generally, students inner motivation with high expectations from others essential to their development. A. is B. are C. was D. were 22. —The T shirt I received is not the same as is shown online. —?But I promise you we’ll look into it right away. A. Who says B. How come C. What for D. Why worry 23. —The town is so beautiful! I just love it. —Me too. The character of the town is well . A. qualified B. preserved C. decorated D. simplified 24. Lionel Messi the record for the most goals in a calendar year, is considered the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

2013 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Ⅰ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 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引吭高歌 3 分) A. 高亢 伉俪 沆瀣一 气 B. 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 书声琅 琅 C. 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 言简意 D. 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 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 . 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 .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 . 欣赏文字的朴实 . 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 .实际上近于 ___▲ ____ 。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 . 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 行走. ___▲ ______ .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 不超过 15 个字。 (4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 . 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 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 有研究者对 200 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 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 . 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 二、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5~8 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 . 年十七八 .在邺下名为清白 . 识别人物 . 海内翕然 . 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 . 声称 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 .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 .丰在文学中。及即 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 “闻有李安国者。 ”是 时丰为黄门郎 . 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 . 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 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 .以名过其实 .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 .常多托疾 .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 .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 .丰虽外辞之 .3)多年前. 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 ▲ ____ .在集团迅猛发展、 国 A. 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C. 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如临深渊 B. 买椟 如履薄冰 D. 买椟 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 他的危机感丝毫未

2013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 1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 ~ 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铁器65 件,其中农具占58 件,包括 、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 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 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3.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爷,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 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冶这里所谓“违制冶的论 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4.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 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5.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 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了 A.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 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 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 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6. 1909 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 ‘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 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 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 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7.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 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 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湖南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惬.意qia静谧.bì伊甸.园diàn 惊鸿一瞥.piē B.乘.势ch?ng 戏谑.xua可塑.性suò跬.步千里kuǐ C.佳肴.yáo 苋.菜xiàn 瞭.望哨liòo 独辟蹊.径xī D.篆.刻zhuàn 黝.黑yǒu 口头禅.chán 力能扛.鼎ká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扮靓商贾关怀倍至余音绕梁 B.辐员魁梧天花乱坠彪炳千古 C.联袂耽误沧海一粟插科打诨 D.寒暄遴选克勤克俭针锋相对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在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意起不到的天气变化。 D.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闲情,是,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钧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②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几挂上柳梢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

2013江苏高考生物试题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2.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 C.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按孟德尔方法做杂交实验得到的不同结果证明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4.某同学用洋葱进行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B.用蛋白酶纯化过滤后的研磨液中的DNA

C.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 D.加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热 5.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6.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B.反应产物对固定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 C.葡萄糖异构酶固定前后专一性不同 D.固定化细胞可以催化各种反应底物的一系列反应 7.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物种的遗传信息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 C.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累积可导致癌症,因此癌症可遗传 D.良好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延缓衰老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 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 C. 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 D. 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 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4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 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 ..图表中 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2013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 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 C. 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 D. 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 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4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 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 ..图表中 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word版)(河南)

试题类型:A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word版)(河南)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入《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皇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进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

2013年江苏高考完形填空原文American dream

American dream I used to believe in the American dream that meant a job, credit, success.I wanted it and worked toward it like everyone else, all of us separately chasing the same thing. One year, through a series of unhappy events, it all fell apart.I found myself homeless and alone.I had my truck and $56.I searched the countryside for some place I could rent for the cheapest possible amount.I came upon a deserted cottage in a small remote valley.I hadn't been alone for 25 years.I was scared, but I hoped the hard work would distract and heal me. I found the owner and rented the place for $50 a month.The locals knew nothing about me.But slowly they started teaching me the art of being a neighbor.They dropped off blankets, tools and canned deer meat and began sticking around to chat.They would ask if I wanted to meet cousin Albie or go fishing.They started to teach me a belief in a different American dream, not the one of individual achievement but of neighborliness.Men would stop by with wild berries, ice cream, truck parts to see if I was up for courting.I wasn't, but they were civil anyway.The women on that mountain worked harder than any I'd ever met.They taught me how to store food in the stream and keep it cold and safe.I learned to keep enough for an extra plate for company. What I had believed in, all those things I thought were necessary for a civilized life, were non-existent in this place.Up on the mountain, my most valuable possessions were my relationships with my neighbors. After four years in that valley, I moved back into town.I saw a lot of people were having a really hard time, losing their jobs and homes.With the help of a real estate broker (房地产经纪人) I chatted up at the grocery store, I managed to rent a big enough house to take in a handful of people.It's four of us now, but over time I've had nine come in and move on to other places from here.We'd all be in shelters if we hadn't banded together. The American dream I believe in now is a shared one.It's not so much about what I can get for myself; it's about how we can all get by together.

2013 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及历年作文题目

2013 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材料作文: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他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写篇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杨网) 历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汇总 【2012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1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要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不必面面俱到;4、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0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09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2013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怍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1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B.C.D. A.校订(jiào戛然(jiá佝偻病(gōu自怨自艾(yì B.降服(xiáng惊诧(chà超负荷(hè流水淙淙(zōng C.奇葩(pā胴体(tóng拗口令(ào三缄其口(jiān D.称职(chèn谄媚(chǎn一刹那(shà良莠不齐(yǒu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上山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 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 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