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氏夹膨胀测定仪自校方法

雷氏夹膨胀测定仪自校方法
雷氏夹膨胀测定仪自校方法

雷氏夹膨胀测定仪自校方法

1总则

雷氏夹和雷氏夹膨胀测定仪是用于水泥安

定性(雷氏法)检验的专用工具。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新购或使用中的雷氏夹和雷氏夹膨胀测定仪的校验。

3技术参数

3.1 雷氏夹:自由状态时,两针尖的间距为10mm±1mm,当挂300g重物时两针尖的距离

增加应为17.5mm±2.5mm,卸下重物后针尖

的间距能恢复至挂重物之前的状态;

3.2 雷氏夹膨胀测定仪:标尺分度值为0.5mm,

1

当雷氏夹测定时,其标尺分度值偏差应为±

0.2mm;

4检验用标准器具

4.1 游标卡尺:量程度125mm,分度值0.02mm。

4.2 300g雷氏夹专用法码。

5校验方法

5.1 将雷氏夹装在雷氏夹膨胀测定仪上,在自由状态下测定两针尖间的间距;

5.2 将雷氏夹指针根部的一端挂在雷氏夹膨胀测定仪上,另一指针的根部挂上300g专用法码,测定两针尖的距离;

5.3 用夹具将雷氏夹的指针固定在一定的距离上,用游标卡尺测量两针尖的距离后装在雷氏夹膨胀测定仪上,进行测量,比较二者的测量结果。

2

6校验结果评定

新购置与使用中的雷氏夹和雷氏夹测定仪,其有关校验结果需符合3.1和3.2条规定的技术要求。

7附录

校验记录表。

3

雷氏夹和雷氏夹膨胀测定仪校验记录表仪器编号:校验编号:

校验人:复核人:技术负责人:

校验日期:年月日

MA-1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操作规程

MA-1智能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MA-1智能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的使用标准操作程序,使操作过程标准化。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MA-1智能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的使用。 3.内容 3.1. 仪器组件 3.1.1. 仪器组成:MA-1主机、触摸屏控制器、试剂瓶架。 3.1.2. 电源:220V稳压电源。 3.2. 操作步骤 3.2.1.在试剂瓶架上依上放好容量法卡尔费休试剂,无水甲醇及废液瓶。 3.2.2.使用前的准备工作:确认仪器连接安装无误,并检查各接口是否已拧紧旋钮。 3.2.3.吸甲醇:打开仪器电源开关,点击显示屏“进入”键,屏幕显示主菜单,再点击“吸甲醇”键,界面进入吸甲醇项,长按该界面“进入”键,仪器开始向五口瓶中吸入无水甲醇状态,此时应将加料孔瓶塞放松(以甲醇液面浸没电极两电极柱位置结束)。点击“退出”键,界面退至主菜单; 3.2. 4.注液:点击“手动控制”键出现新的界面后再点击“注液”键,然后点击“进入”键,仪器开始自动进入注液状态,泵体活塞上移至上限时将自动停止,点击“退出”键,界面退至手动控制状态; 3.2.5.吸液:点击“吸液”键,然后点击“进入”键,仪器开始将卡氏试剂吸入泵体,直至到达下限时自动停止(吸液时三通转换阀自动转入吸液状态,吸液停止后仪器自动反转,三通阀再转入注液状态)。点击“退出”键,界面退至手动控制状态: 3.2.6.打空白:点击“打空白”键,然后点击“进入”键,此时仪器进入打空白(甲醇内的水分)状态,同时将第一次吸液中泵体中的空气打空,空白打完后仪器自动结束并提示打空白结束。点击“退出”键,界面退至手动控制状态,再按“退出”键,界面退至主菜单; 3.2.7.标定:点击“标定”键,然后点击“进入”键,然后用10μl微量注射器向五口瓶中注入10μl (10mg)蒸馏水,点击“进入”键,仪器开始对卡氏液进行标定。可连续标定五次,仪器会将标定结果自动存入系统内存并计算出平均值。待结束后,按“退出”键,界面退至主菜单; 3.2.8.样品检测:待标定结束后,仪器就可以对样品进行自动检测了。点击主菜单“样品检测”键,再点击“样品重量”,按界面提示输入样品重量,按“确认”键,再点击“延时时间”(一般情况下,样品是液体延时时间为l0-15秒即可,样品如是固体,可根据其溶解度大致为30—60秒)按“确认”键,然后点击“进入”键,仪器进入自动检测状态;若进行多次检测且样品重量不同,需重复5—7项操作。 3.2.9.排废液:待仪器连续多次检测结束后,五口瓶中的溶液会逐渐增多,当目

雷氏夹校准(清晰整齐)

JTJZ 03-06 雷氏夹校准方法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水泥安定性试验用雷氏夹的校准,参照《水泥安定性试验用雷氏夹》(JC/T954-2005)编制。 2 技术要求 2.1雷式夹应由铜质材料制成,雷氏夹电镀宜光洁、无剥落现象,边缘焊缝和针尖无毛刺,雷氏夹指针宜平直,对称,端部为扁尖状。 2.2指针直径:(2.0±0.2)mm,长度:(150±1)mm。 2.3环模:内径:(30±1)mm,高度:(30±1)mm。 壁厚:(0.50±0.05)mm,开口缝宽度不大于1mm。 2.4弹性限变: 自然状态下雷氏夹两根指针间距离为(10±1)mm,加荷后,两根指针针尖的距离增加值在(17.5±2.5)mm范围内,卸荷后,两根指针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10m ±1mm的范围内。 3 校准项目 3.1 外观检查 3.2 雷氏夹尺寸 3.3 弹性限变 4 校准环境及校准器具 4.1校准环境 校准工作应在室内进行,环境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大于50%,校准现场应洁净,周围无影响校准结果的振动、污染、腐蚀性气体。 4.2校准器具 4.2.1标准砝码:300g。(没有对砝码的等级提出要求。因为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JC/T954-2005《水泥安定性试验用雷氏夹》都没有提到这一点。)本方法也是参照《水泥安定性试验用雷氏夹》(JC/T954-2005)编制。这一点要注意,标准砝码要检定。 4.2.2游标卡尺:量程不小于200mm,分度值0.02mm。 5 校准方法

5.1 外观检查:按照本方法第2.1目测检查。 5.2雷氏夹尺寸校准:用游标卡尺测量雷氏夹两指针的长度一次,沿指针长度方向取三点分别测量两指针直径,取平均值指;环模的内径、高度、壁厚,绕周长每120°测量一次,共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将游标卡尺固定在1mm处,(校准壁厚时注意,用游标卡尺量爪的刀口部分进行。消除误差。或用外尖头游标卡尺、管壁游标卡尺。) 看测量内径一端能否在雷氏夹环模开口缝通过,若不能通过为合格。 5.3弹性限变校准:在雷式夹测定仪上测出雷式夹自由状态下两指针针尖间的距离A(应满足(10±1)mm),然后将雷式夹一个指针的根部用金属丝悬挂在雷式夹膨胀测定仪上,在另一个指针的根部挂上质量为300g的砝码,在左侧标尺上读数C,去掉砝码后,再测一次两指针的针尖距离B,重复三次,取平均值,B 值与A值应相等。 6 校准周期 校准周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7 结果处理 填写表B03-06校准记录表,若C-A=(17.5±2.5)mm,且B=A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将不合格雷氏夹剔出。 设备名称设备编号 规格型号出厂编号 生产厂家校准日期 校准器具名称及编号 校准环境 外观检查 校准项目技术要求 实测值 1 2 3 平均 雷氏夹尺寸 高度(mm)30±1 内径(mm)30±1 针长 (mm) 左 150±1 右 针直径(mm) 2.0±0.2 壁厚(mm)0.50±0.05 开口宽度(mm)≤1

试验仪器操作规程

比表面积仪操作规程 1、将110±5 ℃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标准试样,倒入100mL的密闭瓶内,用力摇动2min,将结块成团的试样震碎,使试样松散。静置2min后,打开瓶盖轻轻搅拌,使松散过程中落到表面的细粉分布到整个试样中。被测试样应先通过0.9mm方孔筛,再在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至室温。 2、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细棒将一片过滤纸送到穿孔板上,压紧边缘。称取已定量的水泥试样,精确到0.001g放入圆筒。以水平方向轻轻摇圆淘,使水泥层表面平淡。然后在水泥层上铺一张圆形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紧紧接触圆筒顶边并旋转二周为止,慢慢取出捣器(虑纸不得重复使用) 3、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连接到压力计上,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致漏气,不要使制备好的试料层受振动。 4、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筏门。 5、关闭阀们后,由于液面水平差,即试料层两端的压力表,使空气通过试料层时,压力计闭口端已升高的液面开始下降。当压力计内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一个刻度线时开始计时,当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二个刻度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条刻度线到第二条刻度线所需时间。以秒记录,并记下试验时的温度。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操作规程 1、接通电源,用湿布擦好圆盘平面和截圆锥模,模套,捣棒,放在跳桌的圆玻璃板中间位置,盖好湿布。 2、将制好的胶砂分两层装入模内,第一层装模内1/3高度,用小刀垂直两个方向划实,再用捣棒自边缘到中心匀捣15次,接着第二层与第一层一样,捣压10次。 3、捣实完毕,刮平锥圆上的胶砂,轻轻提起锥圆,打开电源开关,开始转动,转动共30次自停。 4、跳动完毕用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扩散的胶砂相对垂直的两个直径,平均值为水泥胶砂的流动度。 5、仪器用完后,用湿布擦洗干净,然后将截圆锥模、模套、捣棒、滑动部分涂机油防止生锈,使之滑动自由,并填写好仪器使用记录。

卡尔费休水分测定标准仪操作规程

建立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标准操作程序。 2范围 梅特勒ET08型水分测定仪。 3使用原理 卡尔费休水分测定法是利用碘氧化二氧化硫时需要定量的水参加反应的原理来测定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4 操作步骤 4.1 滴定前准备 4.1.1检查分子筛更换日期,超过3天需要更换分子筛。 4.1.2检查滴定系统密封性,检查滴定杯内各组件是否在正确位置。 4.1.3接通电源,按仪器开关键打开主机。 4.1.4按泵排空键排空滴定杯内液体。 4.1.5按泵加液键加入滴定杯约20ml无水甲醇。 4.2 滴定度标定 4.2.1进入操作屏主菜单,点击“滴定剂”图标进入标定模式。 4.2.2在“属性”项下确认滴定液信息,在“浓度测定”项下确认测定参数是否正确。 4.2.3在“浓度测定”项下点击图标,仪器进行预滴定平衡。 4.2.4用10ul微量注射器吸取10ul纯化水(约10mg)放在天平归零。 4.2.5待仪器达到平衡图标变绿,点击图标,再点击填加样品,快速将样品由液体进样口加入滴定杯。 4.2.6将注射器放回天平读取数据,数据输入仪器点√图标,仪器进行滴定。4.2.7 滴定结束,读取滴定结果并记录结果在《卡尔费休试液滴定度标定记录》上。 4.2.8重复“4.2.4”、“4.2.5”与“4.2.6”测试三个结果取平均值并计算RSD。 4.2.9 RSD小于2.0%标定通过,滴定度为三次标定结果平均值。 4.2.10在《卡尔费休试液滴定度标定记录》上登记滴定度并标明有效期,有效期7天。 4.2.11进入仪器主菜单,点击“滴定剂”图标,在“属性”项下修改滴定液浓度为标定浓度。 4.3 样品测试 4.3.1确认卡氏试液滴定度是否过期,如过期按照“4.2”进行重新标定。 4.3.2确认仪器上滴定度信息是否正确。 4.3.3点击主菜单“滴定分析”图标进入测试模式。 4.3.4查看测试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4.3.5点击图标,仪器进行预滴定平衡。 4.3.6待仪器达到平衡图标变绿,选择注射器或是称量船移取一定量液体或固体样品,放在天平上归零。 4.3.7点击图标再点击填加样品,快速将样品由液体进样口或固定进样口加入滴定杯。 4.3.8注射器或称量船放在天平上读取数据,将数据输入仪器点√图标,仪器进行滴定。 4.3.9滴定结束读取滴定结果并记录。

雷氏夹自检校验方法

雷氏夹自检校验方法 一、技术要求 1、雷氏夹应由铜质材料制成,外表光滑,无变形。 2、环模直径30mm,高30mm,模厚0.5mm,切口1.0mm。 3、指针长150mm,间距10mm,针直径2.0mm。 4、校验时两指针针尖距离增加范围为17.5mm±2.5mm,且能恢复 到原来状态。 二、校验项目及条件 1、校验项目 (1)外观 (2)雷氏夹尺寸 (3)针距及状态 2、校验用器具 (1)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02mm (2)钢直尺:量程300mm,分度值1mm (3)砝码:300g 三、校验方法 1、检查外观:雷氏夹应由铜质材料制成,外表光滑,无变形。 2、用游标卡尺测量环模尺寸及指针的直径。 3、用钢直尺测量针指长度和环模的高度。 4、将雷氏夹一根指针的根部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绳上,另一根

指针的根部挂上300g质量的砝码,测量两根指针针尖的距离; 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否恢复到挂砝码前的状态。 四、校验结果处理 全部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 五、校验周期、记录与证书 校验周期为12个月,校验记录格式见下表,校验证书格式见附录Ⅰ。

雷氏夹校验记录TGX007 -2001 送校单位总监办中心试验室仪器偏号生产厂家校验号 007

校(检)证书 LHZLJL-3(2009)第007号 仪器名称雷氏夹 型号/ 出厂编号/ 送校(校)单位总监办中心试验室 校(验)验结论合格 校(检)验日期2009年11月05日校(检)验周期12个月有效日期2009年11月05日至2010年11月04日 校(检)验员:检验员: 校(检)验单位(章)

雷氏夹校验方法

雷氏夹校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的雷氏夹的校验。 一、技术要求 1.1由铜质材料制成,铜环高度30mm,两指针长度150mm±0.5mm,指针间距10mm±0.5mm,铜环壁厚0.5mm±0.05mm; 1.2将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的针尖距离增加应在17.5± 2.5mm范围以内,即2χ=17.5±2.5mm(见图二),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未挂砝码的状态; 二、校验条件 2.1校验环境 2.1.1温度:10℃∽40℃; 2.1.2湿度为50%以下; 2.2校验用标准器具 2.2.1游标卡尺:分度值为0.02mm; 2.2.2雷氏膨胀值测定仪; 2.2.3直角三角尺; 2.2.4钢直尺。 三、校验项目与校验方法 3.1外观检查 3.1.1环模壁厚检查:用游标卡尺在环模上下周边的开口两侧及中间部位计6处分别测量厚度,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值0.5±0.05mm为合格; 3.1.2环模内径检查:用游标卡尺在环模上下周边互相垂直的部位计4处分别测量内径,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值为30mm±0.5mm; 3.1.3指针根部焊长垂直距离检查:用钢直尺和直角尺测量,先将直角尺的直角顶点置于针尖根部,使直角的一边与针尖外侧靠近,然后用钢板尺的端边与直角尺另一边靠近,于焊缝端点与钢板尺所对刻度处读数,按上述步骤检测另一根指针根部焊缝垂直长度,取平均值,其值10±0.5mm为合格;

3.1.4环模切口宽度检查:用钢板尺在环模上、下开口处测量两处,取平均值,其值小于1mm为合格; 3.1.5指针长度检查:用游标卡尺检查,其值150±0.5mm为合格; 3.1.6指针直径检查:用游标卡尺在指针的中部测量,其值2±0.05mm为合格; 3.1.7环模高度检查:用游标卡尺在环模口互相垂直的位置测量四处,取平均值,其值30±1mm为合格; 3.2针尖间距及针尖距离增加值的校验:用雷氏膨胀值测定仪进行校验。将一根指针的根部悬挂在仪器上的尼龙丝上,在仪器竖向刻度尺上读取针尖间距,其值10±1mm为合格;然后在另一根针尖根部挂上300g质量的专用砝码,在仪器竖向刻度尺上读取针尖间距,其增值17.5±2.5mm为合格; 四、检验结果处理 全部校验项目结束后,应填写校验证书,全部项目合格在结论栏内填写“合格”,任一项不合格,校验结论为“不合格”,并填出不合格项目的数值。 五、校验周期 校验周期为一年。

KF-1水分测定仪操作规程

KF-1水分测定仪操作规程 1 原理: 本仪器为卡尔费休(Kart fischer)滴定法测定水分仪器,采用“永停法”来确定终点: 根据半电池反应:I2+2e=2Iˉ 溶液中同时存在I2及Iˉ时上述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即在一个电极上I2被还原,而在另一个电极上Iˉ被氧化,因此在两个电极之间有电流通过。如果溶液中只有Iˉ而无I2则电极间无电流通过。当滴定终点时溶液中有微量卡尔费休试剂存在才有Iˉ及I2同时存在,这时溶液导电,电流表指针偏转,指示达到终点。 反应式I2+SO2+3C5H5N+CH3OH+H2O→2C4H5N·HI+C5H5N·HSO4CH3根据滴定反应中消耗的碘来计算水分。 2 操作方法: 2.1 玻璃仪器洗净,烘干,按图1连接好各部件,所有磨口涂凡士林,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图1 KF-1型水分测定仪正反面图

2.2 将卡氏试剂倒入一套滴定管瓶中。 2.3 往反应瓶中加入约10ml的无水甲醇及搅拌转子一颗,开通搅拌器,调节转子的转速,使无水甲醇液面动起来且无液体飞溅。 2.4 关闭排废液的进气阀,打开通往贮液瓶的进气阀,然后打气,使滴定管中充满卡氏试剂。 2.5 将仪器面板上的测定开关调到“校正”档,调整校正旋钮,使电表指针在有少过量的卡氏试剂存在时,就会向右偏转一个相当大的角,比如达到“50uA”。 2.6 接着把测定开关向右转到调到“测定”挡,指针自动归零。然后向反应瓶中滴加卡氏试剂。加的速度视瓶中的水分(即甲醇中的水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开始可以快一些,当接近终点时宜稍慢一点,且不及时返回,就表示已近终点。当指针指向47.5-48uA(两小格以内),此时溶液为红棕色,且保持30秒左右不回转就表示终点已到,表示甲醇的水分已被消除。 2.7卡氏试剂的标定 精密称取约20-25mg的纯水(重量以G、mg表示)加入反应瓶中,盖好瓶口,记录滴定管中卡氏试剂的起始读数(V0、ml),然后开始滴定。如同2.6中一样直到反应终点,记录滴定管读数(V、ml),按下式计算本次试验的卡氏试剂滴定度(T):

KF-1B水分测定仪操作规程

起草/修订人:Author 日期:Date 部门主管审查:Dept. Head Approval 日期:Date QA批准:Approved by QA 日期:Date 分发:Distribution:QA、QC QA, QC 1目的规范KF-1B型水分测定仪的操作。 2范围适用与KF-1B型水分测定仪的使用。 3职责 QC检验员对本规程的实验负责。 4规程 4.1 操作方法 仪器装置见说明书的装置图,按图装好玻璃仪器,将电极探头两端平行分开2mm左 右,置于反应瓶中,另一端的插头插入仪器电极插座中,开启电源,此时数码管显示 88888,报警器响、报警器灯亮,1秒钟后仪器进入滴定状态,仪表显示滴定情况。 4.2滴定甲醇中的水份: 加入无水甲醇(分析纯)于反应瓶中,至淹没电极裸露端即可,此时数码管应显示d0000。调节搅拌器转速(在面板的左下方),使反应瓶中的液体在搅拌的作用下产生旋涡。用双链球加压使卡尔,费休液试剂到达滴定管满刻度。用卡尔·费休液滴定甲醇中的水份,随着卡尔·费休液进入反应瓶,数码管显示数会逐步增大。当滴定接近终点时(报警点设在滴定终点90%处),报警灯亮,报警器响,发出声光报警,通知操作者。此时应缓慢继续滴定,并注意观察显示器指示值,由于每支电极的灵敏度略有不同,一般滴定终点在d0097左右,若指示值不再增大(基本不变),即可认为此值为滴定终点。 4.3标定卡尔·费休试剂: 用双链球加压使卡尔·费休试剂到达滴定管满刻度。再用微型注射器取蒸溜水(标准水)10u1,通过加料口橡皮盖注入反应瓶中,这时反应瓶中原有棕色即变为淡黄色。同时显示数由大变小直至最小。随即滴入卡尔·费休试剂,随着卡尔·费休试剂进入反应瓶,数码管显示数会逐步增大。当滴定接近终点时,报警灯亮,报警器响,发出声

实验室操作规程总汇范文

实验室操作规程总 汇

新疆成恺兴商品砼有限公司 总站 实验室操作规程汇总

目录 1、TYE- 型电液式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2、TYE-300C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3、DKZ-5000型电动抗折仪操作规程 4、JJ-5型胶砂搅拌机操作规程 5、NJ-160A水泥净浆搅拌机操作规程 6、ZS-15型水泥胶砂振实台操作规程 7、FZ-31雷氏沸煮箱操作规程 8、ZBSX—92A型震击式电动振筛机操作规程 9、101系列电热鼓风干燥箱操作规程 10、SF-150B型水泥细度负压筛析仪操作规程 11、SJD-60型强制式单卧轴混凝土搅拌机操作规程 12、三相附着式混凝土振动台操作规程 13、PYS-2型全自动控温控湿设备操作规程 14、YH-40B标准水泥恒温恒湿养护箱操作规程 15、砂浆稠度仪操作规程 16、雷氏夹测定仪操作规程 17、NLD-3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操作规程 18、SRJX-4-13高温箱式电阻炉操作规程

19、JYT-10架盘天平操作规程 20、HJ-84型混泥土加速养护箱操作规程 21、标准养护室自动控制仪操作规程 22、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1、TYE- 型电液式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1、使用前先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将试件表面擦拭干净。检查有无明显缺陷并对缺陷予以记录。 3、将试件放在下压板正中,转动手轮和丝杆,调节上压板到适当位置。 4、接通测控系统电源,按操作步骤进行清零。 5、按下启动按钮,关闭回油阀,调控送油阀,按需要速率平稳进行加荷试验,及至试件被压碎,负荷下降。随即打开回油阀,使油液迅速流回油箱。 6、试验结束时,按面板上的“打印”键,打印输出该次的试验数据。 7、操作时,下压板上升高度不得超过40cm,以免发生意外。

MB23水份分析仪操作规程

MB23水份分析仪操作规程 1工作原理 水份分析仪是根据称重法和红外线加热烘烤法原设计,通过对被测物质在烘干前和烘干后的质量进行比较,而得到被测物质内所含水分的百分比。 2主要技术参数 2.1最大称量值:110g; 2.2显示分度值:0.01g; 2.3可读性:0.01g,0.1%; 2.4 加热源:红外加热; 2.5温度调节范围:50℃~160℃(5℃为一步进量); 2.6重量校准:50g; 2.7秤盘尺寸(mm):Φ90; 2.8外形尺寸(D*W*H):280*500*380; 2.9净重:2.1kg; 3.0毛重: 4.15kg。 3操作方法 3.1水份仪有一个水平泡及四个水平调节脚,调节水平脚直至水平泡位于中心位置;(注:每次位置发生变化,必须重新调节水平。) 3.2接通电源,将电源线正确的一端插入水份分析仪背部的电源输入槽内,然后将另一端接上电源插座;(注:为了获取最佳结果,通电至少30分钟后使用) 3.3按下开机键(短按),打开显示屏,进入称量模式;

3.4把空的样品盘放入盘托架,放在支架上,显示屏显示样品盘的重量; 3.5按下去皮键清零,去除样品盘重量; 3.6取出样品盘,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煤样,把煤样均匀地分散在样品盘上;(注:煤样重量10g为准) 3.7把装有煤样的样品盘放回盘托架上,显示屏会显示煤样的称量值。 3.8关上加热罩,按下开始键开始测试; 3.9当测试结束会显示测试的结果并闪烁。 4.0按下去皮键退出此次测试,打开加热罩,取出煤样,清理煤样,等待下次测定。 4注意事项 4.1水分测定仪属精密仪器,注意保持清洁,操作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仪器; 4.2温度控制在120℃; 4.3仪器使用时,试样尽可能均匀分散在秤盘内表面,使重量处于秤盘中心,以免造成测量误差; 4.4仪器的计量性能和配套秤盘,根据使用频率进行定期检查校准; 4.5清洗水分仪注意事项 ●清洗前水份仪必须断开电源; ●操作过程中确保水份仪内部不能进入溶液; ●确保水份仪充分冷却; ●玻璃表面可用玻璃清洁剂清洗; ●不得使用刺激性化学制品及溶剂,氨水或有研磨作用的溶剂; ●定期清洗;

快速水分测定仪操作规程

2. 1."4仪器预热方式,在使用前必须预热30分钟,若环境温度较低需预热一小时,经预热后测定的数据真实有效。 第三章快速水分测定仪操作规程 3.1取样与样品制备 3. 1."1取样与样品的制备,与重要测试参数的选择对最终的测试精度十分关键。 3. 1."2凡被测样品颗粒状的,应用粉碎机粉碎成粉状,方可进行测定,否则测试时间过长,且水分含量不能完全被干燥。 3. 1."3在采集颗粒,粉状样品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混样,保证样品水分均匀。 3. 1."4对于一些易燃,易爆的测试样品,应选择较低的加热温度,并尽量取少的样品量,对于这些样品的测试应十分小心。 3. 1."5对于大水分含量(粮食或液体)的样品制备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水分丧失,若不能避免,这部分丧失应计算进去。 3. 1."6对于柔软,粘弹性的样品,应切割成尽量薄的片。 3.

1."7取样量的多少,建议用户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薄薄铺满称盘底面积的量,粉状样品大致为3克左右。 3. 1."8每次取样量的精度也很重要,误差应小于± 0."005xx。 3.2测定水分操作 3. 2."1在仪器现时重量指示灯亮状态下,用手扶住机身,轻轻掀起加热筒。用试样匙取试样放在称量盘中,此时仪器显示“ 3.000”克左右(取样数量对测定精度有一定影响,其规律是取样量大,重复性好,但测定时间长,兼顾精度与时间,我们建议取样为3± 0."005克),取下称量盘用手将试样表面抖均匀或用小棒使试样表面均匀(注意防止试样丢失),放在托架上,连同托架一起轻轻放到称量盘支架上,合上加热筒。 3. 2."2待重量显示稳定时,按“↑”键,紧接按“测试”键,仪器自动开始测定水分,此时水分示值指示灯亮,数据窗显示正在失去的水分量。温度显示值在上升,直到设定值。 在测定水分中温度显示值上下跳动2-3度为正常现象。 3. 2."3当水分测定完成后,仪器自动停止加热,并发出报警声,按一次“显示”键即可消除报警声,此时显示判别时间。再按一次“显示”键,仪器显示最终水分值。若仪器连接打印机则直接按“打印”键打印出水分值。需要查看其它测试参数可连续按“显示”依次查看,最后按“清除”键使仪器回到现时重量状态下。

涂层测厚仪操作规程

涂层测厚仪操作规程

一、原则 涂层测厚仪是常见的一种设备涂层检测工具,它采用单片机技术,精度高、数字显示、示值稳定、功耗低、操作简单方便、触摸按键、单探头全量程测量、体积小、重量轻,且具有存储、读出、统计、低电压指示、系统/零点/两点校准等特点,涂层测厚仪采用磁性测厚法,可以方便无损地测量铁磁材料上非磁性涂层的厚度,如钢铁表面上的锌、铜、铬等镀层或油漆、搪瓷、玻璃钢、喷塑、沥青等涂层的厚度。 二、工作原理 我公司使用的涂层测厚仪为MC-2000A型,该仪器采用电磁感应法测量涂(镀)层的厚度。位于部件表面的探头产生一个闭合的磁回路,随着探头与铁磁性材料间的距离的改变,该磁回路将不同程度的改变,引起磁阻及探头线圈电感的变化。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精确地测量探头与铁磁性材料间的距离,即涂(镀)层厚度。 三、技术参数 1、测量范围:0~1200um 2、测量误差:<3%±1um 3、最小示值:1um 4、显示方式: 4位液晶数字显示 5、主要功能: (1).测量:单探头全量程测厚 (2).存储、删除:可存入600个测量数据,可以删除测量中的单个可疑数据,也可以删除存储区内的所有数据。 (3).读:读出已存入的测量数据 (4).统计:设有三个统计量,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5).校准:可进行零点校准、两点校准及系统校准 (6).电量:具有欠压显示功能 (7).蜂鸣提示:操作过程中有蜂鸣提示 (8).打印:可打印测量值,选配微型打印机 (9).关机:具有自动关机和手动关机两种方式 6、使用环境温度:0℃~+40℃相对湿度:不大于90%

四、应用方法 1.开机前准备:根据电池仓盖指示的方向打开电池仓,然后按照机 壳后面的正负极指示装入两节1.5V电池,压好电池仓盖。 2.按键名称及作用 A."ON/OFF"键:为复合键。在关机状态时,为开机键;在开机状态 时,为关机键。仪器在自动关机后应按此键开机。 B."MENU"键:为菜单键。 C."▲"、"▼"键:调整键,"▲"为增加键,"▼"为减少键。 D."CAL"键:具有校准/清除功能。 E."ENTER"键:用来确认某一功能状态。 五、使用方法 1.开机:先取开探头线插在仪器上,(插拔探头时,请抓住探头线上的接插件部位插拔,不要直接抓住探头线,以免损坏探头。)然后按动“ON/OFF”键(探头与铁基或磁场的距离保持10cm以上)开机听到蜂鸣声后仪器进入测量状态,可以直接进行测量。如果测量数据偏差较大,可以进行校准后再测量。 测量时要注意测量指示,箭头消失后才能再次测量,如右图 2.校准:本仪器分为系统校准、两点校准和铁基校准三种。 在一般情况下只需进行铁基校准即可进行准确测量。当仪器铁基与被测件铁基的磁性和表面粗糙度差别较大时,可以进行系统校准以保证测量精确度。 (1) 铁基校准(零点校准) 仪器标准基体金属的磁性和表面粗糙度应当与待测试件基体金属的磁性和表面粗糙度相似。为了保证测量的精确性,可以在测量测试件之前先进行铁基校准。 校准方法:在仪器开机状态下,将探头垂直的放在被测试件的裸露基体上进行测量,测量两次,测完第二次按住探头不动按下"CAL"键,伴随着两声蜂鸣即可完成铁基的校准。如果没发出两声蜂鸣说明操作有误,重新按以上步骤操作直至发出两声蜂鸣即可。 (2) 两点校准 在测量过程当中,如果发现个别测量值偏差较大可以通过两点校准方法进行调整。 校准方法:把一个已知厚度的被测试件作为标准样片进行测量,如果显示值与真实值不一致,可以通过"▲"、"▼"键进行加1或减1操作。按住"▲"、"▼"键不放可以进行连续加、减,直到显示值和真实值相同为止。校准完成后即可进行正常测量。

水分仪操作规程

岱山县神力粘合剂厂质量管理文件 一、目的:制定AKF-2型微量水分测定仪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正确操作。 二、使用范围:适用于AKF-2型微量水分测定仪的操作。 三、责任者:检验室AKF-2型微量水分测定仪操作人员,检验室主任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四、程序: 1 仪器自校 检查好220V交流电源,确认无误后即可打开电源开关,此时液晶屏亮,主机电源接通,然后按下电解键,此时仪器自动计数,自校开始: 1.1 短路电解电极插座两簧片,电解、测量都应为最大,并且显示屏快速计数。 1.2 短接测量电极插座两簧片,电解、测量都应为0,并且显示屏不计数。 符合上述两条,说明主机工作正常。 2 电解池的清洗和干燥处理 2.1 使用前,把电解池所有藏污都应该清洗干净。清洗后,放在大约20℃的烘箱内烘干1小时,然后使其自然冷却。清洗电解电极和测量电极要用甲醇或丙酮清洗,注意,这两对电极绝对不能用水清洗,否则在测量样品水分过程中会造成测量误差。2.2 电解池处理好后,将搅拌棒放入阳极室中,然后夹在搅拌器的夹持器上,再分别在电解电极、测量电极、干燥管、进样旋塞、密封塞的磨口处,均匀地涂上薄薄的一层真空脂,装到相应部位上,轻轻转动几下,使其较好地密封。 2.3 完成上述工作后,取下阳极室的干燥管,将约100-120毫升的电解液用经干燥后的漏斗通过密封口注入阳极室,将约5毫升的电解液注入阴极室,阴、阳极室的液面要基本水平,完毕后将两只干燥管放回原来的位置,并将两插头分别插入电解、测量插座中,电解液装入工作,最好在通风橱内进行。 3 空白电流的清除 3.1 仪器通电后,调整搅拌器搅拌速度,使阳极电解液形成漩涡,但溶液不能溅到电解池壁上,此时,测量电极电位可指示出水分量的多少。将电解键开关置于开的位 5-1

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20T15:46:51.9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作者:黄培辉[导读] 从而得到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的各个检测参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保障雷氏夹在使用的过程更加可靠。宁德市计量所福建宁德 352100 1 概述 雷氏夹是测定将标准稠度水泥净浆填满雷氏夹环模中经养护及沸煮一定时间后的膨胀值,而雷氏夹的弹性值则是通过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的检测来保证数值准确可靠。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有两个重要参数:悬臂的悬孔中心至弹性值测定标尺零刻度基线的水平距离L以及模座弧面最低点至膨胀值测定标尺刻度基线的距离R。本文以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悬臂的悬孔中心至弹性值测定标尺零刻度基线的水平距离参数L为例,对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 1.1 测量依据:JJG(建材)110-94 《雷氏夹膨胀测定仪检定规程》。 1.2测量标准:经检定合格的直角尺,量程为300mm,读数分度值为1mm。 1.3测量对象: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型号:LD-50)。 1.4测量方法:根据JJG(建材)110-94 《雷氏夹膨胀测定仪检定规程》的要求,在水平的台面上调整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使其处于水平的状态,用自带砝码悬挂在悬臂的悬孔中心点,使其自然悬直,用直角尺直接测量悬臂的悬孔中心至弹性值测定标尺零刻度基线的水平距离L,测量时直角尺和砝码垂线、标尺零刻度基线保持垂直,如图1所示。 图1 悬臂的悬孔中心至弹性值测定标尺零刻度基线的水平距离参数L 1.5 测量环境条件:常温。 2 数学模型 测量的数学模型: L= d 式中:L—被测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的悬臂的悬孔中心至弹性值测定标尺零刻度基线的水平距离;d—直角尺的读数值。 测量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构成要素: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1;直角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2;直角尺的最大允许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3。 灵敏系数, 各影响量相互独立,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c2= u12+ u22+ u32 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3.1 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1 通过用直角尺对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悬臂的悬孔中心至弹性值测定标尺零刻度基线的水平距离L,连续测量10次,取得测量数列如下:148.4mm,148.3mm,148.2mm,148.3mm,148.2mm,148.4mm,148.2mm,148.2mm,148.4mm,148.2mm。用贝塞尔公式对测量重复性进行计算,得:

试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完整

三十、试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操作规程 1.将仪器放置在平面工作台上,调整水平螺旋脚,使水泡聚中。 2.将仪器的电源插头插好,打开电源开关,预热5分钟。测量前用手轻轻托起锥体至限位处,此时显示屏上的数字为随机数,测量时会自动消除。 3.将调好的土样放入试杯中,刮平表面,放到仪器上的升降座上,这时缓缓地向逆时针方向调节降旋纽,当试杯中的土样刚接触锥尖时,接触指示灯立刻发亮,此时应停止旋动,然后按测量键。 4.测量:按下测量键,锥体落下,与此同时,时间音响发出嘟。。。。的声音。当测量时间一到,叫声停止,此时显示屏上显示出5秒钟的入土深值。 第二次测量时,需将锥体再次向上托起至限位处,向顺时针方向调节升降旋纽至能改变锥尖与土的接触位置,(锥尖两次锥入位置不小于1厘米),将锥尖擦干净,再次测量,重复上述步骤进行。 分析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一、预热:通电后应进行预热,时间不低于60分钟。 二、开机:打开玻璃窗,按开/关键,显示屏全亮,然后显示CEO~CE8 进入天平的自动检测工作,一切正常则显示该天平

的型号。 三、分析电子天平校准 1、清除称盘上的物品,按去皮TARE键,使天平显示为“0”。 2、按校准CEL键,天平显示“C。 3、参照“技术参数表格”将相应数值的校准砝码放在称盘上。 4、约过几秒钟后,天平显示校准砝码数值,并发出“嘟”的一声,说明校准完毕,天平自动回到称重状态,去下砝码即可进行正常工作。 5、若天平不稳定或称盘上有物品时,按校准CAL键后,天平显示出错误信号“CE”,此时可将称盘上的物品拿掉,或清除不稳定因素,再按去皮TARE键,使天平返回到称量状态,重新操作。 四、分析电子天平称重 1、将待称物品放到称盘上,当稳定标志“g”出现时,表示读数已稳定,此时天平的显示值即为该物品的质量。 2、如需在称盘上称第二种物品,可按去皮TARE键,使天平显示为“0”。 3、放上第二种物品,显示值即为该物品的质量。 4、此时再按去皮TARE键,使天平显示为“0”。 5、将称盘上的物品全部拿掉,天平显示两物品的总质量。 五、关机使用完毕后清除称盘上的物品,然后按ON/OFF键,

KF-1型卡尔费休氏水分测定仪操作规程

为规范KF-1型卡尔费休氏水分测定仪操作程序和方法,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化验室KF-1型卡尔费休氏水分测定仪的使用。 三.责任 化验员有责任按本操作规程正确操作,以提供准确的实验数据。 四.内容 操作程序 后,接通电源,指示灯亮。 滴定溶剂甲醇中的水分 μA ,然后将校正开关拨到测定档。 费休液滴定,滴定至电流计产生较大的偏转(38μA)并保持1min不变为终点(不需记录卡尔费休液体积)。此时呈无水状态,再按下法标定卡尔.费休试剂。 费休液达到滴定管满刻度。 μl(约10mg)蒸馏水通过加料口注入反应瓶中(切忌将水溅到反应瓶壁上)。 费休液滴定,当滴定至指针偏转较大时,此时应小心滴定,并注意观察指针,当指针产生最大的偏转(38μA)并保持1min不变,即可认为达到滴定终点。 费休液体积(ml);按照上述方法测定两次,计算两次消耗卡尔费休液体积(ml)的平均值A,计算每ml卡尔费休液相当于水的毫克数: 用双链球加压使卡尔.费休达到滴定管满刻度。 用注射器取5ml样品后进行称量G1,然后注射于反应瓶中(切忌不要滴到瓶壁上),开始进行滴定。记下样品所消耗卡尔费休液体积(ml)A;称注射器的重量G2;则样品重量为G(mg)=(G1-G2)。并按下式计算: 式中: A-样品所消耗的卡尔费休液体积(ml) F-每ml卡尔费休液相当于水的毫克数(mg); G-样品重量(mg)。 卡尔费休试剂具有腐蚀性,操作时应加以注意,避免试液溅洒仪器表面造成腐蚀。 标准磨口均应涂有硅酯,并经常转动。 卡尔费休试剂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性,操作时应在良好通风条件下进行,确保安全。 卡尔费休废液要排入固定密封瓶中,按有害物处理。不可敞口放置或任意排入下水道以防污染环境。 如发现硅胶变成红色或白色,则应更换,或将变色的硅胶放在105℃烘箱中加温,待其还原成天蓝色放置干燥管中冷却至室温后再用。

雷氏夹校验方法

雷氏夹校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新购或使用中的雷夹的校验。 2.15.1技术要求 2.15.1.1由铜质材料制成,其结构如图一。 雷氏夹 1 —指针2—环模 2.15.1.2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OOg质量的耘码时,两根指针的针尖距离增加应在17.5±2.5的范围以内,即2x= 17.5 ±2.5 (见图二),当去耘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祛码的状态。

雷氏夹受力示意图 2.15.2校验条件 2.15.2.1校验环境 (1)温度IO°C?40°C。 (2)湿度50%以下。 2.15.2.2校验用标准量具 (1)钢板尺:分度值为0.02mm。 (2)雷氏膨胀值测定仪。 (3)直角三角尺 2.15.3校验项目与校验方法 2.15. 3.1外观检查 (1)环模壁厚检查:用游标卡尺在坏模上下周边的开口两侧及中间部位计6处分别测量厚度,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值 0.5±0.05为合格。

(2)坏模内径检查:用游标卡尺在环模上下周边互相垂直的部位计4处分别测量内径,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值为 30mm±0.5mm为合格。 (3)指针根部焊长垂直距离检查:用钢板尺和直角尺测量。先将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置于针尖根部,使直角的一边与针尖外侧靠紧,然后用钢板尺的端边与直角三角尺的另一边靠紧,于焊缝端点与钢板尺所对刻度处读数。按上述步骤检测另一指针根部焊缝垂直长度,取平均值。其值10mm ±0.5mm为合格。 (4)坏模切口宽度检查:用钢板尺在环模上、下开口处测量计2处,取平均值,其值Vlnrni为合格。 (5)指针长度检查:用钢板尺检查,其值150mm± 0.5mm为合格。 (6)指针直径检查:用游标卡尺在指针的中部测量,其值2mm±0.5为合格。 (7)坏模高度检查:用游标卡尺在环模口互相垂直的位置测量四处,取平均值,其值30mm± 1 mm为合格。 2.15. 3.2针尖间距及针尖距离增值校验:用雷氏膨胀测定仪进行校验。将一根指针的根部悬挂在仪器上的尼龙丝上,在仪器竖向刻度尺上读取针尖间距,其值10mm为合格; 然后在另一根针尖根部挂上300g质量的专用祛码,在仪器竖向刻度尺上读取针尖间距,其增值17.5±2.5mm为合格。

搅拌站实验室操作规程2(DOC)演示教学

水泥胶砂搅拌机操作规程 一.接通电源,红色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已接通。 二.试验前,先检查搅拌机是否正常,将钮子开关置于自动位置,再检查拌合水中有无异物,量筒是否干净,并准备好450g水泥,1350g标准砂和所需的水等试样。 三.试验前,用拧干的湿布擦拭搅拌锅和叶片。 四.将准备好的标准砂倒入砂罐内。 五.把水加入搅拌锅里,再加入水泥,将搅拌锅装入支座定位孔中,顺时针转动锅至锁紧,扳动手柄使搅拌锅上升至搅拌工作位置并固定,然后立即按下程控器启动按钮,即自动完成一次低速搅拌30s—低速30s,同时自动加砂结束—高速30s—停止90s—高速60s—停止转动的工作程序,整个过程(240±1)s。在停拌90s时,可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使搅拌更均匀。 六.搅拌停止后,扳动受柄使搅拌锅下降,逆时针转动搅拌锅至松开位置,取下搅拌锅。 七.换样品时,要用拧干的湿布将搅拌锅和叶片擦干净,防止样品混杂。八.试验结束后,关闭电源。用水清洗搅拌锅和叶片,并用拧干的湿布将搅拌锅和叶片等擦拭干净。并做好保养工作和使用记录。 九.如搅拌前遇停电,应用盖子盖好已称好的样品,以防受潮。待来电后,应重新称取样品进行试验。 十.如搅拌中停电,应立即停止试验,关闭电源,将搅拌锅内样品作废,并及时用水清洗搅拌锅和叶片,并用拧干的湿布将搅拌锅和叶片等擦拭干净。十一.搅拌机使用中出现异常,应停止试验并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员,待机器正常后再次使用。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

水泥净浆搅拌机操作规程 一.接通电源,红色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已接通。 二.试验前,先检查搅拌机是否正常,将钮子开关置于自动位置,再检查拌合水中有无异物,量筒是否干净,并准备好所需的水泥和水等试样。 三.试验前,用拧干的湿布擦拭搅拌锅和叶片。 四.把水加入搅拌锅里,再加入水泥,将搅拌锅装入支座定位孔中,顺时针转动锅至锁紧,扳动手柄使搅拌锅上升至搅拌工作位置并固定,然后立即按下程控器启动按钮,即自动完成一次低速搅拌120s—停15 s—高速搅拌120秒—停止转动的工作程序,整个过程(255±1)s。在停拌15s时,可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使搅拌更均匀。 五.搅拌停止后,扳动受柄使搅拌锅下降,逆时针转动搅拌锅至松开位置,取下搅拌锅。 六.换样品时,要用拧干的湿布将搅拌锅和叶片擦干净,防止样品混杂。七.试验结束后,关闭电源。用水清洗搅拌锅和叶片,并用拧干的湿布将搅拌锅和叶片等擦拭干净。做好保养工作和使用记录。 八.如搅拌前遇停电,应用盖子盖好已称好的样品,以防受潮。待来电后,应重新称取样品进行试验。 九.如搅拌中停电,应立即停止试验,关闭电源,将搅拌锅内样品作废,并及时用水清洗搅拌锅和叶片,并用拧干的湿布将搅拌锅和叶片等擦拭干净。十.搅拌机使用中出现异常,应停止试验并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员,待机器正常后再次使用。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

KF-1水分测定仪操作规程

KF-1水分测定仪操作规程 1 原理: 本仪器为卡尔费休(Kart fischer)滴定法测定水分仪器,采用“永停法”来确定终点: 根据半电池反应:I2+2e=2Iˉ 溶液中同时存在I2及Iˉ时上述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即在一个电极上I2被还原,而在另一个电极上Iˉ被氧化,因此在两个电极之间有电流通过。如果溶液中只有Iˉ而无I2则电极间无电流通过。当滴定终点时溶液中有微量卡尔费休试剂存在才有Iˉ及I2同时存在,这时溶液导电,电流表指针偏转,指示达到终点。 反应式I2+SO2+3C5H5N+CH3OH+H2O→2C4H5N·HI+C5H5N·HSO4CH3 根据滴定反应中消耗的碘来计算水分。 2操作方法: 2.1玻璃仪器洗净,烘干,按图1连接好各部件,所有磨口涂凡士林,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图1 KF-1型水分测定仪正反面图 2.2 将卡氏试剂倒入一套滴定管瓶中。 2.3 往反应瓶中加入约10ml的无水甲醇及搅拌转子一颗,开通搅拌器,调节转子的转速,使无水甲醇液面动起来且无液体飞溅。 2.4 关闭排废液的进气阀,打开通往贮液瓶的进气阀,然后打气,使滴定管中充满卡氏试剂。 2.5将仪器面板上的测定开关调到“校正”档,调整校正旋钮,使电表指针在有少过量的卡氏试剂存在时,就会向右偏转一个相当大的角,比如达到“50uA”。 2.6接着把测定开关向右转到调到“测定”挡,指针自动归零。然后向反应瓶中滴加卡氏试剂。加的速度视瓶中的水分(即甲醇中的水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开始可以快一些,当接近终点时宜稍慢一点,且不 及时返回,就表示已近终点。当指针指向47.5-48uA(两小格以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