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论语》节选

最新六年级《论语》节选
最新六年级《论语》节选

六年级《论语》节选

上学期

学而第一

1.【原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六年级《论语》节选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

六年级《论语》节选

2.【原文】

巧言令色,鲜(xiǎn)矣仁!

【译文】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原文】

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译文】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4.【原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5.【原文】

慎(shèn)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6.【原文】

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7.【原文】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8.【原文】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为政第二

9.【原文】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10.【原文】

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yú jǔ)

【译文】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1.【原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2.【原文】

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译文】

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精神倦怠而无所得.

13.【原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译文】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4.【原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八佾(yì)第三

15.【原文】

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在自己庭院居然表演天子享用的舞蹈,如果这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能容忍?

16.【原文】

《关雎(jū)》,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17.【原文】

成事不说,遂(suì)事不谏(jiàn),既往不咎(jiù).

【译文】

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说了.已近完结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匡正,挽回.过去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与责任了.

18.【原文】

子谓《韶(sháo)》:“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

孔子评论《韶》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评论《武》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却不够好.”

里仁第四

19.【原文】

朝(zhāo)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早晨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就算晚上死去也无遗憾了.

20.【原文】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

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思念的是法制,小人思念的是恩惠.

21.【原文】

夫子之道,忠恕(shù)而已矣.

【译文】

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22.【原文】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23.【原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译文】

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4.【原文】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25.【原文】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因为他们年迈而担忧.

26.【原文】

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7.【原文】

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公冶(yě)长第五

28.【原文】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

【译文】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29.【原文】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译文】

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30.【原文】

我不欲人之加诸(zhū)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译文】

我不愿意别人加在我身上的事物,我也不愿把它强加在别人身上.

31.【原文】

敏而好学,不耻(chǐ)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他(孔文子)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雍(yōng)也第六

32.【原文】

一箪(dān)食,一瓢饮(yǐn),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译文】

颜回这个人,为了自己的远大理想,他可以快乐地居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忍受每天只有一盒饭、一碗水的清贫生活.即使面对任何人都无法忍受的苦难,他也绝不会改变他对他的理想所抱持的乐观态度.

33.【原文】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34.【原文】

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hào)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35.【原文】

知(zhì)者乐(yào)水,仁者乐山.知(zhì)者动,仁者静;知(zhì)者乐,仁者寿.

【译文】

智者以水为乐,仁者以山为乐;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36.【原文】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wǎng)也.

【译文】

君子可以被摧折,但不可以被陷害;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

述而第七

37.【原文】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juàn),何有于我哉(zāi)?

【译文】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一些呢?

38.【原文】

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39.【原文】

子在齐闻《韶(sháo)》,三月不知肉味.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

40.【原文】

饭疏食饮水,曲(qū)肱(gōng)而枕(zhěn)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41.【原文】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他(孔子)这个人,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42.【原文】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

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43.【原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值得效法学习的人.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4.【原文】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他的学生:文化教育,言行教育,忠诚教育,诚信教育.

45.【原文】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qī)

【译文】

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46.【原文】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意思是:“孔子说: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内心想到仁,仁就自然来到了”.

泰伯第八

47.【原文】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48.【原文】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译文】

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

士不可以不弘(hóng)毅(yì),任重(zhòng)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yǐ),不亦远乎?

【译文】

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50.【原文】

兴(xīng)于诗,立于礼,成于乐(yuè)

【译文】

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51.【原文】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子罕(hǎn)第九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

君子住的地方有什么简陋的啊?

53.【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54.【原文】

吾未见好(hào)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

我没见过喜爱道德像喜爱女色一样的人!

55【原文】

三军可夺帅也,匹(pǐ)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 56.【原文】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也.

【译文】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57.【原文】

知(zhì)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8.【原文】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下学期

乡党第十

1.【原文】

食不厌精,脍(kuài)不厌细.

【译文】

粮食不嫌舂(chōng)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

食不语,寝(qǐn)不言.

【译文】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3.【原文】

席不正,不坐.

【译文】

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4.【原文】

寝不尸,居不客.

【译文】

睡觉不要像死尸那样,居家过日子,没必要像做客和待客一样!

先进第十一

5. 【原文】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译文】

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

未知生,焉知死?

【译文】

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7.【原文】

过犹(yóu)不及.

【译文】

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颜渊第十二

8. 【原文】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文】

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9. 【原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10. 【原文】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

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11. 【原文】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12.【原文】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译文】

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都是同等重要的.

13.【原文】

主忠信,徙(xǐ)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wù)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

欲其死,是惑也.

【译文】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课文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课文 论语十二章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白话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小学论语试题

小学论语试题 六年级寒假诵读测试卷,《论语》篇, 一、.填空 1、《论语》是由( )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2、<<论语>>是记录 _________言行的书,共_____篇。3、孔子是______时期______人。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________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________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________乎,”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 7、子曰:“知之者不如________之者,好之者不如________之者。8、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9、子曰: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论语( )吾日三省吾身( )诲女知之乎( ) ((( 不亦说乎( )殆( )人不知而不愠( ) (((((11、《论语》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请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或熟语。 A、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 ) B、工作很投入,常忘记吃饭。形容十分勤奋。( ) C、教人时不嫌困乏。形容教导特别耐烦。( ) 二、判断题 1、《论语》是孔子亲自编写而成的。( )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 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是正确的。( )

4、《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5、孔子是我国古代宏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和最严重的代表人物。( )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也是孔子说的。( ) 7、《论语》中的“论”读lùn。( ) 8、《论语》中的君子是指孔子。( ) 9、“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每天要检查督促自己三次。( ) 10、子由、子贡都是孔子的学生。( )三、选择题1、耳听为虚告诉我们不要只听他说什么,还要( ) A、看他做什么B看他长什么样2、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A、选择其中良善的跟随他,其中部良善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3、下面与“后生可畏的意思相近的有”(多选)( )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长江后浪推前浪 C、后来者居上 D、生龙活虎 4、请问下面那些是举一反三的近义词( ) A、问牛知马 B、闻一知十 C、博古通今 D、入木三分 5、《论语》一书中孔子和弟子反复探讨的主题是( ) A、撙节B、勤奋C、仁爱D、智慧 6、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经典诵读50句

《学而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同“惘”),思而不学则殆。” 7 子曰:“由,诲女(同“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八佾篇》 8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篇》 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同“智”)?” 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公冶长篇》 1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雍也篇》 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述而篇》 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2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篇》 26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原文翻译与讲解

论语十二章 【作者】佚名【朝代】先秦 译文对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标签: 译文注释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论语》选读(六年级)

《论语》原文、译文、评析、注释及英文版全文目录(点击阅读) 1.《论语》学而篇第一原文、译文评析及注释 2.《论语》为政篇第二 3.《论语》八佾篇第三 4.《论语》里仁篇第四 5.《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6.《论语》雍也篇第六 7.《论语》述而篇第七 8.《论语》泰伯篇第八 9.《论语》子罕篇第九 10.《论语》乡党篇第十 11.《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12.《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13.《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14.《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15.《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16.《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17.《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18.《论语》微子篇第十八 19.《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20.《论语》尧曰篇第二十 小学生《论语》选读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读书,这是有害的。”"学"与"思"要结合起来。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10首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10首 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暝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最后一句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2、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①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逢:遇到。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②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③春朝:本指春天的早上,这里泛指春天。 ④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⑤碧霄:青天。 【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排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3、长亭送别 (元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首元曲选自王实甫《西厢记》,莺莺一上场唱的第一支曲子《端正好》便通过她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这种痛苦压抑的心情。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选取了几样带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蓝天的白云、委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落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是千古名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莺莺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离泪涟涟,宛然如见。 【译文】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4、易水歌(战国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战国时代卫国人,喜读书,好剑术,是当时有名的勇士。荆轲为燕太子丹谋刺秦王赢政,出发时,燕太子丹和宾客送荆轲至易水河畔。荆轲的好朋友高渐离击筑(一种乐器),荆轲唱了这首歌,表现了舍已救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一千古名句激励了不少后代的仁人义士慷慨赴死,从容就义。 【译文】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 5、蜀相 (唐杜甫) 三顾频烦天下计,

《论语》检测试卷

《论语》检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关于记录。它与、、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字,(时)家、家、家,儒家的人。后世称其为至圣,后来的儒学大师孟子被称为。二、按要求默写。 1.孔子强调学习要经常复习的句子是,?2.阐明要学思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关系的句子,。3.表明要谦虚好学的句子,。 4.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5.孔子阐述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6.孔子说明孔文子被谥为文的原因的句子是,。7.孔子强调学习要不满足,不断进取的句子是 8.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孔子说:,。9.写出本文中带有通假字的两个句子: 10.古书中的一些词是成语的一个重要来源,流传至今,仍光彩夺人,试在下列各句的空白处填恰当的成语。 (1)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对人家,我们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2)学贵有疑,善于于无疑中发现疑点时要虚心向教师、同学请教,即使对成绩不如自己的人也要。 (3)平时学习的知识要注意复习和运用,尤其到期末复习时,应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做到。 三、根据要求默写: 1、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2、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学习要不断地进行复习,才能够掌握知识,这句话是:

3、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中与之相似的句子是: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引用《论语》中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的意思。 5、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论语》中精辟的论述是: 6、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呢?孔子曾经说: 7、《论语》中告诫学生学无止境,老师要耐心指导的句子是: 8、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 使她对孔子所说的这句话体会会更深了。 9、《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 四、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曾子说:“有知识的人不能没有广阔的胸怀和刚毅的性格,因为他们责任重大 而且前程远大。”这句话的原句是() A.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B.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C. D.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2.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中的“后生”的意思是() A.忠厚的人 B.年轻人 C.学生 D.后面的学生 3.《孔子游春》中,孔子教育他的弟子们做有德行的君子,孔子认为他的学生中 有德行的有()(多选) A.颜回 B.闵子骞 C.冉伯牛 D.仲弓 4.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是() A.仁者爱人 B.刚毅木讷 C.温文尔雅 D.克己复礼 5.“言必信”的下一句是() A.必有邻 B.未知生 C.不尤人 D.行必果 6.《孔子游春》中孔子的志向原句是()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六年级论语节选

论语(节选) 上学期 学而第一 1.【原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2.【原文】 巧言令色,鲜(xiǎn)矣仁! 【译文】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原文】 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译文】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4.【原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5.【原文】 慎(shèn)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6.【原文】 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7.【原文】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8.【原文】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为政第二 9.【原文】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10.【原文】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详解 12.《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 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 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 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罔(w?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 堪(kān)肱(gōng)笃(dǔ)志陬邑(zōu yì)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愉快朋: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 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 养的人 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 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 君子吗?” 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六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论语》节选

六年级上学期国学经典——《论语》节选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 食不语,寝不言。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家的)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乡党篇第十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 ——先进篇第十一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颜渊篇第十二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子路篇第十三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仇怨,怎么样?”孔子说:“如果这样的话,那又如何回报恩德?应该用公正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说:“不埋愿上天,不责备他人,我学了些平常的知识,从中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了解我的,大概只有上天吧!。” ——宪问篇第十四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 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子曰:“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五年级经典诵读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背诵 1.《山行》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 3《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悯农》(其二) 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江南春》 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乐游原》 李商隐(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7《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8《江上渔者》 范仲淹(北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9《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北宋)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1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北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2《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3《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4《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5《示儿》 陆游(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6.湖上 【元】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7.春暮 【宋】曹豳(bīn)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18.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9、满江红(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0、虞美人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 点 一、原文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第二章 1、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第三章 1、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第四章 1、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第五章 1、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第六章 1、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第七章 1、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最新小学六年级论语背诵带译文

六年级要求背诵的《论语》内容 班级姓名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4.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5.子曰:“敏而好(hào)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6.子曰:“默而知(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shě)昼夜。” 孔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8、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这里“方”指一定的去处,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 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lè)之者。” 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六年级论语经典诵读50句

六年级论语经典诵读50句 《学而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同“惘”),思而不学则殆。” 7 子曰:“由,诲女(同“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八佾篇》 8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篇》 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同“智”)?” 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公冶长篇》 1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雍也篇》 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述而篇》 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2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 26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罕篇》 2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8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篇》 32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3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篇》 3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5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6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篇》 37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卫灵公篇》 39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1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4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4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8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5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年级国学论语教(学)案

第11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故事,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试着复述故事。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对课文中关于“仁”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仁爱”精神,树立自我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故事,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试着复述故事。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对“仁”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仁爱”精神,树立自我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10课,说说第10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故事导入第11课的学习: 中国历史上的有道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就以仁爱治国。贞观初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将妇女幽禁在深宫中是浪费百姓的财力,因此他先后将3,000多宫女遣送回家,任由其选择丈夫结婚。贞观二年,关中一带干旱,发生了大饥荒。太宗又对大臣们说:“水旱不调,都是国君的罪过。我德行不好,上天应该责罚我,百姓有什么罪过,要遭受如此的艰难窘迫?听说有人卖儿卖女,我很可怜他们。”于是派御史大夫杜淹前去巡查,还拿出皇家府库的钱财赎回那些被卖的儿女,送还他们的父母。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伐高丽,驻扎在定州。太宗驾临城北门楼安抚慰劳将士。有一个士兵生病,不能进见,太宗下诏派人到他床前,询问他的病痛,又敕令州县为他治疗。因此将士都高兴地愿意随从太宗出征。等大军回师,驻扎在柳城时,太宗又诏令收集阵亡将士的骸骨,设置牛、羊、猪三牲为他们祭祀。太宗亲自驾临,为死者哭泣尽哀,军中将士无不洒泪哭泣。观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里说起这件事,他们的父母说:“我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泣,死而无憾了。”正是因为唐太宗以仁爱治国,示范官吏,所以深得民心,这无疑为唐朝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 看看在这一课里面,孔子和他的学生又有哪些关于“仁”的见解。

六年级下《论语》练习题

编号:003 《论语》八则练习题 一、加点字解释 1.学而时习..之(按时)(实习) 2. 不亦说. 乎(通“悦”,喜悦) 3.人不知.而不愠.(理解,了解)(生气,怨恨) 4.不亦君子..乎(品德高尚的人) 5.知之为..知之(代词,代知识)(是) 6.是知.. 也(这)(通“智”,聪明) 7.好.之者不如乐. 知者(爱,爱好)(以……为乐)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定)(老师)(在里面) 9.则其善者而从. 之(学习) 10.可以为... 师矣(可以)(凭借)(成为,做)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年)(这样)(无意)(凋谢) 12.吾尝.终日不食(曾经)(一整天) 13.以.思,无益. (用来)(好处) 二、加点字注音 1. 不亦说乎(yu è) 2. 论语(l ún ) 3. 不愠(y ùn ) 4. 好之者(h ào ) 5.乐之者(l è) 6.之后凋(di āo ) 7.终日不寝(q ǐn ) 三、翻译句子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很快乐吗? 2.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别人好的地方去学习,别人不好的地方去改正。 3.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贪图速度则质量不高,贪图小利的人,反而做不成大事。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行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则,阐述了学习的三个境界:乐之、好之、知之,由高到低,其中乐之是学习的最高层次,它建立在知之和好之的基础上。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则,阐述了要虚心上进、随处都要向别人学习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句被后人频繁使用。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阐述了学习方法。“温故”是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知新”是知识的吸收和接受。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一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阐述了为人为学的道理: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意志品质。 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一则阐述了为学办事的方法和态度。“欲速则不达”这句话充满了辩证法,我们一定要按照规矩办事,任何违背规律的急于求成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行不通的。 8.“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一则强调了躬身实践的重要。 从“吾尝”两个字可以看出这是孔子自述学习的经验和教训。从具体内容看,孔子认为“学”比“思”更重要。 9.请写出课文内容外的两则论语: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

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 第一部分:《老子》(选读) 1、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道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3、道无形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4、道育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5、清静无为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6、处世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 ..()()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 ..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 ..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乎() 5.吾日三省 ...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 11.温故.而知新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 ...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 ...饮水.()()() 19.曲肱而 ...枕之()() 20.不义 ..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 ..而从之() 24子在川上 ..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 ..可夺帅也() 28.匹夫 ..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 ..而近思 ..()() 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 ..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 ..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 ..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5.可以 ..为师矣(古义:;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论语2(含答案)全国通用

论语2 能力练习一——翻译句子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分) 2、既来之,则安之。(2分) 能力联系二——加标点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答案见第2页)

练习一答案: 1、他们不担忧百姓太少而担忧财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不安定。 2、使他来了以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练习二答案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翻译】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颛臾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毁坏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有邦国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担忧百姓太少而担忧财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像这样,如果本国以外的人不归服,就修治文教德政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以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