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计算器算方差

怎样用计算器算方差

必修三第二章《统计》用计算器计算样本数据的方差及标准差,可用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1.开机之后按[MODE],[2]进入统计模式;

2.依次按[1],[M+],[2],[M+],……,[4],[M+],5,[M+],输入数据;

3.按[SHIFT],[2],[2],[=]即求出该样本的标准差,需要方差的话只需要将结果平方即可。

第二类:KENKO型这种机型的特点是计算器上部有“KENKO字样;双行显示;测试机型详细型号数据为“KENKO(R) Scientific calculator S-V.P.A.M.”1.开机之后按[MODE],[2]进入统计模式;2.依次按[1],[M+],[2],[M+],……,[4],[M+],5,[M+],输入数据;

3.按[SHIFT],[2],[=]即求出该样本的标准差,需要方差的话只需要将结果平方即可。注:部分此类机型需要在第三步,开头再按一下[1]才可以,即需要系数。

第三类:a·max型这种机型的特点是计算器上部有“a·max”字样;双行显示;测试机型详细型号数据为“江苏省共创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销a·max(TM)SC-809a”1.开机之后按[MODE],[1]进入统计模式;2.依次按[1],[M+],[2],[M+],……,[4],[M+],5,[M+],输入数据;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2012年 10月 23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九第6~9题 共几课时 8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5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掌握在计算器上按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会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2.让学生在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较为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各种运算,并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上。 难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 资源 学生在三、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对于计算器的使用已有初步的掌握,并会用计算器探索较为复杂的规律,对计算器用于计算的优越性感受比较深。 预习 设计 1.带计算器,说说对计算器有了哪些了解? 2.0.895用计算器怎么按?怎么按简便?试一试。 3.P53页:练一练第1题。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5分钟) 交流预习作业1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说明: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 交流预习作业2 谈话揭题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0分钟) 1.出示例4。 小组合作提纲: (1)自己看懂题意。 如果你是超市的营业员,你知道怎样求出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 (2)列出算式。 先估计一下,李芸大约一共用了多少钱?(3)再用计算器计算。 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试一试。 学生列式,用计算器计算。 反馈计算结果 再利用计算器来进行检验。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预设15分钟) 1.课本第53页练一练1题。 用计算器计算后与预习作业3核对一下。 2.练一练第2题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 3.练习九第8题 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用上一次的结余加(或减)当天的收入(或之处) 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 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讨论:上月结余、合计收入、合计支出以及表中最后余额的关系。 你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吗? 练习九第9题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1)找到不变的数:小数部分前面都是8,最后一位是9 (2)找到变的数字及变的规律:整数部分是变的,它比最后一个小数的位数少1;它同时还是后面小数部分的8的个数。

用计算器计算方差

本文以计算样本数据1,2,3,4,5的标准差(方差)为例,加“[]”表示按钮。 第一类:CASIO型 这种机型的特点是计算器上部有“CAISO”字样;双行显示;测试机型详细型号数据为“CAISO fx-82MS 学生用计算器S-V.P.A.M.” 1.开机之后按[MODE],[2]进入统计模式; 2.依次按[1],[M+],[2],[M+],……,[4],[M+],5,[M+],输入数据; 3.按[SHIFT],[2],[2],[=]即求出该样本的标准差,需要方差的话只需要将结果平方即可。第二类:KENKO型 这种机型的特点是计算器上部有“KENKO字样;双行显示;测试机型详细型号数据为“KENKO(R) Scientific calculator S-V.P.A.M.” 1.开机之后按[MODE],[2]进入统计模式; 2.依次按[1],[M+],[2],[M+],……,[4],[M+],5,[M+],输入数据; 3.按[SHIFT],[2],[=]即求出该样本的标准差,需要方差的话只需要将结果平方即可。注:部分此类机型需要在第三步,开头再按一下[1]才可以,即需要系数。 第三类:a·max型 这种机型的特点是计算器上部有“a·max”字样;双行显示;测试机型详细型号数据为“江苏省共创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销a·max(TM)SC-809a” 1.开机之后按[MODE],[1]进入统计模式; 2.依次按[1],[M+],[2],[M+],……,[4],[M+],5,[M+],输入数据; 3.按[RCL],[÷]即求出该样本的标准差,需要方差的话只需要将结果平方即可。 以上为本人的一些心得,希望各位能提出建议和意见

北师大版7年级数学上册2.12.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学设计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非常有兴趣来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关键要照顾好不能准确记忆每个键功能的学生,教师及时帮扶,通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弱势群体来学习本节课知识。 二、教学任务分析 计算器和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对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标准》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一方面计算器可以使学生从繁琐的纸笔计算中解放出来,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另一方面,计算器和计算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概念和法则。学生刚学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可以将纸笔计算与计算器计算的结果相对照,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索现实问题和需要进行复杂的运算时,应当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慢慢养成像使用纸笔那样使用计算器的习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1经历探索计算器使用方法的过程,了解计算器按键功能,会使用计算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掌握按键顺序,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培养合情推理能力,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 3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计算器的使用及技巧。. 本节课难点是难点是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繁琐的运算和探索规律,关键是熟练准确的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动手操作掌握运用;例题讲解熟能生巧;尝试练

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113 页例4 ,练习二十六8 - 12 题与13*。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重、难点: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悉键盘和数据的录入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1.用计算器计算。 1234 + 3649 = 7208 - 376 = 1845 + 365 = 1452 - 786 = 649 + 9818 = 7000 - 2047 = 2.提问: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你是怎么操作的?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二、揭示课题以前,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加、减法,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方法,那么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三、教学新课 1 .让学生看例4 上面的图和一段话,在计算器上找到小数点键,了解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教学例4 用计算器计算18.7 + 3.96 。 (1)清屏,键入“ 18.7 ”。(注意:有没有显示小数点)(2)对照表中的按键过程录入。(注意显示器的显示内容)(3)核对计

算结果。 (4)说明:以后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 3.补充例题:用珠算计算25.4 +13.58 +43.12 (1)让学生试着用计算器计算。 (2)说一说用计算器计算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四、尝试练习练习二十六的第8 题。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二十六的第9 题。 (1)让学生说说表的意思? (2)用什么方法可计算出9月2日的结存金额?为什么? (3)以下各栏的结存金额该怎样计算?为什么? (4)本月合计栏该怎样填?让学生完成本题。2.练习二十六的第12 题。 (1)地球表面除了陆地就是什么? (2)怎样求海洋的面积? (3)怎样求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5.1 - 1.49 - 1.49 =3.61 - 1.49 =2.12 (亿平方千米) 3.练习二十六的第13* 题。 (1)“a - 34.6 + 7.2 ”与“ a - 34.6 + 72 ”中的a 是否相同?

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100-101页 教学要求: 1、通过生活中购买无物品的现实生活情景,是学生在计算中感受计算器在人们 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激发学生对计算器的学习和使用兴趣。 2、是学生认识电子计算器,知道电子计算器的构成,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 之处,并学会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电子计算器一台,教科书以及相应的课件。 学生:每人准备一台电子计算器。教科书,文具盒,草稿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认识这个东西吗?(学生回答:认识)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计算器)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课题) 二、新授 认识计算器的面板及每种键盘的功能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计算器的面板,你知道计算器的这一部分叫什么吗?(是用手摸计算器的显示器)(学生回答:显示器)(教师板书:显示器) 老师:这部分叫什么吗?(教师用手摸计算器的键盘)(学生回答:键盘)(教师板书:键盘) 老师:,你知道键盘里面有哪些键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键盘并和同桌讨论一下每个键的用途。(教师出示计算器给学生观察,学生仔细讨论) (学生依次回答教师整理板书:数字键、运算键和功能键,并说明每种键的基本功能。) 教学例题: 老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计算器每种键的功能,那么计算器你会用么?(学生回答:会。)

老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手里的计算器,尝试完成p100页两题(38+27、30*18)完成的时候,有三个问题需要你回答一下:1、每次应该怎么依次去按键2、仔细的观察每次按键之后显示的是什么3、计算结果是多少? (出示两道题目和三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哪个同学来讲一讲,刚才你是怎么依次按键的,每次按键之后显示的是什么,计算结果是多少?(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整理(出示):第一道题目,应该依次的按3,显示3,再按8,显示38,再按+,显示38,再按2显示2,再按7,显示27,最后按=,显示计算结果65。同学们同意么?(学生回答:同意)也就是说,按键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去按的?(从左往右依次按键。)教师出示(从左往右) 第二道题目教师按照上面的方法让学生独自进行整理回答。 教师:那些同学也是这样按键的,并且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举举手看。(学生举手表示) 教师:很好。第一道题目大家都等于65,第二道题目都等于540。那这个计算器的计算结果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么办?(学生回答:可以验算一下) 教师:那好,拿出草稿纸,笔算一下这两题。第一道题目等于(65)第二道题目等于(540)口算结果和我们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说明计算器的结果是非常的正确的。 教师(出示笔算和用计算器计算) 教师:刚才我们分别用计算器和笔算的方法,计算了一下这两道题目,你觉得是比算好还是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学生回答:用计算器的好) 为什么呢?(学生回答:用计算器计算非常的方便,只需要去按键就可以了,笔算的速度会比较的慢,而容易出现错误。) 教师总结:以后在遇到计算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以尽量的选用用计算器计算,这样计算的速度会很快而且不容易出现错误。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书本第101页试一试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交流计算结果。 最后的两道题目是怎么去计算的?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4.4使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2)

使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使用简单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的一步运算。能够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2.能力目标: 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丰富学生的数感。会借助计算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使用简单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的一步运算。 教学难点: 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丰富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 1. 师生比赛。 (出示P52第5题)老师用计算器计算,你们用笔计算。我和你们比一比,谁算得最快最准。 (也许学生会说这不公平,比赛停止。) 2. 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使用计算器计算。 【说明:设计“比赛”这个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体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计算器的作用与价值。】 二、体验探究 1. 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计算器的知识?(学生各抒己见。)

2. 分组探究。 四人一组,合作完成P51题1和题2。 3. 反馈解疑。 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2587+9604”? 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80738-31927”? 使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每次计算前要清0;不能按错键。) 你们小组还有什么疑问? 4. 集体小结。 使用计算器计算一步式题时,只要按照算式中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按键,就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 【说明:计算器作为计算工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在前一课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对计算器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有的学生甚至已经能熟练操作了。因此,应从尊重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他们说说自己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计算器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组内互助以及教师解疑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掌握正确操作和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P51题3。 用计算器计算。(同桌核对) 如果两人的计算结果不一致,你们是怎样判断谁对谁错的呢?(重新计算;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验算。) 2. P52题6。 你们会使用计算器进行乘除法运算吗?说说操作顺序。 每人选乘法和除法式题各一道,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检验。 3. P52题5。 刚才的比赛怎样比才算公平?(都可以使用计算器)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说明:在学生掌握了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基本方法后,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锻炼了学生正确、快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并会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两种方法的验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 案范本五篇电子计算器是一种现代计算工具,由于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使用。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计算器的知识,就显得很有必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感受使用计算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较广泛的应用价值,了解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养成自觉、及时验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能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探索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开始! ①18+21= ②56÷7= ③3028-2956= ④589×76= ⑤98+199= ⑥12+459+88=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小结:看来,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3、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人们经常会在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呢?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可能需要使用到计算器,特别是商业中(图片)。除了专门的计算器,有的手表上也有计算器(出示手表)。还有哪里也有计算 器?(电脑、手机、遥控器、电子秤等) 4、师:使用计算器有哪些优点呢?那你想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本领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5、师:你认识计算器吗?先向你的同桌介绍计算器。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计算器? 二、观察认识 1、整体认识 这是一个常用计算器的面板(出示图片),上面部分是显示器(板书:显示器),下面部分是键盘(板书:键盘) 2、认识键盘 (1)观察一下,这个键盘上的哪些键你已经认识了?上来指给大家看看。 (2)互动生成 ①有0、1、2、3、4、5、6、7、8、9这些有数字的键叫数字键,(板书:数字键),自己指一指你计算器的数字键。 ②有+、-、×、÷这些运算符号的键叫运算符号键,(板书:运算符号键)。自己指一指你的运算符号键。

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基本运算。让学生在认识计算器工具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进行操作。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是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运算,了解运算键的功能,会进行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减法根据书上步骤操作,乘除法试题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练习中呈现两个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 教学重点: 让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基本运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认识计算器工具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进行操作。 教学用具: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你们知道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好处吗? 它能使我们的计算更加方便快捷。 复习计算器的按键名称。 二、新授例题 1、例1 照下面的步骤,用计算器算一算。 386+179= 按键:386+179= 屏幕显示:386+179=565 试一试CE键有什么作用? 2、反馈练习 825-138= 按键:825-138= 屏幕显示:825-138=687 3、自主尝试 乘除法计算由学生自己试试看。 26×39=_____________ 312÷8=_____________ 4、例2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9999×1=9999 9999×2=_______ 9999×3= _______ 9999×4=________

5、巩固提高 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__________ 9999×7= ___________ 9999×9= 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1、三个人一个小组,我出一组算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一人用笔算,一人用计算器) 2、两人一组,先每人出一道算式,两人先笔算,再互相用计算器验算一遍。 3、做一做: 先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9÷9=1 108÷9=________ 1107÷9=_______ 11106÷9=______ 4、不计算,试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再用计算器检验对不对。 111105÷9=_________________ 1111104÷9=________________ 11111103÷9=_______________ 111111102÷9=_______________ 1111111101÷9=______________

用计算器计算课件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一、两步式题的计算。 2、能用计算器探索一些基本的教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应根据计算的需要灵活确定不同的计算方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 数目的计算。 2、难点:使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计算器 1.在过去,我们有许多计算工具,如算筹,算盘来计算数据,但 随着这计算越来越复杂,我们会用什么来计算呢?(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等等)。 (1)小组合作,认识计算器。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计算器的有关知识。 小组交流: (2)在哪见到过计算器?已经了解计算器的哪些知识? (3)计算器的外部特征、构造及基本功能? (4)计算器主要键的作用、功能及操作方法? 2、学生汇报、操作:

(1)对以上问题进行汇报。出示课件:认识计算器上重要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2)学生尝试开机、关机。 (3)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已经了解的按键的作用,并可以动手试一试。 二、自主探索,会用计算器。 1. 摸着石头过河 (1)学生尝试完成加法: 386+179=。 指名学生汇报输入过程,然后说出结果。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2)尝试计算加法: 4468+1792=, 指名学生汇报输入过程,然后说出结果。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3)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成绩。学生探讨求平均成绩的方法,然后计算出结果。 2. 龟兔赛跑。 现在我们已经了结了计算器主要按键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来见识一下计算器的能力怎么样?男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把算出的结果记在纸上,女生用笔算。 课件出示

自己整理的所有主流计算器计算方差标准差的方法

用Kenko 计算器计算方差。。。花一中午自己摁出来的啊 OLIN 型好像也可以用 Shift+(mode clR)+2 //进入统计模式// 出现(Mode clear ), 按(mode CLR)+2 //使输入第一组数据时M+后出现n=1// 出现SD //appear above the screen// Input [ data1 + (M+)]. [ data2 + (M+)] [ data3 + (M+)]。。。。。 then Press Shift + 2 choose 1 then ' =‘ 平均值 2 then '=' 标准差(1/n) 3 then '=' 标准差(1/(n-1)) 第二种 先按"ON"再按"2ndf",再又按"ON",接着就是输入数据.每输入一个数据后按一次"M+".然后算方差按"RM". 技巧:算按钮左上面的值直接按那个按钮就可以了,如果算按钮右上面的那个值就要先按"2ndf",再按那个 按钮. 例如:求1,2,3,4的方差. 顺序:ON-->2ndf-->ON-->1-->M+ -->2-->M+ -->3-->M+ -->4-->M+ --->RM 北燕系列 一般使用第二功能健(相当于电脑键盘的shift,我看不清你的计算器该键在那)+右上角红键,等待液晶显示stat后即可开始输入数据,方法是:数据1 M+ 数据2 M+ 数据3 M+.......直至数据输入结束。使用X-M键可求平均值,CM 键求方差 按“on”开机 按“mode” 选择“SD”模式(按“2”) 然后把你的一连串数据输入进去,例如:1,2,3,4这一组数据 先输入1,然后按一下“M+” 这时屏幕上会出现“n=1”的字样,OK,继续输入 每输入一个数据就要按一下“M+” 例如:1,2,3,4这一组数据到最后屏幕应该显示“n=4”(这里的n表示数据个数)然后按“shift”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快乐联想”的游戏吗?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四个提示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提示四 完美 基督教 医院

三三两两 师:你能想到什么? 生1:我猜是十字架。 生2:我想可能是……。 出示提示四 生3:我猜是十。 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 师: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提示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提示四 知错能改 小巧 学习用品 计算工具 生1:我猜是橡皮 生2:我也认为是橡皮。 出示了提示四后 生3:计算器。 表扬答对的同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计算器?(根据同学回答,依次出示课件中的图片) 表述:看来计算器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中。瞧,老师手中就有一个计算器,你们观察过计算器吗?看老师手中的计算器,你们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键盘、显 示器) 指出:有些功能键由于我们所学知识有限,现在还不需要用,今后我们可以再慢慢认识它们。 2、认识开机键、关机键。 用计算器前,先按什么键?(ON键,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开机键) 用完后呢?(OFF键,指出关机键) 3、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有多少同学会用计算器?真会?那我们来“试着瞧瞧”。 (课件出示38+27=30×18=) 指名说第一题计算过程。 师:你是怎么输入的? (先输入3和8,再输入加号键,输入3和7和等号键,等于65。) 追问:想知道得数,需要输入什么键?(等号键) 指出:算完后,我们可以口算或者笔算验算计算结果。 4、用计算器计算“试一试”。

普通的计算器使用方法

普通的计算器使用方法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普通的计算器相信大家都会用,大家经常用来加减乘除,快速计算结果。有些小小的功能键能事半功倍,而这些功能可能有很多人从未使用过,在网上找了些资料,又根据自己实际使用中的经验,把那些个功能键的作用及使用方法给整理了一下。 M+:把目前显示的值放在存储器中,是计算结果并加上已经储存的数,(如屏幕无"M"标志即存储器中无数据,则直接将显示值存入存储器)。 M-:从存储器内容中减去当前显示值,是计算结果并用已储存的数字减去目前的结果,如存贮器中没有数字,按M-则存入负的显示屏数字。 MS:将显示的内容存储到存储器,存储器中原有的数据被冲走。 MR:按下此键将调用存储器内容,表示把存储器中的数值读出到屏幕,作为当前数值参与运算。 MC:按下时清除存储器内容(屏幕"M"标志消除)。 MRC:第一次按下此键将调用存储器内容,第二次按下时清除存储器内容。 GT:GT=Grand Total 意思是总数之和,即按了等号后得到的数字全部被累计相加后传送到GT存储寄存器。按GT后显示累计数,再按一次清空。 MU(Mark-up and Mark-down键):按下该键完成利率和税率计算,详见例3; CE:清除输入键,在数字输入期间按下此键将清除输入寄存器中的值并显示"0",可重新输入; AC:是清除全部数据结果和运算符。 ON/C:上电/全清键,按下该键表示上电,或清除所有寄存器中的数值。 使用举例: 例1. 先按32×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我们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五年级上册数学.3 小数除法第7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7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5例9,完成教科书P35“做一做”和P37~38“练习八”第12~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体会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 2.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借助计算器体会并掌握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师:我们用计算器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从“1~9”这九个数字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别说出来。如我最喜欢的数字是“2”,就输入9个“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就能很快知道你最喜欢的数是几。你们相信吗? 学生试验,教师验证。 师:计算器是人们发明的一种使计算快捷、方便的计算工具,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较大数据,还能帮助我们发现数学计算的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用游戏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计算器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互动解疑 课件出示教科书P35例9。【教学提示】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商,但是计算器上得出结果的小数部分位数比较多,引导学生用循环小数表示。

3.5用计算器求方差

3.5用计算器求方差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 2.进一步体会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优越性; 学前准备: 1.一组数据:1、-1、0、4的方差是___________。 2.已知一组数据7、9、19、a、17、15的中位数是13,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 ,方差是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甲、乙两种棉花纤维长度的平均数相等,若甲种棉花的纤维长度的方差S2甲=1.3275,乙种棉花的纤维长度的方差S2乙=1.8775,则甲、乙两种棉花质量较好的是. 4.已知数据1,2,3,4,5的方差为2,则11,12,13,14,15的方差为_____ __ . 5.一组数据1 ,0,3,5,x的极差是7,那么x的值可能有() A.1个B.3个C.4个D.6个 6.计算下列两组数据的方差 (1)8、9、10、11、12 (2)78、80、81、80、82、83、85 拓展例题: 1.甲、乙两支仪仗队队员的身高(单位:厘米)如下: 甲队:178,177,179,178,177,178,177,179,178,179; 乙队:178,179,176,178,180,178,176,178,177,180; (1)将下表填完整: 身高(厘米)176177178179180 甲队(人数)340 乙队(人数)211 (2)甲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厘米,乙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厘米; (3)你认为哪支仪仗队更为整齐?简要说明理由. 2.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拔一人参加竞赛,学校每个月对他们的学习进行一次测验,如图是两人赛前5次测验成绩的折线统计图. (1)分别求出甲、乙两名学生5次测验成绩的平均 数、极差及方差; (2)如果你是他们的辅导教师,应选派哪一名学生 参加这次竞赛.请结合所学习的统计知识说明理由. 本节课2个目标你达成个?分别是:

珍藏初中数学3用计算器求方差和标准差

第3课时课题:用计算器求方差和标准差 授课教师:盐城市学富初级中学_________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 (2) 进一步体会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什么是极差?什么是方差与标准差? 2.极差、方差与标准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什么? 引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标准差比较繁琐,如果能够利用计算器,就会大大提高效率。那么本节就来学习用计算器求标准差。 二、探索活动 下面以计算P.49的问题为例。 为了从小明和小丽两人中选拔一个参加学校军训射击比赛,现对他们的射击成绩进行了测试,10次打靶命中的环数如下: 小明:10,7,8,8,8,8,8,8,9,6; 小丽:8,8,8,8,5,8,8,9,9,9 计算小明和小丽命中环数的方差和标准差,哪一个人的射击成绩比较稳定? 方法一: (1)打开计算器; ; 说明: (1)按

(2)输入10次110 (3)需要删除刚输入的数据时,可按 方法二:见P50中“方法二”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P50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2.补充:(1)用计算器求下面一组数据的标准差: 9.9 10.3 9.8 10.1 10.4 10 9.8 9.7 (2)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掷铁饼5次,距离如下;(单位:米) 甲:46.0 48.5 41.6 46.4 45.5 乙:47.1 40.8 48.9 48.6 41.6 (1)试判定谁投的远一些? (2)说明谁的技术较稳定? 四、你的收获 着重小结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的步骤;交流用计算器计算的体验。 五、作业 P51第2、3题。 教后感:

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48—5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运算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两步的式题运算。 2、能运用计算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尝试运用 师:开学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学习计算,下面这些题,哪些你一眼能看出来答案的,直接说的得数。 1、初步尝试 90+56= 45×99≈ 87546—3469= 42×30= 2102÷30≈ 43×365= 师:最后两道看来有困难,列竖式算算。 师:先不报答案,要你自己检验做的对不对,你准备怎么样?试一试用计算器来验算,你们会吗? 师:谁愿意带上你的竖式计算上来展示意下,向大家演示一下你用计算器验算的过程可以吗?(鼓励和表扬) 师:看来,大家还真的会用计算器!想不想“再显身手”? 2、再次尝试:探索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的方法 ①546×28-4276 ②2940 ÷28+763 ③15021-87×99 ④25120÷(449-289) (1)这4题与上面4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会做吗?请试一试。 (2)交流操作方法。 (3)你有没有感觉到这4道题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 (4)用计算器计算③、④该怎么操作呢?我们以第③题为例,谁来介绍介绍?

(突出“记住中间数”、“使用MR键”、倒减等方法。) (①、②两题只要按顺序依次输入,③、④题要先算后一步,③④可以“记住过程得数”,③还可以倒减等) (5)介绍用存储键计算,尝试用“MR键”计算③④题。 二、解决生活问题 师:通过这几道题计算,你感觉计算器怎么样?你们喜欢用计算器吗?下面我们就发挥计算器的作用,用它来完成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1、出示:一个水龙头滴水的动态画面。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8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白白流掉了。 (1)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2)把这些水分别装在饮水桶中(每桶约重15千克)算算大约能装多少桶? (3)你家每月用几桶水?算算这些水够你家用几个月?大约合多少年? 师:目前我国西南大旱,一些地区粮食因为缺水绝收。云南山区的孩子们喝脏水解渴。联系我们刚才的这些计算数据,你想到什么? 三、探索计算规律: 师:既然人们发明了这么好的计算器,我们就应该更好地运用它。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探索计算的规律好不好? 1、找出规律后再填写每组的后2题得数,并用计算器检验。 19+9×9= 118+98×9= 1117+987×9= 11116+9876×9= 111115+98765×9=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按这样一种规律写下去,下一题该是什么样的? 2、自己探索规律。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 111…1222…2÷333…34= 2001个1 2001个2 2000个3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在计算器上按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会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2、让学生在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在计算器上按小数时,容易漏掉小数点。 教学方法:演示讲解、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教具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超市购物过吗?昨天晚上李芸同学也去超市购物了,想看看她采购了些什么吗?(出示购物单) 2、提问: (1)从购物单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2)你能算出李芸买这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吗?应该怎么算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要把这么多的小数加起来,如果笔算,你感觉怎么样? 3、揭题:在生活中,有时遇上比较多个数的计算或大数目的计算时,我们可以用计算器帮忙,这样就省事多了。今天我们就利用计算器来计算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二、运用计算器计算 1、获得简便按法。 (1)提问:你还记得怎么在计算器上按小数吗?想一想买铅笔的钱可以怎么在计算器上按出来?(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他们的按法)(2)反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按出0.80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方法一:按照0.80的次序在计算器上一一按键。

方法二:0不按,直接按.和8。 (3)比较:你喜欢哪种操作方法?为什么? (4)教师小结:在计算器上按数时,有不同的方法,虽然结果相同,但运用简便的按法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速度。 2、计算器计算 (1)谈话:现在你能运用计算器算出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 (2)学生操作计算器进行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3、交流操作感受 (1)谈话:刚才我们运用计算器计算出了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在计算器上操作时你有什么体会呢?你觉得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说说操作的注意点。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操作时读数、按键的细心。 三、再次操作,熟练运用 1、完成“试一试” (1)教师谈话:如果李芸付出100元,营业员应该找回多少元呢?(出示试一试) (2)学生列式,用计算器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列式计算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可以直接利用例4的计算结果计算也可以用100减去每种商品的金额) (4)检验。 提问: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呢?可以怎么样来检验呢? 学生回答后就让他们再利用计算器来进行检验。 2、完成练一练1。 (1)谈话:现在大家都能利用计算器来快而对地计算题目了吗? (2)出示题目,学生各自独立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换核对。 (3)反馈学生计算情况。 教师注重让学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养成仔细看题、操作的好习惯。

八年级数学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导学案 单位:青州市庙子初级中学姓名:高云升孙玲丁秀武 一、教学内容:P105—P107 二、学习目标: 1、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2、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四、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预习课本P105—P107页,完成下列填空。(要求必须熟悉计算器操作程序) (1)按键,打开计算器。 (2)按键,,进入统计状态,计算器显示“SD”符号。(3)按键,,=,清除计算器中原有寄存的数据。(4)输入统计数据,按键顺序为: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为,……最后一个数据。 (5)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平均数。 (6)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标准差。 (7)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方差。 (8)若又准备保留数据,可按键,,结束求方差运算。 2、课堂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例1 (2)已知:甲、乙两组数据分别为: 甲:1,2,3,4,5,6, 乙:2,3,4,5,6,7, 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 3、达标检测: (1)一组数据2,3,2,3,5的方差是() A、6 B、3 C、1.2 D、2 (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2环, 方差分别为S2 甲=0.56,S2 乙 =0.60,S2 丙 =0.50,S2 丁 =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10 B、√10 C、2 D、√2 四、课外延伸: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一、两步式题的计算。 2、能用计算器探索一些基本的教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应根据计算的需要灵活确定不同的计算方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 数目的计算。 2、难点:使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计算器 1.在过去,我们有许多计算工具,如算筹,算盘来计算数据,但 随着这计算越来越复杂,我们会用什么来计算呢?(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等等)。 (1)小组合作,认识计算器。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计算器的有关知识。 小组交流: (2)在哪见到过计算器?已经了解计算器的哪些知识? (3)计算器的外部特征、构造及基本功能? (4)计算器主要键的作用、功能及操作方法? 2、学生汇报、操作:

(1)对以上问题进行汇报。出示课件:认识计算器上重要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2)学生尝试开机、关机。 (3)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已经了解的按键的作用,并可以动手试一试。 二、自主探索,会用计算器。 1. 摸着石头过河 (1)学生尝试完成加法: 386+179=。 指名学生汇报输入过程,然后说出结果。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2)尝试计算加法: 4468+1792=, 指名学生汇报输入过程,然后说出结果。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3)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成绩。学生探讨求平均成绩的方法,然后计算出结果。 2. 龟兔赛跑。 现在我们已经了结了计算器主要按键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来见识一下计算器的能力怎么样?男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把算出的结果记在纸上,女生用笔算。 课件出示

简易计算器_带小数点

简易计算器(带小数点) 一.主要实现功能 1.能完成五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运算(其中整数部分最多为3位,小数部分最 多为2位,多余的输入无效)。 2.运算结果数码管显示。 3.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如果差是负数,数码管能够显示负数。 4.能及时显示输入的值和运算的结果 二.操作方法(类似普通的计算器) 本计算器的操作方法与普通的计算器的操作方法类似,操作板上标有0--9数字的作为数字0--9的键入键,Esc键的功能是返回上一状态(当有无操作时可以使用该功能键返回),Enter键是个双重键,当处于数字的键入状态时作为小数的键入键,数字输入完成后,它的功能变为等号的键入键。上挡键是加法的输入键,下挡键是减法的输入键,左挡键是乘法的输入键,右挡键是除法的输入键。操作的时序完全与普通计算器相同,首先键入第一个数字,然后键入运算键,其次是第二个数的键入,最后等号键。得出结果。数字的输入过程,数码管能够实时的显示出来。 三.程序流程图 1.思想 从计算器的操作步骤来看,可以把计算器的输入过程分解由四个状态来实现,如下图所示 第一个数的输入加减乘除键的输入 Enter键得结果第二个数的输入 与整数计算器不同的是,带小数的计算器要完成小数点的键入,须记录小数点后面的位数,所以我们又可以把数字的输入分为两个状态,一个是整数部分的键入,另一个是小数部分的键入。如下所示: 数字的输入 整数的输入小数的输入

程序流程图 由程序流程图可以画出程序流程图 0 1 2 3 以上只是从整体把握计算器程序,也就是程序是通过几个模块实现的。各个模块之间互不影响的。各个模块实现的算法可以不同,加减乘除和等号的输入比较简单在这就不描述了,下面对数字的输入和显示做简要的描述,如下图所示: 0 1 0 1 2 开始 初始化 第一位数加减乘除的输入 第二位数等号键的输入 Num =? 显示 结束 数字的输入Num1=? 整数的输入 小数的输入 数字的显示 F=? 显示第一位 数 显示第二位 数 显示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