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

29.满井游记

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作品风格率真自然。他的山水游记很著名。今人钱伯城整理有《袁宏道集笺校》。

写作背景: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教授,于是他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这使他颇为苦闷,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文学常识:公安派

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为中坚领军人物,袁中道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文学主张:①反对盲目尊古,主张通变。袁宏道说:“世道既变,文亦因之。”②去伪存真,抒写性灵。袁宏道进一步指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③推崇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缺点:作品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思想贫乏,风格轻佻。

整体感悟:

结构内容

本文以优美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郊外满井初春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闲适意趣。第一部分(1)城中“余寒犹厉”的景象。

第二部分(2)满井春色。

第三部分(3)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重点探讨:

1.写北京早春气候特征的词语是:

余寒、犹厉、冻风、飞沙、走砾。

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3.名为“游记”,开头却写不得游,是什么意图?

烘托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

欲扬先抑,为后文做了铺垫。

想游而不得出门,揭示出渴望出游与不能出游的矛盾,作者的懊丧和郁闷可想而知。

4.总写满井的句子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写出游时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若脱笼之鸪。

作者从局促困居的境况下解脱出来的满怀的喜悦之情。

5.哪句写水?哪句写山?哪句写田野?

水: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田野: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6.这篇游记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

熟读课文,找出几句写景的话加以分析。

作者写景时,用词上处处突出了景物早春的特征,如写麦田用“浅”,第一句中类似的词还有始、乍、新。

“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绘出初春水光。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画出春山之态。

水如新开之镜,山如髻鬟始梳,新奇而生动。

写柳条突出其“将舒未舒”,写麦苗说其“浅鬣寸许”,都是典型的早春景致。

7.本文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下列比喻句各属于哪一种?试略作分析。

1.若脱笼之鹄

以物比人,表达了出城游玩的喜悦心情。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以物比物,写出了水光的明丽。

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以人比物,写出了春山的娟净可爱。

4.麦田浅鬣寸许

以物比物,写出了麦苗初生的情景。

8.哪句写游人?哪句写动物?

游人: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动物: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人的感情与景物水乳交融,把无形的情思化为有形的景物,曲折、巧妙而韵味十足地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的欣慕喜悦之情。

9.作者为什么说”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此官”指谁?”惟此官也”有什么意思?

因为那些热衷于功名的官僚是不愿意为了领略大自然的美景而耽误仕途的,惟有作者这样的担任闲职,无功名进取之心的人才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见”.”此官”指作者本人.”惟此官也”既是自嘲,也是自傲.

10.分析句子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怎么理解?这一句有什么表达作用?(主旨)

我这才知道郊田以外未尝没有春天,但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揭示的哲理是:大自然的物候变化是习以为常的,全部要靠我们实地观察才能细加体会,我们只有开阔视野,实事求是,才能得出辩证的结论,切勿犯下“坐井观天”或“一叶障目”的错误。

总括句,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表明自己寄情山水的兴趣——无意在政治上进取,而要“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11.第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12.中心思想: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

13.赏析写景方法

抓住景物特征写景——乍暖还寒,万物复苏。

如:“土膏微润”,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一个“始”,一个“乍”,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突出了初春的特点,令人精神为之一振;“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写出了初春柳枝初展的神韵;“麦田浅鬣寸许”,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浅”,“寸”准确而生动。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所写景物形象生动可感。

白描: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

拟人: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增加了景物的动感和灵气,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

比喻: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写水波“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研究与探讨:

一、

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熟读课文,试找出几处这样的景物描写,略加分析,想一想,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本文写景的特点。

文中这样的景物描写还有几处,如“土膏微润”,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麦田浅鬣寸许”,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无不渗透了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二、

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比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你能从文中再找出几例吗?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本题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课文中比喻句的用法,体会其恰切生动的表达效果。

文中这样的比喻句还有几处,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如“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三、

下列三组短语中的“之”字,有的表示修饰关系,可译成“的”;有的表示限定关系,可译成“以”;有的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试加以辨析,并说说这些用法现在是否还在用。设题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课文中助词“之”的用法,体会它在结构或语气上的作用,并作一些古今对比,加深印象。

一室之内郊田之外(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这种用法现在的书面语中还常用,如“四海之内”“国门之外”。)

脱笼之鹄曝沙之鸟(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这种用法现在的书面语中也常用,尤其保留在成语中,如“惊弓之鸟”“一丘之貉”。以上两种,也都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但主要起结构作用。)

倩女之面髻鬟之始掠(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这种用法现在已不用。

中心思想: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

重点探讨:

1.作者在记述出游满井之前,勾画出北国早春的特有的乍暖还寒的特点;同时又交待了出游的时间、地点以及的迫切出游的心情。那么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了什么写法?

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2.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3.名为“游记”,开头却写不得游,是什么意图?

烘托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欲扬先抑,为后文做了铺垫。想游而不得出门,揭示出渴望出游与不能出游的矛盾,作者的懊丧和郁闷可想而知。

4.总写满井的句子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写出游时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若脱笼之鸪。

写这些的目的:写出作者从局促困居的境况下解脱出来的满怀的喜悦之情。

5.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试体会本文写景的特点,想想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

“土膏微润”,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

“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麦田浅鬣寸许”,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

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无不渗透了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6.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试加分析。

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这个比喻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体会和感受。“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

“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7.请你猜游人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喜悦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拟人)

8.“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怎么理解?这一句有什么表达作用?(主旨)

总括句,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

惋惜。

9.作者为什么说”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此官”指谁?”惟此官也”有什么意思?

因为那些热衷于功名的官僚是不愿意为了领略大自然的美景而耽误仕途的,惟有作者这样的担任闲职,无功名进取之心的人才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见”.”此官”指作者本人.”惟此官也”既是自嘲,也是自傲.

10.第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满井游记

一.中心: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二.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春天景色?

共四个方面。首写春水:如镜出画;次写春山:如倩女梳妆;再写春柳:柔梢披风;最后写春苗:浅鬣寸许。山好、水好、万物美好。

三.作者由游满井春色,归纳出什么样的感受,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怀?

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主旨句)

这是对自己冒寒之游的一种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居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四.文中表现作者春游满井轻松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若脱笼之鹄。

五.本文作者写春光中的人物活动极有生气,这几句是什么?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六.选择题

1.与“娟然如拭”中“然”的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项是(D)。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2.“之”字在文言文中使用率极高,用法多样,用作代词、结构助词、动词等等。而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即用在主谓之间,使其在句中只充当一个成分,或做主语,或做宾语。下列加黑的“之”字中属于这一用法的是(C)。

A.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B.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C.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D.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3.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C)

A、若脱笼之鹄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8.画线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B)

A、饮少辄醉未百步辄返(就)

B、波色乍明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于时冰皮始解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刚刚)

D、冻风时作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时常)

E、风力虽尚劲游人虽未盛(虽然)

七.翻译句子:

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②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④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⑤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八.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九.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内容?

全文以出游探春为线索,从城居不见春写起,接着写郊外探春,逐层写出了郊外早春的诱人景色,最后归结到“郊田之外未始无春”的感受。

十.本文表达作者的情感与《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相比为什么会不同?

因为《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都有抱负未酬和被贬谪的遭遇,因此在文中流露出某种忧愁和愤懑,而《满井游记》的作者只是官小、职务清闲,并无被贬的遭遇,性情又比较达观,乐于闲于山水中,所以不仅没有忧愁,甚至为此而庆幸、自慰。

十一.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

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十二.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十三.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表现作者春游满井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若脱宠之鹄;

⑵描写波光的比喻句是: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⑶描写山峦为晴雪所洗后的鲜艳明媚的比喻句是: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最新满井游记翻译和原文

满井游记翻译和原文 《满井游记》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选自《袁中郎全集》,作者袁宏道。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满井游记翻译和原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满井游记 明代: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译文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

得。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明镜新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旺盛,(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然而走路就汗流浃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一切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曾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无拘无束潇洒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恐怕只这个职位了。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述?(这是)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啊。 注释 第一段 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角的一个游览地,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井”。

《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 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 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 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 (乙)满井游记(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 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①微润,一 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 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风力虽尚劲,然徒 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②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③,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④也。而此地适与 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⑤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袁中郎集笺校》) (注)①膏:肥沃。②毛羽鳞鬣(liè):泛指一切动物。③堕(huī)

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④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⑤恶(wū)能:怎能。 12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_______(2)余拏.一小舟拏:______________ (3)未百步辄.返辄:________(4)晶晶然.如镜之新开然:________ 1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127.[甲][乙]两文都是写景的散文,请分别概括两文抒发的情感。 【答案】 124.消失撑(船)就……的样子 125. C 126.(1)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湖中哪能还有您这样的人呢!)

29、《满井游记》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满井游记》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一、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言词句; 2、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二、自主预习 1、了解作者和作品 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是袁宏道,明代(朝代)著名文学家,是“公安派”的代表作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 公安三袁”。本文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砾.(lì)②廿.(niàn)③鹄.(hú)④乍.(zhà)⑤靧.(huì) ⑥髻.鬟.(jìhuán)⑦鬣.(lia)⑧罍.(l?i )⑨蹇.(jiǎn)⑩堕.(huī) 3、解释加点字 ①冻风时作 ..(时常)(起) ②辄.返(就)③偕.数友(偕同) ④至.满井(到)⑤土膏.(肥沃) ⑥为.晴雪所洗(被)⑦于匣.也(镜匣) ⑧始掠.(梳掠)⑨靧.面(洗脸)⑩披.风(开,分散)(11)呷.浪之鳞(吸)(12)浅鬣.(形容不高的麦苗)(13)虽.尚劲(虽然)

(14)浃.(jiā)背(湿透)(15)曝.沙之鸟(晒)(16)始.知(才)(17)适.与余近(正好)(18)而.城居者.(可是)(的人) (19)未之.知(这)(20)以.游堕.事(因为)(坏,耽误) 4、解释下列词语 ①稍和(略微暖和)②土膏(肥沃的土地)③于时(在这时)④波色(水波的颜色)⑤鳞浪(像鱼鳞似的波纹)⑥新开(新打开)⑦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⑧娟然(美好的样子)⑨倩女(美丽的女子)⑩披风(在风中散开)(11)堕事(耽误公事)(12)恶能(怎能) 三、正确掌握下列词语 1、一词多义 ①鳞呷浪之鳞.(代鱼)②之局促一室之.内(的) 鳞.浪层层(像鱼鳞)晶晶然如镜之.新开(取消句子独立性)毛羽鳞.鬣(指鱼类和爬行动物)未知之.者(这) ③于于.时(在)④乍波色乍明(初,始)

满井游记

九年义务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第 29课《满井游记》学导案 主备人:朱同友(2011年2月14日) 学导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会译文。(学导重点)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学导重点) 3、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学导难点) 学导时数:二学时 目标导航: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3、写作背景: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依据课文写出汉字并为之注音 飞沙走______()波色______()明清_______()见底 ______()然如拭鲜______()明媚泉而______ ()者 2、解释加粗的字词: 冻风时作___________________土膏微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于时:_________ 波色____________ 乍_______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新开____________ 匣______________ 娟然如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则飞沙走砾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泉而茗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罍而歌者________________ 红装而蹇者______ 2、自读课文,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小组讨论解决并积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满井游记原文翻译

满井游记原文翻译 《满井游记》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选自《袁中郎全集》,作者袁宏道。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满井游记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注释 第一段 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角的一个游览地,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井”。 燕(yān)指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北京一带。这一地区

原为周代诸侯国燕国故地。 花朝(zhāo)节: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据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 犹:仍然。 冻风时作(zuò):冷风时常刮起来。作,起。 砾:小石块。 局促:拘束。 第二段 和:暖和。 偕:一同。 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北角。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 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 脱笼之鹄: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冰皮:冰层,指水面凝结的冰层犹如皮肤。 乍:刚刚,开始。 鳞浪:像鱼鳞似的细浪纹。 晶晶然:光亮的样子。 新开:新打开。 冷光:清冷的光。 乍出于匣也:乍,突然。匣,指镜匣。 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为,被。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

《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 导读: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文章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体会作者寓于文中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3.积累文学常识,包括文言实词。 4.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目的要求1、2、3 教学难点:目的要求4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导语: 一生背诵朱自清的《春》,然后幻灯播放春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北国初春的美景。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2.自由朗读课文三次,整体感知课文: ①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②再次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写出结构提纲。 ③三读课文,结合注释,试译全文。 3.探究: ①这篇游记小品写了满井这个地方初春的哪些景物,你是从哪些

地方看出来的? ②文中不少地方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细细读,慢慢品,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番。 ③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满井春色的? 4.诵读课文,将你觉得最精美的句子背下来,且当堂背诵给同学听。 5.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和生活的描写,抓住了景物特点,展开了丰富的联想,运用对比、衬托等多种手法来写景、妆物、抒情。 6.文中有不少句子打动了你。找出你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与大家同分享。 7.你置身初春美景中,会有什么感情呢? 8.朗读课文,感受袁宏道笔下的北国初春的美景。能背诵的同学,不看书背诵。 9.比较:与《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峡江寺飞泉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等进行比较。 10.我们生活在江南,对江南初春的美景极为熟悉。用自己的笔描写之。(可以写作,也可以画画) 11.作业: ①整理描写春天的诗句。 ②整理文中的字词和句式。 ③背诵全文。

满井游记原文+重点字词语句翻译+练习

一.填空: 《满井游记》作者是朝的,湖北公安人,家,他和他的哥哥袁宗道、弟弟袁中道主张用平易近人的文学语言进行写作,人们称他们为。(公安三袁) 三.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燕.地(yān)花朝.节(zhāo)廿.二日(niàn )鹄.(hú)飞沙走砾.(lì)倩.女(qiàn ) 髻鬟 ..(jì)(huán )靧.面(huì)浅鬣.(lia)波色乍.明(zhà)茗.(míng )罍.(l?i )蹇.(jiǎn )浃.(jiā)恶.能无纪(wū) 曝.(pù)呷.(xiā)堕.事(huī) 四、词义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语。 (1)冻风时作(2)局促(3)天稍和(4)土膏微润(5)于时冰皮始解 (6)波色乍明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7)鳞浪层层(8)新开 (9)娟然(10)晶晶然(11)倩女之靧面(12)髻鬟之始掠(13)浅鬣寸许 (14)偕数友(15)泉而茗者(16)披风 (17)罍而歌者(18)悠然(19)汗出浃背(20)凡曝沙之鸟(21)呷浪之鳞 (22)毛羽鳞鬣(23)夫不能以游堕事 (24)适与余近(25)恶能无纪 (26)红装而蹇者 2、通假字 恶能无纪. 3、一词多义 欲出不得.悠然自得. 5、文言虚词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而:表示承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而:表转折,“却”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而:表示修饰 脱笼之.鹄之:助词,的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之:舒缓语气,不译 5、相关成语 ①汗流浃背: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 ②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

③悠然自得:悠闲自在的样子。 ④飞沙走砾:沙子飞扬,石砾滚动。形容风很大。 五.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大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一片开阔的景象,像脱离鸟笼的天鹅。 (2)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在这个时候河上的冰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出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清澈的水可看见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刚条开镜子,冷光突然从镜中射出。 (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过后,美好像擦拭过,鲜艳美丽明亮可爱,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一样。 (4)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凡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在水面上吸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毛羽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气氛。 (5)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表苗出土了,高一寸左右。 (6)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7)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8)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六.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表现作者春游满井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__若脱笼之鹄。 (4)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七. 问答题 1.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城中“余寒犹厉”的景象。 第二部分(2):写满井春色及郊游所感。 第三部分(3):议论,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2.思想感情 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

《满井游记》原文及翻译

《满井游记》原文及翻译 《满井游记》原文及翻译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课下注释: 1、选自《袁中郎集笺校》。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郊的一个游览地,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井”。 2、燕(yān):指北京地区。 3、朝节(zhāo):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 4、

冻风时作(zuò):冷风时常刮起来。冻风:冷风。作:起。5、局促:拘束。 6、廿(niàn)二日:二十二日,承花朝节说,所以没有写月份。稍和:略微暖和。 7、偕(xié):一同。 8、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北角。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 9、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10、若脱笼之鹄(hú):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11、于时:在这时。12、波色乍明: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13、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14、新开:新打开。15、匣(xiá):指镜匣16、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17、娟然:美好的样子。18、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倩女:美丽的女子。靧:洗脸。掠:梳掠。19、梢:柳梢。 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20、麦田浅鬣(liè)寸许:意思是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21、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茗:茶。罍:酒杯。蹇:这里指驴。泉、茗、罍、蹇都是名词作动词用。22、劲:猛,强有力。23、浃(jiā):湿透。24、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鳞,代鱼。25、毛

《满井游记》对比阅读

29.《满井游记》练习 【基础积累】 一、解释词语 1.冻风时作 2.局促一室之内 3.于时冰皮始解 4.波色乍明 5. 娟然如拭 6.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7. 柔梢披风 8.麦田浅鬣寸许 9.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10.风力虽尚劲 11.呷浪之鳞 12.夫不能以游堕事 13.而此地适与余近 14.恶能无纪 二、翻译句子 1.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5.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对比阅读】 一、比较阅读《满井游记》与《虎丘记》,完成下列问题。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乙】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③。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④,无得而状。布席⑤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置⑥,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⑦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⑧,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⑨;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⑩,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注释】①〔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②〔下迨(dài)蔀(pǒu)屋〕下至小户人家。③〔交衢间〕指路边。④〔雷辊(ɡǔn)电霍〕雷鸣电闪。⑤〔布席〕安设筵席。⑥〔分曹部置〕分批安排。曹,成对。⑦〔妍媸(chī)〕美和丑。⑧〔瓦釜〕比喻粗俗的歌子。⑨〔属(zhǔ)而和(hè)

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课堂教学案例 【教学任务分析】 《满井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第四课,这是一个以写景记游为主的古代散文单元,经过前三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把握这种游记的特点。根据要求,通过这些文章要学习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并学习文章的写景方法。《满井游记》作为一篇自读的记游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而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呢?根据以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1、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作者写景的特点; ②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是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成长。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钟情于山水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教学重点: 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感受作者钟情于山水的情感。 3、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独特的文风与性情。 4、教法与学法: 由于这是一篇自读篇目,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⑴诵读教学法,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通过听朗读,让学生自己想象文章画面,感受文章意境,力求突破教学重点; ⑵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其他同类篇目的比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个性化的写景特点,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讨论,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学法上,力求让学生掌握通过画面想象,再现艺术形象,学习赏析写景文章的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

满井游记(1)

满井游记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做北京,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升学生的自学水平。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学习难点重点 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难点:目标3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预估时间:30分钟) 学法指导: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解,熟读课文完成预习内容。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燕地花朝节曝沙呷浪倩女堕事飞沙走砾恶能髻髻磬而歌者 2.作者及背景简介 a,袁宏道,___朝文学家。字____,号____,明公安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___、弟_____并称“_____”,为“___”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b,游记,散文中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_____”。 c,写作背景:万历二十七年,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二、交流“预习导学”的学习内容。分组讨论,在全班交流。(预估5分钟) 三、自主学习(预估25分钟) 学法指导: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书下的注释和工具书完成。 学习内容:翻译课文。积累一词多义。 时:冻风时作()于时冰皮始解() 然: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娟然如拭() 得:欲出不得()悠然自得() 始:冰皮始解()髻鬟之始掠也() 之:一室之内郊田之外() 脱笼之鹄曝沙之鸟() 髻鬟之始掠也() 乍: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四、合作探究(预估时间10分钟) 学法指导: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本文写景的特点。 探究活动: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 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熟读课文,试找出几处这样的景物描写,略加分析,想一想,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满井游记》教案

《满井游记》教案(2)(总5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29、满井游记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过程方法目标 朗读法,合作探究。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法学法: 1.讨论点拨法。 2.比较阅读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一起踏青去,走进春的世界,花的海洋。在众多的绘春描春作品中,清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是不能不读的。 二、解题及介绍作者: 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郊外的一个游览地。袁宏道于万历二十年中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万历二十六年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受予顺天府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年的春天。 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 三、生字 燕yān 廿niàn 砾lì 鹄hú 娟juān 鬟huán 鬣liè 辄zhé妍yán茗míng蹇jiǎn 呷xiā 浃jiā 曝pù 堕huī.靧huì 四、范读课文 五、学生自读:读三遍,第一遍注意字的注音,第二遍注意写景层次和比喻,第三遍注意文章整体的感染。 六、疏通课文,列出疑难句,师生合作解决。 东风时作:作,起。土膏微润:膏,肥沃。

满井游记原文及翻译

《满井游记》翻译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 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冷风时常挂起,挂起就飞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风疾行, 未百步辄返。 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 二十二日的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 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里的天鹅。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光才闪烁发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 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妖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 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走路就汗流浃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 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鳍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者未之知也。 (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工事的,流连往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 己亥之二月也。 (这是)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啊。

29满井游记同步训练5

29满井游记 【基础知识训练】 1圈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① 若脱笼之鹄 .(A h co B h u C g dD ) ② 如倩女之贵面 (A hu i B gu i C ku i ) ③ 曝沙之鸟 (A b co B b u C p u ) ④ 红装而蹇者 (A qi m B ji 0 C s d ) 2. 填空 ① 《满井游记》作者 , 代文学家。 ②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笔。 ③ 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初返自然的心情是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3――7题 廿二日天稍和,借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澜,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今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午出于匣也。 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 舒,柔 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而歌者,红装而发者,亦时时,风力虽 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 知郊田之 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与“呷浪之鳞”中的“鳞”字意义河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②余寒犹厉 A 像B 还C 特别 ③游人虽未盛A 壮实B 成年C 很多 6、在记叙描写中,文中运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句,按要求各举一例 ① 以物比人 ② 以人比物 ③ 以物比物 7、翻译下面的句子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天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探究拓展训练】 画竹?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 ,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 取围 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 ,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 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 A 锦鳞游泳 B 鳞浪层层 4、 下列“之”的词性和用 蝴毛羽鳞鬣之间 城居者未之知也 脱笼之鹄 曝沙之鸟 5、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 ①作则飞沙走砾 C 毛羽鳞 D 鳞次栉比 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局促一室之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倩女之面 髻鬟之始掠 的词解释正确的项( ) A 做B 起C 发作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满井游记1》讲学稿 语文版

课型:新授课 1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模块一:温故知新 学法指导 学习内容 摘记 背诵《答谢中书书》 回顾游记的相关知识 模块二: 自主学习(独立进行) 知识链接:走进作者、作品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 世称“公安派”。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在北京)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发情感。小品是散文的一种,特点是:在说理上深入浅出,在记叙上简明生动。明清两代这种体裁最为盛行。 模块三: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展示、精讲) 学法指导 学习内容 摘记 1、独立读准字音、速读懂课文 2、动手完成学习内容1、2、3。 1、把注释中出现的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来,并在文中注音,划词。 2、生字注音: 燕.地寒( ) 花朝.节( ) 廿.二日( ) 土膏. ( ) 脱笼之鹄.( ) 鲜妍.( ) 倩.女( ) 髻鬟..( ) 茗.( ) 红装而蹇.者( ) 汗出浃.背( )恶. 能无纪( )3、学生自由朗读,将不能理解意思的字词圈画起来,结合注释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 研讨内容 摘记

满井游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满井游记 原文 燕(yān)地寒,花朝(zhāo)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lì)。局 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é)返。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xié)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 空阔,若脱笼之鹄(hú)。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 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 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jiā)背。凡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悠然自得,毛 羽鳞鬣(liè)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fú)不能以游堕(huī)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ū)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译文 燕地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严寒的余威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来,就会 沙土飞扬,碎石子乱滚。(我)(被)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出去(却)不行。每次顶着风 急速行走,没(走到)一百步就(被迫)返回了。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和几个朋友一起从东直门出去,到了满井。高高的柳 树长在河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一眼看过去空阔无际,(我)好像是从笼中飞 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水面的一层冰开始融化了,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层层 推动,清澈透明,可以看到底,(水面)亮晶晶的好像镜子新打开,清冷的光突然从镜匣 里射出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的样子像擦拭过一样,鲜艳悦目,像美丽的 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未舒展,柔软的柳梢在风中散开,麦苗高 约一寸。游人虽然不是很多,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 常有。风力虽然依然猛烈,但是步行却会汗水湿透背。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 水的鱼,安适愉快,自得其乐,一切动物之中都有喜悦的气氛。(我)才知道郊田的外面 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 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心中没有牵挂在山石草木之间的人,只有(我)这个闲官 儿了。而这个地方正好和我很近,我将从这里开始游玩,怎能没有记游的文章呢?己亥年 的二月。 注释 1选自《袁中郎集笺校》。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满井, 明清时期北京东北郊的一个游览地,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 所以叫“满井”。 2、燕(yān):指北京地区。 3、朝节(zhāo):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 4、冻风时作(zuò):冷风时常刮起来。冻风:冷风。作:起。 5、局促:拘束。

满井游记

14《满井游记》知识点总结 (2010-03-30 16:15:10) 标签: 分类:教学 满井游记 知识点总结 点拨 教育 14、《满井游记》知识总结 一、疏通文意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 )厉,冻风( )时作 ( )。作则飞( )砂走( )砾 ( ),局促( )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 )如镜之( )新开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 ()尚劲( ),然( )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二、译文 北方气候寒冷,花朝节后,余寒仍然很猛烈,常常刮著冷风。冷风一刮就飞沙走石,人被拘束在一间屋子里面,想要出去却出不去。每次冒风在路上快步走,还不到百步,就折返回来。 廿二日,天气稍稍暖和,和几个朋友一起走出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在堤岸两旁,肥沃的泥土微微有点湿润,一眼望去,四面空阔,感觉好像脱离樊笼的飞鹄。

满井游记翻译

燕属地天气寒冷,花朝节过后,残余的寒冷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来,一刮起来就飞沙走石。不得不拘束于一间房子以内,想出去却不可能。每次冒着狂风快速走动,还没走够百步就返回了。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和几个朋友从东直门出去,到了满井。高高的柳树分立在河堤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一眼望去空阔无际,(我的心情)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河面上的冰开始融解了,水波开始发出亮光,鱼鳞似的波纹一层叠着一层,清澈见底,亮晶晶的样子像新制成的镜子反射的冷光忽然间从镜匣中射出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所擦洗,美好的样子像擦拭过一样,美丽妩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未舒展,柔软的柳梢在春风中摇摆,麦田里的麦苗像短短的鬃毛,只有一寸左右高。游人虽然不多,汲泉水煮茶喝的人,端着酒杯唱歌的人,穿着盛装而骑驴的女子,也时时有。风力虽然还很猛烈,但是徒步行走却会汗流浃背。凡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一切动物之间都很有喜气。(我这)才知道郊田以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能够不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在山石草木之间自由自在游玩的人,只有我这个官职。而这里与我住的地方正好接近,我的郊游将从满井开始,怎么能没有记游的文章呢?写于己亥年二月。 一词多义 1、乍: 波色乍(zhà)明(初,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á)也(突然,忽然) 2、作 冻风时作(刮起) 属予作文以记之(创作) 往来种作。(起来;开始工作) 作亭者谁。(建筑) 泠泠作响。(发出,放射)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像;似) 3、鳞 鳞浪层层(名词作状语,像鱼鳞似地) 呷浪之鳞(代鱼)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鱼鳞,这里指鱼) 4、然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的样子)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然而) 5、虽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虽然)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死则已后矣(即使) 6、得 欲出不得(能,能够) 悠然自得:(得意)

《满井游记》经典练习题附答案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汗流浃背(2)呷浪之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文: 3.作者列举了几种游人?用现代汉语回答。(3分)。 钱塘湖春行满井游记 4.(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B.局促一室之内(拘谨不自然) C.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 D.泉而茗者(煮茶喝) 5.(2分)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游人虽未盛风力虽尚劲 B.红装而蹇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 罍而歌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局促一室之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6.(2分)从两篇诗文中各选出两个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点的词。 7.(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8.(2分)请你从《钱塘湖春行》中找到一句与“余寒犹厉”有类似感受的诗句。 9.(2分)说说你对《满井游记》最后一句的理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廿二日天稍和②泉而茗者 ③柳条将舒未舒④呷浪之鳞 11.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2分) ①若脱笼之鹄②娟然如拭 13. 文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其特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