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装饰混凝土设计大赛_获奖作品展示

首届中国装饰混凝土设计大赛_获奖作品展示
首届中国装饰混凝土设计大赛_获奖作品展示

2008 奥运会北京射击馆—清水混凝土外墙挂板

该项目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建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建筑设计强调传承射击运动的文化,表达以静制动、以巧搏力的运动特点。外墙采用预制清水混凝土挂板,延续了建筑整体的风格,贯彻回归自然的建筑追求。混凝土挂板采用模数化大尺度工厂加工、现场结构连接干挂做法,表面采用透明无色保护剂,充分还原材料朴素的质感,给整个建筑呈现出力量、大气的表现力。在室内大量运用现浇清水混凝土及混凝土挂板,表现建筑结构自身的质感,体现出“质朴运动精神”、“自然的回归”、“内在力量的再现”的设计主题和回归自然,“表现原始张力”的建筑追求。

设计负责人:庄惟敏、祁斌 设计: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设计人:张红、叶菁、汪曙制作:北京榆构有限公司

万科中粮假日风景(万恒家园二期)项目D1、D8#工业化住宅楼

本工程为万科中粮假日风景项目的两栋工业化住宅。在此项目设计实践中,初步建立了“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是指预制或部分预制的混凝土墙板,通过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节点部位外伸钢筋的有效连接,如钢筋的胶锚套筒和现场浇筑的混凝土等方式,使之与所有剪力墙共同工作而形成的剪力墙结构。通过工厂预制,将楼板、外墙板、女儿墙、阳台、空调板、楼梯、内墙板等混凝土构件在构件厂进行预制,施工现场组装。

本项目以清水混凝土作为外立面装饰材料,充分发挥预制的优势,在外立面的创作中大量使用较为复杂的纹理。完成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施工简单、成品质量高、人工成本低,维护构件与装饰的一体化。

设计负责人:樊则森、杜佩韦、马涛、杜娟 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设计人:陈彤、郭惠琴、王颖、陈静、石卉、赵蕴

北京草莓大厦SRC双层复合保温板

北京市昌平区第七届国际草莓研讨会展览中心酒店综合体。50000平方米的场地包含一个培训中心、会展中心和一个位于传统的草莓种植和生产的农业园附近的工厂。白色曲线壳以不同的高度和宽度包围空间,运用GRC—一个低成本的材料形成双弧形墙壁。8个月完成建设。唤起水果的质感外观,外墙采用筛条可操作的菱形窗户,室内自然通风。

板材尺寸2400mm×2400mm×10mm:

1、内部SRC立边加强肋加强,局部5mm×5mm网格布加固防止断裂。

2、板材上部位置均为螺栓埋件,连接件为长条孔。

3、板材下部位置均为蝴蝶码预埋件,连接件为长条孔。

4、预埋件位置为实心SRC板,保证埋件强度。

5、内部一次成型聚苯板保温层。

6、板材内部周边直径8mm钢筋加固。

本系统方案采用钢结构,后置埋板化学锚栓固定,主体结构层间钢结构插芯处理。钢结构的主龙骨采用200mm×100mm×6mm镀锌钢管,间距1800mm,开启窗四周的次梁选用100mm×80mm×5mm镀锌钢管,在车间组成钢框架,在工地吊装安装。

制作:上海盈创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GRC清水混凝土板研究与应用

将清水混凝土装饰新技术和GRC结构生产新工艺完美结合,并与短切喷射工艺技术相结合,自主研发了GRC清水混凝土板等产品,列入了北京市科委和国家科委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并在国家奥体中心、金隅集团技术中心、清华工美办公楼、中央财经大学教学楼、北京奥体地铁专线北土城站、山东港湾建设办公楼、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北京地铁15# 线及山东兖州新一中教学楼等重点工程中得到应用。

制作:北京雷诺轻板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创意设计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创意设计市场调研报告 20XX-2023年中国创意设计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20XX-2023年中国创意设计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20XX-2023年中国创意设计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XX-2023年中国创意设计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 539556 市场价:纸介版7800元电子版8000元纸质+电子版8200元优惠价:¥7500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线阅读: /yjbg/qthy/qt/20XX0311/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韩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咨询客服。 [正文目录] 网上阅读:/ 第1章创意设计行业产品定义及行业概述发展第一节创意设计行业产品定义一、创意设计行业产品定义及分类二、创意设计行业产品应用范围分析三、创意设计行业发展历程 四、创意设计行业或所属大行业发展地位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第二节创意设计行业产业链发展环境简析一、创意设计行业产业链模型理论二、创意设计行业产业链示意图三、创意设计行业产业链相关叙述第三节创意设计行业市场环境分析一、创意设计行业政策发展环境分析1、行业监管体制分析 2、行业法律法规分析 3、行业发展规划分析 二、创意设计行业经济环境发展分析 1、居民收入水平 2、居民消费水平 3、恩格尔系数情况 4、城市化进程情况 5、人民币汇率走势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摘要: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关部门制定了新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完善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本文根据新《规范》的要求,提出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目标设计、生产设计和生产验证,分析了矿料间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不同情况的空隙率和稳定度,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法,并通过马歇尔实验,来加以检验。关键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马歇尔试验生产配合比 一、前言 近年来,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越来越广泛,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影响路面的质量,关系到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关系到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保证路面的质量,从施工的全过程加以控制管理,尤其对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足够重视、认真对待、精心研究、优化设计,最终达到经济、科学、可行、便于施工。如何进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是道路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规范》规定采用三个阶段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这三个阶段分别是: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的验证。该配比方法可以使配比过程程序化、深入化,有助于设计结果更符合生产需求,充分指导施工过程。 (一)目标配合比设计

目标配合比设计是整个过程的开始,结合施工文件要求,选择相应的材料,计算矿料级配比,选择最佳状态的配合比。在计算过程中,通常使试配结果尽量靠近级配范围的中间值,根据《规范》中推荐的,结合实践经验固定一个最佳沥青含量的范围,设计出不同油石比的配置的5到6组材料试件,每组间隔是0.5%,然后分别进行马歇尔稳定度、空隙率、试件密度、流值、沥青最佳沥青用量oac,然后再按最佳沥青用量oac制件,做水稳定性检验和高温稳定性检验。最后,判定实验结果,如果达不到设计文件要求则另选材料、调整配合比或者采用其他方法继续做试验,直到符合要求,确定理想的目标配合比。 在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两个重要指标:混合料空隙率和稳定度。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是反映沥青路面泛油、松散、裂纹、车辙等病害的最重要指标,矿料间隙率是综合反映沥青混合料质量状况的核心指标,对沥青混合料设计、生产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这两个指标对调整混合料稳定性和耐久性特别重要, 下面是对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并根据存在的不同的状态,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1)空隙率低,稳定度低。当空隙率低时,可以选择多种方法来增加空隙率:首先,调整矿料的级配,在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适当增加粗集料的比例,同时减小细集料的比例;如果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高于正常量,并且不能被矿料吸收时,可以适当的降低油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一、基本要求 1.普通混凝土要兼顾性能与经济成本,最主要的是要控制每立方米胶凝材料用量及水泥用量,走低水胶比、大掺合料用量、高砂率的设计路线; 2.普通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主要参数参考下表 ; ②普通混凝土掺合料不宜使用多孔、含碳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超标的掺合料; ③确保外加剂与水泥及掺合料相容性良好,其中重点关注缓凝剂、膨胀剂等与水泥及掺合料的相容性,相容性不良的外加剂,不得用于配制混凝土; 3 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用excel编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中通过调整参数以符合表1给出的范围。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 干表观密度为2000~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2.1.2 干硬性混凝土stiff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时间(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2.1.3塑性混凝土plastic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pasty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flowing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不小于160mm的混凝土。 2.1.6抗渗混凝土impermeable concrete 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抗冻混凝土frost-resistant concrete 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2.1.8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 concrete 强度等级不小于C60的混凝土。 2.1.9泵送混凝土pumped concrete 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2.1.10大体积混凝土mass concrete 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2.1.11 胶凝材料binder 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binder content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2.1.13 水胶比water-binder ratio 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percentage of mineral admixture 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15 外加剂掺量percentage of chemical admixture 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混凝土设计任务书张范本

混凝土设计任务书 张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竞赛 1、选题背景 管道支架是运输石油、天然气和供暖等运输工程中常见的结构,一般是由柱和梁组成的刚架结构。对于跨越街道、公路、沟壑、河流的管道,其管道支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关乎人们的财产安全、环境保护。为了增强同学们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面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特此开展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竞赛。(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结构课题组提供和解释)。 2、竞赛模型 本次竞赛模型要求设计一个能承受运输天然气管道的门式混凝土支架结构,其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BC段位放置管道的梁,AB、CD为柱。荷载主要为放置在BC 梁上的钢管所施加的静荷载。节点端部A、D与地面能够看做铰接。B、C为刚接。(1、2班同学采用结构简化模型计算结构内力如图1所示、3、4班同学采用结构简化模型计算结构内力如图2所示)。

图1

图2 图3 支架上的荷载采用等效均布荷载e q 表示如下: L G q n i i e ∑==1 (1) 式中i G 为第个管道重量。 3、3、结构说明 (1)、构件尺寸:结构中AB=CD=2.5m ,跨度BC 长度自拟(建议在5-20m 之间,尺寸级差0.5m )。 (2)、构件截面尺寸:柱AB 、CD 以及BC 梁的截面尺寸自拟。梁上所放钢管的根数自拟。(钢管容重3/8.7m T =,液体容重3/3.0m T =) (3)、管道的钢管厚度t=25mm ,公称直径d=1.5m.

(4)、柱、梁的截面形式不定(能够使矩形、T形、I形任意形状),但要求所选截面尺寸最小,钢筋配筋最少、即方案最优化。 (5)、弯矩图、配筋详图必不可少,施工图上的文字为仿宋字。 4、结构设计说明书内容组成(仅做参考,能够自己设计) (1) 结构设计说明; (2) 结构计算参数的确定; (3) 结构内力计算(方法、过程、结论); (4) 构件控制截面配筋设计(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柱截面设计)和构造设计; (5) 绘制构件截面配筋图; (6) 计算混凝土和钢筋用量,方案比选; (7) 结论. 5、评分标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JGJ55-20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JGJ/T55-2011) 一、已知: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施工要求坍落度为75~90mm, 使用环境为室内正常环境使用。施工单位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取5.0MPa。所用的原材料情况如下: 1.水泥:4 2.5级普通水泥,实测28d抗压强度f ce为46.0MPa,密度ρc=3100kg/m3; 2.砂:级配合格,μf=2.7的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kg/m3;砂率βs取33%; 3.石子:5~20mm的卵石,表观密度ρg=2720 kg/m3;回归系数αa取0.49、αb取0.13; 4. 拌合及养护用水:饮用水; 试求:(一)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试验室配合比)。 (二)如果此砼采用泵送施工,施工要求坍落度为120~150mm,砂率βs取36%,外加剂选用UNF-FK高效减水剂,掺量0.8%,实测减水率20%,试确定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假定砼容重2400 kg/m3)。

解:(一) 1、确定砼配制强度 f cu , 0 =f cuk+1.645σ=30+1.645×5 = 38.2MPa 2.计算水胶比: f b = γf γs f ce =1×1×46=46 MPa W/B = 0.49×46/(38.2+0.49×0.13×46)= 0.55 求出水胶比以后复核耐久性(为了使混凝土耐久性符合要求,按强度要求计的水灰比值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否则混凝土耐久性不合格,此时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作为混凝土的水灰比值。) 0.55小于0.60,此配合比W/B 采用计算值0.55; 3、计算用水量(查表选用) 查表用水量取m w0 =195Kg /m 3 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m c0 = 195 / 0.55 =355Kg 5.选定砂率(查表或给定) 砂率 βs 取33; 6. 计算砂、石用量(据已知采用体积法) 355/3100+ m s0/2650+ m g0/2720+195/1000+0.11×1=1 a b cu,0a b b /f W B f f ααα= +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高强(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基本特点: 1)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质量480±20kg; 2)水泥用量不低于42.5级,每立方米水泥质量不超过400kg; 3)砂率0.38~0.40,砂率尽量选小些,以降低粘度; 4)使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宜矿渣(10%~20%)与粉煤灰(10%~15%)复掺; 5)优先选用聚羧酸减水剂,并复配有相容性良好缓凝剂与消泡剂; 6)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31.5mm,如果强度等级大于C60,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7)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5.0%; 8)粗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 9)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 10)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3 基本规定 3.0.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表3.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混凝土设计大赛试题库

新余学院首届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题库(含答案) 第一部分混凝土验材料和性能(187题) 1) 级配良好的粗集料,随着其最大粒径Dmax的增大,集料的空隙率及总表面积则随之( C )。 A.均减小 B.均增大 C. 前者不一定,后者减少 D.前者减小,后者增大 2) 水泥体积安定性即指水泥浆在硬化时保证其( B )的性质。 A.产生高密实度 B.体积变化均匀 C.不变形 D.收缩 3) 引起硅酸盐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水泥熟料中( D )含量过多。 A.Ca2+ B. CaCO3 C.CaO D.游离MgO 4) 当无机非金属材料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时,试件尺寸越大其强度( B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5) 常用的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 B )。

A. 1%-2% B. 20%-40% C. 3%-5% D. 80%-90% 6) 在水胶比、浆骨比相同的情况下,一般意义上来讲,掺加以下哪种矿物掺和料混凝土碳化深度和速率最大( A )。 A. 粉煤灰 B. 硅灰 C. 磨细矿渣 D. 硅灰和粉煤灰混合使用 7) 配制混凝土用砂的要求应尽量采用( D )的砂。 A. 空隙率较大、总表面积小 B. 总表面积大、空隙率较小 C. 总表面积和空隙率均较大 D. 总表面积和空隙率均较小 8) 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的标准试件尺寸为( D )。 A. 150mm×150mm×150mm B. 100mm×100mm×100mm C. 70.7mm×70.7mm×70.7mm D. 40mm×40mm×160mm 9) 生产硅酸盐水泥时,一定要加入适量的石膏,其目的是( A )。 A. 调节凝结时间 B. 促凝 C. 增强 D. 膨胀 10) 要提高水泥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下列措施哪种是不恰当的( C ) ? A. 尽量降低熟料中C4AF的含量 B. 适当提高熟料中C2S的含量

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摘要:介绍了采用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同时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并利用正交试验结果,采用综合平衡法分析水泥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对混凝土各项指标的影响。分析了掺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的大流动度泵送砼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大流动度泵送砼,粉煤灰,正交试验设计 大流动度砼以其优越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被广泛的用于泵送施工,在泉州晋石高速隧道二次衬砌中应用大流动度防水砼,最初设计的防水砼配合比为:水泥325 kg、水178 kg、砂767 kg、石1059 kg、粉煤灰71 kg、外加剂7.92 kg(萘系)。由于材料消耗量大,从而造成施工成本上升,减少企业利润空间。经过研究,决定采用掺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的技术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 1原材料选用和技术性能 1)粉煤灰:厦门华金龙建材有限公司F类II级粉煤灰。 2)水泥:选用漳平红狮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3)粗集料:选用当地华表山隧道洞渣加工的4.75~31.5mm合成级配碎石。经计算,掺配比例为16~31.5mm占30%、9.5~16mm占60%、4.75~9.5mm占10%,其中针片状含量5.9%、含泥量0.8%、压碎值10.8%。 4)细集料:选用华山砂场天然河砂。细度模数2.68,中砂,Ⅱ区级配。含泥量1.6%。 5)外加剂:为提高混凝土和易性.提高密实度和早期强度,选用湖北强达有限公司生产的QD高效减水剂,减水率≥ 25%。 2 试验方案 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因素较多,如混凝土的水胶比、粉煤灰掺率、水泥用量、粗集料的最大粒径、砂率、以及混凝土搅拌工艺和浇筑方法等。 2.1 因素与水平表 大流动度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和施工要求的均匀性、和易性及抗渗等级。 根据工程的要求和材料现状.经过初步分析计算,选择粉煤灰掺率、砂率及

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

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 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 初步计算配合比 (1)确定混凝土的试配强度 依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2000) 混凝土的试配强度由下式计算: ? ??cu,0-混凝土的试配强度,MPa; ?cu,k-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σ-混凝土强度离散程度 如何得到σ值: 有统计资料时,可参考下式计算: 无统计资料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为低于20、20~35和大于35时,其强度标准差分别可取4.0、5.0和6.0。 由以上可知:f cu,o=49.87MPa (2)确定水灰比 根据强度计算:

f ce=42.5 MPa f cu,0=49.87 MPa A=0.46,B=0.07 W/C=0.3815 碎石:A=0.46,B=0.07 卵石:A=0.48,B=0.33 由以上可知:水灰比为 (3)确定单位用水量 根据坍落度、粗骨料的种类和最大粒径,参考下表确定用水量。

以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 掺外加剂用水量m wa=m wo(1-s) m wo为未掺外加剂的用水量 m wo=215+5(180-90)/20=237.5 s为外加剂的减水率 m wa=237.5(1-0.15)=202kg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 水泥的用量由下式来计算: m co= m wa/(W/C) m co=202/0.3815=529kg (5)选择合理的砂率 当混凝土坍落度小于60mm时,砂率由上表得出;当混凝土坍落度大于60mm时,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

高抗硫酸盐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高抗硫酸盐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摘要:某工程引水隧洞地下水中SO42-总磷含量超标,对混凝土有强结晶型腐蚀和污染引水水体的风险。因此在混凝土施工前,对该引水隧洞混凝土进行抗硫酸盐侵蚀性试验。本文介绍了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影响,高抗硫酸盐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及通过掺粉煤灰的方式对高抗硫酸盐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配合比设计;抗腐蚀性;高抗硫酸盐混凝土 1.引言 某工程引水隧洞附近有一些化工企业,其中某集团磷石膏渣场距引水隧洞约1km,而该洞段位于岩溶极发育区域,存在有机物渗透对工程及水质带来较大危害的风险。根据对该区段地表和地下水体抽样检测,地下水中SO42-总磷等含量超标,因此对该区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渗和防腐处理措施。故进行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试验,以确保工程质量。 2.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的影响因素 硫酸盐对混凝土侵蚀作用非常复杂,其中包括物理方面和化学方面的侵蚀。受硫酸盐侵蚀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主要体现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侵蚀是由于混凝土组分本身带有的硫酸盐引起,主要体现在混凝土自身的性质包括水泥、活性掺合料和水胶比,施工质量水平等;外部侵蚀是环境中的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包括硫酸根离子浓度和环境PH值、混凝土的工作环境条件等。 3.原材料选用 3.1 水泥 水泥对混凝土的抗腐蚀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混凝土中的硅酸三钙的含量过高,易于受到硫酸盐的侵蚀生成石膏。如果混凝土中铝酸三钙过多,则易于生成过多的钙矾石,在侵蚀环境下导致膨胀破坏。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结合高抗硫酸盐水泥的特性,本次试验混凝土选用P?HSR 42.5高抗硫酸盐水泥。 依据GB748标准要求,对高抗硫酸盐水泥进行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比表面积、密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铝酸三钙(C3A)含量、抗硫酸盐性等指标检测,试验结果均满足标准要求,抗硫酸盐性14d≤0.04%。试验结果见表3.1。 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方法 4.1 配合比基本参数选择试验 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粉煤灰对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后期强度的贡献,以及对混凝土抗侵蚀的作用,选出粉煤灰的合理掺量,全面考虑合理的骨料级配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可泵性的影响和耐久性抗侵蚀能力。通过对减水剂不同掺量下的混凝土性能试验,泵送剂的最优掺量为1.0%、对石子级配组合进行容重试验,并结合工程经验,选用二级配粒径为 5mm~20mm:20mm~40mm比例为45:55。 4.2 水胶比与强度关系 当混凝土原材料、生产工艺以及工序既定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水胶比的大小。水胶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水胶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抗侵蚀能力就越强。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首先进行基准用水量与砂率试验,然后进行水胶比与强度关系试验,对水胶比与强度统计计算回归方程,利用设计强度等级计算配制强度,将配制强度带入回归方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总结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总结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规范) 一、术语、符号 普通混凝土 干表观密度为 2000kg/m3~2800kg/m3的混凝土。 (在建工行业,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 干硬性混凝土 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维勃稠度可以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维勃稠度等级划分为5个。) 塑性混凝土 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流动性混凝土 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大流动性混凝土 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60mm的混凝土。 胶凝材料 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胶凝材料用量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水胶比 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代替水灰比) (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被广泛接受)二、设计方法、步骤及相关规定 基本参数 (1)水胶比W/B; (2)每立方米砼用水量m w; (3)每立方米砼胶凝材料用量m b; (4)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m C; (5)每立方米砼矿物掺合料用量m f; (6)砂率βS:砂与骨料总量的重量比; (7)每立方米砼砂用量m S; (8)每立方米砼石用量m g。 理论配合比(计算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 基本步骤: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计算水胶比; ?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 ?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确定混凝土砂率; ?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配合比计算案例-C3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配合比计算案例 某高层办公楼的基础底板设计使用C30等级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工艺。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JGJ 55的规定,其配合比计算步骤如下: 1、原材料选择 结合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原材料并检测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水泥 选用P.O 42.5级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48.6MPa,安定性合格。 (2)矿物掺合料 选用F类II级粉煤灰,细度18.2%,需水量比101%,烧失量7.2%。 选用S95级矿粉,比表面积428m2/kg,流动度比98%,28d活性指数99%。 (3)粗骨料 选用最大公称粒径为25mm的粗骨料,连续级配,含泥量 1.2%,泥块含量0.5%,针片状颗粒含量8.9%。 (4)细骨料 采用当地产天然河砂,细度模数 2.70,级配II区,含泥量 2.0%,泥块含量0.6%。 (5)外加剂 选用北京某公司生产A型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为25%,含固量为20%。 (6)水 选用自来水。 2、计算配制强度 由于缺乏强度标准差统计资料,因此根据《规程》表4.0.2选择强度标准差σ为5.0MPa。 表4.0.2 标准差σ值(MPa)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C20C25~C45 C50~ C55 Σ 4.0 5.0 6.0 采用《规程》中公式4.0.1-1计算配制强度如下: (4.0.1- 1)式中: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计算结果:C30混凝土配制强度不小于38.3MPa。 3、确定水胶比 (1)矿物掺合料掺量选择(可确定3种情况,比较技术经济) 应根据《规程》中表3.0.5-1的规定,并考虑混凝土原材料、应用部位和施工工艺等因素来确定粉煤灰掺量。 表3.0.5-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注:1 采用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 2 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3 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 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综合考虑:方案1为C30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30%。 方案2为C30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30%,矿粉掺量10%。 方案3为C30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25%,矿粉掺量20%。 (2)胶凝材料胶砂强度 胶凝材料胶砂强度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GB/T 17671规定执行,对3个胶凝材料进行胶砂强度试验。也可从《规程》中表5.1.3选取所选3个方案的粉煤灰或矿粉的影响系数,计算f b。

全国混凝土结构设计大赛理论课测试题目

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理论题 第一部分 绪论及材料力学性能 一、选择题 1.图1所示为一素混凝土梁,这种简图是否现实。( ) A .现实; B .不现实。 2.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梁与纯混凝 土梁相比,其承载能力: A .有所提高 B .有所降低 C .提高很多 D .相同 3.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梁与纯混凝土梁相比,其抵抗开裂的能力: A .有所提高 B .有所降低 C .提高很多 D .相同 4.混凝土组成成分中最薄弱的环节是: A .水泥石的抗拉强度 B .砂浆的抗拉强度 C .水泥石与骨料间的粘结 D .砂浆与骨料间的粘结 5.混凝土力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是: A .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 B .轴心受压设计强度 C .轴心抗压标准强度 D .立方体抗压平均强度 6.混凝土强度等级由立方体抗压实验后的: A .平均值强度μ确定 B .σμ2-确定 C .σμ0.1-确定 D .σμ645.1-确定 7.钢筋混凝土最主要的缺点是: A .使用荷载下带裂缝工作 B .费工费模板 C .自重大隔音差 D .抗震性能差 8.混凝土在下列何种情况下强度降低: A .两向受压 B .两向受拉 C .一拉一压 D .三向受压 9.混凝土极限压应变cu ε大致为: A .(3~3.5)×10-3 B .(3~3.5)×10-4 C .(1~1.5)×10-3 D .(1~1.5)×10-4 10.混凝土极限拉应变大致为: A .(1~1.5)×10-3 B .(1~1.5)×10-5 C .(1~1.5)×10-4 D .(3~3.5)×10-4 11.在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中,混凝土的收缩将使 A .钢筋应力增大 B .混凝土应力增大 C .钢筋应力减小 D .混凝土应力减小 12.在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中混凝土的徐变将使 A .钢筋应力增大 B .混凝土应力增大 C .钢筋应力减小 D .混凝土应力减小 13.混凝土各种强度指标由大到小的次序为: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 发表时间:2009-11-20T11:00:29.90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5月下旬刊供稿作者:宋波[导读] 配合比设计是实现预拌混凝土性能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宋波(江苏固鼎股份有限公司)摘要:针对预拌混凝土企业确定混凝土配比时“重设计、轻试配”的现状,结合配合比设计的条件要素,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调整三 个方面,系统阐述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突出强调了试配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在经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过程。关键词: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适配调整 0 引言 配合比设计是实现预拌混凝土性能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市场上有不少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配合比的确定比较随意,表现在对试配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不经试验确定配合比,纯凭经验确定配合比,想当然确定配合比,不能够根据原材料变化情况和用户要求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本文针对上述状况,结合本人实践经验,系统阐述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重点讲述混凝土试配过程。 1 配合比设计的条件要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条件要素包括:工程信息资料、工程技术要求、原材料质量情况、环境条件、搅拌站的生产数据和经验积累等。 1.1 任何预拌混凝土都是为工程及工程施工服务的,配合比的设计必须满足工程要求。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工作性的要求。此外,为保证混凝土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还必须满足相应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的要求。 1.2 目前预拌混凝土市场发展迅速,市场上原材料供应紧张,原材料来源复杂,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必须针对原材料实际状况而确定,并能根据原材料波动情况及时作出配合比调整。 1.3 环境因素一般包括温度、湿度、交通状况等。不同的环境条件对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不同,如夏季施工,由于气温较高,混凝土表面水蒸发速度较快,应考虑防止预拌混凝土干缩裂缝和混凝土坍损过大,这就要求在配合比设计时适当降低砂率,降低砂率可加快现浇混凝土表面水析出速度,以平衡混凝土表面水蒸发速度,防止干缩裂缝。同时,降低砂率还有利于减少坍损。 1.4 建立企业质量数据库配合比设计计算是整个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第一步,配合比设计计算,就是在掌握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一些理论、规范经验等选取一些参数,计算各种成分的用量。所以从设计计算的概念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经验数据积累的重要性。任何参数的选都取都是以经验积累为参照的,同时,计算出来的配合比经过试配后,配合比的调整乃至最终确定,也必定依据经验积累的数据为参照。 2 试配应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设计计算、试配、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计算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中有详细的表述,这里不加阐述。在《普通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有关试配、调整的内容表述得较少,而试配又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这就要求试配所用原材料一定要有代表性,为保证试配结果对实际生产的指导意义,试配所用原材料必须要有代表性,则试配所用原材料的取样必须要有代表性。 2.1 取样的代表性在料堆上取样,因为影响取样代表性的因素太多,(例如:料堆的大小、堆料的方向、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个人比较赞成试配所需材料最好在输送过程中连续均衡取样。 2.2 样品取好后,应根据需要进行制样制样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样品能真正代表原材料,二是样品必须具有高度均匀性。常用的制样方法为四分法。 2.3 所有原材料,都必须严格根据国家标准检验后,才能根据检验结果计算配合比,进行试配。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来不及等所有原材料检验结果出来以后,就要进行试配,那么,作为试配方案确定的人员,就要注意收集原材料统计数据,着重做好下面的工作: 2. 3.1 日常收集原材料供应商的检验、试验报告。 2.3.2 建立企业自身对原材料检验的数据库,对各供应商供应的原材料要建立独立的分析台帐,并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定期评价供应商检验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程度,供应商检验报告长期可靠、准确的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时,报告结果可直接应用。 2.3.3 对定点供应的水泥,要掌握水泥的强度增长规律,并能用回归分析法依据水泥早期强度推定水泥的28天强度。 3 试配前的调整 在混凝土强度试验的配合比确定过程中,必须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条件要素,正确选取水灰比,砂率、用水量等,称之为试配前调整。 3.1 根据原材料状况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配合比设计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就参数的选取,有一些规定,这些规定,也是根据生产实践中的经验得来的,可直接使用,例如:在用水量的确定上,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5-10kg,采用粗砂时,则可减少5-10kg,对流动性、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以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对砂率的选取有下列规定:①对细沙或粗砂,可相应地减小或增大砂率。②对单粒级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③对薄璧构件,砂率取偏大值。 上述内容,均为规程中根据原材料状况,对配合比设计参数的选择进行确定,日常生产中碰到的情况,往往要复杂的多,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原材料检验结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好设计参数的选择,对能够根据原材料检验结果来确定的参数,一定要先检验后确定参数,以确保配合比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3.2 日常做好影响混凝土性能(包括强度)的敏感因素分析当原材料质量特性发生变化时,要分析其对混凝土性能有无影响,影响大小。对影响较大的因素,可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原材料特性值的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具体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时,就是原材料质量特性值对设计参数选取时的影响。以设计参数为因变量,原材料某一质量特性值为自变量(假设其它因素相对稳定情况下),建立相应函数关系。无明显函数关系或找不出函数关系,但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大的特性值,其与设计参数的关系也可用数据列表的形式表示。

自密实混凝土大赛设计书

第五届高强度混凝土设计大赛 队名: 队员:

一、设计依据: 1.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2.JGJ55-2011《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3.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4.BJT46-90《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5.JGJ28-86《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 7.GJ52-79《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8.GJ53-79《普通混凝土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9. GB50204-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0.赵铁军教授的《双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实验研究》 二、设计要求 1.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1)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取绝对体积法。 (2) 自密实混凝土要求拌合物在保持大流动性的同时增加粘聚性。国内外一般均采取增加胶结材与惰性粉体量的方法,也可以采取掺用一部分增粘剂的方法。关于自密实混凝土粉体量欧洲规范则规定为160L-240L浆体用量320L-400L。 (3)在增加胶结材浆体粘性的同时,还要保持大流动性,就需要选择优质高效减水剂。宜选用减水率大于30%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4 )要选用粒型与级配较优的粗细骨料,并限定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关于粗骨料最大粒径,规范规定粗骨料最大粒径为20 mm或25mm。

在增加粉体量的同时,粗骨料用量也相应减少。规范规定粗骨料用量为280 L-350 L。 2.自密实混凝土用料选择 (1)水泥 水泥的主要问题是与外加剂的相容性、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强度问题,水泥与外加剂是否相适应,决定着能否配制出某个强度等级的自密实混凝土,因此应选用较稳定的水泥。规范建议使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2)粗骨料 宜选用4.75~20mm连续级配的碎(卵)石或 4.75~10mm和10~20mm两个单粒级配碎(卵)石。石子的孔隙率应低于40%。最大粒径可选择25mm,应严格控制针片状含量<8%。 (3)细骨料 宜选用2区中砂或中粗砂。细砂的使用易导致外加剂用量的增加,成本提高,所配制的自密实混凝土粘性较大,粘性较低时易发生泌浆、抓底等问题;粗砂的使用易导致粉体用量较高,成本增加 (4) 矿物掺合料 粉煤灰是自密实混凝土最常用的活性掺合料,具有“活性效应”、“界面效应”、“微填充效应”和“减水效应”。在自密实混凝土中,要求充分发挥这些效应,一是要求活性掺合料的颗粒与水泥颗粒在微观上应形成级配体系;二是球形玻璃体含量要求高,因为球

低水泥用量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低水泥用量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摘要:混凝土配合比是现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工 程的实体和外观质量及混凝土成本,因此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如何进行优化调整就显 得尤为必要。结合本人多年的混凝土配比经验总结,提出混凝土配合比在性能和 经济方面的优化,效果较好。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 1原材料的选用及试验方法 以下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以普通C30混凝土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在保证 质量的基础上,大比例掺加矿粉和粉煤灰,以降低水泥用量,节约生产成本和改 善混凝土性能。 1.1原材料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性能指标见表1; 粉煤灰:粉煤灰采用南宁电厂生产的F类Ⅱ级粉煤灰,所检指标分别符合 JTG/TF50-2011《公路桥涵技术规范》,性能指标见表2; 矿渣粉:格润S95级矿渣粉,性能指标见表3; 细集料:Ⅱ区中砂,细度模数3.0,堆积密度为1520kg/m3; 粗集料:碎石,5~25mm连续级配,堆积密度为1450kg/m3; 外加剂:萘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18%~25%; 拌合水:饮用水。 表1 水泥性能指标 表2 粉煤灰性能指标 表3 矿粉性能指标 1.2配合比及试验结果 1.2.1用不同掺量的矿渣粉等量取代水泥与全部使用水泥的混凝土性能对比试 验 试验采用的胶凝材料用量370kg/m3,水胶比固定为0.486,砂率固定为46%, 减水剂掺量占胶凝材料总量的0.25%,控制所有试配坍落度一致达到180±30mm,具体混凝土配合比见表4,试验结果对比见表5。 表4 基准配合比及掺矿粉混凝土配合比 表5 试验结果对比 1.2.2煤灰和矿渣粉按不同比例双掺时的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见表6、表7) 表6 双掺及单掺粉煤灰、矿粉混凝土配合比 表7 试验结果对比 2.试验结果分析 2.1矿渣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与未掺矿粉的混凝土相比,掺入矿粉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与工作性,而这 种改善与表面特性和比表面积有关。这种表面特性使得水泥浆体之间形成光滑的

历届结构设计竞赛优秀作品选登(高

历届结构设计竞赛优秀作品选登(高层结构设计) 缆约 洪磊、谭松林、戚雯 1、设计说明书 1.1方案构思 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过“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气概,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我们也希望,现在的科技能够让太白先生离摘月更近一点。揽缆,月约,这给了我们无尽的启示,由此得来“缆约<揽月>”之创作,极力体现缆的作用和极致简约的模型风格。 高层建筑结构要抵抗竖向和水平荷载,在地震区还要抵抗地震作用。在较低的建筑结构中,往往竖向荷载控制着结构设计;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大,水平荷载效应逐渐增大;在高层建筑结构中,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起着决定性作用。荷载效应最大值(轴力Ν、弯矩Μ和位移△)可由图1-1所示简图得到: 式中W-建筑每米高度上的竖向荷载;q-水平均布荷载;H-建筑高度;El-建筑总体抗弯刚度(E为弹性模量,l为惯性距)。 图1-1.荷载内力和位移图1-2.结构内力、位移与高度的关系如图2,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大,位移增加增快。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不仅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还要求有足够的刚度和良好的抗震性能。 1.2结构选型 1.2.1整体选型

综合以上高层建筑特点,并结合国内外大量高层建筑实例参考并改进后最终确定了三菱椎的整体结构样式如图1-5,立面如图1-6,侧面如图1-7,底面如图1-8。 1.2.2平面形式 高层建筑平面形式要求: 外形简单、受力较好、边长较短、规则、对称、材料用量较少、减小偏心; 常见形式有如下图: 兼顾材料性能、用量方面的要求,以及高宽比(H/B <5)的限制选择三角形底面中间加Y 型横撑加固,如图1-9。 1.3材料及杆件试验 1.3.1材料力学特性 表1-1 .230克白卡纸弹性模量 图 1-5 图 1-6 图 1-7 图 1-8 图1-9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要求

湖北省谷竹高速公路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的要求 一、原材料选用与技术要求 混凝土原材料除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相应技术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1水泥 (1)桥梁工程用水泥:除桥梁基础混凝土(≦C30)可采用32.5级的符合硅酸盐水泥(P.C)配置以及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混凝土(C55及以上)可采用 5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级Ⅱ型硅酸盐水泥(P. Ⅱ)配置外, 桥梁其他部位的混凝土(含C50预制T梁)均宜使用42.5级P.O水泥进行 配置。 (2)隧道工程用水泥:除隧道二次衬砌防水混凝土可使用32.5级P.C水泥外,隧道初喷支护、隧道路面混凝土均应使用42.5级P.O水泥。 1.2骨料 (1)粗骨料:桥涵、隧道工程混凝土用粗骨料一般采用5-10mm、5-20mm和5-25mm 三种公称粒级均可满足要求,对应粗骨料最大粒径(方孔筛筛孔边长尺寸)分别为13.2mm、26.5mm和31.5mm。本工程所需碎石应采用4.75-9.5mm、9.5-19mm和19-26.5mm三种规格进行分级生产、采购、储存、掺配使用,合成级配应符合表1-1的要求。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 其中: 5-10mm碎石适用于隧道初喷支护混凝土 5-20mm碎石由4.75-9.5mm和9.5-19mm二种规格掺配,适用于预制T梁、预 制空心梁板、预应力连续箱梁等部位混凝土; 5-25mm碎石由4.75-9.5mm、9.5-19mm、19-26.5mm(方孔筛,没有特殊说明, 以下类同)三种规格掺配,适用于桥涵工程的灌注桩、承台、墩柱、盖梁、桥 台、桥面铺装、护栏、通道、涵洞等部位混凝土及隧道路面、二次衬砌等混凝 土。 为统一碎石生产规格,保证碎石生产质量,碎石料场初次生产或进行生产调整时,建议上述三种规格的碎石生产振动筛的配置宜分别为4mm、12mm、24mm、30mm(方孔筛晒孔边长)。最终晒网尺寸应以实际生产的碎石是否符合表1-2规格要求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