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空气消毒器使用时间累计登记

手术室空气消毒器使用时间累计登记

手术室空气消毒器使用时间累计登记(手术间)

注:1手术室空气每日消毒二次:6:00—8:00动态消毒机2小时,下班后紫外线消毒2小时.

2、95%酒精擦拭灯管为每周一次

最新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本10份)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本10份)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本10份)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一):1、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规定路线进入手术室。进更衣室前先换拖鞋,然后更衣、戴口罩、帽子。 2、严格划分三个区:非限制区(污染区)、半限制区(清洁区)、限制区(无菌区)。 3、手术间物品摆放整齐,清洁无灰尘,无血迹,私人物品及书报一律不准带入手术间,严禁在手术间内做敷料打包。 4、认真执行消毒规范,按规定规格打包,下排气压力灭菌最大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25cm;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50cm.各种敷料包、器械包均放灭菌指示卡,包外贴3M胶带,进行化学监测(胶带长度按要求)。敷料包不超过5Kg;金属包不超过7Kg。 5、灭菌包应储存在无菌物品柜内,有效期为1周,过期应重新消毒,布类敷料包皮无残缺破损及缝补,不潮湿。 6、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及灭菌日期。无菌包打开后虽未使用,视为污染,必须重新灭菌。 7、手术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无菌操作,静脉输液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麻醉物品应当一用一消毒,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8、严格执行器械洗消流程,手术器具及物品应先祛污染,酶洗、冲洗、再消毒灭菌,有关节、缝隙、齿槽的器械,应尽量张开或拆开,确保器械的洁净度,以保证清洗效果和灭菌质量;对腔镜的清洗消毒、灭菌做好记录。

9、手术间每日定时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消毒时间为45分钟,每日2次,每周紫外线灯管用95%的酒精棉球擦拭一次,每月对紫外线灯管监测一次;每月做空培一次,洁净手术室空气培养按级别分为百级13点、千级9点、万级7点、十万级5点式,暴露时间为30分钟。 10、每日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进行监测,并能熟练掌握配制方法。 11、手术室手术间严格卫生、消毒制度。每日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湿式擦拭清洁消毒,墙体表面擦拭高度为2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每周1次彻底卫生清扫,使用的扫帚、拖把严格按区分开。 12、手术室设立隔离手术间,专用于急诊、传染病和感染病人手术;传染病人或隔离病人的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急诊、某种感染或某种化验结果异常情景;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按洗消流程执行,再进行高压灭菌。 13、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袋外粘贴标识,集中回收处置。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l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再按照清洗消毒流程进行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应选用134℃~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60min。 14、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应贴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OOOmgL~2OOOmgL浸泡30min~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OOOmgL~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后,再按照清洗消毒流程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范本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1.5m,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A×T A为平板面积(cm2);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 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0.5h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2)沉降法采样时,用直径9cm的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37℃培养24h,培养皿中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细菌数,以个/皿表示。 (3)浮游法采样时,用裂隙采样器在空气中随机采样30min,对采样皿或采样条培养得出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浮游下来的细菌数,以个/m3表示。 2、采样高度: (1)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 (2)在手术区检测时应无手术台;当手术台已固定时,检测高度应在台面之上0.25cm。 3、布点方法:(见表1) 4、采样注意事项: (1)在100级区域检测时,采样口应对着气流方向;在其他区域检测时,采样口均向上; (2)采样后的培养基条或培养皿,应37℃条件下培养24h,并计算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选位到小数点后1位; (3)当采用浮游法测定浮游菌浓度时,细菌浓度测点数应和被测区域的含尘浓度测点数相同,且宜在同一位置上。每次采样应满足表8的最小采样量的要求,每次采样时间不应小于30分钟。 (4)当用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时,细菌浓度测点数即要不少于含尘浓度测点数,应满足表9规定的最少培养皿数的要求(不含对照皿)。如沉降时间适当延长,则最少要求培养皿数可按比例减少,但不能少于含尘浓度的最少测点数。 (5)不论用何种方法检测细菌浓度,都必须有两次空白对照。第一次用于检测培养皿或培养基条(每批一个对照皿(条));第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1)布点: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2)平板暴露法平板直径9c m、采样高度,暴露5m i n。 3、检验方法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50000N 细菌总数(c f u/m3)=A×T A为平板面积(c m2);T为暴露时间(m i n);N为平均菌落数(c f u) 5、结果判定(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2)I 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 f u/c 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3)I 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 f u/c 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 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 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 ,设内、中、外对角线 3 点,内外点距墙1m ;室内面积>30 m2 ,设四角及中央 5 点,四角点距墙1m 。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 、采样高度 1.5m ,暴露5min 。 3、检验方法 平板37 ℃培养48h 。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 )=A×T A 为平板面积(cm2 );T 为暴露时间(min );N 为平均菌落数(cfu ) 5、结果判定 (1))I、II 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 ,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 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 ,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 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 ,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 )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 2 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 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 3 个倾斜30 ℃,Φ90 培养皿,暴露30 分钟后,37 °C 培养24 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 4 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 3 倍。 (2 )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 进行 4 小时等,选择不少于 3 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 级<30cfu/m3 ;II 级<150 cfu/m3 ;III 级<450 cfu/m3 ;IV 级<500 cfu/m3 。 (3 )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 时和下午 4 时各测 1 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 3 个Φ90 培养皿,沉降0.5h 后在37℃下培养24h 。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 、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 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2 )沉降法采样时,用直径9cm 的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 ,37 ℃培养24h ,培养皿中的菌落数(cfu )代表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细菌数,以个/皿表示。 (3 )浮游法采样时,用裂隙采样器在空气中随机采样30min ,对采样皿或采样条培养得 出的菌落数(cfu ),代表空气中浮游下来的细菌数,以个/m3 表示。 2 、采样高度: (1 )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 的任意高度上; (2)在手术区检测时应无手术台;当手术台已固定时,检测高度应在台面之上0.25cm 。 3 、布点方法:(见表1)

手术室空气消毒

手术室空气消毒 空气消毒灭菌是手术室控制感染的重要环节,人员流动、房门开关次数及手术时污物增加,都可能造成空气细菌总数急剧增加,因此手术室空气消毒是手术室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1、紫外线灯照射 紫外线灯是国内外常用的一种无毒、经济、方便、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安装方式以无罩悬空吊式最佳,照射30分钟至1小时基本能使室内空气达Ⅲ类环境标准;2小时达Ⅱ类环境标准。强调最佳安装方式,合理安排消毒间隔时间,照射时保持室内清洁干燥,灯管无尘,温度20-25℃,湿度50%-60%,紫外线杀菌效果受室内温度、湿度、照射时间、距离、灯管质量、照射强度、灰尘及消毒对象等影响。照射距离要求灯管悬挂在距地面2.5米以下,桌面上方1米处.紫外线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对人体皮肤及眼睛均有伤害,可致皮肤烧伤、角膜发炎、皮肤癌等,紫外线产生的臭氧催人老化,其气味使人难以接受,吸入过多会使人中毒,臭氧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竞争氧气,故只能在无人的状态下进行空气消毒。尽管如此,只要合理操作紫外线照射仍是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有效方法。 2、使用电子灭菌灯 是利用电解空气产生臭氧来达到杀菌的目的,它不仅起到与紫外线灯相同的空气消毒效果,且不受有效消毒范围的限制,没有消毒死角存在。但每周仍需用化学消毒剂熏蒸。 3 、使用化学药物熏蒸 手术室运用紫外线灯或电子灭菌灯照射,结合每周末使用规定浓度及用量的福尔马林氧化熏蒸或采用乳酸加热熏蒸,均为可靠的空气消毒手段。但这些化学制剂对工作人员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存在一定不良影响,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由于配料不准、用量过低、作用时间短暂、药液使用过久、忽略容器的防护与消毒等,非但起不了消毒的作用,反可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1、手术室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2、手术室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室有醒目 标志,并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 灭菌剂浸泡灭菌。 4、使用后手术用器具及物品应先除污染,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 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洁干净,再消 毒灭菌。 5、麻醉用品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连续使 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 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6、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洗手开关采用感应式。采用消毒液,擦手毛巾 一用一灭菌。 7、手术人员入室必须更换衣裤、鞋帽,去除首饰、项链,头发不得外 露,有严重呼吸道感染不宜上手术台,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衣服、 鞋。 8、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9、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五下午为固定卫生 日。 10、严格参观制度,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期间避免频繁开 门。 11、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 物品双消毒,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2、手术废弃物品应装入黄色塑料袋内,锐利刀片、缝针等物品装入锐器 盒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13、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 1手术室人员的管理 手术人员应相对固定并具有医院感染知识且不断新,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 菌操作。加强对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使管理者得到正确、规范的培训,以指导、监督、管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 法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A×T A为平板面积(cm2); 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2)沉降法采样时,用直径9cm的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37℃培养24h,培养皿中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细菌数,以个/皿表示。(3)浮游法采样时,用裂隙采样器在空气中随机采样30min,对采样皿或采样条培养得出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浮游下来的细菌数,以个/m3表示。 2、采样高度:

医院感染监测记录本(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单位:泽普县医院 科室:血液透析室 年度:2014年 (资料请保存3年)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记录在监测登记本上,并组织实施。 2、本科感染管理小组每季度要召开一次会议,汇总消毒隔离落 实情况,并有会议记录。 3、要求监控医师对本科疑似或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督促经治医生积极采取临床标本及时送细菌室进行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及必

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4、医院感染散发病例24小时之内报感染管理科并由经治医生 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监测护士填写医院感染监测记录本,按时交感染管理科。 5、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感染暴发流行时,须立即向科主 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极协助专职人员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做好记录。 6、监测人员督促本科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 制度。 7、监测人员组织和参加有关医院感染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宣传医护人员自我防护知识,预防各种传染病及锐器刺伤。如工作中发生锐器刺伤,按规定处理并做好记录。 8、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按全院统一规定负责科内消毒隔离措施工作的组织落实。 9、监测人员做好卫生员、配膳员、病人及家属卫生宣教及管理, 要有督检记录。 10.监测护士每周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每半年的紫外线强度监测和每月的空气培养按规定时间进行监测并记录在监测本上。11.为预防传染性疾病反弹,感染管理小组人员要熟悉本院应急预案,掌握接触、飞沫和空气不同传播途径的隔离方法 临床兼职感染管理监控医师职责 1、随时掌握本科病人医院感染情况,发现或可疑医院感染病例,督促经治医生及时送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及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并督促其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24小时之内报感染管理科。 2.积极预防本科内因诊治不当引起的医院感染,经常督促、检查医生的无菌操作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 3.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感染暴发流行时,须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极协助专职人员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4.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监控资料的收集积累和调研工作。5.对本科医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效果评价

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效果评价Evaluati on on t he Eff e c t s of3Wa ys of Op e rating Ro o m Air Disinf e c ti on 辛全兰 王丽萍 Xin Quanlan,Wang Liping(People’s Hospital of Shanxi Province,Shanxi030012China) 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6493(2001)02-0106-01 手术室空气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预后。我院手术室均为普通手术间,无层流设备,护理工作量大,手术间流动人员和连台手术多,手术时间长,这些都是诱发手术后伤口感染的重要因素。为此,1999年8月—1999年10月,在不同的消毒条件下,对术中空气进行采样,并做细菌学监测,现将消毒方法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及分组 1999年8月—1999年10月,选择两个30m2的手术间,一间每天常规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法,于手术 前、后分别照射40min以上,将其作为对照组。另一间行常规紫外线空气消毒后,于手术开始即协同永健K J D1200静电灭菌型空气净化机(以下简称净化机)消毒,直到手术结束,此为实验组。分别在常规消毒后,有手术且人员流动多时距常规消毒后1.5h;有手术且流动人员少时,距常规消毒后2.5h~3.0h 采样,两组采样次数均为30次。同时于每周六打扫卫生后分别用乳酸加热熏蒸法和紫外线照射协同净化机灭菌法消毒,消毒后行空气细菌学培养各10次。 1.2 监测方法 两组采用定时定点同时采样的方法,用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以“五点法”在空气中暴露5min后送细菌室培 养,并监测其平均菌落数。 1.3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细菌菌落数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乳酸加热熏蒸法与紫外线照射协同净化机灭菌法灭菌效 果比较 于每周六清洁卫生后,采用两种方法行空气消毒后细菌培养结果见表1。  表1 采用两种方法行空气消毒后细菌培养结果(x±s)cfu/m3消毒方法n菌落数 乳酸加热熏蒸法1055.85±85.17 紫外线照射协同净化机灭菌法1035.38±48.86 注:t=0.600,P>0.05。 2.2 两组于不同环境下空气细菌监测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空气细菌培养结果cfu/m3 组别n距常规消毒后1.5h距常规消毒后2.5h~3.0h 对照组30369.17±261.00330.00±174.52 实验组30241.75±206.00196.33±129.00 t值2.3153.128 P<0.05<0.05 注:两组空气细菌培养菌落数均合格。3 讨论 空气消毒是手术室控制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消毒方法种类较多。在无层流设备的手术室,各医院有各自选用的消毒方法。但空气细菌菌落数必须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即在动态下细菌菌落数≤500cf u/m3,静态下细菌菌落数≤200cf u/m3。我院近几年来一直采用乳酸加热熏蒸法和手术前后紫外线照射消毒法,但由于空气污染严重和手术中人员流动多(包括实习医生、护士、进修医护人员),特别是连台手术不断增多。为保持手术室空气中生物洁净度,在手术间增设了净化机,协同空气消毒。 3.1 紫外线灯消毒效果评价 紫外线属电磁波辐射,但非电离辐射,其波长为210nm~328nm(2100!~3280!)[1]。紫外线释放的能量低,穿透力弱,且危害人体健康,对皮肤粘膜有损伤,故在有人活动的情况下不能使用。尽管如此,手术室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照射仍是常用的消毒方法。但紫外线照射后2h空气细菌含量便恢复到照射前程度[2],为此术中增加了净化机协同消毒。监测结果显示:在两间面积相同的手术间,且有手术及人员活动的情况下,细菌含量不同,术中使用净化机时,细菌菌落数明显降低。与不使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净化机的使用效果评价 净化机是一种新型的具有高效灭菌功能的空气自净设备,由进风口、预过滤器、离心风机、多级串联蜂巢状静电场、浸渍型活性炭吸附器、负离子发生器等部件组成,在动态环境中能净化灭菌。故对手术时间较长的大手术或手术中人员流动较大时,最好使用净化机,以保证术中手术室空气细菌菌落数在安全范围内。 3.3 紫外线协同空气净化机可取代传统的乳酸熏蒸消毒法 从表1可以看出,两种空气消毒法,空气细菌采样监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但空气净化机消毒时环境洁净,在动态下可随时消毒,这是紫外线照射消毒和乳酸熏蒸消毒法所不及的。 4 小结 定期对各有关环境空气进行微生物监测,仍是我国目前感染管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3]。要保持手术室空气的良好质量,必须从手术室各项管理工作做起,如每周彻底打扫卫生后开窗自然通风1h以上;手术时,除尽量限制人员流动外,还应采取其他措施,如使用净化机。为了使整个手术过程能在无菌状态下进行,避免感染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痛苦,手术室管理人员需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薛广波.实用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65. [2] 朱士俊.新编实用医院感染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321. [3] 汪宇航.医院空气监测及其消毒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 志,1998,33(11):678. 作者简介:辛全兰(1959—),女,山西省大同人,护士长,主管护师,大专,从事手术室护理研究。工作单位:030012,山西省人民医院。王丽萍工作单位同第一作者。 (收稿日期:20001101 修回日期:20010310) (本文编辑李亚琴) ? 6 1 ?护理研究2001年4月第15卷第2期 CHIN ESE N U RSIN G R ESEARCH April,2001Vol.15NO.2

手术室空气采样的方法

五月培训内容: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1.5m,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A×T A为平板面积(cm2);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0.5h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20210125075210)

xx 县中医医院 手术室规章制度 2017 年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手术室成立消毒隔离质量监控领导小组,明确小组各级人员职责,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规范结合医院的具体要求,小组成员需制定并不断完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制度,并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专人负责手术室感染监控、评价、资料整理与储存和相关信息上报工作。 三、专人负责手术无菌物品的管理与监测,确保灭菌合格率100%。 四、工作人员按规定路线进入手术室,着装符合规范要求。严格控制与管理手术参观人员。 五、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 严格划分xx,各区域间标志明确。 六、按手术切口类别安排Ⅰ类、Ⅱ类、Ⅲ 类手术间,特殊感染手术安排在感染手术间。手术器具及物品一用一洗一灭菌,手术器械及敷料均采用高温高压灭菌,不能经高温高压的物品须采用等离子灭菌、环氧乙烷灭菌、低温灭菌器灭菌。 七、手术体位垫(体位支架)规范管理,保证患者一用一洗一消毒,存放在指定的清洁、干燥、通风的地点,避免手术患者交叉感染。 八、规范使用无菌物品。手术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九、手术室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每日手术前后,接台手术之间进行湿式擦拭、清扫。每周1 次彻底卫生清扫,各区域使用的扫帚、拖把、抹布严格按区域分开。 十、术后器械应按规定流程、路线送往消毒供应中心装置。术后敷料放于指

定地点,按规定处理。手术废弃物处置于双层黄色塑料袋,锐器弃于锐器桶,封闭运往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十一、每月对手术室空气、技术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微生物监测并记录。发现问题,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研究讨论,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实施。定期做效果评价,并有记录。 手术室控制感染管理制度 一、手术室的布局合理,区与区之间应有明确的分隔。手术间分为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和感染手术间等,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成立手术感染监控小组,建立感染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负责对本科室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与感染发生有关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发现违反操作规范或存在感染的危险因素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三、感染监测,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措施,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 四、手术室的工作区域,每24 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要消毒,当天手术全部完成后,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五、环境、物品的微生物监测,对外科手术消毒后的效果、空气消毒后的含菌量、物体表面的带菌量等情况进行监测,每月一次。 在特殊情况下,如对某一情况进行目标检测时,可随时采样。 六、外来的手术器械应按器械的性能、用途做好清洁、消毒或灭菌工作后检测合格方可放入手术间内使用。 七、医务人员按职业卫生防护规范操作,必要时要用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八、手术废弃物品应分类收集,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九、流动水洗手,开关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 十、接送患者平车,手术室内外对接,室内用车不得到室外,隔离患者有专用车。在非限制区与半限制区交界处交换平车,平车用后清洁车轮。隔离用车有

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手术室空气消毒是保证手术间空气达标的重要步骤,也是我国手术感染管理中的常规工作。因此如何改善医院的空气质量,尤其对医院的特殊场所,如手术室重症监护等部门的空气净化,以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是近年来尤为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就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紫外线灯 紫外线灯是国内外常用的一种无毒、经济、方便、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安装方式以无罩悬空吊式最佳,照射30分钟至1小时基本能使室内空气达Ⅲ类环境标准;2小时达Ⅱ类环境标准。紫外线照射强度及消毒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强调最佳安装方式,合理安排消毒间隔时间,照射时保持室内清洁干燥,灯管无尘,温度<20℃,相对湿度>60%时适当延长照射时间是保证消毒效果所必须的。但紫外线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对人体皮肤及眼睛均有伤害,可致皮肤烧伤、角膜发炎、皮肤癌等,紫外线产生的臭氧催人老化,其气味使人难以接受,吸入过多会使人中毒,臭氧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竞争氧气,故只能在无人的状态下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杀菌效果受室内温度、湿度、照射时间、距离、灯管质量、照射强度、灰尘及消毒对象等影响。紫外线消毒空气一般要求每立方米空间不低于1.5W,每10~15米安装1支3W灯管;照射距离要求灯管悬挂在距地面2.5米以下,桌面上方1米处,在安装和使用时很难保证被消毒空间、物体表面与杀菌灯辐射距离及辐射空间完全符合要求,房间的大小、灯管多少直接影响消毒效果,消毒不彻底易留死角。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紫外线消毒空气的适宜温度20~40℃,相对湿度40~50%。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紫外线灯管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辐射强度会逐渐减弱,因此,要逐日登记使用时间,累计消毒时间及更换时间,定期检测紫外线灯管的辐射强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紫外线照射当时消毒效果可靠,但1~2h后空气中含菌量基本回升到消毒前水平,特别是在有人的环境中,空气中的含菌量无法进行有效控制。 2 化学消毒剂 使用规定浓度及用量的福尔马林氧化熏蒸,过氧乙酸,乳酸喷雾或加热熏蒸,均为可靠的空气消毒手段。其中杀菌率高、杀菌效果快的以过氧乙酸为最佳,其用量小,浓度低,对人体皮肤、粘膜、呼吸道无明显的刺激作用,使用喷雾法和水蒸气加热可用于有人的手术间。福尔马林熏蒸操作简便,效果稍次于过氧乙酸,优于乳酸,但由于刺激性大,只宜做终末消毒及物品熏蒸。乳酸的优点对真菌有效,甲醛气体熏蒸消毒法使用起来简单、方便,但其杀菌作用受温度、湿度和有机物影响明显,而且消毒后常留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刺激性和毒性。过氧乙酸喷雾法具有快速、简便、灭菌效果好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 3 中草药熏蒸 常用的苍术、荆芥、石菖蒲等中草药熏蒸有不程度的空气灭菌作用,但单独使用效果往往难以达到卫生学标准要求。 4 复方制剂的应用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xx县中医医院手术室规章制度 2017年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手术室成立消毒隔离质量监控领导小组,明确小组各级人员职责,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规范结合医院的具体要求,小组成员需制定并不断完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制度,并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专人负责手术室感染监控、评价、资料整理与储存和相关信息上报工作。 三、专人负责手术无菌物品的管理与监测,确保灭菌合格率100%。 四、工作人员按规定路线进入手术室,着装符合规范要求。严格控制与管理手术参观人员。 五、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严格划分三区,各区域间标志明确。 六、按手术切口类别安排Ⅰ类、Ⅱ类、Ⅲ类手术间,特殊感染手术安排在感染手术间。手术器具及物品一用一洗一灭菌,手术器械及敷料均采用高温高压灭菌,不能经高温高压的物品须采用等离子灭菌、环氧乙烷灭菌、低温灭菌器灭菌。 七、手术体位垫(体位支架)规范管理,保证患者一用一洗一消毒,存放在指定的清洁、干燥、通风的地点,避免手术患者交叉感染。 八、规范使用无菌物品。手术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九、手术室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每日手术前后,接台手术之间进行湿式擦拭、清扫。每周1次彻底卫生清扫,各区域使用的扫帚、拖把、抹布严格按区域分开。 十、术后器械应按规定流程、路线送往消毒供应中心装置。术后敷料放于指定地点,按规定处理。手术废弃物处置于双层黄色塑料袋,锐器弃于锐器桶,封闭运往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十一、每月对手术室空气、技术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微生物监测并记录。发现问题,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研究讨论,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实施。定期做效果评价,并有记录。

手术室空气采样的方法完整版

手术室空气采样的方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五月培训内容: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A×T A为平板面积(cm2); 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 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手术室院感制度

手术室院感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拖布及一切卫生用品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2、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传染病患者及感染性患者的手术应当在隔离手术间进行。 4、进入手术室人员须换手术室专用鞋、帽、口罩、工作服,要求自己的衣服、头发与口鼻不能外露,手术人员工作鞋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洗。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手术衣、手套等物品放入手术间指定位置,洗手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5、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手术室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在开包前应再次检查有效期,符合无菌要求方能使用,术中均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各种无菌溶液,应注明开启日期、时间,棉花、棉签、纱布、酒精、络合碘尽可能使用小包装。 6、手术用器具、物品的清洁和消毒灭菌由消毒供应室集中消毒供应。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7、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8、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9、无菌手术和有菌手术分别安排,以免交叉感染。若条件不具备时,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一类手术不得接在二类手术后进行。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0、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时门窗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和在室内走动。 11、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12、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13、手术废弃物品应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于不同包装袋(盒)内,有专人收集并运送到指定地点,并做好交接登记手续。 14、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并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1.5m,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A×T A为平板面积(cm2);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0.5h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2)沉降法采样时,用直径9cm的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37℃培养24h,培养皿中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细菌数,以个/皿表示。 (3)浮游法采样时,用裂隙采样器在空气中随机采样30min,对采样皿或采样条培养得出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浮游下来的细菌数,以个/m3表示。 2、采样高度: (1)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2)沉降法采样时,用直径9cm的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37℃培养24h,培养皿中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细菌数,以个/皿表示。 (3)浮游法采样时,用裂隙采样器在空气中随机采样30min,对采样皿或采样条培养得出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浮游下来的细菌数,以个/m3表示。 2、采样高度: (1)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的任意高度上; (2)在手术区检测时应无手术台;当手术台已固定时,检测高度应在台面之上。 3、布点方法:(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